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451339U - 前围板与中通道的连接机构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前围板与中通道的连接机构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451339U
CN214451339U CN202120590242.6U CN202120590242U CN214451339U CN 214451339 U CN214451339 U CN 214451339U CN 202120590242 U CN202120590242 U CN 202120590242U CN 214451339 U CN214451339 U CN 2144513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front wall
center tunnel
middle channel
threaded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59024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董思元
井庆合
刘世根
檀庆榜
朱迎亚
冀尚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59024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4513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4513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4513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汽车车身结构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前围板与中通道的连接机构及汽车。前围板与中通道的连接机构包括前围板组件、前地板、中通道及纵梁后段。前围板组件包括前围板本体以及与前围板本体相连的中通道口加强板,中通道口加强板包括位于避让孔和中通道口之间的第一板体部以及位于中通道口车身左侧和/或车身右侧的第二板体部,第一板体部与第二板体部相连。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前围板与中通道的连接机构,通过设置具有第一板体部和第二板体部的中通道口加强板,以加强前围板本体上中通道口周遭的强度,减少避让孔和中通道口对前围板本体强度的影响,进一步增强前围板组件与中通道的连接位置强度。

Description

前围板与中通道的连接机构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车身结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前围板与中通道的连接机构及汽车。
背景技术
请参见图1,由于考虑到左右舵的通用,前围板上为转向传动轴安装提供了左右两个避让孔。但是由于两侧开孔与中通道连接位置(即中通道口)距离较近,导致前围板与中通道的连接位置强度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前围板与中通道的连接机构,旨在解决现有前围板与中通道的连接位置强度不足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前围板与中通道的连接机构,包括前围板组件、前地板、中通道以及纵梁后段;其中,
所述前围板组件,包括前围板本体以及与所述前围板本体相连的中通道口加强板,所述前围板本体具有避让孔和中通道口,所述中通道口加强板位于所述前围板本体的外侧或内侧,所述中通道口加强板包括位于所述避让孔和所述中通道口之间的第一板体部以及位于所述中通道口车身左侧和/或车身右侧的第二板体部,所述第一板体部与所述第二板体部相连;
所述前地板,位于所述前围板组件的车身后侧,与所述前围板组件相连;
所述中通道,位于所述前围板组件和所述前地板的内侧,与所述前围板组件和所述前地板相连;
所述纵梁后段,位于所述前围板组件和所述前地板的外侧,与所述前地板和/或所述前围板组件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纵梁后段包括后段梁本体以及与所述后段梁本体相连的副车架安装螺纹管,所述后段梁本体包括梁底板、两个梁顶板以及两个分别用于连接梁底板和各梁顶板的梁立板;所述梁顶板与所述梁底板平行且朝向所述梁底板外侧伸出,所述梁顶板与所述前地板和所述前围板组件相连,以使所述后段梁本体与所述前地板或所述前围板组件形成封闭腔体结构;所述副车架安装螺纹管位于所述梁底板和所述前地板之间,所述梁底板上设有显露所述副车架安装螺纹管的豁口。
进一步地,所述后段梁本体投射于所述前围板本体上的投影区域和所述中通道口加强板投射于所述前围板本体上的投影区域相重合或部分重合。
进一步地,所述纵梁后段还包括螺纹管第一加强件,所述螺纹管第一加强件包括立板以及两个分别与所述立板的两端相连的第一翻边,所述立板上设有与所述副车架安装螺纹管外形适配的凹弧部,所述凹弧部与所述副车架安装螺纹管相连,两所述第一翻边分别与两所述梁立板一一对应,所述第一翻边与对应的所述梁立板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纵梁后段还包括螺纹管第二加强件,所述螺纹管第二加强件包括设有主板以及两个分别与所述主板的两端相连的第二翻边,所述主板与所述副车架安装螺纹管相连,两所述第二翻边分别与两所述梁立板一一对应,所述第二翻边与对应的所述梁立板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主板的一侧边设有朝向所述梁底板一侧延伸的第三翻边,所述第三翻边的一侧边设有与所述梁底板随形设置的第四翻边,所述第四翻边与所述梁底板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副车架安装螺纹管包括螺纹管本体以及与所述螺纹管本体相连的螺纹管本体加强板,所述螺纹管本体加强板上设有显露所述螺纹管本体的通孔,所述螺纹管本体加强板与所述梁底板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中通道包括向上凸出的中通道本体以及与所述中通道本体相连的中通道搭接翻边,所述中通道搭接翻边与所述前围板组件和所述前地板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中通道搭接翻边投射于所述前围板组件上的投影区域和所述梁顶板投射于所述前围板组件上的投影区域相重合或部分重合,所述中通道搭接翻边投射于所述前地板上的投影区域和所述梁顶板投射于所述前地板上的投影区域相重合或部分重合。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包括上述的前围板与中通道的连接机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前围板与中通道的连接机构,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设置具有第一板体部和第二板体部的中通道口加强板,以加强前围板本体上中通道口周遭的强度,减少避让孔和中通道口对前围板本体强度的影响,进一步增强前围板组件与中通道的连接位置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前围板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前围板与中通道的连接机构的示意图之一;
图3为图2中A--A的剖视图;
图4为图3中B处的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前围板与中通道的连接机构的示意图之二;
图6为图2中前围板组件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C--C的剖视图;
图8为图5中纵梁后段的示意图之一;
图9为图5中纵梁后段的示意图之二;
图10为图9中D--D的剖视图;
图11为图9中E--E的剖视图;
图12为图9中第一加强件的示意图;
图13为图9中第二加强件的示意图。
图中:110’、前围板本体;111’、避让孔;112’、中通道口;100、前围板组件;110、前围板本体;111、避让孔;112、中通道口;120、中通道口加强板;121、第一板体部;122、第二板体部;200、前地板;300、中通道; 310、中通道本体;320、中通道搭接翻边;400、纵梁后段;410、后段梁本体; 411、梁底板;412、梁顶板;413、梁立板;420、副车架安装螺纹管;421、螺纹管本体;422、螺纹管本体加强板;430、螺纹管第一加强件;431、立板;4311、凹弧部;432、第一翻边;440、螺纹管第二加强件;441、主板;442、第二翻边;443、第三翻边;444、第四翻边。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长度”、“宽度”、“高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头”、“尾”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安装”、“相连”、“连接”、“固定”、“设置”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此外,“多个”、“若干”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图2和图5涉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前围板与中通道的连接机构,为了便于说明,图中定义X的正方向对应整车的X向,Y的正方向对应整车的Y 向,Z的正方向对应整车的Z向,整车的X向即坐在车中驾驶员的前方方向,整车的Y向即坐在车中驾驶员的左侧方向,整车的Z向即坐在车中驾驶员的上方方向。
请参见图2至图7,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前围板与中通道的连接机构的实施例进行说明。所述的前围板与中通道的连接机构,包括前围板组件100、前地板200、中通道300以及纵梁后段400。
前围板组件100包括前围板本体110以及与前围板本体110相连的中通道口加强板120,前围板本体110具有避让孔111和中通道口112。当然避让孔 111肯定是具有沿车身左右方向(即整车Y向)间隔设置的两个,中通道口112 位于避让孔111的车身下部,而且大致位于前围板本体110中下部,前围板本体110就是现有技术中的前围板,其具体结构在此不再赘述。中通道口加强板 120位于前围板本体110的外侧或内侧。中通道口加强板120包括位于避让孔 111和中通道口112之间的第一板体部121以及位于中通道口112(车身)左侧和/或(车身)右侧的第二板体部122,第一板体部121和第二板体部122相连。第一板体部121用于加强避让孔111和中通道口112之间(前围板本体110上) 部分的强度,第二板体部122用于加强中通道口112左右两侧(前围板本体110 上)部分的强度,以此避免中通道口112周遭的强度过低。
这里需要理解的是,中通道口加强板120可以设置左右两个,也可以设置一个。当中通道口加强板120为左右两个时,各中通道口加强板120分别与一个避让孔111一一对应,左侧的中通道口加强板120的第一板体部121位于对应的左侧的避让孔111和中通道口112之间,左侧的中通道口加强板120的第二板体部122位于中通道口112(车身)左侧;右侧的中通道口加强板120的第一板体部121位于对应的右侧的避让孔111和中通道口112之间,右侧的中通道口加强板120的第二板体部122位于中通道口112(车身)右侧。当中通道口加强板120为一个整体时,中通道口加强板120可以包括左右两个第一板体部121和左右两个第二板体部122,左侧的第一板体部121与左侧的第二板体部122相连,右侧的第一板体部121与右侧的第二板体部122相连,左侧第一板体部121还可以通过其他板体结构与右侧的第一板体部121相连,以形成一个整体结构。
前地板200位于前围板组件100的车身后侧,与前围板组件100相连。中通道300位于前围板组件100和前地板200的内侧,与前围板组件100和前地板200相连。纵梁后段400位于前围板组件100和前地板200的外侧,大致沿车身前后方向(即整车X向)延伸,与前地板200和/或前围板组件100相连。前地板200、中通道300和纵梁后段400的结构和连接关系可采用现有技术,在此不多赘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前围板与中通道的连接机构,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设置具有第一板体部和第二板体部的中通道口加强板,以加强前围板本体上中通道口周遭的强度,减少避让孔和中通道口对前围板本体强度的影响,进一步增强前围板组件与中通道的连接位置强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前围板与中通道的连接机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前地板200具有左右间隔设置的两块,两块分居中通道300的左右两侧。
请参见图6和图7,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前围板与中通道的连接机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通道口加强板120具有左右设置的两个,一个中通道口加强板120对应一个中通道口112的一侧,各中通道口加强板120均位于前围板本体110的内侧(即车身后侧)。
请参见图3至图6及图8至图10,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前围板与中通道的连接机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纵梁后段400包括后段梁本体410以及与后段梁本体410相连的副车架安装螺纹管420,副车架安装螺纹管420用于为后续副车架的安装提供安装位。
后段梁本体410包括梁底板411、两个梁顶板412以及两个分别用于连接梁底板411和各梁顶板412的梁立板413。各梁顶板412分别与各梁立板413 一一对应,各梁立板413用于与对应的梁顶板412和梁底板411相连。各梁顶板412与梁底板411平行且朝向梁底板411外侧伸出,这样后段梁本体410就是一个类似“几”型钢的结构,梁顶板412用于与前地板200和前围板组件100 相连,以使后段梁本体410与前地板200或前围板组件100形成封闭腔体结构,纵梁后段400与前地板200或前围板组件100的连接结构连接强度更大,而且受力更加均匀。
副车架安装螺纹管420位于梁底板411和前地板200之间(即位于封闭腔体结构内),当然,梁底板411上设有显露副车架安装螺纹管420的豁口,以便于副车架与副车架安装螺纹管420的螺纹连接。
请参见图3至图4,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前围板与中通道的连接机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后段梁本体410投射于前围板本体110上的投影区域和中通道口加强板120投射于前围板本体110上的投影区域相重合或部分重合,如此更有利于后段梁本体410和中通道口加强板120一起加强前围板本体110上中通道口112周遭的强度。
请参见图9及图12,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前围板与中通道的连接机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纵梁后段400还包括螺纹管第一加强件430,以加强副车架安装螺纹管420与后段梁本体410的连接强度。螺纹管第一加强件430包括立板431以及两个分别与立板431的两端(即两侧边)相连的第一翻边432,立板431上设有与副车架安装螺纹管420的外形适配的凹弧部4311,凹弧部 4311与副车架安装螺纹管420相连,两第一翻边432分别与两梁立板413一一对应,第一翻边432与对应的梁立板413相连。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前围板与中通道的连接机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螺纹管第一加强件430为钣金件,凹弧部4311为冲压而成,凹弧部4311贴合着环绕副车架安装螺纹管420外周半圈,凹弧部4311与副车架安装螺纹管420 焊接相连。
请参见图9,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前围板与中通道的连接机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一翻边432与对应的梁立板413随形设置,第一翻边432与对应的梁立板413点焊连接。
请参见图9至图11及图13,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前围板与中通道的连接机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纵梁后段400还包括螺纹管第二加强件440,以加强副车架安装螺纹管420与后段梁本体410的连接强度。当然这里应当理解的是,螺纹管第一加强件430和螺纹管第二加强件440不应同时与同一个副车架安装螺纹管420相连,螺纹管第一加强件430和螺纹管第二加强件440可分别与不同的副车架安装螺纹管420相连。
螺纹管第二加强件440包括设有主板441以及两个分别与主板441的两端 (即两侧边)相连的第二翻边442,主板441与副车架安装螺纹管420相连,两第二翻边442分别与两梁立板413一一对应,第二翻边442与对应的梁立板 413相连。
请参见图9及图11,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前围板与中通道的连接机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主板441与副车架安装螺纹管420焊接相连,若副车架安装螺纹管420较长,则主板441应设有供副车架安装螺纹管420穿过的穿孔。
请参见图9至图11及图13,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前围板与中通道的连接机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主板441的一侧边设有朝向梁底板411一侧弯折延伸的第三翻边443,第三翻边443(远离主板441)的一侧边设有与梁底板411 随形设置的第四翻边444,第四翻边444与梁底板411相连。
请参见图9至图11及图13,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前围板与中通道的连接机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螺纹管第二加强件440为钣金一体成型件,其中主板441为长方形板体,第二翻边442与对应的梁立板413随形设置并点焊相连,第四翻边444与梁底板411点焊相连。
请参见图9至图11,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前围板与中通道的连接机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副车架安装螺纹管420包括螺纹管本体421以及与螺纹管本体421相连的螺纹管本体加强板422。螺纹管本体加强板422上设有显露螺纹管本体421的通孔,螺纹管本体加强板422与梁底板411相连。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前围板与中通道的连接机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螺纹管本体加强板422与梁底板411点焊连接。
请参见图2至图4,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前围板与中通道的连接机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通道300包括向上凸出的中通道本体310以及与中通道本体310相连的中通道搭接翻边320(中通道搭接翻边320一般设置于中通道本体310的前侧和左右两侧),当然,中通道本体310由前到后基本上与前围板组件100和前地板200的延伸形状随形设置的。中通道搭接翻边320与前围板组件100和前地板200相连。中通道300的结构和连接方式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多赘述。
请参见图2至图4,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前围板与中通道的连接机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通道搭接翻边320投射于前围板组件100上的投影区域和(靠近中通道300一侧的)梁顶板412投射于前围板组件100上的投影区域相重合或部分重合,中通道搭接翻边320投射于前地板200上的投影区域和(靠近中通道300一侧的)梁顶板412投射于前地板200上的投影区域相重合或部分重合。据此,可以加强中通道300、前围板组件100、前地板200和纵梁后段 400之间的连接强度。
请参见图3至图4,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前围板与中通道的连接机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在中通道口112处,第二板体部122的外缘超出前围板本体110,这样,在第二板体部122临近中通道口112处一侧,由上而下中通道搭接翻边320、中通道口加强板120和靠近中通道300一侧的梁顶板412三层板点焊连接;在第二板体部122远离中通道口112处一侧,由上而下中通道口加强板120、前围板本体110和远离中通道300一侧的梁顶板412三层板点焊连接。
在前地板200的区域内,由上而下中通道搭接翻边320、前地板200和靠近中通道300一侧的梁顶板412三层板点焊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前围板与中通道的连接机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设置具有第一板体部和第二板体部的中通道口加强板,以加强前围板本体上中通道口周遭的强度,减少避让孔和中通道口对前围板本体强度的影响,进一步增强前围板组件与中通道的连接位置强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前围板与中通道的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围板组件、前地板、中通道以及纵梁后段;其中,
所述前围板组件,包括前围板本体以及与所述前围板本体相连的中通道口加强板,所述前围板本体具有避让孔和中通道口,所述中通道口加强板位于所述前围板本体的外侧或内侧,所述中通道口加强板包括位于所述避让孔和所述中通道口之间的第一板体部以及位于所述中通道口车身左侧和/或车身右侧的第二板体部,所述第一板体部与所述第二板体部相连;
所述前地板,位于所述前围板组件的车身后侧,与所述前围板组件相连;
所述中通道,位于所述前围板组件和所述前地板的内侧,与所述前围板组件和所述前地板相连;
所述纵梁后段,位于所述前围板组件和所述前地板的外侧,与所述前地板和/或所述前围板组件相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围板与中通道的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后段包括后段梁本体以及与所述后段梁本体相连的副车架安装螺纹管,所述后段梁本体包括梁底板、两个梁顶板以及两个分别用于连接梁底板和各梁顶板的梁立板;所述梁顶板与所述梁底板平行且朝向所述梁底板外侧伸出,所述梁顶板与所述前地板和所述前围板组件相连,以使所述后段梁本体与所述前地板或所述前围板组件形成封闭腔体结构;所述副车架安装螺纹管位于所述梁底板和所述前地板之间,所述梁底板上设有显露所述副车架安装螺纹管的豁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围板与中通道的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段梁本体投射于所述前围板本体上的投影区域和所述中通道口加强板投射于所述前围板本体上的投影区域相重合或部分重合。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围板与中通道的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后段还包括螺纹管第一加强件,所述螺纹管第一加强件包括立板以及两个分别与所述立板的两端相连的第一翻边,所述立板上设有与所述副车架安装螺纹管外形适配的凹弧部,所述凹弧部与所述副车架安装螺纹管相连,两所述第一翻边分别与两所述梁立板一一对应,所述第一翻边与对应的所述梁立板相连。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围板与中通道的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后段还包括螺纹管第二加强件,所述螺纹管第二加强件包括设有主板以及两个分别与所述主板的两端相连的第二翻边,所述主板与所述副车架安装螺纹管相连,两所述第二翻边分别与两所述梁立板一一对应,所述第二翻边与对应的所述梁立板相连。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前围板与中通道的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板的一侧边设有朝向所述梁底板一侧延伸的第三翻边,所述第三翻边的一侧边设有与所述梁底板随形设置的第四翻边,所述第四翻边与所述梁底板相连。
7.如权利要求2-6任一项所述的前围板与中通道的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车架安装螺纹管包括螺纹管本体以及与所述螺纹管本体相连的螺纹管本体加强板,所述螺纹管本体加强板上设有显露所述螺纹管本体的通孔,所述螺纹管本体加强板与所述梁底板相连。
8.如权利要求2-6任一项所述的前围板与中通道的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通道包括向上凸出的中通道本体以及与所述中通道本体相连的中通道搭接翻边,所述中通道搭接翻边与所述前围板组件和所述前地板相连。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前围板与中通道的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通道搭接翻边投射于所述前围板组件上的投影区域和所述梁顶板投射于所述前围板组件上的投影区域相重合或部分重合,所述中通道搭接翻边投射于所述前地板上的投影区域和所述梁顶板投射于所述前地板上的投影区域相重合或部分重合。
10.汽车,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前围板与中通道的连接机构。
CN202120590242.6U 2021-03-23 2021-03-23 前围板与中通道的连接机构及汽车 Active CN2144513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90242.6U CN214451339U (zh) 2021-03-23 2021-03-23 前围板与中通道的连接机构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90242.6U CN214451339U (zh) 2021-03-23 2021-03-23 前围板与中通道的连接机构及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451339U true CN214451339U (zh) 2021-10-22

Family

ID=781595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590242.6U Active CN214451339U (zh) 2021-03-23 2021-03-23 前围板与中通道的连接机构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45133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651563B2 (en) Bearing structure arrangement of a motor vehicle body
US20120248825A1 (en) Vehicle chassis side structure
CN204998609U (zh) 汽车后纵梁总成及汽车
EP2371678B1 (en) Automotive vehicle body side structure
CN208181217U (zh) 一种车辆、承载式车身及其侧围顶盖总成连接结构
CN210364067U (zh) 前门洞侧围板总成及车
CN111301535A (zh) C柱门槛梁连接结构及汽车
CN214451339U (zh) 前围板与中通道的连接机构及汽车
CN213921230U (zh) 车身上部的传力机构及汽车
CN215706661U (zh) 一种汽车a柱与门槛连接结构
CN111071341A (zh) 一种小型汽车车身框架
CN212243575U (zh) 一种后围板总成结构及汽车
CN214928884U (zh) 一种后背门加强结构及汽车
CN220220909U (zh) 侧围板、侧围板总成和车辆
CN216002287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座椅安装横梁总成
CN113335389B (zh) 一种后地板连接结构及汽车
CN213008411U (zh) 车辆的后地板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7260298U (zh) 车身侧部结构
CN216101403U (zh) 挂车高强度空气悬架结构
CN220549101U (zh) 副车架横梁、副车架总成和车辆
CN216269537U (zh) 车辆的侧围加强结构和车辆
CN220905113U (zh) 后部总成和车辆
CN212797103U (zh) 用于车辆的地板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20764512U (zh) 门槛梁加强结构及车辆
CN218929160U (zh) 一种尾门铰链车身安装结构总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