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684626U - 汽车及其后轮罩总成 - Google Patents

汽车及其后轮罩总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684626U
CN216684626U CN202123182715.8U CN202123182715U CN216684626U CN 216684626 U CN216684626 U CN 216684626U CN 202123182715 U CN202123182715 U CN 202123182715U CN 216684626 U CN216684626 U CN 2166846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r wheel
wheel cover
reinforcing structure
automobile
wheel hou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18271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劲松
郑望
于铁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lai Automobile Technology Anhu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ilai Automobile Technology Anhu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lai Automobile Technology Anhui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ilai Automobile Technology Anhu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18271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6846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6846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684626U/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36496 priority patent/WO2023109544A1/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B62D25/16Mud-guards or wings; Wheel cover panels
    • B62D25/18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e.g. mudguard flap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汽车及其后轮罩总成,旨在解决现有汽车的后轮罩总成采用单加强结构的情况下整车耐久性能和扭转刚度低的问题。为此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后轮罩总成包括后轮罩、第一后轮罩加强结构和第二后轮罩加强结构,第一后轮罩加强结构与第二后轮罩加强结构相连,第一后轮罩加强结构和第二后轮罩加强结构沿竖向并排地设置在后轮罩上,第一后轮罩加强结构为具有第一空腔的通道结构,第二后轮罩加强结构为具有第二空腔的通道结构。本实用新型能够提高汽车的强度耐久性能和扭转刚度,避免车身结构出现疲劳开裂和异响,保证汽车内乘客的安全,提高用户的驾驶感受,提升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汽车及其后轮罩总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汽车及其后轮罩总成。
背景技术
汽车后轮罩总成是汽车的重要部件,其安装在后车轮上方,用于防水、防泥以及吸收轮胎噪音等,可有效地保护后车轮,延长后车轮的使用寿命。
现有技术中,汽车的后轮罩总成一般具有单个加强结构,其下与后地板骨架总成连接,上与衣帽架或者薄板等结构连接。随着电动汽车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底盘系统需要对动力电池进行安装和承力,现有汽车的后轮罩总成已经无法满足整车的耐久性能,扭转刚度也出现了不足的情况,这会导致车身结构出现疲劳开裂、异响等问题,会直接影响乘客的安全和驾驶感受。
鉴于此,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汽车及其后轮罩总成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即,解决现有汽车的后轮罩总成采用单加强结构的情况下整车耐久性能和扭转刚度低的问题。
在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的后轮罩总成,所述后轮罩总成包括后轮罩、第一后轮罩加强结构和第二后轮罩加强结构,所述第一后轮罩加强结构与所述第二后轮罩加强结构相连,所述第一后轮罩加强结构和所述第二后轮罩加强结构沿竖向并排地设置在所述后轮罩上,
所述第一后轮罩加强结构为具有第一空腔的通道结构,所述第二后轮罩加强结构为具有第二空腔的通道结构。
在上述后轮罩总成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后轮罩加强结构位于所述第二后轮罩加强结构的前侧,所述第一后轮罩加强结构的后侧具有第一翻边结构,所述第二后轮罩加强结构的前侧具有第二翻边结构,所述第一翻边结构与所述第二翻边结构相连。
在上述后轮罩总成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翻边结构与所述第二翻边结构通过结构胶以及点焊的方式连接。
在上述后轮罩总成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翻边结构与所述后轮罩的内侧相贴合,所述第二翻边结构与所述后轮罩的内侧相贴合。
在上述后轮罩总成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后轮罩加强结构的前侧具有第三翻边结构,所述第三翻边结构与所述后轮罩的内侧相贴合。
在上述后轮罩总成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后轮罩加强结构的后侧具有第四翻边结构,所述第四翻边结构与所述后轮罩的内侧相贴合。
在上述后轮罩总成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后轮罩加强结构的最高点所处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二后轮罩加强结构的最高点所处的高度。
在上述后轮罩总成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后轮罩加强结构的最低点所处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二后轮罩加强结构的最低点所处的高度。
在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汽车,所述汽车包括后地板骨架总成和上述所述的后轮罩总成,所述后轮罩总成与所述后地板骨架总成连接,所述后轮罩总成为所述汽车的左后轮罩总成或右后轮罩总成。
在上述汽车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后地板骨架总成包括纵梁结构以及并排地设置在所述纵梁结构上的第一加强结构和第二加强结构,所述第一加强结构为具有第三空腔的通道结构,所述第二加强结构为具有第四空腔的通道结构,
所述第一后轮罩加强结构的一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一加强结构的第三空腔中,所述第二后轮罩加强结构的一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二加强结构的第四空腔中,所述第二加强结构与所述汽车的后减震器连接。
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能够通过并排设置的双通道式加强结构来提高汽车后减震器处的耐久性能,同时提高车身的扭转刚度,满足整车的性能要求,使得汽车的后轮罩总成能够适用更多的车型,例如电动汽车,避免车身结构出现疲劳开裂和异响等,保证汽车内乘客的安全,提高用户的驾驶感受,提升用户体验。
进一步地,通过结构胶和点焊组合的方式实现两个通道结构的连接,在实现强连接的基础上,能够进一步提高其强度耐久性能,并且进一步提高扭转刚度。
进一步地,汽车采用了上述的后轮罩总成,能够具备上述的技术效果,且第一加强结构与第一后轮罩加强结构连接,第二加强结构与第二后轮罩加强结构连接,以及所有加强结构都采用具有空腔的通道结构,能够实现汽车后地板总成与后轮罩一起提高汽车的强度耐久性能和扭转性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汽车的后轮罩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汽车的后轮罩总成的传力路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汽车的后轮罩总成的双通道加强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
1、后轮罩;
2、第一后轮罩加强结构;2a、第一后轮罩加强结构的第一空腔;
3、第二后轮罩加强结构;3a、第二后轮罩加强结构的第二空腔;
4、第一翻边结构;
5、第二翻边结构;
6、第三翻边结构;
7、第四翻边结构;
8、纵梁结构;
9、第一加强结构;9a、第一加强结构的第三空腔;
10、第二加强结构;10a、第二加强结构的第四空腔;
11、横梁;
12、衣帽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例如,本实用新型的后轮罩总成能够应用于传统的以燃油(例如汽油或柴油)为动力的汽车,或者电动汽车,再或者混动汽车等,这种应用对象的调整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基于背景技术指出的现有汽车的后轮罩总成采用单加强结构的情况下整车耐久性能和扭转刚度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及其后轮罩总成,旨在提高汽车的强度耐久性能和扭转刚度,避免车身结构出现疲劳开裂和异响等,保证汽车内乘客的安全,提高用户的驾驶感受,提升用户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部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可拆卸式连接,或一体式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部件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以及附图中,为了便于理解,引入汽车通用坐标系中涉及的X轴、Y轴和Z轴,其中,X轴对应汽车的前后方向(也可称纵向),Y轴对应于汽车的左右方向(也可称横向),Z轴对应于汽车的上下方向(即高度方向,也可称竖向或竖直方向),具体而言,X轴的正轴指向汽车的后方,X轴的负轴指向汽车的前方,Y轴的正轴指向驾驶员的右方,也是汽车的右侧,Y轴的负轴指向驾驶员的左方,也是汽车的左侧,Z轴的正轴指向汽车的上方,Z轴的负轴指向汽车的下方。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后轮罩总成包括后轮罩1、第一后轮罩加强结构2和第二后轮罩加强结构3,第一后轮罩加强结构2与第二后轮罩加强结构3相连,第一后轮罩加强结构2和第二后轮罩加强结构3 沿竖向并排地设置在后轮罩1上,第一后轮罩加强结构2为具有第一空腔2a的通道结构,第二后轮罩加强结构3为具有第二空腔3a的通道结构。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后轮罩加强结构2和第二后轮罩加强结构3沿竖向设置指的是第一后轮罩加强结构2和第二后轮罩加强结构3沿汽车的高度方向设置,即第一后轮罩加强结构2与第二后轮罩加强结构3大体或完全沿Z轴方向设置。在本实用新型中,后轮罩总成结构可以主要以冲压钢板焊接工艺制成,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工艺方式。
优选地,继续参见图1,第一后轮罩加强结构2位于第二后轮罩加强结构3的前侧,第一后轮罩加强结构2的后侧具有第一翻边结构4,第二后轮罩加强结构3的前侧具有第二翻边结构5,第一翻边结构4与第二翻边结构5相连。第一翻边结构4与第二翻边结构5优选采用结构胶以及点焊的方式连接,从而提高两者之间的连接强度,使得第一后轮罩加强结构2与第二后轮罩加强结构3能够形成一个整体。当然,作为替代性地,第一翻边结构4与第二翻边结构5还可以采用其他方式连接,或者取消第一翻边结构4和第二翻边结构5,直接将第一后轮罩加强结构2与第二后轮罩加强结构3连接。
在第一后轮罩加强结构2具有第一翻边结构4且第二后轮罩加强结构3具有第二翻边结构5时,优选的是第一翻边结构4与后轮罩1的内侧相贴合,第二翻边结构5也与后轮罩1的内侧相贴合,具体地,第一翻边结构4可以是全部与后轮罩1的内侧相贴合,也可以是部分与后轮罩1的内侧相贴合,同样地,第二翻边结构5可以是全部与后轮罩1的内侧相贴合,也可以是部分与后轮罩1的内侧相贴合。
优选地,第一后轮罩加强结构2的前侧具有第三翻边结构6,第三翻边结构6与后轮罩1的内侧相贴合,第二后轮罩加强结构3的后侧具有第四翻边结构7,第四翻边结构7与后轮罩1的内侧相贴合,与前述类似地,第三翻边结构6以及第四翻边结构7与后轮罩1的贴合方式也可以为全部贴合或者部分贴合。
在上述中,翻边结构与后轮罩1贴合设置能够便于翻边结构与后轮罩1之间的连接,且能够保证第一后轮罩加强结构2以及第二后轮罩加强结构3与后轮罩1之间结构的紧凑性。
可选地,第一后轮罩加强结构2的最高点所处的高度低于第二后轮罩加强结构3的最高点所处的高度,第一后轮罩加强结构2的最低点所处的高度低于第二后轮罩加强结构3的最低点所处的高度。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实际应用中灵活地设置第一后轮罩加强结构2和第二后轮罩加强结构3的高度,具体可以根据后轮罩1以及汽车的后地板骨架总成进行灵活地设置。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汽车,该汽车包括上述的后轮罩总成,汽车还包括后地板骨架总成,后轮罩总成与后地板骨架总成连接,本实用新型的后轮罩总成可以为汽车的左后轮罩总成,还可以为汽车的右后轮罩总成。
如图2所示,后地板骨架总成包括纵梁结构8以及并排地设置在纵梁结构8上的第一加强结构9和第二加强结构10,第一加强结构9为具有第三空腔9a的通道结构,第二加强结构10为具有第四空腔10a的通道结构,第一后轮罩加强结构2的一部分设置在第一加强结构9的第三空腔9a中,第二后轮罩加强结构3的一部分设置在第二加强结构10的第四空腔10a中。第一加强结构9、第二加强结构10、第一后轮罩加强结构2 和第二后轮罩加强结构3都采用具有空腔的通道结构,以第一后轮罩加强结构2为例,如图3所示,第一后轮罩加强结构2可以是将第一后轮罩加强结构2在水平方向上截开,第一后轮罩加强结构2的截面具有大致为方形的通口,或者大致为圆形的通口,或者其他形状的通口,通过这样的通道结构,能够大幅度提升汽车的扭转刚度。在实际应用中,第一加强结构9的截面尺寸略大于第一后轮罩加强结构2的截面尺寸,第二加强结构10的截面尺寸略大于第二后轮罩加强结构3的截面尺寸,从而保证第一后轮罩加强结构2的下端一部分设置在第一加强结构9的第三空腔9a中,第二后轮罩加强结构3的下端一部分设置在第二加强结构 10的第四空腔10a中。
以图2所示的汽车的左后轮罩总成为例,第二加强结构10上连接有汽车的后减震器,具体可以在图2中的A点处设置两个螺接件,通过两个螺接件将第二加强结构10与后减震器的下端连接,第一加强结构9的下端与横梁11连接,第一后轮罩加强结构2的上端与衣帽架12连接,第一后轮罩加强结构2与第一加强结构9连接,从而形成双通道式的传力路径,汽车的后减震器处的力经过第二后轮罩加强结构3向上传递,横梁11处的力经过第一后轮罩加强结构2向上传递,如图2所示的箭头方向,双通道式的结构能够使扭转刚度提高达14%。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汽车的后轮罩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轮罩总成包括后轮罩(1)、第一后轮罩加强结构(2)和第二后轮罩加强结构(3),所述第一后轮罩加强结构(2)与所述第二后轮罩加强结构(3)相连,所述第一后轮罩加强结构(2)和所述第二后轮罩加强结构(3)沿竖向并排地设置在所述后轮罩(1)上,
所述第一后轮罩加强结构(2)为具有第一空腔(2a)的通道结构,所述第二后轮罩加强结构(3)为具有第二空腔(3a)的通道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轮罩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后轮罩加强结构(2)位于所述第二后轮罩加强结构(3)的前侧,所述第一后轮罩加强结构(2)的后侧具有第一翻边结构(4),所述第二后轮罩加强结构(3)的前侧具有第二翻边结构(5),所述第一翻边结构(4)与所述第二翻边结构(5)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轮罩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翻边结构(4)与所述第二翻边结构(5)通过结构胶以及点焊的方式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轮罩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翻边结构(4)与所述后轮罩(1)的内侧相贴合,所述第二翻边结构(5)与所述后轮罩(1)的内侧相贴合。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轮罩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后轮罩加强结构(2)的前侧具有第三翻边结构(6),所述第三翻边结构(6)与所述后轮罩(1)的内侧相贴合。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轮罩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后轮罩加强结构(3)的后侧具有第四翻边结构(7),所述第四翻边结构(7)与所述后轮罩(1)的内侧相贴合。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后轮罩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后轮罩加强结构(2)的最高点所处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二后轮罩加强结构(3)的最高点所处的高度。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后轮罩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后轮罩加强结构(2)的最低点所处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二后轮罩加强结构(3)的最低点所处的高度。
9.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包括后地板骨架总成和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后轮罩总成,所述后轮罩总成与所述后地板骨架总成连接,所述后轮罩总成为所述汽车的左后轮罩总成或右后轮罩总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地板骨架总成包括纵梁结构(8)以及并排地设置在所述纵梁结构(8)上的第一加强结构(9)和第二加强结构(10),所述第一加强结构(9)为具有第三空腔(9a)的通道结构,所述第二加强结构(10)为具有第四空腔(10a)的通道结构,
所述第一后轮罩加强结构(2)的一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一加强结构(9)的第三空腔(9a)中,所述第二后轮罩加强结构(3)的一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二加强结构(10)的第四空腔(10a)中,所述第二加强结构(10)与所述汽车的后减震器连接。
CN202123182715.8U 2021-12-17 2021-12-17 汽车及其后轮罩总成 Active CN2166846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182715.8U CN216684626U (zh) 2021-12-17 2021-12-17 汽车及其后轮罩总成
PCT/CN2022/136496 WO2023109544A1 (zh) 2021-12-17 2022-12-05 汽车及其后轮罩总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182715.8U CN216684626U (zh) 2021-12-17 2021-12-17 汽车及其后轮罩总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684626U true CN216684626U (zh) 2022-06-07

Family

ID=818402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182715.8U Active CN216684626U (zh) 2021-12-17 2021-12-17 汽车及其后轮罩总成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16684626U (zh)
WO (1) WO2023109544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09544A1 (zh) * 2021-12-17 2023-06-22 蔚来汽车科技(安徽)有限公司 汽车及其后轮罩总成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3010939A1 (de) * 2013-06-29 2014-01-16 Daimler Ag Radlaufverkleidung
CN213566147U (zh) * 2020-09-29 2021-06-29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后轮罩加强结构及车辆
CN214084469U (zh) * 2020-11-28 2021-08-31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身c环下连接结构及车身骨架总成
CN216684626U (zh) * 2021-12-17 2022-06-07 蔚来汽车科技(安徽)有限公司 汽车及其后轮罩总成
CN113998009A (zh) * 2021-12-17 2022-02-01 蔚来汽车科技(安徽)有限公司 汽车及其后地板骨架总成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09544A1 (zh) * 2021-12-17 2023-06-22 蔚来汽车科技(安徽)有限公司 汽车及其后轮罩总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109544A1 (zh) 2023-06-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14530787A (ja) 後輪駆動方式の、プラグインハイブリッド電気自動車のモジュラーサブフレームアセンブリ及びその組立方法
CN216684626U (zh) 汽车及其后轮罩总成
CN113998009A (zh) 汽车及其后地板骨架总成
CN208006693U (zh) 发动机右悬置支架及汽车
CN215285016U (zh) 后轮罩加强结构、车身及车辆
CN212637074U (zh) 后减震器安装板及后减震器安装总成
CN202966433U (zh) 汽车前纵梁加强结构
CN202966432U (zh) 用于汽车前纵梁的加强结构
CN211252801U (zh) 汽车后地板横梁连接件、汽车后地板及汽车
CN216268532U (zh) 一种汽车后拖曳臂安装点结构
CN210139904U (zh) 用于电动车的中通道、车身地板及电动车
CN212861079U (zh) 一种带橡胶预压的变速箱支承
CN219339563U (zh) 车身侧围组件及车辆
CN211000895U (zh) 一种汽车动力系统布置结构
CN218949330U (zh) 一种后地板上横梁、车身c环下连接结构及车辆
CN220905131U (zh) 货车白车身结构及车辆
CN216994534U (zh) 车身组件和车辆
CN216301262U (zh) 汽车及其后地板骨架总成
CN219154579U (zh) 门槛后段结构及车辆
CN218536895U (zh) 地板连接结构和车辆
CN218806112U (zh) 一种元宝梁加强结构及汽车
CN218431444U (zh) 后地板总成和车辆
CN204452591U (zh) 用于车辆前风窗的下横梁结构、车辆
CN220053963U (zh) 一种汽车前轮鼓包结构
CN220996524U (zh) 机舱总成、车身以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