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72649B - 白车身结构 - Google Patents

白车身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72649B
CN111572649B CN202010458617.3A CN202010458617A CN111572649B CN 111572649 B CN111572649 B CN 111572649B CN 202010458617 A CN202010458617 A CN 202010458617A CN 111572649 B CN111572649 B CN 11157264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floor
reinforcing
assembly
top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45861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572649A (zh
Inventor
赵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filed Critical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Priority to CN20201045861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572649B/zh
Publication of CN1115726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726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5726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7264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33/00Superstructures for load-carrying vehicles
    • B62D33/06Drivers' cab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2Side pan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6Fixed roof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20Floors or bottom sub-uni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7/00Connections between superstructure or understructure sub-units
    • B62D27/02Connections between superstructure or understructure sub-units rigid
    • B62D27/026Connections by glue bond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9/00Superstructures, understructures, or sub-unit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thereof
    • B62D29/04Superstructures, understructures, or sub-unit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thereof predominantly of synthetic material
    • B62D29/043Superstructur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白车身结构。该白车身结构包括顶盖总成、侧围总成和地板总成;顶盖总成包括顶盖结构、以及连接设于顶盖结构底部的顶盖加强结构,且顶盖结构和顶盖加强结构之间形成有顶盖空腔;侧围总成连接顶盖总成、且位于顶盖总成的底部周侧;地板总成连接侧围总成、且位于侧围总成的底部,地板总成、侧围总成和顶盖总成围合形成有驾驶腔室。本发明使得顶盖结构和顶盖加强结构之间形成有顶盖空腔,连续的连接结构之间形成的空腔结构可以有效增强顶盖总成的强度和刚度,通过增加顶盖总成的强度,可有效提升驾驶室的安全性能。

Description

白车身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车身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白车身结构。
背景技术
白车身总成是驾驶室的核心,驾驶室所有内、外饰功能件的安装、驾驶室的强度等均以白车身总成为基础。白车身总成的结构可以直接决定驾驶室性能的强弱,在目前汽车需求量逐渐增长的趋势下,驾驶室的安全性是顾客的主要考虑因素,因此白车身的结构设计将成为重中之重。重卡驾驶室为非承载式车身,车身系统由顶盖总成、地板总成、左右侧围总成、前围总成和后围总成构成,各大总成之间通过相互焊接在一起形成车身框架,而目前市场上的重卡驾驶室白车身结构比较简单,整体强度偏弱。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白车身结构,旨在改善现有的白车身的结构强度,以更好的保障驾驶安全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白车身结构,包括:
顶盖总成,包括顶盖结构、以及连接设于所述顶盖结构底部的顶盖加强结构,且所述顶盖结构和所述顶盖加强结构之间形成有顶盖空腔;
侧围总成,连接所述顶盖总成、且位于所述顶盖总成的底部周侧;以及,
地板总成,连接所述侧围总成、且位于所述侧围总成的底部,所述地板总成、所述侧围总成和所述顶盖总成围合形成有驾驶腔室。
可选地,所述顶盖结构包括顶盖顶板组件,以及围设于所述顶盖顶板组件周侧的顶盖侧板组件;
所述顶盖加强结构包括位于所述顶盖顶板组件下方的顶板加强组件,以及围设于所述顶板加强组件周侧的侧板加强组件,所述侧板加强组件连接于所述顶盖侧板组件上,且所述顶板加强组件与所述顶盖顶板组件之间、以及所述侧板加强组件与所述顶盖侧板组件之间围设形成所述顶盖空腔。
可选地,所述顶盖侧板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前顶盖侧板、中顶盖侧板、以及后顶盖侧板;
所述顶盖顶板组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顶盖顶板和第二顶盖顶板;其中,所述第一顶盖顶板与所述前顶盖侧板相连接,所述第二顶盖顶板与所述中顶盖侧板和所述后顶盖侧板相连接。
可选地,所述前顶盖侧板包括相互连接、且呈左右对称设置的第一前顶盖侧板和第二前顶盖侧板;
所述中顶盖侧板包括呈左右对称设置的第一中顶盖侧板和第二中顶盖侧板;
所述第一前顶盖侧板、所述第一中顶盖侧板和所述后顶盖侧板依次相连接,所述第二前顶盖侧板、所述第二中顶盖侧板和所述后顶盖侧板依次相连接。
可选地,所述侧板加强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前侧板加强板、中侧板加强板、以及后侧板加强板,且所述前侧板加强板与所述前顶盖侧板对应连接,所述中侧板加强板与所述中顶盖侧板呈间隔对应设置,所述后侧板加强板与所述后顶盖侧板对应连接;
所述顶板加强组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顶板加强板和第二顶板加强板,所述第一顶板加强板与所述第一顶盖顶板上下对应、并与所述前侧板加强板连接,所述第二顶板加强板与所述第二顶盖顶板上下对应、并同时与所述中侧板加强板和所述后侧板加强板连接。
可选地,所述前侧板加强板包括相互连接、且呈左右对称设置的第一前侧板加强板和第二前侧板加强板,所述第一前侧板加强板和所述第二前侧板加强板分别连接于所述前顶盖侧板两侧,所述第一顶板加强板连接于所述第一前侧板加强板和所述第二前侧板加强板之间;
所述中侧板加强板包括呈左右对称设置的第一中侧板加强板和第二中侧板加强板,所述第二顶板加强板连接于所述第一中侧板加强板和所述第二中侧板加强板之间;
所述后侧板加强板包括相互连接、且呈左右对称设置的第一后侧板加强板和第二后侧板加强板;
所述第一前侧板加强板、所述第一中侧板加强板及所述第一后侧板加强板依次连接,所述第二前侧板加强板、所述第二中侧板加强板及所述第二后侧板加强板依次连接。
可选地,所述顶盖总成的材质设置为片状模塑料;和/或,
所述第一前侧板加强板和所述第二前侧板加强板之间通过聚氨酯结构胶进行连接;
所述第一前侧板加强板、所述第一中侧板加强板及所述后侧板加强板之间均通过聚氨酯结构胶进行连接;
所述第二前侧板加强板、所述第二中侧板加强板和所述后侧板加强板之间均通过聚氨酯结构胶进行连接。
可选地,所述地板总成包括与所述侧围总成相连接的地板盖组件、以及与所述地板盖组件相连接的地板加强组件;
所述地板盖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前围地板盖、前地板盖、中地板盖以及后地板盖;
所述地板加强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前围地板加强件、前地板加强件、中地板加强件、后地板加强件、以及与所述前围地板加强件、所述前地板加强件、所述中地板加强件和所述后地板加强件均相连接的侧地板加强件;
其中,所述前围地板加强件与所述前围地板盖相连接,所述前地板加强件与所述前地板盖相连接,所述中地板加强件与所述中地板盖相连接,所述后地板加强件与所述后地板盖相连接,且所述侧地板加强件与所述前围地板盖、所述前地板盖、所述中地板盖和所述后地板盖均相连接。
可选地,所述前地板盖、所述中地板盖以及所述后地板盖均呈平板状设置;
所述前地板加强件、所述中地板加强件和所述后地板加强件均具有沿所述驾驶腔室的前后向延伸设置的多个纵梁、以及均具有沿所述驾驶腔室的左右向延伸设置的多个横梁,且所述前地板加强件的多个所述纵梁、所述中地板加强件的多个所述纵梁、以及所述后地板加强件的多个所述纵梁均呈一一对应连接设置。
可选地,所述侧围总成包括依次相互连接的左侧围连接组件、后侧围连接组件、右侧围连接组件、以及前横梁连接组件,所述前横梁连接组件的两侧分别与所述左侧围连接组件的顶端、所述右侧围连接组件的顶端连接;
所述前横梁连接组件与所述前侧板加强板之间通过聚氨酯结构胶进行连接;所述左侧围连接组件与所述第一中侧板加强板之间通过聚氨酯结构胶进行连接;所述后侧围连接组件与所述后顶盖侧板之间通过聚氨酯结构胶进行连接;所述右侧围连接组件与所述第二中侧板加强板之间通过聚氨酯结构胶进行连接。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将顶盖总成设置为相互连接的顶盖结构和顶盖加强结构,且使得所述顶盖结构和所述顶盖加强结构之间形成有顶盖空腔,连续的连接结构之间形成的空腔结构可以有效增强顶盖总成的强度和刚度;且还设置有侧围总成和地板总成,以与所述顶盖总成围合形成驾驶腔室,通过增加顶盖总成的强度,可有效提升驾驶室的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白车身结构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所述白车身结构(所述顶盖总成处于分解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所述顶盖总成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所述地板总成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所述侧围总成和所述地板总成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所述白车身结构的主视图;
图7为图6中A-A向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1中所述白车身结构的右视图;
图9为图1中B-B向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1中所述白车身结构的后视图;
图11为图1中C-C向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白车身结构 1221 第一顶板加强板
1 顶盖总成 1222 第二顶板加强板
11 顶盖结构 2 地板总成
111 顶盖侧板组件 21 地板盖组件
1111 第一前顶盖侧板 211 前围地板盖
1112 第二前顶盖侧板 212 前地板盖
1113 第一中顶盖侧板 213 中地板盖
1114 第二中顶盖侧板 214 后地板盖
1115 后顶盖侧板 22 地板加强组件
112 顶盖顶板组件 221 前围地板加强件
1121 第一顶盖顶板 222 前地板加强件
1122 第二顶盖顶板 223 中地板加强件
12 顶盖加强结构 224 后地板加强件
121 侧板加强组件 225 侧地板加强件
1211 第一前侧板加强板 3 侧围总成
1212 第二前侧板加强板 31 左侧围连接组件
1213 第一中侧板加强板 32 后侧围连接组件
1214 第二中侧板加强板 33 右侧围连接组件
1215 第一后侧板加强板 34 前横梁连接组件
1216 第二后侧板加强板 4 聚氨酯结构胶
122 顶板加强组件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异效果,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以及附图做进一步的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白车身总成是驾驶室的核心,驾驶室所有内、外饰功能件的安装、驾驶室的强度等均以白车身总成为基础。白车身总成的结构可以直接决定驾驶室性能的强弱,在目前汽车需求量逐渐增长的趋势下,驾驶室的安全性是顾客的主要考虑因素,因此白车身的结构设计将成为重中之重。重卡驾驶室为非承载式车身,车身系统由顶盖总成、地板总成、左右侧围总成、前围总成和后围总成构成,各大总成之间通过相互焊接在一起形成车身框架,而目前市场上的重卡驾驶室白车身结构比较简单,整体强度偏弱。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白车身结构,图1至图11为本发明提供的所述白车身结构的一实施例。
请参阅图1至图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白车身结构100包括顶盖总成1、侧围总成3以及地板总成2。所述顶盖总成1包括顶盖结构11、以及连接设于所述顶盖结构11底部的顶盖加强结构12,且所述顶盖结构11和所述顶盖加强结构12之间形成有顶盖空腔;所述侧围总成3连接所述顶盖总成1、且位于所述顶盖总成1的底部周侧;所述地板总成2连接所述侧围总成3、且位于所述侧围总成3的底部,所述地板总成2、所述侧围总成3和所述顶盖总成1围合形成有驾驶腔室。需要说明的是,在所述驾驶腔室内,以驾驶人员为参照,则车体行驶的方向为所述驾驶腔室的前侧,相对的所述驾驶人员的后方则为所述驾驶腔室的后侧,为方便对所述白车身结构100进行说明,下述则依次为方向进行定义。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将所述顶盖总成1设置为相互连接的所述顶盖结构11和所述顶盖加强结构12,且使得所述顶盖结构11和所述顶盖加强结构12之间形成有顶盖空腔,连续的连接结构之间形成的空腔结构可以有效增强顶盖总成1的强度和刚度;且还设置有侧围总成3和地板总成2,以与所述顶盖总成1围合形成驾驶腔室,通过增加顶盖总成1的强度,可有效提升驾驶室的安全性能。
在本实施例中,可参阅图3,所述顶盖结构11包括顶盖顶板组件112,以及围设于所述顶盖顶板组件112周侧的顶盖侧板组件111;所述顶盖加强结构12包括位于所述顶盖顶板组件112下方的顶板加强组件122,以及围设于所述顶板加强组件122周侧的侧板加强组件121,所述侧板加强组件121连接于所述顶盖侧板组件111上,且所述顶板加强组件122与所述顶盖顶板组件112之间、以及所述侧板加强组件121与所述顶盖侧板组件111之间围设形成所述顶盖空腔,以增强所述顶盖总成1的强度和刚度。
进一步地,所述顶盖侧板组件111包括依次连接的前顶盖侧板、中顶盖侧板、以及后顶盖侧板1115;所述顶盖顶板组件112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顶盖顶板1121和第二顶盖顶板1122;其中,所述第一顶盖顶板1121与所述前顶盖侧板相连接,所述第二顶盖顶板1122与所述中顶盖侧板和所述后顶盖侧板1115相连接,将所述顶盖顶板组件112设置为所述第一顶盖顶板1121和所述第二顶盖顶板1122,以更便于制造,且也使得顶盖的某一处损坏时,不用大面积的更换材料,避免造成材料浪费。
进一步地,所述前顶盖侧板包括相互连接、且呈左右对称设置的第一前顶盖侧板1111和第二前顶盖侧板1112;所述中顶盖侧板包括呈左右对称设置的第一中顶盖侧板1113和第二中顶盖侧板1114;所述第一前顶盖侧板1111、所述第一中顶盖侧板1113和所述后顶盖侧板1115依次相连接,所述第二前顶盖侧板1112、所述第二中顶盖侧板1114和所述后顶盖侧板1115依次相连接。将所述前顶盖侧板和所述中顶盖侧板均设置为对称形式,可保证结构强度的同时,也使得制造更简单。且所述第一前顶盖侧板1111、所述第一中顶盖侧板1113、所述后顶盖侧板1115、所述第二中顶盖侧板1114、以及所述第二前顶盖侧板1112之间依次连接,使得所述顶盖侧板组件111为连续的连接结构,以可增强所述顶盖侧板组件111的强度。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侧板加强组件121包括依次连接的前侧板加强板、中侧板加强板、以及后侧板加强板,且所述前侧板加强板与所述前顶盖侧板对应连接,所述中侧板加强板与所述中顶盖侧板呈间隔对应设置,所述后侧板加强板与所述后顶盖侧板1115对应连接;使得所述侧板加强组件121的前端和后端分别与所述顶盖侧板组件111相连接,而使所述中侧板加强板不与所述中顶盖侧板相连接,以使所述侧板加强组件121与所述顶盖侧板组件111之间形成空腔,有利于提高所述顶盖总成1的结构强度。
所述顶板加强组件122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顶板加强板1221和第二顶板加强板1222,所述第一顶板加强板1221与所述第一顶盖顶板1121上下对应、并与所述前侧板加强板连接,所述第二顶板加强板1222与所述第二顶盖顶板1122上下对应、并同时与所述中侧板加强板和所述后侧板加强板连接。同样地,在所述第一顶板加强板1221和所述第一顶盖顶板1121之间、以及所述第二顶板加强板1222和所述第二顶盖顶板1122之间均形成有空腔,以有利于增加所述顶盖总成1的强度和刚度,以增加驾驶安全性。
进一步地,所述前侧板加强板包括相互连接、且呈左右对称设置的第一前侧板加强板1211和第二前侧板加强板1212,所述第一前侧板加强板1211和所述第二前侧板加强板1212分别连接于所述前顶盖侧板两侧,所述第一顶板加强板1221连接于所述第一前侧板加强板1211和所述第二前侧板加强板1212之间;所述中侧板加强板包括呈左右对称设置的第一中侧板加强板1213和第二中侧板加强板1214,所述第二顶板加强板1222连接于所述第一中侧板加强板1213和所述第二中侧板加强板1214之间;所述后侧板加强板包括相互连接、且呈左右对称设置的第一后侧板加强板1215和第二后侧板加强板1216;所述第一前侧板加强板1211、所述第一中侧板加强板1213及所述第一后侧板加强板1215依次连接,所述第二前侧板加强板1212、所述第二中侧板加强板1214及所述第二后侧板加强板1216依次连接。以对应所述顶盖结构11的每一结构均设置有加强结构,以增加结构强度,从而提升所述顶盖总成1的结构强度;且将所述顶盖加强结构12设置为包括多个加强板,以更便于进行制造和维护。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顶盖顶板1121的前部呈弧状设置,所述前顶盖侧板和所述前侧板加强板均与所述第一顶盖顶板1121呈相应的弧状设置,以使所述顶盖总成1的线条性更好。所述中侧板加强板包括中连接板、以及凸设于所述中连接板上的呈间隔布设的多个第一搭接板,多个所述第一搭接板用以与所述第二顶板加强板1222上的多个第二搭接板配合连接,以使连接更可靠。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顶盖总成1的材质设置为片状模塑料;片状模塑料材质的密度仅为钣金密度的1/3,且强度高,可以实现顶盖总成1的轻量化;且片状模塑材质具有出众的可设计性,使得所述顶盖总成1的造型更饱满流畅。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前侧板加强板1211和所述第二前侧板加强板1212之间通过聚氨酯结构胶4进行连接;所述第一前侧板加强板1211、所述第一中侧板加强板1213及所述后侧板加强板之间均通过聚氨酯结构胶4进行连接;所述第二前侧板加强板1212、所述第二中侧板加强板1214和所述后侧板加强板之间均通过聚氨酯结构胶4进行连接。通过所述聚氨酯结构胶4将所述顶盖总成1的各部件之间均进行连接,连接效果好,且使所述顶盖总成1形成连接的空腔结构,以有利于提升所述顶盖总成1的结构强度。
在本实施例中,可参阅图4,所述地板总成2包括与所述侧围总成3相连接的地板盖组件21、以及与所述地板盖组件21相连接的地板加强组件22;所述地板盖组件21包括依次连接的前围地板盖211、前地板盖212、中地板盖213以及后地板盖214;所述地板加强组件22包括依次连接的前围地板加强件221、前地板加强件222、中地板加强件223、后地板加强件224、以及与所述前围地板加强件221、所述前地板加强件222、所述中地板加强件223和所述后地板加强件224均相连接的侧地板加强件225;其中,所述前围地板加强件221与所述前围地板盖211相连接,所述前地板加强件222与所述前地板盖212相连接,所述中地板加强件223与所述中地板盖213相连接,所述后地板加强件224与所述后地板盖214相连接,且所述侧地板加强件225与所述前围地板盖211、所述前地板盖212、所述中地板盖213和所述后地板盖214均相连接。通过设置有与所述地板盖组件21相连接地板加强组件22,以增强所述地板盖组件21的强度,所述地板盖组件21的表面为支撑驾驶员的表面,从而可增强驾驶的安全性。
进一步地,所述前地板盖212、所述中地板盖213以及所述后地板盖214均呈平板状设置,从而可以最大限度的为驾乘人员提供活动空间;且所述前地板加强件222、所述中地板加强件223和所述后地板加强件224均具有沿所述驾驶腔室的前后向延伸设置的多个纵梁、以及均具有沿所述驾驶腔室的左右向延伸设置的多个横梁,且所述前地板加强件222的多个所述纵梁、所述中地板加强件223的多个所述纵梁,以及所述后地板加强件224的多个所述纵梁均呈一一对应连接设置。起主要支撑作用的纵梁类数量较多,截面较大,且贯通整个驾驶腔室的地板;且各所述纵梁之间通过多个所述横梁连接,形成封闭稳定的框架结构,使得所述地板总成2的强度和刚度大幅提高;应力也能够有效的分散,进一步提高了整个白车身结构100的强度和安全性能,从而起到保护乘员安全的重要作用。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各所述纵梁为槽钢,在所述中地板加强件223的所述纵梁的两端均具有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可分别插接于所述前地板加强件222的所述纵梁上及所述后地板加强件224的所述纵梁上,所述连接结构包括安装槽、以及分别自所述安装槽的两个槽侧壁沿侧向向内延伸设置的两个侧臂,所述连接结构焊接于所述前地板加强件222的所述纵梁上或所述后地板加强件224的所述纵梁上。且只有所述连接结构的槽底、及两个所述侧臂处与所述前地板加强件222的所述纵梁相焊接。
在本实施例中,可参阅图5,所述侧围总成3包括依次相互连接的左侧围连接组件31、后侧围连接组件32、右侧围连接组件33、以及前横梁连接组件34,所述前横梁连接组件34的两侧分别与所述左侧围连接组件31的顶端、所述右侧围连接组件33的顶端连接;具体地,可参阅图6至图11,所述前横梁连接组件34与所述前侧板加强板之间通过聚氨酯结构胶4进行连接;所述左侧围连接组件31与所述第一中侧板加强板1213之间通过聚氨酯结构胶4进行连接;所述后侧围连接组件32与所述后顶盖侧板1115之间通过聚氨酯结构胶4进行连接;所述右侧围连接组件33与所述第二中侧板加强板1214之间通过聚氨酯结构胶4进行连接。这种通过粘接形成的刚性连接结构在保证连接强度和刚度的同时,还能保证驾驶室在受到顶压或是侧碰时都能充分吸收撞击能量,从而分散到地板和底盘上,减小白车身的变形量,从而起到保护乘员安全的重要作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白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顶盖总成,包括顶盖结构、以及连接设于所述顶盖结构底部的顶盖加强结构,且所述顶盖结构和所述顶盖加强结构之间形成有顶盖空腔;
侧围总成,连接所述顶盖总成、且位于所述顶盖总成的底部周侧;以及,
地板总成,连接所述侧围总成、且位于所述侧围总成的底部,所述地板总成、所述侧围总成和所述顶盖总成围合形成有驾驶腔室;
所述地板总成呈平板状设置,所述地板总成包括与所述侧围总成相连接的地板盖组件、以及与所述地板盖组件相连接的地板加强组件;
所述地板盖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前围地板盖、前地板盖、中地板盖以及后地板盖;
所述地板加强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前围地板加强件、前地板加强件、中地板加强件、后地板加强件、以及与所述前围地板加强件、所述前地板加强件、所述中地板加强件和所述后地板加强件均相连接的侧地板加强件;
其中,所述前围地板加强件与所述前围地板盖相连接,所述前地板加强件与所述前地板盖相连接,所述中地板加强件与所述中地板盖相连接,所述后地板加强件与所述后地板盖相连接,且所述侧地板加强件与所述前围地板盖、所述前地板盖、所述中地板盖和所述后地板盖均相连接;
所述前地板盖、所述中地板盖以及所述后地板盖均呈平板状设置;所述前地板加强件、所述中地板加强件和所述后地板加强件均具有沿所述驾驶腔室的前后向延伸设置的多个纵梁、以及均具有沿所述驾驶腔室的左右向延伸设置的多个横梁,且所述前地板加强件的多个所述纵梁、所述中地板加强件的多个所述纵梁、以及所述后地板加强件的多个所述纵梁均呈一一对应连接设置;
各所述纵梁为槽钢,所述中地板加强件的所述纵梁的两端均具有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分别插接于所述前地板加强件的所述纵梁上及所述后地板加强件的所述纵梁上,所述连接结构包括安装槽、以及自所述安装槽的两个槽侧壁沿侧向向内延伸设置的两个侧臂,所述中地板加强件的所述纵梁的两端的所述连接结构的槽底、及两个所述侧臂处分别与所述前地板加强件的纵梁和所述后地板加强件的纵梁焊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结构包括顶盖顶板组件,以及围设于所述顶盖顶板组件周侧的顶盖侧板组件;
所述顶盖加强结构包括位于所述顶盖顶板组件下方的顶板加强组件,以及围设于所述顶板加强组件周侧的侧板加强组件,所述侧板加强组件连接于所述顶盖侧板组件上,且所述顶板加强组件与所述顶盖顶板组件之间、以及所述侧板加强组件与所述顶盖侧板组件之间围设形成所述顶盖空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白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侧板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前顶盖侧板、中顶盖侧板、以及后顶盖侧板;
所述顶盖顶板组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顶盖顶板和第二顶盖顶板;其中,所述第一顶盖顶板与所述前顶盖侧板相连接,所述第二顶盖顶板与所述中顶盖侧板和所述后顶盖侧板相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白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顶盖侧板包括相互连接、且呈左右对称设置的第一前顶盖侧板和第二前顶盖侧板;
所述中顶盖侧板包括呈左右对称设置的第一中顶盖侧板和第二中顶盖侧板;
所述第一前顶盖侧板、所述第一中顶盖侧板和所述后顶盖侧板依次相连接,所述第二前顶盖侧板、所述第二中顶盖侧板和所述后顶盖侧板依次相连接。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白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加强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前侧板加强板、中侧板加强板、以及后侧板加强板,且所述前侧板加强板与所述前顶盖侧板对应连接,所述中侧板加强板与所述中顶盖侧板呈间隔对应设置,所述后侧板加强板与所述后顶盖侧板对应连接;
所述顶板加强组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顶板加强板和第二顶板加强板,所述第一顶板加强板与所述第一顶盖顶板上下对应、并与所述前侧板加强板连接,所述第二顶板加强板与所述第二顶盖顶板上下对应、并同时与所述中侧板加强板和所述后侧板加强板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白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侧板加强板包括相互连接、且呈左右对称设置的第一前侧板加强板和第二前侧板加强板,所述第一前侧板加强板和所述第二前侧板加强板分别连接于所述前顶盖侧板两侧,所述第一顶板加强板连接于所述第一前侧板加强板和所述第二前侧板加强板之间;
所述中侧板加强板包括呈左右对称设置的第一中侧板加强板和第二中侧板加强板,所述第二顶板加强板连接于所述第一中侧板加强板和所述第二中侧板加强板之间;
所述后侧板加强板包括相互连接、且呈左右对称设置的第一后侧板加强板和第二后侧板加强板;
所述第一前侧板加强板、所述第一中侧板加强板及所述第一后侧板加强板依次连接,所述第二前侧板加强板、所述第二中侧板加强板及所述第二后侧板加强板依次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白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总成的材质设置为片状模塑料;和/或,
所述第一前侧板加强板和所述第二前侧板加强板之间通过聚氨酯结构胶进行连接;
所述第一前侧板加强板、所述第一中侧板加强板及所述后侧板加强板之间均通过聚氨酯结构胶进行连接;
所述第二前侧板加强板、所述第二中侧板加强板和所述后侧板加强板之间均通过聚氨酯结构胶进行连接。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白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围总成包括依次相互连接的左侧围连接组件、后侧围连接组件、右侧围连接组件、以及前横梁连接组件,所述前横梁连接组件的两侧分别与所述左侧围连接组件的顶端、所述右侧围连接组件的顶端连接;
所述前横梁连接组件与所述前侧板加强板之间通过聚氨酯结构胶进行连接;所述左侧围连接组件与所述第一中侧板加强板之间通过聚氨酯结构胶进行连接;所述后侧围连接组件与所述后顶盖侧板之间通过聚氨酯结构胶进行连接;所述右侧围连接组件与所述第二中侧板加强板之间通过聚氨酯结构胶进行连接。
CN202010458617.3A 2020-05-25 2020-05-25 白车身结构 Active CN11157264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58617.3A CN111572649B (zh) 2020-05-25 2020-05-25 白车身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58617.3A CN111572649B (zh) 2020-05-25 2020-05-25 白车身结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72649A CN111572649A (zh) 2020-08-25
CN111572649B true CN111572649B (zh) 2022-03-22

Family

ID=721142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458617.3A Active CN111572649B (zh) 2020-05-25 2020-05-25 白车身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57264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215679A (zh) * 2023-03-15 2023-06-06 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小于7500kg的N2类轻卡车型驾驶室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544136U (zh) * 2013-10-30 2014-04-16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轻型卡车白车身结构
CN203958322U (zh) * 2014-05-30 2014-11-26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一种卡车白车身框架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140671B2 (en) * 2005-03-01 2006-11-28 International Truck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mpany, Llc Multi-piece roof with reinforcement
US8678479B2 (en) * 2011-11-09 2014-03-25 Fontaine Modification Company Modified truck cab roof assembly and associated method of modification
CN206049804U (zh) * 2016-09-19 2017-03-29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驾驶室顶盖结构
CN206579721U (zh) * 2017-03-07 2017-10-24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驾驶舱框架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09410179U (zh) * 2018-09-05 2019-09-20 山东五征集团有限公司 轻型货车白车身地板结构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544136U (zh) * 2013-10-30 2014-04-16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轻型卡车白车身结构
CN203958322U (zh) * 2014-05-30 2014-11-26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一种卡车白车身框架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72649A (zh) 2020-08-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29362B (zh) 车身结构及汽车
US7828370B2 (en) Vehicle body structure
CN108674488B (zh) 汽车后侧围加强结构以及汽车
CN207416972U (zh) 前地板总成及汽车车身
CN212401362U (zh) 车身结构和汽车
CN213534875U (zh) 一种重型特种车用四开门驾驶室
CN111572649B (zh) 白车身结构
CN110949109A (zh) 装载大容量电池箱的车身底板骨架结构
CN221138321U (zh) 车身及具有其的车辆
CN114132383B (zh) 一种用于电动车辆的地板总成
KR20200120164A (ko) 차량의 차체
CN212605448U (zh) B柱、加强组件及汽车
CN215205063U (zh) 货车车架和具有其的载货车辆
CN210133187U (zh) 一种汽车前围板和前地板的加强结构
CN115003588A (zh) 用于机动车辆车厢底梁的纵向加强件
CN209814124U (zh) 车辆驾驶室的顶盖骨架以及车辆运输车
CN212950857U (zh) 电动汽车的前地板
CN216783641U (zh) 敞篷车的加强结构及敞篷车
CN218751021U (zh) 一种车辆的a柱总成及车辆
CN215851512U (zh) 前地板总成
CN218751020U (zh) 一种车辆的a柱总成及车辆
CN219838625U (zh) 车辆
CN218021845U (zh) 车辆的顶盖后横梁总成和车辆
CN220721197U (zh) 车身后部结构及车辆
CN218858532U (zh) 一种双排全地形沙漠越野车白车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