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03686U - 一种新型注塑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注塑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03686U
CN218803686U CN202222988437.3U CN202222988437U CN218803686U CN 218803686 U CN218803686 U CN 218803686U CN 202222988437 U CN202222988437 U CN 202222988437U CN 218803686 U CN218803686 U CN 2188036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re
fixed
cavity
mold
mov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98843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新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eqing Ruifeng Precision Moul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eqing Ruifeng Precision Moul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eqing Ruifeng Precision Mould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eqing Ruifeng Precision Moul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98843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036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036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0368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10Greenhouse gas [GHG] capture, material saving, heat recovery or other energy efficient measures, e.g. motor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e.g. for rolling metal or metal working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注塑模具,包括定模仁以及动模仁,定模仁上设有第一型腔以及浇口,第一型腔以浇口为中心阵列排布,第一型腔底部外边壁上设有第一型芯,浇口下方设有连通的第一进胶腔,第一进胶腔两侧设有与第一型芯连通的进胶口;动模仁上设有第二型芯以及通槽,第二型芯一端固定于通槽内,另一端伸入至第一型腔内,通槽顶部设有第二型腔,第一型芯伸入至第二型腔内;本实用新型具开关底座与安装架整体为一体成型设置,无需人工装配、简化工艺流程、提高生产效率等特点。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注塑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现有的墙壁开关包括开关底座以及安装架,开关底座与安装架是通过两副模具分别注塑而形成的,当注塑完成后,再通过人工手动将开关底座与安装架进行卡接配合,从而形成墙壁开关。
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人工装配方式较为麻烦,耗时长,降低了装配效率,同时,通过两副模具分别进行加工,不仅使得整个工艺流程较为复杂,也使得注塑成型的两个产品容易产生误差,导致装配不匹配,从而导致生产成本过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注塑模具。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注塑模具,其中,包括定模仁以及动模仁,定模仁上设有第一型腔以及浇口,第一型腔以浇口为中心阵列排布,第一型腔底部外边壁上设有第一型芯,浇口下方设有连通的第一进胶腔,第一进胶腔两侧设有与第一型芯连通的进胶口;动模仁上设有第二型芯以及通槽,第二型芯一端固定于通槽内,另一端伸入至第一型腔内,通槽顶部设有第二型腔,第一型芯伸入至第二型腔内。
采用上述结构设置,首先通过第一型腔与第一型芯的配合,实现了开关底座的注塑形成,再通过第二型芯与第二型腔的配合,实现了安装架的注塑形成,而通过浇口、第一进胶腔以及进胶口的设置,实现了工料的注塑,从而实现了墙壁开关整体的注塑形成。相较现有技术而言,开关底座与安装架整体为一体成型设置,无需人工装配,同时,也实现了工艺流程的简化,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装配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其中,第二型芯为可拆卸设置。
采用第二型芯可拆卸设置,一方面便于安装更换,使得注塑形成的开关底座误差更小;另一方面便于与第一型腔以及第二型腔配合。
其中,还包括定模板以及与定模板配合的动模板,定模仁固定于定模板上,动模仁固定于动模板上。
采用上述结构设置,通过定模板与动模板的设置,使得定模仁与动模仁的固定效果更好,也使得两者之间配合效果更好。
其中,动模仁上设有第三型芯以及第三型腔,动模板上设有定位块,第三型芯一端与第三型腔配合,另一端与定位块螺栓连接。
采用上述结构设置,通过第三型腔与第三型芯设置,实现了与第二型腔的配合,从而实现了完整的安装架结构,也实现了安装架的注塑形成,而通过定位块的设置,一方面起到定位固定效果,使得第三型芯固定更牢固,不易松动;另一方面起到了限位固定效果,使得动模仁与动模板之间固定效果更好。
其中,定模板上设有固定块,固定块上设有固定件,定位块上设有固定孔,固定件伸入至固定孔内固定。
采用上述结构设置,通过固定块、固定件以及固定孔的配合,实现了定模板与动模板之间的固定配合。
其中,动模板上设有第一压块以及第二压块,第一压块与第二压块配合固定定位块。
采用第一压块与第二压块的设置,实现了限位固定效果,使得定位块固定更加牢固,不易松动,保证了定模仁与动模仁的注塑效果。
其中,动模板上设有若干个第一顶针,第二型芯上设有与第一顶针配合的第一插孔。
采用第一顶针与第一插孔的设置,一方面实现了顶出效果,便于注塑完成后的墙壁开关的取出;另一方面第一顶针与第二型芯配合,从而实现了开关底座的注塑形成。
其中,动模板上设有若干个第二顶针,第二型芯与第二型腔上均设有与第二顶针配合的第二插孔。
采用第二顶针以及第二插孔设置,同样实现了顶出效果,进一步增强了注塑完成后的墙壁开关的取出,同时,第二顶针分别第二型芯以及第二型腔配合,从而实现了开关底座以及安装架的注塑形成。
其中,定模板上设有第一定位孔,动模板上设有第一定位柱,第一定位柱伸入至第一定位孔内固定。
采用第一定位孔与第一定位柱配合,实现了定位固定效果,便于定模板与动模板的配合。
其中,动模板上设有第二定位柱,第二型芯上设有第二定位孔,第二定位柱伸入至第二定位孔内固定。
采用第二定位柱与第二定位孔的配合,实现了定位固定效果,便于第二型芯的安装固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定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部的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动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动模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动模仁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第二型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第二型芯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参照附图1-8所示,一种新型注塑模具,包括定模板1、动模板2、定模仁3以及动模仁4。
定模板1固定于动模板2上方,主要用于固定定模仁3并与动模板2配合,从而实现了定模仁3与动模仁4之间的合模效果。定模板1上设有第一定位孔11以及固定块12,第一定位孔11位于定模板1朝向动模板2一侧,并位于定模板1的端角处,第一定位孔11主要用于与第一定位柱22配合,从而实现定位固定效果,便于定模板1与动模板2之间的配合。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定位孔11数量为四个。
固定块12位于定模板1底部两侧,并朝向动模板2设置,固定块12上设有固定件13,固定件13呈一定角度倾斜设置,固定件13主要用于与固定孔231配合,即固定件13伸入至固定孔231内固定,固定块12与定位块23相抵,从而实现了定模板1与动模板2之间的固定配合。
动模板2固定于工作台上,主要用于固定动模仁4并与定模板1配合,从而实现了动模仁4与定模仁3之间的合模效果。动模板2上设有凹腔21、第一定位柱22、定位块23、第一压块24以及第二压块25。凹腔21位于动模板2中央呈内凹设置,凹腔21主要用于容纳固定动模仁4,从而实现了动模仁4位于动模板2内的固定效果。
进一步,凹腔21内还设有第二定位柱211、若干个第一顶针212以及若干个第二顶针213。第二定位柱211与第二型芯43对应设置,第二定位柱211用于与第二型芯43上的第二定位孔432配合,从而实现了第二型芯43的定位固定效果,便于第二型芯43的安装。
第一顶针212朝向动模仁4伸出设置,第一顶针212主要用于与第二型芯43上的第一插孔431配合,第一顶针212伸入至第一插孔431内,通过该种结构设置,一方面实现了顶出效果,另一方面第一顶针212与第二型芯43配合,从而便于开关底座的注塑形成。同时,当合模后,第一顶针212顶部还与第一型腔32内的凸起321相抵,实现了限位以及定位固定效果,使得注塑效果更佳。此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顶针212数量与第一插孔431数量相对应设置。
第二顶针213朝向动模仁4呈伸出设置,第二顶针213主要用于与第二型芯43以及第二腔室上的第二插孔422配合,从而实现了顶出效果,进一步增强了注塑完成后的墙壁开关的取出。同时,第二顶针213还分别第二型芯43以及第二型腔421配合,从而便于开关底座以及安装架的注塑形成。
第一定位柱22位于动模板2朝向定模板1一侧,并位于动模板2的端角处,第一定位柱22与第一定位孔11配合,从而实现了定位固定效果,便于定模板1与动模板2之间的固定配合。
定位块23位于动模板2两侧,并与第三型腔44对应设置,定位块23主要用于与第三型芯45以及固定块12配合,具体的,定位块23一端与第三型芯45螺栓连接,使得第三型芯45固定于第三型腔44内,另一端设有固定孔231,固定孔231与固定件13配合,从而一方面使得第三型芯45位于第三型腔44内固定更加牢固,不易松动,起到了对动模仁4的限位固定;另一方面使得定模板1与动模板2固定更加牢固。在本实施例中,定位块23的数量为四个。
第一压块24与第二压块25主要用于固定定位块23,从而实现限位固定效果,使得定位块23固定更加牢固不易松动。具体的,第一压块24位于相邻两个定位块23之间,第二压块25分别位于定位块23上相对于第一压机的另一侧,第一压块24与第二压块25通过螺栓连接固定于动模板2上,从而实现了对定位块23的固定效果。
定模仁3固定于定模板1内,定模仁3主要用于与动模仁4配合,从而实现了墙壁开关的注塑形成。定模仁3上设有浇口31、第一型腔32以及第一型芯33。浇口31位于定模仁3中心,主要用于工料的注入。浇口31下方设有连通的第一进胶腔311,第一进胶腔311与第二进胶腔41配合,第一进胶腔311整体呈“H”型状,第一进胶两侧设有进胶口312,进胶口312与第一型芯33连通,并与第二型腔421配合设置,从而实现了工料的注塑效果,实现了墙壁开关的注塑形成。
第一型腔32以浇口31为中心呈阵列排布,具体的,第一型腔32呈“田”字型排布,第一型腔32主要用于与第二型芯43配合,从而实现了开关底座的结构,也实现开关底座的注塑形成。进一步,第一型腔32内设有凸起321,凸起321主要用于合模后与第一顶针212相抵,从而实现了限位以及定位效果,便于第一型腔32与第二型芯43之间的配合。
第一型芯33位于定模仁3朝向动模仁4一侧呈凸出设置,第一型芯33主要用于与动模仁4上的第二型腔421配合,从而实现安装架的结构,也实现安装架的注塑形成。进一步,第一型芯33位于第一型腔32开口外边壁一侧设置,且第一型芯33部分还与第一型腔32侧壁配合,通过该种结构设置,实现了开关底座与安装架呈一体注塑成型,从而省去人工装配的步骤,能够直接将墙壁开关注塑形成,简化了工艺流程。
动模仁4固定于凹腔21内,动模仁4主要用于与定模仁3配合,从而实现墙壁开关的注塑形成。动模仁4上设有第二进胶腔41、通槽42、第二型芯43、第三型腔44以及第三型芯45。第二进胶腔41主要用于与第一进胶腔311配合,从而实现工料的注入,实现墙壁开关的注塑形成。
通槽42以动模仁4的中心呈阵列排布,具体的,通槽42呈“田”字型排布并与第一型腔32对应设置,通槽42贯穿动模仁4整体,通槽42主要用于与第二型芯43配合,第二型芯43一端固定于通槽42内,另一端伸入至第一型腔32内,从而实现了开关底座的注塑形成。在本实施例中,通槽42数量与第二型芯43对应设置。
通槽42顶部还设有第二型腔421,第二型腔421呈内凹设置,并与第一型芯33配合,从而实现了安装架的结构,也实现了安装架的注塑形成。第二型腔421上设有若干个第二插孔422,第二插孔422主要用于与第二顶针213配合,从而实现了顶出效果。
第二型芯43固定于通槽42内,第二型芯43主要用于与第一型腔32配合,从而实现了开关底座的整体结构,也实现了开关底座的注塑形成。进一步,当第二型芯43固定于通槽42内后,第二型芯43侧壁与第二型腔421侧壁相接,通过该种结构设置,使得开关底座与安装架能够一起注塑成型,省去人工装配,简化了工艺流程,从而降低了成本。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型芯43数量以四个为例。
第二型芯43上设有若干个第一插孔431、若干个第二插孔422以及第二定位孔432。第一插孔431贯穿第二型芯43整体,第一插孔431主要用于与第一顶针212配合,从而实现了顶出效果。在本实施例中,两个第一插孔431为一组位于一个第二型芯43上,共4组。
第二型芯43上的第二插孔422与第二型腔421上的第二插孔422结构一致,且同样用于与第二顶针213配合,通过该种结构设置,进一步增强了顶出效果。
第二定位孔432位于第二型芯43底部中央,第二定位孔432主要用于与第二定位柱211配合,从而实现定位固定效果,使得第二型芯43安装更方便,固定更加牢固。
进一步,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型芯43为可拆卸设置,通过该种结构设置,一方面便于安装更换,使得注塑形成的开关底座误差更小;另一方面便于与第一型腔32以及第二型腔421配合。
第三型腔44位于第二型腔421与定位块23之间,并与第二型腔421连通设置,第三型腔44主要用于与第三型芯45配合,第三型芯45伸入至第三型腔44内固定,从而进一步实现了完整的安装架结构,实现了墙壁开关的整体结构设置。
第三型芯45一端固定于第三型腔44内,另一端与定位块23螺栓连接,第三型芯45主要用于与第一型芯33、第二型腔421以及第三型腔44配合,从而实现了完整的安装架结构,实现了安装架的注塑形成。
故采用上述结构设置,首先通过第一型腔32与第一型芯33的配合,实现了开关底座的整体结构,也实现了开关底座的注塑形成,再通过第二型芯43与第二型腔421的配合以及第三型腔44与第三型芯45的配合,实现了安装架的整体结构,也实现了安装架的注塑形成,而通过浇口31、第一进胶腔311、第二进胶腔41以及进胶口312的设置,实现了工料的注塑,从而实现了墙壁开关整体的注塑形成。相较现有技术而言,开关底座与安装架整体为一体成型设置,无需人工装配,同时,也实现了工艺流程的简化,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装配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Claims (10)

1.一种新型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定模仁以及动模仁,定模仁上设有第一型腔以及浇口,第一型腔以浇口为中心阵列排布,第一型腔底部外边壁上设有第一型芯,浇口下方设有连通的第一进胶腔,第一进胶腔两侧设有与第一型芯连通的进胶口;动模仁上设有第二型芯以及通槽,第二型芯一端固定于通槽内,另一端伸入至第一型腔内,通槽顶部设有第二型腔,第一型芯伸入至第二型腔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第二型芯为可拆卸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定模板以及与定模板配合的动模板,定模仁固定于定模板上,动模仁固定于动模板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动模仁上设有第三型芯以及第三型腔,动模板上设有定位块,第三型芯一端与第三型腔配合,另一端与定位块螺栓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定模板上设有固定块,固定块上设有固定件,定位块上设有固定孔,固定件伸入至固定孔内固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型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动模板上设有第一压块以及第二压块,第一压块与第二压块配合固定定位块。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新型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动模板上设有若干个第一顶针,第二型芯上设有与第一顶针配合的第一插孔。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新型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动模板上设有若干个第二顶针,第二型芯与第二型腔上均设有与第二顶针配合的第二插孔。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新型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定模板上设有第一定位孔,动模板上设有第一定位柱,第一定位柱伸入至第一定位孔内固定。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新型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动模板上设有第二定位柱,第二型芯上设有第二定位孔,第二定位柱伸入至第二定位孔内固定。
CN202222988437.3U 2022-11-07 2022-11-07 一种新型注塑模具 Active CN2188036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88437.3U CN218803686U (zh) 2022-11-07 2022-11-07 一种新型注塑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88437.3U CN218803686U (zh) 2022-11-07 2022-11-07 一种新型注塑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03686U true CN218803686U (zh) 2023-04-07

Family

ID=872548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988437.3U Active CN218803686U (zh) 2022-11-07 2022-11-07 一种新型注塑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0368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382762U (zh) 一种带侧孔注塑件的注塑模具
CN218803686U (zh) 一种新型注塑模具
CN218342729U (zh) 一种高稳定性模具
CN217803133U (zh) 注塑模具的旋转顶出机构
CN210651688U (zh) 一种一出多成型cd音响钮帽的模具
CN213648461U (zh) 一种四级插头注塑模具
CN220429119U (zh) 提升产品生产效率的注塑模具
CN218985576U (zh) 一种成型效果好易脱模的注塑模具
CN219294600U (zh) 一种便于脱料的倒装模
CN216966239U (zh) 一种模内注塑的五金模具
CN215943583U (zh) 用于吊顶钉成型的模具结构
CN219855683U (zh) 一种汽车插头内架成型模具
CN217834540U (zh) 一种冷流道分散进胶叶轮注塑模具
CN212472236U (zh) 一种用于制作智能马桶盖圈的模具
CN221456670U (zh) 磁吸地漏芯本体双色注塑模具
CN218985575U (zh) 门锁双色旋转一体成型模具
CN218803592U (zh) 注塑模具
CN211054291U (zh) 一种一出多成型空调旋钮帽支架的模具
CN211941867U (zh) 一种具有定模斜销的塑胶模具结构
CN211640768U (zh) 一种汽车内饰件注塑模具
CN217834597U (zh) 一种高透pp注塑杯成型模具
CN114750367B (zh) 一种三板非同开式叠模模具结构
CN218139525U (zh) 一种提高产品稳定性的进胶模具
CN215472840U (zh) 一种模内热切水口的注塑模具
CN220923184U (zh) 具有模内切胶口的进胶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