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308510A - 釣竿之第二節及具備其之釣竿 - Google Patents

釣竿之第二節及具備其之釣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308510A
TW202308510A TW111120160A TW111120160A TW202308510A TW 202308510 A TW202308510 A TW 202308510A TW 111120160 A TW111120160 A TW 111120160A TW 111120160 A TW111120160 A TW 111120160A TW 202308510 A TW202308510 A TW 20230851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ection
fishing rod
layer
diameter
roo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201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宮前和貴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3085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08510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7/00Fishing rods
    • A01K87/02Connecting devices for parts of the ro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7/00Fishing rods
    • A01K87/08Handgrip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Marine Sciences & Fisheries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Fishing Rod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釣竿之第二節及具備其之釣竿,上述釣竿之第二節可具備適合垂釣類型之釣竿之第一節。 本發明之釣竿之第二節係供連接釣竿之第一節之第二節3,且具備支持部10,該支持部10具有:第1錐形部12,其朝竿根方向擴徑,且設置於外周面;及第2錐形部20,其朝竿根方向縮徑,且設置於內周面;且支持部10具有:第1層31,其於外周面設置有第1錐形部12;第2層32,其設置於第1層31之徑向內側;及第3層33,其於內周面設置有第2錐形部20。

Description

釣竿之第二節及具備其之釣竿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釣竿之第二節(穗持竿)及具備其之釣竿,上述釣竿之第二節供連接釣竿之第一節(穗先竿)。
下述專利文獻1中記載了一種具備實心狀之第一節之釣竿。當釣竿之第一節為實心狀時,與第一節為中空狀時相比,具有柔軟,稍子節彎曲更靈活之特性。因此適合纖細垂釣,相反,不適合對稍子節要求反彈力之垂釣。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第5701734公報
[發明要解決之問題]
本發明之課題在於提供一種釣竿之第二節及具備其之釣竿,上述釣竿之第二節可供連接適合垂釣類型之釣竿之第一節。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本發明之釣竿之第二節供連接釣竿之第一節,且具備支持部,該支持部具有:第1錐形部,其朝竿根方向擴徑,且設置於外周面;及第2錐形部,其朝竿根方向縮徑,且設置於內周面。
根據該構成,可將釣竿之第一節連接於支持部。例如,可將中空狀之第一節連接於支持部之第1錐形部。中空狀之第一節亦稱為管狀稍子節。藉由連接該管狀稍子節,稍子節產生張力,釣竿為竿身調性,成為適合對稍子節要求較大反彈力之垂釣、例如輕量鐵板竿釣(light jigging)等垂釣之釣竿。另一方面,例如可將實心狀之第一節連接於支持部之第2錐形部。實心狀之第一節亦稱為實心稍子節。藉由連接該實心稍子節,稍子節能獲得柔韌性,釣竿為竿稍調性,成為適合對稍子節要求纖細度之垂釣、例如鯛魚假餌釣法(Tai Rubber)、金屬假餌釣法(Metal Sutte)、餌木釣法(tip run eging)等垂釣之釣竿。可如此連接與垂釣類型對應之釣竿之第一節。
較佳為,支持部具有:第1層,其於外周面設置有第1錐形部;及第2層,其設置於第1層之徑向內側。根據該構成,於與第2層為不同層之第1層設置有第1錐形部,因此,可容易地於支持部之外周面形成第1錐形部。而且,可利用第2層容易地確保釣竿之第二節之彎曲剛性。
較佳為,第1層與第2層相比,沿著軸向之彎曲剛性較小。根據該構成,可利用第2層容易地確保釣竿之第二節之彎曲剛性。又,當連接於釣竿之第二節之第一節彎曲時,可利用第1層容易地防止支持部之斷裂。
較佳為,第1層具有沿著周向之第1強化纖維。根據該構成,當連接於釣竿之第二節之第一節彎曲時,可容易地防止支持部之斷裂。
較佳為,第2層具有沿著軸向之第2強化纖維。根據該構成,可利用第2層容易地確保釣竿之第二節之彎曲剛性。
較佳為,第1強化纖維及第2強化纖維之至少任一者為碳長纖維。根據該構成,可容易地使釣竿之第二節輕量化。
較佳為,支持部進而具有第3層,該第3層於內周面設置有第2錐形部。根據該構成,可利用第3層容易地形成第2錐形部。
較佳為,第1層之竿根方向之端部位於較第3層之竿根方向之端部更靠竿根方向處。根據該構成,當連接於釣竿之第二節之第一節彎曲時,可使支持部產生之應力沿軸向分散。即,可防止支持部之應力集中,從而可防止釣竿之第二節之破損。尤其可有效地防止釣竿之第一節連接於第2錐形部時之應力集中。
較佳為,第3層具有第3強化纖維。根據該構成,可確保支持部之內周面之強度,且容易形成第2錐形部。
較佳為,第3強化纖維具有沿著一方向之第1玻璃纖維。根據該構成,當釣竿之第一節連接於第2錐形部時,可獲得自第一節至第二節之滑順之彎曲曲線(bending curve)。
較佳為,第3強化纖維具有沿著與第1玻璃纖維之方向交叉之方向之第2玻璃纖維。根據該構成,可獲得自第一節至第二節之更滑順之彎曲曲線。
較佳為,第1錐形部具有最大徑之第1峰部,第2錐形部具有最小徑之第2峰部,第1峰部與第2峰部於軸向上彼此位置錯開。根據該構成,當連接於支持部之第一節彎曲時,可使支持部產生之應力沿軸向分散,可防止支持部之破損。
較佳為,第1峰部位於較第2峰部更靠竿根方向處。根據該構成,可高效率地防止支持部之應力集中,可進一步防止支持部之破損。
較佳為,支持部具有:縮徑部,其自第1峰部朝竿根方向逐漸縮徑,且設置於外周面;及擴徑部,其自第2峰部朝竿根方向逐漸擴徑,且設置於內周面;縮徑部之縮徑比率較擴徑部之擴徑比率大。根據該構成,可獲得自第一節至第二節之滑順之彎曲曲線。
又,本發明之釣竿具有上述第二節、及連接於第1錐形部之第1第一節。
又,本發明之釣竿具備上述第二節、及連接於第2錐形部之第2第一節。
又,本發明之釣竿具備:上述第二節;連接於第1錐形部之第1第一節;及可與第1第一節調換,且連接於第2錐形部之第2第一節。
較佳為,第2第一節為實心竿。 [發明之效果]
如上所述,本發明之釣竿之第二節及具備其之釣竿可根據垂釣類型來調換第一節。
以下,參照圖1~圖10,對本發明之一實施方式之釣竿進行說明。圖1及圖2示出本實施方式之釣竿之整體構成。如圖1所示,本實施方式之釣竿為三節構成,但竿體之根數任意。又,釣竿於竿體之外周面具備複數個釣線導引件5。再者,本實施方式之釣竿適用於雙軸承捲線器,但亦可適用於紡車式捲線器。再者,圖1中用箭頭A表示竿稍方向,用箭頭B表示竿根方向。
釣竿具備第1第一節1、第2第一節2、第二節3及手把節4。再者,手把節4與第二節3之間亦可具備一個或複數個中間竿。第二節3與手把節4亦可為一體。手把節4設置有捲線器座6。手把節4與第二節3為中空狀。再者,本實施方式之手把節4未設置有釣線導引件5,手把節4亦未設置有釣線導引件5。於第1第一節1、第2第一節2、第二節3分別設置有複數個釣線導引件5。
如圖2所示,第二節3以可裝卸之方式連接於手把節4之竿稍端部4a。而且,於第二節3之竿稍端部3a,以可裝卸之方式選擇性地連接第1第一節1與第2第一節2。即,於第二節3之竿稍端部3a連接第1第一節1,或者連接第2第一節2。可將第1第一節1與第2第一節2中之任一個連接於第二節3之竿稍端部3a來使用。
第二節3於竿稍端部3a具有支持部10。第1第一節1與第2第一節2選擇性地連接於支持部10。第二節3之釣線導引件5自支持部10朝竿根方向分開地設置。圖3(a)、圖4及圖6(a)表示第1第一節1連接於支持部10之狀態。又,圖3(b)、圖5、及圖6(b)表示第2第一節2連接於支持部10之狀態。如此,第1第一節1連接於支持部10之外周面,第2第一節2連接於支持部10之內周面。即,第1第一節1以插接形式連接於第二節3,第2第一節2以反插接形式連接於第一節。再者,第1第一節1對於第二節3之連接長度J1和第2第一節2對於第二節3之連接長度J2大致相等,但亦可不同。
第1第一節1較佳為被稱為管狀稍子節之中空狀竿(中空竿),但亦可為被稱為實心稍子節之實心狀竿(實心竿)者。本實施方式之第1第一節1為中空狀。第2第一節2較佳為實心狀,但亦可為中空狀。本實施方式之第2第一節2為實心狀。第2第一節2較佳為較第1第一節1柔軟且容易彎曲。第1第一節1與第2第一節2之軸向長度可彼此大致相同長度,亦可互不相同長度。第1第一節1連接於第二節3時之釣竿之全長與第2第一節2連接於第二節3時之釣竿之全長可彼此大致相同,亦可互不相同。
第1第一節1之釣線導引件5之數量與第2第一節2之釣線導引件5之數量彼此相等,但亦可互不相同,較佳為彼此相等。又,第1第一節1之釣線導引件5與第2第一節2之釣線導引件5可彼此相同且規格相同,亦可互不相同。本實施方式中,於第1第一節1,設置有適合管狀稍子節之釣線導引件5,於第2第一節2,設置有適合實心稍子節之釣線導引件5。例如,第1第一節1之釣線導引件5較第2第一節2之釣線導引件5更朝竿稍方向傾斜。
圖7中用模式圖表示支持部10之剖視圖。支持部10於外周面具有:第1錐形部12,其自竿稍開口端11朝向竿根方向逐漸擴徑;第1峰部13,其於第1錐形部12之竿根方向連續,於支持部10之外周面最大徑;及縮徑部14,其於第1峰部13之竿根方向連續,朝向竿根方向逐漸縮徑。由於在支持部10之外周面設置有第1錐形部12,故可將第1第一節1滑順且確實地連接於支持部10之徑向外側。
支持部10中,第1峰部13之直徑D2最大。本實施方式中,第1峰部13於軸向上具有特定之長度L2。但,第1峰部13亦可為實質上不具有軸向長度者。縮徑部14之縮徑比率(斜率θ3)大於第1錐形部12之擴徑比率(斜率θ1)。縮徑部14之斜率θ3較第1錐形部12之斜率θ1陡。縮徑部14之竿根端部(竿根方向之端部)之直徑D3小於竿稍開口端11之外徑D1。縮徑部14之軸向之長度L3短於第1錐形部12之軸向之長度L1。第二節3之主外周面15連續於縮徑部14之竿根方向。主外周面15朝向竿根方向逐漸擴徑。主外周面15之斜率θ4小於第1錐形部12之斜率θ1。主外周面15之斜率θ4為第二節3之外周面之基本斜率。
支持部10於內周面具有:第2錐形部20,其自竿稍開口端11朝向竿根方向逐漸縮徑;及擴徑部21,其於第2錐形部20之竿根方向連續,朝向竿根方向逐漸擴徑。第2錐形部20之軸向之長度L4短於第1錐形部12之軸向之長度L1。第2錐形部20之縮徑比率(斜率θ2)可與第1錐形部12之斜率θ1相同,亦可不同,本實施方式中相同。第2錐形部20之斜率θ2小於縮徑部14之斜率θ3。由於在支持部10之內周面設置有第2錐形部20,故可將第2第一節2滑順且確實連接於支持部10之徑向內側。
第2錐形部20之竿根端部成為支持部10中最小徑之第2峰部22。第2峰部22實質上不具有軸向長度,但亦可沿軸向具有特定之長度。第2峰部22於軸向上與第1峰部13位置錯開,較佳為位於較第1峰部13更靠竿稍方向處。
擴徑部21係第二節3之主內周面。擴徑部21較縮徑部14更朝竿根方向延伸。擴徑部21之斜率θ5係第二節3之內周面之基本斜率。小於第2錐形部20之斜率θ2。又,擴徑部21之斜率θ5小於縮徑部14之斜率θ3。
支持部10較佳為由複數層構成。圖8中示出支持部10之層構造之一例。支持部10具有第1層31、位於第1層31之徑向內側之第2層32、及位於第2層32之徑向內側之第3層33。第1層31係支持部10之最外層,支持部10之外周面設置於第1層31。第3層33係支持部10之最內層,支持部10之內周面設置於第3層33。第1層31與第3層33僅設置於第二節3之全長中之竿稍端部。即,僅設置於支持部10,第2層32遍及第二節3之全長設置。再者,第2層32可為單層,亦可為複數層。本實施方式中,第2層32為單層。第2層32位於第1層31與第3層33之徑向之間。第1層31設置於第2層32之外周面,第3層33設置於第2層32之內周面。
第1層31、第2層32與第3層33自竿稍開口端11朝竿根方向延伸。第1層31之軸向之長度LL1長於第3層33之軸向之長度LL3。第1層31之竿根端部31a位於較第2峰部22更靠竿根方向處,且位於較第3層33之竿根端部33a更靠竿根方向處。第3層33之竿根端部33a位於較第2峰部22更靠竿根方向處。第3層33之竿根端部33a位於較第1峰部13更靠竿根方向處。
第1層31、第2層32與第3層33各自之竿稍開口端11處之厚度係任意厚度,但較佳為竿稍開口端11處之第3層33之厚度較第2層32之厚度薄,且較第1層31之厚度薄。又,較佳為竿稍開口端11處之第2層32之厚度較竿稍開口端11處之第1層31之厚度厚。
第1錐形部12及第2錐形部20較佳為藉由切削加工形成。於第1層31設置有第1錐形部12、第1峰部13、及縮徑部14。於第3層33設置有第2錐形部20、第2峰部22、及擴徑部21之一部分。於第2層32,設置有主外周面15及擴徑部21之大部分。
第1層31具有:第1筒部41,其自竿稍開口端11朝向竿根方向厚度逐漸變厚;第2筒部42,其於第1筒部41之竿根方向連續,厚度大致固定;及第3筒部43,其於第2筒部42之竿根方向連續,厚度朝向竿根方向逐漸變薄。第1筒部41之外周面為第1錐形部12,第2筒部42之外周面為第1峰部13,第3筒部43之外周面為縮徑部14。第1層31之厚度於第2筒部42處最大。第1層31之竿根端部31a為縮徑部14之竿根端部,於第1層31之竿根端部31a,第1層31之厚度為0。再者,支持部10之厚度於第1峰部13處最大。
第2層32具有:第4筒部44,其自竿稍開口端11朝向竿根方向延伸,厚度大致固定;第5筒部45,其於第4筒部44之竿根方向連續,朝向竿根方向厚度逐漸變厚;及第6筒部46,其於第5筒部45之竿根方向連續,朝向竿根方向厚度大致固定或者厚度逐漸變厚。第3層33位於第4筒部44及第5筒部45之內周面。第3層33不存在於第6筒部46之內周面。第4筒部44之軸向之長度LL2較第1層31之軸向之長度LL1短,且較第3層33之軸向之長度LL3短。第1峰部13較第4筒部44之竿根端部44a(第5筒部45之竿稍端部)更為朝竿根方向延伸。第5筒部45主要藉由內周面縮徑,而朝向竿根方向厚度變厚。第6筒部46延伸至第二節3之竿根端部3b。
第3層33具有:第7筒部47,其自竿稍開口端11朝向竿根方向厚度逐漸變厚;第8筒部48,其於第7筒部47之竿根方向連續,且厚度大致固定;及第9筒部49,其於第8筒部48之竿根方向連續,朝向竿根方向厚度逐漸變薄。第7筒部47之內周面為第2錐形部20。第8筒部48及第9筒部49之內周面與第2層32之第6筒部46之內周面為擴徑部21。第3層33之竿根端部33a位於較第1層31之竿根端部31a更靠竿稍方向處。
第二節3係藉由將具有各種強化纖維之預浸體捲繞於心軸50上並加熱焙燒而製造。圖9中以模式圖之形式表示本實施方式之第二節3之製造所使用之預浸體的一例。於心軸50上依序捲繞用以形成第3層33之第3預浸體53、用以形成第2層32之第2預浸體52、及用以形成第1層31之第1預浸體51。各預浸體之長度、捲繞數、片數可作各種設定。
第1預浸體51具有第1強化纖維61,第2預浸體52具有第2強化纖維62,第3預浸體53具有第3強化纖維63。該等強化纖維皆為長纖維。第3強化纖維63之軸向之彎曲剛性較佳為小於第2強化纖維62之軸向之彎曲剛性,第1強化纖維61之軸向之彎曲剛性較佳為小於第2強化纖維62之軸向之彎曲剛性。
第1強化纖維61較佳為沿著周向之所謂之逆向紋路纖維。第1強化纖維61較佳為碳纖維。再者,第1強化纖維61可為沿著軸向之纖維或沿著相對於軸向以特定角度傾斜之方向之纖維等,亦較佳為使用與第2強化纖維62相比彈性低之纖維。
第2強化纖維62用於確保第二節3之彎曲剛性,係第二節3之主要強化纖維。第2強化纖維62較佳為沿著軸向之所謂正向紋路纖維。第2強化纖維62較佳為碳纖維。
第3強化纖維63較佳為玻璃纖維,又,較佳為纖維彼此交叉之交叉纖維。即,第3強化纖維63較佳為具有沿著一方向之第1玻璃纖維63a、及與第1玻璃纖維63a交叉之第2玻璃纖維63b。第1玻璃纖維63a與第2玻璃纖維63b可沿著下述方向對齊,例如與軸向成0度(平行)之方向即所謂之正向紋路方向、及與軸向成90度(垂直)之方向即所謂之逆向紋路方向。又,亦可沿著傾斜特定角度之方向對齊,該情形時,第1玻璃纖維63a與第2玻璃纖維63b以各自相對於軸向之傾斜角度、例如±45度,彼此交叉。
圖10中示出第二節3剛加熱焙燒後之狀態。此後,第二節3之支持部10經切削加工而形成第1錐形部12與第2錐形部20。圖8所示之二點鏈線係切削加工前之支持部10之外周面與內周面。如此,藉由將第1層31進行切削加工而形成第1錐形部12,藉由將第3層33進行切削加工而形成第2錐形部20。另一方面,縮徑部14由第1預浸體51形成,擴徑部21由心軸50之外周面形成。
如上所述,由於在支持部10之外周面形成有第1錐形部12,故可將第1第一節1以插接狀態連接於第1錐形部12。當第1第一節1為管狀稍子節時,稍子節產生張力,釣竿為竿身調性。因此,成為適合對稍子節要求較大反彈力之垂釣、例如輕量鐵板竿釣等垂釣之釣竿。另一方面,由於在支持部10之內周面形成有第2錐形部20,故可將第2第一節2以反插接狀態連接於第2錐形部20。當第2第一節2為實心稍子節時,稍子節能獲得柔韌性,釣竿為竿稍調性。因此,成為適合對稍子節要求纖細度之垂釣、例如鯛魚假餌釣法、金屬假餌釣法、餌木釣法等垂釣之釣竿。
可如此根據垂釣類型、垂釣者之喜好、狀況,來選擇第1第一節1與第2第一節2之任一個並連接於第二節3。例如於船釣時,藉由自帶第1第一節1與第2第一節2這兩者,即便僅攜帶一根釣竿,亦能應對輕量鐵板竿釣等相對激烈之垂釣,並且亦可應對鯛魚假餌釣法等相對慢且纖細之垂釣。例如,即便於垂釣之前半段與後半段,目標魚、垂釣方法不同等之情形時,亦可藉由適當調換第1第一節1與第2第一節2,而用一根釣竿來應對。由於可利用一根釣竿來應對,故一個捲線器足矣,無需更換捲線器。但,亦可更換為預備之捲線器。進而,若準備未圖示之調性不同其他第一節,則垂釣之適用範圍會更廣。
即便調換第一節,第二節3仍保持不變,故釣竿之腰部(竿身)部分之力量感共通。因此,釣竿對魚之拉力之對抗力得以維持,而不會發生太大改變。又,即便調換第一節,手把節4仍保持不變,故手把節4附近之使用感、抓持感共通。可用一根愛不釋手且習慣用之釣竿來應對複數種垂釣。
又,由於在第1層31形成有第1錐形部12,故可於不對第2層32帶來影響之情況下,容易地於支持部10之外周面形成第1錐形部12。因此,可利用第2層32容易地確保第二節3之彎曲剛性。同樣,由於在第3層33形成有第2錐形部20,故可於不對第2層32帶來影響之情況下,容易地於支持部10之內周面形成第2錐形部20。因此,可利用第2層32容易地確保第二節3之彎曲剛性。
當第1層31與第2層32相比,沿著軸向之彎曲剛性較小時,可利用第2層32容易地確保第二節3之彎曲剛性,並且,當連接於第二節3之第1第一節1或第2第一節2彎曲時,可利用第1層31容易地防止支持部10之斷裂。尤其是於第1層31具有沿著周向之第1強化纖維61時,可容易地防止支持部10之斷裂。當第1強化纖維61為碳纖維時,可使支持部10輕量化。
當第2層32具有沿著軸向之第2強化纖維62時,可利用第2層32容易地確保第一節之彎曲剛性。當第2強化纖維62為碳纖維時,可容易地使第二節3輕量化。
當第3層33具有第3強化纖維63時,可確保支持部10之內周面之強度,可容易地形成第2錐形部20。當第3強化纖維63具有彼此交叉之第1玻璃纖維63a與第2玻璃纖維63b時,第2第一節2連接於第2錐形部20時,能獲得自第2第一節2至第二節3之滑順之彎曲曲線。當縮徑部14之斜率θ3大於擴徑部21之斜率θ5時,能獲得自第1第一節1或第2第一節2至第二節3之滑順之彎曲曲線。
當第1層31之竿根端部31a位於較第3層33之竿根端部33a更靠竿根方向處時,第1第一節1或第2第一節2彎曲時,可使支持部10產生之應力沿軸向分散。即,可防止支持部10之應力集中,從而可防止第二節3之破損。尤其是第2第一節2連接於第2錐形部20時,可有效地防止支持部10之應力集中,從而可有效地防止第二節3之破損。
當第1峰部13與第2峰部22於軸向上彼此位置錯開時,第1第一節1或第2第一節2彎曲時,可使支持部10產生之應力沿軸向分散,從而可防止支持部10之破損。尤其是,可有效地防止第2第一節2連接於第2錐形部20時之支持部10之破損。進而,當第1峰部13位於較第2峰部22更靠竿根方向時,可進一步防止支持部10之應力集中,從而可進一步防止支持部10之破損。
1:第1第一節 2:第2第一節 3:第二節 3a:竿稍端部 3b:竿根端部 4:手把節 4a:竿稍端部 5:釣線導引件 6:捲線器座 10:支持部 11:竿稍開口端 12:第1錐形部 13:第1峰部 14:縮徑部 15:主外周面 20:第2錐形部 21:擴徑部 22:第2峰部 31:第1層 31a:竿根端部 32:第2層 33:第3層 33a:竿根端部 41:第1筒部 42:第2筒部 43:第3筒部 44:第4筒部 44a:竿根端部 45:第5筒部 46:第6筒部 47:第7筒部 48:第8筒部 49:第9筒部 50:心軸 51:第1預浸體 52:第2預浸體 53:第3預浸體 61:第1強化纖維 62:第2強化纖維 63:第3強化纖維 63a:第1玻璃纖維 63b:第2玻璃纖維
圖1係表示本發明之一實施方式之釣竿之分離狀態的前視圖。 圖2係表示本發明之一實施方式之釣竿之局部分離狀態的前視圖。 圖3係表示本發明之一實施方式之釣竿之主要部分的前視圖,圖3(a)係表示連接有第1第一節之狀態之圖,圖3(b)係表示連接有第2第一節之狀態之圖。 圖4係表示本發明之一實施方式之釣竿之主要部分的前視圖,圖4(a)係表示將第1第一節分離後之狀態之圖,圖4(b)係表示連接有第1第一節之狀態之圖。 圖5係表示本發明之一實施方式之釣竿之主要部分的前視圖,圖5(a)係表示將第2第一節分離後之狀態之圖,圖5(b)係表示連接有第2第一節之狀態之圖。 圖6係表示本發明之一實施方式之釣竿之主要部分的剖視圖,圖6(a)係表示連接有第1第一節之狀態之圖,圖6(b)係表示連接有第2第一節之狀態之圖。 圖7係表示本發明之一實施方式之釣竿之第二節的支持部之主要部分剖視圖。 圖8係表示本發明之一實施方式之釣竿之第二節的支持部之主要部分剖視圖。 圖9係表示本發明之一實施方式之釣竿之第二節的製造步驟之概略圖。 圖10係表示本發明之一實施方式之釣竿之第二節的製造步驟之概略圖。
3:第二節
10:支持部
11:竿稍開口端
12:第1錐形部
13:第1峰部
14:縮徑部
15:主外周面
20:第2錐形部
21:擴徑部
22:第2峰部
31:第1層
31a:竿根端部
32:第2層
33:第3層
33a:竿根端部
41:第1筒部
42:第2筒部
43:第3筒部
44:第4筒部
44a:竿根端部
45:第5筒部
46:第6筒部
47:第7筒部
48:第8筒部
49:第9筒部

Claims (18)

  1. 一種釣竿之第二節,其供連接釣竿之第一節,且具備支持部, 該支持部具有: 第1錐形部,其朝竿根方向擴徑,且設置於外周面;及 第2錐形部,其朝竿根方向縮徑,且設置於內周面。
  2. 如請求項1之釣竿之第二節,其中上述支持部具有: 第1層,其於外周面設置有上述第1錐形部;及 第2層,其設置於上述第1層之徑向內側。
  3. 如請求項2之釣竿之第二節,其中上述第1層與上述第2層相比,沿著軸向之彎曲剛性較小。
  4. 如請求項3之釣竿之第二節,其中上述第1層具有沿著周向之第1強化纖維。
  5. 如請求項4之釣竿之第二節,其中上述第2層具有沿著軸向之第2強化纖維。
  6. 如請求項5之釣竿之第二節,其中上述第1強化纖維及第2強化纖維之至少任一者為碳長纖維。
  7. 如請求項2至6中任一項之釣竿之第二節,其中上述支持部進而具有第3層, 該第3層於內周面設置有上述第2錐形部。
  8. 如請求項7之釣竿之第二節,其中上述第1層之竿根方向之端部位於較上述第3層之竿根方向之端部更靠竿根方向處。
  9. 如請求項7之釣竿之第二節,其中上述第3層具有第3強化纖維。
  10. 如請求項9之釣竿之第二節,其中上述第3強化纖維具有沿著一方向之第1玻璃纖維。
  11. 如請求項10之釣竿之第二節,其中上述第3強化纖維具有沿著與上述第1玻璃纖維之方向交叉之方向之第2玻璃纖維。
  12. 如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之釣竿之第二節,其中 上述第1錐形部具有最大徑之第1峰部, 上述第2錐形部具有最小徑之第2峰部, 上述第1峰部與上述第2峰部於軸向上彼此位置錯開。
  13. 如請求項12之釣竿之第二節,其中上述第1峰部位於較上述第2峰部更靠竿根方向處。
  14. 如請求項11之釣竿之第二節,其中上述支持部具有: 縮徑部,其自上述第1峰部朝竿根方向逐漸縮徑,且設置於外周面;及 擴徑部,其自上述第2峰部朝竿根方向逐漸擴徑,且設置於內周面;且 上述縮徑部之縮徑比率大於上述擴徑部之擴徑比率。
  15. 一種釣竿,其具備: 如請求項1至14中任一項之釣竿之第二節;及 第1第一節,其連接於上述第1錐形部。
  16. 一種釣竿,其具備: 如請求項1至14中任一項之釣竿之第二節;及 第2第一節,其連接於上述第2錐形部。
  17. 一種釣竿,其具備: 如請求項1至14中任一項之釣竿之第二節; 第1第一節,其連接於上述第1錐形部;及 第2第一節,其可與上述第1第一節調換,且連接於上述第2錐形部。
  18. 如請求項16或17之釣竿,其中上述第2第一節為實心竿。
TW111120160A 2021-08-24 2022-05-31 釣竿之第二節及具備其之釣竿 TW20230851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136231 2021-08-24
JP2021136231A JP2023030858A (ja) 2021-08-24 2021-08-24 穂持竿及びそれを備えた釣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08510A true TW202308510A (zh) 2023-03-01

Family

ID=854138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20160A TW202308510A (zh) 2021-08-24 2022-05-31 釣竿之第二節及具備其之釣竿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2023030858A (zh)
KR (1) KR20230029501A (zh)
CN (1) CN115918620A (zh)
TW (1) TW202308510A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56414A (en) 1978-06-26 1980-01-17 Yazaki Corp Manufacture of selective absorbing plane of solar heat collecto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230029501A (ko) 2023-03-03
JP2023030858A (ja) 2023-03-08
CN115918620A (zh) 2023-04-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784968B2 (ja) 釣り竿用の竿体
JP4326467B2 (ja) 釣竿
WO2021162271A1 (ko) 티타늄 초릿대를 사용하는 바다낚시대
TW202308510A (zh) 釣竿之第二節及具備其之釣竿
JP3027318B2 (ja) 中通し釣竿
JP2735111B2 (ja) 中通し竿用糸導入ガイド
JP2020043839A (ja) 釣竿及び竿体
US10383319B2 (en) Casting rod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ip rod of casting rod
JP7138524B2 (ja) 釣竿及び竿体
JPH11151056A (ja) 継式釣竿
EP0880891B1 (en) Fishing rod
JP7198727B2 (ja) 釣竿
JP4107540B2 (ja) 継式釣竿
JP3171334B2 (ja) 中通し釣竿
JP4702760B2 (ja) 玉網
JP3856456B2 (ja) 中実竿杆を使用した継式ふな竿
JP2023023418A (ja) ブランク及び玉の柄
JP6694361B2 (ja) 釣竿
JP2004016032A (ja) 釣竿
JP3856455B2 (ja) 中実竿杆を使用した継式釣竿
JP4040771B2 (ja) 釣竿
JPH01285138A (ja) 釣竿穂先
JP2000354438A (ja) 竿体の連結構造
JP2001314139A (ja) 竿 体
JPH0739429U (ja) 中通し釣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