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313406A - 打入工具 - Google Patents
打入工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01313406A TW201313406A TW101129831A TW101129831A TW201313406A TW 201313406 A TW201313406 A TW 201313406A TW 101129831 A TW101129831 A TW 101129831A TW 101129831 A TW101129831 A TW 101129831A TW 201313406 A TW201313406 A TW 201313406A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cylinder
- piston
- air
- compressed air
- damper
- Prior art dat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C—HAND-HELD NAILING OR STAPLING TOOLS; MANUALLY OPERATED PORTABLE STAPLING TOOLS
- B25C1/00—Hand-held nailing tools; Nail feeding devices
- B25C1/04—Hand-held nailing tools; Nail feeding devices operated by fluid pressure, e.g. by air pressure
- B25C1/044—Hand-held nailing tools; Nail feeding devices operated by fluid pressure, e.g. by air pressure with movable main cylinde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ortable Nailing Machines And Stapler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揭示一種打入工具,其包含:一殼體,其中設置有一用於積聚壓縮空氣之積聚器;一扳機,設置於該殼體中;一氣缸,收納於該殼體中;一活塞,容納於氣缸中且可在該氣缸中滑動,並由該壓縮空氣驅動;以及一頂閥,響應於該扳機之移動而於一作動位置與一阻擋位置之間移動,該作動位置係遠離該氣缸,俾使該壓縮空氣作用於該活塞上,該阻擋位置則鄰接該氣缸,俾阻擋該壓縮空氣對該活塞之作用。該氣缸可被設置於一第一位置處及一第二位置處,在該頂閥自該阻擋位置移動至該作動位置之狀態中,該第二位置較該第一位置更靠近該頂閥。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打入工具,其中能夠調整對該打入工具所打入之一扣件(例如,一釘子或一釘書釘)之一驅動力。
存在一種釘子打入工具,其設置有一手動式調整器以用於調整一打入深度,俾使該釘子打入工具所打入之一釘子的頂部表面與被打入釘子之對應構件(在下文中被稱為「打入接收構件」)的表面共面。舉例而言,日本專利申請公開案第2004-351523號(專利文獻1)中所述之一釘子打入工具包含一調整器,以用於調整貼靠於打入接收構件之推桿的長度,藉由該調整器來調整一用於擊打釘子之驅動刀片(driver blade)自位於推桿之頂端上一注入孔突出之突出量,進而調整打入深度。
此外,當使用調整器來調整打入深度時,常常在被高度調整之壓力狀態中使用由一壓縮機所提供之壓縮空氣的壓力,因此,由於在一活塞之驅動能量中存在未被用於驅動之能量(多餘能量),因此存在使釘子打入工具之使用壽命縮短之問題。
然而,在專利文獻1所述之打入工具中,當打入接收構件為軟的時候,一活塞緩衝器會變形以吸收大量多餘能量,進而使該活塞緩衝器嚴重地磨損,且對主體之衝擊也很大。因此導致活塞緩衝器或主體之耐久性出現劣化之問題。
本發明已考慮到此等問題,其優先目的在於輕易切換釘子的打入深度,並同時調整驅動能量,此外,亦減少空氣消耗。
為達成上述優先目的,提供一種根據本發明之打入工具,其包含:一殼體,設置有一用於積聚壓縮空氣之積聚器;一扳機,設置於該殼體中;一氣缸,容納於該殼體中;一活塞,容納在氣缸中並可在該氣缸中滑動,並由該壓縮空氣驅動;以及一主閥門,響應於該扳機之移動而於一作動位置與一阻擋位置之間移動,該作動位置係遠離該氣缸,俾使該壓縮空氣作用於該活塞上,該阻擋位置則鄰接該氣缸,俾阻擋該壓縮空氣對該活塞之作用,且該氣缸可被定位於一第一位置處及一第二位置處,在該主閥門自該阻擋位置移動至該作動位置之狀態中,該第二位置較該第一位置更靠近該主閥門。
此處,較佳地,該壓縮空氣使該氣缸可在該第一位置與該第二位置之間移動。
較佳地,該打入工具更包含:一緩衝器,可貼靠於該活塞上;以及一緩衝器座,設置於該緩衝器下方,用於支撐該緩衝器並可相對於該殼體滑動,一自該積聚器延伸至該緩衝器座之空氣通道形成於該殼體中,該壓縮空氣使該緩衝器座移動至該氣缸側,以於該緩衝器座下方界定一緩衝器下部腔室,且該氣缸隨該緩衝器座之移動而自該第一位置移動至該第二位置。
此外,較佳地,該打入工具更包含:一閥門構件,用於開啟或關閉該空氣通道;以及一切換部,包含一切換旋鈕,該切換旋鈕用於將該閥門構件切換至一開啟該空氣通道之位置或一關閉該空
氣通道之位置。
此外,較佳地,該殼體設置有一移動限制部,該氣缸設置有一貼靠部,該貼靠部位於該移動限制部下方,且當該氣缸處於該第二位置時,該貼靠部貼靠該移動限制部,以限制該氣缸接近該主閥門。
在本發明之另一態樣中,提供一種打入工具,其包括:一殼體,設置有一為積聚壓縮空氣而界定之第一空氣腔室;一氣缸,收納於該殼體中;一活塞,容納於氣缸中且可在氣缸中滑動,並由該壓縮空氣驅動;以及一排氣切換機構,設置於該氣缸下方,一第二空氣腔室形成於該殼體中,該第二空氣腔室與該氣缸連通,並響應於該活塞之移動而移動,以積聚自該氣缸之一內部排放之空氣,且該排氣切換機構可切換一空氣通道之一橫截面積,該空氣通道自該氣缸延伸至該第二空氣腔室。
此外,較佳地,該排氣切換機構包含:一緩衝器,可貼靠於該活塞上;以及一緩衝器座,設置於該緩衝器下方,用於支撐該緩衝器並可相對於該殼體滑動,一自該第一空氣腔室延伸至該緩衝器座之第一空氣通道形成於該殼體中,一用於連通該氣缸之該內部與該第二空氣腔室之第二空氣通道形成於該氣缸中,來自該第一空氣通道之該壓縮空氣使該緩衝器座移動至該氣缸側,以界定一緩衝器下部腔室,且該緩衝器隨該緩衝器座之移動而移動,俾可切換一自該氣缸之該內部延伸至該第二空氣腔室之空氣通道之一橫截面積。此外,較佳地,該打入工具更包含:一移動限制部,當該緩衝器座移動至該緩衝器側時,該緩衝器座貼靠該移動限制
部,以限制該緩衝器座之向上移動,進而與該殼體一起界定該緩衝器下部腔室。
此外,較佳地,該移動限制部係為該氣缸,該氣缸包含一環設於其一外周邊表面上之凸緣部,以貼靠該殼體之一內周邊壁,在該緩衝器下部腔室之界定中,該凸緣部對於該壓縮空氣之一承壓區域大於該緩衝器座對於該壓縮空氣之一承壓區域,且該氣缸之一下端貼靠該殼體。
根據本發明,可提供一種打入工具,其能夠輕易地切換一釘子的打入深度並同時調整驅動能量,此外,亦能夠減少空氣消耗。
以下將參照附圖來闡釋根據本發明一第一實施例之一打入工具。作為打入工具之一實例,圖1所示一釘子打入工具1係為一使用壓縮空氣作為動力來驅動一釘子(其係為一扣件)之工具。
如圖1及圖2所示,釘子打入工具1主要包含:一主體2;一握把部3,其沿一與下文所述一活塞21之一滑動方向實質上垂直之方向而延伸;一鼻部(nose portion)4,沿一與一被驅動之打入接收構件(未示出)實質上垂直之方向而定位;一倉匣5,用於容納一欲被供應至鼻部4之釘子;以及一切換部6,用於切換一驅動力。應注意,在下文中,活塞21自主體2向鼻部4前進之一滑動方向被稱為一「向下方向」,且一與該方向相反之方向被稱為一「向上方向」。此外,殼體係由主體2及握把部3形成。
如圖2所示,一用於積聚壓縮空氣之積聚器2a形成於釘子打入
工具1之主體2及握把部3內部。積聚器2a連接至一空氣壓縮機(未示出)以在其間夾置一空氣軟管(未示出),以用於積聚來自該空氣壓縮機之壓縮空氣。一第一空氣通道2b及一第二空氣通道2c形成於主體2之切換部6附近。此外,與一外部(未示出)連通之一排氣端口形成於主體2之一上部上。
在主體2與握把部3間之一連接部處,設置有:一扳機10,其由一操作者操作;一推桿11,其自鼻部4之一下端突出並延伸至扳機10附近;以及一扳機閥門部12,其係為一與下文所述一頂閥室2g連通之切換閥門,用於供應及排出壓縮空氣。
推桿11自主體2朝鼻部4側被偏壓,以便可沿鼻部4向上或向下移動。一控制路徑(未示出)形成於主體2中,且扳機閥門部12藉由該控制路徑而連接至下文所述之頂閥室2g。藉由執行一將推桿11之一下端部推至打入接收構件上之操作,推桿11之一上端部使一推桿柱塞11a沿一向上方向移動。在沿向上方向移動後,推桿柱塞之一上端部貼靠一臂板10a。藉由在此種狀態中對扳機10執行一拉動操作,使該臂板貼靠扳機閥門部12之一柱塞123,以使柱塞123沿向上方向移動。如此一來,壓縮空氣便作用於活塞21上以執行一驅動操作。
當執行扳機10之拉動操作以及將推桿11推至打入接收構件上之操作二者時,柱塞123被向上推動。
扳機閥門部12包含:一閥門襯套121;一閥門活塞122;柱塞123;一彈簧124;以及O形環125及126。在尚未執行扳機10之拉動操作及推桿11之推動操作之狀態中,閥門活塞122位於上部
死點處,且柱塞123位於下部死點處。在此種狀態中,閥門活塞122與O形環125間之一空間關閉,俾阻擋大氣進入扳機閥門室127中、同時使積聚器2a內之壓縮空氣自柱塞123與O形環126間之一空間流入至扳機閥門室127中。而且,壓縮空氣亦流入至與扳機閥門室127連通之頂閥室2g中。此外,在已執行扳機10之拉動操作及推桿11之推動操作二者之狀態中,閥門活塞122位於下部死點處,且柱塞123位於上部死點處。在此種狀態中,於閥門活塞122與O形環125之間形成空間,俾使扳機閥門室127與大氣連通,以排出扳機閥門室127內部之壓縮空氣。此外,柱塞123與O形環126間之空間關閉,俾使扳機閥門室127與積聚器2a阻斷。而且,與扳機閥門室127連通之頂閥室2g經由一控制路徑(未示出)而與大氣連通,以排出頂閥室2g內部之壓縮空氣。
主體2在其內部包含:一柱形氣缸20;一活塞21,其在氣缸20內可向上及向下滑動(往復運動);一驅動刀片22,其與活塞21實質上形成為一體;一活塞緩衝器23,設置於氣缸20之一下端部處;一緩衝器座24,設置於活塞緩衝器23下方;以及一頂閥(head valve)25。頂閥25在本發明中對應於「主閥門」。
氣缸20可位於上部死點處(圖8)及下部死點處(圖7)。氣缸20之一內表面進行支撐而使活塞21可滑動,且一環形氣缸板2D設置於氣缸20之一外周邊與主體2之一內表面之間。氣缸板2D將氣缸20與主體2間之一空間分成上部空間及下部空間,此外,使用一O形環將該上部空間與該下部空間之間密封。上部空間與
握把部3內部之一空間一起形成積聚器2a。此外,下部空間形成一返回空氣室2e以用於收納使活塞21返回至上部死點所需之壓縮空氣。一止回閥20A沿一軸方向設置於氣缸20之一中心部處,並容許壓縮空氣僅沿自氣缸20內部至氣缸20外部之返回空氣室2e之一方向流動。此外,一第三空氣通道20b形成於氣缸20下方,第三空氣通道20b始終對返回空氣室2e敞開。此外,在氣缸20中形成有一貼靠部20C,貼靠部20C位於氣缸板2D下方並自外周邊表面沿一徑向向外突出。此外,氣缸20之一下端部包含一擊打部20D。
在氣缸20內部,活塞21可在上部死點與下部死點之間沿向上及向下方向滑動。一O形環21A設置於活塞21之一外周邊上。O形環21A將活塞21與氣缸20之間密封。此外,驅動刀片22與活塞21形成為一體,以實質上自活塞21之一下表面之一中心向下延伸。此外,氣缸20之內部被活塞21劃分成一活塞上部腔室及一活塞下部腔室。當壓縮空氣作用於驅動中之活塞21時,驅動刀片22迅速地與活塞21一起下降以穿過一注入通道40a而移動,進而對釘子施加驅動力。
活塞緩衝器23係為氣缸20之一下端部,並設置於活塞21之下部死點附近。活塞緩衝器23係由一撓性材料(例如,橡膠)製成,並用於吸收能量(多餘能量),該能量係藉由自活塞21已被壓縮空氣降下後所包含之驅動能量減去驅動釘子時所消耗之能量而得到。此外,活塞緩衝器23包含一通孔,該通孔穿過氣缸20之一中心軸而突出,並供驅動刀片22插入於其中,且活塞緩衝器23
之一外周邊表面具有一錐形形狀,以便傾斜而使其外徑越向上越小。
如圖3所示,緩衝器座24設置於活塞緩衝器23下方,並支撐活塞緩衝器23以沿上下方向滑動。緩衝器座24形成為環形,俾在其一中心部中形成一通孔24a以供驅動刀片22插入其中。此外,緩衝器座24包含一凹部24b,凹部24b係為環形的向下凹陷形狀並支撐活塞緩衝器23之一下端部。此外,緩衝器座24之一外周邊上端部貼靠氣缸20之擊打部20D。
此外,如圖4所示,當壓縮空氣已流動至緩衝器座下方時,緩衝器座24會向上移動,以與下文所述鼻部4之一凹部41b一起界定一緩衝器下部腔室41c。當緩衝器座24向上移動時,氣缸20會被向上推動。然而,當氣缸20之貼靠部20C貼靠氣缸板2D時,緩衝器座24及氣缸20之向上移動將停止,並限制氣缸20朝頂閥25接近。應注意,在貼靠部20C已貼靠氣缸板2D之狀態中,氣缸20位於上部死點處。圍繞緩衝器座24而設置之O形環將緩衝器下部腔室41c與主體2之內部之間密封,且切換部6控制壓縮氣體向緩衝器下部腔室41c中之流動。
如圖2所示,頂閥25設置於氣缸20之一上側上,並形成可與一排氣端口(未示出)連通之一空氣通道(未示出)。其中收納有頂閥25之一頂閥室2g形成於主體2中,且頂閥室2g與扳機閥門部12連通以在其間夾置一控制通道(未示出)。在頂閥室2g中,設置有一用於向下偏壓頂閥25之頂閥彈簧26。在如圖2所示之一初始狀態中,頂閥室2g充滿壓縮空氣,且頂閥彈簧26及頂閥室
2g內部之壓縮空氣向下偏壓頂閥25。頂閥彈簧26向下偏壓頂閥25所用之力小於積聚器2a之壓縮空氣向上推動頂閥25所用之力。因此,如圖7所示,當頂閥室2g之壓縮空氣被釋放而變成大氣壓時,壓縮空氣會使頂閥25向上移動以抵抗頂閥彈簧26之偏壓力。應注意,圖2所示之頂閥25位於阻擋位置以貼靠氣缸20,進而阻擋壓縮空氣作用於活塞21上,而圖7及圖8分別所示之頂閥25位於作動位置以遠離氣缸20,進而使壓縮空氣作用於活塞21上。
如圖2所示,鼻部4引導釘子及驅動刀片22,俾使驅動刀片22可適宜地接觸釘子以將該釘子打入該打入接收構件之一所需位置中。鼻部4包含:一注入部40;以及一連接部41,用於連接注入部40與主體2。應注意,推桿11被設置成可沿注入部40之一外表面在上下方向上移動。
注入部40引導驅動刀片22及釘子,俾使釘子被向下驅動,該釘子係自其中收納有一捆釘子的倉匣5提供,該捆釘子係藉由捆紮及耦合複數個釘子而獲得。注入部40中包含一注入通道40a,經由注入通道40a來引導釘子及驅動刀片22。此外,注入部40在其一頂端部處沿向下方向包含一注入孔40b,經由注入孔40b來注入釘子。
連接部41被設置成覆蓋主體2之一下端開口部。如圖2及圖3所示,一供驅動刀片22插入其中之管狀部41A設置於連接部41之一上表面上,以向主體2內突出。此外,呈環形的向下凹陷形狀之凹部41b係圍繞管狀部41A而形成。緩衝器座24配合至凹部
41b。此外,如圖4所示,凹部41b與緩衝器座24之下表面界定一緩衝器下部腔室41c。
倉匣5收納該等釘子,並如圖2所示設置於握把部3下方。收納於倉匣5中之釘子由一饋送器依序地饋送至注入通道40a,壓縮空氣及一彈性構件可使該饋送器往復運動。
切換部6係為一閥門,其用於切換第一空氣通道2b與第二空氣通道2c間之連通及阻斷,第一空氣通道2b與積聚器2a連通,第二空氣通道2c則與緩衝器下部腔室41c連通。如圖5及圖6所示,切換部6包含:一切換旋鈕60;一閥門構件61;彈簧62;以及一旋轉軸部63。
切換旋鈕60係為由操作者操作之部分,其用於調整驅動力,並被設置成可相對於主體2而圍繞旋轉軸部63旋轉。切換旋鈕60與閥門構件61相對之一端部具有一錐形表面60A,錐形表面60A相對於旋轉軸部63之中心軸傾斜。此外,切換旋鈕60包含錐形表面60A之一突出部60B,突出部60B朝閥門構件61突出。
切換旋鈕60之一旋轉操作使閥門構件61穿過一形成於主體2中之通道2f而滑動,以使第一空氣通道2b與第二空氣通道2c之間連通或阻斷。閥門構件61與切換旋鈕60相對之一端部具有一錐形表面61A,錐形表面61A相對於旋轉軸部63之中心軸傾斜。此外,閥門構件61包含錐形表面61A之一突出部61B,突出部61B朝切換旋鈕60突出。此外,沿一內徑方向凹陷之一凹部61c以環形形狀形成於閥門構件61之一外周邊部上。此外,在閥門構件61中,設置有用於將凹部61c所形成之壓縮空氣通道與大氣密封隔
絕之O形環64及65,以使凹部61c夾置於其間。
彈簧62設置於通道2f內,並沿朝向切換旋鈕60之一方向(在圖5及圖6中沿一向左方向)偏壓閥門構件61。此外,旋轉軸部63支撐切換旋鈕60,俾使切換旋鈕60可相對於主體2旋轉。
在如圖5所示之狀態中,切換旋鈕60在錐形表面60A之傾斜方向與閥門構件61之錐形表面61A之傾斜方向實質上彼此相等之狀態中貼靠閥門構件61。在此種狀態中,第一空氣通道2b與第二空氣通道2c間之連通被阻斷。而且,第二空氣通道2c經由一排氣端口66而與大氣連通。當使切換旋鈕60自此狀態實質旋轉180度時,切換旋鈕60之錐形表面60A的朝閥門構件61突出之突出部60B沿閥門構件61之錐形表面61A移動,因此,閥門構件61沿一遠離切換旋鈕60並反作用於彈簧62之方向(在圖6中沿一向右方向)移動。而且,如圖6所示,切換旋鈕60之突出部60B貼靠閥門構件61之突出部61B。在此種狀態中,第一空氣通道2b與第二空氣通道2c相互連通以使凹部61c夾置於其間。而且,積聚器2a內之壓縮空氣經由第一空氣通道2b及切換部6之凹部61c而流入至第二空氣通道2c中。以此種方式,緩衝器座24向上移動以與凹部41b及緩衝器座24之下表面一起界定緩衝器下部腔室41c。
接下來,將闡釋根據此實施例之釘子打入工具1之操作。
首先,將闡釋釘子打入工具1在打入相對長的釘子時所執行之操作。在此種情形中,操作者對切換旋鈕60執行旋轉操作,俾使切換旋鈕60定位於如圖5所示之狀態(即,切換旋鈕60之錐形
表面60A與閥門構件61之錐形表面61A相互貼靠而使其傾斜角度實質上彼此相等之狀態)中。以此種方式,第一空氣通道2b與第二空氣通道2c相互阻斷。因此,積聚器2a內之壓縮空氣不會流動至緩衝器座24下方,因而不會界定出緩衝器下部腔室41c。因此,緩衝器座24及氣缸20不會向上移動。此外,積聚器2a內之壓縮空氣經由一控制通道(未示出)而流入至頂閥室2g中,以向下推動頂閥25,俾使頂閥25與氣缸20緊密地相互接觸,以防止壓縮空氣流入至氣缸20中。換言之,主閥門(即,頂閥25)被壓縮空氣定位於阻擋位置。此外,頂閥25及頂閥彈簧26向下偏壓氣缸20,以將氣缸20定位於下部死點處。
當操作者拉動扳機10同時將推桿11按壓至打入接收構件上時,柱塞123被向上推動,且扳機閥門部12使控制通道(未示出)與大氣連通,俾使頂閥室2g之壓力變為大氣壓。積聚於積聚器2a中之壓縮空氣與頂閥室2g間之一壓力差使頂閥25自阻擋位置(圖2)移動至遠距位置(圖7)。以此種方式,如圖7中之一箭頭所示,積聚於積聚器2a中之壓縮空氣自頂閥25與氣缸20間之空間流動,並作用於活塞21上以向下推動活塞21。
以此種方式,活塞21穿過氣缸20而下降,而驅動刀片22則穿過注入通道40a而下降,以擊打注入通道40a內之釘子。此時,活塞下部腔室中之空氣經由空氣通道20b而流入至返回空氣室2e中。而且,當活塞21經過止回閥20A時,活塞上部腔室內之壓縮空氣之一部分經由止回閥20A而流入至返回空氣室2e中,以用於使活塞21返回至上部死點。此外,與驅動刀片22一起下降的釘
子被打入至打入接收構件中。此時,在釘子打入工具1中未界定出緩衝器下部腔室41c,因此,驅動刀片22之頂端部自注入孔40b突出之突出量大,因而即使釘子很長,亦可有效地將釘子打入打入接收構件中。而且,在下部死點處,活塞21擊打活塞緩衝器23。被活塞21擊打之活塞緩衝器23變形,以吸收在活塞21被驅動後所產生的多餘能量之一部分。
隨後,當操作者使扳機10返回時,柱塞123返回,俾經由控制通道(未示出)而將壓縮空氣提供至頂閥室2g。以此種方式,頂閥25向下移動(至阻擋位置)。而且,活塞上部腔室經由一空氣通道(未示出)與一排氣端口(未示出)連通,俾使活塞上部腔室之壓力變成大氣壓。因此,積聚於返回空氣室2e中之壓縮空氣經由空氣通道20b而流入至活塞下部腔室中。以此種方式,活塞21被向上推動以返回至如圖2所示之初始狀態。
接下來,將闡釋釘子打入工具1在打入一相對短的釘子時所執行之一操作。在此種情形中,操作者對切換旋鈕60執行旋轉操作,俾使切換旋鈕60定位於如圖6所示之狀態(即,切換旋鈕60之突出部60B與閥門構件61之突出部61B相互貼靠之狀態)中。以如此一來,第一空氣通道2b與第二空氣通道2c便相互連通。因此,積聚器2a內之壓縮空氣流入至緩衝器座24與凹部41b之上表面間之空間中,且壓縮空氣使緩衝器座24向上移動,進而界定如圖4所示之緩衝器下部腔室41c。氣缸20隨著緩衝器座24之向上移動而一起向上移動。然而,當氣缸20之貼靠部20C貼靠氣缸板2D時,緩衝器座24及氣缸20停止向上移動,以限制氣缸20
接近頂閥25。在貼靠部20C已貼靠氣缸板2D之狀態中,氣缸20位於上部死點處。
在此種狀態中,當操作者拉動扳機10同時將推桿11按壓至打入接收構件上時,頂閥25自阻擋位置(圖2)移動至遠距位置(圖8),此類似於上述說明。如此一來,如圖8中之一箭頭所示,積聚於積聚器2a中之壓縮空氣便自頂閥25與氣缸20間之空間流動,並作用於活塞21,以向下推動活塞21。由於氣缸20位於上部死點處,因此,如圖8所示氣缸20之位置較如圖7所示氣缸20之位置更靠近頂閥25。因此,形成於氣缸20與頂閥25間之開口部之面積小,俾使作用於活塞21之壓縮空氣量小於在打入相對長的扣件之情形(圖7所示情形)中作用於活塞21之壓縮空氣量,因此,向下推動活塞21之力(活塞21對釘子之擊打能量)是弱的。
而且,活塞21穿過氣缸20而下降,而驅動刀片22穿過注入通道40a而下降,以擊打注入通道40a內之釘子。活塞21在下部死點處擊打活塞緩衝器23。被活塞21擊打之活塞緩衝器23變形,以吸收在活塞21被驅動後所產生的多餘能量之一部分。此外,活塞緩衝器23使緩衝器座24向下移動,俾使活塞下部腔室41c內之壓縮空氣吸收活塞21之多餘能量之一部分。應注意,緩衝器座24對於壓縮空氣之一承壓區域被設定成適當地大於活塞21之一區域。當活塞21擊打活塞緩衝器23時,雖然此刻一衝壓力會使緩衝器座24輕微地向下移動,但緩衝器下部腔室41c內之壓縮空氣會使緩衝器座24立即向上返回。
如上所述,在根據第一實施例之釘子打入工具1中,氣缸20可位於下部死點處及上部死點處,在頂閥25自該阻擋位置移動至作動位置之狀態中,上部死點較下部死點更靠近頂閥25。因此,可切換作用於活塞21之壓縮空氣量(即,活塞21對釘子之擊打能量),因而可調整打入深度。因此,當打入相對長的釘子時,氣缸20位於下部死點處以增大作用於活塞21之壓縮空氣量,此會增大活塞21對釘子之擊打能量。當打入相對短的釘子時,氣缸20位於上部死點處以減小作用於活塞21之壓縮空氣量,此會減小活塞21對釘子之擊打能量。因此,當打入相對短的釘子時,藉由將氣缸20定位於上部死點處來執行打入操作,可防止過量地打入釘子。
此外,壓縮空氣使緩衝器座24移動以在緩衝器座24下方界定緩衝器下部腔室41c,因此,可切換驅動刀片22自注入孔40b突出之突出量,進而可調整扣件之打入深度。此外,在打入後所產生之活塞21之多餘能量被活塞緩衝器23及活塞下部腔室41c內之壓縮空氣吸收。因此,由於活塞緩衝器23所吸收之多餘能量小於在無緩衝器下部腔室41c之情形中所吸收之多餘能量,因此會減少對活塞緩衝器23之磨損,且亦會減少在擊打中所產生之噪音。再者,當氣缸20位於上部死點處時,流入至氣缸20中之壓縮空氣之量減少,因此,驅動能量減小,此外,每一釘子之空氣消耗量亦可減少。
如上所述,藉由對切換旋鈕60執行旋轉操作,可切換第一空氣通道2b與第二空氣通道2c間之連通或阻斷,俾使氣缸20可被定位於上部死點處或下部死點處。因此,可輕易地切換活塞21對釘
子之擊打能量,進而可調整打入深度。
接下來,將參照附圖闡釋根據一第二實施例之一釘子打入工具101。應注意,與第一實施例之構件相同之構件由相同之編號表示,並不再予以贅述,以下將僅闡釋與第一實施例不同之部分。
如圖9所示,氣缸20設置有一凸緣部20E,凸緣部20E自氣缸20之一外周邊表面沿一徑向向外突出。凸緣部20E將氣缸20與一主體2間之一空間分成上部空間及下部空間,並藉由一O形環而將該上部空間與該下部空間之間密封。上部空間與一握把部3內部之一空間一起形成一積聚器2a。此外,下部空間形成一返回空氣室2e以用於收納使活塞21返回至一上部死點之壓縮空氣。
此外,氣缸20之一下端部形成一容置部20F以用於容置一緩衝器座24之一上端部,且該下端部貼靠一連接部41之一上端。而且,由凸緣部20E所容置之壓縮空氣所形成之一空氣壓力向下推動氣缸20。如圖11所示,當壓縮空氣使緩衝器座24向上移動以界定一緩衝器下部腔室41c時,容置部20F容置緩衝器座24之上端部,且緩衝器座24自下方推動氣缸20。然而,凸緣部20E對於壓縮空氣之一承壓區域(緩衝器座24之下表面)大於緩衝器座24對於壓縮空氣之一承壓區域,因此,緩衝器座24不會向上推動氣缸20。因此,氣缸20之容置部20F會限制緩衝器座24之向上移動。
此外,在第二實施例中,在如圖10所示未界定出緩衝器下部腔室41c之狀態中,一活塞緩衝器23被定位成不會限制由於活塞21之下降而引起的空氣自氣缸20向返回空氣室2e之排放。相反,
在如圖11所示界定出緩衝器下部腔室41c之狀態中,活塞緩衝器23不位於如圖10所示活塞緩衝器23之位置處,而是被定位成限制空氣自氣缸20排放至返回空氣室2e。換言之,如圖11所示自氣缸20至一空氣通道20b之一空氣通道之橫截面積小於如圖10所示一空氣通道之橫截面積。
接下來,將闡釋根據此實施例之釘子打入工具101之操作。
當打入一相對長的釘子時,藉由對一切換旋鈕60執行一旋轉操作,一第一空氣通道2b與一第二空氣通道2c間之連通被阻斷,以不使積聚器2a內之壓縮空氣向下流動至緩衝器座24下方。在此種狀態中,如圖10所示,活塞緩衝器23及緩衝器座24不會向上移動,進而不會界定緩衝器下部腔室41c。因此,活塞緩衝器23被定位成不會限制由於活塞21之下降所引起的空氣自氣缸20向返回空氣室2e之排放。
在此種狀態中,當操作者拉動扳機10同時將推桿11按壓至打入接收構件上以使頂閥25自一阻擋位置移動至一遠距位置時,壓縮空氣向下推動活塞21,俾使活塞21穿過氣缸20而下降、同時一驅動刀片22穿過一注入通道40a而下降,進而擊打注入通道40a內之釘子。此時,活塞下部腔室中之空氣不受活塞緩衝器23限制,而是經由空氣通道20b流入至返回空氣室2e中。換言之,自氣缸下部腔室至返回空氣室2e之空氣通道之橫截面積得到充分確保,因此,活塞下部腔室內之一背壓(back pressure)不會增大甚多。
另一方面,當打入一相對短的釘子時,藉由對切換旋鈕60執行旋轉操作,第一空氣通道2b與第二空氣通道2c相互連通,以使
積聚器2a內之壓縮空氣向下流動至緩衝器座24下方。在此種狀態中,如圖11所示,活塞緩衝器23及緩衝器座24向上移動以界定緩衝器下部腔室41c。因此,活塞緩衝器23被定位成限制由於活塞21之下降所引起的空氣自氣缸20向返回空氣室2e之排放。
在此種狀態中,當操作者拉動扳機10同時將推桿11按壓至打入接收構件上以使頂閥25自阻擋位置移動至遠距位置時,壓縮空氣向下推動活塞21以使活塞穿過氣缸20而下降,同時驅動刀片22穿過注入通道40a而下降,進而擊打注入通道40a內之釘子。此時,活塞緩衝器23限制活塞下部腔室中之空氣經由空氣通道20b流入至返回空氣室2e中。換言之,自氣缸下部腔室至返回空氣室2e之空氣通道之橫截面積小於如圖10所示空氣通道之橫截面積,因此,活塞下部腔室內之背壓增大。因此,活塞21對釘子之擊打能量之減小量小於如圖10所示狀態中之減小量。此外,在如圖11所示狀態中,界定緩衝器下部腔室41c,因此,驅動刀片22自注入孔40b之突出量之減小量小於如圖10所示狀態中之減小量。
如上所述,在根據第二實施例之釘子打入工具101中,活塞緩衝器23及緩衝器座24可切換自氣缸20(活塞下部腔室)至返回空氣室2e之空氣通道之橫截面積。因此,可切換打入操作中活塞下部腔室內之背壓(即,活塞21對其中之釘子之擊打能量),進而可調整打入深度。因此,當打入相對長的釘子時,會抑制活塞下部腔室內之背壓之增大,而不會限制空氣自氣缸20排放至返回空氣室2e,由此增大活塞21對釘子之擊打能量。當打入相對短的
釘子時,活塞下部腔室內之背壓增大,同時限制空氣自氣缸20排放至返回空氣室2e,由此可減小活塞21對釘子之擊打能量。
此外,同樣在根據第二實施例之釘子打入工具101中,壓縮空氣使緩衝器座24移動以在緩衝器座24下方界定緩衝器下部腔室41c,因此,可切換驅動刀片22自注入孔40b之突出量,進而可調整一扣件之一打入深度。可達成與根據第一實施例之釘子打入工具1之效果相類似之其他效果。
應注意,本發明並不限於上述實施例,並可達成各種潤飾及應用。舉例而言,在上述第二實施例中,在界定緩衝器下部腔室41c時,氣缸20之容置部20F限制緩衝器座24之向上移動。然而,亦可於主體2或連接部41處提供一用於限制緩衝器座24之向上移動之構件。此外,位於氣缸上方之頂閥係用作一主閥門之一實例。然而,亦可採用其中一主閥門設置於氣缸之一上部側面上之結構。
1‧‧‧釘子打入工具
2‧‧‧主體
2a‧‧‧積聚器
2b‧‧‧第一空氣通道
2c‧‧‧第二空氣通道
2D‧‧‧氣缸板
2e‧‧‧返回空氣室
2f‧‧‧通道
2g‧‧‧頂閥室
3‧‧‧握把部
4‧‧‧鼻部
5‧‧‧倉匣
6‧‧‧切換部
10‧‧‧扳機
10a‧‧‧臂板
11‧‧‧推桿
11a‧‧‧推桿柱塞
12‧‧‧扳機閥門部
20‧‧‧氣缸
20A‧‧‧止回閥
20b‧‧‧第三空氣通道
20C‧‧‧貼靠部
20D‧‧‧擊打部
20E‧‧‧凸緣部
20F‧‧‧容置部
21‧‧‧活塞
21A‧‧‧O形環
22‧‧‧驅動刀片
23‧‧‧活塞緩衝器
24‧‧‧緩衝器座
24a‧‧‧通孔
24b‧‧‧凹部
25‧‧‧頂閥
26‧‧‧頂閥彈簧
40‧‧‧注入部
40a‧‧‧注入通道
40b‧‧‧注入孔
41‧‧‧連接部
41A‧‧‧管狀部
41b‧‧‧凹部
41c‧‧‧緩衝器下部腔室
60‧‧‧切換旋鈕
60A‧‧‧錐形表面
60B‧‧‧突出部
61‧‧‧閥門構件
61A‧‧‧錐形表面
61B‧‧‧突出部
61c‧‧‧凹部
62‧‧‧彈簧
63‧‧‧旋轉軸部
64‧‧‧O形環
65‧‧‧O形環
66‧‧‧排氣端口
101‧‧‧釘子打入工具
121‧‧‧閥門襯套
122‧‧‧閥門活塞
123‧‧‧柱塞
124‧‧‧彈簧
125‧‧‧O形環
126‧‧‧O形環
127‧‧‧扳機閥門室
圖1係為例示根據本發明一第一實施例之一釘子打入工具之外觀之正視圖;圖2係為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釘子打入工具之局部剖面正視圖;圖3係為在第一實施例中一主要部分於無壓縮空氣流入至一緩衝器下部腔室之狀態中之放大視圖;圖4係為在第一實施例中一主要部分於壓縮空氣流入至緩衝器
下部腔室之狀態中之放大視圖;圖5係為一切換部於一第一空氣通道不與一第二空氣通道連通之狀態中之橫截面示意圖;圖6係為一切換部於第一空氣通道與第二空氣通道連通之狀態中之橫截面示意圖;圖7係為例示當一氣缸位於一下部死點處時壓縮空氣作用於一活塞之狀態之視圖;圖8係為例示當氣缸位於一上部死點處時壓縮空氣作用於活塞之狀態之視圖;圖9係為根據本發明一第二實施例之一釘子打入工具之橫截面視圖;圖10係為在第二實施例中一主要部分於無壓縮空氣流入至一緩衝器下部腔室之狀態中之放大視圖;以及圖11係為在第二實施例中一主要部分於壓縮空氣流入至緩衝器下部腔室之狀態中之放大視圖。
1‧‧‧釘子打入工具
2‧‧‧主體
3‧‧‧握把部
4‧‧‧鼻部
5‧‧‧倉匣
6‧‧‧切換部
Claims (9)
- 一種打入工具,包含:一殼體,其中界定有一用於積聚壓縮空氣之空氣腔室;一扳機,設置於該殼體中;一氣缸,容納於該殼體中;一活塞,被容納於該氣缸中且可在該氣缸中滑動,並由該壓縮空氣驅動;以及一主閥門,響應於該扳機之移動而於一作動位置與一阻擋位置之間移動,該作動位置係遠離該氣缸,俾使該壓縮空氣作用於該活塞上,該阻擋位置則鄰接該氣缸,俾阻擋該壓縮空氣對該活塞之作用,以及該氣缸能夠被定位於一第一位置及一第二位置,在該主閥門自該阻擋位置移動至該作動位置之狀態中,該第二位置較該第一位置更靠近該主閥門。
- 如請求項1之打入工具,其中該壓縮空氣可使該氣缸在該第一位置與該第二位置之間移動。
- 如請求項2之打入工具,其中該打入工具更包含:一緩衝器,可貼靠於該活塞上;以及一緩衝器座,設置於該緩衝器下方,用於支撐該緩衝器並可相對於該殼體滑動,一自該空氣腔室延伸至該緩衝器座之空氣通道形成於該殼體中,以及自該空氣通道排放之該壓縮空氣使該緩衝器座移動至該氣缸側,以於該緩衝器座下方界定一緩衝器下部腔室,且該 氣缸隨該緩衝器座之移動而自該第一位置移動至該第二位置。
- 如請求項3之打入工具,其中該打入工具更包含:一閥門構件,用於開啟或關閉該空氣通道;以及一切換部,包含一切換旋鈕,該切換旋鈕用於將該閥門構件切換至一開啟該空氣通道之位置或一關閉該空氣通道之位置。
- 如請求項1之打入工具,其中:該殼體設置有一移動限制部,該氣缸設置有一貼靠部,該貼靠部之位置低於該移動限制部,當該氣缸處於該第二位置時,該貼靠部貼靠該移動限制部,以及該氣缸被限制接近該主閥門。
- 一種打入工具,包含:一殼體,其中界定有一用於積聚壓縮空氣之第一空氣腔室;一氣缸,收納於該殼體中;一活塞,被收納成可在該氣缸中滑動,並由該壓縮空氣驅動;以及一排氣切換機構,設置於該氣缸之一下部中,一第二空氣腔室形成於該殼體中,該第二空氣腔室與該氣缸連通,以積聚響應於該活塞之移動而自該氣缸之一內部排放之空氣,以及 該排氣切換機構能夠切換一空氣通道之一橫截面積,該空氣通道自該氣缸延伸至該第二空氣腔室。
- 如請求項6之打入工具,其中該排氣切換機構包含:一緩衝器,可貼靠於該活塞上;以及一緩衝器座,設置於該緩衝器下方,用於支撐該緩衝器並可相對於該殼體滑動,一自該第一空氣腔室延伸至該緩衝器座之第一空氣通道形成於該殼體中,一用於連通該氣缸之該內部與該第二空氣腔室之第二空氣通道形成於該氣缸中,自該第一空氣通道排出之該壓縮空氣使該緩衝器座移動至該氣缸側,以界定一緩衝器下部腔室,以及藉由使該緩衝器隨該緩衝器座之移動而移動,可切換一自該氣缸之該內部至該第二空氣腔室之空氣通道之一橫截面積。
- 如請求項7之打入工具,其中該打入工具更包含:一移動限制部,當該緩衝器座移動至該緩衝器側時,該緩衝器座貼靠該移動限制部,以與該殼體一起界定該緩衝器下部腔室,進而限制該緩衝器座之向上移動。
- 如請求項8之打入工具,其中該移動限制部係為該氣缸,以及該氣缸包含一環設於其一外周邊表面上之凸緣部,以貼靠該殼體之一內周邊壁,在該緩衝器下部腔室之界定中,該凸緣部對於該壓縮空 氣之一承壓區域大於該緩衝器座對於該壓縮空氣之一承壓區域,以及該氣缸之一下端貼靠該殼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1217903A JP5748104B2 (ja) | 2011-09-30 | 2011-09-30 | 打込機 |
JP2011-217903 | 2011-09-30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313406A true TW201313406A (zh) | 2013-04-01 |
TWI627033B TWI627033B (zh) | 2018-06-21 |
Family
ID=479916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1129831A TWI627033B (zh) | 2011-09-30 | 2012-08-17 | 打入工具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333632B2 (zh) |
JP (1) | JP5748104B2 (zh) |
CN (1) | CN103029102B (zh) |
TW (1) | TWI627033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3253534B1 (en) | 2015-02-06 | 2020-05-06 | Milwaukee Electric Tool Corporation | Gas spring-powered fastener driver |
US20180036870A1 (en) * | 2015-02-26 | 2018-02-08 | Hitachi Koki Co., Ltd. | Driving machine |
JP6634702B2 (ja) * | 2015-05-26 | 2020-01-22 | 工機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 打込機 |
IL307566A (en) * | 2021-04-08 | 2023-12-01 | Globalforce Ip Ltd | Improvements in high pressure fluid valve pressure response or related to high pressure response, apparatus and methods therefor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BE478011A (zh) * | 1948-01-28 | |||
DE1285959B (de) * | 1964-12-28 | 1968-12-19 | Behrens Friedrich Joh | Druckluftbetaetigtes Geraet zum Eintreiben von Naegeln, Heftklammern od. dgl. |
US4566619A (en) * | 1980-07-24 | 1986-01-28 | The Kiesel Co. | Pneumatic fastener-driving tool and method |
US4867366A (en) * | 1984-10-26 | 1989-09-19 | Kleinholz Edward O | Pneumatic fastener-driving tool and method |
US4909419A (en) * | 1987-11-05 | 1990-03-20 | Max Co., Ltd. | Percussion tool |
JPH077883U (ja) * | 1993-07-07 | 1995-02-03 | 兼松日産農林株式会社 | 固着具打込機の打込深度調整装置 |
CN2573169Y (zh) * | 2002-09-18 | 2003-09-17 | 周学蒙 | 一种改进的手持气动钉枪 |
JP4374907B2 (ja) | 2003-05-26 | 2009-12-02 | 日立工機株式会社 | 釘打機 |
JP4239731B2 (ja) * | 2003-07-04 | 2009-03-18 |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 動力駆動釘打機のコンタクト機構 |
JP5509770B2 (ja) * | 2008-10-14 | 2014-06-04 | 日立工機株式会社 | 空気打込機 |
TW201116378A (en) * | 2009-11-12 | 2011-05-16 | De Poan Pneumatic Corp | Striking rod repositioning drive device of pneumatic nail gun |
TW201117930A (en) * | 2009-11-19 | 2011-06-01 | De Poan Pneumatic Corp | Driving device for resetting a nail hitting bar the a pneumatic nail gun |
TW201121725A (en) * | 2009-12-30 | 2011-07-01 | De Poan Pneumatic Corp | Return driving device for nail striking bar of pneumatic bar of pneumatic nailer. |
TW201121726A (en) * | 2009-12-30 | 2011-07-01 | De Poan Pneumatic Corp | Control device for trigger valve of pneumatic nailer. |
CN101992442A (zh) * | 2010-09-15 | 2011-03-30 | 苏州卓识商务咨询有限公司 | 一种气动钉锤 |
JP5716395B2 (ja) * | 2010-12-28 | 2015-05-13 | 日立工機株式会社 | 打込機 |
-
2011
- 2011-09-30 JP JP2011217903A patent/JP5748104B2/ja active Active
-
2012
- 2012-08-16 CN CN201210292736.1A patent/CN103029102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2-08-16 US US13/587,615 patent/US9333632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2-08-17 TW TW101129831A patent/TWI627033B/zh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30082082A1 (en) | 2013-04-04 |
TWI627033B (zh) | 2018-06-21 |
US9333632B2 (en) | 2016-05-10 |
CN103029102A (zh) | 2013-04-10 |
JP2013075353A (ja) | 2013-04-25 |
JP5748104B2 (ja) | 2015-07-15 |
CN103029102B (zh) | 2016-04-2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070322B (zh) | 打钉机 | |
TWI671169B (zh) | 打釘機 | |
TWI429517B (zh) | 氣力驅動機 | |
TWI574796B (zh) | 扣緊工具 | |
TWI399270B (zh) | 扣件驅動工具 | |
JP6819045B2 (ja) | 打込機 | |
JP5509771B2 (ja) | 空気打込機 | |
TWI627033B (zh) | 打入工具 | |
JP5716395B2 (ja) | 打込機 | |
JP5397835B2 (ja) | 打込機 | |
JP2017119330A (ja) | 打込機 | |
JP5839341B2 (ja) | 打込機 | |
JP2002127038A (ja) | 釘打機における排気構造 | |
JP4400269B2 (ja) | 打込機 | |
JP2736840B2 (ja) | 空気圧式固定具打込機 | |
WO2020218559A1 (ja) | 空気圧工具 | |
JP7070038B2 (ja) | 打込み工具 | |
JP5839342B2 (ja) | 打込機 | |
JP7205372B2 (ja) | 空気圧工具 | |
JP2010023177A (ja) | 空気圧工具 | |
JP4400222B2 (ja) | 打込機 | |
JP2014147996A (ja) | 打込機 | |
WO2013114867A2 (en) | Driving tool | |
JP2011194543A (ja) | 打込機 | |
JP2013166199A (ja) | 打込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