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641411A - 物品搬送設備 - Google Patents

物品搬送設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641411A
TW201641411A TW105106890A TW105106890A TW201641411A TW 201641411 A TW201641411 A TW 201641411A TW 105106890 A TW105106890 A TW 105106890A TW 105106890 A TW105106890 A TW 105106890A TW 201641411 A TW201641411 A TW 20164141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ath
main
main path
width direction
connec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068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90478B (zh
Inventor
高田文人
Original Assignee
大福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大福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大福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6414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414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904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90478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35/00Mechanical conveyor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BRAILWAY SYSTEMS; EQUIPMENT THEREFOR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1B3/00Elevated railway systems with suspended vehicles
    • B61B3/02Elevated railway systems with suspended vehicles with self-propelled veh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Platform Screen Doors And Railroad Systems (AREA)
  • Warehouses Or Storage Devices (AREA)
  • Container, Conveyance, Adherence, Positioning, Of Wafer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物品搬送設備。將副路徑連接於於第1主路徑、及與此第1主路徑為相反環繞地使物品搬送車行走之第2主路徑。副路徑具備交叉部、連接於第1主路徑及交叉部之第1上游路徑、連接於第2主路徑及交叉部之第2上游路徑、連接於交叉部及第2主路徑之第1下游路徑、和連接於交叉部及第1主路徑之第2下游路徑。交叉部中,使連接第1上游路徑及第1下游路徑之第1連接路徑、與連接第2上游路徑及第2下游路徑之第2連接路徑,位於相同高度且以交叉之狀態被設置。

Description

物品搬送設備 發明領域
本發明是有關於藉由沿著行走路徑僅朝前進方向行走之物品搬送車,來搬送物品的物品搬送設備,作為行走路徑,具備形成為環狀之第1主路徑、形成為環狀之第2主路徑、及連接第1主路徑與第2主路徑之副路徑。
發明背景
如上述具備複數個主路徑之物品搬送設備已例示於特開2013-184762號公報。在專利文獻1之圖1中,相對地較小之環路上之複數個路徑是對應於第1主路徑與第2主路徑,而於相對地較大之環狀的路徑內銜接較小之環狀的路徑之路徑是對應於副路徑。在對應於第1主路徑與第2主路徑之較小的環狀的路徑上,物品搬送車是朝相同方向環繞而行走。
在此種物品搬送設備中,存有下列情況:第1主路徑中的物品搬送車之環繞方向、與第2主路徑中的物品搬送車之環繞方向為相反環繞。此情況下,所考量的是,如圖10所示,將副路徑107連接於第1主路徑105及第2主路徑 106之作法。亦即,所考量的是,於副路徑107上具備使物品搬送車從第1主路徑105朝第2主路徑106行走之第1副路徑107a、及使物品搬送車從第2主路徑106朝第1主路徑105行走之第2副路徑107b,並將這些第1副路徑107a及第2副路徑107b沿副路徑107之路徑寬度方向(Y)排列來使其安置。
然而,因為第1副路徑107a之端部及第2副路徑107b之端部是形成為在平面視角下為圓弧狀以使物品搬送車在第1主路徑105及第2主路徑106之間平順地轉移,因此像這樣將第1副路徑107a及第2副路徑107b在副路徑107之路徑寬度方向上排列來使其安置之情況下,為了設置副路徑107,於路徑寬度方向(Y)中較寬闊的空間(W2)即成為必要。又,如圖11及圖12所示,所考量的是,將第1副路徑107a及第2副路徑107b之圓弧狀之端部做成傾斜姿勢,以將第1副路徑107a之直線部分與第2副路徑107b之直線部分於上下方向上排列來使其位於高低不同的位置。然而,當像這樣將第1副路徑107a與第2副路徑107b於上下方向上排列來使其安置時,為了設置副路徑107,於上下方向Z中需要較寬闊的空間,且副路徑107亦成為立體交叉構造而使構造複雜化。
發明概要
於是,可以將副路徑設置於在寬度方向及上下方向上較窄的空間之物品搬送設備是需要的。
作為其中1個態樣,物品搬送設備為藉由沿行走路徑僅朝前進方向行走之物品搬送車,來搬送物品之物品搬送設備,作為前述行走路徑,具備形成為環狀之第1主路徑、不同於前述第1主路徑,而形成為環狀之第2主路徑、及連接前述第1主路徑與前述第2主路徑之副路徑,前述副路徑具有於第1連接部中與前述第1主路徑連接之第1副路徑、及於第2連接部中與前述第2主路徑連接之第2副路徑,將前述第1主路徑與前述第2主路徑之排列方向設為長邊方向,並且將從前述長邊方向中的前述第2主路徑朝向前述第1主路徑之方向設為第1長邊方向,將前述長邊方向中的前述第1主路徑朝向前述第2主路徑之方向設為第2長邊方向,將相對前述長邊方向在平面視角下垂直之方向設為寬度方向,並且將沿前述寬度方向之其中一邊的方向設為第1寬度方向,將沿前述寬度方向之另一邊的方向設為第2寬度方向,前述第1主路徑及前述第2主路徑是使前述物品搬送車相互相反環繞地行走之路徑,前述副路徑具備:交叉部,在前述長邊方向上位於前述第1主路徑與前述第2主路徑之間、且使前述第1副路徑與前述第2副路徑交叉; 第1上游路徑,將前述第1長邊方向之側的端部連接於前述第1連接部,且將前述第2長邊方向之側之端部連接於前述交叉部;第2上游路徑,將前述第2長邊方向之側之端部連接於前述第2連接部,且將前述第1長邊方向之側之端部連接於前述交叉部;第1下游路徑,相對前述第2上游路徑位於前述第1寬度方向之側,並且將前述第1長邊方向之側的端部連接於前述交叉部,且將前述第2長邊方向之側之端部在第3連接部中連接於與前述第1主路徑不同之其他的第1其他路徑;及第2下游路徑,相對前述第1上游路徑位於前述第1寬度方向之側,並且將前述第2長邊方向之側之端部連接於前述交叉部,且將前述第1長邊方向之側的端部在第4連接部中連接於與前述第2主路徑不同之其他的第2其他路徑,前述第1上游路徑及前述第1下游路徑是使前述物品搬送車朝前述第2長邊方向行走之路徑,前述第2上游路徑及前述第2下游路徑是使前述物品搬送車朝前述第1長邊方向行走之路徑,前述交叉部具備第1連接路徑及第2連接路徑,該第1連接路徑連接前述第1上游路徑之前述第2長邊方向之側之端部與前述第1下游路徑之前述第1長邊方向之側之端部,該第2連接路徑連接前述第2上游路徑之前述第1長邊方向之側之端部與前述第2下游路徑之前述第2長邊方向之側之端部,且前述第1連接路徑及前述第2連接路徑是以位於相同 高度且交叉之狀態設置。
根據此構成,從第1主路徑之第1連接部朝副路徑之第1上游路徑分歧行走之物品搬送車,會於按第1上游路徑、交叉部、第1下游路徑之順序行走於副路徑後,匯合行走於第2主路徑、或行走於第1其他路徑。又,從第2主路徑之第2連接部朝副路徑之第2上游路徑分歧行走之物品搬送車,會於按第2上游路徑、交叉部、第2下游路徑之順序行走於副路徑後,匯合行走於第1主路徑、或行走於第2其他路徑。
已從第1主路徑分歧行走之物品搬送車行走的路徑(第1上游路徑、交叉部及第1下游路徑)與已從第2主路徑分歧行走之物品搬送車行走的路徑(第2上游路徑、交叉部及第2下游路徑)是在交叉部中於相同高度交叉。因此,可將第1上游路徑相對於第2下游路徑靠近第2寬度方向而設置,並且將第1下游路徑相對於第2上游路徑靠近第1寬度方向而設置。
因此,即便將連接於第1上游路徑之第1主路徑的第1長邊方向之側的端部、及連接於第2上游路徑之第2主路徑之端部,在平面視角下形成圓弧狀以使物品搬送車可平順地分歧行走之情況下,也無須將這些端部於副路徑之寬度方向上大幅錯開。因此,可以在不將寬度方向中寬闊的空間視為必要的情形下,設置副路徑。又,即使是在將這些端部在寬度方向上設置於相同位置之情況下,也無須將副路徑中的已從第1主路徑分歧行走之物品搬送車行走之 路徑(第1上游路徑、交叉部及第1下游路徑)、與已從第2主路徑分歧行走之物品搬送車行走的路徑(第2上游路徑、交叉部及第2下游路徑)在上下方向上錯開來設定。因此,即使在上下方向上也無須形成較寬闊的空間,即可設置副路徑,且也可抑制因立體交叉等而導致構造複雜化之情形。如此一來,根據本構成,可將副路徑設置在於路徑寬度方向上及上下方向上較狹窄的空間內。
搬送設備的進一步的特徵及優點,可由透過參照圖式來說明的實施形態之以下的記載而變得明確。
1‧‧‧走行路徑
1c‧‧‧第2環狀路徑
1a‧‧‧第1環狀路徑
1d‧‧‧第2轉搭路徑
1b‧‧‧第1轉搭路徑
1e‧‧‧第3轉搭路徑
2‧‧‧物品搬送車(物品搬送車)
22、122‧‧‧第2連接路徑
18‧‧‧第2下游路徑
23‧‧‧第3連接路徑
21‧‧‧第1連接路徑
24‧‧‧第4連接路徑
22‧‧‧第2連接路徑
31‧‧‧車體本體部
3‧‧‧行走軌道
32‧‧‧行走部
3a‧‧‧軌道部
32F‧‧‧前方行走部
3b‧‧‧連通部
32R‧‧‧後方行走部
5‧‧‧第1主路徑
33‧‧‧支撐部
5a‧‧‧第1寬度方向路徑
34‧‧‧連結部
6‧‧‧第2主路徑
35‧‧‧軌道用支撐體
6a‧‧‧第2寬度方向路徑
36‧‧‧驅動馬達
7‧‧‧副路徑
37‧‧‧行走輪
7a、107a‧‧‧第1副路徑
38‧‧‧導引輪
7b、107b‧‧‧第2副路徑
39‧‧‧導引輔助輪
9‧‧‧第1連接部
40‧‧‧驅動部
10‧‧‧第2連接部
41‧‧‧導引軌道
11‧‧‧第3連接部
41a‧‧‧第1主路徑用導引軌道
12‧‧‧第4連接部
41b‧‧‧第1上游用導引軌道
14、107‧‧‧交叉部
43‧‧‧移動軌道部
15‧‧‧第1上游路徑
44‧‧‧移動導引軌道
16‧‧‧第2上游路徑
46‧‧‧第1其他路徑
17‧‧‧第1下游路徑
47‧‧‧第2其他路徑
18‧‧‧第2下游路徑
51‧‧‧供電線
21、121‧‧‧第1連接路徑
52‧‧‧受電部
53‧‧‧連動機構
A‧‧‧第1區域
a1‧‧‧第1左軌道部
B‧‧‧第2區域
a2‧‧‧第1右軌道部
C‧‧‧橫渡區域
a3‧‧‧第2右軌道部
X‧‧‧長邊方向
a4‧‧‧第2左軌道部
X1‧‧‧第1長邊方向
b1‧‧‧第1上游導引軌道
X2‧‧‧第2長邊方向
b2‧‧‧第1下游導引軌道
Y‧‧‧寬度方向
b3‧‧‧第2上游導引軌道
Y1‧‧‧第1寬度方向
b4‧‧‧第2下游導引軌道
Y2‧‧‧第2寬度方向
b5‧‧‧第1移動導引軌道
Z‧‧‧上下方向
b6‧‧‧第2移動導引軌道
W1、W2‧‧‧空間
圖1是顯示實施形態之行走路徑之圖。
圖2是物品搬送車之側視圖。
圖3是物品搬送車之前視圖。
圖4是第1連接部之平面圖。
圖5是使一對移動軌道部位於第1行走位置的交叉部之平面圖。
圖6是使一對移動軌道部位於第2行走位置的交叉部之平面圖。
圖7是使一對移動軌道位於第1導引位置的交叉部之平面圖。
圖8是使一對移動軌道位於第2導引位置的交叉部之平面圖。
圖9是顯示其他實施型態之行走路徑。
圖10是顯示將2條副路徑於寬度方向上排列來使其安 置之狀態的圖。
圖11是顯示將2條副路徑於上下方向上排列來使其安置之狀態的圖。
圖12是顯示將2條副路徑於上下方向上排列來使其安置之狀態的立體圖。
圖13是顯示使物品搬送車朝相同方向行走的2條平行的副路徑之例的圖。
用以實施發明之形態
以下,根據圖式來說明關於本發明之物品搬送設備之實施形態。如圖1所示,物品搬送設備係橫跨第1區域A與第2區域B而設置,且第1區域A及第2區域B是藉由橫渡區域C而銜接著。再者,第1區域A、第2區域B及橫渡區域C各自均為無塵室。物品搬送設備中,設置有沿行走路徑1僅朝前進方向行走來搬送物品之物品搬送車2、與沿行走路徑1設置之行走軌道3(參照圖2及圖3等)。行走軌道3是從天花板被懸吊支撐。再者,本實施形態中,物品是用於收容半導體基板之FOUP(Front Opening Unified Pod)。
設定於第1區域A之行走路徑1具備有設定為環狀之複數個第1環狀路徑1a、與連接於相鄰之2個第1環狀路徑1a之複數個第1轉搭路徑1b。又,設定於第2區域B之行走路徑1具備有設定為環狀之複數個第2環狀路徑1c、與連接於相鄰之2個第2環狀路徑1c之複數個第2轉搭路徑1d。並且,雖省略圖示,但會沿第1環狀路徑1a或第2環狀路徑1c而設 置有收納物品之保管庫及對被收納在物品中之半導體基板進行處理之處理裝置。
行走路徑1具備有連接於第1區域A的1個第1環狀路徑1a與第2區域B的1個第2環狀路徑1c之第3轉搭路徑1e。再者,以下將第3轉搭路徑1e稱為副路徑7來說明。又,將連接於第3轉搭路徑1e之第1環狀路徑1a稱為第1主路徑5,且將連接於第3轉搭路徑1e之第2環狀路徑1c稱為第2主路徑6來說明。亦即,本實施形態中,作為行走路徑1而具備有設定為環狀之第1主路徑5、與前述第1主路徑不同之設定為環狀的第2主路徑6、及連接第1主路徑與前述第2主路徑之副路徑7。再者,副路徑7是連接於第1主路徑5之第1連接部9,且連接於第2主路徑6之第2連接部10。
如圖1箭頭所示,相對於在第1主路徑5中使物品搬送車2朝逆時針方向行走,在第2主路徑6中是使物品搬送車2朝順時針方向行走。如此一來,第1主路徑5會成為與在第2主路徑6中物品搬送車2行走之方向為相反環繞地使物品搬送車2行走之路徑。亦即,第1主路徑5及第2主路徑6是使物品搬送車2互相相反環繞地行走之路徑。
在此,針對以下之說明中所用之「方向」進行說明。如圖1所示,將第1主路徑5與第2主路徑6之排列方向(本實施形態中,如圖1所示,亦與第1連接部9和第2連接部10之排列方向等效)設為「長邊方向X」。將沿長邊方向X之其中一邊的方向,且為長邊方向X中的從第2主路徑6朝向第1主路朝徑5之方向(從第2連接部10朝向第1連接部9之方向) 設為「第1長邊方向X1」。將沿長邊方向X之另一邊的方向,且為長邊方向X中的從第1主路徑5朝向第2主路徑6之方向(從第1連接部9朝向第2連接部10之方向)設為「第2長邊方向X2」。又,將相對於長邊方向X在平面視角下垂直之方向設為「寬度方向Y」,並且將沿寬度方向Y之其中一邊的方向設為第1寬度方向Y1,將沿寬度方向Y之另一邊的方向設為第2寬度方向Y2。
第1主路徑5相對於第2主路徑6而位於第1長邊方向X1上。將第1主路徑5內,沿寬度方向Y而設置為直線狀,且朝向第1寬度方向Y1使物品搬送車2行走之路徑稱為第1寬度方向路徑5a。第1寬度方向路徑5a中設置有從第1主路徑5朝副路徑7分歧之第1連接部9、與從副路徑7朝第1主路徑5匯合之第4連接部12。此外,第2主路徑6內,沿寬度方向Y而設置為直線狀,且朝向第1寬度方向Y1使物品搬送車2行走之路徑稱為第2寬度方向路徑6a。第2寬度方向路徑6a中設置有使物品搬送車2從第2主路徑6朝副路徑7分歧之第2連接部10、與使物品搬送車2從副路徑7朝第2主路徑6匯合之第3連接部11。如此一來,副路徑7所連接之第1主路徑5之第1寬度方向路徑5a、與第2主路徑6之第2寬度方向路徑6a為物品搬送車2朝相同方向行走。
換言之,第1寬度方向Y1是在第1主路徑5中與第2主路徑6相向之路徑(第1寬度方向路徑5a)、及第2主路徑6中與第1主路徑5相向之路徑(第2寬度方向路徑6a)的每一個之中,使物品搬送車2沿寬度方向Y行走之方向。並且,第1 連接部9及第4連接部12是設置在於第1主路徑5中使物品搬送車2朝第1寬度方向Y1行走之路徑(第1寬度方向路徑5a)上。又,第2連接部10及第3連接部11是設置在於第2主路徑6中使物品搬送車2朝第1寬度方向Y1行走之路徑(第2寬度方向路徑6a)上。
副路徑7可以具有在第1連接部9中與第1主路徑5連接之第1副路徑7a、與在第2連接部10中與第2主路徑6連接之第2副路徑7b。第1副路徑7a為包含圖1中符號「15、21、17」之路徑,且第2副路徑7b為包含圖1中符號「16、22、18」之路徑。如後所述,路徑之構造上雖然也存在有包含符號「15、23、16」之路徑及符號「17、24、18」之路徑,但在本實施形態中並沒有使物品搬送車2行走於這些路徑之情形。
副路徑7,作為整體,是沿長邊方向X設置為直線狀。如圖1所示,副路徑7具備有交叉部14、第1上游路徑15、第2上游路徑16、第1下游路徑17與第2下游路徑18。交叉部14是位於長邊方向X中第1主路徑5與第2主路徑6之間,且使第1副路徑7a與第2副路徑7b交叉之部分。第1上游路徑15與第2上游路徑18,位於長邊方向X中第1主路徑5與交叉部14之間。第2下游路徑18是設置成與第1上游路徑15平行,且相對於第1上游路徑15位於第1寬度方向Y1之側。第2上游路徑16與第1下游路徑17,位於長邊方向X中第2主路徑6與交叉部14之間。第1下游路徑17是設置成與第2上游路徑16平行,且相對於第2上游路徑16位於第1寬度方向Y1之側。
又,第1上游路徑15與第2上游路徑16是設置於一直線上,且第1下游路徑17與第2下游路徑18也是設置於一直線上。又,交叉部14、第1上游路徑15、第2上游路徑16、第1下游路徑17與第2下游路徑18均是設置於相同的高度(設置於同一平面上)。
第1上游路徑15是將第1長邊方向X1之側的端部連接於第1主路徑5中的第1寬度方向路徑5a之第1連接部9,且將第2長邊方向X2之側的端部連接於交叉部14。第1下游路徑17是將第1長邊方向X1之側的端部連接於交叉部14,且將第2長邊方向X2之側的端部連接於第2主路徑6中的第2寬度方向路徑6a的第3連接部11。
第2上游路徑16是將第2長邊方向X2之側的端部連接於第2主路徑6中的第2寬度方向路徑6a之第2連接部10,且將第1長邊方向X1之側的端部連接於交叉部14。第2下游路徑18是將第2長邊方向X2之側的端部連接於交叉部14,且將第1長邊方向X1之側的端部連接第1主路徑5中的第1寬度方向路徑5a之第4連接部12。
第1上游路徑15及第1下游路徑17是物品搬送車2朝第2長邊方向X2行走之路徑(第1副路徑7a)。又,第2上游路徑16及第2下游路徑18是物品搬送車2朝第1長邊方向X1行走之路徑(第2副路徑7b)。
第1上游路徑15之第1長邊方向X1之側的端部、第2上游路徑16之第2長邊方向X2之側的端部、第1下游路徑17之第1長邊方向X1之側的端部及第2下游路徑18之第2長 邊方向X2之側的端部的每一個銜接於第1主路徑5或第2主路徑6之部分為圓弧狀之路徑。具體而言,在這些端部中是以形成為在銜接於主路徑(5、6)之部分為沿著寬度方向Y之形狀,在銜接於副路徑7之部分為沿長邊方向X之形狀的形式,而為圓弧狀之路徑。本實施形態中,第1連接部9與第2連接部10是設置在於寬度方向Y上相同的位置上,且第3連接部11和第4連接部12是設置在於寬度方向Y上相同的位置上。又,第3連接部11相較於第2連接部10更位於第1寬度方向Y1之側,第4連接部12相較於第1連接部9更位於第1寬度方向Y1之側。
於交叉部14中,設置有第1連接路徑21與第2連接路徑22,該第1連接路徑21連接第1上游路徑15之第2長邊方向X2之側的端部與第1下游路徑17之第1長邊方向X1之側的端部,該第2連接路徑22連接第2上游路徑16之第1長邊方向X1之側的端部與第2下游路徑18之第2長邊方向X2之側的端部。又,於交叉部14中,也設置有第3連接路徑23與第4連接路徑24,該第3連接路徑23連接第1上游路徑15之第2長邊方向X2之側的端部與第2上游路徑16之第1長邊方向X1之側的端部,該第4連接路徑24連接第2下游路徑18之第2長邊方向X2之側的端部與第1下游路徑17之第1長邊方向X1之側的端部。第1連接路徑21、第2連接路徑22、第3連接路徑23與第4連接路徑24均設置於相同高度(設置於同一平面上)。
第1連接路徑21是設置成以從第1上游路徑15之 第2長邊方向X2的端部越到第1長邊方向X1側越位於第1寬度方向Y1的方式相對於長邊方向X歪斜。第2連接路徑22是設置成以從第2下游路徑18之第2長邊方向X2的端部越到第1長邊方向X1側越位於第2寬度方向Y2的方式相對於長邊方向X歪斜。又,第1連接路徑21與第2連接路徑22是以在平面視角下交叉之狀態而設置著。
第3連接路徑23是將第1上游路徑15之第2長邊方向X2的端部與第2上游路徑16之第1長邊方向X1的端部連結,且沿長邊方向X設置為直線狀。第4連接路徑24是將第2下游路徑18之第2長邊方向X2的端部與第1下游路徑17之第1長邊方向X1的端部連結,且沿長邊方向X設置為直線狀。亦即,第1上游路徑15、第3連接路徑23與第2上游路徑16是設置於一直線上,且第1下游路徑17、第4連接路徑24與第2下游路徑18亦是設置於一直線上。再者,如上述,本實施形態之物品搬送設備中,因物品搬送車2並未行走於這些第3連接路徑23及第4連接路徑24,因此圖1中是將第3連接路徑23及第4連接路徑24以虛線表示。
物品搬送車2形成為從第1主路徑5行走至第2主路徑6時,是經由第1主路徑5之第1連接部9而分歧並行走於副路徑7之第1上游路徑15之後,行走於副路徑7之交叉部14(第1連接路徑21)與第1下游路徑17,且經由第2主路徑6之第3連接部11而匯合於第2主路徑6。又,物品搬送車2形成為從第2主路徑6行走至第1主路徑5時,是經由第2主路徑6之第2連接部10而分歧並行走於副路徑7之第2上游路徑16 之後,行走於副路徑7之交叉部14(第2連接路徑22)與第2下游路徑18,且經由第1主路徑5之第4連接部12匯合於第1主路徑5。
其次,針對物品搬送車2作說明。再者,說明物品搬送車2時,將物品搬送車2之前後方向稱為車體前後方向,並將物品搬送車2之橫寬方向稱為車體橫寬方向來說明。又,是在從物品搬送車2之後方往前方觀看的狀態下,特定左右方向來說明。此外,針對行走路徑1中,將沿行走路徑1之方向設為路徑長邊方向,並將在平面視角下相對該路徑長邊方向垂直之方向稱為路徑橫寬方向來說明。
如圖2及圖3所示,物品搬送車2具備有於受到天花板懸吊支撐之行走軌道3上沿該行走軌道3行走的行走部32、位於行走軌道3之下方且受到行走部32懸吊支撐之車體本體部31、及連結行走部32與車體本體部31之連結部34。於車體本體部31上具備有將物品以懸吊狀態支撐之支撐部33,且行走部32與車體本體部31是藉由連結部34而被連結。再者,左右一對之軌道部3a是藉由在路徑長邊方向視角下形成為倒U字形之軌道用支撐體35被連結,並且透過此軌道用支撐體35被懸吊支撐於天花板。
行走部32是由排列於車體前後方向之前方行走部32F與後方行走部32R所構成。並且,車體本體部31是構成為將前方行走部32F及後方行走部32R各自以繞縱軸心的方式旋轉自如地連結在前後一對之連結部34的每一個上,且和被連結之連結部34一體地以繞縱軸心的方式轉動。前 後一對之連結部34位於構成行走軌道3之左右一對軌道部3a之間。
於前方行走部32F上,藉由電動式的驅動馬達36而被旋轉驅動之左右一對的行走輪37,是以行走於在由左右一對之軌道部3a各自之上表面所形成之行走面的狀態而被裝備,又,以繞沿車體上下寬度方向之軸心(繞上下軸心)的方式旋轉自如之左右一對的導引輪38,是以抵接於左右一對之軌道部3a中的內側面之狀態而被裝備。再者,關於左右一對之導引輪38,是以排列於車體前後方向之狀態而在前方行走部32F上裝備有2組。再者,於後方行走部32R上,與前方行走部32F同樣地,裝備有1組之左右一對的行走輪37與2組之左右一對的導引輪38。
於車體本體部31的上表面,具備有由沿著左右一對之軌道3a的每一個而設置之供電線51以非接觸之方式被供給驅動用電力之受電部52。此受電部52是設置成位於在車體前後方向上前後一對之連結部34之間,並位於形成於行走軌道3之連通部3b內。再者,雖省略詳細之說明,受電部52是在車體橫寬方向上滑行移動自如地被支撐著,並藉由連動機構53將前方行走部32F與受電部52連動連結,以與前方行走部32F於繞縱軸心地轉動上同步來使受電部52於車體橫寬方向上滑行移動。
物品搬送車2是藉由旋轉驅動前方行走部32F及後方行走部32R之行走輪37,以被賦予驅動力而行走於行走軌道3上。此時,藉由前方行走部32F及後方行走部32R之導 引輪38被一對軌道部3a導引,而使車體橫寬方向上之位置受到限制。藉此,物品搬送車2會沿行走路徑1而行走。又,物品搬送車2是對於車體本體部31以使前方行走部32F及後方行走部32R相對於連結部34繞沿車體上下寬度方向之軸心的方式來搖動。藉此,即使行走路徑1為圓弧狀(第1上游路徑15之第1長邊方向X1之端部等),仍然形成為物品搬送車2可沿行走路徑1行走。
於左右一對之軌道部3a之間,是使連結部34與左右一對之導引輪38以於車體橫寬方向(軌道橫寬方向)上排列之狀態安置。藉由將左右一對軌道部3a以使其於路徑橫寬方向上分開的狀態設置之方式,形成將行走軌道3之上方側空間與下方側空間連通,且連結部34以及左右一對之導引體28所在之連通部3b(參照圖3)。此連通部3b是以沿行走路徑1連續的狀態被形成。在2個路徑所連接或交叉之處,沿各自之路徑而形成之連通部3b彼此會銜接。例如,如圖4所示,在第1連接部9上,使沿第1主路徑5而形成的連通部3b、與沿第1上游路徑15而形成的連通部3b銜接。
又,雖然一對軌道部3a是沿行走路徑1連續而設置,但是在2個路徑連接或交叉之處,會將左右一對之軌道部3a之中的至少一邊在分斷處分斷而變得不連續。亦即,沿2個路徑的每一個而設置之左右一對之軌道部3a中至少一邊,具有於分斷處在路徑長邊方向上被分斷而變得不連續之區間。例如,如圖4所表示,於第1連接部9上,沿第1主路徑5設置之左右一對軌道部3a中的至少一邊之軌道部 3a(第1上游路徑15所存在之側(右側)之軌道部3a),會在路徑長邊方向上被分斷。亦即,為了使沿第1主路徑5所形成的連通部3b與沿第1上游路徑15所形成的連通部3b連通,而將該軌道部3a在路徑長邊方向上分斷。
如圖2、3所示,於前方行走部32F上裝備有在比行走輪37更上方側之處以繞上下軸心(沿車體上下寬度方向之軸心)的方式旋轉之前後一對的導引輔助輪39、與使前後一對的導引輔助輪39一體地於車體橫寬方向上移動之驅動部40。再者,於後方行走部32R上,與前方行走部32F同樣地裝備有前後一對的導引輔助輪39與驅動部40。
行走路徑1之第1連接部9等之連接部及交叉部14中設置有導引導引補助輪39之導引軌道41。此導引軌道41是設置成,如圖3所示,位於比行走軌道3更上方的位置,並且如圖4所示,在平面視角下位於左右一對之軌道部3a之中央部。
前方行走部32F是構成為藉由以驅動部40使前後一對的導引輔助輪39於車體橫寬方向上移動,以使前後一對的導引輔助輪39之位置移動至右導引位置與左導引位置。在右導引位置上,前後一對的導引輔助輪39位於較前方行走部32F之車體橫寬方向之中央更右側,而使前後一對的導引輔助輪39相對於導引軌道41從右側抵接。在左導引位置上,前後一對的導引輔助輪39位於較前方行走部32F之車體橫寬方向之中央更左側,而使前後一對的導引輔助輪39相對於導引軌道41從左側抵接。後方行走部32R是構成為與前 方行走部32F同樣地,藉由以驅動部40使前後一對的導引輔助輪39於車體橫寬方向上移動,以使前後一對的導引輔助輪39之位置移動至右導引位置與左導引位置。
前方行走部32F所具備之前後一對的導引輔助輪39與後方行走部32R所具備之前後一對的導引輔助輪39是在已同步的狀態下移動至相同的導引位置。此外,左右一對的導引輔助輪39會藉由圖外之限制部而使往比右導引位置更右側之移動或往比左導引位置更左側之移動受到限制。因此,例如,即使前後一對的導引輔助輪39在位於右導引位置之狀態下受到導引軌道41從右側按壓之情況下,仍可藉由限制部之限制,將前後一致之導引輔助輪39維持於右導引位置。然而,前後一對的導引輔助輪39在位於右導引位置之狀態下受到導引軌道41往左側按壓之情況下,左右一對的導引輔助輪39會朝向左導引位置移動。亦即,左右一對之導引輔助輪39,關於比右導引位置往更左側之移動、或比左導引位置往更右側之移動是沒有受到限制的。因此,藉著導引軌道41之按壓等的外力,左右一對之導引輔助輪39,可由右導引位置往左導引位置移動、或由左導引位置往右導引位置移動。
其次,關於連接部中的物品搬送車2之行走,以第1連接部9為例進行說明。如圖4所示,第1連接部9中設置有作為導引軌道41而沿第1主路徑5設置之第1主路徑用導引軌道41a、沿第1上游路徑15設置之第1上游用導引軌道41b。此外,沿第1主路徑5而設置之左右一對的軌道部3a中 的右側之軌道部3a具有在使物品搬送車2由第1主路徑5朝右側之第1上游路徑15分歧行走時,於路徑長邊方向被分斷而成為不連續之不連續部分,以使連結部34及一對之導引輪38可通過。
行走於第1主路徑5之物品搬送車2,以使2組之前後一對的導引輔助輪39(以下簡稱為導引輔助輪39)移動至左導引位置之狀態進入第1連接部9之情況下,物品搬送車2會以導引輔助輪39位於第1主路徑用導引軌道41a之左側的狀態行走。因此,導引輔助輪39不受第1上游用導引軌道41b所導引,而受第1主路徑用導引軌道41a所導引。藉此,物品搬送車2會於第1連接部9直進行走。
物品搬送車2於第1主路徑5之第1連接部9直進行走時,左右一對的行走輪37之中的右側之行走輪37於右側之軌道部3a之不連續部分,而產生不受軌道部3a所支撐之狀態。然而,藉由導引輔助輪39對第1主路徑用導引軌道41a由左側接觸之方式,使物品搬送車2朝右傾倒之情形受到限制。同樣地,物品搬送車2於第1主路徑5之第1連接部9直進行走時,左右的導引輪38之中的右側之導引輪38於右側之軌道部3a之不連續部分,產生不受軌道部3a所導引之狀態。然而,因為代替此右側之導引輪38而使導引輔助輪39由左側接觸第1主路徑用導引軌道41a,因此行走部32會藉由該導引輔助輪39與左側之導引輪38在往車體橫寬方向之移動已被限制之狀態下沿第1主路徑5被導引。
又,藉由使行走於第1主路徑5之物品搬送車2以 使導引輔助輪39移動至右導引位置之狀態(圖4所示之狀態)以進入第1連接部9之方式,物品搬送車2會在使導引輔助輪39位於第1上游用導引軌道41b之右側之狀態下行走。因此,在導引輔助輪39被第1上游用導引軌道41b導引之狀態下,物品搬送車2會於第1連接部9分歧行走。
物品搬送車2於第1連接部9分歧行走時,左右一對的行走輪37之中的左側之行走輪37,會於沿第1主路徑5設置之左右一對的軌道部3a之間之連通部3b上移動。左側之行走輪37於該連通部3b上移動時,會產生該行走輪37不受軌道部3a所支撐之狀態。然而,藉由使導引輔助輪39對第1上游用導引軌道41b由右側接觸之方式,使物品搬送車2朝左側傾倒之情形受到限制。同樣地,物品搬送車2於第1連接部9分歧行走時,左右之導引輪38之中的左側之導引輪38,會產生不受左側之軌道部3a所導引之狀態。然而,因為代替此左側之導引輪38而使導引輔助輪39由右側接觸第1上游用導引軌道41b,因此行走部32會藉由該導引輔助輪39與右側之導引輪38在往車體橫寬方向之移動已被限制之狀態下,由第1主路徑5被導引至第1上游路徑15。
其次,針對交叉部14進行說明。如圖5所示,針對在交叉部14中沿第1連接路徑21設置之左右一對的軌道部3a,在第1連接路徑21之上游部及下游部僅各自於左右一邊側具備有軌道部3a。具體而言,如圖5所示,在第1連接路徑21之上游部僅具備有位於行走於該第1連接路徑21之物品搬送車2之左側的軌道部3a(以下,稱為第1左軌道部a1)。 在第1連接路徑21之下游部僅具備有位於行走於該第1連接路徑21之物品搬送車2之右側的軌道部3a(以下,稱為第1右軌道部a2)。
關於沿第2連接路徑22設置之左右一對的軌道部3a也是同樣。如圖6所示,在第2連接路徑22之上游部僅具備有位於行走於該第2連接路徑22之物品搬送車2之右側的右側之軌道部3a(以下,稱為第2右軌道部a3)。在第2連接路徑22之下游部僅具備有位於行走於該第2連接路徑22之物品搬送車2之左側的左側之軌道部3a(以下,稱為第2左軌道部a4)。
如圖5所示,第1左軌道部a1與第1右軌道部a2,是以在第1連接路徑21之路徑長邊方向中分離的狀態設置,以於物品搬送車2沿第2連接路徑22行走時,使該物品搬送車2之連結部34及左右一對的導引輪38可通過。因此,沿第1連接路徑21配置之行走軌道3具有不連續區間。又,如圖6所示,第2右軌道部a3與第2左軌道部a4,是以在第2連接路徑22之路徑長邊方向中分離的狀態設置,以於物品搬送車2沿第1連接路徑21行走時,使該物品搬送車2之連結部34及左右一對的導引輪38可通過。因此,沿第2連接路徑22配置之行走軌道3具有不連續區間。
於交叉部14具備有作為左右一對的軌道部3a而發揮機能之一對移動軌道部43。此一對移動軌道部43是構成為於第1行走用位置(參照圖5)及第2行走用位置(參照圖6)切換自如。於第1行走用位置,一對移動軌道部43是在第1 連接路徑21之路徑長邊方向上,位於分別連續於第1左軌道部a1及第1右軌道部a2之位置,並且在第1連接路徑21之路徑左右方向上,與第1左軌道部a1及第1右軌道部a2相同地互相分開。於第2行走用位置上,一對移動軌道部43是在第2連接路徑22之路徑長邊方向上,位於分別連續於第2右軌道部a3及第2左軌道部a4之位置,並且在第2連接路徑22之路徑左右方向上,與第2右軌道部a3及第2左軌道部a4相同地互相分開。
如圖7及圖8所示,交叉部14上具備有4個被固定之導引軌道(b1、b2、b3、b4)。第1上游導引軌道b1是沿第1連接路徑21之上游部而設置之導引軌道41。第1下游導引軌道b2是沿第1連接路徑21之下游部而設置之導引軌道41。第2上游導引軌道b3是沿第2連接路徑22之上游部而設置之導引軌道41。第2下游導引軌道b4是沿第2連接路徑22之下游部而設置之導引軌道41。第1上游導引軌道b1與第1下游導引軌道b2,是以於第1連接路徑21之路徑長邊方向上分離的狀態設置,以於物品搬送車2沿第2連接路徑22行走時,使該物品搬送車2之導引輔助輪39可通過。又,第2上游導引軌道b3與第2下游導引軌道b4,是以於第2連接路徑22之路徑長邊方向上分離的狀態設置,以於物品搬送車2沿第1連接路徑21行走時,使該物品搬送車2之導引輔助輪39可通過。
如圖7及圖8所示,交叉部14上更具備有一對移動導引軌道44(第1移動導引軌道b5及第2移動導引軌道b6)。此 一對移動導引軌道44,是以姿勢可變更的狀態設置,以位於第1上游導引軌道b1與第1下游導引軌道b2之間,或者,位於第2上游導引軌道b3與第2下游導引軌道b4之間。在已設定於規定之位置(後述之第1導引用位置及第2導引用位置)之狀態中,使一對移動導引軌道44的每一個作為導引軌道41而發揮機能。
一對移動導引軌道44是構成為於第1導引用位置(參照圖7)及第2導引用位置(參照圖8)切換自如。如圖7所示,第1導引用位置是使第1移動導引軌道b5銜接於第1上游導引軌道b1,並使第2移動導引軌道b6銜接於第1下游導引軌道b2之位置。如圖8所示,第2導引用位置是使第1移動導引軌道b5銜接於第2下游導引軌道b4,並使第2移動導引軌道b6銜接於第2上游導引軌道b3之位置。
如圖5及圖7所表示,藉由行走於第1上游路徑15之物品搬送車2,在已使導引輔助輪39移動至左導引位置之狀態下進入交叉部14,物品搬送車2會以導引輔助輪39位於第1上游導引軌道b1之左側之狀態行走。因此,於第1連接路徑21之上游部,導引輔助輪39被第1上游導引軌道b1導引,並使物品搬送車2朝左方向進行進路變更,而從第1上游路徑15朝第1連接路徑21之上游部行走。物品搬送車2由第1上游路徑15朝第1連接路徑21之上游部行走時,雖然產生左右一對的行走輪37之中的右行走輪37不受軌道部3a所支撐之狀態,但藉由導引輔助輪39對第1上游導引軌道b1由左側接觸之方式,使物品搬送車2朝右側傾倒之情形受到限制。
於第1上游導引軌道b1上,銜接有位於第1導引位置之一對之移動導引軌道44之一邊側的第1移動導引軌道b5。當物品搬送車2從第1接觸路徑21之上游部往中游部進入時,導引輔助輪39可在第1上游導引軌道b1之後接著被第1移動導引軌道b5導引,物品搬送車2會以朝右側傾倒之情形受到限制之狀態行走。
在第1連接路徑21之中游部所進行的是導引軌道41之轉換。具體而言,使導引輔助輪39接觸於位在第1導引位置之一對移動導引軌道44之另一側之第2移動導引軌道b6。如上述,藉由導引軌道41之按壓等之外力,使左右一對的導引輔助輪39,可由右導引位置往左導引位置移動,及由左導引位置往右導引位置移動。藉由以第2移動導引軌道b6使導引輔助輪39於右側被導引,導引輔助輪39會由左導引位置移動至右導引位置。如此,於物品搬送車2行走於中游部時,會使一對移動軌道43位於第1行走位置。左右一對之行走輪37之雙方,因為受移動軌道43所支撐,因此可穩定進行導引軌道41之轉換。
於第1連接路徑21之下游部,導引輔助輪39被第1下游導引軌道b2導引。物品搬送車2由第1連接路徑21之下游部朝第1下游路徑17行走。物品搬送車2由第1連接路徑21之下游部朝第1下游路徑17行走時,雖然產生左右一對的行走輪37之中的左側之行走輪37不受軌道部3a所支撐之狀態,但藉由導引輔助輪39對第1下游導引軌道b2由右側接觸之方式,使物品搬送車2朝左側傾倒之情形受到限制。如此一 來,行走於第1上游路徑15之物品搬送車2,會於行走於交叉部14之第1連接路徑21後,行走於第1下游路徑17(參照圖5)。
再者,行走於第2上游路徑16之物品搬送車2,於行走於交叉部14之第2連接路徑22後,朝第2下游路徑18行走之情況(參照圖6)亦是同樣。亦即,如圖8所示,以已使導引輔助輪39移動至右導引位置之狀態進入交叉部14之點、及一對移動軌道部43位於第2行走位置、且一對移動導引軌道44位於第2導引位置之點之外,與物品搬送車2行走於第1連接路徑21之情況同樣。因此,針對物品搬送車2行走於第2上游路徑16、第2連接路徑22、第2下游路徑18之情況,省略詳細之說明。
像這樣,從第1主路徑5之第1連接部9朝副路徑7之第1上游路徑15分歧行走之物品搬送車2,會於按第1上游路徑15、交叉部14、第1下游路徑17之順序行走於副路徑7後,匯合行走於第2主路徑6(參照圖1)。又,從第2主路徑6之第2連接部10朝副路徑7之第2上游路徑16分歧行走之物品搬送車2,會於按第2上游路徑16、交叉部14、第2下游路徑18之順序行走於副路徑7後,匯合行走於第1主路徑5(參照圖1)。在交叉部14,是使已從第1主路徑5分歧行走之物品搬送車2所行走之路徑,與已從第2主路徑6分歧行走之物品搬送車2所行走之路徑在相同高度交叉。因此,可將副路徑7設置於寬度方向Y及上下方向上較狹窄的空間內。例如,如圖10所例示,與於將構成副路徑7之2條路徑(107a、107b) 單純地於寬度方向上排列配置之情況(使其安置成平行狀之情況)下所需要之寬度方向Y的空間(W2)相比,在使2條路徑(7a、7b)交叉之情況下可將所需要之寬度方向Y的空間(W1)縮小。
[其他實施形態]
(1)在上述中,如圖1所示,已例示了將第1下流路徑17之第2長邊方向X2之端部連接至第2主路徑6,並將第2下流路徑18之第1長邊方向X1之端部連接至第1主路徑5之形態。亦即,所例示之形態為:在第3連接部11中,將第1下流路徑17與第2主路徑6連接,在第4連接部12中,將第2下流路徑18與第1主路徑5連接。然而,如圖9所示,將第1下游路徑17之第2長邊方向X2之端部連接至與第1主路徑5及第2主路徑6不同之第1其他路徑46,且將第2下游路徑18之第1長邊方向X1之端部連接至與第1主路徑5及第2主路徑6不同之第2其他路徑47亦可。亦即,亦可為下列之形態:在第3連接部11中,第1下流路徑17與第1其他路徑46連接,在第4連接部12中,第2下流路徑18與第2其他路徑47連接。
具體而言,以後述方式構成亦可。亦即,如圖9所示,作為行走路徑1,除了第1主路徑5、第2主路徑6及副路徑7外,還設置有位於第2主路徑6之第1寬度方向Y1之側的第1其他路徑46、與位於第1主路徑5之第1寬度方向Y1之側的第2其他路徑47。並且,於第1主路徑5之第1寬度方向路徑5a中的第1寬度方向Y1之側之端部上具備第1連接部9、且於第2主路徑6之第2寬度方向路徑6a中的第1寬度方向Y1 之側之端部具備第2連接部10。從第1主路徑5之第1連接部9朝副路徑7之第1上游路徑15分歧行走之物品搬送車2,會於按第1上游路徑15、交叉部14、第1下游路徑17之順序行走於副路徑7後,行走於第1其他路徑46。又,從第2主路徑6之第2連接部10朝副路徑7之第2上游路徑16分歧行走之物品搬送車2,會於按第2上游路徑16、交叉部14、第2下游路徑18之順序行走於副路徑7後,行走於第2其他路徑47。
(2)在上述中,已例示有下列形態:於交叉部14,除了第1連接路徑21及第2連接路徑22外,還具備第3連接路徑23及第4連接路徑24。然而,亦可為下列形態:於交叉部14中不具備沿第3連接路徑23及第4連接路徑24設置之行走軌道3及導引軌道41,且交叉部14中僅具備第1連接部路徑21及第2連接部路徑22。
[實施形態的概要]
以下,針對在上述中所說明之物品搬送設備之概要簡單地作說明。
一種物品搬送設備,作為其中1種態樣,為藉由沿行走路徑僅朝前進方向行走之物品搬送車,來搬送物品之物品搬送設備,作為前述行走路徑,具備形成為環狀之第1主路徑、不同於前述第1主路徑,而形成為環狀之第2主路徑、及連接前述第1主路徑與前述第2主路徑之副路徑,前述副路徑具有於第1連接部中與前述第1主路徑連接之第1副路徑、及於第2連接部中與前述第2主路徑連接之第 2副路徑,將前述第1主路徑與前述第2主路徑之排列方向設為長邊方向,並且將從前述長邊方向中的前述第2主路徑朝向前述第1主路徑之方向設為第1長邊方向,將從前述長邊方向中的前述第1主路徑朝向前述第2主路徑之方向設為第2長邊方向,將相對前述長邊方向在平面視角下垂直之方向設為寬度方向,並且將沿前述寬度方向之其中一邊的方向設為第1寬度方向,將沿前述寬度方向之另一邊的方向設為第2寬度方向,前述第1主路徑及前述第2主路徑是使前述物品搬送車相互相反環繞地行走之路徑,前述副路徑具備:交叉部,在前述長邊方向上位於前述第1主路徑與前述第2主路徑之間,且使前述第1副路徑與前述第2副路徑交叉;第1上游路徑,將前述第1長邊方向之側的端部連接於前述第1連接部,且將前述第2長邊方向之側的端部連接於前述交叉部;第2上游路徑,將前述第2長邊方向之側的端部連接於前述第2連接部,且將前述第1長邊方向之側的端部被連接於前述交叉部;第1下游路徑,相對前述第2上游路徑位於前述第1寬度方向之側,並且將前述第1長邊方向之側的端部連接於前述 交叉部,將前述第2長邊方向之側的端部在第3連接部中連接於與前述第1主路徑不同之其他的第1其他路徑;及第2下游路徑,相對前述第1上游路徑位於前述第1寬度方向之側,並且將前述第2長邊方向之側的端部連接於前述交叉部,將前述第1長邊方向之側的端部在第4連接部中連接於與前述第2主路徑不同之其他的第2其他路徑,前述第1上游路徑及前述第1下游路徑是使前述物品搬送車朝前述第2長邊方向行走之路徑,前述第2上游路徑及前述第2下游路徑是使前述物品搬送車朝前述第1長邊方向行走之路徑,前述交叉部具備第1連接路徑及第2連接路徑,該第1連接路徑連接前述第1上游路徑之前述第2長邊方向之側的端部與前述第1下游路徑之前述第1長邊方向之側的端部,該第2連接路徑連接前述第2上游路徑之前述第1長邊方向之側的端部與前述第2下游路徑之前述第2長邊方向之側的端部,且前述第1連接路徑及前述第2連接路徑是以位於相同高度且交叉之狀態設置。
根據此構成,從第1主路徑之第1連接部朝副路徑之第1上游路徑分歧行走之物品搬送車,會於按第1上游路徑、交叉部、第1下游路徑之順序行走於副路徑後,匯合行走於第2主路徑、或行走於第1其他路徑。又,從第2主路徑之第2連接部朝副路徑之第2上游路徑分歧行走之物品搬送車,會於按第2上游路徑、交叉部、第2下游路徑之順序行 走於副路徑後,匯合行走於第1主路徑、或行走於第2其他路徑。
已從第1主路徑分歧行走之物品搬送車行走的路徑(第1上游路徑、交叉步及第1下游路徑)與已從第2主路徑分歧行走之物品搬送車行走的路徑(第2上游路徑、交叉部及第2下游路徑)是在交叉部中於相同高度交叉。因此,可將第1上游路徑相對於第2下游路徑靠近第2寬度方向而設置,並且將第1下游路徑相對於第2上游路徑靠近第1寬度方向而設置。
因此,即便將連接於第1上游路徑之第1主路徑的第1長邊方向之側的端部、及連接於第2上游路徑之第2主路徑之端部,在平面視角下形成圓弧狀以使物品搬送車可平順地分歧行走之情況下,也無須將這些端部於副路徑之寬度方向大幅錯開。因此,即使是在不將在寬度方向中寬闊的空間視為必要的情況下,也可以設置副路徑。又,即使是在將這些端部在寬度方向上設置於相同位置之情況下,也無須將副路徑中的已從第1主路徑分歧行走之物品搬送車行走之路徑(第1上游路徑、交叉部及第1下游路徑)、與已從第2主路徑分歧行走之物品搬送車行走的路徑(第2上游路徑、交叉部及第2下游路徑)於上下方向上錯開來設定。因此,即使在上下方向上也無須形成較寬闊的空間,即可設置副路徑,且也可抑制因立體交叉等而導致構造之複雜化之情形。如此一來,根據本構成,可將副路徑設置在於路徑寬度方向上及上下方向上較狹窄的空間內。
在此,較理想的是,於前述第3連接部中,連接前述第1下游路徑與前述第2主路徑,於前述第4連接部中,連接前述第2下游路徑與前述第1主路徑。
根據此構成,從第1主路徑之第1連接部朝副路徑之第1上游路徑分歧行走之物品搬送車,可以藉由於按第1上游路徑、交叉部、第1下游路徑之順序行走於副路徑後,匯合行走於第2主路徑之方式,轉搭至第2主路徑。又,從第2主路徑之第2連接部朝副路徑之第2上游路徑分歧行走之物品搬送車,可以藉由於按第2上游路徑、交叉部、第2下游路徑之順序行走於副路徑後,匯合行走於第1主路徑之方式,轉搭至第1主路徑。並且,像這樣可以將物品搬送車從第1主路徑轉搭至第2主路徑,且可以將物品搬送車從第2主路徑轉搭至第1主路徑之副路徑,可以設置在於寬度方向上及上下方向上較狹窄的空間內。
又,較理想的是,前述第1其他路徑位於前述第2主路徑之前述第1寬度方向之側,前述第2其他路徑位於前述第1主路徑之前述第1寬度方向之側,並於前述第3連接部中連接前述第1下游路徑與前述第1其他路徑,於前述第4連接部中連接前述第2下游路徑與前述第2其他路徑。
根據此構成,從第1主路徑之第1連接部朝副路徑之第1上游路徑分歧行走之物品搬送車,會於按第1上游路徑、交叉部、第1下游路徑之順序行走於副路徑後,行走於位於第2主路徑之第1寬度方向的第1其他路徑。又,從第2主路徑之第2連接部朝副路徑之第2上游路徑分歧行走之物 品搬送車,會於按第2上游路徑、交叉部、第2下游路徑之順序行走於副路徑後,行走於位於第1主路徑之第1寬度方向的第2其他路徑。像這樣,可將從第1主路徑往第1其他路徑之路徑、及從第2主路徑往第2其他路徑之路徑,在寬度方向上及上下方向上設置於較狹窄的空間,而可以使物品搬送車之行走距離也縮短。
在此,較理想的,前述第1寬度方向是在於前述第1主路徑中與前述第2主路徑相向之路徑、及前述第2主路徑中與前述第1主路徑相向之路徑的每一個中,使前述物品搬送車沿前述寬度方向行走之方向,且前述第1連接部是設置在於前述第1主路徑中使前述物品搬送車朝前述第1寬度方向行走之路徑上,前述第2連接部是設置在於前述第2主路徑中使前述物品搬送車朝前述第1寬度方向行走之路徑上。
因為將第1連接部及第2連接部設置於第1主路徑與第2主路徑相向之側,所以可以用較短的距離設置副路徑。
又,較理想的是,前述第1寬度方向是在於前述第1主路徑中與前述第2主路徑相向之路徑、及於前述第2主路徑中與前述第1主路徑相向之路徑之每一個中,使前述物品搬送車沿前述寬度方向行走之方向,且在使第1下游路徑於第3連接部中與第2主路徑連接,使第2下游路徑於第4連接部中與第1主路徑連接之情況下,前述第1連接部及前述第4連接部是設置在前述第1主路徑中使前述物品搬送車朝 前述第1寬度方向行走之路徑上,前述第2連接部及前述第3連接部是設置在第2主路徑中使前述物品搬送車朝前述第1寬度方向行走之路徑上。
因為將第1連接部、第2連接部、第3連接部及第4連接部設置在第1主路徑與第2主路徑相向之側,所以可以用較短的距離設置副路徑。
在此,較理想的是,前述第3連接部位於相較於前述第2連接部更朝第1寬度方向之側,前述第4連接部位於相較於前述第1連接部更朝第1寬度方向之側。
根據此構成,可以使連結第1連接部和第3連接部之第1副路徑、與連結第2連接部和第4連接部之第2副路徑,在交叉部中適當地交叉,而將寬度方向中的副路徑之寬度方向長度適當地減少。
又,較理想的是,前述交叉部具備第3連接路徑與第4連接路徑,該第3連接路徑連接前述第1上游路徑之前述第2長邊方向之側的端部與前述第2上游路徑之前述第1長邊方向之側的端部,該第4連接路徑連接前述第2下游路徑之前述第2長邊方向之側的端部與前述第1下游路徑之前述第1長邊方向之側的端部。
圖13所例示的是,作為副路徑(107),使物品搬送車於長邊方向X上朝相同方向行走之2條平行的路徑(107c、107d)。圖13中以虛線表示之路徑(121、122)所表示的是,在該2條之平行之路徑(107c、107d)之間,可以使物品搬送車互相轉搭之連接路徑。此種情況下,符號123及符 號124所示之路徑,可以說是在該2條平行之路徑(107c、107d)的每一個中,於各路徑直進之情況的連接路徑。因此,若將設置有以虛線表示的路徑(121、122)之處考量為交叉部時,可以說圖13所示副路徑(107)具有下列的交叉部:具備與上述之第1連接路徑、第2連接路徑、第3連接路徑及第4連接路徑之位置關係為相同位置關係之4個連接路徑(121、122、123、124)。此種副路徑(107)已在例如,物品搬送車於長邊方向X上朝相同方向行走之2條平行之路徑之間,使物品搬送車互相轉搭之情況下被使用。
發明人們發現到,在此種交叉部(107)中,可以使對應於第2連接路徑之符號122的路徑,與行走於對應於第1連接路徑之符號121的路徑之物品搬送車,於長邊方向X中朝相反方向行走。亦即,發現到下列情形:可將使物品搬送車相向而行走之2條路徑(例如,圖10所例示之107a、107b)的寬度方向Y中的排列順序,作為可在上游側和下游側更換時之路徑更換用之交叉部來使用。例如,於現有的設備中,可將用於在路徑之間轉搭而設置之交叉部,挪用作為用於更換路徑寬度方向之位置之交叉部。藉此,與準備專用之交叉部的情況相比,可以抑制謀求物品搬送設備之機能提升時之成本。
1‧‧‧走行路徑
1a‧‧‧第1環狀路徑
1b‧‧‧第1轉搭路徑
1c‧‧‧第2環狀路徑
1d‧‧‧第2轉搭路徑
1e‧‧‧第3轉搭路徑
2‧‧‧物品搬送車
5‧‧‧第1主路徑
5a‧‧‧第1寬度方向路徑
6‧‧‧第2主路徑
6a‧‧‧第2寬度方向路徑
7‧‧‧副路徑
7a‧‧‧第1副路徑
7b‧‧‧第2副路徑
9‧‧‧第1連接部
10‧‧‧第2連接部
11‧‧‧第3連接部
12‧‧‧第4連接部
14‧‧‧交叉部
15‧‧‧第1上游路徑
16‧‧‧第2上游路徑
17‧‧‧第1下游路徑
18‧‧‧第2下游路徑
21‧‧‧第1連接路徑
22‧‧‧第2連接路徑
23‧‧‧第3連接路徑
24‧‧‧第4連接路徑
A‧‧‧第1區域
B‧‧‧第2區域
C‧‧‧橫渡區域
X‧‧‧長邊方向
X1‧‧‧第1長邊方向
X2‧‧‧第2長邊方向
Y‧‧‧寬度方向
Y1‧‧‧第1寬度方向
Y2‧‧‧第2寬度方向
W1‧‧‧空間

Claims (9)

  1. 一種物品搬送設備,具備形成為環狀之第1主路徑、不同於前述第1主路徑,而形成為環狀之第2主路徑、及連接前述第1主路徑與前述第2主路徑之副路徑作為行走路徑,並藉由沿行走路徑僅朝前進方向行走之物品搬送車,來搬送物品之物品搬送設備,其具備以下特徵,前述副路徑具有於第1連接部中與前述第1主路徑連接之第1副路徑、及於第2連接部中與前述第2主路徑連接之第2副路徑,將前述第1主路徑與前述第2主路徑之排列方向設為長邊方向,並且將從前述長邊方向中的前述第2主路徑朝向前述第1主路徑之方向設為第1長邊方向,將前述長邊方向中的前述第1主路徑朝向前述第2主路徑之方向設為第2長邊方向,將相對前述長邊方向在平面視角下垂直之方向設為寬度方向,並且將沿前述寬度方向之其中一邊之方向設為第1寬度方向,將沿前述寬度方向之另一邊的方向設為第2寬度方向,前述第1主路徑及前述第2主路徑是前述物品搬送車相互相反環繞地行走之路徑,前述副路徑具備:交叉部,在前述長邊方向上位於前述第1主路徑與 前述第2主路徑之間、且使前述第1副路徑與前述第2副路徑交叉;第1上游路徑,將前述第1長邊方向之側的端部連接於前述第1連接部,且將前述第2長邊方向之側的端部連接於前述交叉部;第2上游路徑,將前述第2長邊方向之側的端部連接於前述第2連接部,且將前述第1長邊方向之側的端部連接於前述交叉部;第1下游路徑,相對前述第2上游路徑位於前述第1寬度方向之側,並且將前述第1長邊方向之側的端部連接於前述交叉部,且將前述第2長邊方向之側的端部在第3連接部中連接於與前述第1主路徑不同之第1其他路徑;及第2下游路徑,相對前述第1上游路徑位於前述第1寬度方向之側,並且將前述第2長邊方向之側的端部連接於前述交叉部,且將前述第1長邊方向之側的端部在第4連接部中連接於與前述第2主路徑不同之第2其他路徑,前述第1上游路徑及前述第1下游路徑是前述物品搬送車朝前述第2長邊方向行走之路徑,前述第2上游路徑及前述第2下游路徑是前述物品搬送車朝前述第1長邊方向行走之路徑,前述交叉部具備第1連接路徑及第2連接路徑,該第1連接路徑連接前述第1上游路徑之前述第2長邊方向之 側的端部與前述第1下游路徑之前述第1長邊方向之側的端部,該第2連接路徑連接前述第2上游路徑之前述第1長邊方向之側的端部與前述第2下游路徑之前述第2長邊方向之側的端部,前述第1連接路徑及前述第2連接路徑是以位於相同高度且交叉之狀態設置。
  2. 如請求項1之物品搬送設備,其中,於前述第3連接部中,連接前述第1下游路徑及前述第2主路徑,於前述第4連接部中,連接前述第2下游路徑及前述第1主路徑。
  3. 如請求項1之物品搬送設備,其中,前述第1其他路徑位於前述第2主路徑之前述第1寬度方向之側,前述第2其他路徑位於前述第1主路徑之前述第1寬度方向之側,於前述第3連接部中,連接前述第1下游路徑及前述第1其他路徑,於前述第4連接部中,連接前述第2下游路徑及前述第2其他路徑。
  4. 如請求項1之物品搬送設備,其中,前述第1寬度方向是分別在於前述第1主路徑中與前述第2主路徑相向之路徑、及於前述第2主路徑中與前述第1主路徑相向之路徑中,前述物品搬送車沿前述寬度方向行走之方向, 前述第1連接部是設置在於前述第1主路徑中,前述物品搬送車朝前述第1寬度方向行走之路徑上,前述第2連接部是設置在於前述第2主路徑中,前述物品搬送車朝前述第1寬度方向行走之路徑上。
  5. 如請求項2之物品搬送設備,其中,前述第1寬度方向是分別在於前述第1主路徑中與前述第2主路徑相向之路徑、及於前述第2主路徑中與前述第1主路徑相對之路徑中,前述物品搬送車沿前述寬度方向行走之方向,前述第1連接部是設置在於前述第1主路徑中,前述物品搬送車朝前述第1寬度方向行走之路徑上,前述第2連接部是設置在於前述第2主路徑中,前述物品搬送車朝前述第1寬度方向行走之路徑上。
  6. 如請求項3之物品搬送設備,其中,前述第1寬度方向是分別在於前述第1主路徑中與前述第2主路徑相向之路徑、及於前述第2主路徑中與前述第1主路徑相向之路徑中,使前述物品搬送車沿前述寬度方向行走之方向,前述第1連接部是設置在於前述第1主路徑中,前述物品搬送車朝前述第1寬度方向行走之路徑上,前述第2連接部是設置在於前述第2主路徑中,前述物品搬送車朝前述第1寬度方向行走之路徑上。
  7. 如請求項2之物品搬送設備,其中,前述第1寬度方向是分別在於前述第1主路徑中與 前述第2主路徑相向之路徑、及於前述第2主路徑中與前述第1主路徑相向之路徑中,前述物品搬送車沿前述寬度方向行走之方向,前述第1連接部及前述第4連接部是設置在於前述第1主路徑中,前述物品搬送車朝前述第1寬度方向行走之路徑上,前述第2連接部及前述第3連接部是設置在於前述第2主路徑中,前述物品搬送車朝前述第1寬度方向行走之路徑上。
  8. 如請求項7之物品搬送設備,其中,前述第3連接部位於相較於前述第2連接部更朝前述第1寬度方向之側,前述第4連接部位於相較於前述第1連接部更朝前述第1寬度方向之側。
  9. 如請求項1至8中任1項之物品搬送設備,其中,前述交叉部具備有第3連接路徑及第4連接路徑,該第3連接路徑連接前述第1上游路徑之前述第2長邊方向之側的端部與前述第2上游路徑之前述第1長邊方向之側的端部,該第4連接路徑連接前述第2下游路徑之前述第2長邊方向之側的端部與前述第1下游路徑之前述第1長邊方向之側的端部。
TW105106890A 2015-03-26 2016-03-07 物品搬送設備 TWI69047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64736 2015-03-26
JP2015064736A JP6358142B2 (ja) 2015-03-26 2015-03-26 物品搬送設備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41411A true TW201641411A (zh) 2016-12-01
TWI690478B TWI690478B (zh) 2020-04-11

Family

ID=569747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06890A TWI690478B (zh) 2015-03-26 2016-03-07 物品搬送設備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758177B2 (zh)
JP (1) JP6358142B2 (zh)
KR (1) KR102494075B1 (zh)
CN (1) CN106005924B (zh)
TW (1) TWI690478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72620B (zh) * 2018-03-22 2022-08-01 日商大福股份有限公司 物品搬送設備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58142B2 (ja) * 2015-03-26 2018-07-18 株式会社ダイフク 物品搬送設備
JP6304122B2 (ja) * 2015-05-13 2018-04-04 株式会社ダイフク 物品搬送設備
JP6477439B2 (ja) * 2015-11-17 2019-03-06 株式会社ダイフク 物品搬送設備
US9950791B2 (en) * 2016-03-08 2018-04-24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Drone receiver
US10062292B2 (en) 2016-03-08 2018-08-28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Programming language for execution by drone
US10417917B2 (en) 2016-03-08 2019-09-17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Drone management data structure
US9852642B2 (en) 2016-03-08 2017-12-26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Drone air traffic control and flight plan management
JP6690497B2 (ja) * 2016-10-28 2020-04-28 株式会社ダイフク 物品搬送設備
JP6683140B2 (ja) * 2017-01-13 2020-04-15 株式会社ダイフク 搬送設備
JP6652084B2 (ja) * 2017-02-09 2020-02-19 株式会社ダイフク 物品搬送設備
JP7455008B2 (ja) * 2020-06-23 2024-03-25 株式会社ダイフク 物品搬送設備
JP7556376B2 (ja) 2022-05-20 2024-09-26 株式会社ダイフク 物品搬送設備

Family Cites Families (3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128918C (en) * 1993-07-29 1999-09-21 Eiji Orisaka Convey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production line
DE9406061U1 (de) * 1994-04-12 1995-08-10 Mts Modulare Transport Systeme Gmbh, Vomp Sortieranlage zum Sortieren von einzeln geförderten Gegenständen
DE19725644A1 (de) * 1997-06-18 1998-12-24 Alsthom Cge Alcatel Bahn für mittels Weichen verzweigte Schienenstränge
US6235634B1 (en) * 1997-10-08 2001-05-22 Applied Komatsu Technology, Inc. Modular substrate processing system
US6629502B2 (en) * 2000-09-14 2003-10-07 Daifuku Co., Ltd. Conveyance system
JP3508130B2 (ja) * 2000-09-21 2004-03-22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搬送システム
JP3601454B2 (ja) * 2001-02-07 2004-12-15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無人搬送車システム
JP4048409B2 (ja) * 2001-10-22 2008-02-20 株式会社ダイフク 搬送設備
US6655297B2 (en) * 2002-04-19 2003-12-02 Daifuku Co., Ltd. Transfer system using movable bodies
JP3981885B2 (ja) * 2003-05-20 2007-09-26 株式会社ダイフク 搬送装置
JP2005031873A (ja) * 2003-07-10 2005-02-03 Trecenti Technologies Inc 搬送システムおよび半導体製造システム
TWI291447B (en) * 2003-12-26 2007-12-21 Murata Machinery Ltd Track guided vehicle system
JP4148194B2 (ja) * 2004-07-22 2008-09-10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搬送台車システム
JP4720267B2 (ja) * 2005-04-14 2011-07-13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天井走行車システム
US20070201967A1 (en) * 2005-11-07 2007-08-30 Bufano Michael L Reduced capacity carrier, transport, load port, buffer system
KR20140091768A (ko) * 2005-11-07 2014-07-22 브룩스 오토메이션 인코퍼레이티드 반도체 작업대상물 공정처리 시스템
JP4264840B2 (ja) * 2006-10-20 2009-05-20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天井走行車
JP4366663B2 (ja) * 2007-06-28 2009-11-18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搬送台車システム
TW201013820A (en) * 2008-09-24 2010-04-01 Inotera Memories Inc Automatic transport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JP5686501B2 (ja) * 2009-03-27 2015-03-18 株式会社ダイフク 物品搬送設備
JP5099454B2 (ja) * 2009-03-27 2012-12-19 株式会社ダイフク 交差部切換設備
US8272331B2 (en) * 2009-09-11 2012-09-25 Autran Corp. Automated transport system
JP5141987B2 (ja) * 2009-12-07 2013-02-13 株式会社ダイフク 物品搬送設備
US20110241845A1 (en) * 2010-04-06 2011-10-06 Sullivan Robert P Automated Material Handling System with Identification Features
JP5440870B2 (ja) * 2010-08-19 2014-03-12 株式会社ダイフク 物品搬送設備
JP5472209B2 (ja) * 2011-05-31 2014-04-16 株式会社ダイフク 物品搬送設備
JP5527619B2 (ja) * 2011-11-24 2014-06-18 株式会社ダイフク 天井設置型の物品搬送設備
JP5720954B2 (ja) 2012-03-06 2015-05-20 株式会社ダイフク 天井搬送車の清掃装置
US9834236B2 (en) * 2013-02-15 2017-12-05 Murata Machinery, Ltd Conveyance system
JP6007880B2 (ja) * 2013-10-10 2016-10-12 株式会社ダイフク 天井搬送車
JP6269535B2 (ja) * 2015-03-04 2018-01-31 株式会社ダイフク 物品搬送設備
JP6358142B2 (ja) * 2015-03-26 2018-07-18 株式会社ダイフク 物品搬送設備
JP6278341B2 (ja) * 2015-04-06 2018-02-14 株式会社ダイフク 物品搬送設備
JP6304122B2 (ja) * 2015-05-13 2018-04-04 株式会社ダイフク 物品搬送設備
JP6327213B2 (ja) * 2015-06-30 2018-05-23 株式会社ダイフク 物品搬送設備
JP6507897B2 (ja) * 2015-07-10 2019-05-08 株式会社ダイフク 物品搬送設備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72620B (zh) * 2018-03-22 2022-08-01 日商大福股份有限公司 物品搬送設備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90478B (zh) 2020-04-11
US9758177B2 (en) 2017-09-12
KR20160115721A (ko) 2016-10-06
JP6358142B2 (ja) 2018-07-18
KR102494075B1 (ko) 2023-01-30
CN106005924B (zh) 2019-08-23
JP2016184690A (ja) 2016-10-20
US20160280239A1 (en) 2016-09-29
CN106005924A (zh) 2016-10-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641411A (zh) 物品搬送設備
TWI687368B (zh) 物品搬送設備
JP5630661B2 (ja) 天井設置型の物品搬送設備
JP5527619B2 (ja) 天井設置型の物品搬送設備
JP5686501B2 (ja) 物品搬送設備
JP5477651B2 (ja) 物品搬送設備
TWI694048B (zh) 物品搬送設備
JP6613941B2 (ja) 物品搬送設備
US20110006026A1 (en) Intersection navigation system
TWI728223B (zh) 物品搬送設備
TW201811639A (zh) 物品搬送設備
KR101407418B1 (ko) 반송 시스템
TW201910234A (zh) 物品搬送設備
TWI736742B (zh) 物品搬送設備
JP4265266B2 (ja) 有軌道搬送装置
JP5422928B2 (ja) 走行システム
JP2017214189A (ja) コンベア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