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905131U - 货车白车身结构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货车白车身结构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905131U
CN220905131U CN202322562251.6U CN202322562251U CN220905131U CN 220905131 U CN220905131 U CN 220905131U CN 202322562251 U CN202322562251 U CN 202322562251U CN 220905131 U CN220905131 U CN 2209051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wall
floor
beams
rail
whi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56225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载兴
李春豪
段帮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tong Light Commercial Vehic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tong Light Commercial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tong Light Commercial Vehic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tong Light Commercial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56225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9051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9051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9051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货车白车身结构及车辆,所述货车白车身结构包括地板总成和侧围总成,所述地板总成与所述侧围总成相连,所述地板总成包括地板、边梁、纵梁和横梁,所述边梁和所述横梁均设在所述地板上,所述横梁设在所述边梁和所述纵梁之间,所述侧围总成包括侧围内板、侧围外板和侧围加强板,所述侧围内板和所述侧围外板相连,所述侧围加强板设在所述侧围内板和所述侧围外板之间且分别与所述侧围内板和所述侧围外板相连。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货车白车身结构,可以优化白车身结构性能,提高白车身刚度,提升车身的耐久性能、NVH性能。

Description

货车白车身结构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货车白车身结构及车辆。
背景技术
白车身的扭转刚度是白车身主要性能指标之一,刚度性能的提升,能减少车辆在颠簸路面上的变形,降低驾驶室异响,提高NVH性能;降低行驶过程中白车身的局部应力,提升驾驶室的耐久性能;从安全方面考虑,可以减少碰撞变形,提升生存空间。
相关技术中,将局部个别部位进行加强或改变安装结构,以减少车身耐久的风险,避免新车上市后出现开裂情况。但无法适应新能源车的开发模式,无法根据周围环境的变化,确定结构是否合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货车白车身结构,能提升车身的耐久性能、NVH性能,采用最优结构实现相同的功能,有利于实现车辆的轻量化,同时也有利于缩短整车开发的周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车辆。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货车白车身结构,包括:地板总成和侧围总成,所述地板总成与所述侧围总成相连,所述地板总成包括地板、边梁、纵梁和横梁,所述边梁和所述横梁均设在所述地板上,所述横梁设在所述边梁和所述纵梁之间,所述侧围总成包括侧围内板、侧围外板和侧围加强板,所述侧围内板和所述侧围外板相连,所述侧围加强板设在所述侧围内板和所述侧围外板之间且分别与所述侧围内板和所述侧围外板相连。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货车白车身结构,可以优化白车身结构性能,提高白车身刚度,提升车身的耐久性能、NVH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边梁和所述纵梁的延伸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横梁的延伸方向为第二方向,所述第一方向正交于所述第二方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边梁包括第一边梁和第二边梁,所述第一边梁与所述第二边梁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布置在所述地板的两边,所述纵梁包括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所述第一纵梁与所述第二纵梁均与所述地板相连,且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布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横梁包括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所述第一横梁设在所述第一边梁与所述第一纵梁之间,所述第二横梁设在所述第二边梁与所述第二纵梁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纵梁与所述地板之间形成第一空腔,所述第二纵梁与所述地板之间形成第二空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地板包括前地板和后地板,所述前地板与所述后地板相连,且沿所述第一方向布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侧围内板和所述侧围外板之间形成第三空腔,所述侧围加强板设在所述第三空腔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侧围加强板与所述侧围内板和所述侧围外板的连接方式为错位焊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横梁、所述第二横梁和所述侧围加强板的材质均为高强钢。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如上述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货车白车身结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货车白车身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所示的货车白车身结构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货厢的局部示意图。
图4是图3中所示的货厢的侧视图。
地板总成1,地板11,前地板111,后地板112,边梁12,第一边梁121,第二边梁122,纵梁13,第一纵梁131,第二纵梁132,横梁14,第一横梁141,第二横梁142,侧围总成2,侧围内板21,侧围外板22,侧围加强板23。
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货车白车身结构,包括:地板总成1和侧围总成2,地板总成1与侧围总成2相连,地板总成1包括地板11、边梁12、纵梁13和横梁14,边梁12和横梁14均设在地板11上,横梁14设在边梁12和纵梁13之间,侧围总成2包括侧围内板21、侧围外板22和侧围加强板23,侧围内板21和侧围外板22相连,侧围加强板23设在侧围内板21和侧围外板22之间且分别与侧围内板21和侧围外板22相连。
具体地,如图1-4所示,地板总成1设在货车白车身结构的底部,侧围总成2位于货车白车身结构的左右两侧,侧围总成2的底部与地板总成1的左右两侧相连,地板11设在地板总成1中间位置,在地板11下表面上设有纵梁13,在地板11的左右两边设有边梁12,纵梁13和边梁12都沿前后方向设置,在左右方向上设有横梁14,横梁14位于纵梁13和边梁12之间,换言之,横梁14的一端与纵梁13相连,另一端与边梁12相连,通过横梁14将边梁12与纵梁13连接在一起,从而使边梁12和纵梁13形成一个框状结构,增强白车身的横向扭转刚度。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3所示,在侧围内板21和侧围外板22之间,夹设有一个侧围加强板23,通过侧围加强板23将侧围内板21和侧围外板22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增强了侧围A柱处的结构强度,达到提升侧围处扭转刚度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货车白车身结构,可以优化白车身结构性能,提高白车身刚度,提升车身的耐久性能、NVH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边梁12和纵梁13的延伸方向为第一方向,横梁14的延伸方向为第二方向,第一方向正交于第二方向。
如图2所示,边梁12和纵梁13沿前后方向进行延伸,横梁14沿左右方向进行延伸,此类结构能够增强结构扭转刚度,不易产生扭转形变,具有结构简单,扭转刚度强的特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边梁12包括第一边梁121和第二边梁122,第一边梁121与第二边梁122沿第二方向间隔布置在地板的两边,纵梁13包括第一纵梁131和第二纵梁132,第一纵梁131与第二纵梁132均与地板11相连,且沿第二方向间隔布置。
如图1和图2所示,在地板11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边梁121和第二边梁122,换言之,第一边梁121和第二边梁122与地板11的左右两侧相连,第一纵梁131和第二纵梁132设在地板11的下表面,且在左右方向上间隔布置,用于增强地板11的扭转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横梁14包括第一横梁141和第二横梁142,第一横梁141设在第一边梁121与第一纵梁131之间,第二横梁142设在第二边梁122与第二纵梁132之间。
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在第一边梁121与第一纵梁131之间横置有第一横梁141,第一横梁141将第一边梁121和第一纵梁131连接在一起,在第二边梁122与第二纵梁132之间横置有第二横梁142,第二横梁142将第二边梁122和第二纵梁132连接在一起,换言之,通过设置第一横梁141和第二横梁142,将第一边梁121和第一纵梁131、第二边梁122和第二纵梁132分别连接在一起,提高了地板11的扭转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纵梁131与地板11之间形成第一空腔,第二纵梁132与地板11之间形成第二空腔。
具体地,如图3所示,第一纵梁131的表面为不规则的曲面,使第一纵梁131与地板11之间形成第一空腔,从而提高第一纵梁131在纵向上的强度,相同的,第二纵梁132与第一纵梁131左右对称,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的形成,极大地提高了第一纵梁131和第二纵梁132的结构强度,同时也能有效提升地板11处的抗扭转能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地板11包括前地板111和后地板112,前地板111与后地板112相连,且沿第一方向布置。
如图1所示,在前后方向上,依次布置有前地板111和后地板112,通过设置前地板111和后地板112,能够减少地板整体应力集中,释放多余应力,减少地板变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侧围内板21和侧围外板22之间形成第三空腔,侧围加强板23设在第三空腔内。
具体地,如图3所示,侧围加强板23设在侧围内板21和侧围外板22之间,侧围内板21和侧围外板22合围在一起形成中空的第三空腔,侧围加强板23设在A柱附近,换言之,通过在A柱附近的第三空腔设置侧围加强板23,能够提高侧围的结构强度,增强侧围部分的抗扭转能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侧围加强板23与侧围内板21和侧围外板22的连接方式为错位焊接。
需要说明的是,错位焊接是一种焊接工艺,它是在两个零件之间建立连接时,将一个或多个小部件固定在另一部分上,而不是将其放在同一水平面上。这种方法有助于避免零件之间的冲突和分散受力,帮助减少应力集中的情况。侧围加强板23与侧围内板21和侧围外板22通过错位焊接连接在一起,能够减少重量、减少材料厚度、保留设计形状和实现轻量化,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横梁141、第二横梁142和侧围加强板23的材质均为高强钢。
具体地,为保证货车白车身结构的抗扭转强度,使用高强钢制造第一横梁141、第二横梁142和侧围加强板23,能够有效提高地板总成1和侧围总成2的抗扭转能力。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如上述任一项实施例的货车白车身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 “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 “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货车白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地板总成和侧围总成,所述地板总成与所述侧围总成相连,所述地板总成包括地板、边梁、纵梁和横梁,所述边梁和所述横梁均设在所述地板上,所述横梁设在所述边梁和所述纵梁之间,所述侧围总成包括侧围内板、侧围外板和侧围加强板,所述侧围内板和所述侧围外板相连,所述侧围加强板设在所述侧围内板和所述侧围外板之间且分别与所述侧围内板和所述侧围外板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货车白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梁和所述纵梁的延伸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横梁的延伸方向为第二方向,所述第一方向正交于所述第二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货车白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梁包括第一边梁和第二边梁,所述第一边梁与所述第二边梁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布置在所述地板的两边,所述纵梁包括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所述第一纵梁与所述第二纵梁均与所述地板相连,且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货车白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包括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所述第一横梁设在所述第一边梁与所述第一纵梁之间,所述第二横梁设在所述第二边梁与所述第二纵梁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货车白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纵梁与所述地板之间形成第一空腔,所述第二纵梁与所述地板之间形成第二空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货车白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板包括前地板和后地板,所述前地板与所述后地板相连,且沿所述第一方向布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货车白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围内板和所述侧围外板之间形成第三空腔,所述侧围加强板设在所述第三空腔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货车白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围加强板与所述侧围内板和所述侧围外板的连接方式为错位焊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货车白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梁、所述第二横梁和所述侧围加强板的材质均为高强钢。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货车白车身结构。
CN202322562251.6U 2023-09-21 2023-09-21 货车白车身结构及车辆 Active CN2209051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562251.6U CN220905131U (zh) 2023-09-21 2023-09-21 货车白车身结构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562251.6U CN220905131U (zh) 2023-09-21 2023-09-21 货车白车身结构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905131U true CN220905131U (zh) 2024-05-07

Family

ID=909090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562251.6U Active CN220905131U (zh) 2023-09-21 2023-09-21 货车白车身结构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90513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642810B1 (en) Automobile underbody structure
US8870224B2 (en) Engine cradle with deflector device
CN220905131U (zh) 货车白车身结构及车辆
CN215285016U (zh) 后轮罩加强结构、车身及车辆
CN211252286U (zh) 一种三排座椅横梁总成
CN106275109A (zh) 一种备胎坑及加强结构
CN220842684U (zh) 支撑架、副车架、车辆的车身组件以及车辆
CN216184307U (zh) 汽车后减震器安装结构
CN219467861U (zh) 一种车身前地板总成及车辆
CN215851512U (zh) 前地板总成
CN219447147U (zh) 中地板组件、地板总成以及车辆
CN217918139U (zh) 车身地板中通道结构及车辆
CN212667488U (zh) 一种汽车全框副车架
CN219467836U (zh) 后副车架及车辆
CN115042864B (zh) 一种汽车前副车架连接结构
CN218892608U (zh) 一种纯电动重卡车架总成及卡车
CN216232620U (zh) 车辆的车身结构以及车辆
CN213008360U (zh) 用于车辆的副车架总成和车辆
CN212797103U (zh) 用于车辆的地板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20163993U (zh) 用于车辆的后副车架的加强装置、车辆的后副车架及车辆
CN217835802U (zh) 车辆的后备箱地板总成和车辆
CN218536873U (zh) 机舱边梁与纵梁连接总成及车辆
CN220549101U (zh) 副车架横梁、副车架总成和车辆
CN213008390U (zh) 车辆的车身前纵梁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1000895U (zh) 一种汽车动力系统布置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