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912923U - 烘烤盖和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烘烤盖和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912923U
CN212912923U CN202020943883.0U CN202020943883U CN212912923U CN 212912923 U CN212912923 U CN 212912923U CN 202020943883 U CN202020943883 U CN 202020943883U CN 212912923 U CN212912923 U CN 2129129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reflector
cylinder
reflex
l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94388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金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94388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9129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9129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91292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aking, Grill, Roast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烘烤盖和烹饪器具。烘烤盖包括:发热元件;反射罩组件,反射罩组件具有加热空间,发热元件设置在加热空间内,反射罩组件朝向发热元件一侧的表面为热反射面,反射罩组件背离发热元件一侧的表面为安装面;内衬,内衬位于反射罩组件的上方,内衬具有支撑结构,支撑结构支撑在安装面上。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烹饪器具存在内衬易老化的问题。

Description

烘烤盖和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电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烘烤盖和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带有可视窗的烹饪器具,视窗筒卡接固定在内衬上。由于内衬是塑料材质,且视窗筒是在高温区,热量能快速传递到内衬上,加速塑料的老化,缩短了内衬的使用寿命。同时还不利于视窗筒的固定,增加了安全隐患的问题。
也就是说,现有技术中烹饪器具存在内衬易老化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烘烤盖和烹饪器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烹饪器具存在内衬易老化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烘烤盖,包括:发热元件;反射罩组件,反射罩组件具有加热空间,发热元件设置在加热空间内,反射罩组件朝向发热元件一侧的表面为热反射面,反射罩组件背离发热元件一侧的表面为安装面;内衬,内衬位于反射罩组件的上方,内衬具有支撑结构,支撑结构支撑在安装面上。
通过在内衬上设置支撑结构,可以减少内衬与反射罩组件的接触面积,进而可以减小内衬的老化速度,增加了内衬的使用寿命,增加了内衬工作的稳定性。反射罩组件朝向发热元件一侧的表面为热反射面,背离发热元件一侧的表面为安装面,安装面的温度低于热反射面的温度,而将支撑结构支撑在安装面上可以降低温度传递到内衬的速度,进而可以减缓内衬的老化速度,使得内衬能够稳定工作。
进一步地,反射罩组件具有反射筒,反射筒立置在加热空间内,反射筒的一端与加热空间的顶面连接,反射筒的另一端与加热空间的底面连接,发热元件位于反射筒的外周侧。由于反射筒是立置在加热空间中的,发热元件产生的热量直接辐射到反射筒上,而反射筒的一端是与加热空间的顶面连接的,使得反射筒不再与内衬接触,可以减少传递到内衬处的热量,减缓了内衬的老化速度,有利于内衬稳定工作,增加了烘烤盖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反射筒与加热空间的顶面过盈配合,且过盈配合量D大于等于0.1毫米且小于等于0.9毫米。反射筒与加热空间的顶面过盈配合可以避免反射筒与加热空间的顶面之间漏气,同时还便于反射筒的装配。
进一步地,反射罩组件的顶面具有透视孔,透视孔的投影位于反射筒内。透视孔的投影位于反射筒内,使得用户可以通过透视孔和反射筒来观察食物的烘烤情况,以便于对烘烤时机的控制。
进一步地,反射罩组件的顶面具有透视孔,透视孔的孔壁具有向下伸出的止挡凸缘,反射筒与止挡凸缘止挡配合。反射筒套设在止挡凸缘上,且反射筒与止挡凸缘止挡配合,使得反射筒与止挡凸缘止挡密封,减少热量传递到反射筒的内侧。
进一步地,反射罩组件包括:上部反射罩,上部反射罩具有透视孔,上部反射罩的顶面具有安装面;下部反射罩,下部反射罩与上部反射罩连接且位于上部反射罩的下方;透光板,透光板支撑在下部反射罩上,透光板作为加热空间的底面,反射筒支撑在透光板上。下部反射罩设置在上部反射罩的下方,下部反射罩是环状的,透光板与下部反射罩的内环壁连接,以使得上部反射罩、下部反射罩和透光板围成加热空间,上部反射罩将发热元件产生的热量向下辐射,减少传递到内衬处的温度。透光板的设置使得用户可以通过透视孔、反射筒和透光板观察食物的烘烤情况。发热元件可以通过透光板将热量辐射到锅体中,使得烘烤盖同时具有热风加热和辐射加热两种加热方式,大大增加了发热元件的利用率。
进一步地,反射筒的底部具有远离反射筒的中心横向伸出的支撑凸缘,支撑凸缘支撑在加热空间的底面上。支撑凸缘的设置可以增加反射筒与加热空间的底面的接触面积,进而使得反射筒与加热空间的底面之间能够良好密封。
进一步地,支撑结构为支撑环筋,支撑环筋设置在透视孔的外周侧并与透视孔的边缘间隔设置,以将透视孔围住;或者支撑结构包括多个支撑凸起,多个支撑凸起绕透视孔的周向间隔设置。支撑环筋的设置可以将透视孔围住,避免反射筒处的空气流入到内衬与上部反射罩之间的间隙中,可以有效减少传递到内衬处的温度。此外,支撑环筋的形式便于制作。
进一步地,内衬除支撑结构以外的区域与反射罩组件间隔设置形成隔热间隙。隔热间隙的设置可以减少反射罩组件处的热量传递到内衬处,以避免内衬处的温度过高,对内衬形成了良好的保护,使得内衬能够稳定使用,增加了内衬的使用寿命,同时增加了烘烤盖使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进一步地,内衬具有与透视孔同轴且连通的连通孔;和/或烘烤盖还包括面盖和透视窗,面盖位于内衬的上方,且面盖具有与透视孔同轴且连通的安装孔,安装孔向下的投影位于反射筒内,透视窗位于安装孔处,且透视窗的周缘与内衬和面盖之间。安装孔、连通孔、透视孔和反射筒同轴且连通,以使得用户通过安装孔、连通孔、透视孔和反射筒观察食物的烘烤情况,以便于用户对烘烤时机的把握。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上述的烘烤盖;锅体,烘烤盖盖设在锅体上。通过在烹饪器具上设置烘烤盖,使得烹饪器具可以进行烘烤烹饪。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爆炸图;以及
图2示出了图1中烘烤盖的一个角度的视图;
图3示出了图2中P处的放大图;
图4示出了图1中烘烤盖的一个角度的爆炸图;
图5示出了图1中烘烤盖的另一个角度的爆炸图;
图6示出了图4中反射筒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风机;2、加热空间;4、烘烤盖;5、风机固定腔;7、发热元件;8、把手;9、锅体;10、锅盖;11、第一耦合结构;12、第二耦合结构;13、第三耦合结构;14、盖体组件;15、反射罩组件;16、面盖;17、内衬;18、上部反射罩;19、下部反射罩;20、固定夹;21、感温探头;22、透光板;23、反射筒;24、透视窗;25、盖板;26、电源板;27、控制板;28、排气通道;29、风机进风口;31、支撑结构;32、透视孔;33、止挡凸缘;34、连通孔;35、安装孔;36、支撑凸缘。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部件本身在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烹饪器具存在内衬易老化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烘烤盖和烹饪器具。
如图1至图6所示,烘烤盖4包括发热元件7、反射罩组件15和内衬17,反射罩组件15具有加热空间2,发热元件7设置在加热空间2内,反射罩组件15朝向发热元件7一侧的表面为热反射面,反射罩组件15背离发热元件7一侧的表面为安装面;内衬17位于反射罩组件15的上方,内衬17具有支撑结构31,支撑结构31支撑在安装面上。
通过在内衬17上设置支撑结构31,可以减少内衬17与反射罩组件15的接触面积,进而可以减小内衬17的老化速度,增加了内衬17的使用寿命,增加了内衬17工作的稳定性。反射罩组件15朝向发热元件7一侧的表面为热反射面,背离发热元件7一侧的表面为安装面,安装面的温度低于热反射面的温度,而将支撑结构31支撑在安装面上可以降低温度传递到内衬17的速度,进而可以减缓内衬17的老化速度,使得内衬17能够稳定工作。
实施例一
如图2所示,反射罩组件15具有反射筒23,反射筒23立置在加热空间2内,反射筒23的一端与加热空间2的顶面连接,反射筒23的另一端与加热空间2的底面连接,发热元件7位于反射筒23的外周侧。由于反射筒23是立置在加热空间2中的,发热元件7产生的热量直接辐射到反射筒23上,而反射筒23的一端是与加热空间2的顶面连接的,使得反射筒23不再与内衬17接触,可以减少传递到内衬17处的热量,减缓了内衬17的老化速度,有利于内衬17稳定工作,增加了烘烤盖4的使用寿命。反射筒23具有反射功能,能将发热元件7发出的热量反射。发热元件7位于反射筒23的外周侧,使得反射筒23可以将发热元件7产生的热量反射到反射筒23的外部,而减少传递到反射筒23内部的热量,减少热量的浪费。
具体的,反射筒23与加热空间2的顶面过盈配合,且过盈配合量D大于等于0.1毫米且小于等于0.9毫米。反射筒23与加热空间2的顶面过盈配合可以避免反射筒23与加热空间2的顶面之间漏气,同时还便于反射筒23的装配。若过盈配合量D小于0.1毫米,就使得反射筒23与加热空间2的高度差不多,不易将反射筒23装配到加热空间2中。若过盈配合量D大于0.9毫米,就使得反射筒23与加热空间2的间隙过大,虽然容易装配反射筒23,但是反射筒23与加热空间2之间容易漏气,造成大量的气体流入到反射筒23的内部,造成热量的浪费。
如图2所示,反射罩组件15的顶面具有透视孔32,透视孔32的投影位于反射筒23内。透视孔32的投影位于反射筒23内,使得用户可以通过透视孔32和反射筒23来观察食物的烘烤情况,以便于对烘烤时机的控制。
如图2和图3所示,反射罩组件15的顶面具有透视孔32,透视孔32的孔壁具有向下伸出的止挡凸缘33,反射筒23与止挡凸缘33止挡配合。反射筒23套设在止挡凸缘33上,且反射筒23与止挡凸缘33止挡配合,使得反射筒23与止挡凸缘33止挡密封,减少热量传递到反射筒23的内侧。由于反射筒23的内侧与内衬17是连通的,进而减少传递到反射筒23内侧的温度可以有效降低传递到内衬17处的温度,减少了高温对内衬17的影响,以减缓内衬17的老化速度。
如图2、图4和图5所示,反射罩组件15包括上部反射罩18、下部反射罩19和透光板22,上部反射罩18具有透视孔32,上部反射罩18的顶面具有安装面;下部反射罩19与上部反射罩18连接且位于上部反射罩18的下方;透光板22支撑在下部反射罩19上,透光板22作为加热空间2的底面,反射筒23支撑在透光板22上。下部反射罩19设置在上部反射罩18的下方,下部反射罩19是环状的,透光板22与下部反射罩19的内环壁连接,以使得上部反射罩18、下部反射罩19和透光板22围成加热空间2,上部反射罩18将发热元件7产生的热量向下辐射,减少传递到内衬17处的温度。透光板22的设置使得用户可以通过透视孔32、反射筒23和透光板22观察食物的烘烤情况。发热元件7可以通过透光板22将热量辐射到锅体9中,使得烘烤盖4同时具有热风加热和辐射加热两种加热方式,大大增加了发热元件7的利用率。
如图2和图6所示,反射筒23的底部具有远离反射筒23的中心横向伸出的支撑凸缘36,支撑凸缘36支撑在加热空间2的底面上。支撑凸缘36的设置可以增加反射筒23与加热空间2的底面的接触面积,进而使得反射筒23与加热空间2的底面之间能够良好密封。支撑凸缘36的设置使得反射筒23能够稳定的支撑在加热空间2的底面上,能够有效避免反射筒23倾斜错位情况,增加了反射筒23工作的稳定性。
如图2所示,支撑结构31为支撑环筋,支撑环筋设置在透视孔32的外周侧并与透视孔32的边缘间隔设置,以将透视孔32围住。支撑环筋的设置可以将透视孔32围住,避免反射筒23处的空气流入到内衬17与上部反射罩18之间的间隙中,可以有效减少传递到内衬17处的温度。此外,支撑环筋的形式便于制作。
当然,支撑结构31还可以是具有间隙的,支撑结构31包括多个支撑凸起,多个支撑凸起绕透视孔32的周向间隔设置。这样设置就使得反射筒23处的空气能够流入到内衬17与上部反射罩18之间的间隙中,但是由于反射筒23内侧的温度没有很高,此处的空气流入到空气流入到内衬17与上部反射罩18之间的间隙中也并不会对内衬17的温度造成太大的影响。
具体的,内衬17除支撑结构31以外的区域与反射罩组件15间隔设置形成隔热间隙。也就是说,内衬17除支撑结构31以外的区域与反射罩组件15之间间隔设置形成隔热间隙。隔热间隙的设置可以减少反射罩组件15处的热量传递到内衬17处,以避免内衬17处的温度过高,对内衬17形成了良好的保护,使得内衬17能够稳定使用,增加了内衬17的使用寿命,同时增加了烘烤盖4使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如图2、图4和图5所示,内衬17具有与透视孔32同轴且连通的连通孔34。烘烤盖4还包括面盖16和透视窗24,面盖16位于内衬17的上方,且面盖16具有与透视孔32同轴且连通的安装孔35,安装孔35向下的投影位于反射筒23内,透视窗24位于安装孔35处,且透视窗24的周缘与内衬17和面盖16之间。安装孔35、连通孔34、透视孔32和反射筒23同轴且连通,以使得用户通过安装孔35、连通孔34、透视孔32和反射筒23观察食物的烘烤情况,以便于用户对烘烤时机的把握。透视窗24的设置可以避免反射筒23内侧的热空气直接吹入到用户的脸上,避免热空气烫伤用户,增加了烘烤盖4使用的安全性。
如图1所示,烹饪器具包括上述的烘烤盖4和锅体9,烘烤盖4盖设在锅体9上。通过在烹饪器具上设置烘烤盖4,使得烹饪器具可以进行烘烤烹饪。
如图2所示,烘烤盖4还包括风机1,风机1位于风机固定腔5内。加热空间2具有与锅体9连通的通孔,以使得风机1能够将加热空间2中的热量吹入到锅体9中,以烘烤锅体9中的食物。风机1位于加热空间2的一侧,以实现侧向送风,避免风机1与发热元件7在重力方向的叠加,有利于烘烤盖4的小型化。
可选地,烹饪器具还包括锅盖10,锅盖10与烘烤盖4彼此独立且可替换地盖设在锅体9上。这样设置使得烹饪器具可以具有多种烹饪功能,在锅体9上盖设锅盖10时,烹饪器具可以进行常规烹饪,在锅体9上盖设烘烤盖4时,烹饪器具可以进行烘烤烹饪,大大增加了烹饪器具使用功能的多样性。
如图2所示,烘烤盖4包括盖体组件14和反射罩组件15,反射罩组件15位于盖体组件14的下方,反射罩组件15具有加热空间2。将加热空间2设置在反射罩组件15中可以有效减少加热空间2中的热量向盖体组件14处传递,进而使得盖体组件14处为低温,保证盖体组件14工作的稳定性。把手8设置在盖体组件14上,且把手8位于盖体组件14的一侧。
如图2所示,把手8的至少一部分与盖体组件14的外周平齐,以使得烘烤盖4能够立置,可以减少烘烤盖4烫伤台面的风险,同时便于烘烤盖4的取放,增加了烘烤盖4使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如图2所示,把手8还具有与风机固定腔5连通的风机进风口29,风机进风口29位于把手8远离加热空间2一侧的表面上。同时风机进风口29所在的一侧的表面与盖体组件14的外周平齐。
如图1所示,烘烤盖4还包括连通烹饪器具内外的排气通道28,锅体9中的气体经排气通道28流出烹饪器具。排气通道28的设置使得锅体9中的高温气体能够排出到烹饪器具的外部,以保证锅体9中压力的平衡,减少了安全隐患,同时使得锅体9中具有适合烘烤的温度。
如图2所示,烘烤盖4还包括感温探头21,感温探头21设置在上部反射罩18上,且感温探头21位于上部反射罩18远离风机1的一侧。这样设置使得感温探头21能够探测流出加热空间2的气体的温度,进而可以预测锅体9中对食物进行烘烤的温度。感温探头21的设置便于对烘烤温度的监测,使得烹饪器具的烘烤温度可控。
如图4和图5所示,发热元件7通过固定夹20固定在上部反射罩18上,以使得发热元件7与透光板22之间间隔设置,便于风机1吹出的风能够在加热空间2中流动,同时避免了透光板22局部受热造成烘烤不均匀的问题。
如图1和图2所示,烘烤盖4还包括第一耦合结构11,锅体9包括与第一耦合结构11相配合的第三耦合结构13。烘烤盖4盖设到锅体9上后,第一耦合结构11与第三耦合结构13耦合连接,以使得锅体9为烘烤盖4供电。第一耦合结构11位于把手8的下方,便于用户施力以将烘烤盖4从锅体9上取下来。
如图1所示,锅盖10包括与第三耦合结构13相配合的第二耦合结构12。锅盖10盖设到锅体9上后,第三耦合结构13与第二耦合结构12耦合连接,以使锅体9为锅盖10供电。
如图4和图5所示,把手8还包括容纳腔,容纳腔位于风机固定腔5的上方。烘烤盖4还包括控制板27和电源板26,电源板26与控制板27之间电连接。控制板27和电源板26设置在容纳腔内。把手8还包括盖板25,盖板25盖设在容纳腔的上方,以将控制板27和电源板26封堵在容纳腔内,避免控制板27和电源板26从容纳腔中脱出,增加了控制板27和电源板26工作的稳定性。
实施例二
与实施例一的区别是,烘烤盖4与锅盖10之间的配合关系不同。
在本实施例中,烘烤盖4作为配件与锅盖10可拆卸地连接。这样设置使得烘烤盖4可与锅体9可拆卸地连接,在需要烘烤烹饪时,将烘烤盖4安装到锅盖10上。在需要常规烹饪时,将烘烤盖4拆卸下来。这种拆装的方式使得烹饪器具在闲置时占据的空间较小,方便放置。
显然,上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烘烤盖,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热元件(7);
反射罩组件(15),所述反射罩组件(15)具有加热空间(2),所述发热元件(7)设置在所述加热空间(2)内,所述反射罩组件(15)朝向所述发热元件(7)一侧的表面为热反射面,所述反射罩组件(15)背离所述发热元件(7)一侧的表面为安装面;
内衬(17),所述内衬(17)位于所述反射罩组件(15)的上方,所述内衬(17)具有支撑结构(31),所述支撑结构(31)支撑在所述安装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烘烤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罩组件(15)具有反射筒(23),所述反射筒(23)立置在所述加热空间(2)内,所述反射筒(23)的一端与所述加热空间(2)的顶面连接,所述反射筒(23)的另一端与所述加热空间(2)的底面连接,所述发热元件(7)位于所述反射筒(23)的外周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烘烤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筒(23)与所述加热空间(2)的顶面过盈配合,且过盈配合量D大于等于0.1毫米且小于等于0.9毫米。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烘烤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罩组件(15)的顶面具有透视孔(32),所述透视孔(32)的投影位于所述反射筒(23)内。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烘烤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罩组件(15)的顶面具有透视孔(32),所述透视孔(32)的孔壁具有向下伸出的止挡凸缘(33),所述反射筒(23)与所述止挡凸缘(33)止挡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烘烤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罩组件(15)包括:
上部反射罩(18),所述上部反射罩(18)具有所述透视孔(32),所述上部反射罩(18)的顶面具有所述安装面;
下部反射罩(19),所述下部反射罩(19)与所述上部反射罩(18)连接且位于所述上部反射罩(18)的下方;
透光板(22),所述透光板(22)支撑在所述下部反射罩(19)上,所述透光板(22)作为所述加热空间(2)的底面,所述反射筒(23)支撑在所述透光板(22)上。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烘烤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筒(23)的底部具有远离所述反射筒(23)的中心横向伸出的支撑凸缘(36),所述支撑凸缘(36)支撑在所述加热空间(2)的底面上。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烘烤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结构(31)为支撑环筋,所述支撑环筋设置在所述透视孔(32)的外周侧并与所述透视孔(32)的边缘间隔设置,以将所述透视孔(32)围住;或者
所述支撑结构(31)包括多个支撑凸起,多个所述支撑凸起绕所述透视孔(32)的周向间隔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烘烤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17)除所述支撑结构(31)以外的区域与所述反射罩组件(15)间隔设置形成隔热间隙。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烘烤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衬(17)具有与所述透视孔(32)同轴且连通的连通孔(34);和/或
所述烘烤盖(4)还包括面盖(16)和透视窗(24),所述面盖(16)位于所述内衬(17)的上方,且所述面盖(16)具有与所述透视孔(32)同轴且连通的安装孔(35),所述安装孔(35)向下的投影位于所述反射筒(23)内,所述透视窗(24)位于所述安装孔(35)处,且所述透视窗(24)的周缘与所述内衬(17)和所述面盖(16)之间。
11.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烘烤盖(4);
锅体(9),所述烘烤盖(4)盖设在所述锅体(9)上。
CN202020943883.0U 2020-05-28 2020-05-28 烘烤盖和烹饪器具 Active CN2129129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943883.0U CN212912923U (zh) 2020-05-28 2020-05-28 烘烤盖和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943883.0U CN212912923U (zh) 2020-05-28 2020-05-28 烘烤盖和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912923U true CN212912923U (zh) 2021-04-09

Family

ID=753198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943883.0U Active CN212912923U (zh) 2020-05-28 2020-05-28 烘烤盖和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91292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912923U (zh) 烘烤盖和烹饪器具
CN112471915A (zh) 烘烤组件可拆卸的烹饪器具
CN113455923A (zh) 烘烤盖和烹饪器具
CN212912899U (zh) 烹饪器具
CN212912921U (zh) 烘烤盖和烹饪器具
CN212591699U (zh) 烘烤盖和烹饪器具
CN212591701U (zh) 烘烤盖和烹饪器具
CN212912925U (zh) 烘烤盖和烹饪器具
CN212912898U (zh) 烘烤盖和烹饪器具
CN212912920U (zh) 烹饪器具
CN212912901U (zh) 烘烤盖和烹饪器具
CN213248547U (zh) 烘烤盖和烹饪器具
CN212912904U (zh) 烘烤盖和烹饪器具
CN212912903U (zh) 烹饪器具
CN212912882U (zh) 烘烤盖和烹饪器具
CN212912922U (zh) 烘烤盖和烹饪器具
CN213248571U (zh) 烘烤盖和烹饪器具
CN212912900U (zh) 烘烤盖和烹饪器具
CN211408715U (zh) 烹饪器具
EP4039140A1 (en) Air fryer having broiling and baking functions
CN212591700U (zh) 烘烤盖和烹饪器具
CN212912897U (zh) 烘烤盖和烹饪器具
CN211534078U (zh) 电耦合连接的烹饪器具
CN212912902U (zh) 烹饪器具
CN212912924U (zh) 烘烤盖和烹饪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