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511920A - 球閥開關全自動射出機 - Google Patents

球閥開關全自動射出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511920A
TW201511920A TW102135223A TW102135223A TW201511920A TW 201511920 A TW201511920 A TW 201511920A TW 102135223 A TW102135223 A TW 102135223A TW 102135223 A TW102135223 A TW 102135223A TW 201511920 A TW201511920 A TW 20151192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all
gasket
feeding
plate
mold bas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352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05926B (zh
Inventor
jin-yu Zhan
Original Assignee
Multiplas Eng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ultiplas Eng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Multiplas Eng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TW1021352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201511920A/zh
Publication of TW2015119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119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059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05926B/zh

Links

Landscapes

  • Inject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案係一種本案球閥開關全自動射出成型機,其係由一球珠供料裝置、一球珠移載裝置、一墊圈供料裝置、一墊圈移載裝置、一移載及定位裝置、一模具開合裝置及一射出單元所組成。該球珠供料裝置與墊圈供料裝置係將預成型之球珠與墊圈對該球珠移載裝置與墊圈移載裝置進行供料,並藉由球珠移載裝置與墊圈移載裝置將至少一球珠及至少一對墊圈移載至該移載與定位裝置,該移載與定位裝置則將至少一球珠及至少一對墊圈移載至該模具開合裝置內,最後經由該射出單元對該模具開合裝置進行射出作業,即可獲致球閥開關之射出品。因此,本案球閥開關全自動射出成型機可有效地大幅增加成品的產能外,並可縮短生產工時及降低人力需求。

Description

球閥開關全自動射出機
  本案係有關一種射出成型機,尤指一種球閥開關全自動射出成型方法。
  按球閥開關用於管路上,以便作為流體,例如液體之斷通控制,乃習知技藝。如圖1所示習知球閥開關包括一閥體10,該一體呈型之閥體10開設一閥室101,該閥室101兩側軸向開設一供液體進、出之一入口102及一出口103,且該閥室101徑向連通一階級狀之軸孔104。另將一球珠20設於該閥室101內,該球珠20軸向開設一與該入、出口102、103相連通之穿孔201,且該球珠20周緣於該閥室101內被兩相對設置之墊圈30所包覆,使該球珠20具備啟、閉功能,以使液體可流通該閥體10之入、出口102、103。而該球珠20上方徑向延伸一穿越該軸孔104之軸桿202,並將該軸桿202頂部自由端固接一把手40。因此,當旋轉該把手40時,可令該球珠20同步轉動,藉以控制該球閥開關的啟閉。
  前述球閥開關的製法在於,首先將球珠20及墊圈30預先成型後,再以人工之手動方式將該等球珠20與墊圈30分別置放於模具之閥體模穴內,接著經由射出單元將熔融狀的塑料注入模具內,以便在該模具內同時射出複數個閥體10,使得成型後各閥體10之閥室101內軸向兩側相對結合一對墊圈30,且各對墊圈30包覆該球珠20,而各球珠20之軸桿202則穿越該閥體10徑向開設的軸孔104,即可將各球珠20可旋轉地樞設於閥體10內。
  惟前述埋入式射出成型作業,係以人工之手動方式將該等球珠與墊圈分別置入模具中的閥體模穴內,以致在產能上受制於人工取放球珠與墊圈的速度,而無法提高產能。再者,以人工之手動方式將球珠與墊圈置放於模具之閥體模穴內的過程中,若置放時產生偏位,將導致球珠與墊圈密合度不佳,而形成漏水的不良品。
  因此,如何提供射出成型機具備珠球與墊圈之全自動化取放設計,藉以提高產能,並降低不良率,乃相關業者亟待克服之難題。
  本案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球閥開關全自動射出成型機,其係將預成型之球珠、墊圈之供料、移載與定位、射出件射出等工序經由全自動化設計,使得球珠、墊圈經由前述工序,而與射出件,例如閥體相結合,除可有效地大幅增加成品的產能外,並可縮短生產工時及降低人力需求。
  為達成前述之目的,本案所採取之技術手段係提供一種球閥開關全自動射出機,其包括:
  一球珠供料裝置,其包括一頂面裝設置少一列導軌之傾斜支架,各導軌供複數個排列成直線之預成型球珠容置,該導軌底部開口裝設一分配器,以便將球珠落入該傾斜支架前下方之一第一球珠暫置盤頂面暫置後,該第一球珠暫置盤被一第一線形滑軌帶動並位移至右側端;
  一球珠移載裝置,其包括一設於該球珠供料裝置右側端一側且可升降和左右位移之第一球珠夾座,當該第一球珠暫置盤移動到該球珠供料裝置右側端時,該第一球珠夾座下移並夾持該第一球珠暫置盤之球珠後,隨即上移至定位後,另藉由一第一轉向機構將該第一球珠夾座所夾持之球珠水平向旋轉九十度後,並將該第一球珠夾座移動至右側端後下移;
  一墊圈供料裝置,其包括一設有供料點之可旋轉供料轉盤,及至少一組設於該供料轉盤頂面周緣之墊圈供料座,各組墊圈供料座具有一固設於該供料轉盤頂面周緣之固定座板,且該固定座板縱向固接至少一對供複數片預成型墊圈套設之供料桿,另將一活動座板套設於各對供料桿,使該活動座板透過一位於該供料點下方之升降裝置進行升降,以便將位於該供料點之各對供料桿最上方之墊圈維持一固定高度;
  一墊圈移載裝置,其包括一設於該墊圈供料裝置供料點一側且可升降和前後位移之墊圈吸取座,該墊圈吸取座利用其底面至少一墊圈吸盤之一對吸嘴吸取位於該供料點之各對供料桿上的墊圈,並上移至定位後,另藉由一第二轉向機構將各墊圈吸盤及所吸附之墊圈旋轉九十度後,使各對墊圈由水平向變成直立向,並將該墊圈吸取座移動至後端後下移;
  一移載及定位裝置,其包括一前方相鄰設置一第二球珠暫置盤及一墊圈暫置盤之機台,該機台後上方設有一可左右滑移之滑移板,該滑移板前方分別裝設一可升降之一第二球珠夾座及一可升降之墊圈夾座;當該球珠移載裝置與該墊圈移載裝置分別將至少一球珠與至少一對墊圈置放於該第二球珠暫置盤與該墊圈暫置盤頂面時,該第二球珠暫置盤與該墊圈暫置盤分別向內滑移至定位後,該第二球珠夾座與該墊圈夾座下移並分別夾固該球珠與各對墊圈並上移至定位後,並藉由該滑移板向右、左分段移動,以便將該第二球珠夾座及該墊圈夾座所夾持之至少一球珠與至少一對墊圈置放於一模具開合裝置之至少一下模座內定位;
  藉由該下模座與一上模座對接合模後,即可令一射出單元對該上、下模座進行射出件成型作業;而當射出作業完畢後,該上、下模座開模,以便將射出件取出。
10‧‧‧閥體
101‧‧‧閥室
102‧‧‧入口
103‧‧‧出口
104‧‧‧軸孔
20‧‧‧球珠
201‧‧‧穿孔
202‧‧‧軸桿
30‧‧‧墊圈
40‧‧‧把手
1‧‧‧球珠供料裝置
11‧‧‧傾斜支架
111‧‧‧固定板
12‧‧‧導軌
121‧‧‧容置滑槽
122‧‧‧底槽
13‧‧‧分配器
131‧‧‧閥門
14‧‧‧第一球珠暫置盤
141‧‧‧第一球珠定位槽
15‧‧‧第一線形滑軌
2‧‧‧球珠移載裝置
21‧‧‧第一直立架
22‧‧‧第二線形滑軌
23‧‧‧第一球珠夾座
231‧‧‧第一球珠夾爪
24‧‧‧第一轉向機構
241‧‧‧第一伸縮缸
242‧‧‧滑塊
243‧‧‧轉向曲臂
3‧‧‧墊圈供料裝置
31‧‧‧供料轉盤
311‧‧‧盤榫
32‧‧‧墊圈供料座
321‧‧‧固定座板
322‧‧‧供料桿
323‧‧‧活動座板
33‧‧‧升降裝置
331‧‧‧伸縮桿
34‧‧‧驅動機構
341‧‧‧滑座
342‧‧‧第二伸縮缸
343‧‧‧套筒
4‧‧‧墊圈移載裝置
41‧‧‧第二直立架
42‧‧‧第三線形滑軌
43‧‧‧墊圈吸取座
431‧‧‧墊圈吸盤
432‧‧‧吸嘴
433‧‧‧轉向曲臂
44‧‧‧第二轉向機構
441‧‧‧定位板
442‧‧‧第三伸縮缸
443‧‧‧限位槽
5‧‧‧移載及定位裝置
51‧‧‧機台
511‧‧‧第一滑軌
512‧‧‧第二滑軌
513‧‧‧滑座
514‧‧‧第三滑軌
52‧‧‧第二球珠暫置盤
521‧‧‧第二球珠定位槽
53‧‧‧墊圈暫置盤
531‧‧‧墊圈定位槽
54‧‧‧第三直立架
55‧‧‧第四線形滑軌
56‧‧‧滑移板
561‧‧‧第二球珠夾座
562‧‧‧墊圈夾座
563‧‧‧定位偵測座
564‧‧‧射出件夾座
565‧‧‧第二球珠夾爪
566‧‧‧墊圈夾爪
567‧‧‧壓掣件
568‧‧‧抵接桿
569‧‧‧射出件夾爪
57‧‧‧射出件放置架
6‧‧‧模具開合裝置
61‧‧‧模座轉盤
62‧‧‧下模座
621‧‧‧下模穴
622‧‧‧前、後活動模
623‧‧‧斜向導槽
624‧‧‧模桿
63‧‧‧升降台
64‧‧‧上模座
641‧‧‧上模穴
642‧‧‧斜向導桿
65‧‧‧射出件
651‧‧‧料骨
7‧‧‧射出單元
8‧‧‧射出件冷卻裝置
81‧‧‧水冷槽
811‧‧‧輸送帶
812‧‧‧射出件偵測機構
813‧‧‧偵測擋板
82‧‧‧射出件移入裝置
821‧‧‧第四直立架
822‧‧‧第五線形滑軌
823‧‧‧射出件移入夾座
824‧‧‧移入夾爪
83‧‧‧射出件移出裝置
831‧‧‧第五直立架
832‧‧‧第六線形滑軌
833‧‧‧射出件移出夾座
834‧‧‧移出夾爪

  為進一步揭示本案之具體技術內容,首先請參閱圖式,其中:
  圖1為習知球閥開關之剖面圖;
  圖2為本案球閥開關全自動射出成型機之立體圖;
  圖3為本案球珠供料裝置及球珠移載機構之立體圖;
  圖4a及圖4b為本案球珠供料裝置關閉、開啟之剖面圖;
  圖5為本案球珠移載機構將第一直立架移除後之立體圖;
  圖6為本案球珠移載機構夾取球珠時之前視圖;
  圖7為本案球珠移載機構夾取球珠並轉向後之左側視圖;
  圖8為本案墊圈供料裝置及墊圈移載機構之立體圖;
  圖9為本案墊圈供料裝置及墊圈移載機構之右側視圖;
  圖10為本案墊圈供料裝置吸取墊圈之背視圖;
  圖11為本案墊圈供料裝置吸取墊圈後並移載至移載及定位機構之左側視圖;
  圖12為本案墊圈移載機構將墊圈置放於移載及定位機構之墊圈暫置盤示意圖;
  圖13為本案移載及定位機構之局部立體圖;
  圖14為本案移載及定位機構之前視圖;
  圖15為本案移載及定位機構之定位檢測件與下模進行定位測試之剖面圖;
  圖16為本案射出單元之上、下模合模後之剖面圖;
  圖17為本案射出單元射出成型後上、下模開模後之剖面圖;
  圖18為本案移載及定位機構和部份射出單元之立體圖;
  圖19為本案移載及定位機構和部份射出單元之前視圖;以及
  圖20為本案射出件冷卻裝置之立體圖。
  如圖2至圖20所示,基本上,本案球閥開關全自動射出成型機包括一球珠供料裝置1,一球珠移載裝置2,一墊圈供料裝置3,一墊圈移載裝置4,一移載及定位裝置5,一模具開合裝置6,一射出單元7,及一射出件冷卻裝置8。
  請參閱圖2至圖4b,該球珠供料裝置1具有一可往復移動之楔形傾斜支架11,該支架11頂面裝設至少一導軌12,如圖3所示,該支架11頂面平行地裝設十根導軌12;其中各導軌12頂、底部分別開設一供複數個排列成直線之預成型球珠20容置且可供其向下滑移之容置滑槽121及一供各球珠20之軸桿202穿出之底槽122。該支架11前方固定板111裝設一分配器13,藉由該分配器13之閥門131升降,可將各導軌12底部開口之球珠20逐顆地落入該傾斜支架11前下方之第一球珠暫置盤14頂面暫置。接著,該第一球珠暫置盤14被一習知第一線形滑軌15所帶動,而得以左右向往復移動。
  如圖4a或圖4b所示,該分配器13與該第一球珠暫置盤14經由習知第一偵測器(未予以圖示)的偵測,使得該第一球珠暫置盤14向左分段移動的過程中,該分配器13係利用一閥門131下移(關閉)或上移(開啟),使得導軌12內之球珠20逐顆地掉入該第一球珠暫置盤14頂面至少一第一球珠定位槽141內暫置。如圖3所示,該第一球珠暫置盤14頂面設有四個呈直線排列之第一球珠定位槽141。
  當該第一球珠暫置盤14頂面四個第一球珠定位槽141均承接一球珠20後,該分配器13立即以閥門131將導軌12底部開口關閉,然後利用第一線形滑軌15將該第一球珠暫置盤14移動至下游端,例如右側端,以便供該球珠移載裝置2之夾持與運送。
  前已述及,該傾斜支架11頂面可平行裝設複數個導軌12,當其中第一導軌12內的球珠20供料完畢後,此時,位於該分配器13之第二偵測器(未予以圖示)偵測不到任何球珠20時,即命令一習知可往復移動之驅動機構帶動該傾斜支架11向下游,例如向右位移,使第二導軌12底部開口對準該分配器13之閥門131,以便進行球珠20的供料作業。因此,就操作人員言,其僅需對各導軌12內補充球珠20,即可令該球珠供料裝置1源源不斷地將球珠20配送至該第一球珠暫置盤14。
  請參閱圖2、3、5至圖7,該球珠移載裝置2設於該球珠供料裝置1下游端,例如右側端一側,該球珠移載裝置2包括一第一直立架21、一第二線形滑軌22及一可升降之第一球珠夾座23。該第一直立架21頂部左右向設有一第二線形滑軌22,該第二線形滑軌22則進一步連接該第一球珠夾座23。當該第一球珠暫置盤14移動到第一線形滑軌15下游端時,如圖6所示,該第一球珠夾座23下移,並利用其底面預設至少一對,例如四對第一球珠夾爪231各自夾持該第一球珠暫置盤14頂面上各第一球珠定位槽141內之球珠20後,接著該第一球珠夾座23上移至定位,並藉由一第一轉向機構24之第一伸縮缸241推動一滑塊242,而令該滑塊242樞接於各對第一球珠夾爪231之轉向曲臂243轉動,使得各對第一球珠夾爪231水平向旋轉九十度,並將各球珠20之穿孔201轉向呈前後貫通型態。
  如圖7及圖13所示,最後該第二線形滑軌22向下游移動,並定位於該移載及定位裝置5前方機台51預設之第二球珠暫置盤51上方,隨即將該第一球珠夾座23下移,並將各對第一球珠夾爪231所夾持之球珠20置放於該第二球珠暫置盤52頂面預設之四個呈直線排列之第二球珠定位槽521。
  請參閱圖2、8至圖13,該墊圈供料裝置3包括一可旋轉之供料轉盤31及至少一組,例如六組墊圈供料座32。該六組墊圈供料座32環設於該供料轉盤31頂面周緣,且一組墊圈供料座32例如九點方向作為供料點;其中各組墊圈供料座32底部經由一固定座板321固設於該供料轉盤31頂面周緣,並縱向固接至少一對供預成型墊圈30套設之供料桿322,然後將一活動座板323套設於該等供料桿322,使該活動座板323得以透過一位於該供料點下方之升降裝置33,例如油壓缸之伸縮桿331穿越該供料轉盤31、該固定座板321並抵接於該活動座板323底面,而得以將該活動座板323進行升降,以便將套設於各對供料桿322之複數個墊圈30進行供料,並將最上面之墊圈30維持一固定高度(如圖11所示)。
  當位於該供料點之第一組墊圈供料座32供料完畢後,此時,位於該升降裝置33之第三偵測器(未予以圖示)偵測該伸縮桿331已上移至最高高度時,即命令該伸縮桿331縮入該升降裝置33內,接著命令一位於該供料轉盤31下方之驅動機構34作動,使該供料轉盤31旋轉一預設角度,使第二組墊圈供料座32位移至該供料點後,該驅動裝置35回復至起始位置,而該升降裝置33之伸縮桿331則穿越該第二組墊圈供料座32之固定座板321並抵接於該活動座板323。
  如圖8至圖10所示,該驅動機構34包括一可往復移動之滑座341及一第二伸縮缸342。當該供料轉盤31欲轉動時,該滑座341頂面的一套筒343上移,並套接該供料轉盤31底面突設之盤榫311後,接著該第二伸縮缸342推動該滑座341,使該套筒343帶動該盤榫311移動,而令該供料轉盤31旋轉,以便進行墊圈30的供料作業。因此,就操作人員言,其僅需對各對供料桿322補充墊圈30,即可將該墊圈供料裝置3源源不斷地將墊圈30移動至該供料點。
  該墊圈移載裝置4設於該墊圈供料裝置3之供料點一側,該墊圈移載裝置4包括一第二直立架41、一第三線形滑軌42及一可升降之墊圈吸取座43。該第二直立架41頂部前後向設一有第三線形滑軌42,該第三線形滑軌42進一步連接該墊圈吸取座43。如圖10至圖12所示,如欲對該墊圈供料裝置3取料,此時,該墊圈吸取座43下移,並利用其底面預設至少一墊圈吸盤431預設之一對吸嘴432吸取各對供料桿322上的墊圈30後,接著該墊圈吸取座43上移至定位,並藉由一第二轉向機構44作動,使得各墊圈吸盤431旋轉九十度,並將各對墊圈30由水平向轉變成直立向。其中,該第二轉向機構44具有一固設於該墊圈吸取座43前方之定位板441及一裝設於該定位板441上之第三伸縮缸442,該定位板441底部對應各墊圈吸盤431設有限位槽443,而各墊圈吸盤431則藉由一轉向曲臂433樞接於該限位槽443內。當該第三伸縮缸442收縮,從而令該轉向曲臂433於限位槽443進行直線運動,而使得各墊圈吸盤431旋轉九十度,以便將各對墊圈30由水平向轉變成直立向。
  該第三線形滑軌42向內移動,並定位於該移載及定位裝置5前方機台51預設之墊圈球珠暫置盤53上方,隨即將該墊圈吸取座43下移,並將兩個墊圈吸盤431所吸附之四片墊圈30置放於該墊圈暫置盤53頂面預設之四個呈相對排列之墊圈定位槽531內。
  由於該墊圈移載裝置4一次行程只能運送兩對(四片)墊圈30,而該第二球珠暫置盤52之第二球珠定位槽521內則暫存四顆球珠20,因此,該墊圈移載裝置4必須對該墊圈供料裝置3再進行一次吸取及運送墊圈30行程,而該墊圈暫置盤53則向左位移,以便將兩個墊圈吸盤431所吸附之四片墊圈30置放於該墊圈暫置盤53頂面另外四個呈相對排列之墊圈定位槽531內,而形成兩次的供料。
  請參閱圖2、圖13至圖15,該移載及定位裝置5包括一機台51、可前後滑移之第二球珠暫置盤52、一可前後、左右滑移之墊圈暫置盤53、一第三直立架54、一第四線形滑軌55及一可左右滑移之滑移板56。其中,該機台51頂面一側前後向相對設有一對供該第二球珠暫置盤52前後滑移之第一滑軌511,而另一側前後向相對設有一對供一滑座513前後滑移之第二滑軌512,該滑座513左右向相對設有一對供該墊圈暫置盤53左右滑移之第三滑軌514。該第二球珠暫置盤52頂面預設四個呈直線排列且供四顆球珠20暫存之第二球珠定位槽521,而該墊圈暫置盤53頂面則預設兩列呈相對排列且供四對墊圈30暫存之四對墊圈定位槽531。
  該第三直立架54頂部左右向設有一第四線形滑軌55,該第四線形滑軌55進一步連接該滑移板56。而該滑移板56前方則分別裝設可升降之一第二球珠夾座561、一墊圈夾座562、一定位偵測座563及一射出件夾座564。當該球珠移載裝置2與墊圈移載裝置4分別將四顆球珠20、四對墊圈30置放於該第二球珠暫置盤52、墊圈暫置盤53頂面之第二球珠定位槽521與墊圈定位槽531內後,該第二球珠暫置盤52與墊圈暫置盤53分別沿著第一、第二滑軌511、512向內滑移至定位後,該滑移板56處於位於起始位置,此時,該第二球珠夾座561與墊圈夾座562下移,並藉由底面預設之四對第二球珠夾爪565及八對墊圈夾爪566分別將該等球珠20與墊圈30夾固後,該第二球珠夾座561與墊圈夾座562上移,並藉由該第四線形滑軌55帶動該滑移板56向右移動,使該第二球珠夾座561移動至模具開合裝置6之下模座62時,立即下移並將該等球珠20置放於該下模座62對應開設之下模穴621內,接著該滑移板56向左移動,使該墊圈夾座562亦將該等墊圈30置放於該下模座62之下模穴621內。
  如圖15所示,當球珠20與墊圈30已置放於下模座62對應開設之下模穴621內,然後,該滑移板56向再向左移,使該定位偵測座563下移,使其底面中央對應各球珠20位置之壓掣件567和前後側對應該下模座62之前、後活動模622位置預設之複數根抵接桿568分別壓掣各球珠20及其兩側之墊圈30和抵接於該前、後活動模622,以確保各球珠20及其兩側之墊圈30已確實定位於該下模座62之各下模穴621內後,該定位偵測座563隨即上移。此時,位於該滑移板56最右側之射出件夾座564則處於待命狀態。
  請參閱圖2、圖16至圖19,該模具開合裝置6係為習知機構,其包括一樞設於該機台51頂面之模座轉盤61,至少一固設於該模座轉盤61頂面周緣之下模座62,一可在該模座轉盤61上方升降之升降台63,以及一固設於該升降台63底面之上模座64。該升降台63經由習知驅動機構之升降控制,使得裝設於升降台63底面之上模座64與裝設於模座轉盤61頂面之下模座62分別形成開模或合模型態。而該下模座62可經由該模座轉盤61帶動而轉至該上模座64下方,或者轉離該上模座64並移至機台前方,以便夾取射出件65。
  該上、下模座64、62相對開設可成型複數個閥體10之複數個上、下模穴641、621內,且該下模座62之前、後側相對設置可對接或分離之前、後活動模622。如圖16所示,該上模座64左右側相對設置至少一對斜向導桿642,而該前、後活動模622頂面則對應開設斜向導槽623;當該上模座64隨著該升降台63下移時,該等斜向導桿642插入該前、後活動模622頂面之斜向導槽623,而迫使該前、後活動模622相對內移,直到該上、下模座64、62形成合模後,該前、後活動模622內壁相對設置之階級狀之模桿624即形成對接狀,並同時推抵各對墊圈30包夾球珠20,使合模後之上、下模座64、62內部各上、下模穴641、621形成該射出件65造形。
  該射出單元7係為習知者,並設於該升降台63頂面。當該上、下模座64、62合模後,該射出單元7即經由該上模座64注入熔融狀的塑料,以便將對該上、下模座64、62進行射出作業,使各上、下模穴641、621射出一包覆球珠20與墊片30之閥體10,並靜候一段冷卻時間後,該升降台63上移,使上模座64與下模座62如圖17所示形成開模狀態。此時,如圖18及圖19所示,該等成型後包含複數個閥體10之射出件65係容置該下模座62之下模穴621內,並由料骨651所連接。接著,該滑移板56向左移動,使該射出件夾座564移至該下模座62上方後隨即下移,並使該射出件夾座564底面之射出件夾爪569夾住該射出件65上方料骨651後,該射出件夾座564上移,並由該滑移板56向右移動,以便將該射出件65置放於該機台51右側端所突設之射出件放置架57頂面。
  事實上,該模座轉盤61之下模座62數量以兩個為佳,且相對固設於該模座轉盤61周緣,因此,當一下模座62在進行射出作業時,另一下模座62則進行射出件65取出及前述球珠20與墊片30之移載與定位作業,以便能夠增加產能。
  請參閱圖2及圖20,該射出件冷卻裝置8設於該模具開合裝置6右側邊,並包括一長形水冷槽81及其前、後側相對設置之一射出件移入裝置82及一射出件移出裝置83。該水冷槽81內裝盛清水,並於底面設有一輸送帶811,且該水冷槽81後段設有一射出件偵測機構812,該射出件偵測機構812係在該水冷槽81後段樞設一偵測擋板813,當射出件65之料骨651觸及並通過該偵測擋板813時,將會促使該射出件移入裝置82及射出件移出裝置83各自作動,使該射出件移入裝置82夾取該射出件放置架57頂面之射出件65,並置放在該水冷槽81內輸送帶811前段,以便輸送至該射出件偵測機構812,藉以冷卻該射出件;而該射出件移出裝置83則將通過該偵測擋板813之射出件65夾取後,並置放於一半成品容器內,以便進行料骨651剔除及把手40安裝於球珠20之軸桿202等工序,如此,即可獲得球閥開關成品。
  其中,該射出件移入、移出裝置82、83各自於該水冷槽81前、後壁裝設一第四、第五直立架821、831,該第四、第五直立架821、831頂部左右向各自設有一第五、第六線形滑軌822、832,且該第五、第六線形滑軌822、832進一步分別連接一射出件移入、移出夾座823、833,以便利用該射出件移入、移出夾座823、833底面設置之一對移入、移出夾爪824、834夾持該射出件65頂部之料骨561,而帶著該射出件65移入至水冷槽81內,或由水冷槽81內移出。
  所以,經由本案之實施,其所增益的功效在於,該球珠供料裝置與墊圈供料裝置係將預成型之球珠與墊圈對該球珠移載裝置與墊圈移載裝置進行供料,並藉由球珠移載裝置與墊圈移載裝置將至少一球珠及至少一對墊圈移載至該移載與定位裝置,該移載與定位裝置則將至少一球珠及至少一對墊圈移載至該模具開合裝置內,最後經由該射出單元對該模具開合裝置進行射出作業,即可獲致球閥開關之射出品。因此,本案球閥開關全自動射出成型機可有效地大幅增加成品的產能外,並可縮短生產工時及降低人力需求,堪稱同類物品前所謂漸得一大佳構。
  本案所揭示者,乃較佳實施例之一種,舉凡局部之變更或修飾而源於本案之技術思想而為熟習該項技藝之人所易於推知者,俱不脫本案之專利權範疇。
 
1‧‧‧球珠供料裝置
2‧‧‧球珠移載裝置
21‧‧‧第一直立架
3‧‧‧墊圈供料裝置
31‧‧‧供料轉盤
4‧‧‧墊圈移載裝置
5‧‧‧移載及定位裝置
6‧‧‧模具開合裝置
61‧‧‧模座轉盤
62‧‧‧下模座
621‧‧‧下模穴
623‧‧‧斜向導槽
63‧‧‧升降台
65‧‧‧射出件
7‧‧‧射出單元
8‧‧‧射出件冷卻裝置

Claims (17)

  1. 一種球閥開關全自動射出機,其包括:
      一球珠供料裝置,其包括一頂面裝設置少一列導軌之傾斜支架,各導軌供複數個排列成直線之預成型球珠容置,該導軌底部開口裝設一分配器,以便將球珠落入該傾斜支架前下方之一第一球珠暫置盤頂面暫置後,該第一球珠暫置盤被一第一線形滑軌帶動並位移至右側端;
      一球珠移載裝置,其包括一設於該球珠供料裝置右側端一側且可升降和左右位移之第一球珠夾座,當該第一球珠暫置盤移動到該球珠供料裝置右側端時,該第一球珠夾座下移並夾持該第一球珠暫置盤之球珠後,隨即上移至定位後,另藉由一第一轉向機構將該第一球珠夾座所夾持之球珠水平向旋轉九十度後,並將該第一球珠夾座移動至右側端後下移;
      一墊圈供料裝置,其包括一設有供料點之可旋轉供料轉盤,及至少一組設於該供料轉盤頂面周緣之墊圈供料座,各組墊圈供料座具有一固設於該供料轉盤頂面周緣之固定座板,且該固定座板縱向固接至少一對供複數片預成型墊圈套設之供料桿,另將一活動座板套設於各對供料桿,使該活動座板透過一位於該供料點下方之升降裝置進行升降,以便將位於該供料點之各對供料桿最上方之墊圈維持一固定高度;
      一墊圈移載裝置,其包括一設於該墊圈供料裝置供料點一側且可升降和前後位移之墊圈吸取座,該墊圈吸取座利用其底面至少一墊圈吸盤之一對吸嘴吸取位於該供料點之各對供料桿上的墊圈,並上移至定位後,另藉由一第二轉向機構將各墊圈吸盤及所吸附之墊圈旋轉九十度後,使各對墊圈由水平向變成直立向,並將該墊圈吸取座移動至後端後下移;
      一移載及定位裝置,其包括一前方相鄰設置一第二球珠暫置盤及一墊圈暫置盤之機台,該機台後上方設有一可左右滑移之滑移板,該滑移板前方分別裝設一可升降之一第二球珠夾座及一可升降之墊圈夾座;當該球珠移載裝置與該墊圈移載裝置分別將至少一球珠與至少一對墊圈置放於該第二球珠暫置盤與該墊圈暫置盤頂面時,該第二球珠暫置盤與該墊圈暫置盤分別向內滑移至定位後,該第二球珠夾座與該墊圈夾座下移並分別夾固該球珠與各對墊圈並上移至定位後,並藉由該滑移板向右、左分段移動,以便將該第二球珠夾座及該墊圈夾座所夾持之至少一球珠與至少一對墊圈置放於一模具開合裝置之至少一下模座內定位;
      藉由該下模座與一上模座對接合模後,即可令一射出單元對該上、下模座進行射出件成型作業;而當射出作業完畢後,該上、下模座開模,以便將射出件取出。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球閥開關全自動射出機,其中該傾斜支架頂面平行裝設複數個導軌,當其中第一導軌內的球珠供料完畢後,即令一可往復移動之驅動機構帶動該傾斜支架向右位移,使第二導軌底部開口對準該分配器,以便繼續進行球珠的供料作業。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球閥開關全自動射出機,其中該分配器係利用一閥門之下移或上移,使得各導軌內之球珠逐顆地掉入該第一球珠暫置盤頂面至少一第一球珠定位槽內暫置。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球閥開關全自動射出機,其中該第一球珠夾座連接於一可左右向位移第二線形滑軌,而該第二線形滑軌則裝設於一位於該球珠供料裝置右側端一側之第一直立架頂部。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球閥開關全自動射出機,其中該第一轉向機構設於該第一球珠夾座上,該第一轉向機構具有一第一伸縮缸,該第一伸縮缸推動一滑塊,而令該滑塊樞接於各對第一球珠夾爪之轉向曲臂轉動,使得各對第一球珠夾爪旋轉九十度。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球閥開關全自動射出機,其中該供料轉盤下方之升降裝置為油壓缸,該油壓缸之伸縮桿穿越該供料轉盤、該固定座板並抵接於該活動座板底面。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球閥開關全自動射出機,其中該供料轉盤下方設有一驅動機構,該驅動機構包括一可往復移動之滑座及一第二伸縮缸;當該供料轉盤欲轉動時,該滑座頂面的一套筒上移,並套接該供料轉盤底面突設之盤榫後,該第二伸縮缸推動該滑座,使該套筒帶動該盤榫移動,即可令該供料轉盤旋轉,以便進行墊圈的供料作業。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球閥開關全自動射出機,其中該墊圈吸取座連接於一可前後位移第三線形滑軌,而該第三線形滑軌則裝設於一位於該墊圈供料裝置供料點一側之第二直立架頂部。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球閥開關全自動射出機,其中該第二轉向機構設於該墊圈吸取座上,該第二轉向機構具有一固設於該墊圈吸取座前方之定位板及一裝設於該定位板上之第三伸縮缸,該定位板底部對應各墊圈吸盤設有限位槽,而各墊圈吸盤則藉由一轉向曲臂樞接於該限位槽內;當該第三伸縮缸收縮,從而令該轉向曲臂於限位槽進行直線運動,而使得各墊圈吸盤旋轉九十度,並將各墊圈由水平轉成直立狀態。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球閥開關全自動射出機,其中該機台前方頂面一側前後向相對設有一對供該第二球珠暫置盤滑移之第一滑軌,而另一側前後向相對設有一對供一滑座滑移之第二滑軌,且該滑座左右向相對設有一對供該墊圈暫置盤滑移之第三滑軌,藉由該墊圈暫置盤在該滑座上的位移,而得以承接該墊圈移載裝置兩次的供料。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球閥開關全自動射出機,其中該滑移板連接於一可左右位移第四線形滑軌,而該第四線形滑軌則裝設於一位於該機台後方之第三直立架頂部。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球閥開關全自動射出機,其中該滑移板進一步包括一可升降之定位偵測座;當至少一球珠與至少一對墊圈已置放於下模座內時,該滑移板將該定位偵測座移至該下模座位置並下移,使該定位偵測座底面中央對應各球珠位置之壓掣件和前後側對應該下模座之前、後活動模位置預設之複數根抵接桿分別壓掣各球珠及其兩側之墊圈和抵接於該前、後活動模,藉以確保各球珠及其兩側之墊圈已確實定位於該下模座內後,該定位偵測座隨即上移。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球閥開關全自動射出機,其中該模具開合裝置包括一樞設於該機台頂面之模座轉盤,至少一固設於該模座轉盤頂面周緣之下模座,一可在該模座轉盤上方升降之升降台,以及一固設於該升降台底面之上模座;該升降台經由升降控制,使該上、下模座分別形成開模或合模型態,而該下模座可經由該模座轉盤帶動而轉動至該上模座下方,或者轉離該上模座並移至機台前方,以便取出射出件後,再供該移載及定位裝置將至少一球珠與至少一對墊圈置放於該下模座內。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球閥開關全自動射出機,其中該下模座之前、後側相對設置可對接或分離之前、後活動模,該上模座左右側相對設置至少一對斜向導桿,而該前、後活動模頂面則對應開設斜向導槽;當該上模座隨著該升降台下移時,該等斜向導桿插入該前、後活動模頂面之斜向導槽,而迫使該前、後活動模相對內移,直到該上、下模座形成合模後,該前、後活動模內壁相對設置之階級狀之模桿即形成對接狀,並同時推抵各對墊圈包夾球珠。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球閥開關全自動射出機,其中該滑移板進一步包括一可升降之射出件夾座;當該模具開合裝置之上、下模座開模後,該滑移板將該射出件夾座移至該下模座位置並下移夾取該射出件之料骨後,該射出件夾座隨即上移,並藉由該滑移板向右移動,以便將該射出件置放於該機台右側端所突設之射出件放置架頂面。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球閥開關全自動射出機,其進一步包括一設於該模具開合裝置右側之射出件冷卻裝置,該射出件冷卻裝置包括一長形水冷槽及其前、後側相對設置之一射出件移入裝置及一射出件移出裝置;該水冷槽內裝盛清水,並於底面設有一輸送帶,且該水冷槽後段設有一射出件偵測機構,該射出件偵測機構具有一偵測擋板;當射出件之料骨觸及並通過該偵測擋板時,將會促使該射出件移入裝置及該射出件移出裝置各自作動,使該射出件移入裝置將射出件夾取後,並置放在該水冷槽內輸送帶前段,以便輸送至該射出件偵測機構,藉以冷卻該射出件;而該射出件移出裝置則將通過該偵測擋板之射出件夾取後,並置放於一半成品容器內。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之球閥開關全自動射出機,其中該射出件移入、移出裝置各自連接於一可左右位移第五、第六線形滑軌,而該第五、第六線形滑軌則分別裝設於一位於該水冷槽前、後壁之第四、第五直立架。
TW102135223A 2013-09-27 2013-09-27 球閥開關全自動射出機 TW20151192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135223A TW201511920A (zh) 2013-09-27 2013-09-27 球閥開關全自動射出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135223A TW201511920A (zh) 2013-09-27 2013-09-27 球閥開關全自動射出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11920A true TW201511920A (zh) 2015-04-01
TWI505926B TWI505926B (zh) 2015-11-01

Family

ID=534369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35223A TW201511920A (zh) 2013-09-27 2013-09-27 球閥開關全自動射出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201511920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43692A (zh) * 2020-12-14 2021-05-04 九江中科鑫星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制备超高分子聚乙烯混料的加料机构
CN113044565A (zh) * 2021-03-23 2021-06-29 宁波威兹马特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化塑料件排列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191136A (ja) * 1982-05-04 1983-11-08 Sekisui Chem Co Ltd 合成樹脂製球弁の製造方法
JPS58199130A (ja) * 1982-05-17 1983-11-19 Sekisui Chem Co Ltd ボ−ルバルブの製造方法
JPS5986763A (ja) * 1982-11-08 1984-05-19 Sekisui Chem Co Ltd ボ−ルバルブ
US4603836A (en) * 1985-03-18 1986-08-05 Richard Godfrey Ball valve with preloaded seal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43692A (zh) * 2020-12-14 2021-05-04 九江中科鑫星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制备超高分子聚乙烯混料的加料机构
CN113044565A (zh) * 2021-03-23 2021-06-29 宁波威兹马特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化塑料件排列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505926B (zh) 2015-1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795431B1 (ko) 금형세정장치를 구비한 소재 로딩/언로딩 장치
CN109605663B (zh) 一种全自动管体注头设备和工作方法
CN109605662B (zh) 一种叠推式管体全自动上料装置和上料方法
CN110842501A (zh) 一种冷凝管自动涂胶装配机
CN108772699B (zh) 一种混合阀芯自动装配线
KR100432237B1 (ko) 인서트부재를 갖는 사출물의 제조방법 및 그 장치
KR20140024175A (ko) 콘텍트 렌즈 성형용 몰드 결합장치
KR0137851B1 (ko) 트랜스퍼 성형 방법 및 트랜스퍼 성형 기계
TW201511920A (zh) 球閥開關全自動射出機
CN110370331B (zh) 一种自动裁切上模并自动摆盘的设备
CN210451637U (zh) 一种输液管的接头盖帽组装机
CN101818763A (zh) 轴承套圈的合套装置
CN201810683U (zh) 轴承套圈的合套装置
KR101190639B1 (ko) 콘택트렌즈 성형용 주형몰드 공급장치
CN108688053B (zh) 卡托自动化生产设备
CN110948783A (zh) 一种注塑上下料机
CN210588058U (zh) 一种自动组装设备
JPH07205184A (ja) 射出成形自動化システム
CN111391227A (zh) 注塑机的自动上下料系统
CN211030135U (zh) 一种自动裁切上模并自动摆盘的设备
KR20110112032A (ko) 사출성형기용 성형물 취출 냉각장치
CN211105762U (zh) 一种隐形眼镜合模成型设备
JP6689397B2 (ja) ドライブプーリ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の製造システムと、ローラ組付装置、ピース取付装置及びボス挿通装置
CN213618159U (zh) 一种嵌件自动摆盘机构和注塑自动化生产线
CN220514586U (zh) 全自动点胶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