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0417276A -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device thereof - Google Pat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device thereof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0417276A
TW200417276A TW092135259A TW92135259A TW200417276A TW 200417276 A TW200417276 A TW 200417276A TW 092135259 A TW092135259 A TW 092135259A TW 92135259 A TW92135259 A TW 92135259A TW 200417276 A TW200417276 A TW 20041727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ealing material
substrate
light
substrates
manufactur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21352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350712B (en
Inventor
Junya Maruyama
Toru Takayama
Yumiko Ohno
Original Assignee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filed Critical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Publication of TW2004172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4172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507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50712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4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10K50/841Self-supporting seal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3/00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 H05B33/1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manufacture of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4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10K50/846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comprising getter material or desiccan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Description

200417276 ⑴ 玖、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相關於一種借助於黏合密封基底來密封元件 (典型的是’具有由薄膜電晶體(以下稱爲TFT )構成的 電路的半導體元件,發光元件,記憶元件,感應元件或者 光電轉換元件)的製造裝置,並且該製造裝置具有黏合裝 置(bonding mechanism )。確切地說,本發明相關於在 製造用含有有機化合物的層作爲發光層的發光裝置時,將 用於密封發光元件的密封基底黏合的黏合裝置。 【先前技術】 近幾年’對於具有以EL兀件作爲自發光發光元件的 發光裝置的硏究非常活躍。該發光裝置又被稱爲有機EL 顯示器或有機發光二極體。由於這些發光裝置有適用於動 感畫面顯示的諸如快速回應速度,低電壓、低功耗驅動等 特徵,它們作爲用於新一代行動電話和可攜式資訊端點 (PDA)的下一代顯示器備受關注。 注意,EL元件包括借助於施加電場而發光(Electro Luminescence )的含有有機化合物的層(以下稱爲 EL 層)、陽極、以及陰極。有機化合物産生的發光是當電子 從單重激發態返回到基態時産生的螢光以及當電子從三重 激發態返回到基態時産生的磷光。利用本發明的澱積設備 和澱積方法製造的發光裝置可應用於這兩種發光。 發光裝置由於其不同於液晶顯示裝置的自發光性質而 -5- (2) (2)200417276 不存在視角問題。此發光裝置因而比液晶顯示裝置更適合 於戶外使用,並且已有以各種形式利用發光裝置的提案。 具有EL層的發光元件(EL元件)是EL層被夾在成 對的電極之間的結構,且EL層通常具有疊層結構。由電 洞傳輸層、發光層、以及電子傳輸層組成的疊層結構可以 作爲典型的例子。此結構具有極高的發光效率,且目前正 在硏發的幾乎所有發光裝置都採用這種結構。 諸如“陽極、電洞傳輸層、發光層、電子傳輸層”或 “陽極、電洞注入層、電洞傳輸層、發光層、電子傳輸 層、電子注入層”之類的其他結構,也是可以被採用的。 可以將螢光顔料摻入到發光層中。可以採用低分子材料或 高分子材料來製造這些層。 在本說明書中,EL層是用來表示形成在陰極與陽極 之間的所有各個層的通用術語。因此,所有各個上述電洞 注入層、電洞傳輸層、發光層、電子傳輸層、電子注入 層,都是EL層。 在本說明書中,由陰極、EL層、陽極形成的發光元 件,被稱爲EL元件。有兩種形成EL元件的方法;一種 是簡單矩陣,其中EL層被夾在兩種彼此正交延伸的條形 電極之間,另一種是主動矩陣,其中E L層被夾在排列成 矩陣且連接到TFT的像素電極與對向電極之間。當像素 密度變高時,由於主動矩陣在各個像素(或各個點)中具 有開關而能夠在低電壓下驅動,故認爲主動矩陣優越於簡 單矩陣。 -6- (3) (3)200417276 由於EL材料會因爲被氧化或吸收氧或潮氣而退化, 故存在著發光元件發光效率下降或其壽命縮短的問題。 通常,借助於用其中包含乾燥空氣的包封外殼將發光 元件包封起來,並將乾燥劑黏合到包封外殻,來防止氧或 潮氣滲透到發光元件中。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發光裝置以及一種製造此發 光裝置的方法,藉由此方法,防止了氧或潮氣滲透進入發 光元件中。本發明的另一目的是用很少的步驟來包封發光 元件而不包入乾燥劑。 本發明還有一個目的是提供可以將具有不均勻表面的 基底或撓性基底和提供有發光元件的基底黏合在一起的黏 合裝置。 因此,本發明具有一個結構,其中,其上製造有發光 元件的基底被黏合到透明密封基底。當兩個基底黏合時, 像素區被透明的第二密封材料覆蓋整個表面,並被包含用 來維持兩個基底之間的間隙的間隙材料(塡料、細小顆粒 等)的第一密封材料(其黏度高於第二密封材料)環繞。 第一密封材料和第二密封材料於是將發光元件密封。 若第一密封材料的密封圖形形狀被形成爲正方形、反 “ c”形、或“ U”形,且借助於在其上滴注黏度低的第二 密封材料而黏合兩個基底,則氣泡有可能保留在角落處。 特別是,象塑膠那樣的撓性膜狀基底有容易産生氣泡 (4) 200417276 的傾向。 並且,在基底的中央部分滴注一滴第二密 合兩個薄膜基底時,第二密封材料以同心圓狀 所以要使該密封材料擴大到四個角落是相當困 因此,在本發明中,第一密封材料的圖形 爲無彎曲部分的圖形(線狀),不使圖形形 形、反“ c”形、或“ u”形。在角落處形成| 個位置),使氣泡藉由其中逸出。在被第一密 的中央部分滴注一大滴第二密封材料,在其周 幾小滴第二密封材料。 借助於形成這些開口部分,當用黏度低的 料黏合兩個基底時,黏度低的第二密封材料沿 開口部分方向被擠出。兩個基底於是能夠被密 至於混入到像素區上。而且,密封側上的基底 滑並具有優異的平整度,使氣泡不混入。 特別是,上述方法在黏合如薄膜基底那樣 底時是有用的方法。另外,該黏合方法在黏合 上剝離下來的厚度薄的待剝離層(沒有基底的 基底時也很有用。 在各自按相同的滴注量,滴注多滴第二密 驗中,由於滴注在中央部分的滴注量不夠,從 一密封材料未能夠擴大到整個表面,或者,由 圍部分的第一密封材料過度擴大,從而導致了 延到基底的邊緣(或基底的背面)。 封材料來黏 向外擴大, 難的。 形狀被形成 狀成爲正方 5 口部分(4 封材料圍住 圍部分滴注 第二密封材 各個角落的 封而氣泡不 表面最好平 厚度薄的基 從玻璃基底 狀態)和膜 封材料的實 而導致了第 於滴注在周 密封材料蔓 (5)200417276 因此, (substrate 塗敷聚四氟 其上,這樣 背面)也無 的材料作爲 造裝置,第 的黏合條件 而且, 基底間隙, 而且,當分 識。例如, 亦即在所謂 底。 而且, 的位置能夠 位置(僅僅 負載被施加 製造機械強 而且, 及基底密封 在壓力被降 合。 公開在 本發明提供一種製造裝置,該裝置在基底盤 tray)或基底台(substrate stage)的表面上 乙烯或D L C覆蓋,使第二黏合材料難以附著於 即使第二密封材料過度擴大到基底的邊緣(或 访。或者’也可以採用第二黏合材料難以附著 基底盤或基底台本身的材料。根據本發明的製 二密封材料的滴注量,滴注位置和黏合壓力等 展度得到擴大。 i占度高的第一密封材料不但甩間隙材料來維持 並且調整黏度低的第二密封材料的平面形狀。 割基底時,第一密封材料還能夠用作定位標 田在個基底上製造多個平板(panei)時, 多圖形的情況下,可以沿第一密封材料分割基 富接受到來自外部的衝擊時,施加的最大負載 被設定到排列在像素區外面的第一密封材料的 第一密封材料具有間隙材料),從而能夠防止 到像素部分。亦即,利用本發明的結構,能夠 f甚至更高的發光裝置。 發光元件被第一密封材料、第二密封材料、以 ’從而能夠有效地阻擋潮氣和氧。注意,最好 低,或在氮氣氣體環境中進行兩個基底的黏 客說明書的本發明的結構是··一種發光裝置的 -9- (6) (6)200417276 製造方法,其中所述發光裝置包含一對基底之間的具有多 個發光元件的像素部分,並且該對基底中至少有一個基底 具有透光性,而且其中所述發光元件分別包含:第一電 極;和第一電極表面連接的有機化合物層;以及和該有機 化合物層表面連接的第二電極,所述發光裝置的製造方法 包括以下步驟: 在其中一個基底上形成像素部分; 在另~個基底上描晝線形狀的第一密封材料; 在被所述第一密封材料圍住的區域中按不同的滴注 量,滴注多滴比所述第一密封材料黏度低的第二密封材 料; & 口所述一對基底,並安排所述第一密封材料圍住所 述像素部分,而且使至少一對所述第一密封材料之間塡充 有所述第二密封材料。 在上述結構中,所述第二密封材料至少被滴注在像素 部分的中心k置以及以一定的間隔環繞該中心的位置上, 並且,滴注在中心位置的滴注量比滴注在環繞該中心位置 的滴注量更大。 而且在上述結構中,所述第一密封材料至少在四個角 落處具有開口部分。 而且在上述結構中,所述第一密封材料包含維持一對 基底之間間隔的間隙材料。 而且在上述結構中,所述第二密封材料在所述開口處 被暴露,且暴露出來的該第二密封材料的周邊呈彎曲狀。 -10- (7) 200417276 而且在上述結構中,所述第二密封材料在 露’且暴露出來的該第二密封材料的周邊從 出。 公開在本發明的其他發明的結構是:一種 製造方法,其中所述發光裝置包含一對基底之 個發光元件的像素部分,並且該對基底中至少 具有透光性,而且其中所述發光元件分別包 極;和第一電極表面連接的有機化合物層;以 化合物層表面連接的第二電極,所述發光裝置 包括以下步驟·· 在其中一個的基底上形成像素部分; 在另一個基底上描畫線形狀的第一密封材 在被所述第一密封材料圍住的區域中按 量’滴注多滴比所述第一密封材料黏度低的 料; 在黏合所述一對基底,並使所述第一密封 述所述像素部分時,借助於加壓使所述第二密 相對擴延,從而塡充所述第一密封材料之間的 固化所述第一密封材料和第二密封材料。 並且在上述結構中,在完成固化所述第一 第二密封材料的製程後,沿著所述第一密封材 基底的製程。 另外,執行上述製造方法的黏合裝置也 一,其結構爲··一種具備基底黏合裝置的製 :開口處被暴 所述開口凸 發光裝置的 間的具有多 有一個基底 含 ·第一電 及和該有機 的製造方法 料; 不同的滴注 第二密封材 材料圍住所 封材料互相 空間; 街封材料和 料分割一對 是本發明之 造裝置,其 -11 - (8) (8)200417276 中,所述基底黏合裝置以預定的間隔黏合一對基底,該一 對基底中間夾密封材料,所述製造裝置包括: 被相對安置的兩個基底支撐台; 以及借助施壓於上述兩個基底支撐台之間擠壓密封材 料的裝置, 其中,所述基底支撐台被氟化樹脂所覆蓋。 在上述結構中,所述含有氟化樹脂的膜是選自聚四氟 乙烯,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tetrafluoroethylene-hexafluoropropylene copolymer ),聚氯三氟乙烯 (Polychlorotrifluoroethylene ),四氟乙烯-乙烯共聚物 (tetrafluoroethylene- ethylene copolymer ),聚氟乙; (Poly vinyl fluoride ),二氟樹脂(Poly viny lidene Fluoride)中之一種。 本發明的製造裝置的其他結構爲··一種具備基底黏合 裝置的製造裝置,其中,所述基底黏合裝置以預定的間隔 黏合一對基底,該一對基底中間夾密封材料,所述製造裝 置包括: 被相對安置的兩個基底支撐台; 以及借助施壓於所述兩個基底支撐台之間擠壓密封材 料的裝置,其中,用雙面膠帶將基底各自固定在所述兩個 基底支撐台。 在上述結構中,基底黏合裝置提供有光源,所述雨個 基底支撐台中至少一個是由透光材料製成,在黏合一對基 底後,從光源照射透過基底支撐台的光從而固化密封材 -12 - (9) (9)200417276 料,而且,在使用經光照射後其黏接力會降低的雙面膠帶 固定基底時,在用光的照射固化密封材料的同時可以從基 底支撐臺上剝離雙面膠帶。 在上述結構中,基底黏合裝置提供有光源,所述兩個 基底支撐台中至少有一個是由透光材料製成,另一個基底 支撐台的表面是反射光的鏡面結構,藉由這樣結構,可以 反射穿過一方的基底支撐台,並穿過一對基底的光,使其 再次照射密封材料。 在上述結構中,所述兩個基底支撐台的至少其中一方 配備有加熱裝置,在黏合一對基底後,借助於加熱來固化 密封材料。而且,在使用經加熱後其黏接力會降低的雙面 膠帶固定基底時,在用加熱固化密封材料的同時可以從基 底支撐臺上剝離雙面膠帶。 注意,發光元件(EL元件)具有包含有機化合物的 層(以下稱爲EL層)、陽極、以及陰極,在EL層中, 借助於施加電場而産生發光(電致發光)。從單重激發態 返回到基態時的光發射(螢光)以及從三重激發態返回到 基態時的光發射(磷光),以有機化合物發光的形式存 在。根據本發明製造的發光裝置能夠被應用於其中任何一 種光發射。 具有EL層的發光元件(EL元件)是EL層被夾在成 對的電極之間的結構,且EL層通常具有疊層結構。由電 洞傳輸層、發光層、以及電子傳輸層組成的疊層結構可以 作爲典型的例子。此結構具有極高的發光效率,且目前正 -13- (10) (10)200417276 在硏發的幾乎所有發光裝置都採用這種結構。 而且,也可以採用電洞注入層、電洞傳輸層、發光 層、以及電子傳輸層依次層疊在陽極上的結構。還可以採 用電洞注入層、電洞傳輸層、發光層、電子傳輸層、以及 電子注入層依次層疊在陽極上的結構。還可以將螢光顔料 等摻入到發光層中。而且,可以利用所有低分子量材料來 形成這些層,也可以利用所有高分子量(聚合物)材料來 形成這些層。而且,也可以採用包含無機材料的層。注 意,在本說明書中,形成在陰極與陽極之間的所有的層都 被通稱爲EL層。因此,電洞注入層、電洞傳輸層、發光 層、電子傳輸層、以及電子注入層都被包括在EL層分類 L-|j 〇 而且,對在本發明的顯示裝置中驅動螢幕顯示的方法 沒有特別的限制。例如,可以採用逐點驅動方法、逐行驅 動方法、逐面驅動方法等。典型採用逐行驅動方法’也可 以適當地採用劃時灰度驅動方法或表面積灰度驅動方法。 而且,輸入到發光裝置源線的影像信號可以是類比信號和 數位信號。可以根據所用的影像信號來適當地設計驅動電 路等。 本發明的應用不局限於主動矩陣式發光裝置’本發明 也可以應用於被動矩陣式發光裝置。 【實施方式】 下面解釋本發明的實施例模式。 -14- (11) (11)200417276 實施例模式1 圖1A表示出黏合之前密封基底(第二基底12)的俯 視圖的~個例子。圖1 A表示出從一個基底形成具有一個 像素部分的發光裝置的例子。 首先’利用分配器在第二基底1 2上形成8條第一密 戈寸材料1 6,然後滴注黏度比第一密封材料低的幾滴第二 密封材料。另外,圖丨A是滴注了第二密封材料的第二基 底的俯視圖。 然後’將其上形成具有發光元件的像素部分13,或 驅動電路部分1 4以及端子部分i 5的第一基底n黏合到 第一基底。圖1 B表示出一對基底剛剛被黏合之後的俯視 圖。第一密封材料的黏度高,故在黏合時擴展很小。但第 一扭'封材料的黏度低,故第二密封材料在黏合時平坦地擴 展開,如圖1 B所示。第二密封材料在各個第一密封材料 1 6之間被擠出,亦即沿圖1 B所示方向向著開口部分被擠 出。因而能夠阻止氣泡存在於被第二密封材料塡充的第一 把β材料1 6之間的區域內。第一密封材料1 6與第二密封 材料17b即使接觸也不會混合,第一密封材料16的黏度 使得其形成位置不被第二密封材料1 7 b改變。 而且,第一密封材料16包含用來維持兩個基底之間 的間隙的間隙材料(塡料、細小顆粒等)。而且,這種結 構中的第一密封材料1 6被對稱地排列,從而均勻地施加 負載’具有良好的平衡。因而能夠均勻地分散來自外部的 -15- (12) (12)200417276 衝擊。而且,第一密封材料1 6具有對稱的形狀,並被對 稱地排列,從而能夠維持非常恒定的基底間隙。並且,第 一密封材料16被排列在基底平面內,與χ或y方向平 行。 而且,在黏合一對基底時,爲了防止第二密封材料 1 7 a被擠出而覆蓋端子部分的連接端點,可以採用如圖丨3 a 所示的在端子部分第一密封材料8 6的間隔狹窄的圖案。圖 1 3 B表示出一對基底剛剛被黏合之後的俯視圖。另外,在 黏合一對基底時,爲了防止第二密封材料17a被濟出蔓延 到基底邊緣外,可以採用如圖1 4 A所示的圖案,即第一密 封材料9 6被安排在傾斜於基底邊緣的位置上。圖〗4 b表示 出一對基底剛剛被黏合之後的俯視圖。注意,在圖i 3和圖 1 4中,因和圖1不同只有第一密封材料的圖案部分,所以 圖1 3和圖1 4中與圖1 A和1 B中相同的其他結構部件用相同 的參考標號。 而且,最好採用如圖2所示的黏合裝置來實施黏合, 這樣即使在黏合時第二密封材料蔓延到基底邊緣也沒有關 係。 圖2A表示出黏合之前的一對基底的截面圖,圖2B表 示出一對基底剛剛被黏合之後的截面圖,以及圖2 C表示出 一對基底被黏合之後的截面圖。在圖2A至圖2C中,參考 標號21表示第一基底支撐台,22表示第二基底支撐台,23 表示氟樹脂的膜以及2 4表示頂升杆。注意,在圖2中與圖1 對應的部件用相同的符號。 -16- (13) 200417276 在圖2中表示的黏合裝置使用鍍有以聚四氟2 型的氟樹脂鍍膜的第二基底支撐台。藉由在第二3 台鍍和第二密封材料密接性低的氟樹脂的鍍膜,貝丨 低的第二密封材料蔓延到基底邊緣,也不會發生舞 支撑□和弟一基底黏合在一起而不能剝下的情況。 另外’在第二基底支撐台中提供有用於固定凳 12的凹處’藉由將第二基底嵌入在該凹處而實現g 且’爲了在黏合兩個基底之後取出第二基底,在舞 支撐物中提供頂升杆24。而且,第一基底支撐台2 定第一基底的固定裝置(固定杆或真空吸盤等)。 第一基底支撐台21或第二基底支撐台22也可以具備 化密封材料的加熱裝置。 實施例模式2 實施例模式1表示出從一個基底形成一個2 子,但在此,用圖3A到3D示出從一個基底形丨 板的多圖形的例子。 首先,在惰性氣體環境下,用分配器在第二 的預定位置形成第一密封材料3 2 (圖3 A )。包/ (直徑爲6-24微米)且黏度爲3 7 0Pa.s的材料^ 一密封材料3 2的透明密封材料。而且,由於第_ 料3 2密封圖形簡單,故可以用印刷製程來形成彳 材料3 2。 接著,將透明的第二密封材料3 3滴注在第_ ^烯爲典 底支撐 ]使黏度 5二基底 5二基底 ]定。並 〖二基底 1具備固 另外, 丨用於固 板的例 多個平 g底31 塡充劑 用作第 密封材 一密封 密封材 -17 - (14) (14)200417276 料3 2 (至少、4個角落中具有開口)環繞的區域中(圖 3B)。此處採用了折射率爲1.50,黏度爲500cps的抗熱 性高的紫外線環氧樹脂(Electrolite公司製造的,産品名 爲25 00 Clear )作爲第二密封材料。 然後’其上形成有像素部分34的第〜基底35以及:g: 上形成有密封材料的基底被黏合(圖3 C )。注意,最好 在馬上就要用密封材料黏合一對基底時,在真空中進行退 火,從而執行除氣。第二密封材料3 3被擴展開,以便使 之塡充第一密封材料3 2之間的空間。依賴於第一密封材 料3 2的形狀和排列,能夠使第二密封材料3 3塡充此空間 而不引入氣泡。接著進行紫外光輻照,使第一密封材料 3 2和第二密封材料3 3固化。注意,除了紫外線輻照之 外,還可以執行熱處理。 注意,第一基底35是塑膠基底,在該塑膠基底上多種 TFT按矩陣形狀形成從而形成像素部分。而且,第二基底 3 1也是塑膠基底。 其次,用輥式切紙機等切割裝置切割第一基底3 5 (圖 3D)。藉由以上步驟,能夠從一個基底製造出4個平板。 另外,圖4A和圖4B表示出不同於實施例模式1的黏合 裝置的實例。 在圖4A和圖4B中,參考標號41表示第一基底支撐 台,42表示第二基底支撐台,43表示氟樹脂的膜,44表示 基底台,48表示下底板,以及49表示光源。注意,在圖4 中與圖3對應的部件用和圖3相同的參考標號。 -18- (15) (15)200417276 下底板48由透光性的材料構成,從光源49發射的紫外 光透過該下底板,從而固化第一密封材料3 2和第二密封材 料3 3。並且,爲了實現高效率地照射光,可以用鏡面作爲 第一基底支撐台的表面,反射透過下底板48的光,這樣反 射的光可以再次照射密封材料。另外,作爲密封基底的第 二基底31預先被切成需要的尺寸,被排列在基底台44之 上。注意,在此用鍍了氟樹脂的鍍膜43的玻璃基底作爲基 底台44。在黏合時,降下第一基底支撐台和第二基底支撐 台之後’施加壓力將第一基底35和第二基底31黏合在一 起’然後如圖4B所示,在黏合的狀態下照射紫外光,實現 固化。 因在圖4所示的黏合裝置也被氟樹脂的膜43覆蓋,>斤 以如果第二密封材料3 3蔓延到第二基底的邊緣或背面,也 不會和基底台44黏在一起。 圖15A和圖15B表示出不同於圖4所示的黏合裝置的實 例。 在圖15A和圖15B中,參考標號41表示第一基底支撐 台’ 42表示第二基底支撐台,44表示基底台,48表示下底 板,49表示光源,以及60和61表示雙面膠帶。在圖15中, 與圖4相同的部件使用和圖4相同的符號。另外,在圖1 5 中’與圖3對應的部件用和圖3相同的符號。 在圖15中,分別用雙面膠帶60將第一基底35固定在第 〜基底支撐台41,用雙面膠帶61將第二基底31固定在基底 台44。雙面膠帶60和6 1可以使用借助照射光降低其黏合力 -19- (16) (16)200417276 的雙面膠帶’也可以使用借助加熱降低其黏合力的雙面膠 帝〇 在黏合時,降下第一基底支撐台和第二基底支撐台之 後’施加壓力來將第一基底35和第二基底31黏合在一起, 然後如圖1 5 B所示,照射紫外光從而固化密封材料。在用 照射紫外光固化密封材料的情形中,如果採用借助照射紫 外光降低其黏合力的雙面膠帶,還可以同時降低雙面膠帶 的黏合力。所以,在黏合製程完成後,可以從支撐台取下 平板,並且可以從該平板上剝下雙面膠帶。 本實施例模式可以與實施例模式1自由組合。 具有上述結構的本發明的更爲詳細的解釋將由下面所 示的各個實施例給出。 實施例 實施例1 本實施例用圖5示出利用轉移技術將在玻璃基底上形 成的待剝離層黏合到塑膠基底的實例。 在此,採用使用金屬膜和氧化矽膜的剝離方法。 首先,在玻璃基底(第一基底300)上形成元件。在 本實施例中玻璃基底採用AN 1 00。用濺射法在該玻璃基底 上形成鎢膜(膜的厚度爲10nm-200nm,較佳 50nm-75nm) 作爲金屬膜3 0 1 a,然後,在不暴露於大氣的情況下,形 成並疊加氧化矽膜(膜的厚度爲150nm-2 00nm)作爲氧化物 膜3 02。氧化物膜3 02的膜的厚度最好是金屬膜的大約兩 -20- (17) (17)200417276 倍或更厚。另外,在疊加成疊層的過程中,在金屬膜 301a與氧化矽膜3〇2之間形成厚度約爲2nm_5nm的非晶 態的氧化金屬膜(氧化鎢膜)。在後繼的剝離製程中,氧 化鎢膜中,氧化鎢膜和氧化矽膜的接觸面或者氧化鎢膜和 鎢膜的接觸面産生分離。 , 9 而且,可以採用選自Mo,WN,TiN,TiW的元素,或 _ 者以上述元素爲主要成分的合金材料或化合物材料組成的 單層,或它們的疊層來代替鎢膜。 φ 另外’因爲濺射法會在基底邊緣形成膜,較佳用〇2 灰化等方法淸除形成在基底邊緣的鶴膜,氧化錫膜和氧化 矽膜。 接著,用PCVD法形成作爲底絕緣膜的氧化氮化矽膜 (膜的厚度爲lOOnm),在不暴露於大氣的情況下,形成 並層疊含有氫的非晶矽膜(膜的厚度爲54nm )。注意, 氧化氮化矽膜是防止玻璃基底的鹼金屬元素等雜質擴散的 阻擋膜。 _ 並且’用 FT-IR測量上述含有氫的非晶矽膜的氫濃 度,得出的結果是:Si-H爲每立方釐米1.06X1022原子, 〜
Si-H2爲每立方釐米8.34xl019原子,計算成分比中的氫 ' 密度,得到的結果是21 .5%。另外,改變PC VD澱積成膜 條件,同樣計算氫濃度,結果是得到的成分比中氫密度爲 1 6 · 4 %、1 7 . 1 %、以及 1 9.0 %。 接著,採用已知的晶化技術(例如固相生長或鐳射晶 化’以及利用金屬催化劑的晶化方法)來晶化上述非晶矽 -21 - (18) (18)200417276 膜,並形成用多晶矽作爲啓動層的TFT構成的元件。在本 實施例中,用金屬催化劑的晶化方法來獲得多晶矽膜。用 旋塗機塗敷含有lOppm重量比的鎳的乙酸鎳溶液。也可以 採用借助於濺射而將鎳元素噴射到整個表面的方法來代替 塗敷。然後,進行加熱處理以執行晶化,從而形成具有結 晶結構的半導體膜(此處是多晶矽層)。此處,在進行熱 處理(5 0 0 °C下1小時)之後,進行用於晶化的熱處理 (5 5 0°C下4小時),從而得到具有結晶結構的矽膜。 在含有氫的非晶矽膜被加熱以形成多晶矽膜的情況 下,4 1 0 °C或更高溫度下的用於晶化的熱處理能夠同時實 現多晶矽膜的形成和氫的擴散。而且,4 0 (TC或更高溫度 下的熱處理能夠實現非晶態的氧化金屬膜的晶化,得到具 有結晶結構的氧化金屬膜3 0 1 b。在圖6中,表示出一個橫 截面TEM (透射電子顯微鏡)照片。所以,藉由410°C或 更高溫度下的熱處理,實現了具有結晶結構的氧化金屬膜 的形成和氫的擴散。在4 1 0 °C或更高溫度下的熱處理結束 後,施加較小的力(例如,利用人的手,利用噴嘴吹出氣 體的吹壓,利用超聲,等等)就在氧化鎢膜中,氧化鎢膜 和氧化矽膜的交接面或者氧化鎢膜和鎢膜的交接面産生分 離。另外,當進行能夠形成具有結晶結構的氧化金屬膜的 溫度的熱處理時,氧化金屬膜的膜的厚度被略微減少。 而且,使用獲得的多晶矽膜可以形成以TF T爲典型的 各種元件(薄膜二極體、由矽的p IN結組成的光電轉換元 件、矽電阻元件、以及感應器元件(典型爲採用多晶矽的 -22- (19) (19)200417276 壓敏指紋感應器))。另外,當進行4 1 (TC或更高溫度下 的熱處理但非晶矽膜不被晶化時,該非晶矽膜也可以適用 於以非晶矽膜作爲啓動層的TFT構成的元件。 接著’在用稀釋的氫氟酸之類淸除具有結晶結構的矽 膜表面上的氧化膜之後,在大氣中或在氧氣體環境中執行 鐳射輻照(波長爲3 0 8 nm的X e C1鐳射),用來提高晶化 率和修復晶粒中殘留的缺陷。波長爲4〇Onm或以下的準 分子鐳射,或Y A G雷射器的二次諧波或三次諧波,被用 作鐳射。無論在何種情況下,都採用重複頻率約爲1 ο-ΐ 00 0Hz 的脈 衝鐳射 ,此 脈衝鐳 射被光 學系統 彙聚成 丨 00_ 5 00mJ/cm2,以9 0 - 9 5 %的重疊率進行輻照,從而可以掃描 矽膜表面。此處,鐳射輻照在重複頻率爲3 Ο Η z和能量密 度爲470 mJ/cm2的大氣氣體環境下進行。注意,由於在 大氣或氧氣體環境中進行輻照,故鐳射輻照在表面上形成 氧化物膜。雖然此處表示出採用脈衝鐳射的例子,但也可 以採用連續振盪雷射器。當進行非晶半導體膜的晶化時, 爲了得到大晶粒尺寸的晶體,最好用能夠連續振盪的固體 雷射器應用基波的二次諧波到四次諧波。典型地說,最好 採用Nd: YV04雷射器(基波爲1 〇64nm )的二次諧波(厚 度爲532nm)或三次諧波(厚度爲355 nm)。具體地說, 從10W輸出的連續振盪型YV04雷射器發射的雷射光束, 被非線性光學元件轉換成諧波。而且,可以提供將Y V 04 晶體和非線性光學元件進入諧振腔而發射諧波的方法。用 光學系統將雷射光束形成爲矩形形狀或橢圓形形狀來輻照 -23- (20) 200417276 待要處理的物質,則更較佳。此時,要求約爲 lOOMW/cm2 (較佳爲O.l-lOMW/cm2)的能量密度。 體膜以大約10-200〇cm/s的速率相對於雷射光束行動 便輻照半導體膜。 除了用這一鐳射輻照方法形成的氧化物膜之外, 於用臭氧水處理表面1 2 0秒鐘而形成的氧化物膜,一 成總厚度爲1 - 5 nm的壁障層。該壁障層是爲了除掉在 晶化時摻雜到膜中的鎳而形成。雖然此處用臭氧水形 壁障層’但也可以採用其他的方法,例如在氧氣體環 執行紫外光輻照或氧化物電漿處理,以便氧化具有晶 構的半導體膜的表面。此外,作爲其他的用來形成壁 的方法,可以用電漿CVD方法、濺射方法、蒸發沈 法等來澱積厚度約爲1 - 1 0 n m的氧化物膜。而且,在 壁障層之前,可以淸除用鐳射輻照形成的氧化物膜。 在壁障層上,用濺射方法形成厚度爲l〇-40〇nm 有氬元素的非晶矽膜以便用作除氣位置,在本實施例 具體形成1 〇〇nm的膜。在本實施例中,用矽靶在含 的氣體環境中形成含有氬的非晶矽膜。當電漿CVD 被用來形成含有氬的非晶矽膜時,其形成條件是:單 對氬的流速比(SiH^Ar )被控制爲1/99 ;澱積時的 爲 6.665Pa(0.05壬:);源積時的RF功率密度爲丨 W/Cm2 ;澱積溫度爲3 5 0它。 然後加熱到65 0 °C的爐子被用於3分鐘的除氣 理’以便降低具有晶體結構的半導體膜中的鎳濃度。 ).〇1 . 半導 ,以 借助 起形 進行 成了 境中 體結 障層 澱方 形成 的含 中, 有氬 方法 矽烷 壓力 1.087 熱處 可以 -24 _ (21) (21)200417276 用燈退火裝置來代替爐子。 隨後,用壁障層作爲腐蝕停止層,選擇性地淸除除氣 位置的含有氬的非晶矽膜,然後,用稀釋的氫氟酸選擇性 地淸除壁障層。注意,在除氣過程中,存在著鎳可能行動 到氧濃度局的區域的傾向,因此,最好在除氣之後淸除由 氧化物膜組成的壁障層。 注意,在不採用使用催化劑的晶化方法的情況時,不 需要執行上述的形成壁障層,形成除氣位置,進行除氣熱 處理,淸除除氣位置和淸除壁障層等製程。 然後,在得到的具有晶體結構的矽膜(也稱爲多晶 矽)的表面上從臭氧水形成薄的氧化物膜之後,形成由抗 蝕劑組成的掩模,並對其進行腐餓製程,以便得到所希望 的形狀,從而形成彼此分隔開的小島狀半導體層。在形成 半導體層之後,淸除由抗蝕劑組成的掩模。 然後,用含有氫氟酸的腐蝕劑淸除氧化物膜,同時淸 洗矽膜的表面。然後,形成含有矽作爲其主要成分的絕緣 膜,成爲閘絕緣膜。在本實施例中,用電漿c V D方法形 成了厚度爲1 15nm的氮化氧化矽膜(組成成分比爲: Si = 3 20/〇,0 = 59%,N = 7%,H = 2%)。 隨後,在閘絕緣膜上形成閘電極,並適當地藉由摻雜 雜質到啓動層形成源極區/汲極區,然後形成層間絕緣 膜’形成源極或汲極,並實施啓動處理,以便得到以多晶 矽膜作爲啓動層的頂閘型TFT3 0 3。注意,在圖5中,僅表 示出像素部分的電流控制TFT,然而開關TFT和驅動像素 •25 - (22) (22)200417276 部分的驅動電路也在同一基底上形成。 然後,形成在一對電極(陽極,陰極)之間提供含有 有機化合物的層(下文稱做有機化合物層),對該一對電 極之間施加電場能夠得到螢光或磷光的發光元件的第一電 極。首先,形成作爲陽極或陰極的第一電極304。在此舉 出採用功函數大的金屬膜(Cr,Pt,W等),或透明導電膜 (ITO (氧化銦錫合金)、氧化銦-氧化鋅合金(In2〇3-ZnO )膜、氧化鋅(ZnO )膜等)作爲第一電極304,並 使其作爲陽極發揮作用的例子。 另外,將TFT的源極或汲極用作第一電極時,或者 另外形成與源極區或汲極區連接的第一電極時,TF T包括 第一電極。 隨後,在第一電極(陽極)的兩邊端上,形成隔離物 (也稱做堤岸(bank)、障礙物、堤等)3〇5a,並使該隔 離物圍住第一電極的周邊。爲了獲得良好的覆蓋,最好使 隔離物的上邊緣部分或下邊緣部分成爲具有曲率半徑的彎 曲形狀。例如,若正性光敏丙烯酸被用作隔離物的材料, 則最好僅僅彎曲隔離物的上邊緣部分使其具有曲率半@ (較佳爲0.2μηι - 3 μπι )。另外,在光照下變成不溶於腐 蝕劑的負性光敏材料以及在光照下變成溶於腐蝕劑的正个生 光敏材料,都能夠被用於隔離物3 05 a。 另外,層疊多個有機樹脂的情形中,在塗敷或焙燒 時’因有使這些有機樹脂使用的溶劑的一部分溶解,或使 黏合性過高的危險。所以,用有機樹脂作爲隔離物的材料 -26- (23) 200417276 時’爲使在後面的製程中用水溶性樹脂塗敷後容易 除’最好用無機絕緣膜(S 1N x膜,§丨Ν χ 〇 γ膜,a丨Ν χ Α1ΝΧ0Υ膜)覆蓋隔離物3 05 a。該無機絕緣膜作爲隔 305b的一部分發揮作用(圖5A)。 然後,對整個可溶性黏接材料塗敷水或醇類,並 焙燒。環氧樹脂、丙烯酸樹脂、矽樹脂等中任何一種 構成上述黏合材料。在此’用旋塗塗敷由水溶性樹 亞合成制·· VL-WSHL10)製成的膜(膜的厚度爲3〇 306,隨後進fj 2分鐘的曝光以貫現初步固化,然後月 光輻照內面2.5分鐘,表面10分鐘,共計12.5分鐘 現正式固化(圖5 B )。該水溶性樹脂作爲平整膜發 用,故在後面的黏合基底的製程時,可以將平整膜的 和基底表面基本平行地黏合在一起。如果不採用該水 樹脂膜,在被施壓時,有産生由電極或TFT導致的 則的擔憂。 爲了使後面的剝離製程容易被實施,下述製程用 分降低金屬膜301a和金屬氧化物膜301b或者金屬氧 3 0 1 b和氧化物膜3 02的黏合性。用於部分降低黏合 處理是鐳射照射,其中用鐳射沿著要剝離區域的周邊 照射金屬氧化膜3 0 1 b,或沿著要剝離區域的周邊部 外部施加局部壓力,以損壞金屬氧化膜3 0 1 b的層內 部分或交接面的一部分。具體地說,用金剛石筆等垂 下硬針’並且邊行動所述層邊施加負荷。最好使用劃 裝置並且將下壓量設在0.1mm到2mm,以便邊行動 被去 膜,或 ί離物 :進行 ΐ可以 脂(東 μχη ) 3 UV 以實 揮作 表面 溶性 不規 於部 化膜 性的 部分 分從 的一 直壓 線器 所述 -27- (24) (24)200417276 層邊施加壓力。以這種方式在剝離之前對容易發生剝離現 象的部分,實施選擇性(部分地)降低黏合性的預處理, 即引發機制是重要的,從而避免了剝離失敗並且提高了産 量。 然後,使用雙面膠帶3 0 7將由水溶性樹脂製成的膜 306黏合到第二基底308。並且,使用雙面膠帶309將第 一基底300黏合到第三基底310 (圖5C)。第三基底310 保護第一基底3 00在後面的剝離製程中不受損傷。第二基 底3 0 8和第三基底310最好採用剛度比第一基底3 00更高 的基底,比如,石英基底,半導體基底。另外,可以採用 黏合劑來代替雙面膠帶,比如可以使用藉由紫外線照射來 剝離的黏合劑。 接下來,將其上形成有金屬膜 3 0 1 a的第一基底 3 00 '用物理方法從部分降低了黏接力的區域的那一側開 始撕開。可用相對小的力(如用人的手、藉由噴嘴噴射的 氣壓、超聲波等)撕開並剝離。這樣,就可以從第一基底 3 00分離在氧化矽層3 0 2上形成的待剝離層。圖5D示出 剝離時的狀態。另外,圖7 A表示剝離後的第一基底3 00 的橫截面TEM (透射電子顯微鏡)照片。注意,圖7A是 與圖6A不對應,分別是表示不同部分的TEM照片。如圖 7A所示,在一部分存在著氧化鎢膜厚度薄的部分和完全 沒有氧化鎢膜的部分。雖然在待剝離層上殘留有氧化鎢膜 的一部分,但由於該氧化鎢膜具有透明性,所以可以淸除 也可以不淸除該氧化鎢膜。在本實施例中,該氧化鎢膜被 -28- (25) (25)200417276 淸除。 而且’藉由利用上述轉移技術,不用玻璃基底就不能 得到的電特性(典型的是場效應遷移率)優良的TFT,可 以在保持其優良電特性的狀態下被轉移到塑膠基底上。 然後,用黏接材料3 1 1黏接第四基底3 1 2和氧化物層 3 02 (以及待剝離層)(圖5E )。重要的是,用黏接材料 3 1 1黏接的第四基底3 1 2和氧化物層3 0 2 (以及待剝離 層)的黏接性高於用雙面膠帶3 07黏接的第二基底3 0 8和 待剝離層的黏接性。 第四基底3 1 2使用塑膠基底(由具有極性基的冰片烯 (norbornene )樹脂組成的 ARTON:日本 JSR公司製 造)。另外,可以採用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 )、 聚醚颯 (PES )、聚萘酸乙醋 (polyethylene naphthalate ) ( ΡΕΝ )、聚碳酸脂(P C )、尼龍、聚醚醚 酮(PEEK)、聚颯(PSF)、聚醚 亞胺(PEI)、聚芳 酯(PAR )、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PBT )和聚 亞胺等 的塑膠基底。 反應固化型黏合劑,熱固化型黏合劑、紫外線固化型 等的光固化型黏合劑,厭氧型黏合劑等各種固化型黏合劑 可以作爲黏合材料3 1 1。 接著,從雙面膠帶307分離第二基底308(圖5F)。 然後剝離雙面膠帶3 07 (圖5G)。 然後,用水溶化水溶性樹脂3 06並淸除掉該水溶性樹 脂3 06 (圖5H )。如果在此有水溶性樹脂被殘留,會成 -29- (26) (26)200417276 爲缺陷的原因,所以較佳藉由淸洗處理或02等離子處理 來淸潔第一電極304的表面。 如果有必要,可以將交接面(i n t e r f a c e )活性劑(弱 鹼)包含於多孔海綿(典型地,由PVA (聚乙烯醇)或尼 龍製成)中,用其擦拭和淸洗第一電極304的表面以便其 淸潔表面。 然後’在形成含有有機化合物的層3 1 3之前,進行真 空加熱以便淸除附著於提供有TFT以及隔離物的基底整 體的水分。並且,在馬上就要形成含有有機化合物的層 3 1 3時’對第一電極進行紫外線照射。 然後’在第一電極上用使用氣相澱積遮罩的氣相澱積 法’或者噴墨法選擇地形成含有有機化合物的層3〗3。作 爲含有機化合物的層313,它可以作成由高分子量材料、 低分子量材料、無機材料構成的層,或由這些材料混合構 成的層’或這些材料分散在其中的層,或由這些層適當組 合構成的疊層。
然後’在含有有機化合物的層3 i 3上形成第二電極 (陰極)3 1 4 (圖51 )。陰極3丨4可使用功函數小的材料 (例如Al,Ag,Li、Ca,或這些材料的合金MgAg、 Mgln、AlLi、CaF2、或CaN)的薄膜(使光能透射過去的 厚度)和透明導電膜的疊層。另外,如果有必要,可以用 濺射法或氣相源積法形成覆蓋第二電極的保護層。作爲保 護層,可以使用藉由濺射或CVD得到的氮化矽膜,氧化 砂膜’氮化氧化矽膜(SiNO膜(成分比N>0 )或Si〇N -30- (27)200417276 膜( DLC 示的 隙材 舉出 五基 第四 造) 翹曲 底, 在描 和密 〇2等 料, 動矩 合裝 外, 個柔 密封 住提 密封 料3 成分比N<〇 ))和以碳作爲主要成 膜’ CN膜)。 #後’在作爲密封材料的第五基底3 第一密封材料的圖案描畫包含維持一 料的密封材料(圖中沒有表示出)。 的是使發光元件的發光透過第五基底 底3 1 6是具有透光性的基底。在此, 基底相同的塑膠基底(ARTON :日 以便實現它們具有相同的熱膨脹係數 ° ART ON基底不容易産生雙折射, 故適合做第五基底的材料。使用塑膠 畫第一密封材料的圖案之前,較佳實 封材料的黏合性的預處理(乙醇擦拭 離子處理等)。 然後,根據實施例模式1,滴注幾滴 使用圖2或圖4所示的黏合裝置來黏 陣基底,而不會形成氣泡。在圖2或 置特別在黏合兩個柔軟塑膠基底時能 滴注幾滴黏度低的密封材料的黏合方 軟塑膠基底,也是有用的方法。藉由 了基底並使提供在密封基底上的密封 供在主動矩陣基底上的發光區域的位 材料圍住的空間中塡充由有機樹脂製 1 5來實現密封(圖5 J ) 分的薄膜(諸如 1 6上按如圖1所 對基底間隙的間 因在本實施例中 3 1 6的例子,第 第五基底採用和 本 JSR公司製 由此防止基底的 是吸水性低的基 基底的情況時, 施提高塑膠基底 ,紫外線照射, 黏度低的密封材 合密封基底和主 圖4中所示的黏 發揮其作用。另 法,對於黏合兩 上述黏合製程, 材料圖案處於圍 置,另外,在被 成的透明黏合材 -31 - (28) (28)200417276 藉由以上的製程,能夠製造以塑膠基底3〗2和塑膠基 底316爲支撐部件並具有TFT和發光元件的發光裝置。 藉由以上製程得到的發光裝置因用塑膠基底作爲支撐部 件,所以該發光裝置的厚度薄,重量輕,並且具有撓性。 在圖8中示出一個一邊用手指弄彎螢幕一邊在螢幕上顯示 影像的主動矩陣式發光裝置。在圖8所示的發光裝置是根 據本實施例的製造方法製成的裝置。 下文將用圖9A和9B說明底面發射結構的發光裝置 的一個實例。 圖9A是不出發光裝置的俯視圖,圖9B是沿圖9A中 線A - A ’切割構成的橫截面視圖。用虛線表示的1 2 是源 信號線驅動電.路,、1 2 0 2是像素部分、2 〇 3是閘信號線驅 動電路。1204是塑膠基底(ARTON) 、1205是含有保持 兩個基底間隔的間隙材料的密封材料,密封材料1 2 〇 5圍 成的內側空間由密封材料1 2 〇 7塡充。 另外’用於傳送輸入到源信號線驅動電路1 2 〇丨和閘 信號線驅動電路1 203的信號的線路12〇8從作爲外部輸入 端點的FPC (撓性印刷電路)12〇9接收視頻信號或時脈 信號。
其次’橫截面結構將參考圖9B說明。驅動電路和像 素部分中間夾黏合材料124〇形成在具有透光性的基底 1 2 1 〇之上,這裏,示出作爲驅動電路的源信號線驅動電 路1201和像素部分12〇2。另外,源信號線驅動電路km 用11通道型TFT 1 22 3和P通道型TFT 1 224組合的CMOS -32- (29) (29)200417276 電路形成。 另外,像素部分1 202由多個像素形成,每個包括開 關TFT 121 1、電流控制TFT 1212和由透明導電膜製成的 第一電極(陽極)1213,其中第一電極與電流控制TFT 1 2 1 2的汲極區有電連接。 這裏示出的結構爲:第一電極1 2 1 3的一部分和連接 電極重疊,第一電極1213經連接電極電連接到TFT的汲 極區。第一電極1 2 1 3較佳使用有透明性而且功函數大的 導電膜(ITO (氧化銦氧化錫合金)、氧化銦氧化鋅合金 (Ιη203-Ζη0)、氧化鋅(ZnO )等)。 而且,在第一電極(陽極)1213的兩邊沿部分上, 形成絕緣體(稱爲堤壩、隔離物,P章礙物,壁障等) 1 2 1 4。爲了獲得良好的覆蓋,最好使絕緣體1 2】4的上邊 沿部分或下邊沿部分成爲具有曲率半徑的彎曲形狀。可以 用由氮化鋁膜、氮化氧化鋁膜、以碳爲主要成分的薄膜, 或氮化矽膜製造的保護膜來覆蓋絕緣體1 2 1 4。 用使用氣相澱積掩模的氣相澱積法或用噴墨方法將含 有有機化合物層1 2 1 5選擇地形成在第一電極(陽極) 1213。第二電極(陰極)1216形成在含有有機化合物的 層1 2 1 5之上。陰極可使用功函數小的材料(例如a 1 , Ag,Li、Ca,或這些材料的合金MgAg、Mgln、AlLi、 CaFp或CaN)。藉由以上步驟形成由第一電極(陽極) 1213’含有有機化合物的層1215及第二電極(陰極) 1 2 1 6構成的發光元件1 2 1 8。這裏,發光元件} 2〗8按圖9 -33- (30) (30)200417276 所不的箭頭方向發光。這裏,發光元件1218是從R,G 或B的單色發光得到的發光元件的一個,藉由各自選擇地 形成能夠得到R,G,B發光的含有有機化合物的層而形 成的3個發光元件,可以得到全色顯示。 爲了密封發光元件1 2 1 8形成保護層1 2 1 7,作爲透明保 護層1217,較佳使用藉由濺射法(DC法或RF法)或PC VD 法獲得的以氮化矽或氮化氧化矽作爲主要成分的絕緣膜, 以碳作爲主要成分的薄膜(諸如DLC膜,CN膜)或這些膜 的疊層。如果使用矽製成的靶在包括氮和氬的氣體環境中 形成的膜作爲保護膜,可以獲得對水和鹼性金屬等雜質有 極高封閉效果的氮化矽膜。另外,可使用氮化矽製成的靶 代替用矽製成的靶。保護層還可以借助使用遙控電漿的膜 形成設備而形成。 另外,爲了密封發光元件1 2 1 8,在惰性氣體氣體環 境中,用第一密封材料1 2 0 5和第二密封材料1 2 0 7將基底 和塑膠基底1 2 04黏合在一起。另外,作爲第一密封材料 1205,較佳使用具有高黏度且含有塡充劑的環氧類樹脂。 而且,作爲第二密封材料1 2 0 7,較佳使用具有高透光性 和低黏度的環氧類樹脂。此外,密封材料1 2 0 5和1 2 0 7較 佳儘量不滲透潮氣或氧的材料。 另外’基底1210是在形成了 TFT之後黏合的塑膠基底 (ARTON )。注意,黏合基底1210之前使用的基底,藉 由上述剝離法被去除或剝離。 注意’雖然在此使用從氧化鎢膜的交接面附近剝離的 -34- (31) 200417276 方法,但剝離方法並不特別受限於此,比如可以使 一基底上形成含有氫元素的非晶矽膜之後,輻照雷 來執行分離的剝離法,也可以使用用溶液或氣體來 者機械硏磨來削去第一基底的剝離法。 本實施例能夠與實施例模式1或2中的任何一 組合。 實施例2 雖然在實施例1中表示出黏合塑膠基底的例子 發明也可以適用於黏合其他基底。本實施例用圖 10B不出製造發光裝置(頂部發光結構)的一個實 中,發光裝置在玻璃基底上具有以有機化合物層爲 的發光元件。 在習知的具有發光元件的發光裝置結構中,其 元件是由在基底上形成一個電極作爲陽極、在陽極 有機化合物層,以及在有機化合物層上形成陰極而 並且有機化合物層中産生的光是從陽極朝向TFT 獲取(以下將這種結構稱爲底部發射)。 雖然上述底部發射結構的發光元件可以覆蓋 殼,但在基底上形成一個電極作爲陽極、在陽極上 機化合物層、並在其上形成陰極作爲透明電極的結 下將這種結構稱爲頂部發射)無法使用由遮光材料 包封外殼。並且,在頂部發射結構中,像素部分上 劑千擾了顯示。而且,爲了不使其吸濕,要求小心 用在第 射光束 蝕刻或 個自由 ,但本 丨10A和 例,其 發光層 中發光 上形成 構成, 的方向 包封外 形成有 構(以 製成的 的乾燥 處置和 -35- (32) (32)200417276 快速封閉乾燥劑。 與底部發射結構相比,頂部發射結構中在有機化合物 層産生的光所需藉由的材料層少,因而能夠抑制反射率不 同的各個材料層之間的雜散光。 本實施例中,在黏合玻璃基底1 1 0 4和玻璃基底i i i 〇 時’採用在實施例模式1或實施例模式2中所示的黏合方法 以及黏合裝置。 另外’圖10A是示出發光裝置的俯視圖,圖i〇B是 沿圖10A中線A-A,切割的橫截面圖。用虛線表示的〗1〇1 是源信號線驅動電路、1 1 〇 2是像素部分' 1 1 〇 3是閘信號 線驅動電路。1 1 04是透明的密封基底、丨! 05是第一密封 材料,第一密封材料1 1 〇 5圍成的內側塡充有透明的第二 把封材料1 1 〇 7。第一密封材料i〗〇 5中含有保持基底間隔 的間隙材料。 另外’用於傳送輸入到源信號線驅動電路n 0 1和閘 is號線驅動電路i〗〇3的信號的線路n 〇8從作爲外部輸入 贿點FPC (撓性印刷電路)丨丨〇9接收視頻信號或時脈信 號。儘管這裏只說明了 FPC,此Fpc可以附連有印刷線 路板(P W B )。 其次’橫截面結構將參考圖1 0 B說明。在玻璃基底 1 1 1 〇上形成驅動電路和像素部分,其中兩者中間夾疊層 1150和黏接材料1140,但是這裏,僅示出作爲驅動電路 的源信號線驅動電路〗i 〇丨和像素部分}】〇2。 另外’源信號線驅動電路Π〇1由η通道型TFT 1123 -36 - (33) 200417276 和P通道型TFT 1124組合的CMOS電路形成。而 據實施例1也可以形成上述TFT。另外,形成驅動 TFT可以用衆所周知的CMOS電路、PMOS電路或 電路形成。另外,儘管在本實例中,表示出在基底 成驅動電路的驅動器集成型,然而驅動器集成型不 需要的,驅動電路可以不形成在基底之上,可以在 另外,以多晶矽膜作啓動層的 TFT的結構不受 制,其可以是頂閘型TFT,也可以是底閘型TFT。 另外,像素部分1 1 0 2由多個像素形成,每個 關TFT 1 1 1 1、電流控制TFT 1 1 12,和第一電極( 1 1 1 3,第一電極電連接到電流控制TFT 1 1 1 2的汲 作爲電流控制TFT 1 1 12,其可以是η通道型TFT 是P通道型TFT。在其與陽極連接的情形中,較佳 通道型TFT。另外,較佳的是適當地提供儲存電容 有圖示出)。另外,無數個被排列的像素當中,只 像素的橫截面被示出,這裏雖示出2個TFT用於 像素的實例,3個TFT或更多,也可以被適當地用 像素。 由於第一電極1 1 1 3直接接觸到TFT的汲極區 佳第一電極1 1 i 3的底層由能夠與汲極區形成歐姆 砂組成的材料構成,並且,與有機化合物層接觸的 極1 1 1 3的表面,最好由功函數大的材料組成。當 極由三層疊層結構,例如氮化鈦膜、鋁基膜、以及 膜組成時’第一電極能夠減小線路電阻,形成對汲 且,根 電路的 NM0S 之上形 是必須 其外。 持別限 包括開 陽極) 極區。 也可以 的是P 器(沒 有一個 此一個 於一個 ,故較 接觸的 第一電 第一電 氮化鈦 極區的 -37- (34) (34)200417276 良好歐姆接觸,並用作陽極。此外,第一電極1 1 1 3可以 由氮化鈦膜,鉻膜,鎢膜,Zn膜,Pt膜等單層膜,或者 3層或更多層的疊層構成。 而且,在第一電極(陽極)1 1 13的兩邊沿部上,形 成絕緣體(稱爲堤壩、隔離物,障礙物,壁障等)1 1 1 4。 絕緣體1 1 1 4可以由有機樹脂膜或含有矽的絕緣膜組成。 此處,正性光敏丙烯酸樹脂膜被用來形成如圖1 0所示的 絕緣體1 1 1 4。 爲了獲得良好的覆蓋度,最好使絕緣體1 1 1 4的上邊 沿部分或下邊沿部分成爲具有曲率半徑的彎曲形狀。例 如,若正性光敏丙烯酸被用作絕緣材料1 1 1 4的材料,則 最好僅僅彎曲絕緣材料的上邊沿部分使其具有曲率半徑 (較佳爲〇·2μιη·3μπι)。在光照下變成不溶於腐飽劑的負 性光敏材料以及在光照下變成溶於腐蝕劑的正性光敏材 料,都能夠被用於絕緣體1 1 1 4。 可以用由氮化鋁膜、氮化氧化鋁膜、以碳爲主要成分 的薄膜,或氮化矽膜製造的保護膜來覆蓋絕緣體η〗4。 藉由使用氣相澱積掩模的氣相澱積法或用噴墨方法將 含有有機化合物的層1 1 1 5選擇地形成在第一電極(陽 極)1 1 1 3之上。第二電極(陰極)η〗6形成在含有有機 化合物的層1 1 1 5之上。陰極可使用功函數小的材料(例 如Al,Ag,Li、Ca,或這些材料的合金MgAg、Mgin、 AlLi、CaF2、或CaN )。這裏,爲使光能透射過去,第二 電極1116使用包括厚度薄的金屬薄膜,透明導電膜(由 -38- (35) (35)200417276 氧化銦氧化錫合金(ITO )、氧化銦氧化鋅合金(Ιη2 03 -ZnO)、氧化鋅(ZnO)等)製成的疊層。注意,形成該 透明導電膜是爲了降低電阻。藉由以上步驟形成由包括第 一電極(陽極)1 1 13,含有有機化合物的層1115及第二 電極(陰極)1 1 1 6構成的發光元件1 1 1 8。這裏示出的是 發光元件1118發白色光的實例,因而,提供有由上色層 1131和光遮擋層1132製成的濾色器(爲簡單起見,外塗 層在這裏沒有圖示出)。 另外,如果各自選擇地形成能夠得到R,G,B發光 的含有有機化合物的層,不需要濾色器也可以得到全色顯 不 ° 爲了密封發光元件1 1 1 8形成透明保護層1 1 1 7,作爲透 明保護層1 1 1 7,較佳的是,使用藉由潑射法(D C法或R F 法)或PCVD法獲得的以氮化矽或氮化氧化矽作爲主要成 分的絕緣膜,以碳作爲主要成分的薄膜(諸如DLC膜,CN 膜)或這些膜的疊層。如果使用用矽製成的靶在含有氮和 氬的氣體環境中形成的膜,可以獲得對水和鹼性金屬等雜 質有極高封閉效果的氮化矽膜。另外,可使用氮化矽製成 的靶代替矽製成的靶。透明保護層還可以藉由使用遙控電 漿(remote plasma )的形成膜的設備而形成。爲使光能透 射過透明保護層’較佳的是,使透明保護層的膜的厚度盡 可能地薄。 另外,爲了密封發光元件n丨8,在惰性氣體氣體環 境中,用第一密、紂材料〗〗〇 5,第二密封材料丨丨〇 7將基底 -39- (36) (36)200417276 和密封基底1 1 04黏合在一起。另外,作爲第一密封材料 1 1 05和第二密封材料n 〇7,較佳的是使用環氧類樹脂。 此外’第一密封材料u 〇 5和第二密封材料n 〇 7較佳儘量 不滲透潮氣或氧的材料。 藉由如±所述,密封發光元件於第一密封材料〗丨〇 5 和第二密封材料1 1 0 7,發光元件可以完全地與外界阻 所以可以止諸如潮氣或氧這樣加速有機化合物層退 化的物質從外界入侵。 本實施例可以與實施例模式或2,實施例1中任意 一個自由組合。 實施例3 本實施例用圖1 1 A和1 1 B示出不同於實施例模式1的密 封材料圖案的實例。 圖11A表示出黏合之前密封基底(第二基底7 2)的 俯視圖的一個例子。圖i〗A表示出從一個基底形成具有 ~個像素部分的發光裝置的例子。 首先,利用分配器在塑膠基底的第二基底72上形成 6條第一密封材料7 6,然後在其中滴注幾滴黏度比第一密 封材料低的第二密封材料。第一密封材料的安置要使第二 挖'封材料不蔓延到端子部分。注意,滴注了第二密封材料 的第二基底的俯視圖對應於圖1 1 A。注意,塑膠基底的第 二基底7 2預先切成需要的尺寸。 然後,將其上形成有像素部分7 3或驅動電路部分74 -40- (37) (37)200417276 以及端子部分75的第一基底71黏合到第二基底。第一基 底7 1可以是玻璃基底,也可以是塑膠基底。但是,如果 基底之間的熱膨脹係數不同,就有産生基底翹曲的危險, 所以第一基底採用和第二基底有相同熱膨脹係數的材料。 圖1 1 B表示出一對基底剛剛被黏合之後的俯視圖。第一密 封材料的黏度高,故在黏合時擴展很小。但第二密封材料 的黏度低,故第二密封材料在黏合時平坦地擴展開,如圖 1 1 B所示。第二密封材料在各個第一密封材料7 6之間被 濟出’亦即沿圖11 B所不方向向著開口部分被擠出。因而 能夠阻止氣泡存在於被第二密封材料塡充的第一密封材料 7 6之間的區域內。第一密封材料7 6與第二密封材料7 7 b 即使接觸也不會混合,且第一密封材料7 6的黏度使得其 形成位置不被第二密封材料7 7 b改變。注意,第一密封材 料7 6包含用來維持兩個基底之間的間隙的間隙材料(塡 充劑,細小顆粒等)。 本實施例可以與實施例模式1或2,實施例1或2中 任意的一個自由組合。 實施例4 借助於將實施本發明而得到的發光裝置用於其中的顯 示部分,能夠生産各種電子器具。這些電子器具的例子包 括視頻照相機、數位相機、風鏡式顯示器(頭戴式顯示 器)、導航系統、放聲器(汽車音響、音響部件等)、筆 記型電腦、遊戲機、可攜式資訊端點(行動電腦、手提電 -41 ~ (38) (38)200417276 話、可攜式遊戲機、電子書等)、以及包括記錄媒體的放 像設備(具體地說是能夠處理諸如數位萬能碟盤(DVD ) 之類的記錄媒體中的資料並具有能夠顯示資料影像的顯示 器的裝置)。圖12A-12H表示出其實際例子。 圖12A表不出一種電視’它包含機殼2001、底座 2002、顯示部分2003、揚聲器構件2004、影像輸入端子 2 0 0 5等。本發明被用於顯示部分2 0 0 3。術語電視包括用 來顯示資訊的所有電視,例如個人電腦的電視、用來接收 TV廣播的電視、以及用於廣告的電視。 圖12B表示出一種數位相機,它包含主體2101、顯 示部分2102、影像接收構件2103、操作鍵2104、外部介 面2 1 0 5、快門2 1 0 6等。本發明被用於顯示部分2 1 〇 2。 圖12C表示出一種筆記型電腦,它包含主體2201、 機殻2202、顯示部分2203、鍵盤2204、外部介面2205、 滑鼠22 06等。本發明被用於顯示部分2203。 圖12D表示出一種行動式電腦,它包含主體23〇1、 顯示部分2302、開關2303、操作鍵2304、紅外璋2305 等。本發明被用於顯示部分23 02。 圖12E表示出一種配備有記錄媒體(具體地說是 DVD播放器)的可攜式放像設備。此設備包含主體 24〇1、機殻2402、顯示部分A 24〇3、顯示部分B 24〇4、 記錄媒體(例如DVD)讀出構件24〇5、操作鍵24〇6、揚 聲器構件24 07等。顯示部分A 24〇3主要顯示影像資訊, 而顯不部分B 2404主要顯示文本資訊。本發明被用於顯 -42- (39) (39)200417276 示部分A 2403和B 2404。術語配備有記錄媒體的放像裝 置包括家用遊戲機。 圖12F表示出一種遊戲機,它包含主體2501、顯示 部分25 05、以及操作開關25 04等。 圖12G表示出一種視頻照相機,它包含主體26〇i、 顯示部分2602、機殼2603、外部介面2604、遙控接收構 件2605、影像接收構件2606、電池260 7、聲音輸入構件 2608、操作鍵2609等。本發明被用於顯示部分2602。 圖12 Η表示出一種手提電話,它包含主體27〇1、機 殻2702、顯示部分2703、聲音輸入構件2704、聲音輸出 構件2705、操作鍵2706、外部介面2 707、天線2708 等。本發明被用於顯示:部分2 70 3。借助於顯示部分2 7 03 在黑色背景上顯示白色字元,則能夠降低手提電話的功 如上所述,借助於實施本發明而得到的發光裝置可以 被用作任何電子器具的顯示部分。本實施例的電子器具可 以採用實施例模式1或2,實施例1乃至3所示發光裝置 的任何一種結構。 根據本發明’在黏合一對基底(確切地說,具有撓性 的塑膠基底)時,能夠使透明密封材料塡充空間而不包含 氣泡。因此,能夠得到具有高可靠性的發光裝置。 【圖式簡單說明】 在圖式中: -43- (40) (40)200417276 圖1 A和1 B是根據實施例模式1的黏合製程之前後的基 底的俯視圖; 圖2 A-2C是根據實施例模式1的製造裝置的橫截面 圖; 圖3 A-3D是根據實施例模式2的黏合製程之前後的基 底的俯視圖; 圖4 A和4B是根據實施例模式2的製造裝置的橫截面 圖; 圖5 A-5 J是根據實施例1的製造工程的視圖; 圖6A和6B是根據實施例1的剝離前的橫截面TEΜ照 片; 圖7Α和7Β是根據實施例1的剝離後的橫截面ΤΕΜ照 片; 圖8是根據實施例1的正在顯示中的平板的照片; 圖9Α和9Β是根據實施例1的主動矩陣式EL顯示裝置的 結構視圖; 圖10Α和10Β是根據實施例2的主動矩陣式El顯示裝置 的結構視圖; 圖1 1Α和1 1Β是根據實施例3的黏合製程之前後的基底 的俯視圖; 圖12Α-12Η是根據實施例4的電子器具的例子; 圖13Α和13 Β是根據實施例模式1的黏合製程之前後的 基底的俯視圖; 圖ΜΑ和WB是根據實施例模式1的黏合製程之前後的 (41) (41)200417276 基底的俯視圖; 圖15A和15B是根據實施例模式2的製造裝置的橫截面 圖。 【符號說明】
110 1 源信號線驅動電路 1102 像素區 1103 閘信號線驅動電路 1 104 密封襯底 1105 第一密封材料 1107 第二密封材料 1108 線路 1109 柔性印刷電路 1110 玻璃襯底 1111 開關TFT 1112 電流控制TFT 1113 第一電極(陽極) 1114 絕緣體 1115 層 1116 第二電極 1117 透明保護層 1118 發光元件 1123 η溝道型TFT 1124 P溝道型TFT - 45- 200417276 (42) 113 1 上色層 1140 黏接材料 1150 夾疊層 120 1 源信號線驅動電路 1203 信號線驅動電路 1204 基底 1205 第一密封材料 1207 密封材料 1209 柔性印刷電路 12 10 基底 12 11 開關TFT 12 12 電流控制TFT 12 13 第一電極 12 14 絕緣體 12 15 有機化合物的層 1216 第二電極(陰極) 1217 透明保護層 1218 發光元件 1223 η溝道型TFT 1224 P溝道型TFT 1240 黏合材料 1150 夾疊層 13 像素部分 16 第一密封材料
-46- (43) 200417276 17a 第 200 1 機 2003 顯 2004 揚 2005 圖 2 1 第 2 10 1 主 2 102 顯 2 103 圖 2 104 操 2 105 外 2 106 快 22 第 220 1 主 2202 機 2203 顯 2204 鍵 2205 外 2206 滑 23 0 1 主 23 02 顯 23 03 開 2 3 04 操 2 3 0 5 紅 二密封材料 殼 示部分 聲器單元 像輸入端子 一襯底支撐台 體 示部分 像接收單元 作鍵 部介面 門 二襯底支撐台 體 殼 示部分 盤 部介面 鼠 體 示部分 關 作鍵 外埠 -47- (44)200417276 24 頂升杆 240 1 主體 2402 機殼 2403 顯示部分A 2404 顯示部分B 2405 記錄媒質讀出單元 2406 操作鍵 2407 揚聲器單元 25 0 1 主體 25 04 操作開關 25 05 顯示部分 260 1 主體 2602 顯示部分 2603 機殻 2604 外部介面 2 60 5 遙控接收單元 2606 圖像接收單元 2607 電池 260 8 聲音輸入單元 2609 操作鍵 2 70 1 主體 2702 機殼 2703 顯示部分 2 7 04 聲音輸入單元
-48- 200417276 (45) 2705 聲 2706 操 2 7 07 外 300 第 301a 金 301b 金 302 氧 303 頂 304 第 3 0 5 a > 3 05b 306 膜 308 第 3 1 第 3 10 第 3 11 黏 3 12 第 3 13 有 3 14 第 3 15 透 32 第 33 第 35 第 4 1 第 44 襯 音輸出單元 作鍵 部介面 一襯底 屬膜 屬氧化物膜 化矽膜 閘型TFT 一電極 隔離物 二襯底 二襯底 三襯底 接材料 四襯底 機化合物的層 二電極(陰極) 明黏合材料 一密封材料 二密封材料 一襯底 一襯底支撐台 底台
-49- (46)200417276 48 下 底 板 49 光 源 60 雙 面 膠 帶 6 1 雙 面 膠 帶 7 1 第 一 基 底 72 第 二 基 底 74 驅 動 電 路 部 分 76 第 — 密 封 材 料 7 7b 第 二 密 封 材 料 86 第 一 密 封 材 料 96 第 一 密 封 材 料 -50-

Claims (1)

  1. (1) (1)200417276 拾、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發光裝置的製造方法,其中所述發光裝置包 含一對基底之間的具有多個發光元件的像素部分,並且該 對基底中至少有一個基底具有透光性,而且其中所述發光 兀件分別包含:第一電極;和該第一電極表面連接的有機 化合物層;以及和該有機化合物層表面連接的第二電極, 所述發光裝置的製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在其中一個基底上形成像素部分; 在另一個基底上描畫線形狀的第一密封材料; 在被所述第一密封材料圍住的區域中按不同的滴注 量’滴注多滴比所述第一密封材料黏度低的第二密封材 料; 黏合所述一對基底,並安排所述第一密封材料圍住所 述像素部分’而且使至少一對所述第一密封材料之間塡充 有所述第二密封材料。 2.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發光裝置的製造方 法,其中’所述第二密封材料至少被滴注在所述像素部分 的中心位置以及以一定的間隔環繞該中心的位置上,並 且,滴注在中心位置的滴注量比滴注在環繞該中心位置的 滴注量更大。 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發光裝置的製造方 法,其中’所述第一密封材料至少在四個角落處具有開口 部分。 4.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發光裝置的製造方 -51 - (2) (2)200417276 法,其中,所述第一密封材料包含維持所述一對基底之間 間隔的間隙材料。 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發光裝置的製造方 法’其中’所述弟一始封材料在所述開口處被暴露’且該 暴露出來的第二密封材料的周邊呈彎曲狀。 6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發光裝置的製造方 法’其中’所述第二密封材料在所述開口處被暴露,且該 暴露出來的第二密封材料的周邊從所述開口處凸出。 7· —種發光裝置的製造方法,其中所述發光裝置包 含一對基底之間的具有多個發光元件的像素部分,並且該 對基底中至少有一個基底具有透光性,而且其中所述發光 元件分別包含:第一電極;和該第一電極表面連接的有機 化合物層;以及和該有機化合物層表面連接的第二電極, 所述發光裝置的製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在其中一個基底上形成像素部分; 在另一個基底上描畫線形狀的第一密封材料; 在被所述第一密封材料圍住的區域中按不同的滴注 量,滴注多滴比所述第一密封材料黏度低的第二密封材 料; 在黏合所述一 一基底’並使所述第一密封材料圍住所 述所述像素部分時,借助於加壓使所述第二密封材料互相 相對擴延,從而塡充所述第一密封材料之間的空間; 固化所述第一密封材料和第二密封材料。 8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的發光裝置的製造方 >52- (3) (3)200417276 法’其中,固化所述第一密封材料和第二密封材料的製程 採用輻照紫外線製程或加熱製程。 9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的發光裝置的製造方 法’其中’在完成固化所述第一密封材料和第二密封材料 的製程後’沿著所述第一密封材料分割所述一對基底。 ' 10. —種製造裝置,包含: · 以預定的間隔黏合一對基底的基底黏合裝置; 被安置成互相面對面的兩個基底支撐台;以及 · 借助施壓於上述兩個基底支撐台從而擠壓密封材料的 裝置, 其中,至少其中一個所述基底支撐台被氟化樹脂的膜 所覆蓋。 1 1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 0項的製造裝置,其中, 所述含有氟化樹脂的膜是選自聚四氟乙烯,四氟乙烯-六 氟丙儲共聚物(tetrafluoroethylene_hexafluoropropylene copolymer ),聚氯三氟乙嫌 ^ (Polychlorotrifluoroethylene),四蕹乙嫌-乙嫌共聚物 (tetrafluoro ethylene- ethylene copolymer ),聚氟乙儲 c (Poly vinyl fluoride ),二氣樹脂(Polyvinylidene . Fluoride)中之一種。 12. —種製造裝置,包含: 以預定的間隔黏合一對基底的基底黏合裝置; 被安置成互相面對面的兩個基底支撐台;以及 借助施壓於上述兩個基底支撐台從而擠壓密封材料的 -53- (4) (4)200417276 裝置, 其中,用雙面膠帶將所述基底各自固定在所述兩個基 底支撐台。 1 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 2項的製造裝置,其中所 述兩個基底支撐台中至少有一個是由透光材料製成,並 且,在黏合所述一對基底後,照射透過一方基底支撐台的 光從而固化所述密封材料。 1 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 2項的製造裝置,其中, 所述雙面膠帶是光照射後其黏接力會降低的膠帶,並且, 在黏合所述一對基底後,照射透過基底支撐台的光從而固 化所述密封材料’同時也降低了所述雙面膠帶的黏接力。 1 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 4項的製造裝置,其中, 所述兩個基底支撐台的至少一方是由透光材料構成,從光 源發射出來的光透過一方的基底支撐台,被反射在另—方 的基底支撐台的表面。 1 6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 5項的製造裝置,其中, 所述兩個基底支撐台的至少一方配備有加熱裝置,在黏合 所述一對基底後,借助加熱來固化所述密封材料。 17· —種發光裝置的製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在第一基底上形成像素部分; 在弟一基底上描畫線形狀的第一密封材料· 在被所述第一密封材料圍住的區域中按不同的滴注 量,滴注多滴比該第一密封材料黏度低的第二密封材料; 以及 -54- (5) (5)200417276 黏合所述一對基底’並安排所述第一密封材料圍住所 述像素部分,而且使至少一對所述第一密封材料之間塡充 有所述第二密封材料。 1 8 . —種發光裝置的製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在第一基底上形成像素部分; 在第二基底上描畫線形狀的第一密封材料; 在被所述第一密封材料圍住的第一區域和^ ^ $ 滴注比該第一密封材料黏度低的第二密封材料,並{吏滴注 在第一區域的滴注量比滴注在第二區域的滴注I + rNr ^ 專X ;以及 黏合所述一對基底,並安排所述第一密封材料圍住所 述像素部分,而且使至少一對所述第一密封材料之間塡充 有所述第二密.封材料。
    -55-
TW092135259A 2002-12-13 2003-12-12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device thereof TWI350712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2362352 2002-12-1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417276A true TW200417276A (en) 2004-09-01
TWI350712B TWI350712B (en) 2011-10-11

Family

ID=325010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2135259A TWI350712B (en) 2002-12-13 2003-12-12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device thereof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5) US7169636B2 (zh)
EP (1) EP1437777B1 (zh)
KR (1) KR101032337B1 (zh)
CN (1) CN100585908C (zh)
TW (1) TWI350712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71141B (zh) * 2013-08-30 2019-09-11 半導體能源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支撐體供應裝置及供應支撐體的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3809B4 (de) * 2002-01-31 2010-05-27 Osram Opto Semiconductors Gmbh Strahlungsemittierendes Halbleiterbauelement
JP4240276B2 (ja) 2002-07-05 2009-03-18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発光装置
KR101032337B1 (ko) 2002-12-13 2011-05-09 가부시키가이샤 한도오따이 에네루기 켄큐쇼 발광장치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US7109655B2 (en) * 2002-12-26 2006-09-19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KR101114900B1 (ko) * 2002-12-26 2012-03-06 가부시키가이샤 한도오따이 에네루기 켄큐쇼 발광 장치, 표시 장치, 전자 기기, 발광 디바이스, 조명등 및 발광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WO2004068582A1 (ja) 2003-01-08 2004-08-12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半導体装置及びその作製方法
JP4401657B2 (ja) * 2003-01-10 2010-01-20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発光装置の製造方法
JP3865245B2 (ja) 2003-03-12 2007-01-10 富士電機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有機elディスプレイ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装置
US7253391B2 (en) 2003-09-19 2007-08-07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Optical sensor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00477240C (zh) * 2003-10-06 2009-04-08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半导体器件以及制造该器件的方法
US7202504B2 (en) 2004-05-20 2007-04-10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Light-emitting element and display device
KR101187403B1 (ko) 2004-06-02 2012-10-02 가부시키가이샤 한도오따이 에네루기 켄큐쇼 반도체장치 제조방법
TWI287657B (en) * 2004-07-09 2007-10-01 Innolux Display Corp Curing sealant device, curing sealant method and fabricating method for liquid crystal panel
US7591863B2 (en) * 2004-07-16 2009-09-22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Laminating system, IC sheet, roll of IC sheet,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IC chip
US7316756B2 (en) * 2004-07-27 2008-01-08 Eastman Kodak Company Desiccant for top-emitting OLED
KR101191094B1 (ko) 2004-08-23 2012-10-15 가부시키가이샤 한도오따이 에네루기 켄큐쇼 무선 칩 및 그 제조 방법
US7753751B2 (en) 2004-09-29 2010-07-13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display device
JP4817636B2 (ja) 2004-10-04 2011-11-16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半導体装置およびその作製方法
TWI405496B (zh) * 2004-12-13 2013-08-11 Sanyo Electric Co 有機電場發光元件之封裝方法,及發光面板以及顯示面板之製造方法
US8471278B2 (en) * 2004-12-27 2013-06-25 Otb Group B.V.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n OLED or a blank for forming an OLED as well as such a blank or OLED
JP2006210297A (ja) * 2005-01-31 2006-08-10 Tdk Corp El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US7588969B2 (en) * 2005-05-31 2009-09-15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semiconductor device
KR100799289B1 (ko) * 2005-09-27 2008-01-30 세이코 엡슨 가부시키가이샤 발광 장치 및 발광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KR100781613B1 (ko) * 2006-01-19 2007-12-05 네오뷰코오롱 주식회사 화상표시장치, 유기발광다이오드 장치 및 그것의 제조 방법
KR100707391B1 (ko) * 2006-04-06 2007-04-13 주식회사 아바코 유기발광소자의 캡 글라스에 접착필름을 부착하는 장치 및방법
KR100822204B1 (ko) * 2006-06-07 2008-04-17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1441346B1 (ko) * 2007-04-27 2014-09-18 가부시키가이샤 한도오따이 에네루기 켄큐쇼 반도체 장치 및 그 제작 방법
US8716850B2 (en) * 2007-05-18 2014-05-06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KR20090015734A (ko) * 2007-08-09 2009-02-12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광원 장치
JP5591479B2 (ja) * 2009-03-13 2014-09-17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液晶表示装置
KR101084274B1 (ko) 2009-10-08 2011-11-16 삼성모바일디스플레이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101094280B1 (ko) * 2009-11-10 2011-12-19 삼성모바일디스플레이주식회사 유기전계발광표시장치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TWI463450B (zh) * 2010-07-28 2014-12-01 E Ink Holdings Inc 顯示器及其製造方法
US8654537B2 (en) * 2010-12-01 2014-02-18 Apple Inc. Printed circuit board with integral radio-frequency shields
US8279625B2 (en) 2010-12-14 2012-10-02 Apple Inc. Printed circuit board radio-frequency shielding structures
JP5581249B2 (ja) * 2011-03-10 2014-08-27 新日鉄住金化学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装置による直線描画方法
US9179538B2 (en) 2011-06-09 2015-11-03 Apple Inc. Electromagnetic shielding structures for selectively shielding components on a substrate
JP2013109836A (ja) * 2011-11-17 2013-06-06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有機elパネルの製造方法及び有機elパネルの封止装置
CN103187542B (zh) * 2011-12-29 2016-09-07 丽佳达普株式会社 有机发光元件封装装置以及有机发光元件封装方法
KR101879831B1 (ko) * 2012-03-21 2018-07-20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플렉시블 표시 장치,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플렉시블 표시 장치용 원장 기판
KR101424401B1 (ko) 2012-08-03 2014-07-28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접착 필름 및 이를 이용한 유기전자장치의 봉지 방법
WO2014024900A1 (en) 2012-08-10 2014-02-13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light-emitting device
KR20140064167A (ko) * 2012-11-19 2014-05-2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의 제조 장치 및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KR102055281B1 (ko) * 2013-05-21 2019-12-1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JP6425877B2 (ja) * 2013-09-26 2018-11-21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513929B2 (ja) 2013-11-06 2019-05-15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剥離方法
WO2015162893A1 (ja) 2014-04-22 2015-10-29 株式会社Joled 有機el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KR102405943B1 (ko) * 2014-11-11 2022-06-07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컬러필터 어레이 기판 및 그 제조방법과 이를 이용한 유기전계발광 표시장치
CN205723639U (zh) * 2016-04-19 2016-11-23 鄂尔多斯市源盛光电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封框胶结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10804407B2 (en) 2016-05-12 2020-10-13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Laser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stack processing apparatus
CN206774584U (zh) * 2017-06-06 2017-12-1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薄膜封装结构和显示装置
CN107863357B (zh) * 2017-11-15 2021-03-09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9308851B (zh) * 2018-09-29 2020-12-2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可拉伸显示基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162352A (en) 1981-03-30 1982-10-06 Fujitsu Ltd Manufacture of resin-sealed semiconductor device
US4691995A (en) 1985-07-15 1987-09-08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Liquid crystal filling device
JPS6454420A (en) 1987-08-25 1989-03-0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element
US5148301A (en) 1990-02-27 1992-09-15 Casio Computer Co., Lt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having a driving circuit inside the seal boundary
JP2776040B2 (ja) 1990-04-27 1998-07-16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有機薄膜el素子
JP2793048B2 (ja) 1991-02-22 1998-09-03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有機発光素子の封止方法
JPH055890A (ja) * 1991-06-27 1993-01-14 Sanyo Electric Co Ltd 液晶表示パネ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06176867A (ja) 1992-12-10 1994-06-24 Denki Kagaku Kogyo Kk 電界発光素子
JP3578417B2 (ja) 1994-10-21 2004-10-20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有機elデバイス
JPH09148066A (ja) 1995-11-24 1997-06-06 Pioneer Electron Corp 有機el素子
US6195142B1 (en) * 1995-12-28 2001-02-27 Matsushita Electrical Industrial Company, Lt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element,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display device using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element
US5776622A (en) 1996-07-29 1998-07-07 Eastman Kodak Company Bilayer eletron-injeting electrode for use in an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JP3162313B2 (ja) 1997-01-20 2001-04-25 工業技術院長 薄膜製造方法および薄膜製造装置
US5874804A (en) * 1997-03-03 1999-02-23 Motorola, Inc.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hermetic encapsulation package and method of fabrication
JPH10275680A (ja) 1997-03-31 1998-10-13 Toyota Central Res & Dev Lab Inc 有機el素子
DE19748358A1 (de) 1997-11-03 1999-05-06 Bayer Ag Elektrochromes System
JP3139462B2 (ja) 1998-07-17 2001-02-26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有機薄膜elデバイスの製造方法
JP2000068050A (ja) * 1998-08-24 2000-03-03 Casio Comput Co Ltd 電界発光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080164B2 (ja) * 1998-10-28 2000-08-21 信越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センス素子封止方法
US6274887B1 (en) 1998-11-02 2001-08-14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JP2000150145A (ja) 1998-11-02 2000-05-30 Toyota Motor Corp El素子の密封方法
US6512271B1 (en) 1998-11-16 2003-01-28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Semiconductor device
US6317186B1 (en) * 1998-12-28 2001-11-13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ethod for sealing corner regions of 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S6281552B1 (en) 1999-03-23 2001-08-28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Thin film transistors having ldd regions
KR100441484B1 (ko) * 1999-06-11 2004-07-23 세이코 엡슨 가부시키가이샤 액정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US6833668B1 (en) * 1999-09-29 2004-12-21 Sanyo Electric Co., Ltd. Electroluminescence display device having a desiccant
JP4255187B2 (ja) 1999-10-22 2009-04-15 スタンレー電気株式会社 有機el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該方法により製造された有機el表示装置
JP3804360B2 (ja) 1999-11-02 2006-08-02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776769B2 (ja) * 1999-11-09 2011-09-21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発光装置の作製方法
TW493152B (en) 1999-12-24 2002-07-01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Electronic device
JP3885440B2 (ja) 1999-12-27 2007-02-21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光電変換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6559594B2 (en) 2000-02-03 2003-05-06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Light-emitting device
US6624572B1 (en) 2000-02-17 2003-09-23 Lg Electronics, Inc.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isplay panel and method for sealing the same
TWI282697B (en) 2000-02-25 2007-06-11 Seiko Epson Corp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evice
US7208868B2 (en) 2000-03-15 2007-04-24 Sony Corporation Light-emitting device and its use
JP4474721B2 (ja) 2000-03-15 2010-06-09 ソニー株式会社 有機又は無機発光素子
JP4810739B2 (ja) 2000-03-21 2011-11-0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1338755A (ja) 2000-03-21 2001-12-07 Seiko Epson Corp 有機el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6853130B2 (en) 2000-03-21 2005-02-08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JP3620706B2 (ja) 2000-04-13 2005-02-16 日本精機株式会社 有機el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JP2001357973A (ja) 2000-06-15 2001-12-26 Sony Corp 表示装置
US6433358B1 (en) 2000-09-11 2002-08-13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ethod for producing a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 (OLED) and OLED produced thereby
US6661025B2 (en) * 2000-09-22 2003-12-09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electro-optical apparatus substrate, electro-optical apparatus substrate, electro-optical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JP2002134272A (ja) 2000-10-25 2002-05-10 Ricoh Co Ltd 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センス素子及びその作製方法
KR100628259B1 (ko) 2000-11-22 2006-09-27 엘지.필립스 엘시디 주식회사 액정 디스플레이 패널
US6473148B1 (en) 2000-11-28 2002-10-29 Yafo Networks, Inc. Seal pattern for liquid crystal device
JP2002198170A (ja) 2000-12-26 2002-07-12 Nippon Seiki Co Ltd 有機elパネル
JP4338335B2 (ja) 2001-04-18 2009-10-07 トッキ株式会社 真空蒸着装置
TW493358B (en) * 2001-06-14 2002-07-01 Ritdisplay Corp Package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display device
JP4869509B2 (ja) * 2001-07-17 2012-02-08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半導体装置の作製方法
US6911675B2 (en) * 2001-11-30 2005-06-28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Active matrix display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JP4069640B2 (ja) 2002-02-12 2008-04-0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US6791660B1 (en) * 2002-02-12 2004-09-14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electrooptical device and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electrooptical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liances
KR100720414B1 (ko) * 2002-02-27 2007-05-22 엘지.필립스 엘시디 주식회사 액정 표시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JP2004022277A (ja) 2002-06-14 2004-01-22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有機el素子の封止方法
JP4240276B2 (ja) * 2002-07-05 2009-03-18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発光装置
US7291970B2 (en) * 2002-09-11 2007-11-06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Light-emitting apparatus with improved bank structure
KR101032337B1 (ko) 2002-12-13 2011-05-09 가부시키가이샤 한도오따이 에네루기 켄큐쇼 발광장치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71141B (zh) * 2013-08-30 2019-09-11 半導體能源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支撐體供應裝置及供應支撐體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437777A3 (en) 2010-11-17
TWI350712B (en) 2011-10-11
EP1437777B1 (en) 2012-07-25
US8044411B2 (en) 2011-10-25
US8482011B2 (en) 2013-07-09
US7169636B2 (en) 2007-01-30
US20070120132A1 (en) 2007-05-31
KR20040053801A (ko) 2004-06-24
KR101032337B1 (ko) 2011-05-09
US20090289548A1 (en) 2009-11-26
EP1437777A2 (en) 2004-07-14
US7569859B2 (en) 2009-08-04
CN100585908C (zh) 2010-01-27
US20120038269A1 (en) 2012-02-16
US8237176B2 (en) 2012-08-07
US20040121602A1 (en) 2004-06-24
CN1507304A (zh) 2004-06-23
US20120299025A1 (en) 2012-11-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0417276A (en)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device thereof
US11196020B2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KR101028393B1 (ko) 반도체 장치
TW201005952A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JP4712298B2 (ja) 発光装置の作製方法
JP4781082B2 (ja) 半導体装置の作製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