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217600U - 一种提高下沉刚度的侧开门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提高下沉刚度的侧开门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217600U
CN206217600U CN201621320304.7U CN201621320304U CN206217600U CN 206217600 U CN206217600 U CN 206217600U CN 201621320304 U CN201621320304 U CN 201621320304U CN 206217600 U CN206217600 U CN 2062176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 door
crossbeam
reinforcing plate
welded
inner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32030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凤云
任文静
李鹏
陈利
王希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feng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ongfeng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feng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Dongfeng Motor Corp
Priority to CN20162132030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2176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2176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2176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结构技术领域,具体地指一种提高下沉刚度的侧开门结构。包括车门内板、设置于车门内板上的车窗和位于车窗两侧的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车门内板上焊接有加强板和加强梁;所述的加强板为侧部焊接在车门内板上的钢板;所述的加强梁包括沿X向方向布置的横梁;所述的横梁的两端分别焊接在两块加强板上。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装方便,通过增加强板和加强梁的方式提高了车门内板的下沉刚度,解决了因下沉刚度不足车门容易出现漏水、噪声的问题,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

Description

一种提高下沉刚度的侧开门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结构技术领域,具体地指一种提高下沉刚度的侧开门结构。
背景技术
车门是车身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车身一起构成乘员乘坐空间,应当具有良好的抗振特性和足够大的强度和刚度。车门刚度不足会引起车门变形量过大、车门卡死、密封不严、漏风、渗水等现象,随之产生车门的振动和噪声,降低了车辆乘坐的舒适性,而且容易造成车门内部零部件的损坏。因此,车门必须具有合适的强度和刚度,同时还要求车门制造工艺性好,便于安装附件,而且外形上要与整车协调。
现有技术为了解决汽车车门下沉刚度不足造成的漏风、渗水、行走过程中车门振动等问题,一般采用冲压钣金件来加强车门的下沉刚度,该加强板尺寸、料厚较常规的加强板会大,这样侧开门自身重量会有很大增加,增加提高下沉刚度的负担,而且制造成本(大型模具费用、板材费用等)也会成倍升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提高下沉刚度的侧开门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提高下沉刚度的侧开门结构,包括车门内板、设置于车门内板上的车窗和位于车窗两侧的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车门内板上焊接有加强板和加强梁;
所述的加强板为焊接在车门内板上的钢板,包括位于车门铰链一侧的立柱下方的两块第一加强板和位于车门锁一侧的立柱下方的第二加强板;所述的两块第一加强板沿Z向上下间隔布置;所述的第二加强板包括沿Z向延伸的竖直部和沿X向向车窗下方延伸的横向部,横向部位于车窗和安装孔之间的车门内板上,其端部固定在竖直部上与竖直部形成T字型结构;
所述的加强梁包括沿X向方向布置的横梁,横梁两端分置于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的横梁的端部沿Z向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一条第一焊筋,横梁通过端部的第一焊筋与加强板焊接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横梁有两根,沿Z向方向上下间隔布置,位于上方的一根横梁一端焊接在第二加强板的横向部上、另一端焊接在处于上方的一块第一加强板上,位于下方的一根横梁一端焊接在第二加强板的竖直部上、另一端焊接在处于下方的一块第一加强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的横梁位于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之间的梁体与车门内板焊接固定连接,横梁面向车门内板的一侧设置有一根沿X向布置的第二焊筋,横梁通过第二焊筋焊接固定在车门内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的加强梁还包括沿Z向布置的竖梁;所述的竖梁与横梁焊接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的竖梁面向横梁的侧部设置有一块焊条;所述的竖梁通过贴合在竖梁与横梁之间的焊条焊接固定在横梁背向车门内板的一侧上。
进一步的所述的竖梁有两根,两根竖梁沿X向间隔布置。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有:1、通过在车门内板上增加加强两会额加强板的结构能够有效的提高车门的下沉刚度,提高了车门与车身的密封性能,解决了下沉刚度不足导致的漏水、造成问题;
2、通过在车门铰链和门锁位置焊接加强板能够有效提高这些部位的结构强度,提高了车门内板上这些部位的结构稳定性,延长了车门的使用寿命;
3、通过在车门内板的加强板上焊接加强梁能够提高车门内板沿X向的结构强度,增强了车门内板的结构稳定性,且不破坏车门内板的原有结构;
4、通过焊筋焊条的方式将加强梁、车门内板焊接在一起,操作方式极为简便、安装。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装方便,通过增加强板和加强梁的方式提高了车门内板的下沉刚度,解决了因下沉刚度不足车门容易出现漏水、噪声的问题,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横梁与加强板的焊接结构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的图2中的A-A视图;
图4:本实用新型横梁与纵梁的焊接结构示意图;
图5:本实用新型的图4中的B-B视图;
图6:本实用新型横梁与车门内板的焊接结构示意图;
图7:本实用新型的图6中的C-C视图;
其中:1—车门内板;2—车窗;3—立柱;4—横梁;5—竖梁;6—第一加强板;7—第二加强板;8—第一焊筋;9—第二焊筋;10—焊条;11—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7,一种提高下沉刚度的侧开门结构,包括车门内板1、设置于车门内板1上的车窗2和位于车窗2两侧的立柱3,位于车窗2下方的车门内板1上设置有安装孔11,如图1所示。
本实施例通过在车门内板1上安装加强板和加强梁来增加车门内板1的下沉刚度,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加强板包括位于车门铰链一侧的立柱3下方的两块第一加强板6和位于车门锁一侧的立柱3下方的第二加强板7,两块第一加强板6沿Z向上下间隔布置,第二加强板7包括沿Z向(本实施例的Z向指汽车的上下方向,即图1中的上下方向,X向指汽车的前后方向,即图1中的左右方向,Y向指汽车的左右方向,即图1中的垂直图纸的方向)延伸的竖直部和沿X向向车窗2下方延伸的横向部,横向部位于车窗2和安装孔11之间的车门内板1上,其端部固定在竖直部上与竖直部形成T字型结构。加强板为焊接固定在车门内板1上的钢板结构,在铰链和门锁位置安装加强板能够增强该部位的结构强度,实际使用时铰链和门锁部位是受力较大的部位,容易损坏,焊接加强板增强了这部分结构的稳定性。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加强梁包括沿X向方向布置的横梁4,横梁4的两端分别焊接在两块加强板上。横梁4为沿X向方向布置的钢梁,如图2~3所示,横梁4沿X向的两端其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一条第一焊筋8,横梁4通过第一焊筋8焊接固定在加强板上。
如图1所示,横梁4有两根,沿Z向上下间隔布置,位于上方的一根横梁4一端焊接在第二加强板7的横向部上、另一端焊接在处于上方的一块第一加强板6上,位于下方的一根横梁4一端焊接在第二加强板7的竖直部上、另一端焊接在处于下方的一块第一加强板6上。
为了增强横梁4的稳定性,横梁4位于第一加强板6和第二加强板7之间的梁体与车门内板1焊接固定连接,如图6~7所示,横梁4面向车门内板1的一侧设置有一根沿X向布置的第二焊筋9,横梁4通过第二焊筋9焊接固定在车门内板1上。
另外,本实施例的加强梁还包括沿Z向布置的竖梁5,竖梁5与横梁4焊接固定。如图4~5所示,竖梁5面向横梁4的侧部设置有焊条10,竖梁5通过贴合在竖梁5与横梁4之间的焊条10焊接固定在横梁4背向车门内板1的一侧上。竖梁5有两根,两根竖梁5沿X向间隔布置。竖梁5与横梁4交错布置,横梁4提高了车门内板1沿X向方向的结构稳定性,竖梁5提高了车门内板1沿Z向的结构稳定性。竖梁5是在车门上需要安装备胎时,用来增强车门的结构稳定性。若车门贸易安装备胎的需求,则无需安装数量5
实际安装时,先在铰链处和车门门锁处焊接加强板,再通过第一焊筋8将横梁4焊接固定在两块加强板上,通过第二焊筋9将横梁4与车门内板1焊接固定,在横梁4背向车门内板1的一侧设置焊条10,通过焊接连接的方式将竖梁5焊接固定在横梁4上,完成安装。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Claims (7)

1.一种提高下沉刚度的侧开门结构,包括车门内板(1)、设置于车门内板(1)上的车窗(2)和位于车窗(2)两侧的立柱(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车门内板(1)上焊接有加强板和加强梁;
所述的加强板为焊接在车门内板(1)上的钢板,包括位于车门铰链一侧的立柱(3)下方的两块第一加强板(6)和位于车门锁一侧的立柱(3)下方的第二加强板(7);所述的两块第一加强板(6)沿Z向上下间隔布置;所述的第二加强板(7)包括沿Z向延伸的竖直部和沿X向向车窗(2)下方延伸的横向部,横向部位于车窗(2)和安装孔(11)之间的车门内板(1)上,其端部固定在竖直部上与竖直部形成T字型结构;
所述的加强梁包括沿X向方向布置的横梁(4),横梁(4)两端分置于第一加强板(6)和第二加强板(7)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下沉刚度的侧开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横梁(4)的端部沿Z向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一条第一焊筋(8),横梁(4)通过端部的第一焊筋(8)与加强板焊接固定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提高下沉刚度的侧开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横梁(4)有两根,沿Z向方向上下间隔布置,位于上方的一根横梁(4)一端焊接在第二加强板(7)的横向部上、另一端焊接在处于上方的一块第一加强板(6)上,位于下方的一根横梁(4)一端焊接在第二加强板(7)的竖直部上、另一端焊接在处于下方的一块第一加强板(6)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提高下沉刚度的侧开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横梁(4)位于第一加强板(6)和第二加强板(7)之间的梁体与车门内板(1)焊接固定连接,横梁(4)面向车门内板(1)的一侧设置有一根沿X向布置的第二焊筋(9),横梁(4)通过第二焊筋(9)焊接固定在车门内板(1)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下沉刚度的侧开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强梁还包括沿Z向布置的竖梁(5);所述的竖梁(5)与横梁(4)焊接固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提高下沉刚度的侧开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竖梁(5)面向横梁(4)的侧部设置有焊条(10);所述的竖梁(5)通过贴合在竖梁(5)与横梁(4)之间的焊条(10)焊接固定在横梁(4)背向车门内板(1)的一侧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提高下沉刚度的侧开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竖梁(5)有两根,两根竖梁(5)沿X向间隔布置。
CN201621320304.7U 2016-12-05 2016-12-05 一种提高下沉刚度的侧开门结构 Active CN2062176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320304.7U CN206217600U (zh) 2016-12-05 2016-12-05 一种提高下沉刚度的侧开门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320304.7U CN206217600U (zh) 2016-12-05 2016-12-05 一种提高下沉刚度的侧开门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217600U true CN206217600U (zh) 2017-06-06

Family

ID=587844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320304.7U Active CN206217600U (zh) 2016-12-05 2016-12-05 一种提高下沉刚度的侧开门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21760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78215A (zh) * 2021-11-08 2022-01-28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车门内钣金的静刚度加强结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78215A (zh) * 2021-11-08 2022-01-28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车门内钣金的静刚度加强结构
CN113978215B (zh) * 2021-11-08 2024-02-02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车门内钣金的静刚度加强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73663B (zh) 轻卡驾驶室地板总成
CN208181217U (zh) 一种车辆、承载式车身及其侧围顶盖总成连接结构
CN204527354U (zh) 一种汽车门槛加强结构及汽车
CN204322997U (zh) 全景天窗加强板的连接结构
CN206217600U (zh) 一种提高下沉刚度的侧开门结构
CN103465967A (zh) 车身顶盖的加强结构及包括其的汽车
CN210191611U (zh) 一种汽车车身加强b柱组件
DE102010062748A1 (de) Kraftfahrzeugkarosserie mit einem Bodenblech und einem Seitenschweller
CN115384634B (zh) 一种商用车驾驶室加强结构
CN104443061B (zh) 汽车门槛加强结构及汽车
CN209305675U (zh) 一种b柱下接头组件
CN201856769U (zh) 不锈钢轨道车辆侧墙盲窗结构
CN106275109B (zh) 一种备胎坑及加强结构
CN201923209U (zh) 地板纵梁结构
CN204978887U (zh) 一种后地板加强结构
CN204548119U (zh) 低地板轨道车辆下铰安装座及底架结构
CN206664336U (zh) 前排座椅安装横梁支架和电动汽车
CN204415310U (zh) 一种汽车车门的防撞梁
CN211167095U (zh) 车辆横梁总成及车架
CN202608895U (zh) 一种具有升降窗的微车左中侧围
CN206125211U (zh) 一种备胎坑及加强结构
CN102514630B (zh) 一种具有升降窗的微车左中侧围
CN204222971U (zh) 一种汽车门槛加强结构件
CN101934821B (zh) 提高顶盖强度的顶梁结构
CN107444494B (zh) 顶盖支撑横梁及车身和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430056 No. 1 Dongfeng Avenue, Wuhan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Hubei, Wuhan

Patentee after: dFac

Address before: 430056 No. 1 Dongfeng Avenue, Wuhan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Hubei, Wuhan

Patentee before: Dongfeng Car 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