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790505U - 电子雾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子雾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790505U
CN218790505U CN202222374536.2U CN202222374536U CN218790505U CN 218790505 U CN218790505 U CN 218790505U CN 202222374536 U CN202222374536 U CN 202222374536U CN 218790505 U CN218790505 U CN 2187905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ction nozzle
hole
air inlet
wall
inlet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37453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左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ove Miracle Hong Ko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ove Miracle Hong Ko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ove Miracle Hong Ko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Love Miracle Hong Ko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37453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790505U/zh
Priority to PCT/CN2023/081382 priority patent/WO2024051133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7905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79050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4TOBACCO; CIGARS; CIGARETT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SMOKERS' REQUISITES
    • A24FSMOKERS' REQUISITES; MATCH BOX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 A24F40/00Electrically operated smoking devices; Component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thereof; Maintenance or testing thereof; Charging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24F40/40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connection of cartridges and battery par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4TOBACCO; CIGARS; CIGARETT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SMOKERS' REQUISITES
    • A24FSMOKERS' REQUISITES; MATCH BOX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 A24F40/00Electrically operated smoking devices; Component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thereof; Maintenance or testing thereof; Charging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24F40/40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connection of cartridges and battery parts
    • A24F40/48Fluid transfer means, e.g. pumps
    • A24F40/485Valves; Apertur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4TOBACCO; CIGARS; CIGARETT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SMOKERS' REQUISITES
    • A24FSMOKERS' REQUISITES; MATCH BOX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 A24F40/00Electrically operated smoking devices; Component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thereof; Maintenance or testing thereof; Charging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24F40/50Control or monitoring
    • A24F40/51Arrangement of sensor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设有储油腔;雾化组件,设于所述外壳内,所述雾化组件上开设有第一进气孔以及第一进油孔;吸嘴,套设于所述雾化组件上且部分所述吸嘴位于所述外壳外,所述吸嘴上开设有第二进气孔以及第二进油孔,所述第二进气孔与外界连通,所述第二进油孔与所述储油腔连通,所述吸嘴能够相对所述雾化组件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运动;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进油孔与所述第二进油孔连通,且所述第一进气孔与所述第二进气孔连通;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进油孔与所述第二进油孔错开,且所述第一进气孔与所述第二进气孔错开。如此通过简单的结构能够避免电子雾化装置干烧。

Description

电子雾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雾化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子雾化装置。
背景技术
电子雾化装置是一种将可雾化介质转化为可供用户吸食的气溶胶的装置。现有技术中的电子雾化装置主要由储油腔、雾化组件和电源构成。储油腔用于储存可雾化介质,雾化组件用于对雾化介质进行加热并雾化,以形成可供吸食者食用的气溶胶;电源用于向雾化组件提供能量。
传统技术中为保证电子雾化装置的口感以及便于电子雾化装置装配,经常采用储油腔与雾化器分离的设置。然而,这样的设置容易导致在某些情况下用户抽吸时雾化组件内没有可雾化介质,即导致雾化组件干烧,从而降低雾化组件的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电子雾化装置中的干烧问题,提供一种电子雾化装置。
一种电子雾化装置,所述电子雾化装置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内设有储油腔;
雾化组件,设于所述外壳内,所述雾化组件上开设有第一进气孔以及第一进油孔;
吸嘴,套设于所述雾化组件上且部分所述吸嘴位于所述外壳外,所述吸嘴上开设有第二进气孔以及第二进油孔,所述第二进气孔与外界连通,所述第二进油孔与所述储油腔连通,所述吸嘴能够相对所述雾化组件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运动;
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进油孔与所述第二进油孔连通,且所述第一进气孔与所述第二进气孔连通;
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进油孔与所述第二进油孔错开,且所述第一进气孔与所述第二进气孔错开。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吸嘴可转动地套设于所述雾化组件上,所述吸嘴相对所述雾化组件在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之间转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与所述外壳内壁连接的底座,所述吸嘴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吸嘴位于所述外壳内的部分与所述外壳间隔设置,所述吸嘴、所述外壳以及所述底座围设形成所述储油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雾化组件还包括套管以及雾化芯,所述套管内设有与所述吸嘴连通的第一气道,所述雾化芯设于所述第一气道内,所述第一进油孔开设于所述第一气道的管壁上,所述吸嘴套设于所述套管上,所述吸嘴相对所述套管运动,使所述第二进油孔与所述第一进油孔正对,或使所述第二进油孔与所述第一进油孔错开。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进气孔开设于所述套管的顶壁上,所述吸嘴还包括遮挡部,所述遮挡部与所述套管的顶壁接触,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遮挡部于所述顶壁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一进气孔错开,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遮挡部于所述顶壁上的投影覆盖所述第一进气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吸嘴内设有第二气道,所述遮挡部设于所述第二气道的管壁上,所述遮挡部部分区域与所述第二气道的管壁间隔设置以围设形成所述第二进气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座上设有容置槽,所述外壳上开设有穿孔,所述吸嘴一端设于所述容置槽内与所述容置槽的槽壁接触并转动配合,所述吸嘴的另一端穿设所述穿孔与所述穿孔的孔壁接触并转动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壳与所述吸嘴其中一个上设有限位件,另一个上设有与所述限位件配合的定位孔,所述定位孔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两个所述定位孔沿所述吸嘴的周向分布,所述限位件与其中一个所述定位孔配合时所述吸嘴相应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所述限位件与另一个所述定位孔配合时所述吸嘴处于所述第二位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穿孔的孔壁沿轴向延伸设有配合部,所述配合部的端面上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包括底壁,以及均与所述底壁连接且相对设置的第一槽壁及第二槽壁,所述吸嘴沿径向向外延伸设有抵接部,所述定位孔开设于所述限位槽的底壁上,所述限位件设于所述抵接部上,所述抵接部可动地设于所述限位槽内,所述抵接部与所述第一槽壁抵接时所述吸嘴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所述抵接部与所述第二槽壁抵接时所述吸嘴处于所述第二位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吸嘴上套设有多个密封圈,其中一个所述密封圈与所述穿孔的孔壁密封配合;及/或
其中另一个所述密封圈与所述容置槽的槽壁密封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子雾化装置还包括气流传感器,所述外壳上开设有与所述雾化组件连通的通气孔,所述气流传感器设于所述外壳内,所述气流传感器与所述通气孔连通以感应所述通气孔处的气流,所述气流传感器与所述雾化组件电连接以在所述气流传感器感应到气流时驱动所述雾化组件;及/或
电源,设于所述外壳内,所述电源与所述雾化组件连接。
上述电子雾化装置,当吸嘴处于第一位置,第一进气孔连通第一进气孔的同时第一进油孔能够与第二进油孔连通,故当用户抽吸时雾化组件内含有自第一进油孔及第二进油孔流入的可雾化介质,雾化组件不会发生干烧。当吸嘴处于第二位置时,第一进气孔与第二进气孔错开,即第一进气孔与第二进气孔不连通,从而抽吸动作不会引起雾化组件启动,雾化组件不会发生干烧。并且此时第一进油孔与第二进油孔错开,即第一进油孔与第二进油孔不连通,从而使得储油腔与雾化组件相对分离,保证了电子雾化装置生成气溶胶的口感,并便于电子雾化装置的装配。
进一步地,由于吸嘴部分位于外壳外,故能够方便地驱动吸嘴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往复运动。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电子雾化装置的轴侧示意图;
图2为当图1所示电子雾化装置中吸嘴处于第一位置时的俯视图;
图3为当图1所示电子雾化装置中吸嘴处于第二位置时的俯视图;
图4为电子雾化装置中部分结构沿图2中A-A线的剖视图;
图5为电子雾化装置中部分结构沿图3中B-B线的剖视图;
图6为电子雾化装置中另一部分结构沿图2中A-A线的剖视图;
图7为图4所示电子雾化装置中底座的爆炸示意图;
图8为图4所示电子雾化装置中上壳体部分结构的轴侧示意图;
图9为图4所示电子雾化装置中吸嘴的轴侧示意图;
图10为图4所示电子雾化装置中套管的轴侧示意图;
图11为图4所示电子雾化装置中吸嘴部分结构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10、电子雾化装置;100、外壳;110、上壳体;111、穿孔;1120、配合部;1121、限位槽;1121a、底壁;1121b、第一槽壁;1121c、第二槽壁;1122、定位孔;120、下壳体;121、通气孔;130、储油腔;200、雾化组件;210、下密封套;220、套管;221、第一气道;222、顶壁;222a、第一进气孔;223、侧壁;223a、第一进油孔;230、雾化芯;300、吸嘴;310、第二进气孔;320、第二进油孔;330、第二气道;340、遮挡部;350、抵接部;351、限位件;360、密封圈;400、电源;500、气流传感器;600、底座;610、容置槽;611、安放孔;620、灌油孔;630、密封塞。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参阅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了的电子雾化装置10包括外壳100、雾化组件200、吸嘴300、电源400以及气流传感器500。雾化组件200设于外壳100内,雾化组件200能够将可雾化介质雾化为可供吸食者吸食的气溶胶。吸嘴300与雾化组件200连通,通过吸嘴300能够将雾化组件200所产生的气溶胶传输给吸食者。电源400设于外壳100内与雾化组件200连接,以向雾化组件200提供雾化所需的能量。外壳100上开设有与雾化组件200连通的通气孔121,以保证雾化组件200内气流能够流通,确保雾化组件200所产生的气溶胶能够流动。气流传感器500设于外壳100内,气流传感器500与通气孔121连通以感应通气孔121处的气流。气流传感器500与雾化组件200电连接以在气流传感器500感应到气流时驱动雾化组件200。也就是说,当有达到预设条件的气流自通气孔121流入外壳100内时,气流传感器500能够感应到该气流,从而驱动雾化组件200启动以进行雾化工作。气流传感器500具体例如可以为咪头。
请参阅图1并结合图4及图6,在一个实施例中,外壳100具体可以包括相互套接的上壳体110与下壳体120。雾化组件200设于上壳体110内,电源400设于下壳体120内。通孔开设于下壳体120,气流传感器500也设于下壳体120上以准确感应通气孔121处流动的气流。自通气孔121流入的气流能够通过下壳体120流入位于上壳体110中的雾化组件200内。
请继续参阅图1至图5,在一个实施例中,外壳100内设有储油腔130,储油腔130用于储存可雾化介质。吸嘴300套设于雾化组件200上且部分吸嘴300位于外壳100外。雾化组件200上开设有第一进气孔222a以及第一进油孔223a。吸嘴300上开设有第二进气孔310以及第二进油孔320,第二进气孔310与外界空气连通,第二进油孔320与储油腔130连通。吸嘴300能够相对雾化组件200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运动。
结合图2及图4,当吸嘴300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一进油孔223a与第二进油孔320连通,且第一进气孔222a与第二进气孔310连通。可以理解的是,图2及与4所示吸嘴300处于相对雾化组件200的第一位置。
结合图3及图5,当吸嘴300处于第二位置时,第一进油孔223a与第二进油孔320错开,且第一进气孔222a与第二进气孔310错开。可以理解的是,图3及与5所示吸嘴300处于相对雾化组件200的第二位置。
上述电子雾化装置10,结合图2及图4,当吸嘴300处于第一位置,第一进气孔222a连通第一进气孔222a的同时第一进油孔223a能够与第二进油孔320连通,雾化组件200内含有自第一进油孔223a及第二进油孔320流入的可雾化介质。从而当吸嘴300处于第一位置,当用户抽吸时而启动雾化组件200时,雾化组件200内含有可雾化介质且能够通过第一进油孔223a及第二进油孔320从储油腔130中补充可雾化介质,故雾化组件200不会发生干烧。
结合图3及图5,当吸嘴300处于第二位置时,第一进气孔222a与第二进气孔310错开,即第一进气孔222a与第二进气孔310不连通,从而抽吸动作不会引起雾化组件200启动,故此时雾化组件200不会发生干烧。并且此时第一进油孔223a与第二进油孔320错开,即第一进油孔223a与第二进油孔320不连通,从而使得储油腔130与雾化组件200相对分离,保证了雾化组件200生成气溶胶的口感。
请参阅图4及图5,在一个实施例中具体地,吸嘴300可以穿设于上壳体110上,且吸嘴300至少部分位于上壳体110外。雾化组件200可以设于上壳体110内。
结合图4及图5进一步地,吸嘴300套设于雾化组件200上,故雾化组件200能够对吸嘴300的运动起限位及导向作用。并且,部分吸嘴300位于上壳体110外,如此能够便于驱动吸嘴300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切换,便于吸食者吸食。
请参阅图2至图4,在一个实施例中,吸嘴300可转动地套设于雾化组件200上,吸嘴300相对雾化组件200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转动。也就是说,可以通过操控吸嘴300位于上壳体110外的部分结构,以驱动吸嘴300整体相对于雾化组件200转动,使吸嘴300运动至相对雾化组件200的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
请参阅图4、图5及图7,在一个实施例中,电子雾化装置10还包括与外壳100内壁连接的底座600。吸嘴300与底座600连接,吸嘴300位于外壳100内的部分与外壳100间隔设置,吸嘴300、外壳100以及底座600围设形成储油腔130。第二进油孔320与储油腔130连通,故当第二进油孔320与第一进油孔223a连通时,可雾化介质即可通过第二进油孔320、第一进油孔223a流入雾化组件200内。当第二进油孔320与第一进油孔223a错开时,雾化组件200即与储油腔130分离。
并且,结合上述可以理解的是,吸嘴300套设于雾化组件200上。故,通过设置吸嘴300为围设形成储油腔130结构的一部分,能够便于吸嘴300控制雾化组件200与储油腔130的连通或分离。即,如此设置能够便于吸嘴300使第一进油孔223a与储油腔130连通,或吸嘴300使第一进油孔223a与储油腔130分离。
请参阅图7、图8并结合图4及图5,在一个实施例中,底座600上设有容置槽610,外壳100上开设有穿孔111。吸嘴300一端设于容置槽610内与容置槽610的槽壁接触并转动配合,吸嘴300的另一端穿设穿孔111与穿孔111的孔壁接触并转动配合。如此,通过容置槽610的槽壁配合穿孔111的孔壁,能够进一步地对吸嘴300的转动运动进行限位,以保证吸嘴300能够准确沿预期轨迹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转动。穿孔111具体可以开设于上壳体110上。
请参阅图7并结合图4,在一个实施例中,底座600具体可以设于上壳体110内,即底座600与上壳体110及吸嘴300围设形成储油腔130。底座600与上壳体110的内周壁连接以使上壳体110内部空间与下壳体120内部空间相互隔离,避免上壳体110内的可雾化介质发生泄漏。底座600上还开设有安放孔611,通过安放孔611能够使上壳体110与下壳体120连通。雾化组件200的部分结构穿设于安放孔611内,如此,通气孔121流入下壳体120内的气流能够进入雾化组件200中。安放孔611具体可以开设于容置槽610的底壁上。
当然,在某些实施例中,底座600可以根据需求设置在上壳体110与下壳体120的连接处,或者底座600可以设于下壳体120内。
请参阅图4及图5,在一个实施例中,雾化组件200包括与安放孔611密封配合的下密封套210,通过下密封套210能够避免可雾化介质通过安放孔611发生泄漏。
请参阅继续参阅图7并结合图4,在一个实施例中,底座600上开设有多个灌油孔620,多个灌油孔620均与储油腔130连通,通过灌油孔620能够向储油腔130内输送补充可雾化介质。灌油孔620内可分离的穿设有与灌油孔620密封配合的密封塞630,通过密封塞630能避免储油腔130内可雾化介质发生泄漏。
请参阅图9并结合图4及图5,在一个实施例中,吸嘴300上套设有多个密封圈360。其中一个或多个密封圈360与穿孔111的孔壁密封配合,以避免储油腔130内的可雾化介质自穿孔111中发生泄漏。
请继续图9并结合图4及图5,在一个实施例中,吸嘴300上所套设的多个密封圈360中的其中另外一个或多个密封圈360,还可以与容置槽610的槽壁密封配合,避免储油腔130内的可雾化介质自容置槽610中发生泄漏。
请参阅图4及图5,在一个实施例中,雾化组件200还包括套管220以及雾化芯230。雾化芯230能够对可雾化介质进行雾化处理,以将可雾化介质雾化为气溶胶。套管220内设有与吸嘴300连通的第一气道221,雾化芯230设于第一气道221内。第一进油孔223a开设于第一气道221的管壁上,从而当吸嘴300处于第一位置时,可雾化介质能够通过第一进油孔223a进入套管220内,避免雾化芯230干烧。吸嘴300套设于套管220上相对套管220运动至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也即,吸嘴300套设于套管220上相对套管220运动至第一进油孔223a与第二进油孔320正对,或第一进油孔223a与第二进油孔320错开。
请参阅图9并结合图4及图5,在一个实施例中,吸嘴300上所套设的多个密封圈360中的其中另外一个或多个密封圈360,还可以与套管220的外壁密封配合,避免储油腔130内的可雾化介质自吸嘴300与套管220之间可能存在的间隙中发生泄漏。
请参阅图10及图11,在一个实施例中,套管220包括顶壁222以及连接于顶壁222周缘的侧壁223,第一进气孔222a开设于套管220的顶壁222上,第一进油孔223a开设于套管220的侧壁223上。吸嘴300还包括遮挡部340,遮挡部340与套管220的顶壁222接触。吸嘴300处于第一位置时,遮挡部340于顶壁222上的投影与第一进气孔222a错开,即此时遮挡部340不能覆盖或至少不能完全覆盖第一进气孔222a,也即第一进气孔222a能够与第二进气孔310连通。吸嘴300处于第二位置时,遮挡部340于顶壁222上的投影覆盖第一进气孔222a,即此时遮挡部340完全封堵住了第一进气孔222a,第一进气孔222a不能与第二进气孔310连通。故通过吸嘴300抽吸时不会引起第二进气孔310内气流变化,也即不会引起气流传感器500被触发,雾化组件200不会因抽吸启动而导致干烧。
请参阅图11,在一个实施例中,吸嘴300内设有第二气道330。遮挡部340设于第二气道330的管壁上,故遮挡部340能够随吸嘴300整体转动而转动,即吸嘴300整体转动时,遮挡部340相对套管220的位置及/或姿态也随之改变。遮挡部340部分区域与第二气道330的管壁间隔设置以围设形成第二进气孔310。可以理解的是,由于遮挡部340为围设形成第二进气孔310一部分的结构,故当遮挡部340至少部分未封堵第一进气孔222a时,第一进气孔222a即可与第二进气孔310连通。此时,雾化组件200所产生的气溶胶能够自第二气道330内通过第一进气孔222a及第二进气孔310传输至第一气道221内,供吸食者吸食。吸嘴300与套管220如此设置,相互配合简单且可靠。
进一步地,通过设置遮挡部340还能够便于套管220相对吸嘴300的定位装配,实现套筒与吸嘴300的装配快速且准确。具体而言,在装配时将套筒抽入吸嘴300内,套筒沿吸嘴300的内壁移动至套筒的顶壁222与遮挡部340抵接接触,即完成了套筒与吸嘴300的装配。
请参阅图10及图11,在一个实施例中,关于遮挡部340的遮挡密封作用,结合图10举例而言,第一进气孔222a可以为条形孔,遮挡部340与之对应的呈长条状结构,且遮挡部340尺寸与第一进气孔222a的尺寸相同,或遮挡部340尺寸大于第一进气孔222a的尺寸。如此,在第二位置,遮挡部340能够贴合顶壁222并完全覆盖第一进气孔222a,使第一进气孔222a封闭。此时,由于第一进气孔222a封闭,故第一进气孔222a与第二进气孔310不连通。
当吸嘴300自第二位置转动至第一位置时,长条状的遮挡部340转动至与第一进气孔222a呈相互交叉状。此时,第一进气孔222a至少部分区域不再被遮挡部340覆盖。可以理解的是,由于遮挡部340为围设形成第二进气孔310的一部分,故当第一进气孔222a至少部分区域不再被遮挡部340覆盖时,第一进气口222a能够与第二进气孔310连通。当然,处于第一位置的吸嘴300还能再次相对套管220转动至遮挡部340完全覆盖第一进气孔222a。
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关于第一进气孔222a以及遮挡部340形状仅为举例说明,第一进气孔222a与遮挡部340还可以根据需求而设置为其他形状,在此不进行限定。
在其他实施例中,遮挡部340还可以设于套管220的顶壁222上,吸嘴300转动时能够相对套管220运动至遮挡部340完全覆盖第二进气孔310,或吸嘴300转动时能够相对套管220运动至遮挡部340至少部分不覆盖第二进气孔310。
请再次参阅图8及图9,在一个实施例中,外壳100与吸嘴300其中一个上设有限位件351,另一个上设有与限位件351配合的定位孔1122。定位孔1122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两个定位孔1122沿吸嘴300的周向分布,如此吸嘴300相对外壳100转动时,限位件351能够分别与两个定位孔1122定位配合。限位件351与其中一个定位孔1122配合时吸嘴300相应处于第一位置,限位件351与另一个定位孔1122配合时吸嘴300处于第二位置。通过限位件351分别与两个定位孔1122定位配合,能够快速确定吸嘴300是否准确地运动至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便于吸嘴300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来回切换。同时,通过限位件351分别与两个定位孔1122定位配合,还能够使吸嘴300稳定地保持于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
请继续参阅图8及图9,在一个实施例中,以限位件351设于吸嘴300上,定位孔1122开设于外壳100上为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的是反之也是同理,故不再赘述。
具体地,穿孔111的孔壁沿轴向延伸设有配合部1120,配合部1120的端面上开设有限位槽1121。限位槽1121包括底壁1121a、第一槽壁1121b以及第二槽壁1121c。定位孔1122开设于限位槽1121的底壁1121a上。第一槽壁1121b与第二槽壁1121c均与底壁1121a连接,且第一槽壁1121b与第二槽壁1121c相对设置。吸嘴300沿径向向外延伸设有抵接部350,限位件351设于抵接部350上,限位件351通过抵接部350随吸嘴300整体转动。抵接部350可动地设于限位槽1121内,抵接部350与第一槽壁1121b抵接时吸嘴300处于第一位置,抵接部350与第二槽壁1121c抵接时吸嘴300处于第二位置。结合上述,当吸嘴300整体处于第一位置时,抵接部350与第一槽壁1121b抵接,限位件351与其中一个定位孔1122定位配合;当吸嘴300整体处于第二位置时,抵接部350与第二槽壁1121c抵接,限位件351与另一个定位孔1122定位配合。
如此设置,通过抵接部350分别与第一槽壁1121b及第二槽壁1121c抵接配合,能够保证吸嘴300转动时能快速定位至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同时,通过设置限位槽1121也能够限制吸嘴300的转动角度范围,使吸嘴300仅能够在预设的角度范围内旋转,避免吸嘴300的位置不可控。
配合部1120具体可以设于上壳体110上。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实施例中均以吸嘴300相对雾化组件200转动,以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切换为例进行说明。在其他实施例中,吸嘴300还可以与雾化组件200滑动配合,吸嘴300可以沿轴向相对雾化组件200滑动至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也就是说,吸嘴300可以沿轴向相对雾化组件200滑动至第一进气孔222a与第二进气孔310连通,且第一进油孔223a与第二进油孔320连通;以及,吸嘴300可以沿轴向相对雾化组件200滑动至第一进气孔222a与第二进气孔310错开,且第一进油孔223a与第二进油孔320错开。此时,吸嘴300仍可以设置为套设于雾化组件200上,通过雾化组件200能够对吸嘴300的往复移动进行限位和导向。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1)

1.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雾化装置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内设有储油腔;
雾化组件,设于所述外壳内,所述雾化组件上开设有第一进气孔以及第一进油孔;
吸嘴,套设于所述雾化组件上且部分所述吸嘴位于所述外壳外,所述吸嘴上开设有第二进气孔以及第二进油孔,所述第二进气孔与外界连通,所述第二进油孔与所述储油腔连通,所述吸嘴能够相对所述雾化组件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运动;
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进油孔与所述第二进油孔连通,且所述第一进气孔与所述第二进气孔连通;
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进油孔与所述第二进油孔错开,且所述第一进气孔与所述第二进气孔错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嘴可转动地套设于所述雾化组件上,所述吸嘴相对所述雾化组件在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之间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外壳内壁连接的底座,所述吸嘴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吸嘴位于所述外壳内的部分与所述外壳间隔设置,所述吸嘴、所述外壳以及所述底座围设形成所述储油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组件还包括套管以及雾化芯,所述套管内设有与所述吸嘴连通的第一气道,所述雾化芯设于所述第一气道内,所述第一进油孔开设于所述第一气道的管壁上,所述吸嘴套设于所述套管上,所述吸嘴相对所述套管运动,使所述第二进油孔与所述第一进油孔正对,或使所述第二进油孔与所述第一进油孔错开。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气孔开设于所述套管的顶壁上,所述吸嘴还包括遮挡部,所述遮挡部与所述套管的顶壁接触,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遮挡部于所述顶壁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一进气孔错开,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遮挡部于所述顶壁上的投影覆盖所述第一进气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嘴内设有第二气道,所述遮挡部设于所述第二气道的管壁上,所述遮挡部部分区域与所述第二气道的管壁间隔设置以围设形成所述第二进气孔。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设有容置槽,所述外壳上开设有穿孔,所述吸嘴一端设于所述容置槽内与所述容置槽的槽壁接触并转动配合,所述吸嘴的另一端穿设所述穿孔与所述穿孔的孔壁接触并转动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与所述吸嘴其中一个上设有限位件,另一个上设有与所述限位件配合的定位孔,所述定位孔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两个所述定位孔沿所述吸嘴的周向分布,所述限位件与其中一个所述定位孔配合时所述吸嘴相应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所述限位件与另一个所述定位孔配合时所述吸嘴处于所述第二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孔的孔壁沿轴向延伸设有配合部,所述配合部的端面上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包括底壁,以及均与所述底壁连接且相对设置的第一槽壁及第二槽壁,所述吸嘴沿径向向外延伸设有抵接部,所述定位孔开设于所述限位槽的底壁上,所述限位件设于所述抵接部上,所述抵接部可动地设于所述限位槽内,所述抵接部与所述第一槽壁抵接时所述吸嘴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所述抵接部与所述第二槽壁抵接时所述吸嘴处于所述第二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嘴上套设有多个密封圈,其中一个所述密封圈与所述穿孔的孔壁密封配合;及/或
其中另一个所述密封圈与所述容置槽的槽壁密封配合。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雾化装置还包括气流传感器,所述外壳上开设有与所述雾化组件连通的通气孔,所述气流传感器设于所述外壳内,所述气流传感器与所述通气孔连通以感应所述通气孔处的气流,所述气流传感器与所述雾化组件电连接以在所述气流传感器感应到气流时驱动所述雾化组件;及/或
电源,设于所述外壳内,所述电源与所述雾化组件连接。
CN202222374536.2U 2022-09-06 2022-09-06 电子雾化装置 Active CN2187905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374536.2U CN218790505U (zh) 2022-09-06 2022-09-06 电子雾化装置
PCT/CN2023/081382 WO2024051133A1 (zh) 2022-09-06 2023-03-14 电子雾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374536.2U CN218790505U (zh) 2022-09-06 2022-09-06 电子雾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790505U true CN218790505U (zh) 2023-04-07

Family

ID=870377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374536.2U Active CN218790505U (zh) 2022-09-06 2022-09-06 电子雾化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18790505U (zh)
WO (1) WO2024051133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925340B2 (ja) * 2015-12-18 2021-08-25 ジェイティー 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 エス.エイ.JT International S.A. 吸入器デバイスおよびこれを操作する方法
CN206687167U (zh) * 2017-04-13 2017-12-01 湖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雾化器及其电子烟
CN208446616U (zh) * 2018-06-06 2019-02-01 谢正荔 雾化器以及电子烟
CN208354607U (zh) * 2018-06-22 2019-01-11 湖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电子烟雾化器及该电子烟
CN209995368U (zh) * 2019-03-20 2020-01-31 上海新型烟草制品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气雾产生装置及气雾产生系统
JP7254208B2 (ja) * 2019-04-29 2023-04-07 フィリップ・モーリス・プロダクツ・ソシエテ・アノニム マウスピースが移動可能に取り付けられたエアロゾル発生装置
US11839238B2 (en) * 2019-05-15 2023-12-12 Vaporous Technologies, Inc. Personal vaporizer and method for filling same
CA3140650A1 (en) * 2019-05-15 2020-11-19 Christian J. RADO Personal vaporizer and method for filling same
CN210630645U (zh) * 2019-06-29 2020-05-29 深圳市新宜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双重防误触发的气雾发生装置
CN211048395U (zh) * 2019-09-16 2020-07-21 深圳市合元科技有限公司 雾化器及电子烟
CN211910522U (zh) * 2019-10-31 2020-11-13 深圳市合元科技有限公司 雾化装置及电子烟
CN213074430U (zh) * 2020-08-03 2021-04-30 深圳美众联科技有限公司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5603177U (zh) * 2021-02-10 2022-01-25 澎湃云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烟及其雾化器
CN215124371U (zh) * 2021-04-26 2021-12-14 深圳市基克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雾化器
CN215224771U (zh) * 2021-06-04 2021-12-21 深圳市优维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更换雾化芯的雾化器及电子抽吸装置
CN113475758B (zh) * 2021-06-21 2024-04-26 广东金莱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油芯可分离的电子烟
CN215898903U (zh) * 2021-06-21 2022-02-25 吉万(深圳)科技有限公司 气溶胶产生装置及其雾化器
CN215873454U (zh) * 2021-07-19 2022-02-22 深圳市赛尔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雾化装置及电子雾化器
CN215775565U (zh) * 2021-07-29 2022-02-11 深圳市万佳鑫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烟
CN113545525A (zh) * 2021-08-27 2021-10-26 深圳市基克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雾化器装置
CN215531621U (zh) * 2021-09-07 2022-01-18 东莞市亿海电子有限公司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6292994U (zh) * 2021-10-09 2022-04-15 深圳市沁园春科技有限公司 吸嘴组件、雾化器及雾化装置
CN216701639U (zh) * 2021-12-21 2022-06-10 深圳市卓尔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CN216701697U (zh) * 2021-12-29 2022-06-10 深圳市卓尔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4051133A1 (zh) 2024-03-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718420B1 (en) Atomiz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cigarette having the same
CN110403246B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212164888U (zh) 雾化器及其气溶胶发生装置
JP7291249B2 (ja) 噴霧器及び電子噴霧装置
CN212437303U (zh) 双烟弹电子烟及其供电装置
CN218790505U (zh) 电子雾化装置
CN215531621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6701644U (zh) 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CN211091899U (zh) 电子烟及其雾化器
CN210017886U (zh) 雾化装置及设有其的电子烟
CN111387558A (zh) 雾化器、电池组件和电子雾化装置
CN113197352A (zh) 一种电子雾化装置
CN211910522U (zh) 雾化装置及电子烟
CN113197351A (zh) 一种雾化器和电子雾化装置
CN211379638U (zh) 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211379629U (zh) 电子烘烤装置及其提取器和加热器
CN217851322U (zh) 储液结构和电子雾化装置
CN219270153U (zh) 雾化器以及电子雾化设备
CN111264908A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主机
CN219047353U (zh) 雾化组件及电子雾化器
CN111938204A (zh) 双烟弹电子烟及其供电装置
CN218650279U (zh) 电子雾化装置
CN219920313U (zh) 雾化装置
CN218185261U (zh) 雾化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2545550U (zh) 雾化器、电源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