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29102B - 驱动器 - Google Patents

驱动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29102B
CN103029102B CN201210292736.1A CN201210292736A CN103029102B CN 103029102 B CN103029102 B CN 103029102B CN 201210292736 A CN201210292736 A CN 201210292736A CN 103029102 B CN103029102 B CN 10302910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er
air
piston
buffer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29273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029102A (zh
Inventor
丹治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chine holding company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Kok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Koki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Kok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0291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291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0291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2910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CHAND-HELD NAILING OR STAPLING TOOLS; MANUALLY OPERATED PORTABLE STAPLING TOOLS
    • B25C1/00Hand-held nailing tools; Nail feeding devices
    • B25C1/04Hand-held nailing tools; Nail feeding devices operated by fluid pressure, e.g. by air pressure
    • B25C1/044Hand-held nailing tools; Nail feeding devices operated by fluid pressure, e.g. by air pressure with movable main cylinde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ortable Nailing Machines And Staplers (AREA)

Abstract

一种驱动器,其包括:壳体,其中设置用于积聚压缩空气的储压器;扳机,其设置在所述壳体中;气缸,其容纳在所述壳体中;活塞,其可滑动地容纳在所述气缸内并且由压缩空气驱动;以及,头阀,其响应所述扳机的运动而在作用位置和阻断位置之间运动,在所述作用位置,所述头阀远离所述气缸,以使所述压缩空气作用在所述活塞上,在所述阻断位置,所述头阀紧靠所述气缸,以阻断所述压缩空气在所述活塞上的作用。在所述头阀从所述阻断位置运动到所述作用位置的状态下,所述气缸能够设置在第一位置以及第二位置,所述第二位置比所述第一位置更靠近所述头阀。

Description

驱动器
关联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11年9月30日递交的2011-217903号日本专利申请的优先权,上述申请的内容以引用的方式并入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驱动器,其中可调整由该驱动器作用于紧固件上的驱动力,所述紧固件例如为钉或肘钉。
背景技术
有一种具有手动型调节器的钉驱动器,该手动型调节器用于调整驱入深度,以使通过该钉驱动器驱入的钉子的头部表面和该钉子驱入其中的对应构件(以下称为“驱动接收构件”)的表面在同一个平面上。例如,公开号为2004-351523的日本专利申请(专利文献1)中描述的钉驱动器包括调节器,该调节器用于调节抵靠驱动接收构件的推杆的长度,调节该调节器,通过该调节器调节在撞击钉子的驱动器叶片的推杆端头上的从射出孔的突出量,以调整驱入深度。
同样地,当通过使用该调节器来调节驱入深度时,通常在高调整压力状态下,使用由压缩机提供的压缩空气的压力,因此,存在一个问题:由于活塞的驱动能量中没有被用于驱动的能量(过剩的能量)而导致钉驱动器的寿命缩短。
发明内容
然而,在专利文献1中所描述的驱动器中,当驱动接收构件是柔软的时,活塞缓冲器变形以吸收大量的过剩能量,由此导致活塞缓冲器严重损坏,并且对主体的冲击也很大。因此,这将导致活塞缓冲器或主体的耐久性恶化发生的问题。
本发明的产生考虑了这些问题,并且其优选目的是实现钉子的驱入深度的容易变换,并且同时实现对驱动能量的调整,此外,实现空气消耗量的减少。
为了实现上述优选目的,提供一种根据本发明的驱动器,其包括:壳体,其设置有用于积聚压缩空气的储压器;扳机,其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气缸,其容纳在所述壳体内;活塞,其可滑动地容纳在所述气缸内,并且由压缩空气驱动;以及主阀,其响应于所述扳机的运动而在作用位置和阻断位置之间运动,所述作用位置远离所述气缸,以使所述压缩空气作用在所述活塞上,所述阻断位置紧靠所述气缸,以阻断压缩空气在所述活塞上的作用,并且在所述主阀从所述阻断位置运动到作用位置的状态下,所述气缸能够定位在第一位置以及第二位置,所述第二位置比所述第一位置更靠近所述主阀。
这里优选所述气缸可由压缩空气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优选地,所述驱动器进一步包括:缓冲器,其能够抵靠所述活塞;和缓冲器支架,其设置在所述缓冲器下方,用来支撑所述缓冲器,并且可滑动到沿所述壳体;从所述储压器延伸到所述缓冲器支架的空气通道形成在所述壳体中,所述缓冲器支架可由压缩空气移动到所述气缸侧,以在所述缓冲器支架的下方限定缓冲器下部室,并且,所述气缸根据所述缓冲器支架的运动从所述第一位置运动到所述第二位置。
而且,优选地,所述驱动器进一步包括:阀构件,其用于打开和关闭所述空气通道;和转换部,其包括转换旋钮,用于将所述阀构件转换到打开所述空气通道的位置或关闭所述空气通道的位置。
此外,优选地,所述壳体设置有运动限制部;所述气缸设置有抵接部,所述抵接部位于所述运动限制部的下方;并且,当所述气缸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抵接部抵靠所述运动限制部,以限制所述气缸向所述主阀的靠近。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一种驱动器,包括:壳体,其中限定用于积聚压缩空气的第一气室;气缸,其容纳在所述壳体内;活塞,其可滑动地容纳在所述气缸内,所述活塞由所述压缩空气驱动;以及排气切换机构,其设置在所述气缸下方;第二气室,其形成在所述壳体中,与所述气缸连通,用于响应于所述活塞的移动而移动,用于积聚从所述气缸内部排出的空气;所述排气切换机构能够转变从所述气缸到所述第二气室延伸的空气通道的横截面面积。
而且,优选地,所述排气切换机构包括:缓冲器,其抵靠所述活塞;和缓冲器支架,其设置在所述缓冲器下方,用来支撑所述缓冲器,并且可滑动到沿所述壳体,从所述第一气室延伸到所述缓冲器支架的第一空气通道形成在所述壳体内,在所述气缸内部和第二气室之间连通的第二空气通道形成在气缸内,所述缓冲器支架通过来自所述第一空气通道的压缩空气移动到所述气缸侧,以形成缓冲器下部室,并且缓冲器根据所述缓冲器支架的移动而移动,以转变从所述气缸内部到所述第二气室的空气通道的横截面面积。此外,优选地,所述驱动器进一步包括运动限制部,当所述缓冲器支架移动到所述缓冲器侧时,所述缓冲器支架紧靠所述运动限制部,以与所述壳体一起限定所述缓冲器下部室,用于限制所述缓冲器支架的向上运动。
此外,优选地,所述运动限制部为所述气缸,所述气缸包括凸缘部,其环状地设置其外周面上,由此抵靠所述壳体的内周壁,在限定所述缓冲器下部室的过程中,所述凸缘部的用于压缩空气的受压区域大于所述缓冲器支架的用于压缩空气的受压区域,并且所述气缸的下端抵靠所述壳体。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能够容易转换钉子的驱入深度,同时调整驱入能量,此外,实现空气消耗量减小的驱动器。
附图说明
图1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钉驱动器的外观的前视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钉驱动器的局部剖面前视图;
图3为第一实施例中处于没有压缩空气流入缓冲器下部室的状态下的主要部分的放大视图;
图4为第一实施例中处于压缩空气流入缓冲器下部室的状态下的主要部件的放大视图;
图5为在第一空气通道和第二空气通道未连通的状态下切换部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6为在第一空气通道和第二空气通道连通的状态下切换部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7为示出气缸位于下死点情况下压缩空气作用于活塞的状态的视图;
图8为示出气缸位于上死点情况下压缩空气作用于活塞的状态的视图;
图9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钉驱动器的剖视图;
图10为第二实施例中的处于没有压缩空气流入缓冲器下部室的状态的主要部分的放大视图;和,
图11为第二实施例中的处于压缩空气流入缓冲器下部室的状态的主要部分的放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将参照下面的附图来说明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驱动器。如图1中所示的钉驱动器1,它是驱动器的一个示例,是使用压缩空气作为动力来驱动钉子的工具,所述钉子为紧固件。
如图1和2所示,所述钉驱动器1主要包括:主体2;手柄部3,所述手柄部3沿着关于后面描述的活塞21的滑动方向大体上垂直的方向延伸;鼻部4,在驱动过程中,鼻部4关于驱动接收构件(未示出)在大体上垂直的方向设置;钉盒5,所述钉盒5用来容纳提供给鼻部4的钉子;以及用来切换驱动力的切换部6。需要注意的是,在下文中,所述活塞21从所述主体2向所述鼻部4前进的滑动的方向称为“向下方向”,和所述“向下方向”相反的方向称为“向上方向”。此外,所述壳体由所述主体2和所述手柄部3构成。
如图2所示,用于积聚压缩空气的储压器2a形成在钉驱动器1的主体2和手柄部3内部。所述储压器2a连接到空气压缩机(未示出),以在其之间插入空气软管(未示出),用来积聚来自所述空气压缩机的压缩空气。在所述主体2的切换部6的附近形成第一空气通道2b和第二空气通道2c。此外,在所述主体2的上部形成有与外部连通的排气口,所述排气口未示出。
在主体2和手柄部3之间的连接部上设置有:扳机10,所述扳机10由操作者操作;推杆11,所述推杆11从所述鼻部4的下端伸出,并延伸到所述扳机10附近;触发阀部12,其为与后面描述的头头阀室2g连通的转换阀,用于供给和排出压缩空气。
所述推杆11从所述主体2向所述鼻部4侧偏置,以能够沿着所述鼻部4上下移动。未示出的控制路径形成在主体2中,所述触发阀部12由所述控制路径连接到后面描述的头阀室2g。通过进行将所述推杆11的下端部推到驱动接收构件上的操作,所述推杆11的上端部使推杆柱塞11a沿着向上方向移动。已经沿着向上方向移动的所述推杆柱塞的上端部抵靠臂板10a。在这种状态下,通过进行所述扳机10的拉操作,使所述臂板抵靠触发阀部12的柱塞123,以使其在向上的方向上移动。以该方式,压缩空气作用在所述活塞21上来进行驱动操作。
当对所述扳机10的拉操作和将所述推杆11的向所述驱动接收构件上的推操作都进行时,所述柱塞123被向上推动。
所述触发阀部12包括:阀套121;阀门活塞122;柱塞123;弹簧124和O型环125和126。在所述扳机10的拉操作和所述推杆11的推操作还没有进行的状态下,阀门活塞122位于上死点,柱塞123位于下死点。在这种状态下,阀门活塞122和O型环125之间的空间被关闭,以使触发阀室127与大气隔绝,同时储压器2a内的压缩空气从柱塞123和O型环126之间的空间流到触发阀室127内。并且压缩空气也流到与触发阀室127连通的头阀室2g内。此外,在所述扳机10的拉操作和所述推杆11的推操作都已经进行的情况下,阀门活塞122位于下死点,柱塞123位于上死点。在这种状态下,在阀门活塞122和O型环125之间形成空间,以使触发阀室127与大气连通,从而排出触发阀室127内的压缩空气。此外,柱塞123和O型环126之间的空间闭合,以使触发阀室127和储压器2a隔绝。并且,与触发阀室127连通的头阀室2g通过未示出的控制路径与大气连通,以排出头阀室2g内的压缩空气。
所述主体2在其内部包括:圆柱形气缸20;活塞21,其在所述气缸20内部可(往复地)上下滑动;驱动器叶片22,其基本上和所述活塞21一体;活塞缓冲器23,其设置于所述气缸20的下端部;缓冲器支架24,其设置在所述活塞缓冲器23下方;以及头阀25。本发明中所述头阀25对应于“主阀”。
所述气缸20可定位在上死点(图8)和下死点(图7)。所述气缸20的内表面支撑成使得所述活塞21可以滑动,并且,在所述气缸20的外周边与所述主体2的内表面之间设置有环形的气缸板2D。所述气缸板2D将所述气缸20和所述主体2之间的空间分成上部和下部空间,此外,使用O型环密封在所述上部空间和所述下部空间之间。所述上部空间和手柄部3内部的空间一起形成储压器2a。此外,所述下部空间形成返回气室2e,用于存储使所述活塞21返回所述上死点所需的压缩空气。止回阀20A沿轴向设置在所述气缸20的中部,并且使所述压缩空气仅沿一个方向从所述气缸20的内部向所述气缸20外部的返回气室2e流动。此外,在所述气缸20的下部形成总是对所述返回气室2e开放的第三空气通道20b。进一步地,在所述气缸20内,抵接部20C设置在所述气缸板2D下部,并且从所述外周表面沿径向方向向外伸出。更进一步地,所述气缸20的下端部包括碰撞部20D。
所述活塞21可在所述上死点和所述下死点之间沿着向上和向下的方向在所述气缸20内部可滑动。O型环21A设置在活塞21的外周。O型环21A密封在所述活塞21和所述气缸20之间。此外,驱动器叶片22与活塞21以单件形成,以从所述活塞21的下表面的大体上中部向下延伸。进一步地,所述气缸20的内部被活塞21分割成活塞上部室和活塞下部室。在驱动过程中,当所述压缩空气作用于所述活塞21上时,驱动器叶片22与活塞21一起迅速下降,以移动通过射出通道40a,从而使驱动力作用于所述钉。
所述活塞缓冲器23为所述气缸20的下端部,并且设置在所述活塞21的下死点附近。所述活塞缓冲器23由挠性材料制成,所述挠性材料例如为橡胶,并且吸收能量(过多的能量),所述能量通过由压缩空气导致的所述活塞21下降存储的驱动能量减去已经通过驱动所述钉消耗的能量而获得。此外,所述活塞缓冲器23包括通孔,所述通孔从所述气缸20的中轴穿过,驱动器叶片22插入所述通孔中,而且,所述活塞缓冲器23的外周表面具有锥形形状,从而倾斜,以使其外径在向上行进时变小。
如图3中所示,缓冲器支架24设置在活塞缓冲器23下方,并且支撑活塞缓冲器23来沿向上和向下方向滑动。所述缓冲器支架24成形为环状,以在其中部形成所述驱动器叶片22插入其中的通孔24a。此外,所述缓冲器支架24包括凹部24b,所述凹部24b为环状向下凹,所述凹部24b支撑所述活塞缓冲器23的下端部。进一步地,所述缓冲器支架24的上端部的外周抵靠所述气缸20的碰撞部20D。
更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当所述压缩空气已经流到所述缓冲器支架的下方时,所述缓冲器支架24向上移动,从而和后面描述的所述鼻部4的凹部41b一起形成缓冲器下部室41c。当缓冲器支架24向上移动时,气缸20被向上方推动。然而,当所述气缸20的抵接部20C抵靠所述气缸板2D时,缓冲器支架24和气缸20向上的运动停止,所述气缸20向所述头阀25的靠近被阻止。需要注意的是,在所述抵接部20C已经抵靠所述气缸板2D的情况下,所述气缸20被设置在所述上死点。设置在缓冲器支架24周围的O型环在缓冲器下部室41c和主体2的内部之间密封,并且,所述压缩空气向缓冲器下部室41c内的流动受切换部6的控制。
如图2所示,头阀25安装在所述气缸20的上部,并且形成可与未示出的排气口连通的未示出的空气通道。所述头阀25容纳其中的头阀室2g容纳在所述主体2内,所述头阀室2g与所述触发阀部12连通,以在其间插入未示出的控制通道。在所述头阀室2g内,安装有用于向下偏压所述头阀25的头阀弹簧26。如图2所示的最初状态,所述头阀室2g充满了压缩空气,所述头阀25被头阀弹簧26和所述头阀室2g内的压缩空气向下偏压。头阀弹簧26向下偏置所述头阀25的力小于储压器2a内的压缩空气向上推所述头阀25的力。因此,如图7所示,当头阀室2g内的压缩空气被释放至大气压时,所述头阀25在压缩空气的作用下向上移动,以作用抵抗所述头阀弹簧26的偏压力。需要注意的是,图2所示的头阀25被设置在阻断位置,以抵靠所述气缸20来阻断所述压缩空气在所述活塞21上的作用,并且在图7和图8中的每一幅图中,所述头阀25被设置在作用位置,从而远离所述气缸20,使所述压缩空气作用在所述活塞21上。
如图2中所示,所述鼻部4引导钉和驱动器叶片22,以使所述驱动器叶片22恰当地接触所述钉,以便使所述钉被驱动进入驱动接收构件的需要位置。所述鼻部4包括:射出部40;和用于连接所述射出部40和所述主体2的连接部件41。需要注意的是,所述推杆11设置为可沿着所述射出部40的外表面在向上和向下的方向上移动。
所述射出部40引导所述驱动器叶片22和所述钉,以使所述钉被向下驱动,所述钉子由所述钉盒5提供,所述钉盒5中存储有一束由多个钉子捆扎并且结合在一起的钉子。所述射出部40包括射出通道40a,所述钉子和驱动器叶片22被引导从射出通道40a穿过。此外,在所述射出部40在其沿着向下方向的端头部分包括射出孔40b,所述钉子通过所述射出孔40b射出。
设置所述连接部件41以用来覆盖所述主体2的下部开放部。如图2和3中所示,驱动器叶片22插入其中的管状部41A设置在所述连接部件41的上表面,以伸出所述主体2的内部。此外,环形下凹的所述凹部41b围绕所述管状部41A形成。缓冲器支架24装配到所述凹部41b上。进一步地,如图4中所示,所述凹部41b和缓冲器支架24的下表面形成缓冲器下部室41c。
如图2中所示,钉盒5中存储有多个钉子,并且钉盒5设置在手柄部3的下方。存储在钉盒5中的钉子依次通过送料器被送入到射出通道40a中,所述送料器在压缩空气和弹性部件的作用下往复运动。
切换部6是用于切换与储压器2a连通的第一空气通道2b和与缓冲器下部室41c连通的第二空气通道2c之间的连通和断开的阀。如图5和6所示,切换部6包括:切换旋钮60,阀构件61,弹簧62和旋转轴部件63。
切换旋钮60是由操作者操纵的用于调整驱动力的部件,并且切换旋钮60设置用于围绕旋转轴部件63关于所述主体2旋转。与阀构件61相对的切换旋钮60的端部具有锥形表面60A,所述锥形表面60A关于旋转轴部件63的中心轴倾斜。此外,切换旋钮60包括锥形表面60A的突出部60B,所述突出部60B朝向阀构件61突出。
阀构件61通过切换旋钮60的旋转操作滑动通过形成在主体2内的通道2f,以在第一空气通道2b和第二空气通道2c之间连通或断开。阀构件61的与切换旋钮60相对的端部具有锥形表面61A,所述锥形表面61A关于旋转轴部件63的中心轴倾斜。此外,阀构件61包括锥形表面61A的突出部61B,所述突出部60B朝向切换旋钮60突出。进一步地,沿内径方向下凹的凹部61c以环状形成在阀构件61的外周部上。更近一步地,在阀构件61内,设置有O型环64和65,用于使得由凹部61c形成的用于压缩空气的通道和大气密封隔开。
弹簧62设置在通道2f内部,并沿着朝向切换旋钮60行进的方向(在图5和6中为向左的方向)偏置所述阀构件61。此外,旋转轴部件63支撑切换旋钮60,以使它可关于所述主体2旋转。
在如图5中所示的状态中,在锥形表面60A的倾斜方向和阀构件61的锥形表面61A的倾斜方向基本上彼此相同的情况下,切换旋钮60抵靠阀构件61。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空气通道2b和第二空气通道2c之间的连通被阻断。并且,第二空气通道2c通过排气口66与大气连通。当切换旋钮60从这种状态旋转大约180度时,朝向阀构件61突出的切换旋钮60的锥形表面60A的突出部60B沿着阀构件61的锥形表面61A移动,因此,阀构件61沿着远离切换旋钮60的方向移动,并且作用抵抗弹簧62(图6中为向右的方向)。并且,如图6中所示,切换旋钮60的突出部60B抵靠阀构件61的突出部61B。在这种状态下,第一空气通道2b和第二空气通道2c互相连通,以在它们之间插入凹部61c。并且,储压器2a中的压缩空气通过第一空气通道2b和切换部6的凹部61c流动进入第二空气通道2c内。通过这种方式,缓冲器支架24向上移动,以与凹部41b和缓冲器支架24的下表面一起形成缓冲器下部室41c。
接下来,将说明本发明的钉驱动器1的操作。
首先,将说明当需要驱入一根长钉子时,钉驱动器1执行的操作。在这种情况下,操作者执行切换旋钮60的旋转操作,这样切换旋钮60位于如图5所示的状态,也就是,切换旋钮60的锥形表面60A和阀构件61的锥形表面61A互相抵靠的状态,以使他们的倾斜角度大致互相相等。通过这种方式,第一空气通道2b和第二空气通道2c彼此阻断。因此,储压器2a中的压缩空气不能从缓冲器支架24下方流过,这样没有形成缓冲器下部室41c。因此,缓冲器支架24和气缸20没有向上移动。此外,储压器2a中的压缩空气通过未示出的控制通道流入到头阀室2g内,以将头阀25向下推,这样头阀25和气缸20彼此紧密接触,以阻止压缩空气流入气缸20中。换句话说,主阀,也就是头阀25在压缩空气的作用下定位在阻断位置。此外,气缸20由头阀25和头阀弹簧26向下偏置成定位在下死点处。
当操作者拉动扳机10,将推杆11推到驱动接收构件上时,柱塞123被向上推动,并且通过触发阀部12将未示出的控制通道与大气连通,这样,头阀室2g内的压力为大气压。通过储压器2a内储存的压缩空气与头阀室2g之间的压差,将头阀25从阻断位置(图2)移动到远离位置(图7)。通过这种方式,如图7中的箭头所示,储压器2a中储存的压缩空气从头阀25和气缸20之间的空间流动,并作用在活塞21上,以将活塞21向下推。
通过这种方式,活塞21通过气缸20向下降,同时,驱动器叶片22通过射出通道40a向下降,从而撞击射出通道40a内的钉子。此时,活塞下部室中的空气通过空气通道20b流入到返回气室2e中。并且,当活塞21经过止回阀20A时,活塞上部室内的压缩空气的一部分通过止回阀20A流入到返回气室2e内,以用于使活塞21返回到上死点。进一步地,与驱动器叶片22一起下降的钉子被驱入到驱动接收构件中。此时,在钉驱动器1内,缓冲器下部室41c没有形成,因此,驱动器叶片22的端头端部从突出孔40b中的伸出量大,从而即使钉子较长,该钉子也可以充分地驱入到驱动接收构件中。并且,在下死点,活塞21撞击活塞缓冲器23。被活塞21撞击的活塞缓冲器23发生变形以吸收部分驱动活塞21之后产生的过多的能量。
然后,当操作者使得扳机10返回时,柱塞123返回,以通过控制通道(未示出)向头阀室2g提供压缩空气。通过这种方式,头阀25向下移动(至阻断位置)。并且,活塞上部室通过空气通道(未示出)与排气口(未示出)连通,这样,活塞上部室的压力变为大气压。相应地,返回气室2e内积聚的压缩空气通过空气通道20b流入到活塞下部室中。通过这种方式,活塞21被向上推动,以返回到如图2所示的初始状态。
接下来,将说明当驱入较短的钉子时,钉驱动器1执行的操作。在这种情况下,操作者对切换旋钮60执行旋转操作,这样切换旋钮60处于如图6所示的状态,也就是,切换旋钮60的突出部分60B和阀构件61的突出部分61B互相抵靠在一起的状态。以这样的方式,第一空气通道2b和第二空气通道2c互相连通。因此,储压器2a内的压缩空气流入到缓冲器支架24与凹部41b的上表面之间的空间,并且通过压缩空气使缓冲器支架24向上移动,这样就形成如图4所示的缓冲器下部室41c。气缸20和缓冲器支架24的向上的运动一起向上移动。然而,当气缸20的抵接部20C抵靠气缸板2D时,缓冲器支架24和气缸20的向上的运动停止,以限制气缸20向头阀25靠近。在抵接部20C已经抵靠气缸板2D的情况下,气缸20位于上死点。
在这种状态,当操作者拉动所述扳机10,将所述推杆11压到驱动接收构件时,如上所述的那样,头阀25从阻断位置(图2)移动到远离位置(图8)。通过这种方式,如图8中的箭头所示,储压器2a中积聚的压缩空气在头阀25和气缸20之间的空间流动,并且作用在活塞21上,以向下推活塞21。由于气缸20被设置在上死点,与如图7所示的气缸20的位置相比,如图8所示的气缸20的位置更加接近头阀25。因此,气缸20与头阀25之间形成的开放部分的面积小,作用在活塞21上的压缩空气的量比驱入相应的较长的紧固件的情况(如图7所示的情况)下的量要少,因此,向下推活塞21的力(活塞21在该钉子上的撞击能量)弱。
并且,活塞21通过气缸20下降,而驱动器叶片22通过射出通道40a下降,以撞击射出通道40a内的钉子。活塞21在下死点撞击活塞缓冲器23。被活塞21撞击的活塞缓冲器23发生变形以吸收驱动活塞21之后产生的过多的能量的一部分。进一步地,活塞缓冲器23使缓冲器支架24向下移动,这样,缓冲器下部室41c内的压缩空气吸收活塞21的过多能量的一部分。需要注意的是,缓冲器支架24的用于压缩空气的压力承受面积设置成比活塞21的面积大适当范围。在活塞21撞击活塞缓冲器23的时刻,同时缓冲器支架24由于此时的冲击力略微向下移动,其立即由缓冲器下部室41c内的压缩空气向上返回。
如上所述,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钉驱动器1中,在头阀25从阻断位置运动到作用位置的状态,气缸20可以设置在下死点和上死点,和下死点相比,所述上死点离头阀25更近。因此,作用于活塞21的压缩空气的量,也就是,活塞21到钉子上的撞击能量是可以转变的,这样驱入深度能够被调节。因此,当驱入相对长的钉子时,气缸20位于下死点,以增大作用于活塞21的压缩空气的量,这样的结果是增加活塞21到钉子上的撞击能量。当驱入相对短钉子时,气缸20位于上死点,以减少作用于活塞21的压缩空气的量,这样的结果是减小活塞21撞击到钉子上的能量。因此,当驱入相对短的钉子时,通过将气缸20设置在上死点来执行驱入操作,可防止钉子的过度驱入。
同样地,压缩空气使缓冲器支架24移动来在缓冲器支架24的下方形成缓冲器下部室41c,因此,驱动器叶片22从射出孔40b中的突出量能够被转换,这样紧固件的驱入深度能够被调节。进一步地,驱入操作之后引起的活塞21的过多的能量被活塞缓冲器23和缓冲器下部室41c内部的压缩空气吸收。因此,由于被活塞缓冲器23吸收的过多的能量的大小少于没有缓冲器下部室41c的情况下的量,因此活塞缓冲器23的损耗也减少了,并且撞击过程中产生的噪音也减少了。更进一步地,当气缸20位于上死点时,进入到气缸20内的压缩空气的流量减少了,因此,驱入的能量减少了,此外,还可减少驱入每根钉子的空气消耗量。
如上所述,通过对切换旋钮60执行旋转操作,第一空气通道2b和第二空气通道2c之间的连通或阻断能够被切换,这样气缸20能够被定位在上死点或下死点。相应地,活塞21对钉子的撞击能量能够容易地切换,这样可调节驱入深度。
接下来,将结合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的钉驱动器101。需要注意的是,和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构件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标示,并且其说明在此省略,将仅说明与其不同的部分。
如图9所示,气缸20设置有凸缘部20E,凸缘部20E从气缸的外周表面沿着径向向外突出。凸缘部20E将所述气缸20和所述主体2之间的空间分成上部和下部空间,此外,使用O型环密封在所述上部空间和所述下部空间之间。所述上部空间和手柄部3内部的空间一起形成所述储压器2a。此外,所述下部空间形成用于存储压缩空气的返回气室2e,用于使所述活塞21返回所述上死点。
进一步地,气缸20的下端部形成用于接收缓冲器支架24的上端部的接收部20F,并且抵靠连接部件41的上端。此外,通过凸缘部20E收到的压缩空气产生的气压向下推气缸20。如图11所示,当压缩空气使缓冲器支架24向上移动,以形成缓冲器下部室41c时,缓冲器支架24的上端部被接收部20F所接收,缓冲器支架24从下部推气缸20。然而,凸缘部20E的用于压缩空气的压力承受区域(缓冲器支架24下表面)比缓冲器支架24的用于压缩空气的压力承受区域大,因此,缓冲器支架24不能向上推动气缸20。因此,缓冲器支架24的向上移动被气缸20的接收部20F阻止。
更进一步地,在第二实施例中,在缓冲器下部室41c像图10所述的那样没有形成的情况下,活塞缓冲器23定位成不阻止由活塞21下降引起的空气从气缸20向返回气室2e的排放。在另一方面,在缓冲器下部室41c像图11所述的那样已经形成的情况下,活塞缓冲器23定位成不是图10所示的活塞缓冲器23的位置,而是定位成阻止空气从气缸20向返回气室2e的排放。也就是说,如图11所示的从气缸20到空气通道20b的空气通道的横截面积小于如图10所示的空气通道的横截面积。
接下来,将阐述本发明的钉驱动器101的操作。
当驱动相对长的钉时,通过对切换旋钮60执行旋转操作,阻断第一空气通道2b和第二空气通道2c之间的连通,以不使储压器2a中的压缩空气向下流动到缓冲器支架24下方。在这种情况下,如图10中所示,活塞缓冲器23和缓冲器支架24没有向上移动,所以没有形成缓冲器下部室41c。因此,活塞缓冲器23设置成不阻止由活塞21下降引起的空气从气缸20向返回气室2e的排放。
在这种状态,当操作者拉动所述扳机10,将所述推杆11压到驱动接收构件上,以使头阀25从阻断位置移动到远离位置时,压缩空气向下推活塞21,这样,活塞21通过气缸20下降,同时,驱动器叶片22通过射出通道40a下降,以撞击射出通道40a内部的钉子。这时,活塞下部室内的空气没有被活塞缓冲器23阻断,而是通过空气通道20b流动进入返回气室2e。也就是说,充分确保从气缸下部室到返回气室2e的空气通道的横截面积,因此,活塞下部室内部的背压不会增大太多。
另一方面,当驱动相对短的钉时,通过对切换旋钮60执行旋转操作,第一空气通道2b和第二空气通道2c互相连通,以使储压器2a中的压缩空气向下流动在缓冲器支架24下方。在这种情况下,如图11所示,活塞缓冲器23和缓冲器支架24向上移动,以形成缓冲器下部室41c。因此,活塞缓冲器23设置用于限制由活塞21下降引起的空气从气缸20向返回气室2e的排放。
在这种状态下,当操作者拉动所述扳机10,将所述推杆11压到驱动接收构件上,以使头阀25从阻断位置移动到远离位置时,压缩空气向下推活塞21,这样,活塞21通过气缸20下降,同时,驱动器叶片22通过射出通道40a下降,从而撞击射出通道40a内部的钉子。这时,活塞下部室内的空气通过空气通道20b向返回气室2e的流动被活塞缓冲器23阻断。也就是,从气缸下部室到返回气室2e的空气通道的横截面积比如图10所示的空气通道的横截面积小,因此,活塞下部室内部的背压增大。因此,活塞21对钉子的撞击能量减少,小于图10所示的情况下的撞击能量。进一步地,如图11所示的状态,缓冲器下部室41c已经形成,因此,驱动器叶片22从射出孔40b中的突出量减小,小于图10所示的情况。
如上所述,在根据第二实施例的钉驱动器101中,从气缸20(活塞下部室)到返回气室2e的空气通道的横截面积能够通过活塞缓冲器23和缓冲器支架24来切换。因此,在驱动操作过程中,活塞下部室内的背压,也就是,活塞21对其中的钉子的撞击能量能够切换,从而可调节驱入深度。因此,当驱动相对较长的钉时,在没有限制空气从气缸20向返回气室2e排放的情况下,活塞下部室内的背压的增大被抑制,这样,活塞21向钉子的撞击能量增大。当驱动相对较短的钉时,在限制空气从气缸20向返回气室2e排放的情况下,活塞下部室内的背压增大,这样,活塞21对钉子的撞击能量可减小。
进一步地,还是在根据第二实施例的钉驱动器101中,通过压缩空气使缓冲器支架24移动,以在缓冲器支架24的下方形成缓冲器下部室41c,因此,可切换驱动器叶片22从射出孔40b中的突出量,从而可调节紧固件的驱入深度。可获得与第一实施例所述的钉驱动器1相似的其他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可获得多种修改形式和应用形式。例如,在如上所述的第二实施例中,在形成缓冲器下部室41c的过程中,气缸20的接收部20F使缓冲器支架24的向上移动被限制。然而,限制缓冲器支架24向上移动的部件可以设置在主体2或连接部件41上。同样地,设置在气缸上方的头阀只是被采用的主阀的一个例子。但是可采用主阀布置在气缸上侧表面上的结构。

Claims (8)

1.一种驱动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其中设置用于积聚压缩空气的气室;
扳机,其设置在所述壳体中;
气缸,其容纳在所述壳体中;
活塞,其容纳成在所述气缸内能滑动,并且由压缩空气驱动;
缓冲器,其被设置以能抵靠所述活塞;
缓冲器支架,其设置在所述缓冲器下方,并且在支撑所述缓冲器的同时,被设置为能滑动到所述壳体;
主阀,其响应于所述扳机的运动而在作用位置和阻断位置之间运动,在所述作用位置,所述主阀远离所述气缸,以使所述压缩空气作用在所述活塞上,在所述阻断位置,所述主阀抵靠所述气缸,以阻断所述压缩空气在所述活塞上的作用;以及
空气通道,其从所述气室延伸到所述缓冲器支架且形成在所述壳体中,
在所述主阀位于所述作用位置的状态下,所述气缸能够选择性地定位在第一位置以及第二位置中的任意一个位置,所述第二位置比所述第一位置更靠近所述主阀,
所述缓冲器支架由从所述空气通道排出的压缩空气移动到所述气缸侧,以在所述缓冲器支架的下方限定缓冲器下部室,并且,所述气缸根据所述缓冲器支架的运动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二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能由压缩空气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器进一步包括:
阀构件,其用于打开和关闭所述空气通道;和
切换部,其包括切换旋钮,用于将所述阀构件切换到打开所述空气通道的位置或关闭所述空气通道的位置。
4.一种驱动器,包括:
壳体,其中设置用于积聚压缩空气的气室和运动限制部;
扳机,其设置在所述壳体中;
气缸,其容纳在所述壳体中,并且设置有抵接部,所述抵接部的位置比所述运动限制部更低;
活塞,其容纳成在所述气缸内能滑动,并且由压缩空气驱动;以及
主阀,其响应于所述扳机的运动而在作用位置和阻断位置之间运动,在所述作用位置,所述主阀远离所述气缸,以使所述压缩空气作用在所述活塞上,在所述阻断位置,所述主阀抵靠所述气缸,以阻断所述压缩空气在所述活塞上的作用,以及
在所述主阀位于所述作用位置的状态下,所述气缸能够定位在第一位置以及第二位置中的任意一个位置,所述第二位置比所述第一位置更靠近所述主阀,以及
当所述气缸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抵接部抵靠所述运动限制部,并且限制所述气缸向所述主阀的靠近。
5.一种驱动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其中限定用于积聚压缩空气的第一气室;
气缸,其容纳在所述壳体内;
活塞,其容纳成在所述气缸内能滑动,并且由所述压缩空气驱动;以及,
排气切换机构,其设置在所述气缸的下部中,
第二气室形成在所述壳体中,所述第二气室与所述气缸连通,用于响应所述活塞的移动积聚从所述气缸内部排出的空气,并且
所述排气切换机构能够切换从所述气缸延伸到所述第二气室的空气通道的横截面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驱动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气切换机构包括:
缓冲器,其能抵靠所述活塞;和
缓冲器支架,其设置在所述缓冲器下方,用来支撑所述缓冲器,并且能滑动到所述壳体,
第一空气通道,其从所述第一气室延伸到所述缓冲器支架,并被形成在所述壳体中,
第二空气通道,其用于在所述气缸内部和所述第二气室之间连通,并被形成在所述气缸中,
所述缓冲器支架,其由从所述第一空气通道排出的压缩空气移动到所述气缸侧,以限定缓冲器下部室,并且,
从所述气缸内部到所述第二气室的空气通道的横截面积能通过缓冲器根据所述缓冲器支架的移动而移动来切换。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器进一步包括:
运动限制部,当所述缓冲器支架移动到所述缓冲器侧时,所述缓冲器支架抵靠所述运动限制部,以与所述壳体一起限定所述缓冲器下部室,用于限制所述缓冲器支架的向上运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驱动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运动限制部为所述气缸,并且
所述气缸包括凸缘部,所述凸缘部环状地设置其外周面上,以抵靠所述壳体的内周壁,
在限定所述缓冲器下部室的过程中,所述凸缘部的用于压缩空气的受压面积大于所述缓冲器支架的用于压缩空气的受压面积,并且,
所述气缸的下端抵靠所述壳体。
CN201210292736.1A 2011-09-30 2012-08-16 驱动器 Active CN10302910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17903 2011-09-30
JP2011217903A JP5748104B2 (ja) 2011-09-30 2011-09-30 打込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29102A CN103029102A (zh) 2013-04-10
CN103029102B true CN103029102B (zh) 2016-04-27

Family

ID=479916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92736.1A Active CN103029102B (zh) 2011-09-30 2012-08-16 驱动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333632B2 (zh)
JP (1) JP5748104B2 (zh)
CN (1) CN103029102B (zh)
TW (1) TWI62703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8289826U (zh) 2015-02-06 2018-12-28 米沃奇电动工具公司 以气弹簧为动力的紧固件驱动器
JP6481751B2 (ja) * 2015-02-26 2019-03-13 工機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打込機
JP6634702B2 (ja) * 2015-05-26 2020-01-22 工機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打込機
EP4320355A1 (en) * 2021-04-08 2024-02-14 Globalforce IP Limited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pressure response of high pressure fluid valving, apparatus and methods therefor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67366A (en) * 1984-10-26 1989-09-19 Kleinholz Edward O Pneumatic fastener-driving tool and method
CN2573169Y (zh) * 2002-09-18 2003-09-17 周学蒙 一种改进的手持气动钉枪
CN1816424A (zh) * 2003-07-04 2006-08-09 美克司公司 动力驱动打钉机
CN101992442A (zh) * 2010-09-15 2011-03-30 苏州卓识商务咨询有限公司 一种气动钉锤
CN102186634A (zh) * 2008-10-14 2011-09-14 日立工机株式会社 气动打入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BE487011A (zh) * 1948-01-28
DE1285959B (de) * 1964-12-28 1968-12-19 Behrens Friedrich Joh Druckluftbetaetigtes Geraet zum Eintreiben von Naegeln, Heftklammern od. dgl.
US4566619A (en) * 1980-07-24 1986-01-28 The Kiesel Co. Pneumatic fastener-driving tool and method
US4909419A (en) * 1987-11-05 1990-03-20 Max Co., Ltd. Percussion tool
JPH077883U (ja) * 1993-07-07 1995-02-03 兼松日産農林株式会社 固着具打込機の打込深度調整装置
JP4374907B2 (ja) 2003-05-26 2009-12-02 日立工機株式会社 釘打機
TW201116378A (en) * 2009-11-12 2011-05-16 De Poan Pneumatic Corp Striking rod repositioning drive device of pneumatic nail gun
TW201117930A (en) * 2009-11-19 2011-06-01 De Poan Pneumatic Corp Driving device for resetting a nail hitting bar the a pneumatic nail gun
TW201121726A (en) * 2009-12-30 2011-07-01 De Poan Pneumatic Corp Control device for trigger valve of pneumatic nailer.
TW201121725A (en) * 2009-12-30 2011-07-01 De Poan Pneumatic Corp Return driving device for nail striking bar of pneumatic bar of pneumatic nailer.
JP5716395B2 (ja) * 2010-12-28 2015-05-13 日立工機株式会社 打込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67366A (en) * 1984-10-26 1989-09-19 Kleinholz Edward O Pneumatic fastener-driving tool and method
CN2573169Y (zh) * 2002-09-18 2003-09-17 周学蒙 一种改进的手持气动钉枪
CN1816424A (zh) * 2003-07-04 2006-08-09 美克司公司 动力驱动打钉机
CN102186634A (zh) * 2008-10-14 2011-09-14 日立工机株式会社 气动打入机
CN101992442A (zh) * 2010-09-15 2011-03-30 苏州卓识商务咨询有限公司 一种气动钉锤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30082082A1 (en) 2013-04-04
US9333632B2 (en) 2016-05-10
CN103029102A (zh) 2013-04-10
TWI627033B (zh) 2018-06-21
JP5748104B2 (ja) 2015-07-15
TW201313406A (zh) 2013-04-01
JP2013075353A (ja) 2013-04-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29102B (zh) 驱动器
JP5849920B2 (ja) 打込機
TWI574796B (zh) 扣緊工具
CN102186634B (zh) 气动打入机
US6488195B2 (en) Multi-stroke fastening device
US9827659B2 (en) Driver tool
CN102186633B (zh) 气动打入机
US10744630B2 (en) Gas spring fastener driver including shutter valve
US20120097730A1 (en) Nail-pushing rod restoring apparatus for pneumatic nail gun
CN102528750B (zh) 用于调整紧固件的驱动深度的紧固工具
JPH08112784A (ja) 打込機のピストン装置
JP2016047594A (ja) 打込機
JP7006298B2 (ja) 打込み工具
KR100531829B1 (ko) 왕복동식 압축기의 토출밸브 지지장치
US20240139922A1 (en) Working machine
CN102554845A (zh) 螺钉驱动装置
JP5889703B2 (ja) エア打込み工具
JPS6240773Y2 (zh)
JP3231946B2 (ja) エア釘打機のトリガバルブ
JP4400269B2 (ja) 打込機
JPH09314480A (ja) 空気釘打機
JP2011194543A (ja) 打込機
JP2013043233A (ja) 打込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after: Machine holding company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before: Hitachi Koki Company Lim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