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662028U - 汽车后骨架结构 - Google Patents

汽车后骨架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662028U
CN218662028U CN202222308833.7U CN202222308833U CN218662028U CN 218662028 U CN218662028 U CN 218662028U CN 202222308833 U CN202222308833 U CN 202222308833U CN 218662028 U CN218662028 U CN 2186620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ross beam
beams
frame
mounting bracket
crossbe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30883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2230883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6620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6620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66202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汽车后骨架结构,包括后骨架主体、后风挡框架侧部安装支架、行李仓安装支架、顶盖侧框固定支架以及侧围护板安装部,后骨架主体包括横梁、连接梁以及纵梁,其中,横梁的数量为两根,包括邻近车体前部的第一横梁与邻近车体后部的第二横梁,第一横梁与第二横梁相互平行设置,多根连接梁连接横梁,纵梁在第一横梁的下方纵置,后风挡框架侧部安装支架的数量为两个,分别设置在靠近横梁两端的连接梁上,行李仓安装支架设置在后风挡框架侧部安装支架的旁侧,且行李仓安装支架的两端连接至两个横梁上,顶盖侧框固定支架与纵梁设置在同一根横梁上,且顶盖侧框固定支架的数量为两个,分别安装在此根横梁的端部位置,侧围护板安装部设置在纵梁的中部。

Description

汽车后骨架结构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汽车零部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后骨架结构。
背景技术
由于环境的逐渐恶化,新能源汽车等技术越来越收到重视,随着相关的新能源汽车的逐渐普及,这也对混合动力汽车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混合动力汽车相对传统汽油车及纯电动汽车而言,因同时兼具发动机、变速箱、电机、电池、油箱等专用零部件,并且传统汽车钣金结构复杂、所以混动汽车的安装工序较为复杂、成本较高,现有技术中缺少一种在保证结构强度的同时,具有较高集成度的汽车后骨架。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出了一种汽车后骨架结构,包括后骨架主体、后风挡框架侧部安装支架、行李仓安装支架、顶盖侧框固定支架以及侧围护板安装部;所述后骨架主体包括横梁、连接梁以及纵梁;其中,所述横梁的数量为两根,包括邻近车体前部的第一横梁与邻近车体后部的第二横梁,且所述第一横梁与所述第二横梁相互平行设置;多根所述连接梁连接所述横梁;所述纵梁在所述第一横梁的下方纵置;所述后风挡框架侧部安装支架的数量为两个,分别设置在靠近所述横梁两端的所述连接梁上;所述行李仓安装支架设置在所述后风挡框架侧部安装支架的旁侧,且所述行李仓安装支架的两端连接至两个所述横梁上;所述顶盖侧框固定支架与所述纵梁设置在同一根所述横梁上,且所述顶盖侧框固定支架的数量为两个,分别安装在此根横梁的端部位置;所述侧围护板安装部设置在所述纵梁的中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横梁向车体后部延伸有延伸架,所述延伸架呈“凵”型,所述延伸架两端的竖线结构端部连接至所述横梁上;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连接梁的数量为四根,其中两根对称安装在所述横梁靠近为中部位置,另外两根对称安装在所述横梁靠近两端的位置;所述后风挡框架侧部安装支架安装在两侧的所述连接梁上。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纵梁包括中间梁与边梁;所述中间梁的数量为两个,在所述第一横梁中部的下方对称设置;所述边梁的数量为两个,在所述第一横梁的两侧下方对称设置,所述边梁的下端向外横向连接有支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侧围护板安装部包括护板中部安装支架以及护板侧部安装支架;所述护板中部安装支架在横置在两个所述中间梁之间;所述护板侧部安装支架安装在所述边梁与所述支梁的底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后风挡框架中部安装支架,所述后风挡框架中部安装支架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延伸架与所述横梁上。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后骨架主体为方管梁,且在相应的位置开设有安装孔。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背门连接支架;所述背门连接支架安装在所述横梁的中部位置,用以安装背门连接铰链。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安全带组件安装支架;所述安装带组件安装支架安装在所述第一横梁朝向车体前侧的一端板面上。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边梁的宽度大于所述中间梁的宽度;所述第一横梁与所述第二横梁的结构相同,且所述第一横梁与所述连接梁的宽度相同。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通过将本申请的骨架主体设置为方管梁,在保证足够结构强度的基础上,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的优势,并且将多个连接支架:后风挡框架侧部安装支架、行李仓安装支架、顶盖侧框固定支架以及侧围护板安装部等集成到本申请的汽车后骨架上,在保证安装便捷的同时,减少了实施人员的装配工作量。
根据下面参考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说明,本申请的其它特征及方面将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包含在说明书中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与说明书一起示出了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并且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图1示出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混动汽车后骨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申请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功能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尽管在附图中示出了实施例的各种方面,但是除非特别指出,不必按比例绘制附图。
其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或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这里专用的词“示例性”意为“用作例子、实施例或说明性”。这里作为“示例性”所说明的任何实施例不必解释为优于或好于其它实施例。
另外,为了更好的说明本申请,在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给出了众多的具体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没有某些具体细节,本申请同样可以实施。在一些实例中,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方法、手段、元件和电路未作详细描述,以便于凸显本申请的主旨。
图1示出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混动汽车后骨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该汽车后骨架结构包括:后骨架主体、后风挡框架侧部安装支架30、行李仓安装支架40、顶架侧框固定支架60以及侧围护板安装部,后骨架主体包括横梁11、连接梁12以及纵梁13,其中,横梁11的数量为两根,包括邻近车体前部的第一横梁111与邻近车体后部的第二横梁112,且第一横梁111与第二横梁112相互平行设置,多根连接梁12连接横梁11,纵梁13在第一横梁111的下方纵置,后风挡框架侧部安装支架30的数量为两个,分别设置在靠近横梁11两端的连接梁12上,行李仓安装支架40设置在后风挡框架侧部安装支架30的旁侧,且行李仓安装支架40的两端连接至两个横梁11上,顶架侧框固定支架60与纵梁13设置在同一根横梁11上,且顶架侧框固定支架60的数量为两个,分别安装在此根横梁11的端部位置,侧围护板安装部设置在纵梁13的中部。
在此实施例中,通过将本申请的骨架主体设置为方管梁,在保证足够结构强度的基础上,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的优势,并且将多个连接支架:后风挡框架侧部安装支架30、行李仓安装支架40、顶架侧框固定支架60以及侧围护板安装部等集成到本申请的汽车后骨架上,在保证安装便捷的同时,减少了实施人员的装配工作量。
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二横梁112向车体后部延伸有延伸架70,延伸架70呈“凵”型,延伸架70两端的竖线结构端部连接至横梁11上,
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连接梁12的数量为四根,其中两根对称安装在横梁11靠近为中部位置,另外两根对称安装在横梁11靠近两端的位置,后风挡框架侧部安装支架30安装在两侧的连接梁12上。
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纵梁13包括中间梁131与边梁132,中间梁131的数量为两个,在第一横梁111中部的下方对称设置,边梁132的数量为两个,在第一横梁111的两侧下方对称设置,边梁132的下端向外横向连接有支梁133。
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侧围护板安装部包括护板中部安装支架100以及护板侧部安装支架90,护板中部安装支架100在横置在两个中间梁131之间,护板侧部安装支架90安装在边梁132与支梁133的底部。
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还包括后风挡框架中部安装支架20,后风挡框架中部安装支架20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延伸架70与横梁11上。
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后骨架主体为方管梁,且在相应的位置开设有安装孔。
在此实施例中,采用中空的方管梁能够在兼顾足够结构强度的基础上,并且材料成本较低,并且可以采用多条方管梁拼接形成后骨架主体,具有结构简单的优势。
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还包括背门连接支架,背门连接支架安装在横梁11的中部位置,用以安装背门连接铰链。
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还包括安全带组件安装支架80,安装带组件安装支架安装在第一横梁111朝向车体前侧的一端板面上。
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边梁132的宽度大于中间梁131的宽度,第一横梁111与第二横梁112的结构相同,且第一横梁111与连接梁12的宽度相同。
以上已经描述了本申请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用术语的选择,旨在最好地解释各实施例的原理、实际应用或对市场中的技术的改进,或者使本技术领域的其它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本文披露的各实施例。

Claims (10)

1.一种汽车后骨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后骨架主体、后风挡框架侧部安装支架、行李仓安装支架、顶盖侧框固定支架以及侧围护板安装部;
所述后骨架主体包括横梁、连接梁以及纵梁;
其中,所述横梁的数量为两根,包括邻近车体前部的第一横梁与邻近车体后部的第二横梁,且所述第一横梁与所述第二横梁相互平行设置;
多根所述连接梁连接所述横梁;
所述纵梁在所述第一横梁的下方纵置;
所述后风挡框架侧部安装支架的数量为两个,分别设置在靠近所述横梁两端的所述连接梁上;
所述行李仓安装支架设置在所述后风挡框架侧部安装支架的旁侧,且所述行李仓安装支架的两端连接至两个所述横梁上;
所述顶盖侧框固定支架与所述纵梁设置在同一根所述横梁上,且所述顶盖侧框固定支架的数量为两个,分别安装在此根横梁的端部位置;
所述侧围护板安装部设置在所述纵梁的中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骨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横梁向车体后部延伸有延伸架,所述延伸架呈“凵”型,所述延伸架两端的竖线结构端部连接至所述横梁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骨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梁的数量为四根,其中两根对称安装在所述横梁靠近为中部位置,另外两根对称安装在所述横梁靠近两端的位置;
所述后风挡框架侧部安装支架安装在两侧的所述连接梁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骨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包括中间梁与边梁;
所述中间梁的数量为两个,在所述第一横梁中部的下方对称设置;
所述边梁的数量为两个,在所述第一横梁的两侧下方对称设置,所述边梁的下端向外横向连接有支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后骨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围护板安装部包括护板中部安装支架以及护板侧部安装支架;
所述护板中部安装支架在横置在两个所述中间梁之间;
所述护板侧部安装支架安装在所述边梁与所述支梁的底部。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后骨架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后风挡框架中部安装支架,所述后风挡框架中部安装支架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延伸架与所述横梁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骨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骨架主体为方管梁,且在相应的位置开设有安装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骨架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背门连接支架;
所述背门连接支架安装在所述横梁的中部位置,用以安装背门连接铰链。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骨架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全带组件安装支架;
所述安全带组件安装支架安装在所述第一横梁朝向车体前侧的一端板面上。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后骨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梁的宽度大于所述中间梁的宽度;
所述第一横梁与所述第二横梁的结构相同,且所述第一横梁与所述连接梁的宽度相同。
CN202222308833.7U 2022-08-30 2022-08-30 汽车后骨架结构 Active CN2186620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308833.7U CN218662028U (zh) 2022-08-30 2022-08-30 汽车后骨架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308833.7U CN218662028U (zh) 2022-08-30 2022-08-30 汽车后骨架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662028U true CN218662028U (zh) 2023-03-21

Family

ID=855587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308833.7U Active CN218662028U (zh) 2022-08-30 2022-08-30 汽车后骨架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66202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820820B2 (en) Rear motor vehicle floor module
US7025411B2 (en) Subassembly for a cockpit
CN113602364B (zh) 一种门槛纵梁、电动汽车车身框架和电动汽车
KR20210076430A (ko) 차량 플로어구조
KR101345993B1 (ko) 자동차용 길이 방향 캐리어
CN216833939U (zh) 车身前端结构及汽车车身
CN111634248A (zh) 用于安装电动汽车动力总成各零部件的悬置结构及装置
CN103935402A (zh) 一种汽车前围
CN114537531A (zh) 车身
CN218662028U (zh) 汽车后骨架结构
RU91037U1 (ru) Система крепления стеклоочистителя автомобиля
CN211223328U (zh) 汽车低压蓄电池的托盘安装结构及包含其的车辆
CN211195824U (zh) 一种汽车动力电池的连接支撑结构
JP4038036B2 (ja) 自動車の後部車体構造
CN116331353A (zh) 一种电动汽车多型中梁应用前副车架
CN107933696B (zh) 前车身框式结构及汽车
CN212286478U (zh) 一种定位工装
CN116353711A (zh) 前部车身结构
CN218258364U (zh) 混合动力汽车用的后侧围骨架
CN211252803U (zh) 一种汽车后地板
CN110294020B (zh) 一种汽车转向支撑安装支架结构
CN103029570A (zh) 一种汽车散热器安装架及散热器总成安装结构
CN218258015U (zh) 集成式流水槽及其的汽车
CN218258365U (zh) 混动汽车用的前侧围骨架
CN219687269U (zh) 用于车辆的雨刮支架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