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448465U - 滑台碰撞试验装置 - Google Patents

滑台碰撞试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448465U
CN215448465U CN202120573385.6U CN202120573385U CN215448465U CN 215448465 U CN215448465 U CN 215448465U CN 202120573385 U CN202120573385 U CN 202120573385U CN 215448465 U CN215448465 U CN 2154484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unting
support
block
plate
different positio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57338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岳亦财
肖一渊
曾繁波
左春阳
刘宗华
欧阳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57338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4484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4484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44846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otive Seat Belt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滑台碰撞试验装置,包括转接板、风挡安装组件、管柱安装组件、安全带安装组件和仪表安装组件,其中,管柱安装组件、安全带安装组件和仪表安装组件可分别安装于转接板不同位置处,风挡安装组件安装在仪表安装组件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滑台碰撞试验装置可以用于替代白车身,同时该装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各安装组件在转接板的安装位置,以验证相关安全件安装在不同位置时的性能表现,从而可以达到节约开发成本、缩短开发周期的效果。

Description

滑台碰撞试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安全测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滑台碰撞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在汽车的开发过程中,需要通过滑台碰撞试验来获取汽车的安全带、仪表台等安全件的较优参数匹配方式。
现有的滑台碰撞试验是利用实车白车身(BIW)进行试验,试验时需要在实车白车身内安装实车碰撞时会与驾驶员接触的相关安全件,以模拟真实碰撞状态。但是在验证相关安全件安装在不同位置时的性能表现时,需要对白车身工装进行多次改制,不仅会提高汽车的开发成本,还会延长汽车的开发周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汽车开发因滑台碰撞试验而导致开发成本高的问题,提供一种滑台碰撞试验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滑台碰撞试验装置,,包括转接板、风挡安装组件以及可分别安装于所述转接板不同位置处的管柱安装组件、安全带安装组件和仪表安装组件;所述管柱安装组件包含管柱支架和可安装于所述管柱支架不同位置的管柱连接架,所述管柱连接架上连接有管柱连接件;所述仪表安装组件包含支撑架和安装于所述支撑架不同位置用于安装仪表台的第一支撑单元;所述第一支撑单元的一侧设有安装于所述支撑架上的第二支撑单元;所述风挡安装组件包含承载单元和风挡连接架以及风挡连接件,所述风挡连接架的下端与所述承载单元转动连接,上端可安装于所述风挡连接件一端的不同位置;所述风挡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管柱支架转动连接;所述承载单元与所述第二支撑单元连接;所述安全带安装组件包括安全带安装支架和安装于所述安全带安装支架不同位置用于安装安全带高调器的安装件以及位于所述安装件下方的安全带卷收器及锚点固定底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滑台碰撞试验装置可以用于替代白车身,同时该装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各安装组件在转接板的安装位置,以验证相关安全件安装在不同位置时的性能表现,从而可以达到节约开发成本、缩短开发周期的效果。
另外,风挡安装组件安装在仪表安装组件上,可以降低材料成本。同时,风挡组件的风挡连接架可转动地安装在承载单元上,使得风挡连接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倾斜角度,以适用于不同型号的车型。此外,风挡连接架通过风挡连接件与管柱安装组件连接,这样可以使风挡连接架安装的更加牢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滑台碰撞试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滑台碰撞试验装置的管柱安装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滑台碰撞试验装置的管柱安装组件中的管柱连接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滑台碰撞试验装置的管柱安装组件中的管柱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滑台碰撞试验装置的安全带安装组件中的安全带高调器安装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滑台碰撞试验装置的安全带安装组件中的第二单子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滑台碰撞试验装置的安全带安装组件中的安全带卷收器及锚点固定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滑台碰撞试验装置的安全带安装组件中的第二安装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滑台碰撞试验装置的安全带安装组件中的第三安装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滑台碰撞试验装置的地毯安装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滑台碰撞试验装置的地毯安装组件中的固定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滑台碰撞试验装置的仪表安装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滑台碰撞试验装置的仪表安装组件的局部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滑台碰撞试验装置的仪表安装组件的另一区域的局部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滑台碰撞试验装置的风挡安装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滑台碰撞试验装置的风挡安装组件的第一承载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滑台碰撞试验装置的风挡安装组件的风挡连接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滑台碰撞试验装置的风挡安装组件的第一加强臂的结构示意图。
说明书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滑台碰撞试验装置10;转接板1;装配孔11。
管柱安装组件2;管柱支架21;第一底部连接板211;第二底部连接板212;第一立柱213;第二立柱214;第一连接孔215;第二连接孔216;第三连接孔 217;第四连接孔218;连接横梁219;管柱连接架22;顶部连接板221;左侧连接板222;右侧连接板223;第五连接孔224;第六连接孔225;第七连接孔226;管柱连接件23;第三底部连接板231;连接柱232。
安全带安装组件3;安全带高调器安装单元31;安全带安装支架311;安装件312;第一安装板313;第二安装板314;第三安装板315;第四安装板316;第一安装孔317;第二安装孔318;第三安装孔319;第四安装孔320;安全带卷收器及锚点固定底座32;第一安装块321;第一底安装板3211;第一侧安装板3212;第二侧安装板3213;第一底安装孔3214;第一侧安装孔3215;第二侧安装孔3216;第一内凹结构3217;第二内凹结构3218;第二安装块322;顶部安装板3221;第三侧安装板3222;第四侧安装板3223;顶部安装孔3224;第三侧安装孔3225;第四侧安装孔3226;第三安装块323;第二底安装板3231;第五侧安装板3232;第六侧安装板3233;第二底安装孔3234;第五侧安装孔 3235;第六侧安装孔3236;第七侧安装孔3237。
地毯安装组件4固定架41;固定台42;第四固定杆421;第五固定杆422;固定板423;第四固定孔424;第五固定孔425;第六固定孔426;第一固定模块43;第一固定件431;第二固定件432;第一固定杆433;第二固定杆434;第三固定杆435;第一固定孔436;第二固定孔437;第三固定孔438;第二固定模块44;第三固定件441;第四固定件442;固定底板45;第七固定孔451。
仪表安装组件5;支撑架51;底部支撑板511;第一支撑杆512;第二支撑杆513;底部支撑孔514;第一支撑孔515;第二支撑孔516;第一支撑单元52;第一支撑块521;第二支撑块522;第一支撑板523;第二支撑板524;第五支撑孔525;第六支撑孔526;第二支撑单元53;第三支撑块531;第四支撑块532;第三支撑板533;第四支撑板534;第七支撑孔535;第八支撑孔536。
风挡安装组件6;承载单元61;第一承载模块611;第二承载模块612;第一承载板613;第二承载板614;第一承载孔615;第二承载孔616;风挡连接架62;承载框621;第一承载臂622;第二承载臂623;第三承载孔624;第四承载孔625;风挡连接件63;第一加强臂631;第二加强臂632;第一端633;第二端634;第五承载孔635;第六承载孔636。
摄像机安装组件7;第一拍摄支架71;第二拍摄支架7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滑台碰撞试验装置10包括转接板1、管柱安装组件2、安全带安装组件3、地毯安装组件4、仪表安装组件5、风挡安装组件6以及摄像机安装组件7。管柱安装组件2、安全带安装组件3、地毯安装组件4、仪表安装组件5这几者均安装在转接板1上,这几者组装后可以替代白车身。测试时,需要将转接板1安装在台车上,并在管柱安装组件2、安全带安装组件3、地毯安装组件4、仪表安装组件5以及风挡安装组件6分别安装实车的相关零部件。其中,管柱安装组件2用于安装转向管柱连接,转向管柱用于安装方向盘,安全带安装组件3上用于安全带,地毯安装组件4用于安装地毯,仪表安装组件5用于安装仪表台,风挡安装组件6用于安装前挡风玻璃。
同时,摄像机安装组件7也安装在转接板1上,测试时可以在摄像机安装组件7上安装相应的摄像机,以拍摄碰撞时转接板1上各部件的运动信息。此外,实际测试时,还需要在转接板1上还设有相应的座椅安装组件,座椅安装组件上安装有相应的座椅,同时座椅上还安装相应的假人,以模仿真实场景。
如图1所示,转接板1上设有多个装配孔11,这些装配孔11均为贯穿转接板1的通孔。同时,这些装配孔11在转接板1上阵列排布。在本实施例中,转接板1为平板,装配孔11的轴线与Z轴方向平行,各装配孔11在XY平面内阵列排布。其中,Z轴方向与竖直方向平行,X轴方向与左右方向平行,Y轴方向与前后方向平行,XY平面即为X轴和Y轴所在的平面,XY平面与水平面平行。上述各安装组件安装在不同的装配孔11上时,可以改变该安装组件在在X轴方向和/或Y轴方向上相对转接板1的位置关系。
组装时,管柱安装组件2、安全带安装组件3、地毯安装组件4、仪表安装组件5以及风挡安装组件6均能够安装在不同的装配孔11上,使得这些安装组件可以安装在转接板1的不同位置,以改变这些安装组件在X轴方向和/或Y轴方向上相对转接板1的位置关系。这样便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管柱安装组件2、安全带安装组件3、地毯安装组件4、仪表安装组件5以及风挡安装组件6在转接板1的安装位置进行合适的调整,以验证相关安全件安装在不同位置时的性能表现从而可以达到节约开发成本、缩短开发周期的效果。同时,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调整相关安装组件在转接板1上的安装位置,以达到替代不同型号的白车身的效果。
同时,摄像机安装组件7也能够与不同的装配孔11配合,使得摄像机安装组件7能够安装在转接板1的不同位置,这样便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调整摄像机安装组件7的位置,使得安装在摄像机安装组件7上的摄像机能够处于合适的拍摄位置,提高拍摄效果。
管柱安装组件2
如图2至图3所示,在一实施例中,管柱安装组件2包括管柱支架21、管柱连接架22以及管柱连接件23。
管柱支架21与不同的装配孔11配合,便可以改变管柱支架21在转接板1 上的安装位置。管柱连接架22设置在管柱支架21上,管柱连接架22能够安装在管柱支架21的不同位置,以改变管柱连接架22和转接板1在Z轴方向上的位置关系。管柱连接件23设置在管柱连接架22上,管柱连接件23能够安装在管柱连接架22水平方向的不同位置,在本实施例中,水平方向的不同位置是指 X轴和/或Y轴方向的不同位置。
如图2所示,在一实施例中,管柱支架21包括第一底部连接板211、第二底部连接板212、第一立柱213以及第二立柱214,第一立柱213固定在第一底部连接板211上形成第一连接模块,第二立柱214固定在第二底部连接板212 上形成第二连接模块,第一连接模块和第二连接模块沿X轴方向间隔设置,管柱连接架22可分别与两个立柱高度方向的不同位置连接。
如图2所示,第一底部连接板211上设有第一连接孔215,相应的螺栓穿过第一连接孔215和装配孔后与螺母配合便可以将第一底部连接板211锁紧在转接板上;第二底部连接板212上设有第二连接孔216,相应的螺栓穿过第二连接孔216和装配孔后与螺母配合便可以将第二底部连接板212锁紧在转接板上。
第一立柱213上设有第三连接孔组,第三连接孔组包括多个沿Z轴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三连接孔217;第二立柱214上设有第四连接孔组,第四连接孔组包括有多个沿Z轴方向间隔设置的第四连接孔218。
管柱连接架22一端与第三连接孔217配合,管柱连接架22的另一端与第四连接孔218配合,使得管柱连接架22可以固定在两个立柱上。
如图2所示,管柱支架21还包括连接横梁219,连接横梁219的一端通过焊接等方式固定在第一立柱213上,连接横梁219的另一端通过焊接等方式固定在第二立柱214上,此时第一立柱213、第二立柱214以及连接横梁219三者连接形成一龙门架,可以增强管柱支架21的强度。
如图3所示,管柱连接架22为设置在龙门架上的支撑横梁,主要包括三个连接板,定义这三个连接板分别为顶部连接板221、左侧连接板222以及右侧连接板223,左侧连接板222固定在顶部连接板221的左端,右侧连接板223固定在顶部连接板221的右端。
左侧连接板222上设有第五连接孔224,螺栓穿过第五连接孔224和第三连接孔217后与螺母配合便可以将左侧连接板222锁紧在第一立柱213上。右侧连接板223上设有第六连接孔225,螺栓穿过第六连接孔225和第四连接孔218 后与螺母配合便可以将右侧连接板223锁紧在第二立柱214上。
如图3所示,顶部连接板221上设有第七连接孔226,管柱连接件23通过与第七连接孔226配合以固定在顶部连接板221上,另外,第七连接孔226为长条孔,其长度方向与Y轴方向平行,使得整管柱连接件23可以相对转接板1 进行Y轴方向上的位置调整。在一实施例中,第七连接孔226设有多个,这些第七连接孔226沿着X轴方向间隔排布形成一第七连接孔226组,使用时管柱连接件23可以与第七连接孔226组中的每一个第七连接孔226配合,使得整管柱连接件23可以相对转接板1进行X轴方向上的位置调整。
如图4所示,管柱连接件23也包括一底部连接板,定义该底部连接板为第三底部连接板231,同时,管柱连接件23还包括连接柱232。第三底部连接板 231上设有第八连接孔233,螺栓穿过第八连接孔233和第七连接孔226后与螺母配合便可以将第三底部连接板231锁紧在顶部连接板221上。连接柱232固定在第三底部连接板231上,用于与转向管柱上的连接孔配合。另外,第三底部连接板231可以是圆饼状结构,第三底部连接板231、连接柱232以及第八连接孔233三者彼此互不同轴,且三者的轴线可以是在同一平面上。
安全带安装组件3
如图1所示,在一实施例中,安全带安装组件3位于管柱安装组件2的后方,安全带安装组件3包括安全带高调器安装单元31和安全带卷收器及锚点固定底座32,安全带高调器安装单元31用于安装安全带高调器,安全带卷收器及锚点固定底座32用于安装安全带卷收器。安全带高调器安装单元31能够与不同的装配孔11配合,以改变安全带高调器安装单元31在转接板1上的安装位置,安全带卷收器及锚点固定底座32能够与不同的装配孔11配合,以改变安全带卷收器及锚点固定底座32在转接板1上的安装位置。滑台碰撞试验装置10组装后,安全带高调器安装单元31和安全带卷收器及锚点固定底座32间隔设置,而且,安全带高调器安装单元31通常设置在安全带卷收器及锚点固定底座 32的后方。
如图5和图6所示,安全带高调器安装单元31包括安全带安装支架311和安装件312,安全带安装支架311可以与不同的装配孔11配合,安装件312安装在安全带安装支架311上,安全带高调器安装在安装件312上。其中,安装件312可以安装在安全带安装支架311的不同位置,以改变安装件312和转接板1在X轴方向和/或Z轴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关系。
具体的,安全带安装支架311包括第一安装板313和第二安装板314,安装件312包括第三安装板315和第四安装板316。第一安装板313安装在转接板1 上,第二安装板314竖直固定在第一安装板313上,第三安装板315可以安装在第二安装板314上,第四安装板316可以通过焊接等方式固定在第三安装板 315上。组装后,第一安装板313水平设置,第二安装板314竖直设置。第一安装板313上设有第一安装孔317,相应的螺栓穿过第一安装孔317和装配孔11 后与螺母配合,便可以将第一安装板313固定在转接板1上。
第二安装板314上设有多个第二安装孔318,这些第二安装孔318沿着X 轴方向和Z轴方向间隔排布,为生产方便这些第二安装孔318阵列排布,也即各第二安装孔318在平行于XZ平面的平面内阵列排布,其中,XZ平面为X轴和Z轴所在的平面。第三安装板315上设有第三安装孔319,相应的螺栓穿过第三安装孔319和第二安装孔318后与螺母配合,便可以将第三安装板315固定在第二安装板314上。另外,第三安装孔319为弧形孔,使得第三安装板315 可以相对第二安装板314绕Z旋转。
第四安装板316可以通过焊接等方式垂直固定在第三安装板315上,第四安装板316上设有多个第四安装孔320,这些第四安装孔320阵列排布,使得安全带高调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安装在相应的第四安装孔320处。其中,安全带高调器上设有相应的孔位,螺栓穿过安全带高调器上的孔位和第四安装孔320 后与螺母配合,便可以将安全带高调器固定在第四安装板316上。
在一实施例中,相邻的第二安装孔318之间的间距小于相邻的装配孔之间的间距,这样在安全带安装支架固定后,可以通过调整第三安装板315在第二安装板314上的安装位置,以对安全带高调器的位置进行微调。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安装架还包括相应的加强板,加强板的一端固定在第一安装板上,加强板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二安装板上,此时第一安装板、第二安装板以及加强板可以围成一个三角形结构以提高第一安装架的强度。
如图1以及图7至图9所示,在一实施例中,安全带卷收器及锚点固定底座32位于安装件312的下方,安全带卷收器及锚点固定底座32包括第一安装块321、第二安装块322以及第三安装块323,组装后,第一安装块321安装在转接板1上,第二安装块322安装在第一安装块321上,第三安装块323安装在第二安装块322上。
第一安装块321能够与不同的装配孔11配合,以改变第一安装块321在转接板1上的安装位置;第二安装块322能够安装在第一安装块321的不同位置,以改变第二安装块322和第一安装块321在Z轴方向的位置关系;第三安装块 323能够安装在第二安装块322水平方向上的不同位置,以改变第三安装块323 和第二安装块322在X轴方向或/和Y轴方向的位置关系。
如图8所示,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安装块321包括第一底安装板3211、第一侧安装板3212以及第二侧安装板3213,其中,第一侧安装板3212和第二侧安装板3213分别通过焊接等方式固定在第一底安装板3211相对的两侧。第一底安装板3211能够与不同的装配孔11配合,以改变第一底安装板3211和转接板1上的安装位置。
如图8所示,第一底安装板3211上设有多个第一底安装孔3214,这些第一底安装孔3214在XY平面内阵列排布,相应的螺栓穿过第一底安装孔3214和装配孔11后与螺母配合便可以将第一底安装板3211固定在转接板1上。
第一侧安装板3212上设有第一侧安装孔组,第一侧安装孔组包括多个沿Z 轴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侧安装孔3215。第二侧安装板3213上设有第二侧安装孔组,第二侧安装孔组包括多个沿Z轴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二侧安装孔3216。
如图9所示,第二安装块322包括顶部安装板3221、第三侧安装板3222以及第四侧安装板3223,其中,第三侧安装板3222和第四侧安装板3223分别通过焊接等方式固定在顶部安装板3221相对的两侧。
顶部安装板3221上设有多个顶部安装孔3224,这些顶部安装孔3224在XY 平面内阵列排布。第三侧安装板3222上设有第三侧安装孔3225,第四侧安装板 3223上设有第四侧安装孔3226,相应的螺栓穿过第三侧安装孔3225和第一侧安装孔3215后与螺母配合便可以将第三侧安装板3222和第一侧安装板3212锁紧在一起,相应的螺栓穿过第四侧安装孔3226和第二侧安装孔3216后与螺母配合便可以将第四侧安装板3223和第二侧安装板3213锁紧在一起。另外,第三侧安装孔3225也可以设置多个,这些第三侧安装孔3225可以沿着Z轴方向间隔排布,同样的,第四侧安装孔3226也可以设置多个,这些第四侧安装孔3226 可以沿着Z轴方向间隔排布。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侧安装板3212和第二侧安装板3213上均设有内凹结构,第一侧安装孔3215和第二侧安装孔3216均设置在内凹结构的底部。其中,第一侧安装板3212上的内凹结构为第一内凹结构3217,第一内凹结构3217在竖直方向上贯穿第一侧安装板3213。第二侧安装板3213上的内凹结构为第二内凹结构3218,第二内凹结构3218在竖直方向上贯穿第二侧安装板3213,这样可以方便第二安装块322置入安装腔。组装后,这两个侧安装板上的内凹结构相对,第一底安装板3211的两端分别位于第一内凹结构3217和第二内凹结构 3218内,且第一底安装板3211的两端分别位于第一内凹结构3217的底面和侧面以及第二内凹结构3218的底面和侧面抵触。此时,第一侧安装板3212、第二侧安装板3213以及第一底安装板3211三者相当于是围合形成一安装腔。第一安装块321和第二安装块322组装时,第三侧安装板3222和第四侧安装板3223 位于该安装腔内。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安装块322位于安装腔内时,与安装腔的侧壁抵触,以免第二安装块322在X轴方向和Y轴方向相对第一安装块321移动。其中,第二安装块322分别与第一内凹结构3217的底面和侧面抵触,同时,第二安装块322分别与第二内凹结构3218的底面和侧面抵触。具体的,第三侧安装板3222 分别与第一内凹结构3217的底面和两侧面抵触,第四侧安装板3223分别与第二内凹结构3218的底面和两侧面抵触。
第三安装块323包括第二底安装板3231、第五侧安装板3232以及第六侧安装板3233,第二底安装板3231安装在顶部安装板3224上,第五侧安装板3232 可以通过焊接等方式垂直固定在第二底安装板3231上,第六侧安装板3233固定在第五侧安装板3232上,组装后第二底安装板3231水平设置,第五侧安装板3232竖直设置。
如图7所示,第二底安装板3231上设有第二底安装孔3234,第五侧安装板 3232上设有第五侧安装孔组,第五侧安装孔组包括多个第五侧安装孔3235,这些第五侧安装孔3235沿着Z轴方向间隔排布,第六侧安装板3233上设有第六侧安装孔3236和第七侧安装孔3237。
其中,相应的螺栓穿过第二底安装孔3234和顶部安装孔3224后与螺母配合便可以将第二底安装板3231和顶部安装板3221锁紧在一起。第五侧安装板 3232可以通过焊接等方式固定在第二底安装板3231上。相应的螺栓穿过第六侧安装孔3236和第五侧安装孔3235后与螺母配合便可以将第六侧安装板3233和第五侧安装板3232锁紧在一起。安全带卷收器通过相应的螺栓锁紧在第七侧安装孔3237上。
另外,第七侧安装孔3237为弧形孔,弧形孔可以朝向第二底安装板3231 弯曲。同时第七侧安装孔3237设置有多个,多个第七侧安装孔3237沿Z轴方向间隔设置。
地毯安装组件4
如图1和图12所示,在一实施例中,使用过程中,地毯安装组件4安装在风挡组件6的下方,同时,地毯安装组件4设置在管柱安装组件2和安全带安装组件之间。
如图10和图11所示,地毯安装组件4包括固定架41和固定台42。固定架 41能够安装在不同的装配孔11处,以改变在转接板1上的安装位置。固定台 42用于安装地毯,固定台42能够安装在固定架41的不同位置,以改变固定台42和固定架41在Z轴方向的位置关系。
如图10和图11所示,固定架41包括第一固定模块43和第二固定模块44,二者均能够与不同的装配孔11配合,第一固定模块43和第二固定模块44沿Y 轴方向间隔设置,固定台42的左侧与第一固定模块43连接,固定台42的右侧与第二固定模块44连接。
第一固定模块43包括第一固定件431和第二固定件432,第一固定件431 和第二固定件432沿X轴方向间隔设置;第二固定模块44包括第三固定件441 和第四固定件442,第三固定件441和第四固定件442沿X轴方向间隔设置。即这四个固定件相当于是阵列排布在转接板上,通过改变四个固定件在转接板1 上安装位置可以调整地毯的铺设位置,进而使对不同车型的模拟。另外,这四个固定件的结构设置相同,以下以第一固定件431为例对固定件的结构进行描述。
第一固定件431包括第一固定杆433、第二固定杆434以及第三固定杆435,其中第一固定杆433和第二固定杆434可以通过焊接等方式固定在一起,第三固定杆435也可以通过焊接等方式固定在第一固定杆433和第二固定杆434的交接处。第一固定杆433上设有第一固定孔436,第二固定杆434上设有第二固定孔437,第三固定杆435上设有第三固定孔438,第一固定孔436、第二固定孔437以及第三固定孔438均为长条孔,各长条孔的长度方向与设置其的固定杆的长度方向平行。组装时,相应的螺栓穿过第一固定孔436和装配孔11后与螺母配合便可以将第一固定杆433锁紧在转接板1上,相应的螺栓穿过第二固定孔437和装配孔11后与螺母配合便可以将第二固定杆434锁紧在转接板1上。组装后第一固定杆433的长度方向平行于X轴方向,第二固定杆434的长度方向平行于Y轴方向,第三固定杆435的长度方向平行于Z轴方向。
固定台42包括第四固定杆421、第五固定杆422以及固定板423,其中第四固定杆421和第五固定杆422分别固定在固定板423的相对的两侧,这两个固定杆均水平设置。第四固定杆421上设有第四固定孔424,第五固定杆422上设有第五固定孔425,第四固定孔424和第五固定孔425均为长条孔,各长条孔的长度方向与设置其的固定杆的长度方向平行。
组装时,相应的螺栓和螺母便可以将第四固定杆421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一固定件431和第二固定件432的第三固定杆435,并将第五固定杆422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三固定件441和第四固定件442的第三固定杆435上。
固定板423与第四固定杆421和第五固定杆422相接的两侧分别向上设有折边,两个折边上分别设有多个第六固定孔426,组装时可以将地毯铺设在固定板423上,并可以通过扎带等将地毯绑定在折边的第六固定孔426处。
如图10和图11所示,在一实施例中,固定架41还包括固定底板45,组装时,第一固定模块43和第二固定模块44先设置在固定底板45上,然后再将固定底板45固定在转接板1上。其中,固定底板45上设有阵列排布的第七固定孔451,可以通过螺栓等将第一固定模块43和第二固定模块44固定在固定底板 45上。
可以理解的,在其他实施例中,固定台42中也可以只设置固定板423,此时固定板423直接与各个固定件的第三固定杆连接。
仪表安装组件5
如图1、图12至图14所示,仪表安装组件5位于管柱安装组件2和安全带安装组件3之间。仪表安装组件5包括支撑架51、第一支撑单元52以及第二支撑单元53。其中支撑架51能够与不同的装配孔11配合,以使支撑架51能够安装在转接板1的不同位置,第一支撑单元52和第二支撑单元52均能够安装在支撑架51的不同位置,第一支撑单元52用于安装仪表台,第二支撑单元53用于安装风挡安装组件6。使用时,第二支撑单元53位于第一支撑单元的一侧,即第一支撑单元52和第二支撑单元53分别设置在支撑架51的不同位置。具体的,第一支撑单元52和第二支撑单元53分别设在支撑架51相背的两侧,且第二支撑单元53位于第一支撑单元52的前方。
如图12所示,支撑架51包括底部支撑板511、第一支撑杆512以及第二支撑杆513,底部支撑板511上设有多个底部支撑孔514,通过相应的螺栓和螺母配合可以将底部支撑板511锁紧在转接板1上。第一支撑杆512和第二支撑杆 513均可以通过焊接等方式竖直固定在底部支撑板511上,两个支撑杆沿X轴方向间隔设置。
底部支撑板511上设有缺口,使底部支撑板511形成一U形结构,此时底部支撑板511具有第一支撑臂、第二支撑臂以及第三支撑臂,第一支撑臂、第二支撑臂分别固定在第三支撑臂的两端。其中第一支撑杆512设置在第一支撑臂上,第二支撑杆513设置在第二支撑臂上,滑台碰撞试验装置组装后,地毯安装组件4位于U形结构的中空部位内,即地毯安装组件4位于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之间,U形结构的开口位于第三支撑臂远离管柱安装组件2的一侧。另外,两个支撑杆的结构相同,以下以第一支撑杆512为例进行介绍。
如图13和图14所示,第一支撑杆512上设有第一支撑孔组和第二支撑孔组,第一支撑孔组包括多个沿Z轴方向间隔设置在第一支撑孔515,第二支撑孔组包括多个沿Z轴方向间隔设置在第二支撑孔516。另外,第一支撑孔组和第二支撑孔组均可以设置多组,其中,各第一支撑孔组沿着Y轴方向间隔设置,各所述第二支撑孔组沿着Y轴方向间隔设置。
如图12和图13第一支撑单元52包括第一支撑块521和第二支撑块522,第一支撑块521可以安装在第一支撑杆512的高度方向上的不同位置,第二支撑块522可以安装在第二支撑杆513单独高度方向上的不同位置,仪表台分别与第一支撑块521以及第二支撑块522相接,以便通过第一支撑块521和第二支撑块522支撑放置仪表台。另外,两个支撑块的结构相同,以下以第一支撑块521为例进行描述。
第一支撑块521包括第一支撑板523和第二支撑板524,第二支撑板524可以通过焊接等方式固定在第一支撑板523上,二者垂直设置。第一支撑板523 上设有第五支撑孔525,第二支撑板524上设有第六支撑孔526。通过相应的螺栓和螺母的配合便可以将第一支撑板523固定在第一支撑杆512上,通过相应的螺栓和螺母的配合便可以将仪表台固定在第二支撑板524上。
第二支撑单元53包括第三支撑块531和第四支撑块532,第三支撑块531 安装在第一支撑杆512的高度方向上的不同位置,第四支撑块532安装在第二支撑杆513的高度方向上的不同位置,风挡组件6分别与第三支撑块531以及第四支撑块532相接,以便通过第三支撑块531和第四支撑块532支撑放置风挡安装组件。另外,两个支撑块的结构相同,以下以第三支撑块531为例进行描述。
如图12所示,第三支撑块531包括第三支撑板533和第四支撑板534,第四支撑板534可以通过焊接等方式固定在第三支撑板533上,二者垂直设置。第三支撑板533上设有第七支撑孔535,第四支撑板534上设有第八支撑孔536。通过相应的螺栓和螺母的配合便可以将第三支撑板533固定在第一支撑杆512 上,通过相应的螺栓和螺母的配合便可以将风挡安装组件6固定在第四支撑板 534上。
其中,第四支撑板534的可以设置两个,二者分别固定在第三支撑板533 相背的两侧,组装后,第一支撑杆512位于第三支撑块531的两个第四支撑板 533之间,第二支撑杆513位于第四支撑块532的两个第四支撑板之间。
如图12所示,支撑架51还具有第一加强柱517和第二加强柱518。第一加强柱517一端与第一支撑杆512固定连接,第一加强柱517的另一端与底部支撑板511固定连接,三者可以形成一三角支撑结构。第二加强柱518一端与第二支撑杆512固定连接,第二加强柱518的另一端与底部支撑板511固定连接,三者也可以形成一三角支撑结构。实际产品中,第一加强柱517和第二加强柱 518可以是平行设置。
风挡安装组件6
如图15至图18所示,风挡安装组件6包括承载单元61、风挡连接架62以及风挡连接件63,其中,承载单元61安装在第二支撑单元53上,风挡连接架 62的下端与承载单元61转动连接,风挡连接架62的上端能够安装风挡连接件 63一端的不同位置,风挡连接件63的另一端与管柱支架21转动连接。其中风挡连接架62相对承载单元61转动的旋转轴平行于X轴,风挡连接件63相对管柱支架21转动的旋转轴平行与X轴。
如图15和图16所示,承载单元61包括第一承载模块611和第二承载模块 612,二者分别与风挡连接架62的左右两侧转动连接。其中,第一承载模块611 安装在第一支撑块521上,第二承载模块612安装在第二支撑块522上,第一承载模块611和第二承载模块612的结构相同,以下以第一承载模块611为例进行介绍。
如图16所示,第一承载模块611包括第一承载板613和第二承载板614,第二承载板614上可以通过焊接等方式固定在第一承载板613上,第一承载板 613和第二承载板614垂直设置,第一承载板613上设有第一承载孔615,第二承载板614上设有第二承载孔616。通过相应的螺栓和螺母的配合便可以将第一承载板613固定在第三支撑块的第三支撑板上。
如图17所示,风挡连接架62包括承载框621、第一承载臂622以及第二承载臂623,其中,第一承载臂622和第二承载臂623分别固定在承载框621的相对两侧,其中,第一承载臂622和第二承载臂623沿X轴间隔排布。第一承载臂622和第二承载臂623的结构相同,以下以第一承载臂622为例进行介绍。
第一承载臂622为三角形结构,以提高第一承载臂622的强度。第一承载臂622上设有第三承载孔624,通过相应的螺栓和螺母配合便可以使第一承载臂 622锁紧在第二承载板614上。
承载框621上设有多个第四承载孔625,前挡风玻璃安装在承载框621上,在实际测试时,通常会利用泡沫板等替换前挡风玻璃,此时可以通过扎带等将泡沫板绑定在第四承载孔625上。
如图15所示,风挡连接件63包括第一加强臂631和第二加强臂632,第一加强臂631和第二加强臂632分别设置在承载框621的相对两侧,第一加强臂 631和第二加强臂632沿X轴方向间隔排布。第一加强臂631和第二加强臂632 的结构相同,以下以第一加强臂631为例进行介绍。
如图18所示,第一加强臂631的长度方向上具有相背的第一端633和第二端634,其中第一端633设有第五承载孔635,第二端634设有第六承载孔636,其中,第六承载孔636设有多个,各第六承载孔636沿着第一加强臂63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另外,连接横梁219的两端分别设有螺纹孔,第一承载臂622 上还设有第七承载孔626,组装时,相应的螺栓穿过一第六承载孔636和第七承载孔626后与螺母配合便可以将第二端634固定在第一承载臂622上,相应的螺栓穿过第五承载孔635后与螺纹孔配合便可以将第一端633固定在连接横梁 219上。
在实际测试时,若只进行副驾侧测试时,也可以不设置风挡安装组件6,此时,可以将风挡安装组件6从转接板1上拆卸下来。当下一次进行主驾侧试验时,可以再将风挡安装组件6安装到转接板1上。
摄像机安装组件7
如图1所示,摄像机安装组件7可以安装在转接板的不同位置,其中,摄像机安装组件7包括第一拍摄支架71和第二拍摄支架72,这两个拍摄支架均可以用于安装摄像机,另外,这两个拍摄支架均可以设置成龙门架结构,摄像机可以安装在龙门架的横梁上。
如图1所示,第一拍摄支架71和第二拍摄支架72沿着Y轴方向间隔设置,组装时,这两个拍摄支架均可以安装在不同的装配孔处。另外,管柱安装组件2、仪表安装组件5以及安全带安装组件3三者布置在第一拍摄支架71和第二拍摄支架72之间,这样可以分别从前后两侧进行拍摄,进而可以提高测试效果。
可以理解的,在其他实施例中,上述各零部件也可以采用其他设置方式进行替换,比如:
在其他实施例中,转接板1上的装配孔11也可以采用其他装配单元进行替换,比如装配孔11可以是采用螺纹孔或者装螺柱等进行替换,其中当装配孔11 为螺纹孔时,装配孔11也可以是盲孔。
在其他实施例中,各组件上的通孔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螺纹孔或者螺柱等进行替换。
在其他实施例中,两个部件通过螺栓和螺母的配合连接在一起时,螺栓和螺母也可以采用销钉、螺钉等紧固件进行替换。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侧安装孔也可以是设置一个,此时只要第三侧安装孔设置多个并沿Z轴方向间隔排布即可;或者,第三侧安装孔也可以是设置一个,此时只要第一侧安装孔设置多个并沿Z轴方向间隔排布即可。
在其他实施例中,上述的各孔组和长条孔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替换。
在其他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内凹结构3217也可以是只延伸至第一侧安装板3215的上端,以便在第一侧安装板3215的上端形成一可以使第二安装块322 置入安装腔的开口。同样的,第二内凹结构3218也可以是只延伸至第二侧安装板3216的上端,以便在第二侧安装板3216的上端形成一可以使第二安装块322 置入安装腔的开口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滑台碰撞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转接板、风挡安装组件以及可分别安装于所述转接板不同位置处的管柱安装组件、安全带安装组件和仪表安装组件;
所述管柱安装组件包含管柱支架和可安装于所述管柱支架不同位置的管柱连接架,所述管柱连接架上连接有管柱连接件;
所述仪表安装组件包含支撑架和安装于所述支撑架不同位置用于安装仪表台的第一支撑单元;所述第一支撑单元的一侧设有安装于所述支撑架上的第二支撑单元;
所述风挡安装组件包含承载单元和风挡连接架以及风挡连接件,所述风挡连接架的下端与所述承载单元转动连接,上端可安装于所述风挡连接件一端的不同位置;所述风挡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管柱支架转动连接;所述承载单元与所述第二支撑单元连接;
所述安全带安装组件包括安全带安装支架和安装于所述安全带安装支架不同位置用于安装安全带高调器的安装件以及位于所述安装件下方的安全带卷收器及锚点固定底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台碰撞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柱支架包括两个间隔设置在所述转接板上的立柱,所述管柱连接架可分别与两个所述立柱的高度方向的不同位置连接;
所述管柱连接件可安装在所述管柱连接架的水平方向的不同位置,所述管柱连接件上设有可以与转向管柱连接的连接柱。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台碰撞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包括间隔设置在所述转接板上的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单元包括分别用于与仪表台连接的第一支撑块和第二支撑块,所述第二支撑单元包括分别用于与所述承载单元连接的第三支撑块和第四支撑块;
所述第一支撑块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后侧,所述第三支撑块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前侧,所述第一支撑块和所述第三支撑块可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撑杆的高度方向上的不同位置;
所述第二支撑块安装在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后侧,所述第四支撑块安装在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前侧,所述第二支撑块和所述第四支撑块可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二支撑杆的高度方向上的不同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滑台碰撞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单元包括分别与所述风挡连接架左右两侧转动连接的第一承载块和第二承载块;
所述第一承载块安装在所述第三支撑块上,所述第二承载块安装在所述第四支撑块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台碰撞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带卷收器及锚点固定底座包括第一安装块、第二安装块以及第三安装块;
所述第一安装块具有安装腔,所述第二安装块可安装在所述安装腔的深度方向的不同位置;所述第二安装块的四周分别与所述安装腔的侧壁抵触,以免所述第二安装块在水平方向相对所述第一安装块移动;
所述第三安装块用于安装安全带收卷器,所述第三安装块可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块水平方向的不同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滑台碰撞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块包括第一底安装板、第一侧安装板以及第二侧安装板;
所述第一底安装板与所述转接板相接;所述第一侧安装板上设有沿竖直方向延伸至所述第一侧安装板上端的第一内凹结构,所述第二侧安装板上设有沿竖直方向延伸伸至所述第二侧安装板上端的第二内凹结构;
所述第一侧安装板和所述第二侧安装板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底安装板相背的两侧,所述第一内凹结构与所述第二内凹结构相对,三者围成所述安装腔;
所述第二安装块一端位于所述第一内凹结构内,并分别以所述第一内凹结构的侧壁和底壁抵触;所述第二安装块的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二内凹结构内,并分别以所述第二内凹结构的侧壁和底壁抵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滑台碰撞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安装板上设有沿所述安装腔深度方向间隔排布的多个第一侧安装孔,所述第二侧安装板上设有沿所述安装腔深度方向间隔排布的多个第二侧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块相背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三侧安装孔和第四侧安装孔,
所述第一侧安装孔与所述第三侧安装孔相对,以使所述第一侧安装板能够与所述第二安装块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侧安装孔与所述第四侧安装孔相对,以使所述第二侧安装板能够与所述第二安装块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台碰撞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台碰撞试验装置还包括可安装在所述转接板的不同位置的地毯安装组件,所述地毯安装组件位于所述风挡安装组件的下方,所述地毯安装组件包括固定架和安装在所述固定架不同位置用于铺设地毯的固定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滑台碰撞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包括四个阵列排布在所述转接板不同位置的固定件;
所述固定板可以分别与四个所述固定件的高度方向上的不同位置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台碰撞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台碰撞试验装置还包括可安装在所述转接板的不同位置的摄像机安装组件;
所述摄像机安装组件包括间隔设置并用于安装摄像机的第一拍摄支架和第二拍摄支架,所述管柱安装组件、所述仪表安装组件以及所述安全带安装组件布置在所述第一拍摄支架和所述第二拍摄支架之间。
CN202120573385.6U 2021-03-19 2021-03-19 滑台碰撞试验装置 Active CN2154484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73385.6U CN215448465U (zh) 2021-03-19 2021-03-19 滑台碰撞试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73385.6U CN215448465U (zh) 2021-03-19 2021-03-19 滑台碰撞试验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448465U true CN215448465U (zh) 2022-01-07

Family

ID=797031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573385.6U Active CN215448465U (zh) 2021-03-19 2021-03-19 滑台碰撞试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44846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515336B (zh) 一种汽车试验数据采集设备的固定装置及其固定系统
CN215448465U (zh) 滑台碰撞试验装置
CN106945752B (zh) 一种安装汽车前脸部件的方法和汽车
CN106679986B (zh) 用于滑车试验的通用车身
CN212665935U (zh) 汽车大灯装配工装
CN202791237U (zh) 一种用于汽车滑台试验的摄像机安装支架
CN210388977U (zh) 一种前机盖锁安装调整工装
CN217124982U (zh) 前大灯装配定位辅助工装
CN203337355U (zh) 一种汽车侧面碰撞台车装置
CN211504610U (zh) 一种车灯测试台架
JP2002012175A (ja) 自動車のドアヒンジ取付治具及びドア建付方法
CN211740623U (zh) 一种多轴柔性悬置调控工装
CN102431005A (zh) 一种轿车后盖装配工具及其制造方法
CN216771056U (zh) 一种应用于汽车保险杠功能试验的试验台架
CN213562105U (zh) 一种汽车前端模块总成的柔性试验工装
CN214844013U (zh) 汽车屏幕的验证台架
CN213580094U (zh) 汽车座椅碰撞试验装置
CN107436242B (zh) 一种用于汽车侧碰试验的防侧翻装置
CN220960524U (zh) 一种汽车内饰异响振动台试验结构
CN217048802U (zh) 车辆
CN217384730U (zh) 一种乘用车前副车架多工况试验装置
CN218629005U (zh) 用于白车身模拟碰撞试验的底座
CN214929006U (zh) 一种仪表板前除霜面板安装结构
CN217825259U (zh) 一种车内噪声测量的麦克风支架
CN217945333U (zh) 仪表板横梁安装架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