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84014A - 电缆连接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缆连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184014A
CN104184014A CN201410217094.8A CN201410217094A CN104184014A CN 104184014 A CN104184014 A CN 104184014A CN 201410217094 A CN201410217094 A CN 201410217094A CN 104184014 A CN104184014 A CN 1041840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ble
annular groove
conductive core
core line
conta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21709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184014B (zh
Inventor
大坂纯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 Pex Inc
Original Assignee
Dai Ichi Seik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 Ichi Seiko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i Ichi Seiko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1840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840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1840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8401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01R13/6591Specific features or arrangements of connection of shield to conductive members
    • H01R13/65912Specific features or arrangements of connection of shield to conductive members for shielded multiconductor cable
    • H01R13/65918Specific features or arrangements of connection of shield to conductive members for shielded multiconductor cable wherein each conductor is individually surrounded by shiel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 H01R43/28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for wire processing before connecting to contact member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1R43/02 - H01R43/26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002Electrical device making
    • Y10T29/49117Conductor or circuit manufacturing
    • Y10T29/49174Assembling terminal to elongated conductor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缆连接方法。提供了一种即使在导电芯线采用捻线的情况下也使该导电芯线的扭绞不会被搞乱而散开、极其牢固且稳定地进行电缆的导电芯线与连接器的电连接的电缆连接方法。对在遍及相互相向的交叉部(26)和倾斜部(27)两者的部分设置有形成了狭缝(29)的一对相互相向弯曲部(30)的信号传递接触件(16)进行设置,在电缆(14)中的包覆导电芯线(15)的中间绝缘体(20)形成环状沟部(31)并且在该环状沟部内使导电芯线露出,在使环状沟部与一对相互相向弯曲部卡合的状态下,将在环状沟部内露出的导电芯线塞入到狭缝中,使电缆的中间绝缘体中的形成环状沟部的部分的一部分通过倾斜部向从电缆的末端部向外部突出的方向移动,同时,使导电芯线压接于夹缝而与信号传递接触件连接。

Description

电缆连接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的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发明涉及一种电缆连接方法,所述电缆连接方法使具备导电芯线和包覆其的绝缘体而成的电缆的导电芯线成为与设置于电缆连接器的信号传递接触件(contact)连接的状态。
背景技术
为了使用将导电芯线和经由绝缘体包围该导电芯线的接地导体绝缘包覆而成的同轴电缆等具备导电芯线和包覆其的绝缘体而成的电缆来进行在多个电气部件、电气装置或电子设备间的信号等的传输,在经由电缆将该多个电气部件、电气装置或电子设备相互连结时,使用电连接电缆的电缆连接器的情况较多。这样的电缆连接器具备连接电缆的导电芯线的通过导电材料形成的信号传递接触件。
在作为这样的电缆连接器而采用以往已知的电缆连接器的情况下,通常使用焊接手法来进行电缆与该电缆连接器的电连接。即,在将电缆电连接于电缆连接器时,将电缆的导电芯线焊接于电缆连接器所具备的具有导电性的接触件。然而,在采用将电缆的导电芯线焊接于接触件的焊接手法时,特别是在电缆为极细的电缆并且与此对应地接触件为极小的接触件的情况下,存在将导电芯线焊接于接触件的作业变成需要细心注意且繁琐的作业的问题,进而,存在对所使用的焊料或焊剂的量的控制难、伴随着焊接的热传导至电缆而产生由热造成的不妥等问题。
因此,为了避免伴随着上述那样的焊接手法的问题,为了在不使用焊接手法的情况下使信号传输用的电缆成为与电缆连接器形成了电连接的状态,以往还提出了使电缆连接器中具备的连接电缆的导电芯线的信号传递接触件产生规定的变形的电缆连接方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或专利文献2。)。
在实施这样的以往提出的电缆连接方法的情况下,在形成与电缆的连接的电缆连接器中,竖立设置于其外壳等支承部的接触件(信号传递接触件)在顶端部形成有一对分岔部。而且,在形成电缆与电缆连接器的电连接时,首先,电缆的导电芯线被部分地剥掉包覆其的绝缘体而露出到外部,处于被形成在接触件的顶端部的一对分岔部夹持的状态。接着,夹持着电缆的导电芯线的一对分岔部分别被施加外力而产生向相互接近的方向移位的变形。由此,当进行了这样的接触件中的一对分岔部的变形时,理想地,电缆的导电芯线被一对分岔部牢固地夹持,并且与接触件电连接,在不利用焊接手法的情况下进行电缆与电缆连接器的电连接。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48696号公报(段落0032~0043,图1~4)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8–269840号公报(段落0034~0046,图5~12)。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实施如上述的专利文献1或专利文献2中所公开的那样的、通过在使电缆的导电芯线处于被形成在接触件的顶端部的一对分岔部夹持的状态后使夹持着电缆的导电芯线的一对分岔部产生向相互接近的方向移位的变形来夹持电缆的导电芯线而将电缆的导电芯线与接触件连接的电缆连接方法的情况下,存在以下那样的不妥。
即,通常,电缆的导电芯线采用对许多导电细线施加扭绞而形成的捻线,但是在实施上述的专利文献1或专利文献2中所公开的那样的电缆连接方法的情况下,在电缆的导电芯线被形成在接触件的顶端部的一对分岔部夹持时,其扭绞被搞乱而散开,由此,电缆的导电芯线与接触件的电连接变得不稳定且不可靠,有招致可靠性降低的可能性。
此外,在实施专利文献1中所公开的那样的电缆连接方法的情况下,电缆连接器中的竖立设置于外壳等支承部的接触件由板状构件的一个端部构成,在该接触件的顶端部形成有一对分岔部。而且,在使该板状构件的板厚变大的方面,存在与接触件的尺寸伴随的界限,构成接触件的板状构件的板厚不得不做得比较小。因此,只要为了使夹持着电缆的导电芯线的一对分岔部产生向相互接近的方向移位的变形而施加的外力的作用方向稍微偏离了,针对其的接触件的强度就不足,接触件相对于支承部从适当地竖立设置的状态变成倒下的状态,有产生无法利用一对分岔部来适当地形成对电缆的导电芯线的夹持的问题的可能性。
发明内容
鉴于这样的方面,本申请的权利要求书中所记载的发明提供如下这样的电缆连接方法:在将例如采用同轴电缆等的具备导电芯线和包覆其的绝缘体而成的电缆与具备具有导电性的信号传递接触件的电缆连接器电连接时,不使用焊接手法而通过比较容易的作业就能够适当且可靠地进行电缆的导电芯线与电缆连接器中的信号传递接触件的连接,而且,即使在导电芯线采用捻线的情况下,也能够使该导电芯线处于其扭绞不会被搞乱而散开、极其牢固且稳定地进行与信号传递接触件的电连接并且被信号传递接触件适当地保持的状态。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申请的权利要求书中的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的任一项所记载的发明的电缆连接方法(以下,称作本发明的电缆连接方法。)的特征在于,在电缆连接器的绝缘外壳设置信号传递接触件,所述信号传递接触件具有将导电性带状板材弯曲而形成并被配置在规定的基准面内的基准面部、向与基准面交叉的方向延伸的交叉部、以及相对于基准面倾斜延伸并与交叉部相向的倾斜部,其中,倾斜部作为相对于交叉部的弯曲部分与交叉部连结,交叉部或倾斜部与基准面部相连,所述信号传递接触件在遍及交叉部和倾斜部两者的部分设置有形成了狭缝的一对相互相向弯曲部,实施在具有被绝缘体包覆的导电芯线的电缆的端部处的绝缘体形成包围导电芯线的环状沟部并且在该环状沟部内使导电芯线露出的处理,在使电缆的形成于绝缘体的环状沟部与构成一对相互相向弯曲部的交叉部以及倾斜部的每一个的部分卡合的状态下,将在环状沟部内露出的导电芯线塞入到一对相互相向弯曲部所形成的狭缝中,使电缆的绝缘体中的形成环状沟部的部分的一部分通过倾斜部向从电缆的末端部向外部突出的方向移动,同时,使在环状沟部内露出的导电芯线压接于狭缝而与信号传递接触件电连接。
在上述的本发明的电缆连接方法的实施时,在电缆连接器的绝缘外壳设置信号传递接触件,并且,实施在具有被绝缘体包覆的导电芯线的电缆的端部处的绝缘体形成包围导电芯线的环状沟部并且在该环状沟部内使导电芯线露出的处理,所述信号传递接触件具有将导电性带状板材弯曲而形成并被配置在规定的基准面内的基准面部、向与基准面交叉的方向延伸的交叉部、以及相对于基准面倾斜延伸并与交叉部相向的倾斜部,其中,倾斜部作为相对于交叉部的弯曲部分与交叉部连结,交叉部或倾斜部与基准面部相连,所述信号传递接触件在遍及交叉部和倾斜部两者的部分设置有形成了狭缝的一对相互相向弯曲部。此时,在电缆的绝缘体形成环状沟部时,例如将环状沟部的沟宽选定成比关于信号传递接触件中的相互相向的交叉部以及倾斜部的、在交叉部与倾斜部的相互连结部附近的第一部位处的外表面间隔大且比离相互连结部的距离大于第一部位的第二部位处的外表面间隔小。
接着,在使电缆的形成于绝缘体的环状沟部与信号传递接触件中的构成一对相互相向弯曲部的交叉部以及倾斜部的每一个的部分卡合的状态下,将在环状沟部内露出的导电芯线塞入到一对相互相向弯曲部所形成的狭缝中,由此,使电缆的绝缘体中的形成环状沟部的部分的一部分通过信号传递接触件中的倾斜部向从电缆的末端部向外部突出的方向移动,同时,使导电芯线压接于狭缝而与信号传递接触件电连接。
发明效果
在将例如采用同轴电缆等的具备导电芯线和包覆其的绝缘体而成的电缆与电缆连接器电连接时实施这样的本发明的电缆连接方法的情况下,在其端部处被实施在包覆导电芯线的绝缘体形成包围导电芯线的环状沟部并且在该环状沟部内使导电芯线露出的处理的电缆中,使在该绝缘体形成的环状沟部与在电缆连接器的绝缘外壳设置的信号传递接触件中的构成一对相互相向弯曲部的交叉部以及倾斜部的每一个的部分卡合,并且,将在环状沟部内露出的导电芯线塞入到信号传递接触件中的一对相互相向弯曲部所形成的狭缝中,由此,使电缆的绝缘体中的形成环状沟部的部分的一部分通过信号传递接触件中的倾斜部向从电缆的末端部向外部突出的方向移动,同时,使导电芯线压接于狭缝而处于与信号传递接触件电连接的状态。
此时,在将电缆中的环状沟部的沟宽选定成比关于信号传递接触件中的相互相向的交叉部以及倾斜部的、在交叉部与倾斜部的相互连结部附近的第一部位处的外表面间隔大且比离相互连结部的距离大于第一部位的第二部位处的外表面间隔小的情况下,在使该环状沟部与信号传递接触件中的构成一对相互相向弯曲部的交叉部以及倾斜部的每一个的部分卡合并且将在环状沟部内露出的导电芯线塞入到信号传递接触件中的一对相互相向弯曲部所形成的狭缝中时,不需要针对环状沟部相对于交叉部以及倾斜部的每一个的部分的位置的特别调整,就可获得使电缆的绝缘体中的形成环状沟部的部分的一部分通过信号传递接触件中的倾斜部向从电缆末端部向外部突出的方向移动的状态。
这样做,在电缆中的环状沟部内露出的导电芯线被塞入到信号传递接触件中的一对相互相向弯曲部所形成的狭缝中并压接于其时,因为使包覆该导电芯线的绝缘体的一部分通过信号传递接触件中的倾斜部向从电缆末端部向外部突出的方向移动,所以即使在导电芯线采用捻线的情况下,被塞入到狭缝中并压接于其的导电芯线也处于通过向从电缆末端部向外部突出的方向移动的绝缘体来防止导电芯线的扭绞被搞乱而散开的状态。其结果是,电缆的导电芯线在其扭绞不会被搞乱而散开的情况下极其牢固且稳定地进行与信号传递接触件的电连接。
进而,通过信号传递接触件具有配置在基准面内的基准面部、向与基准面交叉的方向延伸的交叉部、以及相对于基准面倾斜延伸的倾斜部,其中,倾斜部作为相对于交叉部的弯曲部分与交叉部相连,交叉部或倾斜部与基准面部相连,从而避免了容易在遍及交叉部和倾斜部两者的部分设置的一对相互相向弯曲部产生不期望的移位或变形的事态,因此,通过一对相互相向弯曲部来适当地保持被塞入到一对相互相向弯曲部所形成的狭缝中并压接于其的电缆的导电芯线。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电缆连接方法,在将例如采用同轴电缆等的具备导电芯线和包覆其的绝缘体而成的电缆与具备具有导电性的信号传递接触件的电缆连接器电连接时,不使用焊接手法而通过比较容易的作业就能够适当且可靠地进行电缆的导电芯线与电缆连接器中的信号传递接触件的连接,而且,即使在导电芯线采用捻线的情况下,也能够使该导电芯线处于其扭绞不会被搞乱而散开、极其牢固且稳定地进行与信号传递接触件的电连接并且被信号传递接触件适当地保持的状态。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了本发明的电缆连接方法的一例的电缆连接器以及多个电缆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实施了本发明的电缆连接方法的一例的电缆连接器以及多个电缆的正面图。
图3是表示实施了本发明的电缆连接方法的一例的电缆连接器以及多个电缆的平面图。
图4是表示图1~图3的每一个中示出的电缆连接器中具备的信号传递接触件的立体图。
图5是将用于本发明的电缆连接方法的一例的实施的电缆连接器以及多个电缆以电缆连接器从其分离了覆盖构件的状态示出的立体图。
图6是用于说明关于用于本发明的电缆连接方法的一例的实施的电缆连接器以及电缆的、在电缆连接器中的信号传递接触件的部分与形成于电缆的环状沟部的沟宽的尺寸关系的部分剖面图。
图7是用于说明利用本发明的电缆连接方法的一例进行的电缆连接过程的部分侧面图。
图8是用于说明利用本发明的电缆连接方法的一例进行的电缆连接过程的部分侧面图。
图9是用于说明利用本发明的电缆连接方法的一例进行的电缆连接过程的部分侧面图。
图10是示出关于用于本发明的电缆连接方法的一例的实施的电缆连接器以及电缆的、在电缆连接器的外壳安装有电缆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1是示出关于用于本发明的电缆连接方法的一例的实施的电缆连接器以及电缆的、在电缆连接器的外壳安装有电缆的状态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用以下所述的针对本发明的实施例来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
实施例
图1(立体图)、图2(正面图)以及图3(平面图)示出实施了本发明的电缆连接方法的一例的电缆连接器和多个电缆。
在图1~图3中,实施本发明的电缆连接方法的一例来将多个电缆14连接于电缆连接器10。电缆连接器10具有绝缘外壳11,所述绝缘外壳11是通过绝缘材料形成的外壳,在绝缘外壳11安装有导电性覆盖构件12,所述导电性覆盖构件12部分地覆盖绝缘外壳11并且塞住绝缘外壳11的一部分的内部。在导电性覆盖构件12形成有透孔13,通过该透孔13,看到设置于绝缘外壳11并且分别连接有多个电缆14的导电芯线15的多个信号传递接触件16的一部分。
此外,在绝缘外壳11,以夹持着绝缘外壳11的一部分并与导电性覆盖构件12相向的方式安装有设置了对导电性覆盖构件12进行卡止的多个覆盖卡止部17的接地连接构件18。设置于接地连接构件18的多个覆盖卡止部17分别从接地连接构件18立起,贯通绝缘外壳11的一部分,向导电性覆盖构件12侧延伸,其顶端部17a贯通形成在导电性覆盖构件12中的多个透孔19中的对应的透孔,到达导电性覆盖构件12的外部。覆盖卡止部17的顶端部17a形成有与导电性覆盖构件12的卡合部,与导电性覆盖构件12中的透孔19的周围部分卡合来对导电性覆盖构件12进行卡止。
沿着绝缘外壳11的长尺寸方向相互平行地排列配置有多个电缆14,所述多个电缆14形成作为整体而构成板状体的电缆群。多个电缆14分别采用通过外周绝缘体22将导电芯线15、包覆其的中间绝缘体20以及包围中间绝缘体20的屏蔽(shield)导体21的整体包覆而成的同轴电缆。
在绝缘外壳11,在其内部,沿着作为多个电缆14的排列方向的绝缘外壳11的长尺寸方向排列配置并安装有多个信号传递接触件16。如图4所示,多个信号传递接触件16的每一个的一例例如具有将磷青铜制的导电性带状板材弯曲而形成并被配置在假想的基准面24内的基准面部25、相对于基准面部25例如以实质上正交的方式向与基准面24交叉的方向延伸的交叉部26、以及相对于基准面24倾斜延伸并与交叉部26相向的倾斜部27。基准面部25、交叉部26以及倾斜部27处于倾斜部27作为相对于基准面部25的弯曲部分与基准面部25相连并且作为相对于交叉部26的弯曲部分与交叉部26连结的关系下。而且,交叉部26和倾斜部27具有两者共同的相互连结部28,所述相互连结部28向从基准面24突出的方向弯曲。再有,代替倾斜部27作为相对于基准面部25的弯曲部分与基准面部25相连的结构,采用从基准面部25切断倾斜部27并且交叉部26作为相对于基准面部25的弯曲部分与基准面部25相连的结构也可。
在这样的信号传递接触件16中,基准面部25的一端部形成有连接端子部25a,此外,在遍及包含了相互连结部28的交叉部26和倾斜部27两者的部分设置有一对相互相向弯曲部30,所述一对相互相向弯曲部30形成有塞入电缆14的导电芯线15的狭缝29。狭缝29的中央部分构成在相互连结部28中开口的开口部,这样的开口部朝向一对相互相向弯曲部30的每一个的顶点侧扩大,使电缆14的导电芯线15向狭缝29的塞入变得容易。此外,狭缝29的两端部分别构成拓宽部分,起到对塞入至狭缝29中的电缆14的导电芯线15进行收容并保持的作用。
如图3所示,多个信号传递接触件16的每一个中的基准面部25的一端部形成的连接端子部25a被从绝缘外壳11内向绝缘外壳11的外部导出。此外,多个信号传递接触件16的每一个中的形成狭缝29的一对相互相向弯曲部30沿着绝缘外壳11的长尺寸方向排列配置在与形成于导电性覆盖构件12中的透孔13对应的位置处,通过透孔13面对导电性覆盖构件12的外部。
在如上所述实施本发明的电缆连接方法的一例来获得多个电缆14连接于电缆连接器10的状态时,首先,如将电缆连接器10以及多个电缆14以电缆连接器10从其分离了导电性覆盖构件12的状态示出的图5所示,在电缆连接器10的绝缘外壳11沿着绝缘外壳11的长尺寸方向排列配置并安装多个信号传递接触件16,并且,将接地连接构件18以设置于其的多个覆盖卡止部17贯通绝缘外壳11并沿着绝缘外壳11的长尺寸方向排列配置的方式进行安装。由此,针对多个信号传递接触件16分别具有的一对相互相向弯曲部30的多个组以与被排列配置的多个覆盖卡止部17平行的方式且在与多个覆盖卡止部17之间隔开规定间隔地排列配置。
与此同时,如图5所示,对多个电缆14的每一个,在其一端部处,实施在包覆导电芯线15的中间绝缘体20形成包围导电芯线15的环状沟部31并且在该环状沟部31内使导电芯线15露出的处理,进而,实施在包覆屏蔽导体21的外周绝缘体22形成包围屏蔽导体21的环状沟部32并且在该环状沟部32内使屏蔽导体21露出的处理。此时,将各电缆14中的关于在中间绝缘体20形成的环状沟部31与在外周绝缘体22形成的环状沟部32的间隔选定为与电缆连接器10的绝缘外壳11中的关于多个信号传递接触件16分别具有的一对相互相向弯曲部30的多个组的排列与多个覆盖卡止部17的排列的间隔相适合的间隔。
此外,在电缆14中的包覆导电芯线15的中间绝缘体20形成环状沟部31时,例如,如图6所示,将环状沟部31的沟宽w选定成比关于与该电缆14对应的电缆连接器10的信号传递接触件16中的相互相向的交叉部26以及倾斜部27的、在相互连结部28附近的第一部位P1处的外表面间隔d1大且比离相互连结部28的距离大于第一部位P1的第二部位P2处的外表面间隔d2小。
接着,如图7所示,将在包覆导电芯线15的中间绝缘体20形成了环状沟部31进而在包覆屏蔽导体21的外周绝缘体22形成了环状沟部32的多个电缆14的每一个配置在与电缆连接器10中的对应于该电缆14的信号传递接触件16以及设置于接地连接构件18的覆盖卡止部17相向的位置。此时,使电缆14中的环状沟部31取与信号传递接触件16中的一对相互相向弯曲部30对应的位置,并且,使电缆14中的环状沟部32取与设置于接地连接构件18的覆盖卡止部17对应的位置。
接着,使与信号传递接触件16以及覆盖卡止部17相向的电缆14向朝向信号传递接触件16以及覆盖卡止部17的方向移动,如图8所示,在使电缆14的形成于中间绝缘体20的环状沟部31与信号传递接触件16中的构成一对相互相向弯曲部30的交叉部26以及倾斜部27的每一个的部分卡合的状态下,将在环状沟部31内露出的导电芯线15塞入到一对相互相向弯曲部30所形成的狭缝29中,并且,使电缆14的形成于外周绝缘体22的环状沟部32与设置于接地连接构件18的覆盖卡止部17卡合,使在环状沟部32内露出的屏蔽导体21与覆盖卡止部17按压接触。
这样做,在使电缆14的形成于中间绝缘体20的环状沟部31与信号传递接触件16中的构成一对相互相向弯曲部30的交叉部26以及倾斜部27的每一个的部分卡合的状态下,将在环状沟部31内露出的导电芯线15塞入到一对相互相向弯曲部30所形成的狭缝29中时,在电缆14中的环状沟部31的沟宽w被选定成比关于信号传递接触件16中的相互相向的交叉部26以及倾斜部27的、在相互连结部28附近的第一部位P1处的外表面间隔d1大且比离相互连结部28的距离大于第一部位P1的第二部位P2处的外表面间隔d2小的情况下,如图8所示,在环状沟部31朝向第二部位P2超过了关于相互相向的交叉部26以及倾斜部27的第一部位P1的位置之后,使电缆14的中间绝缘体20中的形成环状沟部31的部分的一部分即电缆14的末端部(以下,称作电缆末端部。)侧的部分通过倾斜部27向从导电芯线15的末端部向外部突出的方向移动。
再有,在电缆14的形成于中间绝缘体20的环状沟部31的沟宽w未被选定成比关于信号传递接触件16中的相互相向的交叉部26以及倾斜部27的、在相互连结部28附近的第一部位P1处的外表面间隔d1大且比离相互连结部28的距离大于第一部位P1的第二部位P2处的外表面间隔d2小,而是设成比关于相互相向的交叉部26以及倾斜部27的第一部位P1处的外表面间隔d1以及第二部位P2处的外表面间隔d2的每一个都大的情况下,在使电缆14中的环状沟部31与信号传递接触件16中的构成一对相互相向弯曲部30的交叉部26以及倾斜部27的每一个的部分卡合时,也通过使电缆14中的环状沟部31的电缆14的末端部侧的端缘与信号传递接触件16中的倾斜部27抵接,从而能够使电缆14的中间绝缘体20中的形成环状沟部31的部分的一部分即电缆末端部侧的部分通过倾斜部27向从导电芯线15的末端部向外部突出的方向移动。
之后,使电缆14进一步向朝向信号传递接触件16以及覆盖卡止部17的方向移动,使电缆14的中间绝缘体20中的形成环状沟部31的电缆末端部侧的部分向从导电芯线15的末端部向外部突出的方向移动,同时,使在环状沟部31内露出的导电芯线15压接于一对相互相向弯曲部30所形成的狭缝29,如图9所示,使电缆14的导电芯线15与信号传递接触件16电连接。此外,与此同时,使电缆14的屏蔽导体21与其按压接触的覆盖卡止部17电连接。
其结果是,如图10以及图11所示,获得将多个电缆14以各个导电芯线15与电缆连接器10的绝缘外壳11中的多个信号传递接触件16中的对应的信号传递接触件16电连接并且各个屏蔽导体21与电缆连接器10的覆盖卡止部17电连接的状态安装于电缆连接器10的绝缘外壳11的状态。
如上所述,使电缆14的中间绝缘体20中的形成环状沟部31的电缆末端部侧的部分向从导电芯线15的末端部向外部突出的方向移动,同时,将在环状沟部31内露出的导电芯线15塞入到信号传递接触件16中的一对相互相向弯曲部30所形成的狭缝29中并压接于其而与信号传递接触件16电连接,由此,即使在电缆14的导电芯线15采用捻线的情况下,被塞入到狭缝29中并压接于其的导电芯线15也处于通过向从电缆末端部向外部突出的方向移动的中间绝缘体20的部分来防止导电芯线15的扭绞被搞乱而散开的状态。其结果是,电缆14的导电芯线15在其扭绞不会被搞乱而散开的情况下极其牢固且稳定地进行与信号传递接触件16的电连接。
此外,通过使电缆14的中间绝缘体20中的形成环状沟部31的电缆末端部侧的部分向从导电芯线15的末端部向外部突出的方向移动,从而电缆14的被中间绝缘体20包覆的导电芯线15的端面部15a躲入到中间绝缘体20内,绝缘性被提高,并且,与外部的导体或导电部分不期望地接触的事态被防止。
而且,在将多个电缆14安装于电缆连接器10的绝缘外壳11之后,使设置于图5所示的导电性覆盖构件12的一对装配卡合部12a与设置于绝缘外壳11的一对装配孔11a卡合,将该导电性覆盖构件12装配于绝缘外壳11。装配于绝缘外壳11的导电性覆盖构件12如图1所示那样处于在绝缘外壳11排列配置的多个覆盖卡止部17中的对应的覆盖卡止部17贯通设置于该导电性覆盖构件12的多个透孔19的每一个、多个覆盖卡止部17的每一个的顶端部17a与多个透孔19的每一个的周围部分卡合来对导电性覆盖构件12进行卡止的状态,在通过设置于该导电性覆盖构件12的透孔13看到排列配置于绝缘外壳11的多个信号传递接触件16的每一个的一对相互相向弯曲部30的状态下,该导电性覆盖构件12覆盖分别与信号传递接触件16和覆盖卡止部17连接的多个电缆14的端部。此外,导电性覆盖构件12中的、在与多个电缆14的排列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夹持着透孔13的部分以及在与多个电缆14的排列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夹持着多个透孔19的排列的部分与多个电缆14的每一个的端部的中间绝缘体20以及外周绝缘体22中的一对相互相向弯曲部30以及覆盖卡止部17的附近部分抵接,将多个电缆14的每一个对绝缘外壳11摁压。由此,稳定地维持了多个电缆14被安装于电缆连接器10的绝缘外壳11的状态。
如上所述,在将采用同轴电缆的电缆14与电缆连接器10电连接时实施本发明的电缆连接方法的一例的情况下,在其端部处被实施在包覆导电芯线15的中间绝缘体20形成包围导电芯线15的环状沟部31并且在该环状沟部31内使导电芯线15露出的处理的电缆14中,使该环状沟部31与在电缆连接器10的绝缘外壳11设置的信号传递接触件16中的构成一对相互相向弯曲部30的交叉部26以及倾斜部27的每一个的部分卡合,并且,将在环状沟部31内露出的导电芯线15塞入到信号传递接触件16中的一对相互相向弯曲部30所形成的狭缝29中,由此,使电缆14中的形成环状沟部31的部分的一部分通过信号传递接触件16中的倾斜部27向从电缆14的末端部向外部突出的方向移动,同时,使导电芯线15压接于狭缝29而处于与信号传递接触件16电连接的状态。
此时,在将电缆14中的环状沟部31的沟宽w选定成比关于信号传递接触件16中的相互相向的交叉部26以及倾斜部27的、在交叉部26与倾斜部27的相互连结部28附近的第一部位P1处的外表面间隔d1大且比离相互连结部28的距离大于第一部位P1的第二部位P2处的外表面间隔d2小的情况下,在使该环状沟部31与信号传递接触件16中的构成一对相互相向弯曲部30的交叉部26以及倾斜部27的每一个的部分卡合并且将在环状沟部31内露出的导电芯线15塞入到信号传递接触件16中的一对相互相向弯曲部30所形成的狭缝29中时,不需要针对环状沟部31相对于交叉部26以及倾斜部27的每一个的部分的位置的特别调整,就可获得使电缆14的中间绝缘体20中的形成环状沟部31的部分的一部分通过信号传递接触件16中的倾斜部27向从电缆末端部向外部突出的方向移动的状态。
这样做,在电缆14中的环状沟部31内露出的导电芯线15被塞入到信号传递接触件16中的一对相互相向弯曲部30所形成的狭缝29中并压接于其时,因为使包覆该导电芯线15的中间绝缘体20的一部分通过信号传递接触件16中的倾斜部27向从电缆末端部向外部突出的方向移动,所以即使在导电芯线15采用捻线的情况下,被塞入到狭缝29中并压接于其的导电芯线15也处于通过向从电缆末端部向外部突出的方向移动的中间绝缘体20的部分来防止导电芯线15的扭绞被搞乱而散开的状态。其结果是,电缆14的导电芯线15在其扭绞不会被搞乱而散开的情况下极其牢固且稳定地进行与信号传递接触件16的电连接。
进而,通过信号传递接触件16具有配置在基准面24内的基准面部25、向与基准面24交叉的方向延伸的交叉部26、以及相对于基准面24倾斜延伸的倾斜部27,其中,倾斜部27作为相对于交叉部26的弯曲部分与交叉部26相连,并且倾斜部27与基准面部25相连,从而避免了容易在遍及交叉部26和倾斜部27两者的部分设置的一对相互相向弯曲部30产生不期望的移位或变形的事态,因此,通过一对相互相向弯曲部30来适当地保持被塞入到一对相互相向弯曲部30所形成的狭缝29中并压接于其的电缆14的导电芯线15。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电缆连接方法的一例,在将采用同轴电缆的电缆14与具备信号传递接触件16的电缆连接器10电连接时,不使用焊接手法而通过比较容易的作业就能够适当且可靠地进行电缆14的导电芯线15与电缆连接器10中的信号传递接触件16的连接,而且,即使在导电芯线15采用捻线的情况下,也能够使该导电芯线15处于其扭绞不会被搞乱而散开、极其牢固且稳定地进行与信号传递接触件16的电连接并且被信号传递接触件16适当地保持的状态。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以上那样的本发明的电缆连接方法不使用焊接手法而通过比较容易的作业就能够适当且可靠地进行电缆的导电芯线与电缆连接器中的信号传递接触件的连接,而且,即使在导电芯线采用捻线的情况下,也能够使该导电芯线处于其扭绞不会被搞乱而散开、极其牢固且稳定地进行与信号传递接触件的电连接并且被信号传递接触件适当地保持的状态,能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连接器装置或电子设备的制造等中。
附图标记的说明:
10…电缆连接器,11…绝缘外壳,12…导电性覆盖构件,13,19…透孔,14…电缆,15…导电芯线,16…信号传递接触件,17…覆盖卡止部,18…接地连接构件,20…中间绝缘体,21…屏蔽导体,22…外周绝缘体,25…基准面部,25a…连接端子部,26…交叉部,27…倾斜部,28…相互连结部,29…狭缝,30…相互相向弯曲部,31,32…环状沟部。

Claims (3)

1.一种电缆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电缆连接器的绝缘外壳设置信号传递接触件,所述信号传递接触件具有将导电性带状板材弯曲而形成并被配置在规定的基准面内的基准面部、向与所述基准面交叉的方向延伸的交叉部、以及相对于所述基准面倾斜延伸并与所述交叉部相向的倾斜部,其中,该倾斜部作为相对于所述交叉部的弯曲部分与该交叉部连结,所述交叉部或所述倾斜部与所述基准面部相连,所述信号传递接触件在遍及所述交叉部和所述倾斜部两者的部分设置有形成了狭缝的一对相互相向弯曲部,
实施在具有被绝缘体包覆的导电芯线的电缆的端部处的所述绝缘体形成包围所述导电芯线的环状沟部并且在该环状沟部内使所述导电芯线露出的处理,
在使所述电缆的形成于绝缘体的所述环状沟部与构成所述一对相互相向弯曲部的所述交叉部以及所述倾斜部的每一个的部分卡合的状态下,将在所述环状沟部内露出的所述导电芯线塞入到所述一对相互相向弯曲部所形成的所述狭缝中,使所述电缆的绝缘体中的形成所述环状沟部的部分的一部分通过所述倾斜部向从所述电缆的末端部向外部突出的方向移动,同时,使在所述环状沟部内露出的导电芯线压接于所述狭缝而与所述信号传递接触件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缆的绝缘体形成所述环状沟部时,将该环状沟部的沟宽选定成比关于所述信号传递接触件中的相互相向的所述交叉部以及所述倾斜部的、在所述交叉部与所述倾斜部的相互连结部附近的第一部位处的外表面间隔大且比离所述相互连结部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部位的第二部位处的外表面间隔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缆连接器的绝缘外壳,以相互相向的方式安装部分地覆盖该绝缘外壳的导电性覆盖构件和设置了对该导电性覆盖构件进行卡止的覆盖卡止部的接地连接构件,将所述电缆中的在所述导电芯线的外侧配置的屏蔽导体与所述接地连接构件的覆盖卡止部电连接。
CN201410217094.8A 2013-05-22 2014-05-22 电缆连接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18401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07587 2013-05-22
JP2013107587A JP5713217B2 (ja) 2013-05-22 2013-05-22 ケーブル接続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84014A true CN104184014A (zh) 2014-12-03
CN104184014B CN104184014B (zh) 2016-09-28

Family

ID=519344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217094.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184014B (zh) 2013-05-22 2014-05-22 电缆连接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583846B2 (zh)
JP (1) JP5713217B2 (zh)
KR (1) KR101521386B1 (zh)
CN (1) CN104184014B (zh)
TW (1) TWI547044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38941A (zh) * 2015-03-03 2016-09-14 戴尔菲技术公司 在电缆间提供连接的方法和用于提供绝缘电缆连接的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73360B (zh) * 2015-07-09 2017-03-01 Molex Taiwan Ltd Cable connector
JP6741040B2 (ja) * 2018-05-10 2020-08-19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ケーブルコネクタ装置
JP7155218B2 (ja) * 2020-10-07 2022-10-18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圧接構造、端子付き電線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24356A (ja) * 2000-10-19 2002-04-26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電線圧接方法及び圧接コネクタ
JP2008269840A (ja) * 2007-04-17 2008-11-06 I-Pex Co Ltd ケーブルコネクタ及びケーブル接続方法
JP2009037748A (ja) * 2007-07-31 2009-02-19 I-Pex Co Ltd ケーブルコネクタ及びケーブル接続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230267A (ja) * 1983-06-11 1984-12-24 株式会社ニフコ 電線コネクタ−
JPS61102325A (ja) * 1984-10-24 1986-05-21 Fuji Heavy Ind Ltd 車両の後ずさり防止装置
CN85102325A (zh) * 1984-11-02 1986-04-10 克罗内有限公司 绝缘电缆线连接装置的组合连接器和与之相连的塑料夹紧构件
DE69124156T2 (de) * 1990-07-20 1997-05-28 Unilever Nv Essbare, Fett enthaltende Zusammensetzung
JPH0541262A (ja) * 1991-08-02 1993-02-19 Japan Aviation Electron Ind Ltd ケーブル接続構造
DE4134321C1 (zh) * 1991-10-17 1993-04-01 Stocko Metallwarenfabriken Henkels Und Sohn Gmbh & Co, 5600 Wuppertal, De
JPH0584051U (ja) * 1992-04-16 1993-11-12 エスエムケイ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2589520Y2 (ja) * 1992-12-26 1999-01-27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圧接コネクタ
JPH0896899A (ja) * 1994-09-21 1996-04-12 Hirose Electric Co Ltd 電気コネクタ
JP3517147B2 (ja) * 1999-02-26 2004-04-05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2004362880A (ja) * 2003-06-03 2004-12-24 Shoji Kinoshita コネクタ用コンタクトピンと細径同軸ケーブルの接続構造および接続方法
JP4124760B2 (ja) * 2003-12-22 2008-07-23 モレッ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ッド 同軸ケーブル用コネクタ及びケーブル保持具
JP4744977B2 (ja) * 2005-08-12 2011-08-10 Smk株式会社 ケーブル接続用コンタクト及び当該コンタクトを用いたケーブル接続方法
JP5084051B2 (ja) * 2006-09-06 2012-11-2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送受信装置、送受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送受信方法
JP2009277415A (ja) * 2008-05-13 2009-11-26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フラットケーブ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666168B2 (ja) * 2009-07-10 2015-02-12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 フラットケーブル用コネクタ、及びハーネス
JP5041262B2 (ja) * 2011-01-31 2012-10-03 三菱マテリアル株式会社 磁気記録媒体膜形成用スパッタリングターゲッ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24356A (ja) * 2000-10-19 2002-04-26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電線圧接方法及び圧接コネクタ
JP2008269840A (ja) * 2007-04-17 2008-11-06 I-Pex Co Ltd ケーブルコネクタ及びケーブル接続方法
JP2009037748A (ja) * 2007-07-31 2009-02-19 I-Pex Co Ltd ケーブルコネクタ及びケーブル接続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38941A (zh) * 2015-03-03 2016-09-14 戴尔菲技术公司 在电缆间提供连接的方法和用于提供绝缘电缆连接的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40137291A (ko) 2014-12-02
JP5713217B2 (ja) 2015-05-07
JP2014229458A (ja) 2014-12-08
US9583846B2 (en) 2017-02-28
US20140345127A1 (en) 2014-11-27
TWI547044B (zh) 2016-08-21
TW201448380A (zh) 2014-12-16
CN104184014B (zh) 2016-09-28
KR101521386B1 (ko) 2015-05-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011954B2 (en) Shielded connector
US3670293A (en) Shielded wire connectors
US6764342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balanced transmission cables with module for positioning cables
US10170862B2 (en) Electrical device having a ground bus terminated to a cable drain wire
US5716236A (en) System for terminating the shield of a high speed cable
JP3015941B2 (ja) 高速伝送線のシールド終端装置
CN105637710A (zh) 具有电路板以及端接至电路板的信号导体的差分对的电气装置
US5785555A (en) System for terminating the shield of a high speed cable
TWI287339B (en) Connector suitable for connection of a coaxial cable
CN104184014A (zh) 电缆连接方法
US5768771A (en) System for terminating the shield of a high speed cable
TW201820728A (zh) 同軸纜線連接器及同軸纜線連接方法
US6364701B1 (en) System for terminating the shield of a high speed cable
JP2017523569A (ja) ケーブル接続部品
JP2007179811A (ja) ケーブルコネクタ及びケーブル接続方法
JP2009054483A (ja) 端子圧着構造およびこの端子圧着構造を備えたシールドコネクタ
CN105098426A (zh) 夹层式插座连接器
JPWO2020153347A1 (ja) 信号ケーブル
CN204304024U (zh) 一种线缆连接器
US11075488B2 (en) Impedance control connector with dielectric seperator rib
JP5156538B2 (ja) シールドコネクタ
US11581722B2 (en) Electrical cable splice
US6477769B2 (en) Method for assembling a controlled impedance connector
JP5222169B2 (ja) シールドコネクタ
JP4807796B2 (ja) ケーブルコネクタ及びケーブル接続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928

Termination date: 2019052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