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556503U - 一种改进型a柱内板组件的轻量化车身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改进型a柱内板组件的轻量化车身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556503U
CN212556503U CN202020837028.1U CN202020837028U CN212556503U CN 212556503 U CN212556503 U CN 212556503U CN 202020837028 U CN202020837028 U CN 202020837028U CN 212556503 U CN212556503 U CN 2125565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inner plate
plate main
main body
connecting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83702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则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aifeng Quansheng Auto Par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aifeng Quansheng Auto Par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ifeng Quansheng Auto Par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Kaifeng Quansheng Auto Par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83702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5565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5565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5565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改进型A柱内板组件的轻量化车身件,包括冷轧双相钢材质的A柱内板主体,所述A柱内板主体的上部边缘向后侧弯折形成折弯部,所述A柱内板主体的中间部位向后侧凸起形成凹槽部,所述凹槽部靠近左侧的位置处向前凸设有连接槽一,该改进型A柱内板组件的轻量化车身件通过A柱内板主体的折弯部和凹槽部更便于A柱内板主体与外板及汽车的其他部件进行更加贴合的连接,便于起到较好的支撑作用,受到碰撞时不容易损坏,通过卡槽一、连接槽一、连接孔一、连接槽二、连接槽四、连接孔三、连接槽五、卡槽二、连接孔四、连接槽六、连接孔五和连接槽七便于将A柱内板主体与外板及汽车的其他部件进行紧密固定,防止脱离,实用性较强。

Description

一种改进型A柱内板组件的轻量化车身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A柱内板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改进型A柱内板组件的轻量化车身件。
背景技术
汽车A柱是车身重要部分,A柱位于汽车前门和挡风玻璃之间,是左前方和右前方连接车顶和前舱的连接柱,在发动机舱和驾驶舱之间,左右后视镜的上方,会遮挡一部分的转弯视界,尤其是左转弯,A柱主要起到支撑作用,同时起到一定的外观修饰作用,A柱部位为车身碰撞中的主要受力结构之一,要求能够在不同工况下尽量保证乘员舱完整性,这就要求A柱结构有足够的强度,A柱主要由内板和外板组成,现有的A柱内板结构不合理,不便和汽车的其他部件紧密连接,贴合度低,实用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改进型A柱内板组件的轻量化车身件,结构合理,便于和汽车的其他部件紧密连接,贴合度高,实用性较强,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改进型A柱内板组件的轻量化车身件,包括冷轧双相钢材质的A柱内板主体,所述A柱内板主体的上部边缘向后侧弯折形成折弯部,所述A柱内板主体的中间部位向后侧凸起形成凹槽部,所述凹槽部靠近左侧的位置处向前凸设有连接槽一,所述连接槽一内开设有定位孔一,所述连接槽一的两侧各设有一个连接孔五,所述凹槽部侧面且位于连接槽一右侧的位置处从左向右依次设有连接槽六和连接槽七,所述连接槽六和连接槽七内均开设有定位孔二,所述凹槽部的中间位置沿左右方向设有两个连接槽二,所述连接槽二内均设有槽孔和定位孔三,所述A柱内板主体侧面靠近右边缘的位置处从上向下设有一个连接孔二和两个连接孔四,所述A柱内板主体侧面靠近连接孔四左侧的位置处从下向上设有连接槽五和连接槽四,所述连接槽五内设有定位孔四。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折弯部后端面靠近左侧的位置处设有两个卡槽一。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A柱内板主体下部的右边缘处向下延伸形成弧状结构,一体成型的弧状结构可以进一步的提高A柱内板主体的支撑作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A柱内板主体(1)上且位于凹槽部(5)上侧的位置处沿左右方向呈一字型设有三个连接槽三,每个所述的连接槽三底部均均开设有定位孔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凹槽部上且位于两个连接槽二之间的位置处设有一个连接孔一。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凹槽部上且位于连接槽五和连接槽四之间的位置处设有连接孔三。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A柱内板主体下端面靠近右侧的位置处设有卡槽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A柱内板主体的折弯部和凹槽部便于A柱内板主体与外板及汽车的其他部件进行更加贴合的连接,便于起到较好的支撑作用,通过卡槽一、连接槽一、连接孔一、连接槽二、连接槽三、连接孔二、连接槽四、连接孔三、连接槽五、卡槽二、连接孔四、连接槽六、连接孔五和连接槽七便于将A柱内板主体与外板及汽车的其他部件进行紧密固定,防止脱离,实用性较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A柱内板主体1、卡槽一2、连接槽一3、折弯部4、凹槽部5、连接孔一6、连接槽二7、连接槽三8、连接孔二9、连接槽四10、连接孔三11、连接槽五12、卡槽二13、连接孔四14、连接槽六15、连接孔五16、连接槽七1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改进型A柱内板组件的轻量化车身件,包括冷轧双相钢材质的A柱内板主体1,A柱内板主体1的上部边缘向后侧弯折形成折弯部4,A柱内板主体1的中间部位向后侧凸起形成凹槽部5,凹槽部5靠近左侧的位置处向前凸设有连接槽一3,连接槽一3内开设有定位孔一,连接槽一3的两侧各设有一个连接孔五16,凹槽部5上且位于连接槽一3右侧的位置处从左向右依次设有连接槽六15和连接槽七17,连接槽六15和连接槽七17内均开设有定位孔二,凹槽部5的中间位置沿左右方向设有两个连接槽二7,连接槽二7内均设有槽孔和定位孔三,A柱内板主体1侧面靠近右边缘的位置处从上向下设有一个连接孔二9和两个连接孔四14,A柱内板主体1侧面靠近连接孔四14左侧的位置处从下向上设有连接槽五12和连接槽四10,连接槽五12内设有定位孔四,折弯部4后端面靠近左侧的位置处设有两个卡槽一2,A柱内板主体1下部的右边缘处向下延伸形成弧状结构,A柱内板主体1上且位于凹槽部5上侧的位置处沿左右方向呈一字型设有三个连接槽三8,每个连接槽三8底部均均开设有定位孔五,凹槽部5上且位于两个连接槽二7之间的位置处设有一个连接孔一6,凹槽部5上且位于连接槽五12和连接槽四10之间的位置处设有连接孔三11,A柱内板主体1下端面靠近右侧的位置处设有卡槽二13。
在使用时:通过A柱内板主体1上的折弯部4和凹槽部5来将A柱内板主体1与外板以及汽车其他部件进行贴合,通过卡槽一2来对A柱内板主体1的左上方进行卡接,通过卡槽二13来对A柱内板主体1的右下方进行卡接,通过连接孔五16和连接槽一3内的定位孔一来将A柱内板主体1的左侧与外板和车顶进行固定,通过连接槽六15和连接槽七17内的定位孔二来对A柱内板主体1的左侧进行进一步固定,通过连接槽二7内的槽孔和定位孔三来对A柱内板主体1中间位置处进行固定,通过连接孔四14和一个连接孔二9将A柱内板主体与外板和车身部分进行固定,通过连接槽四10、连接槽五12以及定位孔四可以防止A柱内板主体与外板错位。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7)

1.一种改进型A柱内板组件的轻量化车身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冷轧双相钢材质的A柱内板主体,所述A柱内板主体的上部边缘向后侧弯折形成折弯部,所述A柱内板主体的中间部位向后侧凸起形成凹槽部,所述凹槽部靠近左侧的位置处向前凸设有连接槽一,所述连接槽一内开设有定位孔一,所述连接槽一的两侧各设有一个连接孔五,所述凹槽部上位于连接槽一右侧的位置处从左向右依次设有连接槽六和连接槽七,所述连接槽六和连接槽七内均开设有定位孔二,所述凹槽部的中间位置沿左右方向设有两个连接槽二,所述连接槽二内均设有槽孔和定位孔三,所述A柱内板主体侧面靠近右边缘的位置处从上向下设有一个连接孔二和两个连接孔四,所述A柱内板主体侧面靠近连接孔四左侧的位置处从下向上设有连接槽五和连接槽四,所述连接槽五内设有定位孔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型A柱内板组件的轻量化车身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部后端面靠近左侧的位置处设有两个卡槽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型A柱内板组件的轻量化车身件,其特征在于:所述A柱内板主体下部的右边缘处向下延伸形成弧状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型A柱内板组件的轻量化车身件,其特征在于:所述A柱内板主体上且位于凹槽部上侧的位置处沿左右方向呈一字型设有三个连接槽三,每个所述的连接槽三底部均开设有定位孔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型A柱内板组件的轻量化车身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部上且位于两个连接槽二之间的位置处设有一个连接孔一。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型A柱内板组件的轻量化车身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部上且位于连接槽五和连接槽四之间的位置处设有连接孔三。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型A柱内板组件的轻量化车身件,其特征在于:所述A柱内板主体下端面靠近右侧的位置处设有卡槽二。
CN202020837028.1U 2020-05-19 2020-05-19 一种改进型a柱内板组件的轻量化车身件 Active CN2125565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837028.1U CN212556503U (zh) 2020-05-19 2020-05-19 一种改进型a柱内板组件的轻量化车身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837028.1U CN212556503U (zh) 2020-05-19 2020-05-19 一种改进型a柱内板组件的轻量化车身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556503U true CN212556503U (zh) 2021-02-19

Family

ID=746232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837028.1U Active CN212556503U (zh) 2020-05-19 2020-05-19 一种改进型a柱内板组件的轻量化车身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55650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85625B (zh) 车辆前部结构
CN210363655U (zh) 一种汽车前门上饰板组件
CN212556503U (zh) 一种改进型a柱内板组件的轻量化车身件
CN209757272U (zh) 车身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5590858U (zh) 一种单排、排半驾驶室通用的翼子板结构
CN213974193U (zh) 整体式前围板结构及含该结构的车身结构
CN219382618U (zh) 一种翼子板安装总成及车辆
CN210555143U (zh) 一种b柱上护板
CN217106586U (zh) 一种汽车门铰链加强结构
CN219382370U (zh) 翼子板装饰结构总成及车辆
CN113581300B (zh) 一种换舱模块连接件使用方法
CN218640784U (zh) 车辆
CN215513893U (zh) 一种翼子板安装结构及汽车
CN219191880U (zh) 一种车门加强结构及车辆
CN214057713U (zh) 一种cd柱加强连接结构、后轮罩连接组件及车辆
CN205326950U (zh) 一种汽车金属衣帽架总成结构
CN219428068U (zh) 汽车后保险杠安装支架
CN211032750U (zh) 一种车身侧围c柱总成强化装置
CN217994571U (zh) 一种a柱加强的连接结构
CN215474659U (zh) 一种扶手总成、副仪表板总成及车辆
CN220220915U (zh) 汽车前舱横梁
CN219405480U (zh) 一种用于汽车外装饰件的内外盖板安装的翻转定位结构
CN117465567A (zh) 一种尾翼安装支架及汽车
CN218616892U (zh) 一种前端框架安装支架和前端框架安装结构
CN214240669U (zh) 厢式皮卡车车顶装饰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