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835802U - 车辆的后备箱地板总成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辆的后备箱地板总成和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835802U CN217835802U CN202222197512.4U CN202222197512U CN217835802U CN 217835802 U CN217835802 U CN 217835802U CN 202222197512 U CN202222197512 U CN 202222197512U CN 217835802 U CN217835802 U CN 21783580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runk floor
- reinforcing
- reinforcement
- vehicle
- protrus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7
- 230000002787 reinforcemen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1
- 238000005728 strengthen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093 suppor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5284 exci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辆的后备箱地板总成和车辆,车辆的后备箱地板总成包括:后备箱地板;加强支架,加强支架设置于后备箱地板的中部且在后备箱地板的前后方向延伸设置,加强支架上设置有加强凸起。由此,通过将加强支架设置于后备箱地板的中部,使加强支架在后备箱地板的前后方向延伸设置,并且在加强支架上设置加强凸起,这样可以提高加强支架的结构强度,使加强支架对后备箱地板提供更加可靠的支撑,从而可以提高后备箱地板总成的结构强度,可以降低后备箱地板总成的振动,降低车内噪音。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车辆的后备箱地板总成和车辆。
背景技术
后备箱地板是车辆放置物品的位置,地板由于钣金面比较大,结构较弱,当有激励传递至后备箱地板时易引起振动及辐射噪声,因此,后备箱地板的结构设计对车辆的NVH性能非常重要。
在相关技术中,后备箱地板的结构设计不合理,结构强度较低,并且与相关结构的连接处强度较低,路面激励容易引起后备箱地板振动,导致车辆噪音较大,用户体验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车辆的后备箱地板总成,该车辆的后备箱地板总成的结构强度更高,振动噪音较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提出了一种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后备箱地板总成,包括:后备箱地板;加强支架,所述加强支架设置于所述后备箱地板的中部且在所述后备箱地板的前后方向延伸设置,所述加强支架上设置有加强凸起。
由此,通过将加强支架设置于后备箱地板的中部,使加强支架在后备箱地板的前后方向延伸设置,并且在加强支架上设置加强凸起,这样可以提高加强支架的结构强度,使加强支架对后备箱地板提供更加可靠的支撑,从而可以提高后备箱地板总成的结构强度,可以降低后备箱地板总成的振动,降低车内噪音。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加强支架的厚度为D1,宽度为W,D1和W满足关系式:0.5mm≤D1≤1mm,165mmmm≤W≤175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加强凸起包括第一加强凸起,所述第一加强凸起设置于所述加强支架左右方向的一侧且在所述加强支架的前后方向延伸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加强凸起还包括第二加强凸起,所述第二加强凸起设置于所述加强支架左右方向的两侧,所述第二加强凸起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加强凸起在所述加强支架的前后方向间隔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加强凸起的厚度为D2,D2满足关系式:1mm≤D2≤2mm;和/或所述第二加强凸起的厚度为D3,D3满足关系式:1mm≤D3≤2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加强凸起包括第三加强凸起,所述第三加强凸起设置于所述加强支架的后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三加强凸起呈半球形,所述第三加强凸起底部直径为L,所述第三加强凸起的凸起高度为H,L和H满足关系式:90mm≤L≤100mm,30mm≤H≤35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加强支架包括第一加强段、第二加强段、第三加强段和第四加强段,所述第四加强段设置于所述第一加强段的前端且相对第一加强段向下弯折设置,以用于与所述后横梁连接,所述第二加强段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加强段的后端,所述第二加强段的另一端倾斜向下延伸设置且与所述第三加强段相连,所述第三加强段位于所述第一加强段的后下方,所述第一加强凸起和所述第二加强凸起设置于所述第一加强段上,所述第三加强凸起设置于所述第三加强段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加强支架上设置有减重孔,所述减重孔在所述加强支架上间隔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以上所述的车辆的后备箱地板总成;后横梁,所述后横梁设置于所述车辆的后备箱地板总成的前侧;后防撞梁,所述后防撞梁设置于所述车辆的后备箱地板总成的后侧。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局部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强支架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车辆;
10、后备箱地板总成;11、后备箱地板;12、加强支架;121、加强凸起;1211、第一加强凸起;1212、第二加强凸起;1213、第三加强凸起;122、第一加强段;123、第二加强段;124、第三加强段;125、第四加强段;126、减重孔;
20、后横梁;30、后防撞梁;40、纵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下面参考图1和图2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100的后备箱地板总成10,该后备箱地板总成10可以应用于车辆100。
结合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100的后备箱地板总成10可以主要包括:后备箱地板11和加强支架12,其中,加强支架12设置于后备箱地板11的中部,并且在后备箱地板11的前后方向延伸设置,加强支架12上设置有加强凸起121。
具体地,车辆100行驶过程中,激励会传递至后备箱地板总成10,这样可能会引起后备箱地板总成10的振动并向车内辐射噪音,通过将加强支架12设置于后备箱地板11的中部,并且在后备箱地板11的前后方向延伸设置,这样加强支架12可以对后备箱地板11结构较为薄弱的中部位置进行支撑加强,从而可以提升后备箱地板11的结构强度,可以降低后备箱地板11的振动响应,降低车内噪音。
进一步地,通过在加强支架12上设置加强凸起121,这样可以提升加强支架12自身的结构强度,从而可以使加强支架12可以为后备箱地板11提高更加可靠的支撑,可以进一步地提升后备箱地板11的结构强度,进而可以进一步地降低后备箱地板总成10的振动响应,降低车内噪音,提升用户的乘坐舒适性。
由此,通过将加强支架12设置于后备箱地板11的中部,使加强支架12在后备箱地板11的前后方向延伸设置,并且在加强支架12上设置加强凸起121,这样可以提高加强支架12的结构强度,使加强支架12对后备箱地板11提供更加可靠的支撑,从而可以提高后备箱地板总成10的结构强度,可以降低后备箱地板总成10的振动,降低车内噪音。
进一步地,加强支架12的厚度为D1,宽度为W,D1和W满足关系式:0.5mm≤D1≤1mm,165mmmm≤W≤175mm。具体地,通过将加强支架12的厚度和宽度均设置在合理范围内,这样一方面可以避免加强支架12的尺寸过小,加强支架12的结构强度较低,对后备箱地板11的支撑作用较弱,另一方面可以避免加强支架12的尺寸过大,造成后备箱地板总成10结构的臃肿,如此,可以在保证加强支架12自身各位置的结构强度处于合理范围,保证后备箱地板总成10结构强度的提高的前提下,提升后备箱地板总成10的结构紧凑性,优化加强支架12的结构设计。
结合图2所示,加强凸起121可以包括第一加强凸起1211,第一加强凸起1211设置于加强支架12左右方向的一侧,并且在加强支架12的前后方向延伸设置。具体地,通过将第一加强凸起1211设置于加强支架12左右方向的一侧,并且使第一加强凸起1211在加强支架12的前后方向延伸设置,这样可以增强加强支架12前后方向上,位于左右方向一侧的局部结构的强度,从而可以提高加强支架12对后备箱地板11的支撑作用,提高后备箱地板总成10的结构强度,降低后备箱地板总成10的振动。
结合图2所示,加强凸起121还可以包括第二加强凸起1212,第二加强凸起1212设置于加强支架12左右方向的两侧,第二加强凸起1212为多个,多个第二加强凸起1212在加强支架12的前后方向间隔设置。具体地,通过将多个第二加强凸起1212设置于加强支架12左右方向的两侧,并且多个第二加强凸起1212在加强支架12的前后方向上间隔设置,这样可以增强加强支架12前后方向上,位于左右方向两侧的局部结构的强度,从而提高加强支架12对后备箱地板11的支撑作用,提高后备箱地板总成10的结构强度,降低后备箱地板总成10的振动。
进一步地,第一加强凸起1211的厚度为D2,D2满足关系式:1mm≤D2≤2mm,第二加强凸起1212的厚度为D3,D3满足关系式:1mm≤D3≤2mm。具体地,可以将第一加强凸起1211的厚度和第二加强凸起1212的厚度均设置在合理范围内,这样不仅可以保证第一加强凸起1211和第二加强凸起1212的结构强度位于合理范围内,保证对加强支架12的结构强度的提高,而且可以防止第一加强凸起1211和第二加强凸起1212的厚度过大,造成加强支架12结构的臃肿,以及重量的增加。
结合图2所示,加强凸起121还可以包括第三加强凸起1213,第三加强凸起1213设置于加强支架12的后端。具体地,通过将第三加强凸起1213设置于加强支架12的后端,这样可以增强加强支架12后端的局部结构的强度,从而可以进一步地提高加强支架12的后端对后备箱地板11的支撑作用,提高后备箱地板总成10的结构强度,降低后备箱地板总成10的振动。
进一步地,第三加强凸起1213呈半球形,第三加强凸起1213底部直径为L,第三加强凸起1213的凸起高度为H,L和H满足关系式:90mm≤L≤100mm,30mm≤H≤35mm。具体地,通过将第三加强凸起1213设置为半球形,这样第三加强凸起1213可以承受不同方向的激励,从而可以进一步地提升加强支架12的结构强度,减小后备箱地板总成10的振动,降低后备箱地板总成10的辐射噪音,通过将第三加强凸起1213底部直径以及凸起高度均设置在合理范围内,这样不仅可以保证第三加强凸起1213的结构强度位于合理范围内,保证对加强支架12的结构强度的提高,而且可以防止第三加强凸起1213的体积较大,造成加强支架12结构的臃肿,以及重量的增加。
结合图1和图2所示,加强支架12可以主要包括第一加强段122、第二加强段123、第三加强段124和第四加强段125,第四加强段125设置于第一加强段122的前端,并且相对第一加强段122向下弯折设置,以用于与后横梁20连接,第二加强段123的一端连接于第一加强段122的后端,第二加强段123的另一端倾斜向下延伸设置,并且与第三加强段124相连,第三加强段124位于第一加强段122的后下方,第一加强凸起1211和第二加强凸起1212设置于第一加强段122上,第三加强凸起1213设置于第三加强段124上,如此,一方面,可以优化加强支架12的结构设计,使第一加强段122、第二加强段123、第三加强段124和第四加强段125顺应后横梁20和后备箱地板11的设置位置以及结构特征,在保证加强支架12可以通过第四加强段125与后横梁20连接,保证加强支架12的稳定设置的前提下,可以进一步地增强加强支架12对后备箱地板11的可靠支撑,进一步地提高后备箱地板11薄弱结构处的结构强度,提升后备箱地板总成10的结构强度,降低后备箱地板11的振动,降低车内噪音。
结合图2所示,加强支架12上设置有减重孔126,减重孔126在加强支架12上间隔设置。具体地,可以在加强支架12上设置多个减重孔126,并且使多个减重孔126在加强支架12上间隔设置,这样在保证加强支架12自身的结构强度,保证加强支架12对后备箱地板11的支撑作用的前提下,降低加强支架12的重量,实现加强支架12的轻量化设计。其中,多个减重孔126的尺寸可以不相同,从而可以方便减重孔126在加强支架12上的设置,可以进一步地保证加强支架12自身的结构强度,降低加强支架12的重量。
结合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100可以主要包括:后横梁20、后防撞梁30和上述的车辆100的后备箱地板总成10,其中,后横梁20设置于车辆100的后备箱地板总成10的前侧,后防撞梁30设置于车辆100的后备箱地板总成10的后侧。具体地,通过将后横梁20设置于车辆100的后备箱地板总成10的前侧,后防撞梁30设置于车辆100的后备箱地板总成10的后侧,这样后备箱地板11可以设置于后横梁20和后防撞梁30之间,并且加强支架12的两端可以分别与后横梁20和后防撞梁30连接,从而可以使后横梁20和后防撞梁30对加强支架12起到固定连接作用,保证加强支架12设置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可以进一步地提高加强支架12对后备箱地板11的支撑作用,提高后备箱地板总成10的结构强度,降低后备箱地板总成10的振动,进而提升车辆100的NVH性能,降低车内噪音,提升用户的乘坐舒适性。
另外,车辆100还可以包括在左右方向上间隔设置的两个纵梁40,加强支架12在与后横梁20与后防撞梁30进行连接后,加强支架12、后横梁20和后防撞梁30可以与两个纵梁40共同形成“日”字形结构,由于该结构具有多个闭合腔,从而可以进一步地提升后备箱地板总成10的强度,可以进一步地降低后备箱地板总成10的振动,进一步地提升车辆100的NVH性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车辆(100)的后备箱地板总成(10),其特征在于,包括:
后备箱地板(11);
加强支架(12),所述加强支架(12)设置于所述后备箱地板(11)的中部且在所述后备箱地板(11)的前后方向延伸设置,所述加强支架(12)上设置有加强凸起(1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100)的后备箱地板总成(10),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支架(12)的厚度为D1,宽度为W,D1和W满足关系式:0.5mm≤D1≤1mm,165mm≤W≤175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100)的后备箱地板总成(10),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凸起(121)包括第一加强凸起(1211),所述第一加强凸起(1211)设置于所述加强支架(12)左右方向的一侧且在所述加强支架(12)的前后方向延伸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100)的后备箱地板总成(10),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凸起(121)还包括第二加强凸起(1212),所述第二加强凸起(1212)设置于所述加强支架(12)左右方向的两侧,所述第二加强凸起(1212)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加强凸起(1212)在所述加强支架(12)的前后方向间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100)的后备箱地板总成(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凸起(1211)的厚度为D2,D2满足关系式:1mm≤D2≤2mm;和/或
所述第二加强凸起(1212)的厚度为D3,D3满足关系式:1mm≤D3≤2m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100)的后备箱地板总成(10),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凸起(121)包括第三加强凸起(1213),所述第三加强凸起(1213)设置于所述加强支架(12)的后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100)的后备箱地板总成(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加强凸起(1213)呈半球形,所述第三加强凸起(1213)底部直径为L,所述第三加强凸起(1213)的凸起高度为H,L和H满足关系式:90mm≤L≤100mm,30mm≤H≤35mm。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100)的后备箱地板总成(10),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支架(12)包括第一加强段(122)、第二加强段(123)、第三加强段(124)和第四加强段(125),所述第四加强段(125)设置于所述第一加强段(122)的前端且相对第一加强段(122)向下弯折设置,以用于与后横梁(20)连接,所述第二加强段(123)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加强段(122)的后端,所述第二加强段(123)的另一端倾斜向下延伸设置且与所述第三加强段(124)相连,所述第三加强段(124)位于所述第一加强段(122)的后下方,所述第一加强凸起(1211)和所述第二加强凸起(1212)设置于所述第一加强段(122)上,所述第三加强凸起(1213)设置于所述第三加强段(124)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100)的后备箱地板总成(10),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支架(12)上设置有减重孔(126),所述减重孔(126)在所述加强支架(12)上间隔设置。
10.一种车辆(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100)的后备箱地板总成(10);
后横梁(20),所述后横梁(20)设置于所述车辆(100)的后备箱地板总成(10)的前侧;
后防撞梁(30),所述后防撞梁(30)设置于所述车辆(100)的后备箱地板总成(10)的后侧。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197512.4U CN217835802U (zh) | 2022-08-19 | 2022-08-19 | 车辆的后备箱地板总成和车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197512.4U CN217835802U (zh) | 2022-08-19 | 2022-08-19 | 车辆的后备箱地板总成和车辆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835802U true CN217835802U (zh) | 2022-11-18 |
Family
ID=840155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2197512.4U Active CN217835802U (zh) | 2022-08-19 | 2022-08-19 | 车辆的后备箱地板总成和车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835802U (zh) |
-
2022
- 2022-08-19 CN CN202222197512.4U patent/CN217835802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905503B2 (en) | Rear vehicle body structure | |
US20090008891A1 (en) | Lower arm of vehicle suspension | |
CN108001540B (zh) | 下车体框架和具有其的车辆 | |
JPH1045030A (ja) | 自動車の車体構造 | |
CN217835802U (zh) | 车辆的后备箱地板总成和车辆 | |
CN212579545U (zh) | 控制臂、多连杆悬架及具有其的车辆 | |
CN210133187U (zh) | 一种汽车前围板和前地板的加强结构 | |
CN217893003U (zh) | 前副车架的加强板及车辆 | |
JP2005014728A (ja) | 鋳造サスペンションメンバ構造 | |
CN217835803U (zh) | 车辆的后备箱地板总成和车辆 | |
US7789429B2 (en) | Bodywork structure of a motor vehicle with a suspension strut dome | |
CN210734284U (zh) | 用于电动车辆的副车架以及具有其的电动车辆 | |
CN218662036U (zh) | 副车架以及车辆 | |
CN218400711U (zh) | 副车架与车身的连接结构及车辆 | |
CN217396624U (zh) | 车架及车辆 | |
CN218640948U (zh) | 机舱纵梁总成和车辆 | |
CN214565708U (zh) | 一种前地板总成结构 | |
CN217730585U (zh) | 车辆地板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 | |
CN217835754U (zh) | 副车架以及车辆 | |
CN217835755U (zh) | 副车架以及车辆 | |
CN222629419U (zh) | 顶盖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 | |
CN218431410U (zh) | 车架总成及车辆 | |
CN218400728U (zh) | 顶盖后横梁总成及车辆 | |
CN215826810U (zh) | 用于车辆的副车架和车辆 | |
CN211731561U (zh) | 前副车架及车辆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