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916702Y - 盒、处理盒及图像形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盒、处理盒及图像形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916702Y
CN2916702Y CNU2005200073121U CN200520007312U CN2916702Y CN 2916702 Y CN2916702 Y CN 2916702Y CN U2005200073121 U CNU2005200073121 U CN U2005200073121U CN 200520007312 U CN200520007312 U CN 200520007312U CN 2916702 Y CN2916702 Y CN 2916702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gagement member
box
image forming
delevoping cartridge
handle bo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52000731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西村惣一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916702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916702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03Arrangements or disposition of the complete process cartridge or parts thereof
    • G03G21/1817Arrangements or disposition of the complete process cartridge or parts thereof having a submodular arrangement
    • G03G21/1821Arrangements or disposition of the complete process cartridge or parts thereof having a submodular arrangement means for connecting the different parts of the process cartridge, e.g. attachment, positioning of parts with each other, pressure/distance regula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651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for connecting the different parts
    • G03G2221/1654Locks and means for positioning or alignment

Abstract

一种盒,包括设在其上的接合装置,该接合装置包括:转动地设置在盒的框架上的接合构件,该接合构件的一端具有接合部分;和与该接合构件的接合部分相接合的被接合部分;其中,所述接合构件上还具有接合释放部分;当盒被置于图像形成设备内时,接合释放部分能够自动解除接合部分和被接合部分之间的接合。与现有技术相比较,由于本发明设置有接合释放部分,在盒被置于图像形成设备内时能够自动解除接合部分和被接合部分之间的接合约束,无需手动解除,因而提高图像形成设备的可操作性。

Description

盒、处理盒及图像形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盒、一种处理盒以及一种配备该处理盒的图像形成设备。
背景技术
按照惯例,处理盒被安装在图像形成设备,例如激光打印机中。该处理盒包括:静电潜像被形成在其上的感光鼓,以及将形成在感光鼓上的静电潜像显影成色粉图像的显影盒。
该显影盒被安装在支撑感光鼓的鼓盒上。显影盒包括将色粉提供到感光鼓表面的显影辊。由于显影辊以显影盒安装在鼓盒上并且显影辊面对感光鼓这样的状态旋转,因此色粉被从显影辊提供到感光鼓的表面。静电潜像因此被显影成色粉图像。然后,被显影的色粉图像通过与感光鼓相对设置的转印辊转印到在感光鼓和转印辊之间馈送的纸张上。
例如,美国专利号6,751,428披露了这样一种处理盒,该处理盒包括一个用于保持显影盒与鼓盒附接状态的锁紧装置。在该处理盒中,鼓盒包括一个以显影盒附接方向沿上游端面延伸的轴,以及一个被轴可旋转支撑的锁紧杠杆。该显影盒包括一个锁紧突起,该锁紧突起以显影盒安装的方向从显影盒向上游侧突出。该锁紧杠杆绕轴旋转与该锁紧突起接合,防止显影盒与鼓盒分离。这样做,保持了显影盒与鼓盒的附接。
实用新型内容
然而,该锁紧杠杆在锁紧杠杆接合锁紧突起的锁紧状态和锁紧杠杆从锁紧突起脱离接合的非锁紧状态之间被用手动转换。因此,为了在处理盒被安装在图像形成设备中的状态下从图像形成设备中移除盒,需要用手动使锁紧杠杆与锁紧突起脱离接合,然后盒被拉出图像形成设备。
因此,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处理盒以及包括该处理盒的图像形成设备,当盒从图像形成设备上分离时,达到在可操作性上的改进。
示例性的盒包括设在其上的接合装置,该接合装置包括:转动地设置在盒的框架上的接合构件,该接合构件的一端具有接合部分;和与该接合构件的接合部分相接合的被接合部分;其中,所述接合构件上还具有接合释放部分;当盒被置于图像形成设备内时,接合释放部分能够自动解除接合部分和被接合部分之间的接合。
示例性的处理盒包括:框架;以及转动地设置在框架上的接合构件,该接合构件的一端具有接合部分;其中,该接合构件还包括脱离接合部分和接合操作部分,当处理盒置于图像形成设备内时脱离接合部分自动地将接合构件的接合部分移到解除接合的位置,即第一位置,以及当处理盒从图像形成设备移离时接合操作部分自动地将接合构件的接合部分移到接合位置,即第二位置。
附图说明
参考下面的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
图1是显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作为图像形成设备的激光打印机的基本部分的侧面剖视图;
图2A是图1中的激光打印机的处理盒的侧视图,其中处理盒与机壳附接;
图2B是图2A中的处理盒的侧视图,其中处理盒与机壳分离;
图3是图2A中的处理盒的侧视图,其中显影盒被从上移开;
图4A是图2A中的处理盒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侧视图,其中处理盒具有一个手动接合部件,该手动接合部件处于不受约束的状态;
图4B是图4A中的处理盒的侧视图,其中手动接合部件处于受约束的状态;
图5A是图2A中的处理盒的又一示例性实施例的侧视图,其中处理盒具有可移动的显影盒侧柄,该侧柄位于不受约束的位置;
图5B是图5A中的处理盒的侧视图,其中显影盒侧柄位于受约束的位置。
图6是显示图1中的激光打印机的基本部分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侧面剖视图,其中压力被施加到显影盒或从显影盒中释放,协助打开或关闭前盖;
图7是图6中的局部放大侧视图,其中通过打开前盖,显影盒上的压力被释放;
图8是图1中的激光打印机的又一示例性实施例的侧视图,其中前盖具有一个压力部件;
图9A是图2A中的处理盒的又一示例性实施例的侧视图,其中显影盒具有接合部件,该接合部件位于不受约束的位置;
图9B是图9A中的显影盒的侧视图,其中接合部件位于受约束的位置;
图10A是图2A中的处理盒的又一实施例的侧视图,其中接合部件插入显影盒和框架之间,接合部件位于不受约束的位置;
图10B是图10A中的处理盒的侧视图,其中接合部件位于受约束的位置;以及
图10C是图10A中的处理盒的接合装置的放大图,该接合装置包括图10A中的接合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将结合附图被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作为图像形成设备的激光打印机1包括机壳2,进给作为记录媒介的纸张3的纸张进给部分4,以及在被进给的纸张3上形成图像的一图像形成部分5。该纸张进给部分4和图像形成部分5被设置在机壳2内。
机壳2在其侧壁具有一个开口44,通过该开口44处理盒19(稍后描述)被安装在激光打印机1内。为了开启和关闭开口44,作为盖子部件的前盖45被设置到机壳2的该侧壁上。前盖45在其下端通过铰链46可旋转地与机壳2连接。当前盖45绕铰链46转动被关闭时,开口44被关闭。当前盖45绕铰链46转动被开启时,开口44被开启,因此处理盒19可以被通过该开口安装到激光打印机1中。
在机壳2中,安装通道47被设置为以基本平行于纸张传递的方向延伸,因此而连通开口44。处理盒19通过安装通道47被安装到机壳2内和从机壳2移去。
在下文的整个描述中,在激光打印机1和处理盒19中,当处理盒19与机壳2处于附接状态时,设置前盖45的一侧被定义为前,设置定影部分13(稍后描述)的相对一侧被定义为后侧。
纸张进给部分4被设置在机壳2的底部,包括:其中可保持一叠纸张3的纸张进给盘6;设置于纸张供给盘6前端上方的纸张供给辊7和纸张供给垫8;沿纸张传递方向被设置在纸张供给垫8的下游的纸屑去除辊9;以及沿纸张传递方向被设置在纸屑去除辊9的下游的一对对准辊10。
纸张供给辊7和纸张供给垫8被设置成使它们互相相对。纸张供给垫8被设置在纸张供给垫8下面的弹簧(未显示)压靠向纸张供给辊7。
置于纸张进给盘6中的一叠纸中的顶端纸张3被压靠向纸张供给辊7。顶端纸张3然后被纸张供给辊7和纸张供给垫8夹取,通过纸张供给辊7的旋转一张张地被从纸叠分离并被供给。被进给的纸张3然后通过纸屑去除辊9,因此粘在纸张3上的纸屑被从上去除。接着,纸张3被进一步传递到对准辊10。对准辊10对准纸张3的传递,然后进一步将纸张3进给到图像形成部分5中的图像转印位置(该位置设置在感光鼓21(稍后描述)和转印辊34(稍后描述)之间,并且在那里形成在感光鼓21上的色粉图像被转印到纸张3上)。
图像形成部分5包括扫描部分11,处理部分12,以及定影部分13。
设置在机壳2的上部的扫描部分11包括:激光发射部分(没有显示),可旋转的多角镜14,透镜15以及三个反射镜16,17,18。在扫描部分11中,基于图像数据从激光发射部分被发射的激光束,按照多角镜14,透镜15以及三个反射镜16,17,18的顺序通过它们或被它们反射,最后通过高速扫描被照射到处理盒19的感光鼓21的表面,如虚线所示。
处理部分12包括安装在机壳2的处理盒19,以及设置到机壳2作为转印装置的转印辊34
处理盒19与机壳2附接并附接在扫描部分11的下面。处理盒19包括框架50,被容纳在框架50内的显影盒20,作为图像保持体的感光鼓21,栅控电晕充电器22,以及清洁刷23。
如图2所示,框架50包括:设置成互相之间设有一预定距离的一对互相相对的侧板51;在侧板51的前边缘连接侧板51的前板91,侧板51的下边缘连接侧板51的底板121,在侧板51的后边缘连接侧板51的后板122(图1),以及在侧板51的上边缘连接侧板51的顶板123。
每个侧板51包括互相形成整体的基本矩形的后侧板部分52以及延长板形状的前侧板部分53。前侧板部分53从后侧板部分52的前边缘的下端部分向前延伸。
前板91与侧板51连接在前侧板部分53的前边缘。前板91包括作为框架侧操作部分的突起柄56,突起柄56具有水平部分54和悬吊部分55。水平部分54从前板91向前延伸。悬吊部分55从水平部分54的前端向下延伸。
每个后侧板部分52在其前边缘具有一个半圆的接合部分57。接合部分57可以与显影辊26的辊轴49(稍后描述)接合。在每个后侧板部分52中,接合部分57的下边缘连续延伸到前侧板部分53的上边缘。
底板121与侧板51的前侧板部分53连接在它们的下边缘。底板121被设置为从前侧板部分53的前边缘到中间部分。
后板122与侧板51的后侧板部分52连接在它们的后边缘。顶板123与侧板51的后侧板部分52连接在它们的上边缘。
在框架50中,显影盒50被安装在由侧板51,底板121和前板91限定的盒安装部分124。如图1所示,显影盒20包括机架48,色粉存储腔24,色粉供给辊25,显影辊26和层厚度调节片27。色粉存储腔24,色粉供给辊26以及层厚度调节片27被容纳在机架48中。
如图2A和2B所示,机架48包括:设置在色粉存储腔24的相对两侧的侧壁58,在侧壁58的前边缘连接侧壁58的前壁92,在侧壁58的下边缘连接侧壁58的底壁125,在在侧壁58的上边缘连接侧壁58的顶壁130。侧壁58,前壁92,底壁125以及顶壁130互相整体形成。由于这种结构,机架48具有后面开口的箱形结构。
每个侧壁58包括基本矩形的前侧壁部分59,以及当从侧面看时从前侧壁部分59的后边缘的下端部向后突出的突出部分60。
前壁92与侧壁58连接在前侧壁部分59的前边缘。前壁92包括作为显影盒侧操作部分的显影盒柄63,显影盒柄63具有水平部分61和悬吊部分62。水平部分61从前壁92的上端向前延伸。悬吊部分62从水平部分61的前端向下延伸。
底壁125与侧壁58连接在前侧壁部分59的下边缘。顶壁130与侧壁58连接在前侧壁部分59的上边缘。
如图1所示,色粉存储腔24通过一内部空间形成,该内部空间被设置在被一隔板28划分的显影盒20的前部。色粉排出口29被设置在隔板下面,因此在前后方向上连通互相隔开的空间。色粉存储腔24存储作为显影剂的正向充电无磁性的单成分色粉。色粉是通过已知的诸如悬浮聚合的聚合方法由诸如苯乙烯的苯乙烯基单体和诸如丙烯酸,烷基(C1-C4)丙烯酸酯,烷基(C1-C4)甲基丙烯酸酯的丙烯基单体的共聚获得的聚合色粉。该聚合的色粉具有基本球状形状和很好的流动性。因此,可以形成高质量的图像。
诸如碳黑的色彩剂和石蜡被添加到聚合色粉中。诸如硅石的外部添加剂也被添加到聚合色粉中以提高色粉的流动性。聚合色粉的微粒尺寸大致为6-10微米。
搅拌器30被设置在色粉存储腔24中。被存储在色粉存储腔24中的色粉被搅拌器30搅拌。
色粉供给辊25被显影盒20旋转支撑,位于色粉排出口29边上和后面。色粉供给辊25包括由导电泡沫材料制成的辊体部分覆盖的金属辊轴。色粉供给辊25由来自电动机(未显示)的动力驱动和旋转。
显影辊26被设置在色粉供给辊25后面。显影辊26被旋转支撑在机架48的侧壁58的突出部分60之间,同时与色粉供给辊25接触,因此它们互相压靠而变形到适当程度。因此,显影辊26从机架后面被部分地向外暴露。显影辊26包括被由导电橡胶材料制成的辊体部分覆盖的金属辊轴49。更具体地说,显影辊26的辊体部分由含碳颗粒的导电聚氨酯橡胶或硅树脂橡胶制成,其表面被覆盖一层由含氟的聚氨酯橡胶或硅树脂橡胶制成的涂层。预定的显影偏压在显影时被施加到显影辊26。显影辊26被来自电动机(未显示)的动力驱动,并且以与色粉供给辊25的旋转方向相同的方向旋转。
如图2A和图2B所示,辊轴49的两端部分沿宽度方向(在侧壁58互相相对的方向)从侧壁58的各自的突出部分60向外突出。
层厚度调节片27包括由金属叶片弹簧制成的刀片体31和由绝缘硅树脂橡胶制成的压力部分32。具有半圆形截面的压力部分32被设置在刀片体31的自由端。层厚度调节片27被设置成靠近显影辊26。设置在刀片体31的自由端的压力部分32通过刀片体31的弹性力的作用按压显影辊26。
显影盒20与框架50的盒安装部分124附接,因此显影辊26的辊轴49沿宽度方向从突出部分60向外突出的两端部分与侧板51的后侧板部分52的各自的接合部分57接合。当显影盒20与框架50的盒安装部分124附接时,显影辊26的局部暴露部分相面对地接触感光鼓21。
在色粉存储腔24中,被搅拌器30搅拌的色粉通过设置在隔板28下的色粉排出口29被排向色粉供给辊25。
然后,通过色粉供给辊25的旋转,从色粉排出口29排出的色粉被提供给显影辊26。那时,色粉被色粉供给辊25和显影辊26之间引起的摩擦正向充电。供给在显影辊26上的色粉通过显影辊26的旋转被进一步供给到层厚度调节片27的压力部分32和显影辊26之间,因此色粉变成具有均匀厚度的薄层,并且被保持在显影辊26上。
感光鼓21被设置在显影盒20的后面,以使其面对显影辊26。感光鼓21具有圆柱形的鼓体和设置在感光鼓21的轴线中心的鼓轴33。感光鼓21通过鼓轴33旋转支撑在框架50的侧板51的后侧板部分52之间。由例如铝制成的感光鼓21的导电圆柱形鼓体的表面被正向充电的感光层覆盖。感光鼓21的圆柱形鼓体与地连接。
如图2A和图2B所示,突起轴33被设置为其端部沿宽度方向从各自的侧板51向外突出。
栅控电晕充电器22以一预定的距离被放置在感光鼓21的上面,以使其不接触感光鼓21同时被顶板123支撑。栅控电晕充电器22是从诸如钨线的充电线产生电晕放电的充电装置,对感光鼓21的表面均匀地正向充电。
清洁刷23被后板122支撑在感光鼓21的后面,以使其面对感光鼓21并与感光鼓21的表面接触。
具有显影盒20的处理盒19通过打开前盖45,从开口44经由安装通道47与机壳2附接。
转印辊34被设置在机壳2中。在处理盒19与机壳2附接的状态中,转印辊34与感光鼓21接触,以使其在上下方向上互相面对,并且在两者其间形成(提供)一夹持部分。因为转印辊34被设置在机壳2中,处理盒19可以被缩小尺寸。转印辊34包括被由导电橡胶材料制成的辊体部分覆盖的金属辊轴。
在转印时,预定的转印偏压被施加到转印辊34。转印辊34由来自电动机(没有显示)的动力驱动并旋转。感光鼓21的表面根据感光鼓21的旋转被栅控电晕充电器22均匀地充正电。然后,通过高速扫描,感光鼓21的表面被暴露在从扫描部分11发射出的激光束下,相应于将被转印到纸张3上的图象的静电潜像形成在感光鼓21的表面上。
接着,当感光鼓21上的静电潜像面对并接触显影辊26时,保持在显影辊26上的正向充电的色粉被提供到形成在感光鼓21上的静电潜像并由静电潜像保持,即被提供并保持在由于激光束的曝光其电势降低的部分。因此,形成在感光鼓21上的潜像可以被看见,并且因此,通过反转现象,色粉图像被形成在感光鼓21的表面。
然后,当纸张3通过感光鼓21和转印鼓34之间(转印位置)时,通过施加到转印辊34的转印偏压,由感光鼓21的表面保持的色粉图像被转印到纸张3上。色粉图像被转印其上的纸张3然后被传送到定影部分13。
转印后保留在感光鼓21上的剩余色粉被显影辊26收集,转印后从纸张3粘到感光鼓21上的纸屑被清洁刷13收集。
定影部分13被设置在显影盒19的后面,包括定影框35,加热辊36,压力辊37以及一对传送辊38。加热辊36,压力辊37和一对传送辊38被设置在定影框35中。
加热辊36包括金属基管和基管中的产生热量的卤素灯。加热辊36由来自电动机(没有显示)的动力驱动并旋转。
压力辊37被相面对地设置在加热辊36的下面,用来按压加热辊36。压力辊37包括覆盖由橡胶材料制成的辊体部分的金属辊轴。压力辊37随着加热辊36旋转而旋转。
一对传送辊38设置在加热辊36和压力辊37的后面,加热辊36和压力辊37在纸张传送方向的下游。
在定影部分13,当纸张3通过加热辊36和压力辊37之间时,在转印位置转印到纸张3的色粉被热定影到纸张3上。色粉被定影到其上的纸张3被进一步传送到向机壳2的顶部延伸的纸张排出通道39。然后被传送到纸张排出通道39的纸张3通过一对设置在排出通道39上面的纸张排出辊40排出到设置在机壳2顶部的纸张排出盘41上。
在激光打印机1中,如图2A所示,处理盒19的每一侧上包括支撑轴64,接合构件65,以及作为被接合部分的接合突起66。支撑轴64,接合构件65,以及接合突起66作为接合装置。尽管说明只针对一侧的支撑轴64,接合构件65以及接合突起66,但是它们在每一侧的结构和功能都是相同的。
支撑轴64被设置在框架50的侧板51的前侧板部分53上。更具体地说,支撑轴64沿宽度方向在前后方向上从前侧板部分53的前部向外突出。
接合构件65被支撑轴64旋转支撑。接合构件65包括:支撑轴64被插入其中的轴插入部分67;在其一端与轴插入部分67连接,并且具有大致的C字形状的接合部分68;作为释放构件的脱离接合操作部分69和作为返回机构的接合操作部分70,这两个部分从轴插入部分67以预定的各自的方向线形延伸。轴插入部分67,接合部分68,脱离接合操作部分69以及接合操作部分70互相成为整体。接合构件65可以绕支撑轴64在不受约束的位置和受约束的位置之间预定的角度范围内旋转,不受约束的位置处接合部分68以基本水平的方向面对支撑轴64(如图2A所示),受约束的位置处接合部分68以上下的方向面对支撑轴64(如图2B所示)。
在接合构件65中,脱离接合操作部分69和接合操作部分70被设置为形成具有一个角度的基本V字形,因此接合构件65可旋转(上述预定的角度)。在接合部分68位于受约束位置(如图2B所示)的情况下,脱离接合操作部分69沿基本垂直于支撑轴64的轴向的上下方向延伸,并且从前侧板部分53向下突出。在接合部分68位于不受约束的位置(如图2A所示)的情况下,接合操作部分70沿基本垂直于支撑轴64的轴向的上下方向延伸,并且从前侧板部分53向下突出。当脱离接合操作部分69从前侧板部分53向下突出时,接合操作部分70以向后倾斜的方式向下延伸(图2B)。当接合操作部分70从前侧板部分53向下突出时,脱离接合操作部分69以向前倾斜的方式向下延伸(图2A)。
在显影盒20与框架50附接的情况下,接合突起66从显影盒20的机架48的侧壁58突出,以使接合突起66基本平行于支撑轴64向受约束位置延伸。接合突起66是一个圆柱形并具有使接合部分68可以与接合突起66的外周接合的直径。采用这种结构,在显影盒20与框架50附接的情况下,当接合构件65旋转,将接合部分68移动到受约束位置时,接合部分68与接合突起66接合,建立显影盒20从框架50上的拆卸被约束的受约束状态。当接合构件65向反方向旋转,将接合部分68移动到不受约束的位置时,接合部分68与接合突起66脱离接合,建立显影盒20从框架50上的拆卸被允许的不受约束状态。
处理盒19进一步包括作为第二支撑轴的支撑轴71,作为第二接合构件的手动接合构件72,以及作为第二被接合构件的接合构件73。支撑轴71,手动接合构件72以及接合构件73作为手动接合装置。
支撑轴71被设置成以基本平行于框架50的前板91的宽度方向从突起柄56的水平部分54的外表面延伸。
手动接合构件72包括互相成为整体的钩子部分74和手动操作部分76。当从侧面看时,钩子部分74在其自由端具有大致的C字形。手动操作部分76以基本垂直于钩子部分74的方向延伸。支撑轴71被插入钩子部分74和手动操作部分76的连接部分。因此,手动接合构件72被支撑轴71支撑,通过手动操作手动操作部分76,使手动接合构件72绕支撑轴71旋转,以使手动接合构件72可在受约束位置和不受约束位置之间旋转。当手动接合构件72位于受约束位置时,手动操作部分76以基本水平的方向沿突起柄56的水平部分54延伸。当手动接合构件72位于不受约束的位置时,手动操作部分76以上下方向沿突起柄56的悬吊部分55延伸。
接合构件73包括:在显影盒20附接到框架50的状态下,从机架48的前壁92向前延伸的水平部分77,和从水平部分77的前端向上弯曲的突出部分78。水平部分77和突出部分78互相成为一整体。
突出部分78被设计为,当手动接合构件72位于受约束位置时,使突出部分78进入手动接合构件72的钩子部分74的大致C形的自由端部分的空间。采用这种结构,在显影盒20与框架50附接的情况下,当手动接合构件72被旋转到受约束的位置时,钩子构件74与突出部分78接合,因此建立显影盒20与框架50的拆卸被约束的受约束状态。当手动接合构件从受约束位置旋转到不受约束位置时,钩子部分74从突出部分78上脱离接合,因此建立显影盒20从框架50拆卸被允许的不受约束状态,如图3所示。
如图2A和图2B所示,在机壳2中,作为第一接触部分的柱状构件79被设置在每一侧,使柱状构件79从下并朝安装通道47延伸。柱状构件79被设置成其尖顶部位于一通道中,在处理盒19的附接和拆卸过程中,接合构件65的脱离接合操作部分69和接合操作部分70穿过该通道。更具体地说,当接合构件65位于受约束位置时,脱离接合操作部分69以基本水平的方向面向柱状构件79的尖顶部,接合操作部分70位于柱状构件79的上面,不面对柱状构件79。当接合构件65位于不受约束的位置时,接合操作部分70面对柱状构件79,脱离接合操作部分69位于柱状构件79的上面,不面对柱状构件79。
在将显影盒20附接到框架50上时,处理盒19的约束状态由接合构件65和手动接合构件72建立,由于该建立的约束状态,接合构件65的接合部分68与接合突起66接合,而手动接合构件72的钩子部分74与突出部分78接合。这样,将显影盒20从框架50上拆卸受到约束(图2B)。如上所述,为了将约束状态下的处理盒19装入机壳2,首先将前盖45打开以开启开口44。然后,将处理盒19从开口44插入机壳2,并操作突起柄56使其沿安装通道47从前向后移动。然后,当接合操作部分70经过柱形构件79上方时,脱离接合操作构件69接触柱形构件79。根据处理盒19的移动,脱离接合操作部分69的下端部分被柱形构件79向上推动,从而使接合构件65绕支撑轴64旋转,使接合构件65的接合部分68从接合突起66脱离接合。相应地,非约束状态由激光束打印机1内的接合构件65(图2A)建立。
当如上所述将处理盒19附接到机壳2上时,与处理盒19和机壳2的附接相关,接合构件65由约束位置移到非约束位置,因此对显影盒20从框架50拆卸的约束由接合构件65消除。因此,无需在从机壳2中拆卸显影盒20时改变接合构件65的位置,从而从机壳2移去显影盒20时能提高可操作性。
为了将处理盒19从机壳2移去,从前面操作突起柄56,以沿安装通道47向前移动处理盒19。然后,在脱离接合操作部分69经过柱形构件79上方之后,接合操作部分70接触柱形构件79,而根据处理盒19的移动,接合操作部分70的下端部分被柱形构件79向上推动。这样,接合构件65绕支撑轴64转动,使接合构件65的接合部分68与接合突起66接合,从而由接合构件65建立约束状态(图2B)。
当处理盒19如上所述从机壳2移开时,与处理盒19从机壳2的拆卸相关,接合构件65的位置从非约束位置回到约束位置,从而使显影盒20从框架50拆卸由接合构件65受到约束。因此,在从机壳2拆卸显影盒20,例如为了清理卡纸的时候,就无需改变接合构件65的位置,从而从机壳2移去处理盒19时能提高可操作性。此外,在将处理盒19与机壳2分离的状态下,可以防止显影盒20轻易地从框架50上拆卸。结果,可防止由于从框架50上拆卸显影盒20而造成感光鼓21暴露,进而能防止在处理盒19与机壳2分离的状态下损坏感光鼓21。
为了如图3中所示那样在使处理盒19留在机壳2中时将显影盒20从处理盒19移开,在手动接合构件72的钩子部分74从突出部分78脱离接合以由手动接合构件72释放约束状态之后,从前面操作显影盒柄63,向前移动显影盒20。应该理解,在将显影盒20从处理盒19移开时,接合构件65处于非约束状态。在将处理盒19附接到机壳2中时,为了把显影盒20附接到处理盒19上,从前方操作显影盒柄63使显影盒20向后移动。然后,手动接合构件72的钩子部分74与突出部件78接合而由手动接合构件72建立约束状态。在处理盒19与机壳2分离的状态下,以与上面类似的形式可以将显影盒20附接到处理盒19上和从处理盒19拆卸。
在上述处理盒19中,显影盒20从框架50上的拆卸可以由手动接合构件72的钩子部分74与突出部分78的接合受到约束。这样,在处理盒19与机壳2分离的状态下能进一步约束显影盒20从框架50的拆卸。结果就能进一步防止感光鼓21暴露并受到损坏。
可以通过简单的手动操作使手动接合构件72转动来实现钩子部分74与突出部分78接合和脱离接合。相应地,在从机壳2拆卸处理盒19的状态下,显影盒20可以受到约束而不会从框架50上拆卸下来,并且在从机壳2拆卸显影盒20的过程中不会丧失可操作性。
在激光束打印机1中,由于机壳2上设有转印辊34,当将处理盒19从机壳2上拆卸时,感光鼓21面向转印辊34的部分暴露在外面。所以,当在处理盒19从机壳2上拆卸的状态下从框架50分离显影盒20时,进一步暴露感光鼓21面向显影盒20的部分,即感光鼓21的暴露部分扩大。在处理盒20从机壳2上拆卸的状态下,当由接合构件65与接合突起66的接合及手动接合构件72与突出部分78的接合约束了显影盒20的拆卸时,可以防止感光鼓21的暴露部分扩大。相应地,可以减少感光鼓21暴露部分损坏的可能性。
由于鼓柄56和显影盒柄63分开设置,在将处理盒19附接到机壳2上及从机壳2上拆卸处理盒19时操作突起柄56,在将显影盒20附接到框架50上及从框架50上拆卸显影盒20时操作显影盒柄63。也就是,可根据情况需要使用突起柄56和显影盒柄63。这样,处理盒19与显影盒20在装拆过程中可以进一步提高可操作性。
此外,由于突起柄56和显影柄63的设置使其能从前面操作,所以可以更便捷地从机壳2的开口44操作突起柄56与显影柄63。因此,在将处理盒19与显影盒20附接到机壳2上及从机壳2上拆卸时的可以进一步提高可操作性。
在本实施例中,取代在每侧设有接合装置,处理盒19也可在只在一侧设有接合装置。此外,处理盒19可具有多个手动接合装置。
图4A和4B显示了图2A和2B中处理盒19的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在下面的说明中,图4A和4B中处理盒19与图2A及2B中处理盒19相同的部分或部件采用相同的参考数字标注,将省略对于这些部分或部件的说明。
图4A和4B中处理盒19在框架50的每个侧壁58上包括作为第三接合构件的可滑动接合构件80,以及作为第三被接合部分的接合突起81。滑动接合构件80和接合突起81起到手动接合装置的作用。尽管下面只介绍一个滑动接合构件80和一个接合突起81,但两侧的滑动接合构件80和接合突起81具有相同的结构和功能。
滑动接合构件80大致呈L形状,并包括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接合板部分82和操作板部分83,该操作板部分83在处理盒装拆方向上从接合板部分82的下端部分向前延伸。接合板部分82及操作板部分83形成整体。
在滑动接合构件80中,接合板部分82的上端部分从前边缘向后切去大致矩形的形状,以形成可与接合突起81接合的接合凹面84。
接合板部分82与操作板部分83的结合部分有沿处理盒拆装方向延伸的狭缝85。框架50具有从后侧板部分52的前端部分沿宽度方向向外延伸的轴86。轴86被插入滑动接合构件80的狭缝85中。通过该结构,滑动接合构件80被附接到框架50,从而能在处理盒拆装方向上相对于框架50滑动。
显影盒20的机架48上设有接合突起81。更具体地说,机架48的每个侧壁58具有从其下端部分的前边缘向前突出的突出部分87。突出部分87上设置接合突起81以沿宽度方向向外延伸。此外,将接合突起81设置在这样的位置上,在显影盒20附接到框架50上的状态下,当滑动接合构件80滑动到相对于轴86的最前位置时,接合凹面84在该位置与滑动接合构件80接合。
在处理盒19附接到机壳2上的状态下,当沿处理盒拆卸方向拉动操作板部分83以将处理盒19从机壳2上移去时,滑动接合构件80沿拆卸方向滑动,使滑动接合构件80的接合凹面84与接合突起81接合。这样,就建立了对将显影盒20从框架50拆卸的约束状态。因此,显影盒20可以和处理盒19一起从机壳2上拆卸。
当沿处理盒附接方向按压操作板部分83以将处理盒19附接到机壳2上时,滑动接合构件80沿附接方向滑动而使滑动接合构件80的接合凹面84从接合突起81脱离接合。这样,就建立显影盒20允许从框架50上拆卸的非约束状态。因此,显影盒20可以与处理盒19分离并能从机壳2中拉出。在图4A和4B的处理盒19中,结合处理盒19相对于机壳2的附接和拆卸,显影盒20相对于框架50在约束和非约束状态之间转换。相应地,在处理盒19相对于机壳2附接和拆卸过程中可以进一步提高可操作性。
在本实施例中,取代在每侧设有手动接合装置,处理盒19可仅在一侧设有手动接合装置。
图5A和5B显示了图2A和2B中处理盒19的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在下面的说明中,图5A和5B中处理盒19与图2A和2B中处理盒19相同的部分或部件采用相同的参考数字表示,并且省略对这些部分或部件的说明。
在图5A和5B的处理盒19中,每侧都设有显影盒柄63,使其沿显影盒20的机架48的每个侧壁58延伸。显影盒柄63可在显影盒柄63处于等待操作的等待位置(图5A)与显影盒柄63可进行操作的操作位置(图5B)之间移动。
更具体地说,处理盒19在每侧包括转轴88、转动构件89、突起94和扭转弹簧95。虽然只对其中一个转轴88、转动构件89、突起94和扭转弹簧95进行说明,但是它们在每侧具有相同的结构和功能。转轴88在宽度方向上从机架48的侧壁58的前端部分向外延伸。转动构件89在其一端设有显影盒柄63,且在其另一端由转轴88可旋转支承。突起94从转动构件89的大约中间位置处沿宽度方向向外延伸。扭转弹簧95作为推动装置在任何时间推动转动构件89,以使显影盒柄63的取向朝向等待位置。
扭转弹簧95具有螺旋形缠绕部分96和从该缠绕部分96的两侧沿各自方向延伸的线形接合部分97。缠绕部分96和接合部分97互相形成整体。一个接合部分97与设置到转动构件89的前部的切割部分接合,而另一个接合部分97在扭转弹簧95的缠绕部分96绕在转轴88上时由设置在相对于转轴88前下方对角位置处的弹簧固定部分98固定。
在机壳2中,作为第二接触部分的接触构件99位于在处理盒19附接过程中突起94在其上移动的路径上。
当处理盒19沿安装路径47在附接方向上移动时,突起94接触接触构件99,并在接触发生之后根据处理盒19在附接方向的移动由接触构件99向前压。结果,转动构件89绕转轴88克服来自扭转弹簧95的推动力向前转动,从而使显影盒柄63移动到显影盒柄63从显影盒20向前突出(图5A)的操作位置。这样,在处理盒19附接到机壳2的状态下,显影盒柄63可以位于和处理盒19的附接操作相关的操作位置上。相应地,显影盒柄63能操作便捷,并且显影盒20可以方便地从机壳2上拆卸。
当从机壳2上拆卸处理盒19时,来自扭转弹簧95的推动力使转动构件89绕转轴88向后转动,从而使显影盒柄63从操作位置回到等待位置(图5B)。因此,在将处理盒19从机壳2上拆卸下来时无需将显影盒柄63从操作位置返回到等待位置,从而从机壳2拆卸处理盒19时能进一步提高可操作性。
在本实施例中,取代在每侧都设有显影盒柄63,处理盒19可仅在一侧设有显影盒柄63。
图6显示了图1中激光束打印机1的另一个实施例。在下面的说明中,图6中的激光打印机1与图1中的激光束打印机1相同的部分或部件用相同的参考数字标识,并且省略对这些部分或部件的说明。
将附接到图6所示激光束打印机1的处理盒19包括一个从框架50的前板91向前突出的突出构件100。此外,处理盒19还包括从突出构件100的侧表面沿宽度方向向外延伸的杠杆转轴101、由杠杆转轴101可旋转支承的压杆102、和附接到压杆102上作为压力装置的压力构件103。杠杆转轴101、压杆102和压力构件103起到压力释放装置的作用。
压杆102沿突出构件100的侧表面延伸并由杠杆转轴101在其一端可旋转支承。压杆102的另一端大致以直角弯向前,基本沿显影盒20机架48的前壁92延伸。当前盖45关闭时,前盖45接触压杆102的另一端的前表面。
压力构件103包括固定在压杆102上的固定部分104,可经接合而在接近和远离固定部分104的方向上移动的压力部分105,和介于固定部分104与压力部分105之间的压缩弹簧106。在压杆102沿显影盒20机架48的前壁92延伸的情况下,压力构件103接触显影盒20机架48的前壁92,并在压缩弹簧106推动力作用下压紧机架48。
在关闭前盖45的状态下,前盖45接触压杆102的另一端,从而使压力构件103的压力部分105接触显影盒20的机架48,并在压力构件103的压缩弹簧106的推动力作用下将显影盒20的机架48压向感光鼓21。这样,感光鼓21就能保持色粉图象,这样做色粉就能可靠地提供到感光鼓21的表面上。
如图7所示,当前盖打开时,前盖45与压杆102分离,从而使压杆102在压缩弹簧106的推动力作用下绕杠杆转轴103向前转动,而使压力构件103移离显影盒20的机架48。结果消除了由压力构件103施加在机架48上的压力,而使显影盒20能不费力地从框架50上拆卸。
利用这种结构,与前盖45的打开及关闭相结合,可以通过压力构件103向显影盒20施加压力和解除显影盒20上的压力。具体地说,压力构件103施加在机架48上的压力随着前盖45的打开而消除,从而从框架50上拆卸显影盒20时能进一步提高可操作性。
在本实施例中,取代单压力释放装置,处理盒19可设有多个压力释放装置。
图8显示了图1中激光束打印机1的又一实施例。在下面的说明中,图8中的激光束打印机1与图1中的激光束打印机1相同的部分或部件采用相同的参考数字表示,并且省略了对这些部分或部件的说明。
在图8所示的激光束打印机1中,前盖45配备压力构件103(具有与设置到图6中处理盒19上的压力构件103相同的结构)。在前盖45关闭时,压力构件103接触从显影盒20机架48的前壁92向前突出的突出部分107,以将显影盒20压向感光鼓21。当前盖45打开时,压力构件103与突出部分107分离而消除由压力构件103施加在机架48上的压力。
利用该结构,可以获得与图6中结构相同的效果。也就是说,随着前盖45的打开和关闭,压力可由压力构件103施加在显影盒20上和从显影盒20消除。具体地说,由压力构件103施加在机架48上的压力随着前盖45的打开而被释放,从而使显影盒20能不费力地从框架50上拆卸。此外,从框架50上拆卸显影盒20时还可进一步提高可操作性。
在本实施例中,取代设置单个压力构件103,前盖45可设有多个压力构件103。
图9A和9B显示了图2A和2B中的处理盒19的又一个示例性实施例。在下面的说明中,图9A和9B中的处理盒19与图2A和2B中的处理盒19相同的部分或部件用相同的参考数字表示,并省略对该部分或部件的说明。
图9A和9B中的处理盒19在每侧包括支撑轴108,接合构件109和作为被接合部分的接合突起110。该支撑轴108、接合构件109及接合突起110用做接合装置。尽管下面只介绍其中一个支撑轴108、接合构件109及接合突起110,但是每一侧的这些部件具有相同的结构和功能。
支撑轴108从显影盒20机架48的侧壁58的前部沿宽度方向向外延伸。
接合构件109大致呈矩形,并且在接合构件109的中间位置稍许上方的位置上由支撑轴108可旋转支承。接合构件109的下端部分从前边缘向后被切去一个大致呈矩形的部分,以便形成一个可以与接合突起110接合的接合凹面117。接合构件109在其上端设有在宽度方向上延伸的突起115。接合构件109由支撑轴108支承,以能绕支撑轴108在接合构件109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位置与接合凹面117及突起115分别位于后侧及前侧的的倾斜位置之间转动。接合构件109在全部时间中都由扭转弹簧111推动,从而使接合凹面117和突起115的取向分别朝向前方和后方。
也就是说,扭转弹簧111有螺旋状缠绕部分112和从缠绕部分112两侧沿各自方向延伸的线形接合部分113。缠绕部分112和接合部分113互相形成整体。一个接合部分113与设置到接合构件109前部的阶梯部分接合,而另一个接合部分113在扭转弹簧111的缠绕部分112绕在支撑轴108上时由设置在相对于支撑轴108前下方对角位置处的弹簧固定部分114固定在机架48的侧壁58上
接合突起110从框架50的前侧板部分53沿宽度方向向内延伸。如图9B所示,在将显影盒20附接到框架50上的状态下,当接合构件109在上下方向上延伸时,接合突起110设置于接合构件109与接合突起110接合的位置上。当接合凹面117与接合突起110接合时,建立显影盒20从框架50上拆卸受到约束的约束状态。当接合凹面117和接合突起110脱离接合时,建立显影盒20从框架50上拆卸不受约束的非约束状态。
在机壳2中,接触构件116作为第三接触部分设置于附接处理盒19的过程中突起115在其上移动的路径上。
当处理盒19在附接方向上移动时,突起115接触接触构件116,并在接触发生后被接触构件116根据处理盒19在附接方向上的移动而压向前方。然后,接合构件109克服来自扭转弹簧111的推动力而绕支撑轴108转动。接合构件119的接合凹面117从接合突起110脱离接合,而解除对显影盒20从框架50上拆卸的约束(图9A)。因此,在处理盒19附接到机壳2上的状态下,当从机壳2上拆卸显影盒20时,无需改变接合构件109的位置,从而从机壳2移去显影盒20时能提高可操作性。
当从机壳2拆卸处理盒19时,来自扭转弹簧111的推动力使接合构件109绕支撑轴108转动,从而使接合凹面117与接合突起110接合。这样就约束了显影盒20从框架50的拆除(图9B)。因此,当从框架2上拆卸显影盒20时无需改变接合构件109的位置,从而在从机壳2拆卸显影盒20时能提高可操作性。此外,在处理盒19与机壳2分离的状态下,可以防止显影盒20轻易地从框架50上拆卸。结果,就能防止由于将显影盒20从框架50上拆卸而造成感光鼓21暴露在外,从而防止在处理盒19与机壳2分离状态下感光鼓21受到损坏。
在本实施例中,尽管每侧都设有接合装置,但处理盒19可只在一侧设有接合装置。
图10A和10B显示了图2A和2B中处理盒19的又一个示例性实施例。在下面的说明中,图10A和10B中的处理盒19与图2A和2B中的处理盒19相同的部分或部件用相同的参考数字表示,并省略对这些部分或部件的说明。
图10A和10B的处理盒19在每侧包括支撑轴140、接合构件141和作为接合部分的接合突起142。支撑轴140、接合构件141和接合突起142起到接合装置的作用(图10C)。尽管下面只介绍其中一个支撑轴140、接合构件141和接合突起142,每侧的这些部件具有相同的结构。
支撑轴140设置于框架50的侧板51的前侧板部分53处。更具体地说,支撑轴140从前侧板部分53前后方向上的中间部分沿宽度方向向内突出。
接合构件141为平行与前侧板部分53延伸的板状,并在前侧板部分53的内表面处由支撑轴140可旋转支承。接合构件141包括支撑轴140将插入的轴插入部分143,从接合构件141的后端部分的下边缘向下突出并大致呈半圆形、作为释放构件的被导向部分144,和大致呈在接合构件141的前端部分向上开口的C形的接合部分145。轴插入部分143从在接合构件141的纵向大约中心部分处的上边缘向上伸出并大致呈半圆形。轴插入部分143、被导向部分144和接合部分145互相形成一体。接合构件141这样设置,使其能绕支撑轴140在接合构件141沿前侧板部分53的纵向延伸且被导向部分144仍在框架50内(图10A)的位置与接合构件141相对于前侧板部分53纵向倾斜延伸且被导向部分144从前侧板部分53的下边缘突出(图10B)的位置之间摆动。接合构件141在所有时间都由扭转弹簧146在一个方向上推动,从而使被导向部分144从框架50的下边缘突出。
在接合构件141中,扭转弹簧146具有螺旋状的缠绕部分147和在缠绕部分147两侧沿各自方向延伸的线形接合部分148。缠绕部分147和接合部分148形成一体。其中一个接合部分147与设置在轴插入部分143后方的阶梯部分接合,而另一个接合部分147由设置于相对于支撑轴140对角前上方位置的弹簧固定部分149在将扭转弹簧146的缠绕部分147缠绕在支撑轴140上时固定在框架50的前侧板部分53的内表面上。
接合突起142从显影盒20机架48的侧壁58沿宽度方向向外突出。如图10B所示,接合突起142设置于这样一个位置,在该位置上当将显影盒20附接到框架50上时接合构件141相对于框架50的前侧板部分53的纵向倾斜延伸,并且在被导向部分144从框架50的下边缘突出时接合构件141的接合部分145与接合突起142接合。当接合部分145与接合突起142接合时,建立显影盒20从框架50上拆卸受到约束的约束状态。当接合部145脱离与接合突起142的接合时,建立允许显影盒20从框架50上拆卸的非约束状态。
在机壳2中,设置作为第一接触部分的导向构件150,以在处理盒19相对于机壳2附接和拆卸过程中引导接合构件141的被导向部分144。导向构件150包括向后上升的斜面151和从斜面151的上端(后端)基本上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水平面152。
导向构件150的斜面151设置于从接合构件141下边缘突出的接合构件141的被导向部分144与斜面151在将处理盒19附接到机壳2上时接触斜面151的位置上。当处理盒19在接合构件141的被导向部分144接触斜面151之后沿附接方向进一步移动时,被导向部分144在斜面151上向水平面152移动。根据上面的移动,接合构件141在将被导向部分144容纳在框架50内的方向上克服来自扭转弹簧146的推动力而转动。这样,接合构件141的接合部分145就和接合突起142脱离接合,从而解除了对将显影盒20从框架50上拆卸的约束(图10A)。因此,无需在将显影盒20从机壳2上拆卸时改变接合构件141的位置,由此在将显影盒20从机壳2上拆卸时可以提高可操作性。
当从机壳2上拆卸处理盒19时,接合构件141的被导向部分144根据处理盒19在拆卸方向上的移动而在导向构件150的水平面152上向斜面151移动。当在被导向部分144到达斜面151之后处理盒19沿拆卸方向进一步移动时,接合构件141沿允许被导向部分144在扭转弹簧111的推动力作用下从框架50的下边缘突出的方向转动,同时被导向部分144由斜面151引导。因此,接合部分145与接合突起142接合,从而约束显影盒20从框架50上的拆卸(图10B)。相应地,在处理盒19从机壳2上拆卸时,例如为了清除卡纸就无需改变接合构件141的位置,因此将处理盒19从机壳2上拆卸时能提高可操作性。
在从机壳2上拆卸处理盒19的状态下,接合构件141几乎位于显影盒20和框架50之间,所以很难手动操作接合构件141。相应地,能进一步防止显影盒20轻易地从框架50上卸下。结果,能防止显影盒20从框架50上卸下而造成的感光鼓21暴露,所以在卸下显影盒20的情况下能防止对感光鼓21造成的损坏。
在本实施例中,取代在每一侧都设有接合装置,处理盒19可以仅在一侧设有接合装置。
在上述实施例中,尽管已经说明关于仅在一侧实施的操作,在处理盒19的另一侧则实施相同的操作。
根据上述实施例,当处理盒附接到图像形成设备而从框架上拆卸显影盒受到接合装置的约束时,通过释放装置使接合装置从约束状态变为非约束状态,所以从框架上拆卸显影盒的约束被解除。因此,没有必要改变接合装置的状态。所以,当从图像形成设备上移离显影盒时能提高可操作性。
当处理盒附接到图像形成设备上时,释放构件接触第一接触构件,然后接合构件根据处理盒沿附接方向的运动绕支撑轴沿从被接合部分脱离接合的方向转动。因此,和处理盒附接到图像形成设备相结合,能可靠地去除接合装置施加的、对从框架上拆卸显影盒的约束。
当处理盒附接到图像形成设备时,第二释放部分接触第三接触部分,然后接合构件根据处理盒沿附接方向的运动绕支撑轴沿从被接合部分脱离接合的方向转动。因此,和处理盒附接到图像形成设备相结合,能可靠地去除接合装置施加的、对从框架上拆卸显影盒的约束。
当从图像形成设备上拆卸处理盒时,接合装置从非约束状态返回到约束状态,所以从框架上拆卸显影盒就受到约束。因此,当例如为了清除夹纸将处理盒从图像形成设备上拆卸时,没有必要改变接合装置的状态,所以当处理盒从图像形成设备上移离时能提高可操作性。此外,在处理盒从图像形成设备上拆卸的情况下能防止显影盒轻易地从框架上卸下。结果,能防止显影盒从框架上拆卸而造成的图象形成设备的暴露,所以在处理盒从图像形成设备上拆卸的情况下能防止对图像形成设备造成的损坏。
当处理盒从图像形成设备上拆卸时,返回构件接触第一接触部分,然后接合构件根据处理盒在拆卸方向上的运动绕支撑轴沿和被接合部分相接合的方向转动。因此,和从图像形成设备拆卸处理盒相结合,能可靠地建立使从框架上拆卸显影盒受到约束的约束状态。
处理盒包括能在约束状态和非约束状态之间改变的手动接合装置,在约束状态下约束显影盒从框架拆卸,在非约束状态下允许显影盒从框架拆卸。因此,从框架上拆卸显影盒能受到约束。这样,就能进一步可靠地防止显影盒从框架上拆卸,所以能进一步防止图像保持体的损坏。
通过手动操作,转动第二接合构件,使第二接合构件和第二被接合构件相接合以约束显影盒从框架上拆卸,以及使第二接合构件与第二被接合构件脱离接合以解除对显影盒从框架上拆卸的约束。因此,通过简单的手动操作就能约束和允许显影盒的拆卸。
当通过操作框架侧操作部分将处理盒附接到图像形成设备以及从图像形成设备上拆卸时,第三接合构件沿处理盒的附接/拆卸方向滑动,以便第三接合构件与第三被接合构件相接合和从第三被接合构件脱离接合。所以,手动接合装置能在约束状态和非约束状态之间改变。
框架侧操作部分和显影盒侧操作部分是分开设置。也就是说,能根据状况条件的要求使用框架侧操作部分和显影盒侧操作部分。也就是说,当处理盒附接到图像形成设备以及从图像形成设备拆卸时操作框架侧操作部分,当显影盒附接到框架以及从框架拆卸时操作显影盒侧操作部分。因此,当处理盒和显影盒附接到图像形成设备和从图像形成设备拆卸时能进一步提高可操作性。
能从同一侧操作框架侧操作部分和显影盒侧操作部分,所以当处理盒和显影盒附接到图像形成设备和从图像形成设备拆卸时能进一步提高可操作性。
在处理盒附接到图像形成设备的情况下,显影盒侧操作部分从显影盒突出,以便提高显影盒侧操作部分的适用性。因此,当显影盒从图像形成设备移离时能提高可操作性。
在处理盒附接到图象形成设备的情况下,显影盒侧操作部分从显影盒突出,因此可以提高显影盒侧操作部分的适用性。所以,在显影盒从图象形成设备移离时能提高可操作性。
当处理盒附接到图像形成设备时,转动构件的突起接触第二接触部分,然后转动构件根据处理盒在附接方向上的运动绕支撑轴转动,该转动与处理盒沿连接方向的运动相一致。然后,显影盒侧操作部分从显影盒突出。相应地,和处理盒附接到图像形成设备相结合,显影盒侧操作部分能可靠地定位在显影盒侧操作部分从显影盒突出的操作位置。
在处理盒从图像形成设备拆卸的情况下,推动构件将显影盒侧操作部分推向等待位置。相应地,当处理盒从图像形成设备上拆卸时,显影盒侧操作部分从操作位置返回到等待位置,所以能进一步提高可操作性。
在处理盒附接到图像形成设备的情况下,通过压力装置将显影盒推向图像保持体。因此,图像保持体能保持显影剂图像,通过这样做显影剂能可靠地提供到图像保持体的表面上。此外,当从框架上移去显影盒时,通过压力释放装置能去除压力装置施加在显影盒上的压力,所以能不费力地从框架上移去显影盒。
结合盖子构件的打开,压力装置施加在显影盒上的压力能被去除。因此,当从图像形成设备上移去显影盒时能提高可操作性。
当盖子构件打开时,盖子构件和压力杆彼此不接触,以便去除压力装置施加在显影盒上的压力。当盖子构件关闭时,盖子构件和压力杆彼此接触,以便压力装置按压显影盒。相应地,结合盖子构件的打开和关闭,压力装置的压力能可靠地施加到显影盒上以及从显影盒上去除。
在从图像形成设备上拆卸处理盒的情况下,图像保持体面向转印装置的的部分被暴露。因此,在处理盒从图像形成设备上拆卸的状态下,当显影盒从框架分离时,图像保持装置面向显影盒的部分被进一步暴露,且图像保持体的暴露部分进一步扩大。在处理盒从图像形成设备上拆卸的状态下,当显影盒的拆卸受到约束时,能防止图像保持体的暴露部分的扩大。相应地,能减少图像保持体的暴露部分损坏的可能性。
尽管参照其具体的实施例已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明显的是,能够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变化、配置和修改而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

Claims (23)

1.一种盒,其特征在于,在盒上设有接合装置,该接合装置包括:
转动地设置在盒的框架上的接合构件,该接合构件的一端具有接合部分;和
与该接合构件的接合部分相接合的被接合部分;
其中,所述接合构件上还具有接合释放部分;
当盒被置于图像形成设备内时,接合释放部分能够自动解除接合部分和被接合部分之间的接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盒,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通过手动能够与框架关联的手动接合构件相接合的手动接合装置,其中,
手动接合装置能被置于手动接合装置与手动接合构件相接合的第二约束状态,以及
手动接合装置能被置于手动接合装置从手动接合构件脱离接合的第二非约束状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盒,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当盒附接到图像形成设备时能将盒压向图像形成体的压力装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盒,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压力装置能协同与图像形成设备关联的盖子构件的开口按压盒。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盒,其特征在于,其中
所述接合装置包括提供给盒的支撑轴,
所述接合装置包括由所述支撑轴可旋转地支撑并通过绕该支撑轴转动能与所述接合构件相接合和与所述接合构件脱离接合的接合构件,
通过该接合构件和所述接合构件的接合建立约束状态,以及通过该接合构件和所述接合构件脱离接合建立非约束状态,以及
在盒附接到图像形成设备期间该接合构件接触图像形成设备的第一接触部分,以及第一接触部分根据盒的运动在使该接合构件从所述接合构件脱离接合的方向转动该接合构件。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盒,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当盒附接到框架和从框架拆卸时操作的盒侧操作部分。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盒,其特征在于,其中盒侧操作部分可在等待位置和操作位置之间移动,在该等待位置处盒侧操作部分处于工作待命并被设置成沿该盒延伸,在该操作位置处盒侧操作部分处于可操作状态并被设置成从盒突出。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盒,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提供给盒的转轴;以及
其一端设有盒侧操作部分、其另一端由转轴可旋转地支撑的转动构件,在该转动构件的一端和另一端之间设有突起,其中,当框架从图像形成设备拆卸时盒侧操作部分位于等待位置,当处理盒附接到图像形成设备时显影盒侧操作部分位于操作位置,通过该操作位置突起接触设置到图像形成设备上的第一接触部分,以及因为第一接触部按压突起而转动构件绕转轴转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盒,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推动转动构件的推动装置,以便在突起与第一接触部相分离、框架从图像形成设备拆卸的状态下盒侧操作部分的取向朝向等待位置。
10.一种处理盒,其特征在于,包括:
框架;以及
转动地设置在框架上的接合构件,该接合构件的一端具有接合部分,其中,
该接合构件还包括脱离接合部分和接合操作部分,
当处理盒置于图像形成设备内时脱离接合部分自动地将接合构件的接合部分移到解除接合的位置,即第一位置,以及
当处理盒从图像形成设备移离时接合操作部分自动地将接合构件的接合部分移到接合位置,即第二位置。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其中
当接合构件移动到第一位置和显影盒置于框架上时,接合构件被置于接合构件从显影盒的接合装置脱离接合的非约束状态,以及
当接合构件移动到第二位置和显影盒置于框架上时,接合构件被置于接合构件与显影盒的接合装置相接合的约束状态。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其中
接合构件有提供给框架的支撑轴,
该接合构件由支撑轴可旋转地支撑,并能通过绕该支撑轴转动而与显影盒的接合装置相接合和从显影盒的接合装置脱离接合,以及
在处理盒附接到图像形成设备期间所述脱离接合部分接触图像形成设备的第一接触部分,以及第一接触部分根据处理盒在附接方向的运动在使接合构件从接合装置脱离接合的方向上转动所述接合构件。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其中在处理盒从图像形成设备脱离接合期间接合部分接触图像形成设备的第一接触部分,以及第一接触部分沿使接合构件和接合装置相接合的方向转动接合构件。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通过手动操作能在第二约束状态和第二非约束状态之间手动地改变的手动接合装置,在该第二约束状态下约束显影盒从框架拆卸,在该第二非约束状态下允许显影盒从框架上拆卸。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其中
手动接合装置包括提供给框架的支撑轴,
由该支撑轴可旋转地支撑的第二接合构件,该第二接合构件能通过手动操作绕该支撑轴转动而与显影盒的第二接合装置相接合和从显影盒的第二接合装置脱离接合,和
通过第二接合构件和第二接合装置的接合建立第二约束状态,通过第二接合构件与第二接合装置脱离接合建立第二非约束状态。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其中
手动接合构件包括提供给框架可滑动的第二接合构件,通过相对于框架滑动,该第二接合构件能与显影盒的第二接合装置相接合和从第二接合装置脱离接合,以及
通过第二接合构件和第二接合装置的接合建立第二约束状态,通过第二接合构件和第二接合装置脱离接合建立第二非约束状态。
17.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当处理盒附接到图像形成设备和从图象形成设备拆卸时操作的框架侧操作部分。
18.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在处理盒附接到图像形成设备的状态下能将附接到框架上的显影盒压向图像形成体的压力装置。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其中通过打开设置到图像形成设备以便打开和闭合的盖子构件处理盒被附接到图像形成设备以及从图像形成设备上拆卸,以及和盖子构件的打开相结合,压力释放装置释放由压力装置施加在显影盒上的压力。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其中压力释放装置包括:提供给框架的杠杆转轴;由杠杆转轴可旋转地支撑并配备压力装置的压杆,当盖子构件打开时该压杆与盖子构件不接触,当盖子构件闭合时该压杆接触盖子构件以便沿使推动装置接触显影盒的方向按压压力装置。
21.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在图像形成设备的壳体内安装有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盒。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在处理盒附接到图像形成设备的状态下将显影盒压向图像保持体的压力装置。
23.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在图像形成设备的壳体内安装有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处理盒。
CNU2005200073121U 2004-02-27 2005-02-28 盒、处理盒及图像形成设备 Expired - Lifetime CN2916702Y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053105 2004-02-27
JP2004053105A JP4089639B2 (ja) 2004-02-27 2004-02-27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916702Y true CN2916702Y (zh) 2007-06-27

Family

ID=3487968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5100528795A Active CN1661500B (zh) 2004-02-27 2005-02-25 处理盒及图像形成设备
CNU2005200073121U Expired - Lifetime CN2916702Y (zh) 2004-02-27 2005-02-28 盒、处理盒及图像形成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5100528795A Active CN1661500B (zh) 2004-02-27 2005-02-25 处理盒及图像形成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298990B2 (zh)
JP (1) JP4089639B2 (zh)
CN (2) CN1661500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61500B (zh) * 2004-02-27 2011-04-13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处理盒及图像形成设备
CN108027576A (zh) * 2015-07-14 2018-05-11 爱思打印解决方案有限公司 自动安装设备以及具有该自动安装设备的图像形成设备
CN110941167A (zh) * 2018-09-25 2020-03-31 佳能株式会社 成像设备和显影盒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604550B2 (ja) * 2004-05-24 2011-01-0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2007114718A (ja) * 2005-09-26 2007-05-10 Brother Ind Ltd 画像形成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JP4332806B2 (ja) * 2005-12-27 2009-09-1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現像ユニット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882009B2 (ja) * 2007-06-29 2012-02-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4458378B2 (ja) * 2007-06-29 2010-04-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4458377B2 (ja) 2007-06-29 2010-04-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4882010B2 (ja) * 2007-06-29 2012-02-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4500837B2 (ja) * 2007-08-21 2010-07-14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画像形成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761168B2 (ja) * 2007-10-29 2011-08-3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821885B2 (ja) * 2009-05-29 2011-11-2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821884B2 (ja) * 2009-05-29 2011-11-2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の構成ユニットおよび現像ユニット
JP5182313B2 (ja) * 2010-03-24 2013-04-1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5707883B2 (ja) * 2010-11-12 2015-04-3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ユニット
JP5696451B2 (ja) * 2010-11-30 2015-04-0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5821192B2 (ja) * 2011-01-20 2015-11-2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感光体カートリッジ
JP5321632B2 (ja) * 2011-03-31 2013-10-23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感光体ユニット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895400B2 (ja) * 2011-08-30 2016-03-3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5403018B2 (ja) 2011-08-31 2014-01-2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感光体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6056407B2 (ja) * 2012-11-20 2017-01-1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9104169B2 (en) * 2013-01-24 2015-08-1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KR102006392B1 (ko) * 2013-01-24 2019-08-01 휴렛-팩커드 디벨롭먼트 컴퍼니, 엘.피. 전자사진방식 화상형성장치
US9058017B2 (en) * 2013-01-24 2015-06-1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development cartridge
CN203365924U (zh) * 2013-01-24 2013-12-25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设备及显影盒
CN203365928U (zh) 2013-01-24 2013-12-25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设备及显影盒
US9182739B2 (en) 2013-01-24 2015-11-1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6070392B2 (ja) * 2013-04-30 2017-02-01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収納容器支持構造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512864B2 (ja) * 2015-02-27 2019-05-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
JP2017102150A (ja) 2015-11-30 2017-06-0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631215B2 (ja) 2015-12-07 2020-01-1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658018B2 (ja) * 2016-02-02 2020-03-04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651906B2 (ja) * 2016-02-29 2020-02-1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ドラムユニット
JP6056999B2 (ja) * 2016-03-02 2017-01-1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US10073408B2 (en) * 2016-03-11 2018-09-1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a pressing member configured to press a development unit
JP2017167290A (ja) * 2016-03-15 2017-09-2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US10012950B2 (en) * 2016-09-05 2018-07-03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8227444B (zh) * 2016-12-14 2020-04-07 珠海赛纳打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显影盒、处理盒及使用该处理盒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08227447B (zh) * 2016-12-14 2020-07-07 珠海赛纳打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处理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US10175643B1 (en) * 2017-06-15 2019-01-08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Imaging unit having positional control features for use in an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device
US10809661B1 (en) * 2019-06-03 2020-10-20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Toner cartridge having positioning features including guides extending outward from sides of the toner cartridge and an engagement member on a rear of the toner cartridge
US11287770B2 (en) * 2019-12-11 2022-03-29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Toner cartridge latchi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70029A (en) * 1995-07-31 2000-05-3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oupling member, process cartridge,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assembling method
JP3466831B2 (ja) * 1996-08-29 2003-11-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3290619B2 (ja) * 1997-11-20 2002-06-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084645A (ja) 2001-09-13 2003-03-19 Brother Ind Ltd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感光体ユニット
US6751428B2 (en) 2001-09-13 2004-06-15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device and detachably loaded process unit
JP2003107975A (ja) 2001-09-27 2003-04-11 Brother Ind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4089639B2 (ja) * 2004-02-27 2008-05-2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61500B (zh) * 2004-02-27 2011-04-13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处理盒及图像形成设备
CN108027576A (zh) * 2015-07-14 2018-05-11 爱思打印解决方案有限公司 自动安装设备以及具有该自动安装设备的图像形成设备
CN108027576B (zh) * 2015-07-14 2019-12-13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自动安装设备以及具有该自动安装设备的图像形成设备
US10768567B2 (en) 2015-07-14 2020-09-08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Automatic mount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same
CN110941167A (zh) * 2018-09-25 2020-03-31 佳能株式会社 成像设备和显影盒
US11550255B2 (en) 2018-09-25 2023-01-1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developing cartridge
CN110941167B (zh) * 2018-09-25 2023-05-23 佳能株式会社 成像设备和显影盒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7298990B2 (en) 2007-11-20
CN1661500A (zh) 2005-08-31
JP4089639B2 (ja) 2008-05-28
CN1661500B (zh) 2011-04-13
US20050191090A1 (en) 2005-09-01
JP2005242067A (ja) 2005-09-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916702Y (zh) 盒、处理盒及图像形成设备
CN100371830C (zh) 能够选择性地安装不同纸张进给单元的成像设备
CN101458480B (zh) 显影装置和影像形成设备
US7860433B2 (en) Process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0504648C (zh) 图像形成设备
CN100444037C (zh) 调色剂容器
CN101900988B (zh) 图像形成设备的盒组件
CN2893756Y (zh) 成像设备
US6895199B2 (en) Process cartridge including a protruding member engaging a regulating guide of an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to which the process cartridge is attachable and from which the cartridge is detachable and such an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1614987B (zh) 显影盒
EP0232064A2 (en) Electrostatic photographic apparatus
EP2735914B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toner case
CN100373267C (zh) 影像形成设备
JP429649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59370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20040247337A1 (en) Image formation apparatus and assembling method thereof
EP1710634B1 (en) Process cartridge, developer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device
JP4317313B2 (ja) 現像モジュールの自動カミング機構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現像ユニット並びに印刷機
CN102968005B (zh) 成像设备
CN1677271B (zh) 成像设备
CN100501600C (zh) 成像装置
CN100527004C (zh) 成像设备
CN212623605U (zh) 一种处理盒
JP6226562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カートリッジ押込み機構
JP468519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Expiration termination date: 20150228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