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233671U - 复合支架和具有其的车辆 - Google Patents
复合支架和具有其的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233671U CN217233671U CN202220039485.5U CN202220039485U CN217233671U CN 217233671 U CN217233671 U CN 217233671U CN 202220039485 U CN202220039485 U CN 202220039485U CN 217233671 U CN217233671 U CN 21723367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rm
- fender
- mounting
- installation
- longitudinal bea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5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4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9
- 239000003351 stiffen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4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1324 bea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60 corro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97 corro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336 crac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973 pai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复合支架和具有其的车辆,所述复合支架包括:空滤器支架,所述空滤器支包括纵梁安装部和空滤器安装部,所述纵梁安装部适于安装于纵梁,所述空滤器安装部连接于所述纵梁安装部,所述空滤器安装部构造有向远离所述纵梁安装部延伸的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所述第一支臂和所述第二支臂沿所述纵梁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空滤器安装部通过所述第一支臂、所述第二支臂环绕形成适于容纳和安装空滤器的空滤器安装槽;挡泥板支架,所述挡泥板支架安装于所述第一支臂的背向所述第二支臂的一侧,所述挡泥板支架适于安装挡泥板。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复合支架,具有集成度高、结构强度高、装配方便等优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复合支架和具有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的车辆通过空滤器支架安装空滤器,通过挡泥板支架安装挡泥板。空滤器支架和挡泥板支架通常为分体结构,结构一体性较差,空滤器支架和挡泥板支架的之间的间隙较小,装配较为困难,并且容易导致零部件装配时产生干涉碰撞等问题。并且空滤器支架整体长度较长,焊接处易产生焊接变形,结构强度有待提高。并且挡泥板外形较大,局部固定在悬臂式的支架上,在车辆怠速状态时,会带动挡泥板支架产生较为剧烈的抖动,还会造成干涉导致漆膜脱落导致锈蚀、开裂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复合支架,该复合支架具有集成度高、结构强度高、装配方便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车辆。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复合支架,包括:空滤器支架,所述空滤器支包括纵梁安装部和空滤器安装部,所述纵梁安装部适于安装于纵梁,所述空滤器安装部连接于所述纵梁安装部,所述空滤器安装部构造有向远离所述纵梁安装部延伸的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所述第一支臂和所述第二支臂沿所述纵梁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空滤器安装部通过所述第一支臂、所述第二支臂环绕形成适于容纳和安装空滤器的空滤器安装槽;挡泥板支架,所述挡泥板支架安装于所述第一支臂的背向所述第二支臂的一侧,所述挡泥板支架适于安装挡泥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复合支架,具有集成度高、结构强度高、装配方便等优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纵梁安装部包括:纵梁上安装部;纵梁前安装部,所述纵梁前安装部连接于所述纵梁上安装部的下方和前方;纵梁后安装部,所述纵梁后安装部连接于所述纵梁上安装部的下方和后方且与所述纵梁前安装部前后间隔设置,所述纵梁上安装部、所述纵梁前安装部和所述纵梁后安装部均适于通过第一紧固件安装于所述纵梁。
进一步地,所述纵梁上安装部包括上安装板和上连接板,所述纵梁前安装部包括前安装板和前连接板,所述纵梁后安装部包括后安装板和后连接板,所述前连接板和所述后连接板均连接于所述上连接板的底部且沿前后方向间隔,所述上安装板、所述前安装板和所述后安装板处于同一平面且均适于安装于所述纵梁。
进一步地,所述上安装板的前侧边缘和所述上连接板的前侧边缘之间构造有上加强筋,所述上加强筋垂直于所述上安装板和所述上连接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纵梁前安装部的前侧构造有前加强筋,所述前加强筋垂直于所述纵梁前安装部,所述前加强筋连接于所述第一支臂;所述纵梁后安装部的后侧构造有后加强筋,所述后加强筋垂直于所述纵梁后安装部,所述后加强筋连接于所述第二支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纵梁安装部构造有连接所述第一支臂上边缘的第一连接臂以及连接所述第二支臂上边缘的第二连接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第一支臂的上边缘构造有第一上翻边,所述第二支臂的上边缘构造有第二上翻边,所述第一上翻边和所述第二上翻边的朝向相反。
进一步地,所述挡泥板支架包括: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安装于所述第一支臂的侧面;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二固定部安装于所述第一上翻边;挡泥板上安装部,所述挡泥板上安装部连接于所述第二固定部的上方;挡泥板下安装部,所述挡泥板下安装部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部的下方;其中,所述挡泥板上安装部和所述挡泥板下安装部分别适于安装于所述挡泥板的上部和下部。
进一步地,所述挡泥板上安装部的远离所述第二固定部的一侧构造有第一上安装臂和第二上安装臂,所述第一上安装臂和所述第二上安装臂沿所述挡泥板上安装部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上安装臂和所述第二上安装臂均适于通过第二紧固件安装所述挡泥板;所述挡泥板下安装部的远离所述第一固定部的一侧构造有第一下安装臂和第二下安装臂,所述第一下安装臂和所述第二下安装臂沿所述挡泥板下安装部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下安装臂和所述第二下安装臂均适于通过第三紧固件安装所述挡泥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车辆,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复合支架。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通过利用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复合支架,具有集成度高、结构强度高、装配方便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复合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复合支架的空滤器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复合支架的爆炸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复合支架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复合支架1、空滤器支架100、挡泥板支架200、纵梁安装部110、空滤器安装部120、第一支臂121、第二支臂122、纵梁上安装部111、纵梁前安装部112、
纵梁后安装部113、上安装板1111、上连接板1112、前安装板1121、前连接板1122、后安装板1131、后连接板1132、上加强筋114、前加强筋115、后加强筋116、
第一连接臂117、第二连接臂118、第一上翻边123、第二上翻边124、
第一固定部210、第二固定部220、挡泥板上安装部230、挡泥板下安装部240、
第一上安装臂231、第二上安装臂232、第一下安装臂241、第二下安装臂24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复合支架1。
如图1-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出一种复合支架1包括空滤器支架100 和挡泥板支架200。
空滤器支架100包括纵梁安装部110和空滤器安装部120,纵梁安装部110适于安装于纵梁,空滤器安装部120连接于纵梁安装部110,空滤器安装部120构造有向远离纵梁安装部110延伸的第一支臂121和第二支臂122,第一支臂121和第二支臂122沿纵梁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空滤器安装部120通过第一支臂121、第二支臂122环绕形成适于容纳和安装空滤器的空滤器安装槽。挡泥板支架200安装于第一支臂121的背向第二支臂122的一侧,挡泥板支架200适于安装挡泥板。
举例而言,挡泥板支架200安装于第一支臂121的远离车架的一端,挡泥板支架200与第一支臂121的端部平齐。挡泥板支架200朝向前方延伸以适应挡泥板的安装。空滤器支架100的纵梁安装部110和空滤器安装部120通过焊接相连。第一支臂121和第二支臂122关于空滤器安装部120的前后方向对称,第一支臂121和第二支臂122的高度均低于纵梁安装部110,从而适应挡泥板支架200的安装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复合支架1,通过将空滤器支架100和挡泥板支架200装配为一体,形成集成度较高的结构,使空滤器支架100和挡泥板支架200可以整体安装于车架纵梁上,避免了由于车辆振动导致空滤器支架100与挡泥板支架200相互干涉,并且简化了装配步骤,安装更加方便。空滤器安装部120构造有远离纵梁安装部110延伸的第一支臂121和第二支臂122,使空滤器安装部120形成“U”形结构,第一支臂121 和第二支臂122在空滤器安装部120的中部相连,使第一支臂121和第二支臂122的连接强度较高。空滤器安装部120通过第一支臂121、第二支臂122环绕形成适于容纳和安装空滤器的空滤器安装槽,空滤器可以安装在第一支臂121和第二支臂122之间,使空滤器能够保持稳定。
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复合支架1,具有集成度高、结构强度高、装配方便等优点。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4所示,纵梁安装部110包括纵梁上安装部111、纵梁前安装部和纵梁后安装部113。
纵梁前安装部112连接于纵梁上安装部111的下方和前方。纵梁后安装部113连接于纵梁上安装部111的下方和后方且与纵梁前安装部112前后间隔设置,纵梁上安装部111、纵梁前安装部112和纵梁后安装部113均适于通过第一紧固件安装于纵梁。
纵梁上安装部111、纵梁前安装部112和纵梁后安装部113均为钣金件,且通过焊接连接为一体。纵梁安装部110通过构造纵梁上安装部111、纵梁前安装部112和纵梁后安装部113,使纵梁安装部110的前部、上部和后部均与纵梁保持安装,保证了复合支架1与车架纵梁的安装稳定性。
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4所示,纵梁上安装部111包括上安装板1111和上连接板1112,纵梁前安装部112包括前安装板1121和前连接板1122,纵梁后安装部113包括后安装板1131和后连接板1132,前连接板1122和后连接板1132均连接于上连接板1112 的底部且沿前后方向间隔,上安装板1111、前安装板1121和后安装板1131处于同一平面且均适于安装于纵梁。
具体而言,上安装板1111和上连接板1112、前安装板1121和前连接板1122、后安装板1131和后连接板1132均通过钣金折弯形成折弯结构。上安装板1111、前安装板 1121和后安装板1131通过处于同一平面,与纵梁侧面的形状相适应,保证纵梁安装部 110安装稳定性。
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4所示,上安装板1111的前侧边缘和上连接板1112的前侧边缘之间构造有上加强筋114,上加强筋114垂直于上安装板1111和上连接板1112。前加强筋115与上安装板1111的前边缘和上连接板1112的前边缘均平齐,结构一体性更强。并且上加强筋114提高纵梁上安装部111受力强度,避免上安装板1111和上连接板1112发生变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纵梁前安装部112的前侧构造有前加强筋115,前加强筋115垂直于纵梁前安装部112,前加强筋115连接于第一支臂 121。纵梁后安装部113的后侧构造有后加强筋116,后加强筋116垂直于纵梁后安装部 113,后加强筋116连接于第二支臂122。
前加强筋115与前安装板1121和前连接板1122均相连,前加强筋115与前安装板1121在连接处的前侧平齐。前加强筋115由纵梁前安装部112延伸至第一支臂121,加强了空滤器支架100前侧的结构强度。后加强筋116由纵梁后安装部113延伸至第二支臂122,加强了空滤器支架100后侧的结构强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纵梁安装部110构造有连接第一支臂121上边缘的第一连接臂117以及连接第二支臂122上边缘的第二连接臂118。
第一连接臂117由纵梁安装部110的前侧延伸至第一支臂121,第二连接臂118由纵梁安装部110的后侧延伸至第二支臂122,第一连接臂117的边缘与第一支臂121的边缘平齐,第二连接臂118的边缘与第二支臂122的边缘平齐,一体性较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支臂121的上边缘构造有第一上翻边123,第二支臂122的上边缘构造有第二上翻边124,第一上翻边123 和第二上翻边124的朝向相反。
第一上翻边123朝向前侧折弯,第二上翻边124朝向后侧折弯,第一支臂121和第二支臂122均形成结构强度较高的折弯结构,避免第一支臂121和第二支臂122发生变形。
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4所示,挡泥板支架200包括第一固定部210、第二固定部220、挡泥板上安装部230和挡泥板下安装部240。
第一固定部210安装于第一支臂121的侧面。第二固定部220安装于第一上翻边123。挡泥板上安装部230连接于第二固定部220的上方。挡泥板下安装部240连接于第一固定部210的下方。其中,挡泥板上安装部230和挡泥板下安装部240分别适于安装于挡泥板的上部和下部。
例如,第一固定部210和第二固定部220相互垂直,第一固定部210通过多个螺栓安装于第一支臂121的侧面,第二固定部220通过多个螺栓安装于第二支臂122的侧面。由此,挡泥板支架200与第一支臂121的不同的表面均保持装配,进一步加强安装稳定性,装配方便便捷。
进一步地,挡泥板上安装部230的远离第二固定部220的一侧构造有第一上安装臂231和第二上安装臂232,第一上安装臂231和第二上安装臂232沿挡泥板上安装部230 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第一上安装臂231和第二上安装臂232均适于通过第二紧固件安装挡泥板。挡泥板下安装部240的远离第一固定部210的一侧构造有第一下安装臂241 和第二下安装臂242,第一下安装臂241和第二下安装臂242沿挡泥板下安装部24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第一下安装臂241和第二下安装臂242均适于通过第三紧固件安装挡泥板。
挡泥板上安装部230由第二固定部220向上方和前方倾斜延伸,挡泥板下安装部240 由第一固定部210向下方和前方倾斜延伸,使第一上安装臂231、第二上安装臂232、第一下安装臂241和第二下安装臂242分别与挡泥板保持安装。第一上安装臂231、第二上安装臂232、第一下安装臂241和第二下安装臂242形成四个安装点,保证挡泥板的安装稳定性。
下面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复合支架1。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通过利用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复合支架1,具有集成度高、结构强度高、装配方便等优点。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复合支架1和具有其的车辆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复合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空滤器支架,所述空滤器支包括纵梁安装部和空滤器安装部,所述纵梁安装部适于安装于纵梁,所述空滤器安装部连接于所述纵梁安装部,所述空滤器安装部构造有向远离所述纵梁安装部延伸的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所述第一支臂和所述第二支臂沿所述纵梁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空滤器安装部通过所述第一支臂、所述第二支臂环绕形成适于容纳和安装空滤器的空滤器安装槽;
挡泥板支架,所述挡泥板支架安装于所述第一支臂的背向所述第二支臂的一侧,所述挡泥板支架适于安装挡泥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安装部包括:
纵梁上安装部;
纵梁前安装部,所述纵梁前安装部连接于所述纵梁上安装部的下方和前方;
纵梁后安装部,所述纵梁后安装部连接于所述纵梁上安装部的下方和后方且与所述纵梁前安装部前后间隔设置,所述纵梁上安装部、所述纵梁前安装部和所述纵梁后安装部均适于通过第一紧固件安装于所述纵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上安装部包括上安装板和上连接板,所述纵梁前安装部包括前安装板和前连接板,所述纵梁后安装部包括后安装板和后连接板,所述前连接板和所述后连接板均连接于所述上连接板的底部且沿前后方向间隔,所述上安装板、所述前安装板和所述后安装板处于同一平面且均适于安装于所述纵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安装板的前侧边缘和所述上连接板的前侧边缘之间构造有上加强筋,所述上加强筋垂直于所述上安装板和所述上连接板。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前安装部的前侧构造有前加强筋,所述前加强筋垂直于所述纵梁前安装部,所述前加强筋连接于所述第一支臂;
所述纵梁后安装部的后侧构造有后加强筋,所述后加强筋垂直于所述纵梁后安装部,所述后加强筋连接于所述第二支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安装部构造有连接所述第一支臂上边缘的第一连接臂以及连接所述第二支臂上边缘的第二连接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臂的上边缘构造有第一上翻边,所述第二支臂的上边缘构造有第二上翻边,所述第一上翻边和所述第二上翻边的朝向相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复合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泥板支架包括:
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安装于所述第一支臂的侧面;
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二固定部安装于所述第一上翻边;
挡泥板上安装部,所述挡泥板上安装部连接于所述第二固定部的上方;
挡泥板下安装部,所述挡泥板下安装部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部的下方;
其中,所述挡泥板上安装部和所述挡泥板下安装部分别适于安装于所述挡泥板的上部和下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复合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泥板上安装部的远离所述第二固定部的一侧构造有第一上安装臂和第二上安装臂,所述第一上安装臂和所述第二上安装臂沿所述挡泥板上安装部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上安装臂和所述第二上安装臂均适于通过第二紧固件安装所述挡泥板;
所述挡泥板下安装部的远离所述第一固定部的一侧构造有第一下安装臂和第二下安装臂,所述第一下安装臂和所述第二下安装臂沿所述挡泥板下安装部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下安装臂和所述第二下安装臂均适于通过第三紧固件安装所述挡泥板。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支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039485.5U CN217233671U (zh) | 2022-01-06 | 2022-01-06 | 复合支架和具有其的车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039485.5U CN217233671U (zh) | 2022-01-06 | 2022-01-06 | 复合支架和具有其的车辆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233671U true CN217233671U (zh) | 2022-08-19 |
Family
ID=828300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0039485.5U Active CN217233671U (zh) | 2022-01-06 | 2022-01-06 | 复合支架和具有其的车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233671U (zh) |
-
2022
- 2022-01-06 CN CN202220039485.5U patent/CN217233671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029049B2 (en) | Fender panel structure | |
US6349953B1 (en) | Structure of suspension mounting portion and assembling method thereof | |
CN111791794B (zh) | 一种前大灯安装结构及前大灯安装方法 | |
CN217233671U (zh) | 复合支架和具有其的车辆 | |
CN212313682U (zh) | 纵梁后悬置安装结构及车辆 | |
CN210706834U (zh) | 一种汽车天窗安装支架 | |
CN214451362U (zh) | 翼子板安装支架、翼子板安装总成及汽车 | |
CN217582337U (zh) | 空滤器安装结构和车辆 | |
JP4497120B2 (ja) | 樹脂製フェンダーパネルの取付構造 | |
CN216916054U (zh) | 一种后保险杠与后底护板集成安装结构及车辆 | |
CN114475204B (zh) | 安装座和车辆 | |
CN218839596U (zh) | 翼子板安装总成及车辆 | |
CN218662042U (zh) | 集成支架和具有其的车辆 | |
JP3539118B2 (ja) | 自動車の車体構造 | |
CN219790310U (zh) | 一种后围总成及车辆 | |
CN220948200U (zh) | 顶盖总成及车辆 | |
CN218703523U (zh) | 翼子板支架组件及车辆 | |
CN218140929U (zh) | 减震器支撑结构 | |
CN215904289U (zh) | 车门总成和车辆 | |
CN222793629U (zh) | 车辆增程器的悬置系统以及车辆 | |
CN217969361U (zh) | 车辆前大灯安装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 |
CN218662080U (zh) | 翼子板支架组件及车辆 | |
CN221273233U (zh) | 汽车后排安全带卷收器的安装结构、座椅总成和车辆 | |
CN222452363U (zh) | 顶盖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 | |
CN218198208U (zh) | 雨刮臂安装总成以及车辆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