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0403214A - 4-alkyl-2-haloaniline derivative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 Google Patents

4-alkyl-2-haloaniline derivative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0403214A
TW200403214A TW092113381A TW92113381A TW200403214A TW 200403214 A TW200403214 A TW 200403214A TW 092113381 A TW092113381 A TW 092113381A TW 92113381 A TW92113381 A TW 92113381A TW 200403214 A TW200403214 A TW 200403214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ormula
patent application
scope
butyl
group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21133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338679B (zh
Inventor
Hiroshi Kurihara
Toshio Nishizuka
Original Assignee
Meiji Seika Kaish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eiji Seika Kaisha filed Critical Meiji Seika Kaisha
Publication of TW2004032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4032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386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38679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211/00Compounds containing amino groups bound to a carbon skeleton
    • C07C211/43Compounds containing amino groups bound to a carbon skeleton having amino groups bound to carbon atoms of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s of the carbon skeleton
    • C07C211/44Compounds containing amino groups bound to a carbon skeleton having amino groups bound to carbon atoms of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s of the carbon skeleton having amino groups bound to only one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
    • C07C211/52Compounds containing amino groups bound to a carbon skeleton having amino groups bound to carbon atoms of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s of the carbon skeleton having amino groups bound to only one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 the carbon skeleton being further substituted by halogen atoms or by nitro or nitroso group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271/00Derivatives of carbamic acids, i.e. compounds containing any of the groups, the nitrogen atom not being part of nitro or nitroso groups
    • C07C271/06Esters of carbamic acids
    • C07C271/08Esters of carbamic acids having oxygen atoms of carbamate groups bound to acyclic carbon atoms
    • C07C271/26Esters of carbamic acids having oxygen atoms of carbamate groups bound to acyclic carbon atoms with the nitrogen atom of at least one of the carbamate groups bound to a carbon atom of a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
    • C07C271/28Esters of carbamic acids having oxygen atoms of carbamate groups bound to acyclic carbon atoms with the nitrogen atom of at least one of the carbamate groups bound to a carbon atom of a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 to a carbon atom of a non-condensed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269/00Preparation of derivatives of carbamic acid, i.e. compounds containing any of the groups, the nitrogen atom not being part of nitro or nitroso groups
    • C07C269/04Preparation of derivatives of carbamic acid, i.e. compounds containing any of the groups, the nitrogen atom not being part of nitro or nitroso groups from amines with formation of carbamate group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269/00Preparation of derivatives of carbamic acid, i.e. compounds containing any of the groups, the nitrogen atom not being part of nitro or nitroso groups
    • C07C269/06Preparation of derivatives of carbamic acid, i.e. compounds containing any of the groups, the nitrogen atom not being part of nitro or nitroso groups by reactions not involving the formation of carbamate group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Description

200403214 (1) 玖、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有關4 -烷基- 2 -鹵化苯胺衍生物及其製 造方法。該4 一烷基一 2 -鹵化苯胺衍生物適用爲,醫藥 或農藥用化合物之合成中間物。 【先前技術】 對苯胺衍生物之弗里拉夫的烷基化反應,一般所使用 之觸媒爲質子酸及路易斯酸,但已知苯胺衍生物之胺基會 形成鹽或配位鍵,而降低芳香環上之電子密度,故難進行 反應。特別是2 -鹵化苯胺衍生物的烷基化,會因隣位鹵 原子對芳香環上胺基之電子求引性的取代基效果,而使烷 基化反應極難進行。 爲了解決上述問題,已知有2種方法。 方法之一爲,利用乙醯基等保護基保護2 —鹵化苯胺 衍生物之胺基,以降低胺基與質子酸及路易斯酸之鹽鍵結 能或鋁合物鍵結能,而進行弗里拉夫之烷基化反應的方 法。但,就本發明者們所知之報告中,尙無利用該方法特 別提高位置選擇性而得生成物之例。 另一方法爲,特開昭5 8 — 944號公報所揭示之方法。 該方法係於175 t至250 °C之高溫下,以5至50氣壓之壓 力,於密閉容器內進行2 -鹵化苯胺衍生物之烷基化反 應。因此,可選擇性得到對位或隣位導入烷基之衍生物。 但,上述方法之烷基化反應需於酸性條件,且高溫高 (2) (2)200403214 壓條件下進行。因此’進行反應時需具備耐壓性且耐酸性 之密閉容器,故不利於工業性規模之處理觀點。又,該反 應條件下,可使用之基質需限定爲熱安定性高之化合物係 另一項問題。另外,近年來受人注目的still偶合或鈴木 偶合等芳香環偶合反應中,一般係使用熱安定性較低之芳 香族碘化合物。故該碘化合物難適用於需高溫條件下之特 開昭5 8 - 9 4 4號公報所記載之方法。 因此,寄望無需嚴苛反應條件下,以溫和反應條件之 合成法。 又,例如國際公開WO 0 1 / 9223 1號公報曾揭示,對 稻熱病具優良防除活性之化合物群的6 - t - 丁基- 8 —氟 化喹啉衍生物。因4 _烷基- 2 -鹵化苯胺衍生物可作爲 醫藥或農藥之中間物使用。故爲了該用途合成4 -烷基-2 —鹵化苯胺衍生物時,就最終製品之品質及生產性觀 點,寄望4 -烷基- 2 -鹵化苯胺衍生物係由位置選擇性 較高之烷基化反應所得之物。 【發明內容】 發明槪要 本發明者們發現,預先利用烷基氧羰基等胺基甲酸酯 型保護基保護直接鍵結於2 -鹵化苯胺衍生物之芳香環的 胺基,再進行弗里拉夫之烷基化反應,可以比先前方法更 溫和之反應條件,進行2 -鹵化苯胺衍生物之烷基化反 應。又,此時烷基化反應具有較高位置選擇性,即2 -鹵 -5- (3) (3)200403214 化衍生物之芳香環的4位可以較高選擇性烷基化。另外, 利用該反應,可由以4 -烷基- 2 -鹵化苯胺衍生物爲合 成中間物之合成步驟,得到適用於防除稻熱病之6 - t -丁 基一 8 -氟化喹啉衍生物,而完成本發明。 因此,本發明之目的爲,提供一種利用2 —鹵化苯胺 衍生物烷基化,以製造4 -烷基- 2 -鹵化苯胺衍生物之 方法中,可以比先前方法更溫和之條件進行,且對胺基之 對位的烷基化位置選擇性比先前方法更優良的方法。又, 本發明之目的爲,製得適用爲醫藥或農藥用化合物之合成 中間物的4 一烷基一 2 —鹵化苯胺衍生物、 本發明之化合物爲下列式(1 )之化合物:
〔式中, R1爲支鏈C3至C10烷基,或可受取代之C3至C10環 烷基; R2爲鹵原子,可受取代之直鏈或支鏈C1至C8烷基, 或可受取代之C3至C8環烷基; R3爲可受取代之直鏈或支鏈C1至C8烷基,可受取代 之直鏈或支鏈C2至C6鏈烯基,或可受取代之C3至C8 環烷基; η爲0至3之整數; X爲鹵原子〕。 (4) (4)200403214 本發明式(1 )之化合物的製造方法係包含,存在酸 觸媒下,於有機溶劑或硫酸中,使下列式(2 )之2 一鹵 化苯胺衍生物與烷基化劑反應,而將R1基〔R 1同上述式 (1 )之定義〕導入衍生物之4位,而得式(1 )之化合 物:
〔式中, R2、R3、η、X同上述式(1 )之定義,但R2不位於芳 香環之4位〕。 以本發明化合物作爲合成中間物使用時,可有效率製 得,適用於醫藥或農藥,例如稻熱病防除劑之6 - t -丁基 一 8 -氟化喹啉衍生物。又,利用本發明之方法,可以高 度選擇性使對2 -鹵化苯胺衍生物之芳香環上胺基的對位 (4位)位置烷基化。因此,將所得4 一烷基一 2 -鹵化烷 基氧羰基苯胺衍生物脫保護下,較容易且有效率得到一般 難得到之4 -烷基- 2 -鹵化苯胺衍生物。又,該高度位 置選擇性可減少不合宜之副產物量,而改善整體過程之操 作效率,故可以工業規模進行。另外,因本發明方法可以 較溫和之反應條件進行,故適用於熱安定性較低之2 -碘 苯胺衍生物等化合物之烷基化。 (5) (5)200403214 〔發明具體說明〕 式(1 )之化合物 本說明書中,基或部分基之「烷基」並無特別定義, 該基可爲直鏈狀、支鏈狀或環狀之烷基。又,例如「c i 至C8烷基」中「Cl至C8」係指該烷基之碳數1至8 個。 「支鏈之C3至C8烷基」較佳爲支鏈之cs至C5烷 「支鏈之C3至C8烷基」如,異丙基、i 一丁基、t — 丁基、t 一戊基、i —己基等。 「C1至C8烷基」較佳爲ci至C4烷基,又以C1至 C3院基爲佳,更佳爲C1至C2院基。 「直鏈或支鏈之C1至C8烷基」如,甲基、乙基、^ —丙基、異丙基、η - 丁基、丨―丁基、t 一丁基、t 一戊 基^ η —戊基、η—己基、n —庚基、η-辛基等。 「C3至C10環烷基」較佳爲C4至C6環烷基,更佳 爲C5至C6環烷基。 「C3至C10環烷基」如,環丙基、環丙基甲基、環 丁基、環戊基、環己基等。 「C3至C8環烷基」較佳爲C4至C6環烷基,更佳 爲C5至C6環烷基。 「C3至C8環烷基」如,環丙基、環丙基甲基、環丁 基、環戊基、環己基等。 「C2至C6鏈烯基」較佳爲C2至C4鏈烯基,更佳 (6) (6)200403214 爲C2至C3鏈烯基。 「直鏈或支鏈之C2至C6鏈烯基」如,乙烯基、異 丙烯基、i 一丁烯基等。 本說明書中,「鹵原子」(鹵化物)係指氟原子、氯 原子、溴原子或碘原子。 本說明書中,烷基「可受取代」係指,烷基上1個或 以上之氫原子可受1個或以上之取代基(相同或不同)所 取代。又’取代基之最大數取決於院基上可取代之氫原子 數。就該項鏈烯基及環烷基亦相同。 上述取代基可爲,鹵原子、硝基、酯基、直鏈或支鏈 之C1至C4院基、直鏈或支鏈之C1至C4院氧基、嫌丙 基、硝基苯基及C 1至C 4烷基磺醯基群中所選出。 其中「酯基」係指,碳數1至4個之酯基,例如,乙 酸酯、丙酸酯、丁酸酯、異丁酸酯及環丙基羧酸酯。 「C 1至C 4院氧基」較佳爲C1至C 3院氧基,更佳 爲C1至C2烷氧基。「C1至C4烷氧基」如,甲氧基、 乙氧基、η-丙氧基、i 一丙氧基、n 一丁氧基、丨一丁氧 基、s-丁氧基、t— 丁氧基等。 「C1至C4烷基磺醯基」較佳爲ci至C3烷基磺醯 基,更佳爲C1至C2院基磺酸基。「C1至C4院基擴醯 基」如,甲基磺醯基、乙基磺醯基、η〜丙基磺醯基、n — 丁基磺醯基、i- 丁基磺醯基、t- 丁基磺醯基等。 R1較佳爲支鏈之C3至C5烷基,或可受取代之C3至 C6環烷基’又以異丙基、t 一 丁基、t〜戊基或1 一甲基環 (7) (7)200403214 己基爲佳,更佳爲異丙基、t一丁基或1-甲基環己基,特 佳爲異丙基或t-丁基。 R2較佳爲鹵原子、直鏈或支鏈之C1至C4烷基,又 以鹵原子或甲基爲佳,更佳爲氟原子或甲基。 η較佳爲0至2之整數,又以〇或1爲佳,更佳爲 0 〇 本發明另一較佳態樣爲,式(1 )中,η爲1時,R2 爲氟原子或甲基。 η爲1時,R2較佳存在於芳香環上對胺基之3位、5 位或6位中任何一個位置。更佳爲,η爲1且R2爲氟原 子時,R2存在於芳香環上對胺基之3位或6位中任何一 個位置。又,更佳爲,η爲1且R2爲烷基時,R2存在於 芳香環上對胺基之3位或5位中任何一個位置。 R3較佳爲可受取代之直鏈或支鏈的C1至C4烷基、 乙烯基、異丙烯基或可受取代之C5至C6環烷基,又以 甲基、乙基、η —丙基、4 一硝基苄基、2 —甲基磺醯乙 基、乙烯基或異丙烯基爲佳,更佳爲甲基或乙基。 X較佳爲氟原子、氯原子或溴原子,又以氟原子或氯 原子爲佳,更佳爲氟原子。 本發明較佳之態樣爲,式(1 )中,R1爲異丙基、t 一 丁基或1 一甲基環己基、R3爲甲基或乙基,且η爲0。 本發明更佳之態樣爲,式(1 )中,R1爲異丙基或t 一 丁基、R3爲甲基或乙基、η爲0,且X爲氟原子。 本發明特佳之態樣爲,式(1 )中,R1爲t 一丁基、 -10- (8) (8)200403214 R3爲甲基或乙基、η爲0,且X爲氟原子。 (式1)之化合物的具體例如,2-氯一 4 一異丙基一 Ν -甲氧基羰基苯胺、2 —氟一 4 一異丙基一 Ν —甲氧基羰 基苯胺、2 -溴一 4 —異丙基—Ν—甲氧基羰基苯胺、2 — 碘一 4 一異丙基一 Ν —甲氧基羰基苯胺、2 -氯一 4 一異丙 基—Ν —乙氧基羰基苯胺、2 —氟一4 一異丙基一 Ν —乙氧 基羰基苯胺、2-溴一 4一異丙基一 Ν-乙氧基羰基苯胺、 2 —确一 4 —異丙基一 Ν—乙氧基鑛基苯胺、4一 t — 丁基—2 —氯一N —甲氧基锻基苯胺、4— t — 丁基一2 —氟一 N—甲 氧基羰基苯胺、2 -溴一 4 一 t一丁基一 N -甲氧基羰基苯 胺、4— t — 丁基—2—碘:—N-甲氧基羯基苯胺、4— t 一丁 基—2-氯—N —乙氧基羰基苯胺、4一 t一丁基—2_氟— N—乙氧基羰基苯胺、2 —溴—4— t — 丁基—N-乙氧基羰 基苯胺、4— t — 丁基一 2 —碑一 N-乙氧基鑛基苯胺、4_t 一戊基一2-氯—N-甲氧基鑛基苯胺、4一 t 一戊基一 2 -氟一 N —甲氧基羰基苯胺、4一 t—戊基—2 —溴一 N —甲氧 基鑛基苯胺、4一 t一戊基一 2 —碘一 N —甲氧基鑛基苯胺、 4— t 一戊基一 2-氯—N-乙氧基羰基苯胺、4一 t —戊基— 2 —氟一 N —乙氧基羰基苯胺、4— t —戊基一 2 —溴—N — 乙氧基羰基苯胺、4一 t一戊基一 2 —碘_N —乙氧基羰基苯 胺、4一 t — 丁基—2,6 —二氟—N —甲氧基鑛基苯胺、4 — t — 丁基一 2,3 —二氟一 N-甲氧基羰基苯胺、4— t — 丁基 —2,6—二氟一N —乙氧基羰基苯胺、4— t 一 丁基一 2,3 —二氟一 N —乙氧基鑛基苯胺、4一 t — 丁基一 2—氟一3 — 广^ -11 - (9) (9)200403214 甲基一 N—甲氧基羰基苯胺、4一 t— 丁基一 2 —氟一5 —甲 基一 N—甲氧基羰基苯胺、4— t — 丁基一2 —氟—3 —甲基 —N—乙氧基鑛基苯胺、4一 t 一丁基—2 —氟一 5—甲基— N —乙氧基羰基苯胺、2 —氟一 4 一(1—甲基環己基)—N —甲氧基鑛基苯胺、2 —氟一 4— (1 一甲基環己基)—N 一乙氧基羰基苯胺、2-氯一 4— (1 一甲氧基環己基)一 N—甲氧基羰基苯胺、2—氯一 4 一(1 一甲基環己基)一 N 一乙氧基羰基苯胺、2—溴一 4一 (1 一甲基環己基)—N 一甲氧基羰基苯胺、與2—溴一 4一(1 一甲基環己基)— N —乙氧基羰基苯胺等。 式(1 )之化合物的較佳例示,例如2 -氟一 4 一( 1 一甲基環己基)一 N —甲基羰基苯胺、2—氟一 4 一 (1 — 甲基環己基)—N —乙基羰基苯胺、4— t 一 丁基一 2—氟一 甲氧基羰基苯胺、與4一 t一丁基一 2—氟—N-乙氧基羰 基苯胺等。 式(1 )化合物之製造 本發明之式(1 )化合物,例如可依流程圖1之方式 製得。本發明之合成所必須之物質或原料例如可由市售物 品取得’或依一般方法容易製得。 5 (10)200403214 流程圖1
〇 人OR3 (2)
〔上記流程圖1中, R1、R2、R3、n、X具有與前記式(1 )相同之定義, 但於式(2)與式(4)中,R2並未於芳香環之第 4位 置〕。 上記流程圖1將依以下順序作具體之說明。 步驟(a ): 將式(4 )之化合物或其鹽之胺基,於鹼性條件下, 以氯基甲酸酯C1COOR3〔式中R3爲與前記式(1 )所定義 者相同意義〕保護結果,而製得式(2 )之2 —鹵代苯胺 衍生物。 使其於鹼性條件下所使用之鹼,例如可使用吡啶、三 乙基胺、三甲基胺、嗎啉、碳酸鉀、碳酸鈉等。 作爲原料之式(4 )化合物之具體例,如2 —氟基苯 胺、2 —氯基苯胺、2-溴基苯胺、2-碘基苯胺、2,6-二氟基苯胺、2,3 —二氟基苯胺及其鹽,2 —氟一 3 —甲基 -13- (11) (11)200403214 苯胺、2—氟—5 -甲基苯胺等。 可使用之氯甲酸酯例如氯基甲酸烷酯(例如氯基甲酸 甲醋、氯基甲酸乙醋)、氯基甲酸烯酯(例如氯基甲酸烯 丙酯)等。 前記式(4 )之化合物或其鹽,與氯基甲酸酯之保護 化反應’例如在乙酸乙酯、甲苯、四氫呋喃等溶媒中,例 如於-2 0 °C至溶媒沸點,較佳爲〇至5 (TC之溫度條件下 進行取代反應方式進行。 前述反應’可使式(4 )化合物之胺基,例如烷氧羰 基、烯氧羰基、4一硝基苄氧羰基、或2_甲基磺醯乙氧 羰基等保護基所保護’以製得式(2 )之2 -鹵代苯胺衍 生物。 使用前述烷氧基羰基等胺基甲酸酯型保護基時,對胺 基而言,僅有對位(4位)可選擇性的導入烷基。又,其 他保護基例如使用甲醯基、乙醯基、丙醯基等醯胺型保護 基時,因係對2位取代鹵素之對位配向性支配結果,一般 主要生成對胺基爲間位取代物之5 -烷基化合物。 式(2 )之2 —鹵代苯胺衍生物之具體例,例如2 —氟 一 N—甲氧羰基苯胺、2 —氯一N —甲氧羰基苯胺、2—溴 一 N—甲氧羰基苯胺、2—碘一N-甲氧羰基苯胺、2—氟 —N—乙氧羰基苯胺、2—氯一 N-乙氧羰基苯胺、2-溴 —N—乙氧羰基苯胺、2—碘—N-乙氧羰基苯胺、2,6-二氟一N—甲氧羰基苯胺、2,3 —二氟—N—甲氧羰基苯 胺、2,6—二氟一 N —乙氧鑛基苯胺、2,3 —二氟— N — -14 - (12) (12)200403214 乙氧鑛基苯胺、2 —氟—3 —甲基一 N—甲氧線基苯胺、與 2 —氟一 5—甲基一N-甲氧羰基苯胺等。 步驟(b ): 式(2 )之2 —鹵代苯胺衍生物上,以慣用之烷基化 (Friedel — Crafts )反應使其烷化之條件,以導入各種烷 基之方式,製得式(1)之化合物。具體而言,將式(2) 之2 -鹵代苯胺衍生物與烷化劑於觸媒之存在下,在有機 溶媒或硫酸中進行反應,以於前記衍生物之4位置上導入 R1基〔R1具有與前記式(1)所示定義相同〕時,即可製 得式(1 )化合物。 其中,式(2 )之2 -鹵代苯胺衍生物,例如可使用 前記步驟(a )所製得者,或使用市售者皆可。 可使用之烷化劑例如,η -丙基氯化物、η —丙基醇、 異丙基氯化物、異丙基醇、1 -丙烯、異丁基氯化物、異 丁基溴化物、t一丁基醇、異丁烯、t 一丁基氯化物、t一丁 基溴化物、2 —甲基一 1— 丁烯、2 —加2 — 丁烯、t 一戊基 醇、t一戊基氯化物、1 一氯一 2—甲基丁烷、1 一溴—2 -甲基丁烷、與4 —丙基一 4 一庚醇等。 本發明之較佳實施態樣中,烷化劑例如t -丁基醇、 異丁烯、t 一丁基氯化物、t -丁基溴化物、異丁基溴化 物、與異丁基氯化物所群中所選出者。較佳之烷化劑例如 t 一 丁基醇、或異丁基溴化物。 例如’於式(2 )衍生物中導入t 一丁基時,烷化劑例 •15- (13) (13)200403214 如可使用t -丁基醇或異丁基溴化物等。 烷化劑之使用量,可依式(2 )衍生物結構及量與所 使用之烷化劑的結構等作適當之變化,例如烷化劑使用t 一丁基醇時,以對式(2 )衍生物1莫耳,該使用量較佳 爲1.0至5.0莫耳,更佳爲1.0至4.0莫耳。 該觸媒例如可使用質子酸或路易士酸等爲佳。質子酸 觸媒之典型例如濃硫酸,又,路易士酸觸媒之典型例如無 水氯化鋁等。又,質子酸觸媒例如可使用可以水適當的稀 釋之硫酸(例如50至90%硫酸)。酸觸媒例如可使用前 述以外之物質,例如濃鹽酸、濃硝酸、氯化亞錫、氯化 鋅、氯化亞鐵、或強酸性離子交換樹脂或Nafion - Η等樹 脂的烷化反應所常使用之質子酸、路易士酸、或樹脂觸媒 等。 例如,將t -丁基導入式(2 )衍生物時,可使用酸觸 媒之無水氯化鋁,與使用烷化劑之異丁基溴化物等,或使 用酸觸媒之5 0至9 0 %硫酸,且烷化劑可使用t -丁基醇 等任何組合皆可。於式(2 )衍生物中導入t -丁基時,更 佳者爲使用酸觸媒之7 0至8 0 %硫酸,解烷化劑使用t -丁基醇等。 於此步驟(b )中,可於無溶媒下進行,但以於適當 之溶媒中進行爲佳。 酸觸媒使用路易士酸之無水氯化鋁時,溶媒可使用二 氯甲烷、氯仿、四氫呋喃等含氯系溶媒爲佳。一般烷基化 反應所慣用之二硫化碳或硝基苯等並不適合作爲適當之溶 -16- (14) (14)200403214 媒。 酸觸媒使用質子酸之濃硫酸時,該濃硫酸亦可作爲溶 媒使用。此時,濃硫酸之濃度,較佳爲50至90% ( w/ w),更佳爲70至90% (w/w)。濃硫酸未處理下使用 時,因副產物增加容易造成產率惡化之情形。 酸觸媒之使用量,一般以對式(2 )之衍生物1莫 耳,較佳使用1.5至4.0莫耳,更佳爲2.0至3.0莫耳。 其中,濃硫酸或濃鹽酸等質子酸於酸觸媒使用外,亦可作 爲溶媒使用。 此步驟(b )之步驟,將依酸觸媒種類之不同作更具 體之說明。 酸觸媒使用路易士酸之氯化鋁時,係於以式(2 )衍 生物作爲溶媒之混合液中,添加氯化鋁,並於4 0 °C至6 0 °C間,經3 0分鐘加熱以溶解氯化鋁,其後,將該混合物 冷卻至室溫,再加入烷化劑使其進行反應者爲佳。 此時,烷化劑之使用量,以對式(2 )衍生物1莫 耳’較佳爲使用1.0至6.0莫耳,更佳爲使用4.5至5.5 莫耳。烷化劑加入混合液時,以一次加入進行反應亦可, 分爲數次加入反應系亦可。烷化劑,以1 5至3分鐘時間 滴入反應爲佳。 反應溫度,以冰冷下至4 0 °C間,依溶媒種類不同其 適當之溫度亦有所不同,可配合溶媒作適度之變更,一般 配合產率之觀點而言,以於室溫(例如2〇至3 〇 t )間進 行反應爲佳。反應時間,一般爲1至4小時。反應結束點 (15) (15)200403214 係以副產物之鹽酸氣體消失爲標記。副產物之鹽酸氣體, 可隨反應系中氮氣或氬氣等不活性氣體之沸騰而有效率地 排除。一般此沸騰操作可使產率達到更佳之效果。 反應結束後,於反應液中加入水或鹽酸溶液,使作爲 觸媒使用之氯化鋁、氯化鋅、氯化亞錫等路易士酸分解。 其次,與反應溶媒同爲溶媒或η -己烷、η -庚烷、乙酸 乙酯等非極性溶媒等再加入反應液中,進行萃取操作,將 標的物之式(1 )化合物取出。由所得化合物中,將所含 之溶媒餾除,隨後用於其後之反應,或蒸餾,或使用矽凝 膠柱狀色層分析法進行精製。 酸觸媒例如使用質子酸之濃硫酸,且使用該濃硫酸作 爲溶媒使用時,於溶解有式(2 )衍生物之濃硫酸所得混 合液中,再加入烷化劑使其進行反應爲佳。 烷化劑,例如以使用異丙基溴化物、t -丁基溴化物 等以外,其他例如異丙基醇、t -丁基醇等醇系烷化劑爲 佳。烷化劑之使用量,以對式(2 )之衍生物1莫耳,較 佳使用1 .0至5.0莫耳,更佳爲2 · 5至4 · 0莫耳。烷化劑 加入混合液時,以一次加入進行反應亦可,分爲數次加入 反應系亦可。較佳以將烷化劑分3次以上投入,進行反應 爲佳。 反應溫度,一般爲50°C至80°C,較佳爲60。(:至80 之範圍。反應時間一般爲3至6小時,更佳爲4至5小 時。 反應結束後,反應液中再加入η -己烷、n 一庚烷、 -18- (16) (16)200403214 乙酸乙酯- η —己烷混合物等溶媒,並進行萃取操作,隨 後取出目的物之式(1 )化合物。對所得化合物,將所含 之溶媒餾除,即可用於隨後之反應,進行蒸餾,或使用矽 凝膠柱狀色層分析法進行精製亦可。 步驟(c ): 將式(1 )之化合物中受保護之胺基,於酸性或鹼性 條件下進行去保護,以製得式(3 )之苯胺衍生物或其藥 學上所容許之鹽或溶媒合物。去保護反應’該業者可依保 護基種類之不同依一般方法實施。 例如保護基爲烷氧羰基時,溶解有式(1 )化合物之 甲醇或乙醇等水溶性極性溶媒中,添加5 %至5 3 %之氫氧 化鈉水溶液或5 %至47 %之氫氧化鉀水溶液後’以加熱攪 拌方式,進行近乎定量之去保護。氫氧化鉀水溶液或氫氧 化鈉水溶液之濃度,就攪拌操作之觀點而言以約3 0 %爲 佳。又,此反應可使用前記任一溶媒實施。此時,以使用 5%至53%,較佳爲20%至53%,最佳爲使用約30%之 氫氧化鈉水溶液’或5 %至4 7 % ’較佳爲2 0至4 7 %,最 佳爲使用約3 0 %之氫氧化鉀水溶液。就前記攪拌操作之 觀點而言,以皆使用約3 0 %者爲佳。又,此情形中,除 前記鹼性條件以外之條件’例如可使用鈀或氧化鉑等接觸 氫還原條件下,亦可進彳了定量之去保護處理。 因此於本發明之較佳實施態樣,係提供一種將式 (1 )化合物例如於甲醇、乙醇等有機溶媒中或無溶媒條 -19- (17) 200403214 件下,例如加入2 0 %至5 3 %之氫氧化鈉水溶液或 4 7 %氫氧化鉀水溶液,於必要時適當之脫保護條件 其進行加熱處理,而可製得式(3 )之苯胺衍生物 上所容許之鹽或溶媒合物的製造方法。 又,保護基爲烯氧羰基時,於47%溴化氫酸 溶液中’可以加熱處理之方式,使式(1 )之化合 乎定量方式進行脫保護。 依此步驟(c )所製得式(3 )苯胺衍生物之 如,2-氟一 4一異丙基苯胺、2-氯一 4 —異丙基奇 一溴—4 一異丙基苯胺、2 —碘一 4 一異丙基苯胺、 丁基一 2 —氟基苯胺、4— t — 丁基一 2-氯基苯胺、 —4— t — 丁基苯胺、4— t 一丁基—2— 基苯胺、4 基一 2 —氟基苯胺、4一 t一戊基—2-氯基苯胺、4-基一 2 —溴基苯胺、4— t 一戊基一 2 —碘基苯胺、4-基—2,6 —二氟基苯胺、4— t — 丁基—2,3 —二 胺、4— t — 丁基一2-氟—3—甲基苯胺、與4— t 一 2—氟一 5 —甲基苯胺等。 又,本發明中,化合物係包含其藥學上所容許 前述鹽之較佳例示如鹽酸鹽、溴化氫酸鹽、碘化氫 鹵化氫酸鹽,硝酸鹽、過氯酸鹽、硫酸鹽、磷酸鹽 酸鹽,甲烷磺酸鹽、三氟甲烷磺酸鹽、乙烷磺酸鹽 烷基磺酸鹽,苯磺酸鹽、p -甲苯磺酸鹽等芳基磺 富馬酸鹽、琥珀酸鹽、苟椽酸鹽、酒石酸鹽、草酸 來酸鹽等有機酸鹽與谷胺酸鹽、天冬胺酸鹽等胺 20%至 下,將 或藥學 —乙酸 物以幾 具體例 ε胺、2 4 一 t — 2 -溴 - t 一戊 - t 一戊 一 t 一 丁 氧基苯 丁基一 之鹽。 酸鹽等 等無機 等低級 酸鹽, 鹽、馬 基酸鹽 ,疒. -20- (18) (18)200403214 等。 又,本發明中,化合物可爲溶媒合物,前述溶媒合物 例如水合物、醇合物(例如甲醇合物,乙醇合物)、與醚 合物(例如二乙基醚合物)等。 式(1 )化合物之用途 本發明之式(1)化合物,適合作爲醫藥、或農業等 有用化合物之中間體。 使用本發明之式(1 )化合物或其所得之式(3 )衍生 物’依國際公開WO 0 1 / 9223 1號公報所記載之合成方 法,或依 J. Chem· Soc·,( C) ,2426 ( 1970)或 Tetrahedron Lett·,494 5 ( 1 96 8 )所記載之方法,容易地 製得對稻熱病具有優良防除活性之6 — t -丁基一 8 -氟基 喹啉衍生物。所得之6 — t 一丁基- 8 -氟基喹啉衍生物, 係爲對於稻熱病具有優良防除活性之化合物群之事實,係 揭示於國際公開W0 01/92231號公報中。 例如’本發明所製得之4 一 t 一 丁基一 2 -氟基苯胺或 其鹽,可依國際公開W0 0 1 / 9223 1號公報所記載之合成 方法,或依 J· Chem. Soc·,( C) ,2426 ( 1970)或 Tetrahedron Lett.,4945 ( 1968)所記載之方法,與 2一 甲 基乙醯乙酸乙酯進行脫水縮合反應而製得席夫基質體,再 將其於苯醚中加熱至2 5 0 °C使喹啉環環化而製得6 — t - 丁 基一 2,3 —二甲基一 8 —氟基喹啉。於無水乙酸一驗之條 件下,將此喹啉體變換爲4 - 0 -乙醯喹啉,即可製得4 (19) (19)200403214 一乙醒氧—6 - t一丁基 2,3 -二甲基一 8 —氯基喧琳。此 化合物如前述WO 0 1 / 922 3 1號所記載般,對於稻熱病具 有優良防除活性。 本發明所製得之式(3 )之衍生物(特別是4 一 t 一丁 基一 2-氟基苯胺)爲起始物質,至6 - t一丁基一 8 —氟基 D奎啉衍生物(以下亦稱爲「式(丨)之化合物」)之合成 步驟中,將國際公開WO 0 1 / 9 2 2 3 1號公報所記載之內容 作下記具體之說明。 式(i )之化合物,例如,可使用已知方法合成之4 -t 一 丁基一 2-氟基苯胺,以下流程圖2之方法製得。
「上記流程圖中,Ra爲氫原子、一COR11、 —COOR11、— COCH2OCH3、或一COCH2OCOCH3,R1 1 爲 碳數 1 至 4 之烷基,R12 爲—R11、— OR11、- CH2OCH3、 -22- (20) (20)200403214 或-CH20C0CH3」 此流程圖2,係首先準備式(ii )之化合物(步驟 (d )),其次依必要時將此式(ii )化合物,與式 (iii)或式(iv)之化合物,於鹼存在下或鹼未存在下進 行反應(步驟(e )),而製得式(i )化合物。 上記流程圖2,於具體說明時,例如下記所示內容。 步驟(d ): 首先,將4一 t一丁基一 2—氟基苯胺與2 —甲基乙醯 乙酸已酯,例如依 j· Am. Chem. Soc.5 ( C ),70,2402 (1 948 )、或 Tetrahedron Lett. 27,5 3 23 ( 1 9 8 6 )所記載 t方法製得式(Π )化合物。又,此式(ii )化合物,係 相當於式(i )化合物中,Ra爲氫原子之化合物。又,所 使用之4— t— 丁基一 2—氟基苯胺,例如可依Chem. Abs. 42,2239 或 J. Chem. Soc.,Chem. Commum. ? 1992,5 9 5 所記載之公知方法製得。 步驟(e ): 其次,欲製得式(i )化合物中Ra爲氫原子以外化合 物之情形,例如將式(Π )化合物與式(ni )或式(w ) 化合物於鹼之存在下或鹼未存在下進行反應,以製得式 (i )化合物。 其中,可使用之鹼,例如三乙基胺、吡啶等有機胺, 碳酸鈉、碳酸鉀、氫化鈉等無機鹼。又,式(iu )或式 -23- (21) 200403214 (iv )化合物,以對式(π )化合物以使用1至50 較佳爲1至10當量之範圍。步驟(e)之反應中, 媒或與反應無關之有機溶媒中,例如於二甲基甲醯胺 氫呋喃中,於0至1 4 0 °C之溫度範圍中實施。 【實施方式】 「實施例」 以下將本發明以下記實施例作詳細之說明,但本 並不受其所限定。 例1 : 1 一 a) 2 —氟一 N-甲氧基羰基苯胺之合成 將 2 —氟苯胺(1〇.〇 mL,0.104 mol)溶解於乙 酯(4 0 m L )中,於加入吡啶(1 〇 · 〇 m L,0 · 1 2 4 m ο 1 ) 於冰冷下冷卻。並將溶解有氯甲基甲酯(8.8 0 mL,Η mol)之乙酸乙酯10mL溶液,以30分鐘時間滴入其 將所得反應回復至室溫,經3小時攪拌。並以高速色 析法確認反應液中2 -氟基苯胺消失後,於冰冷下 2 OmL水以使反應停止。其次,於所得反應混合物中 入乙酸乙酯5 0 m L,水5 0 m L後進行萃取處理。所得 層以水40mL,與飽和碳酸氫鈉30mL洗淨,該有機 無水硫酸鎂乾燥。其次,由有機層中將溶媒餾除,製 乎單一之2—氟一 N —甲氧基羰基苯胺 16.5g (產率 % )。 量, 無溶 或四 發明 酸乙 ,並 ).114 中。 層分 加入 ,加 有機 層以 得幾 94.4 -24- (22)200403214
El - MS: m/zl70(M+H) + ; ^NMRCCDCU) (5 3.80(3H,s,CH3) ,6.86(lH,bs,NH), 6·97〜フ·09(2H,m,H4和H5), 7.12(lH,t— like,J = 7.3Hz,H3) ’ 8.08 ( 1H,bs,H6 )。 1 — b ) 使用異丁基溴化物合成4 一 t — 丁基—2 —氟一 N — 甲氧基羰基苯胺 將 2 —氟一 N —甲氧基羰基苯胺(500mg,3.11 mmol )溶解於二氯甲烷(20mL )中,再加入無水氯化鋁 ( 986mg,7.7 7mmo 1 ),並於 40 °C下攪泮 20分鐘。其 後,將所得反應液回復至室溫,再使用溶解有異丁基溴化 物(1.60 mL,15.5 mmol)之二氯甲烷溶液(6mL),於 Μ氣環境下沸騰中以1 0分鐘時間滴入其中。將其攪拌1 小時後,加入水以進行分液處理’所得有機層以水洗處 理。該有機層以無水硫酸鎂乾燥後,由有機層中餾除溶 媒,得4— t 一丁基一2— Ν—甲氧基羰基苯胺7 7 9mg。將 其再以矽凝膠柱狀色層分析法分離精製,得4—t一丁基一 2—氟—N—甲氧基羰基苯胺4 3 3 r^ < # γ ^ Λα/ ^ 」mg (產率 64.0%,4— t 一 丁基體:5— t — 丁基體= 88: 12) 十 * 1 ’ H NMR ( CDC13 ) 3.80 ( 3H,s,CH3 ), 2.叫,H3),
El— MS : m/z266 ( M+H 1 ·3 1 ( 9H,s,t 一 Bu ), 6.76 ( 1H,bs,NH ), 7.08 ( 1H,dd,J = 13.1, -25. 5 (23) (23)200403214 7.13 ( 1H,dd,J = 8.2,1·4Ηζ,H5), 7.94 ( 1 H,bs ’ H6 )。 1— b’) 使用硫酸合成4— t 一 丁基一 2—氟一 N-甲氧基 羯基苯胺 將2 一氟一N —甲氧基羰基苯胺(150g, 0.859 mol) 溶解於7 7 · 6 %硫酸(2 0 6 g )中,使其於氮氣環境下於7 〇 °〇加熱攪拌,再將t — 丁基醇(72.9g,1.07 mol)以30 分鐘滴入其中。滴入結束後於相同溫度下進行1小時之激 烈攪拌。再度將t — 丁基醇(72.9g,1.07 mol)以30分 鐘滴入其中。滴入結束後於相同溫度下進行1小時之激烈 攪拌。再度將t— 丁基醇(72.9g,1.07 mol)以30分鐘 滴入其中。滴入結束後於相同溫度下進行1小時之激烈攪 拌。反應液回復至室溫後,將n —己烷5 3 0 mL加入其中並 進行分液萃取,所得硫酸層再度加入η -己烷5 3 OmL於其 中進行分液萃取。將萃取所得之有機層合倂,再依序使用 水、飽和食鹽水洗淨。其次,將溶媒由有機層中餾除,得 油狀4一 t— 丁基—2一氟—N—甲氧基羰基苯胺 3 07g (重 量產率159 %,氣體色層分析純度65.1%,4一 t — 丁基 體:5—1— 丁基體=100:0)。 FAB-MS: m//z266(M+H) + ; ^NMRCCDCh) δ 3·75 (3Η,s) ,7.05 (3H,m), 8.05 ( 1H,m )。 (24) (24)200403214 1 一 c) 4 一 t一丁基一 2_氟基苯胺之合成 於所得粗4一 t一丁基—2 —氟—N-甲氧基羰基苯胺 3 0 3 g中,加入3 0 %氫氧化鈉水溶液6 5 7 g,於9 0 °C附近進 行4小時加熱迴流。放冷後,再加入1 〇 〇 〇 m L之水,並使 用己烷5 00mL進行4次萃取。於合倂所得之有機層中, 加入 2M鹽酸後激烈攪拌,並進行胺基之鹽酸鹽化。其 次,將分液所得之水層,使用氫化鈉水溶液調整至pH9 使胺基自由化。將其使用甲苯1〇〇 OmL進行2次萃取,合 倂所得之有機層以飽和食鹽水洗淨。其次,將有機層之溶 媒餾除,得油狀之近乎單純的4 - t 一丁基- 2 —氟基苯胺 92.9g (產率 65.6% ( t — 丁基化—脫保護 2步驟之產 率))。 EI-MS: m/zl70(M+H) + ; ^NMRCCDCls) δ 1.26 ( 9 H ? s,t一 Bu) ,3.56 (br,NH2), 6.74 ( 1H,t— like,J = 9.3Hz,H6 ), 6.95 ( 1H,ddd,J = 7.5,2.1,0.7Hz,H5 ), 7.94 (1H,dd,J=13.4,1.9Hz,H3)。 例2: 4 - t一丁基一 2 —氯—N-甲氧基羰基苯胺之合成 將市售之2-氯基苯胺衍生之2 -氯基- N -甲氧基 線基苯胺(3.00g,16.2mmol)溶解於 77.6%硫酸 (24.0g )中。使其於氮氣環境下於70°C加熱攪拌,再將 t— 丁基醇(1.7 mL,17.8mmol)以30分鐘滴入其中。滴 入結束後於相同溫度下進行1小時之激烈攪拌。再度將t -27- (25) (25)200403214 一 丁基醇(1.7 mL,17.8mmol)以30分鐘滴入其中。滴 入結束後於相同溫度下進行1小時之激烈攪拌。於其中, 再度將t 一丁基醇(1.7 mL,17.8mmol)以30分鐘滴入其 中。滴入結束後於相同溫度下將反應液進行1小時之激烈 攪拌。反應液回復至室溫後,將η-己烷12mL加入其中 並進行分液萃取,所得硫酸層再度加入η 一己烷1 2mL於 其中進行分液萃取。將萃取所得之有機層合倂,再依序使 用水、飽和碳酸氫鈉水、水洗淨。其次,將溶媒由有機層 φ f留除’得4.0 〇g之淡黃色油狀物。將其再使用矽凝膠柱 狀色層分析法精製分離,得目的物之4一 t 一 丁基一 2 一氯 —N-甲氧基羰基苯胺2.12g (產率49·5%,4— t — 丁基 體·· 5 - t 一 丁基體=9 1 : 9 )。 EI—MS: m/z241(M) + ; iHNMRCCDCh)占 1.29(9H,s,t— Bu),3.80(3H,s,CH3), 7 · 0 5 ( 1 H,bs,NH ), 7·28 ( 1H,dd,J = 8.5,2.1Hz,H5 ), 7.34 ( 1 H ’ d,J = 2.2Hz,H3 ), 8.03 ( 1H,bd,J = 8.3Hz,H6 )。 例3: 2 —溴一 4〜t一丁基-N—甲氧基羰基苯胺之合成 將巾售之2—溴基苯胺衍生之2 —溴基一 N—甲氧基 鑛基本胺(3.〇〇g ’ 13.0mmol )溶解於77·6 %硫酸 (19.0g)中。使其於氮氣環境下於7〇它加熱攪拌,再將 t — 丁基醇(1·4〇 m]L,143mm〇1)以3〇分鐘滴入其中。 -28- 200403214
以3 0分鐘滴入其中 小時之激烈攪拌。再度將 小時之激烈攪拌。於其 14.3mmol)以 30 分鐘 滴入其中。滴入結束後於相同溫度下將反應液進行1小時 之激烈擾伴。反應液回復至室溫後,將己烷10mL加 入其中並進行分液萃取,所得硫酸層再度加入η _己烷 1 OmL於其中進行分液萃取。將萃取所得之有機層合倂, 再依序使用水、飽和碳酸氫鈉水、水洗淨。其次,將溶媒 由有機層中餾除,得4.20g之淡黃色油狀物。將其再使用 矽凝膠柱狀色層分析法精製分離,得目的物之2 -溴- 4 一 t 一丁基—N—甲氧基線基苯胺 2.08g (產率55.8%,4 一 t 一丁 基體:5 - t — 丁基體= 92: 8)。
El— MS: m/z285 (M) + ; iHNMRCCDCh) δ 1.29(9H,s,t - Bu) ,3.80(3H,s,CH3), 7·04 ( 1H,bs,NH ), 7.33 ( 1H,dd,J = 8.7,2.2Hz,H5 ), 7.50 ( 1H,d,J = 2.2Hz,H3 ), 8.01 ( 1H,bd,J = 8.0Hz,H6 )。 例4: 4一 t一丁基一 2—碘一 N—甲氧基羰基苯胺之合成 將市售之2-碘基苯胺衍生之2 -碘基一 N—甲氧基 羰基苯胺(2.00g,7.22 mmol )溶解於 77.6 %硫酸 (1 1 . 0 g )中。使其於氮氣環境下於6 0 °C加熱攪拌,再將 (27) (27)200403214 t 一 丁基醇(2.10mL,21.7mmol)以 10分鐘滴入其中。 滴入結束後於相同溫度下將反應液進行激烈攪拌。反應液 回復至室溫後,將η-己烷20mL加入其中並進行分液萃 取’所得硫酸層再度加入η-己烷20mL於其中進行分液 萃取。將萃取所得之有機層合倂,再依序使用水、飽和碳 酸氫鈉水、水洗淨。其次,將溶媒由有機層中減壓餾除, 得1 · 3 6 g之淡褐色油狀物。將其再使用矽凝膠柱狀色層分 析法精製分離,得目的物之4一 t — 丁基一 2 —碘一 N-甲 氧基羰基苯胺 0.790g (產率 32.8%,4一 t— 丁基體:5 — t 一 丁基體= 94:6)。 EI-MS: m/z333 (M) + ; ^NMRCCDCh) (5 1.29(9H,s,t— Bu) ,3.80(3H,s,CH3), 6.87(lH,bs,NH), 7.36 ( 1H,dd,J=8.2,2·2Ηζ,H5 ) ’ 7 · 7 3 ( 1 H,d,J = 2 · 2 Η z,H 3 ), 7.90 ( 1H,bd,J=8.8Hz,H6 )。 例5: 2—氟一 4 一異丙基一 N-甲氧基羰基苯胺之合成 將依例1相同方法製得之2 —氟一 N —甲氧基羰基苯 胺(l.OOg,5.92 mmol )溶解於 7 7 · 6 % 硫酸(5.0 0 g ) 中。使其於氮氣環境下於70 °C加熱攪拌,再加入異丙基 醇(0.40 〇g,6·5 1 mol )後經3小時激烈攪拌。所得反應 液回復至室溫後,將η 一己烷1 〇mL加入其中並進行2次 分液萃取,將萃取所得之有機層合倂,再依序使用飽和碳 -30- (28) (28)200403214 酸氫鈉水溶液、飽和食鹽水洗淨。其次,將溶媒由有機層 中餾除’得油狀2-氟- 4 —異丙基N-甲氧基羰基苯胺 666mg。將其再使用砂凝膠柱狀色層分析法精製分離,得 2 —氟一4 —異丙基一N —甲氧基碳基苯胺 206 mg (產率 17.0% )。 EI-MS: m/z212(M+H) + ; iHNMRCCDCh) 5 1.22(6H,d,J = 6.8Hz,異丙基—Me), 2.88(lH,m,異丙基—CH), 3.80(3H,s,CH3) ,6.75(lH,bs,NH), 6.93 ( 1H,dd,J=12.9,2.4Hz,H3 ), 6.99 ( 1H,dd,J = 7.8,2.4Hz,H5 ), 7.95 ( 1H,bs,H6 )。 例6: 2—氟一 4 一(1 一甲基環己基)一N—甲氧基羰基苯 胺之合成 將依例1相同方法製得之2 -氟- N —甲氧基羰基苯 胺(3 .38g,20.0 mmol )溶解於 77.6% 硫酸(20g )中。 使其於氮氣環境下於70°C加熱攪拌中,以30分鐘時間滴 入1—甲基環己醇(2.28g,20.0mol )。滴入結束後於相 同溫度下將反應液進行激烈攪拌5小時。隨後將所得反應 液回復至室溫後,將η-己烷l〇〇mL加入其中並進行分液 萃取,所得硫酸層再度加入η-己烷10 OmL,並進行分液 萃取。將萃取所得之有機層合倂,再依序使用水、飽和食 鹽水洗淨。其次,將溶媒由有機層中餾除,得油狀2 -氟 -31 - (29) (29)200403214 一 4一 (1 一甲基環己基)〜N一甲氧基羰基苯胺。將其再 使用矽凝膠柱狀色層分析法精製分離,得目的物之2 一氟 一 4 一 (1 一甲基環己基)〜N一甲氧基羰基苯胺 843mg (產率1 5 . 8 % ’ 4位取代體:5位取代體=1 〇 〇 : 〇 )。 EI-MS: m/z265 (M+H) + ; ^NMRCCDCls) δ 1.15(3H,s,l 一甲基), 1.42(4H’m,環己基), 1.54(4H,m,環己基), 1 ·93 ( 2H,m,環己基), 3.80(3H,s,OCH3) ,6.76(lH,bs,NH), 7·07 (lH,dd,J=13.4,2.2Hz,H3— 芳族), 7.12 (lH,dd,J = 8.1,2.0Hz,H5 —芳族), 7·95 ( 1H,bs,H6-芳族)。 例7: 4一 t — 丁基一 2—氟一 n—乙氧基羰基苯胺之合成 將依例1相同方法製得之2 —氟一N —乙氧基羰基苯 胺(l.OOg’ 5.46 mmol)溶解於 77.6% 硫酸(5.00g) 中。使其於氮氣環境下於7 0 °C加熱攪拌中,以3 0分鐘時 間滴入t — 丁基醇( 0.440g,6.01mmol)。滴入結束後於 相同溫度下將所得反應液進行激烈攪拌1小時。再度以 30分鐘時間滴入t一丁基醇(〇.440g,6.01mmol)。滴入 結束後於相同溫度下將所得反應液進行激烈攪拌1小時。 隨後將所得反應液回復至室溫後,將η -己烷1 OmL加入 其中並進行分液萃取,所得硫酸層再度加入η -己烷 -32- (30) 200403214 1 0 m L,並進行分液萃取。將萃取所得之有機層合倂’再 依序使用水、飽和食鹽水洗淨。其次,將溶媒由有機層中 餾除,得油狀N-乙氧基羰基一 4 一 t — 丁基—2 —氟基苯 月安1.45g (重量產率1 1 1 % )。將其再使用矽凝膠柱狀色 層分析法分離精製,得4_t— 丁基—2 —氟一 N —乙氧基 擬基苯胺與-丁基一2-氟一 N-乙氧基羰基苯胺之
口切 ll7g (產率 90%,4— t— Bu: 5— t— Bu=82: 18) 〇 EI、λ 、MS: m/z240(M+H) + ; iHNMRCCDCl;) 5 1.28(9H,s,t- Bu), 1 J 2 ( 3 h,t,J = 7.06Hz,C H 3 ) ’ 4 · 2 4 ( 2 H,q,J = 7 · 0 6 H z,C H 2 ) ’ 6·73 ( 1H,bs,NH ), 7.〇8(lH,dd,J=13.4,2.4Hz,H3), ' 1 3 ( 1H,dd,J = 8.8,2·4Ηζ,H5 ),
7.95(iH,bs,H6)。 -33-

Claims (1)

  1. 200403214 Ο) 拾、申請專利範圍
    〔式中,R1爲支鏈碳數3至10之烷基,或可被取代 之碳數3至10之環院基, R2爲鹵素原子、可被取代之直鏈或支鏈碳數1至8 之烷基,或可被取代之碳數3至8之環烷基, R3爲可被取代之直鏈或支鏈碳數1至8之烷基、可 被取代之直鏈或支鏈碳數2至6之烯基,或可被取代之碳 數3至8之環烷基, η爲0至3之整數,且 X爲鹵素原子〕。 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化合物,其中,R1爲支 鏈碳數3至5之烷基,或可被取代之碳數5至6之環烷 基。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化合物,其中,R1爲異 丙基、t — 丁基、t 一戊基,或1 一甲基環己基。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中任一項之化合物,其 中,R2爲鹵素原子,或直鏈或支鏈碳數1至4之烷基。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化合物,其中,R2爲鹵 素原子,或甲基。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5項中任一項之化合物, -34- (2) 200403214 其中,R3爲可被取代之直鏈或支鏈碳數1至4之烷基、 乙烯基、異丙烯基,或可被取代之碳數5至6之環烷基。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化合物,其中,R3爲甲 基或乙基。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7項中任一項之化合物, 其中,η爲0。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8項中任一項之化合物, 其中,X爲氟原子。_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化合物,其中,R1爲t —丁基,R3爲甲基,η爲0,且X爲氟原子。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化合物,其中,R1爲t 一 丁基,R3爲乙基,η爲0,且X爲氟原子。 1 2 · —種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1 1項中任一項之式 (1 )化合物之製造方法,其係包含 將了式(2 )之2 一鹵化苯胺衍生物與,烷化劑,於 酸觸媒之存在下,在有機溶媒或硫酸中進行反應,以於前 述衍生物之第4位置導入R1基〔R1具有與申請專利範圍
    項相同之定義〕,以製得式(1 )化合物之方法,
    〔式中,R2、R3、η、X具有與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 相同之定義,但,R2並未於芳香環之第4位置〕。 -35- 200403214 1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2項之方法,其中,烷化劑 係選自t 一 丁基醇、異丁烯、t一丁基氯化物、t一丁基溴 化物、異丁基溴化物、異丁基氯化物所成群中所選出者。 1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之方法,其中,烷化劑 係爲t 一 丁基醇,且,對式(2 )衍生物之莫耳數而言,t 一 丁基醇係使用1 · 〇至5.0當量。 1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2至1 4項中任一項之方法, 其中,酸觸媒係爲70至90% (w/w)之硫酸。 1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2至1 4項中任一項之方法, 其中,酸觸媒係爲70至90% ( w/ w)之硫酸,且,反應 係於溫度60至80°C之範圍內進行。 1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2至1 6項中任一項之方法, 其係包含將式(4 )化合物或其鹽之胺基,於鹼性條件 下,使用氯基甲酸酯C1CO OR3〔式中,R3具有與申請專 利範圍第1項相同之定義:〕保護,以製得2 -鹵化苯胺衍 生物之方法,
    〔式中,R2、η、X具有與申請專利範圍第〗項相同 之定義〕。 18. —種式(3 )之苯胺衍生物或其藥學上所容許之 鹽或其溶媒合物之製造方法,其係包含將申請專利範圍第 -36- (4) 200403214 1至1 1項中任一項之式(1 )化合物之經保護的胺基,於 酸性或鹼性條件下進行脫保護之方法, (R2)
    NH2
    〔式中,η、R1、R2、X具有與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 相同之定義〕。 1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8項之方法,其於式(3 ) 中,R1爲t 一丁基,η爲0,且X爲氟原子。 2 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8項之方法,其中,脫保護 基反應,係於2 0至5 3 %氫氧化鈉水溶液或2 0至4 7 %氫 氧化鉀水溶液中以加熱方式進行。 2 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8至2 0項中任一項之方法, 其尙包含
    將下式(2 )之2 —鹵化苯胺衍生物與,院化劑,於 酸觸媒之存在下,在有機溶媒或硫酸中進行反應,於前述 衍生物之第4位置導入R1基〔R1具有與申請專利範圍第 1項相同之定義 〕,以製得式(1 )化合物之方法, 5
    〔式中,R2、R3、η、X具有與申請專利範圍第}項相 同之定義,但,R2並未於芳香環之第4位置〕。 -37- 200403214 柒、(一)、本案指定代表圖為:無 (二)、本代表圖之元件代表符號簡單說明:無 捌、本案若有化學式時,請揭示最能顯示發明特徵的化學 式··
TW092113381A 2002-05-17 2003-05-16 4-alkyl-2-haloaniline derivative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TW200403214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2142444 2002-05-1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403214A true TW200403214A (en) 2004-03-01
TWI338679B TWI338679B (zh) 2011-03-11

Family

ID=295449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2113381A TW200403214A (en) 2002-05-17 2003-05-16 4-alkyl-2-haloaniline derivative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1) US7439382B2 (zh)
EP (1) EP1506954A4 (zh)
JP (1) JP4637573B2 (zh)
KR (1) KR101018978B1 (zh)
CN (1) CN100376542C (zh)
AR (1) AR039820A1 (zh)
AU (1) AU2003231542A1 (zh)
IN (2) IN2012DN02014A (zh)
TW (1) TW200403214A (zh)
WO (1) WO2003097572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36936A (en) * 1981-06-19 1984-03-13 Ciba-Geigy Corporation Alkylation and aralkylation of aromatic amines
EP1291344A4 (en) * 2000-05-30 2004-06-09 Meiji Seika Kaisha ACTIVE INGREDIENTS FOR CONTROLLING THE RICE TA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50006249A (ko) 2005-01-15
US7439382B2 (en) 2008-10-21
AR039820A1 (es) 2005-03-02
WO2003097572A1 (fr) 2003-11-27
CN100376542C (zh) 2008-03-26
EP1506954A4 (en) 2006-09-06
EP1506954A1 (en) 2005-02-16
JP4637573B2 (ja) 2011-02-23
IN2012DN02014A (zh) 2015-07-24
IN2012DN02015A (zh) 2015-07-31
CN1653034A (zh) 2005-08-10
TWI338679B (zh) 2011-03-11
JPWO2003097572A1 (ja) 2005-09-15
KR101018978B1 (ko) 2011-03-02
US20050143454A1 (en) 2005-06-30
AU2003231542A1 (en) 2003-1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21518338A (ja) Pd1/pd−l1相互作用/活性化の阻害剤としての二環式化合物
MX2009001020A (es) Proceso quimico para preparacion de esteres y amidas de ciclopropano aromaticos.
TWI313676B (en)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phenylmalonic acid dinitriles
CN111511725A (zh) 1-氰基-2-(4-环丙基-苄基)-4-(β-D-吡喃葡萄糖-1-基)-苯、L-脯氨酸和水的1:1:1共晶体的合成
TW201738229A (zh) 製備n-[(5-嘧啶基)甲基]-2-吡啶胺之方法
CA2104602A1 (en) Substituted .alpha.-aminoaldehydes and derivatives
JPH02209848A (ja) ナフチルメチルアミン誘導体およびそれを有効成分とする抗真菌剤
TW200403214A (en) 4-alkyl-2-haloaniline derivative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JP2022523160A (ja) 方法および化合物
Zhao et al. Catalyst-free domino reaction of ethyl 4-hydroxyalkyl-2-ynoate with N-heteroarylmethyl-N-2, 2-difluoroethan-1-amine
CN110330477B (zh) 一种苯基噻吩磺酰胺类化合物、药物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US10669250B2 (en) Hypervalent iodine CF2CF2X reagents and their use
WO2016026459A1 (zh) 一种异丙基苯酚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
JP6185020B2 (ja) テトラリン系化合物およびその合成方法、ならびにそれを合成するための中間体
EP1314727B1 (fr) Synthèse directe de sels quaternaires de phenanthridinium
JP2003212861A (ja) ピリミジニルアルコール誘導体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の合成中間体
TWI333957B (en) Verfahren zur eifuhrung einer 1,2-doppelbindung bei 3-oxo-4-azasteroidverbindungen
JP2003171359A (ja) (2−ニトロ−フェニル)アセトニトリル誘導体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の合成中間体
WO2012165262A1 (ja) ベンジルアミン誘導体
TWI606033B (zh) Isopropylphenol derivative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JP2012106981A (ja) テトラヒドロキノリン類化合物の製造方法
JP4013772B2 (ja) 2−ヒドロキシイミノ−3−オキソプロピオニトリル及びその製法
JP4831897B2 (ja) (2,6−ジクロロピリジン−4−イル)メタノールの製造方法
CN115836066A (zh) N-丁氧羰基-3-(4-咪唑-1-基甲基苯基)-5-异丁基噻吩-2-磺酰胺的合成方法
EP1856104A1 (en) Processes and compound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substituted naphthylindole derivativ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