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66005U - 一种叶轮注塑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叶轮注塑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66005U
CN218966005U CN202223255091.2U CN202223255091U CN218966005U CN 218966005 U CN218966005 U CN 218966005U CN 202223255091 U CN202223255091 U CN 202223255091U CN 218966005 U CN218966005 U CN 2189660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e
core
mold
hot runner
lower di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25509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邱永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shan Aobaite Metal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shan Aobaite Metal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shan Aobaite Metal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shan Aobaite Metal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25509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660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660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6600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叶轮注塑模具,包括上下适配活动安装的上模组件和下模组件;所述上模组件包括从上至下依次层叠安装的面板、热流道板和前模;所述下模组件包括从上至下依次层叠安装的后模、若干模脚和底板;所述后模、若干模脚和底板相互围成一个空腔,所述空腔内从上至下叠装有顶针面板和顶针底板;所述上模组件内设有进料系统,通过系统控制进料的速度和进料量,减少注塑过程中产生的废料,从而降低生产的成本,助力环保;所述前模内适配安装有上模仁;所述后模内适配安装有下模仁,所述上模仁和下模仁上下适配合模,且相互围成一个模腔;设有气道装置和热流道针阀分流器,用于调节入胶量大小;所述上模组件和下模组件内均设有若干顶针。

Description

一种叶轮注塑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叶轮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注塑成型又称注射模塑成型,它是一种注射兼模塑的成型方法。注塑成型是在一定温度下,通过螺杆搅拌完全熔融的塑料材料,用高压射入模腔,经冷却固化后,得到成型品的方法。专利号为201920588613.X的实用新型专利,揭示了高效率风扇叶注塑模具,包括下模座,所述下模座顶部的中端开设有注塑槽,下模座的内腔且位于注塑槽的底部开设有第二预留槽,下模座的内腔且位于第二预留槽的底部开设有第一预留槽,所述第一预留槽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电动伸缩杆,且第一电动伸缩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推板,下模座内腔的中端且位于注塑槽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制冷板。其存在的问题是不能控制熔胶进入量的大小,容易出现熔胶进入量过多,造成生产中废料过多的现象,且不能均匀的分布入胶,使注塑成品各叶片的厚度不平均,导致使用时容易出现不平衡的现象,从而使用寿命缩短,或容易出现质量不合格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叶轮注塑模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叶轮注塑模具,包括上下适配活动安装的上模组件和下模组件;所述上模组件包括从上至下依次层叠安装的面板、热流道板和前模;所述下模组件包括从上至下依次层叠安装的后模、若干模脚和底板;所述后模、若干模脚和底板相互围成一个空腔,所述空腔内从上至下叠装有顶针面板和顶针底板;所述上模组件内设有进料系统;所述前模内适配安装有上模仁;所述后模内适配安装有下模仁,所述上模仁和下模仁上下适配合模,且相互围成一个模腔;所述进料系统与所述模腔连通;所述面板上设有气道装置,所述气道装置与所述进料系统连通;所述上模组件和下模组件内均设有若干顶针。
所述进料系统包括若干热流道分流入口、热流道针阀分流器、热流道温控口和热流道点浇口;所述热流道针阀分流器设有若干分流通道,且所述热流道针阀分流器贯穿所述热流道板、前模和上模仁安装;所述热流道分流入口对应所述分流通道的位置设置在所述面板内并与所述分流通道密封连通;所述热流道温控口对应所述分流通道的位置设置在所述前模内;所述热流道点浇口位于所述上模仁内;所述热流道点浇口与所述模腔连通。
所述前模开设有用于安装上模仁的上模仁槽,所述上模仁槽任意相邻的两侧外壁上设有若干第一斜槽,所述上模仁适配安装在所述上模仁槽内,所述第一斜槽内适配安装有上模仁斜挤块;所述后模开设有用于安装下模仁的下模仁槽,所述下模仁槽任意相邻的两侧外壁上设有若干第二斜槽,所述下模仁适配安装在所述下模仁槽内,所述第二斜槽内适配安装有下模仁斜挤块。
所述上模仁斜挤块呈上窄下宽状,对所述上模仁进行挤压定位;所述下模仁斜挤块呈上宽下窄状,对所述下模仁进行挤压定位。
所述前模上位于所述热流道温控口的周围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安装有温控线和电源线。
所述气道装置包括气阀和若干气道,所述气阀适配安装在所述面板的外壁上,所述气道埋设在所述面板内并分别与所述热流道分流入口连通。
所述顶针面板上设有若干顶模复位装置,所述顶模复位装置包括顶模针和复位弹簧;所述顶模针一端穿过所述顶针面板,另一端穿过所述后模;所述复位弹簧外套在所述顶模针外。
所述顶针包括上模顶针和下模顶针;所述下模顶针包括若干脱模顶针和下模限位顶针;所述脱模顶针的一端穿过所述顶针面板,另一端延伸至所述下模仁内并与所述模腔连通;所述下模限位顶针位于所述顶针面板的上方。
所述上模组件内设有上模冷却装置,所述下模组件内设有下模冷却装置;所述上模冷却装置包括上模仁冷却水井和前模冷却水井;所述上模仁冷却水井埋设在所述上模仁内并与外部连通;所述前模冷却水井埋设在所述前模内并与外部连通;所述下模冷却装置包括下模仁冷却水井和后模冷却水井;所述下模仁冷却水井埋设在所述下模仁内,所述后模冷却水井埋设在所述后模内。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设有进料系统和气道装置,通过气道装置调节进料系统控制进料的速度和进料量,减少注塑过程中产生的废料,从而降低生产的成本,助力环保;通过设有热流道针阀分流器均匀入胶,使注塑成品更美观,各叶片的厚度均一,整体的平衡性更好,从而延长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侧面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产品脱模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模顶面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模仰面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后模仰面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下模仁侧面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热流道针阀分流器立体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模仁和下模仁的合模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模冷却装置和下模冷却装置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上模组件1,面板11,热流道板12,前模13,安装槽13.1,上模仁槽13.2,第一斜槽13.3,上模仁斜挤块14,定位环15,下模组件2,后模21,下模仁槽21.1,第二斜槽21.2,若干模脚22,底板23,空腔24,顶针面板25,顶针底板26,顶模复位装置27,顶模针27.1,复位弹簧27.2,下模仁斜挤块28,定位孔29,进料系统3,热流道分流入口31,热流道针阀分流器32,分流通道32.1,热流道温控口33,热流道点浇口34,上模仁4,下模仁5,模腔51,气道装置6,气阀61,气道62,顶针7,上模顶针71,下模顶针72,脱模顶针72.1,下模限位顶针72.2,上模冷却装置8,上模仁冷却水井81,前模冷却水井82,第一流通管道82.1,第一水井82.2,第一出水管道82.3,下模冷却装置9,下模仁冷却水井91,第二水井91.1,第二进水管道91.2,第二出水管道91.3,后模冷却水井92,后模冷却管道92.1,后模进出水管道92.2。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一种叶轮注塑模具,用于注塑生产叶轮,其包括上下适配活动安装的上模组件1和下模组件2,所述上模组件1和下模组件2上下合模并往内注塑定型,生产出叶轮,所述上模组件1和下模组件2上下分模,并向上顶出叶轮便于取出。所述上模组件1的顶部设有法兰和定位环15,所述下模组件2的底部设有若干定位孔29,所述上模组件1和下模组件2通过所述定位环15和定位孔29定位安装并通过两端向内施加外力相互压紧。所述上模组件1和下模组件2内均设有若干顶针7并通过所述顶针7活动。该注塑模具上设有时序控制系统(该系统为现有技术,此处不详细叙述),所述上模组件1和下模组件2与该时序控制系统电连接用于控制熔胶材料的进料量和进料速度以及冷却的时间。
所述上模组件1包括面板11、热流道板12和前模13,所述面板11、热流道板12和前模13从上至下通过所述顶针7依次层叠安装的。所述下模组件2包括后模21、若干模脚22和底板23,所述后模21、若干模脚22和底板23通过所述顶针7从上至下依次层叠安装。具体的,所述后模21、若干模脚22和底板23相互围成一个空腔24,所述空腔24内安装有顶针面板25和顶针底板26,所述顶针面板25位于所述顶针底板26的上方,所述顶针底板26用于推动所述顶针面板25在所述空腔24内上下活动。
所述上模组件1内设有进料系统3。所述前模13内适配安装有上模仁4,所述后模21内适配安装有下模仁5,所述上模仁4和下模仁5上下适配合模,且相互围成一个模腔51,所述进料系统3与所述模腔51连通。注塑加热溶解的材料通过所述进料系统3注入到所述模腔51内进行注塑定型。具体的,所述上模仁4和下模仁5的材料经过真空热处理对其硬度进行提高,从而提高其使用寿命。
为了控制所述模腔51内进胶量的大小,所述面板11上设有气道装置6,所述气道装置6由所述时序控制系统控制。所述气道装置6包括气阀61和若干气道62,所述气阀61通过螺钉安装在所述面板11的一侧外壁上,所述气道62埋设在所述面板11内并一端与所述进料系统3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气阀61连通。所述气道装置6启动后,所述气阀61通过所述气道62往所述进料系统3内输送高压空气,高压空气沿进料系统3内流通,通过高压空气推动热熔的塑料进入到模腔51内并充满整个模腔51。当高压空气流量增大时,热熔的塑料进入到进料系统3内的流量也增大,且进入的速度也相应加快,反之则进入到进料系统3内的流量减少,进入的速度也相应缓慢。
所述进料系统3包括依次若干热流道分流入口31、热流道针阀分流器32、热流道温控口33和热流道点浇口34。所述热流道分流入口31设置在所述面板11内。所述热流道温控口33对应所述分流通道32.1的位置设置在所述前模13内。所述热流道点浇口34位于所述上模仁4内且均匀分布。所述热流道点浇口34与所述模腔51连通。所述热流道针阀分流器32设有若干分流通道32.1,在本实用新型中,设有四个所述分流通道32.1,所述分流通道32.1呈“田字形”阵列,所述热流道针阀分流器32从上至下贯穿所述热流道板12、前模13和上模仁4安装,所述热流道分流入口31、所述分流通道32.1和热流道点浇口34依次上下对应设置且密封连接。所述热流道温控口33包围在所述热流道针阀分流器32的外侧,所述热流道针阀分流器32的底部与所述热流道点浇口34连通,热熔的塑料依次流经热流道分流入口31、热流道针阀分流器32和热流道点浇口34进入到模腔51内,同时,设有四个所述分流通道32.1能够使热熔塑料更均匀的注入所述模腔51内,使叶轮产品更美观,叶片的厚度更均一,从而整体平衡性更佳,有效提高良品率。制作叶轮的材质采用进口石墨电极与镜面火花放电,从而达到极细颗粒磨砂的质感,使叶轮产品的整体性更美观,颗粒感越小,叶轮转动时与风产生的摩擦阻力越小,工作性能更佳。
所述前模13开设有用于安装上模仁4的上模仁槽13.2,所述上模仁槽13.2任意相邻的两侧外壁上设有若干第一斜槽13.3,所述上模仁4适配安装在所述上模仁槽13.2内,所述第一斜槽13.3内适配安装有上模仁斜挤块14。所述上模仁斜挤块14和所述第一斜槽13.3均呈上窄下宽状,对所述上模仁4进行挤压定位。具体的,所述上模仁4安装进所述上模仁槽13.2后,通过往所述第一斜槽13.3内放入所述上模仁斜挤块14对所述上模仁4进行挤压夹紧。由于所述上模仁斜挤块14呈上窄下宽状,所述上模仁斜挤块14在安装入第一斜槽13.3的过程中,逐渐把上模仁4往另一方向挤压并使其定位。
同理,所述后模21开设有用于安装下模仁5的下模仁槽21.1,所述下模仁槽21.1任意相邻的两侧外壁上设有若干第二斜槽21.2,所述下模仁5适配安装在所述下模仁槽21.2内,所述第二斜槽21.2内适配安装有下模仁斜挤块28。所述下模仁斜挤块28呈上宽下窄状,对所述下模仁5进行挤压定位。具体的,所述下模仁5安装进所述下模仁槽21.1后,通过往所述第二斜槽21.2内放入所述下模仁斜挤块28对所述下模仁5进行挤压夹紧。由于所述下模仁斜挤块28呈上窄下宽状,所述下模仁斜挤块28在安装入第二斜槽21.2的过程中,逐渐把下模仁5往另一方向挤压并使其定位。所述第一斜槽13.3与所述第二斜槽21.2的位置上下对应,使所述上模仁4和下模仁5安装后保持上下同心。
所述前模13上位于所述热流道温控口33的周围设有安装槽13.1,所述安装槽13.1内安装有与时序控制系统电连接的温控线和电源线。对所述热流道针阀分流器32进行加热保温,使流经所述热流道针阀分流器32内的热熔塑料保持热熔状态,避免其降温冷却而冷凝在热流道针阀分流器32的内壁上,使热熔塑料始终保持流动状态进入并充满整个模腔51,有效提高成品率和提高生产效率。
所述顶针面板25上设有若干顶模复位装置27,具体的,所述顶模复位装置27分别以对角分布在所述顶针面板25上。所述顶模复位装置27包括顶模针27.1和复位弹簧27.2。所述顶模针27.1一端穿过所述顶针面板25并限位在所述顶针面板25的底部,另一端穿过所述后模21。所述复位弹簧27.2外套在所述顶模针27.1外。所述顶针底板26叠放在所述顶针面板25的下方并与所述顶针面板25同尺寸,所述底板23上设有若干通孔23.1,当注塑完成,上模组件1和下模组件2上下分模后,通过外力穿过所述通孔23.1向上顶起所述顶针底板26,所述顶针底板26向上推动所述顶针面板25沿着所述顶模复位装置27向上活动进行脱模工作,当所述顶针面板25向上活动时,所述后模21与所述顶针面板25对所述复位弹簧27.2进行压缩,当脱模完成后,外力回收,此时复位弹簧27.2由于缺少外力的压缩挤压,向外伸展,推动所述顶针面板25和顶针底板26向下运动复位。
所述顶针7包括上模顶针71和下模顶针72。所述上模顶针71用于贯穿连接所述上模组件1。所述下模顶针72包括若干脱模顶针72.1和下模限位顶针72.2。所述脱模顶针72.1的一端穿过所述顶针面板25,另一端延伸至所述下模仁5内并与所述模腔51连通。所述下模限位顶针72.2位于所述顶针面板25的上方。当所述顶针面板25向上活动时,推动所述脱模顶针72.1同步向上活动,从而向上顶出注塑成品,当所述下模限位顶针72.2与所述后模21的底部抵接时,对所述顶针面板25进行限位,使其停止向上活动。
所述上模组件1内设有上模冷却装置8,所述下模组件2内设有下模冷却装置9,所述上模冷却装置8和下模冷却装置9均与时序控制系统和外部水源连接,用于对上模组件1和下模组件2进行水冷。所述上模冷却装置8包括上模仁冷却水井81和前模冷却水井82。
所述上模仁冷却水井81等均分布埋设在所述上模仁4内并与外部连通,对所述上模仁4进行降温冷却。
所述前模冷却水井82埋设在所述前模13内并与外部连通。具体的,前模冷却水井82包括第一进水管道82.1、第一水井82.2和第一出水管道82.3。所述第一进水管道82.1和第一出水管道82.3均一端与所述第一水井82.2连通,一端与外部连通。所述第一进水管道82.1和所述第一出水管道82.3位于所述前模13内,对所述前模13进行降温,所述第一水井82.2位于所述上模仁4内且被所述热流道点浇口34包围,对所述上模仁4进行降温。
所述下模冷却装置9包括下模仁冷却水井91和后模冷却水井92。所述下模仁冷却水井91包括若干个第二水井91.1,和第二进水管道91.2和第二出水管道91.3,若干所述第二水井91.1依次连通并围成圆形位于所述模腔51的下方,对所述模腔51内的注塑成品进行快速冷却降温,便于冷却成型脱模。所述第二进水管道91.2和第二出水管道91.3均一端与所述第二水井91.1连通,一端与外部连通。
所述后模冷却水井92埋设在所述后模21内。具体的,所述后模冷却水井92包括后模冷却管道92.1和后模进出水管道92.2,所述后模进出水管道92.2一端与所述后模冷却管道92.1连接,一端与外部连接。所述后模冷却管道92.1包围在所述第二水井91.1的外侧,对所述下模仁5进一步进行降温,使其快速冷却,加快脱模效率。所述后模进出管道92.2位于所述后模21内。
需要说明的是,上模冷却装置8和下膜冷却装置9内的水是流动的,能够更有效的带走模具注塑时产生的热量。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叶轮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下适配活动安装的上模组件(1)和下模组件(2);所述上模组件(1)包括从上至下依次层叠安装的面板(11)、热流道板(12)和前模(13);所述下模组件(2)包括从上至下依次层叠安装的后模(21)、若干模脚(22)和底板(23);
所述后模(21)、若干模脚(22)和底板(23)相互围成一个空腔(24),所述空腔(24)内从上至下叠装有顶针面板(25)和顶针底板(26);
所述上模组件(1)内设有进料系统(3);所述前模(13)内适配安装有上模仁(4);所述后模(21)内适配安装有下模仁(5),所述上模仁(4)和下模仁(5)上下适配合模,且相互围成一个模腔(51);所述进料系统(3)与所述模腔(51)连通;所述面板(11)上设有气道装置(6),所述气道装置(6)与所述进料系统(3)连通;所述上模组件(1)和下模组件(2)内均设有若干顶针(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叶轮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系统(3)包括若干热流道分流入口(31)、热流道针阀分流器(32)、热流道温控口(33)和热流道点浇口(34);所述热流道针阀分流器(32)设有若干分流通道(32.1),且所述热流道针阀分流器(32)贯穿所述热流道板(12)、前模(13)和上模仁(4)安装;所述热流道分流入口(31)对应所述分流通道(32.1)的位置设置在所述面板(11)内并与所述分流通道(32.1)密封连通;所述热流道温控口(33)对应所述分流通道(32.1)的位置设置在所述前模(13)内;所述热流道点浇口(34)位于所述上模仁(4)内;所述热流道点浇口(34)与所述模腔(51)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叶轮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模(13)开设有用于安装所述上模仁(4)的上模仁槽(13.2),所述上模仁槽(13.2)任意相邻的两侧外壁上设有若干第一斜槽(13.3),所述上模仁(4)适配安装在所述上模仁槽(13.2)内,所述第一斜槽(13.3)内适配安装有上模仁斜挤块(14);所述后模(21)开设有用于安装下模仁(5)的下模仁槽(21.1),所述下模仁槽(21.1)任意相邻的两侧外壁上设有若干第二斜槽(21.2),所述下模仁(5)适配安装在所述下模仁槽(21.1)内,所述第二斜槽(21.2)内适配安装有下模仁斜挤块(28)。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叶轮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仁斜挤块(14)呈上窄下宽状,对所述上模仁(4)进行挤压定位;所述下模仁斜挤块(28)呈上宽下窄状,对所述下模仁(5)进行挤压定位。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叶轮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模(13)上位于所述热流道温控口(33)的周围设有安装槽(13.1),所述安装槽(13.1)内安装有温控线和电源线。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叶轮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气道装置(6)包括气阀(61)和若干气道(62),所述气阀(61)适配安装在所述面板(11)的外壁上,所述气道(62)埋设在所述面板(11)内并分别与所述热流道分流入口(31)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叶轮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针面板(25)上设有若干顶模复位装置(27),所述顶模复位装置(27)包括顶模针(27.1)和复位弹簧(27.2);所述顶模针(27.1)一端穿过所述顶针面板(25),另一端穿过所述后模(21);所述复位弹簧(27.2)外套在所述顶模针(27.1)外。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叶轮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针(7)包括上模顶针(71)和下模顶针(72);所述下模顶针(72)包括若干脱模顶针(72.1)和下模限位顶针(72.2);所述脱模顶针(72.1)的一端穿过所述顶针面板(25),另一端延伸至所述下模仁(5)内并与所述模腔(51)连通;所述下模限位顶针(72.2)位于所述顶针面板((25)的上方,另一端贯穿所述后模(21)内并位于所述顶针面板(25)的上方。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叶轮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组件(1)内设有上模冷却装置(8),所述下模组件(2)内设有下模冷却装置(9);所述上模冷却装置(8)包括上模仁冷却水井(81)和前模冷却水井(82);所述上模仁冷却水井(81)埋设在所述上模仁(4)内并与外部连通;所述前模冷却水井(82)埋设在所述前模(13)内并与外部连通;所述下模冷却装置(9)包括下模仁冷却水井(91)和后模冷却水井(92);所述下模仁冷却水井(91)埋设在所述下模仁(5)内,所述后模冷却水井(92)埋设在所述后模(21)内。
CN202223255091.2U 2022-12-06 2022-12-06 一种叶轮注塑模具 Active CN2189660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55091.2U CN218966005U (zh) 2022-12-06 2022-12-06 一种叶轮注塑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55091.2U CN218966005U (zh) 2022-12-06 2022-12-06 一种叶轮注塑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66005U true CN218966005U (zh) 2023-05-05

Family

ID=861647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255091.2U Active CN218966005U (zh) 2022-12-06 2022-12-06 一种叶轮注塑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6600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391257B (zh) 一种电线插头立式注塑成型机
CN111531789A (zh) 一种滑块组件和自动化生产五金射包的模具
CN218966005U (zh) 一种叶轮注塑模具
CN108819107B (zh) 一种电机转子二次注塑成型模具及其成型工艺
CN214266493U (zh) 一种载带盘用注塑模具
CN216708184U (zh) 线束接头注塑模具
CN211807660U (zh) 一种可快速出料的塑料注塑机
CN211194744U (zh) 一种胶框模具
CN220180021U (zh) 一种监控摄像注塑模具
CN217252610U (zh) 一种水循环高效冷却的浇铸型模具
CN219650497U (zh) 一种高分子复位件模具防变形注塑装置
CN219768951U (zh) 一种高效注塑模具
CN214294236U (zh) 一种用于酒店服务机器人充电座底壳的注塑模具
CN216267317U (zh) 一种塑料制品多次注塑成型模具
CN219133080U (zh) 一种便于出料的热流道模具
CN220113894U (zh) 一种具有溢料结构的吹气注塑模具
CN212636415U (zh) 一种塑胶模具和注塑设备
CN213564109U (zh) 一种用于笔杆成型的快速冷却模具
CN217169558U (zh) 一种注塑模具
CN220763378U (zh) 一种汽车格栅的热流道注塑机构
CN215849491U (zh) 一种注塑机快速顶模机构
CN109454832B (zh) 一种热流道注塑模具
CN213006315U (zh) 一种注塑模具进胶结构
CN217993317U (zh) 一种具有冷却控制装置的注塑模具
CN215969830U (zh) 一种易于散热的稳定型注塑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