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842274U - 前横梁总成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前横梁总成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842274U
CN220842274U CN202322580133.8U CN202322580133U CN220842274U CN 220842274 U CN220842274 U CN 220842274U CN 202322580133 U CN202322580133 U CN 202322580133U CN 220842274 U CN220842274 U CN 2208422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ction
seat
flange
main body
front cro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58013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小荣
颜伏伍
吴勇
王武
谢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Seres New Energy Automobile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Seres New Energy Automobile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Seres New Energy Automobile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Seres New Energy Automobile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58013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8422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8422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8422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前横梁总成和车辆,前横梁总成安装于车辆的后地板,其包括后地板前横梁、前横梁加强板、座椅安装件和座椅连接件,所述前横梁加强板与所述后地板前横梁连接,并与所述后地板前横梁之间形成安装腔,所述前横梁加强板设置有座椅安装孔;其中,所述座椅安装件设置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座椅安装件与所述前横梁加强板以及所述后地板前横梁均焊接,且对应所述座椅安装孔设置,以用于安装座椅;所述座椅连接件与所述后地板前横梁均焊接,以用于连接电池包和/或油箱。本方案的前横梁总成和车辆不仅提高了前横梁总成的刚度,还提高了产品的使用率。

Description

前横梁总成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汽车零部件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前横梁总成和车辆。
背景技术
座椅横梁是汽车车体上重要的横梁结构,它位于车身车体后段,起到提供安装位置及提升整车碰撞、扭转刚度,提升整车的安全性能。但是,目前的后地板前横梁存在刚度不足,座椅安装点支撑刚度不足,后地板局部模态低、产品重量重,制造工艺复杂,产品精度差、产品使用率低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前横梁总成和车辆,不仅提高了前横梁总成的刚度,还提高了产品的使用率。
本申请第一方面公开了一种前横梁总成,安装于车辆的后地板,包括后地板前横梁、前横梁加强板、座椅安装件和座椅连接件,所述前横梁加强板与所述后地板前横梁连接,并与所述后地板前横梁之间形成安装腔,所述前横梁加强板设置有座椅安装孔;其中,所述座椅安装件设置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座椅安装件与所述前横梁加强板以及所述后地板前横梁均焊接,且对应所述座椅安装孔设置,以用于安装座椅;所述座椅连接件与所述后地板前横梁均焊接,以用于连接电池包和/或油箱。
在本申请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前横梁加强板包括第一主体段、第一竖直段和第一翻折段,所述第一竖直段垂直连接于所述第一主体段与所述第一翻折段之间,所述第一翻折段与所述第一主体段错位设置;所述后地板前横梁包括第二主体段、第二竖直段、第三竖直段、第二翻折段和第三翻折段,所述第二竖直段、所述第三竖直段相对设置于所述第二主体段上,所述第二竖直段垂直连接于所述第二主体段与所述第二翻折段之间,所述第二翻折段与所述第二主体段错位设置,所述第三竖直段垂直连接于所述第二主体段与所述第三翻折段之间,所述第三翻折段与所述第二主体段错位设置;其中,所述第一主体段与所述第二主体段相对设置,并与所述第二主体间隔设置,以形成所述安装腔;所述第二翻折段与所述第一主体段焊接,所述第三翻折段与所述第一翻折段焊接。
在本申请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主体段设置有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二主体段的中间区域设置有第二加强筋;其中,所述第一加强筋与所述第二加强筋呈“工”字形。
在本申请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座椅安装件包括安装部、第一翻边、第二翻边、第三翻边、第四翻边、第五翻边和第六翻边,所述第一翻边、所述第二翻边、所述第三翻边、所述第四翻边、所述第五翻边和所述第六翻边环绕所述安装部设置,且均与所述安装部连接;其中,所述第一翻边焊接于所述第一主体段与所述第二翻折段之间;所述第二翻边焊接于所述第三翻折段与所述第一翻折段之间;所述第三翻边、所述第四翻边均与所述第二竖直段焊接;所述第五翻边、所述第六翻边与所述第二主体段焊接。
在本申请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前横梁总成包括多个所述座椅安装件,多个所述座椅安装件间隔焊接于所述前横梁加强板于所述后地板前横梁之间。
在本申请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座椅安装件上设置有多个座椅螺母孔、涂装漏液孔以及定位孔,所述座椅螺母孔、所述涂装漏液孔以及所述定位孔相互间隔设置。
在本申请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座椅连接件上设置有电池包螺母孔以及油箱螺母孔。
在本申请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座椅连接件设置有连接部、第一折边、第二折边和第三折边,所述第一折边、所述第二折边和所述第三折边均与所述连接部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折边、所述第二折边均与所述第二主体段以及所述第二竖直段焊接;所述第三折边焊接于所述第三翻折段与所述第一翻折段之间。
本申请第二方面公开了一种车辆,包括车架和上述的车身主体结构,所述车身主体结构连接于所述车架。
本申请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前横梁加强板与所述后地板前横梁连接在一起,并形成一个安装腔,进而提高了前横梁总成的刚度,以提升车身弯曲模态、地板局部模态、侧碰安全和座椅安装点刚度等性能,增强车内乘员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同时,座椅安装件、座椅连接件设置于所述安装腔内,以用于集成安装座椅、电池包和油箱,提高了产品的使用率。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此处的附图为用于表示本申请的实用新型构思,不完全等同于本申请所保护的实际产品的结构。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前横梁总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前横梁总成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前横梁总成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图3的前横梁总成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图3的前横梁总成的另一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图3的前横梁总成的又一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后地板前横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前横梁加强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前横梁总成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座椅安装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图10的座椅安装件的另一形态结构示意图。
图1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座椅连接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图12的座椅连接件的另一形态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后地板前横梁;11、第二主体段;111、第二加强筋;12、第二竖直段;121、第二竖向支撑筋;13、第三竖直段;14、第二翻折段;15、第三翻折段;2、前横梁加强板;21、第一主体段;211、第一加强筋;22、第一竖直段;221、第一竖向支撑筋;23、第一翻折段;3、座椅安装件;31、安装部;32、第一翻边;33、第二翻边;34、第三翻边;35、第四翻边;36、第五翻边;37、第六翻边;4、座椅连接件;41、连接部;42、第一折边;43、第二折边;44、第三折边;101、安装腔;102、涂装漏液孔;103、油箱螺接过孔;104、电池包螺接过孔;105、座椅螺母孔;106、定位孔;107、减重孔;108、油箱螺母孔;109、座椅安装件漏液过孔;201、座椅安装孔;a、座椅安装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申请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此外,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例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没有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组元、装置、步骤等。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方法、装置、实现或者操作以避免模糊本申请的各方面。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述。在此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所描述的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前横梁总成,安装于车辆的后地板。
如图1至图13所示,前横梁总成包括后地板前横梁1、前横梁加强板2、座椅安装件3和座椅连接件4,前横梁加强板2与后地板前横梁1连接,并与后地板前横梁1之间形成安装腔101,前横梁加强板2设置有座椅安装孔201以及座椅安装件漏液过孔109。
进一步地,座椅安装件3设置于安装腔101内,座椅安装件3与前横梁加强板2以及后地板前横梁1均焊接,且对应座椅安装孔201设置,以用于安装座椅。
进一步地,座椅连接件4设置于安装腔101内,座椅连接件4与前横梁加强板2以及后地板前横梁1均焊接,以用于连接电池包和/或油箱。
在本实施例中,前横梁加强板2与后地板前横梁1连接在一起,并形成一个安装腔101,进而提高了前横梁总成的刚度,以提升车身弯曲模态、地板局部模态、侧碰安全和座椅安装点刚度等性能,增强车内乘员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同时,座椅安装件3、座椅连接件4设置于安装腔101内,以用于集成安装座椅、电池包和油箱,提高了产品的使用率。
结合图8所示,前横梁加强板2包括第一主体段21、第一竖直段22和第一翻折段23,第一竖直段22垂直连接于第一主体段21与第一翻折段23之间,第一翻折段23与第一主体段21错位设置。其中,第一翻折段23与第一主体段21远离第一翻折段23的侧边用于连接后地板前横梁1和周围相连零件。
应理解的是,第一竖直段22与第一翻折段23连接后整体近似为“L”形状,其整体连接于第一主体段21宽度方向上的一侧,最终使得第一主体段21、第一竖直段22和第一翻折段23整体形成一个类似为“Z”形结构的前横梁加强板2,进而提升前横梁加强板2的抗弯折能力。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主体段21、第一竖直段22和第一翻折段23为一体结构,其可以采用冲压等方式形成。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主体段21、第一竖直段22和第一翻折段23也可以采用焊接形成,此处不做限制。
结合图7所示,后地板前横梁1包括第二主体段11、第二竖直段12、第三竖直段13、第二翻折段14和第三翻折段15,第二竖直段12、第三竖直段13相对设置于第二主体段11上,第二竖直段12垂直连接于第二主体段11与第二翻折段14之间,第二翻折段14与第二主体段11错位设置,第三竖直段13垂直连接于第二主体段11与第三翻折段15之间,第三翻折段15与第二主体段11错位设置。其中,第二翻折段14和第三翻折段15用于连接前横梁加强板2和周围相连零件。
应理解的是,第二主体段11、第二竖直段12与第三竖直段13连接后整体形成一个类似为“U”形结构,进而提升后地板前横梁1的抗弯折能力。
此外,第二翻折段14用于增大第二竖直段12与前横梁加强板2的焊接面积,第三翻折段15用于增大第三竖直段13与前横梁加强板2的焊接面积。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主体段21与第二主体段11相对设置,并与第二主体段11间隔设置,以形成安装腔101。
进一步地,第二翻折段14与第一主体段21焊接,第三翻折段15与第一翻折段23焊接。
应理解的是,为保证第一主体段21与第二主体段11相平行,且均能够水平设置,第二竖直段12在第二主体段11的高度大于第三竖直段13在第二主体段11的高度大于。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主体段11、第二竖直段12、第三竖直段13、第二翻折段14和第三翻折段15为一体结构,其可以采用冲压等方式形成。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主体段11、第二竖直段12、第三竖直段13、第二翻折段14和第三翻折段15也可以采用焊接形成,此处不做限制。
结合图8所示,第一主体段21设置有多个第一加强筋211,多个第一加强筋211间隔设置于第一主体段21上,以提高第一主体段21的局部抗弯能力。此外,第一竖直段22上还可以设置第一竖向支撑筋221,以提高第二竖直段12的局部抗弯能力。
进一步地,第二主体段11的中间区域设置有第二加强筋111,以提高第二主体段11的局部抗弯能力。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加强筋211与第二加强筋111呈“工”字形,相对其他形状的加强筋结构,其更能够提高第一主体段21或第二主体段11的局部抗弯能力。
进一步地,第二主体段11还设置有涂装漏液孔102、油箱螺接过孔103和电池包螺接过孔104。其中,涂装漏液孔102、油箱螺接过孔103、电池包螺接过孔104相互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后地板前横梁1还包括第二竖向支撑筋121,第二竖向支撑筋121连接于第二主体段11与第二竖直段12之间。其中,第二竖向支撑筋121为多个,多个第二竖向支撑筋121沿着第二主体段1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结合图10和图11所示,座椅安装件3包括安装部31、第一翻边32、第二翻边33、第三翻边34、第四翻边35、第五翻边36和第六翻边37,第一翻边32、第二翻边33、第三翻边34、第四翻边35、第五翻边36和第六翻边37环绕安装部31设置,且均与安装部31连接。
举例而言,为提高安装部31的抗弯能力,安装部31包括第一安装板、第二安装板、第三安装板、第四安装板和第五安装板,第二安装板、第三安装板、第四安装板和第五安装板均沿着第一安装板的厚度方向连接于第一安装板的同一表面,第二安装板与第三安装板沿着第一安装板的宽度方向连接于第一安装板的两个相对侧;第四安装板与第五安装板沿着第一安装板的长度方向连接于第一安装板的两个相对侧。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翻边32焊接于第一主体段21与第二翻折段14之间。其中,第一翻边32可以为第四安装板远离第一安装板的一端弯折形成,以用于增大座椅安装件3与第一主体段21以及第二翻折段14的焊接面积。
应理解的是,第一翻边32可同时与第一主体段21以及第二翻折段14焊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翻边33焊接于第三翻折段15与第一翻折段23之间。其中,第二翻边33可以为第五安装板远离第一安装板的一端弯折形成,以用于增大座椅安装件3与第三翻折段15以及第一翻折段23的焊接面积。
应理解的是,第二翻边33可同时与第三翻折段15以及第一翻折段23焊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翻边34、第四翻边35均与第二竖直段12焊接;其中,第二翻边33可以为第二安装板的一端弯折形成,以用于增大座椅安装件3与第二竖直段12的焊接面积。第四翻边35可以为第三安装板的一端弯折形成,以用于增大座椅安装件3与第二竖直段12的焊接面积。
在本实施例中,第五翻边36、第六翻边37与第二主体段11焊接。其中,第五翻边36可以为第二安装板的一端弯折形成,以用于增大座椅安装件3与第二主体段11的焊接面积。第六翻边37可以为第三安装板的一端弯折形成,以用于增大座椅安装件3与第二主体段11的焊接面积。
应理解的是,第五翻边36的板面与第三翻边34以及第四翻边35的板面相交;第六翻边37的板面与第三翻边34以及第四翻边35的板面相交。
在本实施例中,沿着座椅安装件3的宽度方向,座椅安装件3关于其中心线左右对称,进而降低零件的制造复杂程度,提升制造工艺的效率。
进一步地,前横梁总成包括多个座椅安装件3,多个座椅安装件3间隔焊接于前横梁加强板2于后地板前横梁1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每个座椅安装件3的形状、尺寸可以相同,进而方便设计以及成型,减少工艺难度。每个座椅安装件3的焊接方式以及原理均可相同,具体可参照上述座椅安装件3的焊接方式以及原理,此处不再赘述。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每个座椅安装件3的形状、尺寸也可以不相同,每个座椅安装件3的焊接方式以及原理也可不相同,此处不做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前横梁总成包括四个座椅安装件3,均用以对应安装后排座椅。举例而言,位于后地板前横梁1右侧的两个座椅安装件3可对应安装一个座椅,位于后地板前横梁1左侧的两个座椅安装件3可对应安装另一个座椅。
结合图10和图11所示,座椅安装件3上设置有多个座椅螺母孔105、涂装漏液孔102以及定位孔106,座椅螺母孔105、涂装漏液孔102以及定位孔106相互间隔设置。
举例而言,座椅螺母孔105为两个,两个座椅螺母孔105间隔设置于第一安装板,并贯穿第一安装板;涂装漏液孔102为一个,其设置于两个座椅螺母孔105之间,并贯穿第一安装板,以便于电泳液进入各零件内部和排除车外,防止金属内部锈蚀;定位孔106设置于第一安装板的一端,并贯穿第一安装板,进而提高产品的制造精度以及安装精度。
此外,第一翻边32、第二翻边33、第三翻边34、第四翻边35、第五翻边36和第六翻边37相互间隔设置以形成间隙,进而便于电泳液在安装腔101的内部流动。
进一步地,座椅安装件3上还设置有减重孔107,以用于减重。
结合图12和图13所示,座椅连接件4包括多个,各座椅连接件4分别焊接于后地板前横梁1,并位于所述安装腔101内,以用于和后地板前横梁1一起固定油箱和电池包,提高安装点的强度和支撑刚度,以及提高产品的使用率。
进一步地,座椅连接件4设置有连接部41、第一折边42、第二折边43和第三折边44,第一折边42、第二折边43和第三折边44均与连接部41连接。其中,第一折边42与第二折边43分别关于连接部41左右对称,降低产品的复杂程度。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折边42、第二折边43与连接部41形成的整体结构沿其长度方向的横截面近似呈“几”字形状,进而提高座椅连接件4的抗弯折能力。第三折边44连接于第一折边42、第二折边43与连接部41形成的整体的同一端。其中,连接部41、第一折边42、第二折边43和第三折边44为一体结构。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连接部41、第一折边42、第二折边43和第三折边44也可以是通过焊接形成。
进一步地,第一折边42、第二折边43均与第二主体段11以及第二竖直段12焊接。
应理解的是,第一折边42与第二主体段11以及第二竖直段12焊接;第二折边43与第二主体段11以及第二竖直段12焊接,进而提高座椅连接件4与第二主体段11以及第二竖直段12的焊接强度。
进一步地,第三折边44焊接于第三翻折段15与第一翻折段23之间。
应理解的是,第三折边44与第三翻折段15以及第一翻折段23均焊接;进而提高座椅连接件4与第三翻折段15以及第一翻折段23的焊接强度。
在本实施例中,座椅连接件4上设置有用于安装电池包的电池包螺母孔以及用于安装油箱的油箱螺母孔108。
举例而言,电池包螺接过孔104设置于第一折边42上,并贯穿第一折边42,油箱螺母孔108设置于第二折边43上,并贯穿第二折边43。当然,电池包螺接过孔104也可设置于第二折边43上。
进一步地,座椅连接件4上还设置有定位孔106,进而提高产品的制造精度以及安装精度。
综上,本实施例中的前横梁总成由1个后地板前横梁1、1个前横梁加强板2、4个座椅安装件3和2个座椅连接件4组成。其中,后地板前横梁1和前横梁加强板2组成的安装腔101能够确保前横梁总成有足够的刚度,提升车身弯曲模态、地板局部模态、侧碰安全和座椅安装点刚度等性能,增强车内乘员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进一步地,前横梁加强板2通过设计第一加强筋211和第一竖向支撑筋221提高前前横梁加强板2局部刚度,3个涂装漏液孔102设计在“工”字加强筋上,便于电泳液顺利进入到安装腔101内部,4个座椅安装区域a共8个座椅安装孔201以及4个座椅安装件漏液过孔109用于安装座椅和电泳液进入座椅安装件3内部,6个铆接孔用于连接门槛梁。
进一步地,后地板前横梁1设计左右对称共6个螺栓孔用于连接门槛梁,左右对称共4个铆钉过孔用于门槛梁上的铆钉安装管路卡子,5个涂装漏液孔102用于排除安装腔101内部的电泳液,3条第二竖向支撑筋121提高后地板前横梁1的侧面的支撑刚度,2个油箱螺接过孔103用于安装油箱,2个电池包螺接过孔104用于安装电池包,1个“工”字加强筋提升前横梁中部的局部刚度。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车架和上述的前横梁总成,前横梁总成连接于车架。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装配”、“连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以及术语“一些实施例”、“示例地”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
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应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故但凡依本申请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所做的变化或修饰,皆应属于本申请专利涵盖的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前横梁总成,安装于车辆的后地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后地板前横梁、前横梁加强板、座椅安装件和座椅连接件,所述前横梁加强板与所述后地板前横梁连接,并与所述后地板前横梁之间形成安装腔,所述前横梁加强板设置有座椅安装孔;其中,
所述座椅安装件设置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座椅安装件与所述前横梁加强板以及所述后地板前横梁均焊接,且对应所述座椅安装孔设置,以用于安装座椅;
所述座椅连接件与所述后地板前横梁均焊接,以用于连接电池包和/或油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横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横梁加强板包括第一主体段、第一竖直段和第一翻折段,所述第一竖直段垂直连接于所述第一主体段与所述第一翻折段之间,所述第一翻折段与所述第一主体段错位设置;
所述后地板前横梁包括第二主体段、第二竖直段、第三竖直段、第二翻折段和第三翻折段,所述第二竖直段、所述第三竖直段相对设置于所述第二主体段上,所述第二竖直段垂直连接于所述第二主体段与所述第二翻折段之间,所述第二翻折段与所述第二主体段错位设置,所述第三竖直段垂直连接于所述第二主体段与所述第三翻折段之间,所述第三翻折段与所述第二主体段错位设置;
其中,所述第一主体段与所述第二主体段相对设置,并与所述第二主体间隔设置,以形成所述安装腔;
所述第二翻折段与所述第一主体段焊接,所述第三翻折段与所述第一翻折段焊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横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体段设置有第一加强筋;
所述第二主体段的中间区域设置有第二加强筋;其中,
所述第一加强筋与所述第二加强筋呈“工”字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横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安装件包括安装部、第一翻边、第二翻边、第三翻边、第四翻边、第五翻边和第六翻边,所述第一翻边、所述第三翻边、所述第二翻边、所述第四翻边、所述第五翻边和所述第六翻边环绕所述安装部设置,且均与所述安装部连接;其中,
所述第一翻边焊接于所述第一主体段与所述第二翻折段之间;
所述第二翻边焊接于所述第三翻折段与所述第一翻折段之间;
所述第三翻边、所述第四翻边均与所述第二竖直段焊接;
所述第五翻边、所述第六翻边与所述第二主体段焊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前横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横梁总成包括多个所述座椅安装件,多个所述座椅安装件间隔焊接于所述前横梁加强板于所述后地板前横梁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前横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安装件上设置有多个座椅螺母孔、涂装漏液孔以及定位孔,所述座椅螺母孔、所述涂装漏液孔以及所述定位孔相互间隔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前横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连接件上设置有电池包螺母孔以及油箱螺母孔。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前横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连接件包括多个,各所述座椅连接件分别焊接于所述后地板前横梁,并位于所述安装腔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前横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连接件设置有连接部、第一折边、第二折边和第三折边,所述第一折边、所述第二折边和所述第三折边均与所述连接部连接;其中,
所述第一折边、所述第二折边均与所述第二主体段以及所述第二竖直段焊接;
所述第三折边焊接于所述第三翻折段与所述第一翻折段之间。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和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前横梁总成,所述前横梁总成连接于所述车架。
CN202322580133.8U 2023-09-21 2023-09-21 前横梁总成和车辆 Active CN2208422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580133.8U CN220842274U (zh) 2023-09-21 2023-09-21 前横梁总成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580133.8U CN220842274U (zh) 2023-09-21 2023-09-21 前横梁总成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842274U true CN220842274U (zh) 2024-04-26

Family

ID=907718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580133.8U Active CN220842274U (zh) 2023-09-21 2023-09-21 前横梁总成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84227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150122U (zh) 一种汽车门槛梁总成结构
CN208813023U (zh) 一种座椅安装横梁组件
CN215475353U (zh) 一种车架横梁及汽车
CN220842274U (zh) 前横梁总成和车辆
CN111137363B (zh) 驾驶室地板钣金总成及重型卡车
CN205854277U (zh) 车身和车辆
CN213008374U (zh) 一种汽车底盘及车身支撑件总成
CN212637074U (zh) 后减震器安装板及后减震器安装总成
CN211494260U (zh) 一种后地板结构及汽车
CN210793364U (zh) 一种汽车后座椅安装横梁
CN220374349U (zh) 前座椅的后横梁结构及车辆
CN210191629U (zh) 一种后地板增强结构
CN201140730Y (zh) 汽车车身后地板前板
CN211252801U (zh) 汽车后地板横梁连接件、汽车后地板及汽车
CN205345077U (zh) 汽车及其前地板总成
CN114906181B (zh) 一种轨道车辆空调井框架结构
CN216508578U (zh) 一种后纵梁及汽车
CN220315109U (zh) 焊接接头、框架组件以及车辆
CN218431425U (zh) 一种用于汽车门槛及座椅的y向拓展结构及汽车
CN219838622U (zh) 机舱横梁总成及车辆
CN216401565U (zh) 一种车辆后地板前横梁结构、车辆地板结构以及车辆
CN210338046U (zh) 一种车身前纵梁结构
CN220743153U (zh) 一种后横梁、车架及车辆
CN217227702U (zh) 高强度汽车左前梁内板
CN219154572U (zh) 一种车辆托架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