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008390U - 车辆的车身前纵梁和具有其的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辆的车身前纵梁和具有其的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008390U
CN213008390U CN202021259011.9U CN202021259011U CN213008390U CN 213008390 U CN213008390 U CN 213008390U CN 202021259011 U CN202021259011 U CN 202021259011U CN 213008390 U CN213008390 U CN 2130083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side member
vehicle
longitudinal beam
vehicle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25901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司丽
李万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IC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IC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IC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BAIC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25901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0083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0083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00839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辆的车身前纵梁和具有其的车辆,所述车辆的车身前纵梁包括:纵梁内板;纵梁外板,所述纵梁外板与所述纵梁内板相连;前防撞梁安装板,所述前防撞梁安装板安装在所述纵梁内板和所述纵梁外板前方,且与所述纵梁内板和所述纵梁外板共同限定出内吸能腔,所述车辆的前防撞梁安装在所述前防撞梁安装板上;副车架安装套管,所述副车架安装套管安装在所述纵梁内板和所述纵梁外板下方,所述车辆的副车架安装在所述副车架安装套管上。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车身前纵梁具有装配效率高、可靠性强等优点。

Description

车辆的车身前纵梁和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工程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车辆的车身前纵梁和具有所述车辆的车身前纵梁的车辆。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的车身前纵梁,需要额外设置吸能盒保证吸能效果,结构复杂,装配繁琐,而且副车架安装位置的刚度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车辆的车身前纵梁,该车辆的车身前纵梁具有装配效率高、可靠性强等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出一种车辆的车身前纵梁,所述车辆的车身前纵梁包括:纵梁内板;纵梁外板,所述纵梁外板与所述纵梁内板相连;前防撞梁安装板,所述前防撞梁安装板安装在所述纵梁内板和所述纵梁外板前方,且与所述纵梁内板和所述纵梁外板共同限定出内吸能腔,所述车辆的前防撞梁安装在所述前防撞梁安装板上;副车架安装套管,所述副车架安装套管安装在所述纵梁内板和所述纵梁外板下方,所述车辆的副车架安装在所述副车架安装套管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车身前纵梁,具有装配效率高、可靠性强等优点。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车辆的车身前纵梁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车辆的车身前纵梁还包括连接板和前立柱,所述连接板位于所述纵梁外板远离所述纵梁内板的一侧,所述前立柱位于所述纵梁内板远离所述纵梁外板的一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连接板、前立柱和所述前防撞梁安装板共同限定出外吸能腔,所述内吸能腔位于所述外吸能腔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车辆的车身前纵梁还包括前悬置支撑板,所述前悬置支撑板分别与所述纵梁内板和所述连接板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副车架安装套管安装在所述前悬置支撑板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车辆的车身前纵梁还包括加强板,所述加强板与所述前悬置支撑板相连,所述副车架安装套管穿过所述加强板且与所述加强板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连接板与所述纵梁外板间隔设置,所述前立柱与所述纵梁内板贴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副车架安装套管位于所述车辆的车身前纵梁的前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纵梁内板、所述纵梁外板、所述前防撞梁安装板和所述副车架安装套管焊接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所述的车辆的车身前纵梁。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通过利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所述的车辆的车身前纵梁,具有生产效率高、可靠性强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车身前纵梁的爆炸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车身前纵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车身前纵梁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车辆的车身前纵梁1、纵梁内板10、内吸能腔11、外吸能腔12、纵梁外板20、前防撞梁安装板30、副车架安装套管40、连接板50、前立柱60、前悬置支撑板70、加强板8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车身前纵梁1。
如图1-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车身前纵梁1包括纵梁内板10、纵梁外板20、前防撞梁安装板30和副车架安装套管40。
纵梁外板20与纵梁内板10相连。前防撞梁安装板30安装在纵梁内板10和纵梁外板20前方,且与纵梁内板10和纵梁外板20共同限定出内吸能腔11,所述车辆的前防撞梁安装在前防撞梁安装板30上。副车架安装套管40安装在纵梁内板10和纵梁外板20下方(上下和前后方向如图中的箭头所示,且仅为了便于表述,并非对于实际设置方向的限定),所述车辆的副车架安装在副车架安装套管40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车身前纵梁1,通过设置前防撞梁安装板30和副车架安装套管40,可以便于将所述车辆的前防撞梁和副车架安装在车身前纵梁1上,从而实现车身前纵梁1的整合安装,提高车身前纵梁1结构的整体性。
并且,通过设置纵梁内板10和纵梁外板20,利用纵梁内板10和纵梁外板20共同限定出内吸能腔11,可以利用内吸能腔11起到吸收碰撞能量的作用,相比相关技术中的车身前纵梁,不需要额外安装吸能盒等结构,可以简化车身前纵梁1的结构,提高车身前纵梁1的装配效率。
此外,由于前防撞梁和副车架的安装点与车身前纵梁1的吸能结构整合在一起,可以提高前防撞梁和副车架安装位置处的刚度,提高车身前纵梁1的可靠性,提高整车的结构稳定性和可靠性。
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车身前纵梁1具有装配效率高、可靠性强等优点。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车辆的车身前纵梁1。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车身前纵梁1包括纵梁内板10、纵梁外板20、前防撞梁安装板30和副车架安装套管40。
具体而言,纵梁内板10和纵梁外板20中的一个大体为平板状且另一个具有凹槽以构成内吸能腔11,例如纵梁内板10具有凹槽,纵梁外板20大体为平板状,纵梁外板20封盖所述凹槽以限定出内吸能腔11。
具体地,如图1-图3所示,车辆的车身前纵梁1还包括连接板50和前立柱60,连接板50位于纵梁外板20远离纵梁内板10的一侧,前立柱60位于纵梁内板10远离纵梁外板20的一侧。这样可以便于车辆的车身前纵梁1与其他车身结构相连。
有利地,如图1-图3所示,连接板50、前立柱60和前防撞梁安装板30共同限定出外吸能腔12,内吸能腔11位于外吸能腔12内。这样可以利用外吸能腔12进一步起到吸收碰撞能量的作用,进一步提高车身前纵梁1的吸能效果。
更为具体地,如图1和图3所示,车辆的车身前纵梁1还包括前悬置支撑板70,前悬置支撑板70分别与纵梁内板10和连接板50相连。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车身前纵梁1的结构稳定性。
更为有利地,如图1和图3所示,副车架安装套管40安装在前悬置支撑板70上。这样可以便于副车架安装套管40的安装。
具体而言,前悬置支撑板70包括横板和立板,所述立板与纵梁内板10远离纵梁外板20的一侧表面相连,所述横板与所述立板的下端相连且与连接板50的下端相连,副车架安装套管40安装在所述横板上。
图1和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示例的车辆的车身前纵梁1。如图1和图3所示,车辆的车身前纵梁1还包括加强板80,加强板80与前悬置支撑板70相连,副车架安装套管40穿过加强板80且与加强板80相连。这样可以提高前悬置支撑板70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
具体地,如图1和图3所示,连接板50与纵梁外板20间隔设置,前立柱60与纵梁内板10贴合。这样可以便于外吸能腔12的形成。
有利地,如图1所示,副车架安装套管40位于车辆的车身前纵梁1的前部。这样可以便于副车架传递碰撞力,进一步提高车辆对碰撞的吸能效果。
更为具体地,纵梁内板10、纵梁外板20、前防撞梁安装板30和副车架安装套管40焊接连接。具体而言,纵梁内板10、纵梁外板20、前防撞梁安装板30、副车架安装套管40、连接板50、前立柱60、前悬置支撑板70和加强板80均焊接连接。这样可以便于车身前纵梁1的制造,提高车身前纵梁1的连接强度和稳定性。
具体而言,如图1-图3所示,下面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例的车身前纵梁1的安装过程:
连接板50与纵梁外板20通过点焊连接在一起组成纵梁外板总成。前立柱60与纵梁内板10上部通过点焊连接在一起,前悬置支撑板70、加强板80、副车架安装套管40焊接组成分总成后与纵梁内板10上部通过点焊连接在一起组成纵梁内板总成。纵梁外板总成与纵梁内板总成通过点焊连接组成纵梁分总成。纵梁分总成与前防撞梁安装板30通过点焊连接组成完整的车身前纵梁1结构。前副车架通过螺栓安装在副车架安装套管40上。
下面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车辆的车身前纵梁1。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通过利用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车辆的车身前纵梁1,具有生产效率高、可靠性强等优点。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车辆的车身前纵梁,其特征在于,包括:
纵梁内板;
纵梁外板,所述纵梁外板与所述纵梁内板相连;
前防撞梁安装板,所述前防撞梁安装板安装在所述纵梁内板和所述纵梁外板前方,且与所述纵梁内板和所述纵梁外板共同限定出内吸能腔,所述车辆的前防撞梁安装在所述前防撞梁安装板上;
副车架安装套管,所述副车架安装套管安装在所述纵梁内板和所述纵梁外板下方,所述车辆的副车架安装在所述副车架安装套管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车身前纵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板和前立柱,所述连接板位于所述纵梁外板远离所述纵梁内板的一侧,所述前立柱位于所述纵梁内板远离所述纵梁外板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车身前纵梁,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前立柱和所述前防撞梁安装板共同限定出外吸能腔,所述内吸能腔位于所述外吸能腔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车身前纵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前悬置支撑板,所述前悬置支撑板分别与所述纵梁内板和所述连接板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的车身前纵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车架安装套管安装在所述前悬置支撑板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的车身前纵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强板,所述加强板与所述前悬置支撑板相连,所述副车架安装套管穿过所述加强板且与所述加强板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车身前纵梁,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与所述纵梁外板间隔设置,所述前立柱与所述纵梁内板贴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车身前纵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车架安装套管位于所述车辆的车身前纵梁的前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车身前纵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内板、所述纵梁外板、所述前防撞梁安装板和所述副车架安装套管焊接连接。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身前纵梁。
CN202021259011.9U 2020-07-01 2020-07-01 车辆的车身前纵梁和具有其的车辆 Active CN2130083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59011.9U CN213008390U (zh) 2020-07-01 2020-07-01 车辆的车身前纵梁和具有其的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59011.9U CN213008390U (zh) 2020-07-01 2020-07-01 车辆的车身前纵梁和具有其的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008390U true CN213008390U (zh) 2021-04-20

Family

ID=754992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259011.9U Active CN213008390U (zh) 2020-07-01 2020-07-01 车辆的车身前纵梁和具有其的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00839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120110134A (ko) 서스펜션 서브 프레임
CN103144673B (zh) 副车架及具有其的汽车
US11396328B2 (en) Vehicle body lower structure
US11485415B2 (en) Vehicle body lower structure
US11447184B2 (en) Vehicle body lower structure
CN213008390U (zh) 车辆的车身前纵梁和具有其的车辆
CN111806571A (zh) 电动车的前舱横梁结构
CN214451378U (zh) 后副车架与后纵梁连接结构
CN212667488U (zh) 一种汽车全框副车架
KR20110058181A (ko) 차량 엔진룸 대쉬 패널의 보강구조
CN109638201B (zh) 电池固定结构、电动车底盘和电动车
CN217146150U (zh) 前副车架组件及车辆
CN112896329A (zh) 一种汽车后轮罩结构及车辆
CN219115582U (zh) 一种车体以及车辆
CN112606915B (zh) 一种用于乘用车后车身的连接结构以及车身结构
CN221138282U (zh) 副车架安装结构及车辆
CN212373498U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220948191U (zh) 车身后围结构及车辆
CN219584301U (zh) 机舱框架及车辆
CN217864012U (zh) 防撞梁安装板和具有其的防撞梁组件、车辆
CN220053953U (zh) 后侧围框架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20905131U (zh) 货车白车身结构及车辆
CN219096836U (zh) 车辆顶盖与侧围总成的连接板和车辆
CN219406620U (zh) 前机舱结构及车辆
CN219339563U (zh) 车身侧围组件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