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435815A - 硬幣排出裝置 - Google Patents

硬幣排出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435815A
TW201435815A TW103102142A TW103102142A TW201435815A TW 201435815 A TW201435815 A TW 201435815A TW 103102142 A TW103102142 A TW 103102142A TW 103102142 A TW103102142 A TW 103102142A TW 201435815 A TW201435815 A TW 201435815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in
turntable
roller
base
push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021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09573B (zh
Inventor
Motoharu Kurosawa
Yasuo Irie
Original Assignee
Asahi Seik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sahi Seiko Co Ltd filed Critical Asahi Seiko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14358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358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095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09573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DHANDLING OF COINS OR VALUABLE PAPERS, e.g. TESTING, SORTING BY DENOMINATIONS, COUNTING, DISPENSING, CHANGING OR DEPOSITING
    • G07D9/00Counting coins; Handling of coin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G07D9/008Feeding coins from bulk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DHANDLING OF COINS OR VALUABLE PAPERS, e.g. TESTING, SORTING BY DENOMINATIONS, COUNTING, DISPENSING, CHANGING OR DEPOSITING
    • G07D1/00Coin dispensers

Abstract

本發明之目的,係於無須更換零件或任何調整即可排出既定直徑範圍的硬幣之硬幣排出裝置中,擴大該可排出的直徑範圍。硬幣係藉由轉盤的順向旋轉,逐一地落下至通孔而加以區分,在受到底面之推動體所推動並受到收納孔之圓形的硬幣導引壁所導引之後,藉由構成出口引導體的出口旋轉體,朝向轉盤之周方向導引而導往彈出裝置,並藉由彈出滾子而彈出。發生卡幣時,將轉盤逆向旋轉,使得受到推動體之後方面前端所推動的硬幣,受到出口旋轉體之圓形周面所導引。因為硬幣係圓形周面,所以推動體所致的推力與來自出口旋轉體之反作用力所呈角度變大,能回到收納孔內而持續逆向旋轉,可解除卡幣。

Description

硬幣排出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可逐一地排出不同直徑的硬幣之硬幣排出裝置。
尤其,本發明係關於可逐一地排出廣範圍不同直徑的硬幣之硬幣排出裝置。
再者,本發明係關於可逐一地排出廣範圍不同直徑的硬幣之廉價的硬幣排出裝置。
另,本明細書所使用「硬幣」包含作為通貨的硬幣,及代幣等身為代用硬幣的代用品(token)。
以往,使用配置於保留缽之底孔的轉盤來將以散亂狀態保留在保留缽內的多數硬幣逐一地排出時,硬幣偶爾會夾入至轉盤與保留缽或轉盤與底座之間,而發生使得轉盤旋轉停止的卡幣(coin jam),所以為了自動地解除該卡幣而在1至數圈左右的短時間中使轉盤進行逆向旋轉。
又,已有人提案出一種硬幣排出裝置,對於既定直徑範圍的硬幣,不用零件更換及位置調整即能進行硬幣排出。
就此等既定直徑範圍的硬幣排出與在卡幣發生時使轉盤逆向旋轉的習知技術而言,已知有種斗型硬幣排出裝置,如圖13(僅標記必要符號)所示,包含:固定底板,形成為設置台的正面;硬幣搬運用開孔碟盤旋轉體(D),從具有開口成全體放射對稱分布型的多數之硬幣接收孔的碟盤旋轉體本體之背面,伸出設置有插設於該硬幣接收孔彼此之間的後方彎曲翼(11);開孔碟盤旋轉體旋的轉驅動用之可逆向旋轉電動機,安裝於上述底板之背面; 硬幣收容斗,以可自由拆裝的方式同樣安裝在底板的正面,包圍上述開孔碟盤旋轉體(D)的周緣部;硬幣導出口(17),在面對於該硬幣收容斗中的上述開孔碟盤旋轉體(D)之旋轉所致的硬幣搬運道(G)的一部分,切開固定的開口寬度;硬幣排出通道,藉由安裝固定於上述底板之正面的硬幣計數感測器承台,造形呈與上述硬幣收容斗之硬幣導出口(17)相通的隧道型;分離旋轉體(36),設置成在該硬幣導出口(17)與硬幣排出通道彼此相向間,面對於上述開孔碟盤旋轉體(D)順向旋轉的前進方向之下游側;硬幣排出滾子(35),同樣地設置成在硬幣導出口(17)與硬幣排出通道彼此相向間,面對於上述開孔碟盤旋轉體(D)順向旋轉的前進方向之上游側,且將與上述分離旋轉體(36)之相鄰開口的寬度,彈壓施力保持為窄於最小硬幣(Cs)之直徑;以及硬幣排出誘導體,從上述底板之正面往開孔碟盤旋轉體(D)之旋轉所致的硬幣搬運道(G)伸出,將該硬幣(Cs)從上述硬幣導出口(17)誘導向硬幣排出通道;且將從上述硬幣收容斗接收到碟盤旋轉體本體之硬幣接收孔的硬幣(Cs),藉由往一方向順向旋轉的開孔碟盤旋轉體(D)之後方彎曲翼(11)來推進搬運,而從上述硬幣導出口(17)往硬幣排出通道排出,其特徵在於:藉由上述順向旋轉的開孔碟盤旋轉體(D)之後方彎曲翼(11)而往一方向推進的最小硬幣(Cs),假想分別在第1~3接點(P1)(P2)(P3),與該後方彎曲翼(11)之前側凸曲面、排出滾子(35)以及硬幣導出口(17)之上游側開口緣進行接觸時,將該第1、2接點(P1)(P2)加以連結的假想直線比最小硬幣(Cs)之中心(O)往外方偏離固定距離,並假想藉由逆旋轉的開孔碟盤旋轉體(D)之後方彎曲翼(11)而往其他方向推進的最小硬幣(Cs),現在分別在第1~3接點(P1)(P2)(P3),與該後方彎曲翼(11)之後側凹曲面(12r)、排出滾子(35)、以及硬幣導出口(17)之上游側開口緣進行接觸時,該第1接點(P1)之旋轉圓軌跡比最小硬幣(Cs)之中心(O)往外方偏離固定距離(L2),而且,將上述硬幣導出口(17)之上游側開口緣造形為直到外接於硬幣收容斗之圓形的內周面為止之平滑凹曲線或直線所構成的硬幣誘導壁面(58),使得硬幣導出口(17)之形成為上游側開口緣的第3接點(P3)與位於下游側的上述分離旋轉體(36)之相向開口寬度,大於最大硬幣之直徑(參照專利文獻1)。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第4343199號(圖1~圖6,段落編號0025~0053)
在前述習知技術中,於開孔碟盤旋轉體D的逆旋轉時,為了將最小硬幣Cs導引成撥入至圓形的硬幣搬運經路G,必須在最小硬幣Cs與接點P1至P3相接之情形下,使最小硬幣Cs之中心O位於比接點P1之旋轉圓軌跡往內方固定距離L2的位置,並且必須有造形成為由直到外接於硬幣收容斗之圓形的內周面為止的平滑凹曲線或直線所構成的硬幣誘導壁面58,所以可適用的最小硬幣直徑變窄量至少有固定距離L2的大小,而有適用硬幣範圍窄的問題。
此係因為,從後側凹曲面12r作用於最小硬幣中心O的推力F1以及來自硬幣誘導面58的反作用力F2之合力F3必須勝過最小硬幣Cs與硬幣誘導面58之滑動(摩擦)阻力R,所以為了獲得既定值以上的合力F3。
所以,最小硬幣Cs之直徑成為經常加上固定距離L2的直徑,所以具有硬幣直徑之適用範圍受到限制的問題。
本發明之第1目的係在於提供一種硬幣直徑之適用範圍廣的硬幣排出裝置。
本發明之第2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硬幣排出裝置,不必加上前述固定距離L2,換言之,即使在硬幣之中心位於比後方彎曲翼之第1接點P1的旋轉圓軌跡更外側之情形下也能進行轉盤之逆向旋轉。換言之,係提供一種硬幣排出裝置,即使硬幣之中心位於比第1接點P1之旋轉圓軌跡更外側之情形,可藉由轉盤之逆向旋轉使該硬幣回到收納孔內。
本發明之第3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硬幣排出裝置,廉價,且即使在硬幣之中心位於比後方彎曲翼之第1接點P1的旋轉圓軌跡更外側之情形下,也能在轉盤逆向旋轉時使硬幣回到收納孔內。
為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構成為如下。
(1)本發明之一種硬幣排出裝置,可在無調整的情況下排出不同直徑的多數幣種之硬幣(C),其包含:基座(104),支持硬幣(C)的一面;硬幣導引壁(110),形成為配置於該基座(104)上且一部分為開口(154)的圓形之收納孔(144);轉盤(108),可在該收納孔(144)內繞旋轉軸(RA)往第1旋轉方向及往與該第1旋轉方向相反的第2旋轉方向旋轉,並於從該旋轉軸(RA)偏心的位置形成有沿著周方向配置的多數之通孔(136),且在背面側具有配置於相鄰接的該通孔(136)之間並且往該基座(104)側伸出的推動體(142);第1硬幣引導體(114),配置於該基座(104)上的該收納孔(144)外方且為該開口(154)之該第1旋轉方向的後方端側;第2硬幣引導體(118),配置於該基座(104)上的該收納孔(144)外方且為該開口(154)之該第1旋轉方向的前方端側;以及彈出滾子(120),以與該第2硬幣引導體(118)隔著既定間隔的方式,配置在該基座(104)上的該收納孔(114)外方,並朝向趨近該第2硬幣引導體(118)方向受到彈性施力;且該硬幣排出裝置,於該轉盤(108)往該第1旋轉方向旋轉時,藉由該硬幣導引壁(110)來導引該基座(104)上的該硬幣(C),並且利用該推動體(142)位於該第1旋轉方向側的前方面(147)來推動移動之後,於該硬幣導引壁(110)之後接著利用該第1硬幣引導體(114)來導引並且利用該推動體(142)的該前方面(147)來推動而移動至該第2硬幣引導體(118)與該彈出滾子(120)之間,藉由該彈出滾子(120)的施加力來彈出該硬幣(C),於該轉盤(108)往該第2旋轉方向旋轉時,在該基座(104)上利用該推動體(142)位於該第2旋轉方向側的後方面(150)推動有一部分位於該收納孔(144)外方的該硬幣(C),沿著該第1硬幣引導體(114)導引並且移動,而回到該收納孔(144)內,其特徵在於:該第1硬幣引導體(114)係藉由可繞大致垂直於該基座(104)之軸線(RB)旋轉的旋轉體(162)來構成。
在本發明之硬幣排出裝置中,轉盤往第1旋轉方向進行旋轉(以下亦稱順向旋轉)之情形,硬幣受到推動體之前方面所推動而在基座上滑動的過程中,受到構成第1引導體的旋轉體之圓形周面所導引而往轉盤的周方向受到推動,被推入第2引導體與彈出滾子之間,最後受到彈出滾子所彈出。
轉盤往第2旋轉方向進行旋轉(以下亦稱逆向旋轉)之情形,硬幣受到推動體之後方面所推動而被推附於彈出滾子及旋轉體。所以,藉由受到推動 體之後方面對於硬幣之中心的推力及來自旋轉體的反作用力之合力,而有朝向收納孔內的回復力產生作用。此種情形,因為第1引導體具有圓形周面,所以推力與反作用力所呈角度變成比第1引導體係相連弧狀或直線之引導體的情形更大的角度。換言之,作為回復力的合力變得比相連的弧狀或直線之出口引導體更大。再者,旋轉體進行旋轉,所以硬幣與圓形周面成滾動接觸,硬幣之移動阻力極小。就結果言,即使在硬幣之中心位於比推動體的後方面之逆向旋轉軌跡更外側之情形,也能使硬幣回到收納孔內。換言之,即使硬幣之中心位於比推動體之背面之逆向旋轉軌跡更外側的情形,轉盤也能逆向旋轉並將硬幣連帶旋轉,所以具有能擴大可適用的硬幣之範圍的優點。
再者,硬幣與第1引導體之關係為滾動接觸,所以具有降低排出阻力而能圓滑地進行硬幣排出之優點。
本發明之硬幣排出裝置的較佳例中,該旋轉體(162)的外周構成為使得:該轉盤(108)往該第1旋轉方向旋轉之情形,該多數幣種之硬幣(C)中,最小直徑硬幣(1C)接觸於該推動體(142)之該前方面(147)、該第1硬幣引導體(114)及該彈出滾子(120)時,該最小直徑硬幣(1C)之中心(1CC)位於比將該推動體(142)的該前方面(147)與該最小直徑硬幣(1C)之接點及該彈出滾子(120)與該最小直徑硬幣(1C)之接點加以連結的假想直線更靠近該第2硬幣引導體(118)側,該轉盤(108)往該第2旋轉方向旋轉之情形,該最小直徑硬幣(1C)接於該推動體(142)之該後方面(150)、該彈出滾子(120)及該第1硬幣引導體(114)時,該最小直徑硬幣(1C)之中心(1CC)位於比將該推動體(142)的該後方面(150)與該最小直徑硬幣(1C)之接點及該第1硬幣引導體(114)與該最小直徑硬幣(1C)之接點加以連結的假想直線更靠近該收納孔(144)側。
此種情形,因為轉盤順向旋轉而最小直徑硬幣接觸於推動體之前方面、第1硬幣引導體及彈出滾子時,最小直徑硬幣之中心位於比將推動體之前方面與最小直徑硬幣之接點及彈出滾子與最小直徑硬幣之接點加以連結的假想直線更靠近第2硬幣引導體側,所以最小直徑硬幣具有朝向彈出滾子方向的推力產生作用。再者,因為轉盤逆向旋轉而最小直徑硬幣接觸於推動體之後方面、彈出滾子及第1硬幣引導體時,最小直徑硬幣之中心 位於比將推動體之後方面與最小直徑硬幣之接點及第1硬幣引導體與最小直徑硬幣之接點加以連結的假想直線更靠近收納孔側,所以最小直徑硬幣具有朝向收納孔的推力產生作用。所以,具有最小直徑硬幣中的排出與朝向到收納孔內推回變得更加確實之優點。
(3)本發明之其他較佳例中,該旋轉體(162)係利用滾珠軸承滾子(164)來構成。
此時,因為旋轉體係滾珠軸承滾子,所以具有硬幣之移動阻力變得更小,硬幣的排出與往收納孔內的推回變得更加圓滑之優點。再者,藉由採用一般販售的滾珠軸承滾子,具有能廉價製造的優點。
11‧‧‧彎曲翼
12r‧‧‧後側凹曲面
17‧‧‧硬幣導出口
35‧‧‧排出滾子
36‧‧‧分離旋轉體
58‧‧‧硬幣誘導壁面(硬幣誘導面)
1C‧‧‧1日圓硬幣
1CC‧‧‧1日圓1C之硬幣中心
5C‧‧‧5日圓硬幣
10C‧‧‧10日圓硬幣
50C‧‧‧50日圓硬幣
100C‧‧‧100日圓硬幣
100‧‧‧硬幣排出裝置
102‧‧‧框架
104‧‧‧基座
106‧‧‧保留缽
106A‧‧‧上部
106M‧‧‧中間部
106U‧‧‧下部
108‧‧‧轉盤
110‧‧‧硬幣導引壁
110E‧‧‧上游側端部
110L‧‧‧下游側端部
112‧‧‧限制銷
112A‧‧‧第1限制銷
112B‧‧‧第2限制銷
114‧‧‧第1硬幣引導體
116‧‧‧彈出裝置
118‧‧‧第2硬幣引導體(固定體)
120‧‧‧彈出滾子
122‧‧‧硬幣偵測裝置
123‧‧‧硬幣出口
124‧‧‧直流電動機
126‧‧‧輸出軸
128‧‧‧貫穿孔
130‧‧‧周面導引板
132‧‧‧硬幣保留部
134‧‧‧底孔
135‧‧‧安裝部
136‧‧‧通孔
138‧‧‧攪拌部
140‧‧‧肋部
142‧‧‧推動體
144‧‧‧收納孔
142A‧‧‧第1推動體
142B‧‧‧第2推動體
147‧‧‧推動前方面
147A‧‧‧第1推動前方面
147B‧‧‧第2推動前方面
148A‧‧‧第1避讓溝槽
148B‧‧‧第2避讓溝槽
150‧‧‧後方面
150E‧‧‧後方面前端
152‧‧‧出口通道
154‧‧‧收納孔出口
156‧‧‧傾斜面
156A‧‧‧第1傾斜面
156B‧‧‧第2傾斜面
158‧‧‧第1支軸
160‧‧‧圓形周面
162‧‧‧出口旋轉體
164‧‧‧滾子
166‧‧‧第1間隙
168‧‧‧第2間隙
170‧‧‧固定滾子
171‧‧‧固定引導體
172‧‧‧第2支軸
174‧‧‧第1桿
176‧‧‧第3支軸
178‧‧‧滾珠軸承
180‧‧‧第1彈簧
182‧‧‧第1止擋器
184‧‧‧第1直線部
184E‧‧‧端部
186‧‧‧彎曲部
188‧‧‧第2直線部
190‧‧‧第4支軸
192‧‧‧第2桿
194‧‧‧弧狀長孔
196‧‧‧第5支軸
197‧‧‧滾珠軸承
198‧‧‧第1卡止部
200‧‧‧第2卡止部
202‧‧‧第2彈簧
204‧‧‧第2止擋器
206‧‧‧進入間隙
208‧‧‧磁力式金屬感測器
500C‧‧‧500日圓硬幣
BIS‧‧‧二等分線
Cs‧‧‧硬幣
CL‧‧‧切線
CCL‧‧‧逆向旋轉軌跡
D‧‧‧開孔碟盤旋轉體
DL‧‧‧直線
EA‧‧‧第1延長線
EB‧‧‧第2延長線
F1、F11‧‧‧推力
F2、F12‧‧‧反作用力
F3、F13‧‧‧合力
F21‧‧‧推力
F22‧‧‧反作用力
F23‧‧‧合力
F41‧‧‧推力
F42‧‧‧反作用力
F43‧‧‧合力
EL‧‧‧延長線
FL‧‧‧直線
G‧‧‧硬幣搬運道
L‧‧‧直線距離
L1‧‧‧直線
L2‧‧‧距離
LC‧‧‧最大直徑硬幣
M‧‧‧中間點
MP‧‧‧移動通道
O‧‧‧硬幣中心
P1~P3‧‧‧接點
PA‧‧‧接點
PB‧‧‧接點
RA‧‧‧旋轉軸
RB‧‧‧軸線
SC‧‧‧最小直徑硬幣
SP‧‧‧待機位置
VL‧‧‧垂線
[圖1]係本發明之實施例的硬幣排出裝置之縱剖視圖。
[圖2]係移除本發明之實施例的硬幣排出裝置中的保留缽之狀態的俯視圖。
[圖3]係本發明之實施例的硬幣排出裝置中的俯視圖(僅顯示保留缽及轉盤的推動體不顯示其他)。
[圖4]係本發明之實施例的硬幣排出裝置中的彈出裝置的說明圖。
[圖5]係本發明之實施例的硬幣排出裝置中的作用說明圖(利用順向旋轉時出口旋轉體的引導體)。
[圖6]係本發明之實施例的硬幣排出裝置中的作用說明圖(順向旋轉時進入途中)。
[圖7]係本發明之實施例的硬幣排出裝置中的作用說明圖(順向旋轉時即將彈出前)。
[圖8]係本發明之實施例的硬幣排出裝置中的作用說明圖(順向旋轉時彈出時)。
[圖9]係本發明之實施例的硬幣排出裝置中的作用說明圖(彈出直後)。
[圖10]係本發明之實施例的硬幣排出裝置中的作用說明圖(逆向旋轉開始時)。
[圖11]係本發明之實施例的硬幣排出裝置中的作用說明圖(逆向旋轉時出口旋轉體所致的引導開始時)。
[圖12]係本發明之實施例的硬幣排出裝置中的作用說明圖(逆向旋轉時出口旋轉體所致的引導結束時)。
[圖13]係習知技術之說明圖。
【實施發明之較佳形態】 【實施例】
本實施例係硬幣排出裝置之例,無須任何調整及零件更換,即能排出日本硬幣的1日圓硬幣1C、5日圓硬幣5C、10日圓硬幣10C、50日圓硬幣50C、100日圓硬幣100C、及500日圓硬幣500C。換言之,係從最小直徑硬幣SC之直徑為1日圓硬幣1C的20公厘到最大直徑硬幣LC之直徑為500日圓硬幣的26公厘之範圍內,無須任何調整及零件更換即能逐一地排出的硬幣排出裝置之例。
但是,本發明不限定於上述幣種,亦可應用於外國硬幣或娛樂用的代幣等。
另,為便於說明,在說明為特定幣種的硬幣之情形以外,使用硬幣C作為總稱,最小直徑硬幣SC係1日圓硬幣1C,故說明為「1日圓硬幣1C」。
如圖1所示,硬幣排出裝置100具有將散亂堆放的1日圓硬幣1C至500日圓硬幣500C逐一地區分之後逐一地彈出之功能,在本實施例中,大致包含:框架102;基座104;保留缽106;轉盤108;硬幣導引壁110;限制銷112;出口引導體(相當於本發明之第1硬幣引導體)114;構成彈出裝置116的固定體118與彈出滾子120;硬幣偵測裝置122;以及硬幣出口123。另,框架102、基座104、保留缽106、轉盤108、硬幣導引壁110、限制銷112、構成彈出裝置116的固定體118與彈出滾子120、硬幣偵測裝置122、及硬幣出口123係以往公知的構造,本案發明係關於出口引導體114之構造。
首先主要參照圖1來說明框架102。
框架102具有可安裝基座104、保留缽106等功能零件的功能,在本實施例中係金屬板製,且內部為中空矩形箱形。
框架102的頂面開口係藉由基座104加以覆蓋。
基座104之背面附有減速機,並固定有可正逆旋轉的電動機124,其輸出軸126穿過形成於基座104的圓形之貫穿孔128而往基座104之上方伸出。電動機124在發生卡幣時,以既定時間且以既定次數逆向旋轉,幫助卡幣的自動解除。
基座104在本實施例中係水平地配置,但亦可傾斜配置。
其次主要參照圖1來說明基座104。
基座104具有使硬幣C在其頂面受到轉盤108所推動移動的功能,係不鏽鋼製或耐磨耗性樹脂製的平板,該頂面形成為既定的平面度。
又,基座104頂面密接固定有:具有既定厚度的周面導引板130,形成硬幣導引壁110。
所以,基座104可改成具有同樣功能的其他機構。
其次,主要參照圖1來說明保留缽106。
保留缽106具有以散亂堆放狀態保留多數之硬幣C的功能,在本實施例中係構成為硬幣保留部132,其係樹脂製的大致縱向筒形,且筒內往垂直豎立方向延伸。硬幣保留部132中,上部106A的水平截面形成為矩形,下部106U的水平截面形成為圓形的底孔134,上部106A與下部106U之間的中間部106M形成為硬幣C可滑落的傾斜壁。
保留缽106的下端部形成有往橫向伸出成鍔狀的安裝部135,並利用該安裝部135來將保留缽106固定於基座104,詳細而言係固定於周面導引板130。
所以,保留缽106可改成具有同樣功能的其他裝置。
其次主要參照圖1至圖3來說明轉盤108。
轉盤108具有以既定速度旋轉,攪拌保留缽106內的硬幣C,並且推動落下至形成於偏心位置的通孔136之硬幣C連帶旋轉,且於發生卡幣時進行逆向旋轉而解除卡幣的功能。
在本實施例中,轉盤108係配置於保留缽106的底孔134內,藉由固定於基座104之背面側的直流電動機124,在硬幣C的排出時往圖2中的逆時針方向以既定速度順向旋轉,在發生卡幣時往相反方向的順時針方向以既定速度旋轉。
轉盤108於中央具有圓錐形或多角錘形的攪拌部138,藉由在底孔134進行旋轉而攪拌硬幣C,幫助硬幣C落下至通孔136。
轉盤108於通孔136之間的肋部140各者之背面具有推動體142。
推動體142在密接固定於基座104頂面的具有既定厚度之周面導引板130的收納孔144內旋轉移動,如圖2所圖示,該推動前方面147為彎曲形狀,從轉盤108之旋轉軸RA側朝向周緣側往旋轉方向後位側後退。詳述而言,推動體142係藉由靠近旋轉軸RA側的第1推動體142A,及靠近周緣側的第2推動體142B來構成,在第1推動體142A的旋轉軸RA側形成有弧狀的第1避讓溝槽148A,並於第1推動體142A與第2推動體142B之間形成有第2避讓溝槽148B,使得後述的第1限制銷112A及第2限制銷112B可通過。第1推動體142A的前方面係第1推動前方面147A,第2推動體142B的前方面係第2推動前方面147B。
所以,落下至通孔136內的硬幣C,面接觸於基座104而受到支撐,且受到收納孔144的硬幣導引壁110所導引並且藉由轉盤108之旋轉而受到第1推動體142A所推壓,在移動通道MP與轉盤108共同連帶旋轉。其次,於硬幣C到達出口通道152的既定位置時,將推動交給第2推動體142B,並受到出口引導體114及彈出滾子120所導引,而推動往彈出裝置116移動。
另一方面,未受到硬幣導引壁110所導引而受到轉盤108所連帶旋轉移動的硬幣C,係藉由從基座104伸出並位於硬幣C之移動通道MP的後述第1限制銷112A及第2限制銷112B來強制性往轉盤108的周方向導引,換言之,往圖2中上方導引。
發生卡幣時,轉盤108逆向旋轉。該逆向旋轉使得第2推動體142B的 後方面150之後方面前端150E,推動硬幣C的周面使其往與順向旋轉時相反方向移動。
其次主要參照圖1至圖3來說明硬幣導引壁110。
硬幣導引壁110具有對於受到轉盤108所連帶旋轉的硬幣C之周面加以導引的功能,在本實施例中係幾乎圓形的收納孔144之內壁面,並切除其一部分而形成有收納孔出口154,該收納孔144形成於周面導引板130,該周面導引板130形成為與基座104幾乎相同的矩形,且具有既定厚度,具體而言,係具有稍微大於處理對象的硬幣C之中最厚的硬幣C之厚度的厚度。換言之,硬幣導引壁110為C字形,收納孔出口154形成為最大直徑硬幣之直徑的1.5倍左右。詳述而言,收納孔出口154係藉由硬幣導引壁110之上游側端部110E與下游側端部110L來形成的狹縫狀開口。
周面導引板130係密接固定於基座104的頂面,周面導引板130的頂面以可拆卸的方式密接固定於保留缽106之安裝部135的底面。在此狀態下,將旋轉軸RA、底孔134及收納孔144之軸心配置成一致。換言之,轉盤108、底孔134及收納孔144的垂直豎立之軸線係相同。又,轉盤108之直徑形成為稍微小於收納孔144之直徑,推動體142的轉盤108之周緣側前端形成為稍微小於收納孔144,以在收納孔144內旋轉。
落下至通孔136的硬幣C,如前述方式,在底面受到基座104支持的狀態下受到推動體142所推動並且使周面受到硬幣導引壁110所導引而在移動通道MP移動。換言之,移動通道MP係大致圓形環狀。
所以,周面導引板130只要具有導引功能,使得硬幣C受到硬幣導引壁110導引而在移動通道MP移動即可。
另,基座104與周面導引板130亦可係形成為一體。
其次主要參照圖3來說明限制銷112。
限制銷112具有將受到轉盤108所連帶旋轉的硬幣C往轉盤108之周方向導引的功能,換言之,係往收納孔出口154側導引的功能,以及在轉盤108進行逆向旋轉之情形,藉由受到推動體142之後方面150所推壓的硬幣C來往下方壓下,而容許硬幣C往移動通道MP中的相反方向移動之 功能,在本實施例中,係藉由從基座104之頂面彈性地伸出的第1限制銷112A及第2限制銷112B來構成。但是,在硬幣C係藉由離心力而自行朝向收納孔出口154側之情形,限制銷112並非必要,可適當設置。在本實施例中,為保險起見而配置有限制銷112。
第1限制銷112A及第2限制銷112B,係圓柱體,豎立設置固定於板彈簧(未圖示)的一端,該板彈簧將另一端固定於基座104之背面,該圓柱體的頭部從形成於基座104的通孔往基座104上伸出,但伸出成不會抵觸於轉盤108之背面的程度,其頭部形成有傾斜的傾斜面156(第1傾斜面156A、第2傾斜面156B),藉由在移動通道MP被往逆方向推動的硬幣C,俾使往基座104內壓入的分力產生作用。此頭部的形狀,例如採用日本新型專利註冊第2594435號所揭示的發明。
在本實施例中,如圖10所示,第1傾斜面156A的第1延長線EA及第2傾斜面156B的第2延長線EB形成為以鈍角Z進行交叉。在硬幣C(在實施例中係1日圓硬幣1C)於轉盤108的逆向旋轉時受到推動體142的後方面150往相反方向連帶旋轉,並抵接於第2傾斜面156B之情形,具有往軸線RA側移動的分力作用於1日圓硬幣1C,就結果而言,1日圓硬幣1C接於第1傾斜面156A與第2傾斜面156B之後,將形成有此等傾斜面的第1限制銷112A及第2限制銷112B壓下,藉以形成轉盤108持續逆向旋轉。並且設定成如下:在該鈍角Z的二等分線BIS與通過軸線RA的直線FL交叉呈直角之情形,1日圓硬幣1C的中心1CC位於該交叉部附近的二等分線BIS上(其他幣種亦相同)。藉由如此形成,具有下述優點:即使硬幣C在接於第1傾斜面156A或第2傾斜面156B之情形,亦藉由從抵接的第1傾斜面156A或第2傾斜面156B所作用的分力而大致均等地接觸於第1傾斜面156A及第2傾斜面156B雙方,沒有龐大的力作用於硬幣C之周面的一部分,所以不傷害硬幣C。
所以,在轉盤108的順向旋轉時藉由推動體142推動硬幣C並碰撞至第1限制銷112A及第2限制銷112B之情形,硬幣C受到推動體142所推壓並且受到第1限制銷112A及第2限制銷112B所導引,而被導引朝向收納孔出口154。轉盤108進行逆向旋轉之情形,因為受到推動體142之後方面150所推動的硬幣C係推壓第1限制銷112A及第2限制銷112的頭部之 第1傾斜面156A及第2傾斜面156B,所以此等第1限制銷112A及第2限制銷112B有向下的力產生作用,而在基座104內移動,進而使得硬幣C受到推動體142的後方面150所推動而持續在移動通道MP往與順向旋轉方向相反方向移動。
其次主要參照圖3來說明出口通道152。
出口通道152係從收納孔出口154移動而來的硬幣C可往後述硬幣出口123移動的通道,形成延續於收納孔出口154的下游。所以,出口通道152不必構成為圍繞三方的隧道狀或圍繞四方的矩形狀,只要至少導引硬幣C的底面即可,在本實施例中係藉由基座104的頂面來構成。
所以,從收納孔出口154移動而來的硬幣C通過出口通道152而從後述的硬幣出口123放出。
其次主要參照圖3來說明出口引導體114。
出口引導體114具有於轉盤108進行順向旋轉時將硬幣C導引成朝向彈出裝置116,於轉盤108進行逆向旋轉時導引硬幣C回到收納孔144內的功能,位於收納孔出口154之上游側端部110E側的側方之圓形周面160係藉由可繞第2軸線RB旋轉的出口旋轉體162來構成。出口旋轉體162在本實施例中係使用滾子164,更詳細而言,係採用一般市售的小型滾珠軸承。滾子164亦可用滾柱軸承或軸套,市售的滾珠軸承係大量生產品,所以具有能廉價地構成裝置之優點。滾子164採用滾珠軸承時,外環相當於滾子164,內環在第1支軸158安裝成固定或不會脫落。
本實施例中的滾子164,係以自由旋轉的方式裝設在相對於基座104為垂直豎立之第1支軸158的上部。所以,滾子164之外周面係圓形周面160。
出口旋轉體162係配置於硬幣導引壁110之上游側端部110E與彈出滾子120之間的中間,且於出口通道152的側方,並配置為以既定距離離開第1直線L1,該第1直線L1係在位於後述待機位置SP的彈出滾子120成切線且與上游側端部110E連接。詳細而言配置成從第1直線L1起與出口旋轉體162的圓形周面160最短係分開為出口旋轉體162之直徑的2分之1的距離。此出口旋轉體162之位置,在本實施例中作為對象的最小直徑硬 幣亦即1日圓硬幣1C,受到進行逆向旋轉的轉盤108亦即受到推動體142的後方面前端150E所推動,而與位於待機位置SP的彈出滾子120,及與出口旋轉體162相接之情形(圖11),使得該1日圓硬幣1C之中心1CC位於比後方面前端150E所描繪的逆向旋轉軌跡CCL更外側。又,出口旋轉體162的直徑係考慮裝置的容許尺寸、硬幣C的直徑之適用範圍等來綜合決定,在以本實施例中的1日圓硬幣1C到500日圓硬幣500C作為對象之情形,宜為7~8公厘。再者,其位置宜配置於比上游側端部110E與彈出滾子120之中間點M更靠近上游側端部110E的位置。其理由在於,硬幣C係落入上游側端部110E與出口旋轉體162之第1間隙166,及出口旋轉體162與彈出滾子120之間的第2間隙168,但在該落入量為大之情形,有可能產生卡幣,在該落入量為小之情形,可排出的小直徑側的硬幣範圍受到限制。第1間隙166中的1日圓硬幣1C之落入量,容許範圍為1日圓硬幣1C之半徑的5分之1左右。在1日圓硬幣1C落入更深的情形,1日圓硬幣1C無法滑順地移動,有可能在鋁製的1日圓硬幣1C留下推壓痕跡。
如圖5所示轉盤108進行順向旋轉之情形,1日圓硬幣1C在受到第2推動體142B所推附於出口旋轉體162及彈出滾子120之際,1日圓硬幣1C之中心位於比將推動體142的推動前方面147與1日圓硬幣1C之接點及彈出滾子120與1日圓硬幣1C之接點加以連結的直線(未圖示)更靠近固定體118側,藉由從第2推動體142B朝向硬幣中心1CC的推力F21及從彈出滾子120朝向硬幣中心1CC的反作用力F22所致的合力F23來推動朝向後述固定體118,而被推入固定體118與彈出滾子120之間(圖6),最後受到彈出滾子120所彈出。順向旋轉時是否將1日圓硬幣1C排出的點係在於是否設定為將1日圓硬幣1C藉由出口旋轉體162導引至從推動體142朝向硬幣中心1CC的推力F21與來自彈出滾子120的反作用力F22之合力F23朝向固定體118側,且該合力F23超過彈出滾子120之旋轉阻力等阻力的位置。藉由如此設定,即使為1日圓硬幣1C,也能無傷地滑順排出。
又,轉盤108進行逆向旋轉之情形,如圖11所示,藉由設定為將1日圓硬幣1C的中心導引至位於比推動體142之後方面150,詳細而言位於比將第2推動體142B之後方面前端150E與1日圓硬幣1C之接點及出口旋 轉體162與1日圓硬幣1C之接點加以連結的直線(未圖示)更靠近收納孔144側,並將從後方面前端150E朝向1日圓硬幣1C之中心1CC的推力F11與來自出口旋轉體162的朝向1日圓硬幣1C之中心1CC的反作用力F12之合力F13設定成朝向收納孔144側且超過出口旋轉體162之旋轉阻力等阻力的位置,使得轉盤108能將1日圓硬幣1C往相反方向連帶旋轉。藉由此設定,即使在1日圓硬幣1C之硬幣中心1CC位於比推動體142的後方面前端150E之逆向旋轉軌跡CCL更外側之情形,亦能使1日圓硬幣1C回到收納孔144內,所以能使轉盤108連續地逆向旋轉,能有效地解除卡幣。
藉此,即使是直徑減少了1日圓硬幣1C之硬幣中心1CC位於逆向旋轉軌跡CCL的外側位置之量的硬幣C,也能在逆向旋轉時連帶旋轉,而具有擴大硬幣直徑之適用範圍的優點。
其次主要參照圖2及圖4來說明彈出裝置116。
彈出裝置116具有藉由彈性體的彈簧力來將受到推動體142之第2推動前方面147B而往轉盤108之周方向推動的硬幣C加以彈出的功能,在本實施例中係藉由固定體118(相當於本發明的第2硬幣引導體)與彈出滾子120來構成。
首先說明固定體118。
固定體118具有將受到推動體142所推動而往收納孔出口154推出的硬幣C,阻止並往轉盤108之周方向導引的功能,換言之,具有劃定出口通道152的一側之功能,在本實施例中係藉由固定滾子170及固定引導體171來構成。
固定滾子170宜設定為:並非完全地固定,能在如後述受到強迫之力的情形稍微移動而緩衝該強迫之力。此係為了提昇裝置的耐久性。又,固定滾子170不必係滾子,亦可係與固定引導體171形成為一體的板體。例如,只要使周面導引板130的一部分成為相當於固定滾子170的弧狀周面,並連著形成固定引導體171即可。所以,固定體118可改成具有同樣功能的其他裝置。
在本實施例中,固定滾子170係滾子178,以自由旋轉的方式支持在第 3支軸176之前端,即係滾珠軸承178,該第3支軸176從第2支軸172之第1桿174起向上伸出,貫穿形成於基座104的透孔(未圖示)而位於基座104之頂面側,該第2支軸172以自由旋轉的方式支持在基座104之背面側。第1桿174係彈性體,在本實施例中藉由第1彈簧180的彈簧力而受到往圖2、4中順時針方向的施力,在圖2的位置,亦即鄰接於收納孔144之下游側端部110L的位置,藉由第1止擋器182來卡止第1桿174之轉動,保持於靜止狀態。
在此靜止位置中,滾珠軸承178之周面係使其內側周面配置於收納孔144的假想圓上以成為收納孔144之內面的一部分。
第1彈簧180設定其彈簧力使得在平常硬幣C碰撞之際不會移動,且在平常以上的大力作用之情形稍微避讓移動。即使是稍微避讓移動,亦能緩衝硬幣C所致的過度負荷,幫助提昇裝置的耐久性。
其次說明固定引導體171。
固定引導體171具有將固定滾子170所導引的硬幣C往既定方向導引的功能,及與彈出滾子120之間夾著硬幣C並最後加以彈出的功能,在本實施例中,從固定滾子170側依序順形成有第1直線部184、彎曲部186、及第2直線部188。
第1直線部184形成為其延長線EL相對於固定滾子170呈切線,再者,從硬幣導引壁110端部起延伸,對於固定滾子170的切線CL呈接近90度的銳角。
第2直線部188形成為與圖2中通過旋轉軸線RA的垂線VL(便宜上稱為垂線)平行。
彎曲部186形成為將第1直線部184與第2直線部188平滑地連結的圓弧。
另,決定硬幣C之最後排出方向的第2直線部188,可依據硬幣C之排出方向來適當決定,可不與垂線VL平行,又亦可係曲線。
在本實施例中,固定引導體171係與基座104及周面導引板130分別為獨立構成,亦可與此等一者或兩者構成為一體。
其次主要參照圖4來說明彈出滾子120。
彈出滾子120,具有將受到往出口通道152推動並且一部分或全部受到固定引導體171所導引的硬幣C加以彈出的功能,在本實施例中,係以自由旋轉的方式安裝於第5支軸196之上端部,且在本實施例中係滾珠軸承197,該第5支軸196固定成從第2桿192之端部起向上,且貫穿於以第4支軸190為中心並弧狀形成於基座104的弧狀長孔194而往基座104的上側伸出,該第2桿192將一部分以自由旋轉的方式支持在從基座104之背面向下伸出之第4支軸190。另,彈出滾子120可改成具有同樣功能的其他裝置。
第2桿192,係藉由第2彈簧202而朝向趨近固定體118側方向受到彈性施力,該第2彈簧202係將端部卡止在形成於第2桿192一部分的第1卡止部198與從基座104往下方伸出的第2卡止部200;藉由從基座104之背面向下伸出的第2止擋器204進行卡止,而靜止在使得固定體118與彈出滾子120之直線距離L稍微小於設想的排出硬幣之最小直徑的位置。詳述而言,固定滾子170與彈出滾子120之間的最短距離L形成有比1日圓硬幣1C之直徑稍小的進入間隙206。
所以,在受到推動體142所推動的1日圓硬幣1C之中心1CC,超越將固定滾子170與1日圓硬幣1C之接點PA及彈出滾子120與1日圓硬幣1C的周面之接點PB加以連結的直線DL後,彈出滾子120隨即藉由第2彈簧202之彈簧力而開始彈出,最後在1日圓硬幣1C橫跨第1直線部184與固定滾子170之間而受到支撐的狀態下,藉由彈出滾子120往與第1直線部184平行的方向彈出。彈出的硬幣C係藉由彎曲部186緩慢地轉換方向之後,藉由第2直線部188直線地導引,往與垂線VL平行的方向彈出。
又,藉由轉盤108的順向旋轉,將1日圓硬幣1C導引至出口旋轉體162,並且受到第2推動體142B所致的推力F21所推動,且藉由來自彈出滾子120的反作用力F22所致的合力F23,將1日圓硬幣1C往固定體118側導引,使得1日圓硬幣1C的一部分往進入間隙206前進。再者,轉盤108進行順向旋轉後,因為硬幣C受到第2推動體142B的推力而被推入進入間隙206(圖6),所以彈出滾子120抵抗第2彈簧202的彈簧力而往離開 固定滾子170的方向移動。詳述而言,因為進入間隙206變寬,在1日圓硬幣1C之中心1CC通過將接點PA與接點PB加以連結的直線DL後(圖7),第2彈簧202所致的彈出力隨即作用於1日圓硬幣1C,所以開始彈出,最後有一部分接觸於第1直線部184的端部184E與固定滾子170後,隨即藉由彈出滾子120彈出。彈出的硬幣C受到固定引導體171所導引並且往與垂線VL平行的方向排出。在該排出途中,硬幣C受到硬幣偵測裝置122所偵測。
其次說明硬幣偵測裝置122。
硬幣偵測裝置122具有偵測藉由彈出裝置116彈出的硬幣C之功能,在本實施例中係使用磁力式金屬感測器208。所以,硬幣偵測裝置122可改成具有同樣功能的其他裝置,例如光電感測器、機械式感測器等其他方式。
在本實施例中,硬幣偵測裝置122係配置為相對於第2直線部188側方的出口通道152,亦可配置於硬幣出口123的下游。
最後參照圖2來說明硬幣出口123。
硬幣出口123具有將硬幣C從基座104運出的功能,不必特別構成為狹縫形通道等,在本實施例中係構成於出口通道152的下游端。換言之,相對於出口通道152的基座104之端部即係硬幣出口123。
其次,參照圖3至圖12來說明該硬幣排出裝置100之作用。
在不進行零件更換或位置調整而利用1個裝置來排出既定直徑範圍的硬幣之情形,最有問題的是最小直徑硬幣SC,故以1日圓硬幣1C為例來說明。
又,因為硬幣1C沿著收納孔144的硬幣導引壁110移動之情形,硬幣C受到限制銷112所導引而排出之情形,其作用不同,所以依照情形分開說明。
首先說明1日圓硬幣1C沿著硬幣導引壁110移動之情形。
保留缽106內的硬幣C藉由轉盤108的旋轉而落下至通孔136內,其 正面或背面係面接觸於基座104而受到支撐,且受到第1推動體142A所推動,同時受到相當於收納孔144之周壁的硬幣導引壁110所導引,並且往收納孔出口154側移動(圖3)。
到達收納孔出口154的硬幣C,從上游側端部110E落入第1間隙166,受到出口旋轉體162之圓形周面160所支撐阻止進一步落入之後,受到圓形周面160所導引而稍微往進入間隙206側移動之後,落入第2間隙168,繼而接觸到位於待機位置SP的彈出滾子120而受到引導(圖5)。
在1日圓硬幣1C係與第2推動體142B的第2推動前方面147B、圓形周面160及彈出滾子120接觸之情形,如前所述,從第2推動前方面147B朝向1日圓硬幣1C之硬幣中心1CC的推力F21與來自彈出滾子120的反作用力F22之合力F23係朝向固定滾子170側,所以1日圓硬幣1C受到彈出滾子120的圓形周面所導引而朝向進入間隙206側移動而位於進入間隙206(圖5、6)。
轉盤108進一步旋轉,使得1日圓硬幣1C受到第2推動前方面147B推入往進入間隙206,沿著固定滾子170的圓弧狀周面往轉盤108的周方向移動,所以彈出滾子120往圖2中順時針方向轉動,使得進入間隙206更加擴張。
並且,1日圓硬幣1C更加往轉盤108的周方向移動,1日圓硬幣1C之中心1CC通過將該周面與固定滾子170之接點PA及彈出滾子120與1日圓硬幣1C的周面之接點PB加以連結的直線L後,隨即從彈出滾子120承受彈出力(圖7)。
其次,在1日圓硬幣1C的周面接於第1直線部184之端部182E與固定滾子170的狀態下,彈出滾子120藉由彈簧202的彈簧力而推壓1日圓硬幣1C的周面,朝向彎曲部186彈出(圖8)。
彈出的1日圓硬幣1C受到彎曲部186所導引之後,受到第2直線部188所導引而朝向與垂線VL平行的方向,從硬幣出口123跳出(圖9)。
其次,說明1日圓硬幣1C未受硬幣導引壁110所導引,並藉由限制銷112A、112B來導引推入至進入間隙206之情形。
此種情形,1日圓硬幣1C係不與出口旋轉體162接觸,前進至進入間 隙206之後,如前所述,在接觸於第1直線部184的前端部182E與固定滾子170的狀態下,藉由彈出滾子120而彈出。
其次說明轉盤108進行逆向旋轉以使卡幣解除之情形。
此種情形,因為在轉盤108之順向旋轉停止在1日圓硬幣1C被推入至進入間隙206的相位之情形成為問題,故以此狀況為起點來說明。
轉盤108開始逆向旋轉後,因為第2推動體142B往圖10中順時針方向轉動,所以1日圓硬幣1C變成未受到第2推動前方面147B所推壓,彈出滾子120藉由第2彈簧202的彈簧力往逆時針方向轉動而回到待機位置SP(圖10)。藉此,1日圓硬幣1C回到收納孔144側,在對應於彈出滾子120之待機位置SP的位置暫時性靜止。
轉盤108進一步逆向旋轉,使得1日圓硬幣1C受到第2推動體142B的後方面前端150E往圖10中右方推動。此時,1日圓硬幣1C受到後方面前端150E與彈出滾子120所夾持,1日圓硬幣1C之中心位於比將後方面前端150E與1日圓硬幣1C之接點及彈出滾子120與1日圓硬幣1C之接點加以連結的直線更靠近收納孔144側,後方面前端150E在1日圓硬幣1C之周面的一點進行接觸而以推力F41進行推動,從彈出滾子120產生反作用力F42,此等之合力F43作用於1日圓硬幣1C之中心1CC,所以1日圓硬幣1C係朝向橫向且朝向收納孔144受到推動,換言之,係朝向第2間隙168受到推動。
並且,如圖11所示,1日圓硬幣1C接觸於彈出滾子120及出口旋轉體162之情形,1日圓硬幣1C受到後方面前端150E與出口旋轉體162所夾持。此時,1日圓硬幣1C之中心位於比將後方面前端150E與1日圓硬幣1C之接點及出口旋轉體162與1日圓硬幣1C之接點加以連結的直線更靠近收納孔144側,所以後方面前端150E所致的推力F11不作用於彈出滾子120,因此彈出滾子120係維持靜止狀態。
與推力F11相同值的反作用力F12係從出口旋轉體162作用於1日圓硬幣1C之硬幣中心1CC。此等推力F11與反作用力F12之合力F13係朝向收納孔144,所以1日圓硬幣1C在藉由轉盤108進一步逆向旋轉而受到出口旋轉體162之周面所導引並且到達第1間隙部166之後,受到上游側端 部110E所導引而回到收納孔144內,並沿著硬幣導引壁110移動。
另,位於第1限制銷112A、及第2限制銷112B之下游的硬幣C,因為可爬上並通過第1限制銷112A及第2限制銷112B的各前端之第1斜面156A、第2斜面156B,所以轉盤108連續地旋轉。所以,轉盤108能逆向旋轉足以解除卡幣的角度,而能解除卡幣。
104‧‧‧基座
108‧‧‧轉盤
110‧‧‧硬幣導引壁
114‧‧‧第1硬幣引導體
116‧‧‧彈出裝置
118‧‧‧第2硬幣引導體(固定體)
120‧‧‧彈出滾子
122‧‧‧硬幣偵測裝置
123‧‧‧硬幣出口
130‧‧‧周面導引板
136‧‧‧通孔
140‧‧‧肋部
142‧‧‧推動體
144‧‧‧收納孔
142A‧‧‧第1推動體
142B‧‧‧第2推動體
147‧‧‧推動前方面
147A‧‧‧第1推動前方面
147B‧‧‧第2推動前方面
148A‧‧‧第1避讓溝槽
148B‧‧‧第2避讓溝槽
150‧‧‧後方面
152‧‧‧出口通道
158‧‧‧第1支軸
160‧‧‧圓形周面
162‧‧‧出口旋轉體
170‧‧‧固定滾子
171‧‧‧固定引導體
172‧‧‧第2支軸
174‧‧‧第1桿
208‧‧‧磁力式金屬感測器
CL‧‧‧切線
EL‧‧‧延長線
RA‧‧‧旋轉軸
RB‧‧‧軸線
VL‧‧‧垂線

Claims (3)

  1. 一種硬幣排出裝置,可在無調整的情況下排出不同直徑的多數幣種之硬幣(C),其包含:基座(104),支持硬幣(C)的一面;硬幣導引壁(110),形成為配置於該基座(104)上且一部分為開口(154)的圓形之收納孔(144);轉盤(108),可在該收納孔(144)內繞旋轉軸(RA)往第1旋轉方向及往與該第1旋轉方向相反的第2旋轉方向旋轉,並於從該旋轉軸(RA)偏心的位置形成有沿著周方向配置的多數之通孔(136),且在背面側具有配置於相鄰接的該通孔(136)之間並且往該基座(104)側伸出的推動體(142);第1硬幣引導體(114),配置於該基座(104)上的該收納孔(144)外方,且在該開口(154)之該第1旋轉方向的後方端側;第2硬幣引導體(118),配置於該基座(104)上的該收納孔(144)外方,且在該開口(154)之該第1旋轉方向的前方端側;以及彈出滾子(120),以與該第2硬幣引導體(118)隔著既定間隔的方式,配置在該基座(104)上的該收納孔(114)外方,並朝向趨近該第2硬幣引導體(118)方向受到彈性施力;且該硬幣排出裝置,於該轉盤(108)往該第1旋轉方向旋轉時,一面藉由該硬幣導引壁(110)來導引該基座(104)上的該硬幣(C),一面利用該推動體(142)位於該第1旋轉方向側的前方面(147)來推動移動該硬幣(C)之後,接續於該硬幣導引壁(110)後接著利用該第1硬幣引導體(114)來導引並且利用該推動體(142)的該前方面(147)來推動而移動該硬幣(C)至該第2硬幣引導體(118)與該彈出滾子(120)之間,藉由該彈出滾子(120)的彈性施力來彈出該硬幣(C),於該轉盤(108)往該第2旋轉方向旋轉時,在該基座(104)上利用該推動體(142)位於該第2旋轉方向側的後方面(150)推動有一部分位於該收納孔(144)外方的該硬幣(C),沿著該第1硬幣引導體(114)導引並移動該硬幣(C),使其回至該收納孔(144)內,其特徵在於:該第1硬幣引導體(114)係藉由可繞大致垂直於該基座(104)之軸線(RB) 旋轉的旋轉體(162)來構成。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硬幣排出裝置,其中,該旋轉體(162)的外周係依如下方式構成:於該轉盤(108)往該第1旋轉方向旋轉之情形,在該多數幣種之硬幣(C)中之最小直徑硬幣(1C)接觸於該推動體(142)之該前方面(147)、該第1硬幣引導體(114)及該彈出滾子(120)時,該最小直徑硬幣(1C)之中心(1CC)位於比將該推動體(142)的該前方面(147)與該最小直徑硬幣(1C)之接點及該彈出滾子(120)與該最小直徑硬幣(1C)之接點加以連結的假想直線更靠近該第2硬幣引導體(118)側,於該轉盤(108)往該第2旋轉方向旋轉之情形,在該最小直徑硬幣(1C)接觸於該推動體(142)之該後方面(150)、該彈出滾子(120)及該第1硬幣引導體(114)時,該最小直徑硬幣(1C)之中心(1CC)位於比將該推動體(142)的該後方面(150)與該最小直徑硬幣(1C)之接點及該第1硬幣引導體(114)與該最小直徑硬幣(1C)之接點加以連結的假想直線更靠近該收納孔(144)側。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硬幣排出裝置,其中,該旋轉體(162)係利用滾珠軸承滾子(164)來構成。
TW103102142A 2013-01-28 2014-01-21 硬幣排出裝置 TWI50957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13707A JP6002929B2 (ja) 2013-01-28 2013-01-28 硬貨払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35815A true TW201435815A (zh) 2014-09-16
TWI509573B TWI509573B (zh) 2015-11-21

Family

ID=499552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02142A TWI509573B (zh) 2013-01-28 2014-01-21 硬幣排出裝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2759986B1 (zh)
JP (1) JP6002929B2 (zh)
CN (1) CN103971442B (zh)
TW (1) TWI50957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40540B (zh) * 2014-02-24 2016-07-01 Coin counting device
JP6337275B2 (ja) * 2015-06-09 2018-06-06 旭精工株式会社 コインホッパ
EP3104344B1 (en) * 2015-06-10 2019-10-16 International Currency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Coin hopper having an improved coin pushing
CN105931348A (zh) * 2016-07-18 2016-09-07 岭南师范学院 自动红外硬币筛分机
JP6405545B2 (ja) * 2016-07-19 2018-10-17 旭精工株式会社 硬貨払出装置
CN107038791A (zh) * 2017-04-18 2017-08-11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一种硬币送料机构
SG10201808711XA (en) * 2018-10-02 2020-05-28 Genting International Gaming & Resort Tech Pte Ltd Chip processing self-service kiosk
JP6934677B2 (ja) * 2019-01-28 2021-09-15 旭精工株式会社 硬貨分離検知装置
TW202331658A (zh) * 2020-09-15 2023-08-01 日商旭精工股份有限公司 硬幣料斗、硬幣料斗的旋轉體、及硬幣處理裝置
CN115661950B (zh) * 2022-09-30 2023-05-30 武汉理工大学 一种拉绳悬挂取票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187699B2 (ja) * 1995-12-04 2001-07-11 ローレルバンクマシン株式会社 硬貨入出金機
JP3792766B2 (ja) * 1996-01-30 2006-07-05 アルゼ株式会社 遊技機用コイン払出装置
JP2002150347A (ja) * 2000-11-08 2002-05-24 Asahi Seiko Kk コインホッパ用のディスク
JP4258753B2 (ja) * 2001-06-13 2009-04-30 旭精工株式会社 シャッタを備えたホッパ
JP2004086528A (ja) * 2002-08-27 2004-03-18 Hiromi Matsushita ホッパー型コイン払出し装置
US20050009464A1 (en) * 2003-05-15 2005-01-13 Aruze Corp. Payment object dispensing machine
JP4848557B2 (ja) * 2005-12-28 2011-12-28 旭精工株式会社 硬貨の保留払出装置及びその硬貨保留払出装置を有する硬貨入出金機
JP4849368B2 (ja) * 2006-01-23 2012-01-11 旭精工株式会社 硬貨払出装置
JP5002853B2 (ja) * 2006-02-16 2012-08-15 旭精工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払出装置
JP4343199B2 (ja) * 2006-08-04 2009-10-14 松下金属工業株式会社 ホッパー型コイン払出し装置
JP5460299B2 (ja) * 2009-12-22 2014-04-02 ローレル精機株式会社 硬貨処理機
TWM423886U (en) * 2011-11-08 2012-03-01 Yu Shin Entpr Co Ltd Coin dispensing apparatus and outlet assembly used with the coin dispensing apparatus
JP5945752B2 (ja) * 2013-03-08 2016-07-05 旭精工株式会社 硬貨払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002929B2 (ja) 2016-10-05
EP2759986A1 (en) 2014-07-30
EP2759986B1 (en) 2016-11-30
CN103971442A (zh) 2014-08-06
TWI509573B (zh) 2015-11-21
CN103971442B (zh) 2016-02-24
JP2014146134A (ja) 2014-08-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09573B (zh) 硬幣排出裝置
US4518001A (en) Coin handling apparatus
JP2014146134A5 (zh)
JP5109035B2 (ja) コイン送り出し装置
JP2008097322A5 (zh)
WO2009095995A1 (ja) 硬貨繰出装置
JP2011138259A (ja) 硬貨繰出装置および硬貨処理装置
JP6839822B2 (ja) 硬貨入金装置
JP2014191804A (ja) 硬貨繰出装置及び硬貨処理装置
TW201447822A (zh) 硬幣排出裝置
JP2012221281A (ja) コイン搬送装置およびコイン払出装置
JP4944556B2 (ja) 円板体投出装置
EP2775460B1 (en) Coin dispenser
JP6700527B2 (ja) 円板状体払出装置
US6350192B1 (en) Coin carrying device
JP6623373B2 (ja) 円板体送出装置、及び円板体送出搬送装置
JP2675943B2 (ja) 硬貨供給機構
JP3340326B2 (ja) 硬貨処理機における硬貨供給装置
JP6405546B2 (ja) 硬貨払出装置
JP2018106370A (ja) 円板体搬送装置
JP2014174720A5 (zh)
KR0134046Y1 (ko) 주화 투출 장치
JP2020052743A (ja) 硬貨処理装置
JP2003331334A (ja) コイン投出装置
JP5205628B2 (ja) コインホッ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