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681207U - 一种汽车线束生产用压接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线束生产用压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681207U
CN215681207U CN202122121456.1U CN202122121456U CN215681207U CN 215681207 U CN215681207 U CN 215681207U CN 202122121456 U CN202122121456 U CN 202122121456U CN 215681207 U CN215681207 U CN 2156812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iving
upper die
lower die
wire harness
di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12145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Guanlei Auto Par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Guanlei Auto Par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Guanlei Auto Par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Guanlei Auto Par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12145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6812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6812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6812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nufacturing Of Electrical Connectors (AREA)

Abstract

一种汽车线束生产用压接装置,包括机架、压接机构和驱动机构,机架上设置有操作台;压接机构包括驱动杆、上模和下模,驱动杆的下端延伸穿设上模的顶部,下模设置于操作台上并位于上模的下方,下模上设置有固定机构;驱动机构设置于机架上并与上模相连接,用于驱动上模纵移;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上模内设置驱动杆,当上模和下模进行压接时,驱动杆驱使端子的两侧向线束压紧,力度适中且均匀,不容易出现端子对线束造成损害,通过控制第一驱动件维持一定的力度保证压接效果,提高了压接效果;同时,通过设置固定机构能够适应不同规格的端子,提高了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线束生产用压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线束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线束生产用压接装置。
背景技术
在线束加工中,压接工序是关键的一道工序,压接模具通常包括有上模和下模,通过上模和下模的配合对线束和端子进行加工,一些线束加工中,一般是通过工作人员对上模施加压力进行加工的半自动化模式,工作人员容易把握不了力度,力度过大会使得端子的两侧损坏线束,力度过小会使得线束容易滑落,导致压接效果不好;同时,由于端子外形尺寸存在一定偏差,当端子规格不一样时,需更换不同定位块,安装及校准,导致生产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线束生产用压接装置,能够解决压接效果不好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汽车线束生产用压接装置,包括机架、压接机构和驱动机构,所述机架上设置有操作台;压接机构包括第一驱动件、套筒、驱动杆、上模和下模,所述套筒的上端连接第一驱动件,套筒的下端连接上模,所述驱动杆滑动穿设于套筒内,并传动连接第一驱动件的输出端,驱动杆的下端延伸穿设所述上模的顶部,所述下模设置于操作台上并位于上模的下方,所述下模上设置有固定机构;驱动机构设置于机架上并与上模相连接,用于驱动上模纵移。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导轨、杆柱、导块、第二驱动件、两螺杆和一传动杆,所述导轨设置为两个并竖向间隔布置于机架,所述上模的两侧均设置有杆柱,所述杆柱的另一端设置有导块,所述导块滑动设置于导轨上,其中一导轨的上方设置有与机架固定连接的第二驱动件,两螺杆均转动设置于机架,并各自转动穿设于一导块并与导块螺纹配合,传动杆转动设置于机架,且传动杆的两端分别与两螺杆通过锥齿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二驱动件的输出端与其中一螺杆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驱动件设置为气压推杆,所述第二驱动件设置为电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上模和下模的相对侧均具有弧形压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固定机构包括位于下模底部的一第一固定组件以及分设于下模两侧的两第二固定组件,所述第一固定组件包括第一支撑块、第一支杆和第一转头,所述第一支撑块滑动插设于下模,所述第一支杆竖向穿设于操作台并与操作台螺纹配合,所述第一支杆的上端与第一支撑块转动连接,下端与第一转头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固定组件包括第二支撑块、第二支杆、第二转头和弹簧,所述第二支撑块位于下模的弧形压槽内,并与第二支杆的一端连接,第二支杆横向布置并滑动穿设于下模,第二转头设置于第二支杆的另一端,弹簧套设于第二支杆,并位于第二转头与下模的外侧壁之间,所述上模的底侧设置有第一斜面,所述第二转头设置有配合第一斜面的第二斜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支撑块的顶部,以及两第二支撑块的相对侧均具有呈弧形的压装面。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上模内设置驱动杆,当上模和下模进行压接时,驱动杆驱使端子的两侧向线束压紧,力度适中且均匀,不容易出现端子对线束造成损害,通过控制第一驱动件维持一定的力度保证压接效果,提高了压接效果;同时,通过设置固定机构能够适应不同规格的端子,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上模和下模的工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设置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和图2,一种汽车线束生产用压接装置,包括机架10、压接机构和驱动机构,机架10上设置有操作台11;压接机构包括第一驱动件21、套筒22、驱动杆23、上模24和下模25,套筒22的上端连接第一驱动件21,第一驱动件21设置为气压推杆,套筒22的下端连接上模24,驱动杆23滑动穿设于套筒22内,并传动连接第一驱动件21的输出端,驱动杆23的下端延伸穿设上模24的顶部,下模25设置于操作台11上并位于上模24的下方,下模25上设置有固定机构,上模24和下模25的相对侧均具有弧形压槽;驱动机构设置于机架10上并与上模24相连接,用于驱动上模24纵移。
其中为了使得压力能够均匀分布,驱动机构包括导轨31、杆柱32、导块33、第二驱动件34、两螺杆35和一传动杆36,导轨31设置为两个并竖向间隔布置于机架10,上模24的两侧均设置有杆柱32,杆柱32的另一端设置有导块33,导块33滑动设置于导轨31上,其中一导轨31的上方设置有与机架10固定连接的第二驱动件34,第二驱动件34设置为电机,两螺杆35均转动设置于机架10,并各自转动穿设于一导块33并与导块33螺纹配合,传动杆36转动设置于机架10,且传动杆36的两端分别与两螺杆35通过锥齿轮传动连接,第二驱动件34的输出端与其中一螺杆35连接,实现同步转动。
进一步描述,为了方便适应不同规格的端子,固定机构包括位于下模25底部的一第一固定组件以及分设于下模25两侧的两第二固定组件,第一固定组件包括第一支撑块411、第一支杆412和第一转头413,第一支撑块411滑动插设于下模25,第一支杆412竖向穿设于操作台11并与操作台11螺纹配合,防止第一支杆412转动带偏第一支撑块411,第一支杆412的上端与第一支撑块411转动连接,下端与第一转头413连接。
其中,第二固定组件包括第二支撑块421、第二支杆422、第二转头423和弹簧424,第二支撑块421位于下模25的弧形压槽内,并与第二支杆422的一端连接,第二支杆422横向布置并滑动穿设于下模25,第二转头423设置于第二支杆422的另一端,弹簧424套设于第二支杆422,并位于第二转头423与下模25的外侧壁之间,为了更好的方便上模24与下模25的配合,上模24的底侧设置有第一斜面,第二转头423设置有配合第一斜面的第二斜面。
方便对端子和线束进行加工,第一支撑块411的顶部,以及两第二支撑块421的相对侧均具有呈弧形的压装面。
工作原理:参考图3,将端子以及包裹的线束放置下模25上,第二驱动件34驱使上模24下压至下模25上,上模24和下模25的配合对端子施加压力,让端子紧贴设于线束,第一驱动件21驱使驱动杆23下压,将端子的两侧平缓地压至线束表面,直至加工完成。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述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Claims (7)

1.一种汽车线束生产用压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架(10),所述机架(10)上设置有操作台(11);
压接机构,包括第一驱动件(21)、套筒(22)、驱动杆(23)、上模(24)和下模(25),所述套筒(22)的上端连接第一驱动件(21),套筒(22)的下端连接上模(24),所述驱动杆(23)滑动穿设于套筒(22)内,并传动连接第一驱动件(21)的输出端,驱动杆(23)的下端延伸穿设所述上模(24)的顶部,所述下模(25)设置于操作台(11)上并位于上模(24)的下方,所述下模(25)上设置有固定机构;
驱动机构,设置于机架(10)上并与上模(24)相连接,用于驱动上模(24)纵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线束生产用压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导轨(31)、杆柱(32)、导块(33)、第二驱动件(34)、两螺杆(35)和一传动杆(36),所述导轨(31)设置为两个并竖向间隔布置于机架(10),所述上模(24)的两侧均设置有杆柱(32),所述杆柱(32)的另一端设置有导块(33),所述导块(33)滑动设置于导轨(31)上,其中一导轨(31)的上方设置有与机架(10)固定连接的第二驱动件(34),两螺杆(35)均转动设置于机架(10),并各自转动穿设于一导块(33)并与导块(33)螺纹配合,传动杆(36)转动设置于机架(10),且传动杆(36)的两端分别与两螺杆(35)通过锥齿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二驱动件(34)的输出端与其中一螺杆(35)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线束生产用压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件(21)设置为气压推杆,所述第二驱动件(34)设置为电机。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线束生产用压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24)和下模(25)的相对侧均具有弧形压槽。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线束生产用压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包括位于下模(25)底部的一第一固定组件以及分设于下模(25)两侧的两第二固定组件,所述第一固定组件包括第一支撑块(411)、第一支杆(412)和第一转头(413),所述第一支撑块(411)滑动插设于下模(25),所述第一支杆(412)竖向穿设于操作台(11)并与操作台(11)螺纹配合,所述第一支杆(412)的上端与第一支撑块(411)转动连接,下端与第一转头(413)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线束生产用压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组件包括第二支撑块(421)、第二支杆(422)、第二转头(423)和弹簧(424),所述第二支撑块(421)位于下模(25)的弧形压槽内,并与第二支杆(422)的一端连接,第二支杆(422)横向布置并滑动穿设于下模(25),第二转头(423)设置于第二支杆(422)的另一端,弹簧(424)套设于第二支杆(422),并位于第二转头(423)与下模(25)的外侧壁之间,所述上模(24)的底侧设置有第一斜面,所述第二转头(423)设置有配合第一斜面的第二斜面。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线束生产用压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块(411)的顶部,以及两第二支撑块(421)的相对侧均具有呈弧形的压装面。
CN202122121456.1U 2021-09-03 2021-09-03 一种汽车线束生产用压接装置 Active CN2156812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121456.1U CN215681207U (zh) 2021-09-03 2021-09-03 一种汽车线束生产用压接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121456.1U CN215681207U (zh) 2021-09-03 2021-09-03 一种汽车线束生产用压接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681207U true CN215681207U (zh) 2022-01-28

Family

ID=799593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121456.1U Active CN215681207U (zh) 2021-09-03 2021-09-03 一种汽车线束生产用压接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68120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681207U (zh) 一种汽车线束生产用压接装置
JP5651399B2 (ja) 電線対撚り用バックテンション機構を用いた対撚り線の製造方法
CN210379710U (zh) 一种线缆与连接器自动装配装置
CN208385814U (zh) 一种超高压线路导线压接装置
CN116786663A (zh) 一种金属钣金件自动冲压加工工艺
CN214176385U (zh) 一种电线端子压合装置
CN213602153U (zh) 一种连接线生产用压线设备
CN214044797U (zh) 一种电缆剥线机用对压辊
CN212884286U (zh) 玻璃窗铝型材折弯装置
CN208895545U (zh) 一种分体焊接式散热器的装配机组
CN210817228U (zh) 一种具有模具更换结构的双盘摩擦压力机
CN212190740U (zh) 加油管管口螺纹成型装置
CN219966989U (zh) 一种快速换辊装置
CN213944749U (zh) 一种高速钢球冷镦机双轮压料设备
CN216461180U (zh) 一种导向条冲压模具
CN213613360U (zh) 圆形拉丝设备
CN217823662U (zh) 一种汽车线束端子压接模具
CN220406811U (zh) 一种钢板加工用液压冲床
CN220127362U (zh) 梯子框架液压冲孔机
CN215616874U (zh) 自动注油口螺纹仿形整平一体机
CN216659339U (zh) 汽车零部件加工用打标装置
CN219724288U (zh) 一种用于汽车部件斜面冲孔模具
CN219724433U (zh) 高压线束裁剪机构
CN220296973U (zh) 一种喇叭加工的治具
CN216068361U (zh) 一种新型铝型材腔体填充纸条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