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331453A - 防水板裝置 - Google Patents

防水板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331453A
TW201331453A TW101117737A TW101117737A TW201331453A TW 201331453 A TW201331453 A TW 201331453A TW 101117737 A TW101117737 A TW 101117737A TW 101117737 A TW101117737 A TW 101117737A TW 201331453 A TW201331453 A TW 201331453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waterproof
water collecting
collecting bucket
sprocke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177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Daiki Fukagawa
Original Assignee
Lixil Suzuki Shutte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xil Suzuki Shutter Corp filed Critical Lixil Suzuki Shutter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3314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31453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FDEVICES FOR MOVING WINGS INTO OPEN OR CLOSED POSITION; CHECKS FOR WINGS; WING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NCERNED WITH THE FUNCTIONING OF THE WING
    • E05F15/00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 E05F15/70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with automatic actuation
    • E05F15/72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with automatic actuation responsive to emergency conditions, e.g. fir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BHYDRAULIC ENGINEERING
    • E02B7/00Barrages or weirs; Layout, construction, methods of, or devices for, making same
    • E02B7/20Movable barrages; Lock or dry-dock gates
    • E02B7/22Stop log dams; Emergency gat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BHYDRAULIC ENGINEERING
    • E02B7/00Barrages or weirs; Layout, construction, methods of, or devices for, making same
    • E02B7/20Movable barrages; Lock or dry-dock gates
    • E02B7/205Barrages controlled by the variations of the water level; automatically functioning barrag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BHYDRAULIC ENGINEERING
    • E02B7/00Barrages or weirs; Layout, construction, methods of, or devices for, making same
    • E02B7/20Movable barrages; Lock or dry-dock gates
    • E02B7/26Vertical-lift gates
    • E02B7/36Elevating mechanisms for vertical-lift gat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HBUILDINGS OR LIKE STRUCTUR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SWIMMING OR SPLASH BATHS OR POOLS; MASTS; FENCING; TENTS OR CANOPIES, IN GENERAL
    • E04H9/00Buildings, groups of buildings or shelters adapted to withstand or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e.g. war-like action, earthquake or extreme climate
    • E04H9/14Buildings, groups of buildings or shelters adapted to withstand or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e.g. war-like action, earthquake or extreme climate against other dangerous influences, e.g. tornadoes, flood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6DOORS, WINDOWS, SHUTTERS, OR ROLLER BLINDS IN GENERAL; LADDERS
    • E06BFIXED OR MOVABLE CLOSURES FOR OPENINGS IN BUILDINGS, VEHICLES, FENCES OR LIKE ENCLOSURES IN GENERAL, e.g. DOORS, WINDOWS, BLINDS, GATES
    • E06B11/00Means for allowing passage through fences, barriers or the like, e.g. stiles
    • E06B11/02Gates; Doors
    • E06B11/022Gates; Do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ner of movement
    • E06B11/023Gates; Do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ner of movement where the gate opens within the plane of the gate
    • E06B11/025Gates; Do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ner of movement where the gate opens within the plane of the gate vertically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6DOORS, WINDOWS, SHUTTERS, OR ROLLER BLINDS IN GENERAL; LADDERS
    • E06BFIXED OR MOVABLE CLOSURES FOR OPENINGS IN BUILDINGS, VEHICLES, FENCES OR LIKE ENCLOSURES IN GENERAL, e.g. DOORS, WINDOWS, BLINDS, GATES
    • E06B9/00Screening or protective devices for wall or similar openings, with or without operating or securing mechanisms; Closures of similar construction
    • E06B9/02Shutters, movable grilles, or other safety closing devices, e.g. against burglary
    • E06B9/04Shutters, movable grilles, or other safety closing devices, e.g. against burglary of wing type, e.g. revolving or sliding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BHYDRAULIC ENGINEERING
    • E02B3/00Engineering works in connection with control or use of streams, rivers, coasts, or other marine sites; Sealings or joints for engineering works in general
    • E02B3/04Structures or apparatus for, or methods of, protecting banks, coasts, or harbours
    • E02B3/10Dams; Dykes; Sluice ways or other structures for dykes, dams, or the like
    • E02B3/102Permanently installed raisable dyk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HBUILDINGS OR LIKE STRUCTUR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SWIMMING OR SPLASH BATHS OR POOLS; MASTS; FENCING; TENTS OR CANOPIES, IN GENERAL
    • E04H9/00Buildings, groups of buildings or shelters adapted to withstand or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e.g. war-like action, earthquake or extreme climate
    • E04H9/14Buildings, groups of buildings or shelters adapted to withstand or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e.g. war-like action, earthquake or extreme climate against other dangerous influences, e.g. tornadoes, floods
    • E04H9/145Flood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6DOORS, WINDOWS, SHUTTERS, OR ROLLER BLINDS IN GENERAL; LADDERS
    • E06BFIXED OR MOVABLE CLOSURES FOR OPENINGS IN BUILDINGS, VEHICLES, FENCES OR LIKE ENCLOSURES IN GENERAL, e.g. DOORS, WINDOWS, BLINDS, GATES
    • E06B9/00Screening or protective devices for wall or similar openings, with or without operating or securing mechanisms; Closures of similar construction
    • E06B2009/007Flood pane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1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at coastal zones; at river basins
    • Y02A10/11Hard structures, e.g. dams, dykes or breakwat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1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at coastal zones; at river basins
    • Y02A10/30Flood prevention; Flood or storm water management, e.g. using flood barri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Barrages (AREA)
  • Coke Industry (AREA)
  • Special Wing (AREA)
  • Buildings Adapted To Withstand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可使防水板之動作之確實性提昇之防水板裝置。本發明之防水板裝置包含:防水板16,其係以自路面上升而可阻擋水之方式形成,以防止自通路向建築物等之浸水;溝槽狀之防水板收容凹坑14,其以可收容防水板之方式形成於較路面更下方;溝槽狀之集水凹坑13,其設置於形成有防水板收容凹坑之通路,且以於浸水時可使水流入之方式形成;集水斗15,其係如下之容器,即,配置於集水凹坑內且儲存流入至該集水凹坑中之水,以可藉由儲存之水之重量而於集水凹坑內下降之方式形成;以及防傳遞機構31,其係如下之機構,即,將防水板與集水斗直接或經由其他構件連接,且將集水斗下降之力轉換為防水板上升之力;且,於傳遞機構或集水斗中設置有防止集水斗傾斜之集水斗傾斜抑制手段40。

Description

防水板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防止自通路向建築物等浸水之防水板裝置。
若於大雨或洪水時道路等淹沒於水中,則水均會浸入至位於其周圍之建築物或停車場等,從而導致受害範圍擴大。此時,只要設有防止水向通往建築物或停車場等之通路浸入之手段,則可將該受害範圍抑制得較少。自該觀點而言,存在一種設置於該通路且可防止既定量以上之水之浸入之防水板裝置。
先前以來,作為防水板裝置而提出有各種裝置,例如有如專利文獻1之防水板裝置。於專利文獻1中記載之防水板裝置(防汛裝置)中,於自路面深挖之溝槽即集水凹坑之內側配置有集水斗,進而於在路面之不同位置深挖之溝槽即收容凹坑中包含可自該凹坑出沒之板狀之防水板(防汛板)。該集水斗與防水板係以藉由吊掛鏈條及鏈輪而相互拉扯之方式構成,平時,防水板收納於收容凹坑之內側,防水板之上端與路面位於同一面內之姿勢而保持平衡。另一方面,於水災等時,於集水斗內積存有水,且藉由該水之重量而導致集水斗下降,藉此,以拉拽之方式使防水板上升。藉由防水板之上升,該防水板以堵塞通路之至少一部分之方式自路面突出, 從而防止更多之水之浸入。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第4644734號公報
然而,眾所周知,水具有向低處流動之性質,故而於上述專利又獻1中記載之防水板裝置中,存在如下情形:若該集水斗傾斜,則水向較低之方向流動,並不修正傾斜而加速該傾斜。若集水斗保持傾斜之狀態下降,則集水斗掛於集水凹坑之內壁而不恰當地下降,故而存在產生防水板不上升之不良情況之情形。又,由於集水斗即便下降亦會傾斜,故而存在防水板亦傾斜地上升之情形。
因此,本發明係鑒於該種問題而完成者,且本發明之課題在於提供一種可使防水板之動作之確實性提昇之防水板裝置。
以下,對本發明進行說明。再者,為了容易理解本發明,對於隨附圖式之元件符號附加括號而進行記述,但本發明並不因此而限定於圖示之形態。
第1發明係防水板裝置(1、101、201),其包含:防水板(16),其係以自路面上升而可阻擋水之方式形成,以防止自 通路向建築物等之浸水;溝槽狀之防水板收容凹坑(14),其以可收容防水板之方式形成於較路面更下方;溝槽狀之集水凹坑(13),其設置於形成有防水板收容凹坑之通路,且以於浸水時可使水流入之方式形成;集水斗(15),其係如下之容器,即,配置於集水凹坑內且儲存流入至該集水凹坑中之水,且以可藉由儲存之水之重量而於集水凹坑內下降之方式形成;以及傳遞機構(31),其係如下之機構,即,將防水板與集水斗直接或經由其他構件連接,且將集水斗下降之力轉換為防水板上升之力;且,於傳遞機構或集水斗中設置有防止集水斗傾斜之集水斗傾斜抑制手段(40、140、140'、240)。
第2發明係如第1發明之防水板裝置(1、101),其中,傳遞機構(31)係夾持防水板(16)而相對向地設置有2個,且集水斗傾斜抑制手段(40、140、140')藉由使2個傳遞機構同步而防止集水斗傾斜。
第3發明係如第1或第2發明之防水板裝置(1、101),其中,傳遞機構(31)係夾持防水板(16)而相對向地設置有2個,且各傳遞機構包含:鏈條(32),其將防水板與集水斗(15)連接;及鏈齒輪(37),其係配置於集水斗上且捲掛該鏈條之齒輪;且集水斗傾斜抑制手段(40、140、140')包含作為軸構件之連接軸桿(41),該連接軸桿(41)係將相對向設置之傳遞機構所包含之鏈齒輪之旋轉軸彼此直接或經由其他構件連接。
第4發明係如第3發明之防水板裝置(1、101),其中,連接軸桿(41)係即便於集水斗(15)上升之姿勢下亦配置於較地面更下方。
根據本發明,當集水斗於集水凹坑內下降時,可抑制集水斗傾斜,從而可實現順利之下降,故而可使防水板裝置之動作之確實性提昇。
本發明之上述作用及增益根據用以實施其次說明之發明之形態而明確可知。以下,根據圖式所示之實施形態說明本發明。但是,本發明並不限定於該實施形態。
圖1係第一實施形態之防水板裝置1設置於通路之狀態之立體圖。圖1(a)係表示防水板16收納於防水板收容凹坑14(參照圖4)內,且通路開放之姿勢;圖1(b)係表示防水板16自防水板收容凹坑14突出而封閉通路之一部分之姿勢。圖2係自圖1(a)中箭頭II所示之方向、即於通路開放之姿勢下通路入側方向觀察防水板裝置1之圖。圖3係自圖1(b)中箭頭III所示之方向、即於通路之至少一部分封閉之姿勢下通路入側方向觀察防水板裝置1之圖。圖4係沿著圖2中IV-IV所示之鉛垂線之防水板裝置1之剖面圖中箭頭方向的圖。圖5係沿著圖3中V-V所示之鉛垂線之防水板裝置1之剖面圖中箭頭方向的圖。一面參照圖1~圖5及適當表示 之各圖一面對防水板裝置1進行說明。於圖1~圖5、及以下之說明中參照之各圖中,為了進行說明而適當地透視構件而表示。又,於各圖中亦有為了便於觀察圖而省略一部分構件之情形。
再者,於本實施形態中,圖1(a)、圖1(b)之紙面斜左下方、及圖4、圖5之紙面左方表示通路入側,其相反側表示通路出側。因此,圖2、圖3係自通路入側觀察防水板裝置1之圖。即,於水災等時,水自通路入側侵入。
防水板裝置1包含通路開閉部2及機構收容部3。根據圖1~圖3可知,機構收容部3分別相對向地立設於通路開閉部2之一端與另一端。而且,根據圖1(a)、圖1(b)可知,防水板裝置1設置於形成於壁間之通路。更詳細而言,於形成通路之路面埋設有通路開閉部2,於形成通路之壁上分別配置有機構收容部3。藉此,平時如圖1(a)、圖2所示,通路開放而可供出入。另一方面,於水災等時,如圖1(b)、圖3所示,防水板16上升而封閉通路之一部分從而可防止更多之水之侵入。以下,對通路開閉部2及機構收容部3之各者進行詳細說明。
如圖2~圖5所示,通路開閉部2包含間隔構件10、11、12、集水斗15、防水板16、蓋構件17、防水板按壓構件18、19、及密封構件20。再者,如上所述,由於通路開閉部2埋設於通路中之路面,故而構成通路開閉部2之各構件除一 部分構件以外基本上均被埋設。
間隔構件10、11、12係如圖4、圖5中表示剖面所示剖面形狀為大致矩形之構件,且係於防水板裝置1之左右方向(圖2、圖3之紙面左右方向、圖4、圖5之紙面裏側/近前方向)延伸之板狀之構件。各間隔構件10、11、12係以其板面相對向之方式,且以於通路入側出側方向(圖2、圖3之紙面裏側/近前方向、圖4、圖5之紙面左右方向)具有既定之間隔而排列之方式配置。於本實施形態中,自通路入側向通路出側依序排列有間隔構件10、間隔構件11、間隔構件12。
此處,藉由間隔構件10與間隔構件11之間隙而形成集水凹坑13,藉由間隔構件11與間隔構件12之間隙而形成防水板收容凹坑14。
又,蓋構件17以可覆蓋集水凹坑13之上端開口之方式配置,且形成通路面之一部分。蓋構件17藉由格柵而形成,且地上空間與集水凹坑13連通,如下所述,以水流入至集水凹坑13內之方式構成。
集水斗15係用以儲存流入至集水凹坑13內之水之容器,具有圖4、圖5所示之剖面,且係如圖2、圖3所示般於防水板裝置1之左右方向上延伸之構件。集水斗15收容於集水凹坑13內,且可於該集水凹坑13內上升及下降。即,集水斗15形成為於防水板裝置1之左右方向上略小於集水凹 坑13,且水自其上部開口流入至內側,並可儲存水。
較佳為,集水斗15構成為:其全高設為集水凹坑13之深度之1/2以下,並且於集水斗15之上下活動之最下方之位置該集水斗15不碰撞至集水凹坑13之底面。
又,於集水斗15之上端配置有密封構件15a。密封構件15a係以堵塞集水斗15與集水凹坑13之內壁面之間隙之方式安裝。藉此,可抑制水進入至集水斗15與集水凹坑13之間隙而導致水積存於集水凹坑13內。
進而,構成為於集水斗15之下部安裝有砝碼15b而如下所述般取得與防水板16之平衡。砝碼15b可以能調整重量之方式而逐次少量地裝卸。
防水板16係以上升之姿勢而封閉通路之至少一部分從而可阻擋水的厚板狀之構件,且具有圖4、圖5所示之剖面,且如圖2、圖3中一點鏈線所示於防水板裝置1之左右方向上延伸。
防水板16包含成為用以阻擋水之擋板之防水板本體16a、及固著於防水板本體16a之上端部且成為路面之一部分的鋼板製之蓋構件16b。
防水板本體16a係藉由如下方式而形成:其內部由發泡苯乙烯等輕量且具有強度之發泡材面板而形成,且利用不鏽鋼鋼板等具有耐腐蝕性與強度之薄板材覆蓋該發泡材面板之表面整體。如此,由於該防水板本體16a之內部使用輕量且 比重較小之發泡材面板,故而該防水板16可實現輕量化。藉此,如下所述,能減輕可上升或下降地懸吊防水板16時所需要之力。而且,由於發泡材面板之表面藉由較其更硬質之薄板材被覆,故而亦可防止發泡材面板之損傷。
此處,表示了對於防水板本體16a而言使用發泡材面板之例,但並不妨礙使用其他材料,例如亦可使用蜂窩狀芯材。由此,可提昇強度。
蓋構件16b係固著於防水板本體16a之上端部且成為路面之一部分的鋼板製之板狀構件。較佳為,於蓋構件16b之成為路面側之表面形成有複數個凸部。藉此,防止步行者或車輛之打滑。再者,蓋構件16b所使用之鋼板較佳為以與上述防水板本體16a之薄板材相同之材料而形成。
該種防水板16中之防水板本體16a係以可自該防水板收容凹坑14出沒之方式配置於防水板收容凹坑14內。即,防水板本體16a係設置為可成為其全部收納於防水板收容凹坑14內之姿勢、與其一部分收納於防水板收容凹坑14內而另一部分於通路突出之姿勢。
又,蓋構件16b係以如下之方式進行覆蓋,即,以防水板本體16a之全部收納於防水板收容凹坑14內之姿勢蓋住該防水板收容凹坑14之開口。
此處,防水板16構成為較集水斗15、下述之集水斗傾斜抑制手段40、及移動鏈輪37之合計重量更重。藉此,如下 文中所說明,平時,可預先適當地將防水板16收容於防水板收容凹坑14之內側。
如圖4、圖5所示,於防水板收容凹坑14之壁面中、通路入側(圖4、圖5之紙面左側)上部,配置有防水板按壓構件18。根據圖4、圖5可知,防水板按壓構件18具有以朝向通路出側(圖4、圖5之紙面右側)上方之方式傾斜之部位。
另一方面,於防水板16中通路入側下部,設有與防水板按壓構件18對應之防水板按壓構件19。防水板按壓構件19亦與防水板按壓構件18同樣地具有傾斜之部位。
又,於防水板收容凹坑14之壁面中通路出側上部,配置有密封構件20。
根據該種防水板按壓構件18、19及密封構件20,如圖5所示,於防水板16上升之姿勢下,防水板按壓構件18與防水板按壓構件19以重疊之方式配置。此時,藉由防水板按壓構件18、19之傾斜之部位彼此之接觸之效果,防水板按壓構件18、19將防水板16向通路出側按壓。藉此,由於防水板16被牢固地按壓於密封構件20,故而可進一步確實地進行止水。
再者,亦可於集水凹坑13及防水板收容凹坑14之底部設置排水手段。由此,可抑制凹坑內儲存水。此處,較佳為,於該排水手段中設置防止水逆流而流入至集水凹坑或防水板收容凹坑之逆流防止閥。
其次,對機構收容部3進行說明。機構收容部3係如上所述分別設置於通路開閉部2之左右方向端部,且設於形成通路之壁中。因此,如圖1~圖3所示,機構收容部3以夾持通路開閉部而相對向之方式設置有2個。但是,由於2個機構收容部3之基本構造相同,故而於此處僅對一機構收容部3進行說明。
機構收容部3包含框體30、及收容於該框體30內之傳遞機構31。
框體30係形成機構收容部3之外殼之構件,且以藉由製成箱狀而可於其內側包含傳遞機構31之方式構成。因此,框體30係由板狀之構件等組合而使其內側形成為中空。
傳遞機構31係具有使上述集水斗15與防水板16連動而使彼此之上升及下降相關聯之功能的機構。即,其係將防水板16與集水斗15連接而將集水斗15下降之力轉換為防水板16上升之力的機構。因此,傳遞機構31包含吊掛鏈條32、第一導引鏈輪35、第二導引鏈輪36、移動鏈輪37、集水斗傾斜抑制手段40、棘輪機構45、及防水板擠壓構件48、49。
吊掛鏈條32係作為力傳遞構件發揮功能而以使集水斗15與防水板16連動之方式傳遞兩者間之力的鏈條。於圖中為了容易觀察而以單純之虛線表示。吊掛鏈條32之一端藉由固定構件34而固定於框體30。因此,藉由固定構件34而 固定之端部被禁止移動。另一方面,吊掛鏈條32之另一端藉由固定構件33而固定於防水板16之左右方向側面。因此,吊掛鏈條32之該另一端與防水板16之上升、下降同樣地上下活動。
又,吊掛鏈條32之兩端間藉由捲掛於下述之第一導引鏈輪35、第二導引鏈輪36、及移動鏈輪37上而保持於框體30內。
第一導引鏈輪35係於外周形成有可卡合於上述吊掛鏈條32之複數個齒的鏈齒輪。因此,第一導引鏈輪35能以其中心為軸進行旋動,並且該軸固定於框體30上而被禁止移動。即,第一導引鏈輪35係以固定於框體30之既定之位置並且可旋動之方式配置。
又,第一導引鏈輪35配置於防水板16之上方,其高度位置(圖4、圖5之紙面上下方向位置)係即便防水板16為上升至最高之姿勢亦可由吊掛鏈條32保持該防水板16的位置。另一方面,第一導引鏈輪35之通路出入側方向之位置(圖4、圖5之紙面左右方向位置)並無特別限定,較佳為成為如下之形態,即,吊掛鏈條32之一端側自第一導引鏈輪35之通路出側(圖4、圖5之紙面右側)向鉛垂下方延伸,且其一端固定於防水板16。由此,可使防水板16上升至正上方,而可實現防水板16之更順利之上下活動。
第二導引鏈輪36與第一導引鏈輪35同樣地係於外周形成 有可卡合於上述吊掛鏈條32之複數個齒的鏈齒輪。因此,第二導引鏈輪36能以其中心為軸進行旋動,並且該軸固定於框體30而被禁止移動。即,第二導引鏈輪36係以固定於框體30之既定之位置並且可旋動之方式配置。
第二導引鏈輪36配置於較上述第一導引鏈輪35更靠通路入側(圖4、圖5之紙面左側),其高度位置設為與第一導引鏈輪35大致相同。
移動鏈輪37係於外周形成有可卡合於上述吊掛鏈條32之複數個齒的鏈齒輪。移動鏈輪37能以其中心為軸進行旋動,並且該軸設置於集水斗15中通路開閉部2之左右方向端部(圖2、圖3之紙面左右方向端部)。
如上所述,由於集水斗15可上下活動地配置,故而移動鏈輪37亦可追隨集水斗15而上下活動。
於以上說明之第一導引鏈輪35、第二導引鏈輪36、及移動鏈輪37上,如下所述掛有吊掛鏈條32。即,於吊掛鏈條32之通路入側端部與通路出側端部之間,對第一導引鏈輪35及第二導引鏈輪36自上側掛有吊掛鏈條32。另一方面,移動鏈輪37於第二導引鏈輪36與吊掛鏈條32之通路入側端部之間以載置於吊掛鏈條32之方式被掛著。即,集水斗15係以經由移動鏈輪37掛於吊掛鏈輪32之方式被懸掛。該等具體動作於下文中進行詳細說明。
集水斗傾斜抑制手段40係以於集水斗15上升及下降時在 圖2、圖3所示之視點中集水斗15不傾斜之方式進行控制的手段。於本實施形態中表示利用使相對向之2個移動鏈輪同步之手段的示例。於圖6中表示將圖3中VI所示之部分放大之圖。圖7係自圖6中箭頭VII所示之方向觀察之圖。
集水斗傾斜抑制手段40包含連接軸桿41及軸承42。
連接軸桿41係桿狀之所謂軸構件(軸)。連接軸桿41之一端配置於一移動鏈輪37之旋轉軸,連接軸桿41之另一端配置於另一移動鏈輪37之旋轉軸(參照圖2、圖3)。只要連接軸桿41可作為軸構件而發揮功能,則其材質或剖面形狀並無特別限定。於此處例如可列舉不鏽鋼製之中空圓桿等。
軸承42係連接軸桿41之軸承,配置於集水斗15與移動鏈輪37之間,且固定於集水斗15上。連接軸桿41穿通軸承42之內側而使軸承42作為軸承發揮功能。軸承42係與通常之軸承同樣地可進行旋轉軸之順利且穩定之旋轉,只要係以此為目的者,則其種類並無限定。於此處例如可列舉軸承(bearing)等。
藉由該種集水斗傾斜抑制手段40,由分別設於左右方向之2個移動鏈輪37相互連接,故而可強制使兩者之旋轉同步且以相同之方式旋轉。藉此,如下所述,可防止因2個移動鏈輪之旋轉速度之差而導致的集水斗15之傾斜。
此處,如圖4所示,於通常之情形時之防水板裝置1之姿勢下,當集水斗15配置於上限位置時,連接軸桿41配置於 較蓋構件17更下方。其原因在於,於通常之情形時,若連接軸桿41自地面突出,則會成為障礙物。
本實施形態係軸承42僅配置於連接軸桿41之兩端部之形態,但並不限定於此,亦可沿著連接軸桿之長度方向進而配置軸承。由此,可抑制連接軸桿之彎曲。
返回至圖2~圖5,繼續對防水板裝置1進行說明。
棘輪機構45係作為禁止已上升之防水板下降之機構而發揮功能者,且於本實施形態中包含棘齒輪46、及卡止構件47。而且,棘輪機構45係構成所謂棘輪者,並且係允許第一導引鏈輪35之一方向之旋動且禁止其相反方向之旋動者。
棘齒輪46係於外周形成有卡止構件47可卡止之複數個棘齒的棘輪用齒輪。棘齒輪46係設置為與第一導引鏈輪35同軸,且棘齒輪46與第一導引鏈輪35以始終連動之方式得到固定。
卡止構件47具有卡止於棘齒輪46之棘齒之卡止突起。卡止突起具有如卡止於棘齒輪46之棘齒而作為棘輪發揮功能的形狀。
藉由棘輪機構45,允許第一導引鏈輪35之旋轉中、防水板16上升之方向之旋轉,禁止防水板16下降之方向之旋轉。藉此,由於已上升之防水板16不會下降,故而可實現通路封閉之確實性。
防水板擠壓構件48、49係由防水板擠壓構件48與防水板擠壓構件49形成對之構件,根據圖5可知,其係於防水板16上升、且防水板擠壓構件48與防水板擠壓構件49相對向配置時相互接觸之面為斜面之方式形成的塊狀之構件。防水板擠壓構件48固定於框體30。另一方面,防水板擠壓構件49固定於防水板16之左右方向側面。於本實施形態中,防水板擠壓構件49設置於固定構件33。根據圖5可知,防水板擠壓構件48與防水板擠壓構件49係以於防水板16上升之姿勢下斜面彼此接觸之方式配置。藉此,可利用楔之效果而將防水板16向通路出側擠壓,從而可使防水板16之止水性能提昇。
其次,對如上述般構成之防水板裝置1之動作進行說明。於圖8中表示用以進行動作說明之圖。圖8(a)係與圖4對應,圖8(b)係與圖5對應。即,圖8(a)係表示防水板16位於最下方並且集水斗15位於最上方之狀態,其係平時之姿勢。另一方面,圖8(b)係表示防水板16上升而阻斷通路之一部分且集水斗15降落之狀態,其係浸水時之姿勢。於圖8中為了便於觀察圖而省略較多之符號。符號可參照與圖8(a)、圖8(b)對應之圖4、圖5。
如圖8(a)所示,防水板裝置1於平時係以成為如下狀態之方式設置,即,集水斗15配置於集水凹坑13之上部,防水板16之防水板本體16a之全部收容於防水板收容凹坑14 內。即,集水斗15與防水板16係藉由經由傳遞機構31且藉由其重量而取得平衡來決定動作,因此,平時,為了成為圖8(a)之姿勢,而藉由裝卸集水斗之砝碼15b等來取得平衡。根據圖8(a)之姿勢,由於通路開放,故而不會阻礙人或車等之通行。又,由於構成為藉由蓋構件16b、17而儘量不使路面存在階差,故而可使通行較為舒適。
另一方面,若因洪水等而導致於路面積存水,則如圖8(a)中VIIIa所示,使水通過藉由格柵而構成之蓋構件17後流入至集水凹坑13內,從而集水斗15內開始儲存水。而且,若如此水持續流入,則水依序儲存於集水斗15內。
此處,如上所述,集水斗15與防水板16係藉由經由傳遞機構31且藉由其重量而取得平衡來決定動作,但當如此於集水斗15內儲存既定以上之水時,構成為集水斗15、移動鏈輪37、集水斗傾斜抑制手段40、及儲存之水之重量之合計較防水板16之重量更重。再者,於若並非較防水板16之重量更重之情形時,藉由可裝卸之砝碼15b來預先調整該重量。藉此,如上所述,若流入並儲存至集水斗15內之儲存水達到既定重量,則藉由該重量而超過防水板16之重量,如圖8(a)中VIIIb所示,集水斗15於集水凹坑13內下降。如此一來,藉由該集水斗15之下降力,而使移動鏈輪37一面旋轉一面與集水斗15一併地大致鉛垂地下降。
如此,一面使移動鏈輪37旋轉一面使集水斗15下降,如 圖8(a)中VIIIc所示,防水板16追隨其上升,並升高至通路內。其結果,如圖8(b)所示,藉由防水板16而阻擋向通路之浸水。
根據該種傳遞機構31,由於使用吊掛鏈條32與各鏈輪35、36、37而構成,故而能以使吊掛鏈條32卡合於各鏈輪35、36、37之狀態使防水板16移動並上拉,從而可抑制伴隨著上升力向防水板16之傳遞而產生的吊掛鏈條32與各鏈輪35、36、37之磨耗或滑動。
防水板16可藉由如上述之基本動作而上升。由於該種動作無需供給電能,故而即便於未使用電力之條件下之未預期之大雨或洪水等時,亦可實現動作之確實性。
另一方面,於先前之防水板裝置中,若因某種理由而導致於左右方向(圖2之紙面左右方向)上集水斗產生傾斜,則水向較低之方向流動,並不修正傾斜而加速該傾斜。若集水斗保持傾斜之狀態且儲存有水而開始下降,則分別獨立設置於集水斗之兩側的鏈輪一面各自獨立地旋轉一面下降。若該鏈輪之旋轉角度各自不同,則吊掛鏈條之移動亦同樣地不同,因此,與吊掛鏈條連接之防水板之上升亦於左右而不同,故而導致防水板傾斜。如此一來,集水斗或防水板掛於凹坑之內壁,集水斗並未恰當地下降,故而存在產生防水板不上升之不良情況之情形。又,即便防水板上升,亦存在防水板傾斜地上升之情形。
相對於此,根據本實施形態之防水板裝置1,藉由集水斗傾斜抑制手段40而強制使2個移動鏈輪37同樣地旋轉,因此,雙方之傳遞機構31以相同之方式動作。藉此,集水斗15及防水板16不會傾斜地上升、下降,從而可實現動作之確實性。
圖9係注視第二實施形態之防水板裝置101中所設之構件中的集水斗15、移動鏈輪37、吊掛鏈條32之一部分、及集水斗傾斜抑制手段140而表示之圖。圖9係來自與圖2、圖3相同之視點之圖,且係自通路入側觀察之圖。防水板裝置101之不同點在於,代替上述防水板裝置1之集水斗傾斜抑制手段40而應用集水斗傾斜抑制手段140,其他構件均使用相同者。對該相同之構件省略說明。
集水斗傾斜抑制手段140係利用使相對向之2個移動鏈輪同步之手段抑制傾斜之一例,且包含連接軸桿141、輔助機構142、及軸承42。
連接軸桿141係桿狀之所謂軸構件(軸)。於連接軸桿141之兩端分別配置有輔助機構142,且經由該輔助機構142而與2個移動鏈輪37連接。只要連接軸桿141可作為軸構件而發揮功能,則其材質或剖面形狀並無特別限定。於此處例如可列舉不鏽鋼製之中空圓桿等。
輔助機構142係配置於連接軸桿141與移動鏈輪37之間,且其一端如上所述與連接軸桿141連接,另一端與移動 鏈輪37連接。此時,2個移動鏈輪37、連接軸桿141、及2個輔助機構142係以其旋轉運動可相互傳遞之方式連接。
輔助機構之具體構成並無特別限定,如上所述,只要能以使2個移動鏈輪與連接軸桿之旋轉運動相互傳遞之方式連接即可。於本實施形態中,根據圖9可知,輔助機構142可藉由2個輔助軸142b、及設置於輔助軸142b之端部及連接軸桿141之端部的等徑傘型齒輪(miter gear)142a而傳遞旋轉運動。
軸承42係輔助機構142之輔助軸142b之軸承,配置於集水斗15與移動鏈輪37之間,且固定於集水斗15。輔助軸142b穿通軸承42之內側而使軸承42作為軸承發揮功能。軸承42係與通常之軸承同樣地可進行旋轉軸之順利且穩定之旋轉,只要係以此為目的者,則其種類並無限定。於此處例如可列舉軸承(bearing)等。
根據該種集水斗傾斜抑制手段140,由於分別設於左右方向雙方之2個移動鏈輪37藉由連接軸桿141及輔助機構142而連接,故而可強制使兩者之旋轉同步且以相同之方式旋轉。藉此,與集水斗傾斜抑制手段40同樣地,可防止因2個移動鏈輪37之旋轉速度之差而導致的集水斗15之傾斜。
進而,於集水斗傾斜抑制手段140中,藉由使用輔助機構142而可提高連接軸桿141之配置位置之自由度。例如,於另行設置用以使水流入至集水凹坑13之配管或用以導水的 構件時,可藉由輔助機構142進行調整,以使連接軸桿141不與該配管等接觸。
圖10係說明作為集水斗傾斜抑制手段140之變形例之集水斗傾斜抑制手段140'之圖。圖10係與圖9相同之視點下之圖。於集水斗傾斜抑制手段140'中,輔助機構142'之形態與上述輔助機構142之形態不同。
輔助機構142'係由軸承42支持並且分別配置於移動鏈輪37與連接軸桿141之間,且包含第一滑輪142a'、第二滑輪142b'、皮帶142c'、及輔助軸142d'。
輔助軸142d'軸接於移動鏈輪37之旋轉軸。第一滑輪142a'固定於連接軸桿141之端部,第二滑輪142b'固定於輔助軸142d'之端部。而且,跨及第一滑輪142a'與第二滑輪142b'而配置有皮帶142c'。
藉由該種輔助機構142',分別設於左右方向雙方之2個移動鏈輪37亦可經由連接軸桿141及輔助機構142'而連接,故而可強制使兩者之旋轉同步且以相同之方式旋轉。藉此,與集水斗傾斜抑制手段40同樣地,可防止因2個移動鏈輪之旋轉速度之差而導致的集水斗15之傾斜。
於以上說明之各實施形態中,應用於集水斗傾斜抑制手段中之連接軸桿41、141亦可如下構成。
連接軸桿41、141亦可藉由具有可撓性之材料而形成。為所謂可撓性(flexible)軸。由此,例如於另行設置用以使水流 入至集水凹坑13內之配管、或用以導水之構件時,可以避開該配管等之方式使連接軸桿彎曲等進行設置,從而可提高構成構件之配置之自由度。
又,連接軸桿41、141亦可以產生偏心之旋轉之方式構成。偏心之連接桿軸之旋轉係於該旋轉中離心力變大而可加大旋轉力。因此,發揮提高軸之旋轉速度從而使其進一步旋轉之作用。藉此,即便產生傳遞機構中所設之各構件之滑動性之降低等妨礙機構之動作的某種原因之情形時,亦可較強地提供使機構動作之力。
使連接軸桿產生偏心之旋轉之具體機構並無特別限定,可採用瞭解之公知之機構。例如構成為:若著眼於連接軸桿之剖面形狀,則使連接軸桿之旋轉中心與連接軸桿之剖面形狀之重心位置偏離。該位置之偏移量越大則偏心之程度亦越大。
若著眼於一連接軸桿之長度方向,則例如圖11所示,以單數或複數而配置有與連接軸桿41並非同心之偏心用構件41',或使連接軸桿本身彎曲,或於連接桿本身形成彎折部分。
圖12係表示第三實施形態之防水板裝置201中所設之構件中的相當於圖6之圖。即,圖12係注視集水斗15之左右方向一側之端部、一移動鏈輪37、一吊掛鏈條32之一部分、及一集水斗傾斜抑制手段240而表示之圖。於防水板裝置 201中以與其相對向之方式於另一側亦設有相同之構成。
防水板裝置201之不同點在於,代替上述防水板裝置1之集水斗傾斜抑制手段40而應用集水斗傾斜抑制手段240,其他構件係使用相同者。對該相同之構件省略說明。
集水斗傾斜抑制手段240係利用直接限制左右方向之集水斗之傾斜的手段來抑制傾斜之一例,且包含2個導引輥241、242。
導引輥241、242構成為包含車輪241a、242a、及可旋動地保持該車輪241a、242a之基材241b、242b。
根據圖12可知,導引輥241固定於集水斗15中配置有移動鏈輪37之面之上部。更詳細而言,基材241b固定於集水斗15,車輪241b朝向集水凹坑內表面13a側而配置。
根據圖12可知,導引輥242固定於集水斗15中配置有移動鏈輪37之面之下部。更詳細而言,基材242b固定於集水斗15,車輪242b朝向集水凹坑內表面13a側而配置。
此處,車輪241a、242a與集水凹坑內表面13a未必需要始終接觸,較佳為其間隙較小。藉此,可防止集水斗15傾斜。
根據該種集水斗傾斜抑制手段240,分別設於左右方向雙方之導引輥241、242與集水凹坑內表面13a接觸、或位於非常接近之位置,故而集水斗15傾斜本身受到限制。此時,由於導引輥241、242藉由車輪241a、242a而與集水凹坑內 表面13a接觸,故而集水斗15之上下活動不會受到阻礙。
藉此,可抑制集水斗15及防水板16之傾斜,從而可提高順利之動作之確實性。
1、101、201‧‧‧防水板裝置
2‧‧‧通路開閉部
3‧‧‧機構收容部
10、11、12‧‧‧間隔構件
13‧‧‧集水凹坑
13a‧‧‧集水凹坑內表面
14‧‧‧防水板收容凹坑
15‧‧‧集水斗
15a、20‧‧‧密封構件
15b‧‧‧砝碼
16‧‧‧防水板
16a‧‧‧防水板本體
16b‧‧‧蓋構件
17‧‧‧防水板
18、19‧‧‧防水板按壓構件
30‧‧‧框體
31‧‧‧傳遞機構
32‧‧‧吊掛鏈條(鏈條)
33、34‧‧‧固定構件
35‧‧‧第一導引鏈輪
36‧‧‧第二導引鏈輪
37‧‧‧移動鏈輪(鏈齒輪)
40、140、140'、240‧‧‧集水斗傾斜抑制手段
41、141‧‧‧連接軸桿
41'‧‧‧偏心用構件
42‧‧‧軸承
45‧‧‧棘輪機構
46‧‧‧棘齒輪
47‧‧‧卡止構件
48、49‧‧‧防水板擠壓構件
142、142'‧‧‧輔助機構
142a‧‧‧等徑傘型齒輪
142a'‧‧‧第一滑輪
142b、142d'‧‧‧輔助軸
142b'‧‧‧第二滑輪
142c'‧‧‧皮帶
241、242‧‧‧導引輥
241a、242a‧‧‧車輪
241b、242b‧‧‧基材
圖1(a)係設置有第一實施形態之防水板裝置之通路之立體圖,且表示通路開放之狀態,圖1(b)係設置有第一實施形態之防水板裝置之通路之立體圖,且表示通路之一部分封閉之狀態。
圖2係自圖1(a)中II所示之方向觀察之防水板裝置之前視圖。
圖3係自圖1(b)中III所示之方向觀察之防水板裝置之前視圖。
圖4係沿著圖2中IV-IV所示之線之箭視剖面圖。
圖5係沿著圖3中V-V所示之線之箭視剖面圖。
圖6係圖3中VI所示之部位之放大圖。
圖7係自圖6中箭頭VII所示之方向觀察之圖。
圖8(a)係說明防水板裝置之動作之圖且表示防水板收容之姿勢,圖8(b)係說明防水板裝置之動作之圖且表示防水板突出之姿勢。
圖9係說明第二實施形態之防水板裝置中集水斗傾斜抑制手段140之圖。
圖10係說明第二實施形態之防水板裝置中的作為變形例 之集水斗傾斜抑制手段140'之圖。
圖11係對連接軸桿之偏心之一例進行說明之圖。
圖12係說明第三實施形態之防水板裝置中集水斗傾斜抑制手段240之圖。
1‧‧‧防水板裝置
2‧‧‧通路開閉部
3‧‧‧機構收容部
15‧‧‧集水斗
16‧‧‧防水板
30‧‧‧框體
31‧‧‧傳遞機構
32‧‧‧吊掛鏈條(鏈條)
36‧‧‧第二導引鏈輪
37‧‧‧移動鏈輪(鏈齒輪)
40‧‧‧集水斗傾斜抑制手段
41‧‧‧連接軸桿
42‧‧‧軸承

Claims (4)

  1. 一種防水板裝置,其包含:防水板,其係以自路面上升而可阻擋水之方式形成,以防止自通路向建築物等之浸水;溝槽狀之防水板收容凹坑,其以可收容上述防水板之方式形成於較上述路面更下方;溝槽狀之集水凹坑,其設置於形成有上述防水板收容凹坑之通路,且以於浸水時可使水流入之方式形成;集水斗,其係,配置於上述集水凹坑內且儲存流入至該集水凹坑中之水,以藉由儲存之水之重量而形成為可使上述集水凹坑內下降之容器;以及傳遞機構,其係,將上述防水板與上述集水斗直接或經由其他構件連接,且將上述集水斗之上述下降之力轉換為上述防水板之上述上升之力的機構;且於上述傳遞機構或上述集水斗中,設置有防止上述集水斗傾斜之集水斗傾斜抑制手段。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防水板裝置,其中,上述傳遞機構係夾持上述防水板而相對向地設置有2個,且上述集水斗傾斜抑制手段藉由使上述2個傳遞機構同步而防止上述集水斗傾斜。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防水板裝置,其中,上述傳遞機構係夾持上述防水板而相對向地設置有2個,且各上 述傳遞機構包含:鏈條,其將上述防水板與上述集水斗連接;及鏈齒輪,其係配置於上述集水斗上且捲掛該鏈條之齒輪;且上述集水斗傾斜抑制手段包含作為軸構件之連接軸桿,該連接軸桿係將上述相對向設置之上述傳遞機構所包含之上述鏈齒輪之旋轉軸彼此直接或經由其他構件連接。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防水板裝置,其中,上述連接軸桿即便於上述集水斗上升之姿勢下亦配置於較地面更下方。
TW101117737A 2012-01-31 2012-05-18 防水板裝置 TW20133145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18293A JP5785107B2 (ja) 2012-01-31 2012-01-31 防水板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31453A true TW201331453A (zh) 2013-08-01

Family

ID=489047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17737A TW201331453A (zh) 2012-01-31 2012-05-18 防水板裝置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8893433B2 (zh)
EP (1) EP2811100A4 (zh)
JP (1) JP5785107B2 (zh)
KR (1) KR101537881B1 (zh)
CN (1) CN103403286B (zh)
HK (1) HK1186507A1 (zh)
TW (1) TW201331453A (zh)
WO (1) WO201311464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10420B (zh) * 2013-07-24 2015-10-28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多工位卷闸式升降自动防淹挡板结构
CN103498450B (zh) * 2013-10-23 2015-08-05 张卫 自动防涝闸门
US9303448B2 (en) * 2013-10-23 2016-04-05 Zachary Dax Olkin Flood shield systems and methods
JP6386731B2 (ja) * 2014-01-15 2018-09-05 文化シヤッター株式会社 止水装置
JP6456074B2 (ja) * 2014-09-02 2019-01-23 文化シヤッター株式会社 遮水板および開口部の防水装置
CN104294799B (zh) * 2014-10-01 2016-10-05 广州珠江外资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建筑地下设施自动隔水结构
TWM496634U (zh) * 2014-10-07 2015-03-01 guo-ji Zhang 自動化之液體洩漏圍阻系統
JP6348866B2 (ja) * 2015-03-31 2018-06-27 株式会社ノムラフォーシーズ 防水装置
KR101651793B1 (ko) * 2015-12-17 2016-08-26 (주) 대력에프에이에스 튜브 수문 모듈
JP6773308B2 (ja) * 2016-04-01 2020-10-21 シバタ工業株式会社 防水扉構造体
CN105756535B (zh) * 2016-04-21 2017-10-17 高瞻 一种双挡水板结构的顶降式防汛挡水门
CN106014161A (zh) * 2016-07-08 2016-10-12 高瞻 一种顶降式挡水门
US20180016809A1 (en) * 2016-07-18 2018-01-18 Patrick Hyland Retractable Fence Assembly
CN106437461B (zh) * 2016-09-20 2018-10-16 王奔 一种用于防洪工程的防洪设备
JP6765755B2 (ja) * 2016-09-28 2020-10-07 三基工業株式会社 軽量止水パネルを備えた止水装置
AT519923B1 (de) * 2017-05-02 2020-10-15 Amari Austria Gmbh Dammvorrichtung mit einem vertikal verlagerbaren Dammkörper zur Rückhaltung von Wasser
CN107237594B (zh) * 2017-06-09 2018-10-12 上海理工大学 循环式高度调节阻水装置
CN107869178B (zh) * 2017-11-20 2019-08-30 广州德晟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用地下设施自动隔水系统
CN107762712B (zh) * 2017-11-20 2019-04-26 厦门中宸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地下建筑的自发电自动隔水装置
KR102133593B1 (ko) * 2018-05-21 2020-07-13 동서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빗물 튀김 방지용 보행자 안전휀스
CN110552330A (zh) * 2019-10-17 2019-12-10 扬州大学 一种具有分层取水功能的河道闸门及其工作方法
CN110552328B (zh) * 2019-10-17 2021-02-09 扬州大学 一种具有分层取水功能的叠梁式闸门及其工作方法
CN113719216A (zh) * 2021-08-05 2021-11-30 北京和居智能窗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备应急通风功能的厨房用平开窗及方法
CN114156741A (zh) * 2021-12-18 2022-03-08 江苏欧达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温控电力户外箱
KR102656340B1 (ko) * 2022-06-03 2024-04-11 황창국 승강식 차수문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71233A (en) * 1926-04-30 1927-05-26 Robert Arnold Blakeborough An improvement in or relating to sluice gates
US4576507A (en) * 1984-11-28 1986-03-18 Terio Charles J Terrorist vehicle barrier
JP3352396B2 (ja) * 1998-06-16 2002-12-03 有限会社只埜工業 水路の仕切装置
EP1273712A1 (de) * 2001-07-05 2003-01-08 Klaus Wolfgang Scheibe Mobiles Hochwasserschutzsystem
US20030026659A1 (en) * 2001-08-01 2003-02-06 Chun-Ching Wu Water gate opened and closed by oil pressure
JP4073195B2 (ja) * 2001-10-24 2008-04-09 有限会社ノムラフォーシーズ 水圧駆動式の防水装置
JP4644734B2 (ja) * 2008-12-15 2011-03-02 信行 菅本 水防装置
WO2011159146A1 (en) * 2010-06-14 2011-12-22 Cornelis Elisabeth Rijlaarsdam Water barri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1537881B1 (ko) 2015-07-17
EP2811100A1 (en) 2014-12-10
US20130340340A1 (en) 2013-12-26
JP2013155553A (ja) 2013-08-15
CN103403286B (zh) 2015-04-08
US8893433B2 (en) 2014-11-25
WO2013114640A1 (ja) 2013-08-08
JP5785107B2 (ja) 2015-09-24
HK1186507A1 (zh) 2014-03-14
KR20140027102A (ko) 2014-03-06
CN103403286A (zh) 2013-11-20
EP2811100A4 (en) 2015-1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331453A (zh) 防水板裝置
JP4644734B2 (ja) 水防装置
WO2014077064A1 (ja) 防水板装置
JP3977848B2 (ja) 浮体利用の簡易防水板
JP6187217B2 (ja) 防水扉装置
JP5718732B2 (ja) 浮体式フラップゲート
JP5746948B2 (ja) 避難用建物
JP6277524B2 (ja) 遮水装置
JP6386731B2 (ja) 止水装置
JP4459740B2 (ja) 浸水防止機能を備えたシャッタ装置
TW201309880A (zh) 防水板裝置
JP5922663B2 (ja) 防水板装置
JP6046458B2 (ja) 防水板装置
JP5855164B2 (ja) 空調ダクトの止水ダンパ
JP3439021B2 (ja) 水中遊歩トンネルの安全装置
JP6092585B2 (ja) 防水板装置
JP6184079B2 (ja) 防水板装置
JP4109691B2 (ja) 窓装置
JP5985962B2 (ja) 防水板装置
JP6174376B2 (ja) 防水板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