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51285U - 通风盖板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 - Google Patents

通风盖板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51285U
CN219651285U CN202320457463.5U CN202320457463U CN219651285U CN 219651285 U CN219651285 U CN 219651285U CN 202320457463 U CN202320457463 U CN 202320457463U CN 219651285 U CN219651285 U CN 2196512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water
vent flap
cabin
air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45746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时继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45746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512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512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5128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通风盖板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通风盖板组件用于车辆,其包括:通风盖板、排水组件和吸风箱;车辆包括:机舱和机舱盖,机舱盖盖设在机舱上,通风盖板组件设置在机舱和机舱盖之间;通风盖板与机舱盖配合形成朝向前挡风玻璃的水气进口,通风盖板配置有相互独立的进气口和排水口;排水组件与排水口相连;吸风箱具有上下分布的吸风口和出风口,吸风口连通进气口,出风口连接空调进风管道。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通风盖板组件,通过单独设置吸风箱,用于与空调进风管道对接,并将吸风箱整体纵向设置,从而使通风盖板组件整体减小了对前机舱空间的占用,使得通风盖板组件整体能够设计的更为紧凑,提高了空间利用率。

Description

通风盖板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通风盖板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由于汽车前机舱的布置空间有限,且汽车通风盖板的吸风口与排水格栅均是Y向设置在流水槽中,两者之间的距离较远,这会导致通风盖板组件整体对前机舱的空间占用较多,空间利用率不高,因此,部分车型为了减少通风盖板组件对前机舱空间的占用,会将吸风口与排水格栅之间的距离设置的较近,这会使部分水汽通过吸风口进入空调进风管,并通过空调系统吹进车内,这会使车内乘客产生不适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在于提出一种通风盖板组件,其可以有效减少对车辆前机舱的空间的占用,提高前机舱的空间利用率,有效解决空调系统进水和机舱内部零部件进水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通风盖板组件,用于车辆,包括:通风盖板、排水组件和吸风箱;车辆包括:机舱和机舱盖,机舱盖盖设在机舱上,通风盖板组件设置在机舱和机舱盖之间;通风盖板与机舱盖配合形成朝向前挡风玻璃的水气进口,通风盖板配置有相互独立的进气口和排水口;排水组件与排水口相连;吸风箱具有上下分布的吸风口和出风口,吸风口连通进气口,出风口连接空调进风管道。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通风盖板组件,通过单独设置吸风箱,用于与空调进风管道对接,并将吸风箱整体纵向设置,吸风箱的吸风口和出风口同样上下分布,上方的吸风口与通风盖板上的进气口上下连通,这样,使得进气和排水分割开来,且改传统的横向进气的方式为纵向进气,使得横向流入的水流难以进入进气口,这进一步加强了对水流的阻挡,使干燥的空气得以进入吸风箱中,同时,吸风箱的设置减小了通风盖板组件整体对前机舱空间的占用,使得通风盖板组件整体能够设计的更为紧凑,提高了空间利用率。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通风盖板组件,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通风盖板上设置有挡水结构,所述挡水结构具有导水凹槽,所述排水口设置在所述导水凹槽的左右两端,所述进气口设置在所述挡水结构的前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挡水结构包括第一挡水板和第二挡水板,所述第一挡水板上设置有进气格栅,所述第二挡水板设置在所述进气格栅的前侧,且与所述进气格栅相对;所述导水凹槽设置在所述第一挡水板和所述第二挡水板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吸风箱还具有泄水口和滴水管,所述泄水口设置在所述吸风箱的底面上且远离所述出风口,所述滴水管套设在所述泄水口的下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吸风箱的底面具有下凹部,所述下凹部与所述泄水口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出风口设置在所述吸风箱的中部下方,所述空调进风管道朝向所述通风盖板的中部延伸。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通风盖板组件还包括密封组件,所述密封组件设置在所述挡水结构上,以封闭所述挡水结构与所述机舱盖之间的间隙。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密封组件包括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挡水板的上端,用于密封所述第一挡水板与所述机舱盖之间的间隙;所述第二密封件设置在所述第二挡水板的上端,所述第二密封件用于密封所述第二挡水板与所述机舱盖之间的间隙。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密封组件还包括第三密封件,所述第三密封件设置在所述进气口的前侧,用于封闭所述通风盖板与所述机舱盖之间的间隙。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进气口和所述吸风箱均设置有两个,所述进气口与所述吸风箱一一对应,两个所述进气口分别位于所述通风盖板的左右两侧,所述进气口处设置有格栅和/或海绵。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实施例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通过设置上述通风盖板组件,可以有效减少对车辆前机舱的空间的占用,提高前机舱的空间利用率,有效解决空调系统进水和机舱内部零部件进水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通风盖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通风盖板组件的俯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通风盖板组件的第一断面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通风盖板组件的第二断面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通风盖板组件的导水管与吸风箱的装配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通风盖板组件的导水管下部的装配图。
附图标记:
100、通风盖板组件;
1、通风盖板;11、进气口;12、排水口;13、挡水结构;101、导水凹槽;102、第一挡水板;103、第二挡水板;104、进气格栅;
2、排水组件;
3、吸风箱;31、吸风口;32、滴水管;33、下凹部;
4、空调进风管道;
5、密封组件;51、第一密封件;52、第二密封件;53、第三密封件;
6、机舱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图6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通风盖板组件100。
如图1至图6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通风盖板组件100,其用于车辆,车辆包括:机舱和机舱盖6,机舱盖6盖设在机舱上,通风盖板组件100设置在机舱和机舱盖6之间,通风盖板组件100包括:通风盖板1、排水组件2和吸风箱3;通风盖板1与机舱盖6配合形成朝向前挡风玻璃的水气进口,通风盖板1配置有相互独立的进气口11和排水口12;排水组件2与排水口12相连;吸风箱3具有上下分布的吸风口31和出风口,吸风口31连通进气口11,出风口连接空调进风管道4。车辆外部的空气和水流均可以从水气进口进入通风盖板1,外部的空气可以通过通风盖板1上的进气口11进入吸风箱3的吸风口31,并经由吸风口31进入吸风箱3,最终通过吸风箱3中的出风口进入空调进风管道4;外部的水流,例如雨水,可以通过通风盖板1上的排水口12进入排水组件2,并最终通过排水组件2排出车外。
进一步地,通风盖板1上的进气口11和排水口12相互独立,互不干扰,这样可以将空气和水流进行分离,使得空气和水流能够分别进入进气口11和排水口12,而不会混合在一起,可以有效避免出现机舱进水和空调吸入水汽的问题发生。
现有技术中,大多车辆的进气口11沿车辆的前后方向设置,且进气口11与排水口12同处在钣金流水槽中,为了防止水汽进入进气口11,在车辆左右方向上进气口11与排水口12需间隔开来设置,同时,要保证足够远的距离,这便需要前机舱中留有足够的空间来安装钣金流水槽,这导致了通风盖板组件100整体对前机舱的空间占用较多,使得前机舱内的其它组件的安装受到影响。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单独设置吸风箱3,用于与空调进风管道4对接,并将吸风箱3整体纵向设置,吸风箱3的吸风口31和出风口同样上下分布,上方的吸风口31与通风盖板1上的进气口11上下连通,这样,使得进气和排水分割开来,且改传统的横向进气的方式为纵向进气,使得横向流入的水流难以进入进气口11,这进一步加强了对水流的阻挡,使干燥的空气得以进入吸风箱3中,同时,吸风箱3的设置减小了通风盖板组件100整体对前机舱空间的占用,使得通风盖板组件100整体能够设计的更为紧凑,提高了空间利用率。
可选地,例如图1和图2所示,排水组件2可以设置为导水管,导水管与排水口12的下端相连,流入通风盖板1的水流可以经由排水口12进入导水管中,并通过导水管排出车外。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6所示,通风盖板1上设置有挡水结构13,挡水结构13具有导水凹槽101,排水口12设置在导水凹槽101的左右两端,所进气口11设置在所挡水结构13的前侧。在本实施例中,挡水结构13可以对外部水流进行阻挡和缓冲水流的冲击;挡水结构13能够防止因外部水流的冲击力过大,而使外部水流直接冲进机舱内部或是冲进进气口11的情况发生,能够有效避免外部水流对机舱内部的零部件造成损坏或使带有水分的空气进入空调。
进一步地,导水凹槽101可以对外部水流进行导流,使外部水流流向位于导水凹槽101两端的排水口12,并经由排水口12进入排水组件2,从而排出车外。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6所示,挡水结构13包括第一挡水板102和第二挡水板103,第一挡水板102上设置有进气格栅104,第二挡水板103设置在进气格栅104的前侧,且与进气格栅104相对;在本具体实施例中,第一挡水板102和第二挡水板103可以依次先后对外部水流进行阻挡和缓冲,第一挡水板102初次对外部水流进行阻挡和缓冲后,外部水流经过进气格栅104通过第一挡水板102,此时,正对进气格栅104且位于其前侧的第二挡水板103会对通过的外部水流进行二次阻挡和缓冲,这样,经过两次阻挡和缓冲的外部水流的冲击力已经被显著的削弱,从而有效的减少了外部水流冲入到进气口11中或冲入到机舱内部的零部件上的情况,最后平缓的外部水流会通过进入排水口12,经由排水组件2流出车外。
进一步地,导水凹槽101设置在第一挡水板102和第二挡水板103之间。当外部水流冲出进气格栅104时,会首先进入导水凹槽101,但由于部分的外部水流仍具备较大的冲击力,因此,这部分外部水流会冲向第二挡水板103,第二挡水板103可以对这部分水流进行有效的阻挡和缓冲,从而使得这部分外部水流重新回到导水凹槽101当中,并最后经由排水口12排出车外,进而实现了对进气口11和机舱内部零部件的防水保护。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6所示,吸风箱3还具有泄水口和滴水管32,泄水口设置在吸风箱3的底面上且远离出风口,滴水管32套设在泄水口的下端。在本实施例中,当外部水流冲入吸风箱3中时,外部水流由于自身重力会坠向吸风箱3的底面,吸风箱3的底面设置有泄水口,外部水流会流向泄水口,并通过套设在泄水口下端的滴水管32流出车外,这样,可以将冲入的水流排除,保证空调进风管道4进入干燥空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6所示,吸风箱3的底面具有下凹部33,下凹部33与泄水口配合。在本具体实施例中,下凹部33的设置可以对坠到吸风箱3底面的水流进行导向,使得水流朝向泄水口汇聚,从而使水流能够更快的排出吸风箱3,避免水流在吸风箱3底面积蓄,保证吸风箱3内部的空间的干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6所示,出风口设置在吸风箱3的中部下方,空调进风管道4朝向通风盖板1的中部延伸,这样的设计,一方面可以使出风口与位于吸风箱3底面的泄水口拉开距离,避免泄水口处的水汽随空气流入出风口,另一方面,可以使出风口与吸风箱3底面间隔开,防止坠落到吸风箱3底面的水流溅射进出风口,保证出风口处的空气干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6所示,通风盖板组件100还包括密封组件5,密封组件5设置在挡水结构13上,以封闭挡水结构13与机舱盖6之间的间隙。在本具体实施例中,挡水结构13与机舱盖6之间存在装配间隙,通过在间隙处设置密封组件5可以有效防止外部水流越过挡水组件,从挡水组件与机舱盖6之间的间隙中流入或溅射到进气口11中或机舱内部的零部件上的情况发生。
进一步地,密封组件5包括第一密封件51和第二密封件52,第一密封件51设置在第一挡水板102的上端,用于密封第一挡水板102与机舱盖6之间的间隙;第二密封件52设置在第二挡水板103的上端,第二密封件52用于密封第二挡水板103与机舱盖6之间的间隙。在第一挡水板102的上端设置第一密封件51可以有效防止外部水流从第一密封件51与机舱盖6之间的间隙中冲出的情况发生,从而可以避免外部水流通过间隙越过第一挡水板102和第二挡水板103冲进进气口11和溅射到机舱内部零部件上的情况发生。
更进一步地,第二密封件52的设置可以有效避免外部水流通过第二挡水板103与机舱盖6之间的间隙流入或溅射到进气口11中或机舱内部的零部件上,进一步减少进气口11和机舱内部进水的情况发生。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外部水流经过第一挡水板102的阻挡和缓冲后仍具有较大冲击力时,在外部水流冲击到第二挡水板103上后,很容易出现较大的波动和四处溅射的情况,这时,外部水流很容易从第二挡水板103与机舱盖6之间的间隙中冲出或溅射出,从而对进气口11和机舱内的零部件造成影响。
另外,密封组件5还包括第三密封件53,第三密封件53设置在进气口11的前侧,用于封闭通风盖板1与机舱盖6之间的间隙。第三密封件53可以将进气口11与机舱内部的零部件的工作环境隔绝开来,这样,机舱内部的零部件工作时产生的废气可以有效的被第三密封件53阻挡,避免机舱废气从通风盖板1与机舱盖6之间的间隙中进入进气口11,对车内乘客造成影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6所示,进气口11和吸风箱3均设置有两个,进气口11与吸风箱3一一对应,两个进气口11分别位于通风盖板1的左右两侧,进气口11处设置有格栅和/或海绵。在本实施例中,两个进气口11可以同时对空调系统进行供风,从而保证空调系统中的空气充足;在进气口11处可以设置格栅或海绵。也可以将格栅和海绵均设置在进气口11处;格栅的设置可以在保证外部空气正常通入的同时隔绝外部异物进入进气口11,有效保证进气口11的通畅性;海绵的设置可以对水汽进行吸收,能够有效保证通入空气的干燥性,保证车内乘客的舒适感。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在车辆的左右方向上,第二挡水板103的长度大于进气格栅104的长度,同时小于第一挡水板102的长度。第二挡水板103的长度需大于进气格栅104才能够对外部水流起到较好的阻挡和缓冲作用,这样,当外部水流通过进气格栅104时,第二挡水板103可以对外部水流起到有效的阻挡和缓冲,同时,位于第二挡水板103上端的第二密封件52也可以起到有效的密封作用。
另外,第二挡水板103的长度也需小于第一挡水板102的长度,这样,第二挡水板103才不会将进气格栅104与位于第二挡水板103前侧的进气口11完全隔绝开,使得进气口11仍然能够从进气格栅104获得外部空气,从而保证车辆空调系统的正常运转。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密封件51由塑料二次注塑在第一挡水板102上,和/或,第二密封件52由塑料二次注塑在第二挡水板103上,也就是说,第一密封件51可以由塑料二次注塑在第一挡水板102上,或是第二密封件52可以由塑料二次注塑在第二挡水板103上,还可以是,第一密封件51和第二密封件52均可以分别由塑料二次注塑在第一挡水板102和第二挡水板103上。
可选地,在第一挡水板102上还可以设置补充格栅。例如,第一挡水板102后侧的通风盖板1的表面会存在低洼的区域,这些低洼的区域并不在进气格栅104的覆盖范围中,因此,可以在这些低洼区域相对应的第一挡水板102上设置补充格栅,用于将低洼区域中的积水导入导水凹槽101,并通过排水口12排出车外,同时,补充格栅的设置还可以增大外部空气的通入量,使得进气口11能够吸入更多的外部空气来供给给空调系统。
可选地,例如图4所示,排水口12的下端可以设置护水筋,并与导水管进行连接,导水管的上部接口呈喇叭状套设在护水筋上,为防止导水管与护水筋之间发生漏水,还可以在导水管与护水筋之间添加密封海绵来增强密封。当外部水流进入排水口12后,外部水流通过导水管排出车外。
在一些实施例中,例如图5所示,导水管的上部侧面与机舱内表面进行连接,连接方式可以为卡接、螺栓连接或焊接等,还可以使用子母扣与机舱内表面进行挂接;导水管的下部接口的周向上设置有多个卡爪,导水管的下部接口通过多个卡爪与机舱内表面进行连接,可选地,机舱内表面也可以在与卡爪的配合部设置沉台,从而方便安装配合,保证安装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例如图5所示,吸风箱3的侧面可以与机舱内表面进行螺栓连接,从而保证吸风箱3的连接稳定性和正常工作。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实施例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通过设置上述通风盖板组件100,可以有效减少对车辆前机舱的空间的占用,提高前机舱的空间利用率,有效解决空调系统进水和机舱内部零部件进水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通风盖板组件100和车辆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1)

1.一种通风盖板组件,用于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机舱和机舱盖(6),所述机舱盖(6)盖设在所述机舱上,所述通风盖板组件设置在所述机舱和所述机舱盖(6)之间,所述通风盖板组件包括:
通风盖板(1),所述通风盖板(1)与机舱盖(6)配合形成朝向前挡风玻璃的水气进口,所述通风盖板(1)配置有相互独立的进气口(11)和排水口(12);
排水组件(2),所述排水组件(2)与所述排水口(12)相连;
吸风箱(3),所述吸风箱(3)具有上下分布的吸风口(31)和出风口,所述吸风口(31)连通所述进气口(11),所述出风口连接空调进风管道(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盖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盖板(1)上设置有挡水结构(13),所述挡水结构(13)具有导水凹槽(101),所述排水口(12)设置在所述导水凹槽(101)的左右两端,所述进气口(11)设置在所述挡水结构(13)的前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风盖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结构(13)包括第一挡水板(102)和第二挡水板(103),所述第一挡水板(102)上设置有进气格栅(104),所述第二挡水板(103)设置在所述进气格栅(104)的前侧,且与所述进气格栅(104)相对;所述导水凹槽(101)设置在所述第一挡水板(102)和所述第二挡水板(103)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盖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风箱(3)还具有泄水口和滴水管(32),所述泄水口设置在所述吸风箱(3)的底面上且远离所述出风口,所述滴水管(32)套设在所述泄水口的下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风盖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风箱(3)的底面具有下凹部(33),所述下凹部(33)与所述泄水口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风盖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设置在所述吸风箱(3)的中部下方,所述空调进风管道(4)朝向所述通风盖板(1)的中部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风盖板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密封组件(5),所述密封组件(5)设置在所述挡水结构(13)上,以封闭所述挡水结构(13)与所述机舱盖(6)之间的间隙。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风盖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组件(5)包括第一密封件(51)和第二密封件(52),所述第一密封件(51)设置在所述第一挡水板(102)的上端,用于密封所述第一挡水板(102)与所述机舱盖(6)之间的间隙;所述第二密封件(52)设置在所述第二挡水板(103)的上端,所述第二密封件(52)用于密封所述第二挡水板(103)与所述机舱盖(6)之间的间隙。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通风盖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组件(5)还包括第三密封件(53),所述第三密封件(53)设置在所述进气口(11)的前侧,用于封闭所述通风盖板(1)与所述机舱盖(6)之间的间隙。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盖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11)和所述吸风箱(3)均设置有两个,所述进气口(11)与所述吸风箱(3)一一对应,两个所述进气口(11)分别位于所述通风盖板(1)的左右两侧,所述进气口(11)处设置有格栅和/或海绵。
11.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通风盖板组件。
CN202320457463.5U 2023-03-10 2023-03-10 通风盖板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 Active CN2196512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57463.5U CN219651285U (zh) 2023-03-10 2023-03-10 通风盖板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57463.5U CN219651285U (zh) 2023-03-10 2023-03-10 通风盖板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51285U true CN219651285U (zh) 2023-09-08

Family

ID=878616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457463.5U Active CN219651285U (zh) 2023-03-10 2023-03-10 通风盖板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5128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976097B2 (en) Cowl structure of vehicle
JP3853618B2 (ja) 燃料電池自動車の水素換気ダクト
EP2684718B1 (en) An air supply arrangement
US4956979A (en) Heating and/or air-conditioning system for a motor vehicle
CN211494255U (zh) 用于车辆的通风盖板总成、前围组件和车辆
JP6500646B2 (ja) エンジンの吸気装置
CN219651285U (zh) 通风盖板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
JP4569435B2 (ja) 車両吸気ダクトの吸気取入構造
JP4395731B2 (ja) 自動車の車体構造
CN211731587U (zh) 通风盖板、车辆排水组件及车辆
CN212605450U (zh) 用于车辆的前机舱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
CN101659196A (zh) 汽车通风窗
CN216002122U (zh) 空调新风系统的进风结构以及车辆
CN217672478U (zh) 导水槽结构及具有其的汽车
CN218536581U (zh) 挡水结构、排水装置及车辆
JP2004203169A (ja) 自動車の前部車体構造
JP4067243B2 (ja) 建設機械用空調機の外気導入装置
CN214822487U (zh) 汽车空调新风口总成
CN213768446U (zh) 集雨板和汽车
CN213331329U (zh) 涉水喉及汽车
CN209776567U (zh) 汽车及其雨刮盖板组件
JPH0986449A (ja) 自動車の前部構造
JP3945055B2 (ja) 車両のエアーインテークダクト構造
CN210195902U (zh) 一种进气导流结构
CN111828214A (zh) 内燃动力包进气系统、进气控制策略及轨道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