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258364U - 混合动力汽车用的后侧围骨架 - Google Patents
混合动力汽车用的后侧围骨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258364U CN218258364U CN202222297287.1U CN202222297287U CN218258364U CN 218258364 U CN218258364 U CN 218258364U CN 202222297287 U CN202222297287 U CN 202222297287U CN 218258364 U CN218258364 U CN 21825836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ide wall
- connecting plate
- enclosing
- frame
- fixedly connect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用的后侧围骨架,包括:第一侧围粱、第二侧围粱、第三侧围粱和后轮罩连接板。第一侧围粱、所述第二侧围粱和所述第三侧围粱均为中空的管状结构,第一侧围粱的末端与第二侧围粱的底端固定连接,第三侧围粱的前端与第二侧围粱的顶端固定连接,且第一侧围粱与第二侧围粱垂直设置,第三侧围粱与第二侧围粱垂直设置,以形成“Z”型结构的汽车后侧围骨架,且后轮罩连接板倾斜设置,一端与第二侧围粱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三侧围粱固定连接。如此,采用中空结构的侧围粱,焊接成“Z”型结构的汽车后侧围骨架相对与传统的片式围骨架,重量更轻,且结构简单、牢固。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汽车车身骨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用的后侧围骨架。
背景技术
由于环境的逐渐恶化,新能源汽车等技术越来越收到重视,随着相关的新能源汽车的逐渐普及,这也对混合动力汽车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混合动力汽车相对传统汽油车及纯电动汽车而言,因同时兼具发动机、变速箱、电机、电池、油箱等专用零部件,系统较为复杂,重量也较传统汽车及一般纯电动汽车较重,因此现有的新能源汽车的汽车骨架,尤其为新能源汽车的后侧围骨架的结构复杂、成本较高、重量较大,对厂商造成了更大的时间及成本压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出了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用的后侧围骨架,结构更简单,质量更轻,适合新能源汽车的使用。
根据本申请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用的后侧围骨架,包括:第一侧围粱、第二侧围粱、第三侧围粱和后轮罩连接板;所述第一侧围粱、所述第二侧围粱和所述第三侧围粱均为中空的管状结构;所述第一侧围粱的末端与所述第二侧围粱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侧围粱的前端与所述第二侧围粱的顶端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侧围粱与所述第二侧围粱垂直设置,所述第三侧围粱与所述第二侧围粱垂直设置,以形成“Z”型结构的汽车后侧围骨架;且所述后轮罩连接板倾斜设置,一端与所述第二侧围粱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三侧围粱固定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侧围粱和所述第三侧围粱上均开设有减重孔。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减重孔的开设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减重孔在所述第一侧围粱和所述第三侧围粱上呈规则排布。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后轮罩连接板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和固定梁;所述第一连接板为板面中部凹陷的板状结构;所述第二连接板体宽方向的一端做凹陷处理,且与所述第一连接板相匹配;所述固定梁倾斜设置,一端与所述第二侧围粱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三侧围粱固定连接,且所述固定梁为中空的管状结构;所述第二连接板体宽方向的凹陷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板体宽方向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体宽方向的平直端与所述固定梁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板一体成型。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连接处设置有加强筋,且所述加强筋设有多个。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三侧围粱上固定连接有第一侧围连接梁;所述第一侧围连接梁设置在所述第三侧围粱的下方,且所述第一侧围连接梁的顶端与所述第三侧围粱固定连接,底端适用于固定连接汽车的后轮罩;所述第一侧围连接梁为中空的管状结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三侧围粱的末端延伸有第二侧围连接梁,适用于固定所述后轮罩;所述第二侧围连接梁朝所述后轮罩弯折,与所述第三侧围粱之间就有预设角度;所述后轮罩连接板、所述第一侧围连接梁与所述第二侧围连接梁沿所述第三侧围粱的体长方向依次设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侧围粱上设置有门锁扣安装支架;所述门锁安装支架上设置有门锁扣螺母板。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后侧围骨架还包括支撑件;所述支撑件为断截面呈直角三角形的块状结构;所述支撑件设置在所述第一侧围粱与所述第二侧围粱的连接处,且所述支撑件垂直的两个板面,分别与所述第一侧围粱和第二侧围粱焊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侧围粱和第二侧围粱上开设有安装孔,适用于螺栓连接汽车骨架。
本申请实施例的混合动力汽车用的后侧围骨架的有益效果:由第一侧围粱、第二侧围粱和第三侧围粱依次焊接,并组成“Z”型结构的汽车后侧围骨架。相对与片状的汽车尾骨架结构,“Z”型的汽车后侧围骨架结构使用的材料更少,制作成本更低,结构更加简单,重量更轻。此外,第一侧围粱、第二侧围粱和第三侧围粱依次通过焊接的方式进行固定连接,结构牢固。不仅如此,组成“Z”型汽车后侧围骨架的第一侧围粱、第二侧围粱和第三侧围粱均为中空的管状结构,进一步降低整体围骨架的重量。
根据下面参考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说明,本申请的其它特征及方面将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包含在说明书中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与说明书一起示出了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并且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图1示出本申请实施例的混合动力汽车用的后侧围骨架的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本申请实施例的混合动力汽车用的后侧围骨架的主体结构示意的放大图;
图3示出本申请实施例的混合动力汽车的围骨架剖视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申请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功能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尽管在附图中示出了实施例的各种方面,但是除非特别指出,不必按比例绘制附图。
其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或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这里专用的词“示例性”意为“用作例子、实施例或说明性”。这里作为“示例性”所说明的任何实施例不必解释为优于或好于其它实施例。
另外,为了更好的说明本申请,在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给出了众多的具体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没有某些具体细节,本申请同样可以实施。在一些实例中,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方法、手段、元件和电路未作详细描述,以便于凸显本申请的主旨。
图1示出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的主体结构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混合动力汽车用的后侧围骨架包括:第一侧围粱100、第二侧围粱200、第三侧围粱300和后轮罩连接板400。第一侧围粱100、第二侧围粱200 和第三侧围粱300均为中空的管状结构,第一侧围粱100的末端与第二侧围粱 200的底端固定连接,第三侧围粱300的前端与第二侧围粱200的顶端固定连接,且第一侧围粱100与第二侧围粱200垂直设置,第三侧围粱300与第二侧围粱200垂直设置,以形成“Z”型结构的汽车后侧围骨架,且后轮罩连接板 400倾斜设置,一端与第二侧围粱200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三侧围粱300固定连接。
在此具体实施例中,参阅图1,由第一侧围粱100、第二侧围粱200和第三侧围粱300依次焊接,并组成“Z”型结构的汽车后侧围骨架。相对与片状的汽车尾骨架结构,“Z”型的汽车后侧围骨架结构使用的材料更少,结构更加简单,重量更轻。此外,第一侧围粱100、第二侧围粱200和第三侧围粱 300依次通过焊接的方式进行固定连接,结构牢固。不仅如此,组成“Z”型汽车后侧围骨架的第一侧围粱100、第二侧围粱200和第三侧围粱300均为中空的管状结构,进一步降低整体围骨架的重量。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一侧围粱100和第三侧围粱300上均开设有减重孔 110,从而可以使第一侧围粱100和第三侧围粱300的重量更轻,进一步降低汽车围骨架的重量。
进一步的,在此具体实施例中,第一侧围粱100和第三侧围粱300上开设的减重孔110的数量为多个,可根据不同的车型进行调整。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参阅图2,后轮罩连接板400包括第一连接板420、第二连接板410和固定梁三个部分。其中,第一连接板420为板面中部凹陷的板状结构,与汽车的后轮罩700相匹配,以便于固定汽车的后轮罩700。第二连接板410体宽方向的一端做凹陷处理,与第一连接板420相匹配。固定梁倾斜设置,一端与第二侧围粱200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三侧围粱300固定连接,且固定梁为中空的管状结构,可以降低汽车围骨架整体的重量。
进一步的,在此具体实施例中,第二连接板410体宽方向的凹陷端与第一连接板420体宽方向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连接板410体宽方向的平直端与固定梁的侧壁固定连接。如此设置,将用于连接汽车后轮罩700的后轮罩连接板400固定在“Z”型结构的汽车围骨架上,降低整体结构的复杂程度。
其中,第一连接板420与第二连接板410一体成型,减少制作工序。
更进一步的,在此具体实施例中,在第一连接板420与第二连接板410的弯折连接处设置有加强筋430,增强第一连接板420与第二连接板410弯折连接处的强度和刚性,以节约材料用量,减轻重量,降低成本。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在第三侧围粱300上固定连接有第一侧围连接梁 310,用于固定汽车的后轮罩700。其中,第一侧围连接梁310设置在第三侧围粱300的下方,且第一侧围连接梁310的顶端与第三侧围粱300固定连接,底端与后轮罩700焊接,以固定汽车的后轮罩700。此外,第一侧围连接梁310 为中空的管状结构,以降低汽车围骨架整体的重量。
进一步的,在此具体实施例中,第三侧围粱300的末端延伸有第二侧围连接梁320,第二侧围连接梁320的设置,是用于固定汽车的后轮罩700。其中,第二侧围连接梁320朝后轮罩700的方向弯折,与第三侧围粱300之间就有预设角度,其预设角度会与汽车的后轮罩700的形状相匹配,便于进行固定。
其中,后轮罩连接板400、第一侧围连接梁310与第二侧围连接梁320沿第三侧围粱300的体长方向依次设置,且均与汽车的后轮罩700进行固定连接。如此,结构牢固,以较少的结构,将后轮罩700固定在汽车的后侧围骨架上,降低制作成本。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二侧围粱200上设置有门锁扣安装支架520,门锁安装支架上设置有相匹配的门锁扣螺母板510,通过与车门上相应的门锁匹配,以实现车门的开启与关闭。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后侧围骨架还包括支撑件600,支撑件600为断截面呈直角三角形的块状结构。其中,支撑件600设置在第一侧围粱100与所述第二侧围粱200的连接处,且支撑件600相互垂直的两个板面,分别与第一侧围粱100和所述第二侧围粱200焊,以增加第一侧围粱100与第二侧围粱200连接处的结构强度。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参阅图1,第一侧围粱100和第二侧围粱200上开设有安装孔120,通过使用螺栓,将“Z”型结构的汽车后侧围骨架,固定在汽车骨架上。进一步的,安装孔120多开设在第一侧围粱100与第二侧围粱200 的连接位置,由于在第一侧围粱100与第二侧围粱200的连接处设置有用于增加结构强度的支撑件600,因此用于将汽车后侧围骨架螺接在汽车骨架上安装孔120开设在此位置。
其中,参阅图3,汽车后侧围骨架固定在汽车的后侧尾轮处,且汽车后侧围骨架的整体结构能够与汽车相匹配,在结构强度保证的前提下,降低汽车后侧围骨架的结构复杂程度,用以降低整体的围骨架重量,以符合新能源汽车的需求。
以上已经描述了本申请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用术语的选择,旨在最好地解释各实施例的原理、实际应用或对市场中的技术的改进,或者使本技术领域的其它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本文披露的各实施例。
Claims (10)
1.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用的后侧围骨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侧围粱、第二侧围粱、第三侧围粱和后轮罩连接板;
所述第一侧围粱、所述第二侧围粱和所述第三侧围粱均为中空的管状结构;
所述第一侧围粱的末端与所述第二侧围粱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侧围粱的前端与所述第二侧围粱的顶端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侧围粱与所述第二侧围粱垂直设置,所述第三侧围粱与所述第二侧围粱垂直设置,以形成“Z”型结构的汽车后侧围骨架;且
所述后轮罩连接板倾斜设置,一端与所述第二侧围粱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三侧围粱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汽车用的后侧围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围粱和所述第三侧围粱上均开设有减重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合动力汽车用的后侧围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重孔的开设数量为多个;
多个所述减重孔在所述第一侧围粱和所述第三侧围粱上呈规则排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汽车用的后侧围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轮罩连接板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和固定梁;
所述第一连接板为板面中部凹陷的板状结构;
所述第二连接板体宽方向的一端做凹陷处理,且与所述第一连接板相匹配;
所述固定梁倾斜设置,一端与所述第二侧围粱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三侧围梁固定连接,且所述固定梁为中空的管状结构;
所述第二连接板体宽方向的凹陷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板体宽方向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体宽方向的平直端与所述固定梁的侧壁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板一体成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混合动力汽车用的后侧围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连接处设置有加强筋,且所述加强筋设有多个。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汽车用的后侧围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侧围粱上固定连接有第一侧围连接梁;
所述第一侧围连接梁设置在所述第三侧围粱的下方,且所述第一侧围连接梁的顶端与所述第三侧围粱固定连接,底端适用于固定连接汽车的后轮罩;
所述第一侧围连接梁为中空的管状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混合动力汽车用的后侧围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侧围粱的末端延伸有第二侧围连接梁,适用于固定所述后轮罩;
所述第二侧围连接梁朝所述后轮罩弯折,与所述第三侧围粱之间就有预设角度;
所述后轮罩连接板、所述第一侧围连接梁与所述第二侧围连接梁沿所述第三侧围粱的体长方向依次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汽车用的后侧围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围粱上设置有门锁扣安装支架;
所述门锁安装支架上设置有门锁扣螺母板。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汽车用的后侧围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侧围骨架还包括支撑件;
所述支撑件为断截面呈直角三角形的块状结构;
所述支撑件设置在所述第一侧围粱与所述第二侧围粱的连接处,且所述支撑件垂直的两个板面,分别与所述第一侧围粱和所述第二侧围粱焊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汽车用的后侧围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围粱和所述第二侧围粱上开设有安装孔,适用于螺栓连接在汽车骨架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297287.1U CN218258364U (zh) | 2022-08-30 | 2022-08-30 | 混合动力汽车用的后侧围骨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297287.1U CN218258364U (zh) | 2022-08-30 | 2022-08-30 | 混合动力汽车用的后侧围骨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258364U true CN218258364U (zh) | 2023-01-10 |
Family
ID=847102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2297287.1U Active CN218258364U (zh) | 2022-08-30 | 2022-08-30 | 混合动力汽车用的后侧围骨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258364U (zh) |
-
2022
- 2022-08-30 CN CN202222297287.1U patent/CN218258364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068885B (zh) | 用于电动车辆的纵梁的加强单元 | |
US7390047B2 (en) | Front part structure of vehicle body | |
JP5887432B2 (ja) | 車体前部構造 | |
JP2003072398A (ja) | 車体後部構造 | |
KR20090023758A (ko) | 연료전지 차량의 샤시 프레임 | |
EP1353837B1 (en) | A motor vehicle having a modular structure and a method for assembling it | |
CN111634248A (zh) | 用于安装电动汽车动力总成各零部件的悬置结构及装置 | |
WO2024164758A1 (zh) | 前围板的加强板、前围板组件和车辆 | |
CN218258364U (zh) | 混合动力汽车用的后侧围骨架 | |
CN212738286U (zh) | 车辆前舱总成和车辆 | |
JP4038036B2 (ja) | 自動車の後部車体構造 | |
CN209757272U (zh) | 车身及具有其的车辆 | |
JPH10129277A (ja) | 電気自動車のバッテリ支持構造 | |
CN107933696B (zh) | 前车身框式结构及汽车 | |
CN116331353A (zh) | 一种电动汽车多型中梁应用前副车架 | |
JPH10119814A (ja) | 電気自動車のバッテリトレイ取付部補強構造 | |
CN210063132U (zh) | 车身及具有其的车辆 | |
CN213413484U (zh) | 汽车天窗的支撑框架和车辆 | |
CN218662028U (zh) | 汽车后骨架结构 | |
CN218258365U (zh) | 混动汽车用的前侧围骨架 | |
CN211543688U (zh) | 机舱横梁及汽车 | |
CN221563241U (zh) | 一种汽车及其仪表板横梁总成 | |
CN215513202U (zh) | 一种汽车蓄电池托盘及包含其的车辆 | |
JP3754053B2 (ja) | 高圧電装ボックスの車載構造 | |
CN212637172U (zh) | 一种副仪表板安装支架及汽车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