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603177U - 一种电子烟及其雾化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子烟及其雾化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603177U
CN215603177U CN202120369506.5U CN202120369506U CN215603177U CN 215603177 U CN215603177 U CN 215603177U CN 202120369506 U CN202120369506 U CN 202120369506U CN 215603177 U CN215603177 U CN 2156031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atomizing core
plug
pipe
oil stor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36950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rging Cloud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rging Cloud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rging Cloud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rging Cloud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36950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6031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6031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6031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子烟及其雾化器,其中,该雾化器包括:烟嘴、通气管、雾化芯、储油管和支座封油塞;烟嘴可运动设置于储油管的第一端;支座封油塞固定连接于储油管的第二端;通气管和雾化芯均设置于储油管内,通气管的第一端固定连接于烟嘴,第二端固定连接于雾化芯的第一端,雾化芯和支座封油塞可相对运动,以使得雾化芯的进油孔在第一位置封堵于支座封油塞,在第二位置连通于储油管。在本方案中,烟嘴、通气管与雾化芯的依次连接形成一体联动机构,再通过烟嘴的运动带动雾化芯相对于支座封油塞的运动,以使得实现了进油孔在封堵工位和连通工位的切换,有助于实现了可随时控制雾化芯进油孔的开闭,从而有效达到了防止烟油发生渗漏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电子烟及其雾化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子烟及其雾化器。
背景技术
当前市场上电子烟产品储油方式主要有两种:无储油棉灌装和带储油棉灌装。而漏油是电子烟产品的痛点。现主要描述灌装类产品,电子烟储油舱灌装烟油后,雾化芯会被烟油侵泡,烟油通过进油孔渗入被雾化芯内部储油部件吸附锁住,如果长时间储存或运输烟油无法吸附会慢慢渗积后期演变成漏油(漏油后为不良品),尤其高空运输的情况下尤为突出。
目前使用的技术为拉扯硅胶棒联动雾化芯单向向上移动,在运输过程中,雾化芯进油孔为关闭状态,当消费者使用时提拉独立硅胶棒使雾化芯进油孔处于打开状态,进而使烟油进入雾化芯。即为在使用时向上拉扯硅胶棒直到硅胶棒断裂被拉出,此时进油孔露出硅胶座端面,烟油才可进入雾化芯。雾化芯内导油棉侵泡了烟油,此时给电子烟内的电热丝通电后就可以抽吸使用了。
然而,上述的现有技术存在如下的缺点:
1、现有技术方案只能向上移动,导致以下问题:A、消费者使用过程往往会持续一到数天不等,在这段时间产品会经历无规则使用、无规则静置、无规则运动、无规则气压(比如飞机上机舱内气压变低会导致油舱内空气排出进而将烟油推出油舱发生烟油泄漏)以及无规则温度等诸多难以预料的情况,此时雾化芯进油孔一直处于打开状态,那么必然会导致烟油渗漏,影响使用者使用;B、在生产中无法检测产品功能是否正常,为保证产品质量,测试需要产品进行模拟抽烟测试,主要检测发热丝雾化是否正常、吸阻是否正常、是否有异味等核心功能,由于现有技术的产品在消费者收到产品提拉硅胶棒前,雾化芯内的导油棉一直是处于干燥状态,如果进行模拟抽烟测试,则会导致导油棉会被烧糊,丧失导油和储油的功能,造成产品报废;C、由于咪头是气流感应开关,故在装配时由于操作工的呼吸、按压等动作或者空调风等因素容易给咪头施加气流,导致雾化芯在没有烟油的情况下工作/干烧,进而将导油棉烧糊,使产品报废,极大的增加了返工成本;D、现有技术下的产品,消费者在收到产品后,需要拔出硅胶棒,并且需要等待30秒以上才可以使用,影响了消费者的使用体验,如果消费者忽视了“等待30秒”的要求,则依然会造成干烧糊芯、产品报废;
2、稳定性差:此硅胶棒处于气流通道,由于硅胶本身的特性,导致硅胶棒在提拉时可能会出现断裂面不均匀或者断裂位置错误的情况,继而造成半堵孔或完全堵孔,导致产品使用效果差或者完全无法使用;在半堵孔的情况下,雾化蒸汽遇到残留硅胶容易形成冷凝液并在此聚集,并造成如下问题:在使用时会使冷凝液向上流出吸嘴进入使用者口中影响体验和身体健康;在静置时会使冷凝液向下流动依次经过雾化芯、电池、咪头、底盖直到外部。在全堵孔的情况下,气流无法通过,导致完全无法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雾化器,能够实现了雾化芯进油孔开合状态的控制,达到了有效防止烟油发生渗漏的目的,以此可保证了使用者的使用效果。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应用上述雾化器的电子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雾化器,包括:烟嘴、通气管、雾化芯、储油管和支座封油塞;
所述烟嘴可运动设置于所述储油管的第一端;所述支座封油塞固定连接于所述储油管的第二端;所述通气管和所述雾化芯均设置于所述储油管内,所述通气管的第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烟嘴,第二端固定连接于所述雾化芯的第一端,所述雾化芯和所述支座封油塞可相对运动,以使得所述雾化芯的进油孔在第一位置封堵于所述支座封油塞,在第二位置连通于所述储油管。
优选地,所述雾化芯和所述支座封油塞可相对轴向移动;
或,所述雾化芯和所述支座封油塞可相对周向旋转。
优选地,所述烟嘴可沿轴向移动设置于所述储油管的第一端,以带动所述通气管和所述雾化芯相对所述支座封油塞作轴向移动。
优选地,所述储油管的第一端具有沿径向向内的折弯部结构;
所述烟嘴在第一轴向移动极限位置其外壁与所述储油管的折弯部第一端抵触配合,在第二轴向移动极限位置通过所述通气管第一端的外壁与所述储油管的折弯部第二端抵触配合。
优选地,所述雾化芯的第二端开设有进气口;
所述支座封油塞设有用于封堵所述进气口的密封机构。
优选地,所述密封机构为锥形密封钉,所述锥形密封钉的小头端朝向所述进气口,且小头端的尺寸小于所述进气口的孔径,大头端的尺寸大于所述进气口的孔径。
优选地,所述雾化芯包括:雾化芯套管和导线塞;
所述雾化芯套管的第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通气管的第二端,所述导线塞的第一端设置于所述雾化芯套管的第二端,所述导线塞的第二端开设所述进气口。
优选地,所述支座封油塞与所述储油管的第二端之间的固定连接结构包括:卡接结构;
所述卡接结构包括:配合的卡槽和卡块;所述卡槽和所述卡块中的一个设置于所述储油管的第二端,另一个设置于所述支座封油塞。
优选地,还包括:封油环和/或封油圈;
所述封油环设置在所述储油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烟嘴之间;所述封油圈设置在所述烟嘴与所述通气管的第一端之间。
一种电子烟,包括:雾化器,所述雾化器为如上所述的雾化器。
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雾化器中,通过烟嘴、通气管与雾化芯的首尾依次连接以形成一体联动机构,然后再通过烟嘴的运动带动雾化芯相对于支座封油塞的运动,以使得雾化芯的进油孔实现了在封堵工位和连通工位的切换,进而有助于实现了可随时控制雾化芯进油孔的开闭,从而有效达到了防止烟油发生渗漏的目的,以此可保证了使用者的使用效果;与此同时,本方案还具有部件更少、易于组装、操作更简单、操作稳定性更好和成本更低等特点。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烟,由于采用了上述的雾化器,因此其也就具有相应的有益效果,具体可以参照前面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子烟的整体外观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子烟的结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子烟的结构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子烟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子烟的结构示意图(向上移动);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子烟的结构示意图(向下移动);
图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支座封油塞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子烟的结构剖视图(向上移动);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子烟的结构剖视图(向下移动);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烟嘴的上下移动限位位置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烟嘴的旋转结构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烟嘴的旋转结构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雾化芯的正面旋转方式的示意图(封闭状态);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雾化芯的侧面旋转方式的示意图(封闭状态);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雾化芯的正面旋转方式的示意图(打开状态);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雾化芯的侧面旋转方式的示意图(打开状态);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导线和极片的连接示意图。
其中,10为烟嘴;20为通气管;30为雾化芯,31为雾化芯套管,32为电热丝,33为导油棉,34为导线塞,35为雾化芯支架,36为隔油棉,37为进油孔,38为进气口;40为储油管,41为注油孔封油塞,42为卡槽,43为注油孔;50为支座封油塞,51为卡块;60为锥形密封钉;70为封油环;80为封油圈;91为第一电热丝导片,92为第二电热丝导片,93为第一咪头控制板输出弹簧电极,94为第二咪头控制板输出弹簧电极,95为第一旋转运行导片轨道,96为第二旋转运行导片轨道,97为第一极片,98为第二极片,99为第一导线连接极片,100为第二导线连接极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器,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烟嘴10、通气管20、雾化芯30、储油管40和支座封油塞50;
如图4所示,烟嘴10可运动设置于储油管40的第一端;支座封油塞50固定连接于储油管40的第二端;通气管20和雾化芯30均设置于储油管40内,通气管20的第一端固定连接(固定连接方式可为螺接或者过盈连接)于烟嘴10,第二端固定连接于雾化芯30的第一端,雾化芯30和支座封油塞50可相对运动,以使得雾化芯30的进油孔37在第一位置封堵于支座封油塞50,在第二位置连通于储油管40。
在本方案中,需要说明的是,通过烟嘴10、通气管20与雾化芯30依次首尾固定连接,以便于使其三者形成一体联动机构,以此增强了雾化芯30联动的稳定性;此外,烟嘴10在相对储油管40的第一端运动的过程中,为了保证储油管40的密封性,这就要求烟嘴10在此过程中与储油管40的第一端保持活动密封;另外,基于烟嘴10的联动作用,以及为了实现雾化芯30的有效支撑,雾化芯30的第二端也是可运动设置于支座封油塞50内。
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器中,通过烟嘴10、通气管20与雾化芯30的首尾依次连接以形成一体联动机构,然后再通过烟嘴10的运动带动雾化芯30相对于支座封油塞50的运动,以使得雾化芯30的进油孔37实现了在封堵工位和连通工位的切换,进而有助于实现了可随时控制雾化芯30进油孔37的开闭,从而有效达到了防止烟油发生渗漏的目的,以此可保证了使用者的使用效果;与此同时,本方案还具有部件更少、易于组装、操作更简单、操作稳定性更好和成本更低等特点。
在本方案中,雾化芯30和支座封油塞50可相对轴向移动,如此一来,以便于实现了雾化芯30的进油孔37(进油位置)的移动调节,此种方式具有结构更为简单、更更加易于实现等特点;
或,雾化芯30和支座封油塞50可相对周向旋转,如此一来,以便于实现了雾化芯30的进油孔37(进油角度)的旋转调节,此种方式具有调节更为便捷、操作更为简单等特点。具体地,可通过对雾化芯30的旋转调节,以使得进油孔37在第一位置对位支座封油塞50的封堵区域,在第二位置对位支座封油塞50的可连通储油管40的贯通区域。当然,本方案还可将上述一体联动机构设为固定机构,通过轴向移动或周向旋转储油管40的方式以达到上述的目的。
进一步地,烟嘴10可沿轴向移动设置于储油管40的第一端,以带动通气管20和雾化芯30相对支座封油塞50作轴向移动。本方案即为通过拔压烟嘴10,以使得雾化芯30的进油孔37能够移入或移出(如图5和图6所示的上下移动)支座封油塞50,以达到可随时控制进油孔37的开合状态的效果,从而便于实现随时将烟油密封在储油管40内的目的。此外,本方案还可以通过控制进油孔37的开合程度来控制进油量的大小。当然,本方案还可以通过其它部件使得支座封油塞50相对雾化芯30作轴向移动,以实现上述的目的。
再进一步地,为了实现烟嘴10轴向移动的限位,以防烟嘴10压入储油管40的第一端,以及防止烟嘴10在储油管40的第一端发生脱落;相应地,如图4所示,储油管40的第一端具有沿径向向内的折弯部;
如图10所示,烟嘴10在第一轴向移动极限位置其外壁(图左的上方箭头处)与储油管40的折弯部第一端抵触配合,在第二轴向移动极限位置通过通气管20的第一端外壁(图左的下方箭头处)与储油管40的折弯部第二端抵触配合。本方案烟嘴10的限位结构如此设计,具有结构简单、结构紧凑和限位可靠等特点。
在本方案中,如图2所示,雾化芯30的第二端开设有进气口38;
支座封油塞50设有用于封堵进气口38的密封机构,避免雾化芯30发生漏气,以确保了雾化芯30的气密性,从而可保证了雾化芯30的正常工作;与此同时,此密封机构可以保证在雾化芯30进油孔37关闭的情况下,气道(进气口38)也会同时关闭,此时雾化器无法工作,避免误操作导致雾化芯30干烧。当然,如图9所示,雾化芯30的进气口38在第一位置与密封机构为密封状态,如图8所示,在第二位置与密封机构为断开状态,以便于实现雾化芯30进油和进气的同步。
进一步地,如图6和图7所示,密封机构为锥形密封钉60,锥形密封钉60的小头端朝向进气口38,且小头端的尺寸小于进气口38的孔径,大头端的尺寸大于进气口38的孔径。在本方案中,通过控制锥形密封钉60小头端进入雾化芯30的进气口38的多少,以便于实现了雾化芯30进气口38的进气量的控制,本方案如此设计,以便于实现了自由调节雾化芯30吸阻的功能,以此来满足不同客户对雾化芯30吸阻的需求。
具体地,如图2和图4所示,雾化芯30包括:雾化芯套管31、电热丝32、导油棉33和导线塞34;
雾化芯套管31的第一端固定连接于通气管20的第二端,导线塞34的第一端设置于雾化芯套管31的第二端,导线塞34的第二端开设穿线孔和进气口38,电热丝32设置于雾化芯套管31内,且电热丝32的线端通过穿线孔,导油棉33设置在雾化芯套管31与电热丝32之间。本方案的雾化芯30如此设计,具有结构简单、结构紧凑和物化性能稳定等特点。
进一步地,支座封油塞50与储油管40的第二端之间的固定连接结构包括:卡接结构;
卡接结构包括:配合的卡槽和卡块;卡槽和卡块中的一个设置于储油管40的第二端,另一个设置于支座封油塞50。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卡块51设置与支座封油塞50的外壁,卡槽42开设于储油管40第二端的管壁。此种固定连接方式具有结构简单、连接便捷和易于加工制造等特点。当然,本方案还可以采用其它的固定连接方式,比如:螺接和胶接等,此处不再赘述。
再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器还包括:封油环70和/或封油圈80;
封油环70设置在储油管40的第一端与烟嘴10之间,如此一来,以便于实现了储油管40的第一端与烟嘴10之间的动密封,以防油烟从烟嘴10处发生渗漏;封油圈80设置在烟嘴10与通气管20的第一端之间,如此一来,以避免油烟渗入通气管20内部,以保证了通气管20的正常工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烟,如图1所示,包括:雾化器,所述雾化器为如上所述的雾化器。由于本方案采用了上述的雾化器,因此其也就具有相应的有益效果,具体可以参照前面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下面再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方案作进一步介绍: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问题:
1、漏油问题:电子烟在运输、储存、运动(消费者外出使用)等非使用状态下烟油会通过裹覆在电热丝上的导油棉渗液出现漏液问题;
2、味道挥发问题:由于烟油属于可挥发性液体,如果不加以密封,香精等物质会逐渐挥发,导致味道逐渐变淡,现有技术虽然在包装时会做密封处理,但是在消费者打开后便会处于敞开状态,烟油会和空气接触,且消费者往往会持续使用一天到数天不等,在这种情况下味道逐渐变淡,影响消费者的抽吸体验;
3、消费者对吸阻不同需求的问题:由于消费者的肺活量和抽烟习惯各异,故而对吸阻的要求也会有不同的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
本电子烟为内部部件联动,移动烟嘴后联动雾化芯部件上下移动,使雾化芯进油孔可以在支座封油塞内上下移动,便可随时对进油孔进行打开和闭合操作,进而达到随时将烟油密封在油舱内的目的;此进油孔为烟油和外部空气接触的唯一通道,故可随时对烟油挥发的问题进行有效阻断;此机构通气管底部有锥形密封钉,通过压拔操作控制锥形密封钉进入进气口的多少,进而有效调节吸阻,满足不同客户对吸阻的需求。
电热丝:低电阻合金电阻丝,用于对烟油加热雾化。
雾化芯:包括电热丝和导油棉在内的组件,电热丝通电后用热辐射蒸发裹覆在电热丝上/内的吸油棉所吸附的烟油,产生雾化蒸汽。
导油棉:包裹在电热丝上/内的棉,通过毛细现象吸附烟油,具有吸油和储油的功能。
封油件:用来连接配件之间需要密封的零部件。
咪头控制板:电子烟电热丝的驱动控制件,咪头内部传感器通过气流流动启动控制板电路给电热丝通电。
冷凝液:电子烟油雾化后遇到较冷的表面冷却而产生的液体。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1、实现雾化芯进油孔可以随时开合的功能,进而拥有随时防漏、随时保鲜防变味的功能;
2、实现开合机构的高度稳定性;
3、实现产品可以进行必要品质检测的能力;
4、实现雾化芯进油量的自由调节能力;
5、实现吸阻大小自由调节的能力;
6、解决生产过程中误操作干烧的问题;
7、解决消费者直接使用现有技术产品导致干烧糊芯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主要原理:
本实用新型通过烟嘴与通气管和雾化芯连接形成一体联动机构,通过拔压烟嘴使雾化芯可以自由上下移动,进而控制雾化芯进油孔的开合状态,同时控制进气口处锥形密封钉的进入量,进而控制进气量,最终达到该产品具备防漏油、防变味和自由调节吸阻的功能。
烟嘴在轴向移动的情况下,做了防旋转和上下移动限位的设计。烟嘴与通气管连接装配后在储油管上形成一段可滑动的距离(可以参考图10)。吸嘴增加楞面防止旋转影响导线线路缠绕,如果需要旋转不影响功能也可以将电热丝的引线也换成导片,接触导片的极耳换成弹片或弹簧顶针即可(可以参考图11和图12)。
本实用新型的关键点和欲保护点:
1、通过烟嘴、通气管、雾化芯一体联动机构的上下移动实现防漏油、防变味、自由调节进油量和吸阻的功能;
2、烟嘴拔按时的限位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1、全流程杜绝漏油:可以完全杜绝产品在生产、运输和使用等全流程中的漏油问题;
2、全流程保鲜防变味:通过自由控制进油孔的开合,可以在生产、运输和使用等全流程中防止烟油挥发变味;
3、可以实现在生产制造过程中全流程品质管控;
4、可以实现进油量自由调节,通过控制进油孔的开合程度来控制进油量的大小;
5、可以实现吸阻自由调节,通过上下移动一体联动机构结合进气口底部锥形密封钉可以控制进气量,进而自由控制吸阻;
6、可以有效防止儿童使用,在气道关闭时,产品无法使用;同时阻止冷凝液下流至电池和咪头控制板损坏产品。
本实用新型的替代方案:
1、可以将一体联动上下移动的方式改为旋转的方式实现同样的目的,其原理如图13至图17所示;
2、可以将一体联动机构改为固定机构,通过上下移动或旋转油舱的方式来达到同样的目的。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雾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烟嘴(10)、通气管(20)、雾化芯(30)、储油管(40)和支座封油塞(50);
所述烟嘴(10)可运动设置于所述储油管(40)的第一端;所述支座封油塞(50)固定连接于所述储油管(40)的第二端;所述通气管(20)和所述雾化芯(30)均设置于所述储油管(40)内,所述通气管(20)的第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烟嘴(10),第二端固定连接于所述雾化芯(30)的第一端,所述雾化芯(30)和所述支座封油塞(50)可相对运动,以使得所述雾化芯(30)的进油孔(37)在第一位置封堵于所述支座封油塞(50),在第二位置连通于所述储油管(4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芯(30)和所述支座封油塞(50)可相对轴向移动;
或,所述雾化芯(30)和所述支座封油塞(50)可相对周向旋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烟嘴(10)可沿轴向移动设置于所述储油管(40)的第一端,以带动所述通气管(20)和所述雾化芯(30)相对所述支座封油塞(50)作轴向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油管(40)的第一端具有沿径向向内的折弯部;
所述烟嘴(10)在第一轴向移动极限位置其外壁与所述储油管(40)的折弯部第一端抵触配合,在第二轴向移动极限位置通过所述通气管(20)第一端的外壁与所述储油管(40)的折弯部第二端抵触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芯(30)的第二端开设有进气口(38);
所述支座封油塞(50)设有用于封堵所述进气口(38)的密封机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机构为锥形密封钉(60),所述锥形密封钉(60)的小头端朝向所述进气口(38),且小头端的尺寸小于所述进气口(38)的孔径,大头端的尺寸大于所述进气口(38)的孔径。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芯(30)包括:雾化芯套管(31)和导线塞(34);
所述雾化芯套管(31)的第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通气管(20)的第二端,所述导线塞(34)的第一端设置于所述雾化芯套管(31)的第二端,所述导线塞(34)的第二端开设所述进气口(38)。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封油塞(50)与所述储油管(40)的第二端之间的固定连接结构包括:卡接结构;
所述卡接结构包括:配合的卡槽和卡块;所述卡槽和所述卡块中的一个设置于所述储油管(40)的第二端,另一个设置于所述支座封油塞(5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封油环(70)和/或封油圈(80);
所述封油环(70)设置在所述储油管(40)的第一端与所述烟嘴(10)之间;所述封油圈(80)设置在所述烟嘴(10)与所述通气管(20)的第一端之间。
10.一种电子烟,包括: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器为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雾化器。
CN202120369506.5U 2021-02-10 2021-02-10 一种电子烟及其雾化器 Active CN2156031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369506.5U CN215603177U (zh) 2021-02-10 2021-02-10 一种电子烟及其雾化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369506.5U CN215603177U (zh) 2021-02-10 2021-02-10 一种电子烟及其雾化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603177U true CN215603177U (zh) 2022-01-25

Family

ID=799127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369506.5U Active CN215603177U (zh) 2021-02-10 2021-02-10 一种电子烟及其雾化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60317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68370A (zh) * 2022-01-27 2022-05-13 绿烟实业(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防漏油电子烟
WO2024051133A1 (zh) * 2022-09-06 2024-03-14 爱奇迹(香港)有限公司 电子雾化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68370A (zh) * 2022-01-27 2022-05-13 绿烟实业(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防漏油电子烟
CN114468370B (zh) * 2022-01-27 2023-08-11 绿烟实业(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防漏油电子烟
WO2024051133A1 (zh) * 2022-09-06 2024-03-14 爱奇迹(香港)有限公司 电子雾化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070562U (zh) 电子烟用雾化器及电子烟
CN215603177U (zh) 一种电子烟及其雾化器
US9986769B1 (en) Atomizer for an electronic cigarette
CN204837999U (zh) 上端进气电子烟雾化器
US20150366265A1 (en) Electronic-cigarette filter
CN106998804B (zh) 一种雾化组件及电子烟
CN106376976B (zh) 一种单侧气道油气分离电子烟雾化器
WO2017024926A1 (zh) 一种雾化组件
WO2016127406A1 (zh) 一种雾化器
CN103960780B (zh) 烟油雾化装置及电子烟
CN203851804U (zh) 电子烟雾化装置及电子烟
CN206197020U (zh) 一种单侧中空电子烟雾化芯
CN212937920U (zh) 具有泄压回气功能的气雾发生器
WO2020007205A1 (zh) 一种电子烟气流通道与传感器气流通道分离设置电子烟具
CN109330038B (zh) 雾化器及电子烟
CN108576941B (zh) 一种电子烟及其雾化器
CN206025222U (zh) 雾化管组件、雾化器及具有该雾化器的电子烟
CN209073562U (zh) 一种侧面注油的免拆卸旋转雾化器
CN113455725A (zh) 一种油芯分离控油结构、烟弹以及电子烟
CN111109656A (zh) 一种防止人为通过注油孔重复注油的雾化器及包括其的电子烟
CN207544330U (zh) 烟油雾化器
CN208160045U (zh) 一种电子烟及其雾化器
CN211608213U (zh) 一种防止烟油侧漏的口味雾化器
CN212787425U (zh) 一种竖置发热体rba雾化器
CN109744582B (zh) 一种电子烟及其封闭式雾化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