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226316A - Method of producing sulfur-based cathode active material, sulfur-based cathode active material and positive electrode for lithium ion secondary battery - Google Patents

Method of producing sulfur-based cathode active material, sulfur-based cathode active material and positive electrode for lithium ion secondary battery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226316A
TW201226316A TW100139702A TW100139702A TW201226316A TW 201226316 A TW201226316 A TW 201226316A TW 100139702 A TW100139702 A TW 100139702A TW 100139702 A TW100139702 A TW 100139702A TW 201226316 A TW201226316 A TW 20122631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ulfur
positive electrode
active material
electrode active
based positiv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01397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Takuhiro Miyuki
Toshikatsu Kojima
Tetsuo Sakai
Masataka Nakanishi
Junichi Niwa
Akira Kojima
Kazuhito Kawasumi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Jidoshokki Kk
Nat Inst Of Advanced Ind Scie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Jidoshokki Kk, Nat Inst Of Advanced Ind Scien filed Critical Toyota Jidoshokki Kk
Publication of TW2012263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26316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58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compounds other than oxides or hydroxides, e.g. sulfides, selenides, tellurides, halogenides or LiCoFy; of polyanionic structures, e.g. phosphates, silicates or borates
    • H01M4/583Carbonaceous material, e.g. graphite-intercalation compounds or CFx
    • H01M4/587Carbonaceous material, e.g. graphite-intercalation compounds or CFx for inserting or intercalating light met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362Composites
    • H01M4/364Composites as mix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58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compounds other than oxides or hydroxides, e.g. sulfides, selenides, tellurides, halogenides or LiCoFy; of polyanionic structures, e.g. phosphates, silicates or borates
    • H01M4/581Chalcogenides or intercalation compounds thereof
    • H01M4/5815Sulfi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60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organic compounds
    • H01M4/602Polymers
    • H01M4/606Polymers containing aromatic main chain polym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01M10/0525Rocking-chair batteries, i.e. batteries with lithium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in both electrodes; Lithium-ion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omposite Materials (AREA)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Description

201226316 六、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有關含碳材及硫之 造方法、硫系正極活性物質及人讲一、正極活性物質之製 離子二次電池用正極。 3硫系正極活性物質之鋰 【先前技術】 屬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之— 充放電容量大的電池,其主要β種的鋰離子二次電池係 電池使用。此外,鋰離子_4乍為攜帶式電子裝置用 電池。 一 _人電池亦可望作為電動車用 作為鐘離子二次電池之正 、鎳等稀有金屬。然而,此等金〖生物質,—般含有鈷 ,近來便需有一種使用此等屬因其流通量少且昂貴 活性物質。 Α屬之取代物質的正極 已知有採用硫作為鋰離子二欠 之技術。採用硫作為正極活二=池之正極活性物質 池之充放電容量。例如,採用:增大鋰離子二次電 離子二次電池之充放電容量為:採:::活性物質的鐘 酸鋰正極材料的鋰離子二 又正極材料之鈷 倍。 一-人電池之充放電容量的近乎六 、而’在採用單質硫 -欠雷池φ 。活性物質的链離子一 -人電池中,放電時會生成硫 離子- 化合物係可溶於鐘離子二次電:物。:硫與-的 乙烯碳酸醋、二甲基碳酸s旨等)中。因此系電解液(例如 極活性物皙的鋰齙工, 採用硫作為正 物資的鐘離子二次電池,會有重複進行充放電時 201226316 ,因硫溶出至電解液中而逐漸 的問題。 ^斩《化而有電池容量降低 為::彳硫溶出至電解液中’則提出有—種在含硫之 正m物質(以下稱為硫系正極活性物質)中換 碳材等硫以外之材料之技術(例如參照專利文獻j) 專利文獻1中介紹一種使用以碳與硫為主 :的聚硫化妷作為硫系正極活性物質之技術。該聚碚化 奴係為硫加成於直鏈狀不飽和聚合物 A瓜 ,切盔兮τ* / 很據專利文獻1 W為该硫糸正極活性物質可抑制伴 之㈣子二次電池之充放電容量的降低。 重複充放電而導致充放電容量降低之鋰和伴炚 特性稱為「循環特性」。該充放電容量降低池的 子二次電池係循環特性優良的鋰離子二次電池, > 鋰離 放電谷量降低較大的鋰離子二次電池則為循環 = 的鋰離子二次電池。 低夫 然而’縱然利用專利文獻i所介紹的硫系正極活性物 質,仍無法充分提高鋰離子二次電池的循環特性。 為此係因放電時硫與鋰形成鍵結,由此聚硫化碳中戶& 2 :-CS-CS’、_s_s-鍵便被切斷而導致聚合物:切戶二 ^本發明之發明A等發明出對聚丙 貫施熱處理後所得之硫系正極活性物質(來 、?、寻利文獻 q。於正極使用該正極活性物質之鋰離子二 电 /"Φΐ* 電容量大,且於正極使用該正極活性物質之鋰離 次電池其循環特性優良。 一 201226316 另一方面,聚丙稀腈係較為昂責之材料。且, 極使用該正極活性物質之鋰離子二次電池其充放電 、循環特性等電池性能大多係由^烯腈原料粉末 質(特別是粒徑)所支配,且品質穩定的聚丙烯腈又 昂貴。因此,根據專利文獻2所揭露之硫系正極活性 ,其有不易以廉價提供具有大充放電容量,且循環 優良的鋰離子二次電池的問題。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 ]曰本特開2 0 0 2 _丨5 4 8丨5號公報 [專利文獻2]國際公開20 10/044437號 【發明内容】 在正 容量 的品 更加 物質 特性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本發明係鑒於上述 種硫系正極活性物質、 、及使用該硫系正極活 ,其中该硫系正極活性 材料來提供具有大充放 子二次電池。 [用以解決課題之手段] 本發明之發明人等 煤炭瀝青、石油瀝青、 等碳材作為硫系正極活 取得之材料來製造可維 的硫系正極活性物質。 實情而完成,其目的在於 該硫系正極活性物質之製 性物質之鋰離子二次電池 物質係用於利用可較易於 電容量,且循環特性優良 致力進行研究的結果發現 中間相瀝青、柏油、煤焦 性物質之碳材,便能以可 持大充放電容量及優良循 供一 方法 正極 得之 鋰離 使用 瀝青 易於 特性 201226316 亦即,解決上述課題之本發明的硫系正極活 2特徵為包含將含有碳材與硫的混合原料加 …、1付被處理物之熱處理步驟,於該熱處理步驟中, 係=少一部分的碳材與該至少一部分 ’:中該碳材為選自包含煤炭遞青、石油遞青、= 瀝月、柏油、煤焦油、煤焦油瀝青、稠合多環芳香炉化 合物縮合聚合所得之有㉟合成 人夕V壬u- 3 3雜原子之稠 口少农方香化合物縮合聚合所得之有機合成 組的至少一種。 解=上述課題之本發明的硫系正極活物質,其特徵 為包含碳 (c)、硫(s)及多種多環芳香烴。 又’解決上述課題之本發明的硫系正極活物質為, 依本發明之製造方法所製造之硫系正極活物質,其特徵 為:於拉曼光譜中,主峰存在於拉曼位移^”⑽^附近 ’且各個峰存在於刚cm]範圍内的1371^ .1049^^ 9940.-^842^-,. 、3 14cm_1 附近。 解決上述課題之本發明的鋰離子二次電池用正極, 其特徵為正極中含有本發明硫系正極活物質。 [發明之效果] 根據本發明的硫系正極活物質之製造方法,能以可 較易於取得之材料來製造得以提升鋰離子二次電池之充 放電容量及循環特性的硫系正極活性物質。 又根據本發明的硫系正極活物質及鋰離子二次電池 用正極,可提升鋰離子二次電池之充放電容量及循環特 201226316 性。 【實施方式】 [實施發明之形態] (硫系正極活物質之製造方法) 本發明的硫系正> 于正極活物質之製造方法(以 發明之製造方法」)中伤、下簡%本 質的原料。其令,作五山 瓜糸正極活物 石油瀝青、中間相澥主“ 匕古煤厌歷青、 、煤焦油瀝青、稠2 κ向異性瀝月)、柏油、煤焦油 有機合成瀝青、或:;:芳香烴化合物縮合聚合所得之 縮合聚合所得之有機人# ^ 万晋焱化合物 ,機合成瀝青之群組的至少— 已知為含稠合多環芳禾 檀此專 為「瀝青系碳材」。 將此專奴材稱 屬瀝青系碳材之一播Α〆 種的煤焦油係將煤炭高、.田 煤炭乾幻所得之黑色黏稠油狀;夜體 ^;乾顧( 製、熱處理(聚合),即可獲㈣炭遞^煤厌進订精 柏油係黑褐色或黑色固體/半固體之 :由可粗分為對石油(原油)進行減壓蒸館時以基殘: 物形態所得者、與天然存在者。妯4 〃 ‘,、、餾益殘邊 仔在者。柏油係可溶於甲苯、二 硫化碳等。透過對柏油進行精製、 油遞青。 1 .、、、處理’即可獲得石 瀝青-般為無定形且於光學上呈各向同性(各向同 性遞月)二對各向同性遞青在惰性氣體環境中實施熱處理 ’便可獲仟光學上呈各向異性的瀝青(各向显性遞青、中 間相瀝青)。遞青係部分可溶於笨、甲苯、二硫化碳等有 201226316 機溶劑。 瀝青系碳材為各種化合物之混合物,如上述含稠合 多環芳香族。瀝青系碳材中所含之稠合多環芳香族可為 單種或多種。舉例而言,屬遞青系碳材之一種的煤炭瀝 青的主成分為稠合多環芳香族。該稠合多環芳香族於環 中,除碳與氫以外還可含氮、硫。因此,煤炭瀝青的主 成分被認為係僅包含碳與氫之稠合多環芳香烴、與稠合 環中含氮、硫等之芳香雜環化合物的混合物(即,多種多 環芳香烴的混合物)。 本發明之製造方法包含將含有瀝青系碳材與硫的混 合原料加熱之熱處理步驟。於該熱處理步驟中,係使瀝 青系至少一部分的碳材與至少一部分的硫形成液體;換 言之,於熱處理步驟中,係使至少一部分的瀝青系碳材 與至少一部分的硫以液態接觸。因此,根據本發明之製 造方法,可充分增大熱處理步驟中瀝青系碳材與硫的接 觸面積,而能夠製得充分含硫並抑制硫釋離的硫系正極 活物質。 此外,依本發明硫系正極活物質之製造方法所得之 硫系正極活物質中,硫與瀝青系碳材係如何鍵結仍不明 ,茲推測可能係硫摻入瀝青系碳材的石墨烯層間,或稠 合多環芳香族之環所含的氫被硫取代而形成c-s鍵所致。 熱處理步驟中的混合原料溫度只要是使瀝青系至少 一部分的碳材與至少一部分的硫形成液體的溫度即可。 此外,關於瀝青系碳材,較佳為使全部形成液體之溫度 。再者,就硫而言,較佳為使全部形成液體之溫度,更 201226316 佳為一部分形^體而其餘形成液體之溫度(即,可進行 回抓之μ度)。熱處理步驟中的混合原料溫度較佳為 200 C以上’更佳為遍°c以上,再更佳為35代以上。僅 供參考,煤炭瀝青之軟化點為2〇〇〜35〇<t左右。因此,當 採用煤炭瀝青作為瀝青系碳材時,係較佳以於350。(:以 進行熱處理步驟。又,σ I A ,、,L ^ 人/、要在350 c以上’則採用煤炭瀝 月以外的瀝青系碳材時,亦可使瀝青系碳材的至少一 分軟化(液化)。 此外’熱處理步驟中的混合原料溫度若過高,則有 時會使瀝青系碳材變性(石墨化)。此時,硫便無法充分 抬入瀝月系奴材中。因此,熱處理步驟中的混合原料溫 度較佳為低於瀝青系碳材的變性溫度之溫度。熱處理步 驟中的混合原料溫度只要在6〇〇〇c以下,則可抑制瀝青系 峡材發生變性。熱處理步驟中的混合原料溫度更佳為 600 C以下,再更佳為5〇〇t:以下。更且,若考量上述瀝 月系碳材的軟化,則熱處理步驟中的混合原料溫度較佳 為20〇°C以上6〇〇。(:以下,更佳為300T:以上50〇eC以下, 再更佳為350。(:以上50CTC以下。 於熱處理步驟中對硫進行回流時,只要將混合 …、至渑合原料的一部分形成氣體、一部分形成液體即 可。換言之,混合原料溫度只要是硫的汽化溫度以上之 /皿度即可。此處所謂「汽化」係指硫由液體或固體相變 成氣體,可經由沸騰、蒸發、昇華任一種。僅供參考,α_ 硫(斜方硫,乃常溫附近最穩定之結構)的熔點為u 2 8t: ’卜硫(單斜硫)的熔點為119.6°C,γ-硫(單斜硫)的熔點為 -10- 201226316 106·8 C ,硫的沸點為444.7T:。但因硫的蒸氣壓高,若使 混σ原料溫度達】5〇°c以上,則以目視亦可確認出硫蒸氣 的生成。從而,混合原料溫度只要在15〇。〇以上便可進行 硫的回流。且,於熱處理步驟令對硫進行回流時,只^ 利用已知結構的回流裝置對硫進行回流即可。 於此,對於以何種氣體環境進行熱處理步驟並未特 7褐限,惟較佳在不妨礙瀝青系碳材與硫鍵結的氣體環 兄(例如不含氫之氣體環境、非氧化性氣體環境)下進行 。其原因在於,例如氣體環境中若存有氫時,因反應系 統中的硫會與氫反應形成硫化氫,而有時會損失反應系 統中的硫。又,此處所謂「非氧化性氣體環境」係包含 不使氧化反應進行之裎厗M & @> 产 紅度的低氧氣濃度的減壓狀態、氛 乳或氬氣等惰性氣體環境、硫氣體環境。 遞青系碳材及;5^沾取& . 汉-的形狀、粒徑等並未特別侷限。直 原因在於,在熱處理步驟由 中係使遞月糸碳材及硫以液態 接觸’例如’縱然瀝青系 月系妷材的粒徑不均勻或較大時, 瀝青糸碳材與硫仍可充分 接觸。又,混合原料中的瀝青 糸碳材與硫較佳為均句分散,但不均勾亦可。 熱處理步驟中的,日人β 適當設定即可,並未;;二、:加熱時間依據加熱溫度而 原料加熱時,較佳為加钕1〇?:佳溫度將混合 熱30分鐘〜6小日夺。…、〇“里〜10小…,更佳為加 本發明的製造方法击 碗的摻混比亦存有較合原料中的瀝青系碳材』 系碳材,麵摻混量過二。其原因在於’相對於瀝] ° 、時,便無法使足量的硫摻入; -11· 201226316 青糸石炭材中,而相斜於、、麻主么山, 对於瀝月糸碳材,硫的摻混量過 ’則游離硫(單質硫)合 八呀 曰 里殘留於硫糸正極活性物質中 而π染鋰離子一次電池内部特別是電解液。以質量比 言’混合原料中的遞青系碳材及硫的摻混比較佳為i : 〇.5〜1 · 1〇 ’更佳為1 : 1〜1 : 7,特佳為1 : 2〜1 : 5。 此外硫相對於遞青系碳材的#混量過大時’在埶 處理步驟中亦可將足量的硫摻入瀝青系碳材中。因此: 相對遞青系碳材摻混過量的硫時,透過由熱處理步驟後 的被處理物將單質硫去除,即可抑制上述單質硫所造成 的不良I響。°羊舌之’以質量比言,使混合原料中的碳 材及硫的摻混比成為1 : 2〜1 : 10時,對熱處理步驟後的 被處理物一面進行減壓,一面以20(TC〜250。(:進行加熱( 單質硫去除步驟),即可將足量的硫摻入瀝青系碳材中, 亚抑制殘留的單質硫所造成的不良影響。若不對熱處理 步驟後的被處理物施行單f硫去除步驟時,只要將該被 處理物直接用作硫系正極活性物質即可。再者,對熱處 理步驟後的被處理物施行單f硫去除步驟時,則將單質 硫去除步驟後的被處理物用作硫系正極活性物質即可。 混σ原料可僅由瀝青系碳材及硫構成’也可摻混可 與正極活J·生物質摻混的—般材料(例如導電助劑等)。 根據本發明之製造方法,以摻混硫來取代摻混鈷等 稀有金屬作為正極活性物質之材料,即可較易於取得使 鋰離子一—人电池之充放電容量提升的正極活性物質,因 此能以廉價進行製造。 且’歷θ系碳材為完全未經精製之材料,極為廉價 -12- 201226316 。由此,根據本發 締腈等碳材的情況 0 又,瀝青系碳 系碳材及硫在熱處 置遞青系碳材、硫 以廉價製造硫系正 本發明製造方 價製造使鋰離子二 提升的硫系正極活 (硫系正極活性物質 本發明硫系正 製造。本發明硫系 及電解質之鋰離子 本發明硫系正 明書中所謂「多環: 遞青系碳材本身、 芳香烴、及作為此 的至少一種碳材。 有充當原料之各種 反應生成物作為多 若對本發明硫 則主峰存在於拉曼 2 0 0 c m 1 〜1 8 0 0 c m-1 j ' 842cm'1 ' 612cm 明之製造方法,相較於採用例如聚丙 ,亦能以廉價製造硫系正極活性物質 材可經加熱後成為液狀。因 ^ ^匕,遞主 理步驟中便充分接觸,而毋%特^ 之粒徑等。本發明製造方法轎此亦可 極活性物質。 法若透過此等之共同作用,便能以廉 次電池之充放電容量及循環特性得以 性物質。 ) 極活性物質可由本發明之製造方法來 正極活性物質係用於具有正極、負極 一次電池用的正極。 極活性物質含多種多環芳香烴。本說 苦香烴(PAH)」係指選自包含上述各種 上述各種瀝青系礙材所含之各種多環 等之反應生成物之多環芳香烴的群組 換言之,本發明硫系正極活性物質含 :瀝青系碳材及/或各種瀝青系碳材之 環芳香烴。 系正極活性物質進行拉曼光譜分析, 位移1 557cm·1附近,且各個峰存在於 範圍内的 1371CHT1、1049cm_1、994cm·1 1、412cm·1、354cm·1、314cm·1附近。 -13- 201226316 本說明書中「主峰」係指拉曼光譜中所顯現的所有峰當 中峰高最高的峰。此外,本發明硫系正極活性物質之= 曼光譜不同於上述專利文獻2之硫系正極活性物質之拉 曼光譜。 ' 對本發明硫系正極活性物質進行元素分析的結果係 檢測出碳、氮及硫。又,視情況而檢測出少量的氧及氫 。因此,本發明硫系正極活性物質除C、8以外,亦含氮 、氧、硫化合物的至少一種作為雜質。 (鋰離子二次電池用正極) 本發明之裡離子二次電池用正極含上述本發明硫系 正極活性物質。該鋰離子二次電池用正極除正極活性物 質以外,可製成與一般鋰離子二次電池用正極相同的結 構。例如,本發明之鋰離子二次電池用正極可藉由將混 有本發明之硫系正極活性物質、導電助劑、接著劑及溶 劑的正極材料塗布於集電器而製作。 作為導電助劑,可例示氣相成長碳纖維(Vap〇r Grown Carbon Fiber : VGCF)、碳粉、碳黑(CB)、乙炔黑 (AB)、科琴碳黑(Ketjen Black,KB)、石墨、於鋁/鈦等的 正極電位下穩定之金屬之微粉等。作為接著劑可例示聚 偏二氟乙烯(PolyVinylidene DiFluoride : PVDF)、聚四氟 乙烯(PTFE)、苯乙烯.丁二烯橡膠(SBR)、聚醯亞胺(pI) 、聚酿胺醯亞胺(PAI)、羧曱基纖維素(CMC)、聚氯乙烯 (PVC)、曱基丙烯酸樹脂(pMA)、聚丙稀腈(pan)、變性 聚苯醚(PPO)、聚環氧乙烷(PE〇)、聚乙烯、聚乙烯(pE) 、聚丙烯(PP)等。作為溶劑可例示N_曱基-2_吡咯啶酮、 .14- 201226316 N,N-二甲基甲醯胺、醇類、水等。此等導電助劑、接著 劑及溶劑可各自混合多種來使用。此等材料之摻混量教 未別侷限,但較佳以例如相對硫系正極活性物質1 〇〇質量 份,摻混導電助劑20〜1〇〇質量份左右、接著劑1〇〜2〇質量 份左右。再者,作為其他方法,亦可將本發明之硫系正 極活性物質與上述導電助劑及接著劑的混合物以研銶、 衝壓機等揉合並製成薄膜狀,再用衝壓機等壓接於集電 器’由此製造本發明之鋰離子二次電池用正極。 作為集電器,只要使用鋰離子二次電池用正極—护 所採用者即可。舉例來說,作為集電器可例示Μ、^ 網、衝切紹片(punching aluminum sheet)、紹擴展薄片 (aluminum expand sheet)、不鏽鋼箔不鏽鋼網、衝切 錢鋼片、不鏽鋼擴展薄片、發泡錄、鎳不織布、銅荡 銅網、衝切銅片、銅擴展薄片、鈦落、鈦網、碳不織布 隼:織布等。纟中包含高石墨化度的碳的碳不織布/織: =器由於不含氣,且與硫的反應性低,因而適合= 瓜糸正極活性物質用之集電器。 維的原料可使用屬碳纖維之材料= 纖 炭、煤焦油等之副產物種瀝青(即石油、煤 本發明…二次電:用聚:二腈纖維(。AN)等。 次電池,其充放電容量 極活性物質作為正極活性物質3上述本發明硫系正 離子二次電池用正極㈣離P因此,使用本發明之鐘 大、循環特性優良, W7 廉價製造 (鋰離子二次電池 以下 對正極使用本發明 之硫系正極活性物質 的經 201226316 離子二次電池的構造進 明之硫糸正極活性物質 子二次電池」。此外, (負極) 行說明。以下,將正極使用本發 的鋰離子二次電池簡稱為「鋰離 關於正極係如上所述。 作=極材料,可使用周知之金㈣、石墨等碳系 。若使料Μ材料、銅-錫或^錫等合金系材料 料、鐘::料,例如上述負極材料中的碳系材 產生樹枝狀姓θ μ ,. 乍為負極材料時,因不易 短路觀點來看孫A^ 等致之正負極間的 與本發明之t托,人土 匕專不含鋰之負極材料 含鋰。因+ ^ 位與負極的任一方皆未 ,便需要在負極與正極的 — 先將鋰嵌 的任—者或兩者有預 瓜入的鋰預摻雜(predope)處理。 法’只I分π m 作為鐘的預摻雜 要依循周知方法即可^例如, ,可列换.永人將鐘摻入負極時 厂歹J舉透過電解摻雜法來嵌入鋰 摻雜法來嵌入鋰之方法,1 +帝之方法、透過黏貼預 用金屬鋰& & t f % 夂雜法中對電極係使 摻雜法則是胳IΜ β 式來摻雜鋰;黏貼預 、將金屬鋰珀黏貼於電極後放w π + 利用鐘向電極的擴散來進行掺雜=置於電解液中, ,亦可利用上述電解捧雜法’欲將鍾推入正極時
作為不含鋰之負極材料,特佳 A 的矽系材料,其中更佳為電 ::屬向谷量負極材料 之令罝的薄膜矽。 虿和於早位體積 (電解質) 可採用有機 作為鋰離子二次電池所使用之電解質, -16- 201226316 溶劑中溶有鹼金屬鹽電解質者。作為有機溶劑,較佳為 採用選自碳酸乙烯酯、碳酸丙烯酯、碳酸二f酯、碳酸 二乙酯、碳酸乙基甲酯、二甲醚、γ_ 丁内酯、乙腈等非 水系溶劑的至少一種。作為電解質則可採用 、LiAsF6、LiCF3S03、Lil、LiC104等。電解質的濃度只 要為0.5mol/l〜1.7mol/l左右即可。此外’電解質並非限於 液態《譬如,當鋰離子二次電池為鋰高分子二次電池時 ’電解質係形成固態(例如高分子凝膠狀)。 (其他) 鋰離子二次電池除上述負極、正極、電解質以外, 還可具備隔離板(saparator)等構件。隔離板係介於正極與 負極之間,允許離子在正極與負極之間移動,並防止正 極與負極發生内部短路。鋰離子二次電池只要是密閉型 ,則隔離板亦需有保持電解 佳為採用以聚乙烯、聚丙烯 胺、纖維素、玻璃等為材料 織布狀的膜。鋰離子二次電 製成圓筒型、積層型、硬幣 [實施例] 液的功能。作為隔離板,較 、聚丙烯腈、醯胺、聚醯亞 之厚度薄、呈微多孔性或不 池的形狀並未特別限定,可 型等各種形狀。 系 以下,對 正極活性物 本發明硫系正極活性物質之製造方法、硫 备及鐘離子二次電池用正極具體進行說明 (實施例1) <硫系正極活性物質之製造> [1 ]材料 -17- 201226316 CAS編號 65996-93-2)lg與硫粉 5g [2]裝置 如第1圖所示, 反應裝置1具備:反應容器2、 2、蓋 3、
容納氫氧化鈉水溶液6丨之收集槽62、電爐 、連接至電爐之控溫器70。 以研缽混合、粉碎煤炭瀝 粉末(各向同性瀝青, ,得混合原料。 51、收 、電爐7 作為反應容器2,係使用形成有底筒狀的玻璃管
護管40(氧化鋁SSA-S,NIKKATO股份有限公司製),另 一貫通孔安裝有氣體導入管5(氧化鋁SSA-S,NIKKATO 股份有限公司製)’其餘一貫通孔則安裝有氣體排出管6( 氧化I呂SSA-S ’ NIKKATO股份有限公司製)。此外,反應 容器2係外徑60mm、内徑50mm、長300mm;氡化铭保護 管40係外徑4mm、内徑2mm、長250mm ;氣體導入管5及 氣體排出管6係外徑6mm、内徑4mm、長15〇mm。氣體導 入管5及氣體排出管6的前端露出至蓋3的外部(反應容器 2内)。此露出之部分的長度為3mm。氣體導入管5及氣體 排出管6的前端在後述熱處理步驟中達略100 °c以下。因 此,熱處理步驟中所生成之硫蒸氣便未由氣體導入管5 及氣體排出管6流出’而是返回(回流)至反應容器2中。 裝入氧化銘保護管4 0之熱電偶4的前端可間接測定 -18- 201226316 反應容器2中的混合原料9的溫度。由熱電偶4測定之溫度 係回授至電爐7的控溫器7 〇。 氣體導入官5係連接氬氣配管5〇,氬氣配管5〇則與容 納氬氣的氣槽51連接。氣體排出管6連接收集配管6〇的— 端,收集配管60的另一端則插入收集槽62中的氫氧化朝 水,合液内。此外,收集配管6〇及收集槽Μ係後述熱處理 步驟中所生成之硫化氫氣體的收集器(trap)。 [3] 熱處理步驟 將容納有混合原料9之反應容器2收納於電爐7(坩堝 爐開口寬度少80mm’加熱高度i〇〇mm)中。此時,將 氮氣經由氣體導入管5導入反應容器2的内部,此時的就 氣流速為100ml/分鐘。自開始導入氬氣1〇分鐘後,持續 導入氬氣,同時開始對反應容器2中的混合原料9加熱。 此時的升溫速度為5 °C /分鐘。在混合原料9達i 〇 〇艽的時 間點’持續對混合原料9加熱’同時停止導入氬氣。混合 原料9達約20(rC時便產生氣體。在混合原料9達33〇。〇的 時間點停止加熱。停止加熱後,混合原料9的溫度會上升 至3 5〇°c,隨後下降。因此,在此熱處理步驟中,混合原 料係加熱至3 50°C。其後,使混合原料9自然冷卻,在混 合原料9冷卻至室溫(約25。(:)的時間點由反應容器2取出 生成物(即熱處理步驟後的被處理物)。再者,此時的加 熱時間為3 50°C下約5分鐘,並對硫進行回流。 [4] 單質硫去除步驟 為去除熱處理步驟後的被處理物中所殘留的單質硫 (游離的硫),則進行以下步驟。 -19- 201226316 以研妹粉碎熱處理步驟後的被處理物。將粉碎物2 g 置入玻璃管爐(glass tube oven),一面進行真空吸引一面 以200 C加熱3小時。此時的升溫速度為丨〇°c /分鐘。藉此 步驟,熱處理步驟後的被處理物中所殘留的單質硫便蒸 發而去除,製得不含(或大致不含)硫的實施例丨硫系正極 活性物質。 <鋰離子二次電池的製作> [1 ]正極 對實施例丨之硫系正極活性物質3mg、乙炔黑Ik 與聚四氟乙烯(PTFE)0.3mg的混合物適量添加二子苯,並 以瑪堪製研砵揉合至呈薄膜狀,得薄膜狀正極材料。以 衝壓機壓接此正極材料全部量至衝切成直徑— 形的紹網,並以⑽。C乾燥3小冑。依此步驟即得實施 例1之鋰離子二次電池用正極。 [2]負極 係將厚500μιη的金屬鐘箱 衝切成直徑 作為負極 14mm來使用。 [3]電解液
作為電解液,係採用碳酸乙烯醋與碳酸二曰 合溶劑中溶有LiPFe的非水電解質。碳酸 B Γ萨总,、;租曰L, 厌-夂乙稀S旨與碳酸二 乙S曰係以質買比1 :丨混合。電解 K— 解液中的、的濃度為 [4]電池 製作内建電池 將包含厚25μηι 利用[1 ]、[2]所得之正極及負極來 (coin battery)。詳言之,係於乾燥室内, -20- 201226316 的小丙歸微孔質膜的隔離板(Celgard2400)與厚500μιη的 玻璃不織布過滤器(nonwoven glass fabric filter)夾裝於 正極與負極之間而製成電極體電池。將該電極體電池收 納於由不鏽鋼容器構成的電池外殼(CR2 032型内建電池 用構件,寶泉股份有限公司製)内,再對電池外殼注入[3] 中所仔之電解液。以鉚接機(riveting machine)密合電池 外殼’即得實施例1之鋰離子二次電池。 (實施例2) 實施例2之硫系正極活性物質之製造方法,除了在熱 處理步驟中混合原料達250°C的時間點停止加熱,並將混 合原料加熱至3〇〇。(:以外,係與實施例1之製造方法相同 °實施例2之硫系正極活性物質係由實施例2之硫系正極 活性物質之製造方法所製造的硫系正極活性物質。實施 例2之鋰離子二次電池用正極,除正極含有實施例2之硫 系正極活性物質以外,係與實施例1之链離子二次電池用 正極相同者。 (實施例3) 實施例3之硫系正極活性物質之製造方法,除了在熱 處理步驟中混合原料達3 0 0 °C的時間點停止加熱,並將混 合原料加熱至3 5 0 °C以外,係與實施例1之製造方法相同 。實施例3之硫系正_極活性物質係由實施例3之硫系正極 活性物質之製造方法所製造的硫系正極活性物質。實施 例3之鋰離子二次電池用正極,除正極含有實施例3之硫 系正極活性物質以外,係與實施例1之鋰離子二次電池用 正極相同者。 -21 - 201226316 (實施例4) 貫施例4之硫系正極活性物質之製造方法,除未進行 單質硫去除步驟以外,係與實施例丨之製造方法相同。因 此’在貫施例4之硫系正極活性物質之製造方法中的熱處 理步驟中’係將混合原料加熱至4〇〇〇c。實施例4之硫系 正極活性物質係由實施例4硫系正極活性物質之製造方 法所製造的硫系正極活性物質。實施例4之鋰離子二次電 池用正極,除正極含有實施例4之硫系正極活性物質以外 ,係與貫施例1之鐘離子二次電池用正極相同者。 (實施例5) 實施例5之硫系正極活性物質之製造方法,除設混合 原料中的煤炭瀝青與硫的摻混比為i :丨(質量比),及未 進行單質硫去除步驟以外,係與實施例3之製造方法相同 。因此,在實施例5之硫系正極活性物質之製造方法中的 熱處理步驟中,係將混合原料加熱至35(rc。實施例^之 硫系正極活性物質,係由實施例5之硫系正極活性物質之 製造方法所製造的硫系正極活性物質。 (實施例6) 實施例6之硫系正極活性物質之製造方法,除未進行 單質硫去除步驟以外’係與實施例3之製造方法相同。因 此,在實施例6之硫系正極活性物質之製造方 丁,係設
混合原料中的煤炭瀝青與硫的摻混比為1 : 5ί暂旦I 貝ϊ比), 且於熱處理步驟中將混合原料加熱至35〇〇c。 貝她例6之 硫系正極活性物質係由實施例6之硫系正極活性物質 製造方法所製造的硫系正極活性物質。 -22- 201226316 (實施例7) 貫施例7之硫系正極活性物質之製造方法,除未進行 單質硫去除步驟以外,係與實施例3之製造方法相同。因 此,在實施例7之硫系正極活性物質之製造方法中,係設 混合原料中的煤炭瀝青與硫的摻混比為1 : 1 0(質量比), 且於熱處理步驟中將混合原料加熱至350°C。實施例7之 硫系正極活性物質係由實施例7之硫系正極活性物質之 製造方法所製造的硫系正極活性物質。 (比較例1) 比較例1之鋰離子二次電池係使用單質硫作為正極 活性物質。 比較例1之鋰離子二次電池中的正極材料為以質量 比硫.乙炔黑.k四鼠乙烯=6 : 3 : 1摻混硫、乙炔專與 聚四氟乙烯者。比較例1之鋰離子二次電池中的鐘離子二 次電池用正極除電極材料以外,係以與實施例1之鍾離子 二次電池用正極相同的材料及方法所製作。比較例1之裡 離子二次電池中的電解液,係使用在一種硫不易溶出之 醚系溶劑,四乙二醇二甲醚(TEGDME)中,使作為鋰鹽之 雙三氟曱烷磺醯亞胺化鋰(LiTFSI)溶解至成為lm〇l/1者 。比較例1之鋰離子二次電池,除使用比較例丨之鋰離子 二次電池用正極、及使用上述電解液以外,係與實施例【 之鋰離子二次電池用正極相同者。 [根據熱重量分析之硫系正極活性物質的分析] 測定實施例3之硫系正極活性物質、單質硫及單質煤 炭瀝青的熱重量變化(TG)。作為測定裝置係利用Rigaku -23- 201226316 製熱分析儀(丁11611111〇?1118丁08120)。詳言之,係以1〇〇1111/ 分鐘的流量供給高純度氮氣,同時將各試料由室溫起以 1 0 °C /分鐘的升溫速度加熱至5 5 0 °C ’並測定溫度與重量變 化的關係,由此進行熱重量-示差熱分析(differential thermal analysis)。分析結果係示於第2圖。如第2圖所示 ,單質硫的重量從170°C附近便緩緩減少,超過2001時 即劇烈減少。煤炭瀝青及實施例3之硫系正極活性物質則 均不易減少。於25CTC〜450°C附近,煤炭瀝青其重量更不 易減少,於4 5 0 °C以上,則實施例3之硫系正極活性物質 其重量更不易減少。僅供參考,當由室溫加熱至550 °C時 ,煤炭瀝青的重量減少約3 0 %,實施例3之硫系正極活性 物質的重量則減少約2 5 %。如此,實施例3之硫系正極活 性物質乃熱穩定性優良的化合物。此外,為僅去除硫,系 正極活性物質中所殘留的單質硫,較佳為在發生單質硫 的重量減少’而未發生硫系正極活性物質及瀝青的重量 減少的溫度下進行單質硫去除步驟。由上述結果可知, 單質硫去除步驟較佳於170°C以上進行,更佳於185°c以 上進行’特佳於200°C以上進行。又可知單質硫去除步驟 較佳於300°C以下進行,更佳於270°C以下進行,特佳於 2 5 0 C以下進彳亍。且’效§忍為单質硫去除步驟的特佳溫度 為 200°C~250°C。 [根據拉曼光譜分析之硫系正極活性物質的分析] 對實施例1〜3之硫系正極活性物質進行拉曼光譜分 析。係利用日本分光股份有限公司製RMP-320(激發波長 λ = 5 32ηπι,光柵(grating): 1 800gr/mm,光學解析度:“爪-】 -24- 201226316 作為裝置。所得之拉@4_ a & 孤只·先谱係不於第3圓。第3圖中的橫 軸為拉曼位移(c m ·丨),總红& & μ & — 縱軸為相對強度。實施例1〜3之硫 系正極活性物質的主塔伤产+ 只嗶係存在於1 557cm-1附近,次於主 峰之較大的峰則存在於n71 丨 a i ·3 7 1 c m附近。更者’可知位於 200cnTl〜1800cm·1 範 in 向 + 七 a γ 丄 祀圓内之主要的峰係存在於1371cm-丨 、1 049cm·1、994C1TT1、sOrm-1 m -ι , «42cm '612cm ' 4 1 2cm·1> 354cm'1 、SMcnr附近。已知單質硫(S8硫)的峰存在於 500cm·1〜550cm·1附近,係非常強的峰。第3圖中未辨認 出該S8硫的峰,由此結果可認為在硫系正極活性物質中 硫並未以S8硫存在。因此可認為硫系正極活性物質的硫 係以形成C-S鍵等鍵結的狀態存在,或以無法由拉曼光譜 檢測出的非晶質狀態存在。 存在於354cm·1附近及3 14cm-i附近的峰,茲認為係來 自於多環芳香族之共軛結構,此亦可由煤炭瀝青含有多 %芳香族來證貫。此外,認為6 1 2cnT1附近的峰係來自於 C = S 鍵0 [根據X光繞射之硫系正極活性物質的分析] 對實施例5〜7之硫系正極活性物質、單質煤炭^主、 單質硫進行X光繞射分析。作為裝置係使用粉末χ光繞射 儀(MAC Science公司製,M06XCE),測定條件為:CuKa 線’電壓:40kV,電流:l〇〇mA,掃描速度:4。/分,取α 樣:0.02。,累加次數·· 1次,繞射角(2Θ) : i〇0〜6〇〇。以χ 光繞射所得之繞射圖形係示於第4圖。單質硫的主峰係存 在於22。附近,單質煤炭瀝青則存在於26。附近。實施例^ 之硫系正極活性物質(煤炭瀝青:硫=1 : 1}的峰為單峰, -25- 201226316 存在於26。附近。實施例7之硫系正極活性物質(煤炭遞青 .硫爿:iO)的主峰係存在於22。附近,實施例6之硫系正 極活性物質(煤炭瀝青:硫=1 : 5)的主峰亦存在於以。附 近。由此結果可知,在實施例5之硫系正極活性物質(煤 炭瀝青:硫=1:1)中’硫完全換入渥青系碳材中。而且 ,可,實施例6之硫系正極活性物質(煤炭瀝青:硫=1 : 5)及實施例7之硫系正極活性物質(煤炭瀝青:硫=i : ι〇) 中^硫殘留,目此需進行上述單質硫去除步驟。又,由 於實施例5之硫系正極活性物質(煤炭瀝青:硫=1 : 〇的 硫含量較少’故可推測其充放電容量較小。目此,茲認 為混合原料中的瀝青系碳材與硫的摻混比(質量比)較佳 為以1 . 1以上1 : 5以下。且如上述,茲認為單質硫去除 步驟的較佳溫度為200t;〜250。〇。由此’係認為在混合原 料中摻混過量的硫,並於熱處理步驟後w2〇(rc〜25〇它進 行單質硫去除步驟,便能以高再現性製造可增大鋰離子 ,次,池之充放電容量的硫系正極活性物質。此處所謂 k 1」較佳成為遞青系碳材:硫=1 : 2〜1 : 1 〇之範圍 ,更佳成為1 : 2〜1 : 7之範圍,再更佳成為丨:24 : 範圍。 [充放電容量測定試驗] 測定實施例1之鋰離子二次電池及比較例丨之鋰離子 二次電池的充放電容量。詳言之,係對實施例丨之鋰離子 二次電池及比較例丨之鋰離子二次電池,以相當於每克正 極=性物質50mA的電流值進行充放電。此時之放電終止 電壓為1.0V,充電終止電壓為3 〇v。對實施例丨之鋰離子 -26- 201226316 二次電池重複進行充放電11攻,
對比較例1之鐘離子二次 電池重複進行充放電10次。督尬A 貫施例1之鋰離子二次電池之 充放電曲線係示於第5圖,屮〆^ ^ 比車父例1之鋰離子二次電池 充放電曲線則示於第6圖。/ , ^ 比車父例1之鋰離子二次電池复 初始容量(第1次充放電)大,伯货, 〇 弟2次充放電以後其容量 便急遽下降;實施例1鐘離子_ 、 z入電池其初始容量亦大, 且第2次充放電以後容量下降小 , ^ 〇由此結果可知,藉由對 έ有遞青系碳材與硫之混合原料每 竹a施熱處理步驟所得之 硫糸正極活性物質,得以提升 —曰 離子一次電池之充放電 容量及循環特性。 [循環試驗] 對實施例1〜4之經離子-今番 尹丁一 -人電池於27〇c下重複進行 充放電。對實施例1之鐘離子-今 丁一·•人電池進行60次循環之充 放電’對實施例2之鐘離子二次雪油 丁 人尾池進行14次循環之充放 電,對貫施例3之鋰離子二次電池進行6次循環之充放電 ,對實施例4之鋰離子二次電池則進行5〇次循環之充放電 洋。之係重複進行充放電,首先以〇.ic進行CC放電 (低電流放電)至1.0V,其後之循環係為以〇 ic進行cc充 電至3.0V後’再以〇 lc進行cc放電至1 〇v。循環試驗的 結果係示於第7圖〜第1〇圖,且第7圖為實施例丨之鋰離子 二次電池之循環試驗的結果,第8圖為實施例2之鋰離子 二次電池之循環試驗的結果,第9圖為實施例3之鋰離子 二次電池之循環試驗的結果,第1〇圖則為實施例4之鋰離 子二次電池之循環試驗的結果。 如第7圖〜第1 0圖所示,實施例1〜4之經離子二次電池 -27- 201226316 經循環後充放電容量仍大。亦即,所有實施例之1〜4鋰離 子二次電池其循環特性均優良。 此外,實施例1之锂離子二次電池用正極的第1次放 電容量(初始容量)為6 16.906(mAh/g),第2次放電容量為 4l 5.838(mAh/g);實施例2之鋰離子二次電池用正極的第 1次放電容量(初始容量)為682.697(mAh/g),第2次放電容 量為25 4.477(mAh/g);實施例3之鋰離子二次電池用正極 的第1次放電容量(初始容量)為758 434(mAh/g),第2次放 電谷量為490.029(mAh/g);實施例4之鋰離子二次電池用 正極的第1次放電容量(初始容量)為576 5 5 1 (mAh/g),第2 次玫電容量為385·〇14(瓜Ah/g)。實施例卜4之裡離子二次 電池之充放電效率大致為lc 各鋰離子二次電池之θ 例w — 充放電谷1係為實施例3>實施 例1>貫施例4>實施例2之丨 頁施 m . 丨1序。由此結果可知,埶處# + 驟中的混合原料溫度較估。 …、恩理步 佳為300〇C以上400t:以下* 為35(TC以上4〇〇。(:以下,县 以下,更佳 單質破去除步驟,即可# I為35代。又可知藉由進行 【圖式簡單說明】卩制充放電容量的下降。 方 第1圖係圖解表示實施 法所使用的反應裝置。 例硫系正極活性物 質之製造 第2圖係表示對實称 、單質硫 〇 行拉曼光 及單質煤炭瀝青進行熱重旦3硫系正極活性物質 第3圖係表示對實里刀析之結果的圖表 譜分析之結果的圖表。U〜3正極活性物質進 第4圖係表示對實施 單質 貫知例5〜7硫系正極活性物質 -28- 201226316 煤炭瀝青、單質硫進行χ光繞射之結果的圖表。 第5圖係表示實施例1鋰離子二次電池之充放電曲線 的圖表。 第6圖係表示比較例1鋰離子二次電池之充放電曲線 的圖表。 第7圖係表示實施例1鋰離子二次電池之循環試驗的 結果的圖表。 第8圖係表示實施例2鋰離子二次電池之循環試驗的 結果的圖表。 第9圖係表示實施例3鋰離子二次電池之循環試驗的 結果的圖表。 第1 0圖係表示實施例4鋰離子二次電池之循環試驗 的結果的圖表。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 反應裝置 2 反應容器 3 蓋 4 熱電偶 5 氣體導入管 6 氣體排出管 7 電爐 9 混合原料 40 熱電偶 50 氬氣配管 51 氣槽 -29- 201226316 60 收集配管 61 氫氧化鈉水溶液 62 收集槽 70 控溫器 -30-

Claims (1)

  1. 201226316 七、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硫系正極活性物質,其特徵為包含碳(C)、硫(S) 及多種多環芳香烴。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硫系正極活性物質,其中至少 一部分的前述C與至少一部分的前述S係彼此鍵結。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硫系正極活性物質,其中 ,於拉曼光譜中,主峰存在於拉曼位移1557cm_1附近, 且各個峰存在於200 cm·1〜1800cm-1範圍内的1371cm-1 ' 1049cm'1 ' 994cm'1 ' 842cm'1 ' 612cm'1 ' 412cm'1 ' 354〇111_1、314cm_1附近。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任一項之硫系正極活性物 質,其中前述多種多環芳香烴的至少一種係具有來自 碳材之碳骨架5該碳材為選自包含煤炭遞青、石油遞 青、中間相瀝青、柏油、煤焦油、煤焦油遞青、稠合 多環芳香烴化合物縮合聚合所得之有機合成瀝青、及 含有雜原子之稠合多環芳香烴化合物縮合聚合所得之 有機合成瀝青之群組的至少一種。 5. —種硫系正極活性物質之製造方法,其特徵為包含將 含有碳材與硫的混合原料加熱而製得被處理物之熱處 理步驟,於該熱處理步驟中,係使該碳材的至少一部 分與該硫的至少一部分形成液體,其中該碳材為選自 包含煤炭遞青、石油瀝青、中間相遞青、柏油、煤焦 油、煤焦油瀝青、稠合多環芳香烴化合物縮合聚合所 得之有機合成瀝青、及含有雜原子之稠合多環芳香烴 化合物縮合聚合所得之有機合成瀝青之群組的至少一 種0 -31- 201226316 6 _:申:專利範圍第5項之硫系正極活性物質之製造方 '其中,於前述熱處理步驟中,對前述硫進行回流 〇 申月專利範圍第5或6項之硫系正極活性物質之製造 方法,发 φ ^ '、 ’於則述熱處理步驟中,前述混合原料溫 度為50CTC以下。 申。月專利範圍第5至7項中任一項之硫系正極活性物 質之製造方法,其中,於前述熱處理步驟中,前述混 合原料溫度為25〇t以上。 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至8項中任一項之硫系正極活性物 質之製造方法,其中前述混合原料中的前述碳材與前 述硫的摻混比,以質量比為1 : 1〜1 : 5。 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至8項中任一項之硫系正極活性物 質之製造方法’其中前述混合原料中的前述碳材與前 迷硫的摻混比,以質量比為1 : 2〜1 : 10 ; 並包含對前述熱處理步驟後的前述被處理物一面 進行減屢’ 一面以200T:〜250°C進行加熱之單質硫去除 步驟。 1 · 一種硫系正極活性物質,其特徵為以如申請專利範圍 5至1 0項中任一項之硫系正極活性物質之製造方法 所製造; 於拉曼光譜令,主峰存在於拉曼位移1557cm·1附近 ,且各個峰存在於200cm-1〜i 800cm-i範圍内的1371cm-i 、1049cm·1、994cm-1、842cm·1、612cm·丨、412cm·丨、 hknT1、SMcnr1附近。 -32- 201226316 1 2. —種鋰離子二次電池用正極,其特徵為正極含有如申 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第1 1項中任一項之硫系正極活 性物質。 -33-
TW100139702A 2010-11-02 2011-11-01 Method of producing sulfur-based cathode active material, sulfur-based cathode active material and positive electrode for lithium ion secondary battery TW201226316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46059A JP5164286B2 (ja) 2010-11-02 2010-11-02 硫黄系正極活物質の製造方法、硫黄系正極活物質、および、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用正極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26316A true TW201226316A (en) 2012-07-01

Family

ID=460241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139702A TW201226316A (en) 2010-11-02 2011-11-01 Method of producing sulfur-based cathode active material, sulfur-based cathode active material and positive electrode for lithium ion secondary battery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164286B2 (zh)
TW (1) TW201226316A (zh)
WO (1) WO2012060037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80667A (zh) * 2018-11-12 2020-05-19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硫系正极活性物质、正极以及锂离子二次电池
CN111755688A (zh) * 2019-03-29 2020-10-09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硫系活性物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142162B2 (ja) * 2011-01-18 2013-02-13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用正極活物質の製造方法及び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用正極
JP5971705B2 (ja) * 2012-07-13 2016-08-17 国立研究開発法人産業技術総合研究所 二次電池用有機硫黄系正極材料連続製造装置
JP6281808B2 (ja) * 2012-11-07 2018-02-21 国立大学法人横浜国立大学 二次電池
CN107531623B (zh) 2015-03-31 2021-05-11 国立研究开发法人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 有机硫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CN107709233B (zh) 2015-03-31 2021-05-14 国立研究开发法人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 有机硫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KR102303443B1 (ko) * 2016-07-11 2021-09-23 오씨아이 주식회사 황-탄소 복합체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JP6981621B2 (ja) 2017-08-08 2021-12-15 第一工業製薬株式会社 リチウムイオン電池用電極材料、リチウムイオンキャパシタ用電極材料、電極、電池、キャパシタ、電気機器、リチウムイオン電池用電極材料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リチウムイオンキャパシタ用電極材料の製造方法
EP3706210A4 (en) * 2017-10-31 2021-08-04 Adeka Corporation THICK SUSPENSION COMPOSITION AND ELECTRODE USING THE THICK SUSPENSION COMPOSITION
WO2019088087A1 (ja) 2017-10-31 2019-05-09 株式会社Adeka 有機硫黄系電極活物質の製造方法
CN108448097B (zh) * 2017-12-20 2020-04-28 湖南中科星城石墨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自包覆前驱体及其制备方法
US11594732B2 (en) 2018-03-01 2023-02-28 Adeka Corporation Organo sulfur-based electrode active material
JP7216073B2 (ja) 2018-03-13 2023-01-31 株式会社Adeka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
WO2019208153A1 (ja) 2018-04-25 2019-10-31 株式会社Adeka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
KR20210011363A (ko) 2018-05-23 2021-02-01 가부시키가이샤 아데카 리튬이온 이차전지
JP7449527B2 (ja) 2018-10-01 2024-03-14 第一工業製薬株式会社 蓄電デバイスの電極材料、電極、蓄電デバイス、電気機器、及び蓄電デバイスの電極材料の製造方法
WO2021060045A1 (ja) 2019-09-27 2021-04-01 株式会社Adeka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用電極及び当該電極を用いた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
KR20220070486A (ko) * 2019-09-27 2022-05-31 가부시키가이샤 아데카 황 변성 폴리아크릴로니트릴
CN111072006A (zh) * 2019-12-09 2020-04-28 辽宁科技大学 一种硫掺杂沥青碳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24724A (ja) * 1992-05-05 1994-02-01 Ucar Carbon Technol Corp 高表面積の硫黄含有活性炭
JP4674883B2 (ja) * 2000-02-09 2011-04-20 日立マクセル株式会社 ポリ硫化カーボン、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非水電解質電池
JP2001266640A (ja) * 2000-03-23 2001-09-28 Osaka Gas Co Ltd 活性多環芳香族系炭化水素材料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1274044A (ja) * 2000-03-23 2001-10-05 Osaka Gas Co Ltd 非水系電解液を用いたキャパシタ
JP3670931B2 (ja) * 2000-04-25 2005-07-13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リチウム二次電池用電極材料及びリチウム二次電池
JP2003178750A (ja) * 2001-12-11 2003-06-27 Hitachi Maxell Ltd 非水二次電池
JP2005093778A (ja) * 2003-09-18 2005-04-07 Osaka Gas Co Ltd 電気二重層キャパシタ
KR101384630B1 (ko) * 2008-03-12 2014-04-11 유니버시티 오브 워터루 황-탄소 물질
KR101331382B1 (ko) * 2008-10-17 2013-11-20 가부시키가이샤 도요다 지도숏키 황 변성 폴리아크릴로니트릴, 그 제조 방법, 및 그 용도
JP5358792B2 (ja) * 2008-12-26 2013-12-04 独立行政法人産業技術総合研究所 硫黄変性ポリアクリロニトリルシート、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の用途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80667A (zh) * 2018-11-12 2020-05-19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硫系正极活性物质、正极以及锂离子二次电池
CN111755688A (zh) * 2019-03-29 2020-10-09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硫系活性物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2060037A1 (ja) 2012-05-10
JP2012099342A (ja) 2012-05-24
JP5164286B2 (ja) 2013-03-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226316A (en) Method of producing sulfur-based cathode active material, sulfur-based cathode active material and positive electrode for lithium ion secondary battery
US10847279B2 (en) Method for making a sulfur-based positive-electrode active material
JP5737679B2 (ja) ナトリウム二次電池
JP5263557B2 (ja)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用正極の製造方法、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用正極ならびに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
JP5142415B2 (ja)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用正極および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
JP2012150933A (ja) 硫黄系正極活物質と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用正極。
CN107709233B (zh) 有机硫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JP5142162B2 (ja)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用正極活物質の製造方法及び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用正極
WO2013001693A1 (ja) 硫黄系正極活物質と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用正極
TW201418154A (zh) 鋰離子電容器負極用碳質材料及其製造方法
WO2012132173A1 (ja)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および車両
JP6719755B2 (ja) 硫黄系活物質、電極および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の製造方法
JP5164295B2 (ja)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用正極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754598B2 (ja) 硫黄系正極活物質及び非水系二次電池
JP2013089337A (ja)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721928B2 (ja) 硫黄系活物質、電極および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の製造方法
JP6410146B2 (ja) 硫黄含有化合物、正極および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
JP7247525B2 (ja) 硫黄系正極活物質、正極および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
JP5660730B2 (ja)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用正極活物質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