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340436A - 製造電極體的裝置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製造電極體的裝置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340436A
TW201340436A TW102107336A TW102107336A TW201340436A TW 201340436 A TW201340436 A TW 201340436A TW 102107336 A TW102107336 A TW 102107336A TW 102107336 A TW102107336 A TW 102107336A TW 201340436 A TW201340436 A TW 20134043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surface
region
unit
continuous body
bel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073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55256B (zh
Inventor
Tsukasa Miyazaki
Seiji Yamaura
Original Assignee
Nagano Autom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gano Autom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gano Automation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13404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404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552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55256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 H01R43/16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for manufacturing contact members, e.g. by punching and by bend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4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10/0404Machines for assembling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4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10/0459Cells or batteries with folded separator between plate-like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01M10/0525Rocking-chair batteries, i.e. batteries with lithium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in both electrodes; Lithium-ion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8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 H01M10/0583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of accumulators with folded construction elements except wound ones, i.e. folded positive or negative electrodes or separators, e.g. with "Z"-shaped electrodes or separa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002Electrical device making
    • Y10T29/49117Conductor or circuit manufacturing
    • Y10T29/49204Contact or terminal manufactur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53Means to assemble or disassemble
    • Y10T29/5313Means to assemble electrical device
    • Y10T29/532Conductor
    • Y10T29/53204Electrod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Abstract

用以製造夾持著分隔帶地積層負極片及正極片而成的電極體之本發明的積層裝置,係具有於第1區域折疊分隔帶的連續體的第1單元;及與第1單元折疊分隔帶的連續體時同步地朝第1區域交互供給正極片及負極片的第2單元。第1單元包含和折疊長度大致等長度的第1壁面及第2壁面且在交互吸附分隔帶的連續體的狀態下於第1區域折疊的第1壁面及第2壁面。

Description

製造電極體的裝置和方法
本發明係有關一種製造夾持著分隔帶的方式積層有正極片及負極片而成的電極體之裝置及方法。
在日本國特開2002-329530號公報中,揭示一種透過分隔帶或固體電解質層的有效利用與電池內部空間的有效利用以謀求電池小型化乃至電容量增大的目的之薄片型電池。就此薄片型電池而言,其特徵為:複數個正極片和複數個負極片係以夾持分隔帶地交互配置的方式積層,分隔帶係呈之字狀折曲而得以將由連續的薄片形成且相鄰的正極片和負極片之間縫合。
【先行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國特許公開2002-329530號公報
鋰電池等所用的電極體係利用夾持著分隔帶 的方式積層複數個正極片(正極板)及負極片(負極板)所製造。因此,要求一種能以簡易的構成,精度佳地積層正極片及負極片的裝置。
本發明的一態樣為,製造夾持著分隔帶而積層正極片及負極片的電極體之裝置。此裝置此裝置具有:第1單元,其於第1區域折疊分隔帶的連續體;第2單元,其與第1單元在折疊分隔帶的連續體時同步地朝第1區域交互供給正極片及負極片。第1單元包含:和折疊長度大致等長度的第1壁面及第2壁面且為在交互吸附分隔帶的連續體的狀態下於第1區域折疊的第1壁面及第2壁面。
藉由在第1及第2壁面交互地吸附分隔帶的連續體(以下稱為分隔帶),能在折疊連續的分隔帶時維持第1區域的近旁之張力。因此,可抑制在第1區域折疊(層疊)分隔帶時的張力變動。因此,使用連續的分隔帶,可精度佳地製造積層有分隔帶、正極片及負極片的積層體(電極體)。
較佳為,第1壁面及第2壁面係配置在第1區域的兩側且相對於第1區域相互轉倒及反轉。透過將壁面轉倒的簡單動作,可將此等壁面交互重疊於第1區域。更佳為,第1壁面及第2壁面係配置在第1區域的兩側且相對於第1區域相互轉倒及立起。可縮小壁面的可動範圍,亦可縮小分隔帶的移動範圍。因此,容易提供小型且節拍時間短的裝置。
較佳為,第1單元包含:第1輔助單元,其 在第2壁面轉倒時以第1壁面吸附分隔帶的連續體,在吸附著分隔帶的連續體的狀態下於第1區域轉倒第1壁面,在解放分隔帶的連續體的狀態下反轉第1壁面;及第2輔助單元,其在第1壁面轉倒時以第2壁面吸附分隔帶的連續體,在吸附著分隔帶的連續體的狀態下於第1區域轉倒前述第2壁面,在解放分隔帶的連續體的狀態下反轉第2壁面。
第1壁面包含一前端,以於轉倒時將分隔帶的連續體引導至第2壁面的基端,第2壁面包含一前端,以於轉倒時將分隔帶的連續體引導至第1壁面的基端。此乃更具效果。在使壁面轉倒的動作方面,亦可兼作朝其他壁面遞送分隔帶的連續體使之進行吸附支撐的動作。較佳為,第1單元包含:第3壁面,其在第1壁面轉倒時將分隔帶的連續體按壓於第2壁面;第4壁面,其在第2壁面轉倒時將分隔帶的連續體按壓於第1壁面。可使從第1壁面朝第2壁面、相反地從第2壁面朝第1壁面相互更確實地吸附支撐分隔帶的連續體。
此裝置更具有供給單元:其在對第1壁面及第2壁面具有張力的狀態下供給分隔帶的連續體,此乃更具效果。由於分隔帶在第1區域的近旁被壁面所支撐,故在被折疊時,可抑制因張力小而發生分隔帶歪斜或撓曲。因此,可緩和對分隔帶的連續體施加之張力,可製造高品質的積層體。
又,較佳為,此裝置更具有位置調整單元,以使在第1區域積層的積層體相對於第1壁面及第2壁面後 退。在製造多層的積層體時,可將積層的位置與壁面的關係保持一定。可以是利用位置調整單元使壁面上昇,使積層體後退(下降)亦可。
本發明的其他態樣之一為,具有製造夾持著分隔帶而積層正極片及負極片的電極體之方法,典型的是積層體(電極體)的製造方法、含有電極體的電池之製造方法。此方法包含以下的步驟。
在第1區域將和折疊長度大致等長度的第1壁面及第2壁面以交互吸附分隔帶的連續體的狀態下重疊,於第1區域折疊前述分隔帶的連續體。2.與折疊分隔帶的連續體時同步地朝第1區域交互供給正極片及負極片並積層。
較佳為,折疊係包含:配置在第1區域的兩側的第1壁面及第2壁面在第1區域相互轉倒及反轉,將自上方對第1區域供給的分隔帶的連續體在第1區域折疊。更佳為,折疊包含:第1壁面在吸附著分隔帶的連續體的狀態下於第1區域轉倒,在解放分隔帶的連續體的狀態下反轉,在第1壁面轉倒時,第2壁面吸附分隔帶的連續體。同樣地較佳為,折疊係包含:第2壁面在吸附著分隔帶的連續體的狀態下於第1區域轉倒,在解放分隔帶的連續體之狀態下反轉,在第2壁面轉倒時,第1壁面吸附分隔帶的連續體。
本發明另一不同的其他態樣之一為,具有第1單元及第2單元的裝置的控制方法。此裝置具有:第1單元,其在第1區域使和折疊長度大致等長度的第1壁面及第2壁 面相互轉倒並在第1區域折疊分隔帶的連續體;及第2單元,其與折疊分隔帶的連續體時同步地朝第1區域交互供給正極片及負極片。控制方法包含以下的步驟,提供具有CPU及記憶體等的電腦資源的電腦或記錄於作為供電腦動作的程式(程式製品)之適當的媒體(CD-ROM等)。
.在吸附著分隔帶的連續體的狀態下於第1區域轉倒第1壁面,在解放分隔帶的連續體的狀態下立起第1壁面。
.第1壁面立起時,在吸附著分隔帶的連續體的狀態下於第1區域轉倒第2壁面,在解放分隔帶的連續體的狀態下立起第2壁面。
1‧‧‧積層裝置
10‧‧‧元件(積層體、電極體)
11‧‧‧正極片(正極板、電極片、薄片)
12‧‧‧負極片(負極板、電極片、薄片)
13‧‧‧分隔帶
41‧‧‧吸引孔
50‧‧‧積層單元(折疊單元、電極體組立單元、第1單元)
51~54‧‧‧壁面
51a、52a‧‧‧基端
51b、52b‧‧‧前端
51b‧‧‧上端(前端?)
55‧‧‧積層台
56‧‧‧積層區域(第1區域)
59‧‧‧位置調整單元
60‧‧‧薄片搬運單元(第2單元)
61‧‧‧第1搬運單元
62‧‧‧第2搬運單元
65‧‧‧軌道
66‧‧‧吸附頭
71‧‧‧第1翼片(第1壁體)
72‧‧‧第2翼片(第2壁體)
73‧‧‧第1輔助單元
74‧‧‧第2輔助單元
75、76‧‧‧馬達
77‧‧‧吸附控制單元
78‧‧‧吸附控制單元
79‧‧‧支撐台
100‧‧‧控制單元
110‧‧‧第1供應帶
111‧‧‧輥
112‧‧‧定寸進料機
113‧‧‧切刀
114‧‧‧搬運單元
115‧‧‧校正單元
116‧‧‧XYθ台
117‧‧‧相機
120‧‧‧第2供應帶
130‧‧‧第3供應帶
131‧‧‧輥
132‧‧‧張力輥
135‧‧‧第3搬運單元
136‧‧‧供給輥
137‧‧‧滑塊
L1‧‧‧長度(高度)
圖1係顯示積層裝置的概略配置圖。
圖2係顯示積層裝置的構成圖。
圖3係從X方向顯示積層單元的圖。
圖4係從Y方向顯示積層單元的圖。
圖5(a)~(e)係顯示藉積層單元組立元件的過程 圖。
圖6係顯示藉積層單元製造元件的過程之流程圖。
圖1顯示積層正極片、負極片及分隔帶以製造電極體(元件)的積層裝置。此積層裝置1包含:供給正極片11的第1供應帶110;供給負極片12的第2供應帶120; 供給分隔帶13的第3供應帶130;夾持分隔帶13地積層正極片11及負極片12而形成元件(積層體)10的積層單元50;從第1供應帶110朝積層單元50搬運正極片11的第1搬運單元61;及從第2供應帶120朝積層單元50搬運負極片12的第2搬運單元62。
圖2顯示積層裝置1更詳細的構成。第1供應帶110及第2供應帶120係共同的構成,圖2僅顯示第2供應帶120之最終的校正單元,利用第1供應帶110說明其構成。供給正極片(電極片)11的第1供應帶110具有:連續的電極片11捲成圓柱狀的輥111;從輥111拉出一定長度的薄片之定寸進料機112;將薄片切割成一定的尺寸的切刀113;調整切割後的電極片11的朝向之校正單元115;及從切刀113朝校正單元115搬運電極片11的搬運單元114。
校正單元115包含檢出電極片11的姿勢(朝向)的相機117及控制電極片11的姿勢的XYθ台116。姿勢已由XYθ台116調整成既定朝向後的電極片11利用第1搬運單元61(圖2中未圖示)朝積層單元50搬運。關於負極片12亦同樣,已由第2供應帶120的XYθ台116校正後的負極片12係利用第2搬運單元62(圖2中未圖示)朝積層單元50搬運。
供給分隔帶13的第3供應帶130包含:將連續的分隔帶13捲成圓柱狀的輥131;將一定的張力(張力)賦予連續的分隔帶的張力輥132;及將連續的分隔帶13朝積層單元50搬運的第3搬運單元135。第3搬運單元135包含: 變更連續的分隔帶13的供給方向的供給輥136;及改變供給輥136的連續的分隔帶13之連續的方向(長邊方向、X方向)的位置的滑塊137。
積層單元(折疊單元、電極體組立單元、第1單元)50包含:支撐積層體的積層台55;配置在積層台55之積層區域(第1區域)56的兩側(隔著第1區域56呈對峙或對向之側)的第1翼片(第1壁體)71及第2翼片(第2壁體)72;將第1翼片71朝X方向旋轉驅動的第1驅動馬達75;將第2翼片72朝X方向旋轉驅動的第2驅動馬達76;及控制積層台55的Z方向的位置的位置調整單元59。積層裝置1更具有控制此等馬達等的控制單元100。第1翼片71包含面向積層台55的積層區域(第1區域)56且在積層區域56轉倒及反轉的第1壁面51。第2翼片72包含面向積層區域56且在積層區域56轉倒及反轉的第2壁面52。
第1翼片71係倒L字型的構件(單元)且包含:以基端51a為中心變動(旋轉)成相對於積層台55的積層區域56呈直立的狀態(立起的狀態)和呈轉倒的狀態的第1壁面51;及自第1壁面51的前端51b朝積層區域56對向側垂直延伸的第3壁面53。第2翼片72係倒L字型的構件(單元)且包含:以基端52a為中心變動(旋轉)成相對於積層台55的積層區域56呈直立的狀態和呈轉倒的狀態的第2壁面52;及自第2壁面52的前端52b朝積層區域56對向側垂直延伸的第4壁面54。
第1壁面51及第2壁面52的長度(縱向的 長度)係和折疊(折)連續的分隔帶(分隔帶的連續體)13的積層區域(第1區域)56的長度相等,第3壁面53及第4壁面54的長度(水平方向的長度)比第1壁面51及第2壁面52的長度短,是1/3~2/3程度。第1翼片71及第2翼片72亦可為分別含有此等壁面51~54者,不限於L字型,可為直方體或立方體,亦可為三角柱那種形狀。
第1翼片71及第2翼片72在積層台55的積層區域56之X方向的兩側,亦即,連續的分隔帶13係在連續的方向(連續地供給之方向)的兩側對向地配置。
圖3顯示從X方向看積層單元50的狀態。圖4顯示從Y方向看積層單元50的樣子。積層裝置1具有:從Y方向(與分隔帶13連續供給的方向正交的方向)對積層單元(第1單元)50供給正極片11及負極片12的薄片搬運單元(第2單元)60。薄片搬運單元60係與積層單元50折疊分隔帶13的連續體時同步地將正極片11及負極片12交互供給至積層區域(第1區域)56。
薄片搬運單元(第2單元)60包含:向Y方向延伸的軌道65;及使軌道65朝Y方向移動的第1搬運單元61及第2搬運單元62。第1搬運單元61係將正極片11從第1供應帶110的XYθ台116向積層台55之上的積層區域56搬運。第2搬運單元62係將負極片12從第2供給單元120的XYθ台116向積層台55之上的積層區域56搬運。各個搬運單元61及62包含將各個薄片11及12吸附支撐的吸附頭66。
鋰電池用的電極體10的正極片(正極板)11的一例為,將金屬氧化物等的正極活性物質、碳黑等的導電材、及聚四氟乙烯的水性分散劑等的接著劑混合成的正極活性材,塗布在作為正極側集電體的鋁箔等之金屬箔的兩面使之乾燥,並在壓延後切斷成既定的大小者。關於正極活性物質,例如是鋰鎳氧化物(LiNiO2)。負極片(負極板)12的一例為,將負極活性材塗布於作為負極側集電體的鎳箔或銅箔等之金屬箔的兩面使之乾燥,並在壓延後切斷成既定的大小者。負極活性材例如是非晶質碳。正極片11及負極片12未侷限用在鋰電池,可為其他型式的電池,亦可為燃料電池用的電極體。
圖4所示的積層單元(第1單元)50包含:和折疊長度L1大致等長度的壁面且為在交互吸附分隔帶13的連續體之狀態下於積層區域(第1區域)56重疊的第1壁面51及第2壁面52。較佳為,第1及第2壁面51及52的寬度和分隔帶13的寬度相同或稍寬。第1及第2壁面51及52的寬度可比分隔帶13的寬度窄,但以可支撐分隔帶13的寬度整體者較容易將折疊時的折彎部分維持高的精度。
分隔帶13係用以防止上述的正極片(正極板、正極層)11和負極片(負極板、負極層)12之短路者,亦可具備保持電解液的機能。分隔帶13係由例如聚乙烯(PE)、聚丙烯(PP)等的聚烯烴等所構成的微多孔性膜,且亦具備一有過電流流通即因其發熱使膜的空孔被閉塞而遮斷電流的機能。分隔帶13不限於僅聚烯烴等的單層膜, 亦可使用以聚乙烯層包夾聚丙烯層而成的三層構造或將聚烯烴微多孔膜和有機不織布等積層者。此外,本說明書中所謂的分隔帶係表示電極間所夾持之膜狀的物質。
積層單元50的第1翼片71係整體呈倒L字型的單元且包含第1壁面51及在垂直於第1壁面51的方向延伸的第3壁面53,第1壁面51具備用以吸附(吸引)分隔帶13的複數個吸引孔41。第2翼片72整體呈倒L字型的單元且包含第2壁面52及在垂直於第2壁面52的方向延伸的第4壁面54,第2壁面52具備用以吸附(吸引)分隔帶13的複數個吸引孔41。
積層單元50包含控制第1翼片71的第1輔助單元73及控制第2翼片72的第2輔助單元74。第1輔助單元73包含:驅動成使第1翼片71以基端51a為中心旋轉並在積層區域56轉倒的狀態與反轉的狀態(在垂直方向立起的狀態)之馬達75;及將設於第1壁面51的複數個吸引孔41設成負壓使第1壁面51吸附保持分隔帶13或破壞負壓以解放分隔帶13的吸附控制單元77。具體言之,第1輔助單元73係在第2壁面52轉倒時以第1壁面51吸附分隔帶13的連續體,在吸附著分隔帶13的連續體的狀態下於積層區域(第1區域)56轉倒第1壁面51,在解放分隔帶13的連續體的狀態下反轉第1壁面51。
第2輔助單元74包含:驅動成使第2翼片72以基端52a為中心旋轉並在積層區域56轉倒的狀態與反轉的狀態(立起的狀態)之馬達76;及將設於第2壁面52的 複數個吸引孔41設成負壓使第2壁面52吸附保持分隔帶13或破壞負壓以解放分隔帶13的吸附控制單元78。第2輔助單元74係在第1壁面51轉倒時以第2壁面52吸附分隔帶13的連續體,在吸附著分隔帶13的連續體的狀態下於積層區域(第1區域)56轉倒第2壁面52,在解放分隔帶13的連續體的狀態下反轉第2壁面52。
各個壁面51及52的基端51a及52a係以和積層體(電極體)10的斷面(俯視)相同尺寸的積層區域56的X方向對峙的邊一致的方式配置。第1壁面51的長度(高度)L1和積層區域56的長度(寬度)L1,亦即積層體10的長度(寬度)相同,當第1翼片71一朝順時鐘方向旋轉時,第1壁面51疊於積層區域56,而被第1壁面51所吸附的分隔帶13係在積層區域56折疊並被重疊,製造出長度(寬度)L1的電極體10。
此時,第1壁面51的上端(前端?原文P5L28)51b係到達極靠近於對峙的第2壁面52的基端52a處,第3壁面53係以極短的距離和第2壁面52對峙(對向、面對)。因此,第1翼片71一朝向積層區域56轉倒時,除了分隔帶13的連續體在積層區域56被折疊以外,且分隔帶13的連續體被第1壁面51的上端(前端?原文P5L32)51b引導至第2翼片72的第2壁面52,成為被第1翼片71的第3壁面53與第2翼片72的第2壁面52夾持的狀態。於此狀態,當一解除第1壁面51的吸引(吸附),以第2壁面52吸附分隔帶13的連續體時,分隔帶13的連續體係在未鬆弛 之下由第2壁面52來承繼第1壁面51所進行的支撐。
分隔帶13的連續體藉由第2翼片72在積層區域56折疊並重疊時亦同樣。因此,分隔帶13的連續體在積層區域56被折疊時,被第1壁面51及第2壁面52相互吸附支撐。進而,在第2壁面52從第1壁面51承繼分隔帶13的支撐時,分隔帶13在積層區域56被一壁面51或52重疊並按壓,接著成為被另一壁面51或52與第3壁面或第4壁面53或54所夾持的狀態。因此,分隔帶13的支撐由第1壁面51轉變為第2壁面52時,或是相反地由第2壁面52轉變為第1壁面51時,能於沒有分隔帶13或支撐鬆弛的情況下,以一定的張力及長度且精度佳地在積層區域56折疊分隔帶13。
因此,關於對分隔帶13施加張力的張力輥132,只要以賦予分隔帶13在到達第1壁面51及第2壁面52之際不會鬆弛程度的最小必要限度的張力之方式作調整即可。因此,可使對分隔帶13的張力較為和緩,可防範分隔帶13斷裂或折疊後縮短那樣的問題於未然。且亦可防範因分隔帶13的張力太弱致使在折疊期間起皺紋、歪斜的問題於未然。
特別是,第1壁面51及第2壁面52具備有和折疊分隔帶13的積層區域56相同的長度L1,寬度亦相同或較寬。因此,第1壁面51及第2壁面52能以折疊分隔帶13的尺寸及面積進行吸附支撐,可防範在折疊時產生皺折,分隔帶13歪斜的問題於未然。又,在第1壁面51的前 端51b設置有第3壁面53,在第2壁面52的前端52b設置有第4壁面54,反折分隔帶13的部分被第3壁面53及第4壁面54所引導而精度佳地被另一壁面51或52所吸附。因此,亦容易確保反折分隔帶13的部分,亦即被折疊之分隔帶13的端部的精度。因此,利用此積層裝置1可製造高品質的積層體(電極體)10。
積層台55具有將最初被折疊的分隔帶13吸附支撐用的吸引孔(未圖示)。在積層台55之上當分隔帶13一邊夾持正極片11及負極片12一邊被折疊時,積層台55係藉由當作位置調整單元59作用的步進馬達而相對於將翼片71及72旋轉支撐的支撐台79緩緩地下降。因此,利用第1壁面51及第2壁面52折疊分隔帶13的積層區域56的位置係始終成為一定地被控制在支撐台79的上面。因此,分隔帶13藉第1壁面51及第2壁面52所折疊的角度、分隔帶13被第1壁面51及第2壁面52按壓(加壓)於積層體10的力亦被保持一定。位置調整單元59亦可取代積層台55來控制支撐台79的位置,亦可控制兩者的位置。
圖5係顯示在積層單元50中製造積層體(電極體)10的過程。於圖5(a)中,第1翼片71係在第1壁面51吸附著分隔帶13的連續體(分隔帶)之狀態下朝順時鐘方向旋轉並相對於積層區域56轉倒。於圖5(b)中,分隔帶13係依第1壁面51而在積層區域56被折疊、重疊。在此同時,分隔帶13被第3壁面53以與第2壁面52對向的引導,分隔帶13被第2壁面52吸附支撐。
之後,在圖5(c)中,第1翼片71係在解放分隔帶13的狀態下朝反時鐘方向旋轉(反轉),第1壁面51係從積層區域56朝直角的方向立起。在此同時,正極片11被第1搬運單元61搬入積層區域56,折疊的分隔帶13之上被堆疊正極片11。之後,第2翼片72係在第2壁面52吸附支撐著分隔帶13的狀態下朝反時鐘方向旋轉(轉倒)。
於圖5(d)中,分隔帶13係藉第2壁面52而在積層區域56被折疊。在此同時,分隔帶13被第4壁面54以與第1壁面51對向的方式引導,分隔帶13被第1壁面51吸附支撐。之後,於圖5(e)中,第2翼片72係在解放分隔帶13的狀態下朝順時鐘方向旋轉(反轉),第2壁面52係從積層區域56朝直角的方向立起。在此同時,負極片12被第2搬運單元62搬入積層區域56,負極片12被堆疊於折疊的分隔帶13之上。之後,回到圖5(a),迄至既定數量的正極片11及負極片12夾持著分隔帶13被積層為止,反複上述的步驟。
於這期間,積層台55的位置係對應被堆疊的分隔帶13、正極片11及負極片12的厚度而被位置調整單元59調整下降。又,分隔帶13的供給位置係依第3搬運單元135的供給輥136沿著滑塊137移動於X方向而在X方向前後移動,俾位在大致沿著第1壁面51及第2壁面52的位置。
圖6顯示藉控制單元100控制此積層裝置1以製造電池用的積層體(電極體、元件)10之過程。控制單元100係具備CPU、記憶體等的電腦資源之控制器,且藉由 程式(程式製品)控制積層裝置1。
首先,在步驟81,控制馬達75,在吸附著連續的分隔帶13的狀態下轉倒第1壁面51,於積層區域56折疊分隔帶13。在步驟82,開始吸附第2壁面52,之後,解除吸附第1壁面51。因此,分隔帶13的支撐由第1壁面51轉變為第2壁面52。在步驟83,反轉第1壁面51,在解放分隔帶13的狀態下立起第1壁面51。在步驟84,利用第1搬運單元61將正極片11搬入積層區域56以堆疊於分隔帶13。
在步驟85,控制馬達76,在吸附著連續的分隔帶13的狀態下轉倒第2壁面52,於積層區域56折疊分隔帶13。在步驟86,開始吸附第1壁面51,之後,解除吸附第2壁面52。因此,分隔帶13的支撐由第2壁面52轉變為第1壁面51。在步驟87,使第2壁面52反轉,在解放分隔帶13的狀態下立起第2壁面52。在步驟88,利用第2搬運單元62將負極片12搬入積層區域56以堆疊於分隔帶13。
在步驟89,迄至既定的量(次數)的折疊(積層)作業終了為止,反複步驟81至步驟88。依據以上的步驟,在積層裝置1使用連續的分隔帶13陸續製造出元件10。
此外,上述說明了藉積層裝置1製造鋰離子電池用的電極體(元件)10的例子,但不限於鋰離子電池,積層裝置1係適合於製造含有積層型的電極體之電池。
10‧‧‧元件(積層體、電極體)
13‧‧‧分隔帶
41‧‧‧吸引孔
50‧‧‧積層單元(折疊單元、電極體組立單元、第1單元)
51~54‧‧‧壁面
51a、52a‧‧‧基端
51b、52b‧‧‧前端
55‧‧‧積層台
56‧‧‧積層區域(第1區域)
59‧‧‧位置調整單元
60‧‧‧薄片搬運單元(第2單元)
62‧‧‧第2搬運單元
65‧‧‧軌道
71‧‧‧第1翼片(第1壁體)
72‧‧‧第2翼片(第2壁體)
73‧‧‧第1輔助單元
74‧‧‧第2輔助單元
75、76‧‧‧馬達
77‧‧‧吸附控制單元
78‧‧‧吸附控制單元
79‧‧‧支撐台
135‧‧‧第3搬運單元
136‧‧‧供給輥
137‧‧‧滑塊
L1‧‧‧長度(高度)

Claims (12)

  1. 一種製造電極體的裝置,該電極體係夾持著分隔帶地積層正極片及負極片而成的電極體,該裝置具有:第1單元,其於第1區域折疊分隔帶的連續體;及第2單元,其與前述第1單元折疊前述分隔帶的連續體同步地朝前述第1區域交互供給正極片及負極片,前述第1單元包含:和折疊長度大致等長度的第1壁面及第2壁面且為在交互吸附前述分隔帶的連續體的狀態下於前述第1區域折疊的第1壁面及第2壁面。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製造電極體的裝置,其中前述第1壁面及前述第2壁面配置在前述第1區域的兩側,相對於前述第1區域相互轉倒及反轉。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製造電極體的裝置,其中前述第1壁面及前述第2壁面配置在前述第1區域的兩側,相對於前述第1區域相互轉倒及立起。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製造電極體的裝置,其中前述第1單元包含:第1輔助單元,其在前述第2壁面轉倒時以前述第 1壁面吸附前述分隔帶的連續體,在吸附著前述分隔帶的連續體的狀態下於前述第1區域轉倒前述第1壁面,在解放前述分隔帶的連續體的狀態下反轉前述第1壁面;及第2輔助單元,其在前述第1壁面轉倒時以第2壁面吸附前述分隔帶的連續體,在吸附著前述分隔帶的連續體的狀態下於前述第1區域轉倒前述第2壁面,在解放前述分隔帶的連續體的狀態下反轉前述第2壁面。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製造電極體的裝置,其中前述第1壁面包含一前端,以於轉倒時將前述分隔帶的連續體引導至前述第2壁面的基端,前述第2壁面包含一前端,以於轉倒時將前述分隔帶的連續體引導至前述第1壁面的基端。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製造電極體的裝置,其中前述第1單元更包含:第3壁面,其在前述第1壁面轉倒時將前述分隔帶的連續體按壓於前述第2壁面;第4壁面,其在前述第2壁面轉倒時將前述分隔帶的連續體按壓於前述第1壁面。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製造電極體的裝置,其更具有位置調整單元,以使在前述第1區域積層的積層體相對於前述第1壁面及前述第2壁面後退。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7項中任一項之製造電極體的裝置,其中更具有供給單元:其在對前述第1壁面及前述第2壁面具有張力的狀態下供給前述分隔帶的連續體。
  9. 一種製造電極體的方法,該電極體係夾持著分隔帶地積層正極片及負極片的電極體,該方法包含:製造前述電極體為,在第1區域將和折疊長度大致等長度的第1壁面及第2壁面以交互吸附分隔帶的連續體的狀態下重疊,於前述第1區域折疊前述分隔帶的連續體;及與折疊前述分隔帶的連續體同步地朝前述第1區域交互供給正極片及負極片並積層。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製造電極體的方法,其中前述折疊包含:配置在前述第1區域的兩側的前述第1壁面及前述第2壁面在前述第1區域相互轉倒及反轉,將自上方對前述第1區域供給的前述分隔帶的連 續體在前述第1區域折疊。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之製造電極體的方法,其中前述折疊包含:前述第1壁面在吸附著前述分隔帶的連續體的狀態下於前述第1區域轉倒,在解放前述分隔帶的連續體的狀態下反轉;及在前述第1壁面轉倒時,前述第2壁面吸附前述分隔帶的連續體。
  12. 一種裝置的控制方法,該裝置具有:第1單元,其在第1區域使和折疊長度大致等長度的第1壁面及第2壁面相互轉倒並在前述第1區域折疊分隔帶的連續體;及第2單元,其與折疊前述分隔帶的連續體同步地朝前述第1區域交互供給正極片及負極片;該控制方法包含:在吸附著前述分隔帶的連續體的狀態下於前述第1區域轉倒前述第1壁面,在解放前述分隔帶的連續體的狀態下立起前述第1壁面;及前述第1壁面立起時,在吸附著前述分隔帶的連續體的狀態下於前述第1區域轉倒前述第2壁面,在解放前述分隔帶的連續體的狀態下立起前述第2壁面。
TW102107336A 2012-02-28 2013-03-01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n electrode body TWI55525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41824 2012-02-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40436A true TW201340436A (zh) 2013-10-01
TWI555256B TWI555256B (zh) 2016-10-21

Family

ID=490821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07336A TWI555256B (zh) 2012-02-28 2013-03-01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n electrode body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9401576B2 (zh)
EP (1) EP2747186B1 (zh)
JP (2) JP6154801B2 (zh)
KR (1) KR102012957B1 (zh)
CN (1) CN103797633B (zh)
HK (1) HK1197318A1 (zh)
TW (1) TWI555256B (zh)
WO (1) WO201312893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574016B2 (en) 2011-03-13 2020-02-25 Norman R BYRNE Process for forming end product with initial and simultaneous formation of subcomponents from separate work pieces
JP2017152074A (ja) * 2014-06-30 2017-08-31 エリーパワー株式会社 電極板の一括供給装置および電極板の移送方法
JP6632823B2 (ja) * 2015-07-03 2020-01-22 株式会社京都製作所 積層型電池の製造装置
CN105826593B (zh) * 2016-05-28 2018-09-18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储能装置用极板与隔膜的高速连续固定装置
JP6702079B2 (ja) * 2016-08-12 2020-05-27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積層電極製造装置及び積層電極製造方法
IT201600119013A1 (it) * 2016-11-24 2018-05-24 Manz Italy Srl Produzione di Dispositivi di Accumulo di Energia Elettrica
CN106997966A (zh) * 2017-05-19 2017-08-01 谢小群 一种电芯极片叠合装置及其叠合方法
CN107221686B (zh) * 2017-06-13 2019-10-18 东莞合安机电有限公司 9号电池电极极性选择机构
DE102017215905A1 (de) * 2017-09-08 2019-03-14 OPTIMA life science GmbH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Herstellung eines Elektrodenstapels
DE102017216143A1 (de) * 2017-09-13 2019-03-14 Robert Bosch Gmbh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Elektrodenstapels für eine Batteriezelle und Batteriezelle
JP7042091B2 (ja) * 2018-01-23 2022-03-25 日機装株式会社 積層装置及び積層方法
CN109088087B (zh) * 2018-06-28 2020-08-14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生产用快速叠片装置
JP7096717B2 (ja) * 2018-07-04 2022-07-06 東レ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電極シート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電極シートの製造装置
CN109244554B (zh) * 2018-09-21 2020-12-29 江苏卡耐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z字形叠片设备及其工艺
JP6879282B2 (ja) * 2018-11-06 2021-06-02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シート状電極の積層体製造装置
CN109494414B (zh) * 2018-12-03 2024-04-09 深圳吉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叠片装置
WO2020203114A1 (ja) * 2019-03-29 2020-10-08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積層電極体の製造装置
KR102203397B1 (ko) * 2019-05-22 2021-01-15 주식회사 에스에프에이 2차전지 스태킹장치
CN110416628A (zh) 2019-08-06 2019-11-05 深圳市格林晟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模切叠片一体设备
CN110649327B (zh) * 2019-09-24 2022-04-12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锂电池电芯的叠片装置
KR102259233B1 (ko) * 2019-10-16 2021-06-01 (주) 피토 다기종 2차전지 적층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KR102340250B1 (ko) * 2019-10-16 2021-12-20 (주) 피토 2차전지 제조장치용 픽업 앤 플레이스 장치
KR20210119786A (ko) 2020-03-25 2021-10-06 주식회사 엘지에너지솔루션 셀 제조 장치 및 방법
JP2022018024A (ja) * 2020-07-14 2022-01-26 株式会社京都製作所 積層セルの製造装置
CN112117495A (zh) * 2020-10-20 2020-12-22 深圳吉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叠片设备、方法及叠片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10653A (en) * 1885-01-13 culling-worth
FR1391849A (fr) * 1964-01-18 1965-03-12 Accumulateurs Fixes Procédé de fabrication de piles ou accumulateurs à électrodes en forme de bandes ou de chapelets et produits en résultant
JPS61198575A (ja) * 1985-02-26 1986-09-02 Yuasa Battery Co Ltd 蓄電池用極板の積み重ね方法とその装置
JPH0760697B2 (ja) * 1986-09-04 1995-06-28 株式会社ユアサ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蓄電池用極板の積み重ね方法とその装置
US4999263A (en) * 1987-04-15 1991-03-12 Ricoh Company, Ltd. Sheet-shaped electrode, method or producing the same, and secondary battery
JPH01128368A (ja) * 1987-11-12 1989-05-22 Yuasa Battery Co Ltd 蓄電池用極板の積み重ね方法
JPH02239569A (ja) * 1989-03-13 1990-09-21 Yuasa Battery Co Ltd 蓄電池用極板の積み重ね方法
JPH03230479A (ja) * 1989-10-31 1991-10-14 Japan Storage Battery Co Ltd 蓄電池用極板の積重ね装置
JPH04355063A (ja) * 1991-05-30 1992-12-09 Yuasa Corp 蓄電池用極板の積み重ね方法とその装置
JP5081348B2 (ja) 2001-05-02 2012-11-28 トータル ワイヤレス ソリューショオンズ リミテッド シート型電池
JP4157758B2 (ja) 2002-12-02 2008-10-01 日産ディーゼル工業株式会社 電気二重層キャパシタ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JP4293247B2 (ja) * 2007-02-19 2009-07-08 ソニー株式会社 積層型非水電解質電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263813B2 (ja) * 2008-02-20 2013-08-14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角形電池用極板群の製造方法及び装置
KR101020186B1 (ko) * 2009-06-30 2011-03-07 주식회사 코캄 리튬 이차 전지 제조장치
JP4823393B1 (ja) * 2010-08-11 2011-11-24 日本自働精機株式会社 正負極板の積層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CN102110854A (zh) * 2011-01-04 2011-06-29 深圳市量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及其制作方法
JP5901135B2 (ja) * 2011-04-07 2016-04-06 株式会社京都製作所 積層装置および積層方法
CN107879951B (zh) * 2017-10-20 2020-01-31 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浅色改性异氰酸酯混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747186A4 (en) 2015-04-22
JPWO2013128930A1 (ja) 2015-07-30
JP6346320B2 (ja) 2018-06-20
KR20140128221A (ko) 2014-11-05
WO2013128930A1 (ja) 2013-09-06
EP2747186A1 (en) 2014-06-25
HK1197318A1 (zh) 2015-01-09
KR102012957B1 (ko) 2019-08-21
CN103797633A (zh) 2014-05-14
TWI555256B (zh) 2016-10-21
JP6154801B2 (ja) 2017-06-28
US9401576B2 (en) 2016-07-26
CN103797633B (zh) 2016-09-07
JP2017098266A (ja) 2017-06-01
US20140059855A1 (en) 2014-03-06
EP2747186B1 (en) 2016-07-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55256B (zh)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n electrode body
TWI572491B (zh) Laminated system
EP3588653B1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mono-cell
JP4823393B1 (ja) 正負極板の積層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JP4351737B2 (ja) 連続セパレータ及びシート状電極の積層装置
KR101917310B1 (ko) 적층 장치 및 방법
JP6210352B2 (ja) 電極ガイドを含むラミネーション装置
MX2013011460A (es) Metod para producir y dispositvo para producir electrodos empacados.
WO2015019751A1 (ja) 電極積層体の製造方法
JP2012199210A (ja) 電極積層体の製造装置および製造方法
KR101291063B1 (ko) 2차 전지 내부 셀 스택 적층 장치 및 방법
JP2012204070A (ja) 電極積層体の製造装置および製造方法
KR20220011029A (ko) 단위 셀 제조 장치 및 방법
JP6702079B2 (ja) 積層電極製造装置及び積層電極製造方法
JP2012209054A (ja) 積層型電池の電極積層体、及び電極積層体の製造方法
JP6075256B2 (ja) 電極の製造方法及び電極の製造装置
JP6520210B2 (ja) セパレータ付き電極の製造装置、及び、セパレータ付き電極の製造方法
JP6528457B2 (ja) セパレータ付き電極の製造装置、及び、セパレータ付き電極の製造方法
KR20200031347A (ko) 이차전지 적층장치
JP6485177B2 (ja) 電極積層装置
KR20230127806A (ko) 전극조립체 제조 시스템 및 제조 방법
KR20200031348A (ko) 이차전지 적층장치
JP2017084615A (ja) 電極積層装置
JP2014154519A (ja) 電極シートの作成方法及び作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