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82170U - 一种车门扶手总成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门扶手总成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82170U
CN219382170U CN202320684660.0U CN202320684660U CN219382170U CN 219382170 U CN219382170 U CN 219382170U CN 202320684660 U CN202320684660 U CN 202320684660U CN 219382170 U CN219382170 U CN 2193821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switch panel
armrest
vehicle body
veh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68466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遆红彬
杨平
王伟
郭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68466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821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821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821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assenger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门扶手总成及车辆,属于车辆技术领域,包括开关面板、扶手饰板及加强板;开关面板设置在车门饰板的内侧,且与车门饰板沿车身Y向连接;扶手饰板设置在开关面板的内侧,且与开关面板沿车身Y向连接;加强板设置在开关面板与扶手饰板之间,且分别与开关面板、扶手饰板沿车身Y向连接。本实用新型在开关面板与扶手饰板之间增设加强板,用于增加开关面板与扶手饰板的连接强度,保证开关面板及扶手饰板具备良好的按压性能,避免产生晃动异响及摩擦异响;车门饰板、开关面板、加强板及扶手饰板依次沿车身Y向连接,不仅能限制扶手总成沿车身X向及Y向的晃动,还能限制沿车身Z向的跳动,进一步提升了连接强度。

Description

一种车门扶手总成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车门扶手总成及车辆。
背景技术
车门开关面板和扶手是汽车的重要组成零件,扶手、开关面板(具有扶手盒)是外观件,驾乘人员触手可及,因此,扶手及开关面板会经常进行按压或者推拉操作。若扶手与开关面板的连接强度较弱,会导致扶手饰板指压强度较低,继而会产生晃动异响或摩擦异响的问题,影响整车品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门扶手总成及车辆,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扶手与开关面板连接强度若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车门扶手总成,包括:
开关面板,设置在车门饰板的内侧,且与所述车门饰板沿车身Y向连接;
扶手饰板,设置在所述开关面板的内侧,且与所述开关面板沿车身Y向连接;以及
加强板,设置在所述开关面板与所述扶手饰板之间,且分别与所述开关面板、所述扶手饰板沿车身Y向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开关面板包括开关面板主体以及成型于所述开关面板主体后端的扶手盒;
所述扶手饰板包括由前至后依次相接的前部饰板、中部饰板及后部饰板;所述前部饰板与所述开关面板主体沿车身Y向连接,所述中部饰板与所述扶手盒沿车身Y向连接,所述后部饰板延伸至所述开关面板的后方;
所述加强板位于所述扶手盒与所述中部饰板之间,且沿车身Y向与所述扶手盒的下部及所述中部饰板的下部连接。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开关面板主体包括主板体以及成型于所述主板体的内侧前部的连接板;所述主板体上设有车窗开关安装位;所述连接板垂直于车身Y向设置且向所述主板体的上方延伸,所述连接板位于所述前部饰板的外侧。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开关面板安装于车辆上时,所述主板体相对于水平面沿车身Y向由内至外向上倾斜设置,且倾斜角度小于等于5°。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板的内侧面及所述主板体的内侧后部与所述前部饰板的外侧面之间设有沿车身Y向连接的第一卡接结构;
所述连接板内侧面的边沿与所述前部饰板外侧面的边沿之间设有沿车身Z向连接的第二卡接结构;
所述连接板的内侧面和/或所述所述主板体的内侧后部与所述前部饰板的外侧面之间设有沿车身Y向连接的第一定位结构;
所述连接板的内侧面和/或所述所述主板体的内侧后部与所述前部饰板的外侧面之间设有沿车身Y向连接的第一螺接结构;
所述连接板的内侧面和/或所述所述主板体的内侧后部与所述前部饰板的外侧面之间设有沿车身Y向连接的第一限位结构。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扶手盒的内侧面与所述中部饰板的外侧面之间设有沿车身Y向连接的第三卡接结构和第二定位结构;
所述扶手盒内侧面的上边沿与所述中部饰板外侧面的上边沿之间还设有沿车身Z向连接的第二限位结构。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扶手盒的内侧面与所述加强板之间设有沿车身Y向连接的第一固定结构、第三限位结构及第四卡接结构;
其中,所述第一固定结构、所述第三限位结构及所述第四卡接结构由所述扶手盒的中间部位至所述扶手盒的前后两侧依次分布。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中部饰板的外侧面与所述加强板之间设有沿车身Y向连接的第五卡接结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开关面板的外侧面设有沿车身Y向与所述车门饰板连接的第二螺接结构;所述第二螺接结构沿所述开关面板的前后方向依次分布;
所述开关面板的外侧面还设有沿车身Y向与所述车门饰板连接的第四限位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门扶手总成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车门扶手总成,在开关面板与扶手饰板之间增设加强板,用于增加开关面板与扶手饰板的连接强度,保证开关面板及扶手饰板具备良好的按压性能,避免产生晃动异响及摩擦异响;另外,车门饰板、开关面板、加强板及扶手饰板依次沿车身Y向连接,不仅能限制扶手总成沿车身X向及Y向的晃动,还能限制沿车身Z向的跳动,进一步提升了连接强度,防止异响效果更明显。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车门扶手总成。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由于采用了上述的车门扶手总成,可提升扶手饰板与开关面板的连接强度,避免产生晃动异响或摩擦异响,提升整车NVH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门扶手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门扶手总成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门扶手总成与车门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门扶手总成的开关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门扶手总成的开关面板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门扶手总成的扶手饰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门扶手总成的加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门扶手总成的开关面板与扶手饰板的对应卡接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门扶手总成的开关面板与扶手饰板的对应卡接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门扶手总成的开关面板与扶手饰板的对应卡接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门扶手总成的开关面板与扶手饰板的对应卡接的结构示意图四;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门扶手总成的开关面板与加强板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2中圆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开关面板;11、开关面板主体;111、主板体;112、连接板;12、扶手盒;
2、扶手饰板;21、前部饰板;22、中部饰板;23、后部饰板;
3、加强板;
41、第一卡接结构;411、第一卡扣;412、第一卡槽;42、第二卡接结构;421、第二卡扣;422、第二卡槽;43、第一定位结构;431、第一定位销;432、第一定位孔;44、第一螺接结构;441、第一螺栓底座;442、第一螺栓孔;45、第一限位结构;451、第一限位台;452、第一限位槽;
51、第三卡接结构;511、第三卡扣;512、第三卡槽;52、第二定位结构;521、第二定位销;522、第二定位孔;53、第二限位结构;531、第二限位台;532、第二限位槽;533、第二限位板;534、第二插接板;
61、第一固定结构;611、焊接柱;612、焊接孔;613、支撑板;62、第三限位结构;621、第三限位板;622、第三插接板;63、第四卡接结构;631、第四卡扣;632、第四卡槽;633、第四卡接块;
71、第五卡接结构;711、第五卡扣;712、第五卡槽;713、第五卡接块;714、第四插接板;
81、第二螺接结构;811、第二螺栓底座;812、第二螺栓孔;82、第四限位结构;821、第四限位板;
9、车门饰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需要指出的是术语“前”、“后”、“内”、“外”、“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车辆自身的方位而言,其中,车辆头部代表“前”,车辆尾部代表“后”,车辆顶部代表“上”、车辆底部代表“下”、“内”侧是指朝向驾驶室内的一侧,“外”侧是指朝向驾驶室外的一侧。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限定的车身X向,是指汽车行驶过程中前进方向的前后方向,所限定的车身Y向是指汽车行驶过程中前进方向的左右方向,所限定的车身Z向是指汽车行驶过程中前进方向的上下方向。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门扶手总成进行说明。所述车门扶手总成,包括开关面板1、扶手饰板2及加强板3。开关面板1设置在车门饰板9的内侧,且与车门饰板9沿车身Y向连接;扶手饰板2设置在开关面板1的内侧,且与开关面板1沿车身Y向连接;加强板3设置在开关面板1与扶手饰板2之间,且分别与开关面板1、扶手饰板2沿车身Y向连接。
开关面板1及扶手饰板2均为外观件,且开关面板1与扶手饰板2之间可围成空腔。开关面板1上设有车窗开关安装位,扶手饰板2上设有扣手安装位,或者扶手饰板2上设有车门开关安装位。
加强板3设置在上述空腔内,被开关面板1及扶手饰板2遮挡。优选地,加强板3沿车身X向延长设置,这样可增加加强板3与开关面板1、扶手饰板2的连接面积,提升连接强度。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各个沿车身Y向连接,是卡接、螺接、焊接等常规连接方式的至少一种。本实施例不限定具体连接方式,只要沿车身Y向连接即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门扶手总成,与现有技术相比,在开关面板1与扶手饰板2之间增设加强板3,用于增加开关面板1与扶手饰板2的连接强度,保证开关面板1及扶手饰板2具备良好的按压性能,避免产生晃动异响及摩擦异响;另外,车门饰板9、开关面板1、加强板3及扶手饰板2依次沿车身Y向连接,不仅能限制扶手总成沿车身X向及Y向的晃动,还能限制沿车身Z向的跳动,进一步提升了连接强度,防止异响效果更明显。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开关面板1及扶手饰板2可以采用如图4、图5及图6所示结构,参见图4、图5及图6,开关面板1包括开关面板主体11以及成型于开关面板主体11后端的扶手盒12。扶手饰板2包括由前至后依次相接的前部饰板21、中部饰板22及后部饰板23;前部饰板21与开关面板主体11沿车身Y向连接,中部饰板22与扶手盒12沿车身Y向连接,后部饰板23延伸至开关面板1的后方。加强板3位于扶手盒12与中部饰板22之间,且沿车身Y向与扶手盒12的下部及中部饰板22的下部连接。
具有地,开关面板主体11上设有上述的车窗开关安装位,设有车窗开关安装位的开关面板主体11的部位垂直于车身Z向设置,或者相对于垂直车身Z向的平面略微倾斜设置。开关面板主体11的在车身Y向的宽度大于60mm。扶手盒12位于开关面板主体11的后端,扶手盒12大致垂直于车身Y向设置,扶手盒12在车身X向的长度为100-120mm。扶手盒12的前端、后端向车身内部弯曲延伸。需要说明的是,在开关面板1上设计扶手盒12属于常规技术。
扶手饰板2大致垂直于车身Y向设置,其中前部饰板21与开关面板主体11的内侧贴合连接,中部饰板22与扶手盒12之间存在沿车身Y向的间距,后部饰板23向后延伸出扶手盒12,且后部饰板23还具有向车身外侧翻折且沿车身X向延伸的顶部饰板,顶部饰板大致垂直于车身Z向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前部饰板21、中部饰板22及后部饰板23一体成型。本实施例将扶手饰板2分为前部饰板21、中部饰板22、后部饰板23,只是为了便于阐述与开关面板主体11与扶手盒12的位置关系。
由于中部饰板22与扶手盒12之间存在沿车身Y向的间距,且扶手盒12与中部饰板22均大致垂直于车身Y向设置,因此加强板3位于扶手盒12与中部饰板22之间,且与扶手盒12的下部及中部饰板22的下部连接,以增加扶手盒12与中部饰板22的连接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开关面板主体11可以采用如图4及图8所示结构,参见图4及图8,开关面板主体11包括主板体111以及成型于主板体111的内侧前部的连接板112;主板体111上设有开关安装位;连接板112垂直于车身Y向设置且向主板体111的上方延伸,连接板112位于前部饰板21的外侧,前部饰板21的前部与连接板112的外形相适配。
具有地,主板体111上设有上述的车窗开关安装位。连接板112用于与前部饰板21连接。在主板体111的内侧成型连接板112,一方面可增加开关面板主体11与前部饰板21的连接面积,提升连接强度,另一方面,连接板112与前部饰板21配合,还能为驾乘人员提供握持着力点,使驾乘人员握持。优选地,连接板112的上侧面为由后至前向上倾斜的倾斜面,倾斜角度优选为17-19°。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开关面板1安装于车辆上时,主板体111相对于水平面沿车身Y向由内至外向上倾斜设置,且倾斜角度小于等于5°。也就是说,主板体111并非完全的水平面,其向上倾斜可使人员操作舒适度最佳,并符合人体工程学设计。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开关面板主体11及前部饰板21可以采用如图8、图9及图10所示结构,参见图8、图9及图10,连接板112的内侧面及主板体111的内侧后部与前部饰板21的外侧面之间设有沿车身Y向连接的第一卡接结构41;连接板112内侧面的边沿与前部饰板21外侧面的边沿之间设有沿车身Z向连接的第二卡接结构42;连接板112的内侧面和/或主板体111的内侧后部与前部饰板21的外侧面之间设有沿车身Y向连接的第一定位结构43;连接板112的内侧面和/或主板体111的内侧后部与前部饰板21的外侧面之间设有沿车身Y向连接的第一螺接结构44;连接板112的内侧面和/或主板体111的内侧后部与前部饰板21的外侧面之间设有沿车身Y向连接的第一限位结构45。
第一定位结构43起到预安装定位作用。第一卡接结构41主要位于开关面板主体11及前部饰板21的中间部位,第二卡接结构42主要位于开关面板主体11及前部饰板21的外周边沿部位,第一卡接结构41、第二卡接结构42、第一螺接结构44及第一限位结构45起到连接固定开关面板主体11与前部饰板21的作用。
优选地,第一卡接结构41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卡扣411,以及与多个第一卡扣411一一卡接配合的第一卡槽412。多个第一卡扣411设置在前部饰板21的外侧面,多个第一卡槽412分别设置在连接板112的内侧面及主板体111后部的内侧面;或者,多个第一卡扣411分别设置在连接板112的内侧面及主板体111后部的内侧面,多个第一卡槽412设置在前部饰板21的外侧面;或者,其中几个第一卡槽412分别设置在连接板112的内侧面及主板体111后部的内侧面,另外几个第一卡槽412设置在前部饰板21的外侧面。本实施例不对第一卡槽412、第一卡扣411的具体结构做限定,只要能满足卡接功能即可。
优选地,各个第一卡扣411的长度延伸方向不同,这样可从多个方向对开关面板主体11与前部饰板21卡接限位。另外,可以在前部饰板21上或是连接板112上和/或是主板体111的后部设置多个凸台,在每个凸台上开设第一卡槽412。
优选地,第二卡接结构42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卡扣421,以及与多个第二卡扣421一一卡接配合的第二卡槽422。同第一卡接结构41,本实施例不对第二卡槽422、第二卡扣421的具体结构及位置做限定,只要能满足卡接功能即可。
同样地,各个第二卡扣421的长度延伸方向不同。另外,可以在前部饰板21上或是连接板112上设置多个凸台,在每个凸台上开设第二卡槽422。
优选地,第一定位结构43包括第一定位销431和与第一定位销431插接配合的第一定位孔432。同样地,本实施例不对第一定位销431及第一定位孔432的具体位置做限定。
优选地,第一螺接结构44包括第一螺栓底座441以及与第一螺栓底座441对应的第一螺栓孔442。具体地,第一螺栓底座441位于前部饰板21上,第一螺栓孔442开设在连接板112上。使用紧固螺栓依次穿过第一螺栓孔442与第一螺栓底座441,以将连接板112与前部饰板21螺接。
优选地,第一限位结构45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限位台451,以及与多个第一限位台451一一对应的第一限位槽452。具体地,可以在前部饰板21上或是连接板112上或是主板体111的后部设置凸块,在凸块上开设第一限位槽452,也可以直接在前部饰板21上或是连接板112上或是主板体111的后部成型U型板,U型板的型腔为第一限位槽452。
同第一卡接结构41,本实施例不对第一限位结构45的具体位置及具体结构做限定,只要第一限位结构45安装在连接板112与前部饰板21之间和/或安装在主板体111的后部与前部饰板21之间即可。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扶手盒12与中部饰板22之间可以采用如图11所述结构,参见图11,扶手盒12的内侧面与中部饰板22的外侧面之间设有沿车身Y向连接的第三卡接结构51和第二定位结构52;扶手盒12内侧面的上边沿与中部饰板22外侧面的上边沿之间还设有沿车身Z向连接的第二限位结构53。
第二定位结构52起到预安装定位作用。第三卡接结构51及第二限位结构53起到连接固定扶手盒12与中部饰板22的作用。
优选地,第二定位结构52包括第二定位销521和与第二定位销521插接配合的第二定位孔522。第二定位销521设置在扶手盒12的内侧面,第二定位孔522设置在中部饰板22上。具体地,可在中部饰板22的外侧面设置圆台,在圆台上开设第二定位孔522。当然,也可将第二定位销521与第二定位孔522的位置互换。
优选地,第三卡接结构51包括第三卡扣511以及与第三卡扣511卡接配合的第三卡槽512。第三卡扣511设置在扶手盒12的内侧面,第三卡槽512开设在中部饰板22上。具体地,可在中部饰板22的外侧面设置凸台,在凸台上开设第三卡槽512。当然,也可将第三卡扣511与第三卡槽512的位置互换。
优选地,第二限位结构53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限位台531,以及与多个第二限位台531一一对应的第二限位槽532。具体地,可以在扶手盒12的内侧面的上边沿设置第二限位台531,在中部饰板22的外侧面的上边沿设置第二限位板533,在第二限位板533上开设第二限位槽532。当然,也可以将第二限位台531、第二限位板533的位置互换。
另外,利用第二限位板533,还可在扶手盒12的内侧面的上部边沿设置第二插接板534,第二插接板534上设有插接槽,第二限位板533插接在第二插接板534的插接槽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扶手盒12与加强板3之间可以采用如图12所示结构,参见图12,扶手盒12的内侧面与加强板3之间设有沿车身Y向连接的第一固定结构61、第三限位结构62及第四卡接结构63;其中,第一固定结构61、第三限位结构62及第四卡接结构63由扶手盒12的中间部位至扶手盒12的前后两侧依次分布。
优选地,第一固定结构61包括多个焊接柱611,以及与多个焊接柱611一一对应的焊接孔612。焊接柱611设置在扶手盒12的内侧面。焊接孔612位于加强板3上。由于加强板3的板面垂直于车身Z向设置,为了在加强板3上设置沿车身Y向贯通的焊接孔612,在加强板3上设置了支撑板613,支撑板613的板面垂直于车身Y向,焊接孔612开设在支撑板613上。
优选地,第三限位结构62包括两个第三限位板621,以及与两个第三限位板621一一对应插接配合的第三插接板622。两个第三限位板621设置在扶手盒12的内侧面,且分别位于多个焊接柱611的前后两侧。两个第三插接板622分别设置在支撑板613的前后两侧,第三插接板622上设有插接槽,第三插接板622与第三限位板621插接配合。
优选地,第四卡接结构63包括两个第四卡扣631,以及与两个第四卡扣631一一卡接配合的第四卡槽632。两个第四卡扣631设置在扶手盒12的内侧面,且分别位于两个第三限位板621的前后两侧。两个第四卡槽632设置在加强板3上。由于加强板3的板面垂直于车身Z向设置,为了在加强板3上设置沿车身Y向凹陷的第四卡槽632,在加强板3上设置了第四卡接块633,第四卡槽632开设在第四卡接块633上。当然,也可以将第四卡扣631与第四卡槽632的位置互换。本实施例不对第四卡扣631及第四卡槽632的具体结构及位置进行限定,只要能完成卡接即可。
在一些实施例中,中部饰板22与加强板3之间可以采用如图7及图13所示结构,参见图7及图13,中部饰板22的外侧面与加强板3之间设有沿车身Y向连接的第五卡接结构71。
优选地,第五卡接结构71包括多个第五卡扣711,以及与多个第五卡扣711一一卡接配合的第五卡槽712。多个第五卡扣711设置在中部饰板22的外侧面上,多个第五卡槽712设置在加强板3上。由于加强板3的板面垂直于车身Z向设置,为了在加强板3上设置沿车身Y向凹陷的第五卡槽712,在加强板3上设置了第五卡接块713,第五卡槽712开设在第五卡接块713上。当然,也可以将第五卡扣711与第五卡槽712的位置互换。本实施例不对第五卡扣711及第五卡槽712的具体结构及位置进行限定,只要能完成卡接即可。
另外,在加强板3上还可设置第四插接板714,第四插接板714上设有插接槽,第四插接板714可与中部饰板22的下部边沿插接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开关面板1还可以采用如图5所示结构,参见图5,开关面板1的外侧面设有沿车身Y向与车门饰板9连接的第二螺接结构81;第二螺接结构81沿开关面板1的前后方向依次分布;开关面板1的外侧面还设有沿车身Y向与车门饰板9连接的第四限位结构82。
优选地,第二螺接结构81包括多个沿车身X向间隔分布的第二螺栓底座811,以及多个第二螺栓孔812。多个第二螺栓底座811均设置在开关面板主体11上,多个第二螺栓孔812分别设置在扶手盒12的前端和后端。开关面板1与车门饰板9通过螺栓紧固件依次穿过车门饰板9及第二螺栓底座811,以及通过螺栓紧固件依次穿过第二螺栓孔812及车门饰板9连接。开关面板1与车门饰板9使用螺栓连接,螺接方式的紧固力大,连接强度高。
优选地,第四限位结构82包括多个第四限位板821,每个第四限位板821上设有插接槽,第四限位板821可与车门饰板9相抵接或插接,以对开关面板1产生沿车身Y向的限位。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车门扶手总成。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由于采用了上述的车门扶手总成,可提升扶手饰板2与开关面板1的连接强度,避免产生晃动异响或摩擦异响,提升整车NVH性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车门扶手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
开关面板(1),设置在车门饰板(9)的内侧,且与所述车门饰板(9)沿车身Y向连接;
扶手饰板(2),设置在所述开关面板(1)的内侧,且与所述开关面板(1)沿车身Y向连接;以及
加强板(3),设置在所述开关面板(1)与所述扶手饰板(2)之间,且分别与所述开关面板(1)、所述扶手饰板(2)沿车身Y向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扶手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面板(1)包括开关面板主体(11)以及成型于所述开关面板主体(11)后端的扶手盒(12);
所述扶手饰板(2)包括由前至后依次相接的前部饰板(21)、中部饰板(22)及后部饰板(23);所述前部饰板(21)与所述开关面板主体(11)沿车身Y向连接,所述中部饰板(22)与所述扶手盒(12)沿车身Y向连接,所述后部饰板(23)延伸至所述开关面板(1)的后方;
所述加强板(3)位于所述扶手盒(12)与所述中部饰板(22)之间,且沿车身Y向与所述扶手盒(12)的下部及所述中部饰板(22)的下部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门扶手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面板主体(11)包括主板体(111)以及成型于所述主板体(111)的内侧前部的连接板(112);所述主板体(111)上设有车窗开关安装位;所述连接板(112)垂直于车身Y向设置且向所述主板体(111)的上方延伸,所述连接板(112)位于所述前部饰板(21)的外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门扶手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面板(1)安装于车辆上时,所述主板体(111)相对于水平面沿车身Y向由内至外向上倾斜设置,且倾斜角度小于等于5°。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门扶手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112)的内侧面及所述主板体(111)的内侧后部与所述前部饰板(21)的外侧面之间设有沿车身Y向连接的第一卡接结构(41);
所述连接板(112)内侧面的边沿与所述前部饰板(21)外侧面的边沿之间设有沿车身Z向连接的第二卡接结构(42);
所述连接板(112)的内侧面和/或所述主板体(111)的内侧后部与所述前部饰板(21)的外侧面之间设有沿车身Y向连接的第一定位结构(43);
所述连接板(112)的内侧面和/或所述主板体(111)的内侧后部与所述前部饰板(21)的外侧面之间设有沿车身Y向连接的第一螺接结构(44);
所述连接板(112)的内侧面和/或所述主板体(111)的内侧后部与所述前部饰板(21)的外侧面之间设有沿车身Y向连接的第一限位结构(45)。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门扶手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盒(12)的内侧面与所述中部饰板(22)的外侧面之间设有沿车身Y向连接的第三卡接结构(51)和第二定位结构(52);
所述扶手盒(12)内侧面的上边沿与所述中部饰板(22)外侧面的上边沿之间还设有沿车身Z向连接的第二限位结构(53)。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门扶手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盒(12)的内侧面与所述加强板(3)之间设有沿车身Y向连接的第一固定结构(61)、第三限位结构(62)及第四卡接结构(63);
其中,所述第一固定结构(61)、所述第三限位结构(62)及所述第四卡接结构(63)由所述扶手盒(12)的中间部位至所述扶手盒(12)的前后两侧依次分布。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门扶手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饰板(22)的外侧面与所述加强板(3)之间设有沿车身Y向连接的第五卡接结构(71)。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扶手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面板(1)的外侧面设有沿车身Y向与所述车门饰板(9)连接的第二螺接结构(81);所述第二螺接结构(81)沿所述开关面板(1)的前后方向依次分布;
所述开关面板(1)的外侧面还设有沿车身Y向与所述车门饰板(9)连接的第四限位结构(82)。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车门扶手总成。
CN202320684660.0U 2023-03-31 2023-03-31 一种车门扶手总成及车辆 Active CN2193821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84660.0U CN219382170U (zh) 2023-03-31 2023-03-31 一种车门扶手总成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84660.0U CN219382170U (zh) 2023-03-31 2023-03-31 一种车门扶手总成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82170U true CN219382170U (zh) 2023-07-21

Family

ID=871966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684660.0U Active CN219382170U (zh) 2023-03-31 2023-03-31 一种车门扶手总成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8217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338076B2 (en) Roll bar assembly and method for mounting the same
US10220733B2 (en) Vehicle seat
CN219382170U (zh) 一种车门扶手总成及车辆
JPH11334428A (ja) スライドロアレールのカバー取付構造
CN211731298U (zh) 一种后保险杠总成及用于后保险杠的安装结构
CN112572315B (zh) 一种汽车行李箱地毯定位结构及汽车
CN211731299U (zh) 一种后保险杠总成及用于后保险杠的安装结构
CN219382335U (zh) 汽车行李架、行李架安装总成及车辆
JPH11208391A (ja) フロントバンパーサイドの取付構造
CN220456634U (zh) 一种车载天线安装总成及车辆
JP3713936B2 (ja) サイドパネルの取付構造
CN215552551U (zh) 一种副仪表板安装支架及车辆
CN219749957U (zh) 翼子板安装结构总成及车辆
CN221023913U (zh) 一种内置加强支架的汽车前舱导流板
CN218877101U (zh) 三角警示牌的安装结构及车辆
CN219382618U (zh) 一种翼子板安装总成及车辆
CN219134030U (zh) 一种汽车中控屏安装结构
CN217294426U (zh) 车门饰板总成及车辆
CN220349474U (zh) 副仪表板及车辆
CN220391085U (zh) 一种后排座椅靠背锁扣支架总成及汽车
CN215793521U (zh) 一种集成式显示屏的安装结构及车辆
CN213973722U (zh) 一种头枕装配板件和汽车座椅头枕装配结构
CN216783340U (zh) 一种汽车座椅装饰盖安装结构
JPH0329609Y2 (zh)
CN212556503U (zh) 一种改进型a柱内板组件的轻量化车身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