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82618U - 一种翼子板安装总成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翼子板安装总成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82618U
CN219382618U CN202320354742.9U CN202320354742U CN219382618U CN 219382618 U CN219382618 U CN 219382618U CN 202320354742 U CN202320354742 U CN 202320354742U CN 219382618 U CN219382618 U CN 2193826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ing
mounting
fender
bracket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35474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成灿
付晓东
吕通
徐振南
张博
冯文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35474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826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826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826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翼子板安装总成及车辆,属于车辆技术领域,包括固定支架、活动支架及翼子板主体。固定支架上设有X向固定位,活动支架上设有X向安装位、Y向固定位及Z向固定位;翼子板主体上设有Y向安装位及Z向安装位。本实用新型利用X向安装位相对于X向固定位在车身Y向及车身Z向上可调,实现翼子板主体在车身Y向及车身Z向上的位置调整,利用Y向安装位相对于Y向固定位、Z向安装位相对于Z向固定位在车身X向上可调,实现翼子板主体在车身X向的位置调整,从而实现了翼子板主体与周围钣金件之间面差间隙的调节,解决了翼子板无法调节的问题,提高了整车外观品质。

Description

一种翼子板安装总成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翼子板安装总成及车辆。
背景技术
翼子板是遮挡车轮的车身外板,用于对车轮及对车辆内部零件进行遮挡、防护,同时还与发动机罩、前保险杠、车门、侧围相配合,提高车身造型美观度。
现有技术中,翼子板通过翼子板支架固定在车身上。翼子板支架与车身轮罩焊接固定,翼子板前部在车身Y向和/或车身Z向上与翼子板支架螺接。由于翼子板支架被固定,采用螺接的方式导致翼子板无法在车身Y向及车身Z向上进行调整,在整车生产过程中极易出现翼子板与周围钣金件之间产生间隙和面差不良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翼子板安装总成及车辆,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翼子板无法在车身Y向及车身Z向上进行调整而导致存在间隙面差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翼子板安装总成,包括:
固定支架,固定设置在轮罩总成上且位于所述轮罩总成的外侧和/或上侧;所述固定支架上设有X向固定位;
活动支架;在车身X向上,所述活动支架位于所述固定支架的一侧,所述活动支架上设有X向安装位,所述X向安装位与所述X向固定位前后对应;所述活动支架上还设有Y向固定位以及Z向固定位;以及
翼子板主体,位于所述活动支架的外侧;所述翼子板主体上设有Y向安装位以及Z向安装位;所述Y向安装位与所述Y向固定位左右对应;所述Z向安装位与所述Z向固定位上下对应;
其中,所述X向安装位相对于所述X向固定位在车身Y向及车身Z向上可调,所述Y向安装位相对于所述Y向固定位、所述Z向安装位相对于所述Z向固定位在车身X向上可调。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固定支架包括:
第一固定支架,固定设置在所述轮罩总成的顶部;以及
第二固定支架,固定设置在所述轮罩总成的侧部,且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支架的前方;
其中,所述第一固定支架及所述第二固定支架对应位于所述翼子板主体的前半部分,且所述第一固定支架及所述第二固定支架上均设有所述X向固定位。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支架包括:
第一固定座,固定设置在所述轮罩总成的顶部;以及
第一X向固定板,连接在所述第一固定座的前侧面;在车身Y向上,所述第一X向固定板的外侧边缘延伸至所述轮罩总成的外侧,所述第一X向固定板上设有多个所述X向固定位,且所述第一X向固定板上的多个所述X向固定位呈阶梯状分布。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固定支架包括:
第二固定座,固定设置在所述轮罩总成的侧部;以及
第二X向固定板,连接在所述第二固定座的前侧面;所述第二X向固定板上设有多个所述X向固定位。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活动支架为一体成型结构,包括:
X向安装部,连接在所述第一固定支架及所述第二固定支架的前侧,且与所述第一固定支架的前侧面及所述第二固定支架的前侧面抵接;所述X向安装部上设有两组所述X向安装位,其中一组所述X向安装位与所述第一固定支架上的所述X向固定位前后对应,另一组所述X向安装位与所述第二固定支架上的所述X向固定位前后对应;
Y向固定部,连接在所述X向安装部的外侧面,所述Y向固定部上设有多个所述Y向固定位;以及
Z向固定部,连接在所述X向安装部的顶部,且向所述X向安装部的后方延伸;所述Z向固定部上设有所述Z向固定位。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Y向固定部包括:
Y向连接板,连接在所述X向安装部的外侧面;所述Y向连接板上设有Y向加强筋组;以及
Y向固定板,连接在所述Y向连接板的前侧边;所述Y向固定板为台阶板状结构,且所述Y向固定板的至少两个与车身Y向垂直的板体上分别设有所述Y向固定位。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翼子板主体的前侧边设有向车身前方延伸的Y向安装板,所述Y向安装板位于所述Y向固定部的外侧,所述Y向安装板也为台阶板状结构且与所述Y向固定板抵接,所述Y向安装板上设有所述Y向安装位;
所述翼子板主体的上侧边设有向车身内部延伸的Z向安装板,所述Z向安装板位于所述Z向固定部的上方且与所述Z向固定部抵接,所述Z向安装板上设有所述Z向安装位。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支架还包括多个沿车身X向间隔分布的第三固定支架,多个所述第三固定支架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支架的后方,且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轮罩总成的侧部;
所述第三固定支架还位于所述Z向安装板的下方,且所述第三固定支架的顶面与所述Z向安装板抵接;所述第三固定支架上也设有Z向固定位;
所述Z向安装板上设有多组所述Z向安装位,其中一组所述Z向安装位与所述Z向固定部上的所述Z向固定位上下对应,其余组的所述Z向安装位分别与多个所述第三固定支架上的所述Z向固定位一一上下对应。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X向安装位为沿车身X向贯通的X向安装孔,所述X向固定位为沿车身X向贯通的X向固定孔,所述Y向安装位为沿车身Y向贯通的Y向安装孔,所述Y向固定位为沿车身Y向贯通的Y向固定孔,所述Z向安装位为沿所述车身Z向贯通的Z向安装孔,所述Z向固定位为沿车身Z向贯通的Z向固定孔;
所述X向安装孔、所述Y向安装孔及所述Z向安装孔为方孔或长条形孔,所述X向固定孔、所述Y向固定孔及所述Z向固定孔为圆孔;所述X向安装孔的孔径大于所述X向固定孔的孔径;所述Y向安装孔的孔径大于所述Y向固定孔的孔径;所述Z向安装孔的孔径大于所述Z向固定孔的孔径;
所述活动支架与所述固定支架之间由X向螺纹紧固件依次穿过所述X向安装孔和所述X向固定孔连接;所述翼子板主体与所述活动支架之间由Y向螺纹紧固件依次穿过所述Y向安装孔和所述Y向固定孔、由Z向螺纹紧固件依次穿过所述Z向安装孔和所述Z向固定孔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翼子板安装总成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翼子板安装总成,利用X向安装位相对于X向固定位在车身Y向及车身Z向上可调,实现翼子板主体在车身Y向及车身Z向上的位置调整,利用Y向安装位相对于Y向固定位、Z向安装位相对于Z向固定位在车身X向上可调,实现翼子板主体在车身X向的位置调整,从而实现了翼子板主体与周围钣金件之间面差间隙的调节,解决了翼子板无法调节的问题,提高了整车外观品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翼子板安装总成。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由于采用了上述的翼子板安装总成,可调节翼子板的安装位置,保证了翼子板与周围钣金件之间的间隙面差符合设计要求,提高了整车外观品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翼子板安装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翼子板安装总成去除翼子板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翼子板安装总成的活动支架与固定支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翼子板安装总成的第一固定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翼子板安装总成的第二固定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翼子板安装总成的活动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翼子板安装总成的翼子板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圆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7中圆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固定支架;11、第一固定支架;111、第一固定座;112、第一X向固定板;12、第二固定支架;121、第二固定座;122、第二X向固定板;13、第三固定支架;
2、活动支架;21、X向安装部;211、第一X向安装板;212、X向连接板;213、第二X向安装板;22、Y向固定部;221、Y向连接板;222、Y向固定板;223、Y向加强筋组;23、Z向固定部;
3、翼子板主体;31、Y向安装板;32、Z向安装板;
4、轮罩总成;
51、X向固定位;52、X向安装位;53、Y向固定位;54、Y向安装位;55、Z向固定位;56、Z向安装位;
61、X向螺纹紧固件;62、Y向螺纹紧固件;63、Z向螺纹紧固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需要指出的是术语“前”、“后”、“内”、“外”、“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车辆自身的方位而言,其中,车辆头部代表“前”,车辆尾部代表“后”,车辆顶部代表“上”、车辆底部代表“下”、“内”侧是指朝向驾驶室内的一侧,“外”侧是指朝向驾驶室外的一侧。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限定的车身X向,是指汽车行驶过程中前进方向的前后方向,所限定的车身Y向是指汽车行驶过程中前进方向的左右方向,所限定的车身Z向是指汽车行驶过程中前进方向的上下方向。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翼子板安装总成进行说明。所述翼子板安装总成,包括固定支架1、活动支架2以及翼子板主体3。固定支架1固定设置在轮罩总成4上且位于轮罩总成4的外侧和/或上侧;固定支架1上设有X向固定位51。
在车身X向上,活动支架2位于固定支架1的一侧,活动支架2上设有X向安装位52,X向安装位52与X向固定位51前后对应;活动支架2上还设有Y向固定位53以及Z向固定位55。
翼子板主体3位于活动支架2的外侧;翼子板主体3上设有Y向安装位54以及Z向安装位56;Y向安装位54与Y向固定位53左右对应,Z向安装位56与Z向固定位55上下对应。
其中,X向安装位52相对于X向固定位51在车身Y向及车身Z向上可调,Y向安装位54相对于Y向固定位53、Z向安装位56相对于Z向固定位55在车身X向上可调。
固定支架1焊接固定在轮罩总成4上,处于固定状态;活动支架2与固定支架1在车身X向上可调,活动支架2处于可调节状态;翼子板主体3与活动支架2在车身Z向及车身Y向上可调,翼子板主体3也处于可调状态。
由于X向安装位52相对于X向固定位51在车身Y向及车身Z向上可调,通过微调X向安装位52,即调整活动支架2在垂直于车身X方向上的固定位置,从而实现翼子板主体3在车身Y向及车身Z向上的位置调整;另外,Y向安装位54相对于Y向固定位53、Z向安装位56相对于Z向固定位55在车身X向上可调,通过微调Z向安装位56及Y向安装位54,实现翼子板主体3在车身X向上的位置调整。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翼子板安装总成,与现有技术相比,利用X向安装位52相对于X向固定位51在车身Y向及车身Z向上可调,实现翼子板主体3在车身Y向及车身Z向上的位置调整,利用Y向安装位54相对于Y向固定位53、Z向安装位56相对于Z向固定位55在车身X向上可调,实现翼子板主体3在车身X向的位置调整,确保翼子板与周围钣金件之间的间隙面差符合设计要求。
优选地,为了简化各个安装位及各个固定位的结构,在一些实施例中,X向安装位52为沿车身X向贯通的X向安装孔,X向固定位51为沿车身X向贯通的X向固定孔,Y向安装位54为沿车身Y向贯通的Y向安装孔,Y向固定位53为沿车身Y向贯通的Y向固定孔,Z向安装位56为沿车身Z向贯通的Z向安装孔,Z向固定位55为沿车身Z向贯通的Z向固定孔。
其中,X向安装孔、Y向安装孔及Z向安装孔为方孔或长条形孔,X向固定孔、Y向固定孔及Z向固定孔为圆孔;X向安装孔的孔径大于X向固定孔的孔径;Y向安装孔的孔径大于Y向固定孔的孔径;Z向安装孔的孔径大于Z向固定孔的孔径。
具体地,活动支架2与固定支架1之间由X向螺纹紧固件61依次穿过X向安装孔和X向固定孔连接;翼子板主体3与活动支架2之间由Y向螺纹紧固件62依次穿过Y向安装孔和Y向固定孔、由Z向螺纹紧固件63依次穿过Z向安装孔和Z向固定孔连接。
安装位和固定位设计为孔的形式,简化了固定支架1、活动支架2及翼子板主体3的结构,使用螺纹紧固件,便于实现固定支架1与活动支架2、活动支架2与翼子板主体3的连接;使用螺纹紧固件,便于实现X向安装位52相对于X向固定位51在车身Y向及车身Z向上可调,以及便于实现Y向安装位54相对于Y向固定位53、Z向安装位56相对于Z向固定位55在车身X向上可调。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固定支架1可以采用如图2及图3所示结构,参见图2及图3,固定支架1包括第一固定支架11以及第二固定支架12。第一固定支架11固定设置在轮罩总成4的顶部;第二固定支架12固定设置在轮罩总成4的侧部,且位于第一固定支架11的前方;其中,第一固定支架11及第二固定支架12对应位于翼子板主体3的前半部分,且第一固定支架11及第二固定支架12上均设有X向固定位51。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固定支架11与第二固定支架12在车身X向上间隔设置,二者之间不存在连接关系。优选地,第一固定支架11及第二固定支架12不处于同一高度上。活动支架2分别与第一固定支架11及第二固定支架12连接,可增加活动支架2在车身X向的固定位置及固定长度,保证活动支架2固定稳定,从而确保翼子板主体3装配后稳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固定支架11可采用如图4所示结构,参见图4,第一固定支架11包括第一固定座111以及第一X向固定板112。第一固定座111固定设置在轮罩总成4的顶部;第一X向固定板112连接在第一固定座111的前侧面;在车身Y向上,第一X向固定板112的外侧边缘延伸至轮罩总成4的外侧,第一X向固定板112上设有多个X向固定位51,且第一X向固定板112上的多个X向固定位51呈阶梯状分布。
优选地,第一固定座111是由多块板拼接成的壳体结构,其内部是空心的,可以减轻第一固定支架11的重量。第一X向固定板112连接在第一固定座111的前侧面,以便于在车身X向与活动支架2装配。
另外,第一X向固定板112上开设多个呈阶梯状分布的X向固定位51,优选地,多个X向固定位51的数量多于活动支架2上对应的X向安装位52的数量,活动支架2上的一个X向安装位52可对应第一X向固定板112上的两个X向固定位51(该两个X向固定位51沿车身Z向交错设置),在装配时,一个X向安装位52与其中一个X向固定位51前后对应,活动支架2可以根据翼子板主体3的装配位置选择对应的X向固定位51装配,在车身X向及车身Y向上实现活动支架2的固定位置大范围可调。在装配翼子板主体3后,再根据面差间隙的设计要求,微调活动支架2的固定位置,从而保证翼子板主体3在车身Y向及车身Z向上的面差间隙。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二固定支架12可以采用如图5所示结构,参见图5,第二固定支架12包括第二固定座121以及第二X向固定板122。第二固定座121固定设置在轮罩总成4的侧部;第二X向固定板122连接在第二固定座121的前侧面;第二X向固定板122上设有至少两个X向固定位51。
由于第二固定座121固定在轮罩总成4的侧部,为了减小第二固定座121的重量及占用空间,优选地,第二固定座121为板状结构,其板面焊接固定在轮罩总成4上。第二X向固定板122连接在第二固定座121的前侧面,以便于在车身X向与活动支架2装配。
另外,第二X向固定板122上设有至少两个X向固定位51,其数量多于活动支架2上对应的X向安装位52的数量。此处设置至少两个X向固定位51的效果与第一X向固定板112上设置多个X向固定位51的效果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活动支架2可以采用如图6所示结构,参见图6,活动支架2为一体成型结构,包括X向安装部21、Y向固定部22以及Z向固定部23。X向安装部21连接在第一固定支架11及第二固定支架12的前侧,且与第一固定支架11的前侧面及第二固定支架12的前侧面抵接;X向安装部21上设有两组X向安装位52,其中一组X向安装位52与第一固定支架11上的X向固定位51前后对应,另一组X向安装位52与第二固定支架12上的X向固定位51前后对应;Y向固定部22连接在X向安装部21的外侧面,Y向固定部22上设有多个Y向固定位53;Z向固定部23连接在X向安装部21的顶部,且向X向安装部21的后方延伸;Z向固定部23上设有Z向固定位55。
一体成型的活动支架2便于设计及制作,且X向安装部21与Y向固定部22之间、X向安装部21与Z向固定部23之间不存在焊接点,不会产生应力集中,另外一体成型的活动支架2还符合整车轻量化的设计要求。
另外,Y向固定部22上设有多个Y向固定位53,优选地,多个Y向固定位53与翼子板主体3上Y向安装位54一一对应。Z向固定部23上的Z向固定位55与翼子板主体3上Z向安装位56一一对应。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X向安装部21包括第一X向安装板211、第二X向安装板213以及X向连接板212,如图6所示。第一X向安装板211连接于第一固定支架11的前侧,第一X向安装板211上设有X向安装位52,且该X向安装位52与第一固定支架11上的X向固定位51前后对应;第二X向安装板213连接于第二固定支架12的前侧,且位于第一X向安装板211的前方;第二X向安装板213上设有X向安装位52,且该X向安装位52与第二固定支架12上的X向固定位51前后对应;X向连接板212位于第一X向安装板211及第二X向安装板213之间,且连接第一X向安装板211及第二X向安装板213。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Y向固定部22包括Y向连接板221及Y向固定板222,如图6所示。Y向连接板221连接在X向安装部21的外侧面;Y向连接板221上设有Y向加强筋组223;Y向固定板222连接在Y向连接板221的前侧边;Y向固定板222为台阶板状结构,且Y向固定板222的至少两个与车身Y向垂直的板体上分别设有Y向固定位53。
优选地,Y向连接板221为折弯板结构,由车身Y向向车身X向折弯,且折弯角度大于90°。Y向连接板221的内侧边缘与X向安装部21的外侧边缘相接,Y向连接板221的前侧边缘与Y向固定板222的后侧边缘相接。Y向连接板221上设置Y向加强筋组223,用于增加活动支架2在折弯过渡处的刚度,确保活动支架2的支撑稳定性。
Y向固定板222为台阶板状结构,也就是说,Y向固定板222具有至少两个与车身Y向垂直的板体,这样一方面可增加与翼子板主体3的抵接面积,另一方面还可避免与翼子板主体3装配后,活动支架2与翼子板主体3之间沿车身Z向产生错位,进而保证活动支架2与翼子板主体3装配稳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翼子板主体3可以采用如图7、图8及图9所示结构,参见图7、图8及图9,翼子板主体3的前侧边设有向车身前方延伸的Y向安装板31,Y向安装板31位于Y向固定部22的外侧,Y向安装板31也为台阶板状结构,其与Y向固定板222的结构相适配,且与Y向固定板222抵接,Y向安装板31上设有Y向安装位54;翼子板主体3的上侧边设有向车身内部延伸的Z向安装板32,Z向安装板32位于Z向固定部23的上方且与Z向固定部23抵接,Z向安装板32上设有Z向安装位56。
Y向安装板31也为台阶板状结构,其与Y向固定板222的结构相适配,且与Y向固定板222抵接,这样可增加翼子板主体3与活动支架2在车身Y向上的抵接面积,同时避免活动支架2与翼子板主体3之间沿车身Z向产生错位,进而确保二者装配稳定。需要说明的是,Y向安装板31及Y向固定板222会被保险杠或者其他钣金件遮挡,不处于外漏状态。
Z向安装板32向车身内部延伸,且Z向安装板32处于翼子板主体3的上边缘边线的下发,Z向安装板32会被翼子板主体3遮挡,同样不处于外漏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固定支架1还可以采用如图1及图2所示结构,参见图1及图2,固定支架1还包括多个沿车身X向间隔分布的第三固定支架13,多个第三固定支架13位于第一固定支架11的后方,且分别固定设置在轮罩总成4的侧部。第三固定支架13还位于Z向安装板32的下方,且第三固定支架13的顶面与Z向安装板32抵接;第三固定支架13上也设有Z向固定位55。
其中,Z向安装板32上设有多组Z向安装位56,其中一组Z向安装位56与Z向固定部23上的Z向固定位55上下对应,其余组的Z向安装位56分别与多个第三固定支架13上的Z向固定位55一一上下对应;Z向安装板32与第三固定支架13之间由Z向螺纹紧固件63依次穿过Z向安装位56和Z向固定位55连接。
在第一固定支架11的后方增设多个第三固定支架13,第三固定支架13用于和翼子板主体3连接,以增加翼子板主体3后半部分的装配强度,确保翼子板主体3装配牢固。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翼子板安装总成。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由于采用了上述的翼子板安装总成,可调节翼子板的安装位置,保证了翼子板与周围钣金件之间的间隙面差符合设计要求,提高了整车外观品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翼子板安装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定支架(1),固定设置在轮罩总成(4)上且位于所述轮罩总成(4)的外侧和/或上侧;所述固定支架(1)上设有X向固定位(51);
活动支架(2);在车身X向上,所述活动支架(2)位于所述固定支架(1)的一侧,所述活动支架(2)上设有X向安装位(52),所述X向安装位(52)与所述X向固定位(51)前后对应;所述活动支架(2)上还设有Y向固定位(53)和Z向固定位(55);以及
翼子板主体(3),位于所述活动支架(2)的外侧;所述翼子板主体(3)上设有Y向安装位(54)以及Z向安装位(56);所述Y向安装位(54)与所述Y向固定位(53)左右对应,所述Z向安装位(56)与所述Z向固定位(55)上下对应;
其中,所述X向安装位(52)相对于所述X向固定位(51)在车身Y向及车身Z向上可调,所述Y向安装位(54)相对于所述Y向固定位(53)、所述Z向安装位(56)相对于所述Z向固定位(55)在车身X向上可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翼子板安装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1)包括:
第一固定支架(11),固定设置在所述轮罩总成(4)的顶部;以及
第二固定支架(12),固定设置在所述轮罩总成(4)的侧部,且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支架(11)的前方;
其中,所述第一固定支架(11)及所述第二固定支架(12)对应位于所述翼子板主体(3)的前半部分,且所述第一固定支架(11)及所述第二固定支架(12)上均设有所述X向固定位(51)。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翼子板安装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支架(11)包括:
第一固定座(111),固定设置在所述轮罩总成(4)的顶部;以及
第一X向固定板(112),连接在所述第一固定座(111)的前侧面;在车身Y向上,所述第一X向固定板(112)的外侧边缘延伸至所述轮罩总成(4)的外侧;所述第一X向固定板(112)上设有多个所述X向固定位(51),且多个所述X向固定位(51)呈阶梯状分布。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翼子板安装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支架(12)包括:
第二固定座(121),固定设置在所述轮罩总成(4)的侧部;以及
第二X向固定板(122),连接在所述第二固定座(121)的前侧面;所述第二X向固定板(122)上设有多个所述X向固定位(51)。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翼子板安装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支架(2)为一体成型结构,包括:
X向安装部(21),连接在所述第一固定支架(11)及所述第二固定支架(12)的前侧,且与所述第一固定支架(11)的前侧面及所述第二固定支架(12)的前侧面抵接;所述X向安装部(21)上设有两组所述X向安装位(52),其中一组所述X向安装位(52)与所述第一固定支架(11)上的所述X向固定位(51)前后对应,另一组所述X向安装位(52)与所述第二固定支架(12)上的所述X向固定位(51)前后对应;
Y向固定部(22),连接在所述X向安装部(21)的外侧面,所述Y向固定部(22)上设有所述Y向固定位(53);以及
Z向固定部(23),连接在所述X向安装部(21)的顶部,且向所述X向安装部(21)的后方延伸;所述Z向固定部(23)上设有所述Z向固定位(55)。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翼子板安装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Y向固定部(22)包括:
Y向连接板(221),连接在所述X向安装部(21)的外侧面;所述Y向连接板(221)上设有Y向加强筋组(223);以及
Y向固定板(222),连接在所述Y向连接板(221)的前侧边;所述Y向固定板(222)为台阶板状结构,且所述Y向固定板(222)的至少两个与车身Y向垂直的板体上分别设有所述Y向固定位(53)。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翼子板安装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翼子板主体(3)的前侧边设有向车身前方延伸的Y向安装板(31),所述Y向安装板(31)位于所述Y向固定板(222)的外侧,所述Y向安装板(31)也为台阶板状结构且与所述Y向固定板(222)抵接,所述Y向安装板(31)上设有所述Y向安装位(54);
所述翼子板主体(3)的上侧边设有向车身内部延伸的Z向安装板(32),所述Z向安装板(32)位于所述Z向固定部(23)的上方且与所述Z向固定部(23)抵接,所述Z向安装板(32)上设有所述Z向安装位(56)。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翼子板安装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1)还包括多个沿车身X向间隔分布的第三固定支架(13),多个所述第三固定支架(13)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支架(11)的后方,且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轮罩总成(4)的侧部;
所述第三固定支架(13)还位于所述Z向安装板(32)的下方,且所述第三固定支架(13)的顶面与所述Z向安装板(32)抵接;所述第三固定支架(13)上也设有Z向固定位(55);
所述Z向安装板(32)上设有多组所述Z向安装位(56),其中一组所述Z向安装位(56)与所述Z向固定部(23)上的所述Z向固定位(55)上下对应,其余组的所述Z向安装位(56)分别与多个所述第三固定支架(13)上的所述Z向固定位(55)一一上下对应。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翼子板安装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X向安装位(52)为沿车身X向贯通的X向安装孔,所述X向固定位(51)为沿车身X向贯通的X向固定孔,所述Y向安装位(54)为沿车身Y向贯通的Y向安装孔,所述Y向固定位(53)为沿车身Y向贯通的Y向固定孔,所述Z向安装位(56)为沿所述车身Z向贯通的Z向安装孔,所述Z向固定位(55)为沿车身Z向贯通的Z向固定孔;
所述X向安装孔、所述Y向安装孔及所述Z向安装孔为方孔或长条形孔,所述X向固定孔、所述Y向固定孔及所述Z向固定孔为圆孔;所述X向安装孔的孔径大于所述X向固定孔的孔径;所述Y向安装孔的孔径大于所述Y向固定孔的孔径;所述Z向安装孔的孔径大于所述Z向固定孔的孔径;
所述活动支架(2)与所述固定支架(1)之间由X向螺纹紧固件(61)依次穿过所述X向安装孔和所述X向固定孔连接;所述翼子板主体(3)与所述活动支架(2)之间由Y向螺纹紧固件(62)依次穿过所述Y向安装孔和所述Y向固定孔、由Z向螺纹紧固件(63)依次穿过所述Z向安装孔和所述Z向固定孔连接。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翼子板安装总成。
CN202320354742.9U 2023-03-01 2023-03-01 一种翼子板安装总成及车辆 Active CN2193826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54742.9U CN219382618U (zh) 2023-03-01 2023-03-01 一种翼子板安装总成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54742.9U CN219382618U (zh) 2023-03-01 2023-03-01 一种翼子板安装总成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82618U true CN219382618U (zh) 2023-07-21

Family

ID=871927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354742.9U Active CN219382618U (zh) 2023-03-01 2023-03-01 一种翼子板安装总成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8261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9382618U (zh) 一种翼子板安装总成及车辆
CN214451362U (zh) 翼子板安装支架、翼子板安装总成及汽车
CN111516586A (zh) 一种汽车前大灯安装结构
CN219406363U (zh) 一种轻型商用车前保险杠总成
CN113562081A (zh) 翼子板与前保险杠安装结构及汽车
CN217778784U (zh) 安装机构及车辆
CN218703523U (zh) 翼子板支架组件及车辆
CN218368018U (zh) 一种车辆
CN212148348U (zh) 一种紧凑型汽车前门前导轨总成
CN219134324U (zh) 一种翼子板安装支架、安装结构及车辆
CN214189812U (zh) 一种仪表板横梁安装结构及汽车
CN212766491U (zh) 多向调节式翼子板安装结构及车辆
CN215904604U (zh) 一种车身结构及汽车
CN219295534U (zh) 车身及车辆
CN220577370U (zh) 一种翼子板安装结构及车辆
CN219192050U (zh) 汽车外后视镜安装结构及汽车
CN219857370U (zh) 一种汽车水箱安装框架结构及汽车
CN219487380U (zh) 保险杠安装架及车辆
CN217233671U (zh) 复合支架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1223634U (zh) 一种汽车地板组件
CN221138323U (zh) 车身前部安装结构、车身前部结构总成及汽车
CN217435666U (zh) 汽车前保险杠支架结构
CN216508578U (zh) 一种后纵梁及汽车
CN219312886U (zh) 一种车身结构的翼子板
CN212556503U (zh) 一种改进型a柱内板组件的轻量化车身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