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851512U - 前地板总成 - Google Patents

前地板总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851512U
CN215851512U CN202121460436.0U CN202121460436U CN215851512U CN 215851512 U CN215851512 U CN 215851512U CN 202121460436 U CN202121460436 U CN 202121460436U CN 215851512 U CN215851512 U CN 2158515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or
central channel
center tunnel
seat beam
front flo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46043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宏玺
杨燕勇
黎海
覃鹏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IC GM Wuling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IC GM Wuling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IC GM Wuling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IC GM Wuling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46043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85151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8515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85151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前地板总成。该前地板总成包括前地板本体、中央通道组件、门槛内板组件和座椅横梁组件。所述前地板本体的前部与左大梁和右大梁连接。所述中央通道组件的前端与副仪表板连接。所述门槛内板组件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前地板本体左右两侧的左门槛内板和右门槛内板。所述座椅横梁组件包括对称设置于所述中央通道组件左右两侧的四个座椅横梁本体,左侧的所述座椅横梁本体的右端与所述中央通道本体连接,右侧的所述座椅横梁本体的左端与所述中央通道本体连接。其中,左侧的所述座椅横梁本体的左端与所述左门槛内板的顶面连接,右侧的所述座椅横梁本体的右端与所述右门槛内板的顶面连接。可以提升座椅横梁本体的横向受力的强度。

Description

前地板总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车身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前地板总成。
背景技术
前地板总成连接前舱、后部下车体、左/右侧围,为乘员提供乘坐和驾驶员操作车辆的一个区域。
现有技术前地板总成如图1所示,座椅横梁1'分为上下两层,零件数量和材料牌号种类多,结构复杂;上层的座椅横梁1'在Y向无支撑,影响座椅安装点横摆模态刚度;前地板2'上有纵梁3',影响制造和人机布置;副仪表板前安装点4'结构为悬臂安装,工装定位复杂,焊接精度差;门槛内板5'侧碰效果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前地板总成,该前地板总成的座椅横梁组件包括四条左右对称分别布置的座椅横梁本体,座椅横梁本体的外侧分别与左门槛内板和右门槛内板的顶面搭接,可以提升座椅横梁本体的横向受力的强度。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前地板总成,所述前地板总成包括前地板本体、中央通道组件、门槛内板组件和座椅横梁组件。所述前地板本体的前部与左大梁和右大梁连接。所述中央通道组件的前端与副仪表板连接。所述门槛内板组件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前地板本体左右两侧的左门槛内板和右门槛内板。所述座椅横梁组件包括对称设置于所述中央通道组件左右两侧的四个座椅横梁本体,左侧的所述座椅横梁本体的右端与所述中央通道组件连接,右侧的所述座椅横梁本体的左端与所述中央通道组件连接。其中,左侧的所述座椅横梁本体的左端与所述左门槛内板的顶面连接,右侧的所述座椅横梁本体的右端与所述右门槛内板的顶面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前地板本体包括分别设置于车体左右两侧的左地板和右地板,所述左地板的前部与左大梁连接,所述右地板的前部与右大梁连接,所述中央通道组件夹设于所述左地板和所述右地板之间,两个所述座椅横梁本体由前至后依次设置于所述左地板上,另两个所述座椅横梁本体由前至后依次设置于所述右地板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中央通道组件包括向上隆起呈拱形的中央通道本体,所述中央通道本体的左端与所述左地板连接,所述中央通道本体的右端与所述右地板连接,左右两侧的所述座椅横梁本体的内端分别与所述中央通道本体的左右两侧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中央通道组件还包括左翻边和右翻边,所述左翻边由所述中央通道本体的左端向左弯折形成且与所述左地板连接,所述右翻边由所述中央通道本体的右端向右弯折形成且与所述右地板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中央通道组件还包括向上隆起呈拱形的中央通道加强板,所述中央通道加强板与所述中央通道本体围设形成第一空腔,所述副仪表板与所述中央通道加强板的前端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中央通道加强板前端的两个立面分别开设有仪表板安装孔,螺栓依次穿过所述副仪表板和所述仪表板安装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中央通道组件还包括螺母,所述螺母设置于所述仪表板安装孔对应位置处且与所述中央通道加强板连接,所述螺栓依次穿过所述副仪表板、所述仪表板安装孔和所述螺母且与所述螺母螺接固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其中,左侧的所述座椅横梁本体的顶面向左延伸形成第一翻边,所述第一翻边与所述左门槛内板的顶面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其中,右侧的所述座椅横梁本体的顶部向右延伸形成第二翻边,所述第二翻边与所述右门槛内板的顶面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的一个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前地板总成的座椅横梁组件包括四个左右对称分别布置的座椅横梁本体,其中两个座椅横梁本体连接于前地板本体的左部,另两个座椅横梁本体连接于前地板本体的右部,左右两侧的座椅横梁本体对称布置,左侧的座椅横梁本体的左端与左门槛内板的顶面搭接,右侧的座椅横梁本体的右端与右门槛内板的顶面搭接,可以提升座椅横梁本体的横向受力的强度。中央通道本体的上方和下方分别增加中央通道加强板和中央通道撑板,以进一步增加中央通道组件的传力路径强度。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其示例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特征及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
图1是根据现有技术示出的一种前地板总成的立体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前地板总成的立体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前地板总成的另一立体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图2沿A-A线的剖视图。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图2沿B-B线的剖视图。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图2沿C-C线的剖视图。
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前地板总成的爆炸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前地板本体;11、左地板;12、右地板;2、中央通道组件;21、中央通道本体;22、左翻边;23、右翻边;24、中央通道加强板;241、仪表板安装孔;25、中央通道撑板;26、螺母;3、门槛内板组件;31、左门槛内板;32、右门槛内板;4、座椅横梁组件;41、座椅横梁本体;411、第一翻边;412、第二翻边;100、第一空腔100;200、第二空腔200。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实用新型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
用语“一个”、“一”、“该”、“所述”用以表示存在一个或多个要素/组成部分/等;用语“包括”和“具有”用以表示开放式的包括在内的意思并且是指除了列出的要素/组成部分/等之外还可存在另外的要素/组成部分/等。
如图2至图7所示,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前地板总成的立体图。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前地板总成的另一立体图。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图2沿A-A线的剖视图。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图2沿B-B线的剖视图。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图2沿C-C线的剖视图。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前地板总成的爆炸图。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地板总成包括前地板本体1、中央通道组件2、门槛内板组件3和座椅横梁组件4。前地板本体1的前部与左大梁和右大梁连接。中央通道组件2的前端与副仪表板连接。门槛内板组件3包括分别设置于前地板本体1左右两侧的左门槛内板31和右门槛内板32。座椅横梁组件4包括对称设置于中央通道组件2左右两侧的四个座椅横梁本体41,左侧的座椅横梁本体41的右端与中央通道组件2连接,右侧的座椅横梁本体41的左端与中央通道组件2连接。其中,左侧的座椅横梁本体41的左端与左门槛内板31的顶面连接,右侧的座椅横梁本体41的右端与右门槛内板32的顶面连接。
其中,前地板本体1的前端与前围板焊接固定,左大梁和右大梁分别向后延伸至前地板本体1的左部下方和右部下方,并同时与前地板本体1固定,取消了前地板上纵梁的设置,性能无影响,实现了整车轻量化,还可以避免前围板和前地板本体1之间涂胶不均匀的情况,中央通道组件2设置于前地板本体1的中间且由前至后延伸,使得中央通道组件2在前地板本体1的中间位置向上隆起,四个座椅横梁本体41对称设置在中央通道组件2的左前方、左后方、右前方和右后方,且座椅横梁本体41的内端均与中央通道组件2的侧壁搭接,左侧的座椅横梁本体41左端与左门槛内板31搭接,右侧的座椅横梁本体41右端与右门槛内板32搭接,座椅分别与座椅横梁本体41固定,座椅横梁本体41在前地板本体1上形成左门槛内板31或右门槛内板32分别与中央通道组件2之间的传力路径,增加了座椅安装点的安装强度和刚度,门槛处的侧碰侵入量减小了20%。
优选地,中央通道组件2、座椅横梁本体41、左门槛内板31和右门槛内板32分别由热成型钢制成,使得各部件的屈强强度增加至1300MPa,因材料屈服强度大幅提升,料厚考虑1.2减薄至1.0,实现整车轻量化。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前地板本体1包括分别设置于车体左右两侧的左地板11和右地板12,左地板11的前部与左大梁连接,右地板12的前部与右大梁连接,中央通道组件2夹设于左地板11和右地板12之间,两个座椅横梁本体41由前至后依次设置于左地板11上,另两个座椅横梁本体41由前至后依次设置于右地板12上。
如图2至图7所示,左地板11和右地板12左右对称设置,左地板11的前端和右地板12的前端同时与前围板连接,左大梁和右大梁由前地板本体1的下方向后延伸,左大梁延伸至左地板11的下方且两者有重叠部分,两者在重叠部分对应位置处两层焊焊接固定,右大梁延伸至右地板12的下方且两者有重叠部分,两者在重叠部分对应位置处两层焊焊接固定,取消了前地板本体1上方的前地板上纵梁,解决了前围板分别与左地板11和右地板12涂胶不连贯的问题,并且满足驾驶员脚部的人机布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中央通道组件2包括向上隆起呈拱形的中央通道本体21,中央通道本体21的左端与左地板11连接,中央通道本体21的右端与右地板12连接,左右两侧的座椅横梁本体41的内端分别与中央通道本体21的左右两侧连接。
如图2至图7所示,左地板11和右地板12对称设置,中央通道本体21夹设于左地板11和右地板12之间且向上隆起,左侧的座椅横梁本体41的右端搭接在中央通道本体21的左侧立面上,右侧的座椅横梁本体41的左端搭接在中央通道本体21的右侧立面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中央通道组件2还包括左翻边22和右翻边23,左翻边22由中央通道本体21的左端向左弯折形成且与左地板11连接,右翻边23由中央通道本体21的右端向右弯折形成且与右地板12连接。
如图2至图7所示,左翻边22与左地板11有重叠部分,两者在重叠部分对应位置处两层焊焊接固定,右翻边23与右地板12有重叠部分,两者在重叠部分对应位置处两层焊焊接固定,增加了中央通道本体21分别与左地板11和右地板12的接触面积,进而增加了前地板总成的整体强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中央通道组件2还包括向上隆起呈拱形的中央通道加强板24,中央通道加强板24与中央通道本体21围设形成第一空腔100,副仪表板与中央通道加强板24的前端连接。
如图2至图7所示,中央通道加强板24和中央通道本体21均呈拱形向上隆起,中央通道加强板24的两个侧壁立面与中央通道本体21的两个侧壁立面分别有重叠部分,两者在重叠部分对应位置处两层焊焊接固定,围设形成第一空腔100,进而在中央通道本体21上方形成传力路径,增加了中央通道本体21的强度。中央通道加强板24和中央通道本体21形成上下层的腔体结构,座椅横梁本体41与中央通道本体21和中央通道加强板24均有重叠部分,且分别在对应位置处两层焊焊接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中央通道加强板24前端的两个立面分别开设有仪表板安装孔241,螺栓依次穿过副仪表板和仪表板安装孔241。
如图2至图7所示,通过螺栓穿过仪表板安装孔241和副仪表板,对副仪表板和中央通道加强板24进行可拆卸式固定,方便在检修时对副仪表板进行拆卸。避免了副仪表板直接安装在中央通道本体21上的悬臂结构,改善了副仪表板的焊接公益性,同时提升了副仪表板与中央通道组件2的焊接精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中央通道组件2还包括螺母26,螺母26设置于仪表板安装孔241对应位置处且与中央通道加强板24连接,螺栓依次穿过副仪表板、仪表板安装孔241和螺母26且与螺母26螺接固定。
如图2至图7所示,螺母26的孔位与仪表板安装孔241的孔位对齐,螺栓穿过副仪表板后,穿过仪表板安装孔241的同时,由于螺母26的孔内设置内螺纹,旋转螺栓,使其的外螺纹与螺母26的内螺纹直接螺接固定,方便将副仪表板安装在中央通道加强板24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中央通道组件2还包括中央通道撑板25,中央通道撑板25沿中央通道本体21的宽度方向连接于中央通道本体21的内侧表面,且与中央通道本体21围设形成封闭的第二空腔200。
如图2至图7所示,中央通道本体21向上隆起呈拱形,中央通道撑板25横向设置在中央通道本体21的内侧表面,中央通道撑板25与中央通道本体21围设形成第二空腔200,第二空腔200增加了中央通道本体21的强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左侧的座椅横梁本体41的顶面向左延伸形成第一翻边411,第一翻边411与左门槛内板31的顶面连接。
如图2至图7所示,第一翻边411与左门槛内板31有重叠部分,两者在重叠部分对应位置处两层焊焊接固定,以增加座椅横梁本体41与左门槛内板31的连接强度,进一步增加座椅横梁本体41和左门槛内板31连接处的横向受力的强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右侧的座椅横梁本体41的顶部向右延伸形成第二翻边412,第二翻边412与右门槛内板32的顶面连接。
如图1至图3所示,第二翻边412与右门槛内板32有重叠部分,两者在重叠部分对应位置处两层焊焊接固定,以增加座椅横梁本体41与右门槛内板32的连接强度,进一步增加座椅横梁本体41和右门槛内板32连接处的横向受力的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前地板总成的座椅横梁组件4包括四个左右对称分别布置的座椅横梁本体41,其中两个座椅横梁本体41连接于前地板本体1的左部,另两个座椅横梁本体41连接于前地板本体1的右部,左右两侧的座椅横梁本体41对称布置,左侧的座椅横梁本体41的左端与左门槛内板31的顶面搭接,右侧的座椅横梁本体41的右端与右门槛内板32的顶面搭接,可以提升座椅横梁本体41的横向受力的强度。中央通道本体21的上方和下方分别增加中央通道加强板24和中央通道撑板25,以进一步增加中央通道组件2的传力路径强度。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折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个优选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前地板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
前地板本体(1),所述前地板本体(1)的前部与左大梁和右大梁连接;
中央通道组件(2),所述中央通道组件(2)的前端与副仪表板连接;
门槛内板组件(3),所述门槛内板组件(3)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前地板本体(1)左右两侧的左门槛内板(31)和右门槛内板(32);以及
座椅横梁组件(4),所述座椅横梁组件(4)包括对称设置于所述中央通道组件(2)左右两侧的四个座椅横梁本体(41),左侧的所述座椅横梁本体(41)的右端与所述中央通道组件(2)连接,右侧的所述座椅横梁本体(41)的左端与所述中央通道组件(2)连接;
其中,左侧的所述座椅横梁本体(41)的左端与所述左门槛内板(31)的顶面连接,右侧的所述座椅横梁本体(41)的右端与所述右门槛内板(32)的顶面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地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地板本体(1)包括分别设置于车体左右两侧的左地板(11)和右地板(12),所述左地板(11)的前部与左大梁连接,所述右地板(12)的前部与右大梁连接,所述中央通道组件(2)夹设于所述左地板(11)和所述右地板(12)之间,两个所述座椅横梁本体(41)由前至后依次设置于所述左地板(11)上,另两个所述座椅横梁本体(41)由前至后依次设置于所述右地板(12)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地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通道组件(2)包括向上隆起呈拱形的中央通道本体(21),所述中央通道本体(21)的左端与所述左地板(11)连接,所述中央通道本体(21)的右端与所述右地板(12)连接,左右两侧的所述座椅横梁本体(41)的内端分别与所述中央通道本体(21)的左右两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前地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通道组件(2)还包括左翻边(22)和右翻边(23),所述左翻边(22)由所述中央通道本体(21)的左端向左弯折形成且与所述左地板(11)连接,所述右翻边(23)由所述中央通道本体(21)的右端向右弯折形成且与所述右地板(12)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前地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通道组件(2)还包括向上隆起呈拱形的中央通道加强板(24),所述中央通道加强板(24)与所述中央通道本体(21)围设形成第一空腔(100),所述副仪表板与所述中央通道加强板(24)的前端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前地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通道加强板(24)前端的两个立面分别开设有仪表板安装孔(241),螺栓依次穿过所述副仪表板和所述仪表板安装孔(24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前地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通道组件(2)还包括螺母(26),所述螺母(26)设置于所述仪表板安装孔(241)对应位置处且与所述中央通道加强板(24)连接,所述螺栓依次穿过所述副仪表板、所述仪表板安装孔(241)和所述螺母(26)且与所述螺母(26)螺接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前地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通道组件(2)还包括中央通道撑板(25),所述中央通道撑板(25)沿所述中央通道本体(21)的宽度方向连接于所述中央通道本体(21)的内侧表面,且与所述中央通道本体(21)围设形成封闭的第二空腔(200)。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前地板总成,其特征在于,左侧的所述座椅横梁本体(41)的顶面向左延伸形成第一翻边(411),所述第一翻边(411)与所述左门槛内板(31)的顶面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前地板总成,其特征在于,右侧的所述座椅横梁本体(41)的顶部向右延伸形成第二翻边(412),所述第二翻边(412)与所述右门槛内板(32)的顶面连接。
CN202121460436.0U 2021-06-29 2021-06-29 前地板总成 Active CN2158515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460436.0U CN215851512U (zh) 2021-06-29 2021-06-29 前地板总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460436.0U CN215851512U (zh) 2021-06-29 2021-06-29 前地板总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851512U true CN215851512U (zh) 2022-02-18

Family

ID=803354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460436.0U Active CN215851512U (zh) 2021-06-29 2021-06-29 前地板总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85151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552963B2 (en) Vehicle body rear structure
CN100537329C (zh) 车身结构
US10442467B2 (en) Central part structure for vehicle
CN112977636A (zh) 车辆地板结构
US9371095B2 (en) Motor vehicle body having a rear floor and a cross-member
CN215851491U (zh) 双环后部车身结构
CN115697816A (zh) 具有多中空梁的车辆部件
CN111017033A (zh) 一种用于车身后部的加强结构
CN106347499B (zh) 用于车辆的底板本体
CN114348119A (zh) 用于电动车辆的并列型侧梁结构
CN215851512U (zh) 前地板总成
US11958533B2 (en) Multi-beam side frame assembly
CN212605448U (zh) B柱、加强组件及汽车
CN111572649B (zh) 白车身结构
CN219838625U (zh) 车辆
CN219487577U (zh) 车辆前地板下纵梁结构及车辆
CN220948191U (zh) 车身后围结构及车辆
CN220905131U (zh) 货车白车身结构及车辆
CN218703535U (zh) 中后地板总成和车辆
CN210634648U (zh) 分体式前地板总成
CN219883953U (zh) 一种重卡前舱框架结构及车辆
CN218640949U (zh) 车辆的机舱纵梁和车辆
CN216783641U (zh) 敞篷车的加强结构及敞篷车
CN213008390U (zh) 车辆的车身前纵梁和具有其的车辆
CN114228419B (zh) 飞行汽车的车身结构及飞行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