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317126A - 樹脂板、使用該樹脂板之耐擦傷性樹脂板、顯示器用保護板、攜帶型資訊端末之顯示窗用保護板、觸控面板用保護板及樹脂板之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樹脂板、使用該樹脂板之耐擦傷性樹脂板、顯示器用保護板、攜帶型資訊端末之顯示窗用保護板、觸控面板用保護板及樹脂板之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01317126A TW201317126A TW101126049A TW101126049A TW201317126A TW 201317126 A TW201317126 A TW 201317126A TW 101126049 A TW101126049 A TW 101126049A TW 101126049 A TW101126049 A TW 101126049A TW 201317126 A TW201317126 A TW 201317126A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methacrylic resin
- layer
- resin layer
- resin
- methacrylic
- Prior art dat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8/00—Extrusion moulding, i.e. expressing the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die or nozzle which imparts the desired form;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8/03—Extrusion moulding, i.e. expressing the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die or nozzle which imparts the desired form; Apparatu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extruded material at extrusion
- B29C48/07—Flat, e.g. panel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0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 B32B27/0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1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al additiv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1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al additives
- B32B27/2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al additives using fillers, pigments, thixotroping agen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vinyl (co)polymers; comprising acrylic (co)polymers
- B32B27/30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vinyl (co)polymers; comprising acrylic (co)polymers comprising acrylic (co)polyme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esters
- B32B27/365—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esters comprising polycarbonat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7/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 B32B37/0046—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aspects of the apparatus
- B32B37/005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laminating machines comprising rollers;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rolle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7/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 B32B37/08—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cooling method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8/00—Extrusion moulding, i.e. expressing the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die or nozzle which imparts the desired form;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8/25—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8/88—Thermal treatment of the stream of extruded material, e.g. cooling
- B29C48/911—Cooling
- B29C48/9135—Cooling of flat articles, e.g. using specially adapted supporting means
- B29C48/914—Cooling of flat articles, e.g. using specially adapted supporting means cooling drum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64/00—Composition or properties of particles which form a particulate layer or are present as additives
- B32B2264/02—Synthetic macromolecular particles
- B32B2264/0207—Particles made of materials belonging to B32B25/00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5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mechanical properties
- B32B2307/584—Scratch resistanc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457/00—Electrical equipment
- B32B2457/20—Displays, e.g.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plasma display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Extrus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表面硬度與耐衝擊性二者均優異之樹脂板、以該樹脂板作為基板之耐擦傷性樹脂板、由該耐擦傷性樹脂板所成之顯示器用保護板、攜帶型資訊端末之顯示窗用保護板、及觸控面板用保護板、以及樹脂板之製造方法。本發明之樹脂板(10)係自模嘴(5)擠出薄膜狀物(6),夾持在第一冷卻輥(7)與第二冷卻輥(8)之間,捲繞在第二冷卻輥(8)上之後,捲繞在第三冷卻輥(9)上而獲得,其中該薄膜狀物(6)係在聚碳酸酯樹脂層之一面上,層合以甲基丙烯酸樹脂及橡膠粒子之合計100重量%為準,由橡膠粒子之含有比例為0~20重量%之甲基丙烯酸樹脂組成物(a)所成之甲基丙烯酸樹脂層(A),於另一面上層合以甲基丙烯酸樹脂及橡膠粒子之合計100重量%為準,由橡膠粒子之含有比例為7重量%以上之甲基丙烯酸樹脂組成物(b)所成之甲基丙烯酸樹脂層(B)而成之薄膜狀物。但,第一冷卻輥(7)、第二冷卻輥(8)、第三冷卻輥(9)中之至少一個為其外周部具備金屬製薄膜之彈性輥。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關於樹脂板、於該樹脂板之至少一面上形成耐擦傷性之硬化皮膜之耐擦傷性樹脂板、顯示器用保護板、攜帶型資訊端末之顯示窗用保護板、觸控面板用保護板、及樹脂板之製造方法。
聚碳酸酯樹脂板雖具有優異之耐衝擊性,但表面硬度低。於聚碳酸酯樹脂板之兩面層合表面硬度優異之甲基丙烯酸樹脂層時,可提高表面硬度。
又,作為表面硬度優異之層合板,於專利文獻1中揭示分別熔融擠出聚碳酸酯樹脂、及交聯丙烯酸酯系聚合物之含量不同之兩種甲基丙烯酸樹脂,使自模嘴噴出之層合樹脂通過冷卻輥而獲得之層合板,於聚碳酸酯樹脂層之一面上層合由含有未達30重量%之交聯丙烯酸酯系聚合物之甲基丙烯酸樹脂所成之甲基丙烯酸樹脂層(A),於另一面層合由含有30~70重量%之交聯丙烯酸酯系聚合物之甲基丙烯酸樹脂所成之甲基丙烯酸樹脂層(B)之層合板。
[專利文獻1]特開平11-58626號公報
然而,如上述於聚碳酸酯樹脂板之兩面層合表面硬度優異之甲基丙烯酸樹脂層時,表面硬度雖提高,但會有耐衝擊性下降之問題。另外,即使是專利文獻1中揭示之層合體,表面硬度雖提高,但其耐衝擊性仍不足,對該層合板施加衝擊時會有裂痕。
據此,本發明之目的係提供表面硬度與耐衝擊性二者均優異之樹脂板、以該樹脂板作為基板之耐擦傷性樹脂板、由該耐擦傷性樹脂板所成之顯示器用保護板、攜帶型資訊端末之顯示窗用保護板、及觸控面板用保護板、以及樹脂板之製造方法。
本發明人等為解決上述課題而重複積極檢討之結果,發現包含以下構成之解決手段,因而完成本發明。
(1)一種樹脂板,其係將於聚碳酸酯樹脂層之一面上層合甲基丙烯酸樹脂層(A)且於另一面上層合甲基丙烯酸樹脂層(B)而成之薄膜狀物自模嘴擠出,其特徵為夾持在第一冷卻輥與第二冷卻輥之間,並捲繞在第二冷卻輥之後(亦即,以使薄膜狀物與第二冷卻輥之外周面之至少一部份接觸之狀態傳送後),捲繞在第三冷卻輥(亦即,以使薄膜狀物與第三冷卻輥之外周面之至少一部份接觸之狀態傳送)所得之於聚碳酸酯樹脂層之一面上層合甲基丙烯酸樹脂層(A)且於另一面上層合甲基丙烯酸樹脂層(B)而成之樹脂板,其
中前述甲基丙烯酸樹脂層(A)係以甲基丙烯酸樹脂及橡膠粒子之合計100重量%為準,由橡膠粒子之含有比例為0~20重量%之甲基丙烯酸樹脂組成物(a)所成,前述甲基丙烯酸樹脂層(B)係以甲基丙烯酸樹脂及橡膠粒子之合計100重量%為準,由橡膠粒子之含有比例為7重量%以上之甲基丙烯酸樹脂組成物(b)所成,由前述第一冷卻輥、前述第二冷卻輥及前述第三冷卻輥所組成群組中,至少一個冷卻輥為外周部具備金屬製薄膜之彈性輥。
(2)一種耐擦傷性樹脂板,其係在如前述(1)所記載之樹脂板之甲基丙烯酸樹脂層(A)之面上形成硬化被膜所成。
(3)一種耐擦傷性樹脂板,其係在如前述(1)或(2)所記載之樹脂板之甲基丙烯酸樹脂層(B)之面上形成硬化被膜所成。
(4)一種顯示器用保護板,其係由如前述(2)或(3)所記載之耐擦傷性樹脂板所成。
(5)一種攜帶型資訊端末之顯示窗用保護板,其係由如前述(2)或(3)所記載之耐擦傷性樹脂板所成。
(6)一種觸控面板用保護板,其係由如前述(2)或(3)所記載之耐擦傷性樹脂板所成。
(7)一種樹脂板之製造方法,其係將於聚碳酸酯樹脂層之一面上層合甲基丙烯酸樹脂層(A)且於另一面上層合甲基丙烯酸樹脂層(B)而成之薄膜狀物自模嘴擠出,其特徵為夾持在第一冷卻輥與第二冷卻輥之間,並捲繞在第二冷卻輥之後,捲繞在第三冷卻輥,而製造於聚碳酸酯樹脂層之
一面上層合甲基丙烯酸樹脂層(A),於另一面上層合甲基丙烯酸樹脂層(B)而成之樹脂板之方法,其中前述甲基丙烯酸樹脂層(A)係以甲基丙烯酸樹脂及橡膠粒子之合計100重量%為準,由橡膠粒子之含有比例為0~20重量%之甲基丙烯酸樹脂組成物(a)所成,前述甲基丙烯酸樹脂層(B)係以甲基丙烯酸樹脂及橡膠粒子之合計100重量%為準,由橡膠粒子之含有比例為7重量%以上之甲基丙烯酸樹脂組成物(b)所成,由前述第一冷卻輥、前述第二冷卻輥及前述第三冷卻輥所組成群組中,至少一個冷卻輥為外周部具備金屬製薄膜之彈性輥。
(8)一種耐擦傷性樹脂板之製造方法,其包含於以前述(7)所記載之製造方法獲得之樹脂板之甲基丙烯酸樹脂層(A)之面上形成硬化被膜,而獲得耐擦傷性樹脂板之步驟。
(9)一種耐擦傷性樹脂板之製造方法,其包含於以如前述(7)或(8)所記載之製造方法獲得之樹脂板之甲基丙烯酸樹脂層(B)之面上形成硬化被膜,而獲得耐擦傷性樹脂板之步驟。
(10)一種以如前述(8)或(9)所記載之製造方法獲得之耐擦傷性樹脂板之使用方法,其係作為顯示器用保護板、攜帶型資訊端末之顯示窗用保護板或觸控面板用保護板。
本發明之樹脂板係表面硬度及耐衝擊性二者均優異
者。另外,藉由使用該樹脂板作為耐擦傷性樹脂板之樹脂基板,可提供表面硬度與耐衝擊性二者均優異之耐擦傷性樹脂板,該耐衝擊性樹脂板適用作為要求優異之表面硬度與耐衝擊性二者之顯示器用保護板、攜帶型資訊端末之顯示窗用保護板、及觸控面板用保護板。
本發明之樹脂板為自模嘴擠出在聚碳酸酯樹脂層之一面上層合由甲基丙烯酸樹脂組成物(a)所成之甲基丙烯酸樹脂層(A),另一面上層合由甲基丙烯酸樹脂組成物(b)所成之甲基丙烯酸樹脂層(B)而成之薄膜狀物,且以三根特定之冷卻輥冷卻而獲得之表面硬度與耐衝擊性二者均優異之樹脂板。
構成聚碳酸酯樹脂層之聚碳酸酯樹脂列舉為例如藉由以界面聚縮合法或熔融酯交換法等使二元酚與羰基化劑反應而獲得之樹脂,以固相酯交換法等使碳酸酯預聚物聚合而獲得之樹脂,以開環聚合法使環狀碳酸酯化合物聚合而獲得之樹脂等。
至於二元酚列舉為例如氫醌、間苯二酚、4,4’-二羥基聯苯、雙(4-羥基苯基)甲烷、雙{(4-羥基-3,5-二甲基)苯基}甲烷、1,1-雙(4-羥基苯基)乙烷、1,1-雙(4-羥基苯基)-1-苯基乙烷、2,2-雙(4-羥基苯基)丙烷(通常為雙酚A)、2,2-雙
{(4-羥基-3-甲基)苯基}丙烷、2,2-雙{(4-羥基-3,5-二甲基)苯基}丙烷、2,2-雙{(4-羥基-3,5-二溴)苯基}丙烷、2,2-雙{(3-異丙基4-羥基)苯基}丙烷、2,2-雙{(4-羥基-3-苯基)苯基}丙烷、2,2-雙(4-羥基苯基)丁烷、2,2-雙(4-羥基苯基)-3-甲基丁烷、2,2-雙(4-羥基苯基)-3,3-二甲基丁烷、2,4-雙(4-羥基苯基)-2-甲基丁烷、2,2-雙(4-羥基苯基)戊烷、2,2-雙(4-羥基苯基)-4-甲基戊烷、1,1-雙(4-羥基苯基)環己烷、1,1-雙(4-羥基苯基)-4-異丙基環己烷、1,1-雙(4-羥基苯基)-3,3,5-三甲基環己烷、9,9-雙(4-羥基苯基)茀、9,9-雙{(4-羥基-3-甲基)苯基}茀、α,α’-雙(4-羥基苯基)-鄰-二異丙基苯、α,α’-雙(4-羥基苯基)-間-二異丙基苯、α,α’-雙(4-羥基苯基)-對-二異丙基苯、1,3-雙(4-羥基苯基)-5,7-二甲基金剛烷、4,4’-二羥基二苯基碸、4,4’-二羥基二苯基亞碸、4,4’-二羥基二苯基硫醚、4,4’-二羥基二苯基酮、4,4’-二羥基二苯基醚、4,4’-二羥基二苯基酯等,亦可視需要使用該等之兩種以上。
其中,以單獨或使用兩種以上之由雙酚A、2,2-雙{(4-羥基-3-甲基)苯基}丙烷、2,2-雙(4-羥基苯基)丁烷、2,2-雙(4-羥基苯基)-3-甲基丁烷、2,2-雙(4-羥基苯基)-3,3-二甲基丁烷、2,2-雙(4-羥基苯基)-4-甲基戊烷、1,1-雙(4-羥基苯基)-3,3,5-三甲基環己烷及α,α’-雙(4-羥基苯基)-間-二異丙基苯所組成群組選出之二元酚較佳,最好單獨使用雙酚A;或雙酚A、與1,1-雙(4-羥基苯基)-3,3,5-三甲基環己烷、與由雙酚A、2,2-雙{(4-羥基-3-甲基)苯基}丙烷及
α,α’-雙(4-羥基苯基)-間-二異丙基苯所組成群組選出之一種以上之二元酚併用。
至於羰基化劑列舉為例如碳醯氯等羰基鹵化物、碳酸二苯酯等碳酸酯、二元酚之二鹵甲酸鹽等鹵甲酸鹽等,亦可視需要使用該等之兩種以上。
聚碳酸酯樹脂亦可視需要含有一種或兩種以上之例如光擴散劑、消光劑、染料、光安定劑、紫外線吸收劑、抗氧化劑、脫模劑、難燃劑、抗靜電劑等添加劑。
上述聚碳酸酯樹脂亦可使用市售者,較好使用例如住友Dow(股)製造之「Calber 301-10」、雙酚A系之聚碳酸酯樹脂(熱變形溫度:140℃)等。
構成甲基丙烯酸樹脂層(A)之甲基丙烯酸樹脂組成物(a)至少含有甲基丙烯酸樹脂及橡膠粒子。又,本發明中,甲基丙烯酸樹脂組成物(a)亦包含不含橡膠粒子之樣態。亦即,本發明中使用之甲基丙烯酸樹脂組成物(a)於以下之詳細說明中,亦可完全不含橡膠粒子。
甲基丙烯酸樹脂為以甲基丙烯酸甲酯單位作為主成分之樹脂,具體而言通常含有50重量%以上,較好含有70重量%以上之甲基丙烯酸甲酯單位之甲基丙烯酸甲酯樹脂,亦可為甲基丙烯酸甲酯單位100重量%之甲基丙烯酸甲酯均聚物,亦可為甲基丙烯酸甲酯與可與該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合之其他單體之共聚物。
可與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合之其他單體列舉為例如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環己酯、甲基丙烯酸苯酯、甲基丙烯酸苄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2-羥基乙酯等之甲基丙烯酸甲酯以外之甲基丙烯酸酯類;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環己酯、丙烯酸苯酯、丙烯酸苄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丙烯酸2-羥基乙酯等之丙烯酸酯類;苯乙烯;氯苯乙烯、溴苯乙烯等之鹵化苯乙烯類;乙烯基甲苯、α-甲基苯乙烯等之烷基苯乙烯類等之經取代苯乙烯類;甲基丙烯酸、丙烯酸等不飽和酸類;丙烯腈、甲基丙烯腈、馬來酸酐、苯基馬來醯亞胺、環己基馬來醯亞胺等。
該等可與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合之其他單體可各別單獨使用,亦可組合兩種以上使用。
至於橡膠粒子(或者至少含有彈性聚合物所成之粒子)可使用例如丙烯酸系橡膠粒子、丁二烯系橡膠粒子、苯乙烯-丁二烯系橡膠粒子等,其中,就耐候性、耐久性之觀點而言以丙烯酸系橡膠粒子較佳。
丙烯酸系橡膠粒子為具有由以丙烯酸酯作為主體之彈性聚合物所成之層(彈性聚合物層)者,可為僅由彈性聚合物所成之單層之粒子,亦可為由彈性聚合物層與硬質聚合物所成之層(硬質聚合物層)所構成之多層構造之粒子,亦可混合一種或兩種以上之丙烯酸系橡膠粒子使用。
丙烯酸系橡膠粒子具有多層構造時,其層構成可為例如由內層(彈性聚合物層)/外層(硬質聚合物層)所成之二層構造,由內層(硬質聚合物層)/外層(彈性聚合物層)所成之二層構造,由最內層(硬質聚合物層)/中間層(彈性聚合物層)/最外層(硬質聚合物層)所成之三層構造,由最內層(彈性聚合物層)/中間層(硬質聚合物層)/最外層(彈性聚合物層)所成之三層構造,由最內層(彈性聚合物層)/內層側中間層(硬質聚合物層)/外層側中間層(彈性聚合物層)/最外層(硬質聚合物層)所成之四層構造等。且,該等層構造中最外側為硬質聚合物層之構造中,亦可為再於其外側以不同組成之硬質聚合物層被覆之構造,具體而言可為由最內層(彈性聚合物層)/中間層(硬質聚合物層)/最外層(硬質聚合物層)所成之三層構造,由最內層(硬質聚合物層)/內層側中間層(彈性聚合物層)/外層側中間層(硬質聚合物層)/最外層(硬質聚合物層)所成之四層構造等。
丙烯酸系橡膠粒子中之彈性聚合物部分為至少含有彈性聚合物之部分,於丙烯酸系橡膠粒子由彈性聚合物之單層構造所成時意指全部為丙烯酸系橡膠粒子,於丙烯酸系橡膠粒子由多層構造所成時意指構成丙烯酸系橡膠粒子之層中之最外側之彈性聚合物層與被覆於彈性聚合物層之其內部之彈性聚合物層。
構成丙烯酸系橡膠粒子之彈性聚合物層較好包含丙烯酸烷酯與多官能基單體,且視需要使亦含有甲基丙烯酸烷酯或其他單官能基單體之單體成分聚合而成之彈性聚合物
所形成。
形成彈性聚合物層時使用之丙烯酸烷酯通常烷基之碳數為1~8,較好為1~4,列舉為例如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等,該等可使用一種或混合兩種以上使用。
形成彈性聚合物層時使用之多官能基單體為分子內具有兩個以上之可自由基聚合之雙鍵之化合物,具體而言列舉為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乙二醇二丙烯酸酯、1,2-丙二醇二丙烯酸酯、1,3-丙二醇二丙烯酸酯、三羥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等之多元醇之聚不飽和羧酸酯;丙烯酸烯丙酯、甲基丙烯酸烯丙酯、桂皮酸烯丙酯等之不飽和羧酸之烯基酯;苯二甲酸二烯丙酯、馬來酸二烯丙酯、三烯丙基氰尿酸酯、三烯丙基異氰尿酸酯等之多元酸之聚烯基酯;二乙烯基苯等之芳香族聚烯基化合物等,該等可使用一種或混合兩種以上使用。
形成彈性聚合物層時任意使用之甲基丙烯酸烷酯通常烷基之碳數為1~8,較好為1~4,列舉為例如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等,該等可使用一種或混合兩種以上使用。
形成彈性聚合物層時任意使用之其他單官能基單體列舉為例如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乙烯基甲苯等之芳香族烯化合物;丙烯腈、甲基丙烯腈等之烯基氰化合物;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馬來酸酐、N-取代之馬來醯亞胺等,該
等可使用一種或混合兩種以上使用。
形成丙烯酸系橡膠粒子中之彈性聚合物層之單體成分之較佳組成為例如相對於丙烯酸烷酯、多官能基單體、甲基丙烯酸烷酯、及其他單官能基單體之總量,丙烯酸烷酯為50~99.9重量%,多官能基單體為0.1~10重量%,甲基丙烯酸烷酯為0~49.9重量%,其他單官能基單體為0~49.9重量%之比例。但,單體成分之合計不超過100重量%。
構成丙烯酸系橡膠粒子之硬質聚合物層通常包含甲基丙烯酸烷酯,且較好視需要以使丙烯酸烷酯、含其他單官能基單體或多官能基單體之單體成分聚合而成之硬質聚合物所形成。
形成硬質聚合物層時使用之甲基丙烯酸烷酯、丙烯酸烷酯、其他單官能基單體及多官能基單體列舉為與作為構成彈性聚合物層之甲基丙烯酸烷酯、丙烯酸烷酯、其他單官能基單體及多官能基單體之前述者相同者。
形成丙烯酸系橡膠粒子之硬質聚合物層之單體成分之較佳組成,例如,於硬質聚合物層存在於彈性聚合物部之外側時,相對於甲基丙烯酸烷酯、丙烯酸烷酯、其他單官能基單體、及多官能基單體之總量,甲基丙烯酸烷酯為50~100重量%,丙烯酸烷酯為0~50重量%,其他單官能基單體為0~50重量%,多官能基單體為0~10重量%,於硬質聚合物層存在於彈性聚合物部之內側時(亦即,彈性聚合物部含有硬質聚合物層時),相對於甲基丙烯酸烷酯、丙烯酸烷酯、其他單官能基單體、及多官能基單體之總量,甲基
丙烯酸烷酯為70~100重量%,丙烯酸烷酯為0~30重量%,其他單官能基單體為0~30重量%,多官能基單體為0~10重量%之比例。但,單體成分之合計不超過100重量%。
丙烯酸系橡膠粒子為多層構造時之彈性聚合物層與硬質聚合物層之重量比例並無特別限制,例如鄰接存在之彈性聚合物層與硬質聚合物層之比例,相對於彈性聚合物100重量份,硬質聚合物通常為10~400重量份,較好為20~200重量份。
丙烯酸系橡膠粒子可藉由乳化聚合法等,以至少一段之反應使形成彈性聚合物之單體成分聚合而調製。
例如,調製由最內層(硬質聚合物層)/中間層(彈性聚合物層)/最外層(硬質聚合物層)所成之三層構造之丙烯酸系橡膠粒子時,首先,藉由乳化聚合法,以至少一段之反應使形成成為該最內層之硬質聚合物層之單體成分聚合,獲得硬質聚合物,且在該硬質聚合物存在下,藉由乳化聚合法,以至少一段之反應使形成彈性聚合物之單體成分聚合,並接枝於硬質聚合物上。接著,在所得彈性聚合物層存在下,藉由乳化聚合法,以至少一段之反應使形成該硬質聚合物層之單體成分聚合,並接枝於硬質聚合物上即可。又,分別以兩段以上進行各層之聚合時,並非任一各段之單體組成須在特定範圍,而是只要整體之單體組成在特定範圍內即可。
針對丙烯酸系橡膠粒子之粒徑,以橡膠粒子中之丙烯酸酯作為主體之彈性聚合物之層之平均粒徑較好為0.01~
0.4μm,更好為0.05~0.3μm,又更好為0.07~0.25μm。
又,平均粒徑可使丙烯酸系橡膠粒子與上述之甲基丙烯酸樹脂混合並薄膜化,且於其剖面藉由氧化釕施予彈性聚合物之層之染色,以電子顯微鏡觀察,由經染色部分之直徑求得。
亦即,將丙烯酸系橡膠粒子混合於甲基丙烯酸樹脂中,以氧化釕將其剖面染色時,母相之甲基丙烯酸樹脂未被染色,於硬質聚合物層存在於彈性聚合物層之外側時,該硬質聚合物層亦未被染色,僅使彈性聚合物層被染色,故可利用電子顯微鏡,由以該經染色之彈性聚合物層之大致圓形狀所觀察之部分之直徑求得粒徑。於彈性聚合物層之內側存在硬質聚合物層時,雖觀察到該硬質聚合物層亦未被染色,其外側之彈性聚合物層被染色之二層構造之狀態,但該情況下。只要考慮二層構造之外側,亦即彈性聚合物之層之外徑即可。
甲基丙烯酸樹脂組成物(a)亦可視需要添加一種或兩種以上之例如光擴散劑、消光劑、染料、光安定劑、紫外線吸收劑、抗氧化劑、脫模劑、難燃劑、抗靜電劑等添加劑。
構成甲基丙烯酸樹脂層(B)之甲基丙烯酸樹脂組成物(b)至少含有甲基丙烯酸樹脂及橡膠粒子,且甲基丙烯酸樹脂及橡膠粒子可使用與上述甲基丙烯酸樹脂組成物(a)相同
者。
甲基丙烯酸樹脂組成物(b)亦可視需要添加一種或兩種以上之例如光擴散劑、消光劑、染料、光安定劑、紫外線吸收劑、抗氧化劑、脫模劑、難燃劑、抗靜電劑等添加劑。
甲基丙烯酸樹脂組成物(a)中之橡膠粒子之含量,以甲基丙烯酸樹脂及橡膠粒子之合計100重量%為基準,為0~20重量%,較好為0~15重量%,更好為0~10重量%。甲基丙烯酸樹脂組成物(b)中之橡膠粒子之含量,以甲基丙烯酸樹脂及橡膠粒子之合計100重量%為基準,為7重量%以上,較好為8~80重量%,更好為10~50重量%。
據此,可獲得表面硬度與耐衝擊性二者均優異之樹脂板,尤其是耐擦傷性樹脂板。
藉由使甲基丙烯酸樹脂組成物(b)中之橡膠粒子之含量之上限值成為80重量%,可抑制後述之耐擦傷性樹脂板之成形性之降低。
且,甲基丙烯酸樹脂組成物中之橡膠粒子之含量為7重量%以上時,尤其是甲基丙烯酸樹脂組成物(b)中之橡膠粒子之含量為7重量%以上時,可賦予所得樹脂板充分之耐衝擊性,進而橡膠粒子之含量愈多愈好,可提高所得樹脂板之耐衝擊性,但另一方面,甲基丙烯酸樹脂組成物中之橡膠粒子之含量超過20重量%時,尤其是甲基丙烯酸樹脂
組成物(a)中之橡膠粒子之含量超過20重量%時,所得樹脂板之表面硬度下降,有容易出現使用傷痕之傾向。
因此,亦可在樹脂板之至少一面上,尤其在甲基丙烯酸樹脂層(A)之面上進一步形成硬化被膜而成為進一步提高耐擦傷性之耐擦傷性樹脂板。該耐擦傷性樹脂板作為顯示器用保護板、攜帶型資訊端末之顯示窗用保護板、或觸控面板用保護板等使用時,耐擦傷性樹脂板通常以使甲基丙烯酸樹脂層(A)朝向表側(辨識者側),使甲基丙烯酸樹脂層(B)朝向裏側(顯示器側.顯示窗側.觸控面板側)之方式設置,故甲基丙烯酸樹脂組成物(b)中之橡膠粒子之含量較好比甲基丙烯酸樹脂組成物(a)中之橡膠粒子之含量多。
甲基丙烯酸樹脂組成物(a)中之甲基丙烯酸樹脂之調配量,以甲基丙烯酸樹脂及橡膠粒子之合計100重量%為基準,為80~100重量%,較好為85~100重量%,更好為90~100重量%。甲基丙烯酸樹脂之調配量在80~100重量%之範圍內時,會有可獲得表面硬度或耐擦傷性二者均優異之樹脂板等之效果。
又,甲基丙烯酸樹脂組成物(b)中之甲基丙烯酸樹脂之調配量,以甲基丙烯酸樹脂及橡膠粒子之合計100重量%為基準,為未達93重量%,較好為20~92重量%,更好為50~90重量%。甲基丙烯酸樹脂之調配量未達93重量%時,會有可獲得耐衝擊性優異之樹脂板等之效果。
以下參照圖式說明本發明之樹脂板之製造方法。圖1為顯示本發明之樹脂板之製造方法一實施形態之概略說明圖。
例如,圖1所示,於單軸或二軸擠出機1~3中分別饋入甲基丙烯酸樹脂組成物(a)、聚碳酸酯樹脂、甲基丙烯酸樹脂組成物(b),於各擠出機1~3內熔融混練各樹脂,接著,將各樹脂分別供給於三種三層分配型之送料器4中,以形成以聚碳酸酯樹脂層成為中間層之三層構造之方式,將各樹脂分配於送料器4內後,自模嘴5,更具體而言自為T型模嘴5之前端擠出以聚碳酸酯樹脂層為中間層之三層構造之薄膜狀物6。
接著,擠出之薄膜狀物6夾入第一冷卻輥7與第二冷卻輥8之間,捲繞在第二冷卻輥8之後(亦即,使薄膜狀物6與第二冷卻輥8之外周面之至少一部份接觸之狀態輸送後),連續地自第二冷卻輥8捲繞在第三冷卻輥9上(亦即,使薄膜狀物6自第二冷卻輥8連續朝第三冷卻輥9之外周面且與其外周面之至少一部份接觸之狀態輸送之間)冷卻,可獲得於聚碳酸酯樹脂層之一面層合甲基丙烯酸樹脂層(A),於另一面層合甲基丙烯酸樹脂層(B)而成之樹脂板10。
又,本發明之「樹脂板」意指包含上述之「甲基丙烯酸樹脂(A)」、「聚碳酸酯樹脂」及「甲基丙烯酸樹脂層(B)」以該順序之層合體,且特徵為以「聚碳酸酯樹脂層」作為中間層,於其兩側包含「甲基丙烯酸樹脂層(A)」與
「甲基丙烯酸樹脂層(B)」者。亦即,本發明之樹脂板為在甲基丙烯酸樹脂層(A)與甲基丙烯酸樹脂層(B)之間包含聚碳酸酯樹脂層者。又,本發明之樹脂板除了「甲基丙烯酸樹脂層(A)」、「聚碳酸酯樹脂層」及「甲基丙烯酸樹脂層(B)」以外,亦可於其內側及/或外側包含其他層。
本實施形態雖採用在送料器4內以形成聚碳酸酯層成為中間層之三層構造之方式分配熔融之聚碳酸酯樹脂、甲基丙烯酸樹脂組成物(a)及甲基丙烯酸樹脂組成物(b),且流入單層T型模嘴5而成形之模嘴前層合方式(在通過模嘴之前(上游)進行層合之方式),但亦可採用使熔融聚碳酸酯樹脂、甲基丙烯酸樹脂組成物(a)及甲基丙烯酸樹脂組成物(b)分別流入多歧管模嘴中且在模唇之前成形為三層構成之模嘴內層合方式(於通過模嘴內部之間層合之方式),亦可採用使熔融聚碳酸酯樹脂、甲基丙烯酸樹脂組成物(a)及甲基丙烯酸樹脂組成物(b)分別流入雙通模嘴中,在模嘴外成形為三層構成之模嘴外層合之方式。
擠出機1~3、送料器4及T型模嘴5之溫度設定較好為於使聚碳酸酯樹脂熔融混練之擠出機2為200~280℃,使甲基丙烯酸樹脂組成物(a)或甲基丙烯酸樹脂組成物(b)熔融混練之擠出機1或3為200~270℃,送料器4為240~280℃,T型模嘴5為240~250℃。
至於第一冷卻輥7、第二冷卻輥8及第三冷卻輥9(以
下有時統稱為冷卻輥)列舉為於外周部具備有金屬製薄膜之彈性輥(以下有時稱為金屬彈性輥)、金屬輥等。本發明中重要的是冷卻輥中至少一個冷卻輥為金屬彈性輥。例如,冷卻輥全部由金屬輥構成時,由於夾入於冷卻輥中之薄膜狀物之變形累積,故若對所得樹脂板施加衝擊則容易破裂。另一方面,藉由使冷卻輥中至少一個冷卻輥成為金屬彈性輥,可抑制夾入冷卻輥之薄膜狀物之變形累積,即使施加衝擊亦不易破裂,可成為表面硬度優異之樹脂板10。輥構成並無特別限制,只要三個冷卻輥中之一個為金屬彈性輥即可,亦可2至3個均為金屬彈性輥。此處,本發明中較好為第一冷卻輥7設為金屬彈性輥(於外周部具備金屬製薄膜之彈性輥),第二冷卻輥8及第三冷卻輥9設為金屬輥之輥構成。
金屬彈性輥較好為例如由略圓柱狀之可自由旋轉地設置之軸輥、及被覆該軸軸輥之外周面之方式配置之與薄膜狀物接觸之圓筒型之金屬製薄膜、及封入在該等軸輥及金屬製薄膜之間之流體所組成,且藉由流體使金屬彈性輥顯示出彈性者。
軸輥並無特別限制,例如由不鏽鋼等所成。
至於流體只要是流體即無特別限制,可使用例如水或油等。
金屬製薄膜較好為由例如不鏽鋼等所成,其厚度為2~5mm左右。金屬製薄膜較好具有彎曲性或可撓性等,且較好為無熔接接合部之無縫構造。具備該金屬製薄膜之金
屬彈性輥之耐久性優異,同時若使金屬製薄膜鏡面化則可與一般之鏡面輥相同之處理,若對金屬製薄膜賦予花樣或凹凸,則由於成為可轉印其形狀之輥,故使用方便。
金屬輥只要是高剛性即無特別限制,列舉為例如鑽孔輥(drilled roll)、螺旋輥等。金屬輥之表面狀態並無特別限制,例如可為鏡面,亦可有花樣或凹凸等。
冷卻輥之大小通常較好外徑為200~1000mm左右。
冷卻輥之表面溫度(Tr)相對於薄膜狀物6之熱變形溫度(Th)宜為(Th-30℃)≦Tr≦(Th+30℃),較好為(Th-20℃)≦Tr≦(Th+20℃),更好為(Th-15℃)≦Tr≦(Th+10℃),又更好為(Th-10℃)≦Tr≦(Th+5℃)之範圍。表面溫度(Tr)低於(Th-30℃)時,由於薄膜狀物急速冷卻而會有容易於樹脂板10上殘留變形之虞,表面溫度(Tr)高於(Th+30℃)時,薄膜狀物6之冷卻不足,會有薄膜狀物6密著且捲取於冷卻輥上之情況。
又,薄膜狀物之熱變形溫度(Th)係以聚碳酸酯樹脂、甲基丙烯酸樹脂組成物(a)及甲基丙烯酸樹脂組成物(b)中,熱變形溫度(Th)最高之樹脂為準。通常,該熱變形溫度(Th)係以聚碳酸酯樹脂為基準,為100~180℃左右。聚碳酸酯樹脂、甲基丙烯酸樹脂組成物(a)及甲基丙烯酸樹脂組成物(b)之熱變形溫度(Th)係以ASTM D-648為準測定之溫度。
本實施形態中,如圖1所示,冷卻輥之配置係採用橫向排列型配置(水平排列),但亦可為縱向排列型配置(垂直排列),亦可為傾斜排列型配置、L型配置、倒L型配置或
Z型配置。
樹脂板10係如圖1所示,使最初自T型模嘴5擠出之薄膜狀物6夾持在冷卻輥7與第二冷卻輥8之間並成形,捲繞在第二冷卻輥8上(亦即,使薄膜狀物6接觸第二冷卻輥8之外周面之至少一部分之狀態,較好如圖1所示以接觸第二冷卻輥8之外周面之半周之狀態將薄膜狀物6朝第三冷卻輥9輸送),接著連續捲繞在第三冷卻輥9上後(亦即,使薄膜狀物6接觸第三冷卻輥9之外周面之至少一部分之狀態,較好如圖1所示般以接觸第三冷卻輥9之外周面之半周之狀態將薄膜狀物6輸送後),以捲取輥(未圖示)捲取並捲繞。此時,第一冷卻輥7與第二冷卻輥8之間隔及第二冷卻輥8與第三冷卻輥9之間隔可相同,亦可不同。第一冷卻輥7與第二冷卻輥8之間隔只要可使樹脂板10成形及按壓成期望之厚度即無特別限制。且,第二冷卻輥8與第三冷卻輥9之間隔只要可抑制樹脂板10之翹曲,且依據樹脂板10之期望厚度或期望之外觀適當決定即可。
捲取輥之捲取速度並無特別限制,較好為0.5~6m/秒,更好為1~5m/秒,又更好為2~4m/秒。
如此,獲得於聚碳酸酯樹脂層之一面上層合甲基丙烯酸樹脂層(A),於另一面層合甲基丙烯酸樹脂層(B)之表面硬度與耐衝擊性二者均優異之樹脂板10。
樹脂板10之厚度通常為0.3~3mm,較好為0.4~3mm,更好為0.5~2mm。
聚碳酸酯層之厚度並無特別限制,通常為
60~2940μm,較好為260~1920μm。
甲基丙烯酸樹脂層(A)之厚度通常為40~200μm,較好為50~150μm。藉此,樹脂板可獲得充分之表面硬度。
甲基丙烯酸樹脂層(B)之厚度通常為10~150μm,較好為20~120μm。藉此,樹脂板可獲得充分之耐衝擊性。
甲基丙烯酸樹脂層(A)與甲基丙烯酸樹脂層(B)之厚度之比(A/B)宜為0.5~5,較好為1~3。
本發明之耐擦傷性樹脂板為於如上述獲得之樹脂板10之二表面之至少一面(甲基丙烯酸樹脂層(A)及/或甲基丙烯酸樹脂層(B)之面)上進而形成硬化皮膜者。亦即,只要於樹脂板表面之至少一面進一步形成硬化被膜即可。據此,本發明之耐擦傷性樹脂板為於本發明之樹脂板之甲基丙烯酸樹脂層(A)及/或甲基丙烯酸樹脂層(B)之面上包含硬化被膜者。
因此,作為耐擦傷性樹脂板之層構成列舉為例如下述(i)~(iii)等。
(i)硬化被膜/甲基丙烯酸樹脂層(A)/聚碳酸酯樹脂層/甲基丙烯酸樹脂層(B)
(ii)甲基丙烯酸樹脂層(A)/聚碳酸酯樹脂層/甲基丙烯酸樹脂層(B)/硬化被膜
(iii)硬化被膜/甲基丙烯酸樹脂層(A)/聚碳酸酯樹脂層/甲基丙烯酸樹脂層(B)/硬化被膜
又,本發明之耐擦傷性樹脂板,除上述硬化被膜、甲基丙烯酸樹脂層(A)、聚碳酸酯樹脂層、甲基丙烯酸樹脂層(B)以外,亦以可於其內側及/或外側包含接著層、氣體阻隔層、抗反射層、光擴散層、抗靜電層等其他層。
其中,使用耐擦傷性樹脂板作為顯示器用保護板或攜帶型資訊端末之顯示窗用保護板、觸控面板用保護板等時,由於辨識者側要求高的表面硬度,故就表面硬度之觀點而言,較好為以上述(i)或(iii)所示之層構成之耐擦傷性樹脂板。
又,上述(iii)所示之層構成之耐擦傷性樹脂板中之兩個硬化被膜其組成或厚度可彼此相同亦可不同。
硬化被膜可將硬化性塗料組成物塗佈於樹脂板之至少一面上並經硬化而形成。硬化性塗料組成物為以具有耐擦傷性之硬化性化合物作為必要成分,且視需要含有例如光聚合起始劑等硬化觸媒(或硬化劑)、導電性粒子、溶劑、流平劑、安定化劑、抗氧化劑、著色劑等者。
至於硬化性化合物列舉為例如多官能丙烯酸酯化合物等之丙烯酸酯化合物、多官能胺基甲酸酯丙烯酸酯化合物等之胺基甲酸酯丙烯酸酯化合物、多官能環氧基丙烯酸酯化合物等之環氧基丙烯酸酯化合物、羧基改質環氧丙烯酸酯化合物、聚酯丙烯酸酯化合物、共聚合系丙烯酸酯化合物、脂環式環氧樹脂、縮水甘油醚環氧樹脂、乙烯基醚化
合物、環氧丙烷化合物、烷氧基矽烷或烷基烷氧基矽烷等之烷氧基矽烷化合物等,其中,就硬化被膜之耐擦傷性之觀點而言,較好使用多官能丙烯酸酯化合物、多官能胺基甲酸酯丙烯酸酯化合物、多官能環氧基丙烯酸酯化合物之等自由基聚合系硬化性化合物;烷氧基矽烷、烷基烷氧基矽烷等之熱聚合系硬化性化合物等。
該等硬化性化合物為藉由照射例如電子束、輻射線、紫外線等之能量線而硬化者,或亦可為藉由加熱而硬化者。該等硬化性化合物可分別單獨使用,亦可組合複數種化合物使用。
硬化性化合物之使用量,相對於硬化性塗料組成物100重量份,通常為1~85重量份。
最佳之硬化性化合物為分子中具有至少三個(甲基)丙烯醯氧基之化合物。
此處,所謂(甲基)丙烯醯氧基意指丙烯醯氧基或甲基丙烯醯氧基,此外,本說明書中,(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等之「(甲基)」亦為同樣之意。
分子中具有至少三個(甲基)丙烯醯氧基之化合物列舉為例如三羥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三羥甲基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丙三醇三(甲基)丙烯酸酯、五丙三醇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或四-(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三-、四-、五-、或六-(甲基)丙烯酸酯、三季戊四醇四-、五-、六-或七-(甲基)丙烯酸酯等之三價以上之多元醇之聚(甲基)丙烯酸酯;使分子中具有至少兩個異氰酸酯基
之化合物,與具有羥基之(甲基)丙烯酸酯以使羥基相對於異氰酸酯基為等莫耳以上之比例反應而獲得之分子中之(甲基)丙烯醯氧基數為3個以上之胺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例如,藉由二異氰酸酯與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之反應,獲得6官能之胺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參(2-羥基乙基)異氰尿酸酯之三(甲基)丙烯酸酯等。又,此處雖例示單體,但該等單體可直接使用,亦可例如使用二聚物、三聚物等寡聚物之形態者。且,亦可併用單體與寡聚物。該等(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可分別單獨使用,或混合兩種以上使用。
分子中具有至少三個(甲基)丙烯醯氧基之化合物可使用市售者,其具體例列舉均為新中村化學工業(股)製造之“NK Hard M101”(胺基甲酸酯丙烯酸酯系)、"NK Ester A-TMM-3L"(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NK Ester A-TMMT"(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NK Ester A-9530"(二季戊四醇五丙烯酸酯)及"NK Ester A-DPH"(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日本化藥(股)製造之“KAYARAD DPCA”(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Sannopco(股)製造之“NOPCOCURE 200”系列,大日本油墨化學工業(股)製造之“UNIDIC”系列等。
使用分子中具有至少三個(甲基)丙烯醯氧基之化合物作為硬化性化合物時,亦可視需要併用其他硬化性化合物,例如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等之分子中具有兩個(甲基)丙烯醯氧基之化合物。
其他硬化性化合物之使用量相對於分子中具有至少三個(甲基)丙烯醯氧基之化合物100重量份,通常達20重量份。
以紫外線使硬化性塗料組成物硬化時,較好使用光聚合起始劑作為硬化觸媒。
光聚合起始劑列舉為例如聯苯醯(benzil)類、二苯甲酮或其衍生物、噻噸酮類、苄基二甲基酮類、α-羥基烷基酚類、羥基酮類、胺基烷基酚類、醯基氧化膦類等,亦可使需要使用該等之兩種以上。
光聚合起始劑之使用量相對於硬化性化合物100重量份,通常為0.1~10重量份,較好為0.1~5重量份。
光聚合起始劑可使用市售者,其具體例列舉為汽巴特用化學品(股)製造之“IRGACURE 651”、“IRGACURE 184”、“IRGACURE 500”、“IRGACURE 1000”、“IRGACURE 2959”、“DAROCUR 1173”、“IRGACURE 907”、“IRGACURE 369”、“IRGACURE 1700”、“IRGACURE 1800”、“IRGACURE 819”、“IRGACURE 784”等”IRGACURE系列及DAROCUR系列;均為日本化藥(股)製造之“KAYACURE ITX”、“KAYACURE DETX-S”、“KAYACURE BP-100”、“KAYACURE BMS”、“KAYACURE 2-EAQ”等KAYACURE系列等。
硬化性塗料組成物亦可含有導電性粒子。據此,可賦予硬化被膜抗靜電性。
至於導電性粒子較好使用例如銻-錫複合氧化物、含磷之氧化錫、五氧化銻等之氧化銻;銻-鋅複合氧化物、氧化鈦、銦-錫複合氧化物(ITO)等之無機粒子。
導電性粒子亦可以固體成分濃度為10~30重量%左右之溶膠形態使用。
導電性粒子之粒徑通常為0.5μm以下,就硬化被膜之抗靜電性或透明性之觀點而言,以平均粒徑表示,較好為0.001 μm以上,且較好為0.1μm以下,更好為0.05μm以下。導電性粒子之平均粒徑愈小,越可降低耐擦傷性樹脂板之濁度,且可提高透明性。
導電性粒子之使用量相對於硬化性化合物100重量份,通常為2~50重量份,較好為3~20重量份。導電性粒子之使用量愈多,愈有提高硬化被膜之抗靜電性之傾向,但導電性粒子之使用量太多時,硬化被膜之透明性降低故不佳。
導電性粒子之製造方法並無特別限制,列舉為例如氣相分解法、電漿蒸發法、烷氧化物分解法、共沉法、水熱法等。
又,導電性粒子之表面亦可藉例如非離子系界面活性劑、陽離子系界面活性劑、陰離子系界面活性劑、矽系偶合劑、鋁系偶合劑等進行表面處理。
硬化性塗料組成物為調整其黏度等可含有溶劑,尤其是含有導電性粒子時,可含有用以使其分散之溶劑。
調製含有導電性粒子及溶劑之硬化性塗料組成物時,
亦可例如混合導電性粒子及溶劑,將導電性粒子分散於溶劑之後,使其分散液與硬化性化合物混合,亦可混合硬化性化合物與溶劑後,將導電性粒子分散於該混合液中。
溶劑較好為可使硬化性化合物溶解,且塗佈後可容易揮發者,又硬化性塗料組成物中含有導電性粒子時,較好為可使其分散者。
作為該種溶劑列舉為例如二丙酮醇、甲醇、乙醇、異丙醇、異丁醇、2-甲氧基乙醇、2-乙氧基乙醇、2-丁氧基乙醇、1-甲氧基-2-丙醇等醇類;丙酮、甲基乙基酮、甲基異丁基酮、二丙酮醇等酮類;甲苯、二甲苯等芳香族烴類;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等酯類;水等。
溶劑之使用量只要配合硬化性化合物之性狀等適當調整即可。
硬化性塗料組成物中亦可含有流平劑。
流平劑較好使用矽氧油,其具體例列舉為二甲基矽氧油、苯基甲基矽氧油、烷基.芳基改質之矽氧油、氟矽氧油、聚醚改質之矽氧油、脂肪酸酯改質之矽氧油、甲基氫矽氧油、含有矽烷醇基之矽氧油、含有烷氧基之矽氧油、含有酚基之矽氧油、甲基丙烯酸改質之矽氧油、胺基改質之矽氧油、羧酸改質之矽氧油、卡必醇改質之矽氧油、環氧基改質之矽氧油、巰基改質之矽氧油、氟改質之矽氧油、聚醚改質之矽氧油等。
該等流平劑可分別單獨使用,亦可混合兩種以上使用。流平劑之使用量相對於硬化性化合物100重量份,通
常為0.01~5重量份。
流平劑可使用市售者,其具體例列舉均為Toray Dow Corning Silicon(股)製造之"SH200-100cs"、"SH28PA"、"SH29PA"、"SH30PA"、"ST83PA"、"ST80PA"、"ST97PA"及“ST86PA”;均為日本BYK(股)製造之“BYK-302”、“BYK-307”、“BYK-320”及“BYK-330”等。
另外,安定化劑、抗氧化劑、著色劑只要是一般塗料組成物中可使用者即無特別限制,可使用一般市售者,其使用量亦無特別限制。
將如此獲得之硬化性塗料組成物塗佈於樹脂板10之至少一面(亦即,甲基丙烯酸樹脂層(A)及/或甲基丙烯酸樹脂層(B)之面)上,成為硬化性塗膜,接著使之硬化,成為硬化被膜,藉此獲得耐擦傷性樹脂板。
硬化性塗料之塗佈方法列舉為例如棒塗佈法、微凹版塗佈法、輥塗佈法、流動塗佈法、浸漬塗佈法、旋轉塗佈法、模嘴塗佈法、噴霧塗佈法等。
使硬化塗膜硬化只要依據硬化性塗料組成物之種類,利用能量線之照射或加熱進行即可。
利用能量線之照射使硬化性塗膜硬化時之能量線列舉為例如紫外線、電子束、輻射線等,其強度或照射時間等條件可依據硬化性塗料組成物之種類適當選擇。
又,藉由加熱使硬化性塗膜硬化時,其溫度或時間等之條件係依據硬化性塗料組成物之種類適當選擇。加熱溫度為不引起樹脂基板之變形,一般而言較好為100℃以下。
硬化性塗料組成物含有溶劑時,可在塗佈後、使溶劑揮發後使硬化性塗膜硬化,亦可同時進行溶劑之揮發與硬化性塗膜之硬化。
硬化被膜之厚度(硬化後)較好為0.5~50μm,更好為1~20 μm。硬化被膜之厚度小時,雖有難以產生龜裂之傾向,但太小時耐擦傷性變不足故不佳。
所得耐擦傷性樹脂板可視需要於其表面上以塗佈法、濺鍍法、真空蒸鍍法等施以抗反射處理。且,亦可將另外製作之抗反射性薄片貼合於耐擦傷性樹脂板之一面或兩面上,而賦予抗反射效果。
如此獲得之耐擦傷性樹脂板由於耐衝擊性與表面硬度二者優異,故可使用作為例如電視、個人電腦等之顯示器;行動電話、PHS(個人手持電話系統)、PDA(個人數位助理)等之攜帶型資訊端末之顯示窗;數位相機、手持式錄影機等之尋像器部;攜帶型遊戲機之顯示窗;衛星導航系統、攜帶型資訊端末之顯示窗、銀行之ATM(Automated Teller Machine,自動櫃員機)、產業設備等之操作面板、電視之顯示器、個人電腦之顯示器、攜帶型遊戲機等之觸控面板等之保護板,其中以作為顯示器用保護板、攜帶型資訊端末之顯示窗用保護板、觸控面板用之保護板較適用。
又,顯示器列舉為例如映像管(CRT)顯示器、液晶顯示器、電漿顯示器、電致發光(EL)顯示器等。
製作顯示器用保護板時,只要視需要對耐擦傷性樹脂
板進行印刷、穿孔等加工,且切斷處理成需要之大小即可。其中,若設置於顯示器上,則可有效保護顯示器。此時,較好甲基丙烯酸樹脂層(A)設置於表側(辨識者側),甲基丙烯酸樹脂層(B)設置於裏側(顯示器側)。
且,攜帶型資訊端末之顯示窗用亦可同樣製作。此時,甲基丙烯酸樹脂層(A)設置於表側(辨識者側),甲基丙烯酸樹脂層(B)設置於裏側(顯示窗側)。
又,觸控面板用保護板亦可同樣製作。此時,甲基丙烯酸樹脂層(A)設置於表側(辨識者側),甲基丙烯酸樹脂層(B)設置於裏側(觸控面板側)。
以下,顯示本發明之實施例,但本發明並不受限於該等實施例。實施例中表示含量及使用量之%及份若無特別記載則為重量基準。
樹脂板之耐衝擊性、耐擦傷性樹脂板之表面硬度之評價係以下述條件進行。
將樹脂板切斷成85mm×65mm之大小(長方形),以樹脂板之甲基丙烯酸樹脂層(A)側作為上側(落球側),以甲基丙烯酸樹脂層(B)側作為下側,於樹脂板之上側配置與樹脂板相同外形之85mm×65mm,內形(配置於樹脂板之中央之窗部)47mm×35mm、厚度1mm之金屬製模框板,且於樹脂板
之下側配置與樹脂板相同外形之85mm×65mm,內形(配置於樹脂板之中央之窗部)47mm×35mm、厚度2mm之金屬製模框板,以該等兩片金屬製模框板夾持該樹脂板之上下,使重量36g,直徑20mm 之金屬球自50cm之高度落下於該樹脂板之中央(亦即,金屬製模框板之窗部之中央)。
樹脂板未破裂者評價為○(合格),樹脂板破裂者評價為×(不合格)。
依據JIS K5600(鉛筆硬度試驗),針對耐衝擊性樹脂板之甲基丙烯酸樹脂層(A)側之面測定表面硬度。
以下之實施例及比較例中使用之擠出裝置中使用之冷卻輥之構成如下。
第一冷卻輥7、第二冷卻輥8及第三冷卻輥9如下構成,且如圖1所示般以橫排列配置。
第一冷卻輥7:金屬彈性輥(表面溫度:110℃)
第二冷卻輥8:金屬輥(表面溫度:125℃)
第三冷卻輥9:金屬輥(表面溫度:120℃)
第一冷卻輥7、第二冷卻輥8及第三冷卻輥9如下構成,且如圖1所示般以橫排列配置。
第一冷卻輥7:金屬輥(表面溫度:110℃)
第二冷卻輥8:金屬輥(表面溫度:125℃)
第三冷卻輥9:金屬輥(表面溫度:115℃)
金屬彈性輥係以被覆由不鏽鋼所成之軸輥之外圍部之方式,以單面經鏡面化之厚度2mm之不鏽鋼製薄膜以鏡面加工之面成為輥外面之樣態配置,將由熱煤油所成之流體封入軸輥與金屬性薄膜之間,且外徑為250mm之金屬彈性輥,金屬輥為表面由經鏡面加工之不鏽鋼所成,且外徑為250mm之螺旋輥金屬輥(內部具有螺旋狀之流體通路)。
又,冷卻輥之表面溫度均為實測輥表面之值。
以下之實施例及比較例係使用以下所示之聚碳酸酯樹脂、甲基丙烯酸樹脂及橡膠粒子。
作為聚碳酸酯樹脂係使用住友Dow(股)製造之「CALIPER 301-10」,雙酚A系之聚碳酸酯樹脂(熱變形溫度:140℃)。
作為甲基丙烯酸樹脂係使用藉由由甲基丙烯酸甲酯97.8%與丙烯酸甲酯2.2%所成之單體經塊體聚合所得之熱可塑性聚合物(熱變形溫度:104℃)之顆粒。又,該熱變形溫度為依據JIS K7121:1987,利用示差掃描熱量測定,以加熱速度10℃/分鐘求得並經外插之玻璃開始轉移之溫度作為
玻璃轉移溫度。
至於橡膠粒子係使用最內層為藉由由甲基丙烯酸甲酯93.8%與丙烯酸甲酯6.0%及甲基丙烯酸烯丙酯0.2%所成之單體經聚合所得之硬質聚合物,中間層為藉由由丙烯酸丁酯81%與苯乙烯17%及甲基丙烯酸烯丙酯2%所成之單體經聚合所得之彈性聚合物,最外層為藉由由甲基丙烯酸甲酯94%與丙烯酸甲酯6%所成之單體經聚合所得之硬質聚合物,且最內層/中間層/最外層之重量比例為35/45/20,中間層之彈性聚合物之層之平均粒徑為0.22μm,以乳化聚合法獲得之球形三層構造之丙烯酸系橡膠粒子。
又,橡膠粒子之平均粒徑係使橡膠粒子與甲基丙烯酸樹脂混合並經薄膜化,其剖面以氧化釕僅染色彈性聚合物(中間層),且以電子顯微鏡觀察,以經染色之部分之直徑(亦即中間層之外徑)之平均作為橡膠粒子之平均粒徑而求得。
首先,調製甲基丙烯酸樹脂組成物(a)作為甲基丙烯酸樹脂層(A)之形成材料,調製甲基丙烯酸樹脂組成物(b)作為甲基丙烯酸樹脂層(B)之形成材料。亦即,以表1所示之比例,利用超混練機混合甲基丙烯酸樹脂與橡膠粒子,且以
二軸擠出機熔融混練,分別以顆粒獲得由甲基丙烯酸樹脂與橡膠粒子所成之甲基丙烯酸樹脂組成物(a)及(b)。
接著,冷卻輥之構成設為上述之輥構成A。接著,如圖1所示,分別以45mm 之單軸擠出機1[日立造船(股)製造]使甲基丙烯酸樹脂組成物(a)熔融,以45mm 之單軸擠出機3[日立造船(股)製造]使甲基丙烯酸樹脂組成物(b)熔融,且以65mm 之單軸擠出機2[東芝機械(股)]使聚碳酸酯樹脂熔融,使該等透過三種三層分配型之送料器4[日立造船(股)製造]進行層合,且透過模唇寬度1400mm,模唇間隔1mm之T型模嘴5[日立造船(股)製造]擠出。使所得薄膜狀物6夾持在第一冷卻輥7與第二冷卻輥8之間,接著以捲繞在第二冷卻輥8之狀態,再夾入於第二冷卻輥8與第三冷卻輥9之間經成形.冷卻,製作表1所示厚度之於聚碳酸酯樹脂層之一面層合甲基丙烯酸樹脂層(A),於另一面層合甲基丙烯酸樹脂層(B)之三層構成之樹脂板10。
針對該樹脂板10,如上述般進行耐衝擊性及表面硬度之評價,其結果示於表1。
除如表1所示,將甲基丙烯酸樹脂組成物(a)及(b)之組成,以及冷卻輥之構成變更為「輥構成B」以外,餘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法,製作表1所示厚度之於聚碳酸酯樹脂層之一面層合甲基丙烯酸樹脂層(A),於另一面層合甲基
丙烯酸樹脂層(B)之三層構成之樹脂板10。
針對該樹脂板10,如上述般進行耐衝擊性及表面硬度之評價,其結果示於表1。
混合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新中村化學工業(股)之“NK Ester A-DPH”]25份、光聚合起始劑[汽巴特用化學品(股)之“IRGACURE 184”]2份、五氧化二銻微粒子溶膠[觸媒化成工業(股)之“ELCOM V-4514”;固體成分濃度20%]10份、作為溶劑之1-甲氧基-2-丙醇24份、異丁醇24份、及二丙酮醇15份,調製硬化性塗料組成物。
將實施例1~3、比較例1~5所得之各樹脂板切斷成100mm×80mm之大小,以浸漬法於兩面上形成上述硬化性塗料組成物之硬化性塗膜。接著,在室溫乾燥1分鐘,進而在50℃之熱風烘箱內乾燥3分鐘使溶劑揮發後,對其硬化塗膜使用120W之高壓水銀燈,照射0.5J/cm2之紫外線並硬化,獲得於兩面上形成厚度3.5μm之硬化被膜之各耐擦傷性樹脂板。針對所得各耐擦傷性樹脂板進行表面硬度之評價(鉛筆硬度試驗JIS K5600),其結果示於表1。
如表1所示,本發明之實施例1~3之樹脂板,係於聚碳酸酯樹脂層之兩側分別配置由以甲基丙烯酸樹脂及橡膠粒子之合計100重量%為基準,橡膠粒子之含有比例為0~20重量%之甲基丙烯酸樹脂組成物(a)所成之甲基丙烯酸樹脂層(A),與由以甲基丙烯酸樹脂及橡膠粒子之合計100重量%為基準,橡膠粒子之含有比例為7重量%以上之甲基丙烯酸樹脂組成物(b)所成之甲基丙烯酸樹脂層(B),且藉由使冷卻輥之至少一個為金屬彈性輥,而對於甲基丙烯酸樹脂層(A)側之表面,確保「3H」以上之表面硬度,同時可急遽提高耐衝擊性。
相反的,比較例1、2之樹脂板,亦即僅使用以往方法之金屬輥,以輥構成B製造樹脂板時,僅獲得表面硬度優異,但耐衝擊性低之樹脂板。且,甲基丙烯酸樹脂層(B)之橡膠粒子之含有比例為6重量%,並未滿足本發明之規定量(7重量%以上)之比較例3、4之樹脂板,耐衝擊性與以往者同樣亦顯著降低。
另外,比較例5之樹脂板不僅耐衝擊性降低,且表面硬度亦達「F」之顯著低。此時,比較例5中甲基丙烯酸樹脂層(B)之橡膠粒子之含有比例為6重量%,不僅未滿足本發明之規定量(7重量%以上),且甲基丙烯酸樹脂層(A)之橡膠粒子含有比例為22重量%,亦未滿足本發明之規定量(0~20重量%)。
如此,比較例1~5之樹脂板難以兼顧優異之耐衝擊性與高的表面硬度,但本發明(實施例1~3)可達成優異之耐
衝擊性與高的表面硬度二者。
又,本發明之實施例1~3之樹脂板藉由於甲基丙烯酸樹脂層(A)之表面進一步形成由硬化性塗料組成物所成之硬化被膜,亦可進一步提高表面硬度(表面硬度:3H~5H)。據此,本發明之實施例1~3之樹脂板藉由於其表面形成硬化被膜,而進一步提高耐擦傷性(表面硬度:3H~5H),而可使用作為耐擦傷性樹脂板。且,本發明之此種耐擦傷性樹脂板亦可使用作為顯示器用保護板、攜帶型資訊端末之顯示窗用保護板、觸控面板用保護板。
又,比較例5之樹脂板即使在甲基丙烯酸樹脂層(A)之表面形成硬化被膜時,表面硬度仍為「2H」,其表面硬度比未形成硬化被膜之本發明之實施例1~3之樹脂板之值(3H)低。
本申請案主張2011年7月21日於日本申請之特願2011-159510為基礎之優先權,其內容全部援用於本說明書中供參考。
1、2、3‧‧‧擠出機
4‧‧‧送料器
5‧‧‧模嘴或T型模嘴
6‧‧‧薄膜狀物
7‧‧‧第一冷卻輥
8‧‧‧第二冷卻輥
9‧‧‧第三冷卻輥
10‧‧‧樹脂板
圖1為顯示本發明之樹脂板之製造一實施形態之概略說明圖。
1、2、3‧‧‧擠出機
4‧‧‧送料器
5‧‧‧模嘴或T型模嘴
6‧‧‧薄膜狀物
7‧‧‧第一冷卻輥
8‧‧‧第二冷卻輥
9‧‧‧第三冷卻輥
10‧‧‧樹脂板
Claims (10)
- 一種樹脂板,其係將於聚碳酸酯樹脂層之一面上層合甲基丙烯酸樹脂層(A)且於另一面上層合甲基丙烯酸樹脂層(B)而成之薄膜狀物自模嘴擠出,夾持在第一冷卻輥與第二冷卻輥之間,並捲繞在第二冷卻輥之後,捲繞在第三冷卻輥所得之於聚碳酸酯樹脂層之一面上層合甲基丙烯酸樹脂層(A)且於另一面上層合甲基丙烯酸樹脂層(B)而成之樹脂板,其特徵為前述甲基丙烯酸樹脂層(A)係以甲基丙烯酸樹脂及橡膠粒子之合計100重量%為準,由橡膠粒子之含有比例為0~20重量%之甲基丙烯酸樹脂組成物(a)所成,前述甲基丙烯酸樹脂層(B)係以甲基丙烯酸樹脂及橡膠粒子之合計100重量%為準,由橡膠粒子之含有比例為7重量%以上之甲基丙烯酸樹脂組成物(b)所成,且由前述第一冷卻輥、前述第二冷卻輥及前述第三冷卻輥所組成群組中,至少一個冷卻輥為外周部具備金屬製薄膜之彈性輥。
- 一種耐擦傷性樹脂板,其係在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樹脂板之甲基丙烯酸樹脂層(A)之面上形成硬化被膜所成。
- 一種耐擦傷性樹脂板,其係在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樹脂板之甲基丙烯酸樹脂層(B)之面上形成硬化被膜所成。
- 一種顯示器用保護板,其係由如申請專利範圍第 2或3項之耐擦傷性樹脂板所成。
- 一種攜帶型資訊端末之顯示窗用保護板,其係由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或3項之耐擦傷性樹脂板所成。
- 一種觸控面板用保護板,其係由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或3項之耐擦傷性樹脂板所成。
- 一種樹脂板之製造方法,其係將於聚碳酸酯樹脂層之一面上層合甲基丙烯酸樹脂層(A)且於另一面上層合甲基丙烯酸樹脂層(B)而成之薄膜狀物自模嘴擠出,夾持在第一冷卻輥與第二冷卻輥之間,並捲繞在第二冷卻輥之後,捲繞在第三冷卻輥,而製造於聚碳酸酯樹脂層之一面上層合甲基丙烯酸樹脂層(A)且於另一面上層合甲基丙烯酸樹脂層(B)而成之樹脂板之方法,其特徵為前述甲基丙烯酸樹脂層(A)係以甲基丙烯酸樹脂及橡膠粒子之合計100重量%為準,由橡膠粒子之含有比例為0~20重量%之甲基丙烯酸樹脂組成物(a)所成,前述甲基丙烯酸樹脂層(B)係以甲基丙烯酸樹脂及橡膠粒子之合計100重量%為準,由橡膠粒子之含有比例為7重量%以上之甲基丙烯酸樹脂組成物(b)所成,由前述第一冷卻輥、前述第二冷卻輥及前述第三冷卻輥所組成群組中之至少一個冷卻輥為外周部具備金屬製薄膜之彈性輥。
- 一種耐擦傷性樹脂板之製造方法,其包含於以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製造方法獲得之樹脂板之甲基丙烯酸樹脂層(A)之面上形成硬化被膜,而獲得耐擦傷性樹脂 板之步驟。
- 一種耐擦傷性樹脂板之製造方法,其包含於以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製造方法獲得之樹脂板之甲基丙烯酸樹脂層(B)之面上形成硬化被膜,而獲得耐擦傷性樹脂板之步驟。
- 一種以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或9項之製造方法獲得之耐擦傷性樹脂板之使用方法,其係作為顯示器用保護板、攜帶型資訊端末之顯示窗用保護板或觸控面板用保護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1159510A JP6043053B2 (ja) | 2011-07-21 | 2011-07-21 | 樹脂板、それを用いた耐擦傷性樹脂板、ディスプレイ用保護板、携帯型情報端末の表示窓用保護板、タッチパネル用保護板、及び樹脂板の製造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317126A true TW201317126A (zh) | 2013-05-01 |
TWI554401B TWI554401B (zh) | 2016-10-21 |
Family
ID=475307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1126049A TWI554401B (zh) | 2011-07-21 | 2012-07-19 | A resin plate, a scratch board using a resin plate, a protective plate for a display, a protective plate for a display window at the end of a portable information, a protective panel for a touch panel, and a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resin sheet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6043053B2 (zh) |
KR (2) | KR20130011960A (zh) |
CN (1) | CN102886949B (zh) |
TW (1) | TWI554401B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675742B (zh) * | 2014-07-28 | 2019-11-01 | 日商住友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 輥狀丙烯酸系樹脂薄膜之製造方法及偏光板之製造方法 |
TWI683740B (zh) * | 2014-09-18 | 2020-02-01 | 日商可樂麗股份有限公司 | 擠出樹脂板之製造方法及擠出樹脂板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5107515A1 (en) * | 2014-01-15 | 2015-07-23 | Bar Ilan University | Nanometric cushion for enhancing scratch and wear resistance of hard films |
CN106079342A (zh) * | 2016-06-12 | 2016-11-09 | 品诚塑胶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一种在线共挤硬化聚碳酸酯板材工艺 |
TWI735619B (zh) * | 2016-09-05 | 2021-08-11 | 日商理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多層薄膜之製造方法、具有多層薄膜之物品之製造方法、及具有多層薄膜之物品 |
US11396165B2 (en) | 2017-06-13 | 2022-07-26 | Riken Technos Corporation | Multilayer film |
EP3912812A4 (en) * | 2019-01-18 | 2022-09-28 | Kuraray Co., Ltd. | Laminated body of resin extruded body and laminated resin extruded body bonded to hardened layer |
CN110696261A (zh) * | 2019-10-25 | 2020-01-17 | 佛山市顺德区日泓照明实业有限公司 | 透光胶板的生产方法 |
CN116079967B (zh) * | 2023-02-21 | 2023-11-14 | 南通三信塑胶装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eva薄膜自动化生产系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489972B2 (ja) | 1997-08-08 | 2004-01-26 | 株式会社クラレ | 積層板 |
JP2007030307A (ja) * | 2005-07-26 | 2007-02-08 | Crd:Kk | 透明性シート |
JP5324777B2 (ja) * | 2007-12-07 | 2013-10-23 |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 押出樹脂板の製造方法 |
JP5176749B2 (ja) * | 2008-07-24 | 2013-04-03 |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 耐擦傷性樹脂板及びその用途 |
JP5230313B2 (ja) * | 2008-09-10 | 2013-07-10 | 株式会社日本触媒 | 積層板および表示装置用前面板 |
JP5620644B2 (ja) * | 2009-02-09 | 2014-11-05 |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 タッチパネル用積層押出樹脂板およびタッチパネル用表面塗工板 |
JP5353285B2 (ja) * | 2009-02-16 | 2013-11-27 |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 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 |
JP5707191B2 (ja) * | 2011-03-18 | 2015-04-22 |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 積層板 |
-
2011
- 2011-07-21 JP JP2011159510A patent/JP6043053B2/ja active Active
-
2012
- 2012-07-19 KR KR1020120078870A patent/KR20130011960A/ko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12-07-19 TW TW101126049A patent/TWI554401B/zh active
- 2012-07-20 CN CN201210253469.7A patent/CN102886949B/zh active Active
-
2019
- 2019-04-22 KR KR1020190046870A patent/KR102005221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675742B (zh) * | 2014-07-28 | 2019-11-01 | 日商住友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 輥狀丙烯酸系樹脂薄膜之製造方法及偏光板之製造方法 |
TWI683740B (zh) * | 2014-09-18 | 2020-02-01 | 日商可樂麗股份有限公司 | 擠出樹脂板之製造方法及擠出樹脂板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KR20130011960A (ko) | 2013-01-30 |
KR20190049661A (ko) | 2019-05-09 |
TWI554401B (zh) | 2016-10-21 |
JP6043053B2 (ja) | 2016-12-14 |
CN102886949B (zh) | 2016-09-28 |
JP2013022822A (ja) | 2013-02-04 |
CN102886949A (zh) | 2013-01-23 |
KR102005221B1 (ko) | 2019-07-2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554401B (zh) | A resin plate, a scratch board using a resin plate, a protective plate for a display, a protective plate for a display window at the end of a portable information, a protective panel for a touch panel, and a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resin sheet | |
JP5620644B2 (ja) | タッチパネル用積層押出樹脂板およびタッチパネル用表面塗工板 | |
JP6645522B2 (ja) | 樹脂積層板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耐擦傷性樹脂積層板 | |
JP2013086273A (ja) | 樹脂板、それを用いた耐擦傷性樹脂板、ディスプレイ用保護板、携帯型情報端末の表示窓用保護板、タッチパネル用保護板、および樹脂板の製造方法 | |
JP2010085978A (ja) | 液晶ディスプレイ保護板 | |
JP2009248416A (ja) | 耐擦傷性樹脂板及びその用途 | |
JP5176749B2 (ja) | 耐擦傷性樹脂板及びその用途 | |
JP2009255565A (ja) | 耐擦傷性樹脂板及びその用途 | |
TW201210816A (en) | Laminated plate for protecting 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 |
JP5936395B2 (ja) | 積層板、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耐擦傷性積層板 | |
JP2012006321A (ja) | ディスプレイ保護用樹脂板 | |
JP2012051118A (ja) | 耐擦傷性樹脂板及びその用途 | |
JP5401029B2 (ja) | 押出樹脂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表面塗工板 | |
TW201137437A (en) | Protective laminated sheet f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 | |
TW201235211A (en) | Laminates, and abrasion-resistant resin plates, protective plates for display, and protective plates for touch panel using the same | |
TW201002520A (en) | Scratch-resistant resin plate and display window protecting plate of portable information terminal using the same | |
JP2011207046A (ja) | 樹脂板、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耐擦傷性樹脂板、ディスプレイ用保護板および携帯型情報端末の表示窓保護板 | |
JP2011148130A (ja) | 耐擦傷性樹脂板、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ディスプレイ用保護板および携帯型情報端末の表示窓保護板 | |
JP6095210B2 (ja) | 樹脂積層板 | |
JP2011074227A (ja) |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用硬化性塗料 | |
JP2011232435A (ja) | ディスプレイ保護用樹脂板 | |
JP6009172B2 (ja) | 樹脂板 | |
JP5950532B2 (ja) | 樹脂板 | |
JP2012176495A (ja) | 樹脂板、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耐擦傷性樹脂板、ディスプレイ用保護板およびタッチパネル用保護板 | |
JP2011201183A (ja) | ディスプレイ保護用積層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