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356176U - 电动机以及具备该电动机的压缩机 - Google Patents

电动机以及具备该电动机的压缩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356176U
CN216356176U CN201990001355.9U CN201990001355U CN216356176U CN 216356176 U CN216356176 U CN 216356176U CN 201990001355 U CN201990001355 U CN 201990001355U CN 216356176 U CN216356176 U CN 2163561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re
insulating member
pair
portions
too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9000135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加藤启介
增本浩二
田村裕贵
小曾根伸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3561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3561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12Stationary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16Stator cores with slots for winding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46Fastening of windings on the stator or rotor structure
    • H02K3/52Fastening salient pole winding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 H02K3/521Fastening salient pole winding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applicable to stators only
    • H02K3/522Fastening salient pole winding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applicable to stators only for generally annular cores with salient pol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32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of the ins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46Fastening of windings on the stator or rotor structure
    • H02K3/48Fastening of windings on the stator or rotor structure in slo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32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of the insulation
    • H02K3/34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of the insulation between conductors or between conductor and core, e.g. slot insulation
    • H02K3/345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of the insulation between conductors or between conductor and core, e.g. slot insulation between conductor and core, e.g. slot insul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Insulation, Fastening Of Motor, Generator Windings (AREA)
  • Iron Core Of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电动机以及具备电动机的压缩机。电动机具备将多个定子连结成圆环状的定子单元。定子具有:铁心,其具有圆弧状的铁心轭铁部以及从铁心轭铁部突出的齿部,在与邻接的定子之间形成槽部;绝缘部件,其配置于铁心的轴向的两端部;绝缘膜,其配置为与铁心的槽部的内壁抵接;以及绕组,其配置于槽部,经由绝缘部件以及绝缘膜卷绕于铁心。绝缘膜构成为与槽部的内壁抵接的部分中的至少与齿部的齿末端部的外周面抵接的部分的轴向的长度比铁心的上述轴向的长度长。绝缘部件具有与铁心卡合来固定绝缘部件的位置的位置固定部。

Description

电动机以及具备该电动机的压缩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搭载于冷冻机用压缩机等处的电动机以及具备该电动机的压缩机,尤其涉及绝缘构造。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动机由圆环状的定子单元、和在该定子单元的内周侧配置为能够旋转的转子构成。定子单元通过将多个定子连结成圆环状而构成。各定子具有铁心和收纳于在铁心彼此之间形成的槽部的绕组。在槽部的内部,绝缘膜被配置为沿着槽部的内壁,在铁心的轴向的两端面配置有绝缘部件。绕组从绝缘膜以及绝缘部件之上起被卷绕,由此绕组和铁心被绝缘。
这种电动机通过转子的旋转而产生轴承等的滑动,因金属彼此相互摩擦,产生磨损粉末等金属异物。因该金属异物溶入制冷剂以及油中,附着于电动机的绕组或者铁心等,而使绝缘状态降低。因此,为了提高绕组与铁心的绝缘性,提出了将绝缘膜的轴向长度比铁心的轴向长度一样地延长的电动机(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该电动机通过延长绝缘膜确保铁心与绕组的沿面距离来提高绝缘性。
专利文献1:日本特愿2017-500186号公报
由于金属异物被转子的磁力吸向铁心的径向内侧,所以只要至少提高金属异物容易附着的铁心部分的绝缘性即可,但在专利文献1中,针对该点未进行研究。
另外,在专利文献1的电动机中,通过将绝缘膜的轴向的长度构成为比铁心的轴向的长度一样地延长,能够获得提高绝缘性的效果。然而,专利文献1的电动机为通过将绝缘膜夹于绝缘部件与铁心之间从而固定整体位置的构造。因此,从提高组装性的观点看,当采取在将绝缘部件配置于铁心之后将绝缘膜插入绝缘部件与铁心的缝隙的顺序时,存在组装性降低这一问题。
即,专利文献1的绝缘部件在与铁心之间具有与绝缘膜的厚度相当的缝隙,在未安装绝缘膜的状态下,绝缘部件相对于铁心的位置不固定。因此,存在在将绝缘膜插入绝缘部件与铁心的缝隙时绝缘部件被绝缘膜推开而从铁心偏移从而组装性降低这一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如上述那样的课题完成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确保绕组与铁心的绝缘性且提高组装性的电动机以及具备该电动机的压缩机。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电动机具备将多个定子连结成圆环状的定子单元,其中,定子具备:铁心,其具有圆弧状的铁心轭铁部以及从铁心轭铁部突出的齿部,并且在与邻接的定子之间形成槽部;绝缘部件,其配置于铁心的轴向的两端部;绝缘膜,其配置为与铁心的槽部的内壁抵接;以及绕组,其配置于槽部,经由绝缘部件以及绝缘膜卷绕于铁心,铁心的齿部具有:从铁心轭铁部向内周侧突出的齿基部;和从齿基部的末端部向周向突出的齿末端部,绝缘膜配置为与构成槽部的内壁的铁心轭铁部的内周面、齿基部的周向的侧面和齿末端部的外周面抵接,绝缘膜构成为至少与齿末端部的外周面抵接的部分的轴向的长度比铁心的轴向的长度长,绝缘部件具有与铁心卡合来固定绝缘部件的位置的位置固定部。
优选为,上述绝缘膜构成为与上述齿末端部的外周面抵接的部分的上述轴向的长度、和与上述齿基部的周向的侧面的上述齿末端部侧抵接的部分的上述轴向的长度比上述铁心的上述轴向的长度长,且形成为与上述齿末端部的外周面抵接的部分的上述轴向的长度比与上述齿基部的周向的侧面的上述齿末端部侧抵接的部分的上述轴向的长度长。
优选为,上述绝缘部件具有对上述齿基部的上述轴向的端部进行覆盖的中央基部,上述中央基部具有从上述中央基部的周向的两侧在上述轴向上朝向上述槽部延伸的一对中央腿部,上述位置固定部是形成在上述一对中央腿部的向内侧形成为厚壁的一对厚壁部,通过上述一对厚壁部从周向的两侧夹住上述齿基部来固定上述绝缘部件的位置。
优选为,在上述绝缘膜形成有避免与上述位置固定部发生干扰的切口部。
优选为,上述绝缘部件具有在上述齿基部的外周侧形成的外周壁部,在上述外周壁部形成有从上述外周壁部的周向的两侧在上述轴向上朝向上述槽部延伸的一对外周腿部,上述一对外周腿部具有进行上述绝缘部件相对于上述铁心的径向的定位的定位部,上述定位部由在上述一对外周腿部的径向外侧的外周面形成的一对厚壁部构成。
优选为,上述绝缘部件具有对上述齿基部的上述轴向的端部进行覆盖的中央基部,上述中央基部具有从上述中央基部的周向的两侧在上述轴向上朝向上述槽部延伸的一对中央腿部,上述位置固定部由位于上述一对中央腿部的内侧的一对凸部构成,通过使上述一对凸部与设置于上述铁心的上述齿基部的一对凹部卡合,而固定上述绝缘部件的位置。
优选为,上述绝缘膜形成为与上述槽部抵接的部分整体的轴向的长度比上述铁心的轴向的长度长。
优选为,上述绝缘部件还具有在上述齿基部的内周侧形成的内周壁部,在上述内周壁部形成有从上述内周壁部的周向的两侧在上述轴向上朝向上述槽部延伸的一对内周腿部,在上述绝缘部件,形成有供上述绝缘膜的轴向的端部插入的插入凹部,该插入凹部由在上述内周壁部形成的第一凹部、在上述一对内周腿部的根部形成的第二凹部、以及在上述一对中央腿部的根部形成的第三凹部形成。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压缩机,具备上述的电动机。
根据本实用新型,由于绝缘膜构成为与槽部抵接的部分中的至少与齿末端部的外周面抵接的部分的轴向的长度比铁心的轴向的长度长,所以能够确保金属异物容易附着的铁心部分与绕组的绝缘性。另外,由于绝缘部件具有与铁心卡合来固定绝缘部件的位置的位置固定部,所以能够在组装时将绝缘部件固定于铁心,能够抑制在插入绝缘膜时绝缘部件从铁心脱离,从而能够提高组装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压缩机100的简要结构的纵剖视图。
图2是从上侧观察本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定子单元35得到的简要俯视图。
图3是本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定子31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铁心50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上部绝缘部件60的立体图。
图6是从定子单元35的内周面侧观察本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上部绝缘部件60得到的立体图。
图7是从铁心50侧观察本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上部绝缘部件60得到的图。
图8是从铁心50侧观察本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上部绝缘部件60得到的图。
图9是从定子单元35的外周面侧观察本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上部绝缘部件60得到的图。
图1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下部绝缘部件70的立体图。
图11是从定子单元35的内周面侧观察本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下部绝缘部件70得到的立体图。
图12是从铁心50侧观察本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下部绝缘部件70得到的图。
图13是从定子单元35的外周面侧观察本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下部绝缘部件70得到的立体图。
图14是表示将本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绝缘膜80展开的状态的图。
图15是从定子单元35的内周面侧观察本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定子 31得到的图。
图16是从周向的端部侧观察本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定子31得到的立体图。
图17是在本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定子31卷绕有绕组55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8是从内周侧观察从本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定子31除去上部绝缘部件60的状态得到的图。
图19是从本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定子31除去上部绝缘部件60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0是从周向的端部侧观察从本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定子31除去上部绝缘部件60的状态得到的图。
图21是本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铁心50的立体图。
图22是从定子31的内周面侧观察本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上部绝缘部件60得到的立体图。
图23是从铁心50侧观察本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上部绝缘部件60得到的图。
图24是从铁心50侧观察本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上部绝缘部件60得到的立体图。
图25是从定子31的内周面侧观察本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下部绝缘部件70得到的立体图。
图26是从铁心50侧观察本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下部绝缘部件70得到的图。
图27是从铁心50侧观察本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下部绝缘部件70得到的立体图。
图28是表示将本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绝缘膜80展开的状态的图。
图29是从本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定子31除去上部绝缘部件60的状态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该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此外,在各图中,对相同或者相当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适当地省略或者简化其说明。另外,针对在各图中记载的结构,其形状、大小以及配置等能够在该实用新型的范围内适当地变更。
实施方式1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压缩机100的简要结构的纵剖视图。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压缩机100例如为使用在空调装置、冰箱、冷冻机、自动贩卖机以及热水器等中的制冷循环装置的构成要素之一。
压缩机100是吸入在制冷循环中循环的制冷剂,压缩被吸入的制冷剂并排出的流体机械。此外,在包含图1在内的以下附图中,存在各构成部件的尺寸关系以及形状等与实际不同的情况。在本实施方式1中,作为压缩机100,举例说明涡旋压缩机。另外,附图中的Z方向表示压缩机100 的轴向。此外,虽然以下在说明使用的位置关系以及方向时存在使用“上”、“下”这一表现的情况,但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则以图1的压缩机的设置姿势为基准。
[对于压缩机100]
如图1所示,压缩机100具备:压缩机构部10,其包含压缩制冷剂的压缩室11;电动机部30,其驱动压缩机构部10;以及压力容器40,其收容压缩机构部10以及电动机部30。在压缩机构部10形成有排出由压缩室11压缩的制冷剂的排出口3。压力容器40例如由圆筒状的躯体部42、被压入躯体部42的上侧开口的上部容器41以及被压入躯体部42的下侧开口的下部容器43构成。在压力容器40的底部设置有储油部40a。存积在储油部40a的油通过设置于后述旋转轴33的供油路供给至旋转轴33的轴承等处。另外,在压力容器40连接有将外部的制冷剂吸入压力容器40 内的吸入管44、和将被压缩的制冷剂排出至压力容器40之外的排出管45。
压缩机100具备设置在压力容器40内且配置在固定涡旋件21之上的腔室4。在腔室4形成有供从压缩机构部10的排出口3排出的制冷剂存积的凹状部4A。凹状部4A形成为在Z方向上从下侧朝向上侧凹陷。在凹状部4A的中央部形成有沿Z方向延伸的排出口4B。这里,排出口3 与凹状部4A连通,凹状部4A与排出口4B连通。因此,通过压缩室11 压缩的制冷剂,经由排出口3、凹状部4A以及排出口4B排出至后述排出消声器7A。
另外,压缩机100具备设置在压力容器40内且配置在腔室4上的排出阀5以及阀按压件6。其中,排出阀5以及阀按压件6的一端侧的部分例如通过由螺栓等构成的固定部件8固定于腔室4上。以下,将排出阀5、阀按压件6以及固定部件8统称为排出阀机构。即,排出阀机构具备排出阀5、阀按压件6以及固定部件8。
压缩机100具备配置在压力容器40内且配置在腔室4上的排出消声器7A以及排出消声器7B。排出消声器7A以及排出消声器7B设置为排出消声器7B覆盖排出消声器7A的上侧。在排出消声器7A的下表面与腔室4的上表面等之间形成有供制冷剂经由排出口4B排出的空间。在排出消声器7A例如形成有多个孔(图示省略),制冷剂经由该多个孔从排出消声器7A侧向排出消声器7B侧流出。在排出消声器7B的下表面与排出消声器7A的上表面等之间形成有供制冷剂从排出消声器7A侧流出的空间。另外,在排出消声器7B也形成有孔(图示省略),制冷剂经由该孔从排出消声器7B侧向压力容器40内的空间流出。从排出消声器7B流出的制冷剂经由排出管45从压缩机100排出。
压缩机构部10具有通过被电动机部30驱动而将从吸入管44吸入的气体制冷剂在压缩室11内压缩,并经由排出口3排出至排出消声器7A内的空间的功能。压缩机构部10具有固定涡旋件21和摆动涡旋件22。
固定涡旋件21通过螺栓等而固定于被固定支承在压力容器40内的第一框架46。固定涡旋件21具有台板部23、和在台板部23的一方的面(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下表面)立设的渐开线曲线形状的突起即涡旋齿25。另外,在固定涡旋件21的中央部形成有排出在压缩室11内被压缩而成为高压的气体制冷剂的排出口3。在排出口3的出口侧(台板部23的另一方的面侧),设置有根据制冷剂的排出压力而开闭排出口3且防止制冷剂的倒流的上述排出阀机构。
摆动涡旋件22被第一框架46支承为能够旋转。摆动涡旋件22通过十字头联轴节(图示省略)相对于固定涡旋件21进行公转回旋运动(以下称为摆动运动)而不进行自转运动。摆动涡旋件22具有台板部24、和在台板部24的一方的面(在本例中为上表面)立设的渐开线曲线形状的突起即涡旋齿26。另外,在台板部24的另一方的面(推力面)的大致中心部,形成有中空圆筒形状的摆动涡旋件轴套部27。在摆动涡旋件轴套部27嵌入有设置在后述旋转轴33的上端的偏心轴部33a。
固定涡旋件21和摆动涡旋件22以使涡旋齿25和涡旋齿26相互啮合的方式嵌合,安装于压力容器40内。在涡旋齿25与涡旋齿26之间形成有压缩室11。通过摆动涡旋件22进行摆动运动,改变涡旋齿25与涡旋齿 26的相对位置关系,由此使压缩室11的容积变化。
第一框架46以摆动涡旋件22能够在设置于第一框架46内的止推板 (图示省略)上滑动的方式支承摆动涡旋件22。第一框架46的上部被固定涡旋件21关闭,在第一框架46的下部设置有将旋转轴33保持为能够旋转的轴承(图示省略)。轴承由铁类磁性材料构成。
电动机部30具有:固定于压力容器40的定子单元35;和被安装为能够相对于定子单元35旋转且通过对定子单元35通电而被旋转驱动的转子32。在转子32的中心安装有旋转轴33。在旋转轴33的上端形成有与摆动涡旋件轴套部27嵌合为能够旋转的偏心轴部33a。通过由电动机部 30经由旋转轴33驱动摆动涡旋件22,使得气体制冷剂被压缩机构部10 压缩。
在压力容器40内的电动机部30的下方固定有第二框架47。第二框架47具有在压力容器40内支承滚珠轴承48的功能。用于将旋转轴33的下端支承为能够旋转的滚珠轴承48的外圈被压入固定于第二框架47的中心部。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压缩机100中,若对电动机部30的定子单元35通电,则转子32和安装于转子32的旋转轴33旋转。通过旋转轴33的旋转,摆动涡旋件22相对于固定涡旋件21进行摆动运动。由此,在固定涡旋件 21的涡旋齿25与摆动涡旋件22的涡旋齿26之间形成的压缩室11的容积连续地变动。此时,若压缩室11的容积增大,则压缩室11内的压力比压缩室11的外周侧的吸入空间的压力低,压力容器40内的制冷剂被吸入压缩室11。
之后,若压缩室11的容积通过摆动涡旋件22的摆动运动而缩小,则吸入到压缩室11内的制冷剂被压缩,压缩室11内的压力上升。若压缩室 11内的压力变为比预先设定的压力高,则被压缩的制冷剂推升排出阀机构的排出阀5,而排出至排出消声器7A内的空间。
此外,这里示出压缩机100是涡旋压缩机的例子,但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旋转式压缩机或者螺杆式压缩机。
[定子单元35的简要结构]
以下,以定子单元35的中心轴J为Z方向(铅垂方向)的状态进行说明。
图2是从上侧观察本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定子单元35得到的简要俯视图。此外,在图2中,省略上部绝缘部件60的图示。图3是本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定子31的分解立体图。此外,在图3中,省略绕组55的图示。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铁心50的立体图。此外,在以下说明使用的位置关系以及方向时称为“轴向”、“周向”、“径向”、“内周侧”、“外周侧”、“内周面63a”、“外周面”时分别是指定子单元35的“轴向”、“周向”、“径向”、“内周侧”、“外周侧”、“内周面”、“外周面”。
如图2以及图3所示,定子单元35通过将多个定子31连结成圆环状而构成。各定子31具备成为芯的铁心50、集中卷绕于铁心50的绕组55、上部绝缘部件60、下部绝缘部件70和两张绝缘膜80。
铁心50通过层叠由磁性体形成的多张铁板而构成。如图3以及图4 所示,铁心50在俯视观察时呈大致T字型形状,由构成外周部的圆弧状的铁心轭铁部51、和从铁心轭铁部51向定子单元35的轴心方向突出地形成的齿部52构成。并且,齿部52由从铁心轭铁部51的中央部向内周侧突出的齿基部52a、和从齿基部52a的末端部向周向突出地设置的一对齿末端部52b构成。齿基部52a是经由上部绝缘部件60、下部绝缘部件 70以及绝缘膜80卷绕绕组55的部分。另外,铁心50在与邻接的定子31 的铁心50之间形成有配置绕组55的槽部53。
绝缘膜80配置为沿着铁心50的槽部53的内壁。槽部53的内壁由铁心轭铁部51的内周面51a、齿基部52a的周向的侧面52aa和齿末端部52b 的外周面52c构成。绝缘膜80的在与轴向正交的方向上的长度形成为比槽部53的内壁的在相同方向上的长度长,从槽部53的内壁伸出的部分如图3所示那样被折叠。由此,绝缘膜80构成为中空状,在该空间部分配置有绕组55。
上部绝缘部件60安装于铁心50的轴向的上端部。下部绝缘部件70 安装于铁心50的轴向的下端部。上部绝缘部件60以及下部绝缘部件70 以在与铁心50之间夹持绝缘膜80的方式固定于铁心50。
绕组55经由设置于上部绝缘部件60的连接端子与布线连接,并与U、 V、W相的电源端子连接。另外,U、V、W相经由跨接线电连接。
通过将以上结构的各定子31的铁心50的铁心轭铁部51在圆周方向连结,铁心轭铁部51彼此连结成圆环状,定子单元35构成为圆筒状。定子单元35以圆筒形状的中心轴J朝向Z方向(铅垂方向)的状态收纳于压力容器40内。
以下,详细说明构成定子31的各构成部件。
[对于上部绝缘部件60]
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上部绝缘部件60的立体图。图6 是从定子单元35的内周面侧观察本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上部绝缘部件60 得到的立体图。图7是从铁心50侧观察本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上部绝缘部件60得到的图。图8是从铁心50侧观察本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上部绝缘部件60得到的图,且是从与图7不同的其他角度观察得到的立体图。
图9是从定子单元35的外周面侧观察本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上部绝缘部件60得到的图。
上部绝缘部件60是配置于铁心50的上部的部件。上部绝缘部件60 以实现绕组55与铁心50的绝缘的方式由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 等构成。
上部绝缘部件60具有覆盖齿基部52a的轴向端部的中央基部61、形成在中央基部61的外周侧的外周壁部63、和形成在中央基部61的内周侧的内周壁部62。中央基部61具有从中央基部61的周向的两侧朝向槽部53向轴向的下方延伸的一对中央腿部65。
外周壁部63形成为从中央基部61的外周侧的端部向周向两侧伸出且向轴向的上方延伸。在外周壁部63的下方形成有从外周壁部63的周向的两侧朝向槽部53向轴向的下方延伸的一对外周腿部66。在外周壁部63 的内周面63a的上部形成有用于压入连接端子(图示省略)的切槽63b和配置布线的布线槽63c。
内周壁部62形成为从中央基部61的内周侧的端部向周向两侧伸出且向轴向的上方延伸。在内周壁部62的下方形成有从内周壁部62的周向的两侧朝向槽部53向轴向的下方延伸的一对内周腿部64。
上部绝缘部件60具有与铁心50卡合来固定上部绝缘部件60的位置的位置固定部65a。位置固定部65a由一对厚壁部65aa构成,该对厚壁部 65aa设置于一对中央腿部65各自的根部,将该根部向铁心50侧即内侧形成为厚壁而成。一对厚壁部65aa彼此的对置面在上部绝缘部件60配置于铁心50的轴向的上端部时与铁心50的齿基部52a的周向的侧面52aa接触。即,上部绝缘部件60通过利用一对厚壁部65aa将铁心50的齿基部 52a从周向的两侧夹住而被固定于铁心50。
一对厚壁部65aa的壁厚形成为与绝缘膜80的厚度相同或比其稍厚。由此,在固定于铁心50的上部绝缘部件60与铁心50的齿基部52a之间,形成与一对厚壁部65aa的壁厚相当的缝隙,换言之,形成仅供绝缘膜80 插入的缝隙。此外,这里,虽然一对厚壁部65aa形成于一对中央腿部65 的根部中的外周侧即径向外侧,但不限定于该位置。
另外,上部绝缘部件60具有进行上部绝缘部件60相对于铁心50的径向的定位的定位部66a。如图9所示,定位部66a设置于一对外周腿部 66的径向外侧的外周面且一对外周腿部66的根部。定位部66a由将一对外周腿部66的根部向径向外侧形成为厚壁而成的一对厚壁部66aa构成。一对厚壁部66aa的壁厚形成为与绝缘膜80的厚度相同或比其稍厚。通过以一对厚壁部66aa的外周面与铁心轭铁部51抵接的方式将上部绝缘部件 60固定于铁心50,而在上部绝缘部件60与铁心50的铁心轭铁部51之间,形成与一对厚壁部66aa的壁厚相当的缝隙、即仅插入绝缘膜80的缝隙。构成定位部66a的一对厚壁部65aa和构成位置固定部65a的一对厚壁部 66aa形成为相连。
另外,上部绝缘部件60具有供绝缘膜80的轴向的上端部插入的插入凹部67。如图7所示,插入凹部67具有第一凹部64a、第二凹部64b和第三凹部65b。如图5所示,第一凹部64a是在内周壁部62的周向两端部的下部形成的切口。如图7以及图8所示,第二凹部64b是在一对内周腿部64的根部的铁心50侧形成的槽。第三凹部65b是在一对中央腿部65 的根部的铁心50侧形成的槽。第一凹部64a、第二凹部64b以及第三凹部 65b连通。
[对于下部绝缘部件70]
图1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下部绝缘部件70的立体图。图 11是从定子单元35的内周面侧观察本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下部绝缘部件 70得到的立体图。图12是从铁心50侧观察本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下部绝缘部件70得到的图。图13是从定子单元35的外周面侧观察本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下部绝缘部件70得到的立体图。
下部绝缘部件70是与上部绝缘部件60大致相同的结构,至少上述说明的上部绝缘部件60的构造,全部具备。因此,在图10~图13中,对于与上部绝缘部件60相同的构成部分,将在上部绝缘部件60中示出的各附图标记的第二位数字从“6”替换为“7”来表示,省略其说明。
[对于绝缘膜80]
图14是表示将本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绝缘膜80展开的状态的图。
绝缘膜80由大致矩形形状的薄膜形成。绝缘膜80以实现绕组55与铁心50的绝缘的方式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等构成。绝缘膜 80被夹持于上部绝缘部件60以及下部绝缘部件70与铁心50之间而被固定。
绝缘膜80具有与铁心50的齿基部52a的侧面52aa抵接的中央膜部 81、与齿末端部52b的外周面52c抵接的内周膜部82、与铁心轭铁部51 的内周面51a抵接的外周膜部83和除此以外的部分84。在图14中,虚线是在上述各部分的分界线设置的折痕80a,在将绝缘膜80安装于铁心50 时,在各折痕80a处进行折叠,如图3所示那样形成为中空状的状态使用。
然而,由于转子32的旋转,压缩机100的轴承等产生滑动,金属彼此相互摩擦,由此产生磨损粉末等金属异物。虽然金属异物混入制冷剂以及油中而落入定子31整体,但由于转子32的磁力而被吸向铁心50的径向内侧。因此,在本实施方式1中,为了提高铁心50的径向内侧的绝缘性,绝缘膜80构成为与铁心50的槽部53的内壁抵接的部分中的至少径向内侧的轴向长度比铁心50的轴向长度长。以下,说明具体结构。
在图14中,沿横向延伸的两根单点划线80b表示在绝缘膜80安装于铁心50的状态下铁心50的轴向的两端面的位置。中央膜部81具有比铁心50向轴向的上侧以及下侧突出的中央突出部81a。内周膜部82具有比中央膜部81的中央突出部81a更突出的内周突出部82a。中央突出部81a 以及内周突出部82a的轴向长度例如构成为0.15mm以上。即,中央突出部81a以及内周突出部82a例如构成为比铁心50突出0.15mm以上。
金属异物容易附着于齿末端部52b。因此,绝缘膜80只要构成为至少与齿末端部52b的外周面52c抵接的部分的轴向长度比铁心50的轴向长度长即可。这里,绝缘膜80不仅是与齿末端部52b的外周面52c抵接的部分长,并且与齿基部52a的侧面52aa抵接的中央膜部81中的齿末端部52b侧也长。
另外,这里,将内周突出部82a的轴向长度构成为比中央突出部81a 的轴向长度长。由此,相比使内周突出部82a的轴向长度与中央突出部81a 的轴向长度相同的情况,绝缘性更加提高。但是,内周突出部82a以及中央突出部81a只要构成为比铁心50突出即可,内周突出部82a以及中央突出部81a的轴向长度也可以相同。
这样,绝缘膜80构成为与齿末端部52b以及齿基部52a的齿末端部 52b侧抵接的部分的轴向长度比铁心50的轴向长度长。由此,能够防止由金属异物引起的绝缘性降低。
在绝缘膜80中,在中央膜部81以及外周膜部83的轴向的两端边形成有凹状的切口部83a。切口部83a为了避免与上部绝缘部件60的位置固定部65a以及定位部66a发生干扰而设置。
另外,在绝缘膜80的四角形成有突出设置部85。如后述图17所示,突出设置部85设置为绝缘膜80立起至超过绕组55的位置为止,用于防止相邻的定子31的绕组55彼此接触。
图15是从定子单元35的内周面侧观察本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定子 31得到的图。图16是从周向的端部侧观察本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定子31 得到的立体图。图17是在本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定子31卷绕有绕组55 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8是从内周侧观察从本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定子31 除去上部绝缘部件60的状态得到的图。图19是从本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定子31除去上部绝缘部件60的状态的立体图。图20是从周向的端部侧观察从本实施方式1的定子31除去上部绝缘部件60的状态得到的图。
参照图15~图20说明在铁心50安装上部绝缘部件60以及绝缘膜80 的组装顺序。
首先,将上部绝缘部件60安装于铁心50。即,使上部绝缘部件60 从上方覆盖于铁心50,通过位置固定部65a的一对厚壁部65aa夹持齿基部52a将上部绝缘部件60固定于铁心50。此时,通过将上部绝缘部件60 本身向外周方向按压,使上部绝缘部件60的定位部66a的一对厚壁部66aa 与铁心轭铁部51的内周面51a抵接,而进行上部绝缘部件60相对于铁心50的径向的定位。
在这样固定于铁心50的上部绝缘部件60与铁心50的缝隙,插入绝缘膜80。绝缘膜80以在图14所示的折痕80a处预先被折叠的状态插入。此外,虽然存在折痕80a,容易进行插入,但折痕80a并非必须。
绝缘膜80被夹于上部绝缘部件60的一对内周腿部64、一对中央腿部65以及一对外周腿部66与铁心50之间而被固定。绝缘膜80的轴向的上端部被收纳于插入凹部67。在绝缘膜80的轴向的上端部,形成有用于避免与位置固定部65a以及定位部66a发生干扰的切口部83a。因此,绝缘膜80能够不与位置固定部65a以及定位部66a发生干扰地上端部被收纳于插入凹部67,且被插入上部绝缘部件60与铁心50的缝隙。
这里,假如构成为在上部绝缘部件60未设置位置固定部65a的情况下,组装时,上部绝缘部件60只是骑于铁心50的上端部而未被固定。因此,上部绝缘部件60能够相对于铁心50自由动作。因此,在想要将绝缘膜80插入上部绝缘部件60与铁心50的缝隙时,上部绝缘部件60被绝缘膜80推升而从铁心50脱离,组装性恶化。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1中,通过使上部绝缘部件60被位置固定部65a固定于铁心50,能够抑制组装时上部绝缘部件60从铁心50脱离的不好状况,能够提高组装性。
在如以上那样在铁心50安装上部绝缘部件60以及绝缘膜80之后,安装下部绝缘部件70。此外,这里,说明了将上部绝缘部件60比下部绝缘部件70先安装于铁心50的方法,但顺序也可以反过来。在将下部绝缘部件70先安装于铁心50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下部绝缘部件70的位置固定部75a将下部绝缘部件70固定于铁心50之后安装绝缘膜80,并固定上部绝缘部件60。
[效果]
以下说明实施方式1的效果。以下,“绝缘部件”是指上部绝缘部件 60或者下部绝缘部件70。以下的“绝缘部件”的附图标记使用上部绝缘部件60的附图标记。针对该点,在后述实施方式2中也相同。
如以上所述,本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电动机是具备将多个定子31连结成圆环状的定子单元35的电动机。定子31具有:铁心50,其具有圆弧状的铁心轭铁部51以及从铁心轭铁部51突出的齿部52,且在与邻接的定子31之间形成槽部53;绝缘部件60,其配置于铁心50的轴向的两端部;绝缘膜80,其配置为与铁心50的槽部53的内壁抵接;以及绕组 55,其配置于槽部53,经由绝缘部件60以及绝缘膜80卷绕于铁心50。铁心50的齿部52具有从铁心轭铁部51向内周侧突出的齿基部52a、和从齿基部52a的末端部向周向突出的一对齿末端部52b。绝缘膜80配置为与构成槽部53的内壁的铁心轭铁部51的内周面51a、齿基部52a的周向的侧面52aa和齿末端部52b的外周面52c抵接。绝缘膜80构成为至少与齿末端部52b的外周面52c抵接的部分的轴向长度比铁心50的轴向长度长。绝缘部件60具有与铁心50卡合来固定绝缘部件60的位置的位置固定部 65a。
这样,绝缘膜80构成为与槽部53的内壁抵接的部分中的至少定子单元35的中心轴J侧的轴向长度比铁心50的轴向长度长。由此,能够抑制被吸向定子单元35的中心轴J的金属异物附着于铁心50,从而能够确保绕组55与铁心50的绝缘性。另外,由于绝缘部件60具有与铁心50卡合来固定绝缘部件60的位置的位置固定部65a,所以能够抑制在组装中绝缘部件60从铁心50脱离的不好状况,从而能够提高组装性。
根据本实施方式1,绝缘膜80形成为与齿末端部52b的外周面52c 抵接的部分、和与齿基部52a的周向的侧面52aa的齿末端部52b侧抵接的部分比铁心50的轴向长度长。与齿末端部52b抵接的部分形成为轴向长度比与齿基部52a的周向的侧面52aa的齿末端部52b侧抵接的部分长。
由此,能够更加提高金属异物容易附着的齿末端部52b的绝缘性。
根据本实施方式1,绝缘部件60具有覆盖齿基部52a的轴向的端部的中央基部61,中央基部61具有从中央基部61的周向的两侧在轴向上朝向槽部53延伸的一对中央腿部65。位置固定部65a是在一对中央腿部65 形成的向内侧形成为厚壁的一对厚壁部66aa,通过一对厚壁部66aa将齿基部52a从周向的两侧夹住来固定绝缘部件60的位置。
这样,位置固定部65a能够由一对厚壁部65aa构成,通过利用一对厚壁部65aa将齿基部52a从周向的两侧夹住,能够固定绝缘部件60的位置。
根据本实施方式1,在绝缘膜80形成有避免与位置固定部65a发生干扰的切口部83a。
这样,通过在绝缘膜80设置切口部83a,能够避免与位置固定部65a 发生干扰。
根据本实施方式1,绝缘部件60还具有在齿基部52a的内周侧形成的内周壁部62,在内周壁部62形成有从内周壁部62的周向的两侧在轴向上朝向槽部53延伸的一对内周腿部64。在绝缘部件60中,供绝缘膜80 的轴向的端部插入的插入凹部67,由在内周壁部62形成的第一凹部64a、在一对内周腿部64的根部形成的第二凹部64b以及在一对中央腿部65的根部形成的第三凹部65b形成。
能够将绝缘膜80的轴向的端部插入这样构成的插入凹部67。
根据本实施方式1,绝缘部件60具有在齿基部52a的外周侧形成的外周壁部63。在外周壁部63形成有从外周壁部63的周向的两侧在轴向上朝向槽部53延伸的一对外周腿部66。在一对外周腿部66形成有进行绝缘部件60相对于铁心50的径向的定位的定位部66a。定位部66a由在一对外周腿部66的径向外侧的外周面形成的一对厚壁部66aa构成。
这样,通过在绝缘部件60设置定位部66a,能够进一步提高组装性。另外,由于定位部66a由一对厚壁部66aa形成,所以构造简单。
实施方式2
在实施方式2中,上部绝缘部件60以及下部绝缘部件70中的位置固定部的构造与实施方式1不同。以下,围绕实施方式2与实施方式1不同的构造进行说明。
图21是本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铁心50的立体图。图22是从定子31 的内周面侧观察本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上部绝缘部件60得到的立体图。
图23是从铁心50侧观察本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上部绝缘部件60得到的图。图24是从铁心50侧观察本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上部绝缘部件60得到的立体图。
如图21所示,实施方式2的铁心50在齿基部52a的外周侧的轴向两端部,形成有在周向上对置的一对凹部54。
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上部绝缘部件60中的位置固定部65a由一对厚壁部65aa构成。与此相对,在实施方式2中,如图22、图23以及图 24所示,上部绝缘部件60中的位置固定部65a由位于一对中央腿部65 的内侧的一对凸部68构成。一对凸部68构成为从中央基部61的铁心50 侧的面突出而与铁心50的一对凹部54卡合。即,本实施方式2的上部绝缘部件60通过使位置固定部65a的一对凸部68与铁心50的一对凹部54 卡合来固定于铁心50。通过该固定,上部绝缘部件60的径向位置被确定,因此在实施方式2中,省去实施方式1的定位部66a。
在实施方式2中,第三凹部65b延长至一对中央腿部65的根部的外周面侧为止。另外,与第三凹部65b连通地在一对外周腿部66的根部的外周侧形成有第四凹部66b。
图25是从定子31的内周面侧观察本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下部绝缘部件70得到的立体图。图26是从铁心50侧观察本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下部绝缘部件70得到的图。图27是从铁心50侧观察本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下部绝缘部件70得到的立体图。
下部绝缘部件70是与上部绝缘部件60大致相同的结构,至少上述说明的上部绝缘部件60的构造,全部具备。因此,在图25~图27中,对于与上部绝缘部件60相同的构成部分,将在上部绝缘部件60中示出的各附图标记的第二位数字从“6”替换为“7”来表示,省略其说明。
图28是表示将本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绝缘膜80展开的状态的图。图 29是从本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定子31除去上部绝缘部件60的状态的立体图。
如图28所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绝缘膜80与实施方式1的图14 比较构成为,未设置切口部83a,而是在中央膜部81以及外周膜部83这两者的整体设置有中央突出部81a。如上述所述,本实施方式2的上部绝缘部件60通过使位置固定部65a的一对凸部68与铁心50的一对凹部54 卡合来固定于铁心50。因此,对于绝缘膜80,无需在将位置固定部65a 由一对厚壁部66aa构成的情况下所需的切口部83a,能够将铁心50的槽部53的内壁整体通过绝缘膜80来全部覆盖。即,实施方式2的绝缘膜 80形成为绝缘膜80整体的轴向长度比铁心50的轴向长度长。
[效果]
如以上所述,根据实施方式2,能够获得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效果,并且能够获得以下效果。即,实施方式2的电动机的位置固定部65a由设置于一对中央腿部65的内侧的一对凸部68构成。而且,通过使一对凸部 68与设置于铁心50的齿基部52a的一对凹部54卡合,来固定绝缘部件 60的位置。
由此,在实施方式2中,与实施方式1比较,无需在绝缘膜80设置用于避免与位置固定部65a发生干扰的切口部83a。因此,由于能够通过绝缘膜80全部覆盖铁心50的槽部53的内壁整体,所以能够进一步提高铁心50与绕组55的绝缘性。
附图标记说明:
3…排出口;4…腔室;4A…凹状部;4B…排出口;5…排出阀;6…阀按压件;7A…排出消声器;7B…排出消声器;8…固定部件;10…压缩机构部;11…压缩室;21…固定涡旋件;22…摆动涡旋件;23…台板部; 24…台板部;25…涡旋齿;26…涡旋齿;27…摆动涡旋件轴套部;30…电动机部;31…定子;32…转子;33…旋转轴;33a…偏心轴部;35…定子单元;40…压力容器;40a…储油部;41…上部容器;42…躯体部;43…下部容器;44…吸入管;45…排出管;46…第一框架;47…第二框架;48…滚珠轴承;50…铁心;51…铁心轭铁部;51a…内周面;52…齿部;52a…齿基部;52aa…侧面;52b…齿末端部;52c…外周面;53…槽部;54…凹部;55…绕组;60…上部绝缘部件;61…中央基部;62…内周壁部;63…外周壁部;63a…内周面;63b…切槽;63c…布线槽;64…内周腿部;64a…第一凹部;64b…第二凹部;65…中央腿部;65a…位置固定部;65aa…厚壁部;65b…第三凹部;66…外周腿部;66a…定位部;66aa…厚壁部;66b…第四凹部;67…插入凹部;68…凸部;70…下部绝缘部件;75a…位置固定部;80…绝缘膜;80a…折痕;80b…单点划线;81…中央膜部;81a…中央突出部;82…内周膜部;82a…内周突出部;83…外周膜部;83a…切口部;84…部分;85…突出设置部;100…压缩机;J…中心轴。

Claims (9)

1.一种电动机,具备将多个定子连结成圆环状的定子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子具有:
铁心,其具有圆弧状的铁心轭铁部以及从所述铁心轭铁部突出的齿部,并且在与邻接的所述定子之间形成槽部;
绝缘部件,其配置于所述铁心的轴向的两端部;
绝缘膜,其配置为与所述铁心的所述槽部的内壁抵接;以及
绕组,其配置于所述槽部,经由所述绝缘部件以及所述绝缘膜卷绕于所述铁心,
所述铁心的所述齿部具有:从所述铁心轭铁部向内周侧突出的齿基部;和从所述齿基部的末端部向周向突出的齿末端部,
所述绝缘膜配置为与构成所述槽部的所述内壁的所述铁心轭铁部的内周面、所述齿基部的周向的侧面和所述齿末端部的外周面抵接,
所述绝缘膜构成为至少与所述齿末端部的外周面抵接的部分的所述轴向的长度比所述铁心的所述轴向的长度长,
所述绝缘部件具有与所述铁心卡合来固定所述绝缘部件的位置的位置固定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膜构成为与所述齿末端部的外周面抵接的部分的所述轴向的长度、和与所述齿基部的周向的侧面的所述齿末端部侧抵接的部分的所述轴向的长度比所述铁心的所述轴向的长度长,且形成为与所述齿末端部的外周面抵接的部分的所述轴向的长度比与所述齿基部的周向的侧面的所述齿末端部侧抵接的部分的所述轴向的长度长。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部件具有对所述齿基部的所述轴向的端部进行覆盖的中央基部,
所述中央基部具有从所述中央基部的周向的两侧在所述轴向上朝向所述槽部延伸的一对中央腿部,
所述位置固定部是形成在所述一对中央腿部的向内侧形成为厚壁的一对厚壁部,通过所述一对厚壁部从周向的两侧夹住所述齿基部来固定所述绝缘部件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绝缘膜形成有避免与所述位置固定部发生干扰的切口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部件具有在所述齿基部的外周侧形成的外周壁部,
在所述外周壁部形成有从所述外周壁部的周向的两侧在所述轴向上朝向所述槽部延伸的一对外周腿部,
所述一对外周腿部具有进行所述绝缘部件相对于所述铁心的径向的定位的定位部,
所述定位部由在所述一对外周腿部的径向外侧的外周面形成的一对厚壁部构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部件具有对所述齿基部的所述轴向的端部进行覆盖的中央基部,
所述中央基部具有从所述中央基部的周向的两侧在所述轴向上朝向所述槽部延伸的一对中央腿部,
所述位置固定部由位于所述一对中央腿部的内侧的一对凸部构成,通过使所述一对凸部与设置于所述铁心的所述齿基部的一对凹部卡合,而固定所述绝缘部件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膜形成为与所述槽部抵接的部分整体的轴向的长度比所述铁心的轴向的长度长。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部件还具有在所述齿基部的内周侧形成的内周壁部,
在所述内周壁部形成有从所述内周壁部的周向的两侧在所述轴向上朝向所述槽部延伸的一对内周腿部,
在所述绝缘部件,形成有供所述绝缘膜的轴向的端部插入的插入凹部,该插入凹部由在所述内周壁部形成的第一凹部、在所述一对内周腿部的根部形成的第二凹部、以及在所述一对中央腿部的根部形成的第三凹部形成。
9.一种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具备权利要求1~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动机。
CN201990001355.9U 2019-05-29 2019-05-29 电动机以及具备该电动机的压缩机 Active CN216356176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9/021337 WO2020240735A1 (ja) 2019-05-29 2019-05-29 電動機及びそれを備えた圧縮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356176U true CN216356176U (zh) 2022-04-19

Family

ID=735531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90001355.9U Active CN216356176U (zh) 2019-05-29 2019-05-29 电动机以及具备该电动机的压缩机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750047B2 (zh)
JP (1) JP7150164B2 (zh)
CN (1) CN216356176U (zh)
WO (1) WO202024073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240735A1 (ja) * 2019-05-29 2020-12-0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動機及びそれを備えた圧縮機
WO2023181238A1 (ja) * 2022-03-24 2023-09-2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固定子、電動機、圧縮機およ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440782B2 (ja) * 1997-10-29 2003-08-2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リラクタンスモータ及び圧縮機駆動用リラクタンスモータ
JP5361277B2 (ja) * 2008-08-08 2013-12-04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モータ
JP4926192B2 (ja) * 2009-02-21 2012-05-0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動機の固定子
KR101236587B1 (ko) * 2009-03-06 2013-02-22 미쓰비시덴키 가부시키가이샤 모터의 전기자
JP5396241B2 (ja) * 2009-11-10 2014-01-2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のステー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565004B2 (ja) * 2010-03-10 2014-08-0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動機、電動機の製造方法、圧縮機
JP5482383B2 (ja) * 2010-03-31 2014-05-07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電動機の固定子及びロータリ圧縮機
JP2014014196A (ja) * 2010-12-29 2014-01-23 Nippon Densan Corp 電機子、インシュレータ及びモータ
WO2013061903A1 (ja) * 2011-10-27 2013-05-02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セグメントコイル、セグメントコイルを用いてなるステータ及びセグメントコイルの製造方法
DE112012004494T5 (de) * 2011-10-27 2014-07-17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Segmentspule,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der Segmentspule und Stator mit der Segmentspule
JP5938903B2 (ja) * 2011-12-28 2016-06-22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電動機
JP6305620B2 (ja) * 2015-02-18 2018-04-0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の固定子および、回転電機の固定子の製造方法
JP6537623B2 (ja) * 2015-11-04 2019-07-0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ステータ、電動機、圧縮機、及び冷凍空調装置
CN108370176B (zh) * 2015-12-16 2021-02-09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定子、定子的制造方法、电动机及空调装置
WO2017208290A1 (ja) * 2016-05-30 2017-12-0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固定子、電動機、圧縮機、および冷凍空調装置
US10700566B2 (en) 2016-10-06 2020-06-3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Electric motor and compressor provided with the same
US11496005B2 (en) * 2017-05-10 2022-11-0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Stator, electric motor, compressor, refrigerating and air condition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tator
CN112425033B (zh) * 2018-07-27 2024-04-02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动机、压缩机及空调装置
JP7326770B2 (ja) * 2019-02-28 2023-08-16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モータ及び圧縮機
AU2019442093B2 (en) * 2019-04-25 2022-10-2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Stator, motor, fan, air conditione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stator
JP7105999B2 (ja) * 2019-05-20 2022-07-2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動機、圧縮機、空気調和装置および電動機の製造方法
WO2020240735A1 (ja) * 2019-05-29 2020-12-0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動機及びそれを備えた圧縮機
CN114072987A (zh) * 2019-07-17 2022-02-1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定子、马达、压缩机以及空气调节机
JP6806210B1 (ja) * 2019-09-26 2021-01-06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圧縮機
JP6988938B2 (ja) * 2020-03-24 2022-01-05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圧縮機
JP7100276B2 (ja) * 2020-04-30 2022-07-13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モータ、圧縮機、及びファンモータ
JP2022127477A (ja) * 2021-02-19 2022-08-31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ステータ、およびモー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240735A1 (ja) 2020-12-03
JP7150164B2 (ja) 2022-10-07
US20220190653A1 (en) 2022-06-16
US11750047B2 (en) 2023-09-05
JPWO2020240735A1 (ja) 2021-10-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841536B2 (ja) モータ及びそれを備えた冷媒圧縮機
KR101042160B1 (ko) 전동 컴프레서
US9062677B2 (en) Compressor
WO2018066112A1 (ja) 電動機及びそれを備えた圧縮機
JP5669586B2 (ja) 圧縮機用モータ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電動圧縮機
CN216356176U (zh) 电动机以及具备该电动机的压缩机
JP2005110478A (ja) モータ及びポンプ
CN100334354C (zh) 多气缸旋转压缩机
JP6261271B2 (ja) 密閉型電動圧縮機及び空気調和装置
US20130052068A1 (en) Scroll compressor
JP2004052657A (ja) 密閉型圧縮機
JP5506219B2 (ja) 冷媒圧縮機及び流体圧縮機
JP2007218097A (ja) 圧縮機
JP3992071B1 (ja) 圧縮機
KR102248628B1 (ko) 전기적 연결수단을 구비한 전동압축기
JP2008082223A (ja) 密閉型圧縮機
WO2022107212A1 (ja) 密閉型電動圧縮機
JP2004360596A (ja) スクロール型圧縮機
JP7038249B1 (ja) 圧縮機
KR101105967B1 (ko) 컴팩트형 압축기
US8636480B2 (en) Compressor
CN111247719B (zh) 定子、电动机和压缩机
JP2005163687A (ja) 電動圧縮機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0528395Y2 (zh)
US20210017992A1 (en) Electric compresso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