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448380A - 纜線連接方法 - Google Patents

纜線連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448380A
TW201448380A TW103113529A TW103113529A TW201448380A TW 201448380 A TW201448380 A TW 201448380A TW 103113529 A TW103113529 A TW 103113529A TW 103113529 A TW103113529 A TW 103113529A TW 201448380 A TW201448380 A TW 20144838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able
conductive core
annular groove
signal transmission
core wir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135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47044B (zh
Inventor
Junji Ohsaka
Original Assignee
Dai Ichi Seik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 Ichi Seiko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i Ichi Seiko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14483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483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470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47044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01R13/6591Specific features or arrangements of connection of shield to conductive members
    • H01R13/65912Specific features or arrangements of connection of shield to conductive members for shielded multiconductor cable
    • H01R13/65918Specific features or arrangements of connection of shield to conductive members for shielded multiconductor cable wherein each conductor is individually surrounded by shiel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 H01R43/28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for wire processing before connecting to contact member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1R43/02 - H01R43/26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002Electrical device making
    • Y10T29/49117Conductor or circuit manufacturing
    • Y10T29/49174Assembling terminal to elongated conductor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纜線連接方法,即使導電芯線為絞合線,亦不會使該導電芯線散開,能夠極其牢固且穩定地將纜線的導電芯線電氣連接於連接器。設置訊號傳輸觸點16,該訊號傳輸觸點16於遍及相互對向之交叉部26與傾斜部27該兩者之部分,設置有形成狹縫29之一對相互對向彎曲部30,於纜線14的包覆導電芯線15之中間絕緣體20形成環狀槽部31,使導電芯線在該環狀槽部內露出,且使環狀槽部卡合於一對相互對向彎曲部,藉此,將在環狀槽部內露出之導電芯線推入至狹縫,藉由傾斜部,使纜線的中間絕緣體之形成環狀槽部之部分的一部分往自纜線末端部向外部突出之方向移動,且使導電芯線壓接於狹縫,從而將該導電芯線連接於訊號傳輸觸點。

Description

纜線連接方法
本申請案的申請專利範圍所記載之發明係關於成為將如下纜線的導電芯線連接於纜線連接器中所設置之訊號傳輸觸點之狀態之纜線連接方法,該纜線具備導電芯線與包覆該導電芯線之絕緣體。
為了使用由導電芯線與透過絕緣體而包圍該導電芯線之接地導體經絕緣包覆所形成之同軸纜線等、具備導電芯線與包覆該導電芯線之絕緣體而成之纜線,在複數個電氣零件、電氣裝置或電子機器之間輸送訊號等,當經由纜線使上述複數個電氣零件、電氣裝置或電子機器相互連結時,大多使用電氣連接纜線之纜線連接器。此種纜線連接器具備連接纜線的導電芯線且由導電材料形成之訊號傳輸觸點。
對於作為上述纜線連接器而先前已知之纜線連接器而言,一般使用焊接方法將纜線電氣連接於該纜線連接器。即,當將纜線電氣連接於纜線連接器時,將纜線的導電芯線焊接於纜線連接器所具備之具有導電性之觸點。但是,當採用將纜線的導電芯線焊接於觸點之焊接方法時,尤其於纜線極細且觸點相應地極小之情形時,存在如下問題:將導電芯線焊接於觸點之作業成為需要小心謹慎之繁瑣作業,進而存在如下問題,例如難以控制所使用之焊錫、助焊劑之量,且伴隨焊接而產生之熱會傳導至纜 線而產生由熱引起之不良。
因此,為了避免如上所述之伴隨焊接方法而產生之問題,先前亦已提出如下纜線連接方法:使設置於纜線連接器且連接纜線的導電芯線之訊號傳輸觸點產生既定變形,以成為不使用焊接方法而將訊號輸送用的纜線電氣連接於纜線連接器之狀態(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或專利文獻2)。
當實施如上所述之先前已提出之纜線連接方法時,豎立設置於與纜線連接之纜線連接器的外殼等支持部之觸點(訊號傳輸觸點)在前端部形成有一對分支部。而,當將纜線電氣連接於纜線連接器時,首先,部分地將包覆纜線的導電芯線之絕緣體剝除,使之露出至外部,並處於由觸點前端部所形成之一對分支部所夾持之狀態。其次,分別對夾持著纜線的導電芯線之一對分支部施加外力,產生向彼此接近之方向移位之變形。藉此,若使上述觸點的一對分支部變形,則理想而言,纜線的導電芯線會由一對分支部牢固地夾持而電氣連接於觸點,能夠不採用焊接方法而將纜線電氣連接於纜線連接器。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7-48696號公報(段落0032~0043、圖1~圖4)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08-269840號公報(段落0034~0046、圖5~圖12)
於實施上述專利文獻1或專利文獻2所揭示之纜線連接方法之情形,存在如下所述之不良,該纜線連接方法係指使纜線的導電芯線處於由觸點前端部所形成之一對分支部所夾持之狀態之後,使夾持著纜線的導電芯線之一對分支部產生向彼此接近之方向移位之變形,從而夾持纜線的導電芯線,藉此,將纜線的導電芯線連接於觸點。
即,通常,纜線的導電芯線係絞合多條導電細線而形成之絞合線,但於實施上述專利文獻1或專利文獻2所揭示之纜線連接方法之情形,由於纜線的導電芯線由觸點前端部所形成之一對分支部夾持,因此導致該纜線的導電芯線散開,藉此,致使纜線的導電芯線與觸點之間的電氣連接變得不穩定、不確實,從而有可能會導致可靠性下降。
又,於實施專利文獻1所揭示之纜線連接方法之情形,豎立設置於纜線連接器的外殼等支持部之觸點由板狀構件的一端部構成,且於其前端部形成有一對分支部。而,在使該板狀構件之板厚增大方面,存在與觸點尺寸相伴之極限,構成觸點之板狀構件之板厚必須較小。因此,有可能會產生如下問題:即使外力之作用方向僅稍微偏移,與此相對之觸點的強度亦會不足,導致觸點自適當地豎立設置於支持部之狀態變為倒下狀態,一對分支部無法適當地夾持纜線的導電芯線,上述外力係為了使夾持著纜線的導電芯線之一對分支部產生向彼此接近之方向移位之變形而施加的外力。
鑒於上述方面,本申請案的申請專利範圍所記載之發明例如提供如下纜線連接方法:當將同軸纜線等具備導電芯線與包覆該導電芯線之絕緣體而成之纜線,電氣連接於具備具有導電性之訊號傳輸觸點之纜線 連接器時,能夠不使用焊接方法而藉由比較容易之作業,適當且確實地將纜線的導電芯線連接於纜線連接器之訊號傳輸觸點,而且,即使導電芯線為絞合線,亦能夠使該導電芯線處於如下狀態:不散開而極其牢固且穩定地與訊號傳輸觸點電氣連接,並且由訊號傳輸觸點適當地保持。
本申請案的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任一項所記載之發明之纜線連接方法(以下稱為本發明之纜線連接方法)之特徵在於:將訊號傳輸觸點設置於纜線連接器的絕緣外殼,該訊號傳輸觸點由導電性帶狀板材彎曲而形成,且具有配設於既定基準面內之基準面部、沿著與基準面交叉之方向延伸之交叉部及相對於基準面傾斜並延伸且與交叉部相對向之傾斜部,傾斜部作為相對於交叉部之彎曲部分而連結於交叉部,交叉部或傾斜部與基準面部相連,於遍及交叉部與傾斜部該兩者之部分,設置有形成狹縫之一對相互對向彎曲部;對具有由絕緣體包覆之導電芯線之纜線的端部之絕緣體,實施形成包圍導電芯線之環狀槽部而使導電芯線在該環狀槽部內露出之處理;使在纜線的絕緣體所形成之環狀槽部,卡合於構成一對相互對向彎曲部之交叉部及傾斜部各自的部分,藉此,將在環狀槽部內露出之導電芯線推入至一對相互對向彎曲部所形成之狹縫,藉由傾斜部,使纜線的絕緣體之形成環狀槽部之部分的一部分沿著自纜線末端部向外部突出之方向移動,且使在環狀槽部內露出之導電芯線壓接於狹縫,將該導電芯線電氣連接於訊號傳輸觸點。
當實施上述本發明之纜線連接方法時,將訊號傳輸觸點設置於纜線連接器的絕緣外殼,該訊號傳輸觸點由導電性帶狀板材彎曲而形 成,且具有配設於既定基準面內之基準面部、沿著與基準面交叉之方向延伸之交叉部及相對於基準面傾斜並延伸且與交叉部相對向之傾斜部,傾斜部作為相對於交叉部之彎曲部分而連結於交叉部,交叉部或傾斜部與基準面部相連,於遍及交叉部與傾斜部該兩者之部分,設置有形成狹縫之一對相互對向彎曲部;並且對具有由絕緣體所包覆之導電芯線之纜線的端部之絕緣體,實施形成包圍導電芯線之環狀槽部而使導電芯線在該環狀槽部內露出之處理。此時,當於纜線的絕緣體形成環狀槽部時,例如將環狀槽部之槽寬選定為大於與訊號傳輸觸點之相互對向之交叉部及傾斜部相關之、交叉部與傾斜部的相互連結部附近的第1部位之外表面間隔,且小於比第1部位更遠離相互連結部之第2部位之外表面間隔。
其次,使纜線的絕緣體所形成之環狀槽部,卡合於訊號傳輸觸點之構成一對相互對向彎曲部之交叉部及傾斜部各自的部分,藉此,將在環狀槽部內露出之導電芯線推入至一對相互對向彎曲部所形成之狹縫,藉此,藉由訊號傳輸觸點之傾斜部,使纜線的絕緣體中的形成環狀槽部之部分的一部分沿著自纜線末端部向外部突出之方向移動,且使導電芯線壓接於狹縫,並電氣連接於訊號傳輸觸點。
例如,當將同軸纜線等具備導電芯線與包覆該導電芯線之絕緣體而成之纜線電氣連接於纜線連接器時,實施此種本發明之纜線連接方法,藉此,在端部實施了如下處理之纜線處於如下狀態:其絕緣體所形成之環狀槽部卡合於纜線連接器的絕緣外殼所設置之訊號傳輸觸點之構成一對相互對向彎曲部之交叉部及傾斜部各自的部分,並且在環狀槽部內露出 之導電芯線推入至訊號傳輸觸點之一對相互對向彎曲部所形成之狹縫,藉此,纜線的絕緣體之形成環狀槽部之部分的一部分藉由訊號傳輸觸點之傾斜部,沿著自纜線末端部向外部突出之方向移動,且導電芯線壓接於狹縫,並電氣連接於訊號傳輸觸點,上述處理係指於包覆導電芯線之絕緣體形成包圍導電芯線之環狀槽部,且使導電芯線在該環狀槽部內露出之處理。
此時,將纜線之環狀槽部之槽寬選定為大於與訊號傳輸觸點之相互對向之交叉部及傾斜部相關之、交叉部與傾斜部的相互連結部附近之第1部位之外表面間隔,且小於比第1部位更遠離相互連結部之第2部位之外表面間隔,藉此,可獲得如下狀態:當其環狀槽部卡合於訊號傳輸觸點之構成一對相互對向彎曲部之交叉部及傾斜部各自的部分,並且在環狀槽部內露出之導電芯線推入至訊號傳輸觸點之一對相互對向彎曲部所形成之狹縫時,無需特別地調整相對於環狀槽部的交叉部及傾斜部各自的部分之位置,纜線的絕緣體之形成環狀槽部之部分的一部分藉由訊號傳輸觸點之傾斜部,沿著自纜線末端部向外部突出之方向移動。
如此,當將纜線之在環狀槽部內露出之導電芯線推入至訊號傳輸觸點之一對相互對向彎曲部所形成之狹縫,使其壓接於該狹縫時,包覆該導電芯線之絕緣體的一部分藉由訊號傳輸觸點之傾斜部,沿著自纜線末端部向外部突出之方向移動,因此,即使導電芯線為絞合線,亦能夠使推入至狹縫而與其壓接之導電芯線處於如下狀態:藉由沿著自纜線末端部向外部突出之方向移動之絕緣體,防止該導電芯線散開。其結果,纜線的導電芯線不會散開,可極其牢固且穩定地與訊號傳輸觸點電氣連接。
而且,訊號傳輸觸點具有配設於基準面內之基準面部、沿著 與基準面交叉之方向延伸之交叉部及相對於基準面傾斜並延伸之傾斜部,傾斜部作為相對於交叉部之彎曲部分而與交叉部相連,且交叉部或傾斜部與基準面部相連,藉此,能夠避免如下情況,該情況係指容易導致設置於遍及交叉部與傾斜部該兩者之部分的一對相互對向彎曲部產生意外之移位或變形,因此,能夠藉由一對相互對向彎曲部,適當地保持推入至一對相互對向彎曲部所形成之狹縫且與其壓接之纜線的導電芯線。
因此,根據本發明之纜線連接方法,例如,當將同軸纜線等具備導電芯線與包覆該導電芯線之絕緣體而成之纜線,電氣連接於具備具有導電性之訊號傳輸觸點之纜線連接器時,能夠不使用焊接方法而藉由比較容易之作業,適當且確實地將纜線的導電芯線連接於纜線連接器之訊號傳輸觸點,而且,即使導電芯線為絞合線,亦能夠使該導電芯線處於如下狀態:不散開而極其牢固且穩定地與訊號傳輸觸點電氣連接,並且由訊號傳輸觸點適當地保持。
10‧‧‧纜線連接器
11‧‧‧絕緣外殼
12‧‧‧導電性外罩構件
13、19‧‧‧透孔
14‧‧‧纜線
15‧‧‧導電芯線
16‧‧‧訊號傳輸觸點
17‧‧‧外罩卡止部
18‧‧‧接地連接構件
20‧‧‧中間絕緣體
21‧‧‧屏蔽導體
22‧‧‧外周絕緣體
25‧‧‧基準面部
25a‧‧‧連接端子部
26‧‧‧交叉部
27‧‧‧傾斜部
28‧‧‧相互連結部
29‧‧‧狹縫
30‧‧‧相互對向彎曲部
31、32‧‧‧環狀槽部
圖1係表示實施了本發明之纜線連接方法的一例之纜線連接器及複數根纜線的立體圖。
圖2係表示實施了本發明之纜線連接方法的一例之纜線連接器及複數根纜線的前視圖。
圖3係表示實施了本發明之纜線連接方法的一例之纜線連接器及複數根纜線的俯視圖。
圖4係表示圖1~圖3各自所示之纜線連接器所具備之訊號傳輸觸點的立體圖。
圖5係以外罩構件與纜線連接器分離後之狀態,表示用以實施本發明之纜線連接方法的一例之纜線連接器及複數根纜線的立體圖。
圖6係用以說明與用以實施本發明之纜線連接方法的一例之纜線連接器及纜線相關之、纜線連接器之訊號傳輸連接器的部分與形成於纜線之環狀槽部的槽寬之尺寸關係的部分剖面圖。
圖7係用以對利用了本發明之纜線連接方法的一例之纜線連接過程進行說明的部分側視圖。
圖8係用以對利用了本發明之纜線連接方法的一例之纜線連接過程進行說明的部分側視圖。
圖9係用以對利用了本發明之纜線連接方法的一例之纜線連接過程進行說明的部分側視圖。
圖10係表示與用以實施本發明之纜線連接方法的一例之纜線連接器及纜線相關之、纜線已安裝於纜線連接器的外殼之狀態的立體圖。
圖11係表示與用以實施本發明之纜線連接方法的一例之纜線連接器及纜線相關之、纜線已安裝於纜線連接器的外殼之狀態的俯視圖。
根據以下所述之與本發明相關之實施例,說明用以實施本發明之形態。
[實施例]
圖1(立體圖)、圖2(前視圖)及圖3(俯視圖)表示實施了本發明之纜線連接方法的一例之纜線連接器與複數根纜線。
於圖1~圖3,實施本發明之纜線連接方法的一例,將複數根纜線14連接於纜線連接器10。纜線連接器10具有由絕緣材所形成之外殼即絕緣外殼11,於絕緣外殼11安裝有導電性外罩構件12,該導電性外罩 構件12部分地覆蓋絕緣外殼11而堵住絕緣外殼11的一部分的內部。於導電性外罩構件12形成有透孔13,可透過該透孔13而觀察設置於絕緣外殼11且與複數根纜線14的導電芯線15分別連接之複數個訊號傳輸觸點16的一部分。
又,接地連接構件18作為夾著絕緣外殼11的一部分而與導電性外罩構件12相對向之構件,安裝於絕緣外殼11,該接地連接構件18設置有卡止導電性外罩構件12之複數個外罩卡止部17。設置於接地連接構件18之複數個外罩卡止部17各自從接地連接構件18豎起,且貫通絕緣外殼11的一部分而往電性外罩構件12側延伸,其前端部17a貫通形成於導電性外罩構件12之複數個透孔19中的對應之透孔19而到達導電性外罩構件12的外部。外罩卡止部17的前端部17a形成與導電性外罩構件12卡合之卡合部,其卡合於導電性外罩構件12之透孔19的周圍部分而卡止導電性外罩構件12。
複數根纜線14沿著絕緣外殼11的長度方向而彼此平行地排列配置,形成整體呈板狀體之纜線群。複數根纜線14各自為同軸纜線,該同軸纜線係導電芯線15、包覆該導電芯線15之中間絕緣體20、及包圍中間絕緣體20之屏蔽導體21的整體被外周絕緣體22包覆而成。
複數個訊號傳輸觸點16沿著作為複數根纜線14的排列方向之絕緣外殼11的長度方向而排列配置,且安裝於絕緣外殼11的內部。複數個訊號傳輸觸點16各自的一例如圖4所示,例如由磷青銅製的導電性帶狀板材彎曲而形成,且具有:基準面部25,其配設於假想之基準面24內;交叉部26,其例如以與基準面部25實質上正交之方式,沿著與基準面24交 叉之方向延伸;以及傾斜部27,其相對於基準面24傾斜地延伸且與交叉部26相對向。基準面部25、交叉部26及傾斜部27為如下關係:傾斜部27作為相對於基準面部25之彎曲部分而與基準面部25相連,並且作為相對於交叉部26之彎曲部分而連結於交叉部26。而且,交叉部26與傾斜部27具有兩者通用之相互連結部28作為向自基準面24突出之方向彎曲之部分。再者,代替由傾斜部27作為相對於基準面部25之彎曲部分而與基準面部25相連之構成,亦可採用如下構成:使傾斜部27與基準面部25分離,由交叉部26作為相對於基準面部25之彎曲部分而與基準面部25相連。
於如上所述之訊號傳輸觸點16中,基準面部25的一端部形成連接端子部25a,另外,於包含相互連結部28之遍及交叉部26與傾斜部27該兩者之部分設置有一對相互對向彎曲部30,該一對相互對向彎曲部30形成纜線14的導電芯線15所被推入之狹縫29。狹縫29的中央部分形成在相互連結部28中開口之開口部,該開口部向一對相互對向彎曲部30各自的頂點側擴大,從而容易將纜線14的導電芯線15推入至狹縫29。又,狹縫29的兩端部各自形成拓寬部分,從而發揮收容且保持已推入至狹縫29之纜線14的導電芯線15之作用。
如圖3所示,複數個訊號傳輸觸點16各自中的基準面部25的一端部所形成之連接端子部25a自絕緣外殼11內向絕緣外殼11的外部導出。又,複數個訊號傳輸觸點16各自中的形成狹縫29之一對相互對向彎曲部30在與形成於導電性外罩構件12之透孔13相對應之位置,沿著絕緣外殼11的長度方向排列配置,且經由透孔13而面對導電性外罩構件12的外部。
如上所述,當實施本發明之纜線連接方法的一例而獲得複數根纜線14連接於纜線連接器10之狀態時,首先,如以導電性外罩構件12與纜線連接器10分離後之狀態而表示纜線連接器10及複數根纜線14之圖5所示,沿著絕緣外殼11的長度方向排列配置複數個訊號傳輸觸點16,將複數個訊號傳輸觸點16安裝於纜線連接器10的絕緣外殼11,並且以使設置於接地連接構件18之複數個外罩卡止部17貫通絕緣外殼11而沿著絕緣外殼11的長度方向排列配置之方式,安裝接地連接構件18。藉此,與複數個訊號傳輸觸點16各自所具有之一對相互對向彎曲部30相關之複數個組以與排列配置之複數個外罩卡止部17平行之方式,且與複數個外罩卡止部17之間隔開特定間隔而排列配置。
並且,如圖5所示,對複數根纜線14各自的一端部實施如下處理:於包覆導電芯線15之中間絕緣體20中形成包圍導電芯線15之環狀槽部31,於該環狀槽部31內使導電芯線15露出,進而實施如下處理:於包覆屏蔽導體21之外周絕緣體22中形成包圍屏蔽導體21之環狀槽部32,於該環狀槽部32內使屏蔽導體21露出。此時,將與各纜線14中的形成於中間絕緣體20之環狀槽部31及形成於外周絕緣體22之環狀槽部32相關的間隔選定為如下間隔,該間隔相當於與纜線連接器10的絕緣外殼11中的複數個訊號傳輸觸點16各自所具有之一對相互對向彎曲部30的複數組排列及複數個外罩卡止部17的排列相關的間隔。
又,當於纜線14的包覆導電芯線15之中間絕緣體20中形成環狀槽部31時,例如,如圖6所示,將環狀槽部31的槽寬w選定為大於與對應於該纜線14之纜線連接器10的訊號傳輸觸點16中的相互對向之 交叉部26及傾斜部27相關之、相互連結部28附近的第1部位P1之外表面間隔d1,且小於比第1部位P1更遠離相互連結部28之第2部位P2之外表面間隔d2。
其次,如圖7所示,將複數根纜線14各自配置於纜線連接器10中的與對應於該纜線14之訊號傳輸觸點16及設置於接地連接構件18之外罩卡止部17相對向之位置,上述複數根纜線14於包覆導電芯線15之中間絕緣體20中形成環狀槽部31,進而於包覆屏蔽導體21之外周絕緣體22中形成有環狀槽部32。此時,使纜線14中的環狀槽部31處於與訊號傳輸觸點16中的一對相互對向彎曲部30相對應之位置,並且使纜線14中的環狀槽部32處於與設置於接地連接構件18之外罩卡止部17相對應之位置。
其次,使與訊號傳輸觸點16及外罩卡止部17相對向之纜線14,向朝向訊號傳輸觸點16及外罩卡止部17之方向移動,如圖8所示,使纜線14的中間絕緣體20中所形成之環狀槽部31,卡合於訊號傳輸觸點16中的構成一對相互對向彎曲部30之交叉部26及傾斜部17各自的部分,藉此,將在環狀槽部31內露出之導電芯線15推入至一對相互對向彎曲部30所形成之狹縫29,並且使纜線14的形成於外周絕緣體22之環狀槽部32與設置於接地連接構件18之外罩卡止部17卡合,從而使在環狀槽部32內露出之屏蔽導體21與外罩卡止部17按壓接觸。
如此,使纜線14的形成於中間絕緣體20之環狀槽部31,卡合於訊號傳輸觸點16中的構成一對相互對向彎曲部30之交叉部26及傾斜部27各自的部分,藉此,當將在環狀槽部31內露出之導電芯線15推入至一對相互對向彎曲部30所形成之狹縫29時,於如下情形下,即,纜線 14中的環狀槽部31之槽寬w選定為大於與訊號傳輸觸點16中的相互對向之交叉部26及傾斜部27相關之、相互連結部28附近的第1部位P1之外表面間隔d1,且小於比第1部位P1更遠離相互連結部28之第2部位P2之外表面間隔d2,如圖8所示,環狀槽部31向第2部位P2超越與相互對向之交叉部26及傾斜部27相關之第1部位P1的位置後,使纜線14的中間絕緣體20中的形成環狀槽部31之部分的一部分即纜線14的末端部(以下稱為纜線末端部)側之部分,藉由傾斜部27而沿著自導電芯線15的末端部向外部突出之方向移動。
再者,即使於如下情形下,即,纜線14的形成於中間絕緣體20之環狀槽部31之槽寬w未被選定為大於與訊號傳輸觸點16中的相互對向之交叉部26及傾斜部27相關之、相互連結部28附近的第1部位P1之外表面間隔d1,且小於比第1部位P1更遠離相互連結部28之第2部位P2之外表面間隔d2,而是分別大於與相互對向之交叉部26及傾斜部27相關之第1部位P1之外表面間隔d1及第2部位P2之外表面間隔d2,當使纜線14中的環狀槽部31卡合於訊號傳輸觸點16中的構成一對相互對向彎曲部30之交叉部26及傾斜部27各自的部分時,藉由使纜線14中的環狀槽部31的處於纜線14末端部側的端緣抵接於訊號傳輸觸點16中的傾斜部27,仍能夠使纜線14的中間絕緣體20中的形成環狀槽部31之部分的一部分即纜線末端部側之部分,藉由傾斜部27而沿著自導電芯線15的末端部向外部突出之方向移動。
然後,使纜線14進一步向朝向訊號傳輸觸點16及外罩卡止部17之方向移動,使纜線14的中間絕緣體20中的形成環狀槽部31之纜線 末端部側之部分沿著自導電芯線15的末端部向外部突出之方向移動,且使在環狀槽部31內露出之導電芯線15壓接於一對相互對向彎曲部30所形成之狹縫29,從而如圖9所示,使纜線14的導電芯線15電氣連接於訊號傳輸觸點16。並且,將纜線14的屏蔽導體21電氣連接於與其按壓接觸之外罩卡止部17。
結果,如圖10及圖11所示,能夠獲得如下狀態:複數根纜線14以如下狀態安裝於纜線連接器10的絕緣外殼11,該狀態係指各根導電芯線15電氣連接於纜線連接器10的絕緣外殼11的複數個訊號傳輸觸點16中的對應之訊號傳輸觸點16,並且各個屏蔽導體21電氣連接於纜線連接器10的外罩卡止部17。
如上所述,使纜線14的中間絕緣體20中的形成環狀槽部31之纜線末端部側之部分沿著自導電芯線15的末端部向外部突出之方向移動,且將在環狀槽部31內露出之導電芯線15推入至訊號傳輸觸點16中的一對相互對向彎曲部30所形成之狹縫29,使該導電芯線15壓接於該狹縫29,從而將該導電芯線15電氣連接於訊號傳輸觸點16,藉此,即使纜線14的導電芯線15為絞合線,亦能夠使推入至狹縫29而與其壓接之導電芯線15處於如下狀態:藉由沿著自纜線末端部向外部突出之方向移動之中間絕緣體20的部分,防止該導電芯線15散開。結果,纜線14的導電芯線15不會散開,可極其牢固且穩定地與訊號傳輸觸點6電氣連接。
又,使纜線14的中間絕緣體20中的形成環狀槽部31之纜線末端部側之部分沿著自導電芯線15的末端部向外部突出之方向移動,藉此,纜線14的中間絕緣體20所包覆之導電芯線15的端面部15a鑽入至中 間絕緣體20內,絕緣性提高,能夠防止意外地與外部導電體或導電部分接觸之情況。
其次,將複數根纜線14安裝於纜線連接器10的絕緣外殼11之後,使安裝於圖5所示之導電性外罩構件12之一對安裝卡合部12a與設置於絕緣外殼11之一對安裝孔11a卡合,將該導電性外罩構件12安裝於絕緣外殼11。如圖1所示,安裝於絕緣外殼11之導電性外罩構件12處於如下狀態:設置於該導電性外罩構件12之複數個透孔19各自由排列配置於絕緣外殼11之複數個外罩卡止部17中的對應之外罩卡止部17貫通,複數個外罩卡止部17各自的前端部17a卡合於複數個透孔19各自的周圍部分而卡止導電性外罩構件12,透過設置於該導電性外罩構件12之透孔13,觀察排列配置於絕緣外殼11之複數個訊號傳輸觸點16各自的一對相互對向彎曲部30,該導電性外罩構件12分別覆蓋連接於訊號傳輸觸點16與外罩卡止部17之複數根纜線14的端部。又,導電性外罩構件12中的在與複數根纜線14的排列方向正交之方向上包夾透孔13之部分、及在與複數根纜線14的排列方向正交之方向上包夾複數個透孔19的排列之部分,抵接於複數根纜線14各自的端部的中間絕緣體20及外周絕緣體22中的一對相互對向彎曲部30及外罩卡止部17的附近部分,從而相對於絕緣外殼11分別推壓複數根纜線14。藉此,穩定地維持複數根纜線14安裝於纜線連接器10的絕緣外殼11之狀態。
如上所述,當將作為同軸纜線之纜線14電氣連接於纜線連接器10時,實施本發明之纜線連接方法的一例,藉此,在端部實施了如下處理之纜線14處於如下狀態:其環狀槽部31卡合於纜線連接器10的絕緣 外殼11中所設置之訊號傳輸觸點16中的構成一對相互對向彎曲部30之交叉部26及傾斜部27各自的部分,並且在環狀槽部31內露出之導電芯線15推入至訊號傳輸觸點16中的一對相互對向彎曲部30所形成之狹縫29,藉此,纜線14中的形成環狀槽部31之部分的一部分藉由訊號傳輸觸點16中的傾斜部27,沿著自纜線14的末端部向外部突出之方向移動,且導電芯線15壓接於狹縫29,從而電氣連接於訊號傳輸觸點16,上述處理係指於包覆導電芯線15之中間絕緣體20中形成包圍導電芯線15之環狀槽部31,且使導電芯線15在環狀槽部31內露出之處理。
此時,將纜線14中的環狀槽部31之槽寬w選定為大於與訊號傳輸觸點16中的相互對向之交叉部26及傾斜部27相關之、交叉部26與傾斜部27的相互連結部28附近之第1部位P1之外表面間隔d1,且小於比第1部位P1更遠離相互連結部28之第2部位P2之外表面間隔d2,藉此,可獲得如下狀態:當該纜線14的環狀槽部31卡合於訊號傳輸觸點16中的構成一對相互對向彎曲部30之交叉部26及傾斜部27各自的部分,並且在環狀槽部31內露出之導電芯線15推入至訊號傳輸觸點16中的一對相互對向彎曲部30所形成之狹縫29時,無需特別地調整相對於環狀槽部31的交叉部26及傾斜部27各自的部分之位置,纜線14的中間絕緣體20中的形成環狀槽部31之部分的一部分藉由訊號傳輸觸點16中的傾斜部27,沿著自纜線末端部向外部突出之方向移動。
如此,當將纜線14中的在環狀槽部31內露出之導電芯線15推入至訊號傳輸觸點16中的一對相互對向彎曲部30所形成之狹縫29,使該導電芯線15壓接於該狹縫29時,包覆該導電芯線15之中間絕緣體20 的一部分藉由訊號傳輸觸點16中的傾斜部27,沿著自纜線末端部向外部突出之方向移動,因此,即使導電芯線15為絞合線,亦能夠使推入至狹縫29而與其壓接之導電芯線15處於如下狀態:藉由沿著自纜線末端部向外部突出之方向移動之中間絕緣體20的部分,防止該導電芯線15散開。結果,纜線14的導電芯線15不會散開,可極其牢固且穩定地與訊號傳輸觸點16電氣連接。
而且,訊號傳輸觸點16具有配設於基準面24內之基準面部25、沿著與基準面24交叉之方向延伸之交叉部26及相對於基準面24傾斜地延伸之傾斜部27,傾斜部27作為相對於交叉部26之彎曲部分而與交叉部26相連,且傾斜部27與基準面部25相連,藉此,能夠避免如下情況,該情況係指容易導致設置於遍及交叉部26與傾斜部27該兩者之部分的一對相互對向彎曲部30產生意外之移位或變形,因此,能夠藉由一對相互對向彎曲部30,適當地保持推入至一對相互對向彎曲部30所形成之狹縫29且與其壓接之纜線14的導電芯線15。
因此,根據本發明之纜線連接方法的一例,當將作為同軸纜線之纜線14電氣連接於具備訊號傳輸觸點16之纜線連接器10時,能夠不使用焊接方法而藉由比較容易之作業,適當且確實地將纜線14的導電芯線15連接於纜線連接器10中的訊號傳輸觸點16,而且,即使導電芯線15為絞合線,亦能夠使該導電芯線15處於如下狀態:不散開而極其牢固且穩定地與訊號傳輸觸點16電氣連接,並且由訊號傳輸觸點16適當地保持。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如上所述之本發明之纜線連接方法能夠不使用焊接方法而 藉由比較容易之作業,適當且確實地將纜線的導電芯線連接於纜線連接器中的訊號傳輸觸點,而且,即使導電芯線為絞合線,亦能夠使該導電芯線處於如下狀態:不散開而極其牢固且穩定地與訊號傳輸觸點電氣連接,並且由訊號傳輸觸點適當地保持,本發明之纜線連接方法能夠廣泛地適用於各種連接器裝置或電子設備之製造等。
10‧‧‧纜線連接器
11‧‧‧絕緣外殼
14‧‧‧纜線
15‧‧‧導電芯線
15a‧‧‧端面部
16‧‧‧訊號傳輸觸點
17‧‧‧外罩卡止部
17a‧‧‧前端部
18‧‧‧接地連接構件
20‧‧‧中間絕緣體
21‧‧‧屏蔽導體
25‧‧‧基準面部
26‧‧‧交叉部
27‧‧‧傾斜部
28‧‧‧相互連結部
29‧‧‧狹縫
30‧‧‧相互對向彎曲部
31、32‧‧‧環狀槽部

Claims (3)

  1. 一種纜線連接方法,其特徵在於:將訊號傳輸觸點設置於纜線連接器的絕緣外殼,該訊號傳輸觸點由導電性帶狀板材彎曲而形成,且具有配設於既定基準面內之基準面部、沿著與上述基準面交叉之方向延伸之交叉部及相對於上述基準面傾斜並延伸且與上述交叉部相對向之傾斜部,上述傾斜部作為相對於上述交叉部之彎曲部分而連結於上述交叉部,上述交叉部或上述傾斜部與上述基準面部相連,於遍及上述交叉部與上述傾斜部該兩者之部分,設置有形成狹縫之一對相互對向彎曲部;對具有由絕緣體所包覆之導電芯線之纜線的端部之上述絕緣體,實施形成包圍上述導電芯線之環狀槽部,而使上述導電芯線在該環狀槽部內露出之處理;使形成於上述纜線的絕緣體之上述環狀槽部,卡合於構成上述一對相互對向彎曲部之上述交叉部及上述傾斜部各自的部分,藉此,將在上述環狀槽部內露出之上述導電芯線推入至上述一對相互對向彎曲部所形成之上述狹縫,藉由上述傾斜部,使上述纜線的絕緣體之形成上述環狀槽部之部分的一部分往自上述纜線末端部向外部突出之方向移動,且使在上述環狀槽部內露出之導電芯線壓接於上述狹縫,將上述導電芯線電氣連接於上述訊號傳輸觸點。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纜線連接方法,其中,於上述纜線的絕緣體形成上述環狀槽部時,將上述環狀槽部之槽寬選定為大於與上述訊號傳輸觸點之相互對向之上述交叉部及上述傾斜部相關之、上述交叉部與上述傾斜部的相互連結部附近的第1部位之外表面間隔,且小於比上述第1部位更遠離上述相互連結部之第2部位之外表面間隔。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纜線連接方法,其中, 使部分地覆蓋絕緣外殼之導電性外罩構件、與設置有卡止上述導電性外罩構件之外罩卡止部之接地連接構件相互對向而安裝於上述纜線連接器的上述絕緣外殼,將上述纜線之上述導電芯線外側所配設之屏蔽導體電氣連接於上述接地連接構件的外罩卡止部。
TW103113529A 2013-05-22 2014-04-14 纜線連接方法 TWI54704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07587A JP5713217B2 (ja) 2013-05-22 2013-05-22 ケーブル接続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48380A true TW201448380A (zh) 2014-12-16
TWI547044B TWI547044B (zh) 2016-08-21

Family

ID=519344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13529A TWI547044B (zh) 2013-05-22 2014-04-14 纜線連接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583846B2 (zh)
JP (1) JP5713217B2 (zh)
KR (1) KR101521386B1 (zh)
CN (1) CN104184014B (zh)
TW (1) TWI54704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065221A1 (en) * 2015-03-03 2016-09-07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for providing a connection between at least two cables and device for providing an insulated cable connection
TWI573360B (zh) * 2015-07-09 2017-03-01 Molex Taiwan Ltd Cable connector
JP6741040B2 (ja) * 2018-05-10 2020-08-19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ケーブルコネクタ装置
JP7155218B2 (ja) * 2020-10-07 2022-10-18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圧接構造、端子付き電線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230267A (ja) * 1983-06-11 1984-12-24 株式会社ニフコ 電線コネクタ−
JPS61102325A (ja) * 1984-10-24 1986-05-21 Fuji Heavy Ind Ltd 車両の後ずさり防止装置
CN85102325A (zh) * 1984-11-02 1986-04-10 克罗内有限公司 绝缘电缆线连接装置的组合连接器和与之相连的塑料夹紧构件
DE69124156T2 (de) * 1990-07-20 1997-05-28 Unilever Nv Essbare, Fett enthaltende Zusammensetzung
JPH0541262A (ja) * 1991-08-02 1993-02-19 Japan Aviation Electron Ind Ltd ケーブル接続構造
DE4134321C1 (zh) * 1991-10-17 1993-04-01 Stocko Metallwarenfabriken Henkels Und Sohn Gmbh & Co, 5600 Wuppertal, De
JPH0584051U (ja) * 1992-04-16 1993-11-12 エスエムケイ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2589520Y2 (ja) * 1992-12-26 1999-01-27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圧接コネクタ
JPH0896899A (ja) * 1994-09-21 1996-04-12 Hirose Electric Co Ltd 電気コネクタ
JP3517147B2 (ja) * 1999-02-26 2004-04-05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2002124356A (ja) * 2000-10-19 2002-04-26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電線圧接方法及び圧接コネクタ
JP2004362880A (ja) * 2003-06-03 2004-12-24 Shoji Kinoshita コネクタ用コンタクトピンと細径同軸ケーブルの接続構造および接続方法
JP4124760B2 (ja) * 2003-12-22 2008-07-23 モレッ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ッド 同軸ケーブル用コネクタ及びケーブル保持具
JP4744977B2 (ja) * 2005-08-12 2011-08-10 Smk株式会社 ケーブル接続用コンタクト及び当該コンタクトを用いたケーブル接続方法
WO2008029845A1 (fr) * 2006-09-06 2008-03-13 Sharp Kabushiki Kaisha Dispositif, système et procédé de réception/transmission
JP4807796B2 (ja) * 2007-04-17 2011-11-02 株式会社アイペックス ケーブルコネクタ及びケーブル接続方法
JP2009037748A (ja) * 2007-07-31 2009-02-19 I-Pex Co Ltd ケーブルコネクタ及びケーブル接続方法
JP2009277415A (ja) * 2008-05-13 2009-11-26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フラットケーブ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666168B2 (ja) * 2009-07-10 2015-02-12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 フラットケーブル用コネクタ、及びハーネス
JP5041262B2 (ja) * 2011-01-31 2012-10-03 三菱マテリアル株式会社 磁気記録媒体膜形成用スパッタリングターゲッ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4229458A (ja) 2014-12-08
US20140345127A1 (en) 2014-11-27
KR101521386B1 (ko) 2015-05-18
JP5713217B2 (ja) 2015-05-07
CN104184014B (zh) 2016-09-28
TWI547044B (zh) 2016-08-21
CN104184014A (zh) 2014-12-03
US9583846B2 (en) 2017-02-28
KR20140137291A (ko) 2014-1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244427B2 (ja) 電子部品実装・絶縁体一体型内導体端子、及び同軸コネクタ
TWI642247B (zh) 同軸纜線連接器及同軸纜線連接方法
TWI642243B (zh) 同軸纜線連接器及同軸纜線連接方法
CN108736186A (zh) 具有端接到电缆排流线的接地总线的电气装置
JP4652742B2 (ja) コネクタ
JP4640986B2 (ja) ケーブルコネクタ及びケーブル接続方法
TWI547044B (zh) 纜線連接方法
US10587057B2 (en) Terminal,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JP2007502514A (ja) フラットケーブルプラグコネクタ装置
JP6065968B2 (ja) 同軸型電気コネクタ
JP2015130266A (ja) 同軸コネクタ装置
JP2007234490A (ja) 同軸ケーブル用コネクタ
JP2009037748A (ja) ケーブルコネクタ及びケーブル接続方法
JP2014075245A (ja) 電線及び該電線の接続構造
JP5156538B2 (ja) シールドコネクタ
TWM512840U (zh) 軟性排線電連接器固定結構
JP2007234491A (ja) コネクタ
JP2007042633A (ja) 同軸ケーブル接地構造並びにコネクタ及びその結線方法
JP2015079595A (ja) 電気コネクタ
JP4807796B2 (ja) ケーブルコネクタ及びケーブル接続方法
TWI472101B (zh) 連接器裝置
JP5156537B2 (ja) シールドコネクタ
JP2017168246A (ja) 圧接コネクタ
JP6573074B2 (ja) 同軸ケーブルコネクタ装置
CN107732481B (zh) 线缆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