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632222A - 微針裝置系統 - Google Patents

微針裝置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632222A
TW201632222A TW104140782A TW104140782A TW201632222A TW 201632222 A TW201632222 A TW 201632222A TW 104140782 A TW104140782 A TW 104140782A TW 104140782 A TW104140782 A TW 104140782A TW 201632222 A TW201632222 A TW 20163222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kin
sheet
microneedle
microneedle device
microneedle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407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79997B (zh
Inventor
小倉誠
山本直樹
九門孝志
Original Assignee
久光製藥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久光製藥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久光製藥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6322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322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799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79997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7/00Other apparatu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the body; Percutany, i.e. introducing medicines into the body by diffusion through the skin
    • A61M37/0015Other apparatu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the body; Percutany, i.e. introducing medicines into the body by diffusion through the skin by using microneed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physical form
    • A61K9/0012Galenical for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ite of application
    • A61K9/0019Injectable compositions; Intramuscular, intravenous, arterial, subcutaneous administration; Compositions to be administered through the skin in an invasive manner
    • A61K9/0021Intradermal administration, e.g. through microneedle arrays, needleless injecto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physical form
    • A61K9/70Web, sheet or filament bases ; Films; Fibres of the matrix type containing drug
    • A61K9/7023Transdermal patches and similar drug-containing composite devices, e.g. cataplasms
    • A61K9/703Transdermal patches and similar drug-containing composite devices, e.g. cataplasm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or structure; Details concerning release liner or backing; Refillable patches; User-activated patch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7/00Other apparatu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the body; Percutany, i.e. introducing medicines into the body by diffusion through the ski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7/00Other apparatu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the body; Percutany, i.e. introducing medicines into the body by diffusion through the skin
    • A61M37/0015Other apparatu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the body; Percutany, i.e. introducing medicines into the body by diffusion through the skin by using microneedles
    • A61M2037/0023Drug applicators using microneed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7/00Other apparatu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the body; Percutany, i.e. introducing medicines into the body by diffusion through the skin
    • A61M37/0015Other apparatu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the body; Percutany, i.e. introducing medicines into the body by diffusion through the skin by using microneedles
    • A61M2037/0061Methods for using microneedl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rmat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Abstract

一種微針裝置系統,其具備微針裝置及輔助具,該微針裝置具有:片狀微針,其係大致沿著單面為皮膚接觸面、另一面為背面的薄片的面形成複數個微針,若將前述薄片朝厚度方向彎曲,則前述薄片之皮膚穿刺區域的前述微針會從前述皮膚接觸面可穿刺皮膚地立起;黏著劑層,其係設於前述片狀微針;及襯墊,其係可剝離地安裝於前述黏著劑層;該輔助具係具有可使前述微針裝置朝厚度方向彎曲的彎曲部,並且可沿著前述彎曲部移動地裝設前述微針裝置。

Description

微針裝置系統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微針裝置系統。本案係基於2014年12月5日於日本所申請之日本特願2014-247191號,主張其優先權,將其內容援用於此。
作為經由皮膚投予藥物的手段之一,已知有微針。例如,專利文獻1中揭露一種微針.薄片,其係具備大致沿著薄片的主面形成於該薄片的複數個微針,藉由將前述薄片彎曲,使前述微針從前述主面立起,立起的該微針穿刺皮膚。
亦已知有一種具備此種片狀微針的微針裝置。例如,專利文獻1中揭露一種在施用時使上述之片狀微針固著於與皮膚接觸之基材的貼合面,並由剝離薄膜保護的微針裝置。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國際公開第2013/187392號
然而,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微針裝置係片狀微針的單面全體固著於基材的貼合面者。因此,在使片狀微針朝厚度方向彎曲時的微針的立起方面尚有改善的空間。
因此,本發明係以提供一種具備片狀微針,且經改善微針的立起的微針裝置系統為目的。
本發明係如下述:
(1)一種微針裝置系統,其係具備微針裝置及輔助具,該微針裝置係具有:片狀微針,係大致沿著單面為皮膚接觸面、另一面為背面,且一部分為皮膚穿刺區域的薄片的面形成有複數個微針,將前述薄片朝厚度方向彎曲時,前述皮膚穿刺區域的前述微針會從前述皮膚接觸面可穿刺皮膚地立起;黏著劑層,係設於前述片狀微針;及襯墊,係可剝離地安裝於前述黏著劑層;該輔助具係具有可使前述微針裝置朝厚度方向彎曲的彎曲部,可沿著前述彎曲部移動地裝設前述微針裝置。
(2)如(1)之微針裝置系統,其中前述黏著劑層,在前述薄片中,係設於前述皮膚穿刺區域之前述背面以外的部位。
根據本發明,可提供一種具備片狀微針,且已改善微針的立起的微針裝置系統。
100‧‧‧片狀微針
110‧‧‧薄片
113‧‧‧皮膚接觸面
115‧‧‧背面
118‧‧‧微針
120‧‧‧皮膚穿刺區域
600a、600b、600c、600d、600e、600f、600g、600h、600i、600a’、600b’、600c’、600d’、600e’、600f’、600h’、600i’‧‧‧微針裝置
610、620、630、640、720‧‧‧黏著劑層
622、r‧‧‧區域
623、633‧‧‧面
650‧‧‧襯墊
660‧‧‧支撐體
700、1500‧‧‧輔助具
710‧‧‧基板
712、713‧‧‧貫通孔
715、718‧‧‧面
1510‧‧‧殼體
1520‧‧‧微針裝置安裝部
1550‧‧‧彎曲部
1530‧‧‧襯墊捲繞部
1540、1560‧‧‧導引件
F1、F2、F3、F4‧‧‧力
D‧‧‧距離
S‧‧‧皮膚
P‧‧‧彎曲點
A‧‧‧構件
100A‧‧‧圓柱部
110A‧‧‧支撐部
第1圖為表示片狀微針之一實施形態的立體圖。
第2A圖為表示微針裝置之一實施形態的剖面圖。
第2B圖為第2A圖之微針裝置的平面圖。
第2C圖為第2A圖之微針裝置的平面圖。
第3圖為表示將第2A圖之微針裝置施用於皮膚之狀態的剖面圖。
第4圖為表示微針裝置之一實施形態的剖面圖。
第5圖為表示將第4圖之微針裝置施用於皮膚之狀態的剖面圖。
第6圖為表示微針裝置之一實施形態的剖面圖。
第7圖為表示將第6圖之微針裝置施用於皮膚之狀態的剖面圖。
第8圖為表示微針裝置之一實施形態的剖面圖。
第9圖為表示將第8圖之微針裝置施用於皮膚之狀態的剖面圖。
第10圖為表示微針裝置之一實施形態的剖面圖。
第11圖為表示將第10圖之微針裝置施用於皮膚之狀態的剖面圖。
第12圖為表示微針裝置之一實施形態的剖面圖。
第13圖為表示將第12圖之微針裝置施用於皮膚之狀態的剖面圖。
第14圖為表示微針穿刺皮膚之狀態的剖面圖。
第15圖為表示微針裝置系統之一實施形態的立體圖。
第16A圖為表示固定於皮膚上之微針裝置系統之一 實施形態的剖面圖。
第16B圖為第16A圖之區域r的放大圖。
第17圖為表示在皮膚上呈彎曲之片狀微針穿刺皮膚之情形的剖面圖。
第18圖為表示微針裝置系統之一實施形態的剖面圖。
第19圖為表示一實施形態之微針裝置之構造的立體圖。
第20圖(a)及(b)為用以說明微針裝置之使用例的圖。
第21圖為表示微針裝置之一實施形態的剖面圖。
第22圖為表示將第21圖之微針裝置施用於皮膚之狀態的剖面圖。
第23圖為表示微針裝置之一實施形態的剖面圖。
第24圖為表示將第23圖之微針裝置施用於皮膚之狀態的剖面圖。
第25圖為表示微針裝置系統之一實施形態的立體圖。
第26圖為表示構件A之構造的立體圖。
第27A圖為表示固定於皮膚上之微針裝置系統之一實施形態的剖面圖。
第27B圖為第27A圖之區域r的放大圖。
[實施發明之形態]
以下,視情形而定一面參照圖式一面對本發明之實施形態加以說明。此外,在圖式說明中係對同一種或等效的要素附加同一種符號,省略重複之說明。
於一實施形態中,本發明係提供一種微針裝 置系統,其係具備微針裝置及輔助具,該微針裝置係具有:片狀微針,係大致沿著單面為皮膚接觸面、另一面為背面,且一部分為皮膚穿刺區域的薄片的面形成有複數個微針,將前述薄片朝厚度方向彎曲時,前述皮膚穿刺區域的前述微針會從前述皮膚接觸面可穿刺皮膚地立起;黏著劑層,係設於前述片狀微針;及襯墊,係可剝離地安裝於前述黏著劑層;該輔助具係具有可使前述微針裝置朝厚度方向彎曲的彎曲部,可沿著前述彎曲部移動地裝設前述微針裝置。
此外,於本說明書中,所稱「皮膚穿刺區域」,係指位於片狀微針上的區域,且實際存在有可穿刺皮膚之微針的區域。
<片狀微針>
首先,就片狀微針加以說明。第1圖為表示片狀微針之一實施形態的立體圖。片狀微針100係具備單面為皮膚接觸面113、另一面為背面115的薄片110。薄片110係大致沿著薄片110的面形成有複數個微針118。
此等微針118係分別沿著薄片110的長度方向及寬度方向整齊地排列,所有的微針118的尖端係朝向薄片的一端(在第1圖中為前方側)。
片狀微針110及微針118的材質不特別限制,可舉出例如不鏽鋼、鈦、鎳-鈦合金、鉭、鈷-鉻合金、鎂合金等的金屬;聚乳酸(PLA)、聚乙醇酸(PGA)、乳酸-乙醇酸共聚物(PLGA)、聚己內酯(PCL)等的生物分解性樹脂;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尼龍等的合成樹脂; 聚三葡萄糖、玻尿酸、硫酸軟骨素等的多糖類;聚離胺酸、聚麩胺酸等的聚胺基酸;聚乙烯醇(PVA)、聚乙烯吡咯啶酮(PVP)等合成高分子等的水溶性高分子;陶瓷等。此等材質可單獨使用1種或組合使用2種以上。微針118的材質較佳為具有生物體適應性。於本說明書中,所稱「具有生物體適應性」,係指與生物體或來自生物體之成分接觸時,不會損及生物體或來自生物體之成分的機能,而且可安全地使用之性質。具體而言,可舉出對血液的抗血栓性、對蛋白質的低吸附性、對生物體的非沾黏性或非發炎性、對細胞的非毒性、對生物體組織的非刺激性等。
微針118可藉由例如蝕刻而形成。當薄片110為金屬時,可透過使用藥液將薄片110溶解而形成微針118。又,當薄片110為非金屬時,可透過以例如雷射等沖切薄片110而形成微針118。
第1圖所示之微針118為三角形,惟,就微針的形狀,只要是可穿刺皮膚者則不特別限制。在片狀微針100的製造中,無需預先使微針118從薄片110的皮膚接觸面113立起。因此,片狀微針100可容易且廉價地製造。
片狀微針100的尺寸不特別限制。片狀微針100的厚度可為例如5~1000μm,亦可為例如10~300μm。又,片狀微針100之長度方向的長度可為例如0.1~50cm,亦可為例如1~20cm。片狀微針100的寬度可為例如0.1~60cm,亦可為例如1~30cm。片狀微針100的長度及寬度可考量例如藥物的劑量來調整,亦可考量例如生物體 的大小來調整。
微針118相關之參數亦不特別限制。具體而言,微針118的高度可為10~10000μm,亦可為例如100~1000μm。又,微針118的密度可為例如0.05~10000根/cm2,亦可為例如1~5000根/cm2
將片狀微針100朝其厚度方向彎曲時,皮膚穿刺區域120的微針118從皮膚接觸面113立起,立起的微針118穿刺皮膚。
<微針裝置>
接著,就微針裝置的實施形態加以說明。然而,微針裝置不限於以下之實施形態,可實施種種變更。
[第1實施形態]
第2A圖~第2C圖為表示微針裝置之第1實施形態的剖面圖。於第2A圖中,係示出包含微針裝置600a所具備之片狀微針100之寬度方向的剖面的剖面。
微針裝置600a係具備片狀微針100、及積層於片狀微針100之除了皮膚穿刺區域120以外的皮膚接觸面113(皮膚接觸面113之皮膚穿刺區域120以外的區域)的黏著劑層610。黏著劑層610係在將微針裝置600a施用於皮膚時,具有將微針裝置600a固定於皮膚的機能者。又,黏著劑層610也可含有藥物。再者,片狀微針100的背面115的皮膚穿刺區域120未積層有黏著劑層。因此,將片狀微針100朝厚度方向彎曲時,微針118良好地立起,可有效地穿刺皮膚。
於本實施形態中,在微針裝置600a的外面的 皮膚接觸面113上及黏著劑層610上安裝有襯墊650。於本說明書中,所稱「微針裝置的外面」,係片狀微針之厚度方向兩側的面,意指非為片狀微針側面的部分。襯墊650係具有保護微針裝置600a的機能。更且,諸如後述,皮膚接觸面113側的襯墊650亦具有使片狀微針100的微針118立起的機能。亦即,皮膚接觸面113側的襯墊650亦可稱為微針立起用襯墊。
第2B圖及第2C圖示出微針裝置600a的平面圖。第2B圖為從片狀微針100的皮膚接觸面113側觀察由微針裝置600a剝離襯墊650者的平面圖。如第2B圖所示,於微針裝置600a中,在片狀微針100的皮膚接觸面113之除了皮膚穿刺區域120以外的區域(不與皮膚穿刺區域120重疊的區域)積層有黏著劑層610。又,第2C圖為從片狀微針100的背面115側觀察微針裝置600a的平面圖。
(黏著劑層)
作為構成黏著劑層的黏著基材,不特別限制,可舉出苯乙烯系嵌段共聚物、天然橡膠、聚異丁烯樹脂、聚異戊二烯樹脂、聚矽氧樹脂及(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等。
黏著劑層亦可含有增黏樹脂。作為增黏樹脂,可舉出松香衍生物(例如松香、松香之甘油酯、氫化松香、氫化松香之甘油酯、松香之新戊四醇酯等)、脂環族飽和烴樹脂(例如ARKON P100,荒川化學工業)、脂肪族烴樹脂(例如QUINTONE B170,日本ZEON)、萜烯樹脂(例如Clearon P-125,YASUHARA CHEMICAL)、馬來酸樹脂等。增黏樹脂可單獨使用1種或混合使用2種以上。
黏著劑層亦可含有塑化劑。作為塑化劑,可舉出石油系油(例如石蠟系加工油、流動石蠟、環烷系加工油、芳香族系加工油等)、角鯊烷、角鯊烯、植物系油(例如橄欖油、山茶油、蓖麻油、松油、花生油)、矽油、二元酸酯(例如鄰苯二甲酸二丁酯、鄰苯二甲酸二辛酯等)、液態橡膠(例如液態聚丁烯、液態異戊二烯橡膠)、液態脂肪酸酯類(例如肉豆蔻酸異丙酯、月桂酸己酯、癸二酸二乙酯、癸二酸二異丙酯)、二乙二醇、聚乙二醇、水楊酸乙二醇酯、丙二醇、二丙二醇、三乙酸甘油酯、檸檬酸三乙酯、克羅米通(crotamiton)等。其中,較佳為流動石蠟、液態聚丁烯、肉豆蔻酸異丙酯、癸二酸二乙酯、月桂酸己酯,特佳為液態聚丁烯、肉豆蔻酸異丙酯、流動石蠟。塑化劑可單獨使用1種或混合使用2種以上。
黏著劑層還可含有吸收促進劑。作為吸收促進劑,可為在皮膚之吸收促進作用經認可的化合物的任一種,可舉出例如碳數6~20之飽和或不飽和的脂肪酸、碳數2~10之飽和或不飽和的脂肪醇、碳數6~20之飽和或不飽和的脂肪酸之酯類、碳數6~20之飽和或不飽和的脂肪酸之醯胺類、醚類、芳香族系有機酸、芳香族系醇、芳香族系有機酸酯或醚(以上可為飽和、不飽和任一種,且可為環狀、直鏈狀、分支狀任一種),甚或乳酸酯類、乙酸酯類、單萜烯系化合物、倍半萜系化合物、月桂氮酮(Azone)、月桂氮酮(Azone)衍生物、1-[2-(癸硫基)乙基]-2-吡咯烷酮(Pyrrothiodecane)、甘油脂肪酸酯類、丙二醇脂肪酸酯類、山梨醇脂肪酸酯類(Span系)、聚山 梨醇酯系(Tween系)、聚乙二醇脂肪酸酯類、聚氧乙烯硬化蓖麻油系(HCO系)、聚氧乙烯烷基醚類、蔗糖脂肪酸酯類、植物油等。具體而言,可舉出辛酸、癸酸、己酸、月桂酸、肉豆蔻酸、棕櫚酸、硬脂酸、異硬脂酸、油酸、亞麻油酸、次亞麻油酸、月桂醇、肉豆蔻醇、油醇、異硬脂醇、鯨蠟醇、月桂酸甲酯、月桂酸己酯、月桂酸二乙醇醯胺、肉豆蔻酸異丙酯、肉豆蔻酸十四酯、肉豆蔻酸辛基十二酯、棕櫚酸十六酯、水楊酸、水楊酸甲酯、水楊酸乙二醇酯、肉桂酸、肉桂酸甲酯、甲酚、乳酸十六酯、乳酸十二酯、乙酸乙酯、乙酸丙酯、香葉醇、百里酚、丁香酚、萜品醇、1-薄荷醇、龍腦(borneol)、d-檸檬烯、異丁香酚、異莰醇、橙花醇、dl-樟腦、甘油單辛酸酯、甘油單癸酸酯、甘油單月桂酸酯、甘油單油酸酯、山梨醇酐單月桂酸酯、蔗糖單月桂酸酯、聚山梨醇酯20、丙二醇、丙二醇單月桂酸酯、聚乙二醇單月桂酸酯、聚乙二醇單硬脂酸酯、聚氧乙烯月桂基醚、HCO-60、1-[2-(癸硫基)乙基]-2-吡咯烷酮、橄欖油等,特佳為油酸、油醇、月桂醇、異硬脂醇、月桂酸二乙醇醯胺、甘油單辛酸酯、甘油單癸酸酯、甘油單油酸酯、山梨醇酐單月桂酸酯、丙二醇單月桂酸酯、聚氧乙烯月桂基醚、1-[2-(癸硫基)乙基]-2-吡咯烷酮等。吸收促進劑可單獨使用1種或混合使用2種以上。
黏著劑層能以例如以下之方法來製造。例如,只要將黏著劑層的材料混合,使其熱熔解,塗敷於剝離襯墊後,轉印至片狀微針的既定位置即可。或者,可 將黏著劑層的材料混合,使其溶於甲苯、己烷、乙酸乙酯、低級醇、環己烷等有機溶媒中,展開於剝離襯墊上後,以既定的溫度乾燥去除有機溶媒,再轉印至片狀微針的既定位置。
黏著劑層的厚度不特別限制,可為例如20~1000μm,亦可為例如50~500μm。
(藥物)
於本實施形態之微針裝置中,片狀微針可供藥物傳遞用。藥物可摻含於黏著劑層,亦可摻含於片狀微針的材質本身。或者,可藉由塗布.印刷、埋入、積層等使藥物載持於片狀微針的表面或空隙等,也可在片狀微針對皮膚的施用前、或施用後,對施用部位直接塗布藥物。或者,還可另外設置藥物的儲存層(藥物含有部)。作為藥物的儲存層,可舉出例如後述之第6實施形態之微針裝置600f中的黏著劑層630等。
作為可使用微針裝置施用的藥物,不特別限制,可舉出例如抗生素、抗真菌藥、抗癌藥、強心劑、抗心律不整劑、血管擴張劑、降血壓劑、利尿劑、降血壓利尿劑、心血管藥劑、抗血小板藥、止血劑、抗高脂血症劑、解熱.鎮痛.消炎劑、抗風濕病藥物、鬆弛劑、鎮咳祛痰劑、抗潰瘍劑、鎮靜劑、抗痙攣劑、抗憂鬱劑、抗過敏劑、糖尿病治療劑、抗結核藥物、賀爾蒙藥物、麻醉拮抗劑、骨吸收抑制劑、血管生成抑制劑、局部麻醉劑等。
(襯墊)
作為襯墊的材質,不特別限制,可舉出金屬;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等的聚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聚胺基甲酸酯(PU)、聚乙烯(PE)、聚丙烯(PP)等的聚烯烴;聚醚碸(PES)、聚碳酸酯(PC)、聚苯乙烯(PS)、Teflon(註冊商標)、(甲基)丙烯酸酯樹脂等的樹脂;彈性體類等。此外,本說明書中,(甲基)丙烯酸係指甲基丙烯酸或丙烯酸。
襯墊的表面可藉由例如聚矽氧系剝離處理劑、氟系剝離處理劑、長鏈烷基系剝離處理劑、脂肪酸醯胺系剝離處理劑、二氧化矽粉等的剝離處理劑實施脫模處理。
(支撐體)
諸如後述,微針裝置亦可具備支撐體。作為支撐體的材質,不特別限制,可舉出金屬;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等的聚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聚胺基甲酸酯(PU)、聚乙烯(PE)、聚丙烯(PP)等的聚烯烴;聚醚碸(PES)、聚碳酸酯(PC)、聚苯乙烯(PS)、Teflon(註冊商標)、(甲基)丙烯酸酯樹脂等的樹脂;彈性體類等。
於本說明書中,襯墊為可容易地剝離的薄膜,支撐體為無法剝離、或未假定要剝離的薄膜。薄膜是否可容易地剝離,係由例如薄膜表面是否經過脫模處理所決定。
第3圖為表示將微針裝置600a施用於皮膚之狀態(微針裝置600a’)的圖。施用於皮膚的微針裝置600a’,係在對皮膚S施用微針裝置600a時,將襯墊650剝離。 又,微針118從片狀微針100的皮膚接觸面113立起,穿刺皮膚S。又,藉由黏著劑層610,可將微針裝置600a’固定於皮膚S上。
[第2實施形態]
第4圖為表示微針裝置之第2實施形態的剖面圖。於第4圖中,係示出包含微針裝置600b所具備之片狀微針100之寬度方向的剖面的剖面。
微針裝置600b係具備片狀微針100、及積層於片狀微針100之除了皮膚穿刺區域120以外的皮膚接觸面113(皮膚接觸面113之皮膚穿刺區域120以外的區域)的黏著劑層610。黏著劑層610係以俯視觀看微針裝置600b時,具有延伸至片狀微針100之更外側的區域612。
黏著劑層610係在將微針裝置600b施用於皮膚時,具有將微針裝置600b固定於皮膚的機能。又,黏著劑層610也可含有藥物。再者,片狀微針100的背面115的皮膚穿刺區域120未積層有黏著劑層。因此,將片狀微針100朝厚度方向彎曲時,微針118良好地立起,可有效地穿刺皮膚。
於本實施形態中,在微針裝置600b的外面的皮膚接觸面113上及黏著劑層610上安裝有襯墊650。在屬另一外面之片狀微針100的背面115上及黏著劑層610的區域612上配置有支撐體660。襯墊650及支撐體660係具有保護微針裝置600b的機能。更且,諸如後述,皮膚接觸面113側的襯墊650亦具有使片狀微針100的微針118立起的機能。亦即,皮膚接觸面113側的襯墊650亦可稱為 微針立起用襯墊。關於黏著劑層、藥物、襯墊及支撐體的材質,係與上述相同。
本實施形態之微針裝置由於構造單純,而能夠容易地製造。又,本實施形態之微針裝置,藉由具備支撐體660,而例如在後述之第3實施形態之微針裝置系統中使片狀微針100彎曲之際,可防止黏著劑層610接著於構件A的圓柱部100A而固著、或者防止黏著劑層610彼此接著而固著。此外,支撐體660的上述效果,在後述的微針裝置中,對具有支撐體660者均適用。
第5圖為表示將微針裝置600b施用於皮膚之狀態(微針裝置600b’)的圖。施用於皮膚的微針裝置600b’,係在對皮膚S施用微針裝置600b時,將皮膚接觸面113側的襯墊650剝離,餘留背面115側的支撐體660。
餘留的支撐體660可保護微針裝置600b’。
又,微針118從片狀微針100的皮膚接觸面113立起,穿刺皮膚S。又,藉由黏著劑層610,可將微針裝置600b’固定於皮膚S上。
[第3實施形態]
第6圖為表示微針裝置之第3實施形態的剖面圖。於第6圖中,係示出包含微針裝置600c所具備之片狀微針100之寬度方向的剖面的剖面。
微針裝置600c係具備片狀微針100、積層於片狀微針100之除了皮膚穿刺區域120以外的皮膚接觸面113(皮膚接觸面113之皮膚穿刺區域120以外的區域)的黏著劑層610、及積層於片狀微針100的背面115的一部分 (背面115之除了皮膚穿刺區域120以外的區域)的黏著劑層620。黏著劑層610也可含有藥物。再者,片狀微針100的背面115的皮膚穿刺區域120未積層有黏著劑層。因此,將片狀微針100朝厚度方向彎曲時,微針118良好地立起,可有效地穿刺皮膚。
於本實施形態中,在微針裝置600c的外面的皮膚接觸面113上及黏著劑層610上安裝有襯墊650。在屬另一外面之片狀微針100的背面115上及黏著劑層620之與片狀微針100相反之一側的面623上配置有支撐體660。襯墊650及支撐體660係具有保護微針裝置600c的機能。更且,諸如後述,皮膚接觸面113側的襯墊650亦具有使片狀微針100的微針118立起的機能。亦即,皮膚接觸面113側的襯墊650亦可稱為微針立起用襯墊。關於黏著劑層、藥物、襯墊及支撐體的材質,係與上述相同。
第7圖為表示將微針裝置600c施用於皮膚之狀態(微針裝置600c’)的圖。施用於皮膚的微針裝置600c’,係在對皮膚S施用微針裝置600c時,將皮膚接觸面113側的襯墊650剝離,餘留背面115側的支撐體660。
餘留的支撐體660可保護微針裝置600c’。
又,微針118從片狀微針100的皮膚接觸面113立起,穿刺皮膚S。又,藉由黏著劑層610,可將微針裝置600c’固定於皮膚S上。
[第4實施形態]
第8圖為表示微針裝置之第4實施形態的剖面圖。於第8圖中,係示出包含微針裝置600d所具備之片狀微針 100之寬度方向的剖面的剖面。
微針裝置600d係具備片狀微針100、及積層於片狀微針100的背面115的一部分(背面115之除了皮膚穿刺區域120以外的區域)的黏著劑層620。黏著劑層620係在以俯視觀看微針裝置600d時,具有延伸至片狀微針100之更外側的區域622,藉此區域的黏著力,可將微針裝置固定於皮膚。黏著劑層620也可含有藥物。
於本實施形態中,在微針裝置600d的外面,亦即片狀微針100的背面115上、黏著劑層620之與片狀微針100相反之一側的面623上配置有支撐體660,在皮膚接觸面113上及黏著劑層620的區域622上安裝有襯墊650。
襯墊650及支撐體660係具有保護微針裝置600d的機能。更且,諸如後述,皮膚接觸面113側的襯墊650亦具有使片狀微針100的微針118立起的機能。
亦即,皮膚接觸面113側的襯墊650亦可稱為微針立起用襯墊。關於黏著劑層、藥物、襯墊及支撐體的材質,係與上述相同。本實施形態之微針裝置由於構造單純,而能夠容易地製造。
在微針裝置600d的片狀微針100的背面115,於皮膚穿刺區域120未積層有黏著劑層。因此,將片狀微針100朝厚度方向彎曲時,微針118良好地立起,可有效地穿刺皮膚。
第9圖為表示將微針裝置600d施用於皮膚之狀態(微針裝置600d’)的圖。施用於皮膚的微針裝置600d’,係在對皮膚S施用微針裝置600d時,將皮膚接觸面113 側的襯墊650剝離,餘留背面115側的支撐體660。
餘留的支撐體660可保護微針裝置600d’。
又,微針118從片狀微針100的皮膚接觸面113立起,穿刺皮膚S。又,藉由黏著劑層620的區域622,可將微針裝置600d’固定於皮膚S上。
[第5實施形態]
第10圖為表示微針裝置之第5實施形態的剖面圖。於第10圖中,係示出包含微針裝置600e所具備之片狀微針100之寬度方向的剖面的剖面。本實施形態之微針裝置係將上述第2實施形態及第4實施形態之微針裝置組合而成者。
微針裝置600e係具備片狀微針100、積層於片狀微針100之除了皮膚穿刺區域120以外的皮膚接觸面113(皮膚接觸面113之除了皮膚穿刺區域120以外的區域)的黏著劑層610、及積層於片狀微針100的背面115的一部分(背面115之除了皮膚穿刺區域120以外的區域)的黏著劑層620。黏著劑層620係具有延伸至片狀微針100之更外側的區域622。黏著劑層610或黏著劑層620也可含有藥物。
於本實施形態中,在微針裝置600e的外面,亦即片狀微針100的背面115上、黏著劑層620之與片狀微針100相反之一側的面623上配置有支撐體660,在皮膚接觸面113上、黏著劑層610上及黏著劑層620的區域622上安裝有襯墊650。襯墊650及支撐體660係具有保護微針裝置600e的機能。更且,諸如後述,皮膚接觸面113側的襯 墊650亦具有使片狀微針100的微針118立起的機能。亦即,皮膚接觸面113側的襯墊650亦可稱為微針立起用襯墊。關於黏著劑層、藥物、襯墊及支撐體的材質,係與上述相同。
在微針裝置600e的片狀微針100的背面115,於皮膚穿刺區域120未積層有黏著劑層。因此,將片狀微針100朝厚度方向彎曲時,微針118良好地立起,可有效地穿刺皮膚。
第11圖為表示將微針裝置600e施用於皮膚之狀態(微針裝置600e’)的圖。施用於皮膚的微針裝置600e’,係在對皮膚S施用微針裝置600e時,將皮膚接觸面113側的襯墊650剝離,餘留背面115側的支撐體660。餘留的支撐體660可保護微針裝置600e’。又,微針118從片狀微針100的皮膚接觸面113立起,穿刺皮膚S。又,藉由黏著劑層610及黏著劑層620的區域622,可將微針裝置600e’固定於皮膚S上。
就微針裝置600e’而言,不僅可藉由黏著劑層610,亦可藉由黏著劑層620的區域622將微針裝置600e’固定於皮膚S上,因此,可更強固地固定微針裝置600e’。
[第6實施形態]
第12圖為表示微針裝置之第6實施形態的剖面圖。於第12圖中,係示出包含微針裝置600f所具備之片狀微針100之寬度方向的剖面的剖面。
微針裝置600f係具備片狀微針100、積層於片狀微針100的背面115的一部分(背面115之除了皮膚穿刺 區域120以外的區域)的黏著劑層620、及積層於片狀微針100的背面115的一部分(背面115的皮膚穿刺區域120)的黏著劑層630。
黏著劑層620係具有延伸至比片狀微針100更外側的區域622,藉此區域的黏著力可將微針裝置固定於皮膚。又,黏著劑層630的黏著力可調整為不妨害微針118的立起之程度的強度。而且,黏著劑層620或黏著劑層630也可含有藥物。
再者,於本實施形態中,在微針裝置600f的外面,亦即黏著劑層620之與片狀微針100相反之一側的面623上、黏著劑層630之與片狀微針100相反之一側的面633上配置有支撐體660,在皮膚接觸面113上及黏著劑層620的區域622上安裝有襯墊650。襯墊650及支撐體660係具有保護微針裝置600f的機能。更且,諸如後述,皮膚接觸面113側的襯墊650亦具有使片狀微針100的微針118立起的機能。亦即,皮膚接觸面113側的襯墊650亦可稱為微針立起用襯墊。關於黏著劑層、藥物、襯墊及支撐體的材質,係與上述相同。
第13圖為表示將微針裝置600f施用於皮膚之狀態(微針裝置600f’)的圖。施用於皮膚的微針裝置600f’,係在對皮膚S施用微針裝置600f時,將皮膚接觸面113側的襯墊650剝離,餘留背面115側的支撐體660。餘留的支撐體660可保護微針裝置600f’。又,微針118從片狀微針100的皮膚接觸面113立起,穿刺皮膚S。又,藉由黏著劑層620的區域622,可將微針裝置600f’固定於皮膚S上 。又,當黏著劑層630含有藥物時,經由經微針118穿刺的皮膚,可將該藥物有效地投予至生物體。
[第7實施形態]
第21圖為表示微針裝置600h之構造的剖面圖。微針裝置600h係上述的微針裝置600d當中,在背面115的皮膚穿刺區域120不具有支撐體660者。亦即,在微針裝置600h,支撐體660係配置於黏著劑層620的面623上。關於黏著劑層、藥物、襯墊及支撐體的材質,係與上述相同。
第22圖為表示將微針裝置600h施用於皮膚之狀態(微針裝置600h’)的圖。施用於皮膚的微針裝置600h’,係在對皮膚S施用微針裝置600h時,將皮膚接觸面113側的襯墊650剝離,餘留黏著劑層620的面623上的支撐體660。餘留的支撐體660可保護黏著劑層620。又,微針118從片狀微針100的皮膚接觸面113立起,穿刺皮膚S。又,藉由黏著劑層620的區域622,可將微針裝置600h’固定於皮膚S上。
在微針裝置600h’,由於在背面115的皮膚穿刺區域120不具有支撐體660,可從皮膚穿刺區域120的背面115側將藥物有效地投予至生物體。
[第8實施形態]
第23圖為表示微針裝置600i之構造的剖面圖。微針裝置600i係在上述的微針裝置600d中,具有配置襯墊650來替代支撐體660的構造。亦即,在片狀微針100的背面115上、黏著劑層620的面623上配置有襯墊650,在皮膚接觸面113上及黏著劑層620的區域622上也安裝有襯墊 650。關於黏著劑層、藥物、襯墊及支撐體的材質,係與上述相同。
第24圖為表示將微針裝置600i施用於皮膚之狀態(微針裝置600i’)的圖。施用於皮膚的微針裝置600i’,係在對皮膚S施用微針裝置600i時,將配置於片狀微針100的背面115上及黏著劑層620的面623上的襯墊650、以及、配置於皮膚接觸面113側的襯墊650剝離,使黏著劑層620的面623露出。又,微針118從片狀微針100的皮膚接觸面113立起,穿刺皮膚S。又,藉由黏著劑層620的區域622,可將微針裝置600i’固定於皮膚S上。
在微針裝置600i’,由於在背面115的皮膚穿刺區域120不具有支撐體660,可從皮膚穿刺區域120的背面115側將藥物有效地投予至生物體。又,在片狀微針100的背面115上積層有例如含有藥物的薄膜時,可使用黏著劑層620的面623來固定該含有藥物的薄膜。
[其它的實施形態]
上述之微針裝置的各實施形態亦可適當組合。例如,對於微針裝置600b、600c、600e等,均可與微針裝置600h、600i同樣地作成不具有支撐體660的一部分或全部的構造。
<微針裝置系統>
[第1實施形態]
於一實施形態中,本發明係提供一種微針裝置系統,其係具備微針裝置及輔助具,該微針裝置係具有:片狀微針,係大致沿著單面為皮膚接觸面、另一面為背面 ,且一部分為皮膚穿刺區域的薄片的面形成有複數個微針,將前述薄片朝厚度方向彎曲時,前述皮膚穿刺區域的前述微針會從前述皮膚接觸面可穿刺皮膚地立起;黏著劑層,係設於前述片狀微針;及襯墊,係可剝離地安裝於前述黏著劑層;該輔助具係具有可使前述微針裝置朝厚度方向彎曲的彎曲部,可沿著前述彎曲部移動地裝設前述微針裝置。
首先,就微針穿刺皮膚時所需的力及其方向加以說明。第14圖為表示片狀微針100的微針118穿刺皮膚S之狀態的片狀微針100之長度方向的剖面圖。為使微針118穿刺皮膚,如第14圖所示,由使片狀微針朝厚度方向彎曲的狀態,至少需要使彎曲點P朝皮膚穿刺方向移動的力F1、彎折片狀微針100而產生曲率的力F2、將片狀微針100的一部分固定於皮膚的力F3。力F2亦可朝與薄片主面垂直的方向施加。
再者,為達成微針的穿刺,力F1~F3的大小關係須適當。具體而言,為了藉由力F1使彎曲點P朝皮膚穿刺方向移動,力F3通常須大於力F1。又,在使微針118穿刺皮膚方面,為使其具有適於穿刺的曲率,則力F2須為大於0的力。換言之,當F1≦F3及F2>0此兩條件同時成立時,可將微針118對皮膚連續地穿刺。又,若進一步增強力F2,則可將微針118穿刺得更深。片狀微針100係在以例如寬度4mm的黏著劑層固定於皮膚時,力F3的大小宜為24.7N以上。
第15圖為表示微針裝置系統之一實施形態的 立體圖。以下,對使用輔助具700,以上述第4實施形態之微針裝置600d的微針118穿刺皮膚的過程加以說明。
本實施形態之微針裝置系統係具備微針裝置600d及輔助具700。首先,就輔助具700加以說明。如第15圖所示,輔助具700係具備:呈矩形的基板710、設於基板710之2個狹縫狀的貫通孔712及713、及積層於基板710的單面718的黏著劑層720。以下,將基板710的面718之相反側的面稱為面715。此外,於第15圖中,由於基板710呈透明,故可透視黏著劑層720。又,由於襯墊650亦呈透明,故可透視片狀微針100。諸如後述,基板710當中,比貫通孔712更接近貫通孔713側的部分係發揮作為使微針裝置600d朝厚度方向彎曲之彎曲部的機能。
於第15圖中,安裝於皮膚接觸面113側的外面的襯墊650係較片狀微針100的長度方向為長,存在有襯墊650未接觸到片狀微針100的區域。
首先,使用者將襯墊650的一端穿通貫通孔712及貫通孔713,將微針裝置600d裝設於輔助具700上,組裝成微針裝置系統。更具體而言,使用者將安裝於皮膚接觸面113側的外面之襯墊650的一端,自貫通孔712的面715側朝向面718側予以穿通,並進一步自貫通孔713的面718側朝向面715側予以穿通。
藉由上述操作,襯墊650如第16A圖所示,在貫通孔712與貫通孔713之間,位於面718側。
接著,使用者如第15圖所示,在貫通孔712與貫通孔713之間的面718側,使片狀微針100朝厚度方向 彎曲,並在維持此狀態下,利用黏著劑層720將輔助具700貼合於藥劑的施用部位。
第16A圖為藉由上述之操作而固定於皮膚S上之輔助具700的長度方向的剖面圖。如第16A圖所示,輔助具700係藉由黏著劑層720固定於皮膚S上,片狀微針100係自面715側朝向面718側地穿過貫通孔712,在皮膚S上朝厚度方向彎曲。於此,基板710當中,比貫通孔712更接近貫通孔713側的部分係發揮作為使微針裝置600d朝厚度方向彎曲之彎曲部的機能。
第16B圖為第16A圖之區域r的放大圖。如第16B圖所示,於本實施形態中,片狀微針100的一端係藉由黏著劑層640固定於皮膚S上。又,片狀微針100的一端係進一步藉由黏著劑層720固定於皮膚S上。
接著,使用者抓持襯墊650的一端,朝第16A圖中箭號所示方向,亦即遠離藉由貫通孔712及黏著劑層640固定之一端的方向拉引。藉此操作,片狀微針100由襯墊650引導而通過貫通孔712,進入皮膚S與輔助具700之基板710之間的空間。
片狀微針100係於此空間內經180度彎曲。於是,如第17圖所示,位於彎曲部分的微針118從皮膚接觸面113立起,立起的微針118穿刺皮膚S。
就此過程更詳細地加以說明。如第17圖所示,透過限制輔助具700之基板710與皮膚S的距離D,朝與皮膚S垂直的方向產生力F2。其結果係微針118從藉由力F2折彎的片狀微針100立起。
於此,使用者透過以力F1拉引襯墊650,產生:黏著劑層620的區域622及黏著劑層720與皮膚接觸面之黏著力所引起的抗力F3、及黏著劑層620的區域622與襯墊接觸面之黏著力所引起的抗力F4。其結果係彎曲點P連續地移動,而能夠使位於彎折之位置的微針118穿刺皮膚。此時,力F3的最大強度需大於力F1、力F4的最大強度需小於力F1。藉由同時產生有助於彎曲點P之移動的力F1與有助於微針118之立起的力F2,可將微針118穿刺皮膚。此外,於第17圖中,基於圖示之剖面的位置關係,黏著劑層620係無法看見。
使用者若拉引襯墊650直至襯墊650的全體由輔助具700拉出,則片狀微針100的全體穿刺皮膚S。又,此時,藉由第15圖之黏著劑層620的區域622,使片狀微針100固定於皮膚S上。
使用者可隨後由皮膚S剝除輔助具700。又,使用者可在以貫通皮膚屏障為目的之情形等立即剝除片狀微針100,亦可在片狀微針100保持有藥物之情形等,經過既定的時間持續將片狀微針100施用於皮膚S。
本實施形態之微針裝置系統,藉由襯墊650通過貫通孔713之構成,容易更正確且筆直地拉引襯墊650。然而,在本實施形態之微針裝置系統的變形例中,亦可作成不存在貫通孔713之構成。此時,只要使襯墊650通過基板710的面718側,朝遠離貫通孔712的方向拉引即可。
又,在上述實施形態之微針裝置系統中,片 狀微針100除了藉由黏著劑層620以外,亦藉由黏著劑層640強固地固定於皮膚S上。然而,在本實施形態之微針裝置系統的其它變形例中,亦可作成不存在黏著劑層640之構成。
[第2實施形態]
第18圖為表示微針裝置系統之另一實施形態的剖面圖。本實施形態之微針裝置系統係具備輔助具1500、及捲繞成捲筒狀的微針裝置600g。微針裝置600g係具備以下構成:在上述微針裝置600b中,去除襯墊650,進一步可剝離地安裝襯墊650來替代支撐體660。
輔助具1500係具備:殼體1510、微針裝置的安裝部1520、使微針裝置朝厚度方向彎曲的彎曲部1550、襯墊捲繞部1530、以及導引件1540及1560。
微針裝置600g係可沿著彎曲部1550移動地裝設於輔助具1500,形成微針裝置系統。
如第18圖所示,使用者一面將微針裝置系統朝皮膚S按壓一面使其朝箭號的方向移動。於是,微針裝置600b沿著彎曲部1550移動,在彎曲部1550朝厚度方向彎曲,使片狀微針100之皮膚穿刺區域120的微針118從片狀微針100的皮膚接觸面113立起,立起的微針118穿刺皮膚S。片狀微針100係藉由黏著劑層610固定於皮膚S上。亦即,於本實施形態中,使輔助具1500移動的力係相當於上述的力F1。又,由微針裝置600g剝離的襯墊650係捲繞於襯墊捲繞部1530。
諸如上述,在微針裝置600g,於片狀微針100 的背面115的皮膚穿刺區域120未積層有黏著劑層。因此,微針118良好地立起。
於本實施形態之微針裝置系統中,可使用任意之實施形態的微針裝置來替代微針裝置600g。
根據本實施形態之微針裝置系統,可將微針裝置容易地施用於皮膚。又,藉由調整微針裝置系統的移動距離,可容易地調整微針裝置的施用量(施用於皮膚之微針裝置的面積)。
[第3實施形態]
第25圖為表示微針裝置系統之一實施形態的立體圖。本實施形態之微針裝置系統係在上述第1實施形態之微針裝置系統中,進一步具備構件A者。
第26圖為表示構件A之構造的立體圖。構件A係具備圓柱部100A、及支撐圓柱部100A的兩端的支撐部110A。
如第25圖所示,構件A係以圓柱部100A與微針裝置之彎曲部分的片狀微針100的背面115側相接的方式配置。支撐部110A之與圓柱部100A相反之一側的端部係自輔助具700之貫通孔713的面718側朝向面715側地穿通。
第27A圖為表示本實施形態之微針裝置系統經固定於皮膚S上之狀態的剖面圖。於第27A圖中,係示出輔助具700之長度方向的剖面圖。第27B圖為第27A圖之區域r的放大圖。如第27A圖所示,輔助具700係藉由黏著劑層720固定於皮膚S上,片狀微針100係自面715側朝 向面718側地穿過貫通孔712,在皮膚S上朝厚度方向彎曲。又,構件A的圓柱部100A係配置成與微針裝置之彎曲部分相接。
於此,基板710當中,比貫通孔712更接近貫通孔713側的部分係發揮作為使微針裝置600d朝厚度方向彎曲之彎曲部的機能。又,構件A的圓柱部100A亦可發揮作為使微針裝置600d朝厚度方向彎曲之彎曲部的機能。
使用者抓持構件A之支撐部110A的一端,朝第27A圖中箭號所示方向,亦即遠離藉由貫通孔712及黏著劑層640固定之一端的方向拉引。藉此操作,片狀微針100由襯墊650引導而通過貫通孔712,進入皮膚S與輔助具700之基板710之間的空間。
片狀微針100於此空間內經180度彎曲,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之微針裝置系統的情形相同地進行,位於彎曲部分的微針118從皮膚接觸面113立起,立起的微針118穿刺皮膚S。
<微針裝置對皮膚的施用>
微針裝置亦可如以下所說明,不使用輔助具而施用於皮膚。
以上述第4實施形態之微針裝置600d為例加以說明。第19圖為表示微針裝置600d之構造的立體圖。第20圖(a)為階段性地說明施用微針裝置600d之情形的示意圖;第20圖(b)為以長度方向的剖面圖表示第20圖(a)之各階段中的片狀微針100的圖。
首先,使用者剝除皮膚接觸面113側之襯墊650的一端使黏著劑層620的區域622的一部分露出,並將此露出部分黏貼於皮膚S。接著,使用者以使片狀微針100以銳角彎曲的方式,一面緩緩地剝除皮膚接觸面113側的襯墊650,一面將固著有片狀微針100之黏著劑層620的區域622黏貼於皮膚S。
於是,位於片狀微針100之彎曲部分的微針118從片狀微針100的皮膚接觸面113一列列地立起,立起的微針118接連穿刺皮膚S。
於本實施形態中,使用者也可調整片狀微針100的施用面積來投予所要的量的藥物。在微針裝置600d中,於片狀微針100的背面115的皮膚穿刺區域120未積層有黏著劑層。因此,將片狀微針100朝厚度方向彎曲時,微針118良好地立起,可有效地穿刺皮膚。又,藉由黏著劑層620的區域622,可將微針裝置600d固定於皮膚S上。又,當黏著劑層620含有藥物時,經由經微針118穿刺的皮膚,可將該藥物有效地投予至生物體。
[實施例]
以下示出實施例對本發明更詳細地加以說明,惟本發明非限定於以下之實施例。
[實施例1]
在厚度5μm的不鏽鋼製的薄片上,以如第1圖所示之配置形成三角形的微針,得到片狀微針。各微針的長度係作成500μm,微針尖端的角度係作成45度。以使此片狀微針的背面之除了皮膚穿刺區域以外的部分從片狀微 針露出的方式積層黏著劑層。接著,在片狀微針的皮膚接觸面側及背面側的外面分別安裝襯墊,製作如第15圖所示之微針裝置系統,作成實施例1之微針裝置系統。
[實施例2]
除了使用厚度10μm的不鏽鋼製的薄片以外,係以與實施例1同樣的方式得到實施例2之微針裝置系統。
[實施例3]
除了將微針尖端的角度作成25度以外,係以與實施例2同樣的方式得到實施例3之微針裝置系統。
<微針的立起的評定>
使用透明的壓克力板替代第16A圖中的皮膚S,以與第16A圖同樣的方式對壓克力板施用實施例1~3之微針裝置系統,並觀察微針立起的情形。
更具體而言,首先,將輔助具的黏著劑層貼合於透明的壓克力板上。接著,一面抓持安裝有片狀微針之襯墊的端部朝第16A圖之箭號所示方向拉引,一面將折彎而露出的黏著劑層貼合於壓克力板上,並從壓克力板的相反方向評定微針的立起。
其結果係在實施例1~3之任一微針裝置系統中,均可確認微針良好地立起。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根據本發明,可提供一種具備片狀微針,且經改善微針的立起的微針裝置系統。

Claims (2)

  1. 一種微針裝置系統,其具備微針裝置及輔助具,該微針裝置具有:片狀微針,其係大致沿著單面為皮膚接觸面、另一面為背面,且一部分為皮膚穿刺區域的薄片的面形成複數個微針,若將該薄片朝厚度方向彎曲,則該皮膚穿刺區域的該微針會從該皮膚接觸面可穿刺皮膚地立起;黏著劑層,其係設於該片狀微針;及襯墊,其係可剝離地安裝於該黏著劑層;該輔助具係具有可使該微針裝置朝厚度方向彎曲的彎曲部,並且可沿著該彎曲部移動地裝設該微針裝置。
  2. 如請求項1之微針裝置系統,其中該黏著劑層係在該薄片中,設於除了該皮膚穿刺區域之該背面以外的部位。
TW104140782A 2014-12-05 2015-12-04 微針裝置系統 TWI67999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47191 2014-12-05
JP2014247191 2014-12-0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32222A true TW201632222A (zh) 2016-09-16
TWI679997B TWI679997B (zh) 2019-12-21

Family

ID=560918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40782A TWI679997B (zh) 2014-12-05 2015-12-04 微針裝置系統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10589077B2 (zh)
EP (1) EP3216484B1 (zh)
JP (1) JP6571680B2 (zh)
KR (1) KR102172135B1 (zh)
CN (1) CN106999702B (zh)
TW (1) TWI679997B (zh)
WO (1) WO201608888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67142A (zh) * 2015-12-15 2018-08-03 久光制药株式会社 微针片材
JP6621905B2 (ja) 2016-02-24 2019-12-18 久光製薬株式会社 アプリケータ
US20190184366A1 (en) * 2016-08-03 2019-06-20 Verndari, Inc. Microarrays and methods
WO2018043574A1 (ja) * 2016-09-01 2018-03-08 久光製薬株式会社 マイクロニードル・シート
CN110087722B (zh) * 2016-12-20 2021-12-24 久光制药株式会社 施放器
JP6799079B2 (ja) * 2016-12-20 2020-12-09 久光製薬株式会社 アプリケータ
WO2019107091A1 (ja) * 2017-11-30 2019-06-06 久光製薬株式会社 アプリケータ、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アプリケーション・キット
US11642505B2 (en) * 2017-11-30 2023-05-09 Hisamitsu Pharmaceutical Co., Inc. Applicator, cartridge and application kit
KR20220054881A (ko) * 2019-10-08 2022-05-03 히사미쓰 세이야꾸 가부시키가이샤 마이크로 니들ㆍ시트 및 어플리케이터
US20210169410A1 (en) * 2019-12-09 2021-06-10 Ghassan S. Kassab Wearable device to screen opioid intoxication
CN114344700A (zh) * 2022-01-18 2022-04-15 兰州大学 一种载有雌二醇微乳的可溶性微针及其制备方法
WO2023238345A1 (en) * 2022-06-09 2023-12-14 Shiseido Company, Ltd. Microneedle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3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914178B1 (en) 1996-06-18 2003-03-12 Alza Corporation Device for enhancing transdermal agent delivery or sampling
US7131987B2 (en) 2000-10-16 2006-11-07 Corium International, Inc. Microstructures and method for treating and conditioning skin which cause less irritation during exfoliation
EP1425064A2 (en) 2001-09-14 2004-06-09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Microstructures for delivering a composition cutaneously to skin using rotatable structures
US20040087992A1 (en) 2002-08-09 2004-05-06 Vladimir Gartstein Microstructures for delivering a composition cutaneously to skin using rotatable structures
EP1485317A2 (en) 2001-11-30 2004-12-15 Alza Corporation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forming microprojection arrays
US20030211619A1 (en) 2002-05-09 2003-11-13 Lorin Olson Continuous strip of fluid sampling and testing devices and methods of making, packaging and using the same
DE602004008278T2 (de) 2003-06-30 2008-02-14 Alza Corp., Mountain View Transdermale Abgabevorrichtung zur Abgabe eines biologisch aktiven Mittels mit hydrophober und hydrophiler Beschichtung
KR20060115716A (ko) 2003-08-04 2006-11-09 알자 코포레이션 경피 약물 플럭스를 개선시키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JP2005118428A (ja) 2003-10-20 2005-05-12 Yutaka Fujita 貼付式治療具の貼付器具
AU2004292953A1 (en) 2003-11-21 2005-06-09 Alza Corporation Ultrasound assisted transdermal vaccine delivery method and system
JP4832082B2 (ja) * 2004-02-03 2011-12-07 久光製薬株式会社 経皮薬物投与装置用インタフェース
CA2560840C (en) * 2004-03-24 2014-05-06 Corium International, Inc. Transdermal delivery device
US7909776B2 (en) 2004-04-30 2011-03-22 Roche Diagnostics Operations, Inc. Lancets for bodily fluid sampling supplied on a tape
DE602005024038D1 (de) * 2004-12-10 2010-11-18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Medizinische vorrichtung
JP2006345984A (ja) 2005-06-14 2006-12-28 Nabtesco Corp 機能付与用シート
CN101912288A (zh) * 2005-09-02 2010-12-15 因特赛尔美国公司 经皮递送疫苗和透皮递送药物的装置及其应用
US7658728B2 (en) 2006-01-10 2010-02-09 Yuzhakov Vadim V Microneedle array, patch, and applicator for 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WO2007127811A2 (en) 2006-04-25 2007-11-08 Alza Corporation Microprojection array application with grouped microprojections for high drug loading
KR100793615B1 (ko) 2006-07-21 2008-01-10 연세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생분해성 솔리드 마이크로니들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US7785301B2 (en) * 2006-11-28 2010-08-31 Vadim V Yuzhakov Tissue conforming microneedle array and patch for 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or biological fluid collection
CA2686093C (en) 2007-04-16 2018-05-08 Corium International, Inc. Solvent-cast microneedle arrays containing active
GB2448493B (en) * 2007-04-16 2009-10-14 Dewan Fazlul Hoque Chowdhury Microneedle transdermal delivery device
US8764712B2 (en) 2009-08-04 2014-07-01 Cook Medical Technologies Llc Micro-needle array and method of use thereof
JP5751798B2 (ja) 2010-10-27 2015-07-22 Asti株式会社 マイクロニードルアレイ
CA2827158A1 (en) 2011-01-18 2012-07-26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Device and uses thereof
EP2859910B1 (en) * 2012-06-12 2020-03-25 Hisamitsu Pharmaceutical Co., Inc. Microneedle sheet
JP5903016B2 (ja) * 2012-06-27 2016-04-13 コスメディ製薬株式会社 マイクロニードルパッチの保護離型シート
WO2014058746A1 (en) * 2012-10-10 2014-04-17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Force-controlled applicator for applying a microneedle device to skin
US9717893B2 (en) * 2013-02-13 2017-08-01 Hisamitsu Pharmaceutical Co., Ltd. Microneedle array
JP5806701B2 (ja) 2013-05-07 2015-11-10 日本写真印刷株式会社 経皮投与用貼付剤の製造方法及び経皮投与用貼付剤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216484B1 (en) 2023-02-01
CN106999702B (zh) 2020-07-10
KR102172135B1 (ko) 2020-10-30
EP3216484A1 (en) 2017-09-13
US10589077B2 (en) 2020-03-17
CN106999702A (zh) 2017-08-01
KR20170093809A (ko) 2017-08-16
TWI679997B (zh) 2019-12-21
JP6571680B2 (ja) 2019-09-04
WO2016088886A1 (ja) 2016-06-09
JPWO2016088886A1 (ja) 2017-09-14
US20170333690A1 (en) 2017-11-23
EP3216484A4 (en) 2018-07-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632222A (zh) 微針裝置系統
US11129975B2 (en) Transdermal delivery of high viscosity bioactive agents
JP5966156B2 (ja) 剣山型マイクロニードルのアプリケータデバイス
JP6494602B2 (ja) 二重カバーを備えるマイクロニードル注射装置
US6945952B2 (en) Solid solution perforator for drug delivery and other applications
EP1684846B1 (de) Vorrichtung zur transdermalen Verabreichung von Wirkstoffen
BR112015029865B1 (pt) Aparelho para injeção com microagulhas compreendendo um atuador invertido
KR20070007850A (ko) 국소용 메타돈 조성물 및 그의 사용 방법
KR20050019789A (ko) 약물 송달 및 다른 용도를 위한 신속 용해형마이크로-퍼포레이터
JP4824963B2 (ja) 貼付材及び貼付製剤
JP2003137773A (ja) 積層支持体を有する貼付剤
JP2004065775A (ja) 針状構造体を備えたデバイス
JP5085062B2 (ja) 経皮吸収貼付剤
JP5281973B2 (ja) ビソプロロール含有貼付剤
JP5700810B2 (ja) 経皮吸収型貼付剤キット
JP3158519U (ja) 包装袋からの取り出し性および貼付時の操作性に優れた貼付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