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82335U - 汽车行李架、行李架安装总成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汽车行李架、行李架安装总成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82335U
CN219382335U CN202320808087.XU CN202320808087U CN219382335U CN 219382335 U CN219382335 U CN 219382335U CN 202320808087 U CN202320808087 U CN 202320808087U CN 219382335 U CN219382335 U CN 2193823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luggage rack
positioning
mounting
roof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80808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亢昌明
段亚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808087.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823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823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823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ittings On The Vehicle Exterior For Carrying Loads, And Device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行李架、行李架安装总成及车辆,属于车辆部件技术领域,包括支座、盖板和架管;盖板具有中间体和两个安装体,两个安装体分别与中间体的前端和后端一体连接,且两个安装体分别形成相对开口的安装空间,两个安装体于中间体的上侧形成容置空间;架管置于容置空间内,且架管的前端和后端分别插入对应安装空间的开口侧;中间体和两个安装体均位于支座的上方,支座能与车顶结构连接,支座与中间体之间,及支座和架管之间均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中,由于盖板为一体式构件,盖板自身不存在拼接缝隙,进而有效避免因间隙匹配不良导致拼缝两侧的构件不能相互对齐的问题。

Description

汽车行李架、行李架安装总成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行李架、行李架安装总成及车辆。
背景技术
汽车行李架是安装在车顶便于系带大件物品的支架,是汽车车顶一切搭载方案的基础。现有的汽车行李架主要包括盖板和架管,其中的盖板由多个分体构件拼接形成,最终在架管的两端实现对架管的固定。盖板的这种设置方式,使其自身具有较多的拼缝,制造误差和组装误差很有可能造成各个构件之间存在间隙匹配不良的问题,导致拼缝两侧的构件不能相互对齐,影响行李架的外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行李架、行李架安装总成及车辆,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行李架盖板的拼缝较多,存在间隙匹配不良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汽车行李架,包括:
支座、盖板和架管;
所述盖板具有中间体和两个安装体,两个所述安装体分别与所述中间体的前端和后端一体连接,且两个所述安装体分别形成相对开口的安装空间,两个所述安装体于所述中间体的上侧形成容置空间;
所述架管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且所述架管的前端和后端分别插入对应所述安装空间的开口侧;
所述中间体和两个所述安装体均位于所述支座的上方,所述支座能与车顶结构连接,所述支座与所述中间体之间,及所述支座和所述架管之间均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架管的侧边缘形成向下延伸的第一定位凸起,所述中间体的上部形成有向上开口的第一定位槽,所述第一定位槽与所述第一定位凸起对应。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架管上部的前端和后端分别形成第一定位部,所述支座具有伸入所述安装空间之内的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二定位部具有与所述安装体配合在上下方向上夹持所述第一定位部的第一定位面,所述第二定位部还具有与所述架管下部的端面接触限位的第二定位面,以在前后方向上限制所述架管的位移。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座上与所述安装体对应的区域设有加强筋。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空间开口端的边缘形成朝向所述安装空间翻折的辅助定位翻边,所述辅助定位翻边与所述第一定位部抵接。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支座的左右两侧均形成有遮挡边,所述遮挡边与所述车顶结构抵接。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座包括中段座体和两个端部座体,两个所述端部座体分别连接于所述中段座体的前部与后部,且所述端部座体与所述中段座体的对应端之间形成第一夹持缝隙,所述中段座体的侧部与所述中间体的对应侧之间形成第二夹持缝隙;
所述汽车行李架还包括中段弹性垫和两个端部弹性垫,所述端部弹性垫夹设于所述第一夹持缝隙中,所述中段弹性垫夹设于所述第二夹持缝隙中,所述中段弹性垫和两个所述端部弹性垫配合形成所述遮挡边。
本申请实施例所示的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在组装时,将架管的两端逐次插入对应的安装空间中,插入完毕后,盖板能对架管提供有效的限位,支座则将盖板和架管进行最终的固定,使支座、盖板和架管构成一个整体,最终再将该整体安装到车顶结构上,能够较好的满足装配需求;同时,由于盖板为一体式构件,盖板自身不存在拼接缝隙,进而有效避免因间隙匹配不良导致拼缝两侧的构件不能相互对齐的问题。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另提供一种行李架安装总成,包括车顶结构和上述的汽车行李架,所述车顶结构形成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流水槽,所述支座置于所述流水槽中,并与所述车顶结构连接。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车顶结构和所述支座的其中之一设有卡扣,所述车顶结构和所述支座的其中之另一设有与所述卡扣上下卡接适配的卡座;
所述车顶结构与所述支座之间通过主体紧固件固定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所示的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采用上述汽车行李架,盖板表面光滑无拼缝,有效避免间隙匹配不良导致拼缝两侧的构件不能相互对齐的问题,能够保证行李架安装总成整体外观的美观性。
第三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行李架安装总成。
本申请实施例所示的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采用上述的行李架安装总成,盖板表面光滑无拼缝,能够保证行李架安装总成整体外观的美观性,进而有利于提升整车品质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行李架安装总成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的车顶结构的立体图;
图3为图1中靠近前部的支座、盖板和架管的A向装配局部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行李架的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行李架的爆炸图一;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行李架的爆炸图二;
图7为图6的B部放大图;
图8为图1中支座的A向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行李架安装总成的仰视图;
图10为图9的C-C剖视图;
图11为图9的D-D剖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的端部座体的立体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的中段座体的端部结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汽车行李架;
100、支座;110、第二定位部;111、第一定位面;112、第二定位面;120、加强筋;130、中段座体;131、挂扣;132、直插卡口;140、端部座体;141、葫芦孔;142、直插卡扣;
200、盖板;210、中间体;211、第一定位槽;220、安装体;221、安装空间;222、辅助定位翻边;230、容置空间;
300、架管;310、凹槽;320、第一定位凸起;330、第一定位部;
400、紧固件;410、铆接螺母;
500、遮挡边;510、中段弹性垫;520、端部弹性垫;
2、车顶结构;600、顶盖;700、侧围;
3、流水槽;
4、卡扣;
5、卡座;900、卡台;
6、主体紧固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如使用术语“第一”、“第二”或“第三”等,都是为了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
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术语“上”、“下”与车身上下方向相同,术语“前”、“后”与车身上前后向相同,术语“左”、“右”与车身左右方向相同。其余方位词,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如使用术语“中心”、“横向”、“纵向”、“水平”、“垂直”、“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高”、“低”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乃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和位置关系,且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所以也不能理解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如使用术语“固接”或“固定连接”,应作广义理解,即两者之间没有位移关系和相对转动关系的任何连接方式,也就是说包括不可拆卸地固定连接、可拆卸地固定连接、连为一体以及通过其他装置或元件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如使用术语“包括”、“具有”以及它们的变形,意图在于“包含但不限于”。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6、图8至图11,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行李架1进行说明。所述汽车行李架1,包括支座100、盖板200和架管300;盖板200具有中间体210和两个安装体220,两个安装体220分别与中间体210的前端和后端一体连接,且两个安装体220分别形成相对开口的安装空间221,两个安装体220于中间体210的上侧形成容置空间230;架管300置于容置空间230内,且架管300的前端和后端分别插入对应安装空间221的开口侧;中间体210和两个安装体220均位于支座100的上方,支座100能与车顶结构2连接,支座100与中间体210之间,及支座100和架管300之间均通过紧固件400固定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附图仅展现了位于车身左侧的汽车行李架,故而图中标示的“左”、“右”也是针对于左侧的汽车行李架,位于右侧的汽车行李架与附图所展示的汽车行李架左右对称设置,其具体设置方式在此不再赘述。另外,本实施例的汽车行李架主要适用于安装到车顶结构2上的流水槽3内的装配场景。
本实施例中,架管300用于承重并提供安装空间,其材质包括但不限于铝制等金属材质,在保证结构强度的同时,还要满足轻量化的需求。另外,架管300的断面形状包括但不限于矩形、圆形等规则形状,也可以是其他不规则造型,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进行设置;本实施例示例性的将架管的断面形状设计为类梯形结构,同时在架管背离车身前后中轴的一侧设置凹槽310,该凹槽310可配合行李辅助固定构件使用;对应的,可在安装空间221的开口处设置与该凹槽310对应的凸起,以辅助架管的定位。
本实施例中,架管300的前后长度小于盖板200的前后长度,支座100在前后方向上的覆盖范围超出盖板200的前端和后端,以利于在支座100上设置与车顶结构2适配的装配构件。
本实施例中,紧固件400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螺纹紧固件、直插式卡扣等。以采用螺纹紧固件紧固为例,为了方便设置铆接螺母410同时满足装配受力需求,可将铆接螺母410设置在架管之内。更具体的,为了方便制造及与支座100的装配,安装体220的下侧也设置留空,基于此,中间体210、架管300和支座100可通过同一组螺纹紧固件固定,而与安装体220对应的支座100和架管300则通过另一组螺纹紧固件固定。
本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升盖板200的强度,在盖板200上需要设置紧固件的位置设置环状加固台,对紧固件安装区域进行加固,避免该区域受力变形。
本实施例中,盖板200外表面的颜色、纹理等,均可根据整车设计需求做出适应性调整,例如,盖板200可设计成具有黑色的皮革样纹理,其余设置方式在此不再一一列举。
本实施例提供的汽车行李架,与现有技术相比,在组装时,将架管300的两端逐次插入对应的安装空间221中,插入完毕后,盖板200能对架管300提供有效的限位,支座100则将盖板200和架管300进行最终的固定,使支座100、盖板200和架管300构成一个整体,最终再将该整体安装到车顶结构2上,能够较好的满足装配需求;同时,由于盖板200为一体式构件,盖板200自身不存在拼接缝隙,进而有效避免因间隙匹配不良导致拼缝两侧的构件不能相互对齐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架管300的侧边缘形成向下延伸的第一定位凸起320,中间体210的上部形成有向上开口的第一定位槽211,第一定位槽211与第一定位凸起320对应,如图11所示。第一定位凸起320和第一定位槽211配合,在左右方向上限制架管300与盖板200之间的位移,能使架管300在组装后位置更加稳定,同时也能减少架管300与中间体210的接触面积,避免在行车时因架管300左右晃动而出现碰撞异响或摩擦异响,也能保证行李固定的可靠性。具体实施时,架管300的的左右两侧分别形成第一定位凸起320,中间体210上部的两侧对应形成第一定位槽211。
一些实施例采用如图3所示结构。参见图3,架管300上部的前端和后端分别形成第一定位部330,支座100具有伸入安装空间之内的第二定位部110,第二定位部110具有与安装体220配合在上下方向上夹持第一定位部330的第一定位面111,第二定位部110还具有与架管300下部的端面接触限位的第二定位面112。具体实施时,第二定位部110可为一整体构件,同时具有第一定位面111和第二定位面112;或者,第二定位部110具有多个分体构件,其中一些构件形成第一定位面111,另一些构件形成第二定位面112。本实施例的第二定位部110靠近安装空间221的开口设置,在架管300的端部插入后,第一定位面111与安装体220配合,在上下方向上限制架管300的位移,第二定位面112则在架管300的长度方向(前后方向)上限制架管300的位移,第二定位部110起到了多向定位的作用,保证架管300与盖板200之间装配的稳定性。若本实施例与设置第一定位凸起320和第一定位槽211的方案相结合,则同时在上下、左右和前后方向对架管300与盖板200之间的位移进行限制,最大程度的提升了装配的稳定性。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参见图2,安装空间221开口端的边缘形成朝向安装空间221翻折的辅助定位翻边222,辅助定位翻边222与第一定位部330抵接。辅助定位翻边222减小了安装体220与第一定位部330的接触面积,使得两者之间的贴合接触更加可靠,保证限位的可靠性,同时,还能避免两者之间产生摩擦异响的问题,提升车辆NVH性能。
由于支座100上与安装体220对应的区域为承重受力较大的区域,该区域更加容易发生形变,在一些实施例中,支座100上与安装体220对应的区域设有加强筋120,通过加强筋120提升该区域的结构强度,满足对行李的承重需求。本实施例的加强筋120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纵向筋条,以及沿左右方向分布的横向筋条,纵向筋条与横向筋条交叉设置,进一步提升加强筋120的加强效果。
为了提升行李架与车身装配后的美观性,一般会遮挡行李架与车顶流水槽之间的缝隙,现有的解决方式一般是单独设计装饰条,在行李架装配后再将装饰条安装到缝隙处,装饰条的结构较为复杂,且制造成本较高。而本实施例在支座100置于流水槽3中的情形下,支座100的左右两侧均形成有遮挡边500,遮挡边500与车顶结构2抵接,以遮挡支座100与流水槽3侧壁之间的缝隙,如图4至图6、图10及图11所示。本实施例的遮挡边500安装于支座100,其与支座100、盖板200和架管300构成一个整体后再组装到车顶结构2上,遮挡边500的结构简单,制造及安装难度较低,能有效降低使用成本,提升外观的精致感。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支座100可以采用如图3至图13所示结构。参见图3至图13,支座100包括中段座体130和两个端部座体140,两个端部座体140分别连接于中段座体130的前部与后部,且端部座体140与中段座体130的对应端之间形成第一夹持缝隙,中段座体130的侧部与中间体210的对应侧之间形成第二夹持缝隙;汽车行李架1还包括中段弹性垫510和两个端部弹性垫520,端部弹性垫520夹设于第一夹持缝隙中,中段弹性垫510夹设于第二夹持缝隙中,中段弹性垫510和两个端部弹性垫520配合形成遮挡边500。本实施例中,将支座100拆分成前中后三段,降低支座100的制造难度,设置中段弹性垫510和两个端部弹性垫520也是类似的道理,能降低胶垫的制造难度;并且,本实施例充分利用端部座体140与中段座体130之间的装配缝隙,完成端部弹性垫520的装配,充分利用中段座体130与中间体210之间的装配缝隙,完成中段弹性垫510的装配,进一步简化装配结构;另外,由于通过弹性垫形成遮挡边500,遮挡边500不仅能提供有效的遮蔽作用,相比于现有的装饰条所形成的刚性装配来说,遮挡边500对于装配误差的要求也较低,进而能进一步降低遮挡边500的设计及制造成本。
具体实施时,端部弹性垫520具有一体设置的中部弹性片和边缘弹性条,第一夹持缝隙主要夹持中部弹性片,边缘弹性条形成遮挡边500;中段弹性垫510则直接设计呈条状,通过又有两侧的中段弹性垫510分别形成中部的遮挡边500,这种设置方式避免在中段座体130下部设置额外的固定结构,降低中段座体130的设计难度。
参阅图12及图13,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方便端部座体140与中段座体130的装配,两者之间可采用卡接方式装配固定。具体实施时,端部座体140上设有葫芦孔141和向上延伸的直插卡扣142,中段座体130上对应设有向下延伸的挂扣131和直插卡口132,组装时,先将挂扣131对准葫芦孔141的大端插入,在挂扣131逐渐向葫芦孔141的小端移动的过程中,直插卡扣142逐渐对准直插卡口132,两者对正后插入,装配即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装配完成后的端部座体140位于中段座体130的下方,在与车顶结构2组装后,能在中段座体130与车顶结构2之间间隔出一定的预留空间,以对紧固件400进行避位,且预留空间的存在也避免在车顶结构2上额外设计避位结构,有利于降低车顶结构2的设计难度,故而使本实施例的设计方案能适应多种车型的装配需求。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另提供一种行李架安装总成,包括车顶结构2和上述的汽车行李架1,车顶结构2形成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流水槽3,支座100置于流水槽3中,并与车顶结构2连接。
本实施例中,车顶结构2包括顶盖600和侧围700,顶盖600的边缘与侧围700的上侧边缘搭接固定,并在搭接区域形成流水槽3。
本实施例提供的行李架安装总成,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采用上述汽车行李架1,盖板200表面光滑无拼缝,有效避免间隙匹配不良导致拼缝两侧的构件不能相互对齐的问题,能够保证行李架安装总成整体外观的美观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2及图7,车顶结构2和支座100的其中之一设有卡扣4,车顶结构3和支座100的其中之另一设有与卡扣4上下卡接适配的卡座5;车顶结构3与支座100之间通过主体紧固件6固定连接。本实施例的卡座5与卡扣4配合,在汽车行李架1与车顶结构2装配时起到预定位作用,装配过程无需多人手扶定位,装配难度降低,能实现单人操作。为了降低制造难度,本实施例示例性的将卡座5设置于端部座体140上,其可与端部座体140一体注塑成型,将卡扣4设置于车顶结构2上,卡扣4可与车顶结构2的钣金一体冲压折弯成型。具体实施时,卡扣4为钩状构件,卡座5形成与卡扣4的钩部对应的卡台900,卡台900的相对侧形成导向体,方便卡台900卡扣4对位,同时也避免卡扣4脱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2,主体紧固件6的实现方式包括但不限于螺纹连接件、铆接销钉等。以主体紧固件6为螺栓进行举例说明,在与车顶结构2装配时,可预先在支座100上设置预埋主体紧固件6,在支座100与车顶结构2的预定位完成后,主体紧固件6即插入到车顶结构3预设的安装开口中,随后再通过紧固螺母进行紧固。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行李架安装总成。
本实施例提供的汽车行李架,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采用上述的行李架安装总成,盖板表面光滑无拼缝,能够保证行李架安装总成整体外观的美观性,进而有利于提升整车品质感。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汽车行李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座(100)、盖板(200)和架管(300);
所述盖板(200)具有中间体(210)和两个安装体(220),两个所述安装体(220)分别与所述中间体(210)的前端和后端一体连接,且两个所述安装体(220)分别形成相对开口的安装空间(221),两个所述安装体(220)于所述中间体(210)的上侧形成容置空间(230);
所述架管(300)置于所述容置空间(230)内,且所述架管(300)的前端和后端分别插入对应所述安装空间(221)的开口侧;
所述中间体(210)和两个所述安装体(220)均位于所述支座(100)的上方,所述支座(100)能与车顶结构(2)连接,所述支座(100)与所述中间体(210)之间,及所述支座(100)和所述架管(300)之间均通过紧固件(400)固定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行李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架管(300)的侧边缘形成向下延伸的第一定位凸起(320),所述中间体(210)的上部形成有向上开口的第一定位槽(211),所述第一定位槽(211)与所述第一定位凸起(320)对应。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车行李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架管(300)上部的前端和后端分别形成第一定位部(330),所述支座(100)具有伸入所述安装空间(221)之内的第二定位部(110),所述第二定位部(110)具有与所述安装体(220)配合在上下方向上夹持所述第一定位部(330)的第一定位面(111),所述第二定位部(110)还具有与所述架管(300)下部的端面接触限位的第二定位面(112),以在前后方向上限制所述架管(300)的位移。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行李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100)上与所述安装体(220)对应的区域设有加强筋(120)。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行李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空间(221)开口端的边缘形成朝向所述安装空间(221)翻折的辅助定位翻边(222),所述辅助定位翻边(222)与所述第一定位部(330)抵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行李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100)的左右两侧均形成有遮挡边(500),所述遮挡边(500)与所述车顶结构(2)抵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行李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100)包括中段座体(130)和两个端部座体(140),两个所述端部座体(140)分别连接于所述中段座体(130)的前部与后部,且所述端部座体(140)与所述中段座体(130)的对应端之间形成第一夹持缝隙,所述中段座体(130)的侧部与所述中间体(210)的对应侧之间形成第二夹持缝隙;
所述汽车行李架还包括中段弹性垫(510)和两个端部弹性垫(520),所述端部弹性垫(520)夹设于所述第一夹持缝隙中,所述中段弹性垫(510)夹设于所述第二夹持缝隙中,所述中段弹性垫(510)和两个所述端部弹性垫(520)配合形成所述遮挡边(500)。
8.一种行李架安装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车顶结构(2)和如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汽车行李架,所述车顶结构(2)形成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流水槽(3),所述支座(100)置于所述流水槽(3)中,并与所述车顶结构(2)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行李架安装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顶结构(2)和所述支座(100)的其中之一设有卡扣(4),所述车顶结构(2)和所述支座(100)的其中之另一设有与所述卡扣(4)上下卡接适配的卡座(5);
所述车顶结构(2)与所述支座(100)之间通过主体紧固件(6)固定连接。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行李架安装总成。
CN202320808087.XU 2023-04-12 2023-04-12 汽车行李架、行李架安装总成及车辆 Active CN2193823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08087.XU CN219382335U (zh) 2023-04-12 2023-04-12 汽车行李架、行李架安装总成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08087.XU CN219382335U (zh) 2023-04-12 2023-04-12 汽车行李架、行李架安装总成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82335U true CN219382335U (zh) 2023-07-21

Family

ID=871891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808087.XU Active CN219382335U (zh) 2023-04-12 2023-04-12 汽车行李架、行李架安装总成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8233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567853B2 (en) Vehicle body structure
US7540550B1 (en) Vehicle body structure
US8517461B2 (en) Vehicle body structure
CN219382335U (zh) 汽车行李架、行李架安装总成及车辆
WO2015050025A1 (ja) 車体バンパ構造
JP2001171553A (ja) クロスメンバへのフロントクォーターの固定
JPH10129501A (ja) 自動車のステアリング支持構造
WO2017002191A1 (ja) Ecuブラケット及び車両
CN219382170U (zh) 一种车门扶手总成及车辆
CN211893411U (zh) 连接结构及汽车
JP3173125B2 (ja) ピラートリムの取付構造
CN219727817U (zh) 一种车门铰链加强板结构及车辆
CN201842032U (zh) 一种轿车背门槛内饰板的卡接限位结构
JP7380123B2 (ja) 車両内装構造
CN220947475U (zh) 车辆的门体和车辆
CN218661367U (zh) 卡扣结构及安装支架
CN110329174B (zh) 顶饰条安装卡扣结构
CN219056102U (zh) 前灯安装结构及车辆
CN219838495U (zh) 行李架选装结构及车辆
CN220163786U (zh) 汽车扬声器装配组件
CN115071838B (zh) 一种汽车尾门及汽车
CN219749957U (zh) 翼子板安装结构总成及车辆
CN212889807U (zh) 一种汽车天窗框结构及汽车
CN219948087U (zh) 用于车辆的内饰板总成及车辆
CN219382366U (zh) 立柱内饰板结构、立柱结构总成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