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0906029A - Winding method and winding device - Google Patents

Winding method and winding devic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0906029A
TW200906029A TW097123279A TW97123279A TW200906029A TW 200906029 A TW200906029 A TW 200906029A TW 097123279 A TW097123279 A TW 097123279A TW 97123279 A TW97123279 A TW 97123279A TW 200906029 A TW200906029 A TW 200906029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wire
winding
guide
nozzle
magnetic pol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71232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384727B (zh
Inventor
Kaoru Noji
Original Assignee
Nittoku En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ttoku Eng filed Critical Nittoku Eng
Publication of TW2009060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9060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847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84727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8Forming windings by laying conductors into or around core parts
    • H02K15/085Forming windings by laying conductors into or around core parts by laying conductors into slotted stato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8Forming windings by laying conductors into or around core parts
    • H02K15/095Forming windings by laying conductors into or around core parts by laying conductors around salient pol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04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or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e.g. with bar conductors
    • H02K3/28Layout of windings or of connections between winding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002Electrical device making
    • Y10T29/49009Dynamoelectric machin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002Electrical device making
    • Y10T29/4902Electromagnet, transformer or inductor
    • Y10T29/49071Electromagnet, transformer or inductor by winding or coil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002Electrical device making
    • Y10T29/4902Electromagnet, transformer or inductor
    • Y10T29/49075Electromagnet, transformer or inductor including permanent magnet or cor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53Means to assemble or disassemble
    • Y10T29/5313Means to assemble electrical devic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53Means to assemble or disassemble
    • Y10T29/5313Means to assemble electrical device
    • Y10T29/53143Motor or generator

Description

200906029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叙明係關於將線材繞線於定子之磁極的繞線方法及 繞線裝置。 【先前技術】 將線材繞線於定子之磁極之方法,有將線材直接繞線 於磁極的直接繞入方法,及預先繞線於捲筐等後將經繞 線之線圈插入磁極的插入方式。 直接繞入方法,因能使線材緊貼於磁極來繞線,且藉 由管嘴(nozz丨e)之料容易進行整齊排列繞線,故能提高槽 滿率。因&,近年來由於馬達等之性能提高之要求,直接 繞入方法已成為主流。 π π疋卞之磁極進行 〜.j 兄 '咏a寸,弟 1相係對定子之磁極每隔1個 丨闲1個進仃繞線,第2相則對於已 繞線有第1相之磁極間的Λ去 性間的尚未繞線之磁極進行繞線。 直接繞入方法,因| f ^ i λ 從吕嗝移動於相鄰磁極間之槽内以 進行繞線,故於第2相之纟A綠* — 〜、”良中,右槽内對向之線材間隙第 1相與第2相之間隙)小於管嘴* g奪之見度,即無法再進行繞線。 口此以彺’於相鄰磁極之間隙小而 過磁極間時,一般係使用 广嘴通 材導引至磁極間後,從鈎卸 出之線 線(參照國際公開第2〇〇4/ 木連仃繞 〇 1 1號小冊子、及日本料P气 2002— 199673號公報)。 不将開 200906029 【發明内容】 但’上述方法,因所繞線之線材容易鬆弛,且不易整 齊排列繞線’故會產生繞線紊亂而無法提高槽滿率之問 題。 因此’亦有不使用鈎,而將定子作成分割鐵心,預先 繞線於各鐵心(core),藉由將經繞線之各鐵心固定於軛來 提高槽滿率。但,該方法,需要於繞線後進行鐵心插入步 驟或結線步驟等之後續步驟,致使生產效率低。 本發明有鑒於上述問題點而為者,其目的在於提供: 即使相鄰磁極之間隙小之情形’能將線材整齊排列繞線於 其間隙’且不需要繞線後之後續步驟的繞線方法及繞線裝 置。 本發明之繞線方法,係將從線材送出構件送出之線材 繞線於複數個磁極以放射狀配置之定子,具備:定位步驟, 以導件保持從該線材送出構件送出之線材,且對磁極定 位;及線材插入步驟,以該導件保持線材之狀態下,不使 β亥線材送出構件通過相鄰磁極間而使其對定子相對移動, 將k该線材送出構件送出之線材插入相鄰磁極間;藉由該 定位步驟及該線材插入步驟使線材導引至磁極以進行繞 線。 【實施方式】 參照圖式,說明本發明之實施形態如下。 200906029 (第1實施形態) 首先’參照圖1及圄1 圖2,說明本發明第1實施形熊之 繞線裝置1⑼之構成。圖1孫主_ A * 係表不繞線裝置1 0 0的立p 圖2係繞線裝置1GG的要部放大立體圖。 以下,設定彼此正交之 7 ^ 0 . 又之X、Y、Z之3軸,以χ轴為 大致水平前後方向,γ細& 1 軸為大致水平橫方向,Z軸4<& 垂直方向來說明。 队 繞線裝置_,係騎材2自動繞線妓子i r 疋子1係内定子,具備 s /、掩.蜋狀之軛3,及齒4(磁極), 配置於輛3内周,向定子 ; 千1之中心呈放射狀延設。藉砝 線裝置100繞線線材2於 稭由% 4 P…… 之周圍,於形成在相鄰齒 4間的槽5收容繞線。 於本實施形態,齿4 # & ,, 齒4係截面形成四角形,以相鄰之齒 4彼此相對之侧面盥施 軛3之内周面構成槽$。又,於 之前端面設置防謨邱心 # 、谷间 之線圈寬度,稭由防護部4c規定繞線於齒4 繞線裝置_,具備:分度機構1〇,使定子"堯其中 。軸方疋轉,管嘴9,#將綠ϋ . 〆、 管嘴蒋叙姐- 係將線材2送出之線材送出構件;及 令移動機構1 1,係使管嘴 > 送出構件移動_ 9在正父三軸方向移動之線材 動機構。繞線裝置100載置於基台13上。 驅動^^構I具備:切台6,水平支撐定子及 it略圖示),使支撐…轉驅動。…,藉 la,被支撐於嵌合於形成在外周之鍵槽 200906029 支撐台6,配置於形成在基台13之圓形開口 内周,透過軸承(省略圖示)旋轉自如。 &
错此,以驅動機構旋轉驅動支撑台6,據以 所支撐之定子丨繞軸中心旋轉。 牙D 官嘴移動機構11,I锯.^, γ ±, ^ ^ , 具備.一對X軸移動機構11χ,支 按於丑立在基台13上之支柱14且往χ轴方向延伸; =機構lly,橫跨—對χ軸移動機構11χ 且仕Z轴方向延伸。 】 X轴移動機構11X,具備:_對值體ΐ5χ 1 4 ;驅動馬達丨6 叉蘇於支柱 連結於駆叙、 :匡體15x之端部;滾珠螺桿17χ, 、…一馬達16X之輪出軸往χ軸方 18x,螺合於滾 及攸動件 展珠螺杯17χ且沿滾珠螺桿ΐ7χ移動。 Υ轴移動機構lly,呈備. 轴移動機構11χ之一對從動體15y’兩端部結合於x 驅動馬達…,配置i且沿滚珠螺桿17x移動; 連結於驅動馬達16 y之端部;滾珠螺桿17y, 18 y之輸出軸往γ軸方向延伸;及從動件 y’ L於滚珠螺桿17y且沿滾珠 Z軸移動機構Uz,且備.^ ^ L 機構…之從動件18"、 合於¥軸移動 16 y且/σ滾珠螺桿1 7y移動;驅動馬達 馬達16於⑼15Z之端部,·滾珠螺桿17z,連結於驅動 於、穿玻蜾士輸出軸在Z軸方向延伸;及從動# 1 8z,螺合 於浪珠螺桿%且沿滾珠螺桿17Z移動。 於2軸移動機構llz之從動件i8z,透過支撐構件22 200906029 連結往:軸方向延伸之圓筒狀之管嘴保持構件2ι。 於官嘴保持構件2 ]之端部,將管嘴 為中心擺動。因此,管嘴9,… 女裝成能以轴23 Y軸移動機構U月 此错由驅動X軸移動機構llx、 轴方向構轴移動機構-自由移動於正交3 心之構件21之兩端部,設有分別旋轉於各抽中 p, - m ^ π車24b。從線材供應裝置(省略 ::)供應之線材2’被第!滑車%導 = 嘴卜從管嘴滑車24b導引而導至管 線材2,藉::力二送出。對線材供應裝置所供應之 _ 裝置(省略圖不)施加既定之拉力。 插二Γ嘴保持構件21之外周面配置氣缸25。於氣缸25 ::精由覆縮空氣進退之活塞桿% 之、 連結於管嘴9之後端部。 之一p 據此藉由驅動氣缸2 5 ,使營喈9 υ ϋ。 動。如此,能轴23為中心擺 3由控制氣缸25之動作,使管嘴 改變二:調節從管嘴9送出之線材2之角度。 〇 線材Π二:成二板狀之構件,能通過齒4間之槽5, 平由万向插通於管嘴9。 當對齒4 彳 + # 1 子i旋轉,4材2之繞線時,藉由分度機構1〇使定 將欲繞線之齒(繞線對象)與管嘴9相對。即, 配置於與管嘴9 與管嘴9同轴上(Y轴上)。以下將 齒」。 輛上而施加繞線之齒稱為「繞線對象 200906029
接著,管嘴 Q 前端部之狀態下,略圖示)保持所送出之線材2 …環繞於齒4 =嘴移=11 -動,送出線 軸方向)。藉此,將線二敕 齒4之繞輪〜 具體而令,列捲繞多層於齒4。 °精由驅動X軸移動機構丨1χ 構山使管嘴9環繞於.4之周圍。又 移動機 繞齒4之周圊每環 周P驅動Y軸移動機構1 ly,使管喈 …繞輪方向僅移動線材2之線徑份。藉由反覆此:9往 於f 4,從前端側朝根端側整齊排列捲繞第1層之線作, 接著’從根端側朝前端側整齊排列捲繞第2層0之線2 依序同樣整齊排列捲繞線材2既定之層數。、、、材2’
對齒4之繞線,有uv 2相’或υν〜3相等 例如要進行UVU之繞線之情形,首先^相對定二’ 之齒4每隔i個齒依序繞線。接著進行之乂相繞線,1 已繞線U相之齒4間之尚未繞線的齒4進行。如此,v 之繞線,係、於繞線對象齒4之_鄰齒已繞線u相之狀^ 下進行。因此,使管嘴9環繞於齒4之周圍而進行V相2 繞線時,隨著層數增加,已繞線於齒4之線材2之間隔, 即,槽5之寬度則逐漸減小。 又,要進行UVW 3相之繞線之情形,首先將u相對 定子1之齒4每隔2個齒依序繞線。接著進行之v相繞線, 係對U相已繞線於繞線對象齒4之單側間之狀態下進行。 最後進行之W相之繞線,係分別於繞線對象齒4之—單側 繞線U相’且於另一單側繞線V相之狀態下進行。因此, 200906029 使官嘴9環繞於齒4之周圍而進行v相或w之繞線時, 隨著層數增加,槽5之寬度則逐漸減小。 若槽5之寬度小時,管嘴9在槽5内之移動(往z軸方 向之移動)將變得困難。並且,當槽5之寬度小於管嘴9之 X度時,管嘴9即無法在槽5内移動。但即使在此情形下, 若槽5之寬度大於線材2之直徑時,仍可僅將線材2插入 槽5内。 因此,繞線裝置100,具備在已繞於齒4之線材2之 間隔變小之情形下,仍能對齒4進行線材2之繞線的機構。 以下’針對該機構加以說明。 繞線裝置100,具備上部導件7及下部導件8,於對繞 線對象齒4進行繞線之過程中,用以保持從管嘴9送出之 線材2 ’且將所保持之線材2對齒4定位。
上部導件7,係與繞線對象齒4之外周面中、不與相 4齒4相對之表面4a(非相對面)對向配置下部導件8, 二/、表面4a之相反侧背面4b(非相對面)對向配置。 如圖2所示,上部導件7,由排列配置於線材2之繞 線方向(X軸方向)之上部左導件7A與上部右導件7b構成。 再者,各上部左導件7A與各上部右導件7b,具備:第工 導件乃,平行配置於被繞線在繞線對象齒*之線材2之繞 線方向(X轴方向);及第2導件几,在與第1導件&之間 相距線材2之線徑份間隔與第i導件平行配置。曰 同樣地,下部導件8,亦 方向(X軸方向)之下部左導件 由排列配置於線材2之繞線 8A與下部右導件8B構成, 200906029 下部左導件8A與下部右導件8B,亦分別具備第 與第2導件8b。 妒仵8a 於基台13上,配置一對導件移動機構i2,用以 部左導件7A與上部右導件7B,分別移動於正交三軸方向。 /件移動機構12’具備:繞轴方向移動機構%,使 上部導件7移動於繞線對象齒4之繞軸方向(γ軸 . ^方向移動_以,使上部導件?移動於錢線於繞 二Li:之線材2之繞線方向(Χ轴方向);及垂直方向 方2Ζ ’使上部導件7對繞線對象齒4移動於接近/ 離開方向(Ζ軸方向)。 在方向移動機構12y,具備:筐體3iy ’支撑於載置 之载置台3〇;驅動馬達32y,配置於筐體31y 而。,旁珠螺桿33y’連結於驅動馬達%之輸出轴且 γ财向延伸,·及從動件34y,螺合於滚珠螺桿叫且 ’袞珠螺桿3 3 y移動。 繞線方向移動機構12χ,呈 方向移動機構12y之從…:體Χ’結合於繞軸 驅動馬達一置 連結於驅動馬“屮Γ之端部;滾珠螺桿33x, 輸出軸且在X軸方向延伸;及從動 累&於滾珠螺桿33X且沿滾珠螺桿33x移動。 於繞線方向移動_ 12χ之從動件MX, 方向延伸之桿3 5, 4入种 於支、#35之前端結合L字形之支揮體36。 仏叉·ί牙體36之斑γ ±. -t- ^ 交之 ' 向正交之面36a及與Y軸方向正 之面抓,配置垂直方向移動機構12” 12 200906029 垂直方向移動機構12z,具備:導執37a、37b,分別 配置於支撐體36之面36a、36b且往z軸方向延伸;及移 動體38a、38b,被導執37a、3%導引且能沿導軌37a、37b 移動。 於支撐體36内收容氣缸(省略圖示),於氣缸插入藉由 壓縮空氣進退之活塞,活塞連結於移動體38a、38卜因此, 藉由驅動氣虹,使移動體38a、38b>v〇L導軌移動。 於移動體38a結合第1導件7a,於移動體⑽結合第 :^7b。因此,第1導…第2導件7b,藉由驅動 -軸方向移動機構12y、繞線方向移動㈣ΐ2χ、及垂直 方向f夕動機構Ι2ζ,能自由移動於對繞線對象齒*之表面牦 =3軸方向。又’因導件移動機構12,係對各上部左 …上部右導件7Β個別設置’故上部左導件 叫:::對繞線對象齒4之表…分別移動 與下機構12 ’對下部導件8之各下部左導件以 ρ右導件8Β亦個別設置。 下部㈡參照圖3及圖4’說明使用上部導件7及 線動作依時= 堯線線材2之方法。圓3及圖4係將繞 動作,传=員序表示的圖。以下所示之繞線裝置⑽之 、,’、褚由圖1所示之控制器2〇自動控制。 線對象:4 I"述’藉由分度機構10使定子1旋轉,使繞 使管嘴…對官嘴9。並且’藉由驅動管嘴移動機構", 衣’丸於繞線對象齒4之周圍,將從管嘴9送出之 13 200906029 線材2對繞線對象齒4整齊排列繞線。即,藉由使管嘴9 通過槽5内進行繞線。 隨著繞線繞線對象齒4之線材2之層數增加,已繞線 於繞線對象齒4之線材2與已繞線於齒4A、4B之線材2 的間隔十槽5之寬度w變小。並且,槽5之寬度W 變成小於管嘴9之寬度時,管嘴9即無法在槽5内移動' r \ _但是,即使此種情形,若槽5之寬度W大於線材2之 直徑時,能使線材2插入槽5内,繼續進行繞線。以下, 說明槽5之寬度W·變成小於管嘴9之寬度時的繞線方法。 .圖3A係表示對繞線對象齒4將線材繞線μ(ν係自 然數)之結果,槽5 t | . '' )之1度W變成小於管嘴9之寬 態,且,剛要對繞線對象齒4開 间始第N+1層之繞線之狀離。 以下,說明將線材2繞線於第?^層 狀心 之線材2b間的槽51之情形。 、、,材2a與相鄰 首先,當開始第Ν·Η層之繞線時, 由驅動導件移動機構12,使上 Α所不’藉 向繞線對象童4接近,配置成挑 之—對第1導件7a
軸方向)。 置成排列於線材2之繞線方向(X 接著,如圖3B所示,藉由驅動 位於槽5外之管嘴9,沿植 移動機構11,使 角 ,%綠對象齒4
軸方向’使從管嘴9送出之線材2 广移動於X 之表面。藉此,從管嘴9送 封、肖第1導件7a 象齒4之表面4a之第N層上。 皮導引至繞線對 其次,如圖3C所示,藉由 動導件移動機構12,使 14 200906029 上部導件7之—斜笛7道μ -對第i導株7 向繞線對象齒4接近。因 缘材2二與一對第2導件巧之相對面之間隔,係 : 線徑份,故從管嘴9送出之線材2,被一對第丄 導件7壮與一對第2導株7k Α , , 相對面挾持而保持。又,上部 =7 ^所保持之線材2定位於面對槽Η(位於繞線對象 W之表面^之第N層的線材〜與線材2b之間)之位置。 如上达’上部導件7保持線材2,且將所保持之線材2對 繞線對象齒4定位(定位步驟)。
i... 、下將線材2對繞線對象齒4繞線時,稱線材2待 繞線之位置為「繞線位置」。於圖3及圖4所示之繞線方 法,第N層之線材間之槽51係「繞線位置」。 其次,如圖3D所示’藉由驅動管嘴移動機構u,使 位於槽5外之管嘴9,&開口於槽5之定子i表面之開口 部5a往繞線對象齒4之繞軸方向(γ軸方向)移動使之遠 離繞線對象齒4。此時,上部導件7,因係維持保持線材2 之狀態,故上部導件7所保持之線材2則保持被定位於繞 線位置之狀態。 其次,如圖3Ε所示,藉由驅動管嘴移動機構η,使 位於槽5外之管嘴9 ’沿開口於槽5之定子1内周之開口 部5b往定子1之軸方向(ζ軸方向)移動,將從管嘴9送出 之線材2插入槽5内。如此,管嘴9即以不通過槽5内, 而將所送出之線材2插入槽5内之方式動作(線材插入步 驟)。此時,上部導件7,因係維持保持線材2之狀態,故 上部導件7所保持之線材2則保持被定位於繞線位置之狀 15 200906029
八人如圖4A所不’藉由驅動管嘴移動機冑η,使 :立於槽5外之管嘴9’沿開口於槽5之定…面之開口 部5c往繞線對象齒4 繞 々同(Y軸方向)移動。並且, 以所送出之線材2面對繞線對象商 — 瓦丁冢茴4之—側面(面對齒4Β) 之第Ν層的線材2a與線材2b之門沾μ ^ 朽D之間的槽51之狀態,使管 嘴9停止。 士此以上部^件7保持線材2之狀態,使管嘴9, 沿槽5之開口部5^5(:移動於槽5外,藉由將所送出 之線材2插人槽5 β ’能使從管嘴9送出之線材2導引至 繞線對象# 4之-側面之繞線位置。因此,即使管嘴9不 能通過槽5内之情形’亦能使線材2對繞線對象齒4進行 以從管嘴9送出之線材2被導引至繞線對象齒4之_ 側面之繞線位置之狀態,如圖4Α所示,使上部導件7從 繞線對象齒4離開,解除以上部導件7保持線材2。又, 與此同時’使下部導件8之—對第i導件^向繞線對象齒 4接近,配置成排列於線材2之繞線方向(χ軸方向)。 其次,如圖4Β所示,藉由驅動管嘴移動機構u,使 位於槽5外之管嘴9,沿繞線對象齒4之背面4b移動於χ 軸方向,使從管嘴9送出之線材2抵接於一對第1導件8 & 之表面。藉此,從管嘴9送出之線材2 ’被導引至繞線對 象ω 4之为面4b之第n層上。又,此時,解除以上部導 件7保持之線材2 ’被繞線於繞線對象齒4之表面4a之第 16 200906029 N層之繞線位w 、t 線對象齒4之―側:且:插入槽5内之線材,被繞線於繞 X軸方向之移動,…Λ 位置。又,管嘴9往 轴中心旋轉來;行亦可糟由驅動分度機構10,使定子1繞 導 81 4C所不’精由驅動導件移動機構12,使 之一對第2導件8b向繞線對象齒4接近。藉 此,從管嘴9送出之線材 藉 μ』 低對弟1導件8a與一對第
2導件8b所面對之面挾持而保持,且定位於面對繞線對象 齒4之背面4b之繞線位置。 其次’如圖4D〜圖4F所示,以下部導件S保持線材2 之狀態’使管嘴9,沿槽5之各開口部Μϋ移動於 槽5外,將所送出之線材2插入槽5内。藉此,從管嘴9 送出之線材2,被導引至繞線對象齒4之另—側面(相對齒 4A之面)之繞線位置。並且,如圖4F所示,使下部導件8 從繞線對象齒4離開,解除下部導件8保持線材2 ^ 之後,每將線材2對繞線對象齒4增加1繞,使管嘴 9往繞線對象齒4之繞軸方向(Y軸方向)僅移動線材2之線 徑份,且亦將上部導件7及下部導件8往γ軸方向僅移動 線材2之線徑份。接著,藉由反覆上述步驟進行第丨層 之繞線。 如上述,藉由使管嘴9環繞於繞線對象齒4之周圍, 於第N層上整齊排列捲繞第N+1層。 第N+1層以後,於槽5之寬度W變成小於線材2之 直徑之時點結束繞線。 17 200906029 以上5兒明,藉由使管嘴9環繞於繞線對象齒4之周圍, 對燒線對象齒4繞線線材2,當槽5之寬度W變成小於管 觜9之見度之情形,變更為使用上部導件7及下部導件8 之:線方法。該繞線方法之變更,係繞線中,ϋ由測感器 、㈣測疋# 5之寬度w,以控制器2Q比較測定結果與管 嘴9之寬度,若判定槽5之寬度w變成小於管嘴9之 時進行。 & ,;開始繞線之前,將繞線對象齒4與所相鄰齒4A、 4B之間隔 '管嘴9之寬度尺寸、及線材2之直徑的各值輸 入控:态2〇 ’控制器20 ’從各值算出槽5之寬度w變成 小於g嘴9之寬度的線材2之層婁文,當對繞線對象齒4之 線材2之層數達到該算出值之情形,亦可變更為使用上部 導件7及下部導件8之繞線方法。 將參照圖3及圖4所說明之繞線方法的其他形態說明 如下。 ⑴在線材2未繞線之狀態下,對相鄰齒*之間隔小 於管嘴9寬度的定子進行繞線之情形時,進行從第i層起 使用上部導件7及下部導件8之繞線。 ⑺上述繞線方法十,當管嘴9無法通過槽5内之 形時’使管嘴9沿槽5之各開口部5—(各開口部J 5e、5f)移動於槽5外,將所送出之線材2插入槽$内。亦 可取代此方法’藉由不使㈣9移動,而移動定子^及上 部導件7、下部導件8,使管嘴9沿槽5之各開口部5a、5b、 5c(各開口部5d、5e、5f)相對移動,將從管嘴9送出之線 18 200906029 孖2播入槽5内。 ⑺上述繞線方法中,解除以上部導件7對線材2之 ,係在插入槽5内之線材2被導引至繞線對象齒4之 之繞線位置後(圖4A所示之狀態)立刻進行。但,解 :上4導件7對線材2之保持,只要係從插入槽5内之線 材2剛被導引至繞線對象齒4 丁 w卸之繞線位置德,$ 邛導件8解除線材2之保持為止 之期間齡,可於任何時點進行。間(從圖4A至圖叮 ⑷以上’ 5兑明了對内定子(於軛3之内周將专 成放射狀者)繞線線材2之情形。但,^將# 4配置 之外周將齒4配置成放射狀的外定子。在此亦可於軛3 動機構U係配置於外定子之外周。 s嘴移 其次’參照® 5,說明料材2斜繞 之表面4a之第N層上之情形。 攻對象齒4 首先,如圖 , 上部導件7之-對第二:動導件移動機構12,使 # ι. 成於繞軸方向(Y二::向繞線對象齒4接近,配置 J以釉方向)錯開。因一對第 由導件移動機構U分別個別移動,故二= 配置。接著,茲^ # 袖方向錯開 错由驅動管嘴移動機構u X轴方向後’移動於Y轴方向,使從管嘴/:9移動於 抵接於-對第】導件7a之表面。藉 之:材2 材二简地導㈣線對象齒4之表“嘴 ,、二人,如圖5Β所示,使上部導件7之層。 向繞線對㈣4接近,從以9心之_/2導件% 尺何2,以一對第 19 200906029 1導件7a與一對篦9道μ 傾斜― 牛7b之相對面挾持且保持,並且 斜,位於繞線對象齒4之表面4a之第N層上。 藉由上部導侔7仝& μ ^ βΐ Μ ^ , 後,與圖3及圖4所示之繞線方 法Π樣地’如圖5C〜圖5F祕-士叶 口邱s ® 5Ε所不,使管嘴9,沿槽5之各開
口口P 5a、5b、5c移動於描《aL 5 y 、 a5外,將所送出之線材2插入槽 内 错此’從管嘴9、芝iii 告4 y, k出之線材2,被導引至繞線對象
W 4之一側面(面對蟲4R 耵菌4B之面)之繞線位置。 其次,如圖 5E辦* 一 .. 離開,解除上部導件/對=上2部料7從繞線對象凿4 管嘴移動機構",使管嘴=2之保持。接著’藉由驅動 線於第N層上。 住X軸方向移動,將線材2繞 如上述,上部導株7 — 千7之—對上部左導件7A、上部右導 件7B ’因能藉由導件移 .^ 動機構12分別移動,故能於Y軸 方向錯開配置。因此,自t b使線材2對繞線對象齒4傾斜繞 線0
圖5係表示,將上A _ °卩左導件7A配置於繞線對象齒4 之刖端側,將上部右導件 牛配置於繞線對象齒4之深根 側之狀態下’使管嘴9順 夺針向%繞而使線材2傾斜繞線 之情形。 圖6係表示,將$ 卩左導件7Α配置於繞線對象齒4 之底部側,將上部右導株 午7Β配置於繞線對象齒4之前端 側之狀態下,使管喈Q丨,丨5 η 士 1貝時針環繞而將線材2傾斜繞線之 情形。 此情形下,如圖6所干址 尸斤不’使上部導件7之配置順序與 20 200906029 所示之情形相反。即,如圖6八所示,最初使一對第2 導件%向繞線對象齒4接近’將從管嘴9送出之線材2 抵接於一對第2導件7b之表面。兌 、” /、人如圖6β所示’佶 -對第m向繞線對象齒4接近,以一對 盘„斜势,播v丄 导忏7a ;定:2導件%之相對面保持管嘴9所送出之線材2 如此,欲斜向捲繞線材2之情形時,視線材2之 及官嘴9之旋轉方向’設定上部導件7之配置順序。 其次,參照圖7,說明上部導件7及下部導件8之形 。因上部導件7及下部導件8之形 部導件7於下。 砹惶說明上 件如圖八7A所示’亦可使一對第1導件&與一對^導 "刀別形成為-體。藉由如此構成上部導件7 蛉件移動機構12為簡便之構成。 使 〜:第’:導:广所示’亦可使上部左導件^之第丨導件 、牛7b形成為-體,並且使上部右導件7B之第 與第2導件7b形成為一體。在此情 =rr:r件叩之各底面形成用以保物 …簡便:如:r上部導件7’能使導件移動機 係形成:另j 部左導件M及上部右導件Μ 成為另-體,故欲斜向捲繞線材2時亦能使用。 又’如圖7C所示’使—對第i導件^與—對第 7B形:Γ成為-# '且使上部左導件7A及上部右導件 為—雜。在此情形’於上部左導件7A及上部右導 21 200906029 件7B之各底面形成用以保持線材2之缺口部。藉由。 此構成上部導件7為一體型,能使導件移動機構^為^ 簡便之構成。 其次,參照圖8,說明使用圖7C所示之—體型上部導 件7 ’將線材2對繞線對象齒4繞線之方法。 圖8A係表示從管嘴9送出之線材2,對繞線對象齒* 剛開始繞線前之狀態。 、首先,如圖8B所示,藉由驅動管嘴移動機構i丨,使 ^ 外之e嘴9往X軸方向移動而遠離繞線對象齒4。 方式,從管嘴9抽出線材2。從管嘴9抽出之線材2 又’與使用分割之上部導件7之繞線方法(圖3β所示之 狀態)相較較長。 4b其次’如圖8C所示,藉由驅動管嘴移動機構11使管 鳴9移動水^ ^ ^ 、軸方向,以使從管嘴9抽出之線材2贴於繞 線對象齒4之矣& /1 , .. ^ 篇錢姓 繞線位置。接著,藉由驅動導件 12使上部導件7向繞線對象齒4接近,以缺口 部55保持貼於表面4a上之線材2。 丧〇 4上述,右使用一體型上部導件7進行繞線時,從管 出線材2,於位在繞線對象齒4之狀態下,以上部 於縫綠# #線材2 °即’從管嘴9送出之線材2,被繞線 導位置(繞線對象齒4之表面4a)之狀態下,藉由上部 導件7定位。 圖 8D 及層1 法同樣。 戶斤不之以後之步驟,係與前述之繞線方 22 200906029 根據以上之第1實施形態,能發揮以下所示之效果。 相相鄰齒4之間隙,即,槽5之寬度W變成小於管嘴 9之寬度’以致管嘴9無法通過槽5内之情形時,管嘴9 以不通過槽5内而將送出之線材2插入槽5内之方式移動。 此管嘴9之移動時,線材2係藉由上部導件7、下部導件 8保持定位於繞線位置之狀態。如此,即使在管嘴9無法 通過槽5内之情形下,從管嘴9送出之線材2,亦能被導 引而對齒4整齊排列繞線。又,使用繞線裝置1〇〇之繞線 方法,因能對定子〗之各齒4直接繞線線材2,故不需要 繞線後之後續步驟,能以高效率生產定子j。 (第2實施形態) 參照圓9,說明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之繞線裝置2〇〇。 圖9係表示繞線裝置200的截面圖。 於以下之說明,與使用於上述第丨 ^ 一的符號,俦沪叙隹、电a 實施形態之付號同 扪仃观係私與弟丨實施形態 省略說明。 兄月之構件冋一的構件, 第2實施形態與上述第】 佶其喈Q必4 實施形態之相異點,係右认 使s嘴9移動之管嘴移動機構之 、在於 管嘴移動機構60(繞線裝置2〇成不相同。以下’說明 構)。 之線材送出構件移動機 第1實施形態之繞線裝置 藉由使管嘴9移動於正交三相方:的會嘴移動機構】!,係 線材2。相對於此,& D ,對繞線對象齒4繞績 子曰耵於此,官嘴移動 、凡線 構。,使管嘴9以繞線對象 ,具備:管脅旋轉機 之為軸為中心旋轉;及輛 23 200906029 方向移動機構62,佶敦 ,. 使s嘴9移動於繞線對象齒4之繞軸方 向,藉由該二個機錯 — 機構對繞線對象齒4繞線線材2。 官嘴旋轉機構61,目μ 仲 化山 傅1具備:圓筒狀之心軸63,配置於與 繞線對象齒4之结亂π ± 、 ,山* 、,而輛问輪上;翼錠64,結合於心軸63之 知口卩,及心軸馬逵6 使心軸63旋轉於軸中心。管嘴9, 通過官嘴支撐構件 再件66支撐於翼錠64之内周面。 心軸馬達6 5之輪屮红 於心車“3。因此,^透過皮帶輪67及皮帶⑼連結 對 #由驅動心軸馬達65,管嘴9 ’以繞線 對象齒4之繞軸為中心旋轉。 軸方向移動機構62,g雄.1 ^ a , ,. , ^ ,、備.h軸70,透過栓槽69滑 動自如地支撐於心軸 ^ 於巩紅之内周面;管嘴驅動部71,設詈 於滑軸70之端部且傳 叹置 向移動馬達72,你:達π軸70之動作至管嘴9;及軸方 動。、 ^ 7G往繞線對象齒4之繞轴方向移 於轴方向移動去 ”達 2之輸出轴結合滾珠螺;J:曰71 合於滾珠螺桿73之從動件㈣ 二珠^干73,螺 因此,藉由驅動轴方向移動馬達 二。於滑袖7〇。 線對象齒4之繞秘方向。藉此 吏“由70移動於繞 。之作用,沿翼㉟64之 :9’藉由管嘴驅動部 向移動。 周面在繞線對象齒4之繞轴方 於使用管嘴移動機構6G進行繞線 驅動管嘴旋轉機構61,祛其办 I先,藉由 苒61使管嘴9環繞於繞綾 曰田 圍,且藉由每繞!周則驅動轴 “象齒4之周 往繞線對象齒4之繞轴方向僅移動線=二,使管嘴9 何J之直徑份來進行 24 200906029 繞線。 λ、:後田槽5之寬度w變小,管嘴9無法通過槽$内 時’進行使用上部導件7及下料件8之繞線。 具體而言’於上述第1實施形態所說明之圖3圖4所 示:之繞線方法,圖3卜圖3E、圖他、及圖化所示之管 嘴9之移動係藉由驅動管嘴旋轉機構μ進行,圖扣、圖 4A、圖4D、及圖4F所千+总„& Λ _ '、之g嘴9在繞線對象齒之繞軸方 ί ί. 向之移動係藉由驅動軸方向移動機構62進行。 如以上,即使於帛2實施形態,當槽5之寬度w變小, 管嘴9無法通過槽5内時亦能繼續進行繞線。 但,要使S管嘴移動機構6()進行繞線之情形,因管嘴 9,藉由管嘴旋轉機構61畫圓形軌道動作,故不能直線狀 地通過槽5内,,與第1實施形態之繞線方法比較, 官嘴9無法通過槽5内時的槽5之寬度w較大,致使用上 部導件7及下部導件8進行繞線之時間變長。 因此,為能使管嘴9直線狀地通過槽5内,亦可設置 使心軸63往定子i之轴方向移動之機構,即使支樓管 嘴移動機構60全體之以77往定子i之軸方向移動之機 構。藉由如此構成,使用上部導件7及下部導件8進 線之時間變短’提高作業效率。又’替代使基台77往定 子1之軸方向移動之機構,亦可設置使定子丨往軸方疋 動之機構。 向移 本發明,不限於上述之實施形態,於其技術思 内能作各種變更。 圍 25 200906029 圖。 【圖式簡單說明】 圖1係表示本發明之第〗實施形態之繞線裝置的立 體 圖2係表示本發明之第丨實施形態之繞線裝置的 放大立體圖。 4 圖3A〜圖3E係將繞線方法以時間序列順序 园/1 Λ m 、不的圖。 圖4F係將繞線方法以時間序列順序表示的。 示 的圖 圖5A〜圖5E係將另一繞線方法以時間序列順序表 的圖。 圖6A〜圖6E係將另一繞線方法以時間序列順序表 示 圖7A〜圖7C係表示上部導件的立體圖。 圖8A〜圖8E係將另一繞線方法以時間序 的圖。 圖9係表示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 圖。 列順序表示 之繞線装置的戴面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00、200 繞線裝置 1 定子 2 線材 3 軛 4、4A、4B 齒(磁極) 26 200906029 5 槽 5 a〜5 f 開口部 7 上部導件 8 下部導件 9 管嘴(線材送出構件) 10 分度機構 11 管嘴移動機構 12 導件移動機構 21 管嘴保持構件 27

Claims (1)

  1. 200906029 十、申請專利範固: 1 ·—種繞線方法,係將從線材送出構件 繞線於複數個磁極(4)以放射狀配置之定子(丨)' 出之線材(2) 定位步驟,以料(7、8)保持㈣線材送具備: 出之線材(2),且對磁極(4)定位;及 、 送 線材插入步驟’以該導件(7、8)保 不使該線材送出構件(9)通過相鄰磁 ^狀也下’ f 疋子⑴相對移動’將從該線材送出構件(9)送出 插入相鄰磁極(4A、4B)間; 、 藉由該定位步似料㈣人步較㈣ 極(4)以進行繞線。 丨主磁 2.如申請專利範圍帛!項之繞線方法,其中,,由使 該線材送出構件(9)環繞於磁極⑷之周圍而對磁極⑷繞線 線材⑺之過程中,於該線材送出構件⑼無法通過繞線於相 鄰磁極(4A、4B)之線材⑺間之情形時,進行該各步驟來繞 線。 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項之繞線方法,其中,該定位 步驟之定位,係於繞線對象之磁極(4)之外周面中,對不與 相鄰磁極(4A、4B)相對的非相對面(4a)進行; 該線材插入步驟,係藉由使該線材送出構件(9)沿形成 於相鄰磁極(4A、4B)間之槽(5)之開口部(5a、5b、5c)相對 移動來進行。 4_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繞線方法,其中,該導件(7、 8),係與繞線對象之磁極(4)之外周面中、不與相鄰磁極 28 200906029 (4A、4B)相對的非相對面(4a)對向配置; 每於線材(2)對繞線對象之磁極捲繞i圈,使該導件 (7、8)往該繞線對象之磁極(4)之繞轴方向僅移動線材之線 徑份,以進行線材(2)對繞線對象之磁極(句之整齊排列繞 線。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繞線方法,其中,該導件(7、 8),具備: 第1導件(7a、8a),與繞線於該繞線對象之磁極(4)之 f 線材(2)的繞線方向平行配置;及 第2導件(7b、8b),配置成於與該第}導件(7a、8勾之 間具有線材(2)之線徑份之間隔; 於該第1導件(7a、8a)與該第2導件(7b、8b)之間保持 線材。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繞線方法,其中,該第1 導件(7a、8a)與該第2導件(7b、8b),係分別與該非相對面 (4 a)對向配置一對。 L 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繞線方法,其中,該定位 步驟,具備: 使從該線材送出構件(9)送出之線材⑺,抵接於與該繞 線對象之磁極(4)對向配置之該第}導件(7a、8a)而導引至 磁極(4)上的步驟;及 使該第2導件(7b、8b)接近磁極(4),於該第!導件(7a、 8a)〃、d第2導件(%、8b)之間保持線材⑺,且將所保持之 線材(2)對磁極(4)定位的步驟。 29 200906029 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繞線方法,其中,該導件(7、 8)具有用以保持線材(2)之缺口部(55)。 9_ -種繞線裝置⑽),係使從線材送出構件(9)送出之 線材(2)繞線於複數個磁極(4)以放射狀配置之定子 1 特徵在於,具備: 八 線材送出構件移動機構⑴),用以使該線材送出構 對該定子(1)相對移動;及 ,導件(7、8),用以保持從該線材送出構件移動機構u 达出之線材(2),對磁極(4)定位; 在該導件(7、8)保持線材⑺之狀態下,不使該 出構件⑼通過相鄰磁極(4A、4B)間而對該定子⑴相2 動’將從該線材送出構件⑼送出之線材⑺插入相鄰磁極 (4A、4B)間。 1 〇如申印專利範圍第9項之繞線裝置(1⑽),其中, 為了將從該線材送出構件(9)送出之線材⑺導引至相鄰磁極 4A 4B)間,係以該導件(7、8)保持線材⑺之狀態下,使 該線材送出構件(9)沿形成於相鄰磁極(4A、4B)間之槽(5) 之開口部(5a、5b、5c)相對移動。 十一、圖式: 如次頁。
TW097123279A 2007-07-13 2008-06-23 Winding method and winding device TWI38472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184342A JP5196895B2 (ja) 2007-07-13 2007-07-13 巻線方法及び巻線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906029A true TW200906029A (en) 2009-02-01
TWI384727B TWI384727B (zh) 2013-02-01

Family

ID=397902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7123279A TWI384727B (zh) 2007-07-13 2008-06-23 Winding method and winding device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2) US8146238B2 (zh)
EP (1) EP2015427B1 (zh)
JP (1) JP5196895B2 (zh)
KR (1) KR100965696B1 (zh)
CN (1) CN101345460B (zh)
TW (1) TWI38472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508147B2 (ja) * 2010-06-02 2014-05-28 日特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巻線機及び巻線方法
JP5610887B2 (ja) * 2010-07-16 2014-10-22 株式会社ベステック 分割コア式ワークの巻線機及び巻線方法
DE102014006406B4 (de) 2014-04-25 2018-01-04 Audi Ag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Bewickeln eines Wicklungsträgers
JP6428771B2 (ja) * 2014-05-22 2018-11-28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多線巻線方法及び多線巻線装置
CN104201844B (zh) * 2014-09-19 2016-09-28 合肥凯邦电机有限公司 定子绕线机的切线装置
DE102015007836A1 (de) 2015-03-13 2016-09-15 Audi Ag Verfahren zum Wickeln einer Spule
CN105553198B (zh) * 2016-02-04 2020-06-05 郑州工商学院 外定子电机快速下线器
DE102016004013A1 (de) * 2016-04-02 2017-10-05 Audi Ag Verfahren zum Bewickeln eines Spulenträgers
JP6629136B2 (ja) * 2016-05-18 2020-01-15 株式会社ミツバ 巻線方法
DE102016219051A1 (de) * 2016-09-30 2018-04-05 Robert Bosch Gmbh Elektromotor zum Antrieb eines ABS-Systems
CN106787524A (zh) * 2016-12-30 2017-05-31 浙江省三门县王中王电机焊接设备有限公司 飞叉式绕线机
JP6779527B2 (ja) * 2017-08-04 2020-11-04 株式会社小田原エンジニアリング コイル組立装置、コイル組立方法及び回転電機の製造装置
DE102017223859A1 (de) 2017-12-28 2019-07-04 Aumann Espelkamp Gmbh Wickelmaschine
US20190214893A1 (en) * 2018-01-11 2019-07-11 Aumann Espelkamp Gmbh Wire outlet nozzle arrangement
KR102146824B1 (ko) * 2018-10-29 2020-08-21 동성이엔지 주식회사 코일권선장치를 이용한 코일권선유닛 제조시스템
CN111181331B (zh) * 2020-03-02 2020-11-10 江苏卓燃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机转子绕线机
JP7367619B2 (ja) * 2020-06-12 2023-10-24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巻線装置及び巻線方法
CN116526782B (zh) * 2023-05-17 2024-03-08 跃科智能制造(无锡)有限公司 一种扁线定子自动插线工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D120575A1 (zh) * 1975-08-19 1976-06-12
JPH09154264A (ja) * 1995-09-25 1997-06-10 Toyota Motor Corp コイル巻線機
JP3611411B2 (ja) 1996-10-03 2005-01-19 株式会社アルテック京都 アウターローター型モーターの巻線機
JP3451033B2 (ja) * 1999-04-28 2003-09-29 日特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巻線装置
JP3380885B2 (ja) * 2000-05-25 2003-02-24 株式会社林工業所 モータ固定子の巻線方法及び巻線装置
JP3719122B2 (ja) * 2000-09-27 2005-11-24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電動機の巻線方法および巻線装置および電動機
JP2002199673A (ja) * 2000-12-26 2002-07-12 Tamagawa Seiki Co Ltd ステータ巻線方法及びステータ巻線機
JP2003047215A (ja) 2001-08-03 2003-02-14 Moric Co Ltd 回転界磁型電気機器の電機子巻線方法および装置
JP3765747B2 (ja) * 2001-11-22 2006-04-12 日特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巻線方法及び巻線装置
JP4304362B2 (ja) 2002-06-25 2009-07-29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Pki対応の証明書確認処理方法及びその装置、並びにpki対応の証明書確認処理プログラム
CN101079564B (zh) 2002-10-04 2010-06-02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电动机的定子绕线方法
JP2005318695A (ja) * 2004-04-27 2005-11-10 Toyota Motor Corp ステータ鉄心の巻線装置、及びステータの製造方法
JP3913242B2 (ja) * 2004-09-13 2007-05-09 日特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多極電機子の巻線方法及び巻線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015427A2 (en) 2009-01-14
CN101345460B (zh) 2010-12-29
KR100965696B1 (ko) 2010-06-24
EP2015427B1 (en) 2020-06-24
US20090013520A1 (en) 2009-01-15
TWI384727B (zh) 2013-02-01
US20120160950A1 (en) 2012-06-28
JP5196895B2 (ja) 2013-05-15
CN101345460A (zh) 2009-01-14
EP2015427A3 (en) 2014-04-23
JP2009022133A (ja) 2009-01-29
US8490280B2 (en) 2013-07-23
US8146238B2 (en) 2012-04-03
KR20090007224A (ko) 2009-0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0906029A (en) Winding method and winding device
TWI360935B (zh)
TWI423563B (zh) 製造用於馬達的繞線式定子之設備和方法
CN101836273B (zh) 线圈绕线装置及线圈绕线方法
JP4461399B2 (ja) 回転電機用コイル組立体の編込み機
JP2010010180A (ja) コイル巻線方法およびコイル巻線装置
JP5420463B2 (ja) ステータコイル製造装置及び製造方法
JP2010135710A (ja) 多連巻きコイル巻線方法及び装置
JP3507399B2 (ja) 外外巻コイルの巻線方法および巻線機
TWI272752B (en) Armature wind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thereof
WO2020230365A1 (ja) 渡り線形成装置及び渡り線形成方法
EP2073218A3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composite cable
JP3486393B2 (ja) 巻線機
KR100592713B1 (ko) 단일 스핀들 구조의 범용 권선기를 이용한 다수 분할코어의 연속 권선장치 및 그의 권선방법
JP2020145778A (ja) 巻線装置及び巻線方法
JP5309593B2 (ja) 回転電機用コイル組立体の編込み機
JP2020013919A (ja) 巻線装置及び巻線方法
JP2005176531A (ja) 電機子の巻線方法及び巻線装置
CN215682087U (zh) 用于三相异步电机改造工艺的磁瓦绑定装置
JP2004023974A (ja) 巻線方法及び巻線装置
JP4431851B2 (ja) 歯科用インスツルメントのチューブ繰り出し装置
CN107545956A (zh) 包括摇篮式成缆机和盘绞机的生产系统及线缆生产方法
CN206726845U (zh) 一种成缆机
JP4590208B2 (ja) 半割コアのコイル巻線方法
US20010023529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winding dynamo-electric machine stators with parallel wi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