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591699U - 烘烤盖和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烘烤盖和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591699U
CN212591699U CN202020453084.5U CN202020453084U CN212591699U CN 212591699 U CN212591699 U CN 212591699U CN 202020453084 U CN202020453084 U CN 202020453084U CN 212591699 U CN212591699 U CN 2125916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ace
cover
heat dissipation
heating
l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453084.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金洲
曾晓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453084.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591699U/zh
Priority to PCT/CN2020/108779 priority patent/WO2021196496A1/en
Priority to EP20928863.8A priority patent/EP4125511A4/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5916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59169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aking, Grill, Roast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烘烤盖和烹饪器具。烘烤盖包括:发热元件;主体部,主体部具有散热空间、加热空间和进风腔,发热元件安装在加热空间中,进风腔、散热空间和加热空间顺次连通,主体部具有与加热空间连通的出风口,进风腔吹出的风依次经散热空间、加热空间、出风口流出烘烤盖。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烹饪器具存在锅盖较厚的问题。

Description

烘烤盖和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电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烘烤盖和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目前,具有烘烤功能的烹饪器具大多采用的是双风扇结构,一个组风扇吹加热管以对锅体中的食物进行加热,一组风扇给加热区的反面散热以确保产品的温升符合安规要求。而两组风扇采用的是叠加结构,产品看起来比较厚重,不利于产品小型化,且生产成本较大。
也就是说,现有技术中烹饪器具存在锅盖较厚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烘烤盖和烹饪器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烹饪器具存在锅盖较厚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烘烤盖,包括:发热元件;主体部,主体部具有散热空间、加热空间和进风腔,发热元件安装在加热空间中,进风腔、散热空间和加热空间顺次连通,主体部具有与加热空间连通的出风口,进风腔吹出的风依次经散热空间、加热空间、出风口流出烘烤盖。
烘烤盖上的发热元件能够提供烘烤所需的热量,进风腔、散热空间和加热空间顺次连通,使得进风腔吹出的风先经过散热空间以带走散热空间内的热量达到对烘烤盖降温的效果,可以避免烘烤盖的多余热量烫伤用户的风险。然后从散热空间流出的风进入到加热空间中,将加热空间中的热量吹入到锅体中,以实现对锅体中的食物加热。通过将风先吹入到散热空间中进行一次升温,再吹入到加热空间中进行二次升温,缩短了换热时间,使得从加热空间吹出的风温度很高,增大了烘烤效率。而风进入到散热空间中可以带走散热空间处的热量,减少热量向烘烤盖的顶部传递,减少烘烤盖烫伤用户的风险。送风腔与发热元件不在重力方向上叠加,进而可以减少烘烤盖的厚度,使得烘烤盖更轻薄。此外由于送风腔能够对烘烤盖散热,同时还可以将发热元件产生的热量吹出烘烤盖用于烘烤烹饪,可以减少风扇的使用数量,有利于烘烤盖的小型化。
进一步地,散热空间位于加热空间的上方。将散热空间设置在加热空间的上方可以减少加热空间中的热量向上传递至烘烤盖的顶部,对加热空间的上方进行散热,避免烘烤盖裸露的部分烫伤用户,增加了烘烤盖工作的安全性。
进一步地,散热空间通过连通口与加热空间连通,加热空间具有通风流道,出风口位于通风流道的末端,连通口位于通风流道的始端,以使由连通口进入的风能够沿通风流道经过发热元件的所有位置。通过在散热空间中设置通风流道,使得经连通口进入到散热空间中的气体不会直接经出风口流出,以保证气体能够在加热空间中充分换热后再流出,进而使得用于烘烤的气体具有较高的温度,以保证烘烤效率。需要说明的是,由连通口进入的风能够沿通风流道经过发热元件的所有位置是指发热元件设置在通风流道内,风在通风流道内流动时带走发热元件辐射出的热量用于烘烤烹饪。将连通口设置在通风流道的始端,出风口设置在通风流道的末端,使得经连通口进入的冷风能够在通风流道中与发热元件充分换热后再从出风口流出。
进一步地,主体部具有连通进风腔与散热空间的进风口,进风口向加热空间的投影与连通口向加热空间的投影之间呈180度布置。这样设置使得经进风口进入的风在散热空间中流动的距离较小,以保证经进风口进入的冷风能在散热空间中换热后迅速流入到加热空间中。
进一步地,主体部包括:盖体组件;反射罩组件,反射罩组件安装在盖体组件的下方,盖体组件与反射罩组件之间形成散热空间,反射罩组件具有加热空间。由于反射罩组件设置在盖体组件的下方,而发热元件设置在反射罩组件内,盖体组件与反射罩组件处的温度较高,进入到散热空间的风直接对反射罩组件进行散热,以使得经连通口流出的风具有较高的温度,进而使得风进入到加热空间中被升温到更高的温度,增加烘烤盖的烘烤效率。反射罩组件具有加热空间,这样反射罩组件可以将发热元件发射出的热量向下反射,减少传递到盖体组件处的温度,减少高温对盖体组件的影响,增加了盖体组件工作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进一步地,散热空间通过连通口与加热空间连通;盖体组件包括:面盖;内衬,内衬安装在面盖的下方,且内衬与反射罩组件之间形成散热空间,内衬具有连通进风腔与散热空间的进风口,反射罩组件具有连通口和出风口。散热空间中的气体经连通口流入到加热空间中,内衬与反射罩组件之间形成散热空间,以减少反射罩组件处的热量传递到内衬上,以减少内衬和面盖的老化速率,增加了内衬和面盖工作的稳定性。进风腔中的风经进风口进入到散热空间中。反射罩组件的顶面具有连通口,以使得散热空间中的风直接吹入到加热空间中,而反射罩组件的底面具有出风口以使得风直接从加热空间流出烘烤盖。
进一步地,散热空间通过连通口与加热空间连通;反射罩组件包括:上部反射罩;下部反射罩,至少上部反射罩的底部周缘与下部反射罩的顶部周缘密封连接,以在上部反射罩与下部反射罩之间形成加热空间,发热元件固定在上部反射罩或下部反射罩上,下部反射罩具有出风口,上部反射罩具有连通口。上部反射罩与内衬之间形成散热空间,且上部反射罩将发热元件产生的热量向下反射,以减小传递到盖体组件处的热量,减少高温对盖体组件的影响。上部反射罩的底部周缘与下部反射罩的顶部周缘密封连接,可以减少热量从加热空间向上流动,以减少传递到盖体组件处的热量。
进一步地,反射罩组件还包括透光件,透光件安装在下部反射罩上,以使发热元件的热量能够通过透光件辐射到烘烤盖的外部。透光件的设置使得发热元件产生的热量辐射到烘烤盖的外部,同时辐射出的热量也能对食物进行烘烤加热,使得烘烤盖具有热风加热和辐射加热两种加热方式,大大增加了烘烤盖的烘烤效率,同时还增加了对发热元件产生的热量的利用率。透光件的设置可以避免锅体中的食物产生的油污粘附到发热元件和加热空间中,以减少异味的产生。由于透光件遮挡住油污,在清洁烘烤盖时只需擦拭透光件的表面即可,大大增加了烹饪器具清洁的便捷性。
进一步地,下部反射罩包括筒体段、设置在筒体段的顶部的外翻凸缘和设置在筒体段的底部的内翻凸沿,透光件支撑在内翻凸沿的顶面上,上部反射罩至少与外翻凸缘密封连接。上部反射罩与筒体段的顶部密封连接,透光件支撑在内翻凸沿的顶面上,进而使得上部反射罩、下部反射罩和透光件之间形成加热空间,发热元件在筒体段的内侧。
进一步地,出风口设置在外翻凸缘上并绕外翻凸缘的周向延伸。将出风口设置在外翻凸缘上以使得出风口限制在加热空间的内部,出风口绕外翻凸缘的周向延伸以使得出风口具有一定的面积,保证风可以快速从加热空间中流出,减少热量积聚在加热空间中,增大了热量的利用率。
进一步地,上部反射罩包括罩体段以及由罩体段的底部周缘外翻的连接凸缘,连接凸缘与下部反射罩连接,连通口设置在罩体段上。下部反射罩的外翻凸缘与连接凸缘连接,筒体段位于罩体段内,使得罩体段、筒体段和透光件之间形成加热空间。连通口设置在罩体段上使得连通口与加热空间之间连通,进而使得经散热空间流出的风能够直接流入到加热空间中,减少了热量的散失,增加了烘烤效率。
进一步地,主体部具有连通进风腔与散热空间的进风口,进风口位于散热空间的侧壁上以实现侧向送风。这样设置使得风可以从一侧流入到散热空间的一侧,使得风在散热空间中流动的距离长,使得风充分与反射罩组件换热,进而将更高的温度带入到加热空间中,在加热空间中进行二次加热,以使得送入到锅体中的温度更高,增加烘烤效率。进风腔位于散热空间的一侧,使得进风腔与散热空间在重力方向上不重叠,减少了烘烤盖的厚度,使得烘烤盖更轻薄,有利于烘烤盖的小型化。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上述的烘烤盖;风机,风机通过烘烤盖的进风腔与烘烤盖的散热空间连通;锅体,烘烤盖盖设在锅体上,进风腔吹出的风依次经散热空间、烘烤盖的加热空间、烘烤盖的出风口进入锅体中。通过在烹饪器具上设置烘烤盖,使得烹饪器具能够进行烘烤烹饪。烘烤盖上的发热元件为烹饪器具提供烘烤所需的热量,风机、散热空间和加热空间顺次连通,使得风机吹出的风先经过散热空间以带走散热空间内的热量达到对烘烤盖降温的效果,可以避免烘烤盖的多余热量烫伤用户的风险。然后从散热空间流出的风进入到加热空间中,将加热空间中的热量吹入到锅体中,以实现对锅体中的食物加热。通过设置一个风机可以对烘烤盖进行散热,同时还可以将发热元件产生的热量吹入到锅体中以减少烘烤盖的升温速率。这样设置减少了风扇的使用数量,进而使得烘烤盖更轻薄,有利于烘烤盖的小型化。
进一步地,烹饪器具还包括锅盖,锅盖与烘烤盖彼此独立且可替换地盖设在锅体上;或者烘烤盖作为配件与锅盖可拆卸地连接。这样设置使得烹饪器具可以具有多种烹饪功能,在锅体上盖设锅盖时,烹饪器具可以进行常规烹饪,在锅体上盖设烘烤盖时,烹饪器具可以进行烘烤烹饪,大大增加了烹饪器具使用功能的多样性。
进一步地,风机设置在烘烤盖或锅体上。风机的设置为散热空间送风,以降低反射罩组件的顶面的温度,减少传递到盖体组件处的温度,使得盖体组件可以稳定工作。风机位于烘烤盖的一侧,可以避免风机与发热元件在重力方向上叠加,使得烘烤盖更轻薄。将风机设置在锅体上,使得风机不再占据烘烤盖的空间,进而使得烘烤盖更加的轻薄,有利于烘烤盖的小型化。风机设置在锅体上时,烘烤盖具有与进风口连通的进风腔,锅体上的风机与进风腔连通,进而将风机吹出的风吹入到散热空间中。风机设置在烘烤盖上时,风机位于进风腔内,以使得风机吹出的风直接吹入到散热空间中。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烹饪器具的爆炸图;以及
图2示出了图1中锅体与烘烤盖的装配关系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2中烹饪器具的一个角度的剖视图;
图4示出了图3中烹饪器具的气流走向图;
图5示出了图2中烹饪器具的散热空间的气流走向视图;
图6示出了图1中烘烤盖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图6中透光件未装配在烘烤盖的状态图;
图8示出了图1中烘烤盖的散热空间的气流走向视图;
图9示出了图1中烘烤盖的加热空间的气流走向视图;
图10示出了图1中烘烤盖的一个角度的爆炸图;
图11示出了图1中烘烤盖的另一个角度的爆炸图;
图12示出了图10中面盖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3示出了图10中内衬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4示出了图10中上部反射罩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5示出了图10中下部反射罩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6示出了图3中风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的烘烤盖与锅体的装配关系示意图;
图1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的风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烘烤盖;2、风机;3、锅体;4、加热空间;5、进风口;6、出风口;7、发热元件;8、透光件;9、排气通道;10、锅盖;11、盖体组件;12、反射罩组件;13、上部反射罩;14、下部反射罩;15、筒体段;16、外翻凸缘;17、内翻凸沿;21、散热空间;27、转盘;28、面盖;29、内衬;30、连通口;31、罩体段;32、连接凸缘;35、第一耦合结构;36、第二耦合结构;38、把手;42、限位座;43、限位凹面;52、透视窗;53、反射筒;82、感温元件;83、固定夹;111、把手本体;112、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部件本身在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烹饪器具存在锅盖较厚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烘烤盖和烹饪器具。
如图1至图18所示,烘烤盖1包括发热元件7和主体部,主体部具有散热空间21、加热空间4和进风腔,发热元件7安装在加热空间4中,进风腔、散热空间21和加热空间4顺次连通,主体部具有与加热空间4连通的出风口6,进风腔吹出的风依次经散热空间21、加热空间4、出风口6流出烘烤盖1。
烘烤盖1上的发热元件7能够提供烘烤所需的热量,进风腔、散热空间21和加热空间4顺次连通,使得进风腔吹出的风先经过散热空间21以带走散热空间21内的热量达到对烘烤盖1降温的效果,可以避免烘烤盖1的多余热量烫伤用户的风险。然后从散热空间21流出的风进入到加热空间4中,将加热空间4中的热量吹入到锅体3中,以实现对锅体3中的食物加热。通过将风先吹入到散热空间21中进行一次升温,再吹入到加热空间4中进行二次升温,缩短了换热时间,使得从加热空间4吹出的风温度很高,增大了烘烤效率。而风进入到散热空间21中可以带走散热空间21处的热量,减少热量向烘烤盖1的顶部传递,减少烘烤盖1烫伤用户的风险。送风腔与发热元件7不在重力方向上叠加,进而可以减少烘烤盖1的厚度,使得烘烤盖1更轻薄。此外由于送风腔能够对烘烤盖1散热,同时还可以将发热元件7产生的热量吹出烘烤盖1用于烘烤烹饪,可以减少风扇的使用数量,有利于烘烤盖1的小型化。
实施例一
如图3和图4所示,散热空间21位于加热空间4的上方。将散热空间21设置在加热空间4的上方可以减少加热空间4中的热量向上传递至烘烤盖1的顶部,对加热空间4的上方进行散热,避免烘烤盖1裸露的部分烫伤用户,增加了烘烤盖1工作的安全性。
如图3、图5和图8所示,散热空间21通过连通口30与加热空间4连通,加热空间4具有通风流道,出风口6位于通风流道的末端,连通口30位于通风流道的始端,以使由连通口30进入的风能够沿通风流道经过发热元件7的所有位置。通过在散热空间21中设置通风流道,使得经连通口30进入到散热空间21中的气体不会直接经出风口6流出,以保证气体能够在加热空间4中充分换热后再流出,进而使得用于烘烤的气体具有较高的温度,以保证烘烤效率。需要说明的是,由连通口30进入的风能够沿通风流道经过发热元件7的所有位置是指发热元件7设置在通风流道内,风在通风流道内流动时带走发热元件7辐射出的热量用于烘烤烹饪。将连通口30设置在通风流道的始端,出风口6设置在通风流道的末端,使得经连通口30进入的冷风能够在通风流道中与发热元件7充分换热后再从出风口6流出。
如图4和图5所示,主体部具有连通进风腔与散热空间21的进风口5,进风口5与连通口30位于同一侧,使得风在散热空间21中绕一周后再流入到加热空间4中,以带走散热空间21中的更多热量。
如图5和图8所示,在散热空间21中具有散热流道,散热流道是环形,增大了冷风流动的路径,进而使得冷风在散热空间21中充分换热后再流入到加热空间4中。
如图9所示,连通口30向加热空间4的投影与出风口6之间呈180度布置,这样设置使得连通口30与出风口6之间的距离尽可能远,以保证经连通口30进入的风在加热空间4中换热后可以快速流入到锅体3中进行烘烤烹饪,减少了热量在加热空间4中的积聚。
在图9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通风流道有两个,两个通风流道均为弧形,且弧形的中心在两个通风流道之间,且两个通风流道均与连通口30和出风口6连通,这样设置使得通风流道的距离较小,经连通口30流出的风可以快速流到出风口6处,以快速将发热元件7产热的热量吹出烘烤盖1。
当然,通风流道还可以是其他形状,例如环形、螺旋形、蛇形等。
如图3和图4所示,主体部包括盖体组件11和反射罩组件12,反射罩组件12安装在盖体组件11的下方,盖体组件11与反射罩组件12之间形成散热空间21,反射罩组件12具有加热空间4。由于反射罩组件12设置在盖体组件11的下方,而发热元件7设置在反射罩组件12内,盖体组件11与反射罩组件12处的温度较高,进入到散热空间21的风直接对反射罩组件12进行散热,以使得经连通口30流出的风具有较高的温度,进而使得风进入到加热空间4中被升温到更高的温度,增加烘烤盖1的烘烤效率。反射罩组件12具有加热空间,这样反射罩组件12可以将发热元件7发射出的热量向下反射,减少传递到盖体组件11处的温度,减少高温对盖体组件11的影响,增加了盖体组件11工作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如图4、图5、图10和图11所示,散热空间21通过连通口30与加热空间4连通;盖体组件11包括面盖28和内衬29,内衬29安装在面盖28的下方,且内衬29与反射罩组件12之间形成散热空间21,内衬29具有连通进风腔与散热空间21的进风口5,反射罩组件12具有连通口30和出风口6。散热空间21中的气体经连通口30流入到加热空间4中,内衬29与反射罩组件12之间形成散热空间21,以减少反射罩组件12处的热量传递到内衬29上,以减少内衬29和面盖28的老化速率,增加了内衬29和面盖28工作的稳定性。进风腔中的风经进风口5进入到散热空间21中。反射罩组件12的顶面具有连通口30,以使得散热空间21中的风直接吹入到加热空间4中,而反射罩组件12的底面具有出风口6以使得风直接从加热空间4流出烘烤盖1。
如图10和图11所示,散热空间21通过连通口30与加热空间4连通;反射罩组件12包括上部反射罩13和下部反射罩14,至少上部反射罩13的底部周缘与下部反射罩14的顶部周缘密封连接,以在上部反射罩13与下部反射罩14之间形成加热空间4,发热元件7固定在上部反射罩13或下部反射罩14上,下部反射罩14具有出风口6,上部反射罩13具有连通口30。上部反射罩13与内衬29之间形成散热空间21,且上部反射罩13将发热元件7产生的热量向下反射,以减小传递到盖体组件11处的热量,减少高温对盖体组件11的影响。上部反射罩13的底部周缘与下部反射罩14的顶部周缘密封连接,可以减少热量从加热空间4向上流动,以减少传递到盖体组件11处的热量。
如图4、图10和图11所示,反射罩组件12还包括透光件8,透光件8安装在下部反射罩14上,以使发热元件7的热量能够通过透光件8辐射到烘烤盖1的外部。透光件8的设置使得发热元件7产生的热量辐射到烘烤盖1的外部,同时辐射出的热量也能对食物进行烘烤加热,使得烘烤盖1具有热风加热和辐射加热两种加热方式,大大增加了烘烤盖1的烘烤效率,同时还增加了对发热元件7产生的热量的利用率。透光件8的设置可以避免锅体3中的食物产生的油污粘附到发热元件7和加热空间4中,以减少异味的产生。由于透光件8遮挡住油污,在清洁烘烤盖1时只需擦拭透光件8的表面即可,大大增加了烹饪器具清洁的便捷性。
如图15所示,下部反射罩14包括筒体段15、设置在筒体段15的顶部的外翻凸缘16和设置在筒体段15的底部的内翻凸沿17,透光件8支撑在内翻凸沿17的顶面上,上部反射罩13至少与外翻凸缘16密封连接。上部反射罩13与筒体段15的顶部密封连接,透光件8支撑在内翻凸沿17的顶面上,进而使得上部反射罩13、下部反射罩14和透光件8之间形成加热空间4,发热元件7在筒体段15的内侧。
如图15所示,出风口6设置在外翻凸缘16上并绕外翻凸缘16的周向延伸。将出风口6设置在外翻凸缘16上以使得出风口6限制在加热空间4的内部,出风口6绕外翻凸缘16的周向延伸以使得出风口6具有一定的面积,保证风可以快速从加热空间4中流出,减少热量积聚在加热空间4中,增大了热量的利用率。
如图15所示,上部反射罩13包括罩体段31以及由罩体段31的底部周缘外翻的连接凸缘32,连接凸缘32与下部反射罩14连接,连通口30设置在罩体段31上。下部反射罩14的外翻凸缘16与连接凸缘32连接,筒体段15位于罩体段31内,使得罩体段31、筒体段15和透光件8之间形成加热空间4。连通口30设置在罩体段31上使得连通口30与加热空间4之间连通,进而使得经散热空间21流出的风能够直接流入到加热空间4中,减少了热量的散失,增加了烘烤效率。
如图4所示,主体部具有连通进风腔与散热空间21的进风口5,进风口5位于散热空间21的侧壁上以实现侧向送风。这样设置使得风可以从一侧流入到散热空间21的一侧,使得风在散热空间21中流动的距离长,使得风充分与反射罩组件12换热,进而将更高的温度带入到加热空间4中,在加热空间4中进行二次加热,以使得送入到锅体3中的温度更高,增加烘烤效率。进风腔位于散热空间21的一侧,使得进风腔与散热空间21在重力方向上不重叠,减少了烘烤盖1的厚度,使得烘烤盖1更轻薄,有利于烘烤盖1的小型化。
如图1至图15所示,烹饪器具包括上述的烘烤盖1、风机2和锅体3,风机2通过烘烤盖1的进风腔与烘烤盖1的散热空间21连通;烘烤盖1盖设在锅体3上,进风腔吹出的风依次经散热空间21、烘烤盖1的加热空间4、烘烤盖1的出风口6进入锅体3中。
通过在烹饪器具上设置烘烤盖1,使得烹饪器具能够进行烘烤烹饪。烘烤盖1上的发热元件7为烹饪器具提供烘烤所需的热量,风机2、散热空间21和加热空间4顺次连通,使得风机2吹出的风先经过散热空间21以带走散热空间21内的热量达到对烘烤盖1降温的效果,可以避免烘烤盖1的多余热量烫伤用户的风险。然后从散热空间21流出的风进入到加热空间4中,将加热空间4中的热量吹入到锅体3中,以实现对锅体3中的食物加热。通过设置一个风机2可以对烘烤盖1进行散热,同时还可以将发热元件7产生的热量吹入到锅体3中以减少烘烤盖1的升温速率。这样设置减少了风扇的使用数量,进而使得烘烤盖1更轻薄,有利于烘烤盖1的小型化。
如图1所示,烹饪器具还包括锅盖10,锅盖10与烘烤盖1彼此独立且可替换地盖设在锅体3上。这样设置使得烹饪器具可以具有多种烹饪功能,在锅体3上盖设锅盖10时,烹饪器具可以进行常规烹饪,在锅体3上盖设烘烤盖1时,烹饪器具可以进行烘烤烹饪,大大增加了烹饪器具使用功能的多样性。
可选地,风机2设置在烘烤盖1或锅体3上。风机2的设置为散热空间21送风,以降低反射罩组件12的顶面的温度,减少传递到盖体组件11处的温度,使得盖体组件11可以稳定工作。风机2位于烘烤盖1的一侧,可以避免风机2与发热元件7在重力方向上叠加,使得烘烤盖1更轻薄。将风机2设置在锅体3上,使得风机2不再占据烘烤盖1的空间,进而使得烘烤盖1更加的轻薄,有利于烘烤盖1的小型化。风机2设置在锅体3上时,烘烤盖具有与进风口5连通的进风腔,锅体3上的风机2与进风腔连通,进而将风机2吹出的风吹入到散热空间21中。风机2设置在烘烤盖1上时,风机2位于进风腔内,以使得风机吹出的风直接吹入到散热空间21中。
如图15所示,烘烤盖1具有连通烹饪器具内外的排气通道9,锅体3的烹饪空间的气体经排气通道9流出烹饪器具。排气通道9的设置使得锅体3中的高温气体能够排出到烹饪器具的外部,以保证锅体3中压力的平衡,减少了安全隐患,同时使得锅体3中具有适合烘烤的温度。
具体的,排气通道9为避让加热空间4设置的排气管。烘烤盖1的底部具有向上伸出的排气管,而在这种情况下,烘烤盖1的多个结构件是需要开设孔洞以供排气管穿过的,但是这种情况下无需在孔洞之间设置密封结构进行密封了。
如图15所示,外翻凸缘16上设置有朝向盖体组件11一侧伸出的排气管,排气管作为排气通道9,排气管为一个或多个,当排气管为多个时,多个排气管绕外翻凸缘16的周向间隔设置。将排气管设置在外翻凸缘16上可以避让加热空间4,减少排气通道9与加热空间4进行换热,以保证加热空间4的烘烤效率。
如图1、图10和图11所示,烘烤盖1还包括把手38,把手38设置在主体部的一侧。把手38包括把手本体111和盖板112,把手本体111具有控制板容置空间,盖板112盖设在控制板容置空间的上方,以将控制板隐藏起来。控制板与第一耦合结构35和风机2电连接,以对风机2的开闭进行控制。
如图1和图4所示,烘烤盖1还包括第一耦合结构35,第一耦合结构35位于把手38的下方,锅体3具有与第一耦合结构35相配合的第二耦合结构36,在烘烤盖1盖设到锅体3上后,第一耦合结构35与第二耦合结构36处配合紧密,不易将烘烤盖1从锅体3上取下来,将把手38设置在第一耦合结构35处,便于用力使得第一耦合结构35与第二耦合结构36分离。
如图12所示,面盖28具有限位座42,风机2的至少一部分固定在限位座42中。限位座42具有与风机2限位配合的限位凹面43,以避免风机2与限位座42脱离。限位凹面43是弧面。
如图3、图4、图10和图11所示,烘烤盖1还包括透视窗52和反射筒53,反射筒53穿过反射罩组件12伸入到盖体组件11中,反射筒53的一端与盖体组件11连接,反射筒53的另一端与透光件8抵接,且透视窗52设置在盖体组件11的顶部,反射筒53与透视窗52同轴,以通过透视窗52、反射筒53和透光件8观察锅体3内的食物的烹饪情况。
如图4所示,烘烤盖1还包括感温元件82,感温元件82固定在反射罩组件12上且感温元件82的感温探头伸入到加热空间4中,以测量加热空间4中的温度,根据感温元件82探测的温度来控制加热的功率,避免烘烤盖1因温度过高而发生危险,增加了烘烤盖1使用的安全性。
如图10和图11所示,烘烤盖1还包括多个固定夹83,多个固定夹83沿发热元件7的延伸方向间隔排布,固定夹83的一端连接在上部反射罩13上,固定夹83夹设在发热元件7上,以对发热元件7进行限位,避免发热元件7晃动。
如图3和图4所示,锅体3还包括转盘27,转盘27安装在锅体3的内锅中,且与内锅间隔设置,转盘27上具有多个孔洞,以供气体流通。
在图16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风机2是数码风机,具体为无刷数码风机,数码风机的体积小,适合安装到烘烤盖1上,减少烘烤盖1的厚度。
实施例二
与实施例一的区别是,进风口5与连通口30的位置关系不同。
如图17所示,主体部具有连通进风腔与散热空间21的进风口5,进风口5向加热空间4的投影与连通口30向加热空间4的投影之间呈180度布置。这样设置使得经进风口5进入的风在散热空间21中流动的距离较小,以保证经进风口5进入的冷风能在散热空间21中换热后迅速流入到加热空间4中。
实施例三
与实施例一的区别是,风机2的结构不同。
在图18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风机2是轴流风机,具体为直流无刷风扇。
实施例四
与实施例一的区别是,烘烤盖1与锅盖10之间的配合关系不同。
在本实施例中,烘烤盖1作为配件与锅盖10可拆卸地连接。这样设置使得烘烤盖1可与锅体3可拆卸地连接,在需要烘烤烹饪时,将烘烤盖1安装到锅盖10上。在需要常规烹饪时,将烘烤盖1拆卸下来。这种拆装的方式使得烹饪器具在闲置时占据的空间较小,方便放置。
显然,上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5)

1.一种烘烤盖,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热元件(7);
主体部,所述主体部具有散热空间(21)、加热空间(4)和进风腔,所述发热元件(7)安装在所述加热空间(4)中,所述进风腔、所述散热空间(21)和所述加热空间(4)顺次连通,所述主体部具有与所述加热空间(4)连通的出风口(6),所述进风腔吹出的风依次经所述散热空间(21)、所述加热空间(4)、所述出风口(6)流出所述烘烤盖(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烘烤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空间(21)位于所述加热空间(4)的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烘烤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空间(21)通过连通口(30)与所述加热空间(4)连通,所述加热空间(4)具有通风流道,所述出风口(6)位于所述通风流道的末端,所述连通口(30)位于所述通风流道的始端,以使由所述连通口(30)进入的风能够沿所述通风流道经过所述发热元件(7)的所有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烘烤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具有连通所述进风腔与所述散热空间(21)的进风口(5),所述进风口(5)向所述加热空间(4)的投影与所述连通口(30)向所述加热空间(4)的投影之间呈180度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烘烤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包括:
盖体组件(11);
反射罩组件(12),所述反射罩组件(12)安装在所述盖体组件(11)的下方,所述盖体组件(11)与所述反射罩组件(12)之间形成所述散热空间(21),所述反射罩组件(12)具有所述加热空间(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烘烤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空间(21)通过连通口(30)与所述加热空间(4)连通;所述盖体组件(11)包括:
面盖(28);
内衬(29),所述内衬(29)安装在所述面盖(28)的下方,且所述内衬(29)与所述反射罩组件(12)之间形成所述散热空间(21),所述内衬(29)具有连通所述进风腔与所述散热空间(21)的进风口(5),所述反射罩组件(12)具有所述连通口(30)和所述出风口(6)。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烘烤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空间(21)通过连通口(30)与所述加热空间(4)连通;所述反射罩组件(12)包括:
上部反射罩(13);
下部反射罩(14),至少所述上部反射罩(13)的底部周缘与所述下部反射罩(14)的顶部周缘密封连接,以在所述上部反射罩(13)与所述下部反射罩(14)之间形成所述加热空间(4),所述发热元件(7)固定在所述上部反射罩(13)或所述下部反射罩(14)上,所述下部反射罩(14)具有所述出风口(6),所述上部反射罩(13)具有所述连通口(3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烘烤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罩组件(12)还包括透光件(8),所述透光件(8)安装在所述下部反射罩(14)上,以使所述发热元件(7)的热量能够通过所述透光件(8)辐射到所述烘烤盖(1)的外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烘烤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反射罩(14)包括筒体段(15)、设置在所述筒体段(15)的顶部的外翻凸缘(16)和设置在所述筒体段(15)的底部的内翻凸沿(17),所述透光件(8)支撑在内翻凸沿(17)的顶面上,所述上部反射罩(13)至少与所述外翻凸缘(16)密封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烘烤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6)设置在所述外翻凸缘(16)上并绕所述外翻凸缘(16)的周向延伸。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烘烤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反射罩(13)包括罩体段(31)以及由所述罩体段(31)的底部周缘外翻的连接凸缘(32),所述连接凸缘(32)与所述下部反射罩(14)连接,所述连通口(30)设置在所述罩体段(31)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烘烤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具有连通所述进风腔与所述散热空间(21)的进风口(5),所述进风口(5)位于所述散热空间(21)的侧壁上以实现侧向送风。
13.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烘烤盖(1);
风机(2),所述风机(2)通过所述烘烤盖(1)的进风腔与所述烘烤盖(1)的散热空间(21)连通;
锅体(3),所述烘烤盖(1)盖设在所述锅体(3)上,所述进风腔吹出的风依次经所述散热空间(21)、所述烘烤盖(1)的加热空间(4)、所述烘烤盖(1)的出风口(6)进入所述锅体(3)中。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锅盖(10),
所述锅盖(10)与所述烘烤盖(1)彼此独立且可替换地盖设在所述锅体(3)上;或者
所述烘烤盖(1)作为配件与所述锅盖(10)可拆卸地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2)设置在所述烘烤盖(1)或所述锅体(3)上。
CN202020453084.5U 2020-03-31 2020-03-31 烘烤盖和烹饪器具 Active CN2125916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53084.5U CN212591699U (zh) 2020-03-31 2020-03-31 烘烤盖和烹饪器具
PCT/CN2020/108779 WO2021196496A1 (en) 2020-03-31 2020-08-13 A baking lid and a cooking utensil
EP20928863.8A EP4125511A4 (en) 2020-03-31 2020-08-13 COOKING LID AND COOKING UTENSIL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53084.5U CN212591699U (zh) 2020-03-31 2020-03-31 烘烤盖和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591699U true CN212591699U (zh) 2021-02-26

Family

ID=747088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453084.5U Active CN212591699U (zh) 2020-03-31 2020-03-31 烘烤盖和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59169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455923A (zh) 烘烤盖和烹饪器具
CN212591699U (zh) 烘烤盖和烹饪器具
CN212912897U (zh) 烘烤盖和烹饪器具
CN211270189U (zh) 一种散热效果好的食物处理机
CN212912899U (zh) 烹饪器具
CN113455921A (zh) 烘烤盖和烹饪器具
CN217959758U (zh) 空气炸锅
CN212591701U (zh) 烘烤盖和烹饪器具
CN212591700U (zh) 烘烤盖和烹饪器具
CN212912900U (zh) 烘烤盖和烹饪器具
CN211911381U (zh) 烹饪器具
CN212912898U (zh) 烘烤盖和烹饪器具
CN212912923U (zh) 烘烤盖和烹饪器具
CN212912903U (zh) 烹饪器具
CN212912904U (zh) 烘烤盖和烹饪器具
CN212912901U (zh) 烘烤盖和烹饪器具
CN113208455A (zh) 一种空气炸锅
CN113455922A (zh) 烘烤盖和烹饪器具
CN212912882U (zh) 烘烤盖和烹饪器具
CN218651471U (zh) 一种散热效果好的多功能食物处理机
CN212912902U (zh) 烹饪器具
CN213248398U (zh) 烘烤盖和烹饪器具
CN218588848U (zh) 嵌入式烤箱
CN218899198U (zh) 一种效率高的多功能烘烤器具
CN211961816U (zh) 烘烤组件、盖体及烹饪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