TW201717750A - 釣竿 - Google Patents

釣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717750A
TW201717750A TW105138884A TW105138884A TW201717750A TW 201717750 A TW201717750 A TW 201717750A TW 105138884 A TW105138884 A TW 105138884A TW 105138884 A TW105138884 A TW 105138884A TW 201717750 A TW201717750 A TW 20171775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rod
fishing
weir
fishing ro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388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Teruaki Nakagawa
Original Assignee
Teruaki Nakagaw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ruaki Nakagawa filed Critical Teruaki Nakagawa
Publication of TW2017177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17750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7/00Fishing rods
    • A01K87/02Connecting devices for parts of the rods
    • A01K87/025Connecting devices for parts of the rods telescopic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7/00Fishing ro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7/00Fishing rods
    • A01K87/002Fishing rods with the line passing through the hollow rod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7/00Fishing rods
    • A01K87/04Fishing-line guides on rods, e.g. tip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Marine Sciences & Fisheries (AREA)
  • Fishing Rod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目的,係在於提供一種具備以振出式進行連結之複數個竿體的釣竿,其係能夠抑制尖端部之釣線的纏繞,且與從竿底至尖端於竿體內部將釣線插通之一般的中通式的釣竿相比,釣線容易插通。釣竿(1),係從作為最為尖端側的竿體(10)之第一竿(11)、第二竿(12)、...之複數個竿體(10)以振出式進行連結。分別在第一竿(11)的竿底側之側部開設有第1貫穿孔(110)、在第二竿(12)的尖端側之側部開設有第2貫穿孔(120),在振出狀態下第1貫穿孔(110)及第2貫穿孔(120)係連通。釣線(L),係插通於配置在釣竿(1)的外周之環狀的導引件(2)至第1貫穿孔(110)及第2貫穿孔(120),並自連通之第1貫穿孔(110)及第2貫穿孔(120)進入竿體內部,從作為釣竿(1)的前端部分之尖端部朝外部被拉出。

Description

釣竿
本發明係關於具備以振出式(telescopic extension)進行連結的複數個竿體的釣竿。
於配置在竿底側的筒狀之竿體內,將配置於尖端(tip)側的竿體以能夠收納的方式依序連結的振出式的釣竿係為普及。如此之振出式的釣竿,將位於尖端側的竿體從竿底側的竿體內部依序拉出進行連結,藉此能夠作為一根釣竿來使用。並且,於不使用時,振出式的釣竿係將尖端側的竿體依序插入至竿底側的竿體內部而進行收納,藉此能夠使該釣竿全長縮短而小型化。於振出式的釣竿,於各竿體的外周部係分別配置有環狀的導引件,藉由使釣線穿過所配置之複數個導引件,將釣線從配置於竿底的捲線器引導至尖端之所謂的外導式釣竿係極為普及。
然而,外導式的釣竿在釣線鬆弛時,係有發生釣線纏繞導引件之問題的疑慮。特別是釣線纏繞於尖端或是尖端附近的導引件之情形相當多,甚至達到無法輕易解開的程度。
因此,作為釣線不致纏繞於導引件的釣竿,係販售有從竿底側將釣線穿過竿體內部,並將釣線從尖端拉出的中通式釣竿,另外亦開發有各種改良品(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平7-227181號公報
然而,於中通式的釣竿,係有難以插通釣線等各種問題。
本發明係有鑑於該等情事而完成者,並以提供一種能夠抑制尖端部之釣線的纏繞且釣線容易插通的釣竿為目的。
為了解決前述問題,本案所述的釣竿,係具備以振出式進行連結之三個以上的竿體的釣竿,其特徵為:具備:第1竿體;第1貫穿孔,係開設於前述第1竿體的側部;第2竿體,係位於前述第1竿體的竿底側,在振出狀態下,尖端側與前述第1竿體的竿底側重疊;第2貫穿孔,係開設於前述第2竿體的側部;第3竿體,係位 於前述第2竿體的竿底側,在振出狀態下,尖端側與前述第2竿體的竿底側重疊;以及複數個環狀的導引件,係配置在比開設於前述第2竿體的第2貫穿孔更靠竿底側的竿體之外周,並能夠插通釣線;前述第1竿體及第2竿體,係相對於前述第3竿體為能夠收納於內部、且能夠振出之移動體,在振出狀態下,前述第1貫穿孔及第2貫穿孔係重疊,並以能夠插通釣線的方式連通,從開設了前述第1貫穿孔的位置至尖端部為止,竿體內部係中空地形成為能夠插通釣線,前述第1竿體,係具有開口了的前述尖端部之最靠尖端側的竿體。
本發明之釣竿,係從開設在位於尖端側的竿體之貫穿孔至尖端部之間將釣線插通。藉此,可達成能夠抑制尖端部之釣線的纏繞,且與從竿底至尖端於竿體內部將釣線插通之一般的中通式的釣竿相比,釣線容易插通等之優異效果。
1‧‧‧釣竿
10‧‧‧竿體
11、12、13、...、16‧‧‧第一竿、第二竿、第三竿、...、第六竿
110‧‧‧第1貫穿孔
111‧‧‧補強構件
11a‧‧‧竿體本體
11b‧‧‧輔助體
112‧‧‧保護環
120‧‧‧第2貫穿孔
121‧‧‧補強構件
122‧‧‧補強框
2‧‧‧導引件
3‧‧‧捲線器
L‧‧‧釣線
[第1圖]係表示本發明之釣竿的外觀之一例的示意外觀圖。
[第2圖]係將本發明之釣竿的外觀之一例的一部分擴大表示的示意外觀圖。
[第3圖]係將本發明之釣竿的其他形態之例的一部分擴大表示的示意外觀圖。
[第4圖]係將本發明之釣竿的其他形態之例的一部分擴大表示的示意圖。
[第5圖]係將本發明之釣竿之一例的一部分擴大表示的示意圖。
以下,參照圖式針對本發明的實施形態進行說明。又,以下的實施形態,係將本發明具體化之一例,並非限定本發明之技術範圍者。
第1圖,係表示本發明之釣竿1的外觀之一例的示意外觀圖。第1圖,係從側面表示釣竿1的示意外觀圖;第1(a)圖,係表示釣竿1整體的外觀;第1(b)圖,係表示釣竿1的尖端附近的外觀。第1圖所示的釣竿1係所謂的振出竿,其係將呈長條圓筒狀的複數個竿體10依序振出式地進行連結而構成。釣竿1,係構成為整體從竿底側至尖端側逐漸變細的錐狀。位於釣竿1的尖端之第一竿11,係最小徑的竿體10;作為連結於第一竿11的竿底側的竿體10之第二竿12,係構成為比第一竿11更為大徑;進而,連結於第二竿12的竿底側的第三竿13,係構成為比第二竿12更為大徑。如此,第1圖所例示的釣竿1,係構成為將從尖端的第一竿11至竿底的第六竿16為止之6根之竿體10依序振出式地進行連結,並進一步將 第六竿16的竿底側固定於把持部(握把)。又,竿體10的根數等之構成能夠適當設計。
如此構成之釣竿1,係將位於尖端側的竿體10從竿底側的竿體10內部依序拉出而呈振出狀態,藉此能夠作為一根釣竿1來使用。並且,於不使用時,釣竿1係將尖端側的竿體10依序插入至竿底側的竿體10內部而進行收納,藉此能夠使該釣竿全長縮短而小型化。
在構成釣竿1的自第三竿13至第六竿16之各竿體10,係於尖端側的部位的外周配置有環狀的導引件2,並且,於把持部的外周,係配置有捲取釣線L的捲線器3。如第1(b)圖所示,在作為第二竿12的側部之外周部分,係開設有第2貫穿孔120。從捲線器3被拉出的釣線L,係從配置於第六竿16的導引件2至配置於第三竿13的導引件2依序插通而受到引導,並且,插通第二竿12的第2貫穿孔120,從作為第一竿11的前端部分之尖端部被拉出至外部。於成長條圓筒狀的各竿體10的內部,係中空地形成為使釣線L可能插通,且第一竿11的前端部分係以釣線L能夠插通的方式開口。於從尖端部朝外部受到延伸之釣線L的前端部分,係連接有釣鉤、鉛錘等未圖示的釣組。又,在此雖係表示從作為尖端部的第一竿11之前端所開設的開口拉出釣線L的形態,然只要為前端附近,於外周部分設置用以拉出釣線L的開口亦可。亦即,在此所謂之尖端部,係不僅指最前端,而亦包含前端附近之概念。
第2圖,係將本發明之釣竿1的外觀之一例的一部分擴大表示的示意外觀圖。第2圖,係將釣竿1的第一竿11及第二竿12的重疊部分擴大表示。又,收容於第二竿12的內部之第一竿11的部分,係以虛線表示。第2圖,係表示振出狀態下之重疊部分,第一竿11的竿底側,係進入至第二竿12的尖端側之內部,第一竿11的竿底側與第二竿12的尖端側重疊而連結。如第2圖所示,在作為第一竿11的側部之外周部分,係開設有第1貫穿孔110。在振出狀態下,開設於第一竿11的第1貫穿孔110與開設於第二竿12的第2貫穿孔120,係以能夠插通釣線L的方式連通。第1貫穿孔110,係形成為軸方向(釣竿1的長度方向)的內徑比周方向的內徑更長的橢圓形(ellipse),第2貫穿孔120係形成為軸方向的內徑及周方向的內徑大致相等的圓形。並且,第1貫穿孔110之軸方向的內徑,係比第2貫穿孔120之軸方向的內徑更長,第1貫穿孔110及第2貫穿孔120的周方向的內徑係形成為大致相等。另外,第1貫穿孔110的開口部,係為了防止與釣線L的摩擦所導致的損耗、竿體10的強度降低等問題,進行補強構件111的鑲嵌等加工;該補強構件111,係呈適合於開口部的橢圓形,並以金屬、樹脂等材料形成。同樣地,於第2貫穿孔120的開口部,亦進行補強構件121的鑲嵌等加工;該補強構件121,係呈適合於開口部的環狀。進而,為了防止第2貫穿孔120之開設導致第二竿12的強度降低,係將呈大致菱形之以金屬、樹脂等 材料形成之補強框(框架)122配置於補強構件121的周圍。藉由將補強構件121及補強框122配置於第2貫穿孔120的開口部,能夠防止第二竿12的強度因開口而降低。又,補強框122的形狀係不限於大致菱形,而能夠適當設計。
第3圖,係將本發明之釣竿1的其他形態之例的一部分擴大表示的示意外觀圖。第3圖,係將釣竿1的第一竿11及第二竿12的重疊部分擴大表示。第3圖所例式之釣竿1,係表示將第一竿11的材質的一部分變更了的形態。於第一竿11係開設有呈橢圓形的第1貫穿孔110,第一竿11與第二竿12的重疊部分,與其他竿體10的重疊部分相比,係容易比以往的振出式的釣竿1在軸方向變得更長。因此,釣竿1的撓曲情形(狀況),有偏離理想的曲線之虞。第3圖所例示之第一竿11,係構成為在作為竿體10的尖端側之竿體本體11a,連結有將柔軟的樹脂等材料形成為圓筒狀的輔助體11b。於竿體本體11a的竿底側,係連結有輔助體11b的尖端側,竿體本體11a之竿底側的外徑與輔助體11b之尖端側的外徑係形成為大致相同。亦即,第一竿11係選用在振出狀態下,使與第二竿12重疊的部分(輔助體11b)比其他部分(竿體本體11a)更柔軟且可撓性更高的材料而形成。在此所謂的柔軟,係指彎曲彈性率高之意。另外,柔軟(彎曲彈性率)之比較,係重疊的部分(輔助體11b)與其他部分(竿體本體11a)之個別的連結部分的附近作比較者。亦即,並非將輔助體11b 與竿體本體11a的尖端部分作比較者,而是將作為輔助體11b與竿體本體11a之大致相同的外徑之連結部分的附近的部位進行比較的結果,係顯示輔助體11b的彎曲彈性率比竿體本體11a更高。
即使第一竿11與第二竿12的重疊部分變長,藉由將柔軟的輔助體11b連結於竿體本體11a的竿底側而形成第一竿11,並使重疊部分的可撓性與其他部分的可撓性之差異不致呈不連續地盡量消彌可撓性的分界而進行設計,能夠以使釣竿1的撓曲情形不致在重疊部分變得不自然的方式進行構成。
第4圖,係將本發明之釣竿的其他形態之例的一部分擴大表示的示意圖。第4圖,係將釣竿1的第一竿11及第二竿12的重疊部分擴大表示。又,第4(a)圖,係將內部構造以虛線表示於從釣竿1的正面方向觀察的外觀的示意正視圖。第4(b)圖,係將釣竿1之沿著軸方向的剖面從左側方向的視角表示的示意剖面圖。第4圖所例式之釣竿1,係於第一竿11的內側嵌合了保護環112的形態。又,為了容易理解保護環112的形狀及配置,於第4圖雖係將保護環112記載為將管狀材料斜向切斷的歪曲形狀,然並無必定形成為歪曲形狀的必要。
保護環112係呈環狀,並成形為嵌合於第一竿11的內側之大小及形狀。保護環112,係在開設於第一竿11的第1貫穿孔110的尖端側前端附近,大小調整為會固定在從第1貫穿孔110露出一部分的位置。在不具 保護環112的情形,第1貫穿孔110的尖端側前端與釣線L係因在各種狀況下作接觸,故容易發生釣線L之斷線、第1貫穿孔110之尖端側緣部的破損等問題。然而,藉由將保護環112嵌合於第一竿11的內側,能夠使釣線L與第1貫穿孔110之尖端側前端部接觸的機會降低,而抑制前述問題的發生。又,只要能夠保護第1貫穿孔110的尖端側前端附近,保護構件的形狀並非必須形成為環狀,而能夠形成為各種形狀。
如以上般構成之上述之釣竿1,係因在尖端附近並未配置導引件2,故與以往之外導式的釣竿1相比,能夠達成抑制釣線L纏繞於導引件2之問題的發生等之效果。特別是,因釣線L容易纏繞於尖端附近的導引件2,即使僅排除尖端側的第一竿11及第二竿12的導引件2,其效果亦為顯著。另外,上述之釣竿1,係從第二竿12的尖端附近,實質上將釣線L僅插通於第一竿11的內部,故與幾乎所有的將釣線L插通於竿體10的內部之以往的中通式的釣竿1相比,係能夠達成釣線L容易插通等之效果。進而,上述之釣竿1,與以往之中通式的釣竿1相比,係能夠達成釣線L不易於竿體10內堵塞等之效果。另外,上述之釣竿1,與以往之中通式的釣竿1相比,在竿體10的拉出及收納時,不易發生因釣線L複雜地彎曲而導致釣線L在竿體10內纏繞或釣線L捲入連結之竿體10的間隙之問題,能夠達成使竿體10的拉出及收納作業容易等之效果。上述之釣竿1之竿體10的拉出及 收納作業容易之效果,係在釣線L容易貼附於受海水浸濕之狀況等的竿體10時的作業性特別顯著。
上述之釣竿1,係在振出狀態下以連通第一竿11與第二竿12的重疊部分的方式,在第一竿11的竿底側開設第1貫穿孔110,並在第二竿12的尖端側開設第2貫穿孔120。例如,若不開設連通之貫穿孔,而僅於第一竿11設置貫穿孔,並開設將釣線L插通於比重疊部分更靠尖端側的貫穿孔時,釣線L會捲入,故難以將第一竿11收納於第二竿12。另外,若僅於第二竿12設置貫穿孔,並開設將釣線L插通於比重疊部分更靠竿底側的貫穿孔時,難以進行使插通於貫穿孔的釣線L更進一步插通於第一竿11的內部之作業。亦即,在振出狀態下,以連通第一竿11與第二竿12的重疊部分的方式開設第1貫穿孔110及第2貫穿孔120,藉此上述之釣竿1係能夠防止在將第一竿11收納於第二竿12時之釣線L的捲入,另外,使釣線L的插通作業容易。
另外,上述之釣竿1,係藉由將開設於第一竿11的第1貫穿孔110形成為橢圓形,使為了將第1貫穿孔110與第2貫穿孔120連通的定位變得容易,並且,能夠容易地將第一竿11從第二竿12拉出,亦能夠使被拉出的第一竿11容易地收納於第二竿12。
第5圖,係將本發明之釣竿1之一例的一部分擴大表示的示意圖。第5圖,係將在第一竿11被收納於第二竿12的內部時,關於為了使第1貫穿孔110與第 2貫穿孔120連通的定位之作業示意性地表示。又,第5(a)圖係定位前的狀態,第5(b)圖係表示定位後的狀態。定位作業,係在將釣竿1以尖端側朝上方的方式直立的狀態下進行。第一竿11的竿體10及第二竿12的竿體10雙方,係皆構成為從竿底側至尖端側逐漸變細的錐狀。因此,係如第5(a)圖所示,在第一竿11被收納於第二竿12的內部的狀態下,第一竿11係於第二竿12的內部有間隙地作鬆配合(loosely fit),並呈容易進行周方向之轉動及軸方向的上下移動的狀態。在此,當將釣線L從開設於第一竿11的前端之開口朝上方向拉張時,藉由架在第1貫穿孔110與第2貫穿孔120之間的釣線L的張力,第一竿11係一邊被朝上方向拉引,一邊以使第1貫穿孔110來到與第2貫穿孔120連通的位置的方式於周方向轉動。並且,當重覆:放鬆被朝上方向拉張的釣線L,並再度朝上方向拉張的作業時,係如第5(b)圖所示,第1貫穿孔110與第2貫穿孔120之周方向的位置係大致一致。如此,藉由將第1貫穿孔110形成為橢圓形,能夠使為了將第1貫穿孔110與第2貫穿孔120連通的定位變得容易進行。
另外,隨著將第一竿11從收納於第二竿12的狀態拉出,重疊部分之第一竿11的外徑與第二竿12的內徑之差係變小。在第一竿11的外徑與第二竿12的內徑之差,與釣線L的外徑相比充分地大時,釣線L不易成捲入狀態,然而隨著將第一竿11拉出,該差係逐漸變小,使釣線L容易捲入第一竿11與第二竿12之間。在此,若 將第1貫穿孔110形成為橢圓形,當將第一竿11拉出時,因釣線L容易從第1貫穿孔110進入第一竿11的內部,故能夠防止釣線L咬入第一竿11與第二竿12之間。亦即,藉由將開設於第一竿11的第1貫穿孔110形成為橢圓形,能夠容易地將第一竿11從第二竿12拉出,並且,能夠使被拉出的第一竿11容易地收納於第二竿12。又,只要為第1貫穿孔110之軸方向的內徑係比周方向的內徑更長的形狀,非橢圓形亦可,為卵形(oval)、對角線在軸方向的菱形、長邊在軸方向的長方形等其他形狀亦可。
本發明不限於以上所說明的實施形態,亦能夠以其他各種形態來實施。因此上述之實施形態係以各方面而言僅係例示,不得作限定性之解釋。本發明之範圍係藉由申請專利範圍所表示,而不受說明書本文所拘束。進而,屬於申請專利範圍之均等範圍的變形及變更,係全部屬於本發明的範圍內者。
例如,於前述實施形態,係在振出狀態下以連通第一竿11與第二竿12的重疊部分的方式,在第一竿11的竿底側開設第1貫穿孔110,並在第二竿12的尖端側開設第2貫穿孔120的形態,然本發明係不限於此。例如,係以連通第二竿12與第三竿13的重疊部分的方式,在第二竿12的竿底側開設第1貫穿孔,並在第三竿13的尖端側開設第2貫穿孔等,能夠發展為各種形態。亦即,只要係於側部開設能夠將釣線L插通至竿體內部的貫穿 孔,且在振出狀態下貫穿孔所開設的位置在比竿底側更靠尖端側的位置,則能夠發展為各種形態。並且,於如此之形態中,只要能夠解決上述之釣線L之捲入及插通的作業性等問題,則不開設使兩個竿體10連通的貫穿孔,而僅於一個竿體10設置貫穿孔亦可。
1‧‧‧釣竿
2‧‧‧導引件
3‧‧‧捲線器
10‧‧‧竿體
11‧‧‧第一竿
12‧‧‧第二竿
13‧‧‧第三竿
14‧‧‧第四竿
15‧‧‧第五竿
16‧‧‧第六竿
120‧‧‧第2貫穿孔
L‧‧‧釣線

Claims (1)

  1. 一種具備以振出式進行連結之三個以上的竿體的釣竿,其特徵為:具備:第1竿體;第1貫穿孔,係開設於前述第1竿體的側部;第2竿體,係位於前述第1竿體的竿底側,在振出狀態下,尖端側與前述第1竿體的竿底側重疊;第2貫穿孔,係開設於前述第2竿體的側部;第3竿體,係位於前述第2竿體的竿底側,在振出狀態下,尖端側與前述第2竿體的竿底側重疊;以及複數個環狀的導引件,係配置在比開設於前述第2竿體的第2貫穿孔更靠竿底側的竿體之外周,並能夠插通釣線;前述第1竿體及第2竿體,係相對於前述第3竿體為能夠收納於內部、且能夠振出之移動體,在振出狀態下,前述第1貫穿孔及第2貫穿孔係重疊,並以能夠插通釣線的方式連通,從開設了前述第1貫穿孔的位置至尖端部為止,竿體內部係中空地形成為能夠插通釣線,前述第1竿體,係具有開口了的前述尖端部之最靠尖端側的竿體。
TW105138884A 2015-11-26 2016-11-25 釣竿 TW20171775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230499A JP5925951B1 (ja) 2015-11-26 2015-11-26 釣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17750A true TW201717750A (zh) 2017-06-01

Family

ID=560695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38884A TW201717750A (zh) 2015-11-26 2016-11-25 釣竿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5925951B1 (zh)
KR (1) KR20170061617A (zh)
CN (1) CN107047495A (zh)
TW (1) TW201717750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91932B1 (ja) * 2016-07-05 2017-09-06 輝暁 中川 釣竿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444957B2 (ja) * 1994-04-19 2003-09-08 株式会社シマノ 中通し竿
JPH1094346A (ja) * 1996-09-24 1998-04-14 Shimano Inc 振出式中通し竿
JP4392727B2 (ja) * 1999-04-27 2010-01-06 株式会社シマノ 中通し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70061617A (ko) 2017-06-05
JP2017093379A (ja) 2017-06-01
CN107047495A (zh) 2017-08-18
JP5925951B1 (ja) 2016-05-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009401B2 (ja) 鯛ラバ仕掛け
KR102436202B1 (ko) 줄 꼬임 방지용 낚시채비
TW201717750A (zh) 釣竿
JPH11239434A (ja) 釣竿用ラインガイド
JP2008131907A (ja) 継式釣竿
JP2007063677A (ja) エンドレススリング
JP2009137646A (ja) ケーブルグリップの包装方法
JP6488438B2 (ja) 釣竿
US10383319B2 (en) Casting rod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ip rod of casting rod
JP6191932B1 (ja) 釣竿
JP2020103227A (ja) 釣竿
JP4149321B2 (ja) 釣竿
EP2322036A1 (en) Fishing rig clip
JP3152150U (ja) 竿先の糸絡み防止具
KR100604216B1 (ko) 민물 낚시대용 낚시줄 연결구
JP2009178127A (ja) 糸噛み防止具を有する継式中通し釣竿
JP2009044973A (ja) 釣り針
JP2010104264A (ja) 釣竿
KR200387259Y1 (ko) 민물 낚시대용 낚시줄 연결구
JP3657348B2 (ja) 口栓付き中通し竿
JPH1094346A (ja) 振出式中通し竿
JP2024017994A (ja) 釣竿
TW202308510A (zh) 釣竿之第二節及具備其之釣竿
JP3111281U (ja) 釣り竿
KR20230001155U (ko) 멀티플 낚시채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