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984946U - 一种汽车可移动驾驶座舱自动推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可移动驾驶座舱自动推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984946U
CN214984946U CN202021555434.5U CN202021555434U CN214984946U CN 214984946 U CN214984946 U CN 214984946U CN 202021555434 U CN202021555434 U CN 202021555434U CN 214984946 U CN214984946 U CN 21498494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rod
cockpit
hydraulic cylinder
movable block
bottom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555434.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付云飞
萨如拉
翟永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rdos Pudu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Ordos Pud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rdos Pudu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Ordos Pud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555434.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98494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98494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98494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arvester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可移动驾驶座舱自动推动装置,涉及汽车驾驶座舱领域。包括车底板,所述车底板的上表面分别设有第一车架和第二车架。该汽车可移动驾驶座舱自动推动装置,通过第二连杆支架、第二活动块、固定件、连接件、移动槽、移动驾驶座舱、第一连杆支架、第一活动块、第一液压缸、第二液压缸和连杆组的配合使用,使得驾驶位在左中右三个位置进行变换,从而实现驾驶座舱移动的功能,满足汽车在不同交通规则的国家和地区的使用需求,通过滑道、滑槽、滑块和第二连杆支架的配合使用,对驾驶座舱进行辅助移动,便于驾驶座舱位置的变换,从而能够满足汽车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交通规则的使用要求,增加使用性。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可移动驾驶座舱自动推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驾驶座舱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汽车可移动驾驶座舱自动推动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驾驶座舱是车身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构设计直接关系到驾驶员的安全、工作效率和健康。汽车刚被发明的时候,驾驶座舱是被放在汽车中央位置的,并没有左右之分。而后来汽车设计师遵循人们使用习惯将汽车的驾驶座舱设在了右手边。但是随后人们又发现右侧驾驶靠右行走容易因为视野的问题引发交通事故,一些国家就开始将车设计成左侧驾驶。目前,世界上普通汽车的驾驶座舱有的国家设在左边,有的国家设在右边,而有些赛车的驾驶座舱更是设在中间。不管哪种设计方式的车辆都无法在不同交通规则的国家和地区之间往复行驶。
为了满足不同场地路段需求,申请号为201721257727.3的中国专利提供一种车辆可移动方向盘,通过滑块滑轨的传动使方向盘在左舵和右舵之间切换,根据方向盘轴上的角度传感器采集的信号,对转向机构进行转向。但是该专利只移动方向盘,无法实现其他驾驶装置在左舵和右舵之间的切换。
申请号为201710894996.9的中国专利提供一种车辆可移动方向盘,运用滑轨的原理实现方向盘在左舵和右舵之间切换,再由电子控制单元根据方向盘轴上的角度位置传感器命令电动机旋转,通过齿轮传动实现转向柱的转动。但是该专利也只移动方向盘,无法实现其他驾驶装置在左舵和右舵之间的切换。
申请号为201721257538.6的中国专利描述了一种汽车可移动制动踏板和油门踏板,采用滑轨结构,使制动踏板和油门踏板移动到车辆的左舵或右舵,由电子控制单元根据制动踏板或油门踏板上的位置传感器的信号,命令第一动力元件或第二动力元件,带动活塞杆或节气门。但是该专利只能实现制动踏板和油门踏板的左舵和右舵之间的切换,无法移动其他驾驶装置。
所以,怎样在现有汽车技术的研究成果基础上设计出具有移动功能的驾驶座舱,满足汽车在不同交通规则的国家和地区的需求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可移动驾驶座舱自动推动装置,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所提到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汽车可移动驾驶座舱自动推动装置,包括车底板,所述车底板的上表面分别设有第一车架和第二车架,所述车底板的上表面设有第一传动单元,所述第一传动单元的一侧开设有移动槽,所述第一传动单元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杆支架,所述第一连杆支架的一侧滑动连接有第一活动块,所述第一活动块的内部铰接有连杆组,所述第一活动块的一侧通过转轴安装有第一液压缸,所述连杆组的一侧通过转轴安装有第二液压缸,所述连杆组的另一端铰接有第二活动块,所述第二活动块的一侧设有第二连杆支架,所述第二连杆支架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滑块,所述固定件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移动驾驶座舱,所述移动驾驶座舱的一侧设有模式按钮。
优选的,所述车底板的上表面设有第二传动单元,所述第一传动单元和第二传动单元内部结构相同。
优选的,所述第一液压缸的另一端与连杆组一侧的转轴连接,所述第二液压缸的另一端与连杆组一侧的转轴连接,且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缸连接在不同转轴上。
优选的,所述第一传动单元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滑道,所述滑道的内部开设有滑槽,所述滑道分别设置在第一传动单元内部的上下侧,且均与滑块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连接件与移动槽滑动连接,所述连杆组中的连杆分别通过连接轴连接。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可移动驾驶座舱自动推动装置。具备有益效果如下:
1.该汽车可移动驾驶座舱自动推动装置,通过第二连杆支架、第二活动块、固定件、连接件、移动槽、移动驾驶座舱、第一连杆支架、第一活动块、第一液压缸、第二液压缸和连杆组的配合使用,使得驾驶位在左中右三个位置进行变换,从而实现驾驶座舱移动的功能,满足汽车在不同交通规则的国家和地区的使用需求。
2.该汽车可移动驾驶座舱自动推动装置,通过滑道、滑槽、滑块和第二连杆支架的配合使用,对驾驶座舱进行辅助移动,便于驾驶座舱位置的变换,从而能够满足汽车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交通规则的使用要求,增加使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完整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部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侧视剖面图。
图中:1车底板、2第一车架、3第二车架、4移动槽、5第一传动单元、6第二传动单元、7移动驾驶座舱、8模式按钮、9第一液压缸、10连杆组、11滑道、12滑槽、13第一活动块、14第二液压缸、15固定件、16第一连杆支架、17滑块、18第二连杆支架、19第二活动块、20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阐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可移动驾驶座舱自动推动装置,如图1-4所示,包括车底板1,车底板1的上表面分别设有第一车架2和第二车架3,通过设置第一车架2和第二车架3的配合,便于驾驶人员和副驾驶人员进行入驾驶位,车底板1的上表面设有第一传动单元5,第一传动单元5的一侧开设有移动槽4,第一传动单元5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杆支架16,第一连杆支架16的一侧滑动连接有第一活动块13,第一活动块13的内部铰接有连杆组10,第一活动块13的一侧通过转轴安装有第一液压缸9,通过设置第一连杆支架16和第一活动块13以及连杆组10和第一液压缸9的配合,使得初始状态下,移动驾驶座舱7位于左式驾驶位时,通过驾驶员按下模式按钮8选择中式驾驶位,模式按钮8向车载中央电脑发送信号,车载中央电脑向液压缸控制器发送信号,液压缸控制器命令第一液压缸9伸出,通过连杆组10和滑块17滑道11传动带动移动驾驶座舱7到中式驾驶位,连杆组10的一侧通过转轴安装有第二液压缸14,连杆组10的另一端铰接有第二活动块19,第二活动块19的一侧设有第二连杆支架18,第二连杆支架18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固定件15,固定件15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滑块17,固定件15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连接件20,连接件20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移动驾驶座舱7,移动驾驶座舱7的一侧设有模式按钮8,通过设置第二液压缸14和连杆组10以及第二连杆支架18和固定件15和连接件20的配合,使得初始状态下,移动驾驶座舱7位于左式驾驶位时,驾驶员按下模式按钮8选择右式驾驶位,模式按钮8向车载中央电脑发送信号,车载中央电脑向液压缸控制器发送信号,液压缸控制器命令第一液压缸9和第二液压缸14伸出,通过连杆组10和滑块17滑道11传动带动移动驾驶座舱7到右式驾驶位。
具体的,车底板1的上表面设有第二传动单元6,第一传动单元5和第二传动单元6内部结构相同,通过设置第一传动单元5和第二传动单元6的配合,便于对可移动驾驶座舱7进行平稳的控制移动驾驶位置。
具体的,第一液压缸9的另一端与连杆组10一侧的转轴连接,第二液压缸14的另一端与连杆组10一侧的转轴连接,且第一液压缸9和第二液压缸14连接在不同转轴上,通过设置第一液压缸9和连杆组10以及第二液压缸14的配合,便于控制可移动驾驶座舱7进行移动,使得可移动驾驶座舱7能够在左中右位置进行变换,满足汽车在不同交通规则的国家和地区的使用需求。
具体的,第一传动单元5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滑道11,滑道11的内部开设有滑槽12,滑道11分别设置在第一传动单元5内部的上下侧,且均与滑块17滑动连接,通过设置滑道11和滑槽12以及滑块17的配合,更好的使得连接件20和固定件15进行移动。
具体的,连接件20与移动槽4滑动连接,连杆组10中的连杆分别通过连接轴连接,通过设置连接件20和移动槽4的配合,使得固定件15带动连接件20在移动槽4中进行平稳的移动,提高可移动驾驶座舱7的变换速度。
本方案中所有的用电设备均通过车载电源进行供电。
工作原理:使用时,先将液压缸控制器分别与车载中央电脑、第一液压缸9、第二液压缸14通过电性连接,在初始状态下,移动驾驶座舱7位于左式驾驶位,从左式驾驶位到中式驾驶位:驾驶员按下模式按钮8选择中式驾驶位,模式按钮8向车载中央电脑发送信号,车载中央电脑向液压缸控制器发送信号,液压缸控制器命令第一液压缸9伸出,通过连杆组10和滑块17滑道11传动带动移动驾驶座舱7到中式驾驶位,从左式驾驶位到右式驾驶位,驾驶员按下模式按钮8选择右式驾驶位,模式按钮8向车载中央电脑发送信号,车载中央电脑向液压缸控制器发送信号,液压缸控制器命令第一液压缸9和第二液压缸14伸出,通过连杆10和滑块17滑道11传动带动移动驾驶座舱7到右式驾驶位,从右边的驾驶位向左边的驾驶位移动时,液压缸控制器命令液压缸缩回。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5)

1.一种汽车可移动驾驶座舱自动推动装置,包括车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底板(1)的上表面分别设有第一车架(2)和第二车架(3),所述车底板(1)的上表面设有第一传动单元(5),所述第一传动单元(5)的一侧开设有移动槽(4),所述第一传动单元(5)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杆支架(16),所述第一连杆支架(16)的一侧滑动连接有第一活动块(13),所述第一活动块(13)的内部铰接有连杆组(10),所述第一活动块(13)的一侧通过转轴安装有第一液压缸(9),所述连杆组(10)的一侧通过转轴安装有第二液压缸(14),所述连杆组(10)的另一端铰接有第二活动块(19),所述第二活动块(19)的一侧设有第二连杆支架(18),所述第二连杆支架(18)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固定件(15),所述固定件(15)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滑块(17),所述固定件(15)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连接件(20),所述连接件(20)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移动驾驶座舱(7),所述移动驾驶座舱(7)的一侧设有模式按钮(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可移动驾驶座舱自动推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底板(1)的上表面设有第二传动单元(6),所述第一传动单元(5)和第二传动单元(6)内部结构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可移动驾驶座舱自动推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压缸(9)的另一端与连杆组(10)一侧的转轴连接,所述第二液压缸(14)的另一端与连杆组(10)一侧的转轴连接,且第一液压缸(9)和第二液压缸(14)连接在不同转轴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可移动驾驶座舱自动推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单元(5)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滑道(11),所述滑道(11)的内部开设有滑槽(12),所述滑道(11)分别设置在第一传动单元(5)内部的上下侧,且均与滑块(17)滑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可移动驾驶座舱自动推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20)与移动槽(4)滑动连接,所述连杆组(10)中的连杆分别通过连接轴连接。
CN202021555434.5U 2020-07-31 2020-07-31 一种汽车可移动驾驶座舱自动推动装置 Active CN21498494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55434.5U CN214984946U (zh) 2020-07-31 2020-07-31 一种汽车可移动驾驶座舱自动推动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55434.5U CN214984946U (zh) 2020-07-31 2020-07-31 一种汽车可移动驾驶座舱自动推动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984946U true CN214984946U (zh) 2021-12-03

Family

ID=791380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555434.5U Active CN214984946U (zh) 2020-07-31 2020-07-31 一种汽车可移动驾驶座舱自动推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98494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30050B (zh) 基于汽车线控系统的集转向、制动、变速于一体的操纵杆装置
CN2666771Y (zh) 汽车升降横向移动装置
CN1730323A (zh) 汽车的多用途应急装置
CN214984946U (zh) 一种汽车可移动驾驶座舱自动推动装置
CN209369433U (zh) 一种便于路边停车的装置
CN204309880U (zh) 一种电动汽车的智能方向盘
CN206031350U (zh) 便携式汽车移位器
CN213501937U (zh) 一种汽车移动驾驶舱的自动推动装置
CN202593599U (zh) 基于汽车线控系统的转向、制动、变速一体的操纵杆装置
CN212889973U (zh) 一种汽车移动驾驶座舱的推动装置
CN213501949U (zh) 一种汽车可移动驾驶座舱的位置锁定装置
CN212889971U (zh) 一种汽车移动驾驶座舱的推动装置
CN213676449U (zh) 一种汽车移动驾驶座舱的自动推动装置
CN213676447U (zh) 一种汽车手摇式可移动驾驶座舱
CN213676448U (zh) 一种汽车移动驾驶舱的自动推动装置
CN213649497U (zh) 一种移动驾驶舱数据线和车体的连接装置
CN2685193Y (zh) 汽车横向移动机构
CN213676446U (zh) 一种方便调节的汽车移动驾驶舱推动装置
CN212861175U (zh) 一种用于汽车移动驾驶舱的自动推动装置
CN213501939U (zh) 一种汽车手摇式可移动驾驶座舱
CN207345670U (zh) 车辆安全驾驶辅助观察及互联网应用系统
CN213502141U (zh) 一种移动驾驶舱仪表盘数据线和车体的连接装置
CN212890591U (zh) 一种汽车移动驾驶舱的脚动推动装置
CN212889972U (zh) 一种方便切换的汽车移动驾驶舱的自动推动装置
CN213676581U (zh) 一种用于移动驾驶舱数据线和车体的连接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