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540068A - 攝像設備、電子裝置、控制方法和照相機系統 - Google Patents

攝像設備、電子裝置、控制方法和照相機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540068A
TW201540068A TW104107754A TW104107754A TW201540068A TW 201540068 A TW201540068 A TW 201540068A TW 104107754 A TW104107754 A TW 104107754A TW 104107754 A TW104107754 A TW 104107754A TW 201540068 A TW201540068 A TW 20154006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tate
time
electronic device
unit
camera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077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08734B (zh
Inventor
Naoto Fujihashi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Kk filed Critical Canon Kk
Publication of TW2015400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400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087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08734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6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provided with illuminat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5/00Circuitry of solid-state image sensors [SSIS]; Control thereof
    • H04N25/70SSIS architectures; Circuits associated therewith
    • H04N25/71Charge-coupled device [CCD] sensors; Charge-transfer regis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CD sensors
    • H04N25/745Circuitry for generating timing or clock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5Control of camera operation in relation to power suppl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6Remote 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parts, e.g. by remote control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67Camera operation mode switching, e.g. between still and video, sport and normal or high- and low-resolution m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04Synchronis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Exposure Control For Cameras (AREA)
  • Stroboscope Apparatuses (AREA)
  • Accessories Of Camera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關於一種攝像設備、電子裝置、控制方法和照相機系統。該電子裝置包括:通訊單元,其能夠與攝像設備進行通訊;狀態改變單元,其能夠將電子裝置的操作狀態改變為啟動狀態和省電狀態;以及時刻計算單元,用於計算開始用於改變電子裝置的操作狀態的操作的啟動時刻,其中該時刻計算單元基於與經由通訊單元所接收到的與對被攝物進行攝像的時刻有關的資訊來計算啟動時刻,以及該狀態改變單元在計算出啟動時刻之後開始用於將電子裝置的操作狀態從啟動狀態改變為省電狀態的操作,並且在啟動時刻開始用於將該操作狀態從省電狀態改變為啟動狀態的操作。

Description

攝像設備、電子裝置、控制方法和照相機系統
本發明關於可以在所設置的時間對被攝物進行攝像的攝像設備、可以與該攝像設備進行通訊的電子裝置、控制方法和照相機系統。
迄今為止,已提出了被配置為在所設置的時間對被攝物進行攝像的諸如數位照相機等的攝像設備。該攝像設備包括可以進行用以按所設置的時間間隔等連續對被攝物進行攝像的所謂的間隔拍攝的數位照相機。日本特開昭63-172137公開了被配置為在通過使閃光燈設備進行發光來進行間隔拍攝的情況下、通過基於閃光燈設備的充電時間進行閃光燈設備的電源控制來抑制間隔拍攝期間的能量消耗的控制設備。
要求保護的本發明的方面關於一種電子裝置,包括: 通訊單元,其能夠與攝像設備進行通訊;狀態改變單元,其能夠將所述電子裝置的操作狀態改變為能夠進行與所述攝像設備對被攝物進行攝像相對應的操作的第一狀態和電力消耗比所述第一狀態的電力消耗低的第二狀態;以及時刻計算單元,用於計算利用所述狀態改變單元開始用於將所述電子裝置的操作狀態從所述第二狀態改變為所述第一狀態的操作的啟動時刻,其中,所述時刻計算單元基於經由所述通訊單元從所述攝像設備所接收到的與所述攝像設備對被攝物進行攝像的時刻有關的資訊,來計算所述啟動時刻,在利用所述時刻計算單元計算出所述啟動時刻之後,所述狀態改變單元開始用於將所述電子裝置的操作狀態從所述第一狀態改變為所述第二狀態的操作,以及所述狀態改變單元在所述啟動時刻開始用於將所述電子裝置的操作狀態從所述第二狀態改變為所述第一狀態的操作。
要求保護的本發明的方面關於一種攝像設備,包括:攝像單元,用於對被攝物進行攝像;通訊單元,其能夠與電子裝置進行通訊,其中所述電子裝置能夠基於與對被攝物進行攝像的時刻有關的資訊來將操作狀態改變為啟動狀態和電力消耗比所述啟動狀態的電力消耗低的省電狀態;以及狀態改變單元,其能夠將所述攝像設備的操作狀態改變為能夠對被攝物進行攝像的第一狀態和電力消耗比所述第一狀態的電力消耗低的第二狀態,其中,將與對被攝物進行攝像的時刻有關的資訊經由所述通訊單元發送至所述電子裝置,在將與對被攝物進行攝像的時刻有關的資訊發 送至所述電子裝置之後,所述狀態改變單元開始用於將所述攝像設備的操作狀態從所述第一狀態改變為所述第二狀態的操作,以及所述狀態改變單元基於與對被攝物進行攝像的時刻有關的資訊來開始用於將所述攝像設備的操作狀態從所述第二狀態改變為所述第一狀態的操作。
要求保護的本發明的方面關於一種電子裝置,包括:通訊單元,其能夠與攝像設備進行通訊,並且能夠從所述攝像設備接收與所述電子裝置的啟動時刻有關的資訊;狀態改變單元,其能夠將所述電子裝置的操作狀態改變為能夠進行與所述攝像設備對被攝物進行攝像相對應的操作的第一狀態和電力消耗比所述第一狀態的電力消耗低的第二狀態;以及測量單元,用於測量與所述電子裝置的操作有關的時間,其中,與所述啟動時刻有關的資訊是與開始用於將所述電子裝置的操作狀態從所述第二狀態改變為所述第一狀態的操作的時刻有關的資訊,在從所述攝像設備接收到與所述啟動時刻有關的資訊之後,所述狀態改變單元開始用於將所述電子裝置的操作狀態從所述第一狀態改變為所述第二狀態的操作,以及回應於所述測量單元基於與所述啟動時刻有關的資訊所進行的直到要開始用於改變所述電子裝置的操作狀態的操作為止的時間的測量完成,所述狀態改變單元開始用於將所述電子裝置的操作狀態從所述第二狀態改變為所述第一狀態的操作。
要求保護的本發明的方面關於一種電子裝置的控制方法,所述電子裝置包括能夠與攝像設備進行通訊的通訊單 元,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驟:狀態改變步驟,用於使得將所述電子裝置的操作狀態改變為進行與所述攝像設備對被攝物進行攝像相對應的操作的第一狀態和電力消耗比所述第一狀態的電力消耗低的第二狀態;以及時刻計算步驟,用於計算在所述狀態改變步驟中開始用於將所述電子裝置的操作狀態從所述第二狀態改變為所述第一狀態的操作的啟動時刻,其中,所述時刻計算步驟包括:基於經由所述通訊單元從所述攝像設備所接收到的與所述攝像設備對被攝物進行攝像的時刻有關的資訊來計算所述啟動時刻,所述狀態改變步驟包括:在所述時刻計算步驟中計算出所述啟動時刻之後,開始用於將所述電子裝置的操作狀態從所述第一狀態改變為所述第二狀態的操作,以及所述狀態改變步驟包括:在所述啟動時刻開始用於將所述電子裝置的操作狀態從所述第二狀態改變為所述第一狀態的操作。
要求保護的本發明的方面關於一種攝像設備的控制方法,所述攝像設備包括:攝像單元,用於對被攝物進行攝像;通訊單元,其能夠與電子裝置進行通訊,其中所述電子裝置能夠基於與對被攝物進行攝像的時刻有關的資訊來將操作狀態改變為啟動狀態和電力消耗比所述啟動狀態的電力消耗低的省電狀態,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將與對被攝物進行攝像的時刻有關的資訊經由所述通訊單元發送至所述電子裝置;以及狀態改變步驟,用於將所述攝像設備的操作狀態改變為所述攝像單元能夠對被攝物進行 攝像的第一狀態和電力消耗比所述第一狀態的電力消耗低的第二狀態,其中,所述狀態改變步驟包括:在將與對被攝物進行攝像的時刻有關的資訊發送至所述電子裝置之後,開始用於將所述攝像設備的操作狀態從所述第一狀態改變為所述第二狀態的操作,以及所述狀態改變步驟包括:基於與對被攝物進行攝像的時刻有關的資訊來開始用於將所述攝像設備的操作狀態從所述第二狀態改變為所述第一狀態的操作。
要求保護的本發明的方面關於一種電子裝置的控制方法,所述電子裝置包括:通訊單元,其能夠與攝像設備進行通訊;以及測量單元,用於測量時間,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驟:狀態改變步驟,用於使得將所述電子裝置的操作狀態改變為能夠進行與所述攝像設備對被攝物進行攝像相對應的操作的第一狀態和電力消耗比所述第一狀態的電力消耗低的第二狀態,其中,所述通訊單元能夠從所述攝像設備接收與開始用於將所述電子裝置的操作狀態從所述第二狀態改變為所述第一狀態的操作的啟動時刻有關的資訊,所述狀態改變步驟包括:在從所述攝像設備接收到與所述啟動時刻有關的資訊之後,開始用於將所述電子裝置的操作狀態從所述第一狀態改變為所述第二狀態的操作,以及所述狀態改變步驟包括:回應於所述測量單元基於與所述啟動時刻有關的資訊所進行的直到開始用於改變所述電子裝置的操作狀態的操作為止的時間的測量完成,開始用於將所述電子裝置的操作狀態從所述第二狀態改變 為所述第一狀態的操作。
要求保護的本發明的方面關於一種照相機系統,包括:攝像設備;以及電子裝置,其能夠經由通訊單元與所述攝像設備進行通訊,所述攝像設備包括:攝像單元,以及第一狀態改變單元,其能夠將所述攝像設備的操作狀態改變為所述攝像單元能夠對被攝物進行攝像的第一狀態和電力消耗比所述第一狀態的電力消耗低的第二狀態,以及所述電子裝置包括:第二狀態改變單元,其能夠將所述電子裝置的操作狀態改變為能夠進行與所述攝像單元對被攝物進行攝像相對應的操作的第三狀態和電力消耗比所述第三狀態的電力消耗低的第四狀態,以及時刻計算單元,用於計算利用所述第二狀態改變單元開始用於將所述電子裝置的操作狀態從所述第四狀態改變為所述第三狀態的操作的啟動時刻,其中,所述攝像設備將與所述攝像單元對被攝物進行攝像的時刻有關的資訊經由所述通訊單元發送至所述電子裝置,在將與對被攝物進行攝像的時刻有關的資訊發送至所述電子裝置之後,所述第一狀態改變單元開始用於將所述攝像設備的操作狀態從所述第一狀態改變為所述第二狀態的操作,所述時刻計算單元基於從所述攝像設備所接收到的與對被攝物進行攝像的時刻有關的資訊來計算所述啟動時刻,在所述時刻計算單元計算出所述啟動時刻之後,所述第二狀態改變單元開始用於將所述電子裝置的操作狀態從所述第三狀態改變為所述第四狀態的操作,所述第二狀態改變單元在所計算出的啟動時刻開始用於將 所述電子裝置的操作狀態從所述第四狀態改變為所述第三狀態的操作,以及所述第一狀態改變單元基於與對被攝物進行攝像的時刻有關的資訊,來開始用於將所述攝像設備的操作狀態從所述第二狀態改變為所述第一狀態的操作。
根據要求保護的本發明,可以在所設置的時間拍攝被攝物的圖像的情況下抑制攝像設備的電力消耗。
通過以下參考附圖對實施例的說明,本發明的其它特徵將變得明顯。
100‧‧‧數位照相機
101‧‧‧攝像透鏡組
102‧‧‧光圈
103‧‧‧攝像光學系統
104‧‧‧快門
105‧‧‧攝像元件
106‧‧‧時序發生單元
107‧‧‧信號處理單元
108‧‧‧記憶體
109‧‧‧顯示單元
110‧‧‧記錄媒體
111‧‧‧照相機控制單元(CPU)
111a‧‧‧計時器
112‧‧‧光學系統驅動控制單元
113‧‧‧攝像控制單元
114‧‧‧電源控制單元
115‧‧‧電源單元
116‧‧‧操作單元
117‧‧‧配件插座
200‧‧‧閃光燈
201‧‧‧閃光燈連接單元
202‧‧‧閃光燈控制單元
202a‧‧‧計時器
203‧‧‧閃光燈電源單元
204‧‧‧充電電路
205‧‧‧主電容器
206‧‧‧放電電路
207‧‧‧閃光燈單元
401‧‧‧第一端子組
402‧‧‧第二端子組
401-A‧‧‧A端子
401-B‧‧‧B端子
401-C‧‧‧C端子
401-D‧‧‧D端子
401-E‧‧‧E端子
402-A‧‧‧A端子
402-B‧‧‧B端子
402-C‧‧‧C端子
402-D‧‧‧D端子
401-E‧‧‧E端子
S101~S123‧‧‧步驟
S201-S214‧‧‧步驟
300‧‧‧照相機
301‧‧‧攝像透鏡組
302‧‧‧光圈
303‧‧‧攝像光學系統
304‧‧‧快門
305‧‧‧攝像元件
306‧‧‧時序發生單元
307‧‧‧信號處理單元
308‧‧‧記憶體
309‧‧‧顯示單元
310‧‧‧記錄媒體
311‧‧‧CPU
311a‧‧‧計時器
312‧‧‧光學系統驅動控制單元
313‧‧‧攝像控制單元
314‧‧‧電源控制單元
315‧‧‧電源單元
316‧‧‧操作單元
317‧‧‧配件插座
318‧‧‧無線通訊單元
319‧‧‧無線天線
S301~S314‧‧‧步驟
S315~S321‧‧‧步驟
S401~S413‧‧‧步驟
圖1是用於說明用作根據用於執行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攝像設備的數位照相機和閃光燈的結構的方塊圖。
圖2是用於說明用作根據用於執行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攝像設備的數位照相機和閃光燈彼此連接的部分附近的結構的方塊圖。
圖3A和圖3B是用於說明用作根據用於執行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攝像設備的數位照相機中的間隔拍攝處理的流程圖。
圖4A、圖4B和圖4C是與用作根據用於執行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攝像設備的數位照相機和閃光燈的操作有關的時序圖。
圖5是用於說明用作根據用於執行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的閃光燈中的間隔拍攝處理的流程圖。
圖6是用於說明用作根據用於執行本發明的第二實施 例的攝像設備的數位照相機的結構的方塊圖。
圖7A和圖7B是用於說明用作根據用於執行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的攝像設備的主照相機側的數位照相機中的間隔拍攝處理的流程圖。
圖8是用於說明用作根據用於執行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的電子設備的從照相機側的數位照相機中的間隔拍攝處理的流程圖。
圖9A和圖9B是與用作根據用於執行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的攝像設備的數位照相機的操作有關的時序圖。
以下所述的本發明的各個實施例可以單獨實現,或者在需要的情況下或在將各個實施例中的元件或特徵組合成一個實施例有益的情況下作為多個實施例或這些實施例的特徵的組合來實現。
第一實施例
將參考圖1~5來說明用作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攝像設備的數位照相機(以下簡稱為照相機)100和閃光燈200。以下將參考圖1來說明照相機100的基本結構。圖1是用於說明用作根據用於執行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攝像設備的照相機100和用作發光設備的閃光燈200的結構的方塊圖。注意,閃光燈200可移除地安裝至照相機100。
攝像透鏡組101是由包括光軸移位透鏡、變焦透鏡和調焦透鏡的多個透鏡構成的透鏡組。光圈102是被配置為調節攝像透鏡組101中的透過光量的光量調節構件。根據本實施例,將攝像透鏡組101和光圈102統稱為攝像光學系統103。注意,根據本實施例的照相機100是攝像光學系統103所設置的鏡筒可以從照相機主體拆卸的所謂的鏡頭更換型數位照相機,但還可以採用照相機主體和鏡筒一體化設置的結構。
在攝像光學系統103的後級設置快門104和攝像元件105。在快門104處於開放狀態的情況下,攝像光學系統103所引導的被攝物的光學圖像在攝像元件105上成像。另一方面,在快門104處於閉合狀態的情況下,從攝像光學系統103引導的光相對於攝像元件被遮蔽。通過控制快門104的開閉操作來在所設置的曝光時間內對攝像元件105進行曝光。注意,本實施例關於用於基於使快門104開閉的操作來在所設置的曝光時間內對被攝物進行攝像的結構,但還可以採用用於基於所謂的電子快門系統來在所設置的曝光時間內對被攝物進行攝像的結構。
攝像元件105是可以通過累積電荷來生成圖像的由諸如CCD或CMOS等的固態攝像元件構成的電荷累積型攝像元件,並且攝像所用的像素呈二維排列。在攝像元件105上形成被攝物的光學圖像的情況下,輸出與該被攝物的光學圖像相對應的類比電氣信號(類比圖像信號)。圖中未顯示的類比前端(AFE)連接至攝像元件105。該 AFE根據來自以下將說明的照相機控制單元111的指示來進行相對於從攝像元件105輸出的類比圖像資料的增益量的調節以及採樣等。
注意,在根據本實施例的照相機100中,將攝像元件105和AFE集體設置為攝像單元,但結構不限於此。還可以採用將進行用於對被攝物進行攝像的操作的各單元集體設置為攝像單元的結構。另外,可以採用將單獨的攝像元件105設置為攝像單元的結構。
時序發生單元106被配置為生成向照相機100和閃光燈200供給各種信號的時刻。根據本實施例,時序發生單元106發送向攝像元件105並且還向以下將說明的光學系統驅動控制單元112、攝像控制單元113和閃光燈控制單元202等供給時脈信號和控制信號的時刻。
信號處理單元107是被配置為對從攝像元件105輸出的圖像資料進行諸如預定的像素插值或縮小等的調整大小處理、顏色轉換處理、測光計算和測距控制所用計算處理等的處理單元。另外,信號處理單元107還可以進行通過鏡頭方式(TTL)的白平衡(AWB)處理、自動調焦(AF)處理和自動曝光(AE)處理。此外,信號處理單元107設置有類比數位(A/D)轉換單元,並且進行從攝像元件105輸出的類比圖像資料向數位圖像資料的轉換。此外,信號處理單元107還進行相對於轉換得到的數位圖像資料的增益量的調節。
記憶體108是可以以電氣方式進行刪除和儲存的記憶 體,並且例如包括以快閃記憶體等為代表的EEPROM等。記憶體108儲存本實施例中所使用的各種資料。例如,將在照相機100中執行的程式、操作所用的常數和各種曝光條件以及在照相機100內的處理中所使用的計算式和曝光條件及與閃光燈200的型號(類型)有關的資訊等儲存在記憶體108中。注意,在照相機100中執行的程式是指用於指示與以下將說明的圖3A和3B以及圖5所示的流程相同的操作的程式。
記憶體108還包括由諸如DRAM等的記錄元件構成的圖像資料所用的記錄區域。記憶體108設置有可以記錄預定數量的靜止圖像、預定時間的運動圖像和音訊資料的充足的儲存容量,並且可以實現所獲得的數位圖像資料的記錄。此外,記憶體108還用作圖像顯示用記憶體(視訊記憶體)、照相機控制單元111所用的工作區域和以下將說明的記錄媒體110所用的記錄緩衝器。記憶體108中所記錄的數位圖像資料由圖中未顯示的數位類比(D/A)轉換單元轉換成顯示所用的類比圖像資料,並且被發送至由LCD等構成的顯示單元109。隨後,顯示單元109回應於來自照相機控制單元111的指示來顯示所接收到的顯示所用的類比圖像資料。儘管將該顯示所用的類比圖像資料依序顯示在顯示單元109上,但可以進行通過對被攝物進行攝像所獲得的圖像資料的即時取景顯示。注意,不僅顯示單元109而且圖中未顯示的電子取景器都可以顯示該即時取景。此外,根據本實施例,顯示所用的類比圖像資料的 預覽顯示是在獲得該圖像資料時顯示在顯示單元109上的。
記錄媒體110是可以記錄記憶體108中所記錄的數位圖像資料的諸如儲存卡或硬碟驅動器等的記錄媒體。根據本實施例,儘管將圖中未顯示的可以開閉的蓋部以打開狀態設置到照相機100的外殼,但記錄媒體110相對於照相機100的主體內部可以插入和移除。隨後,記錄媒體110可以在記錄媒體110插入照相機100的主體內部的狀態下與照相機控制單元111進行通訊。注意,記錄媒體110不限於相對於照相機100可以插入和移除的儲存卡等,並且可以是諸如DVD-RW盤等的光碟或者諸如硬碟驅動器等的磁碟。此外,代替可移除的記錄媒體110,可以採用記錄媒體110預先內建於照相機100的結構。
照相機控制單元(以下簡稱為CPU)111統一控制照相機100的整體操作。例如,CPU 111針對時序發生單元106、信號處理單元107、記憶體108以及以下將說明的光學系統驅動控制單元112及攝像控制單元113和電源控制單元114等指示照相機100中的各操作的控制。注意,CPU 111執行記憶體108中所儲存的程式,並且在記憶體108內還可以控制與該程式的處理相對應的操作。CPU 111還用作被配置為控制相對於連接至照相機100的電子裝置的各種信號的發送和接收的通訊控制單元。CPU 111還設置有可以測量時間的內建計時器(第二測量單元)111a。內建計時器111a可以測量與照相機100的操作有 關的時間。注意,根據本實施例的內建計時器111a在照相機100的拍攝模式為間隔拍攝模式(第一模式)的情況下,基於間隔時間T1來測量直到下一攝像為止的時間。注意,間隔拍攝模式是指用於按預先設置的時間間隔連續拍攝被攝物的圖像的拍攝模式。間隔時間T1表示在將照相機100設置成間隔拍攝模式的情況下、從開始被攝物的攝像起直到開始下一攝像為止的時間間隔。以下將說明根據本實施例的照相機100和閃光燈200中可以設置的拍攝模式。
光學系統驅動控制單元112是被配置為根據來自CPU 111的指示來控制攝像透鏡組101和光圈102的驅動的光學系統驅動控制單元。攝像控制單元113是被配置為根據來自CPU 111的指示來指示相對於類比圖像資料的增益量的調節(ISO感光度(ISO speed rating)的設置)並且控制攝像元件105的曝光時間(控制電荷的累積和讀出)的曝光控制單元。
電源單元115是諸如鹼性電池或鋰(Li)電池等的一次電池、諸如鎳鎘(NiCd)電池、鎳金屬氫化物(NiMH)電池或Li電池等的二次電池或者AC適配器等,並且向電源控制單元114供給電力。電源控制單元114由DC-DC轉換器和被配置為切換通電塊的切換電路等構成。隨後,電源控制單元114檢測電源單元115中的電池的安裝的有無、電池的類型或電池剩餘量等以基於檢測結果和CPU 111的指示來控制DC-DC轉換器,並且將所 需電壓在所需時間段內供給至照相機100的各單元。
操作單元116是由使用者針對照相機100進行各種指示和設置所用的諸如開關、按鈕或撥盤等的操作構件構成的輸入裝置組。例如,操作單元116包括電源開關、釋放按鈕、功能表按鈕、方向按鈕和執行按鈕等。操作單元116還設置有模式設置開關。在使用者對該模式設置開關進行操作的情況下,可以設置任意拍攝模式。注意,根據本實施例的照相機100和閃光燈200可以設置用於按所設置的時間間隔連續對被攝物進行攝像的間隔拍攝模式(第一模式)和用於對被攝物進行一次攝像的正常拍攝模式(第二模式)。
具體地,使用者操作模式設置開關並且選擇間隔拍攝模式或正常拍攝模式。CPU(第一模式設置單元)111根據使用者所選擇的拍攝模式來設置照相機100的拍攝模式。CPU 111還將與照相機100中所設置的拍攝模式有關的資訊發送至以下將說明的閃光燈200的閃光燈控制單元202。閃光燈控制單元(第二模式設置單元)202基於從CPU 111所接收到的與拍攝模式有關的資訊來設置閃光燈200的拍攝模式。如上所述,本實施例關於與照相機100側的拍攝模式的設置連動地自動設置(改變)閃光燈200的拍攝模式的結構。注意,還可以採用在照相機100側和閃光燈200側獨立設置拍攝模式的結構。
在照相機100的電源接通的狀態下,使用者可以在任意時刻進行拍攝模式的設置。在以下針對間隔拍攝模式的 說明中,假定在將照相機100的拍攝模式設置為間隔拍攝模式之後進行第一次攝像。
還可以採用以下結構。也就是說,顯示單元109是靜電電容方式的觸摸面板,並且可以對顯示單元109上所顯示的使用者介面進行操作選擇,由此可以實現與對操作單元116進行操作時的資訊輸入相同的資訊輸入。
配件插座117是用於將諸如照相機配件等的電子裝置可拆卸地安裝至照相機100的安裝部。可以安裝至照相機100的電子裝置包括諸如閃光燈等的發光設備、諸如EVF等的電子取景器或GPS單元等。在配件插座117的內部設置以下將說明的第一端子組(第一通訊單元)401。注意,向以下將說明的閃光燈200側設置與第一端子組401相對應的第二端子組(第二通訊單元)402。在第一端子組401和第二端子組402彼此電氣連接的情況下,照相機100和閃光燈200可以彼此進行通訊。以上說明了照相機100的基本結構。
以下將參考圖1來說明用作根據本實施例的發光設備的閃光燈200的基本結構。閃光燈200是被配置為通過使用氙氣管或發光二極體(LED)等作為閃光燈單元207來利用光對被攝物進行照明的發光設備。在照相機100的配件插座117連接至閃光燈200的閃光燈連接單元201的狀態下、並且在閃光燈200的電源接通的情況下,閃光燈200和照相機100彼此電氣連接。在這種狀態下,照相機100側的第一端子組401連接至閃光燈200側的第二端子 組402,由此CPU 111和閃光燈控制單元202可以彼此進行通訊。以下將參考圖2來說明在照相機100和閃光燈200之間所通訊的信號的詳情。
在接通閃光燈200的外殼中所設置的圖中未顯示的電源開關的情況下,根據閃光燈控制單元202的指示,利用充電電路(充電單元)204使從閃光燈電源單元203輸出的輸出電壓上升為預定電壓。隨後,利用充電電路204向主電容器205充電與上升為預定電壓的輸出電壓相對應的電荷。這是閃光燈200的閃光燈控制單元202定期檢測主電容器205的電壓、並且在該電壓變得低於或等於預定電壓的階段自動重新開始充電的結構。
閃光燈控制單元202是被配置為整體控制閃光燈200的各單元的操作和處理的控制單元。例如,閃光燈控制單元202可以控制以下將說明的閃光燈啟動時刻的計算和閃光燈200的操作狀態的改變等。
閃光燈控制單元202還用作被配置為測量在主電容器205中充電後的電壓並且檢測到在主電容器205中充電了預定量的電荷的電荷檢測單元。在閃光燈控制單元202檢測到向主電容器205充電了與預定量的電荷相對應的電壓的情況下,將充電完成信號從閃光燈控制單元202發送至CPU 111。
在這種狀態下,在照相機100中指示被攝物的攝像的情況下,將用於指示開始發光的信號從CPU 111發送至閃光燈控制單元202。隨後,在閃光燈控制單元202從CPU 111接收到上述信號的情況下,將在主電容器205中充電後的電荷經由放電電路206供給至閃光燈單元207,並且執行閃光發光。
與照相機100側相同,閃光燈200的閃光燈控制單元202設置有被配置為在閃光燈200內所進行的處理中測量時間的內建計時器202a。
另外,本實施例關於基於照相機100內所設置的信號處理單元107所獲得的圖像資料來進行用於計算閃光燈200的發光量的調光計算處理的結構,但結構不限於此。例如,還可以採用閃光燈200的閃光燈控制單元202從照相機100側獲得被攝物的亮度資訊、並且閃光燈控制單元202進行調光計算的結構。此時,還可以採用在閃光燈200的內部新設置記錄所計算出的發光量的記憶體的結構。上述記憶體儲存閃光燈型號資訊和閃光燈計時器精度等,並且臨時記錄在以下將說明的間隔拍攝處理中所獲得的資訊。隨後,閃光燈控制單元202適當讀出記憶體中所儲存的資訊和記憶體中所記錄的資訊等。以上說明了閃光燈200的基本結構。利用該結構,可以使閃光燈200以所期望的發光量進行發光。
以下將參考圖2來說明在照相機100和閃光燈200之間所進行的通訊的詳情。圖2是用於說明用作根據用於執行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攝像設備的照相機100和閃光燈200彼此連接的部分附近的結構的方塊圖。
如圖2所示,照相機100的配件插座117和閃光燈 200的閃光燈連接單元201設置有第一端子組401和第二端子組402作為通訊單元。注意,第一端子組401和第二端子組402各自由包括A端子~E端子的五個端子構成。
A端子(401-A,402-A)是在照相機100和閃光燈200之間進行類比資訊通訊的端子。這裡,類比資訊通訊是照相機100和閃光燈200通過檢測諸如電壓值和電流值等的類比值來分別識別相互狀態的通訊。例如,在A端子將與諸如主電容器205中的充電完成等的閃光燈200的操作前準備有關的資訊改變為類比值的情況下,可以將該資訊從閃光燈200發送至照相機100。
B端子(401-B,402-B)是在進行照相機100和閃光燈200之間的串列通訊時所使用的時脈端子(SCLK)。C端子(401-C,402-C)是在進行照相機100和閃光燈200之間的串列通訊時進行從照相機100向閃光燈200的資訊發送所用的資料端子(MOSI)。D端子(401-D,402-D)是在進行照相機100和閃光燈200之間的串列通訊時進行從閃光燈200向照相機100的資訊發送所用的資料端子(MISO)。注意,本實施例關於通過使用包括B端子、C端子和D端子的三個端子的所謂的3線串列通訊來在照相機100和閃光燈200之間進行串列通訊的結構,但結構不限於上述。例如,當然可以採用諸如ICC通訊或UART通訊等的方式。
E端子(401-E,402-E)是將用於指示開始發光的信號從照相機100發送至閃光燈200所用的所謂的X端子。 假定從照相機100向閃光燈200發送發光開始信號的時刻跟隨照相機100的時序發生單元106所生成的時刻。例如,在使閃光燈200進行發光以對被攝物進行攝像等的情況下,可以使閃光燈200根據在閃光燈200經由E端子從照相機100接收上述信號的情況下對被攝物進行攝像的時刻進行發光。在照相機100和閃光燈200的電源都接通的狀態下閃光燈200的閃光燈連接單元201連接至上述的照相機100的配件插座117的情況下,建立上述各端子單元可以以電氣方式彼此連接的狀態。以上說明了根據本實施例的照相機100和閃光燈200的基本結構。
以下將說明在使閃光燈200進行發光的狀態下對被攝物進行攝像的情況(所謂的閃光拍攝)下照相機100和閃光燈200的操作。注意,在以下說明中,諸如所獲得的圖像(資料)、曝光量或評價值等的資訊在獲得之後被記錄在記憶體108中,並且CPU 111適當地執行讀出。
首先,照相機100的CPU 111對安裝至配件插座117的電子裝置進行判斷。具體地,在閃光燈200安裝至配件插座117的狀態下接通閃光燈200側的電源的情況下,將與閃光燈200的型號有關的資訊(閃光燈型號資訊)從閃光燈控制單元202發送至CPU 111。然後,CPU 111基於該閃光燈型號資訊識別出安裝至配件插座117的電子裝置是閃光燈。
接著,在將安裝至配件插座117的電子裝置識別為閃光燈200的情況下,CPU 111基於閃光燈型號資訊來判斷 閃光燈200是否是可以改變操作狀態的型號。以下將說明根據本實施例的閃光燈200可以改變的操作狀態。
注意,還將用作第一測量單元的閃光燈200的內建計時器202a的計時器精度資訊(第一測量精度)從閃光燈控制單元202發送至CPU 111。
接著,在照相機100的電源接通的狀態下使用者操作操作單元116的釋放按鈕的情況下,CPU 111判斷釋放按鈕是否被置於SW1狀態(例如,半按下狀態)。
在該判斷表示釋放按鈕處於SW1狀態的情況下,信號處理單元107基於先前獲得的諸如即時取景等的圖像資料來執行調焦處理(AF處理)。根據本實施例的AF處理包括根據圖像的亮度成分的對比度資訊來計算AF評價值並且基於該AF評價值來利用光學系統驅動控制單元112設置攝像透鏡組101的各透鏡位置。注意,計算AF評價值的方法不限於該方法,並且可以使用其它計算方法。
在判斷為釋放按鈕處於SW1狀態的情況下,信號處理單元107基於先前獲得的諸如即時取景等的圖像資料來進行測光計算。測光計算所用的方法包括將圖像的一個畫面分割成多個塊並且計算這些塊各自的平均亮度值。隨後,通過對所有塊的平均亮度值進行積分來計算代表亮度值。本實施例關於在將代表亮度值設置為被攝物的亮度資訊的情況下執行後續處理的結構,但結構不限於此。例如,當然可以採用通過使用諸如點測光等的測光方法來計算被攝物的亮度資訊的方法。也就是說,可以使用任何現 有技術的方法作為用於計算後續處理中所使用的被攝物的亮度資訊的方法。
接著,信號處理單元107從記憶體108讀出先前計算出的被攝物的亮度資訊,並且基於該亮度資訊來在照相機100中設置被攝物具有適當明度的曝光量(AE處理)。注意,根據本實施例的曝光量是指用於設置所獲得的圖像的明度的值,並且是通過改變諸如光圈值、曝光時間(累積時間)和增益量(ISO感光度)等的曝光條件來設置的。
接著,信號處理單元107從記憶體108讀出先前計算出的被攝物的亮度資訊和曝光條件,並且執行用於計算閃光燈200的發光量的調光計算。上述AF處理和其它各種處理可以按任何順序進行,並且還可以採用這些處理分別並行進行的結構。本實施例關於通過使用攝像元件105所獲得的數位圖像資料來進行上述各種處理的結構,但結構不限於此。例如,還可以採用向照相機100新設置感測器並且通過使用該感測器所獲得的圖像資料來進行AF處理、測光計算、AE處理和調光計算等的結構。上述各種處理和計算等與照相機100中的攝像之前的準備操作(以下將稱為攝像前準備)相對應。
在完成了照相機100中的攝像之前的準備操作的情況下,CPU 111判斷操作單元116的釋放按鈕是否被置於SW2狀態(例如,通過使用者操作所進行的全按下狀態)。在CPU 111判斷為釋放按鈕處於SW2狀態的狀態 下從閃光燈200側接收到充電完成信號的情況下,利用攝像元件105對被攝物進行攝像並且獲得類比圖像資料。隨後,閃光燈200的閃光燈控制單元202基於從照相機100側所接收到的發光開始信號,使閃光燈200的閃光燈單元207根據照相機100的攝像元件105所進行的被攝物的攝像進行發光。
所獲得的類比圖像資料在由信號處理單元107轉換成數位圖像資料的狀態下,由信號處理單元107進行上述各種處理,之後被記錄在記憶體108中。該數位圖像資料由CPU 111從記憶體108讀出並且由圖中未顯示的D/A轉換單元轉換成顯示所用的類比圖像資料,之後被顯示在顯示單元109上以供快速瀏覽。此外,CPU 111讀出記憶體108中所記錄的數位圖像資料,並且將該數位圖像資料記錄在記錄媒體110中。以上說明了在使閃光燈200進行發光的同時對被攝物進行攝像的操作。
根據本實施例,說明了通過使用者對操作單元116的釋放按鈕進行直接操作而使釋放按鈕轉變為SW1狀態和SW2狀態的情況,但結構不限於此。例如,還可以採用將從照相機100可拆卸的外部釋放按鈕安裝至照相機100並且對該外部釋放按鈕進行操作的結構。另外,還可以採用在照相機100與無線通訊相對應的情況或者將無線通訊所用的外部裝置安裝至照相機100的情況下、通過對諸如智慧型電話或平板終端等的可攜式電子裝置進行遠端操作來對被攝物進行攝像的結構。此外,還可以採用根據預先設 置的時間來自動對被攝物進行攝像的結構。以上說明了在使閃光燈200進行發光的狀態對被攝物進行攝像的情況下照相機100和閃光燈200的基本操作。
間隔拍攝模式
以下將說明利用照相機100進行用於按所設置的時間間隔多次對被攝物進行攝像的所謂的間隔拍攝的情況。注意,在以下說明中,將說明在將用於進行間隔拍攝的間隔拍攝模式設置為照相機100的拍攝模式的狀態下、在對被攝物進行攝像時使閃光燈200進行發光的情況。
在設置了間隔拍攝模式的情況下,將照相機100的操作狀態改變為可以對被攝物進行攝像的第一狀態(啟動狀態)和電力消耗比第一狀態的電力消耗低的第二狀態(省電狀態)。另一方面,在設置了間隔拍攝模式的情況下,將閃光燈200的操作狀態改變為閃光燈單元207可以進行發光的第三狀態(閃光燈啟動狀態)和電力消耗比第三狀態的電力消耗低的第四狀態(閃光燈省電狀態)。注意,在設置了間隔拍攝模式的情況下,將閃光燈200的操作狀態交替地改變為閃光燈啟動狀態和閃光燈省電狀態。
在操作狀態是閃光燈啟動狀態的情況下,閃光燈200可以進行與照相機100的攝像相對應的操作。例如,在閃光燈200處於閃光燈啟動狀態的情況下,閃光燈控制單元202可以使閃光燈單元207進行發光。
本實施例關於在設置了間隔拍攝模式的情況下照相機 100的操作狀態交替地改變為啟動狀態和省電狀態的結構。另一方面,根據該結構,在設置了間隔拍攝模式的情況下,閃光燈200的操作狀態交替地改變為閃光燈啟動狀態和閃光燈省電狀態。注意,在以下將說明的間隔時間T1短於預定時間的情況下,結構不限於此。以下將說明該詳情。
在根據本實施例的照相機100和閃光燈200中,在以上所述的第二狀態和第四狀態中,停止除諸如內建計時器111a和202a所進行的時間測量等的與各操作狀態的改變有關的操作以外的所有操作。然而,結構不限於此。至少在照相機100中第二狀態下的電力消耗低於上述第一狀態下的電力消耗、並且在閃光燈200中第四狀態下的電力消耗低於上述第三狀態下的電力消耗就足夠了。利用照相機100和閃光燈200的內建計時器111a和202a來適當進行間隔拍攝模式中的各處理的時間測量。
以下將參考圖3A和3B來說明根據本實施例的照相機100在間隔拍攝模式中的處理(以下稱為間隔拍攝處理)。圖3A和3B是用於說明用作根據用於執行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攝像設備的照相機100中的間隔拍攝處理的流程圖。注意,這些流程圖顯示在判斷為安裝至照相機100的電子裝置是可以進行操作狀態的改變的型號的閃光燈200之後、以及在間隔拍攝模式中根據上述基本操作完成了第一次攝像之後的處理。圖3A和3B的流程圖還顯示在使閃光燈200進行發光時對被攝物進行攝像的情況下 的處理。
在將照相機100的拍攝模式設置為間隔拍攝模式的狀態下結束第一次攝像的情況下,在步驟S101中,CPU 111從記憶體108讀出諸如間隔時間T1、總攝像次數和總攝像時間等的攝像條件。注意,使用者在開始間隔拍攝處理之前的任何時刻進行這些攝像條件的設置,並且將如此設置的攝像條件記錄在記憶體108中。此時,使用者所進行的攝像條件的設置方法可以遵循用於單獨設置間隔時間T1、總攝像次數和總攝像時間的結構或者用於從預先確定的攝像條件中進行選擇的結構。
接著,在步驟S102中,CPU(判斷單元)111判斷先前設置的間隔時間T1是否長於或等於預定時間。在步驟S102中,在判斷為間隔時間T1長於或等於預定時間的情況下,流程進入步驟S103,並且在判斷為間隔時間T1短於預定時間的情況下,流程進入步驟S117。也就是說,在間隔時間T1短於預定時間的情況下,不進行以下將說明的照相機100的操作狀態的改變。
例如,在先前設置的間隔時間T1是相對較短的間隔等的情況下,在改變照相機100的操作狀態時,在一些情況下,電力可能被浪費地消耗。在這種情況下,在將狀態改變為省電狀態時,電力消耗增大。有鑒於上述,根據本實施例,通過步驟S102的處理,在判斷為間隔時間T1短於預定時間的情況下,照相機100的操作狀態不從第一狀態改變為第二狀態(省電狀態)。利用該結構,由於可以 根據所設置的間隔時間T1來判斷照相機100的操作狀態是否改變,因此可以抑制電力消耗。注意,根據本實施例,將上述的預定時間設置為10秒作為示例,但結構不限於此。對於該預定時間,可以設置任何時間,只要至少通過改變照相機100和閃光燈200的操作狀態不會使電力消耗量增加即可。
接著,在步驟S103中,CPU 111讀出預先從閃光燈200側發送來的並且記錄在記憶體108中的閃光燈型號資訊。
接著,在步驟S104中,CPU 111判斷所安裝的閃光燈200是否是支援與其自身的操作狀態的改變有關的計算(自計算)的型號。
具體地,CPU 111判斷閃光燈200是否是支持如下設置的型號:計算用於將其自身的操作狀態從第四狀態改變為第三狀態的時刻,並且基於該時刻而與來自照相機100側的指示無關地改變其自身的操作狀態。注意,在以下說明中,將用於將閃光燈200的操作狀態從第四狀態改變為第三狀態的時刻稱為閃光燈啟動時刻(第一時刻)。
在步驟S104中,在判斷為閃光燈200是支持自計算的型號的情況下,流程進入步驟S105,並且在判斷為閃光燈200是不支持自計算的型號的情況下,流程進入步驟S112。以下將說明流程進入步驟S105的情況下的處理,並且後面將說明流程進入步驟S112的情況下的處理。
在步驟S105中,CPU 111判斷是否可以計算閃光燈 啟動時刻的校正資訊(以下將稱為計時器偏移資訊)Toffset。如上所述,照相機100設置內建計時器111a,並且閃光燈200設置內建計時器202a。這是作為這些內建計時器所進行的時間測量的結果、照相機100和閃光燈200在預先設置的時間進行工作的結構。然而,由於各個內建計時器的計時器精度(測量精度)未必精確地彼此一致,因此在內建計時器111a和內建計時器202a之間產生與測量有關的誤差。在要使閃光燈200的操作與照相機100的操作同步的情況下,要通過考慮到上述誤差來確定操作時間段和啟動時刻等。
有鑒於上述,根據本實施例,計算出基於各個內建計時器的計時器精度的計時器偏移資訊Toffset作為用於校正上述誤差的校正資訊。隨後,通過使用該計時器偏移資訊Toffset來調整(校正)閃光燈200的閃光燈啟動時刻(第一時刻)。以下將具體說明其詳情。
如上所述,在閃光燈200安裝至照相機100的狀態下接通閃光燈200的電源的情況下,將用作第一測量單元的閃光燈控制單元202的內建計時器202a的閃光燈計時器精度(第一測量精度)發送至照相機100的CPU 111。之後,CPU 111在預定時刻(例如,步驟S106)讀出記憶體108中所記錄的CPU 111的內建計時器111a的計時器精度(第二測量精度)和閃光燈控制單元202的計時器精度(第一測量精度)這兩者。接著,CPU 111計算照相機100的計時器精度和閃光燈200的計時器精度的組合中的 最大誤差值(以下將稱為最差誤差)ERR[%]。隨後,CPU(校正資訊計算單元)111基於該最差誤差ERR[%]來計算計時器偏移資訊Toffset。通過使用運算式(1)來如下計算計時器偏移資訊Toffset。
Toffset=T1[秒]×ERR[%]…(1)
注意,在步驟S105中,可以計算計時器偏移資訊Toffset的情況與可以獲得照相機100和閃光燈200的計時器精度這兩者的情況相對應。也就是說,僅在可以獲得CPU 111的計時器精度和閃光燈控制單元202的計時器精度這兩者的情況下才計算計時器偏移資訊Toffset。
再次參考圖3A,在步驟S105中,在判斷為可以計算出計時器偏移資訊Toffset的情況下,流程進入步驟S106,並且在判斷為不計算計時器偏移資訊的情況下,流程進入步驟S107。
在步驟S106中,CPU 111從記憶體108讀出CPU 111的計時器精度和閃光燈控制單元202的計時器精度,並且根據上述運算式(1)計算計時器偏移資訊Toffset。隨後,CPU 111通過串列通訊將所計算出的計時器偏移資訊Toffset和間隔時間T1發送至閃光燈控制單元202。也就是說,將與用於在將照相機100的拍攝模式設置為間隔拍攝模式時對被攝物進行攝像的時刻有關的資訊從照相機100側發送至閃光燈200側。
在步驟S107中,CPU 111還從記憶體108讀出間隔時間T1和預先記錄的特定計時器校正時間T35以通過串 列通訊發送至閃光燈控制單元202。這裡,計時器校正時間T35是指用於校正照相機100和閃光燈200之間的內建計時器的誤差的特定校正資訊。計時器校正時間T35是在不計算計時器偏移資訊Toffset的情況下所使用的校正資訊。
如上所述,本實施例關於在僅可以獲得照相機100側和閃光燈200側的計時器精度中的一個的情況下不計算計時器偏移資訊Toffset的結構。因此,在不計算計時器偏移資訊Toffset的情況下,通過使用與記憶體108中所儲存的特定校正資訊相對應的計時器校正時間T35來調整(校正)閃光燈啟動時刻。以下將參考圖4A~4C詳細說明該點。
注意,本實施例關於閃光燈控制單元(第一時刻計算單元)202從間隔時間T1中減去預定時間以計算直到下次發光為止的時間間隔的結構。具體地,閃光燈控制單元202的內建計時器202a對從前一發光起的經過時間進行計時。隨後,閃光燈控制單元202在從照相機100側所接收到的間隔時間T1中減去內建計時器202a進行計時得到的經過時間,以計算直到下次發光為止的時間間隔。
接著,在步驟S108中,CPU(第二時刻計算單元)111計算開始用於將照相機100的操作狀態從省電狀態(第二狀態)改變為啟動狀態(第一狀態)的操作的照相機啟動時刻(第二時刻)。注意,可以通過計算照相機啟動時刻來計算用於將照相機100的操作狀態維持處於第二 狀態的時間段(休眠時間段)T2。
在先前的判斷中,在判斷為當前所安裝的閃光燈200是支援與其自身的操作狀態的改變有關的計算的型號的情況下,不必從照相機100側向閃光燈200發出用於改變閃光燈200的操作狀態的指示。也就是說,在判斷為閃光燈200是支援與其自身的操作狀態的改變有關的計算的型號的情況下,不必從照相機100向閃光燈200發出用於解除閃光燈200的休眠的指示。
有鑒於上述,在步驟S108中,CPU 111在考慮到間隔時間T1和照相機100中的攝像前準備所使用的時間(以下將稱為攝像準備時間)的情況下計算啟動時刻(第二時刻)。也就是說,在無需考慮閃光燈200的充電等所使用的時間的情況下計算用於將照相機100的操作狀態從省電狀態改變為(恢復為)啟動狀態的時刻和用於維持省電狀態的時間。
通過從間隔時間T1中減去上述攝像前準備所使用的時間來計算照相機100的啟動時刻。注意,攝像前準備所使用的時間還包括用於將照相機100的操作狀態從省電狀態改變為啟動狀態所使用的時間(啟動時間)。
如上所述,可以通過計算照相機100的啟動時刻(第二時刻)來計算休眠時間段T2。將參考圖4A~4C來說明其詳情。圖4A~4C是與用作根據用於執行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攝像設備的數位照相機100和閃光燈200的操作有關的時序圖,並且圖4A顯示與根據本實施例的照相機 100中的各種操作有關的時序圖。如圖4A所示,間隔時間T1表示從開始被攝物的攝像起直到開始下一攝像為止的時間間隔。另外,時間段T31表示從開始被攝物的攝像起直到改變為第二狀態為止的時間段。此外,時間段T32表示從照相機100的操作狀態再次改變為第一狀態起直到完成被攝物的攝像前準備為止的時間段。也就是說,時間段T32表示從照相機啟動時刻起直到攝像前準備完成為止的時間段。在上述條件下,通過使用運算式(2)來如下計算照相機100的休眠時間段T2。
T2=T1-(T31+T32)…(2)
接著,在步驟S109中,CPU(第一狀態改變單元)111將照相機100的操作狀態從第一狀態(啟動狀態)改變為第二狀態(省電狀態)。詳細地,停止除CPU 111的內建計時器111a所進行的時間測量所用的操作和處理以及所需的最低限度的操作和處理以外的操作和處理。
接著,在步驟S110中,CPU 111判斷自操作狀態改變為第二狀態起是否經過了休眠時間段T2。具體地,內建於照相機100的CPU 111的內建計時器測量自照相機100的操作狀態從第一狀態改變為第二狀態起的經過時間,並且判斷所測量到的時間是否超過休眠時間段T2。在步驟S110中,在判斷為所測量到的時間沒有超過休眠時間段T2的情況下,重複步驟S110的處理,並且在判斷為所測量到的時間超過休眠時間段T2的情況下,流程進入步驟S111。
接著,在步驟S111中,CPU 111(第一狀態改變單元)基於先前計算出的照相機啟動時刻開始用於將照相機100的操作狀態從第二狀態(省電狀態)改變為第一狀態(啟動狀態)的操作。也就是說,照相機100的操作狀態恢復為可以進行被攝物的攝像的狀態。
接著,在步驟S117中,信號處理單元107在對被攝物進行攝像之前執行照相機100的各單元所需的攝像前準備,並且將通過攝像前準備所計算出的各資訊記錄在記憶體108中。注意,攝像前準備的詳情與上述相同。
光學系統驅動控制單元112經由CPU 111從記憶體108讀出AF評價值,並且調整構成攝像透鏡組101的各透鏡的位置,以使得建立相對於被攝物的聚焦狀態。攝像控制單元113經由CPU 111從記憶體108讀出曝光條件(曝光量),並且根據這些曝光條件執行照相機100的各單元的操作。
接著,在步驟S118中,CPU 111判斷是否從閃光燈200接收到充電完成信號。重複進行該處理,直到從閃光燈200接收到充電完成信號為止。在步驟S118中判斷為從閃光燈200接收到充電完成信號的情況下,CPU 111在步驟S119中判斷內建計時器111a中所測量到的時間是否超過先前設置的間隔時間T1。也就是說,判斷自照相機100的操作狀態改變為第一狀態起是否經過了間隔時間T1。
在步驟S119中,在判斷為沒有經過間隔時間T1的情 況下,重複步驟S119的處理。另一方面,在判斷為經過了間隔時間T1的情況下,流程進入步驟S120,並且CPU 111將表示完成了用於開始被攝物的攝像的準備的信號(攝像開始信號)發送至閃光燈200。隨後,在步驟S121中,攝像元件105對被攝物進行攝像。隨後,所獲得的圖像資料由信號處理單元107進行各種處理並且轉換成數位圖像資料,之後記錄在記憶體108和記錄媒體110中。此時,將當前攝像次數記錄在記憶體108中以更新迄今為止的攝像次數。所獲得的數字圖像資料由CPU 111從記憶體108讀出並且由圖中未顯示的D/A轉換單元轉換成顯示所用的類比圖像資料,之後顯示在顯示單元109上以供快速瀏覽。
接著,在步驟S122中,CPU 111讀出記憶體108中所記錄的總攝像次數和迄今為止的攝像次數,並且判斷迄今為止的攝像次數是否達到總攝像次數。在步驟S122中,在判斷為迄今為止的攝像次數沒有達到總攝像次數的情況下,在步驟S123中,CPU 111將表示被攝物的攝像繼續的信號(攝像繼續信號)發送至閃光燈控制單元202。隨後,流程返回至步驟S101,並且間隔拍攝處理繼續。注意,在除使用者改變間隔時間T1或總攝像次數的情況以外的情況下,省略了步驟S101~S108的處理。
在沒有設置總攝像次數的情況下、換句話說在照相機100具有無限制地重複間隔拍攝直到使用者進行操作為止或直到電池剩餘量用光為止的設置的情況下,省略步驟 S122的處理。
在步驟S122中,在判斷為迄今為止的攝像次數達到總攝像次數的情況下,內建計時器所進行的測量結束,並且照相機100側的間隔拍攝處理結束。
根據本實施例,根據對被攝物進行攝像的次數來判斷間隔拍攝模式是否繼續,但還可以採用預先設置與對被攝物進行攝像的總時間相對應的總攝像時間並且將該總攝像時間與迄今為止所經過的時間進行比較的結構。
以下將說明在步驟S104中判斷為閃光燈200不是支援針對休眠時間段的計算的型號的處理。流程進入步驟S112的情況是在步驟S104中判斷為閃光燈200不是支持針對該閃光燈200自身的休眠或啟動時刻的計算的型號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在通過採用將閃光燈200的主電容器205充電為預定電壓所使用的時間來確保特定程度的餘量的情況下,需要將照相機100的操作狀態從第二狀態改變為第一狀態。也就是說,要對照相機啟動時刻(第三時刻)和休眠時間段T3進行設置,以使得照相機100可以在閃光燈200之前恢復為啟動狀態。
有鑒於上述,在步驟S112中,CPU 111通過採用將閃光燈200充電為預定電壓所使用的時間來計算照相機100側的第三時刻和休眠時間段T3。注意,第三時刻是開始用於將照相機100的操作狀態從第二狀態改變為第一狀態的啟動時刻,並且將通常比閃光燈200的啟動時刻早的時刻設置為第三時刻。
根據本實施例,假定對閃光燈200(更具體的為閃光燈200主電容器205)進行充電所使用的最大時間為5秒,並且進一步確保了3秒的餘量,由此照相機100的操作狀態可以在對被攝物進行攝像之前的8秒從省電狀態恢復為啟動狀態。也就是說,將照相機100的啟動時刻(第三時刻)設置為對被攝物進行攝像之前的8秒,並且將休眠時間段T3設置為通過從間隔時間T1中減去8秒所獲得的時間。注意,可以將任何時刻和時間段設置為第三時刻和休眠時間段T3,只要可以完成閃光燈200的主電容器205的充電即可。
接著,在步驟S113中,CPU 111將照相機100的操作狀態從第一狀態(啟動狀態)改變為第二狀態(省電狀態)。隨後,在步驟S114中,CPU 111判斷自操作狀態改變為第二狀態起是否經過了休眠時間段T3。詳情與步驟S111的處理相同。在步驟S114中,在判斷為所測量到的時間超過休眠時間段T3的情況下,流程進入步驟S115,並且基於先前計算出的第三時刻來開始用於將照相機100的操作狀態從第二狀態改變為第一狀態的操作。
接著,在步驟S116中,CPU 111將啟動指示(啟動信號)發送至閃光燈200的閃光燈控制單元202,並且流程進入步驟S117。注意,啟動指示是用於指示開始用於將閃光燈200的操作狀態從以下將說明的閃光燈省電狀態改變為閃光燈啟動狀態的操作的信號。後續處理與上述相同。以上說明了間隔拍攝模式中的照相機100的操作。
以下將參考圖5來說明閃光燈200中的間隔拍攝處理。圖5是用於說明用作根據用於執行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的閃光燈200中的間隔拍攝處理的流程圖。注意,在該流程圖中將照相機100的拍攝模式設置為間隔拍攝模式,並且該流程圖顯示在通過以上已經說明的基本操作完成了第一次攝像之後的處理。圖5的流程圖還顯示在使閃光燈200進行發光的狀態下對被攝物進行攝像的情況下的處理。
在將照相機100設置成間隔拍攝模式的狀態下結束第一次攝像的情況下,在步驟S201中,閃光燈控制單元202判斷從CPU 111是否接收到同與對被攝物進行攝像的時刻有關的資訊相對應的間隔時間T1。注意,根據本實施例,上述對被攝物進行攝像的時刻是用以開始利用攝像元件105累積與被攝物的光學圖像相對應的電荷的時刻。
如上所述,在閃光燈200是支援與其自身的操作狀態有關的計算(自計算)的型號的情況下,將間隔時間T1從照相機100側發送至閃光燈200側。在步驟S201的判斷中,在判斷為從照相機100側接收到間隔時間T1的情況下,流程進入步驟S202,並且在判斷為從照相機100側沒有接收到間隔時間T1的情況下,流程進入步驟S207。
接著,在步驟S202中,閃光燈控制單元202判斷從照相機100的CPU 111是否接收到計時器偏移資訊Toffset。在步驟S202的判斷中,在判斷為接收到計時器 偏移資訊Toffset的情況下,流程進入步驟S203,並且在判斷為沒有接收到計時器偏移資訊Toffset的情況下,流程進入步驟S204。
接著,在步驟S203和S204中,閃光燈控制單元(第一時刻計算單元)202計算開始用於將閃光燈200的操作狀態從第四狀態改變為第三狀態的閃光燈啟動時刻(第一時刻)。也就是說,閃光燈控制單元202計算開始用於將閃光燈200的操作狀態從閃光燈省電狀態改變為閃光燈啟動狀態的操作的啟動時刻。注意,還可以通過計算閃光燈啟動時刻(第一時刻)來計算閃光燈200的操作狀態維持處於閃光燈省電狀態(第四狀態)的休眠時間段T4和T5。
通過從間隔時間T1中減去對閃光燈200進行充電所使用的時間(充電時間)來計算閃光燈200的閃光燈啟動時刻。該充電時間是向主電容器205充電了與預定電壓相對應的電荷所使用的時間。注意,充電時間還包括用於將閃光燈200的操作狀態從閃光燈省電狀態改變為閃光燈啟動狀態的時間(啟動時間)。另外,充電時間是還考慮了來自CPU 111的計時器偏移資訊Toffset和計時器校正時間T35的時間。
如上所述,可以通過計算閃光燈200的閃光燈啟動時刻(第一時刻)來計算閃光燈200的休眠時間段。將參考圖4B和4C來說明其詳情。注意,圖4B是與在沒有考慮到根據本實施例的閃光燈200中的計時器偏移資訊 Toffset的情況下的各種操作有關的時序圖。圖4C是與在考慮到根據本實施例的閃光燈200中的計時器偏移資訊Toffset的情況下的各種操作有關的時序圖。也就是說,圖4B和4C分別顯示在考慮到計時器校正時間T35和考慮到計時器偏移資訊Toffset的情況下閃光燈200的操作時刻和操作狀態,以供例示目的。
在圖4B和4C中,時間段T33是從開始諸如閃光燈200的閃光燈單元207的發光等的與被攝物的攝像同步地進行的預定操作起、直到閃光燈200的操作狀態改變為第四狀態為止的時間段。時間段T34是從開始用於將閃光燈200的操作狀態從第四狀態改變為第三狀態的操作的理想時刻起、直到開始上述預定操作為止的時間段。時間段T34表示使閃光燈200以適當的發光量進行發光所使用的示例性充電時間。注意,時間段T34包括由於通過考慮到以下將說明的時間餘量所設置的充電時間而準備的閃光燈200的待機時間。
如上所述,在照相機100和閃光燈200的內建計時器中都產生與測量有關的誤差。因此,通過考慮到各個內建計時器的誤差來確定操作時間段和啟動時刻等。也就是說,在除充電時間外還準備諸如時間段T34等的時間餘量的情況下,需要將閃光燈200的操作狀態改變為閃光燈啟動狀態。
有鑒於上述,根據本實施例,考慮向主電容器205充電預定電壓所使用的時間,並且通過將計時器偏移資訊 Toffset或計時器校正時間T35與時間段T33和T34相加來計算休眠時間段T4或T5。通過使用運算式(3)或運算式(4)來如下計算休眠時間段T4和T5。
T4=T1-(T33+T34+T35)…(3)
T5=T1-(T33+T34+Toffset)…(4)
如運算式(4)和圖4C所示,在考慮到計時器偏移資訊Toffset的情況下,可以精確地求出照相機100和閃光燈200的計時器誤差。與之相對比,如運算式(3)和圖4B所示,在考慮到計時器校正時間T35的情況下,在準備預先確定的充足餘量時將閃光燈200的操作狀態改變為閃光燈啟動狀態。也就是說,相比考慮到計時器校正時間T35的情況,在考慮到計時器偏移資訊Toffset的情況下可以延長使閃光燈200的操作狀態維持於閃光燈省電狀態的時間段。
利用該結構,如圖4B和4C所示,相比考慮到計時器校正時間T35的情況,在考慮到計時器偏移資訊Toffset的情況下,可以縮短閃光燈200的待機時間。因此,在計算出計時器偏移資訊Toffset的情況下,可以抑制閃光燈200的電力消耗。
再次參考圖5,在步驟S205中,閃光燈控制單元(第二狀態改變單元)202將閃光燈200的操作狀態從第三狀態(閃光燈啟動狀態)改變為第四狀態(閃光燈省電狀態)。詳細地,停止除閃光燈200的內建計時器所進行的時間測量所用的操作和處理以及所需最低限度的操作和 處理以外的操作和處理。
接著,在步驟S206中,閃光燈控制單元202判斷自操作狀態改變為第四狀態起是否經過了休眠時間段T4或T5。具體地,內建於閃光燈200的內建計時器202a測量自閃光燈200的操作狀態從第三狀態改變為第四狀態起的經過時間。隨後,閃光燈控制單元202判斷所測量到的時間是否超過休眠時間段T4或T5。在步驟S206中,在判斷為所測量到的時間沒有超過休眠時間段T4或T5的情況下,重複步驟S206的處理。另一方面,在步驟S206中,在判斷為所測量到的時間超過休眠時間段T4或T5的情況下,流程進入步驟S209。
接著,在步驟S209中,閃光燈控制單元202基於先前計算出的閃光燈啟動時刻來開始用於將閃光燈200的操作狀態從第四狀態改變為第三狀態的操作。也就是說,開始用於使閃光燈200的操作狀態恢復為可以利用所需發光量的光對被攝物進行照明的狀態的操作。
接著,在步驟S210中,閃光燈控制單元202使閃光燈電源單元203和充電電路(充電單元)204開始向主電容器205充入電荷。
接著,在步驟S211中,閃光燈控制單元202將表示使主電容器205充電為預定電壓完成的信號(充電完成信號)發送至照相機100的CPU 111。隨後,在步驟S212中,閃光燈控制單元202判斷從照相機100的CPU 111是否接收到攝像開始信號。
根據本實施例,需要根據照相機100所進行的被攝物的攝像使閃光燈200進行發光。也就是說,需要根據利用攝像元件105進行曝光的時間段使閃光燈200的閃光燈單元207進行發光。步驟S212的處理是用於由於上述原因而使閃光燈200進行發光的時刻與照相機100對被攝物進行攝像的時刻(曝光時刻)嚴格一致的處理。
本實施例關於進行上述的閃光燈200側的步驟S211和S212的處理以及上述的照相機100側的步驟S118和S120的處理的結構,但結構不限於此。例如,還可以採用不從閃光燈200和照相機100發送充電完成信號和攝像開始信號等的結構。在這種情況下,閃光燈200的閃光燈控制單元202在從照相機100側獲得間隔時間T1時獲得照相機100的內建計時器的計時器精度,並且計算照相機100對被攝物進行攝像的時刻以使閃光燈單元207進行發光。也就是說,基於同與在將照相機100的拍攝模式設置為間隔拍攝模式時對被攝物進行攝像的時刻有關的資訊相對應的間隔時間T1來計算使閃光燈200進行發光的時刻。
再次參考圖5,在步驟S212中,閃光燈控制單元202判斷從照相機100的CPU 111是否接收到攝像開始信號。在步驟S212中,在判斷為從照相機100側接收到攝像開始信號的情況下,流程進入步驟S213,並且在判斷為從照相機100側沒有接收到攝像開始信號的情況下,重複步驟S212的處理。隨後,在步驟S213中,閃光燈控制單元 202根據照相機100的攝像時刻使閃光燈單元207進行發光。注意,為了精確地設置直到下一攝像為止的時間間隔,在與步驟S213的處理結束的同時,利用閃光燈控制單元202的內建計時器開始經過時間的計時。隨後,通過在從照相機100發送來的間隔時間T1中減去該計時時間來計算下次使閃光燈單元207進行發光的時刻。
接著,在步驟S214中,閃光燈控制單元202判斷從CPU 111是否接收到攝像繼續信號。在判斷為在該處理中接收到攝像繼續信號的情況下,流程返回至步驟S201,並且間隔拍攝處理繼續。注意,與上述的照相機100側相同,在照相機100具有無限制地重複間隔拍攝的設置的情況下,省略步驟S214的處理,並且流程返回至步驟S201。另外,與照相機100側相同,在除使用者改變間隔時間T1或總攝像次數的情況以外的情況下,省略步驟S201~S204的處理。在步驟S214中,在判斷為沒有接收到攝像繼續信號的情況下,內建計時器所進行的測量結束,並且間隔拍攝模式結束。
注意,根據本實施例,根據主電容器205的充電完成來發送充電完成信號的原因是在用於利用閃光燈200以光對被攝物進行照明的準備中,將主電容器205充電為預定電壓所使用的時間最長。例如,在存在比將主電容器205充電為預定電壓所需時間更長的閃光燈200中的準備操作的情況下,還可以採用根據該準備操作來從閃光燈200側向照相機100側發送信號的結構。
以下將說明在步驟S201中閃光燈控制單元20判斷為從照相機100側沒有接收到間隔時間T1的情況下的處理。
如上所述,閃光燈200從照相機100側沒有接收到間隔時間T1的情況是閃光燈200不支援該閃光燈200自身所進行的休眠時間段或啟動時刻的計算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需要利用CPU 111來設置閃光燈200的操作狀態。也就是說,需要從照相機100側向閃光燈200側指示閃光燈200的操作狀態的改變。
在步驟S207中,閃光燈控制單元202開始用於將閃光燈200的操作狀態改變為省電狀態(第四狀態)的操作。隨後,在步驟S208中,閃光燈控制單元202判斷從照相機100的CPU 111是否接收到閃光燈200的啟動指示。在步驟S208中,在判斷為從照相機100側沒有接收到閃光燈200的啟動指示的情況下,重複步驟S208的處理。另一方面,在判斷為從照相機100側接收到閃光燈200的啟動指示的情況下,流程進入步驟S209。由於後續處理與上述的步驟S209~S213的處理相同,因此將省略針對這些處理的說明。以上說明了閃光燈200側的間隔拍攝處理。
如上所述,利用根據本實施例的閃光燈200,即使在設置了間隔拍攝模式的情況下,閃光燈控制單元202也可以計算閃光燈啟動時刻。也就是說,閃光燈200可以在無需從照相機100側接收啟動指示的情況下計算其自身的啟 動時刻。此外,閃光燈控制單元202可以基於閃光燈啟動時刻來將閃光燈200的操作狀態從閃光燈省電狀態改變為閃光燈啟動狀態。
利用該結構,根據本實施例的照相機100不必將啟動指示發送至閃光燈200。因此,CPU 111可以基於照相機100側的攝像準備所使用的時間來將照相機100的操作狀態從省電狀態改變為啟動狀態。
這裡,在從照相機100側向閃光燈200側指示了諸如啟動指示的操作狀態的改變的結構的情況下,為了改變閃光燈200的操作狀態,需要將照相機100設置成啟動狀態。在這種情況下,在改變閃光燈200的操作狀態之前,需要將照相機100的操作狀態改變為啟動狀態。然而,諸如測光和測距等的與照相機側有關的攝像之前的準備時間通常短於諸如充電時間等的閃光燈的發光準備時間。因此,如果在改變閃光燈200的操作狀態之前將照相機100的操作狀態改變為啟動狀態,則在照相機100側浪費地消耗了電力。
與之相對比,儘管根據實施例的照相機100和閃光燈200採用上述結構,但可以分別單獨計算啟動時刻和改變操作狀態。利用該結構,根據本實施例的照相機100可以在無需考慮閃光燈200的操作狀態的改變的情況下將照相機100的操作狀態從省電狀態改變為啟動狀態。也就是說,即使在將照相機100和閃光燈200設置成間隔拍攝模式的情況下,也可以抑制照相機100側的電力消耗。
因此,利用根據本實施例的照相機100和閃光燈200,即使在所設置的時間拍攝被攝物的圖像的情況下,也可以抑制照相機100的電力消耗。
本實施例關於通過使用在照相機100中所獲得的圖像資料來進行測光計算和調光計算、並且計算閃光燈200的發光量的結構,但結構不限於此。例如,還可以採用在閃光燈200中設置測光單元和計算單元、並且閃光燈200單獨計算利用光對被攝物進行照明時的發光量的結構。
另外,本實施例關於在設置了間隔拍攝模式的情況下根據使用者對操作單元116的操作來進行第一次攝像的結構,但結構不限於此。例如,還可以採用使用者預先設置開始攝像的時刻並且從該所設置的時刻起開始被攝物的攝像的結構。在這種情況下,還可以採用將開始第一次攝像之前的照相機100和閃光燈200的操作狀態分別設置為省電狀態和閃光燈省電狀態的結構。
此外,利用該結構,還可以在閃光燈200側判斷與被攝物的明度相對應的發光的有無。具體地,基於閃光燈200中所設置的測光單元所進行的測光之後的被攝物的明度來判斷閃光燈控制單元202是否使閃光燈200進行發光。在不必使閃光燈200進行發光的情況下,進行控制,以使得不使閃光燈單元207進行發光,並且將表示不進行發光的信號從閃光燈控制單元202發送至照相機100側。因此,在不必使閃光燈200進行發光的情況下,由於在照相機100側可以避免與閃光燈200有關的處理,因此可以 進一步抑制照相機100的電力消耗。
還在上述的根據本實施例的閃光燈200可拆卸地安裝至照相機100的情況下進行了說明,但結構不限於此。例如,還可以採用使用能夠相互進行無線通訊的照相機100和閃光燈200、並且照相機100和閃光燈200彼此建立通訊的結構。此外,利用上述結構,還可以通過使用能夠與照相機100進行通訊的多個閃光燈來實現作為本實施例的特徵的結構。例如,還可以採用在閃光燈200安裝至照相機100的狀態下、照相機100的CPU 111或者閃光燈200的閃光燈控制單元202整體控制除閃光燈200以外的閃光燈的結構。注意,該結構的情況下的通訊單元與照相機100內所設置的以及閃光燈200中所設置的無線通訊單元相對應。
可以採用具有照相機功能的任何裝置作為根據本實施例的攝像設備。例如,採用諸如數位視訊照相機或智慧型電話的可攜式裝置作為攝像設備,並且還可以採用攝像設備的操作與閃光燈200的操作同步的結構。
第二實施例
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將說明在將多個數位照相機設置為彼此同步的情況下對被攝物進行攝像的情況。具體地,使用兩個數位照相機(以下將簡稱為照相機)300來進行間隔拍攝。
以下將參考圖6、圖7A和7B、圖8以及圖9A和圖 9B來說明其詳情。圖6是用於說明用作根據用於執行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的攝像設備的照相機300的結構的方塊圖。注意,關於照相機300的內部結構,將省略針對與根據上述第一實施例的照相機100相同的結構的說明。因此,在第二實施例中,包括攝像透鏡組301和光圈302的攝像光學系統303具有與第一實施例中的攝像光學系統103相同的結構。並且,在第二實施例中,快門304、攝像元件305和時序發生單元306具有與第一實施例中的快門104、攝像元件105和時序發生單元106相同的結構。並且,在第二實施例中,光學系統驅動控制單元312、攝像控制單元313和電源控制單元314具有與第一實施例中的光學系統驅動控制單元112、攝像控制單元113和電源控制單元114相同的結構。此外,在第二實施例中,配件插座317具有與第一實施例中的配件插座117相同的結構。
根據本實施例,將主側的照相機300稱為主照相機,並且將從側的照相機300稱為從照相機。與上述第一實施例相比,主側的照相機300是與根據上述第一實施例的照相機100相對應的攝像設備。從側的照相機300是與根據上述實施例的閃光燈200相對應的電子裝置。
照相機300的無線通訊單元(通訊單元)318是被配置為經由無線天線319與其它照相機進行通訊處理的通訊處理單元,並且還進行諸如轉換成通訊所用的資料格式等的無線通訊所使用的處理。注意,主照相機和從照相機在 無線通訊單元318基於無線通訊LAN相互建立連結的情況下,被置於可通訊狀態。
根據本實施例,採用點對點(ad hoc)連接方式作為主照相機和從照相機所用的連接方式,但當然還可以採用經由接入點的基礎設施連接方式。另外,還可以採用代替無線LAN通訊而使用諸如藍牙(Bluetooth,註冊商標)等的無線連接方式的結構。
作為建立主照相機和從照相機之間的連結的方法,在這兩個照相機300處於無線可通訊狀態的情況下,對這些照相機300其中之一進行操作以將另一照相機300登記(設置)為通訊對方。根據本實施例,可以將所登記(設置)的從照相機的資訊顯示在與主照相機相對應的照相機300的顯示單元309上所顯示的圖形化使用者介面(GUI)上。在使用者操作操作單元316等並且選擇GUI上所顯示的預定功能表的情況下,可以利用所登記(設置)的從照相機來設置無線通訊的開始和結束。注意,建立主照相機和從照相機之間的連結的方法不限於此,並且還可以採用其它方法。
在建立了主照相機和從照相機之間的連結的狀態(可通訊狀態)下,可以使從照相機的操作與主照相機的操作同步。例如,在建立了主照相機和從照相機之間的連結的狀態下使主照相機的操作單元316的釋放按鈕置於SW1狀態的情況下,在主照相機和從照相機這兩者中都開始用於對被攝物進行攝像的攝像準備。也就是說,可以在主照 相機與從照相機同步的情況下進行用於對被攝物進行攝像的攝像準備。
在根據本實施例的照相機300中,在建立了主照相機和從照相機之間的連結的狀態下在主照相機側設置間隔拍攝模式的情況下,在從照相機側也設置間隔拍攝模式。具體地,在利用主照相機側的CPU(第一模式設置單元)311將主照相機設置成間隔拍攝模式的情況下,利用從照相機側的CPU(第二模式設置單元)311將從照相機設置成間隔拍攝模式。也就是說,在主照相機和從照相機中可以使拍攝模式的設置彼此同步。
在根據本實施例的照相機300中,與上述第一實施例相同,可以將間隔拍攝模式(第一拍攝模式)和正常拍攝模式(第二拍攝模式)設置為拍攝模式。間隔拍攝模式是指用於按所設置的時間間隔連續對被攝物進行攝像的拍攝模式。另一方面,正常拍攝模式是指用於對被攝物進行一次攝像的拍攝模式。注意,根據本實施例的照相機300可以在主照相機和從照相機之間以同步方式進行除上述操作以外的任何操作,只要這些操作可以彼此同步地進行即可。另外,還可以採用使主照相機與從照相機的操作同步地進行工作的結構。
在通過對主照相機進行操作建立了主照相機和從照相機之間的連結的情況下,將與從側的照相機300有關的資訊(以下將稱為照相機資訊)自從照相機發送至主照相機。該照相機資訊包括諸如從側的照相機300的型號等的 與主側的照相機300同步所使用的預定資訊。
在將主照相機設置成間隔拍攝模式的情況下,主照相機基於自從照相機發送來的照相機資訊來判斷從照相機是否是可以改變其自身的操作狀態的型號。
此外,主照相機可以基於自從照相機發送來的照相機資訊來判斷從照相機是否是支持針對休眠時間段和用於從休眠恢復的從啟動時刻(第一時刻)的計算的型號。以下將在間隔拍攝模式的說明中描述該詳情。注意,上述的照相機資訊預先儲存在從側的照相機300的記憶體308中,並且從照相機的CPU 311將該照相機資訊發送至主照相機側。以上說明了根據本實施例的照相機300的基本結構。
以下將說明在使主照相機和從照相機彼此同步以對被攝物進行攝像時的操作。注意,在對被攝物進行攝像時照相機300的基本操作與根據上述第一實施例的照相機100的操作相同,並且將省略針對該操作的詳細說明。
在主照相機和從照相機被置於兩個電源都接通的狀態並且這些照相機處於可通訊狀態的情況下,從照相機的CPU 311將照相機資訊發送至主照相機的CPU 311。主照相機將所接收到的照相機資訊記錄在記憶體308中。
在主照相機的操作單元316的釋放按鈕被置於SW1狀態的情況下,將用於指示對被攝物進行攝像的攝像準備的攝像準備信號從主照相機的CPU 311發送至從照相機的CPU 311。隨後,主照相機和從照相機這兩者執行與用於對被攝物進行攝像的攝像前準備有關的各種處理和計算。
與上述第一實施例相同,信號處理單元307進行AF處理、測光計算和AE處理作為根據本實施例的攝像前準備。注意,與上述第一實施例相同,通過改變諸如光圈值Av、曝光時間Tv和增益量Sv等的曝光條件來設置AE處理中所設置的曝光量。另外,AF處理和其它各種處理可以按任何順序進行,並且還可以採用並行進行這些處理的結構。將攝像前準備中所計算出的各參數記錄在記憶體308中並且在需要的情況下由CPU 311適當地讀出。
在主照相機的操作單元316的釋放按鈕被置於SW2狀態的情況下,主照相機的CPU 311基於先前獲得的從照相機的照相機資訊來設置與其自身的照相機和從照相機中的曝光的開始和結束有關的曝光時刻。隨後,將所設置的曝光時刻記錄在主照相機側的記憶體308中並且同時發送至從照相機側。從照相機的CPU 311將從主照相機側發送來的曝光時刻記錄在記憶體308中。
需要通過考慮到從主照相機向從照相機的指示的時滯、無線通訊單元318的信標的發送時刻和使用相同頻帶的無線通訊的影響來設置曝光時刻。根據本實施例,有鑒於從主照相機向從照相機的通訊的時滯等,根據從照相機側的曝光時刻來設置整體曝光時刻。也就是說,根據在從照相機側可以執行曝光的開始和結束的時刻來設置主照相機側的曝光的開始和結束的時刻。
主照相機和從照相機的CPU 311分別從記憶體308讀出所設置的曝光時刻,並且主照相機和從照相機彼此同步 地進行被攝物的攝像以獲得類比圖像資料。
類比圖像資料由信號處理單元307轉換成數位圖像資料並且由信號處理單元307進行上述各種處理,之後記錄在記憶體308中。CPU 311從記憶體308讀出的數位圖像資料由圖中未顯示的D/A轉換單元轉換成顯示所用的類比圖像資料以適當地顯示在顯示單元309上以供預覽。利用CPU 311讀出記憶體308中所記錄的數位圖像資料,並且將該數位圖像資料記錄在記錄媒體310中。以上說明了用於在主照相機和從照相機這兩者彼此同步的情況下對被攝物進行攝像的基本操作。
間隔拍攝模式
以下將說明照相機300進行間隔拍攝的情況。注意,在以下說明中,將說明在建立了主照相機和從照相機之間的連結的狀態下將間隔拍攝模式設置為主側的照相機300的拍攝模式的情況作為示例。
在將拍攝模式設置為間隔拍攝模式的情況下,可以將照相機300的操作狀態改變為能夠對被攝物進行攝像的第一狀態(啟動狀態)和比第一狀態電力消耗低的第二狀態(省電狀態)。注意,與上述第一實施例相同,在照相機300的操作狀態是第二狀態的情況下,建立相比第一狀態的情況照相機300的電力消耗至少變低的狀態。
以下將參考圖7A和7B來說明根據本實施例的主照相機的間隔拍攝模式中的處理(以下將稱為間隔拍攝處 理)。圖7A和7B是用於說明用作根據用於執行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的攝像設備的主側的照相機300的間隔拍攝處理的流程圖。注意,這些流程圖顯示在間隔拍攝模式中在主照相機側和從照相機側的照相機300中通過上述基本操作完成第一次攝像之後的處理。在以下說明中,從照相機的操作狀態是第一狀態或第二狀態的情況與根據上述第一實施例的閃光燈200的操作狀態是第三狀態或第四狀態的情況相對應。
由於步驟S301和S302的處理與根據上述第一實施例的步驟S101~S102的處理相同,因此將省略針對這些處理的說明。在步驟S303中,CPU 311讀出從用作從照相機的照相機300發送來的並且記錄在記憶體308中的照相機資訊。
接著,在步驟S304中,CPU 311判斷與主照相機建立了連結的從照相機是否是支援與其自身的操作狀態的改變有關的計算(自計算)的型號。也就是說,判斷從照相機是否是支持針對用於使其自身的操作狀態從第二狀態恢復為第一狀態的從啟動時刻的計算的型號。注意,如上所述,通過計算從啟動時刻(第一時刻),可以在使從照相機的操作狀態維持於第二狀態的同時計算時間段(休眠時間段T4)。注意,將主照相機的啟動時刻(主啟動時刻)設置為第二時刻。將主照相機的休眠時間段設置為休眠時間段T2。
在步驟S304中,在判斷為從照相機是支持自計算的 型號的情況下,流程進入步驟S305,並且在判斷為從照相機是不支持自計算的型號的情況下,流程進入步驟S310。由於步驟S310~S314的處理與根據上述第一實施例的步驟S112~S116的處理基本相同,因此將省略針對這些處理的說明。
在步驟S305中,CPU 311從記憶體308讀出間隔拍攝中同與對被攝物進行攝像的時刻有關的資訊相對應的間隔時間T1。隨後,CPU 311將所讀出的間隔時間T1發送至從照相機的CPU 311。根據本實施例,不同於上述第一實施例,使用相同的照相機300作為主照相機和從照相機。因此,在主照相機和從照相機的CPU 311內所設置的內建計時器311a中沒有產生計時器精度的大的差異。因此,根據本實施例,在無需如上述第一實施例那樣考慮計時器偏移資訊的計算的情況下,基於作為特定值的計時器校正時間T35來解除從照相機的休眠。以下將說明這一點。
由於以下步驟S306~S309和S315的處理與根據上述第一實施例的步驟S108~S111和S117的處理基本相同,因此將省略針對這些處理的說明。
在步驟S316中,CPU 311判斷自從照相機是否接收到攝像準備完成信號。重複進行該處理,直到自從照相機接收到攝像準備完成信號為止。由於步驟S317的處理與根據上述第一實施例的步驟S119的處理相同,因此將省略針對該處理的說明。
在步驟S318中,CPU 311將表示完成了用於開始被攝物的攝像的準備的信號(攝像開始信號)發送至從照相機。根據本實施例,根據主照相機的內建計時器所測量到的間隔時間T1,在主照相機和從照相機這兩者彼此同步的情況下對被攝物進行攝像。有鑒於上述,在主照相機側所測量到的時間超過間隔時間T1的情況下,CPU 311將用於指示被攝物的攝像的攝像開始信號發送至從照相機。
該攝像開始信號基於先前獲得的從照相機的照相機資訊而包括與主照相機和從照相機的曝光時刻有關的資訊。利用該結構,可以通過將攝像開始信號從主照相機發送至從照相機來利用主照相機和從照相機彼此同步地進行被攝物的攝像。
由於步驟S319~S321的處理與根據上述第一實施例的步驟S121~S123的處理基本相同,因此將省略針對該處理的說明。以上說明了主照相機的間隔拍攝處理。
以下將參考圖8來說明根據本實施例的從照相機中的間隔拍攝處理。圖8是用於說明用作根據用於執行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的從側的照相機300中的間隔拍攝處理的流程圖。注意,該流程圖顯示在間隔拍攝模式中在主照相機側和從照相機側這兩者的照相機300中通過上述基本操作完成了第一次攝像之後的處理。
在設置了間隔拍攝模式的狀態下結束第一次攝像的情況下,在步驟S401中,CPU 311判斷從主照相機是否接收到間隔時間T1。如上所述,在從照相機是支援與其自 身的操作狀態的改變有關的計算的型號的情況下,將間隔時間T1從主照相機發送至從照相機。因此,通過進行步驟S401的判斷,可以判斷從照相機是否是支援針對其自身的啟動時刻的計算(自計算)的型號。
在步驟S401的判斷中,在判斷為接收到間隔時間T1的情況下,流程進入步驟S402,並且在判斷為沒有接收到間隔時間T1的情況下,流程進入步驟S406。注意,由於步驟S406和S407的處理與根據上述第一實施例的步驟S207和S208的處理基本相同,因此將省略針對這些處理的說明。
在步驟S402中,CPU 311從記憶體308讀出預先儲存的計時器校正時間T35。上述的計時器校正時間T35是用於校正主照相機和從照相機各自的內建計時器311a的誤差的特定校正資訊。本實施例關於讀出從照相機側所儲存的計時器校正時間T35的結構,但結構不限於此。例如,還可以採用從照相機接收主照相機側所儲存的計時器校正時間T35並且同時從主照相機接收間隔時間T1的結構。
接著,在步驟S403中,CPU(第一時刻計算單元)311計算用於將從照相機的操作狀態從省電狀態(第二狀態)改變為啟動狀態(第一狀態)的從啟動時刻(第一時刻)。注意,由於針對從啟動時刻的計算方法與根據上述第一實施例的針對閃光燈啟動時刻的計算方法基本相同,因此將省略針對該計算方法的說明。
另外,CPU 311還可以通過計算從啟動時刻來計算從照相機的操作狀態維持於第二狀態的休眠時間段T4。將參考圖9A和9B來說明該詳情。圖9A和9B是與用作根據用於執行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的攝像設備的照相機300的操作有關的時序圖,並且圖9A是與根據本實施例的主照相機的操作有關的時序圖。圖9B是與根據本實施例的從照相機的操作有關的時序圖。注意,關於主照相機的操作時刻,由於在與根據上述第一實施例的照相機100的時刻基本相同的時刻進行操作,因此將向相同的時間段分配相同的附圖標記,並且將省略針對這些時間段的說明。
在圖9B中,時間段T33表示在從照相機中從開始被攝物的攝像起直到改變為第二狀態為止的時間段。時間段T34表示從用於啟動從照相機的操作狀態的理想時刻起直到攝像前準備完成為止的時間段。注意,時間段T34包括由於通過考慮到時間餘量所設置的攝像前時間而準備的從照相機的待機時間。時間段T35表示利用上述的計時器校正時間T35進行校正後的時間段。
根據本實施例,在通過考慮到主照相機和從照相機的內建計時器的誤差來準備時間餘量的情況下,利用CPU 311設置從啟動時刻(第一時刻)。具體地,CPU(第一時刻計算單元)311設置(計算)從照相機的啟動時刻,以使得其啟動是相比主照相機的啟動時刻提早了計時器校正時間T35而實現的。也就是說,將主照相機的休眠時間段T2設置得長於從照相機的休眠時間段T4。
再次參考圖8,由於步驟S404~S408的處理與根據上述第一實施例的步驟S205~S209的處理相同,因此將省略針對這些處理的說明。在步驟S409中,CPU 311進行用於對被攝物進行攝像的攝像前準備。注意,由於從照相機中的攝像前準備與上述的主照相機中的攝像前準備相同,因此將省略針對該攝像前準備的說明。
接著,在步驟S410中,CPU 311將表示攝像前準備完成的信號(攝像準備完成信號)發送至主照相機的CPU 311。隨後,在步驟S411中,CPU 311判斷從主照相機側是否發送了攝像開始信號。也就是說,從照相機的CPU 311判斷是否經過了主照相機所測量到的間隔時間T1。在步驟S411中,在接收到攝像開始信號的情況下,流程進入步驟S412,並且在沒有接收到攝像開始信號的情況下,重複步驟S411的處理。
接著,在步驟S412中,CPU 311使攝像元件105對被攝物進行攝像,並且將通過該攝像所獲得的圖像資料記錄在記憶體308和記錄媒體310中。由於步驟S413的處理與根據上述第一實施例的步驟S214的處理基本相同,因此將省略針對該處理的說明。
與上述第一實施例相同,同樣針對根據本實施例的照相機300,還可以採用不進行主照相機側和從照相機側的攝像準備完成信號、攝像開始信號和攝像繼續信號等的發送和接收的結構。也就是說,可以採用省略了主照相機側的步驟S316、S318和S321的處理以及從照相機側的步驟 S410、S411和S413的處理的結構。在這種情況下,主照相機和從照相機之間所進行的通訊僅是間隔時間T1和計時器校正時間T35的發送和接收。通過採用該結構,根據本實施例的照相機300可以抑制通訊所使用的電力消耗。以上說明了從照相機的間隔拍攝處理。
如上所述,利用根據本實施例的從側的照相機300,即使在設置了間隔拍攝模式的情況下,從照相機的CPU 311也可以計算其自身的從啟動時刻。也就是說,從照相機可以在無需從主照相機接收啟動指示的情況下計算其自身的啟動時刻。隨後,從照相機的CPU 311可以基於該從啟動時刻來將從照相機的操作狀態從省電狀態改變為啟動狀態。
利用該結構,根據本實施例的主照相機不必將啟動指示發送至從照相機。因此,主照相機的CPU 311可以基於其自身的攝像準備所使用的時間來將主照相機的操作狀態從省電狀態改變為啟動狀態。也就是說,即使在主照相機和從照相機被設置成間隔拍攝模式的情況下,也可以抑制主照相機側的電力消耗。因此,利用根據本實施例的照相機300,即使在所設置的時間拍攝被攝物的圖像的情況下,也可以抑制照相機300的電力消耗。
本實施例關於用於在主照相機和從照相機這兩者彼此同步的情況下對被攝物進行攝像的結構,但結構不限於此。例如,還可以採用利用主照相機和從照相機在彼此不同的時刻進行被攝物的攝像的結構。
另外,本實施例關於一台從照相機連接至主照相機的結構,但還可以採用兩台以上的從照相機連接至主照相機的結構。
此外,本實施例關於主照相機和從照相機是基本相同的數位照相機的結構,但主照相機和從照相機還可以具有不同的內部結構。至少在主照相機和從照相機具有基本等同於CPU 311、無線通訊單元318和無線天線319的結構就足夠了。例如,主照相機和從照相機中的至少一個可以是諸如數位攝像機或智慧型電話等的具有照相機功能的裝置。
本實施例還關於主照相機和從照相機經由無線通訊彼此連接的結構,但結構不限於此。例如,還可以採用向照相機300設置有線通訊電路並且主照相機和從照相機通過使用外部線纜彼此連接的結構。
本實施例還關於使用從照相機中預先記錄的計時器校正時間T35的結構,但結構不限於此。還可以採用將與主照相機側上所儲存的計時器校正時間T35等同的校正值發送至從照相機、並且通過使用該校正值來設置從照相機的啟動時刻等的結構。
儘管本實施例不關於如上述第一實施例那樣獲得計時器偏移資訊Toffset的結構,但結構不限於此。例如,還可以採用基於根據主照相機和從照相機的內建計時器的計時器精度所計算出的計時器偏移資訊Toffset來設置從照相機的啟動時刻的結構。特別地,在主照相機和從照相機 中攝像設備的類型不同的情況(例如,這些照相機其中之一是智慧型電話等的情況)下,與上述第一實施例相同,優選計算出計時器偏移資訊Toffset。另外,優選採用用於基於計時器偏移資訊Toffset來校正從照相機的啟動時刻的結構。
本實施例還關於在照相機300內設置無線通訊單元318和無線天線319的結構,但還可以採用將從外部可安裝至照相機300的無線通訊所用的發送器安裝至照相機300的結構。
以上說明了本發明的實施例,但本發明不限於這些實施例,並且可以在本發明的主旨內進行各種變形和改變。例如,上述實施例關於在諸如閃光燈200或從照相機等的電子裝置側計算其自身的啟動時刻(第一時刻)的結構,但結構不限於此。
例如,還可以採用利用照相機100計算或在主照相機側計算電子裝置的啟動時刻、並且將與該所計算出的啟動時刻有關的資訊發送至電子裝置的結構。在該結構的情況下,電子裝置的內建計時器(測量單元)基於與從攝像設備所接收到的啟動時刻有關的資訊來測量直到開始用於改變電子裝置的操作狀態的操作為止的時間。隨後,電子裝置的控制單元根據該內建計時器所進行的時間測量完成來開始用於將電子裝置的操作狀態從省電狀態(第四狀態)改變為啟動狀態(第三狀態)的操作。同樣利用該結構,與上述實施例相同,可以抑制在設置了間隔拍攝模式的情 況下攝像設備的電力消耗。
另外,根據上述實施例,說明了在設置了間隔拍攝模式的情況下與攝像設備和電子裝置有關的操作和處理,但結構不限於此。例如,即使在將按使用者所設置的時間對被攝物進行攝像的拍攝模式(所謂的自計時器拍攝模式)設置為攝像設備和電子裝置的拍攝模式的情況下,本發明也是有效的。
另外,上述實施例關於在間隔拍攝模式中針對各攝像將同與對被攝物進行攝像的時刻有關的資訊相對應的間隔時間T1從攝像設備發送至電子裝置的結構,但結構不限於此。例如,還可以採用僅在間隔拍攝開始之後的第一次攝像中才將上述的與對被攝物進行攝像的時刻有關的資訊等從攝像設備發送至電子裝置的結構。在這種情況下,優選採用根據使用者指示了拍攝模式的改變還是間隔拍攝的解除的情形來重新開始攝像設備和電子裝置之間的通訊的結構。利用該結構,可以進一步抑制攝像設備和電子裝置的電力消耗。
另外,上述實施例關於數位照相機和閃光燈內所設置的處理單元或控制單元控制數字照相機和閃光燈的操作的結構,但結構不限於此。還可以採用將根據上述的圖3A和3B、圖5、圖7A和7B以及圖8的流程的程式預先儲存在記憶體中、並且預定的控制單元或CPU執行該程式以控制數字照相機和閃光燈的操作的結構。
根據上述的第一實施例,構成了照相機100的CPU 111和閃光燈200的閃光燈控制單元202獨立地執行各操作的系統,但結構不限於此。例如,當然還可以採用被配置為整體執行照相機100和閃光燈200的各操作的照相機系統。在這種情況下,優選使用被配置為在照相機100和閃光燈200的各單元彼此協作進行工作的情況下執行通過組合圖3A和3B與圖5的流程圖所獲得的處理的照相機系統。注意,同樣針對根據上述第二實施例的主照相機和從照相機,當然還可以採用被配置為執行通過將圖7A和7B以及圖8的流程圖彼此組合所獲得的處理的照相機系統。
可以採用諸如物件代碼、解譯器所執行的程式或供給至作業系統的腳本資料等的任何模式的程式,只要實現了程式的功能即可。例如,可以使用諸如硬碟驅動器或磁帶或光學/磁光記錄媒體等的磁性記錄媒體作為供給程式的記錄媒體。
根據上述實施例,說明了採用用作配件裝置或從照相機(照相機300)的閃光燈200作為可以與數位照相機進行通訊的電子裝置的示例的情況,但結構不限於此。例如,本發明可以應用於諸如全球定位系統(GPS)單元等的定位設備、電子取景器、外部麥克風、桌上型PC和智慧型電話等的本發明的主旨內的各種電子裝置。
另外,根據上述實施例,說明了採用數位照相機作為執行本發明的攝像設備的示例的情況,但結構不限於此。例如,本發明還可應用於包括諸如數位攝像機和智慧型電 話等的可攜式裝置的本發明的主旨內的各種攝像設備。
其它實施例
本發明的實施例還可以通過如下的方法來實現,即,通過網路或者各種儲存媒體將執行上述實施例的功能的軟體(程式)提供給系統或裝置,該系統或裝置的電腦或是中央處理單元(CPU)、微處理單元(MPU)讀出並執行程式的方法。
儘管已經參考實施例說明了本發明,但是應該理解,本發明不限於所公開的實施例。當然,應當理解,以上僅通過示例說明了本發明,並且可以在本發明的範圍內進行細節的修改。

Claims (18)

  1. 一種電子裝置,包括:通訊單元,其能夠與攝像設備進行通訊;狀態改變單元,其能夠將所述電子裝置的操作狀態改變為能夠進行與所述攝像設備對被攝物進行攝像相對應的操作的第一狀態和電力消耗比所述第一狀態的電力消耗低的第二狀態;以及時刻計算單元,用於計算利用所述狀態改變單元開始用於將所述電子裝置的操作狀態從所述第二狀態改變為所述第一狀態的操作的啟動時刻,其中,所述時刻計算單元基於經由所述通訊單元從所述攝像設備所接收到的與所述攝像設備對被攝物進行攝像的時刻有關的資訊,來計算所述啟動時刻,在利用所述時刻計算單元計算出所述啟動時刻之後,所述狀態改變單元開始用於將所述電子裝置的操作狀態從所述第一狀態改變為所述第二狀態的操作,以及所述狀態改變單元在所述啟動時刻開始用於將所述電子裝置的操作狀態從所述第二狀態改變為所述第一狀態的操作。
  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在經由所述通訊單元從所述攝像設備沒有接收到與所述攝像設備對被攝物進行攝像的時刻有關的資訊的情況下,所述時刻計算單元不計算所述啟動時刻,以及 在經由所述通訊單元從所述攝像設備沒有接收到與所述攝像設備對被攝物進行攝像的時刻有關的資訊的情況下,回應於經由所述通訊單元接收到用於指示所述電子裝置開始用於將所述電子裝置的操作狀態從所述第二狀態改變為所述第一狀態的操作的信號,所述狀態改變單元開始用於將所述電子裝置的操作狀態從所述第二狀態改變為所述第一狀態的操作。
  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還包括:模式設置單元,其能夠設置用於進行與所述攝像設備按所設置的時間間隔連續對被攝物進行攝像相對應的操作的第一模式和用於進行與所述攝像設備對被攝物進行一次攝像相對應的操作的第二模式,其中,在所述模式設置單元設置了所述第一模式的情況下,在所述時刻計算單元計算出所述啟動時刻之後,所述狀態改變單元開始用於將所述電子裝置的操作狀態從所述第一狀態改變為所述第二狀態的操作,以及在所述模式設置單元設置了所述第一模式的情況下,所述狀態改變單元在所述啟動時刻開始用於將所述電子裝置的操作狀態從所述第二狀態改變為所述第一狀態的操作。
  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在所述模式設置單元設置了所述第一模式的情況下, 所述時刻計算單元基於從所述攝像設備所接收到的與對被攝物進行攝像的時刻有關的資訊來計算所述啟動時刻,以及與對被攝物進行攝像的時刻有關的資訊是與所設置的時間間隔有關的資訊。
  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還包括:第一測量單元,用於以第一測量精度測量與所述電子裝置的操作有關的時間,其中,在所述模式設置單元設置了所述第一模式的情況下,所述時刻計算單元根據基於所述第一測量精度和所述攝像設備所設置的第二測量單元的第二測量精度的偏移資訊以及與對被攝物進行攝像的時刻有關的資訊,來計算所述啟動時刻,所述偏移資訊是通過利用所述攝像設備將所述第一測量精度和所述第二測量精度彼此進行比較所獲得的資訊,以及所述偏移資訊和與對被攝物進行攝像的時刻有關的資訊是從所述攝像設備經由所述通訊單元發送至所述電子裝置的。
  6.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在接收到預先儲存在所述攝像設備中並且用於校正所述第一測量單元和所述第二測量單元的誤差的特定校正資 訊的情況下,所述時刻計算單元基於所述特定校正資訊和與所設置的時間間隔有關的資訊來計算所述啟動時刻。
  7.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所述時刻計算單元計算所述啟動時刻,以使得與接收到所述特定校正資訊的情況相比,在接收到所述偏移資訊的情況下,自所述電子裝置的操作狀態從所述第一狀態改變為所述第二狀態起直到所述電子裝置的操作狀態從所述第二狀態改變為所述第一狀態為止的時間被設置得較長。
  8.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還包括:閃光燈單元,其能夠與所述攝像設備對被攝物進行攝像同步地進行發光;主電容器,其能夠累積用於使所述閃光燈單元進行發光的電荷;以及充電單元,用於向所述主電容器充入電荷,其中,所述電子裝置是能夠利用光對被攝物進行照明的閃光燈,以及所述時刻計算單元基於與對被攝物進行攝像的時刻有關的資訊以及與向所述主電容器充入同預定電壓相對應的電荷所使用的充電時間有關的資訊,來設置所述啟動時刻。
  9.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 所述電子裝置是能夠與所述攝像設備對被攝物進行攝像同步地進行被攝物的攝像的第二攝像設備。
  10. 一種攝像設備,包括:攝像單元,用於對被攝物進行攝像;通訊單元,其能夠與電子裝置進行通訊,其中所述電子裝置能夠基於與對被攝物進行攝像的時刻有關的資訊來將操作狀態改變為啟動狀態和電力消耗比所述啟動狀態的電力消耗低的省電狀態;以及狀態改變單元,其能夠將所述攝像設備的操作狀態改變為能夠對被攝物進行攝像的第一狀態和電力消耗比所述第一狀態的電力消耗低的第二狀態,其中,將與對被攝物進行攝像的時刻有關的資訊經由所述通訊單元發送至所述電子裝置,在將與對被攝物進行攝像的時刻有關的資訊發送至所述電子裝置之後,所述狀態改變單元開始用於將所述攝像設備的操作狀態從所述第一狀態改變為所述第二狀態的操作,以及所述狀態改變單元基於與對被攝物進行攝像的時刻有關的資訊來開始用於將所述攝像設備的操作狀態從所述第二狀態改變為所述第一狀態的操作。
  11.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攝像設備,其中,還包括:模式設置單元,其能夠設置用於按所設置的時間間隔連續對被攝物進行攝像的第一模式和用於根據使用者的操 作來對被攝物進行一次攝像的第二模式,其中,在所述模式設置單元僅設置了所述第一模式的情況下,在將與對被攝物進行攝像的時刻有關的資訊發送至所述電子裝置之後,所述狀態改變單元開始用於將所述攝像設備的操作狀態從所述第一狀態改變為所述第二狀態的操作。
  1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攝像設備,其中,還包括:時刻計算單元,用於計算利用所述狀態改變單元開始用於將所述攝像設備的操作狀態從所述第二狀態改變為所述第一狀態的操作的啟動時刻,其中,在所述模式設置單元設置了所述第一模式的情況下,在將與對被攝物進行攝像的時刻有關的資訊發送至所述電子裝置之後,所述時刻計算單元計算所述啟動時刻,與對被攝物進行攝像的時刻有關的資訊是與所設置的時間間隔有關的資訊,以及所述狀態改變單元基於所述啟動時刻來開始用於將所述攝像設備的操作狀態從所述第二狀態改變為所述第一狀態的操作。
  1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攝像設備,其中,還包括:判斷單元,用於判斷在所述模式設置單元設置了所述第一模式的情況下,所設置的時間間隔是否長於或等於預 定時間,其中,在所述模式設置單元設置了所述第一模式並且所述判斷單元還判斷為所設置的時間間隔長於或等於所述預定時間的情況下,所述狀態改變單元將所述攝像設備的操作狀態從所述第一狀態改變為所述第二狀態,以及在所述模式設置單元設置了所述第一模式並且所述判斷單元還判斷為所設置的時間間隔短於所述預定時間的情況下,所述狀態改變單元在從前一攝像起直到下一攝像為止的時間段內,沒有將所述攝像設備的操作狀態從所述第一狀態改變為所述第二狀態。
  14. 一種電子裝置,包括:通訊單元,其能夠與攝像設備進行通訊,並且能夠從所述攝像設備接收與所述電子裝置的啟動時刻有關的資訊;狀態改變單元,其能夠將所述電子裝置的操作狀態改變為能夠進行與所述攝像設備對被攝物進行攝像相對應的操作的第一狀態和電力消耗比所述第一狀態的電力消耗低的第二狀態;以及測量單元,用於測量與所述電子裝置的操作有關的時間,其中,與所述啟動時刻有關的資訊是與開始用於將所述電子裝置的操作狀態從所述第二狀態改變為所述第一狀態的操作的時刻有關的資訊,在從所述攝像設備接收到與所述啟動時刻有關的資訊 之後,所述狀態改變單元開始用於將所述電子裝置的操作狀態從所述第一狀態改變為所述第二狀態的操作,以及回應於所述測量單元基於與所述啟動時刻有關的資訊所進行的直到要開始用於改變所述電子裝置的操作狀態的操作為止的時間的測量完成,所述狀態改變單元開始用於將所述電子裝置的操作狀態從所述第二狀態改變為所述第一狀態的操作。
  15. 一種電子裝置的控制方法,所述電子裝置包括能夠與攝像設備進行通訊的通訊單元,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驟:狀態改變步驟,用於使得將所述電子裝置的操作狀態改變為進行與所述攝像設備對被攝物進行攝像相對應的操作的第一狀態和電力消耗比所述第一狀態的電力消耗低的第二狀態;以及時刻計算步驟,用於計算在所述狀態改變步驟中開始用於將所述電子裝置的操作狀態從所述第二狀態改變為所述第一狀態的操作的啟動時刻,其中,所述時刻計算步驟包括:基於經由所述通訊單元從所述攝像設備所接收到的與所述攝像設備對被攝物進行攝像的時刻有關的資訊來計算所述啟動時刻,所述狀態改變步驟包括:在所述時刻計算步驟中計算出所述啟動時刻之後,開始用於將所述電子裝置的操作狀態從所述第一狀態改變為所述第二狀態的操作,以及所述狀態改變步驟包括:在所述啟動時刻開始用於將 所述電子裝置的操作狀態從所述第二狀態改變為所述第一狀態的操作。
  16. 一種攝像設備的控制方法,所述攝像設備包括:攝像單元,用於對被攝物進行攝像;通訊單元,其能夠與電子裝置進行通訊,其中所述電子裝置能夠基於與對被攝物進行攝像的時刻有關的資訊來將操作狀態改變為啟動狀態和電力消耗比所述啟動狀態的電力消耗低的省電狀態,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將與對被攝物進行攝像的時刻有關的資訊經由所述通訊單元發送至所述電子裝置;以及狀態改變步驟,用於將所述攝像設備的操作狀態改變為所述攝像單元能夠對被攝物進行攝像的第一狀態和電力消耗比所述第一狀態的電力消耗低的第二狀態,其中,所述狀態改變步驟包括:在將與對被攝物進行攝像的時刻有關的資訊發送至所述電子裝置之後,開始用於將所述攝像設備的操作狀態從所述第一狀態改變為所述第二狀態的操作,以及所述狀態改變步驟包括:基於與對被攝物進行攝像的時刻有關的資訊來開始用於將所述攝像設備的操作狀態從所述第二狀態改變為所述第一狀態的操作。
  17. 一種電子裝置的控制方法,所述電子裝置包括:通訊單元,其能夠與攝像設備進行通訊;以及測量單元,用於測量時間,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驟:狀態改變步驟,用於使得將所述電子裝置的操作狀態 改變為能夠進行與所述攝像設備對被攝物進行攝像相對應的操作的第一狀態和電力消耗比所述第一狀態的電力消耗低的第二狀態,其中,所述通訊單元能夠從所述攝像設備接收與開始用於將所述電子裝置的操作狀態從所述第二狀態改變為所述第一狀態的操作的啟動時刻有關的資訊,所述狀態改變步驟包括:在從所述攝像設備接收到與所述啟動時刻有關的資訊之後,開始用於將所述電子裝置的操作狀態從所述第一狀態改變為所述第二狀態的操作,以及所述狀態改變步驟包括:回應於所述測量單元基於與所述啟動時刻有關的資訊所進行的直到開始用於改變所述電子裝置的操作狀態的操作為止的時間的測量完成,開始用於將所述電子裝置的操作狀態從所述第二狀態改變為所述第一狀態的操作。
  18. 一種照相機系統,包括:攝像設備;以及電子裝置,其能夠經由通訊單元與所述攝像設備進行通訊,所述攝像設備包括:攝像單元,以及第一狀態改變單元,其能夠將所述攝像設備的操作狀態改變為所述攝像單元能夠對被攝物進行攝像的第一狀態和電力消耗比所述第一狀態的電力消耗低的第二狀 態,以及所述電子裝置包括:第二狀態改變單元,其能夠將所述電子裝置的操作狀態改變為能夠進行與所述攝像單元對被攝物進行攝像相對應的操作的第三狀態和電力消耗比所述第三狀態的電力消耗低的第四狀態,以及時刻計算單元,用於計算利用所述第二狀態改變單元開始用於將所述電子裝置的操作狀態從所述第四狀態改變為所述第三狀態的操作的啟動時刻,其中,所述攝像設備將與所述攝像單元對被攝物進行攝像的時刻有關的資訊經由所述通訊單元發送至所述電子裝置,在將與對被攝物進行攝像的時刻有關的資訊發送至所述電子裝置之後,所述第一狀態改變單元開始用於將所述攝像設備的操作狀態從所述第一狀態改變為所述第二狀態的操作,所述時刻計算單元基於從所述攝像設備所接收到的與對被攝物進行攝像的時刻有關的資訊來計算所述啟動時刻,在所述時刻計算單元計算出所述啟動時刻之後,所述第二狀態改變單元開始用於將所述電子裝置的操作狀態從所述第三狀態改變為所述第四狀態的操作,所述第二狀態改變單元在所計算出的啟動時刻開始用於將所述電子裝置的操作狀態從所述第四狀態改變為所述 第三狀態的操作,以及所述第一狀態改變單元基於與對被攝物進行攝像的時刻有關的資訊,來開始用於將所述攝像設備的操作狀態從所述第二狀態改變為所述第一狀態的操作。
TW104107754A 2014-03-25 2015-03-11 攝像設備、電子裝置、控制方法和照相機系統 TWI60873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61487A JP6465555B2 (ja) 2014-03-25 2014-03-25 撮像装置、電子機器、カメラシステム、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40068A true TW201540068A (zh) 2015-10-16
TWI608734B TWI608734B (zh) 2017-12-11

Family

ID=527270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07754A TWI608734B (zh) 2014-03-25 2015-03-11 攝像設備、電子裝置、控制方法和照相機系統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674473B2 (zh)
EP (1) EP2924976B1 (zh)
JP (1) JP6465555B2 (zh)
CN (1) CN104954646B (zh)
TW (1) TWI60873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425413B2 (ja) * 2014-04-28 2018-11-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9420331B2 (en) * 2014-07-07 2016-08-16 Google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categorizing detected motion events
US10140827B2 (en) 2014-07-07 2018-11-27 Google Llc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cessing motion event notifications
JP6372788B2 (ja) 2014-08-26 2018-08-15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撮像システム、撮像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716356B2 (ja) * 2016-06-20 2020-07-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そ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10769095B2 (en) * 2016-07-20 2020-09-0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CN106303181A (zh) * 2016-09-09 2017-01-04 珠海福普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外置闪光灯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外置闪光灯
JP6482519B2 (ja) * 2016-12-14 2019-03-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891019B2 (ja) * 2017-03-28 2021-06-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EP3410192B1 (en) 2017-05-31 2020-01-2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ing apparatus, lens apparatus, and intermediate accessory
JP6552681B2 (ja) 2017-05-31 2019-07-3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アクセサリ、撮像装置
RU2714847C2 (ru) 2017-05-31 2020-02-19 Кэнон Кабусики Кайся Устройство захвата изображения и аксессуары
RU2714842C2 (ru) * 2017-05-31 2020-02-19 Кэнон Кабусики Кайся Устройство захвата изображения и аксессуары
CN108989656B (zh) 2017-05-31 2021-01-05 佳能株式会社 摄像设备、镜头设备、配件和照相机系统
TWI709808B (zh) 2017-05-31 2020-11-11 日商佳能股份有限公司 安裝件設備和配件
CN108983532B (zh) 2017-05-31 2021-04-16 佳能株式会社 镜头设备、摄像设备和中间配件
US10616463B2 (en) * 2017-12-06 2020-04-07 Rockwell Collins, Inc. Synchronized camera and lighting system
JP2021082878A (ja) * 2019-11-15 2021-05-27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WO2022061657A1 (zh) * 2020-09-24 2022-03-31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无线图像传输方法及设备、摄影装置、可移动平台
US11956551B2 (en) * 2022-05-31 2024-04-09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amera exposure controlled strobing lights

Family Cites Families (3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81631A (ja) * 1985-10-04 1987-04-15 Minolta Camera Co Ltd 電子閃光装置の制御装置
US4724456A (en) * 1985-09-30 1988-02-09 Minolta Camera Kabushiki Kaisha Camera system having photographic camera and electronic flash device
JPS63172137A (ja) * 1987-01-12 1988-07-15 Canon Inc ストロボ装置用電源オンオフ制御装置
US5122880A (en) 1989-05-29 1992-06-1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Electronic still camera with lessened power consumption
JPH02311833A (ja) * 1989-05-29 1990-12-27 Canon Inc 電子スチルカメラ
JP3297550B2 (ja) * 1994-12-15 2002-07-02 オリンパス光学工業株式会社 情報取り扱い装置
US6002436A (en) * 1997-08-28 1999-12-14 Flashpoint Technology,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auto wake-up for time lapse image capture in an image capture unit
US7339620B1 (en) * 1998-11-11 2008-03-0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sensing apparatus having a signal processing device that uses a signal imaged in a non-exposure state to process a signal in an exposure state
JP4053247B2 (ja) * 2000-09-19 2008-02-27 ペンタックス株式会社 フラッシュ撮影システム及びカメラ
WO2002030108A1 (en) * 2000-10-06 2002-04-11 Idealogix Multiplexed wireless pan and tilt camera array
US7046292B2 (en) 2002-01-16 2006-05-16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System for near-simultaneous capture of multiple camera images
JP4561032B2 (ja) * 2002-12-27 2010-10-13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閃光装置、及び閃光装置付きカメラ装置、その方法とプログラム
JP2004297414A (ja) * 2003-03-26 2004-10-21 Kyocera Corp 同期撮影機能を有するカメラおよび画像記録装置
US7085595B2 (en) * 2003-12-16 2006-08-01 Intel Corporation Power saving in a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US8144027B2 (en) * 2005-07-12 2012-03-27 Avaak, Inc. Remote meter reader using a network sensor system and protocol
JP2007110364A (ja) * 2005-10-13 2007-04-26 Sony Corp 情報処理装置、撮像装置、および情報処理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US7844265B2 (en) * 2006-02-09 2010-11-30 Motorola Mobility, Inc. Method for aperiodic mobile assisted sleep mode
TW200740089A (en) * 2006-03-07 2007-10-16 Rohm Co Ltd Capacitor charging apparatus
JP2008151975A (ja) * 2006-12-15 2008-07-03 Casio Comput Co Ltd 撮影装置及びそのプログラム
US20080234012A1 (en) * 2007-03-22 2008-09-25 Changwen Liu Scheduling for power savings in a wireless network
WO2008150904A1 (en) * 2007-05-29 2008-12-11 Lab Partners Associates, Inc. Power management system and method for photographic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8116620B2 (en) * 2007-09-24 2012-02-14 King Kevin J Methods and systems to prepare and activate a wireless camera flash by radio
DE102008017933B4 (de) 2008-04-08 2012-04-26 Baumer Optronic Gmbh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Synchronisation von Kamerasystemen
US8195040B2 (en) * 2009-02-10 2012-06-0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ing apparatus, flash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JP5692965B2 (ja) * 2009-02-10 2015-04-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ステム、通信装置及び発光制御装置
US8326141B1 (en) * 2009-02-12 2012-12-04 Lab Partners Associate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hanging power states of a remote device using one or more camera body controls and a preset delay
JP5430311B2 (ja) * 2009-09-14 2014-02-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外部装置及び制御方法
WO2011119134A1 (en) * 2010-03-24 2011-09-29 Stryker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wirelessly synchronizing image shutter of image sensor and light source
US20120045193A1 (en) * 2010-08-17 2012-02-23 King Kevin J Camera system wireless activation methods and apparatus
CN102625423B (zh) * 2011-03-10 2015-06-03 深圳市华奥通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及其唤醒方法
JP2013140463A (ja) 2011-12-29 2013-07-18 Sony Corp 撮像装置および電源供給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54646B (zh) 2018-06-19
JP6465555B2 (ja) 2019-02-06
EP2924976A1 (en) 2015-09-30
US9674473B2 (en) 2017-06-06
US20150281622A1 (en) 2015-10-01
CN104954646A (zh) 2015-09-30
TWI608734B (zh) 2017-12-11
EP2924976B1 (en) 2020-05-06
JP2015184522A (ja) 2015-10-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08734B (zh) 攝像設備、電子裝置、控制方法和照相機系統
JP5517668B2 (ja) 通信装置、撮像装置及びそれら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並びに記憶媒体
JP5276308B2 (ja) 撮像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5894397B2 (ja) 撮像装置、アクセサリ及び撮像システム
US8319856B2 (en) Imaging apparatus for calculating a histogram to adjust color balance
CN110460749B (zh) 摄像设备和发光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10460750B (zh) 闪光灯控制装置和方法、闪光灯、摄像设备以及摄像系统
JP2010049680A (ja) 電子機器に取り付ける外部アクセサリ、およびシステム
JP2011221363A (ja) ストロボ撮影システム、発光制御装置及びストロボ装置
JP2003232987A (ja) 合焦装置
JP6632184B2 (ja) 撮像装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6425413B2 (ja) 撮像装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WO2019022243A1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COMMUNICATION DEVICE CONTROL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PROGRAM
JP2016143951A (ja) 画像処理装置、撮像装置、画像処理方法及び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
JP2017207718A (ja) 撮像装置、フラッシュ制御装置、および発光制御方法
JP2006119264A (ja) 撮影装置
JP6452310B2 (ja) 撮像装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08005034A (ja) 撮影条件設定システム、撮影条件設定方法、撮影条件提供サーバおよび撮影装置
JP2013105024A (ja) ストロボ及び無線ストロボ制御システム
JP2016110000A (ja) 撮像装置
JP2005191960A (ja) 撮像装置、同期撮影支援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07178925A (ja) 撮像装置、ストロボ装置、及びストロボ装置の制御方法
JP2008270987A (ja)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18148388A (ja)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4636393B2 (ja) 撮影システムと人工光源及びにカメ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