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327315A - 導電片以及觸控面板 - Google Patents

導電片以及觸控面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327315A
TW201327315A TW101147588A TW101147588A TW201327315A TW 201327315 A TW201327315 A TW 201327315A TW 101147588 A TW101147588 A TW 101147588A TW 101147588 A TW101147588 A TW 101147588A TW 201327315 A TW201327315 A TW 201327315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ive sheet
electrode terminal
electrode pattern
electrode
patter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475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37779B (zh
Inventor
Hiroshige Nakamura
Original Assignee
Fujifil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27606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777251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27607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509186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28192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748647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film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film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3273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273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377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37779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5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two or more layers of sensing electrodes, e.g. using two layers of electrodes separated by a dielectric lay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15/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metal
    • B32B15/14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metal next to a fibrous or filamentary lay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grid-like structure of electrodes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e.g. using row and column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02Details
    • H05K1/0274Optical details, e.g. printed circuits comprising integral optical mea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02Details
    • H05K1/0296Conductive pattern lay-out details not covered by sub groups H05K1/02 - H05K1/0295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3Manufacturing, i.e. details related to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suited for touch sensitive devi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11Cross over in capacitive digitiser, i.e. details of structures for connecting electrodes of the sensing pattern where the connections cross each other, e.g. bridge structures comprising an insulating layer, or vias through substrat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12Electrode mesh in capacitive digitiser: electrode for touch sensing is formed of a mesh of very fine, normally metallic, interconnected lines that are almost invisible to see. This provides a quite large but transparent electrode surface, without need for ITO or similar transparent conductive material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printed circuits covered by H05K1/00
    • H05K2201/09Shape and layout
    • H05K2201/09209Shape and layout details of conductors
    • H05K2201/09218Conductive traces
    • H05K2201/09245Crossing layout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在感測區域的電極端子附近不破壞視認性的導電片以及觸控面板。所述導電片12A(12B)包括:以金屬細線所構成的電極圖案16A(16B)、以及與電極圖案16A(16B)的端部電性連接的電極端子60A(60B),其中電極圖案16A(16B)的透過率為83%以上,當將電極圖案16A(16B)的透過率表示為a%時,電極端子60A(60B)的透過率為(a-20)%以上(a-3)%以下。

Description

導電片以及觸控面板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導電片以及觸控面板(touch panel),例如是有關於一種用於投影型靜電容量方式的觸控面板的導電片以及觸控面板。
例如專利文獻1以及專利文獻2所示般,一直對使用了金屬細線的透明導電膜進行研究。
最近,觸控面板受到關注。觸控面板在個人數位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或行動電話等的小尺寸的應用成為主流,但認為會朝向個人電腦用顯示器等的應用所造成的大尺寸化推進。
在此種將來的動向中,先前的電極使用氧化銦錫(Indium Tin Oxides,ITO)。ITO的電阻大,隨著應用尺寸的增大,存在電極間的電流的傳遞速度變慢,而響應速度(從接觸到指尖開始至檢測到該指尖的位置為止的時間)變慢的問題。
對此,考慮藉由以金屬細線所構成的電極來降低表面電阻。作為電極中使用了金屬細線的觸控面板,例如專利文獻3~專利文獻9已為人所知。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美國專利申請案公開第2004/0229028號說明書
[專利文獻2]國際公開第2006/001461號手冊
[專利文獻3]日本專利特開平5-224818號公報
[專利文獻4]美國專利第5113041號說明書
[專利文獻5]國際公開第1995/27334號手冊
[專利文獻6]美國專利申請案公開第2004/0239650號說明書
[專利文獻7]美國專利第7202859號說明書
[專利文獻8]國際公開第1997/18508號手冊
[專利文獻9]日本專利特開2003-099185號公報
然而,觸控面板的感測電極包括:至少觸碰區域是以金屬細線所構成的電極圖案,以及與電極圖案的端部電性連接的電極端子。電極端子為了具備高導電性而成為粗的端子(整體(solid)端子)。因此,在使顯示器與觸控面板組合而作動的情況下,感測區域(電極圖案)中,電極端子會遮住顯示器發出的光,因而在感測區域的電極端子附近會出現變暗的部分,從而有時難以觀看顯示器。
本發明考慮上述課題而完成,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在感測區域的電極端子附近不破壞視認性的導電片以及觸控面板。
本發明的第一導電片包括:以金屬細線所構成的電極圖案,以及與該電極圖案的端部電性連接的電極端子,上述電極圖案的透過率為83%以上,當將上述電極圖案的透過率表示為a%時,上述電極端子的透過率為(a-20)%以 上(a-3)%以下。
本發明的另一形態的第一導電片包括:以金屬細線構成的電極圖案,以及與該電極圖案的端部電性連接的電極端子,上述電極圖案的開口率為90%以上,當將上述電極圖案的開口率表示為b%時,上述電極端子的開口率為(b-20)%以上(b-0.1)%以下。
上述本發明的第一導電片較佳為,上述電極端子包括網形狀,該網形狀包括以金屬細線所構成的格子,而且,金屬細線為30 μm以下的線寬,且金屬細線包含不透明的材料。
本發明的第一觸控面板包括導電片,該導電片設置著:設置於感測區域且以金屬細線所構成的電極圖案,以及設置於上述感測區域的外側、且與該電極圖案的端部電性連接的電極端子,上述電極圖案的透過率為83%以上,當將上述電極圖案的透過率表示為a%時,上述電極端子的透過率為(a-20)%以上(a-3)%以下。
本發明的另一形態的第一觸控面板包括導電片,該導電片設置著:設置於感測區域且以金屬細線所構成的電極圖案,以及設置於上述感測區域的外側、且與該電極圖案的端部電性連接的電極端子,上述電極圖案的開口率為90%以上,當將上述電極圖案的開口率表示為b%時,上述電極端子的開口率為(b-20)%以上(b-0.1)%以下。
本發明的第二導電片包括:以金屬細線所構成的電極圖案、以及與該電極圖案的端部電性連接的電極端子,上 述電極端子包括框形狀,該框形狀是以金屬細線所構成。
上述本發明的第二導電片較佳為,當將上述電極圖案的細線的線寬設為a(μm)時,上述電極端子的框形狀的線寬b(μm)滿足b≧2a、或者b≧a+5(μm)。上述電極圖案的細線的線寬a(μm)較佳為30 μm以下。
上述本發明的第二導電片較佳為,於上述電極端子的以金屬細線所構成的框形狀的內部,進而設置著網形狀,該網形狀包括以金屬細線所構成的格子形狀。
本發明的第二觸控面板包括導電片,該導電片設置著:設置於感測區域且以金屬細線所構成的電極圖案,以及設置於上述感測區域的外側、且與該電極圖案的端部電性連接的電極端子,上述電極端子包括框形狀,該框形狀是以金屬製的細線所構成。
本發明的第三導電片包括:以金屬細線所構成的電極圖案,以及與該電極圖案的端部電性連接的電極端子,上述電極端子包括網形狀,該網形狀包括以金屬細線所構成的格子。
上述本發明的第三導電片較佳為,上述電極圖案為包括格子的網形狀,並且上述電極端子的包括格子的網形狀的間距比上述電極圖案的包括格子的網形狀的間距緊密。上述電極端子的包括格子的網形狀的間距更佳為上述電極圖案的包括格子的網形狀的間距的3/4以下,進而較佳為2/3以下,進而更佳為1/2。具體的電極端子的網形狀的間距較佳為50 μm以上300 μm以下,更佳為50 μm以上250 μm以下。
上述本發明的第三導電片較佳為,在上述電極端子中,於上述電極端子的包括格子的網形狀的外框進而設置著以金屬細線所構成的框形狀。
上述本發明的第三導電片較佳為,上述電極端子的表面電阻值為4 Ω/sq.以上80 Ω/sq.以下。
本發明的第三觸控面板包括導電片,該導電片設置著:設置於感測區域且以金屬細線所構成的電極圖案,以及設置於上述感測區域的外側、且與該電極圖案的端部電性連接的電極端子,上述電極端子包括網形狀,該網形狀包括以金屬細線所構成的格子。
根據本發明的導電片以及觸控面板,可在感測區域的電極端子附近不破壞視認性。
以下,依據隨附圖式對本發明的較佳實施形態進行說明。本發明由以下的較佳實施形態而說明,但只要不脫離本發明的範圍,則可藉由多種方法進行變更,且可利用本實施形態以外的其他的實施形態。因此,本發明的範圍內的所有的變更包含在申請專利的範圍內。
以下,一邊參照圖1~圖7一邊對本實施形態的導電片以及觸控面板進行說明。另外,本說明書中表示數值範圍的「~」,是用作包含以其前後所記載的數值為下限值以及上限值的含義。
本實施形態的第一觸控面板用的導電片10是以如下方式構成:如圖1~圖3所示,在基體14A上設置著:以金屬細線所構成的電極圖案16A(16B),以及與電極圖案16A(16B)的端部電性連接的電極端子60A(60B)的上述導電片12A(12B)中,電極圖案16A(16B)的透過率為83%以上,當將電極圖案16A(16B)的透過率表示為a%時,電極端子60A(60B)的透過率為(a-20)%以上(a-3)%以下。而且,作為另一形態,本實施形態的第一觸控面板用的導電片10是以如下方式構成:在基體14A上設置著:以金屬細線所構成的電極圖案16A(16B),以及與電極圖案16A(16B)的端部電性連接的電極端子60A(60B)的上述導電片12A(12B)中,電極圖案16A(16B)的開口率為90%以上,當將電極圖案16A(16B)的開口率表示為b%時,電極端子60A(60B)的開口率為(b-20)%以上(b-0.1)%以下。
本實施形態的第二觸控面板用的導電片10是導電片12A(12B),該導電片12A(12B)如圖1以及圖2所示,包括:以金屬細線所構成的電極圖案16A(16B),以及與電極圖案16A(16B)的端部電性連接的電極端子60A(60B),其中電極端子60A(60B)是以包含以金屬細線所構成的框形狀64的方式構成。
本實施形態的第三觸控面板用的導電片10是導電片12A(12B),該導電片12A(12B)如圖1以及圖2所示,包括:以金屬細線所構成的電極圖案16A(16B),以及與 電極圖案16A(16B)的端部電性連接的電極端子60A(60B),其中電極端子60A(60B)是以包含網形狀66的方式構成,該網形狀66包括以金屬細線所構成的格子68。
而且,如圖4A或圖4B、以及圖5A所示,本實施形態的觸控面板用的導電片10是第1導電片12A與第2導電片12B積層而構成。
如圖4A、圖4B以及圖6A所示,第1導電片12A包括形成於第1透明基體14A(參照圖5A)的一主面上的第1電極圖案16A。第1電極圖案16A是以由金屬細線形成的多個格子構成。第1電極圖案16A包括:2個以上的第1導電圖案18A以及第1非導電圖案20A。所述2個以上的第1導電圖案18A分別沿第1方向(x方向)延伸且在與第1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y方向)上排列。所述第1非導電圖案20A將各第1導電圖案18A電性分離。在第1非導電圖案20A中在金屬細線的交叉點以外形成著多個斷線部22A。藉由多個斷線部22A而將各第1導電圖案18A電性分離。
構成第1電極圖案16A的金屬細線具有30 μm以下、較佳為15 μm以下、進而較佳為10 μm以下、進而更佳為9 μm以下、進而更佳為7 μm以下的線寬。線寬的下限值較佳為1 μm。另外,第1導電圖案18A與第1非導電圖案20A具有實質上相同的線寬,圖6A中為了使第1導電圖案18A與第1非導電圖案20A明確,而將第1導電圖案18A的線寬變粗、將第1非導電圖案20A的線寬變細來進 行誇張圖示。第1導電圖案18A的線寬與第1非導電圖案20A的線寬可相同,亦可不同。較佳為兩者的線寬相同。其理由在於,若線寬不同,則視認性會變差。第1電極圖案16A的金屬細線包含金、銀、銅等的金屬材料或金屬氧化物等的導電材料,且包含不透明的導電材料。
第1電極圖案16A包括以交叉的金屬細線所構成的多個格子24A。格子24A包括由金屬細線包圍的開口區域。格子24A具有300 μm以上800 μm以下、較佳為400 μm以上600 μm以下的格子間距Pa。第1導電圖案18A的格子24A與第1非導電圖案20A的格子24A具有實質上相同的大小。
第1非導電圖案20A的格子24A在金屬細線的交叉部以外具有斷線部22A。並非構成第1非導電圖案20A的所有格子24A必須具有斷線部22A。第1非導電圖案20A只要達成相鄰的第1導電圖案18A間的電性分離即可。斷線部22A的長度較佳為60 μm以下。斷線部22A的長度的下限值較佳為10 μm,更佳為15 μm,進而較佳為20 μm。斷線部22A的長度的上限值較佳為50 μm,更佳為40 μm,進而較佳為30 μm。作為較佳的範圍為10 μm以上50 μm以下,更佳的範圍為15 μm以上30 μm以下。而且,關於形成斷線部22A的範圍,例如,可由線密度的不均來表現。此處,所謂線密度的不均,是指單位小格子中的總細線長的不均,可定義為±(總線長最大值-總線長最小值)/總線長平均值/2(%)。形成斷線部22A的範圍較佳為以線密度 的不均計為±15%,更佳為±10%。
上述觸控面板用導電片10中,格子24A具有大致菱形的形狀。此處,所謂大致菱形的形狀,是指對角線實質正交的平行四邊形。但是,除此之外還可為多邊形狀。而且,除了將一邊的形狀設為直線狀外,亦可設為彎曲形狀,還可設為圓弧狀。在設為圓弧狀的情況下,例如關於相對向的2邊,可設為向外方凸的圓弧狀,關於另一相對向的2邊,可設為向內方凸的圓弧狀。而且,亦可將各邊的形狀設為向外方凸的圓弧與向內方凸的圓弧連續而成的波線形狀。當然,亦可將各邊的形狀設為正弦曲線。
各第1導電圖案18A是包括沿著第1方向(x方向)而交替配置的寬幅部分與窄幅部分的所謂的菱形圖案(diamond pattern)。同樣地,各第1非導電圖案20A包括沿著第1方向(x方向)而交替配置的寬幅部分與窄幅部分。第1導電圖案18A的寬幅部分與窄幅部分的順序與第1非導電圖案20A的寬幅部分與窄幅部分的順序相反。另外,各第1導電圖案18A並不限定於上述菱形圖案,亦可為規定寬度的帶狀的形狀(條紋形狀)或規定寬度的鋸齒形狀等。作為圖案化,可列舉在既存的ITO透明導電膜實施著的電極形狀。
各第1導電圖案18A的一端部經由第1電極端子60A而電性連接於第1外部配線62A。另一方面,各第1導電圖案18A的另一端部成為開放端。另外,各第1導電圖案18A的另一端部除了不與外部配線電性連接以外,亦可設 為與一端部相同的圖案形狀或具有端子的形狀。
如圖4A、圖4B以及圖6B所示,第2導電片12B包括形成於第2透明基體14B(參照圖5A)的一主面上的第2電極圖案16B。第2電極圖案16B是以由金屬細線形成的多個格子所構成。第2電極圖案16B包括:2個以上的第2導電圖案18B以及第2非導電圖案20B。所述2個以上的第2導電圖案18B分別沿第2方向(y方向)延伸且在與第2方向正交的第1方向(x方向)上排列。所述第2非導電圖案20B將各第2導電圖案18B電性分離。在第2非導電圖案20B中在金屬細線的交叉點以外形成著多個斷線部22B。藉由多個斷線部22B將各第2導電圖案18B電性分離。
構成第2電極圖案16B的金屬細線具有與構成第1電極圖案16A的金屬細線實質上相同的線寬。另外,第2導電圖案18B與第2非導電圖案20B雖具有實質上相同的線寬,但在圖6B中為了使第2導電圖案18B與第2非導電圖案20B明確,將第2導電圖案18B的線寬變粗、將第2非導電圖案20B的線寬變細來進行誇張圖示。第2導電圖案18B的線寬與第2非導電圖案20B的線寬可相同,亦可不同。較佳為兩者的線寬相同。其理由在於,若線寬不同則有時視認性會變差。
第2電極圖案16B的金屬細線包含與第1電極圖案16A的金屬細線相同的導電材料。
第2電極圖案16B包括以交叉的金屬細線所構成的多 個格子24B。格子24B包括由金屬細線包圍的開口區域。格子24B具有300 μm以上800 μm以下、較佳為400 μm以上600 μm以下的格子間距Pb。第2導電圖案18B的格子24B與第2非導電圖案20B的格子24B具有實質上相同的大小。
第2非導電圖案20B的格子24B在金屬細線的交叉部以外具有斷線部22B。並非構成第2非導電圖案20B的所有格子24B必須具有斷線部22B。第2非導電圖案20B只要達成相鄰的第2導電圖案18B間的電性分離即可。斷線部22B的長度較佳為60 μm以下。斷線部22A的長度的下限值較佳為10 μm,更佳為15 μm,進而較佳為20 μm。斷線部22A的長度的上限值較佳為50 μm,更佳為40 μm,進而較佳為30 μm。作為較佳的範圍為10 μm以上50 μm以下,更佳的範圍為15 μm以上30 μm以下。而且,關於形成斷線部22B的範圍,例如可由線密度的不均來表現。此處,所謂線密度的不均,是指單位小格子中的總細線長的不均,可定義為±(總線長最大值-總線長最小值)/總線長平均值/2(%)。形成斷線部22B的範圍較佳為以線密度的不均計為±15%,更佳為±10%。
上述觸控面板用導電片10中,格子24B具有大致菱形的形狀。此處,所謂大致菱形的形狀,是指對角線實質正交的平行四邊形。但是,除此之外還可為多邊形狀。而且,除了將一邊的形狀設為直線狀外,亦可設為彎曲形狀,還可設為圓弧狀。在設為圓弧狀的情況下,例如關於相對 向的2邊,可設為向外方凸的圓弧狀,關於另一相對向的2邊,可設為向內方凸的圓弧狀。而且,亦可將各邊的形狀設為向外方凸的圓弧與向內方凸的圓弧連續而成的波線形狀。當然,亦可將各邊的形狀設為正弦曲線。
各第2導電圖案18B包括沿著第2方向(y方向)而交替配置的寬幅部分與窄幅部分。同樣地,各第2非導電圖案20B包括沿著第2方向(y方向)而交替配置的寬幅部分與窄幅部分。第2導電圖案18B的寬幅部分與窄幅部分的順序與第2非導電圖案20B的寬幅部分與窄幅部分的順序相反。
各第2導電圖案18B的一端部經由第2電極端子60B而電性連接於第2外部配線62B。另一方面,各第2導電圖案18B的另一端部成為開放端。
而且,例如當在第2導電片12B上積層第1導電片12A而形成觸控面板用導電片10時,如圖7所示,第1電極圖案16A與第2電極圖案16B以不重合的方式配置。此時,以第1導電圖案18A的窄幅部與第2導電圖案18B的窄幅部相對向,且第1導電圖案18A的窄幅部與第2導電圖案18B交叉的方式,配置第1電極圖案16A與第2電極圖案16B。結果,藉由第1電極圖案16A與第2電極圖案16B形成組合圖案70。另外,第1電極圖案16A與第2電極圖案16B的各線寬實質相同。而且,格子24A與格子24B的各大小實質上相同。然而,圖6A以及圖6B中,為了使第1電極圖案16A與第2電極圖案16B的位置關係明確, 而將第1電極圖案16A的線寬表示得比第2電極圖案16B的線寬粗。
組合圖案70中,當俯視觀察時,藉由格子24A與格子24B來形成小格子。亦即,格子24A的交叉部配置於格子24B的開口區域。另外,小格子具有格子24A以及格子24B的格子間距Pa、Pb的一半的150 μm以上400 μm以下,較佳為200 μm以上300 μm以下的格子間距Ps。
第1非導電圖案20A的斷線部22A形成於格子24A的交叉部以外,第2非導電圖案20B的斷線部22B形成於格子24B的交叉部以外。結果,組合圖案70中,可防止由斷線部22A與斷線部22B引起的視認性的劣化。
尤其在與斷線部22A相對向的位置處,配置著第2導電圖案18B的金屬細線。而且,在與斷線部22B相對向的位置處,配置著第1導電圖案18A的金屬細線。第2導電圖案18B的金屬細線遮住斷線部22A,第1導電圖案18A的金屬細線遮住斷線部22B。因此,組合圖案70中,當俯視觀察時,因難以視覺辨認出斷線部22A與斷線部22B,故可提高視認性。若考慮視認性提高,則斷線部22A的長度與第2導電圖案18B的金屬細線的線寬較佳為滿足線寬×1<斷線部<線寬×10的關係式。同樣地,斷線部22B的長度與第1導電圖案18A的金屬細線的線寬較佳為滿足線寬×1<斷線部<線寬×10的關係式。
而且,在將該觸控面板用導電片10用作觸控面板的情況下,在第1導電片12A上形成著保護層(未圖示)。自 第1導電片12A的多個第1導電圖案18A導出的第1外部配線62A、與自第2導電片12B的多個第2導電圖案18B導出的第2外部配線62B,例如連接於對掃描進行控制的IC電路。
較佳為以觸控面板用導電片10中的超出液晶顯示裝置的顯示畫面的外周區域的面積極小的方式,將第1導電圖案18A與第1外部配線62A的各連接部排列為直線狀,且將第2導電圖案18B與第2外部配線62B的各連接部排列為直線狀。
藉由使指尖接觸到保護層上,而與指尖相對向的第1導電圖案18A與第2導電圖案18B間的靜電容量發生變化。IC電路對該變化量進行檢測,並根據該變化量而運算出指尖的位置。在各個第1導電圖案18A與第2導電圖案18B之間進行該運算。因此,即便同時使2個以上的指尖接觸,亦可檢測到各指尖的位置。
如此,觸控面板用導電片10中,在使用該觸控面板用導電片10而應用於例如投影型靜電容量方式的觸控面板的情況下,因其表面電阻小而可加快響應速度,從而可促進觸控面板的大尺寸化。
然而,先前的將金屬細線用於電極的觸控面板中,為了使電極端子60A、60B具備高導電性而成為粗端子(固體端子),因此在使顯示器與觸控面板組合而作動的情況下,觸控面板的感測區域(電極圖案)中,因電極端子會遮住顯示器發出的光,故在感測區域的電極端子附近會出 現變暗的部分,從而有時難以觀看該部位的顯示器。
對此,本發明為以下所說明的第一觸控面板用~第三觸控面板用的導電片。
(第一觸控面板用的導電片)
本發明的第一觸控面板用的導電片是設為如下:在基體14A上設置著:以金屬細線所構成的電極圖案16A(16B),以及與電極圖案16A(16B)的端部電性連接的電極端子60A(60B)的上述導電片12A(12B)中,電極圖案16A(16B)的透過率為83%以上,當將電極圖案16A(16B)的透過率表示為a%時,電極端子60A(60B)的透過率為(a-20)%以上(a-3)%以下。另外,更佳為(a-15)%以上(a-3)%以下,進而較佳為(a-10)%以上(a-3)%以下,最佳為(a-5)%以上(a-3)%以下的範圍。
而且,作為本發明的第一觸控面板用的導電片的另一形態是設為如下:在基體14A上設置著:以金屬細線所構成的電極圖案16A(16B),以及與電極圖案16A(16B)的端部電性連接的電極端子60A(60B)的上述導電片12A(12B)中,電極圖案16A(16B)的開口率為90%以上,當將電極圖案16A(16B)的開口率表示為b%時,電極端子60A(60B)的開口率為(b-20)%以上(b-0.1)%以下。另外,更佳為(b-10)%以上(b-0.3)%以下,進而較佳為(b-5)%以上(b-0.3)%以下的範圍。
圖1中示出電極端子60A(60B)為以金屬細線構成的框形狀64。此處,在將電極圖案16A(16B)的細線的 線寬設為A(μm)時,電極端子60A(60B)的框形狀的線寬B(μm)較佳為滿足B≧2A、或者B≧A+5(μm)。上述電極圖案的細線的線寬a(μm)較佳為30 μm以下。
如圖1般,藉由將電極端子60A(60B)設為以金屬細線構成的框形狀64,而電極圖案16A(16B)的透過率為83%以上,當將電極圖案16A(16B)的透過率表示為a%時,電極端子60A(60B)的透過率可為(a-20)%以上(a-3)%以下。
而且,藉由將電極端子60A(60B)設為以金屬細線構成的框形狀64,而電極圖案16A(16B)的開口率為90%以上,當將電極圖案16A(16B)的開口率表示為b%時,電極端子60A(60B)的開口率可為(b-20)%以上(b-0.1)%以下。
因此,藉由將電極端子60A(60B)設為以金屬細線構成的框形狀64,而與先前的粗端子(固體端子)不同,在觸控面板的感測區域(電極圖案)中電極端子不易遮住顯示器發出的光,因而在感測區域的電極端子附近不再出現變暗的部分。因此,在感測區域的電極端子附近,視認性並未受損。
圖2中示出電極端子60A(60B)為包括以金屬細線所構成的格子68的網形狀66。此處,電極端子60A(60B)的網形狀66的間距較佳為比電極圖案16A(16B)的間距緊密,更佳為電極圖案16A(16B)的間距的3/4以下,進而較佳為2/3以下,進而更佳為1/2。藉由使電極端子的網 形狀的間距小於電極圖案,而可提高電極端子的電特性,且可維持信號檢出的穩定性。具體的電極端子60A(60B)的網形狀66的間距為50 μm以上300 μm以下,更佳為50 μm以上250 μm以下。另外,電極圖案16A(16B)的間距為與格子24A(24B)的一邊的長度大致相等的值。
如圖2般,藉由將電極端子60A(60B)設為包括以金屬細線所構成的格子68的網形狀66,而電極圖案16A(16B)的透過率為83%以上,當將電極圖案16A(16B)的透過率表示為a%時,電極端子60A(60B)的透過率可為(a-20)%以上(a-3)%以下。
而且,藉由將電極端子60A(60B)設為包括以金屬細線所構成的格子68的網形狀66,而電極圖案16A(16B)的開口率為90%以上,當將電極圖案16A(16B)的開口率表示為b%時,電極端子60A(60B)的開口率可為(b-20)%以上(b-0.1)%以下。
因此,藉由將電極端子60A(60B)設為以金屬細線構成的網形狀66,而與先前的粗端子(固體端子)不同,在觸控面板的感測區域(電極圖案)中電極端子不易遮住顯示器發出的光,因而在感測區域的電極端子附近不再出現變暗的部分。因此,在感測區域的電極端子附近,視認性並未受損。
圖3中示出電極端子60A(60B)包括:以金屬細線所構成的框形狀64,以及包括以金屬製的細線所構成的格子68的網形狀66。
如圖3般,電極端子60A(60B)包括:以金屬細線所構成的框形狀64,以及包括以金屬製的細線所構成的格子68的網形狀66,藉此,電極圖案16A(16B)的透過率為83%以上,當將電極圖案16A(16B)的透過率表示為a%時,電極端子60A(60B)的透過率可為(a-20)%以上(a-3)%以下。
而且,電極端子60A(60B)包括:以金屬細線所構成的框形狀64,以及包括以金屬製的細線所構成的格子68的網形狀66,藉此,電極圖案16A(16B)的開口率為90%以上,當將電極圖案16A(16B)的開口率表示為b%時,電極端子60A(60B)的開口率可為(b-20)%以上(b-0.1)%以下。
因此,電極端子60A(60B)包括:以金屬細線所構成的框形狀64,以及包括以金屬製的細線所構成的格子68的網形狀66,藉此與先前的粗端子(固體端子)不同,在觸控面板的感測區域(電極圖案)中電極端子不易遮住顯示器發出的光,因而在感測區域的電極端子附近不再出現變暗的部分。因此,在感測區域的電極端子附近,視認性並未受損。
另外,在圖2、圖3的網形狀66中、格子68具有大致菱形的形狀。此處,所謂大致菱形的形狀是指對角線實質上正交的平行四邊形。但是,除此之外還可為多邊形狀。而且,除了將一邊的形狀設為直線狀之外,亦可設為彎曲形狀,還可設為圓弧狀。在設為圓弧狀的情況下,例如關 於相對向的2邊,可設為向外方凸的圓弧狀,關於另一相對向的2邊,可設為向內方凸的圓弧狀。而且,亦可將各邊的形狀設為向外方凸的圓弧與向內方凸的圓弧連續而成的波線形狀。當然,亦可將各邊的形狀設為正弦曲線。
本發明的電極端子60A(60B)中,與電極圖案電性連接的部分和外部配線62A(62B)之間的電阻較佳為1 Ω~100 Ω的範圍。而且,在如圖2、圖3般電極端子60A(60B)包括網形狀66的情況下,電極端子60A(60B)的表面電阻值較佳為4 Ω/sq.以上80 Ω/sq.以下的範圍,進而較佳為10 Ω/sq.以上40 Ω/sq.以下的範圍。
另外,所謂開口率,是指電極端子60A(60B)的除金屬細線外的透光性部分佔整體的比例,例如,線寬15 μm、間距300 μm的正方形的格子68的開口率為90%。
(第二觸控面板用的導電片)
本發明的第二觸控面板用的導電片是設為如下:在基體14A上設置著:以金屬細線所構成的電極圖案16A(16B),以及與電極圖案16A(16B)的端部電性連接的電極端子60A(60B)的上述導電片12A(12B)中,電極端子60A(60B)包括以金屬細線所構成的框形狀64。
圖1中示出電極端子60A(60B)為以金屬細線所構成的框形狀64。
此處,在將電極圖案16A(16B)的細線的線寬設為A(μm)時,電極端子60A(60B)的框形狀的線寬B(μm)較佳為滿足B≧2A、或者B≧A+5(μm)。更佳為50 μm≧B≧10 μm的範圍,進而較佳為30 μm≧B≧15 μm的範圍。而且,框形狀64為大致長方形狀,其橫寬為與電極圖案的最大橫寬大致相同的長度,但亦可比電極圖案的最大橫寬小。另外,若相比於電極圖案的最大橫寬而過小,則電阻會增大,因而框形狀64的橫寬較佳為電極圖案的最大橫寬的1/3以上,更佳為1/2以上。
如圖1般,藉由將電極端子60A(60B)設為以金屬細線所構成的框形狀64,則與先前的粗端子(固體端子)不同,在觸控面板的感測區域(電極圖案)中電極端子不易遮住顯示器發出的光,因而在感測區域的電極端子附近不再出現變暗的部分。因此,在感測區域的電極端子附近,視認性並未受損。而且,在採用此種形狀的情況下,亦具有不會增加電信號的雜訊,可降低構成材料的使用量,從而可降低導電膜的製造成本的效果。
圖3中示出電極端子60A(60B)包括:以金屬細線所構成的框形狀64,以及包括以金屬製的細線所構成的格子68的網形狀66。此處,電極端子60A(60B)的網形狀66的間距較佳為比電極圖案16A(16B)的間距緊密,更佳為電極圖案16A(16B)的間距的3/4以下,進而較佳為2/3以下,進而更佳為1/2。藉由使電極端子的網形狀的間距小於電極圖案,則可提高電極端子的電特性,且可維持信號檢出的穩定性。具體的電極端子60A(60B)的網形狀66的間距為50 μm以上300 μm以下,更佳為50 μm以上250 μm以下。另外,電極圖案16A(16B)的間距為與 格子24A(24B)的一邊的長度大致相等的值。
如圖3般,電極端子60A(60B)包括:以金屬細線所構成的框形狀64,以及包括以金屬製的細線所構成的格子68的網形狀66,藉此與先前的粗端子(固體端子)不同,在觸控面板的感測區域(電極圖案)中電極端子不易遮住顯示器發出的光,因而在感測區域的電極端子附近不再出現變暗的部分。因此,在感測區域的電極端子附近,視認性並未受損。
另外,圖3的網形狀66、格子68具有大致菱形的形狀。此處,所謂大致菱形的形狀,是指對角線實質正交的平行四邊形。但是,除此之外還可為多邊形狀。而且,除了將一邊的形狀設為直線狀外,亦可設為彎曲形狀,還可設為圓弧狀。在設為圓弧狀的情況下,例如關於相對向的2邊,可設為向外方凸的圓弧狀,關於另一相對向的2邊,可設為向內方凸的圓弧狀。而且,亦可將各邊的形狀設為向外方凸的圓弧與向內方凸的圓弧連續而成的波線形狀。當然,亦可將各邊的形狀設為正弦曲線。
本發明的電極端子60A(60B)中,與電極圖案電性連接的部分和外部配線62A(62B)之間的電阻較佳為1 Ω~100 Ω的範圍。而且,如圖3般在電極端子60A(60B)包括網形狀66的情況下,電極端子60A(60B)的表面電阻值較佳為4 Ω/sq.以上80 Ω/sq.以下的範圍,進而較佳為10 Ω/sq.以上40 Ω/sq.以下的範圍。
另外,所謂開口率,是指電極端子60A(60B)的除 金屬細線外的透光性部分佔整體的比例,例如,線寬15 μm、間距300 μm的正方形的格子68的開口率為90%。
而且,本發明中,在圖3的情況下,電極圖案16A(16B)的透過率為83%以上,當將電極圖案16A(16B)的透過率表示為a%時,電極端子60A(60B)的透過率較佳為(a-20)%以上(a-3)%以下。
進而,本發明中,在圖3的情況下,電極圖案16A(16B)的開口率為90%以上,當將電極圖案16A(16B)的開口率表示為b%時,電極端子60A(60B)的開口率較佳為(b-20)%以上(b-0.1)%以下。另外,此處,所謂開口率,是指電極端子60A(60B)的除金屬細線外的透光性部分佔整體的比例,例如,線寬15 μm、間距300 μm的正方形的格子68的開口率為90%。
(第三觸控面板用的導電片)
本發明的第三觸控面板用的導電片是設為如下:在基體14A上設置著:以金屬細線所構成的電極圖案16A(16B),以及與電極圖案16A(16B)的端部電性連接的電極端子60A(60B)的上述導電片12A(12B),電極端子60A(60B)包括網形狀66,該網形狀66包括以金屬細線所構成的格子68。
圖2中示出電極端子60A(60B)為包括以金屬細線所構成的格子68的網形狀66。
此處,電極端子60A(60B)的網形狀66的間距較佳為比電極圖案16A(16B)的間距緊密,更佳為電極圖案 16A(16B)的間距的3/4以下,進而較佳為2/3以下,進而更佳為1/2。藉由使電極端子的網形狀的間距比電極圖案小,而可提高電極端子的電特性,且可維持信號檢出的穩定性。具體的電極端子60A(60B)的網形狀66的間距為50 μm以上300 μm以下,更佳為50 μm以上250 μm以下。另外,電極圖案16A(16B)的間距為與格子24A(24B)的一邊的長度大致相等的值。
如圖2般,藉由將電極端子60A(60B)設為包括以金屬細線所構成的格子68的網形狀66,而與先前的粗端子(固體端子)不同,在觸控面板的感測區域(電極圖案)中電極端子不易遮住顯示器發出的光,因而在感測區域的電極端子附近不再出現變暗的部分。因此,在感測區域的電極端子附近,視認性並未受損。
圖3是在圖2的電極端子60A(60B)為包括以金屬細線所構成的格子68的網形狀66,且在電極端子的包括格子68的網形狀66的外框,進而設置著以金屬細線所構成的框形狀64。亦即,圖3示出電極端子60A(60B)包括:以金屬細線所構成的框形狀64,以及包括以金屬細線所構成的格子68的網形狀66。
此處,在將電極圖案16A(16B)的細線的線寬設為A(μm)時,電極端子60A(60B)的框形狀64的線寬B(μm)較佳為滿足B≧2A、或者B≧A+5(μm)。
如圖3般,電極端子60A(60B)包括:以金屬細線所構成的框形狀64,以及包括以金屬製的細線所構成的格 子68的網形狀66,藉此,與先前的粗端子(固體端子)不同,在觸控面板的感測區域(電極圖案)中,可防止因電極端子而光發生漫反射(diffuse reflection),因而可防止在感測區域的電極端子附近出現變暗的部分。
另外,圖2、圖3的網形狀66、格子68具有大致菱形的形狀。此處,所謂大致菱形的形狀是指對角線實質正交的平行四邊形。
本發明的電極端子60A(60B)中,與電極圖案電性連接的部分和外部配線62A(62B)之間的電阻較佳為1 Ω~100 Ω的範圍。而且,在圖2、圖3的電極端子60A(60B)中,電極端子60A(60B)的表面電阻值較佳為4 Ω/sq.以上80 Ω/sq.以下的範圍,進而較佳為10 Ω/sq.以上40 Ω/sq.以下的範圍。
而且,本發明中,電極圖案16A(16B)的透過率為83%以上,當將電極圖案16A(16B)的透過率表示為a%時,電極端子60A(60B)的透過率較佳為(a-20)%以上(a-3)%以下。
進而,本發明中,電極圖案16A(16B)的開口率為90%以上,當將電極圖案16A(16B)的開口率表示為b%時,電極端子60A(60B)的開口率較佳為(b-20)%以上(b-0.1)%以下。另外,此處,所謂開口率,是指電極端子60A(60B)的除金屬細線外的透光性部分佔整體的比例,例如,線寬15 μm、間距300 μm的正方形的格子68的開口率為90%。
如上述般,藉由本發明,可防止在感測區域的電極端子附近出現變暗的部分,而作為其他的效果,在藉由以下說明的曝光的方法來製造導電片12A(12B)的情況下,亦具有防止感測區域的電極端子附近的金屬細線變得比目標線寬粗的效果。
先前的電極端子為了具備高導電性而成為粗端子(固體端子),因此藉由曝光而在成為電極端子的部分照射有大量的光。電極圖案的線寬非常小,該大量的光亦會傳遞至該電極端子附近的成為電極圖案的部分,從而存在電極端子附近的金屬細線變得比目標線寬粗的問題。
亦即,如本發明般,藉由設定電極端子60A(60B)的透過率或開口率,而不會藉由曝光對成為電極端子的部分照射大量的光,從而可防止感測區域的電極端子附近的金屬細線變得比目標線寬粗。
另外,在利用手指接觸到使用了本發明的導電片的觸控面板並進行操作後,響應速度快,而檢出感度優異。而且,即便觸碰2點以上進行操作,亦可同樣地獲得良好的結果,還可對應於多點觸碰。
其次,對製造第1導電片12A或第2導電片12B的方法進行說明。
在製造第1導電片12A或第2導電片12B的情況下,亦可例如在第1透明基體14A上以及第2透明基體14B上曝光具有含感光性鹵化銀鹽的乳劑層的感光材料,並實施顯影處理,藉此,在曝光部以及未曝光部分別形成金屬銀 部(金屬細線)以及光透過性部(開口區域),從而形成第1電極圖案16A以及第2電極圖案16B。另外,亦可進而對金屬銀部實施物理顯影及/或鍍敷處理而使導電性金屬承載於金屬銀部。
或者,亦可對形成於第1透明基體14A以及第2透明基體14B上的銅箔上的光阻膜進行曝光、顯影處理而形成抗蝕劑圖案,並對自抗蝕劑圖案露出的銅箔進行蝕刻,藉此,形成第1電極圖案16A以及第2電極圖案16B。
或者,亦可於第1透明基體14A以及第2透明基體14B上印刷包含金屬微粒子的膏(paste),並對膏進行金屬鍍敷,藉此,形成第1電極圖案16A以及第2電極圖案16B。
在利用上述2個曝光的方法來形成第1電極圖案16A以及第2電極圖案16B的情況下,藉由本發明,亦具有可防止感測區域的電極端子附近的金屬細線變得比目標線寬粗的效果。
亦可在第1透明基體14A以及第2透明基體14B上,藉由網版印刷(screen print)版或凹板印刷(gravure print)版而印刷形成第1電極圖案16A以及第2電極圖案16B。或者,亦可在第1透明基體14A以及第2透明基體14B上,藉由噴墨(ink jet)而形成第1電極圖案16A以及第2電極圖案16B。
如圖5B所示,當在第1透明基體14A的一主面形成第1電極圖案16A,在第1透明基體14A的另一主面形成第2電極圖案16B時,若依據通常的製法,採用最初對一 主面進行曝光、其後對另一主面進行曝光的方法,則有時無法獲得具有所期望的圖案的第1電極圖案16A以及第2電極圖案16B。
對此,可較佳採用以下所示的製造方法。
亦即,對形成於第1透明基體14A的兩面的感光性鹵化銀乳劑層進行總括曝光,在第1透明基體14A的一主面形成第1電極圖案16A,在第1透明基體14A的另一主面形成第2電極圖案16B。
對該製造方法的具體例進行說明。
首先,製作長條的感光材料。感光材料包括:第1透明基體14A,形成於第1透明基體14A的一主面的感光性鹵化銀乳劑層(以下稱作第1感光層),以及形成於第1透明基體14A的另一主面的感光性鹵化銀乳劑層(以下稱作第2感光層)。
然後,對感光材料進行曝光。該曝光處理中,對第1感光層進行第1曝光處理,即朝向第1透明基體14A照射光而將第1感光層沿著第1曝光圖案進行曝光;對第2感光層進行第2曝光處理,即朝向第1透明基體14A照射光而將第2感光層沿著第2曝光圖案進行曝光(兩面同時曝光)。
例如,一邊將長條的感光材料沿一方向搬送,一邊經由第1光罩對第1感光層照射第1光(平行光),並且經由第2光罩對第2感光層照射第2光(平行光)。第1光是藉由將自第1光源出射的光藉由中途的第1準直透鏡 (collimator lens)轉換為平行光而獲得,第2光是藉由將自第2光源出射的光藉由中途的第2準直透鏡轉換為平行光而獲得。
上述說明中,表示使用了2個光源(第1光源以及第2光源)的情況,但亦可將自1個光源出射的光經由光學系統進行分割,並作為第1光以及第2光而照射至第1感光層以及第2感光層。
其次,藉由對曝光後的感光材料進行顯影處理,而例如圖4B所示,製作觸控面板用導電片10。觸控面板用導電片10包括:第1透明基體14A,沿著形成於第1透明基體14A的一主面的第1曝光圖案的第1電極圖案16A,以及沿著形成於第1透明基體14A的另一主面的第2曝光圖案的第2電極圖案16B。另外,第1感光層以及第2感光層的曝光時間以及顯影時間根據第1光源以及第2光源的種類或顯影液的種類等而呈現各種變化,因而較佳的數值範圍無法一概決定,而是調整為顯影率為100%的曝光時間以及顯影時間。
而且,本實施形態的製造方法中,第1曝光處理是在第1感光層上例如密接配置第1光罩,自與該第1光罩相對向而配置的第1光源朝向第1光罩照射第1光,藉此將第1感光層曝光。第1光罩包含由透明鈉玻璃形成的玻璃基板、以及形成於該玻璃基板上的掩模圖案(第1曝光圖案)。因此,藉由該第1曝光處理,第1感光層中的沿著形成於第1光罩的第1曝光圖案的部分被曝光。亦可於第1 感光層與第1光罩之間設置2 μm以上10 μm以下程度的間隙。
同樣地,第2曝光處理是在第2感光層上例如密接配置第2光罩,自與該第2光罩相對向而配置的第2光源朝向第2光罩照射第2光,藉此將第2感光層曝光。第2光罩與第1光罩同樣地,包含由透明鈉玻璃形成的玻璃基板、以及形成於該玻璃基板上的掩模圖案(第2曝光圖案)。因此,藉由該第2曝光處理,第2感光層中的沿著形成於第2光罩的第2曝光圖案的部分被曝光。該情況下,亦可於第2感光層與第2光罩之間設置2 μm以上10 μm以下程度的間隙。
第1曝光處理以及第2曝光處理可將來自第1光源的第1光的出射時機、與來自第2光源的第2光的出射時機設為同時,亦可不同。若測為同時,則利用1次曝光處理,便可同時曝光第1感光層以及第2感光層,從而可縮短處理時間。
其次,以如下的方法為中心來進行敍述,該方法將作為尤佳形態的鹵化銀照片感光材料使用於本實施形態的第1導電片12A以及第2導電片12B。
根據感光材料與顯影處理的形態,本實施形態的第1導電片12A以及第2導電片12B的製造方法包含如下的3種形態。
(1)形態是對不含有物理顯影核的感光性鹵化銀黑白感光材料進行化學顯影或熱顯影而使金屬銀部形成於該感 光材料上。
(2)形態是對鹵化銀乳劑層中含有物理顯影核的感光性鹵化銀黑白感光材料進行溶解物理顯影而使金屬銀部形成於該感光材料上。
(3)形態使將不含有物理顯影核的感光性鹵化銀黑白感光材料、與具有含有物理顯影核的非感光性層的顯像片予以重合來進行擴散轉印顯影,從而使金屬銀部形成於非感光性顯像片上。
上述(1)的形態為一體型黑白顯影類型,而且於感光材料上形成光透過性導電膜等的透光性導電性膜。所獲得的顯影銀為化學顯影銀或熱顯影銀,且為高比表面的長絲(filament),因而,在後續的鍍敷或物理顯影過程中,該顯影銀的活性高。
上述(2)的形態中,在曝光部,物理顯影核近緣的鹵化銀粒子溶解而沈積於顯影核上,藉此,於感光材料上形成光透過性導電性膜等的透光性導電性膜。這亦為一體型黑白顯影類型。顯影作用為物理顯影核上的析出作用,故活性高,但顯影銀為比表面小的球形。
上述(3)的形態中,在未曝光部,鹵化銀粒子溶解並擴散而沈積在顯像片上的顯影核上,藉此,於顯像片上形成光透過性導電性膜等的透光性導電性膜。上述(3)的形態是所謂的分離類型,且是將顯像片自感光材料剝離而加以使用的形態。
任一形態均可選擇負型顯影處理以及反轉顯影處理中 的任一種顯影(在為擴散轉印方式的情況下,使用自增感正型(auto positive)感光材料作為感光材料,藉此,可進行負型顯影處理)。
此處,以下,對本實施形態的第1導電片12A以及第2導電片12B的各層的構成進行詳細說明。
[第1透明基體14A、第2透明基體14B]
關於第1透明基體14A以及第2透明基體14B,可列舉塑膠膜、塑膠板、玻璃板等。自光透過性或加工性等的觀點而言,尤佳為PET。
[銀鹽乳劑層]
成為第1導電片12A的第1電極圖案16A以及第2導電片12B的第2電極圖案16B的銀鹽乳劑層,除銀鹽與黏合劑之外,亦含有溶劑或染料等的添加劑。
作為本實施形態中所使用的銀鹽,可列舉鹵化銀等的無機銀鹽以及乙酸銀等的有機銀鹽。本實施形態中,較佳為使用作為光感測器的特性優異的鹵化銀。
銀鹽乳劑層的塗佈銀量(銀鹽的塗佈量)換算為銀,較佳為1 g/m2以上30 g/m2以下,更佳為1 g/m2以上25 g/m2以下,進而較佳為5 g/m2以上20 g/m2以下。藉由將該塗佈銀量設為上述範圍,而在作為觸控面板用導電片10的情況下可獲得所期望的表面電阻。
作為本實施形態中所使用的黏合劑,例如可列舉明膠(gelatin)、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PVA)、聚乙烯吡咯烷酮(polyvinylpyrrolidone,PVP)、澱粉等的多糖類、 纖維素以及其衍生物、聚環氧乙烷(polyethylene oxide)、聚乙烯胺(Polyvinylamine)、殼聚糖(chitosan)、聚離胺酸、聚丙烯酸(polyacrylic acid)、聚海藻酸(polyalginacid)、聚玻尿酸(polyhyaluronic acid)、羧基纖維素等。該些根據官能基的離子性而具有中性、陰離子性、陽離子性的性質。
本實施形態的銀鹽乳劑層中所含有的黏合劑的含量未作特別限定,可在能夠發揮分散性與密接性的範圍內適當決定。銀鹽乳劑層中的黏合劑的含量較佳為以銀/黏合劑體積比計為1/4以上,更佳為1/2以上。銀/黏合劑體積比較佳為100/1以下,更佳為50/1以下。而且,銀/黏合劑體積比進而更佳為1/1以上4/1以下。最佳為1/1~3/1。藉由將銀鹽乳劑層中的銀/黏合劑體積比設為該範圍,而即便在調整了塗佈銀量的情況下亦可抑制電阻值的不均,從而可獲得具有均一的表面電阻的觸控面板用導電片。另外,可將原料的鹵化銀量/黏合劑量(重量比)轉換為銀量/黏合劑量(重量比),進而將銀量/黏合劑量(重量比)轉換為銀量/黏合劑量(體積比),藉此可求出銀/黏合劑體積比。
<溶劑>
用以形成銀鹽乳劑層的溶劑未作特別限定,例如可列舉:水、有機溶劑(例如,甲醇等的醇類、丙酮等的酮類、甲醯胺等的醯胺類、二甲基亞碸(dimethyl sulfoxide)等的亞碸類、乙酸乙酯等的酯類、及醚類等)、離子性液體、以及該些溶劑的混合溶劑。
用於本實施形態的銀鹽乳劑層的溶劑的含量相對於銀鹽乳劑層中所含的銀鹽、黏合劑等的合計的質量,而處於30質量%~90質量%的範圍,較佳為處於50質量%~80質量%的範圍。
<其他添加劑>
關於本實施形態中所使用的各種添加劑,未作特別限制,可較佳使用公知的添加劑。
[其他的層構成]
亦可於銀鹽乳劑層上設置未圖示的保護層。本實施形態中,所謂「保護層」,是指包含如明膠或高分子聚合物等的黏合劑的層,為了實現防擦傷或改良力學特性的效果,該保護層形成於具有感光性的銀鹽乳劑層上。上述保護層的厚度較佳為0.5 μm以下。保護層的塗佈方法以及形成方法未作特別限定,可適當選擇公知的塗佈方法以及形成方法。而且,亦可於比銀鹽乳劑層靠下方處例如設置底塗層。
其次,對第1導電片12A以及第2導電片12B的製作方法的各步驟進行說明。
[曝光]
本實施形態中,包括根據印刷方式形成第1電極圖案16A以及第2電極圖案16B的情況,但除印刷方式以外,亦藉由曝光與顯影等來形成第1電極圖案16A以及第2電極圖案16B。亦即,對設置於第1透明基體14A以及第2透明基體14B上的具有含銀鹽層的感光材料或塗佈了光微影法(photolithography)用光聚合物的感光材料進行曝光。 可使用電磁波來進行曝光。作為電磁波,例如可列舉:可見光線、紫外線等的光、以及X射線等的放射線等。進而,可利用具有波長分布的光源來進行曝光,還可使用特定的波長的光源來進行曝光。
關於曝光方法,較佳為隔著玻璃掩模(glass mask)的方法或利用雷射描繪的圖案曝光方式。
[顯影處理]
本實施形態中,在對乳劑層進行曝光後,進而進行顯影處理。顯影處理可使用銀鹽照相膠片或感光紙(photographic paper)、印刷製版用膠片、光罩用乳膠掩模等中所使用的通常的顯影處理的技術。
本實施形態中的顯影處理可包括定影處理,該定影處理是為了將未曝光部分的銀鹽予以除去而實現穩定化所進行的處理。本發明中的定影處理可使用銀鹽感光底片或感光紙、印刷製版用底片、光罩用乳膠掩模等中所使用的定影處理的技術。
較佳為對已實施了顯影、定影處理的感光材料,實施硬膜處理、水洗處理或穩定化處理。
顯影處理後的曝光部所含的金屬銀的質量相對於曝光前的曝光部所含的銀的質量的含有率較佳為50質量%以上,進而較佳為80質量%以上。若曝光部所含的銀的質量相對於曝光前的曝光部所含的銀的質量為50質量%以上,則可獲得高導電性,因而較佳。
經由以上的步驟而獲得導電片,但所獲得的導電片的 表面電阻較佳為100 Ω/sq.以下,更佳為80 Ω/sq.以下,進而較佳為60 Ω/sq.以下,進而更佳為40 Ω/sq.以下。表面電阻的下限值越低則越佳,但一般而言只要該下限值為0.01 Ω/sq.便足夠,但即使是0.1 Ω/sq.或1 Ω/sq.亦根據用途而可使用。
藉由將表面電阻調整至上述範圍,即便於面積為10 cm×10 cm以上的大型的觸控面板中,亦可進行位置檢出。而且,亦可對顯影處理後的導電片,進而進行壓光(calender)處理或蒸氣處理等的導電性提高處理,可藉由壓光處理而調整為所期望的表面電阻。
[物理顯影以及鍍敷處理]
本實施形態中,為了提高藉由上述曝光以及顯影處理所形成的金屬銀部的導電性,亦可進行用以使導電性金屬粒子承載於上述金屬銀部的物理顯影及/或鍍敷處理。本發明中,可僅利用物理顯影或鍍敷處理中的其中一個處理來使導電性金屬粒子承載於金屬性銀部,亦可將物理顯影與鍍敷處理加以組合而使導電性金屬粒子承載於金屬銀部。另外,將對金屬銀部實施了物理顯影及/或鍍敷處理而成的部分一併稱作「導電性金屬部」。
[氧化處理]
本實施形態中,較佳為對顯影處理後的金屬銀部、以及藉由物理顯影及/或鍍敷處理所形成的導電性金屬部,實施氧化處理。藉由進行氧化處理,而例如在金屬稍微沈積於光透過性部的情況下,將該金屬除去,從而可使光透過 性部的透過性大致為100%。
[電極圖案]
本實施形態的第1電極圖案16A以及第2電極圖案16B的金屬細線的線寬可選自30 μm以下,在作為觸控面板的材料的用途的情況下,金屬細線的線寬的下限值較佳為0.7 μm,更佳為1 μm,進而較佳為2 μm。金屬細線的線寬的上限值較佳為15 μm,更佳為9 μm,進而較佳為7 μm。
先前的電極端子為了具備高導電性而成為粗端子(固體端子),藉由曝光而在成為電極端子的部分照射有大量的光。電極圖案的線寬如上述般非常小,有時會受到該大量的光的影響。尤其在線寬為9 μm以下、進而為7 μm以下的情況下,上述影響顯著,從而存在電極端子附近的金屬細線變得比目標線寬粗的問題。
線間隔(格子間距)較佳為100 μm以上400 μm以下,進而較佳為200 μm以上300 μm以下。而且,金屬細線為了接地連接等的目的,亦可具有比200 μm寬的部分。
[光透過性部]
本實施形態中的「光透過性部」,是指第1導電片12A以及第2導電片12B中的除第1電極圖案16A以及第2電極圖案16B以外的具有透光性的部分。對於光透過性部的透過率而言,如上述般,以除了有助於第1透明基體14A以及第2透明基體14B的光吸收及反射以外的380 nm~780 nm的波長區域中的透過率的最小值所示的透過率為 83%以上,較佳為85%以上,進而較佳為90%以上,進而更佳為93%以上,最佳為99%以上。
[第1導電片12A以及第2導電片12B]
本實施形態的第1導電片12A以及第2導電片12B中的第1透明基體14A以及第2透明基體14B的厚度較佳為5 μm以上350 μm以下,進而較佳為30 μm以上150 μm以下。只要處於5 μm以上350 μm以下的範圍則可獲得所期望的可見光的透過率,且亦容易處理。
可根據塗佈於第1透明基體14A以及第2透明基體14B上的含銀鹽層用塗料的塗佈厚度,來適當決定設置於第1透明基體14A以及第2透明基體14B上的金屬銀部的厚度。金屬銀部的厚度可選自0.001 mm以上0.2 mm以下,較佳為30 μm以下,更佳為20 μm以下,進而較佳為0.01 μm以上9 μm以下,最佳為0.05 μm以上5 μm以下。而且,金屬銀部較佳為圖案狀。金屬銀部可為1層,亦可為2層以上的疊層構成。在金屬銀部為圖案狀且為2層以上的疊層構成的情況下,可賦予不同的感色性以對不同的波長感光。藉此,若改變曝光波長而進行曝光,則各層中可形成不同的圖案。
就觸控面板的用途而言,導電性金屬部的厚度越薄,則顯示面板的視野角越廣,因而較佳在視認性的提高方面亦要求薄膜化。根據此觀點,包含承載於導電性金屬部的導電性金屬的層的厚度較佳為小於9 μm,更佳為0.1 μm以上且小於5 μm,進而較佳為0.1 μm以上且小於3 μm。
本實施形態中,可藉由對上述含銀鹽層的塗佈厚度進行控制來形成所期望的厚度的金屬銀部,進而可藉由物理顯影及/或鍍敷處理而自如地控制包含導電性金屬粒子的層的厚度,因此,即使是具有小於5 μm、較佳為小於3 μm的厚度的第1導電片12A以及第2導電片12B亦容易形成。
本發明的導電片以及觸控面板並不限定於上述實施形態,當然可不脫離本發明的主旨而採用各種構成。而且,可與日本專利特開2011-113149、日本專利特開2011-129501、日本專利特開2011-129112、日本專利特開2011-134311、日本專利特開2011-175628等所揭示的技術適當組合而加以使用。
[實例]
以下,列舉本發明的實例對本發明進而進行具體說明。另外,只要不脫離本發明的主旨,則可適當地對以下的實例所示的材料、使用量、比例、處理內容、處理順序等進行變更。因此,本發明的範圍不應由以下所示的具體例而來限定性地解釋。
對樣本的積層導電片,測定透過率或開口率,且評估視認性。
(鹵化銀感光材料)
調製出如下乳劑,即,該乳劑於水介質中,相對於150 g的Ag而含有10.0 g的明膠,且含有球相當徑(sphere-equivalent diameter)平均值為0.1 μm的碘溴氯化銀粒子(I=0.2莫耳%,Br=40莫耳%)。
而且,在該乳劑中以濃度為10-7(莫耳/莫耳銀)的方式添加K3Rh2Br9以及K2IrCl6,在溴化銀粒子中摻雜Rh離子與Ir離子。向該乳劑中添加Na2PdCl4,進而在使用氯金酸與硫代硫酸鈉來進行金硫敏化後,以銀的塗佈量達到10 g/m2的方式,連同明膠硬膜劑一併塗佈至第1透明基體12A以及第2透明基體12B(此處均為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上。此時,Ag/明膠體積比為2/1。
對寬度為30 cm的PET支持體進行寬度為25 cm且長度為20 m的塗佈,以保留塗佈的中央部24 cm的方式將兩端每3 cm切落,從而獲得捲狀的鹵化銀感光材料。
(曝光)
曝光的圖案,對第1導電片12A而言是以圖1以及圖3所示的圖案,且對第2導電片12B而言是以圖4A、圖4B以及圖6B所示的圖案,在A4尺寸(210 mm×297 mm)的第1透明基體14A以及第2透明基體14B上進行曝光。就曝光而言,經由上述圖案的光罩,使用以高壓水銀燈為光源的平行光來進行的曝光。另外,第1導電片12A以及第2導電片12B的電極端子60A以及電極端子60B是以圖1~圖3所示的全部圖案而分別製作樣本。
(顯影處理)
.1 L顯影液的配方
.1 L定影液的配方
使用富士軟片公司製造的自動顯影機FG-710PTS,在如下的處理條件下,對使用上述處理劑完成曝光的感光材料進行處理,即,於35℃進行30秒的顯影、於34℃進行23秒的定影,進行20秒的水洗流水(5 L/min)。
[實驗1]
(樣本1-1)實例
所製作的第1導電片12A以及第2導電片12B的導電部(第1電極圖案16A、第2電極圖案16B)的透過度為83%。所製作的第1導電片12A以及第2導電片12B的電極端子60A以及電極端子60B為圖1的圖案,透過度為63%。
(樣本1-2)實例
除將所製作的第1導電片12A以及第2導電片12B的電極端子60A以及電極端子60B的透過度設為80%這一點以外,與樣本1-1相同。
(樣本1-3)比較例
除將所製作的第1導電片12A以及第2導電片12B的電極端子60A以及電極端子60B的透過度設為60%這一點以外,與樣本1-1相同。
(樣本1-4)比較例
除將所製作的第1導電片12A以及第2導電片12B的電極端子60A以及電極端子60B的透過度設為83%這一點以外,與樣本1-1相同。
(樣本1-5)實例
所製作的第1導電片12A以及第2導電片12B的導電部(第1電極圖案16A、第2電極圖案16B)的透過度為90%。所製作的第1導電片12A以及第2導電片12B的電極端子60A以及電極端子60B為圖1的圖案,透過度為70%。
(樣本1-6)實例
除將所製作的第1導電片12A以及第2導電片12B的電極端子60A以及電極端子60B的透過度設為87%這一點以外,與樣本1-5相同。
(樣本1-7)比較例
除將所製作的第1導電片12A以及第2導電片12B的電極端子60A以及電極端子60B的透過度設為67%這一點 以外,與樣本1-5相同。
(樣本1-8)比較例
除將所製作的第1導電片12A以及第2導電片12B的電極端子60A以及電極端子60B的透過度設為90%這一點以外,與樣本1-5相同。
(樣本1-9)實例
所製作的第1導電片12A以及第2導電片12B的導電部(第1電極圖案16A、第2電極圖案16B)的透過度為83%。所製作的第1導電片12A以及第2導電片12B的電極端子60A以及電極端子60B為圖2的圖案,透過度為63%。
(樣本1-10)實例
除將所製作的第1導電片12A以及第2導電片12B的電極端子60A以及電極端子60B的透過度設為80%這一點以外,與樣本1-9相同。
(樣本1-11)比較例
除將所製作的第1導電片12A以及第2導電片12B的電極端子60A以及電極端子60B的透過度設為60%這一點以外,與樣本1-9相同。
(樣本1-12)比較例
除將所製作的第1導電片12A以及第2導電片12B的電極端子60A以及電極端子60B的透過度設為83%這一點以外,與樣本1-9相同。
(樣本1-13)實例
所製作的第1導電片12A以及第2導電片12B的導電部(第1電極圖案16A、第2電極圖案16B)的透過度為83%。所製作的第1導電片12A以及第2導電片12B的電極端子60A以及電極端子60B為圖3的圖案,透過度為63%。
(樣本1-14)實例
除將所製作的第1導電片12A以及第2導電片12B的電極端子60A以及電極端子60B的透過度設為80%這一點以外,與樣本1-13相同。
(樣本1-15)比較例
除將所製作的第1導電片12A以及第2導電片12B的電極端子60A以及電極端子60B的透過度設為60%這一點以外,與樣本1-7相同。
(樣本1-16)比較例
除將所製作的第1導電片12A以及第2導電片12B的電極端子60A以及電極端子60B的透過度設為83%這一點以外,與樣本1-13相同。
<透過率的測定>
使用測光機對第1導電片12A以及第2導電片12B測定總光線透過率。測光機使用東京電色公司製造的TC-HIIIDPK來進行計測。
<視認性的評估>
使用上述樣本的積層導電片分別製作投影型靜電容量方式的觸控面板。將觸控面板設置在轉盤上,當驅動液晶 顯示裝置並使其顯示白色時,利用肉眼確認在感測區域的電極端子附近是否可確認到陰影(變暗的部分)。
將視認性優異者評估為A、視認性良好者評估為B,實際應用方面不影響到視認性者評估為C,視認性差者評估為D。
<反應速度的評估>
將反應速度優異者評估為A、反應速度良好者評估為B,實際應用方面響應速度不會成為問題者評估為C,響應速度慢而檢測感度差者評估為D。
<結果1>
根據表1可知,樣本1-1~樣本1-16中的處於本發明的透過度的範圍內的樣本,視認性良好。而且可知,樣本 1-1~樣本1-16中的處於本發明的透過度的範圍內的樣本,在利用手指接觸到觸控面板並進行操作後,響應速度快,檢測感度優異。而且可確認,即便觸碰2點以上進行操作後,亦同樣地獲得良好的結果,且可對應於多點觸碰。
[實驗2]
(樣本2-1)實例
所製作的第1導電片12A以及第2導電片12B的導電部(第1電極圖案16A、第2電極圖案16B)的開口率為90%。所製作的第1導電片12A以及第2導電片12B的電極端子60A以及電極端子60B為圖5A以及圖5B所示的圖案,開口率為70%。
(樣本2-2)實例
除將所製作的第1導電片12A以及第2導電片12B的電極端子60A以及電極端子60B的開口率設為89.9%這一點以外,與樣本2-1相同。
(樣本2-3)比較例
除將所製作的第1導電片12A以及第2導電片12B的電極端子60A以及電極端子60B的開口率設為68%這一點以外,與樣本2-1相同。
(樣本2-4)比較例
除將所製作的第1導電片12A以及第2導電片12B的電極端子60A以及電極端子60B的透過度設為90%這一點以外,與樣本2-1相同。
(樣本2-5)實例
所製作的第1導電片12A以及第2導電片12B的導電部(第1電極圖案16A、第2電極圖案16B)的開口率為97%。所製作的第1導電片12A以及第2導電片12B的電極端子60A以及電極端子60B為圖5A以及圖5B所示的圖案,開口率為77%。
(樣本2-6)實例
除將所製作的第1導電片12A以及第2導電片12B的電極端子60A以及電極端子60B的開口率設為96.9%這一點以外,與樣本2-5相同。
(樣本2-7)比較例
除將所製作的第1導電片12A以及第2導電片12B的電極端子60A以及電極端子60B的開口率設為75%這一點以外,與樣本2-5相同。
(樣本2-8)比較例
除將所製作的第1導電片12A以及第2導電片12B的電極端子60A以及電極端子60B的開口率設為97%這一點以外,與樣本2-5相同。
(樣本2-9)實例
所製作的第1導電片12A以及第2導電片12B的導電部(第1電極圖案16A、第2電極圖案16B)的開口率為90%。所製作的第1導電片12A以及第2導電片12B的電極端子60A以及電極端子60B為圖6A以及圖6B所示的圖案,開口率為70%。
(樣本2-10)實例
除將所製作的第1導電片12A以及第2導電片12B的電極端子60A以及電極端子60B的開口率設為89.9%這一點以外,與樣本2-9相同。
(樣本2-11)比較例
除將所製作的第1導電片12A以及第2導電片12B的電極端子60A以及電極端子60B的開口率設為68%這一點以外,與樣本2-9相同。
(樣本2-12)比較例
除將所製作的第1導電片12A以及第2導電片12B的電極端子60A以及電極端子60B的透過度設為90%這一點以外,與樣本2-9相同。
(樣本2-13)實例
所製作的第1導電片12A以及第2導電片12B的導電部(第1電極圖案16A、第2電極圖案16B)的開口率為90%。所製作的第1導電片12A以及第2導電片12B的電極端子60A以及電極端子60B為圖7的圖案,開口率為70%。
(樣本2-14)實例
除將所製作的第1導電片12A以及第2導電片12B的電極端子60A以及電極端子60B的開口率設為89.9%這一點以外,與樣本2-13相同。
(樣本2-15)比較例
除將所製作的第1導電片12A以及第2導電片12B的電極端子60A以及電極端子60B的開口率設為68%這一點 以外,與樣本2-13相同。
(樣本2-16)比較例
除將所製作的第1導電片12A以及第2導電片12B的電極端子60A以及電極端子60B的透過度設為90%這一點以外,與樣本2-13相同。
<開口率的測定>
使用基恩斯(KEYENCE)公司製造的顯微鏡VHX-200,在3000倍的條件下計測第1導電片12A以及第2導電片12B。
<視認性的評估>
使用上述樣本的積層導電片分別製作投影型靜電容量方式的觸控面板。將觸控面板設置在轉盤上,當驅動液晶顯示裝置並使其顯示白色時,利用肉眼確認在感測區域的電極端子附近是否可確認到陰影(變暗的部分)。
將視認性優異者評估為A、視認性良好者評估為B,實際應用方面不影響到視認性者評估為C,視認性差者評估為D。
<反應速度的評估>
將反應速度優異者評估為A、反應速度良好者評估為B,實際應用方面響應速度不會成為問題者評估為C,響應速度慢而檢測感度差者評估為D。
<結果2>
根據表2可知,樣本2-1~樣本2-16中的處於本發明的開口率的範圍內的樣本,視認性良好。而且可知,樣本2-1~樣本2-16中的處於本發明的開口率的範圍內的樣本,在利用手指接觸到觸控面板並進行操作後,響應速度快,檢測感度優異。而且可確認,觸碰2點以上進行操作後,亦同樣地獲得良好的結果,且可對應於多點觸碰。
本發明的導電片以及觸控面板並不限於上述實施形態,當然可不脫離本發明的主旨而採用各種構成。
10‧‧‧(觸控面板用)導電片
12A‧‧‧(第1)導電片
12B‧‧‧(第2)導電片
14A‧‧‧(第1)透明基體
14B‧‧‧(第2)透明基體
16A‧‧‧(第1)電極圖案
16B‧‧‧(第2)電極圖案
18A‧‧‧(第1)導電圖案
18B‧‧‧(第2)導電圖案
20A‧‧‧(第1)非導電圖案
20B‧‧‧(第2)非導電圖案
22A、22B‧‧‧斷線部
24A、24B、68‧‧‧格子
60A‧‧‧(第1)電極端子
60B‧‧‧(第2)電極端子
62A‧‧‧(第1)外部配線
62B‧‧‧(第2)外部配線
64‧‧‧框形狀
66‧‧‧網形狀
70‧‧‧組合圖案
Pa、Pb、Ps‧‧‧格子間距
x、y‧‧‧方向
圖1是表示觸控面板用導電片的電極端子的一例的平面圖。
圖2是表示觸控面板用導電片的電極端子的另一例的平面圖。
圖3是表示觸控面板用導電片的電極端子的另一例的平面圖。
圖4A是將觸控面板用導電片省略一部分而表示的分解立體圖(其1)。
圖4B是將觸控面板用導電片省略一部分而表示的分解立體圖(其2)。
圖5A是將觸控面板用導電片的一例省略一部分而表示的剖面圖。
圖5B是將觸控面板用導電片的另一例省略一部分而表示的剖面圖。
圖6A是表示形成於第1導電片的第1電極圖案的例的平面圖。
圖6B是表示形成於第2導電片的第2電極圖案的例的平面圖。
圖7是將組合第1導電片與第2導電片而作為觸控面板用導電片的例省略一部分而表示的平面圖。
10‧‧‧(觸控面板用)導電片
12A‧‧‧(第1)導電片
12B‧‧‧(第2)導電片
14A‧‧‧(第1)透明基體
14B‧‧‧(第2)透明基體
16A‧‧‧(第1)電極圖案
18A‧‧‧(第1)導電圖案
18B‧‧‧(第2)導電圖案
20A‧‧‧(第1)非導電圖案
20B‧‧‧(第2)非導電圖案
22A、22B‧‧‧斷線部
24A、24B‧‧‧格子
60A‧‧‧(第1)電極端子
60B‧‧‧(第2)電極端子
62A‧‧‧(第1)外部配線
62B‧‧‧(第2)外部配線

Claims (19)

  1. 一種導電片,包括:以金屬細線所構成的電極圖案,以及與該電極圖案的端部電性連接的電極端子,其中上述電極圖案的透過率為83%以上,當將上述電極圖案的透過率表示為a%時,上述電極端子的透過率為(a-20)%以上(a-3)%以下。
  2. 一種導電片,包括:以金屬細線所構成的電極圖案,以及與該電極圖案的端部電性連接的電極端子,其中上述電極圖案的開口率為90%以上,當將上述電極圖案的開口率表示為b%時,上述電極端子的開口率為(b-20)%以上(b-0.1)%以下。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之導電片,其中上述電極端子包括網形狀,該網形狀包括以金屬細線所構成的格子。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導電片,其中上述金屬細線為30 μm以下的線寬。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導電片,其中上述金屬細線包含不透明的材料。
  6. 一種觸控面板,包括導電片,該導電片設置著:設置於感測區域且以金屬細線所構成的電極圖案,以及設置於上述感測區域的外側、且與該電極圖案的端部電性連接的電極端子,其中上述電極圖案的透過率為83%以上,當將上述電極圖 案的透過率表示為a%時,上述電極端子的透過率為(a-20)%以上(a-3)%以下。
  7. 一種觸控面板,包括導電片,該導電片設置著:設置於感測區域且以金屬細線所構成的電極圖案,以及設置於上述感測區域的外側、且與該電極圖案的端部電性連接的電極端子,上述電極圖案的開口率為90%以上,當將上述電極圖案的開口率表示為b%時,上述電極端子的開口率為(b-20)%以上(b-0.1)%以下。
  8. 一種導電片,包括:以金屬細線所構成的電極圖案、以及與該電極圖案的端部電性連接的電極端子,其中上述電極端子包括框形狀,該框形狀是以金屬細線構成。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導電片,其中當將上述電極圖案的金屬細線的線寬設為a(μm)時,上述電極端子的框形狀的線寬b(μm)滿足b≧2a、或者b≧a+5(μm)。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導電片,其中上述電極圖案的金屬細線的線寬a(μm)為30 μm以下。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或第10項所述之導電片,其中於上述電極端子的以金屬細線所構成的框形狀的內部,進而設置著包括以金屬細線所構成的格子形狀的網形 狀。
  12. 一種觸控面板,包括導電片,該導電片設置著:設置於感測區域且以金屬細線所構成的電極圖案,以及設置於上述感測區域的外側、且與該電極圖案的端部電性連接的電極端子,其中上述電極端子包括框形狀,該框形狀是以金屬製的細線所構成。
  13. 一種導電片,包括:以金屬細線所構成的電極圖案,以及與該電極圖案的端部電性連接的電極端子,其中上述電極端子包括網形狀,該網形狀包括以金屬細線所構成的格子。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導電片,其中上述電極圖案為包括格子的網形狀,並且上述電極端子的包括格子的網形狀的間距比上述電極圖案的包括格子的網形狀的間距緊密。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導電片,其中上述電極端子的包括格子的網形狀的間距為上述電極圖案的包括格子的網形狀的間距的3/4以下。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至第15項中任一項所述之導電片,其中上述電極端子的包括格子的網形狀的間距為50 μm以上300 μm以下。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至第15項中任一項所述之導電片,其中 在上述電極端子中,於上述電極端子的包括格子的網形狀的外框進而設置著以金屬細線所構成的框形狀。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至第15項中任一項所述之導電片,其中上述電極端子的表面電阻值為4 Ω/sq.以上80 Ω/sq.以下。
  19. 一種觸控面板,包括導電片,該導電片設置著:設置於感測區域且以金屬細線所構成的電極圖案,以及設置於上述感測區域的外側、且與該電極圖案的端部電性連接的電極端子,上述電極端子包括網形狀,該網形狀包括以金屬細線所構成的格子。
TW101147588A 2011-12-16 2012-12-14 導電片以及觸控面板 TWI53777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76069A JP5777251B2 (ja) 2011-12-16 2011-12-16 タッチパネル用導電シート及びタッチパネル
JP2011276070A JP5509186B2 (ja) 2011-12-16 2011-12-16 タッチパネル及びタッチパネル用導電シート
JP2011281926A JP5748647B2 (ja) 2011-12-22 2011-12-22 導電シート及びタッチパネル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27315A true TW201327315A (zh) 2013-07-01
TWI537779B TWI537779B (zh) 2016-06-11

Family

ID=4861253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14610A TWI585631B (zh) 2011-12-16 2012-12-14 導電片以及觸控面板
TW101147588A TWI537779B (zh) 2011-12-16 2012-12-14 導電片以及觸控面板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14610A TWI585631B (zh) 2011-12-16 2012-12-14 導電片以及觸控面板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2) US9055680B2 (zh)
EP (2) EP2781996B1 (zh)
KR (2) KR101645828B1 (zh)
CN (2) CN103907082B (zh)
BR (1) BR112014010102A8 (zh)
TW (2) TWI585631B (zh)
WO (1) WO2013089085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10600B (zh) * 2014-04-08 2018-01-01 Fujikura Ltd 配線體及配線基板
TWI612450B (zh) * 2013-10-22 2018-01-21 日商富士軟片股份有限公司 導電性膜、觸控面板以及顯示裝置
TWI661339B (zh) * 2014-06-10 2019-06-01 富士軟片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面板用導電性積層體、觸控面板、透明導電性積層體
TWI666581B (zh) * 2014-06-02 2019-07-21 日商Vts觸控感測器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感測器用電極、觸控面板及顯示裝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645828B1 (ko) 2011-12-16 2016-08-04 후지필름 가부시키가이샤 도전 시트 및 터치 패널
TWI554930B (zh) * 2013-01-25 2016-10-21 Toppan Printing Co Ltd Touch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US20140251672A1 (en) * 2013-03-05 2014-09-11 Ronald Steven Cok Micro-channel connection pad
TWI498799B (zh) * 2013-03-27 2015-09-01 Innolux Corp 觸控元件及使用此觸控元件的電子裝置
WO2014185388A1 (ja) * 2013-05-16 2014-11-20 三菱製紙株式会社 導電性パターン及び単層静電容量方式タッチパネルの電極パターン
KR102053258B1 (ko) * 2013-07-16 2019-12-06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터치 윈도우
KR102191575B1 (ko) * 2014-01-13 2020-12-15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터치 윈도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2256461B1 (ko) * 2014-10-10 2021-05-26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센서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KR102282834B1 (ko) * 2014-10-28 2021-07-27 코니카 미놀타 가부시키가이샤 패턴, 패턴을 갖는 기재 및 터치 패널
JP6422762B2 (ja) * 2014-12-16 2018-11-14 三菱製紙株式会社 光透過性導電材料
CN106662955B (zh) 2015-02-27 2018-11-09 株式会社藤仓 布线体、布线基板以及触摸传感器
US10394398B2 (en) 2015-02-27 2019-08-27 Fujikura Ltd. Wiring body, wiring board, wiring structure, and touch sensor
KR102255445B1 (ko) * 2015-03-30 2021-05-21 동우 화인켐 주식회사 터치 센서
KR102255415B1 (ko) * 2015-03-30 2021-05-21 동우 화인켐 주식회사 터치 센서
KR102372334B1 (ko) 2015-04-14 2022-03-0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패널
JP2016206754A (ja) * 2015-04-16 2016-12-08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タッチセンサ用電極、タッチパネル、および、表示装置
KR102286210B1 (ko) * 2015-05-04 2021-08-05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터치 패널
US10534483B2 (en) 2015-05-04 2020-01-14 Lg Innotek Co., Ltd. Touch panel
JP6421077B2 (ja) * 2015-05-19 2018-11-07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アンテナ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タッチセンサ
WO2016208636A1 (ja) 2015-06-22 2016-12-29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配線体、配線基板、及びタッチセンサ
JP6755000B2 (ja) * 2016-03-28 2020-09-16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センサー用部材及びタッチパネル
US10126899B2 (en) 2016-04-04 2018-11-13 Japan Display Inc. Detection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JP6744169B2 (ja) * 2016-04-04 2020-08-19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検出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CN110249292A (zh) * 2017-02-09 2019-09-17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触摸屏以及触摸屏的制造方法
CN109558024A (zh) 2017-09-27 2019-04-0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触控面板及其制造方法、驱动方法
JP6886907B2 (ja) * 2017-10-31 2021-06-16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及びタッチパネルの生産方法
CN109976566B (zh) * 2018-03-23 2021-05-1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结构、触控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JP7115036B2 (ja) * 2018-05-25 2022-08-09 ウシオ電機株式会社 エキシマランプ
JP6658800B2 (ja) * 2018-06-12 2020-03-04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機能性細線パターン、透明導電膜付き基材、デバイス及び電子機器
CN108897463B (zh) * 2018-07-06 2021-08-06 广州国显科技有限公司 触控装置及显示器件
EP4105769A4 (en) * 2020-02-12 2023-03-29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TOUCH CONTROL DISPLAY SUBSTRATE AND TOUCH CONTROL DISPLAY DEVICE
US11157122B1 (en) * 2020-06-03 2021-10-26 Futuretech Capital, Inc. Method to design low visibility metal mesh touch sensor

Family Cites Families (4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13041A (en) 1990-12-28 1992-05-12 At&T Bell Laboratorie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JPH05224818A (ja) 1992-02-10 1993-09-0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タッチパネル装置
US5889236A (en) 1992-06-08 1999-03-30 Synaptics Incorporated Pressure sensitive scrollbar feature
GB9406702D0 (en) 1994-04-05 1994-05-25 Binstead Ronald P Multiple input proximity detector and touchpad system
JP2003099185A (ja) 2001-09-20 2003-04-04 Alps Electric Co Ltd 入力装置
US7151578B2 (en) * 2002-07-12 2006-12-19 Sharp Kabushiki Kaisha Two-layered conductive film having transmitting and expanding electrical signal functions
US7202859B1 (en) 2002-08-09 2007-04-10 Synaptics, Inc. Capacitive sensing pattern
EP2099050A3 (en) 2002-12-27 2009-10-07 Fujifilm Corporation Method for producing a metallic silver pattern on a transparent substrate and manufacture of a light-transmitt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hielding film
US7129935B2 (en) 2003-06-02 2006-10-31 Synaptics Incorporated Sensor patterns for a capacitive sensing apparatus
JP4531763B2 (ja) 2004-06-23 2010-08-25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透光性電磁波シールド膜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610416B2 (ja) * 2005-06-10 2011-01-12 日本写真印刷株式会社 静電容量型タッチパネル
US8264466B2 (en) * 2006-03-31 2012-09-11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Touch screen having reduced visibility transparent conductor pattern
JP4915954B2 (ja) * 2007-11-27 2012-04-11 グンゼ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および該タッチパネルを使用したタッチパネル装置
US8284332B2 (en) * 2008-08-01 2012-10-09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Touch screen sensor with low visibility conductors
EP4300190A3 (en) * 2008-02-28 2024-03-20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Touch screen sensor
EP2863295B1 (en) * 2008-02-28 2019-10-16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Touch screen sensor having varying sheet resistance
US8425792B2 (en) * 2008-02-28 2013-04-23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Methods of patterning a conductor on a substrate
EP2113827B8 (en) * 2008-04-30 2018-09-19 InnoLux Corporation Touch input device
JP5253288B2 (ja) * 2009-05-08 2013-07-31 グンゼ株式会社 面状体及びタッチスイッチ
EP2511806A3 (en) * 2008-07-31 2013-01-02 Gunze Limited Capacitive touch switch
US9244568B2 (en) * 2008-11-15 2016-01-26 Atmel Corporation Touch screen sensor
KR100909265B1 (ko) * 2009-02-23 2009-07-27 (주)이엔에이치테크 정전용량 방식의 터치스크린 패널의 제조방법
DE102009014757A1 (de) * 2009-03-27 2010-10-07 Polyic Gmbh & Co. Kg Elektrische Funktionsschicht, Herstellungsverfahren und Verwendung dazu
KR101408013B1 (ko) * 2009-03-30 2014-06-18 신에츠 폴리머 가부시키가이샤 투명 도전 필름
WO2010113970A1 (ja) * 2009-03-31 2010-10-07 帝人株式会社 透明導電性積層体及び透明タッチパネル
JP2010251230A (ja) * 2009-04-20 2010-11-04 Fujifilm Corp 電熱窓ガラス
US20110007011A1 (en) * 2009-07-13 2011-01-13 Ocular Lcd Inc. Capacitive touch screen with a mesh electrode
CN102598891B (zh) * 2009-07-16 2015-11-25 Lg化学株式会社 电导体及其制造方法
JP5298352B2 (ja) * 2009-09-16 2013-09-25 株式会社トプコン 光構造像観察装置及び内視鏡装置
KR20120101381A (ko) * 2009-11-11 2012-09-13 도레이 카부시키가이샤 도전 적층체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JP4820451B2 (ja) 2009-11-20 2011-11-24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導電シート、導電シートの使用方法及びタッチパネル
JP2012014669A (ja) * 2009-11-20 2012-01-19 Fujifilm Corp 導電シート、導電シートの使用方法及び静電容量方式タッチパネル
WO2011065383A1 (ja) 2009-11-24 2011-06-03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導電シート、導電シートの使用方法及び静電容量方式タッチパネル
JP2011113149A (ja) 2009-11-24 2011-06-09 Fujifilm Corp 導電シート、導電シートの使用方法及び静電容量方式タッチパネル
US8432678B2 (en) * 2010-01-06 2013-04-30 Apple Inc. Component assembly
JP5613448B2 (ja) 2010-04-30 2014-10-22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及び導電シート
JP5123370B2 (ja) 2010-01-28 2013-01-23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導電シート、導電シートの使用方法及び静電容量方式タッチパネル
JP5638399B2 (ja) * 2010-01-28 2014-12-10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導電シート、導電シートの使用方法及び静電容量方式タッチパネル
KR101726623B1 (ko) 2010-03-16 2017-04-14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패널
JP5248653B2 (ja) * 2010-05-27 2013-07-31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導電シート及び静電容量方式タッチパネル
TWI404996B (zh) * 2010-12-31 2013-08-11 Au Optronics Corp 觸控面板的製造方法以及觸控面板
TWM415361U (en) * 2011-04-22 2011-11-01 Young Lighting Technology Corp Touch device
KR101645828B1 (ko) 2011-12-16 2016-08-04 후지필름 가부시키가이샤 도전 시트 및 터치 패널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12450B (zh) * 2013-10-22 2018-01-21 日商富士軟片股份有限公司 導電性膜、觸控面板以及顯示裝置
TWI630529B (zh) * 2013-10-22 2018-07-21 日商富士軟片股份有限公司 電極、觸控感測器、觸控面板、顯示裝置、導電性部件以及導電性膜
TWI610600B (zh) * 2014-04-08 2018-01-01 Fujikura Ltd 配線體及配線基板
US10025444B2 (en) 2014-04-08 2018-07-17 Fujikura Ltd. Wiring body and wiring board
TWI666581B (zh) * 2014-06-02 2019-07-21 日商Vts觸控感測器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感測器用電極、觸控面板及顯示裝置
TWI661339B (zh) * 2014-06-10 2019-06-01 富士軟片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面板用導電性積層體、觸控面板、透明導電性積層體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40063900A (ko) 2014-05-27
KR101645828B1 (ko) 2016-08-04
EP2765490B1 (en) 2017-06-07
EP2781996A2 (en) 2014-09-24
BR112014010102A8 (pt) 2017-06-20
EP2765490A4 (en) 2015-05-06
KR101451075B1 (ko) 2014-10-15
US20140238730A1 (en) 2014-08-28
CN103907082B (zh) 2016-09-21
CN103907082A (zh) 2014-07-02
TWI585631B (zh) 2017-06-01
BR112014010102A2 (pt) 2017-06-13
KR20140090176A (ko) 2014-07-16
US20140231120A1 (en) 2014-08-21
TW201432527A (zh) 2014-08-16
US9078364B2 (en) 2015-07-07
CN103984461B (zh) 2017-09-15
TWI537779B (zh) 2016-06-11
CN103984461A (zh) 2014-08-13
EP2781996A3 (en) 2015-03-04
US9055680B2 (en) 2015-06-09
EP2781996B1 (en) 2019-12-04
WO2013089085A1 (ja) 2013-06-20
EP2765490A1 (en) 2014-08-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37779B (zh) 導電片以及觸控面板
TWI576728B (zh) 導電片及觸控面板
TWI550449B (zh) 導電片及觸控式面板
JP5638027B2 (ja) 導電シート及び静電容量方式タッチパネル
JP5748647B2 (ja) 導電シート及びタッチパネル
JP5822395B2 (ja) 導電シート及びその検査方法並びに製造方法
JP5509186B2 (ja) タッチパネル及びタッチパネル用導電シート
KR20120116920A (ko) 도전 시트, 도전 시트의 사용 방법 및 정전용량 방식 터치 패널
TWI599925B (zh) 導電膜
TW201301471A (zh) 導電片及觸控式面板
JP5850967B2 (ja) タッチパネル用導電シート及びタッチパネル
JP5777251B2 (ja) タッチパネル用導電シート及びタッチパネル
TW201428574A (zh) 導電片及觸控面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