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420847A - 組立件及其安裝構造 - Google Patents

組立件及其安裝構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420847A
TW201420847A TW102100531A TW102100531A TW201420847A TW 201420847 A TW201420847 A TW 201420847A TW 102100531 A TW102100531 A TW 102100531A TW 102100531 A TW102100531 A TW 102100531A TW 201420847 A TW201420847 A TW 201420847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member
plate
column
assembly
face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005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45245B (zh
Inventor
Shinji Okada
Hideaki Kawakita
Original Assignee
Technos Kabushiki Kaish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chnos Kabushiki Kaisha filed Critical Technos Kabushiki Kaisha
Publication of TW2014208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208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452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45245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1/00Constructions in general; Structures which are not restricted either to walls, e.g. partitions, or floors or ceilings or roofs
    • E04B1/38Connections for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l
    • E04B1/58Connections for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l of bar-shaped building elements
    • E04B1/5825Connections for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l of bar-shaped building elements with a closed cross-section
    • E04B1/5831Connections for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l of bar-shaped building elements with a closed cross-section of substantially rectangular form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1/00Constructions in general; Structures which are not restricted either to walls, e.g. partitions, or floors or ceilings or roofs
    • E04B1/18Structures comprising elongated load-supporting parts, e.g. columns, girders, skeletons
    • E04B1/20Structures comprising elongated load-supporting parts, e.g. columns, girders, skeletons the supporting parts consisting of concrete, e.g. reinforced concrete, or other stonelike material
    • E04B1/21Connectio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E04B1/215Connectio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comprising metallic plates or par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1/00Constructions in general; Structures which are not restricted either to walls, e.g. partitions, or floors or ceilings or roofs
    • E04B1/38Connections for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l
    • E04B1/41Connec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mbedding in concrete or masonry
    • E04B1/4157Longitudinally-externally threaded elements extending from the concrete or masonry, e.g. anchoring bolt with embedded head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1/00Constructions in general; Structures which are not restricted either to walls, e.g. partitions, or floors or ceilings or roofs
    • E04B1/38Connections for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l
    • E04B1/41Connec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mbedding in concrete or masonry
    • E04B2001/4192Connec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mbedding in concrete or masonry attached to concrete reinforcing elements, e.g. rods or wir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1/00Constructions in general; Structures which are not restricted either to walls, e.g. partitions, or floors or ceilings or roofs
    • E04B1/38Connections for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l
    • E04B1/58Connections for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l of bar-shaped building elements
    • E04B2001/5875Connections for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l of bar-shaped building elements using exterior clamping plates or shel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Joining Of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 (AREA)
  • Conveying And Assembling Of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AREA)

Abstract

揭示一種在建立具有多角形的橫斷面形狀之預鑄混凝土製的柱構成材(10,12)之際使用的組立件(14,16)。組立件包含第一板構件(24)、以及固定至第一板構件之第二板構件(26)。第二板構件具有以與柱構成材的相鄰接的兩個側面(20)的相交角度相等之角度相交的兩個面(33)。組立件設有螺栓孔(52)讓用來將組立件安裝至柱構成材之螺栓(54)穿過,柱構成材設有在該相鄰接的兩個側面(20)形成開口之複數個嵌入件(58)。嵌入件設有可供螺栓與之螺合之內螺牙(60)。

Description

組立件及其安裝構造
本發明係關於相互連接以構築一個柱子之複數個柱構成材的各個柱構成材的建立中使用之組立件(erection piece)、及用來將前述組立件安裝至前述柱構成材之安裝構造。其中,前述柱構成材係由預鑄混凝土(precast concrete:PCa)所構成,且具有例如矩形之多角形的橫斷面形狀。
在將複數個柱構成材相連接而構成之柱子的構築中,要進行連接在先建成的柱構成材(下柱構成材)上之柱構成材(上柱構成材)的傾斜之調整、水平偏移之調整、高度之調整等(位置之調整)。此位置之調整係藉由使前述上柱構成材相對於前述下柱構成材變位而進行。
過去,在鐵骨製的柱構成材中,為了進行該位置之調整而使用由鋼鐵材料所構成之組立件(參照後述之專利文獻1)。前述組立件係由平板所構成,且複數對組立件藉由熔接而將其側緣(平板的側緣)安裝至前述下柱構成材的上端部(柱頭部)及前述上柱構成材的下端部(柱腳部)。
前述上柱構成材之變位,係以位於前述下柱構成材 的柱頭部之組立件(下組立件)作為反作用力支持體而施加外力於位於前述上柱構成材的柱腳部之組立件(上組立件)來進行。為了施加前述外力,通常會在上下各對的組立件安裝調整裝置。
具有如此的用途之前述的組立件,不僅適用於前述 鐵骨製的柱構成材,也可考慮將之應用於預鑄混凝土製的柱構成材。適用於預鑄混凝土製的柱構成材之組立件,可考慮例如由兩個平板所構成之T形的組立件,亦即由一個平板以及以與該一個平板的表面正交之方式熔接至該一個平板之另一個平板所構成者。根據此T形的組立件,透過該另一個平板而將該一個平板安裝成在預鑄混凝土製的柱構成材的側面往上下方向延伸,且前述一個平板發揮作為用來使上柱構成材產生變位之外力的導入部,以及作為前述調整裝置的安裝部之作用。其中,為了將前述另一個平板固定至預鑄混凝土製的柱構成材,可考慮使用螺栓,以及在預鑄混凝土製的柱構成材中預先埋設可承接前述螺栓之嵌入件(insert)。
然而,在使用預鑄混凝土製的柱構成材之建築中, 有將前述柱構成材的接續位置設定得比以往低之位置的情況。在此情況,前述柱構成材的一側面上之利用作為前述組立件的配置區域之樑的上方區域狹窄,因此必須將前述配置區域設在前述樑的側邊區域。不過,在前述柱構成材具有例如矩形之多角形的橫斷面形狀時,從前述樑到與前述柱構成材的一側面鄰接之另一側面之距離較短,因此亦有前述側邊區域也難以作為前述組立件的配置區域之情形。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0-121396號公報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適用於具有多角形的橫斷面形狀之預鑄混凝土製的柱構成材之組立件,以及得到一種用來將前述組立件安裝至前述預鑄混凝土製的柱構成材之安裝構造。
本發明係關於在具有多角形的橫斷面形狀之預鑄混凝土製的柱構成材之建立中使用的組立件,該組立件包含第一板構件、以及固定至該第一板構件之第二板構件。
其中,前述第二板構件規定出以與前述柱構成材的相鄰接的兩個側面的相交角度相等之角度相交的兩個面(第一例),或者,前述第一板構件的一部分及前述第二板構件規定出以與前述柱構成材的相鄰接的兩個側面的相交角度相等之角度相交的兩個面(第二例)。
根據前述第一例,構成前述組立件之第二板構件就會具有以與前述柱構成材的相鄰接的兩個側面的相交角度相等之角度相交的兩個面,所以可將前述組立件設置在該兩個面會與前述柱構成材的兩個側面抵接之位置,亦即配置在前述柱構成材的兩個側面的交叉部,亦即外角部(角落部)。另一方面,前述組立件的第一板構件,會發揮作為接受外力之外力導入部以進行前述 柱構成材的位置調整之功能,以及發揮前述調整裝置的安裝部之功能。
根據前述第二例,構成前述組立件之第一板構件的 一部分及第二板構件就會具有以與前述柱構成材的相鄰接的兩個側面的相交角度相等之角度相交的兩個面,所以可將前述組立件設置在該兩個面會與前述柱構成材的兩個側面抵接之位置,亦即配置在前述柱構成材的兩個側面的交叉部,亦即外角部(角落部)。另一方面,前述組立件的第一板構件的另一部分,會發揮作為接受外力之外力導入部以進行前述柱構成材的位置調整之功能,以及發揮前述調整裝置的安裝部之功能。
藉由使前述組立件可配置到前述柱構成材的角落 部,即使在因為前述柱構成材的接續位置的高度位置比較低而使得安裝至前述柱構成材之樑的上方空間比較狹窄、或者因為從前述樑到前述柱構成材的角落部之距離較短而使得前述樑的側邊的空間比較狹窄之情況,也可將前述組立件安裝至前述柱構成材。
可使前述第一例中之第二板構件具有分別與該兩個 面正交之複數個螺栓孔,以及可使前述第二例中之第一板構件的一部分及第二板構件具有分別與該等所規定的兩個面正交之複數個螺栓孔。根據前述第一例,就可透過穿過各螺栓孔之螺栓而將前述第二板構件固定至前述柱構成材的兩個側面。根據前述第二例,則可透過穿過各螺栓孔之螺栓而將前述第一板構件的一部分及前述第二板構件固定至前述柱構成材的兩個側面。
前述第一例中之第一板構件及第二板構件,可分別 作成利用平板及山形的板來構成,且使前述山形的板以其外角部 熔接(welding)至前述平板的側緣者。以及,前述第二例中之第一板構件及第二板構件,可分別作成利用山形的板及平板來構成,且使前述平板以其側緣熔接至前述山形的板的外角部的附近者。在前述第二例中,亦可取代上述的例子,而作成使前述第一板構件及前述第二板構件分別由一個平板及另一個平板所構成,且將前述另一個平板配置成與前述一個平板的表面成一個角度而熔接至前述一個平板者。
又,在前述第一例及前述第二例這兩個例子中,最好作成具有固定至前述第一板構件及前述第二板構件之一個或複數個板狀的補強肋。根據這樣的構成,就可抑制前述第一板構件受到外力施加時所引起之前述第二板構件的變形。
本發明還提供一種將前述第一例之組立件安裝至前述柱構成材之安裝構造(第一例)、以及將前述第二例之組立件安裝至前述柱構成材之安裝構造(第二例)。
前述第一例之組立件的安裝構造,係包含:埋設於前述柱構成材,分別在前述柱構成材的相鄰接的兩個側面形成開口之具有內螺牙之複數個嵌入件(insert);設於前述組立件的第二板構件且分別與前述兩個面正交之複數個螺栓孔;以及穿過各螺栓孔且螺合至各嵌入件之螺栓。
根據前述安裝構造,就可透過穿過該第二板構件的螺栓孔而螺合至前述嵌入件之螺栓而將配置於前述柱構成材的角落部之前述組立件安裝至前述柱構成材。或者,將前述螺栓鬆開並將之從前述嵌入件及前述螺栓孔拔除,就可將前述組立件從前述柱構成材拆除。拆下的組立件可供再利用。埋設於前述柱構成 材之前述嵌入件無需摘出來,可作為前述柱構成材的一部分。
前述第二例之組立件的安裝構造,係包含:埋設於 前述柱構成材,分別在前述柱構成材的相鄰接的兩個側面形成開口之具有內螺牙之複數個嵌入件(insert);分別設於前述組立件的第一板構件的一部分及前述第二板構件且分別與該等所規定的兩個面正交之複數個螺栓孔;以及穿過各螺栓孔且螺合至各嵌入件之螺栓。
根據前述安裝構造,就可透過分別穿過該第一板構 件的一部分及第二板構件的螺栓孔而螺合至前述嵌入件之螺栓而將配置於前述柱構成材的角落部之前述組立件安裝至前述柱構成材。或者,將前述螺栓鬆開並將之從前述嵌入件及前述螺栓孔拔除,就可將前述組立件從前述柱構成材拆除。拆下的組立件可供再利用。埋設於前述柱構成材之前述嵌入件無需摘出來,可作為前述柱構成材的一部分。
在前述第一例之組立件的安裝構造之中及前述第二 例之組立件的安裝構造之中,可使在前述柱構成材的兩個側面中的一個側面形成開口之嵌入件及在另一個側面形成開口之嵌入件,在前述柱構成材的內部透過連結構件而相連結。根據這樣的構成,前述連結構件就會發揮各嵌入件的錨定部(anchor)之作用。
又,在前述第一例之組立件的安裝構造之中及前述 第二例之組立件的安裝構造之中,可使在前述柱構成材的兩個側面中的一個側面形成開口之嵌入件及在另一個側面形成開口之嵌入件,具有在前述柱構成材的內部朝相反方向彎曲延伸之前端部。根據這樣的構成,彎曲的前述前端部就會發揮各嵌入件的錨 定部之作用。
再者,在前述第一例之組立件的安裝構造之中及前 述第二例之組立件的安裝構造之中,可使在前述柱構成材的兩個側面中的一個側面形成開口之嵌入件及在另一個側面形成開口之嵌入件,在前述柱構成材的內部相連通。根據這樣的構成,兩嵌入件的連通部就會發揮各嵌入件的錨定部之作用。
10、12‧‧‧柱構成材
14、16‧‧‧組立件
18‧‧‧調整裝置
20‧‧‧柱構成材的側面
21‧‧‧樑構成材
22‧‧‧桿
24‧‧‧組立件的第一板構件
26‧‧‧組立件的第二板構件
28‧‧‧上端緣
30‧‧‧下端緣
32‧‧‧側緣
34‧‧‧構成組立件的第二板構件之板部
40‧‧‧交界
43‧‧‧孔
44‧‧‧環形構件
46、48、54‧‧‧螺栓
49‧‧‧補強肋
50‧‧‧傾斜調整機構
52‧‧‧螺栓孔
56‧‧‧安裝構造
58‧‧‧嵌入件
60‧‧‧嵌入件的內螺牙
第1圖係預鑄混凝土製的下方的柱構成材及上方的柱構成材以及安裝至該等柱構成材之複數對組立件的斜視圖。
第2圖係安裝至上方的柱構成材之組立件的斜視圖。
第3圖係安裝至上方的柱構成材之組立件之從另一個方向觀看所見之斜視圖。
第4圖係第1圖所示之組立件的變形例之平面圖。
第5圖係第1圖所示之組立件的另一變形例之平面圖。
第6圖係將組立件安裝至柱構成材之安裝構造的平面圖。
第7圖係安裝至上下兩個柱構成材之兩對組立件的側面圖。
第8圖係顯示另一例之安裝構造之與第6圖所示者一樣之平面圖。
第9圖係顯示又另一例之安裝構造之與第6圖所示者一樣之平面圖。
第10圖係顯示與第1圖所示的組立件對應之組立件的變形例之平面圖。
第11圖係顯示與第4圖所示的組立件對應之組立件的變形例 之平面圖。
第12圖係顯示與第5圖所示的組立件對應之組立件的變形例之平面圖。
參照第1圖,元件符號10表示為了構築一個柱子而先建立(配置)且建立完成之柱構成材(下柱構成材),元件符號12表示連接在該下柱構成材上之柱構成材(上柱構成材)。圖中,上柱構成材12係處在建立到下柱構成材10上的過程中。
兩個柱構成材10,12皆由預鑄混凝土所構成,具有多角形的橫斷面形狀。圖示的兩柱構成材10,12皆具有矩形的橫斷面形狀,皆具有規定該矩形的橫斷面之四個側面20。另外,在下柱構成材10的柱頭部接合有作為之後將構築的樑的一部分之鐵骨製的複數個樑構成材21。圖示的樑構成材21係配置在下柱構成材10的柱頭部的較高之位置。
上下兩個柱構成材12,10安裝有為了進行相對於下柱構成材10之上柱構成材12的傾斜之調整、水平偏移之調整、高度之調整等(位置之調整)而使用之作為本發明的一例之鋼鐵材料製的複數對(圖示的例子為四對)的上下組立件14,16。
上組立件16安裝有從第1圖看係向上延伸之桿(rod)22。桿22係為了防止被安裝至各對的兩個組立件14,16之調整裝置18的安裝狀態之解除以及伴隨該解除之調整裝置18從兩個組立件14,16的落下而視需要安裝者,其中,該調整裝置18係為了進行上柱構成材12的前述位置調整者。
各對的兩個組立件14,16係除了桿22之外,具有相 同的外形或形態。成為一對之兩個組立件14,16係以上下對稱之方式分別配置於下柱構成材10的上端部(柱頭部)及上柱構成材12的下端部(柱腳部)。
如第2及3圖所示,各組立件14,16都具有第一板構件24、及固定至該第一板構件之第二板構件26。
在圖示的例子中,前述組立件的第一板構件24係由平板所構成。前述平板具有兩端緣28,30、及與該兩端緣相連之側緣32。從第1圖來看,第一板構件24的兩端緣28,30係分別位於上下,側緣32係朝上下方向直線延伸。
前述組立件的第二板構件26係由山形的板所構成,具有相同形狀的兩個板部34。兩板部34規定出具有與柱構成材10,12的相鄰接的兩個側面20的相交的角度(圖中的例子為90度)相同的相交角度之兩個面33。因此,兩個面33可分別抵接於前述柱構成材的兩個側面20。利用這樣的構成,各組立件14,16就可透過第二板構件26而配置到各柱構成材10,12的兩個側面20的相交部(亦即角落部)。配置到前述角落部之第二板構件26係利用適當的固定手段(最好是透過後述的安裝構造56)而固定至前述柱構成材。
呈山形之第二板構件26,在圖示的例子中係由角鋼所構成。除了圖示的例子,第二板構件26亦可採用例如折彎為二的平板、以兩個板彼此形成一個角度的方式將兩者的側緣熔接起來而構成者。
另外,本說明書中一開始說明的T形組立件,係配置在前述柱構成材的一側面20上之樑構成材21的上方區域A或 樑構成材21的側邊區域B(第1圖)。然而,在如前述之樑構成材21位於比較高的位置(因而柱構成材的接續位置會位於比較低的位置)、從樑構成材21到下柱構成材10的頭頂面之距離比前述T形組立件的上下方向的長度尺寸小時,前述T形組立件將無法配置在上方區域A。因此,此時係將前述T形組立件配置在側邊區域B。然而,依樑構成材21的寬度尺寸的大小而定,有時會有:樑構成材21與下柱構成材10之一側面20及鄰接的另一側面20的交界40之間的距離較小,因而在將前述T形組立件配置在側邊區域B之時,無法在前述T形組立件的另一平板與下柱構成材10的交界40之間確保充分的間隔之情況。在此情況,當外力施加於前述T形組立件時,恐有保持前述T形組立件之下柱構成材10的混凝土會裂開或剝離之虞。因此,實際上,要將前述T形組立件配置到側邊區域B會有困難。
相對於此,作為本發明的一例之各組立件14,16係 如前述,可配置到與前述上方區域A或側邊區域B不同之各柱構成材10,12的角落部。因此,可避免會在前述T形組立件之情況發生之不好的情形,亦即組立件難以配置到前述柱構成材之情形。
構成前述組立件的第二板構件26之圖示的兩板部 34係都具有矩形的外形,但除此之外亦可為都具有其他形狀的外形者,或者為具有互不相同的外形者。第二板構件26具有外角部36,此外角部36具有與第一板構件24的側緣32相等之長度尺寸,且此外角部36規定了兩板部34的交界。外角部36的長度尺寸除此例之外,亦可視需要而設定為比第一板構件24的側緣32的長度尺寸小者或大者。
前述山形的板(第二板構件26)係以其外角部36抵接 於前述平板(第一板構件24)的側緣32之狀態熔接至前述平板,而藉由在角部熔接形成的焊肉38與前述平板成一體。因此,將組立件14,16分別安裝至柱構成材10,12時,第一板構件24會沿著各柱構成材10,12的相鄰接的兩側面20的交界或稜線40而往上下方向延伸。第一板構件24發揮作為上柱構成材12之相對於下柱構成材10之前述位置調整所需的外力的導入部以及調整裝置18的安裝部之功能。
又,在第2及3圖所示的例子中,係設定成前述山 形的板(第二板構件26)的兩板部34之一方與前述平板(第一板構件24)所成的角度、和另一方的板部34與前述平板(第一板構件24)所成的角度相等。但是,亦可視需要而將前述平板(第一板構件24)與各板部34(第二板構件26)所成的兩個角度設定為互不相同(參照第4及5圖)。
上柱構成材12係要建立在下柱構成材10上,所以 係以例如吊車吊著。上柱構成材12的柱頭部,在該上柱構成材之建立之前就安裝有與下柱構成材10的上組立件14一樣之上組立件(未圖示)。各組立件14,16都在其第一板構件24設有孔43。孔43係利用作為供在吊起上柱構成材12之際使用之纜線(未圖示)穿過之纜線穿設用孔。在吊著上柱構成材12的期間,將調整裝置18安裝至各對的組立件14,16的第一板構件24。藉由調整裝置18之安裝,使各對的組立件14,16在該等的第一板構件24相互連結,藉此可確保上柱構成材12可相對於下柱構成材10而直立起來。
調整裝置18從第1圖來看,係具有上下細長之環形 構件44。環形構件44係掛在上組立件16的第一板構件24的上端緣28,且將兩組立件14,16的第一板構件24的一部分包住。環形構件44上螺合有彼此相對的一對螺栓46(圖中僅顯示其中一個)、以及一個螺栓48。一對螺栓46係與下組立件14的第一板構件24的兩表面相對。圖示的調整裝置18還具有傾斜調整機構50。
利用調整裝置18,就可如以下所述進行上柱構成材 12的位置之調整。例如,將一對螺栓46中的一個螺栓旋入而使之與下組立件14的第一板構件24的兩表面中的一個表面抵接,且將另一個螺栓46旋鬆,就可將下組立件14用作為反作用力支持體而使環形構件44水平移動。水平移動之環形構件44抵接於上組立件16的第一板構件24,就會對上組立件16施加水平方向的力。於是,與上組立件16為一體之上柱構成材12就會相對於下柱構成材10而移位,而可進行上柱構成材12的位置之調整(水平偏移調整)。
另外,將一個螺栓48旋入使之頂壓下組立件14的 第一板構件24的下端緣30,就可使環形構件44與各對之上下的組立件14,16相互連結而相固定。於是,上柱構成材12就成為直立在下柱構成材10上之狀態。
傾斜調整機構50係穿過環形構件44而配置在下組 立件14的第一板構件24的上端緣28與上組立件16的第一板構件24的下端緣30之間。將下組立件14(因而也將下柱構成材10)用作為反作用力支持體而使藉由傾斜調整機構50的操作而施加之外力作用於上組立件16(因而也作用於上柱構成材12),就可使 上柱構成材12上升,或相反地使上柱構成材12下降。如此就可調整相對於下柱構成材10之上柱構成材12的傾斜及高度位置。
為了抑制伴隨著調整裝置18的操作而承受前述外 力之各組立件14,16的第二板構件26之變形,各組立件最好具有固定至構成第一板構件24之前述平板及構成第二板構件26之前述山形的板之複數個補強肋49(第2及4圖)、或一個補強肋49(第5圖)。
參照第2及3圖,第二板構件26的兩板部34分別 設有複數個(圖示的例中為兩個)螺栓孔52。更詳言之,各板部34的兩個螺栓孔52,從第2圖看係排列配置在上下方向。
螺栓孔52係供為了將前述組立件的第二板構件26固定至前述柱構成材而使用之螺栓54(第1圖)穿過。
接著,參照第6、8及9圖,顯示將各組立件14,16安裝至各柱構成材10,12之安裝構造56的一個例子。
該一個例子之安裝構造56,係包含設於前述組立件的第二板構件26之複數個螺栓孔52、以及穿過各螺栓孔52之螺栓54。
安裝構造56還包含複數個(圖示的例子為四個)管狀的嵌入件(insert)58。此等嵌入件58係埋設在構成各柱構成材10,12之混凝土C中,且分別在前述柱構成材的相鄰接的兩個側面20開放或開口。在圖示的例子中,四個嵌入件之中的兩個,係與各柱構成材10,12之相鄰接的兩側面20中的一個側面平行而延伸,另外兩個係與另一個側面20平行而延伸。四個嵌入件58的開口分別配置成可與各組立件14,16的第二板構件26的四個螺栓孔 52對準。各嵌入件58的內周面都設有各螺栓54可與之螺合之內螺牙60。
根據安裝構造56,使螺栓54穿過各組立件14,16 的第二板構件26的各螺栓孔52,並使該螺栓旋入各嵌入件58的內螺牙60,就可將第二板構件26固定至各柱構成材10,12的兩側面20,如此就可將各組立件14,16安裝至各柱構成材10,12。另外,在上柱構成材12的建立完成後,將旋入的螺栓54從嵌入件58拔除,就可將各組立件14,16從前述柱構成材10,12拆下。拆下的各組立件14,16可供再利用。
四個嵌入件58可在前述柱構成材的內部(亦即混凝土C中)透過連結構件62(第6、7圖)而相連結。圖示的連結構件62係由角鋼所構成且朝前述柱構成材內沿著該柱構成材的軸線方向延伸。連結構件62發揮各嵌入件58的錨定件(anchor)之作用。元件符號64及66分別表示埋設在各柱構成材的混凝土C中之主鋼筋及環箍鋼筋。元件符號68表示用來將從上下兩個柱構成材伸出的前述主鋼筋相互連結之管柱的接頭。
各嵌入件58除了第6圖所示的例子之外,亦可如第8圖所示,構成為具有在前述柱構成材的內部彼此朝相反方向彎曲延伸之前端部70之構成。前端部70發揮作為嵌入件58的錨定件之作用。
此外,除了第6及7圖所示的例子之外,亦可構成為在前述柱構成材的兩個側面之一個側面開口之一個嵌入件58及在另一個側面開口之一個嵌入件58係在前述柱構成材的內部彼此相連通之構成。根據此構成,兩嵌入件58的連通部發揮作為 嵌入件58的錨定件之作用。
接著,說明第10至12圖所示之第二例的組立件14, 16。第10、11及12圖所示之組立件14,16分別具有與第1、4及5圖所示的組立件14,16對應之平面形狀。
前述第二例之組立件14,16,係與前述第一例之組 立件一樣具有第一板構件24及第二板構件26。不過,前述第二例之各組立件14,16係在其第一板構件24的一部分70及第二板構件26規定出以與柱構成材10,12之相鄰接的兩個側面20的相交角度相等之角度相交的兩個面33之點,與前述第一例之組立件的構成不同。
更具體言之,前述第二例之各組立件14,16的第二 板構件26係由平板所構成,第一板構件24則由山形的板(第10及11圖)或平板(第12圖)所構成。其中,第10圖所示之組立件與第11圖所示之例,只在前述山形板的彎折角度不同而已。
就第10及11圖所示之各組立件14,16而言,前述 平板(第二板構件26)係於其側緣72熔接至前述山形的板(第一板構件24)的一部分,亦即構成前述山形的板之兩個板部70,74之中的一側板部70的表面,且係在前述山形的板的外角部76的附近沿著該外角部76而延伸。就第12圖所示之各組立件14,16而言,則是前述平板(第二板構件26)於其側緣72熔接至前述平板(第一板構件24)的一部分,亦即假想將前述平板分為兩部分而得到的兩個板部70,74之中的一側板部70的表面,且與板部70正交。前述平板(第二板構件26)與前述山形的板(第一板構件24)的一部分所成的角度,係與前述第一例一樣,係按照各柱構成材10,12的 橫斷面形狀(更詳言之係相鄰接的兩個側面所成的角度)而設定成與該角度相同。
又,在前述第二例中,第一板構件24的一部分70 及第二板構件26分別設有與該兩者所規定的面33正交之複數個(圖示的例子為兩個)螺栓孔52。而且,各組立件14,16與前述第一例中者一樣,最好具有固定至第一板構件24及第二板構件26之複數個(兩個)補強肋49(第10及11圖)、或一個補強肋49(第12圖)。
用來將前述第二例之各組立件14,16安裝至各柱構 成材10,12之安裝構造(未圖示),係由前述第二例之各組立件14,16的螺栓孔52、可穿過各螺栓孔52之螺栓54、以及與前述第一例之組立件14,16的安裝構造相同之複數個嵌入件58所構成。
根據此安裝構造,使螺栓54穿過各組立件14,16的 第一及第二板構件24,26的各螺栓孔54,並使該螺栓旋入各嵌入件58的內螺牙60,就可將第一板構件的一部分70及第二板構件26固定至各柱構成材10,12的兩側面20,如此就可將各組立件14,16安裝至各柱構成材10,12。安裝至各柱構成材10,12之各組立件14,16的第一板構件24的另一部份74,會發揮作為上柱構成材12之相對於下柱構成材10之前述位置調整所需之外力的導入部以及調整裝置18的安裝部之功能。另外,在上柱構成材12的建立完成後,將旋入的螺栓54從嵌入件58拔除,就可將各組立件14,16從前述柱構成材拆下。拆下的各組立件14,16可供再利用。
10、12‧‧‧柱構成材
14、16‧‧‧組立件
18‧‧‧調整裝置
20‧‧‧柱構成材的側面
21‧‧‧樑構成材
22‧‧‧桿
24‧‧‧組立件的第一板構件
26‧‧‧組立件的第二板構件
28‧‧‧上端緣
30‧‧‧下端緣
32‧‧‧側緣
40‧‧‧交界
43‧‧‧孔
44‧‧‧環形構件
46、48、54‧‧‧螺栓
50‧‧‧傾斜調整機構

Claims (14)

  1. 一種組立件,係在具有多角形的橫斷面形狀之預鑄混凝土製的柱構成材之建立中使用的組立件,包含第一板構件、以及固定至該第一板構件之第二板構件,其中,前述第二板構件規定出以與前述柱構成材的相鄰接的兩個側面的相交角度相等之角度相交的兩個面。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組立件,其中,前述第二板構件具有與前述兩個面中的一個面正交之複數個螺栓孔以及與前述兩個面中的另一個面正交之複數個螺栓孔。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組立件,其中,前述第一板構件及前述第二板構件分別由平板及山形的板所構成,前述山形的板係於其外角部或其外角部的附近熔接(welding)在前述平板的側緣。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組立件,還具有固定至前述第一板構件及前述第二板構件之一個或複數個板狀的補強肋。
  5. 一種組立件,係在具有多角形的橫斷面形狀之預鑄混凝土製的柱構成材之建立中使用的組立件,包含第一板構件、以及固定至該第一板構件之第二板構件,其中,前述第一板構件的一部分及前述第二板構件規定出以與前述柱構成材的相鄰接的兩個側面的相交角度相等之角度相交的兩個面。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組立件,其中,前述第一板構件的一部分具有與前述兩個面中的一個面 正交之複數個螺栓孔,前述第二板構件具有與前述兩個面中的另一個面正交之複數個螺栓孔。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組立件,其中,前述第一板構件及前述第二板構件分別由山形的板及平板所構成,前述平板係於其側緣熔接在前述山形的板的外角部的附近。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組立件,其中,前述第一板構件係由一個平板所構成,前述第二板構件係由另一個平板所構成,前述另一個平板係配置成與前述一個平板的表面成一個角度且於其側緣熔接在前述一個平板的表面。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組立件,還具有固定至前述第一板構件及前述第二板構件之一個或複數個補強肋。
  10. 一種安裝構造,係將在具有多角形的橫斷面形狀之預鑄混凝土製的柱構成材之建立中使用的組立件安裝至前述柱構成材之安裝構造,其中,前述組立件包含第一板構件、以及固定至該第一板構件之第二板構件,且前述第二板構件規定出以與前述柱構成材的相鄰接的兩個側面的相交角度相等之角度相交的兩個面,前述安裝構造包含:埋設於前述柱構成材,分別在前述柱構成材的相鄰接的兩個側面形成開口之具有內螺牙之複數個嵌入件;設於前述組立件的第二板構件,與該第二板構件的兩個面中的一個面正交之複數個螺栓孔及與前述兩個面中的另一個面正交之複數個螺栓孔;以及 穿過前述組立件的各螺栓孔且螺合至各嵌入件之螺栓。
  11. 一種安裝構造,係將在具有多角形的橫斷面形狀之預鑄混凝土製的柱構成材之建立中使用的組立件安裝至前述柱構成材之安裝構造,其中,前述組立件包含第一板構件、以及固定至該第一板構件之第二板構件,前述第一板構件的一部分及前述第二板構件規定出以與前述柱構成材的相鄰接的兩個側面的相交角度相等之角度相交的兩個面,前述安裝構造包含:埋設於前述柱構成材,分別在前述柱構成材的相鄰接的兩個側面形成開口之具有內螺牙之複數個嵌入件;設於前述組立件的第一板構件的一部分且與前述兩個面中的一個面正交之複數個螺栓孔以及設於前述第二板構件且與前述兩個面中的另一個面正交之複數個螺栓孔;以及穿過前述組立件的各螺栓孔且螺合至各嵌入件之螺栓。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或11項所述之安裝構造,其中,在前述柱構成材的兩個側面中的一個側面形成開口之嵌入件以及在兩個側面中的另一個側面形成開口之嵌入件,係在前述柱構成材的內部透過連結構件而相連結。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或11項所述之安裝構造,其中,在前述柱構成材的兩個側面中的一個側面形成開口之嵌入件以及在兩個側面中的另一個側面形成開口之嵌入件,係具有在前述柱構成材的內部彼此朝相反方向彎曲延伸之前端部。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或11項所述之安裝構造,其中, 在前述柱構成材的兩個側面中的一個側面形成開口之嵌入件以及在兩個側面中的另一個側面形成開口之嵌入件,係在前述柱構成材的內部相連通。
TW102100531A 2012-11-27 2013-01-08 組立件及其安裝構造 TWI54524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2/080541 WO2014083602A1 (ja) 2012-11-27 2012-11-27 エレクションピース及びその取付構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20847A true TW201420847A (zh) 2014-06-01
TWI545245B TWI545245B (zh) 2016-08-11

Family

ID=508272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00531A TWI545245B (zh) 2012-11-27 2013-01-08 組立件及其安裝構造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982374B2 (zh)
TW (1) TWI545245B (zh)
WO (1) WO201408360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6204849A (ja) * 2015-04-16 2016-12-08 清水建設株式会社 保持治具
CN110344541A (zh) * 2019-06-20 2019-10-18 浙江大东吴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部分填充组合柱装配式安装工装
CN110295670A (zh) * 2019-07-24 2019-10-01 青岛理工大学 方形frp钢木组合节点及其安装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883262B2 (ja) * 1993-07-08 1999-04-19 株式会社熊谷組 鉄骨の柱の接合部の調整用治具
JPH0829165A (ja) * 1994-07-11 1996-02-02 Sato Kogyo Co Ltd 地下掘削機の位置検出方法及び装置
JPH08105208A (ja) * 1994-10-04 1996-04-23 Penta Ocean Constr Co Ltd 構造物の柱建入れ調整装置
JPH08120941A (ja) * 1994-10-21 1996-05-14 Tokyu Constr Co Ltd 構築材の建方方法および装置
JP3248090B2 (ja) * 1995-04-21 2002-01-21 五洋建設株式会社 鉄骨柱の建入れ仮接合装置
JPH08312148A (ja) * 1995-05-19 1996-11-26 Tokyu Constr Co Ltd 構築材の建方装置
JPH09228644A (ja) * 1996-02-27 1997-09-02 Hazama Gumi Ltd 柱の建込み装置
JP2001355339A (ja) * 2000-06-13 2001-12-26 Shimizu Corp 柱建方用エレクションピース
JP2002138671A (ja) * 2000-11-01 2002-05-17 Shiyuuzo Hiwaki 柱セットアップジャッキ
JP4298714B2 (ja) * 2006-03-31 2009-07-22 株式会社ホクコン ブロックの高さ調整具及びブロック積重方法
JP2009091770A (ja) * 2007-10-05 2009-04-30 Takenaka Komuten Co Ltd 吊下げ用架台及びこの架台を用いた資材の搬入方法
JP2010121396A (ja) * 2008-11-21 2010-06-03 Technos Kk ずれ修正装置がエレクションピースから落下するのを防ぐ落下防止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4083602A1 (ja) 2014-06-05
TWI545245B (zh) 2016-08-11
JPWO2014083602A1 (ja) 2017-01-05
JP5982374B2 (ja) 2016-08-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0427904A (en) A construct for buildings and a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TWI545245B (zh) 組立件及其安裝構造
JP6210608B1 (ja) 支保工
JP5620839B2 (ja) アンカーフレーム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基礎構造体の構築工法
JP4669955B2 (ja) アンカーフレーム
JP6849491B2 (ja) 鉄骨柱の露出型柱脚構造及びその施工方法
JP7018253B2 (ja) 柱脚金物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柱脚構造の建て方工法
TW201915280A (zh) 臨時支架
JP6252834B2 (ja) 地下ピット構造
JP6647356B1 (ja) フェンス支柱固定構造
JP6438213B2 (ja) 鉄筋構造及び鉄筋コンクリート構造物
JP6045201B2 (ja) 梁接合部構造および耐力パネル構造
KR20140020583A (ko) 해체작업이 용이한 거푸집조립체
JP6571235B1 (ja) 腰壁およびその施工方法
JP6487806B2 (ja) 柱、柱の下部構造体との締結構造及び建物ユニット
JP6774781B2 (ja) 複合基礎構造の構築方法
JP2013064264A (ja) アンカーボルト用支持フレーム及び支持フレームの構築方法
JP2019116787A (ja) スラブ形成用型枠構造体、及び床スラブの構築方法
JP2019151986A (ja) 支保工における手摺装置
JP2015007317A (ja) 柱鉄筋の建て込み装置
JP6391375B2 (ja) アンカー装置
KR101230011B1 (ko) 콘크리트 건축물용 보형틀 받침대
JP5658455B2 (ja) ユニット式建物
JP6807157B2 (ja) 仕口部材と仕口構造
JP5482494B2 (ja) プレキャストコンクリート部材の建て込み方法及びプレキャストコンクリート柱梁架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