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181217U - 一种车辆、承载式车身及其侧围顶盖总成连接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辆、承载式车身及其侧围顶盖总成连接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181217U
CN208181217U CN201820786164.5U CN201820786164U CN208181217U CN 208181217 U CN208181217 U CN 208181217U CN 201820786164 U CN201820786164 U CN 201820786164U CN 208181217 U CN208181217 U CN 2081812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wall
top cover
connection structure
connecting bracket
fore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786164.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亓京波
王建军
尚德平
段晓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Changan Automobile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Changan Automobile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Changan Automobile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Changan Automobile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786164.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1812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1812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1812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承载式车身的侧围顶盖总成连接结构,包括侧围前板、横向连接在两侧侧围前板之间的顶盖横梁,以及连接支架,连接支架紧贴在侧围前板和顶盖横梁的内壁上,且连接支架同时与侧围前板和顶盖横梁固定连接。如此,连接支架的作用就相当于在侧围前板与顶盖横梁之间增设了加强连接件,使得侧围前板与顶盖横梁在已互相连接的基础上,通过连接支架的加强连接作用强化两者的连接强度和连接稳定性,将侧围前板和顶盖横梁连接成一体形成连接结构,整体提高了该连接结构的结构强度和刚度,从而能够降低碰撞发生时连接结构处的变形弯折程度,保障车内人员生命安全。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一种承载式车身和一种车辆,其有益效果均如上所述。

Description

一种车辆、承载式车身及其侧围顶盖总成连接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承载式车身的侧围顶盖总成连接结构。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侧围顶盖总成连接结构的承载式车身,以及一种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机械工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机械设备已得到广泛使用。
在汽车工业领域,车辆的研究已臻成熟,并且已开发出各种各样的类型。考虑到车辆的乘坐安全性,汽车车身侧围总成与顶盖总成一般需要互相连接成一体,该连接后的整体结构设计是否合理关乎到汽车整车的安全性能,包括模态、扭转刚度、碰撞变形量、整车寿命等。
目前,现有的汽车车身侧围总成与顶盖总成的连接结构形式如图1所示,其由顶盖前横梁(01)、侧围前内蒙皮(02)、侧围中内蒙皮(03)以及顶盖(04)组成。此种连接结构形式的特点是侧围前内蒙皮自身伸出一段结构与顶盖前横梁搭接,然而此种结构相当于对侧围前内蒙皮进行了拉伸,使得其结构强度、刚度变弱,并且侧围前内蒙皮与顶盖前横梁如此连接后受剪切应力影响较大,影响了整车的扭转刚度及模态,在汽车发生正向碰撞及偏置碰撞后,此种连接结构易产生折弯,会造成汽车A立柱上部及车门窗框发生变形,导致车门无法打开,对车内人员造成生命健康威胁。
因此,如何提高车身侧围总成与顶盖总成的连接结构强度与刚度,降低碰撞发生时连接结构处的变形弯折程度,保障车内人员生命安全,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承载式车身的侧围顶盖总成连接结构,能够提高车身侧围总成与顶盖总成的连接结构强度与刚度,降低碰撞发生时连接结构处的变形弯折程度,保障车内人员生命安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侧围顶盖总成连接结构的承载式车身以及一种车辆。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承载式车身的侧围顶盖总成连接结构,包括侧围前板、横向连接在两侧所述侧围前板之间的顶盖横梁,以及连接支架,所述连接支架紧贴在所述侧围前板和所述顶盖横梁的内壁上,且所述连接支架同时与所述侧围前板和所述顶盖横梁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连接支架的底端设置有若干个第一贴合面,且各所述第一贴合面均与所述侧围前板的内壁焊接。
优选地,所述连接支架的底端两侧设置有若干个凸台面,且各所述凸台面分别与所述侧围前板上所设置的各个加强柱的顶面焊接。
优选地,所述顶盖横梁包括沿车身纵向分布且连接成一体的横梁前板与横梁后板。
优选地,所述连接支架的前端处设置有侧翻边,且所述侧翻边紧贴在所述横梁前板的前端底面上并与其焊接。
优选地,所述连接支架的后端处设置有若干个第二贴合面,且各所述第二贴合面均与所述横梁后板的底面焊接。
优选地,所述连接支架的中部位置处设置有若干个第三贴合面,且各所述第三贴合面均与所述横梁前板的后端底面焊接。
优选地,所述连接支架的中部位置处还设置有第一主型面和第二主型面,且所述第一主型面上设置有遮阳板安装孔,所述第二主型面上设置有用于在合围安装时对顶盖总成进行预定位的凸焊螺栓。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承载式车身,包括侧围总成、顶盖总成和连接于两者之间的侧围顶盖总成连接结构,其中,所述侧围顶盖总成连接结构具体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侧围顶盖总成连接结构。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底盘和设置于所述底盘上的承载式车身,其中,所述承载式车身具体为上一项所述的承载式车身。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承载式车身的侧围顶盖总成连接结构,主要包括侧围前板、顶盖横梁和连接支架。其中,侧围前板为车身侧围的前端主要结构,一般可呈弧形弯折板且末端与侧围中板相连。顶盖横梁横向连接在两侧的侧围前板之间,一般其两端可分别与两侧的侧围前板的外侧面连接。连接支架为连接结构的核心部件,其紧贴在侧围前板和顶盖横梁的内壁上,并且连接支架同时与侧围前板和顶盖横梁固定连接。如此设置,连接支架的作用就相当于在侧围前板与顶盖横梁之间增设了加强连接件,使得侧围前板与顶盖横梁在已互相连接的基础上,通过连接支架的加强连接作用强化两者的连接强度和连接稳定性,将侧围前板和顶盖横梁连接成一体形成连接结构,整体提高了该连接结构的结构强度和刚度,从而能够降低碰撞发生时连接结构处的变形弯折程度,保障车内人员生命安全。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承载式车身和车辆,其有益效果均如上所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侧围总成与顶盖总成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所示的连接支架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所示的A-A截面剖视图。
图5为图2中所示的B-B截面剖视图。
图6为图2中所示的C-C截面剖视图。
其中,图1中:
顶盖前横梁—01,侧围前内蒙皮—02,侧围中内蒙皮—03,顶盖—04。
图2—图6中:
侧围前板—1,顶盖横梁—2,横梁前板—201,横梁后板—202,连接支架—3,第一贴合面—301,凸台面—302,侧翻边—303,第二贴合面—304,第三贴合面—305,第一主型面—306,遮阳板安装孔—361,第二主型面—307,凸焊螺栓—371,定位孔—30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图2,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承载式车身的侧围顶盖总成连接结构主要包括侧围前板1、顶盖横梁2和连接支架3。
其中,侧围前板1为车身侧围的前端主要结构,一般可呈弧形弯折板且末端与侧围中板相连,侧围前板1上的主要结构为A柱等。
顶盖横梁2横向连接在两侧的侧围前板1之间,一般其两端可分别与两侧的侧围前板1的外侧面连接。连接支架3为连接结构的核心部件,其紧贴在侧围前板1和顶盖横梁2的内壁上,并且连接支架3同时与侧围前板1和顶盖横梁2固定连接。
如此设置,连接支架3的作用就相当于在侧围前板1与顶盖横梁2之间增设了加强连接件,使得侧围前板1与顶盖横梁2在已互相连接的基础上,通过连接支架3的加强连接作用强化两者的连接强度和连接稳定性,将侧围前板1和顶盖横梁2连接成一体形成连接结构,整体提高了该连接结构的结构强度和刚度,从而能够降低碰撞发生时连接结构处的变形弯折程度,保障车内人员生命安全。
具体的,连接支架3在车身两侧侧围前内板与顶盖横梁2搭接处左右对称布置,如此,整个承载式车身通过该连接结构将车身两侧的侧围前板1、前围上盖板总成、顶盖前横梁、顶盖和顶盖后横梁连接成一体,形成封闭的“日”字型框架结构,结构强度和刚度大幅提升,解决了连接结构扭转刚度不足、材料利用率低的问题。并且,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侧围顶盖总成连接结构在经过整车正碰及偏置试验后前立柱与门框不易发生弯折变形,可保证车内人员生命安全。
在关于顶盖横梁2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该顶盖横梁2主要包括两部分,即横梁前板201和横梁后板202。其中,横梁前板201和横梁后板202连接成一体,并且在车身纵向方向上排布,即横梁前板201连接于侧围前板1 的靠前端,而横梁后板202连接于侧围前板1的靠后端。
如图3所示,图3为图2中所示的连接支架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在关于连接支架3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在该连接支架3上设置分别设置有第一贴合面301、凸台面302、侧翻边303、第二贴合面304、第三贴合面305、第一主型面306、第二主型面307和定位孔308。
如图4、图5和图6所示,图4为图3中所示的A-A截面剖视图,图5 为图3中所示的B-B截面剖视图,图6为图3中所示的C-C截面剖视图。
其中,各个第一贴合面301均设置在连接支架3的底端位置,主要用于与侧围前板1的内壁(其上一般设置有内蒙皮)焊接,比如各个第一贴合面 301可与侧围前板1上的对应焊接面进行点焊连接。
各个凸台面302分别设置在连接支架3的底端两侧位置,主要用于与侧围前板1上设置的各个加强柱的顶面焊接,同样可通过点焊连接。同时,考虑到加强柱与凸台面302的配合连接,侧围前板1的内壁上设置的内蒙皮需在连接处开设缺口避让。
各个侧翻边303设置在连接支架3的前端位置处,一般可在连接支架3 的前端上下两侧均设置侧翻边303,主要用于与横梁前板201的前端底面相紧贴,并通过点焊等工艺实现两者的固定连接。同时,在位于下侧的侧翻边303 上还开设有缺口,以避让侧围总成与顶盖焊接时设置于此处的定位销。
各个第二贴合面304均设置在连接支架3的后端位置处,并且各个第二贴合面304均与横梁后板202的底面焊接,比如通过点焊等实现固定。
第一主型面306和第二主型面307为连接支架3的主体面,在第一主型面306上设置有遮阳板安装孔361,以方便遮阳板的安装。而在第二主型面 307上设置有凸焊螺栓371,用于在顶盖总成与侧围总成合围安装时对顶盖总成进行预定位。
另外,本实施例还在连接支架3上设置了若干个定位孔308,以方便自身在与侧围前板1和顶杆横梁2安装时进行精确定位。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中,连接支架3通过自身的结构设计同时与顶盖系统及侧围系统上的多个位置或部件进行焊接,整体形成框架结构,有效地将侧围总成和顶盖总成焊接成一体,提高了整车的扭转刚度及模态。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承载式车身,主要包括侧围总成、顶盖总成和连接在两者之间的侧围顶盖总成连接结构,其中,该侧围顶盖总成连接结构与上述相关内容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主要包括底盘和设置在底盘上的承载式车身,其中,该承载式车身与上述相关内容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承载式车身的侧围顶盖总成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侧围前板(1)、横向连接在两侧所述侧围前板(1)之间的顶盖横梁(2),以及连接支架(3),所述连接支架(3)紧贴在所述侧围前板(1)和所述顶盖横梁(2)的内壁上,且所述连接支架(3)同时与所述侧围前板(1)和所述顶盖横梁(2)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围顶盖总成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支架(3)的底端设置有若干个第一贴合面(301),且各所述第一贴合面(301)均与所述侧围前板(1)的内壁焊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侧围顶盖总成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支架(3)的底端两侧设置有若干个凸台面(302),且各所述凸台面(302)分别与所述侧围前板(1)上所设置的各个加强柱的顶面焊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侧围顶盖总成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横梁(2)包括沿车身纵向分布且连接成一体的横梁前板(201)与横梁后板(20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侧围顶盖总成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支架(3)的前端处设置有侧翻边(303),且所述侧翻边(303)紧贴在所述横梁前板(201)的前端底面上并与其焊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侧围顶盖总成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支架(3)的后端处设置有若干个第二贴合面(304),且各所述第二贴合面(304)均与所述横梁后板(202)的底面焊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侧围顶盖总成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支架(3)的中部位置处设置有若干个第三贴合面(305),且各所述第三贴合面(305)均与所述横梁前板(201)的后端底面焊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侧围顶盖总成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支架(3)的中部位置处还设置有第一主型面(306)和第二主型面(307),且所述第一主型面(306)上设置有遮阳板安装孔(361),所述第二主型面(307)上设置有用于在合围安装时对顶盖总成进行预定位的凸焊螺栓(371)。
9.一种承载式车身,包括侧围总成、顶盖总成和连接于两者之间的侧围顶盖总成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围顶盖总成连接结构具体为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侧围顶盖总成连接结构。
10.一种车辆,包括底盘和设置于所述底盘上的承载式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式车身具体为权利要求9所述的承载式车身。
CN201820786164.5U 2018-05-24 2018-05-24 一种车辆、承载式车身及其侧围顶盖总成连接结构 Active CN2081812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786164.5U CN208181217U (zh) 2018-05-24 2018-05-24 一种车辆、承载式车身及其侧围顶盖总成连接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786164.5U CN208181217U (zh) 2018-05-24 2018-05-24 一种车辆、承载式车身及其侧围顶盖总成连接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181217U true CN208181217U (zh) 2018-12-04

Family

ID=644276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786164.5U Active CN208181217U (zh) 2018-05-24 2018-05-24 一种车辆、承载式车身及其侧围顶盖总成连接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181217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27628A (zh) * 2019-04-22 2019-07-19 爱驰汽车有限公司 汽车侧围与顶盖横梁连接结构及汽车
CN111376996A (zh) * 2018-12-28 2020-07-07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身连接结构及车辆
CN114348124A (zh) * 2022-03-15 2022-04-15 蔚来汽车科技(安徽)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的后顶横梁安装结构和车辆
CN115056857A (zh) * 2022-06-30 2022-09-16 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顶盖前横梁与侧围的连接结构及汽车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76996A (zh) * 2018-12-28 2020-07-07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身连接结构及车辆
CN111376996B (zh) * 2018-12-28 2021-07-02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身连接结构及车辆
CN110027628A (zh) * 2019-04-22 2019-07-19 爱驰汽车有限公司 汽车侧围与顶盖横梁连接结构及汽车
CN114348124A (zh) * 2022-03-15 2022-04-15 蔚来汽车科技(安徽)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的后顶横梁安装结构和车辆
CN115056857A (zh) * 2022-06-30 2022-09-16 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顶盖前横梁与侧围的连接结构及汽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181217U (zh) 一种车辆、承载式车身及其侧围顶盖总成连接结构
US8651563B2 (en) Bearing structure arrangement of a motor vehicle body
US7140674B2 (en) Vehicle body frame structure
CN101522507A (zh) 管状b柱和冲压的槛板结合件以及装配二者的方法
CN206634077U (zh) 汽车前轮罩连接结构总成
CN101791938B (zh) 一种汽车车门加强结构
CN214450199U (zh) 一种汽车尾门门框
CN209008681U (zh) D柱区域加强结构以及汽车
CN205652224U (zh) 车身门槛加强装置和具有该装置的汽车车身结构
CN210027632U (zh) 门槛加强结构
CN108859690B (zh) 汽车外后视镜的安装支架及安装结构
CN111137363A (zh) 驾驶室地板钣金总成及重型卡车
CN202080102U (zh) 一种汽车背门侧加强件
CN205365746U (zh) B柱上内板装配结构
CN215706661U (zh) 一种汽车a柱与门槛连接结构
CN115384634A (zh) 一种商用车驾驶室加强结构
CN210634375U (zh) 一种集成型安装加强板结构
CN201598949U (zh) 一种汽车前门防撞横梁总成
CN212667488U (zh) 一种汽车全框副车架
CN206217600U (zh) 一种提高下沉刚度的侧开门结构
CN206107346U (zh) 一种汽车门框加强结构及汽车
CN216805080U (zh) 车门加强结构、汽车车门及汽车
CN218929160U (zh) 一种尾门铰链车身安装结构总成
CN204526696U (zh) 汽车后纵臂安装系统
CN221049791U (zh) 一种连接板组件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