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0914867A - Zoom lens system - Google Patents

Zoom lens system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0914867A
TW200914867A TW097119376A TW97119376A TW200914867A TW 200914867 A TW200914867 A TW 200914867A TW 097119376 A TW097119376 A TW 097119376A TW 97119376 A TW97119376 A TW 97119376A TW 200914867 A TW200914867 A TW 200914867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ositive
lens
lens group
lens element
negativ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71193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Takashi Enomoto
Original Assignee
Hoy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ya Corp filed Critical Hoya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09148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914867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5/00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 G02B15/14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axial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lenses or groups of lenses relative to the image plane for continuously varying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of the objective
    • G02B15/16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axial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lenses or groups of lenses relative to the image plane for continuously varying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of the objective with interdependent non-linearly related movements between one lens or lens group, and another lens or lens group
    • G02B15/177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axial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lenses or groups of lenses relative to the image plane for continuously varying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of the objective with interdependent non-linearly related movements between one lens or lens group, and another lens or lens group having a negative front lens or group of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9/00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 G02B9/12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having three components only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9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having zoom func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5/00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 G02B15/14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axial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lenses or groups of lenses relative to the image plane for continuously varying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of the objective
    • G02B15/143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axial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lenses or groups of lenses relative to the image plane for continuously varying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of the objective having three groups only
    • G02B15/1435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axial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lenses or groups of lenses relative to the image plane for continuously varying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of the objective having three groups only the first group being negative
    • G02B15/143507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axial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lenses or groups of lenses relative to the image plane for continuously varying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of the objective having three groups only the first group being negative arranged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4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02B7/1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by relative axial movement of several lenses, e.g. of varifocal objective lens

Description

200914867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有關一種用於在諸如CCD或CMOS等的 f,裝置上形成影像的成像鏡頭系統的變焦鏡頭系統。 【先前技術】 近年來,需要具有更小光圈數(F_number)的高品 質和快速的變焦鏡頭系統,因為已經達到諸如CCD或 者CMOS #的成像裝置及更高靈敏度的CCD的畫素的 進步小型化。但是,現實中,短焦距極限具有大約為 2.8到3.5光圈數的相對緩慢的變焦鏡頭系統是主要的。 上述常用變焦鏡頭系統的例子在例如曰本未審查 專利公開(以下縮寫為JUPP) 2001-318311、 2003-015035、2005-70696、2005-70697,日本專利 3652179 及 3709148 和 JUPP 2006-126418 中公開。 通常當光圈數變得越小時,球面像差和其他像差的 校正就變得極其困難。因此,為了校正像差,鏡頭元件 的數目顯著增加,鏡頭組的數目也增加。因此,變焦鏡 頭系統的進一步小型化基本上變得不可能。 【發明内容】 本發明提供了三個鏡頭組的變焦鏡頭系統,亦即具 有負屈光力(以下稱為負第一鏡頭組)的第一鏡頭組、 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二鏡頭組(以下稱為正第二鏡頭組) 及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三鏡頭紐(以下稱為正第三鏡頭 組),並具有如下特徵: 通過適當地確定每一個鏡頭組中鏡頭元件的設置 使短焦距極限處的光圈數足夠小; 整個變焦鏡頭系統被小型化; 6 200914867 達到可處理更高柵格失真現象(pixelization)的更 高光學品質。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目的,提供一種變焦鏡頭系統, 從物體開始順序包括負第一鏡頭組、正第二鏡頭組及正 第三鏡頭組。 負第一鏡頭組、正第二鏡頭組及正第三鏡頭組的每 一個都沿著光軸運動以執行變焦。 負第一鏡頭組從物體開始順序包括負鏡頭元件、負 鏡頭元件及正鏡頭元件。 正第二鏡頭組從物體開始順序包括正鏡頭元件、正 鏡頭元件及負鏡頭元件。影像側正鏡頭元件及負鏡頭元 件的結合屈光力為負,這些鏡頭元件彼此膠合。 正第三鏡頭組從物體開始順序包括彼此膠合的正 鏡頭元件及負鏡頭元件。 變焦鏡頭系統滿足下列條件: 1.2<f2G/f21<2.0 ... (1) 其中 f2G表示正第二鏡頭組的焦距;及 f21表示正第二鏡頭組中最靠物體侧的正鏡頭元件 的焦距。 變焦鏡頭系統優選滿足下列條件: 1 < (R210 + R21I)/(R210 - Κ·21Ι) < -0.5 ... (2) 其中 R210表示正第二鏡頭組中最靠物體侧的正鏡頭元件 的物體表面的近軸曲率半徑;及 R2H表示正第二鏡頭組中最靠物體側的正鏡頭元件 的影像側表面的近軸曲率半徑。 200914867 變焦鏡頭系統優選滿足下列條件: 1 < |f22-23|/f21 < 2 ... (3) 其中 ^22-23 (<0)表示正第二鏡頭組中膠合的鏡頭元件(影 像側正鏡頭元件及負鏡頭元件)的結合焦距;及 f21表示正第二鏡頭組中最靠物體側的正鏡頭元件 的焦距。 變焦鏡頭系統優選滿足下列條件: 1.65 < ΐίά2\ ··· (4) 其中 nd21表示正第二鏡頭組中最靠物體側的正鏡頭元件 的d-線的折射率。 變焦鏡頭系統優選滿足下列條件: 1.8 < n1GA V. ... (5) 其中 n i G a . v.表示構成負第一鏡頭組的鏡頭元件的折射率 的平均值。 變焦鏡頭系統優選滿足下列條件: 5 < fc/f3G < 50 ... (6) 其中 fc 定義為 rc/|ndp-ndn|; rc表示第三鏡頭組中膠合的鏡頭元件的結合表面的 曲率半徑; ndp表示正第三鏡頭組中正鏡頭元件的d-線的折射 200914867 ndn表示正第三鏡頭組中負鏡頭元件的d-線的折射 率;及 f3G表示正第三鏡頭組的焦距。 變焦鏡頭系統優選滿足下列條件: 20 < vdp - vdn …(7) 其中 vdp表示正第三鏡頭組中正鏡頭元件的阿貝(Abbe) 數;及
Vdn表示正第三鏡頭組中負鏡頭元件的阿貝數。 【實施方式】 如第十三圖的變焦路徑所示,作為本發明的實施方 式的變焦鏡頭系統從物體開始順序包括負第一鏡頭組 10、光圈S、正第二鏡頭組20和正第三鏡頭組30。 當從短焦距極限(W)向長焦距極限(T)變焦時, 負第一鏡頭組10首先向著影像運動,以下向著物體運 動,正第二鏡頭組20單調地向著物體運動,並且正第 三鏡頭組30單調地向著影像運動;負第一鏡頭組10和 正第二鏡頭組20之間的距離縮短,正第二鏡頭組20和 正第三鏡頭組30之間的距離增大。 “Γ表示成像平面;在數位相機中在緊鄰該成像平面 I之前處設置濾光組。 當變焦時光圈S與正第二鏡頭組20 —起運動。 通過正第三鏡頭組30進行聚焦。 作為替代,可以在正第二鏡頭組20和正第三鏡頭 組30之間設置光圈S。 如第一圖、第五圖和第九圖中顯示的第一到第三實 施方式中的每一個所示,負第一鏡頭組10從物體開始 200914867 負鏡頭元件12和正鏡頭元件 順序包括負鏡頭元件n 13。 U正第二鏡頭組20從物體開始順序包括正鏡頭元件 和备ί鏡頭元件22和負鏡頭元件23。正鏡頭元件U 負鏡頭元件23彼此結合。 〜正第三鏡頭組30從物體開始順序包括彼此膠合在 起的正鏡頭元件31和負鏡頭元件32。 “CG”表示在成像裝置前方設置的蓋玻片。 ^在短焦距極限處具有大約2.8到3.5光圈數的常見 #焦鏡頭系統中,球面像差和畸變的校正可通過收集通 過第一鏡頭組的轴向光線來進行,即使當第一鏡頭組由 兩個鏡頭元件,即負鏡頭元件及正鏡頭元件構成時也是 如此。 但是,伴隨著作為本發明的目標之一的更小光圈數 的设置,由第一鏡頭組收集的軸向光線束的直徑變得越 來越大。因此,如果嘗試通過一個負鏡頭元件急劇的彎 曲光線,則產生特別不可避免的球面像差。此外,通過 使該負鏡頭元件形成具有發散的元件,在短焦距極限產 生的負畸變也變得更大。 即便負鏡頭元件及正鏡頭元件之間的距離變長,球 面像差的距離敏感性變得不期望地更高。 因此,在本發明中,負第一鏡頭組10從物體開始 順序由三個鏡頭元件即負鏡頭元件、負鏡頭元件及正鏡 碩元件構成,使負屈光力分佈到兩個鏡頭元件上。因 此,軸向光線束被收集;姐校正球面像差,並且畸變校 正成為可能。 關於正第二鏡頭組20,通常在最靠物體侧的正鏡頭 200914867 元件中產生大量球面像差。 在具有大約2.8到3.5範圍内的光圈數的常見變焦 鏡頭系統的情況下,第二鏡頭組為三聯式鏡頭設置,即 從物體開始順序具有任一正鏡頭元件、另一正鏡頭元件 及負鏡頭元件,或從物體開始順序具有正鏡頭元件、負 鏡頭元件及正鏡頭元件,特別可以進行球面像差的校 正0 但是,伴隨著作為本發明的一個目標的更小光圈數 設置,像差的校正變得困難。然後,在本發明中,通過 充分確定整個正第二鏡頭組20的屈光力和正第二鏡頭 組20的最靠物體侧的鏡頭元件的屈光力兩者,特別有 可能校正球面像差。 在最靠物體側的鏡頭組為聚焦鏡頭組的情況下,聚 焦鏡頭組的直徑變得更大以便避免聚焦時周圍照明下 降。此外,其機械結構變得更複雜且更大。因此,通常 有利地是採用第三鏡頭組30作為聚焦鏡頭組。 在具有更小光圈數的快速變焦鏡頭系統中,當進行 聚焦時為了降低像差波動(尤其是場曲和橫向色差), 從像差校正的觀點來講,通常有利的是由彼此膠合在一 起的正鏡頭元件及負鏡頭元件構成的第三鏡頭組,而不 是一個正鏡頭元件。 條件(1)確定了整個正第二鏡頭組20的焦距和正 第二鏡頭組20中最靠物體側的正鏡頭元件的焦距的比 率。 通過將屈光力適當分佈在正第二鏡頭組20上使條 件(1)得到滿足,能夠合適的校正像差。 如果正第二鏡頭組20中最靠物體侧的正鏡頭元件 11 200914867 的屈光力變得更強到込以:^超過條件(1)的上限的程 度,則球面像差校正特別不足,並且其校正不能進行。 在其中考慮孔徑增加的情況下,需要適當校正球面像 差。 如果正第二鏡頭組20的總屈光力變得更強到f2G/f21 超過條件(1)的下限的程度,則具有三個鏡頭元件的 正第二鏡頭組20中的球面像差校正變得困難;並且當 從短焦距極限向長焦距極限變焦時像差波動有尤其是 慧差波動不能被校正。 在具有作為本發明目標之一的較小光圈數的更大 孔徑變焦鏡頭系統中,球面像差在很大程度上在正第二 鏡頭組20的最靠物體側的正鏡頭元件中產生。 條件(2)確定正第二鏡頭組20中的最靠物體側的 正鏡頭元件滿足成形因數(shaping factor)以便降低球 面像差。 如果(R_210+R21I) / (R210_R21I)超過條件(2)的 上限或下限,則在正第二鏡頭組20中產生的球面像差 不能被充分校正。 條件(3)說明了正第二鏡頭組20的影像側正鏡頭 元件及負鏡頭元件的組合焦距(負屈光力)和正第二鏡 頭組20中最靠物體側的正鏡頭元件的焦距的比率。 如果膠合的鏡頭元件的負屈光力變得較弱以致於 1^22-23 |/f2i超過條件(3)的上限,則校正在正第二鏡頭 組20中產生的像差的正第二鏡頭組20的負發散元件變 得更弱。因此,球面像差不能被充分校正。 如果膠合的鏡頭元件的負屈光力變得更強以致於 |f22-23|/f21超過條件(3)的下限,則正第二鏡頭組20的 12 200914867 負發散元件變得過強。因此,姑、 條件(4)說明了正第二铲1面像差被過度校正。 的正鏡頭元件的d-線的折射^碩組20中的最靠物體側 在校正大孔徑鏡頭系統中 下,如果採用具有低折射率的生的球面像差的情況 超過條件(4)的下限的程度,离材料’以致於ncm到 最靠物體側的正鏡頭元件的^丨正第二鏡頭組20中的 特別是球面像差不能被校正。η半杈變得太小。結果, 條件⑸說明了構成負 的折射率的平均值。 規碩組10的鏡頭元件 如果負第一鏡頭組10的 n1GA.v超過條件(5)的下限 ^何料的折射率低到 被校正。 义程度,則特別是畸變不能 條件(6)涉錢物體 元件彼此膠合構成的正坌_ &田止鏡碩元件及負鏡頭 ‘里舰人认拉 弟二鏡頭組30。 如果膠合的鏡頭元件的結 大到fC/f3G超過條件(6) 。衣面的曲率半徑變得 橫向色差不能被充分校正,'上限的私度’則軸向色差和 如果膠合的鏡頭元件的是在短焦距極限。 小到fC/f3G超過條件(6)的、、"合表面的曲率半徑變得 橫向色差被過度校正。 下限的程度’則軸向色差和 條件(7)說明了由 彼此膠合在一起構成的=碩兀件31和負鏡頭元件32 如果正第三鏡頭組3〇^二鏡頭組30的阿貝數。 之間的阿貝數之差變得,】的正鏡頭元件及負鏡頭元件 限的程度,則當進行聚^=^9如超過條件⑺的下 行聚焦時像差(尤其暑與^ 疋在長焦距極限一側進 、义椒向色差)波動。 200914867 實施例中的特定數值的資料將在下面描述。 在由球面像差表示的色差(軸向色差)的圖表中, 實線和兩種類型的虛線分別表示相對於d、g和c線的 球面像差。 在杈向色差的圖表中,兩種類型的虛線分別表示相 對於g和c線的放大,但是,作為基線的d線與座標一 一在像散圖表中,S表示弧矢影像(sagittalimage),μ 表示子午影像(meridional image)。 x在圖表中,FNo.表示光圈數,f表示整個變焦鏡頭 糸統的焦距,W表示半視角(half angle_of_view ) ( 〇 ), ,,不後焦距,r表示曲率半徑,d表示鏡頭元件的厚 二I者鏡頭元件(鏡頭組)之間的距離,Nd表示心線 隹斤射率’v表示阿貝數。距離“d,,的值、光圈數“FN〇,,、 '中、半視角“W”和後焦距“,,的值按短焦距極限、 曰]焦距和長焦距極限的順序被指出。 下除了上述以外,相對於光軸對稱的非球面定義如 ‘^y2/[1+{H1+K)cy 产]+A4y4+A6y6+A8y8+A1()yl0 0表示非球面頂點的曲率(1/r); y表示到光軸的距離; κ表示二次曲線係數;及 表示四級非球面係數; Α6表示六級非球面係數; 表示八級非球面係數;及 Al〇表示十級非球面係數。 14 200914867 [實施例1] 弟圖疋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在短焦距極 限的變焦鏡頭系統的鏡頭設置。第二A圖到第二d圖 顯示了在第一圖中顯示的鏡頭設置中的短焦距極限產 生的像差。第三A圖到第三D圖顯示了在第一圖中顯 示的鏡頭設置中的中間焦距產生的像差。第四A圖到第 四D圖顯示了在第一圖中顯示的鏡頭設置中的長焦距 極限產生的像差。 表1顯示了第一實施例的數值的資料。 負第一鏡頭組10 (表面No. 1到6 )從物體開始順序 包括負鏡頭元件11、負鏡頭元件12和正鏡頭元件13。 正弟一鏡頭組20 (表面No.7到11 )從物體開始順 序包括正鏡頭元件21、正鏡頭元件22和負鏡頭元件 23。影像側一側的正鏡頭元件22和負鏡頭元件23彼此 膠合以構成膠合的鏡頭元件。 正第三鏡頭組30(表面No.12到14)從物體開始順 序包括彼此膠合的正鏡頭元件31和負鏡頭元件32。 “CG”表示蓋玻片(表面N〇.15和16)。 正第二鏡頭組20 (表面No.7)的前面(物體)0.90 處設置光圈S。 [表1] fn〇. = 1:2.0 - 3.0 - 4.2 f= 8.00 - 13.50 - 23.40 (變焦比=2.93) W = 31.3 - 19.1 — 11.6 = 2.00 - 2.00 - 2.00 表面編號r d Nd v 15 200914867 f
1 31.965 0.80 1.88300 40.8 2* 9.071 3.00 - 3 -30.267 0.70 1.78931 37.6 4 119.300 1.20 - 5* 21.610 2.00 1.84666 23.8 6* -411.063 17.90-8.55-1.91 _ 7* 8.409 3.20 1.69350 53.2 8* -33.905 0.20 - - 9 19.041 2.60 1.88300 40.8 10 -11.819 0.70 1.70435 28.7 11 4.968 8.25-15.19-25.58 - _ 12* 22.000 3.20 1.69350 53.2 13 -11.000 0.80 1.67270 31.3 14 -32.370 1.70-0.81-0.57 - - 15 00 1.00 1.51633 64.1 16 00 _ _ 符號*表示相對於光軸旋轉對稱的非球面。 非球面資料(沒有表示的非球面係數為0 (0.00)): 表面編號K A4 A6 A8 2 0.00 -0.83454x10'40.73222x10'6-0.41250x10'7 5 0.00 -0.56445χ10·4-0.89245χ10'6-0.64189χ10'8 6 0.00 -0.31664χ10'4-0.15332χ10·50.12128χ10"7 16 200914867 7 0.00 -0.22882x10 3-0.28265><1〇'5〇.61911χ10'8 8 0.00 0.13747x10 3-0.95852χl〇'6-〇.57596xΙΟ"7 12 〇.〇〇 -〇·42178χ 1〇-4〇.3〇2〇8χ1(Γ5-〇.84081χ1〇-7 [實施例2] 第五圖是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的在短焦距極 限的變焦鏡頭系統的鏡頭設置。第六Α圖到第六D圖 顯示了在第五圖中顯示的鏡頭設置中的短焦距極限產 生的像差。第七A圖到第七D圖顯示了在第五圖中顯 示的鏡頭設置中的中間焦距產生的像差。第八A圖到第 八D圖顯示了在第五圖中顯示的鏡頭設置中的長焦距 極限產生的像差。 表2顯示了第二實施例的數值的資料。 第二實施例的基本鏡頭設置與第一實施例的基本 鏡頭設置相同。 正第二鏡頭組20 (表面No.7)的前面(物體)〇.9〇 處設置光圈S。 [表2]
Fno. = 1:2.0 - 3.0 - 4.3 8.00 - 13.49 - 23.39 (變焦比=2.92) w = 30.8 - 19.1 - 11.6 fB =1.90 - 1.89 - 1.89 表面編號r d Nd V 1 34.523 0.75 1.88300 40.8 2* 8.797 3.01 - - 3 -33,380 0.75 1.73468 36.8 17 200914867 4 151.705 1.22 - 5* 21.891 2.06 1.84666 23.8 6* -275.833 19.78- -12.08-3.98 - - 7* 8.360 3.65 1.70662 53.3 8* -34.391 0.20 9 21.999 2.32 1.88300 40.8 10 -12.079 0.65 1.72551 29.2 11 5.137 7.96- 17.23-27.90 - - 12* 22.000 3.25 1.69680 55.5 13 -11.500 0.75 1.62951 34.4 14 -35.585 2.99-0.58-0.49 - 15 00 1.00 1.51633 64.1 16 00 _ _ _ 符號*表示相對於光軸旋轉對稱的非球面。
非球面資料(沒有表示的非球面係數為0 (〇·〇〇)): 表面編號 K A4 A6 A8 2 0.00 -0.98552x10-40.12916x10'6-0.46221x10'7 5 0.00 -0.50448x10'4-0.85519x10'6-0.11457x10'7 6 0.00 -0.32997χ10'4-0.15589χ10'50.15203χ10·7 7 0.00 -0.21061χ10'3-0.27562χ10·50.28270χ10'8 8 0.00 0.13454x10" -0.11646x10' -0.64425x10' 12 0.00 -0.36769χ10'40.27113x10' -0.83081x10' 18 200914867
[實施例3J 限二疋根據本發明的第三實施例的在短焦距極 ' =鏡動、_鏡頭設置。第十A圖到第十D圖 rLI在第九圖中顯示的鏡頭設置中的短焦距極限產 ^的像i。第十-A圖到第十—D圖顯示了在第九圖 中顯示的鏡頭設置中的中間焦距產生的像差。 a 圖到第十二D圖顯示了在第九圖中顯示的鏡頭設置中 的長焦距極限產生的像差。 表3顯示了第三實施例的數值的資料。 第三實施例的基本鏡頭設置與第一實施例的基本 鏡頭設置相同。 正第二鏡頭組20 (表面No.7)的前面(物體)0.90 處設置光圈S ^ [表3]
Fn〇. ~ 1:2.0 - 3.0 - 4.2 f = 8.00 - 13.50 - 23.39 (變焦、比=2.92) W =31.3 - 19.1 - 11.6 fB =2.00 - 2.00-2.00 表面編號r d Nd V 1 30.217 0.80 1.88300 40.8 2* 9.019 3.13 - - 3 -30.123 0.70 1.78032 40.6 4 121.555 0.99 - - 5* 21.509 2.08 1.84666 23.8 6* - 989.792 17.64-8.52-1.90 19 200914867 7* 8.548 3.19 1.67988 55.1 8* -33.463 0.20 - - 9 17.549 2.77 1.88300 40.8 10 -11.367 0.70 1.69987 29.0 11 4.910 7.61-14.41-24.39 - - 12* 28.149 3.20 1.69350 53.2 13 -12.116 0.80 1.74752 27.8 14 -23.519 1.92-0.92-0.81 - - 15 00 1.00 1.51633 64.1 16 00 _ 符號*表示相對於光軸旋轉對稱的非球面。 非球面資料(沒有表示的非球面係數為0 (0.00)): 表面編號 K A4 A6 A8 2 0.00 -0.71077χ10'40.90188χ10'6-0.53543χ10'7 5 0.00 -0.57470χ10·4-0.94945χ10'6-0.46518χ10'8 6 0·00 -0.39144χ 10.4-0.15164χ10·50.12228χ1〇-7 7 0.00 -0.23036χ10·3-0.28088χ10'50.11864χ10·7 8 0.00 0.13362x10'3-0.90504x10'6-0.52579x10'7 12 0.00 -0.44916x10'40.30239x10"5-0.84661 χΙΟ'7 在表4中顯示對於每一個實施例的每一個條件的數值。 [表4] 實施例1 實施例2 實施例3 20 200914867 條件(1) 1.51 1.70 1.42 條件(2) -0.60 -0.61 -0.59 條件(3) 1.45 1.28 1.54 條件(4) 1.69 1.71 1.68 條件(5) 1.84 1.82 1.84 條件(6) 27.8 9.1 11.3 條件(7) 21.9 21.2 25.5 通過表4可以理解,第一到第三實施例滿足條件(1) 到條件(7)。此外,通過像差圖解可以理解,各種像差 都被適當地校正。 根據本發明,可得到具有下列特徵的三個鏡頭組 (即從物體開始順序為負第一鏡頭組、正第二鏡頭組和 正第三鏡頭組)的變焦鏡頭系統; 通過適當確定每一個鏡頭組中鏡頭元件的設置,短 焦距極限的光圈數足夠小,例如大約為2。 整個變焦鏡頭系統被小型化;得到了可處理高栅格 失真現象的更高光學品質。 在本文中描述的本發明的特定實施例中可進行明 顯的變化,這些修改都在本發明要求保護的精神和範圍 内。應當指出,包含在本文中的所有物質都是示意性 的,而不是對本發明的範圍的限制。 21 200914867 【圖式簡單說明】 第-圖是根據本發明㈣_實_的短焦距極 處變焦鏡頭系統的鏡頭設置; 在篦第二圖第一3圖、第二C圖及第二D圖顯示 圖中顯示的鏡頭設置中的短焦距極限處產生的 4冢差^, 第—A圖、第二B圖、第三。圖及第三D圖顯示 f苐-圖中顯示的鏡頭設置中的中間焦距處產生的像 差, 第四A圖、第四Bffi、第四(^圖及第四D圖顯示 在第一圖中顯示的鏡頭設置中的長焦距極限處產生的 像差; 第五圖是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的短焦距極限 處變焦鏡頭系統的鏡頭設置; 第六Α圖、第六Β圖、第六c圖及第六〇圖顯示 在第五圖中顯示的鏡頭設置中的短焦距極限處產生的 像差; 第七A圖、第七B圖、第七c圖及第七〇圖顯示 在第五圖中顯示的鏡頭設置中的中間焦距處產生的像 差; 第八A圖、第八B圖、第八C圖及第八£)圖顯示 在第五圖中顯示的鏡頭設置中的長焦距極限處產生的 像差; 第九圖是根據本發明的第三實施例的短焦距極限 處變焦鏡頭系統的鏡頭設置; ^第十A圖、第十B圖、第十C圖及第+D圖顯示 在第九圖中顯示的鏡頭設置中的短焦距極限處產生的 22 200914867 像差; 第十一A圖、第十一B圖、第十一C圖及第十一D 圖顯示在第九圖中顯示的鏡頭設置中的中間焦距處產 生的像差; 第十二A圖、第十二B圖、第十二C圖及第十二D 圖顯示在第九圖中顯示的鏡頭設置中的長焦距極限處 產生的像差;及 第十三圖是根據本發明的變焦鏡頭系統的鏡頭組 運動路徑的示意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0負第一鏡頭組 11負鏡頭元件 12負鏡頭元件 13正鏡頭元件 20正第二鏡頭組 21 正鏡頭元件 22正鏡頭元件 23負鏡頭元件 30正第三鏡頭組 31 正鏡頭元件 32負鏡頭元件 S 光圈 CG蓋玻片 W半視角 r 曲率半徑 d 鏡頭元件的厚度或鏡頭元件(鏡頭組)之間的距離 23

Claims (1)

  1. 200914867 十、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變焦鏡頭系統,從物體開始順序包括負第―梦一 組、正第二鏡頭組和正第三鏡頭組; 頭 一其中所述負第一鏡頭組、所述正第二鏡頭組和所述正第 二鏡頭組的每一個都沿著光軸運動以進行變焦; 其中所述負第一鏡頭組從物體開始順序包括負 •件,負鏡頭元件及正鏡頭元件; 、 其中所述正第二鏡頭組從物體開始順序包括正鏡頭元 ( 件、正鏡頭元件及負鏡頭元件,影像側的正鏡頭元件和所 述負鏡頭元件的結合屈光力為負,並且所述影像側的正鏡 碩元件和所述負鏡頭元件彼此膠合; 其中所述正第三鏡頭組從物方開始順序包括彼此膠合 的正鏡頭元件及負鏡頭元件;及 其中所述變焦鏡頭系統滿足下列條件: 1-2 < f2G/f2i < 2.0 其中 &G表示所述正第二鏡頭組的焦距;及 I 心1表示所述正第二鏡頭組中最靠物體側的正鏡頭元件 的焦距。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變焦鏡頭系統,滿足下列條 . 件: (R210 + R2H)/(R2i〇 - R211) < -0.5 其中 lio表示所述正第二鏡頭組中最靠物體側的正鏡頭元 件的物體表面的近軸曲率半徑;及 汉2!1表不所述正第二鏡頭組中最靠物體側的正鏡頭元件 的衫像側表面的近轴曲率半徑。 24 200914867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變焦鏡頭系統,滿足下列條 件: 1 < |f22-23|/f21 < 2 其中 【22-23 (<〇)表示所述正第二鏡頭組中膠合的鏡頭元件的 結合焦距;及 f21表示所述正第二鏡頭組中最靠物體側的正鏡頭元件 的焦距。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變焦鏡頭系統,滿足下列條 件: 1.65 < nd2i 其中 nd2i表示所述正第二鏡頭組中最靠物體側的正鏡頭元件 的d-線的折射率。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變焦鏡頭系統,滿足下列條 件: 1.8 < n1GA.v· 其中 n1GA.v.表示構成所述負第一鏡頭組中鏡頭元件的折射率 的平均值。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變焦鏡頭系統,滿足下列條 件: 5 < fc/f3G < 50... (6) 其中 fc 定義為 rc/|ndp - ndn|; 25 200914867 rc表示所述第三鏡頭組中膠合的鏡頭元件的結合表面的 曲率半徑; ndp表示所述正第三鏡頭組中正鏡頭元件的d-線的折射 率; ndn表示所述正第三鏡頭組中負鏡頭元件的d-線的折射 率;及 f3G表示所述正第三鏡頭組的焦距。 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變焦鏡頭系統,滿足下列條 件: 20 < vdp - vdn …(7) 其中 vdp表示所述正第三鏡頭組中正鏡頭元件的阿貝數;及 Vdn表示所述正第三鏡頭組中負鏡頭元件的阿貝數。 26
TW097119376A 2007-05-30 2008-05-26 Zoom lens system TW200914867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142992A JP5058679B2 (ja) 2007-05-30 2007-05-30 ズームレンズ系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914867A true TW200914867A (en) 2009-04-01

Family

ID=400878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7119376A TW200914867A (en) 2007-05-30 2008-05-26 Zoom lens system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538953B2 (zh)
JP (1) JP5058679B2 (zh)
KR (1) KR20080106076A (zh)
CN (1) CN101315459B (zh)
TW (1) TW200914867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488000B2 (ja) * 2009-02-02 2014-05-14 リコーイメージング株式会社 高変倍ズームレンズ系
JP5325021B2 (ja) * 2009-05-20 2013-10-23 Hoya株式会社 ズームレンズ系
JP2011028238A (ja) * 2009-06-30 2011-02-10 Hoya Corp ズームレンズ系
KR101660839B1 (ko) 2009-09-09 2016-09-2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줌 렌즈계 및 이를 구비한 촬상 장치
JP5653165B2 (ja) * 2009-12-22 2015-01-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ズームレンズ
JP6643113B2 (ja) * 2016-01-28 2020-02-12 ナンチャン オー−フィルム オプティカル−エレクトロニック テック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TWI636279B (zh) * 2017-08-18 2018-09-2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影像擷取光學系統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KR102369801B1 (ko) 2017-08-21 2022-03-03 한화테크윈 주식회사 줌 렌즈계
CN114859634A (zh) * 2021-02-04 2022-08-05 深圳铭栋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转向投影镜头的光路结构组件
CN112904543A (zh) * 2021-03-24 2021-06-04 舜宇光学(中山)有限公司 一种变焦镜头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33964A (en) * 1996-03-20 1998-11-10 Colgate-Palmolive Company Antiperspirant stick composition
JP3652179B2 (ja) 1999-08-31 2005-05-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ズームレンズ
US6498687B1 (en) 1999-10-06 2002-12-2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Zoom lens and optical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JP4156775B2 (ja) 2000-05-09 2008-09-24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ズーム光学系及びそれを備えた撮像装置
JP2002267930A (ja) * 2001-03-08 2002-09-18 Nikon Corp ズームレンズ
JP3709148B2 (ja) 2001-03-19 2005-10-19 ペンタックス株式会社 ズームレンズ系
JP4147786B2 (ja) 2001-04-23 2008-09-10 株式会社ニコン ズームレンズ
US7106520B2 (en) 2003-05-06 2006-09-12 Pentax Corporation Wide-angle zoom lens system
JP4503957B2 (ja) 2003-08-28 2010-07-14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3群ズームレンズ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電子撮像装置
US7206138B2 (en) 2003-08-28 2007-04-17 Olympus Corporation Zoom lens, and electronic imaging system incorporating the same
JP2005070697A (ja) 2003-08-28 2005-03-17 Olympus Corp 3群ズームレンズ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電子撮像装置
JP2005077770A (ja) 2003-09-01 2005-03-24 Pentax Corp 変倍光学系
JP4374224B2 (ja) 2003-09-16 2009-12-02 Hoya株式会社 広角を包括するズームレンズ系
JP2006126418A (ja) 2004-10-28 2006-05-18 Nidec Copal Corp ズームレンズ
JP4777022B2 (ja) 2005-08-30 2011-09-21 Hoya株式会社 ズームレンズ系
JP4751732B2 (ja) 2006-02-10 2011-08-17 Hoya株式会社 望遠ズームレンズ系
JP4890090B2 (ja) 2006-05-10 2012-03-07 Hoya株式会社 ズームレンズ系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7538953B2 (en) 2009-05-26
CN101315459A (zh) 2008-12-03
JP2008298924A (ja) 2008-12-11
US20080297914A1 (en) 2008-12-04
KR20080106076A (ko) 2008-12-04
JP5058679B2 (ja) 2012-10-24
CN101315459B (zh) 2011-1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0914867A (en) Zoom lens system
EP2090916B1 (en) Retrofocus objective using lenses exhibiting relative partial dispersion
JP4773807B2 (ja) ズームレンズ及びそれを有する撮像装置
JP5495654B2 (ja) ズームレンズ及びそれを有する光学機器
JP2011141364A (ja) 光学系及びそれを有する撮像装置
JP6608259B2 (ja) ズームレンズ及びそれを有する撮像装置
JP2010217478A (ja) ズームレンズ及びそれを備える撮像装置
TW200813610A (en) Zoom lens and projector unit
JP2008241794A (ja) ズームレンズ及びそれを有する撮像装置
JP4337352B2 (ja) リアコンバーターレンズ
JP2009163102A (ja) ズームレンズ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撮像装置
JP2006343552A (ja) ズームレンズおよびそれを有する撮像装置
JP4708734B2 (ja) ズームレンズ及びそれを有する撮像装置
JP5777431B2 (ja) ズームレンズ及びそれを有する撮像装置
JP2015111192A (ja) 光学系及びそれを有する撮像装置
JP5924956B2 (ja) ズームレンズ及びそれを有する撮像装置
JP4585796B2 (ja) ズームレンズ及びそれを有する撮像装置
JP2009053326A (ja) ズームレンズ
JP2019003074A (ja) コンバータレンズ及びそれを有する撮像装置
JP2002365539A (ja) ズームレンズ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撮像装置
JP2006113111A (ja) ズームレンズ系、撮像装置及びカメラ
JP5825109B2 (ja) ズームレンズおよび光学機器
JP2011022601A (ja) ズームレンズ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光学機器
JP2008298892A (ja) ズームレンズ系、撮像装置及びカメラ
JP2004133338A (ja) プロジェクタ用投影レン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